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自军语文校本教案朗读朗诵训练

时间:2019-05-13 22:2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吴自军语文校本教案朗读朗诵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吴自军语文校本教案朗读朗诵训练》。

第一篇:吴自军语文校本教案朗读朗诵训练

第六节 口才思维优化模式训练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传统观念批判、继承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问题作深入思考的能力,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的能力,培养能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的思考角度的能力。

4、培养对问题多作思考的能力,培养能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的思考角度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优化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提高逆向思维能力;

2、提高纵深思维能力;

3、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4、提高联想思维能力;

5、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三、教学手段

讲练

四、所需设备、仪器 多媒体、录音机

五、课时安排

4课时

第1、2课时

导语:

人的思维活动是与语言紧密相连的,语言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思考的工具。语言与思维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且相辅相成的关系。口才显现与思维活动之间,原则上应呈现为一种同步发展的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确立口才思维优化的训练原则:口才与思维的循环训练。口才思维优化训练由逆向思维训练、纵深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联想思维训练、综合思维训练等多个具体的训练环节组成。

一、逆向思维优化训练

(一)训练目标

培养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继承能力。

(二)训练模式

(1)本训练可以采用当中发表“反弹琵琶”式演讲的训练方式。

(2)学生可以一部成语词典为主要对象,从其中筛选出一个,针对其观念已显得陈旧,或传统理解原本就欠准确之处,反其原意而立论。(3)逆向论证由传统释义、情节复述、逆向辨析、新意立论等四个部分合成。

(三)训练说明

高水平的口才应用要求表述者能从一般人认为是正确的观点、现象中发现谬误、不足之处,或能从传统认为是错误的观点、现象中发现真理的成分。其形成特点表现为对传统思维模式作逆向思考。

(四)训练指导

训练中须防止三种常见的不佳表现:(1)“曲解”型。(2)“抬杠”型。(3)“消极”型。

二、纵深思维优化训练

(一)训练目标

培养对问题作深入思考的能力,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训练模式

(1)本训练采取教师规定命题的模式,由学生自由命题登台演讲的方式。(2)命题模式为“从xxx现象中所想起的”或“关于xxx现象的思考”,要求学生能捕捉生活中某一常见的,但往往是熟视无睹的现象,作深入分析并发表演讲。(3)纵深思考由现象简述、现象分析、现象纵深分析三个部分组成。

(三)训练说明

高水平的口才应用,其思维过程还往往表现出向纵深发展的特点,能从一般人认为不值得一谈的小事,或无须再作进一步探讨的定论中,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其思维形式的特点为,从现象入手,从一般定论入手作纵深发展式的剖析。

(四)训练指导

训练中须防止两个不佳表现:(1)“就事论事”型。(2)“不着边际”型。

一、发散性思维优化训练第3、4课时

(一)训练目标

培养对问题作多向思考的能力,培养能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的思考角度的能力。

(二)训练模式

(1)本训练可以采取由教师命题模式,由学生自由命题登台演讲的方式。(2)发散思维训练模式,其特点是从同一个信息源引出不同的结果。按照这一思维模式,作业规定,每个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任选一个思维中心点,以“XX(即思维中心点A)的随想(或遐想)”为题,给予一定的准备时间后,由其登台进行演讲,并规定,每一篇中的“遐想点B”一般不得少于三个(也即须由“A”引出B1、B2、B3)。

(3)发散思维优化训练,以思维中心点(A)和围绕中心点展开表述的、不少于三个独立分话题方向的遐想点(B)两个部分合成。

(三)训练说明

高水平的口才应用,其思维过程的又一特点为思维轨迹的多向发展,即能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思考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立体分析,在思考问题时,能摆脱传统思维定势的约束,这样,在论证命题的过程中,当别人以单一角度立论时,自己能以多种角度立论,并能在诸多立论角度中,选择最佳角度立论。

二、联想思维优化训练

(一)训练目标

培养对问题作多向思考的能力,培养能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的思考角度的能力。

(二)训练模式 a.本项训练可以采取由学生一对一地互相出题,或者训练小组内每个人各自出题,将所出题目混合后编号,再由小组成员分别抓阄来获得自己的训练话题。b.联想思维优化训练,其思维轨迹表现为由A-B-C…它主要是利用联想物之间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接近关系、特点方面的相似与对立关系,在原先表面看去并无有机联系的联想物之间建立有机联系。

c.联想思维优化训练的话题合成,以三个表面看去互不相关的事物并列,之间以点号相连,此即为话题材料,受训者接到话题材料后,首先要思考选定在此三个事物之间建立内在联系的方式和角度,然后以副标题的形式确立下来,此副标题即为演讲的中心话题。

(三)训练说明

高水平的口才应用,其思维过程的又一特点为思维轨迹的能动串接运动,即能透过事物“互不相关”的表象,发现其“内在联系”。该项训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把命题中规定的零散材料连接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并且由此显现出一定的思想意义。

三、综合思维优化训练

高水平的口才能力,其思维过程还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即强有力的论证性。它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从看似针锋相对的观点中看出彼此之间深层次的互补关系,二是能从多个不同角度对同一命题展开论证,并分别得出一致的结论,因而,具有很强的辩服能力。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综合思维是辩论、交谈、讨论、商榷、谈判过程中雄辩式立论的主体方式。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训练(吴丽霞)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训练

零陵区珠山镇中心小学

吴丽霞

摘要:朗读,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说,是语文课上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看,只用目用脑。读,既要用目用脑,还要动口。看,只能会意生情,而读能表意传情,出声与不出声,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课堂上朗读,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有巨大作用,而且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着直接、巨大的影响。但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教师要注重分数的多少,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时间少,又缺乏指导,很多学生不会朗读,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朗读训练。

关键词:让学生自觉参与朗读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呢?我认为最关键是让学生自觉参与朗读训练,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及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朗读可按照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让学生自行朗读。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熟,不漏字,不添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按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次是进行朗读指导。这一环节较为重要,前面学生只是以自己的判断而进行朗读的,对于那些相对深奥的句子或内容,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也很难读出感情,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就可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感情,使学生在读中明‚情‛,在读中悟‚趣‛,让学生受到美熏陶,情的感染。如我在教《瀑布》一课时,让学生先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启发学生想象层层大浪涌上岸滩发出的响声,师生共同模仿体验,让学生感悟到瀑布从千丈青山倾泻而下的雄伟气势,感受到瀑布鲜明动人的色彩美,多姿多彩的壮观飘逸美。赞美的语言自学生口中情不自禁地吐出,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这样,经过反复朗读,学生熟悉了课文的语言,并积累了其中的优美词句,在实践中,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中既能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又可发展他们的语言和思维。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中应加强朗读训练,才能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出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零陵区珠山镇中心小学

吴丽霞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模式,以光、声、电、形、色来作用学生的感官,大大地改变教学活动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增加信息含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小学生,没有兴趣也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不难发现小学生都对影视、音乐等有声有色的媒体特别感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方式难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里,许多课文都采用图文相结合,但课文里的插图是静止的,不能满足小学生活跃的心态。而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以色泽鲜艳的画图、生动逼真的音像、动画、灵活方便的交互手段,让学生耳闻目睹作者所描述的一切,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幸福是什么》一文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演示金发姑娘与三个牧童的对话,然后演示三个牧童十年后的体会,这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也就展现作者所描述的动态情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学生的心随之活跃,兴趣十分浓厚,就能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记忆。

二、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具体,帮助理解,培养情感。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具有科学性以及作者所描写的情景和所表达的情感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会挫伤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其中蝙蝠的飞行方式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学生难以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它们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就容易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缩短教学时间,增加信息含量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阅历浅,知识结构差,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常常需要较长时间的讲解、分析,有时就给教学活动罩上一层枯燥乏味的阴影,淡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恰当运用图像、动画、文字、声音等多种媒体去刺激学生们的感官,使学生自觉动脑进行思维,并找到重点和难点,然后教师帮助解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明显节省了教学时间。当学生对学习处于浓厚兴趣的情景时,教师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增加信息的含量,学生也乐于接受,变‚苦学‛为‚乐学。‛

当然,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语文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课件,注意课件的教学的适当性、装饰的适当性、程序的适当性及课程的适当性,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达到省时和高效的目的,真正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作用。

浅谈初写作文的问题与对策

零陵区珠山镇中心小学

吴丽霞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学习,就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写作文了。小学生开始写作文,不知从何着手,怕这怕那、缩手缩脚、一筹莫展。即使写出几句话的短文,也语病百出或不达题意,离题万里。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尝试,对初学写作文的小学生的作文存在问题采取以下应对方法。

一、克服心理压力,使之畅所欲言。

三年级的小学生学写作文,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不知从何入手,怕这怕那,总怕不是这样写,真是含笔杆而掉泪,半天写不出三句话。

面对初写作文时学生存在的心理压力,在写作文前,我便组织学生谈谈写作文时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把你们的感受全说出来,学生畅所由言,发言积极,课堂活跃,各抒己见地讲出了写作文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提出了问题,思想得到放松,减轻了心理压力,这时我便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指导学生根据作文题,按照一定的顺序或程序大胆去想去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学生写作文就不会怕写不好了,没有顾虑,就能写出语言流畅的小短文。

二、从观察入手,加强引导。

三年级学生写作文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思路窄,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有的学生甚至找不到写的。根据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便指导学生从细致观察事物入手。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给烈士扫墓,扫墓前给学生布臵了作文题,并指导学生对活动的情况进行细致地观察,包括活动的顺序、场面、参加活动的主要人物和发生的事等。并指导学生通过活动,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简单的感想。通过预先安排布臵和指导,学生在经历活动过程中能亲身体验活动的感受,能细致地观察活动中发生的人和事的细节,在写作文时就不会找不到写的,学生就能写出按活动顺序记叙的作文,有的还能写出通过活动的联想和感受。这样的作文虽说不上华丽,但最起码一点来说,对学生写作的视野、构思和兴趣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由于学生写作文时有思路、有写的,这就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三、认真分析,紧扣中心

刚步入三年级写作大门的学生,写作文时容易跑题。不管是半命题的作文还是全命题的作文,学生写起作文来没有顾及到作文题的要求,考虑不到怎样围绕作文题的中心来写。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内容部分或全部与作文题的要求不符。

学生写作文跑题的症结是抓不住写作的中心内容。于是,我便让学生以《 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作文。由于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历的事多,难忘的事也有好几件,但使学生最难忘的事通过比较却只有一件,要求把这件事的始终和发展过程写出来。这就抓住了写作的主题思想,抓住了写作的范围,与这件事无关的内容学生就不会写入作文之中。我还以《我的爸爸》、《我的妈妈》等为题让学生练习写作,训练学生抓住作文题的主线的能力,通过数次反复训练、指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再跑题了,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四、加强训练,克服语病

初学写作的学生作文存在着语句不通或句子不完整的毛病。其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不能把说话用书面语准确表达出来。学生平时说话虽语言流畅,但都是地方语言,要让学生把平时说话的语言用书面语表达出来,还需一定的时间进行过度,关键在加强训练和指导。首先,让学生根据拟定的作文题用说话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表述,通过学生表述后,再启发学生用书面语言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经过训练和指导,解决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学生作文基本上解决了语句不通,句子不完整,口语较普通的现象。

总之,初学作文的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不甚枚举,只有坚持长期的指导和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探索,古语有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不懈地写下去,一定能写出象样的作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零陵区珠山镇中心小学

吴丽霞

摘要:教学也同任何事物一样,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就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

关键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前苏联的奥加涅相说:‚数学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能保持和发展。‛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乾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牟过程,教师对待学生必须尊重、真诚、理解、热情、平等相处,使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基础,为教学起到了铺垫作用。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教师自身对所教学科要有浓厚兴趣,从此熏陶和感染学生,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教师授课要注意美,用清晰、流畅、准确无误、抑扬顿挫的语言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并牢牢地掌握,储存在大脑仓库里,永久不忘。如在讲假分数时可用这样的语言:‚这个假分数头重脚轻,多不协调,让我们给它减减‘肥’吧。‛然后再讲这是数学运算的最终要求。这样的讲授,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除此之外,教学还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因为一幅好的图画和图形能引导起学生兴趣。例如在上加法应用题时,老师在黑板上画3只公鸡,4只母鸡,问一共有多少只鸡?学生看到老师画得形象逼真,一下就来了兴趣,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尝试成功,增强学习兴趣

尝试练习,是学生自我表现的良好时机。人的某一特定行为获得的奖赏越多的话,他就会表现这种行为。尽量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无异于给学生注入兴奋剂。相反,动辄就批评,会使一个人迷失方向,丧失信心。为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方面,要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好、中、差)确定符合他们发展而且通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例如在每次练习时出一些有一定难度和趣味性的习题让学生做,即不能让学生有满足感,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兴叹。让学生感到‚桃子‛好吃不好摘,但跃一跃是能吃到的,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摘‚桃子‛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

三、在‚动‛中学,发展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年龄特征就是活泼发动,喜欢动手动脑。再则他们积累的经验有限,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从感性认识中获取知识面。为此,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地激发和培养起来,从而形成学习兴趣的巨大功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准备教具和学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动手、动脑多种感观中获得知识。例如上除法的初步认识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平均分,对概念不理解。教师可把12支铅笔分给4个同学,先每人分一支,问:他们每人分的是一样多吗?分完两支又问,直到分完,最后告诉学生每人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然后再让学生分小棒、分木块。通过具体操作,避免了干瘪无味的教学。学生在‚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找到了乐趣,把学习变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着推动的作用,对未来的事业的成功又起着准备的作用。兴趣使人在快乐中求得学业的长进,取得事业的成功。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朗读的过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一篇好文章,不经过反复阅读,就很难掌握其中的含义。读得越熟悉,领会越深,作者在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也能更好地被学生所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今,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成了形式。一些语文老师仅仅是走一下过场,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部分老师虽然有这种意识但由于没有掌握朗读正确的教学方法,以至于学生的朗读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通过从教十几年我发现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教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常常以析代读,以讲代读,既不作要求,也不作讲评,以致于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抑扬顿挫、激情飞扬的朗读声,这样朗读的韵味不仅无法体现,学生也只能肤浅理解作者的情思。

2、朗读的指导不够灵活。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

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3、朗读的层面不够宽泛。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的方式单一。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利用到教学中朗读的较少,大部分是利用早读时间集体朗读,或个人朗读。而有的学生齐读时漫不经心,不是假读,就是不读,集体朗读时还拖音明显,节奏性差,有时还不整齐。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不断地在教学中摸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1、教师要保证朗读时间。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给学生足够的是时间去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方法,发现问题。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2、教师要重视朗读,加强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这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朗读水平,老师富有表情的朗读多了,学生才会读出丰富的情感,老师也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朗读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3、扩大朗读训练面。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可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还可以运用合适的课文让学生们进行表演读等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

“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4、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朗读的文章特点进行选择。可采用以下方式:(1)听朗读。新教学大纲里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因为它是一种能训练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2)范读。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3)引

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分清段中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4)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5)齐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此外,还有领读、散读、轻读、分组朗读等方式,只有恰当的应用朗读方式,学生才能读有所获。

5、加强训练,打好朗读基本功。要想让学生的朗读达到较高的境界,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本。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

总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我相信只要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都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努力优化朗读教学的方法,精心组织指导学生每一次朗读,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及能力,从而更好的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

让朗读为课堂增添色彩

作者单位:南乐县元村镇百尺小学姓名:贾利敏电话:*** 科目:小学语文

内容摘要: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 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为了达到训练目的,必须强化预习的功能,强调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变集体读书为人人参与的读书活动,人人做到三读;一读得正确,结合查字典,清扫阅读障碍;二读得通顺,做到“要读得字字响

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三读得流利,做到琅琅上口,了了于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不对课文内容串讲、串问,只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及个别难于理解的词句点拔,以增加学生多练的机会,使其逐步做到四会:一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词句、读懂课文;二会围绕课后问题边读边想,自己解决问题;三会动笔在读过的文章上圈、点、批、注;四会自己提出疑问,参与讨论,并在读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

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火烧云》、《五彩池》、《观潮》、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

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四、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角,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

又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要

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攻打我们。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可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指导,第一种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

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思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转变过来,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参考书目:

1、《小学教学》2010年第十期

2、《小学教学》2011年第四期

第五篇: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

获嘉县亢村中心校丰乐屯小学

语文

崔彩丽

内容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通过朗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朗读有助于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关键词:规范 理解 感悟 体味 入情入境 朗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语文具有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学正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课标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提出了较高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

用普通话朗读规范的现代汉语,有助于学生规范自己的语言。正确规范地朗读课文要做到发音标准,要吐字清晰,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不仅能进一步强化识记字形,巩固字词,还可以把文章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适时加以指导,可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激发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如《祖父的园子》一文,女作家萧红以富有诗意的语言,带领我们走进祖父的园子。

在园子里,我们看到了各色的蝴蝶、蜻蜓、蚂蚱,有“胖乎乎”、“圆滚滚”的蜜蜂,还有“毛嘟嘟”的狗尾草,还可以看到“蓝悠悠”的天空„„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朗读课文,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卷仿若浮现在眼前,也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眼前事物的满心喜爱,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如“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白了因为萧红自己是自由的,所以觉得一切都是自由的,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的快乐,心灵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朗读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课文读得朗朗上口,就像自己在说话一样自然,毫无滞涩的感觉。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写景的文章,既要读出景物的美好,还要体味如何借景抒情;写事的文章,要体会如何记事传情;写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凡是优秀教师的教学,无一不重视朗读训练。他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看了《幸福天堂》一文后,窦桂梅老师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教学生如何批注,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和感受,多角度读出故事的不同味道的教学方式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一开始,窦老师就引领学生读一首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在读诗中走近“卖火柴的小女孩”,近距离感受小女孩的不幸,表达对小女孩的同情怜悯,触动学生的情感,进入情境之中。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解读不幸时,窦桂梅老师主要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渲染出小女孩的无助、弱小,通过朗读对奶奶的深情呼唤,再现了小女孩凄凉的境遇。其间,卓有成效的朗读是走进并再现文本的重要策略手段,强化了作品的悲剧色彩。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学生进入了角色,融入了文本,从心灵上更贴近卖火柴的小女孩,对小女孩的不幸感同身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教学要注重感情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悟情,同时为课内外阅读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促进课内外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加强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其中,晏子与楚王的三次对话是朗读的重点。“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是晏子对楚王的第一次回击,在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是„„不是”、“只有„„才”、“到底”等关键词语,通过朗读促进学生感悟晏子语言的巧妙。晏子与楚王的第二次斗智更精彩,“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时,不仅要抓住晏子精彩的语言,感悟其语言的巧妙,而且要注意到晏子的表情也很生动,他“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和“故意笑了笑”,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不仅对此心领神会,还从“只好”一词中感受到楚王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比正颜厉色更有力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在朗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再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亲切感人,朗读时指导学生做到情真意切、满含深情;最后三个自然段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在朗读的时候指导学生把握好语感。志愿军战士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只能反复地用呼唤的方式来表达,朗读时,指导学生读出朝鲜人民与中国志愿军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读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通过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对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的感受表达出来,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朗读过程中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它要求学生的眼、口、耳、脑协同作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桥》一文时,我反复耐心地对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想象、体会洪水的泛滥和老汉的威严、冷静。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些句子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更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样的描写,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和情况的危急表现得淋漓尽致。读了这样的文章,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定会浮想联翩,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再现当时的情景,把朗读与思维融合在一起。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到人物的情感,摸准了文章的脉搏,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一个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了,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由此引出以“桥”作题目的内涵。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汉的敬仰,使学生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朗读中,学生一步步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触摸到了人物的灵魂,这就是思维的过程。朗读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各年级对朗读训练的要求都不尽相同,但无论哪个年级都要加强对朗读的训练。有效的朗读指导,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将朗读训练贯穿于教学始终,必会给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四期 主编:包南麟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18、19页

2、《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教材》 主编:许月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52、53页

2009年4月23日

下载吴自军语文校本教案朗读朗诵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吴自军语文校本教案朗读朗诵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教案 孙自军

    德育教案 华清中学 孙自军 [主题]:展示特长,表现自我”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建立自信心,以健康心态面对人生,迎接挑战。 2、通过同学相......

    三年级语文教案—朗读

    三年级语文 朗读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朗读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掌握朗读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语感 3、掌握朗读方法并灵活运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 向阳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 摘要:朗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努力探索使朗读不会流于形式,能够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田。本文将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精选5篇]

    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 柳河镇前进小学王雷小学语文教学曾长期陷入教师繁琐分析,学生被动吸收的窘态之中。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在总结大量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声疾呼,......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范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读不仅仅是理解文本内容、体悟文本情感、积累文本语言的重要手段,更是......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

    诗歌朗读训练教案(共5篇)

    诗歌朗读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2.初步掌握诗朗诵的基本技巧 3.进一步提高学生朗诵水平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朗读基调,并把朗读很好的融入到音乐中 教学难......

    浅析异步教学中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探索

    浅析异步教学中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探索 【论文关键词】朗读 异步教学 个性 多样性 【论文摘 要】朗读训练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照顾学生的个性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