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教育活动节奏?优化教育活动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把握教育活动节奏 优化教育活动效果
作者:田永红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15期
生命活动是有节奏的活动,幼儿的肌肉与神经的张弛、有意性与无意性的转化等也是有规律有节奏的。教育活动要遵循生命活动的规律,优化生命活动,因此,教育活动也是有节奏的,具有节奏美感。教师对教育活动节奏调控的质量,是影响教育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好活动节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活动速度快慢适宜,活动内容疏密相间
快慢适宜的活动速度和疏密相间的活动内容构成了活动过程中高效的教学节奏,二者可以给幼儿带来情绪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振奋。若一味追求快节奏、高速度,会使幼儿情绪过于紧张,精神易于疲劳,最终使幼儿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而过分的慢节奏和低速度会使幼儿的情绪过于松弛,同样也会使幼儿易于疲劳,其效果都甚微。要使活动速度快慢适宜、内容疏密相间,必须要全面准确把握教材,合理组织活动内容。速度的快慢要根据活动内容、重难点等的安排而定,张弛相间,快而有度,稳而有序。幼儿易懂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重难点内容则应放慢速度;一般内容的交代,要简介地讲;活动导入、结束宜快,主题部分则相对要缓,这样,在教育活动进程中引导幼儿时停、时续、时急、时缓,能不断激起幼儿思维的波澜。快慢节奏的交替可以使活动组织结构顺畅自然。
二、活动过程动静结合,富于变化
动静交替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良好节奏的体现。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活动过程中,一味地“动”,会使幼儿情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并且由于兴奋点的不断转移,容易走马观花,造成幼儿在精神上感到极度疲劳;而一味地“静”,则会由于兴奋点长时间固定一处,而导致幼儿情绪上的低落。因此动静交替既有助于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活动,又有助于消除幼儿因活动产生的疲劳,保持良好注意力品质,提高活动效率。教育活动在动静交替的节奏中进行时,通常是静在前、动在后。例如我在教学儿歌游戏《请你猜猜在哪头》时,我先边说儿歌:“公鸡头,母鸡头,请你猜猜在哪头?”边把教具黄豆捏在手里,背在身后,左右手互换。儿歌说完了,让幼儿猜猜黄豆到底捏在哪只手里?他们有的猜黄豆在左手里,有的猜黄豆在右手里。见证结果,无论猜得对与错,他们都很兴奋,为自己高兴,也为老师的“魔术”感到惊奇。接着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此时,他们兴趣盎然,记得非常快。我问:“你们想玩这个游戏吗?”这是他们最迫切的事情了,于是,我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和我一起游戏,演示这个游戏的玩法,以及游戏的规则,他们都静静地看着。接着,组织幼儿两两面对面进行游戏,此时教学活动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甚至是较热烈的场面,与前面演示游戏的玩法及规则时形成静动交替。最后,我来评价他们玩游戏的效果,他们静静地听着,默默地想着。这样整个教学活动就呈现出动静交替地有效结合,其实际效果非常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三、活动组织起伏有致,抑扬顿挫
教育活动过程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构成其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需要曲折起伏、富于变化。在高潮阶段,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活动,神经高度紧张亢奋,心智活动高速高效进行,教育效果最佳。但是,如果让幼儿的神经长时间处于亢奋激动状态,不仅会影响到教育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幼儿的大脑健康。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教育活动的导入、展开、高潮、结束、延伸等环节,使教育活动过程犹如波浪一样展开,最终实现教育目标。例如:在幼儿熟悉了童话故事《金色的房子》后,我又准备引导幼儿进行“金色的房子”的表演游戏。在活动开始时,我向幼儿出示小狗、小羊、小猴、小鸟的头饰,以及一件漂亮的裙子和一个美丽的花环,这马上引起了全班幼儿的注意。同时,问道:“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这是哪个故事中的人物吗?”然后,与幼儿一起边复述故事情节,边加入动作。接着,又进一步启示:“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呀?”
在这个活动开始环节,先出示道具材料,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好奇心,然后通过师幼共同复述并加入动作,既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性与兴趣性,又克服了单纯复述的单调,并让幼儿再次注意一些基本细节和获得一些关于本故事表演的基本动作,为幼儿的完整表演搭好了脚手架,接着导入正题。活动中,我运用多种手段,层层引入中心活动内容,将幼儿的情绪和兴趣一步步调整到最佳活动状态。
另外,教育活动起伏有致的节奏,除了表现在教育活动过程本身外,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语言中。研究表明,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可以明显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充分传达教育信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抑顿挫措的教育语言要有适当的调控,做到流畅连贯、富有动感,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或重新注意。在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就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比如用低沉的声音来扮演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来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等,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儿带入了童话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且充满活力。相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会使幼儿昏昏欲睡,毫无兴趣。
四、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教师活动前的设计尽管十分完美,但活动中常有难以预见的问题出现,常有与我们预设的活动相悖的情况产生,有时甚至会打乱活动顺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灵活高超的教学机智来处理。教师必须根据活动内容,幼儿的情况,以及随机出现的问题等随时调整活动节奏,运用自己娴熟的教学机智来解决问题,调控活动,使活动严格按照预定的目标发展。教育活动必将使课堂产生新的动态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敏锐的眼光,有明察秋毫的观察力,洞悉活动中幼儿的一切思维变化,运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机智,解决问题,使教育节奏形散而神不散。
第二篇: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效果明显
市发改委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效果明显
保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始终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用正面典型激励人,用反面典型警示人的教育理念,努力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今年以来,结合市纪委庆祝建党90周年反腐倡廉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一是组织党员干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过党日,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艰苦创业的工作热情和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二是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文化书法绘画创作,共选出十一幅作品报送到市纪委参展。三是按照市纪委安排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展览和警示教育基地,先后共有80余人次参加了活动。四是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红色电影《建党伟业》、廉政题材电视剧《国家干部》和反腐警示教育录像《心灵的忏悔》等。
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普遍认识到: 一是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校准人生坐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改造世界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讲政治、讲原则、守纪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二是必须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做到廉洁勤政。每个党员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特别是手中有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引以为戒。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坚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带头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三是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坚持崇高的精神追求,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免疫力,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干部,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负责的人。(市发改委监察室报)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第三篇:把握教育特点 优化教学实践
把握教育特点 优化教学实践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社会发展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工业经济时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亦由《语文教学大纲》走向了《语文课程标准》,由静态的被动性要求转向了动态的主动性建议。可以断言,《语文课程标准》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语文教学的“航标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是当前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理念的理性认识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课程标准》所阐述的基本理念中的一个,落实这个“理念”是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教育目的”的前提。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理念”,并用它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会偏离方向。对此,我谈四点初浅的认识。
1.三大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二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三是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生的良好语感以及整体把握的能力。
2.三种角度。
上述的“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是从语文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谈的;第二方面主要是从该课程的实施过程来讲的;第三方面主要是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界定的。总而言之,课程标准主要是从课程的内容、过程、对象与学习主体关系的角度来确定语文教育的特点的。
3.两大特性。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理念具有两大特性,其一是主观性,其二为客观性。其中,“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是客观的;“学生反应的多元性、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学生良好的语感以及整体把握的能力”是主观的。
4.七大元素。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理念,具体包含有七大元素,它们是:课程的人文性、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课程的实践性、学生的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学生的语感以及整体把握的能力。其中,具有客观性的三大元素其“变数”较小,相对较为稳定,在教学中起着一定的“载体”作用;具有主观性的四大元素其“变数”较大,特性活跃,在教学中将凸现其过程中的“操作性”。
二、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理念的实践探索
课程标准对“教育特点”的界定是建立在理论与实践、逻辑与非逻辑、理想与现实的辨证统一基础之上的,特别是针对我国语文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不仅应理性地认识它,更应对其进行主动、大胆地实践、探索,尤其对具有主观性的“四大元素”,需作为重中之重来研究。这样才能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理念得以真正的落实。
1.学生反应的多元性。
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之外,还应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和多元的反应。在学习《丑小鸭》一文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丑小鸭开始是可怜的,后来是幸福的。这是“共性”的一面,教师应当给予肯定。但是,我们不能被这“共性”所迷惑,因为,学生对同一内容的反应具有“多元性”,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我们应有意发掘学生“个性”的一面,多引导启发──“还有不同的理解吗?”此时,学生就有可能展示以下独特的观点:丑小鸭的妈妈不是好妈妈,她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职责;农夫虽然背着枪(文中插图画的),但他没有伤害丑小鸭,是个很善良的人;我们应学习丑小鸭自信、自强的精神„„有的学生还会提出以下质疑: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小天鹅,以后的日子就一定会幸福吗?会不会重新变成丑小鸭?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小天鹅后,他对原来的家人、小伙伴、野鸭子、小鸟、猎狗还有农夫会怎样呢?„„至此,“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这一理念,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2.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语文课堂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如教学《太阳》一文,在学课文前,让学生说说天天见到的家乡第一高楼的高。由于学生没有进行过有意的观察和了解,很多学生说了一两句,就无从下手了,所说的也和实际相差甚远,有的简直成了笑料。我们可以此为前提来学习课文。在了解太阳“远、大、热”三大特点及其相关说明方法后,让学生夸夸家乡第一高楼的高。此时,学生将会滔滔不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把语文课本看成一种既定的死的文本,应看作是有待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开发的学习资源。这样才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学生的良好语感。
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是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顿悟和心理体验。语感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感训练应突出三“重”,即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叶老的话已精辟阐明了朗读对培养语感的重要性。对此就不再赘言。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反应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那些抽象的、深奥的、曲折委婉的、情深意厚的内容,学生往往难于作出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展开想象,让课文内容在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立体画面,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如古诗、诗歌教学就是一种典型。
叶圣陶先生还说过:“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老的话说明,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紧密相连。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文中的场景以及人物的境遇。这样,文中所表达的内容与学生认识上的时空距离就会缩短,有益于形成良好的语感。
4.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何谓“整体”?整体就是全体,就是完整的统一体。把握整体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能力。人们常说“一叶知秋”,从“个体”──落叶,想到“整体”──秋天(包括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就凸现了人们运用“联系”以及“整体”的眼光去分析、判断、把握事物的能力。而这种“整体把握”的能力正是小学生所缺乏的。他们在读《鸟的天堂》一文中的“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榕树„„”一句时,很多学生强调的是“大”,而不是“一棵”。显然,这里学生缺乏的就是“整体把握能力”,他们没有联系上文内容(“我”和朋友争论的焦点──是一棵,还是两棵,还是许多棵。)去思考问题。可见,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如学《罗盛教》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罗盛教在冰窟窿里救孩子,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不必要求学生马上回答,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当时的情景用简笔画画一画(感知整体),然后说说画中的事物──人、水、冰(把握整体),再让学生对照每一种事物,分别想想会给罗盛教带来什么困难。如“人”,罗盛教自己穿着的衣裤会带来行动不便,小孩不会游泳、心慌、目标小,使罗盛教更难找到;“水”,流速急,易将小孩冲远;“冰”,造成水里黑暗,水温低,罗盛教不易出水面呼吸,小孩出水面的空间小等等。至此,再让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极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五个以上的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显然是建立在“整体把握”这一理念之上的。
第四篇:活动效果
纺织二村路演活动情况 活动时间:2015年10月9日 活动地点:纺织二村
活动人员:张秀春、汪勋红、吴洪昆、唐定福、刘莉、王安丽 活动组织及活动效果:首先通过赠送抽纸、扇子等方式拉近与客户距离,吸引客户前来关注,然后利用抽奖箱抽奖等多种方式,留取客户信息,散发理财宣传单页,活动氛围较好。后期有2名客户前来支行购买理财产品。
后续跟踪情况:活动现场氛围较好,虽然后期有客户购买理财,但是客户数仍未达到预期,由大堂经理有针对进行电话回访,加强对我行的熟悉度。
第五篇: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育人工程,教育要为广大青少年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这个基础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有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主题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是确保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特制定学校主题教育制度。
一、重大节日教育活动制度
1.开学初,学校制定工作计划时,把重大节日活动作为一项内容列入其中。
班主任在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时,也要将重大节日活动作为一项内容列入班主任工作计划中。
2.每年利用元旦、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
建军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月一日国庆节等重大节日,针对这些节日的不同特点利用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党、爱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责任感,继承和发扬革命的光荣传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3.每年这些重大节日到来之际,从学校、少先队到各班级、中队,要利用集
体集会、班、队会时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采用演讲、朗读、讲故事、参观、看电影、文艺演出、出黑板报等活动手段,对学生全方位地进行五爱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使之思想觉悟、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二、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定期培训制度
德育工作的骨干与核心是我们的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加强和提升这两支队伍的工作素质是我们有效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源动力。
1.由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定期组织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进行学习。2.采用主管领导讲课、专家讲座、外出学习等方式,定期进行培训。3.采用自学方式进行自我提高。
三、定期确立教育主题开展活动制度
1.学校教导处每学期根据学校实际、适时确立一个活动主题。
2.每月在本学期活动主题基础上,依据月实际确立一个活动小主题。3.各年段、各班、各中队要围绕本月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
体验活动。
4.各年段、各班要围绕本月主题出好班级黑板报和宣传壁报,由大队委进行
抽检和评比。
5.除每月活动主题外,各年段、各班要把安仝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
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
四、完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
1.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小组。由社会、家长、共建单位参加的三结
合教育委员会,各班选派5―7名家长组成班级家长委员会,并推选一名家长为校级家长委员会成员,组成两级家长委员会。
2.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和开学后邀请校级家长委员会和三结合领导小组成员
来校开会。研究学校计划和总结及假期计划。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3.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开放课,征求家长意见,共同搞好学校教育教
学工作。
4.班级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5.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教学育儿、家庭教育的指示,宣传党的教育方
针政策,提高家长们的素质。
6.请有经验的家长给学生、教师和家长讲课,共同办好学校。
五、建立评选优秀家长的制度
宣传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好人好事,树立全社会关心教育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