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路市场的成因与对策
·工作研究·
马路市场的成因与对策
邓州市工商局 刘顺善
长期以来,马路市场问题一直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一个顽症,它不仅妨碍交通、影响市容,而且也严重干扰了专业市场的繁荣。为啥会形成马路市场问题,如何根治马路市场这个顽症?笔者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市场管理实践,试谈一下个人的浅见。
所谓马路市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批个体工商户(相当一部分是无照经营的下岗职工和城市待业人员)和进城自销农副产品的农民,在城区的主次干道的人行道、慢车道和交叉路口,自发形成的、随意性很大的一些摊点群。其表现形式有:坐商店外经营、占道维修、马路工厂,行商乱摆摊点、沿街叫卖。
马路市场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但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城市建设先天不足,城区缺乏集贸市场。计划经济年代,城市不存在马路市场问题。当市场经济大潮滚滚而来时,城区需求大、商贩多、市场少的“先天不足”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一方面是市民一
日三餐的食品、副食品和日用小工业品需要从集贸市场购买,市场强大的需求吸引着商户;另一方面是个体商贩随着改革开放在大量发展,城区有照的、无照的、固定的、临时的商贩平常在3000户左右,旺季可达5000户以上,众多商贩急需相应的经营场地;再一方面集贸市场少、布局不合理,中心城区居民密集的地方,没有一个专业集贸市场。按规定城市农贸市场每处服务半径800米左右,居民到市场步行十分钟左右,而我市的砖城内丁字口周围和古城十字街周围的居民都距农贸市场很远,一些精明的商贩便纷纷聚集在人口密集的路口、街道经营或走街串巷、沿街叫卖。因此,集贸市场和城市建设不同步、市场布局不合理、老城区缺乏专业市场等城市建设的先天不足的问题,是马路市场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
二是城市意识差,文明素质低。我市是一个农业城市,城区农村人口流量大,且城区多数固定经营者也是来自农村的农民,普遍缺乏城市意识、规范意识和法制意识,仍习惯于农村集镇和老城关镇沿街摆摊的旧传统。由于这些进城农民对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规范标准、行为准则都认识不够,因而对市场规范管理就产生一些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的现象。当马路市场严重影响交通时,市民埋怨管理人员没严管;当管理人员处罚马路市场的商贩时,一些市民又指责管理人员对做小生意的商贩管得太严了,甚至骂执法人员是“土匪”、是“国民党”;一些流动商贩为了抢生意、多赚钱,和管理员开
展了“你来我走、你走我来、万一遭遇、软缠硬磨”的“游击战”;一些有门店的商户看到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也不甘心吃亏,则专打“阵地战”,有恃无恐地把货物搬到店外人行道上,轻者对管理人员搪塞敷衍,重者公开抗拒管理,甚至谩骂、殴打管理人员。
三是部门不协调,管理不到位。治理马路市场问题,涉及到城建、交警、工商、公安、卫生等管理部门,必须协调行动、综合整治。目前,我市对马路市场的管理问题还没有形成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严格执法的综合治理局面,还存在着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工商部门认为:城市道路主管部门是城建,城市交通管理主管是交警,人行道的摊贩该城建管,快慢车道上摊贩该交警管,工商部门管理与法无据;城建、交警认为:工商是管工商户的主管部门,工商户违章了工商部门应该管,也有力度,况且以前都是工商管的;同时,各个职能部门都上的行政班,下班以后出现管理空档。因此,就形成这样一个局面:检查严了都来管,检查过后都放松;有利的事都来管,无利的事都不管;上班时有人管,下班时无人管;市场乱了有理由,领导批评有责任。
要医治马路市场这个顽症,必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辨证施治,方能凑效。笔者建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1、宣传教育市民,增强城市意识,自觉参与文明城市建设。建设现代文明城市,根治马路市场顽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
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必须进行市民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增强城市意识。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各种会议形式,大造创建文明城市的舆论,大讲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大力宣传城市规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目标任务,及时报导和表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文明典型和好人好事,公开曝光和处罚一些屡教不改的占道经营者;在临街门店逐户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发放《规范经营保证书》,以增强商户参与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把取缔马路市场、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真正变成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
2、合理规划,建设市场,为退路进场提供必需的交易场所。市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和重要“窗口”,要取消马路市场,必须规划建设方便群众买卖的各类专业市场。首先,要结合旧城改造,补建一些必需的农贸市场。建议在仲景路中段,利用原房产处和针织厂的场院,改建一个为老城区砖城内外的居民服务的肉菜市场;结合团结中路的扩建,利用原商业局、百货公司、五交化公司等单位的旧场院,补建一个为大十字街周围800米左右的居民生活服务的肉菜市场。其次,充分利用现有市场,组织马路商贩进场。我市城区已建成十几处市场,由于布局不合理、远离居民区和马路市场的影响,有的不繁荣,有的是“空壳”。只要市政府领导重视,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加强马路市场治理,对进场经营者提供宽松的政策,目前这种马路市场随处见、建成的市场是“空壳”的极不正常现象就会大大改变。例如:把分散
在南桥店以西以南的副食批发和农机经营集中到解放商城,既根治了邓襄路入市口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的问题,又能逐步把解放商城和南桥店商业大道两个“空壳”市场培育成一个繁荣的商业城;把城区所有无门店的小工业品商贩集中到舒心园市场,城区规范了舒心园市场也繁荣了;把分散在城区主次干道门店的摩托经营者集中到几个摩托市场,摩托经营占道问题和摩托市场都不繁荣问题就会同时解决;同样,把城区分散的水果经营分别集中到春风阁、南桥店、西城三个水果专业市场内,将城区的肉菜经营商贩分别集中到新风市场、三孔桥市场、邓南斜路市场和城区经批准的临时摊点群;另外,还有竹木、钢材、粮食收购、车辆运输、农机修造、废品收购等等,都应分别集中经营,培育成专业市场。其三,在城市的新区建设中,必须把专业市场、特别是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贸市场纳入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一时不能同步建设的必须留足市场场地,不得随意改变用途。
3、理顺城管体制,强化联合执法,确保各项城管职能落实到位。针对目前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责任不清、推诿扯皮、重收费轻管理、下班以后无人管、马路市场难治理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领导重视、明确责任、加强督查、齐抓共管外,还应解决各个职能部门在城管中权力受限、力量分散、人少难分班、下班无人管的问题。对此,建议改革现有的分散管理、浪费人力、收效不大的管理体制,组建职能部
门联合执法的综合城管队伍。设想是:从城建、公安、交通、工商四个主要职能部门各抽一辆小货车,各抽10名执法人员,40人分成两个班,上班半日制;每个班20人再分成4个组,每组一辆车5个人包一至两条主次干道;每班的4个组在管理中可分可合,分而包街搞好日常巡查管理,合而突击治理重点部位和“钉子户”、“难缠户”。综合城管队伍,人多,车多,机动性强,震慑力大,两班轮换,全天巡查,不仅节省了人力财力、解决了下班以后无人管理的难题,而且形成了执法合力、克服了执法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对城市乱搭乱建、车辆乱停、垃圾乱倒等违章违法行为也能进行有效地综合治理。综合城管队伍能有效地管理好城市秩序,外地城市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我市多年来在城市管理中也曾有过综合管理的成功实践和体会,可以说是一种最理想的管理体制。
以上浅见,只是个人在城管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也算是笔者为邓州市建设现代中等文明城市的建言和献策,仅供领导参考。
2001年6月8日
第二篇:浅析“马路杀手”的成因及增多的原因和对策
浅析“马路杀手”的成因及增多的原因和对策
河南省潢川县检察院对近年来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批准逮捕的交通肇事案件进行了调查:2001年为12案12人,占当年受理案件的7%;2002年受理21案21人,占当年受理案件的10%;2003年1月到10月份受理19案19人,占已受理案件的14%。从数字上不难看出,交通肇事案件的绝对数量逐年递增,而且继续保持上升势斗。频发的交通肇事,己成为凶险的“马路杀”,不仅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绐被害人家庭带来重大的不幸。
一、“马路杀手” 的主要成因
1、酒后驾车。驾驶员饮用含有酒精成份的饮料后,酒精的麻醉作用,使人们的大脑降低抑制功能并引起各种器官失调,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反应迟钝、判断能力差,甚至行车打盹,这样的“马路杀手”上路,增加了很大的危险性。如2003年5月份,犯罪嫌疑人舒某在“非典”期间从北京开车回到潢川后,5月11日到乡下走亲访友。晚上,舒某庆幸自己从北京安然回家,高兴之余喝了几两白酒,夜里驾车回城。当车由南向北行驶至潢川交警大队500米处时,酒兴发作,驶入公路右边将正在骑三轮车人付某(男,58岁,)撞伤,后鉴定为重伤,事发后舒某弃车逃逸。为此,舒某对此次事故负全责。
2、无证驾车。在交通肇事案件中,无证驾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急剧增多,无证驾驶、不经培训、考核、便匆匆上路,这些人对驾驶技术一知半解,对交通法规一无所知,遇紧急情况,就手忙脚乱,难以应付,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如犯罪嫌疑人杨某,2000年9月购买—辆农用运输车:无驾驶证、无牌照,没办任何手续,仅凭着偷学来的一点 “技术”,就开始做起了营运拉客的生意。2001年 1月1日下午3时,当他驾车从踅孜到牛岗砖瓦行驶至1 06国道牛岗派出所 门前的公路时,心里惊慌,加上没有经过正常的驾驶技术培,采取措施不当,导致三轮车右前面将行人余某(女1 0岁)撞倒后死亡的重 大交通事故发生,杨某负此事故的全责。
3、疲劳驾车。司机每天驾车持续时间过长,或者从事其他体力劳动消耗过大或睡眠不足,在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交通情况,极易发生事故。2001年9月11日20时40分,犯罪嫌疑人惠风安驾驶陕A北2020旅行车从西安到南京经?12国道285KM+600M处,因惠风安为了追求“效益”,已连续驾车行驶10余个小时,严重的驾车疲劳,加之过快的车速,遇到弯道时,反应力下降,采取措施不当,致使该车驶出有效面之后翻滚,造成乘车人李某(男 51岁)死亡,惠本人受伤,机动车严重受损,道路设施及路面也遭破坏,惠风安负此事故全责。
4、病车上路。制动系统和其他关键部件有严重故障的病车上路行驶,更带有严重隐患,成为公路上的—颗游动的“不定时炸弹”,随时有引发危险可能。2003年8月4日15时许,犯罪嫌疑吴志龙驾驶松花江型号的出租车,由北向南正高速行至106国道995KM+200M处时,左前轮胎突然爆裂,车如同脱僵的野马,车轮迅速向左方向偏转,正好撞在道路桥上一侧的护栏上,松花江车碰撞报废,乘车人中2人死亡,4人受伤。吴在明知车辆有故障,前轮胎非正常磨损较严重的情况下,仍然上路载客行使,结果导致前轮爆胎,车辆失去控制,车毁人亡的悲剧发生。吴的行为违反“机动车必须保持车况良好”的规定,负此事故的全责。
二、“马路杀手”增多的原因
1、风险意识差、安全意识差。一些车主和司机为了多挣钱、赚大钱,对行车风险和事故危害认识不足或视而不见,病车上路、违章行驶、疲劳驾驶等屡见不鲜。今年该院已批准逮捕的交通肇事犯罪嫌嫌疑人中,这些违章的行为所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基本上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反映,归根到底,还是在思想上没有树立风险意识,忽视安全行车的原因造成的。
2、道路配套设施和管理以及人们与“大交通”相适应的交通安全意识滞后。近年来,交通基础建设发展迅速,高等级公路明显增多,车速加快,车流量成倍增长,但道路配套设施建
设和管理以及人们与“大交通”相适应的交通安全意识滞后。如经过该县境内的叶罗高等级公路目前尚未正式开通,路上无警示标志及相应的路牌,配套设施尚未安装,但却已有许多车辆在上面正常行驶,而公路两边的村民横穿公路等违章情形也比比皆是。仅2003年以来,发生在叶罗高等级公路上的交通肇事案件已有4起,造成6人死亡,受害人在行为上均有一定的过错。
3、对重大交通肇事人员(“马路杀手”)存在惩处不力观象。有关部门为了使案件顺利处理,对—些该追究刑事责任案件的肇事人代之以行政、经济处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惩处不力观象。大部分诉至法院的交通肇事案件,大多被判处缓刑或罚金,处实体刑的很少。缓刑的过多适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马路杀手”打击力度不大,不足以震慑“马路杀手”。
三、遏制“马路杀手”上升势头的措施与对策
1、加强对司机的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的教育。使司机们能认识到“跑马行船三分险”,他人的安危及身家性命,往往在于司机的一时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要谨慎上路,正确把 握好思想上的方向盘,树立安全意识,安全第—的观念要牢记在心,坚决杜绝各种违章;树立法制意识,要意识到交通肇事是危害公共 安全的一种犯罪行为,肇事逃逸是要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罪,克服交通肇事只要赔钱就可以万事大吉的错误认识,从思想上真的 重视起来。
2、严把发证、考试程序,严查违章。虽然国家对取得驾驶资格有严格的培训、考试、考核的程序规定,但一些不法之徒,内外 勾结,致使 一些人根本没参加过培训、考核,就用钱请人替考“买”个驾 驶证;或通过人情和贿赂请求考核发证人员“高抬贵手”,马马虎虎,蒙混过关,混得一纸驾照。可以想象这样不合格的司机上路无疑就是一批隐藏的马路杀手,要杜绝和减少马路杀手,从发证考核上必须严格把关,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对司机的违章行为严查、严管、严教育,加大处罚力度,营造强大声势,对严重违章或多次违章的司机,坚决吊销驾证,严肃交通法规。
3、加大线路的配套设施建设使人、车、路和谐发展。随着国家建设的突飞猛进,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但道路的配套设施严重滞后的情况并末改观,道路的提醒牌和各种路标严重不足和破坏严重的情况没有很好的得以改善。为实现平安大道的目标,应在对行人加强交通法规普及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基础配套设施的更新和建设,在事故多发地带、路况复杂地带及行人横过马路的地带,树立各种相应的提醒牌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人、车、路实现真正的和谐发展。
4、依法严惩“马路杀手”威慑犯罪。相对日益上升的交通肇事案件,必须严格依照刑法l 33条规定和“两高”关于处理交通肇事罪的有关司法解释,严惩肇事的“马路杀手”,运用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警醒司机和教育行人,惩治肇事者,打破—些人认为交通肇事一赔了之的错误认识。同时,公安机关应对交通肇事逃逸者加大追逃力度,及时抓捕。检察机关对交通肇事案件要严不捕、不诉标准,法院对交通肇事罪犯慎用缓刑,多管齐—下,切实把交通肇事犯罪高发势头遏制下来
第三篇:马路市场实施方案
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百日行动马路市场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百日行动的有关部署,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优化人居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城市形象,经局党委研究决定,对部分道路上的流动摊点以及马路市场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依法取缔,一手抓合理疏导,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加大长效管理力度,全面推进马路市场整治,切实解决马路市场影响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交通安全等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实现“有序取缔”和“规范经营”两个目标,努力把XX建设成环境优美的文明卫生城市。
二、整治重点
利用15天时间,有序取缔城区现有的马路市场。具体是:XXXXXXX处马路市场。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1月11至11月13日)搞好调查摸底,确定马路市场取缔范围。制订方案,召开动员会、工作协调会,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向马路市场经营户、市民等分发告知书,向市民和经营户宣传整治马路市场的意义,做好经营户的劝导工作,加强与摊点经营户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市民和经营户的支持,1 营造整治良好氛围。引导、安置马路市场经营户按照就近原则进入合法市场内经营。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1年11月14至11月23日)根据确定的整治重点及责任分工,对拒不整改的流动摊点由城管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联合三处街办,集中精力,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开展整治,狠抓落实,按时完成整治任务。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11月24至11月25日)切实巩固整治成果。各小组要认真对照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缺、整改,制定并落实马路市场整治的长效管理制度。
四、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全面落实整治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各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城管执法小组组长为成员的马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管执法大队办公室。
(二)各小组要根据实施方案,做好疏导和整治工作。建立明确的工作责任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整治过程中,实施严格的问责制度,对不履职,不作为的有关人员,要追究行政责任。
(三)加强督导检查,实施长效管理。在马路市场整治过程中,要做到边整治、边巩固、边提高,积极探索城市马路市场整治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实施长效管理,防止出现反弹。
二O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四篇:马路市场如何整治
马路市场如何整治
本期话题:曾几何时,原本清洁畅通的道路,从早到晚一下子变成了叫卖吵闹、车水马龙的马路市场,本来就很狭窄的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摆满了各种小摊和乱停乱放的车辆。由于缺乏管理,一些摊贩的秤不准,有缺斤少两现象,果皮、烂菜叶随地可见,路上车多、人多,经常有小偷出没。那么小摊点何以摆上大马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凌秀香:我市占道摆摊现象很严重,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究其原因有三:因生计所迫,一些市民不得不做些小本生意、摆小摊。而有关部门规划的买卖场所容量小,只好在街道上搭个简易的摊点;有的商贩是为了逃税来个流动摊点,和收税人员玩起“游击战”;有关部门惩治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占道摊点层出不穷。占道摊点不但影响市容市貌,影响交通秩序、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严重污染环境,收摊后留下一片狼藉。
黄青山:我认为在道路上摆摊,一是堵塞交通,影响交通安全;二是小摊小贩在路边摆摊,烂菜叶、瓜果皮随地乱扔,脏水满地,不卫生,与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格格不入。现在的情况是,当城管人员来了,他们就收敛一些;待城管人员一走,又故态复萌。当然,小摊小贩也为生计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我想,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是加强宣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在路边摆摊的害处以及由此造成的不文明行为,是为大家所不齿的;二是创造条件,为小摊小贩提供良好的经营场地和环境;三是加强管理,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去掉马路市场这个“毒瘤”。
吴俸学:我认为要根治占道经营现象需从四方面入手:一是规范市场管理,划定某一特定区域给自谋职业者从商经商,弥补商贸市场容量不足的缺口;二是政府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各种惩罚条例,使市场、城建管理步入法治轨道,工商、城管、市场服务中心明确权责,联合执法统一管理,坚决取缔受本位主义、部门利益驱动的各自为政,利益自家兜揽,责任外推的无序无为扯皮管理模式; 三是增强执法的公平、公正、透明度,将市场管理纳入纪检、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四是法治管理与人性化执法相结合,对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摊铺坚决取缔,对有存在合理性的小巷便民摊铺应因势利导,整改处理。
陆杰:占道经营的小摊点大多由下岗职工、城区附近的村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经营,它之所以能够广泛地存在,一方面是因为生活所迫,另一方面还因其便民利民的特点而受到消费者欢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小摊点占道经营,毕竟影响了交通秩序、损害了城市形象,需要加以治理和规范。而在治理、规范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人性化和合理化。人性化,就是要加大对社会困难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切实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更新执法理念,拓宽培训就业渠道,鼓励他们创业改行,入市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就业问题;合理化,就是要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坚持先疏后堵、标本兼治的原则,引导这些小摊贩进市场经营。
金绣球:城市建设和管理,重在管理。小摊点摆上大马路,则是城市管理缺失的真实体现。既然我们引导农民进城入谷,提倡农民自由创业,那么,我们至少应该为进城者提供一个赖以生活、能够就业的平台,否则我们的引导和提倡就会变成政府言而无信的坏事,而小摊点则是城市发展初级阶段不少进城者的最佳选择。虽然小摊点能解决不少农民的进城务工问题、生存生活问题,甚至是社会稳定问题,但其夹杂的缺斤少两、乱丢垃圾等问题客观存在并被人诟病。之所以这样,缺少管理制度的约束是主要原因。如果这些小摊点拥有合法的身份,能在划定的范围内许可经营,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履行一定的义务,承担必要的责任,相信大家都会珍惜被认可、被管理的机会。比如在市区城乡路的临时安置摊点模式就值得总结和推广。如果每个区域都划定一些临时摊点供进城者摆摊,实施“守法经营者进、违法经营者出”,一定能够营造守法经营的良好环境。因此,制定以人为本、符合客观实际的管理法规并有效实施,已是当前百色城市管理中解决小摊点摆上大马路问题的首要之事。
黄海杰:我市长期以来整治马路市场,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往往出现反弹回潮现象,究其原因是只堵不疏,由于马路市场的业主大多是下岗职工及进城务工人员,政府应重视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做好疏导工作,多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培训服务,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安置他们;同时,政府应选择利用城市公共场地以及部分单位闲置的场地多建集贸市场,安排经营摊点,引导流动商贩入室入场,规范管理,使部分次支道路、一般道路和街区两侧边角空地和宽阔区域都被利用上,既不影响市容、交通秩序,也不影响市民日常生活,有效避免临时性经营场所演变成新的马路市场;此外,要完善立法工作,加大整治力度,防止在管理上出现“真空”现象,令违章者无空可钻;有关部门还要加大宣传教育,使市民充分认识马路市场的物品质量难以得到安全保障,自觉远离马路市场,没了消费者,就没了滋生的土壤和温床。
潘玉曼:近几年来,我市占道经营、随意摆摊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作为群众公共使用区域的城市道路被占用,影响群众出行,市容市貌也受到了影响,脏、乱、差成为一些随意摆摊集中地的真实写照。我们的政府有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如何合理地治理占道经营、随意摆摊引起的种种问题,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有人主张建立集中正规的经营场所给占道经营者,让他们进入市场经营,这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执行起来却不可行。一方面这些经营者大多数是社会底层群众,他们付不起摊点的租金;另一方面,在城市寸土寸金的现在,开辟一个专门的场所给这些经营者有一定难度;再一个即使开辟出来专门的场所,那里的地里位置、客源可能也比较差,到最后经营者也会放弃正规摊点,继续占道经营。我认为政府在整治占道经营方面,真正切实可行的就是做好规划并积极引导。一是在道路边比较开阔的地方划定特定区域,使其成为专门的摆摊地点;二是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加强对流动摊点进行集中检查、督查,把这些流动摊点集中的列入日常督查的范围;三是引导经营者在道路两旁摆摊时尽量做到整齐有序,并做到垃圾及时规整回收,做到路面整洁。
周宇:马路市场沿街摆摊是我国许多城市的普遍问题,虽然长期以来执法人员一直在加大力度对马路市场进行整治,但收效不大,经常出现反弹回潮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一些部门在治理马路市场时只堵不疏。要做到“疏”,政府就应做好弱势群体的疏导工作,多为进城谋生农民以及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服务。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安置下岗职工和进城农民。同时,还要针对马路市场的流动性,根据其集散的时间采取错时制的管理办法,防止在管理上出现“真空”现象。同时,在集中整治中要多杀几个“回马枪”,出其不意,令违章者无空可钻。
专家意见:为流动摊贩找稳定“饭碗”。怎样才能既解决马路市场的问题又不让这些摊主“失业”?关键要为流动摊贩寻找稳定的“饭碗”。所有的农贸市场都有吃不饱的现象,各家都有空摊位,这是安置流动摊贩的一个途径。但是,由于流动摊贩人员多,如果全部依靠农贸市场肯定是“吃”不下的。可以考虑在规定的地段、规定摊点定时摆放、定时收摊,有专人负责管理,每个摊位自备一个密闭垃圾桶,垃圾及废弃物实行袋装化、桶装化,日产日清;按照管理方要求的内容和制度实施,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出售的农副产品药物残留不得超标;经营者诚信经营、合法经营。
积极推进新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的同时,针对农贸市场分布不均的问题,因地制宜建立临时市场,划定临时摆卖区,引导鼓励流动摊贩进入市场经营,以解决摊点乱摆、占道经营问题。其次,积极推进摊点进社区、进小区工作。建议规划部门新建小区内凡达到4000以上人口的,规划生活超市。在已规划离农贸市场较远的社区、居民小区以及居民密集区开办一些规模不等的便民农贸商店。三是多渠道解决就业。对于有转岗意愿的摊主,组织召开专场就业招聘会,积极为摊主提供就业信息,就现有的农贸市场的空缺摊位优惠提供给占道经营的摊主。
实行常态化监管,巩固取缔成果。目前,尽管有关部门为解决经营占道问题作了不懈努力,但彻底清理占道经营还存在很大的难度。从大环境来说,改善城市农贸市场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在方便市民购物的同时,使多余的摊贩有经营之处。为切实巩固取缔成果,防止出现反弹回潮,还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取缔马路市场后,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对退还街路的管理,做到取缔一处,巩固一处,管好一处。第二,跟踪检查,强化监督。成立由主管领导挂帅,由工商、城建、公安、环保等部门参加的联合执法队,专题调度、集中整治。
第五篇:高职犯罪成因与对策
高校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摘 要: 所谓高校职务犯罪是指高等院校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高校职务犯罪既具有我国整个职务犯罪生成的共性,但更具自身生成的典型性。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定性研究近年来高校职务犯罪案件,总结其典型生成特征,以期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
关键词:高等院校;职务犯罪;特点原因;预防对策
一.引言
高校职务犯罪,即高校党政管理干部利用手中的各种权力徇私舞弊、贪污受贿而触犯法律。高校,曾几何时是人们心目中的一块净土,素有“象牙塔”之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的投资力度,高校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纵向和横向资金有了大幅增加,高校的资金多了,招生自主权大了,基本建设规模也逐年扩大,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拔地而起,各种教学、实验、行政配套设施采购数目庞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轨道。但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高校在招生、基建、采购、财务等领域也屡屡出现了腐败问题,高校职务犯罪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高校已成为继国有企业腐败、政府职能部门腐败后新的职务犯罪重灾区,权威人士分析高校腐败的发生和蔓延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萌芽、90年代中期的发展和如今的大面积爆发三个阶段。尤其是近年来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数量之多,金额之巨,情节之恶劣,涉案人员职务级别之高,都是过去所没有的。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日前的统计,近三年来,海淀法院受理的涉及高校教职工职务犯罪案件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2004年至2006年间,海淀法院受理涉及高校教职工职务犯罪共计20件28人。其中,2004年1件1人,2005年4件6人,2006年15件21人,案件平均增长率为287.5%。
北京海淀区为全国高校最集中地区。截至2005年,国办、市属、民办等各类高校总计58所。而涉及教职工职务犯罪的高校高达14所,占海淀高校总数1/4。主要涉及的犯罪罪名分布及犯罪数额情况为:挪用公款犯罪案件8件12人;贪污犯罪案件8件13人;受贿犯罪案件4件5人。总犯罪金额高达人民币421.6万元,最高犯罪金额为100万元,最低犯罪金额2.2万元。
长期以来,高校被人们看作是一方净土,认为大学教师能够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腐败的发生机率较小。高校系统内发生的职务犯罪不仅影响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一定程度也损坏了高校的形象,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反响,亟需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本文试以发生在某师大的职务犯罪案件为例,透析高校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
二、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1、犯罪主体集中,主要是高校行政管理干部或某些关键岗位的人员。在这5起案件中,分别涉及某师大设备供应处原处长、采购员和后勤集团的原党委书记、办公室主任。这些人员具有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和对资金的支配权,犯罪行为也与他们担任的领导职务或管理职务有关。
2、群体性腐败现象突出。在贿赂案件中,一名行贿人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达到取得工程或推销商品的目的,往往会向同一部门的经办人员和负责人行贿;而在贪污案件中,涉案人员则利用学校管理制度的漏洞,相互勾结,共同实施贪污行为。某师大设备供应处的3起受贿案和后勤集团的2起贪污案均属此类群体腐败。
3、发案部位主要集中在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环节。高校在改建迁建工程中,需要采购大批量的家具、实验室器材等,个别人员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利用职权收受回扣,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后勤集团这种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资金管理不规范,私设“小金库”,容易引发贪污犯罪。
三、当前高校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
高校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内部管理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在高校教育规模快速扩张、市场行为逐渐增多的背景下,为权力寻租和职务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1、一些高校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缺失。在高校的教职员工中,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普遍较高,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并不多见,但在一些人身上确实存在着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在经济利益面前个人私欲膨胀,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把权力当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自己,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廉政教育缺少针对性、有效性。高校有廉政方面的规章制度,也对教职员工开展常规性的廉政教育,但由于忽略了教育的针对性,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像某师大虽然设有专门的法学专业,但从未对本校的教职工开展针对性的普法教育,导致一些高校教职员工对合法与非法的界限把握不准,对违法犯罪行为缺乏足够的警惕。
3、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风气的侵袭。采购行业是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的领域,行业不正之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从事采购的员工。高校设备供应处主要负责学校设备物资的采购和实验室的管理。高校的跨越式发展,随之带来设备器材采购量的急剧上升。一些教职员工由于认识上出现偏差,看社会负面东西多、正面东西少,认为大家都在捞,不捞白不捞,盲目从众,致使其坠入犯罪的深渊。
4、规章制度不落实。高校亦有很多规章制度,然而在案发后分析,最大的问题却是制度的执行力欠缺,使一些好的制度形同虚设。如后勤集团制订的规章制度涉及了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了财务支付、票证管理的流程操作。但是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由于领导的任意妄为,群众的竞相效仿,制度的约束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5、内部监督防范不到位。后勤集团是某师范大学与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联办的公司,是学校所属的服务性单位,其资产属某师大所有。学校对集团公司的管理较为粗犷,对“一把手”的权力没有制衡,以致造成党委书记既管人事,又管经济,大事小事全是一个人说了算,加之内部审计等监督措施跟不上,监督的效果欠佳。
6、高校行政人员的岗位流动性不大。高校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导致了从事教学设备采购等后勤工作的人员相对固定,客观上为腐败滋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某师大设备供应处的方某某、徐某某,他俩从1979年起就在该部门工作了,长期以来岗位固定不变。行贿人对其个人情况比较熟悉,往往以各种名义投其所好送钱送物。
四、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防范之策
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
1、全面推行校务公开机制,防止内部集权。只有将学校重大决策(如采购招标项目、工程建设单位资质状况等)的相关信息在学校范围内予以公开公示,“阳光”操作,在充分吸收社情民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出较为科学、民主的决策。纪检监察部门要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并对决策运行情况随机检查。
2、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对大宗物资设备的采购项目和基建工程,实行议标、决标分离的公开招投标制度。招投标结果要在学校范围内公示,真正实现开标、评标、询标、决标全程公开透明。对公开招标确有困难的重点实验室设备等的采购,应尽量参照询标、决标分离的办法进行,并吸收纪检监察部门介入采购过程进行监督。
3、健全内部财务监管机制,防止行为失范。要建立由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纪检、监察、审计三项职能合署办公的办事机构,重点对基础建设项目的预决算、大宗物资采购的财务内部审计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实行同步跟踪监督和定期检查。此外,要定期开展财务专项检查,对“小金库”进行全面清理,严格财务管理。
4、推行重要岗位轮岗制度,防止个人腐败。对高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以及重要岗位人员,实行轮岗交流制和离任审计制。实行轮岗制,有利于激发干部创新热情,防止有些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形成一定的关系网和业务上的利益圈子,抑制职务犯罪的发生。同时利用干部交流契机进行离任审计和廉政谈话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工作,保障制度执行。要围绕高校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人、财、物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抓住重点环节,实现权力运行过程的动态公开,并把动态公开与全程监督相结合,切实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干部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
6、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促进教职员自律。在高校努力推进行廉政文化,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把廉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渗透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里。在校园里设立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专栏,要通过举办法制课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活动,促使教职员工培养内在的道德自律感,养成依法依纪办事的良好习惯。
7、惩防并重,各方形成预防联合互动机制。要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对职务犯罪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用刑罚的严厉性震慑人,用刑罚的必要性清醒人,使教职员工提高职务犯罪防范意识,从而更有效地遏止职务犯罪的发生。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与地方检察机关的合作交流,建立职务犯罪预警和风险管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使职务犯罪止于未萌。
五.结论
职务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高校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特点和成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加强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维护健康的精神家园,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对于遏制社会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傅远佳;;新时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陈永安;浅谈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及其预防[J];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3.王定云;;高校合并视野下职务犯罪及其预防初探[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
报;2006年01期 4.庹彩珍;;高校财务人员职务犯罪及预防遏制[J];教育财会研究;2006年06期 5.赵彭龄;;高校资金管理和采购工作中职务犯罪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
究;2006年01期 6.李宏君;侯宜仁;张少泽;;浅谈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
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张孟英;积极探索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新机制[J];天府新论;2004年S1期 8.宋睿;马卫华;;高校职务犯罪问题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
年04期
9.徐丽森,李宁生,殷盛水,耿连顺;高校职务犯罪及其预防遏制[J];江苏警官学
院学报;2002年05期 10.王凯石,周芳;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