第一篇:习作3我的发现 教学设计
习作3我的发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教学重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来,做到文通句顺。教学过程:
一、小事变大
1、师:大家都有一双眼睛,每天都会发现到很多东西,这就是人最伟大的地方。我看到你们今天、昨天、前天的发现最多,其实过不了几天,这些发现都会被你们忘记的,因为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发现。像一星期、一个月前、一年前的发现,可能有意思一点,你们还记得,再过几年,也会被你们忘记的,因为这些事,都是小事。
2、师:请同学们看看刘常宁小朋友的发现,看完之后与自己所写的发现比一比,然后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小草中的发现
春天,我在小河边玩耍。河边长满了嫩绿的草。我拨开小草,惊喜地发现一群蚂蚁正在造新家,洞口有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像细细的沙。啊,离蚂蚁洞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只不知名的甲虫!它是深褐色的,头上顶着两根长长的须,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它不停地动着,大概想接收春天的信息吧!
[学生自读教材。因为教材非常简单,范文刘常宁写的,写自己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嫩绿的小草,发现一群蚂蚁在造新家,离蚂蚁洞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史甲虫。最后写下了这篇有意思的文章。学生看到这些内容再与自己所写的那几条发现一比,就明白刘常宁的发现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3、师:刘常宁发现的内容与你们每天发现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学生肯定知道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很小很小的发现]
4、让我们看看他眼中的“小事”
师:读了例文,你知道小作者究竟发现了什么? 生:小作者发现了蚂蚁和甲虫。
生:他还发现了蚂蚁洞口有一堆新土。生:我不明白什么叫“新土”? 生:“新土”就是蚂蚁刚刚从洞里挖出来的土。
师:对。有没有小朋友看见过刚挖出来的土和以前早已挖出来的土有什么不一样? 生:刚挖出来的土比较潮湿松软,而以前挖出来的土比较干燥坚硬。生:颜色也不一样。新土颜色比较深,以前挖出来的颜色比较淡。师:洞口为什么会出现新土呢? 生:因为小蚂蚁在造新家。
师:你觉得小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觉得小作者很会观察,他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师:为什么?
生:因为草丛中有蚂蚁是非常平常的事,有些人根本就视而不见。而小作者却能对小蚂蚁进行仔细地观察。
生:他不光写自己看到了蚂蚁,还发现蚂蚁洞口有一堆新土,那土一粒粒的,所以他想到小蚂蚁可能在造新房了。
生:他还看到了小甲虫头上的两根须。他观察可真细心呀!
生:我觉得他的想象也很丰富。他还把小甲虫的那两根须想象成两根天线,想接收春天的信息。
5、师:我觉得刘常宁的发现已经变了,已经从小事变成了大事了。你知道我为什么说变成大事了?
[通过多位学生的回答,他们肯定清楚明白,把小事写下来,写有趣一点,保存下来,发表了,知道的人多了,小事就变成大事了!]
6、师:那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自己发现的一些小事,变成大事呢?
[教学至此,孩子们应该有了一些想法,想马上写自己的发现] 师:正因为小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所以写出了优秀的作文。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是否也像小作者一样,有过有趣的发现呢?
(学生畅所欲言)
近期,你在天气、植物、动物或其它各方面有什么新发现吗?选一个或两个说一说。天气、动物、植物、人、其他
生:有呀。我发现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比如,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各不相同。有的植物早上日出的时候开花,有的植物傍晚日落时开花,有的晚上才开花,而有的花跟随着太阳的方向而转的。生: 我发现如果看见蚂蚁搬家的话,不久就会下雨了。有句俗语就叫做:“蚂蚁搬家晴必雨”呢。
生:我有一次折断了一根杨树枝,竟发现枝条中间有一个五星。我当时以为只有那一根有,别的没有,我好奇地折了许多跟树枝,发现有的同样有五星。后来经过许多试验,我知道干的树枝从小节地方折断以后,就能看到五星。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从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如果你把你的发现用笔记下来,注意一定的条理,那就能和刘常宁一样,写出好的作文来。
二、小试牛刀
1、听小瓦特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吗?
瓦特的故乡——格林诺克的小镇于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瓦特就留了心。
有一次,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说:“什么玩艺使壶盖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回答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突然,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像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
因为小瓦特总是留心观察平时司空见惯的事,遇事喜欢问为什么,并且积极寻找答案,所以他发现了水蒸气的秘密。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学学小瓦特,去寻找身边有趣的现象?
2、丁丁和聪聪是个会发现的孩子,他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你注意了吗,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1)丁丁发现猫的眼睛会变,光线充足时会
光线比较暗时会
(2)聪聪发现夏天的白天,黑夜,而冬天刚好相反,白天,黑夜
三、范文引路
1、自由读范文。
一天早上,妈妈像往常一样给我煮了一个鸡蛋当早饭,我最讨厌吃这样的鸡蛋了,我就拿着鸡蛋当玩具在桌子上玩了起来。玩儿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了,我就想再找个东西来玩。忽然,我看到桌子下面有一个装牛奶的玻璃瓶,于是就把瓶子拿上来,再把鸡蛋立在瓶口上,用力一按,就把鸡蛋按进了瓶子里。这下可完蛋了,我把我的早饭按进了瓶子里。我使劲往外倒,怎么也倒不出来。我又拿冷水冲,冲了几遍,还是冲不出来。我急了,用手在瓶子上边搓边倒,过了几分钟,奇迹出现了,蛋掉了出来。我当时只顾着把鸡蛋拿出来,没有想什么。事后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难道最后是我运气好,鸡蛋掉出来了?后来,我看了一本书后终于明白了,原来不是我运气好,而是我在用手搓瓶子的时候产生了热量,使空气膨胀,是空气膨胀的力量把鸡蛋推了出来。
小作者吃鸡蛋时不小心把鸡蛋按进了瓶子里,起先他
可蛋始终不出来。后来他
蛋掉了出来。通过看书,他发现,是
把鸡蛋推了出来。
2、教师小结:刘常宁小作者不仅看到蚂蚁和甲虫,还发现蚂蚁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虫头上有“长长的须不停地动着”。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
四、独立成文
1、师: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吗?老师给了你们一周的时间去寻找,去发现,而且请你们把每天的新发现记录在本子上,谁愿意把“最得意”的发现写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2、各抒己见,细说“发现”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先指名
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再指名
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
3、起草成段,描写“发现”
(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
(2)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
五、自读修改
1、多遍朗读 师:同学们已经把自己的小发现变成大发现了。这就是自己的大脑与双手刚刚生出的小宝宝,这个小宝宝太小了,也不漂亮,怕外面的吵吵闹闹的声音,小宝宝还需要吃、喝、穿。下面就请你们给自己的小宝宝吃好的,穿好的,喝好的。(1)每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文章,一定要到流利为止。
(2)觉得能读给同桌听了,再请同桌听一遍,虚心听听同桌的意见。
2、有意思修改
请同学们再读刘常宁的文章,把你认为刘常宁写得有意思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自己的文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学学刘常宁?
[重点指导学生使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以及使用打比方、拟人等手法,让自己的文章变得有意思。]
3、结束语:
通过这一次习作,同学们应该能够感受到写自己的发现是非常有趣的事,这次习作没有结束。一天发现一件事,记下来,一年就可以记下365件事,坚持十年、二十年,那就是成千上万的发现被你记下来了。到那时,你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老师说不清楚。如果你们从今天开始一个发现都不记,等你老了,恐怕就只剩下这次所写的“我的发现”。
第二篇:《习作3》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新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提示
(一)文本分析:
此次习作旨在通过《红豆黄豆我来分》一文,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问题,并动用自己的聪慧想办法找到答案。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出发现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的独特思考。
(二)教学要求:
1、能够读懂例文,领会严晓敏同学是如何找到分黄豆和红豆的办法的,弄清她写作的重点。
2、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实践中找到答案。
3、用第一人称“我”来完成习作,写明白发现了什么,写清楚发现的过程。
二、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看【课件】五幅奇趣大自然、五幅精彩新生活的图片。
这一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2、这些图片所传递的信息中,哪些现象是你以前不知道的?请你用上“发现”这个词,同座之间相互说一说。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同座交流)
3、“发现”一词引起了我们的观察、思考和探究。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严晓敏同学在生活的一个新发现。【课件】课文内容:(教师读课文)
红豆黄豆怎么分
我飞快地跑回家,一进家门就觉得脚下踩到了什么东西,一下子摔了一跤。这时,正在看电视的奶奶走了过来:“这下可好,我刚买的红豆和黄豆被你混到了一起,看你怎么把它们分开!”
我自认倒霉,把一大盆混合豆放在客厅的茶几上,用手捧了一些豆子,一颗一颗地挑了起来。就这样挑呀,挑呀,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往盆里看了看,妈呀,还有一大堆呢!
我着急了,猛一推茶几。这一推不要紧,不少豆子都滚到了地上。咦,真奇怪,掉在地上的大部分都是黄豆,而留在茶几上的大部分是红豆。这一下我来了精神。怎么会这样的呢?我连试了几次,发现黄豆都是圆的,而红豆是椭圆的,圆的滚得快,所以当茶几受到震动时,掉到地上的大部分就是黄豆了。
这个办法真好!不到20分钟,一盆混合豆就被我巧妙地分开了。
第二板块:读懂例文
1、下面请同学们也来自由地读读这篇文章。可以边读边思考(1)严晓敏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问题?(2)后来又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flash:读读、想想、说说)
2、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严晓敏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严晓敏把红豆和黄豆搞混在一起,她一碰茶几发现黄豆大多滚落到地上,而红豆却留在茶几上。经过认真观察与思考,她发现黄豆是圆形的,要比椭圆形的红豆滚得远。于是她靠振动茶几较快地将两种豆子分开了。
3、我们再来看看第2个问题:后来又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请同学们再去仔细读读文章的第2-4自然段,看看严晓敏是怎样一步步地写清楚她发现的过程的?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4、严晓敏首先写了她遇到的困难:就这样挑呀,挑呀,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然后写了她的意外发现:我着急了,猛一推茶几,这一推不要紧„„;又扣住“发现”写了她的思考和探究:怎么会这样呢?我连试了几次„„;最后写了她解决了问题:不到20分钟,一盆混合豆就被我巧妙地分开了。
5、小作者勤于观察,乐于动脑,善于实践,一步一步具体写出了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让我们读来感到有趣,也非常可信。
第三板块:畅谈发现
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也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如:荷叶上的水总是会变成晶亮的小珠子(对应图片);到了秋天苹果就红了(对应图片);我们小区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了(对应图片);小河变清了,(对应图片)路变宽了(对应图片);城里的人喜欢到农村去吃农家饭;(对应图片)„„
2、大家肯定还有更多的新发现!回忆一下,你在最近的生活中有哪些新发现?先自己想一想,然后说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听听。
(flash:说一说)
3、只要大家留心生活、用心观察与思考,你就会发现:
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有的小草的叶子会流眼泪,有的花儿会变颜色„„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窍门:用钢丝球刮鱼鳞非常容易,冬瓜汁可以清除汗渍,烧稀饭时滴几滴芝麻油,开锅后水不易溢出来„„ 现代社会中出现许多新问题:城市中的自行车越来越少了,人们开着汽车去运动场跑步,放晚学时,接小孩的大多是爷爷奶奶„„
4、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如果让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项新发现,你准备向大家讲述哪一件?请大家先静静地想一想。然后再说给同桌听听。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思考与交流)
5、看来,最有新意的发现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怎样写才能让人感到既明白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呢?咱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6、同学们在写的时候,注意写清楚你的新发现是什么,更要写清楚你发现的具体过程。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新发现用笔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通过你的文字来分享你的新发现。
(flash:写一写)第四板块 修改誊抄
1、我们先来看一位同学写的自己的新发现。
装死的甲虫
昆虫的自卫方法很多,如逃跑、放毒汁攻击、丢弃尾巴等,但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的会采用装死的办法来掩护自己。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吗?如果没有,就跟我一块儿来发现这一秘密吧!
有一次,我在院子里玩耍,突然,我看见一只甲虫。只见它披着一身黑色的大袍子,两只触角虽然很短,但很坚硬。八只小爪子紧贴着地面。它只有五六厘米长,看上去,可真像小人国里的一名黑衣战士。
我非常喜欢它,就小心翼翼地去拈它,可它仍然不动。我将它翻了个跟头,可它毫无反应。我刚准备走开,它就翻身溜走了。我再碰碰它,它又不动了!原来它是在装死。
“我发现了一只会装死的甲虫!”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妈妈,妈妈夸我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篇短文,想想这位小朋友的新发现是什么?这个发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2、小作者写了自己的新发现:甲虫可以装死。但是读了让人感觉既不具体,也没情趣。这是为什么呀?大家讨论讨论。
(flash:议一议)
3、是啊,这位小朋友写“发现的过程”,用的笔墨很少,只是一笔带过,你们看:“我非常喜欢它,就小心翼翼地去拈它,可它仍然不动。我将它翻了个跟头,可它毫无反应。我刚准备走开,它就翻身溜走了。我再碰碰它,它又不动了!原来它是在装死。”没有交代清楚“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所以没有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我们可以怎么帮他修改呢?大家提提建议。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5、我们最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先写清楚发现了什么奇怪的问题,再具体写在找答案时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最后写出自己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6、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修改之后的作文:
装死的甲虫
昆虫的自卫方法很多,如逃跑、放毒汁攻击、丢弃尾巴等,但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的会采用装死的办法来掩护自己。
有一次,我在院子里玩耍,突然,我看见一只甲虫。只见它披着一身黑色的大袍子,只有五六厘米长,看上去,可真像小人国里的一名黑衣战士。
我非常喜欢它,也感到很好奇,便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看着看着,我手痒痒了,就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去拈它。“咦?奇怪,它怎么不动啦?”我自言自语地说。
我想再试探试探,就用手又轻轻地碰碰它。可它仍然不动。我索性将它翻了个跟头,它像木头人一样,毫无反抗……死甲虫,没意思。
我刚准备走开,奇怪的事发生了。呵呵,那“黑大帅”在慢慢挪动呢!于是,我又来了劲,想捉住它,用手刚碰到它的身子,咦,它又不动了!任凭我怎么摆弄它,它就是不动。真有意思,难道甲虫会装死?
我想证实我的想法,就有意躲开,加强了“侦察”。没过几分钟,它又活了。它一会翻跟头,一会向前爬,活像一名杂技员在作精彩演出呢!
“我发现了一只会装死的甲虫!”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我回家后,查阅了《十万个为什么》,发现装死的动物还有负鼠、圣牛、翻车鱼……
7、修改的文章去掉了第1、2 自然段中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小作者重点描写了“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具体写了自己的动作、心理,延伸了“新发现”的内容。让人读了以后感觉真实可信,重点突出,情趣无穷。
8、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自己的草稿,看看写清楚自己的新发现了吗?写清楚自己发现的过程了吗?好好改一改,再誊抄在作文本上,誊抄的时候注意书写要认真。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修改、誊抄)
第三篇:习作教学:《我的发现》
习作教学:《我的发现》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提示
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为:
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力求有新的发现。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写出来。
二、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
1、(老师镜头)欢迎同学们走进我们今天的快乐作文。今天我们学习
(课件镜头)习作3《我的发现》。
(老师镜头)有一次我到一个班上课发现同学们坐得非常端正,姿态优美,大家桌子上的学习用具摆放得特别整齐,同学们的每一张笑脸都那么漂亮、可爱。
生活中有许多时候,比如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坐在课堂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只要你用心去仔细观察,都会可能跟昨天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
上一次老师布置你们用一周的时间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并且要把发现的东西记在本子上。下面请把你发现的东西说给同学们听听,比一比,谁发现的东西最多。
第二板块:学习例文
1、(老师镜头)刘常宁同学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春天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跟平常不一样的地方,他很惊讶、惊喜,他看到什么了呢?
2、(课件镜头)(例文)请你们去读一读,用笔画出刘常宁发现的东西。
3、(老师镜头)刘常宁同学先发现了什么?跟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讨论讨论看。
(课件镜头)(画出红线)那刘常宁怎么知道蚂蚁是造新家呢? 原来他发现洞口有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像细细的沙。你看他善于发现,观察得多仔细呀。
接着他又发现什么了呢?(师读)你看他抓住周围的信息善于想象。
4、(老师镜头)下面请同学们把例文连起来读一读,看看刘常宁同学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这些新的东西的?
(课件镜头)春天,因为是春天,所以他想到蚂蚁是在造新家,因为是春天,所以他看到甲虫的两根须在不停地动着,想到它是在接受春天的信息。
(老师镜头)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像刘常宁同学这样,用心观察,用心发现,用心去思考,那你就会经常有新的发现。
第三板块:自由习作
1、(老师镜头)对比刘常宁同学的介绍,你发现你刚才的介绍存在什么问题了吗?
现在请你选择你其中的一个发现再次向同学介绍一下,(课件镜头)注意要说清楚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这个发现新在哪里。可以请同学对你的介绍提提建议。
2、现在请你们像刘常宁同学这样,把你的发现选择一个认真细致地写出来,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为你的习作配插图。相信你的发现是最棒的。
(课件镜头)你选择一个发现认真细致地写下来,注意展开想象。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为你的习作配插图。第四板块:习作欣赏
(课件镜头)这是一个同学写的习作,大家认真去读一读,看看 他的发现新在哪里?他是怎么发现的?
春天的发现
星期天,我和姐姐一起去家门前的一条小河边玩游戏。
我和姐姐玩得可高兴了,一会跳绳,一会捉迷藏,一会爬树,姐姐爬得可高了,可我呢,十分钟都爬不上去。姐姐拉了我一把,我才爬上去。等我爬上树树时,发现这是一棵柳树,我看见柳条上长着嫩绿的柳芽,可爱极了!那柳芽宛如一朵盛开的绿花,多美呀!
我和姐姐玩了好久,觉得很累,就坐在草地上休息一会儿。突然我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怪模怪样的虫子。它长着一身弯弯曲曲的外壳,一碰它,外壳就圈成了一团。我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姐姐那个怪虫子是什么,姐姐说是西瓜虫。“西瓜虫?”我惊奇地说,“哪有这种怪名字,不过,它圈起来还真有一点像西瓜。”我半信半疑。直到查了资料才相信。
啊,春天的新闻真多呀!
这位同学发现了(画线),还发现了(画线),这是她以前从没发现的东西,所以她觉得春天的新闻真多呀!
(老师镜头)课后请同学们认真修改你的习作,然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第四篇:《习作3》教学设计
《习作3》教学设计
一,【习作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写下来,可以用它的名字为习作命题,突出它的色,香,味,形.适当地介绍这种美味的做法,能在叙述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通过互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完整地听完别人的介绍,并进行简单评价.二,【习作重,难点】
1.写作时,要使学生明确从美味的色,香,味,形四方面介绍,并在叙述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2.紧扣题意,抒发自己对美味的喜爱之情.三,【教学时间】二课时.四,【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回家学会做一道家常菜,意在让孩子们熟悉做菜的基本过程,明确做一道菜所需的作料有哪些,尤其是关注自己制作家常菜的过程中所做的一系列动作,并在习作课教学时将菜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品尝.五,【教学过程】 一,品尝,激发表达的欲望
板书:美味.同学们,什么是美味 你认为的美味有哪些
(指名说:如,北京烤鸭,兰州拉面,云南过桥米线,无锡小笼包,糖醋排骨,南京臭豆腐,十三香龙虾……)小结:对,这些都是美味.它不一定是远在天边,也可以是近在眼前;可以是正餐大菜,也可以是街头的风味小吃;可以是各地的名吃特产,也可以是自家的家常小菜.)同学们,你们的美味在哪里(将自己制作的菜在小组内展示)2.即使咽口水,也不能偷吃.请各自回想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你的这道美味的特色在哪里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情绪高涨,畅所欲言.)3.小组选派代表,全班交流.4.品尝菜肴(要求:文明,有礼貌,注意用餐礼仪.)5.说说你喜欢哪道菜,为什么(指导说出这道菜的形,色,味等.)二,读文,明确习作要求
1.美丽的色泽,诱人的香气,独特的外形,难忘的味道,丰富的营养,这便是我们眼中的美味.请欣赏范文:《鸭血粉丝汤》,看看小作者是如何来介绍他心目中的美味的 2.交流:(突出了鸭血粉丝汤的色,香,味,形,还加以做法的介绍和独特的吃法,内容具体,语言生动,给人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读读习作的具体要求,说说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些什么 交流后明确习作要求:(1)要以一种美味为习作内容,写出美味的色,香,味,形的特点,可以用它的名字作为习作题目.(2)习作过程中,一定要细腻地体会自己的感受,把尝美味的感觉告诉大家.三,习作,介绍一种美味 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写作.四,修改,完成习作誊写 1.集体交流,一同评议.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做到:(1)紧扣题意,强调只介绍一种美味.(2)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避免倾向于美味的制作过程的介绍.(3)做到语言简洁和情感的自然流露.3.自己修改.4.誊写.
第五篇:习作《我和××》教学设计
习作《我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和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经常与自己的伙伴、朋友、亲人、师长等交往,在交往中也一定会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舞你不断进步;或不断提醒你注意吸取教训,不要重走错误的老路;或使你„„今天你就选择其中一个,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小组出代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评价交流标准: 1.“我和××”属半命题作文,习作中不仅写“我”还要写“××”,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2.要写出自己和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在相处中的什么事情给自己留心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件中,你们之间的感情有怎样的联系或发生过怎样的变化?是互相理解,或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或是互相怀念;是由于误会而导致感情破裂„„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注意发现有新意的习作,随时向大家推荐
四、学生习作之后认真自我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五、优秀作品欣赏
《我和××》习作指导教案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自己熟悉的一些伙伴、朋友、亲人、师长„„你能选择其中一个,把你们之间的事写出来吗?
习作讨论
1、你与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相处中什么样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这些交往的事情你们之间的情感有怎样的联系?是互相理解,还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还是互相怀念„„ 教学目标:
1、学习审题;
2、学会把事情写清楚,写完整,写具体;
3、注意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材;
4、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把事情写清楚,写完整,写具体。教学难点: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准备两篇例文;学生回顾生活中与其他人之间发生的难忘的事。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两篇例文《我的同桌》和《我和同桌》,导入新课。(1)请一学生读习作《我的同桌》。请同学们说一说这篇习作写的是什么?(2)请一学生读习作《我和同桌》。请同学们说一说这篇习作写的是什么?(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篇习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归纳总结。
相同点:写的人或事都是自己看到或经历的。
不同点:前者是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后者写事为主的记叙文。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明白了《我和同桌》与《我的同桌》的异同。今天这两节课,我们学习写作《我和××》的写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的记叙文。
二、指导学生审题。
(1)各自默读习作提示及习作讨论平台,想想本次作文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2)师生交流习作要求。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
1、写自己与另一个你熟悉的人之间发生的事;
2、写两人交往中印象最深刻的事,这件事或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或是相互热爱,相互怀念„„;
3、把事情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及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指导学生选材。
根据习作要求,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和谁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或难忘的事,或者至今仍记忆犹新的事。(1)各自思考。
(2)四人小组相互说说自己和另外一个人的故事。
(3)指名说说,打开学生的思路。
四、指名口述作文,集体评议。(1)小组内口述作文,相互评议。
(2)教师巡回指导指名一个同学口述作文,然后集体评议,重点是选材是否典型,是否有真情实感。
(3)指名口述。
(4)集体评议,教师适时点拨、归纳。
(5)经过评议,让同学们形成共识教师强调。
五、教师总结:
习作《我和××》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它要求写我与另外一个人之间发生的事,写作时先补充完题目,将“××”换成姓名或称呼。
六、学生补充题目,下笔成文。
习作《我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和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经常与自己的伙伴、朋友、亲人、师长等交往,在交往中也一定会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舞你不断进步;或不断提醒你注意吸取教训,不要重走错误的老路;或使你„„今天你就选择其中一个,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小组出代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评价交流标准:
1.“我和××”属半命题作文,习作中不仅写“我”还要写“××”,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2.要写出自己和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在相处中的什么事情给自己留心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件中,你们之间的感情有怎样的联系或发生过怎样的变化?是互相理解,或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或是互相怀念;是由于误会而导致感情破裂„„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注意发现有新意的习作,随时向大家推荐
四、学生习作之后认真自我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五、优秀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