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民族》教案(5篇)

时间:2019-05-13 22:4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3 民族》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3 民族》教案》。

第一篇:《1.3 民族》教案

《民族》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并了解我国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要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养成正确的民族观。

2.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并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教学重点

我国的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教学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彩图“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板书】 第三节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师给出数据(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

人口超过500万的还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引导学生回忆历史课上讲过的: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典型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2.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师生互动】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币,让学生发现人民币上的有几种文字,分别是哪几种?并让学生了解“我是中国人”几种民族文字的写法。

明确:四种文字,分别是: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我国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媒体展示】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各民族的特色文化、民族习俗、节日等,并由学生讨论,最后师生得出结论。

明确: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我国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各有特点,并且各民族有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二、民族分布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华民族分布”图,并设问:(1)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由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活动

班级中有那些同学是少数民族?请他们介绍各自的祖籍地,以及那里的风俗民情和近年来生活的变化。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二、民族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上册 1.3 民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 民族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2.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3.通过判读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2.通过判读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读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

三、教学策略

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归纳能力,能够说出地图的方位和图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从知识上看,在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有所了解,这将便于学生准确地说出少数民族较多的省区名称,理解民族分布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反过来也能加强对五个民族自治区的理解记忆;同时,学生已经知道了我国的人口分布概况,利用我国人口密度线,便于学生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理解和记忆。

本节需要识记的知识内容较多,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设计抢答、连线、拼图等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周恩来总理关于民族的论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了解民族知识的动机。在落实第一个重点时,为了加深印象,对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特色知识的学习,可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实现,让学生选取民族或自己所属民族进行介绍。需要注意,班级里可能会有学生不希望被当众说出自己是少数民族,此时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不宜强求。在落实第二个重点时,要结合地图,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每组选取3~4个民族,就其省区分布范围进行介绍,最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民族分布特点的总结,突破难点。这样,既巩固了行政区划的内容,又掌握了民族分布特点。

四、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出示周恩来总理名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各民族的灿烂文化。学生:认识学习民族知识的重要性。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民族构成

教师:讲解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提出问题: 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各民族大小不同,法律地位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回答问题,找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根据图文资料,选取一个少数民族的概况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主要少数民族人口、文化和分布概况,强化民族平等意识。民族文化

教师:展示人民币上不同民族的文字,让学生找出所对应的民族。设计学生活动:连线各民 1 族和与之对应的服饰、节庆景观。

学生:体会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性;完成活动,体会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性。设计意图: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落实重点。民族分布特点 教师:利用民族分布图,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不同民族,判读分布范围,提问其分布省区名称,引导学生说出民族分布特点,并归纳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学生:完成活动,理解记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说出民族分布特征,突破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通过民族分布特点引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示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各民族的贡献。

学生:阅读材料,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政策。

设计意图:培养推理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学生:做笔记。

设计意图:落实知识。

第三篇:1.3教案(xiexiebang推荐)

1.3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本节重点:牛顿粘性定律、层流与湍流的比较。

难点: 边界层与层流内层。

1.3.1 流体的粘度 1.牛顿粘性定律

流体的典型特征是具有流动性,但不同流体的流动性能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流体内部质点间作相对运动时存在不同的内摩擦力。这种表明流体流动时产生内摩擦力的特性称为粘性。粘性是流动性的反面,流体的粘性越大,其流动性越小。流体的粘性是流体产生流动阻力的根源。

如图1-16 所示,设有上、下两块面积很大且相距很近的平行平板,板间充满某种静止液体。若将下板固定,而对上板施加一个恒定的外力,上板就以恒定速度u沿x方向运动。若u较小,则两板间的液体就会分成无数平行的薄层而运动,粘附在上板底面下的一薄层流体以速度u随上板运动,其下各层液体的速度依次降低,紧贴在下板表面的一层液体,因粘附在静止的下板上, 其速度为零,两平板间流速呈线性变化。对任意相邻两层流体来说,上层速度较大,下层速度较小,前者对后者起带动作用,而后者对前者起拖曳作用,流体层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产生内摩擦,而流体的粘性正是这种内摩擦的表现。

平行平板间的流体,流速分布为直线,而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速度分布呈抛物线形,如图1-17所示。

实验证明,对于一定的流体,内摩擦力F与两流体层的速度差du成正比,与两层之间的垂直距离dy成反比,与两层间的接触面积A成正比,即

.图1-16平板间液体速度变化

图1-17 实际流体在管内的速度分布

FA式中:F——内摩擦力,N;

du

(1-26)dy.du——法向速度梯度,即在与流体流动方向相垂直的y方向流体速度的变化率,1/s; dyμ——比例系数,称为流体的粘度或动力粘度,Pa·s。

一般,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称为剪应力,以τ表示,单位为Pa,则式(1-26)变为

.du

(1-26a)dy.式(1-26)、(1-26a)称为牛顿粘性定律,表明流体层间的内摩擦力或剪应力与法向速度梯度成正比。

剪应力与速度梯度的关系符合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型流体,包括所有气体和大多数液体;不符合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称为非牛顿型流体,如高分子溶液、胶体溶液及悬浮液等。本章讨论的均为牛顿型流体。

2.流体的粘度

粘度的物理意义 流体流动时在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产生单位速度梯度所需的剪应力。粘度是反映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

粘度也是流体的物性之一,其值由实验测定。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压力对其影响可忽略不计。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情况下也可忽略压力的影响,但在极高或极低的压力条件下需考虑其影响。

粘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下,其单位为

.dudyPaPas msm在一些工程手册中,粘度的单位常常用物理单位制下的cP(厘泊)表示,它们的换算关系为

1cP=10-3 Pa·s

运动粘度

流体的粘性还可用粘度μ与密度ρ的比值表示,称为运动粘度,以符号ν表 2 示,即



(1-27)其单位为m2/s。显然运动粘度也是流体的物理性质。

3.剪应力与动量通量

如图1-16所示,沿流体流动方向相邻的两流体层,由于速度不同,动量也就不同。高速流体层中一些分子在随机运动中进入低速流体层,与速度较慢的分子碰撞使其加速,动量增大,同时,低速流体层中一些分子也会进入高速流体层使其减速,动量减小。由于流体层之间的分子交换使动量从高速流体层向低速流体层传递。由此可见,分子动量传递是由于流体层之间速度不等,动量从速度大处向速度小处传递。

剪应力可写为以下形式

Fmamdud(mu) AAAdAd式中,(mu)为动量,θ为时间,所以剪应力表示了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动量,即动量通量,牛顿粘性定律也反映了动量通量的大小。

.dud(u)d(u)

(1-26b)

dydydy....式中,u.mud(mu)为单位体积流体的动量,称为动量浓度,为动量浓度梯度。由此可Vdy知,动量通量与动量浓度梯度成正比。

1.3.2 流体的流动型态

1. 两种流型——层流和湍流

图1-18 雷诺实验装置

图1-19 流体流动型态示意图 图1-18为雷诺实验装置示意图。水箱装有溢流装置,以维持水位恒定,箱中有一水平玻璃直管,其出口处有一阀门用以调节流量。水箱上方装有带颜色的小瓶,有色液体经细管注入玻璃管内。

从实验中观察到,当水的流速从小到大时,有色液体变化如图1-19所示。实验表明,流体在管道中流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流型。

层流(或滞流)如图1-19(a)所示,流体质点仅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直线运动,质点无径向脉动,质点之间互不混合;

湍流(或紊流)如图1-19(c)所示,流体质点除了沿管轴方向向前流动外,还有径向脉动,各质点的速度在大小和方向上都随时变化,质点互相碰撞和混合。

2. 流型判据——雷诺准数

流体的流动类型可用雷诺数Re判断。

Redu

(1-28)

Re准数是一个无因次的数群。

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流体在直管内流动时,(1)当Re≤2000时,流动为层流,此区称为层流区;(2)当Re≥4000时,一般出现湍流,此区称为湍流区;

(3)当2000< Re <4000 时,流动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与外界干扰有关,该区称为不稳定的过渡区。

雷诺数的物理意义

Re反映了流体流动中惯性力与粘性力的对比关系,标志流体流动的湍动程度。其值愈大,流体的湍动愈剧烈,内摩擦力也愈大。

1.3.3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是指流体流动时管截面上质点的速度随半径的变化关系。无论是层流或是湍流,管壁处质点速度均为零,越靠近管中心流速越大,到管中心处速度为最大。但两种流型的速度分布却不相同。

1. 层流时的速度分布

实验和理论分析都已证明,层流时的速度分布为抛物线形状,如图1-20所示。以下进行理论推导。

图1-20 层流时的速度分布

图1-21 层流时管内速度分布的推导

如图1-21所示,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定态层流流动。在圆管内,以管轴为中心,取半径为r、长度为l的流体柱作为研究对象。

由压力差产生的推力

(p1p2)r2

流体层间内摩擦力

FAdudu (2rl)drdr..流体在管内作定态流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流动方向上所受合力必定为零。即有

(p1p2)r2(2rl)du dr.整理得

(pp2)du1r dr2..利用管壁处的边界条件,r=R时,u=0,积分可得速度分布方程

u.(p1p2)2(Rr2)

(1-29)

4l.管中心流速为最大,即r=0时,u=umax,由式(1-29)得

umax(p1p2)2R

(1-30)

4l将式(1-30)代入式(1-29)中,得

r2

uumax1

(1-29a)

R.根据流量相等的原则,确定出管截面上的平均速度为

uVS1umax

(1-31)R22即流体在圆管内作层流流动时的平均速度为管中心最大速度的一半。

2. 湍流时的速度分布

湍流时流体质点的运动状况较层流要复杂得多,截面上某一固定点的流体质点在沿管轴向前运动的同时,还有径向上的运动,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随时变化。湍流的基本特征是出现了径向脉动速度,使得动量传递较之层流大得多。此时剪应力不服从牛顿粘性定律表示,但可写成相仿的形式:

(e)du

(1-32)dy.式中e称为湍流粘度,单位与μ相同。但二者本质上不同:粘度μ是流体的物性,反映了分子运动造成的动量传递;而湍流粘度e不再是流体的物性,它反映的是质点的脉动所造成的动量传递,与流体的流动状况密切相关。

湍流时的速度分布目前尚不能利用理论推导获得,而是通过实验测定,结果如图1-22所示,其分布方程通常表示成以下形式:

r

uumax1

(1-33)

R.n式中n与Re有关,取值如下:

4104Re1.1105, 1.110Re3.210,56Re3.2106

当n

161n

71n10n图1-22 湍流时的速度分布

1时,推导可得流体的平均速度约为管中心最大速度的0.82倍,即 7

u0.82umax

(1-33)1.3.4 流体流动边界层 1.边界层的形成

当一个流速均匀的流体与一个固体壁面相接触时,由于壁面对流体的阻碍,与壁面相接 6 触的流体速度降为零。由于流体的粘性作用,紧连着这层流体的另一流体层速度也有所下降。随着流体的向前流动,流速受影响的区域逐渐扩大,即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上产生了速度梯度。

流速降为主体流速的99%以内的区域称为边界层,边界层外缘于垂直壁面间的距离称为边界层厚度。

流体在平板上流动时的边界层如图1-23所示,由于边界层的形成,把沿壁面的流动分为两个区域:边界层区和主流区。

边界层区(边界层内):沿板面法向的速度梯度很大,需考虑粘度的影响,剪应力不可忽略。

主流区(边界层外):速度梯度很小,剪应力可以忽略,可视为理想流体。

边界层流型也分为层流边界层与湍流边界层。在平板的前段,边界层内的流型为层流,称为层流边界层。离平板前沿一段距离后,边界层内的流型转为湍流,称为湍流边界层。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的边界层如图1-24所示。流体进入圆管后在入口处形成边界层,随着流体向前流动,边界层厚度逐渐增加,直至一段距离(进口段)后,边界层在管中心汇合,占据整个管截面,其厚度不变,等于圆管的半径,管内各截面速度分布曲线形状也保持不变,此为完全发展了的流动。由此可知,对于管流来说,只在进口段内才有边界层内外之分。在 7 边界层汇合处,若边界层内流动是层流,则以后的管内流动为层流;若在汇合之前边界层内的流动已经发展成湍流,则以后的管内流动为湍流。

进口段长度: 层流:湍流:x0x0dd0.05Re 40~50

当管内流体处于湍流流动时,由于流体具有粘性和壁面的约束作用,紧靠壁面处仍有一薄层流体作层流流动,称其为层流内层(或层流底层),如图1-25所示。在层流内层与湍流主体之间还存在一过渡层,也即当流体在圆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从壁面到管中心分为层流内层、过渡层和湍流主体三个区域。层流内层的厚度与流体的湍动程度有关,流体的湍动程度越高,即Re越大,层流内层越薄。在湍流主体中,径向的传递过程引速度的脉动而大大强化,而在层流内层中,径向的传递着能依靠分子运动,因此层流内层成为传递过程主要阻力。层流内层虽然很薄,但却对传热和传质过程都有较大的影响。

2.边界层的分离

流体流过平板或在园管内流动时,流动边界层是紧贴在壁面上。如果流体流过曲面,如球体或圆柱体,则边界层的情况有显著不同,即存在流体边界层与固体表面的脱离,并在脱离处产生漩涡,流体质点碰撞加剧,造成大量的能量损失。

如下图所示:

A →C:流道截面积逐渐减小,流速逐渐增加,压力逐渐减小(顺压梯度); C → S:流道截面积逐渐增加,流速逐渐减小,压力逐渐增加(逆压梯度); S点:物体表面的流体质点在逆压梯度和粘性剪应力的作用下,速度降为0。

图1-25 湍流流动

SS’以下:边界层脱离固体壁面,而后倒流回来,形成涡流,出现边界层分离。

A 由此可知:

边界层分离的必要条件:

流体具有粘性;

流动过程中存在逆压梯度。边界层分离的后果:

产生大量旋涡;

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

S’

第四篇:家长学校教案1.3

走好启蒙教育的第一步

——抓孩子的习惯养成 郑健 授课过程:

课前导入:

亲爱的家长朋友,欢迎你来参加我们一年级三班的第一次家长学校讲座。在讲课之前,我想问你,你最关心孩子的什么?

对,我想很多人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孩子的身体、孩子的心理,如果能答到孩子的习惯的话,那说明这位家长的认识非常有深度了。

今天,我讲座的主题是:走好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抓孩子的习惯养成

一、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好习惯,使人成功,坏习惯使人失败。美国一个心里学家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俗话说,好习惯,益终身。因此,在孩子刚刚跨入小学大门的时候,正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机,不论老师还是家长,都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都应该把工作的首要任务放在孩子习惯的培养上。

二、习惯坚持的三个原则:

1、注意第一次,狠抓初犯: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好。从第一篇作业做起,有违规就重做,决不姑息迁就。

2、一次也不例外:在好习惯尚未形成之前,不准有一次例外,一次小小的例外,就有可能破坏即将形成的习惯。

3、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一般习惯的养成21天,头三天吃点苦,多点自制、多点暗示、要下功夫,过了三天,持之以恒,坦途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三、习惯的培养策略: 作业习惯

1、要书写认真

要求孩子每一次的作业都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否则擦掉或者撕掉重写。这样,只要他把字写工整了,出错的机率就会减少。

再次是进步时夸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要发现有一次他能认真书写,错误减少或者没有出错,就赶紧夸奖,赞许的眼神,发自内心的喜悦,让孩子能感受到你的开心,是为他的进步而开心,还可以把孩子的作业或者试卷拿给其他家人看,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夸奖。

2、要独立完成

孩子一定要养成放学回家先做作业,然后再玩或吃饭的习惯。刚开始写作业时需要家长帮忙读题,因为孩子不认识字,读完题不要做过多解释,让孩子自己理解题意。做完后要让孩子自己检查一遍,有错题自己先改正,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奖惩制度,如果自己检查出来的错误,给予表扬并记录在案,最后有奖励,如果被妈妈检查出来的,又有一个什么措施,培养孩子学会检查的能力。

3、要杜绝磨蹭

磨蹭的坏习惯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分析其原因,都是因为做事不专心造成,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让时间白白流逝;再剖析更深层的原因,是在孩子的心目中根本没有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不懂得珍惜时间。

方法一:发挥名人效应:鲁迅说:“节约时间,也就是使每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也等于延长了我们的寿命。”还有一句:“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您要经常给孩子灌输时间的重要性,讲一些名人珍惜时间、走向成功的故事,让孩子内心充满对名人的敬佩,让孩子明白严守时间是做人的美德,也是成功的保证。

方法二:做榜样型父母。如果自己孩子做事磨蹭,父母一定要在平时做任何事情时,专心致志,旁若无人,一气呵成,给孩子一个好的表率,因为身教 重于言教。

方法三:不做多余关切。在孩子学习时,您千万不要打扰他,一会儿送水,一会儿询问,这些打扰都能使孩子给自己分心找到理由。

方法四:做好充分准备。在孩子做作业之前,一定要先让他把喝水、吃面包、上厕所、削铅笔等一系列工作完成,问他还有没有别的需要,没有的话计时开始!切记:在学习桌上不能放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您刚开始可以在同一个房间、孩子的背后监督,一发现他在写的过程中有分心现象,要立即制止。

生活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

(一)、自己整理的习惯

作为家长,则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穿衣,独立睡觉,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合适?”“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二)、做家务的习惯

作为家长,可试图培养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拖地、擦桌子、择菜等。锻炼孩子的细心和动手能力。这样才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三)、讲卫生的习惯

让孩子从一上学就养成自己自觉洗脸、刷牙、洗澡等卫生习惯,做到“五不”:头发不油,衣服不脏,脖子不黑,指甲不长,鞋袜不臭。

行为习惯

(一)、善于表现的习惯

孩子不爱表现自己,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方面的弱点,一是要给孩子 多创造这方面的机会。比如:带孩子多参加参加聚会,让孩子多在大家面前表演个节目;走亲访友时事先教会孩子见到主人应该说哪些话;多鼓励孩子参加活动;

讲妈妈小时候如何胆小的事例,给她提供更弱小的参照物,比出她的优势,用激发自信法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和上进心,慢慢就敢于举手发言了。

(二)、注意力专注的习惯

训练孩子专心做完一件事情——整理房屋、书籍、玩具;画画、做手工、练书法、弹钢琴(练习定力和耐力);或者和孩子一起玩“木头人”、“躲过三”“明七暗七”等游戏;或者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让他坐硬椅子,这样更容易使孩子注意力集中。

(三)、文明礼貌的习惯

做父母的要经常教育孩子不做危险动作,不猛跑,不打架,不学脏话,与同学和睦相处,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知识有涵养的人。现在的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打逗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孩子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请家长即时与我联系,希望家长能以心换心,相互理解。

结束语:

各位家长朋友,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以及一个学期以来对孩子们的了解,我从“学习、生活、行为”三个方面总结了孩子在启蒙阶段应注意培养的几个习惯,希望对您教育孩子有帮助。在今后的教育道路上,我们肩并肩,手挽手,及时沟通,多多交流,希望可爱的孩子在我们共同的教育下,扎扎实实走好启蒙教育的第一步!

作业:

分析孩子的三种行为习惯,制定出具体的教子计划。

第五篇:1.3 边城 教案

1.3 边城 教案(人教版必修5)

【教学目标】

1、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归纳人物形象特点。

2、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3、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教学重点】

理解翠翠身上集中表现出来的“爱”和“美”的人性特质。【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有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1948年沈从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责沈从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二、《边城》解题

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三、赏析课文

阅读课文,分析小说节选部分的人物形象和环境美。

1、投影资料

“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象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汪曾祺

布置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归纳小说语言的特点。提示:自然流畅,明白如话。写景优美舒展,写人亲切真挚,叙事更是如歌如诵,和如诗如画的景物配合的非常和谐

2、小说哪些地方体现了人情美

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提示:《边城》以大量篇幅展开着民性淳朴的风俗画,待人以诚,乐于助人,受人之惠必以物回赠,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就连吊脚楼的妓女,升年个千毫年个 也浸润着边民的淳厚等等。这些乡村社会淳朴的民性,是小说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

小说中的人性美和环境美是相得益彰的。表现出中国的一种传统文明。当然传统文明上一一种封闭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中有很多美德需要我们去继承,但农业文明也必然有它的缺陷。那些含蓄、优美、勤劳、淳朴可爱的人们,由于不善表达,不善争取,因此也不免打上孤寂的色彩,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3、分别用一个词概括翠翠、傩送和祖父的形象特征,并说出理由。

《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纯粹的美”和“清洁的灵魂”是这篇小说的人物特征:

翠翠的形象是清纯。十五岁的纯美少女她纯真聪慧、像一只小鹿那样活泼健美。恬静、温柔、纯净、灵动、忠贞,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力,从外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这样美的人性的悲剧就更令人伤感和哀婉。她对爱情的追寻却总是在梦境状态,如同期待那每夜都会入梦而来的傩送的歌声。

傩送的形象是勇敢。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责任感强的人。他和翠翠是一见钟情,不走车路,执著地为翠翠唱歌求爱。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毫不动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爱。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舍弃一切,远走他乡。

祖父的形象是淳朴。他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古朴、带点狡猾的老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对孙女爱怜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现。

(解说理由时必须结合文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加以阐述。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即可。)

四、学生总结

要求学生结合课堂讨论的内容,对这篇小说作总体的概括

明确:小说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满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作者笔下的小镇,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没有等级功利之争,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外公对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都代表了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在自然的明净之中,更有人情心灵的明净。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隐含了对现实生活古老美德和价值观失落的痛心,是对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希望。

下载《1.3 民族》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3 民族》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教案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杨 行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

    民族教案

    56个民族56枝花——高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2、了解少数 民族的名称,知道我国民族分布情况。 3、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

    民族教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计 学设通海三中政治教研组 顾绍彪 【课标要求】阐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能用实例说明......

    高数1.3教案

    §1.3 数列的极限 函数研究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而极限则是研究自变量变化时,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一.极限思想―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逼近圆面积 圆内接正六边形面积记为......

    《1.3人口迁移》教案5篇

    湘教版地理必修Ⅱ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迁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案1.3

    【课题】第一章第三节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教材版本】 肖文,应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应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3(定稿)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3) 【课题编号】 3-1③ 【课题名称】 绘图工具与常见几何图形画法 【教材版本】 柳燕君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

    1.3《播种友情》教案

    1.3 《播种友情》教学设计 峨山县塔甸中心小学 伏锦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学生初步认识到参与竞争的重要性,增强竞争意识。 2、过程方法:通过学习,了解竞争应该遵守的规则,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