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梅州兴宁市永和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大全)
梅州兴宁市永和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督导验收反馈意见
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9人,于2010年1月7日至9日,对兴宁市永和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了督导验收。在此期间,督导验收组听取了永和镇党委书记童永忠的讲话、镇长钟剑波的自评报告,以及兴宁市副市长肖卫华和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赖厚芳的推荐意见,观看了永和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专题片《齐心协力教育创强》;召开了有关职能部门代表、中小学校(园)长及教师代表、社区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等四个座谈会;专访了永和镇党委书记、镇长、分管教育工作的副镇长以及财政所长四位同志;实地考察了10余处中小学、教学点、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4个社区文化教育场所,查阅了近三年的档案资料,认真核查了有关数据。督导验收组在充分采集信息的基础上,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全面分析,形成了以下督导验收意见。
一、总体评价
永和镇位于兴宁市东部,面积110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47532人。全镇有幼儿园2所,小学教学点8个,初级中学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全镇在校学生3425人,教师406人。永和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兴宁市红色旅游圣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和镇崇文重教,英才辈出,人文底蕴深厚。
镇委、镇政府始终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理念,始终不渝地把教育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规划“科教兴镇”战略目标。在梅州市、兴宁市党政领导的统一部署下,自我加压,提早申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在创强实施工作过程中,推进有力,学校受益,成效显著,表现出“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成效到位”的特点。永和镇的创强之路,呈现了“决心大、投入大、变化大”的特征,通过创强,再次验证了兴宁市永和镇“党以重教为先,政以支教为责,民以支教为乐,商以助教为善”的良好的社会氛围。永和镇荣获梅州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梅州市“五个好”镇党委,兴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镇党委书记童永忠受到“梅州市创建强市工作先进个人”的表彰。
在创强过程中,该镇克服困难,满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朴实情感,落实教育投入总量空前增长,2006年——2008年全镇教育总支出达到6800多万元,确保了“三个增长”;加大力度调整学校布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大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名师队伍,全力促进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创强,全镇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1、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育,认识到位、措施得力、责任到位,创强工作卓有成效。永和镇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乡镇,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但历届党政领导班子都对教育高度重视,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镇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制订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措施,把创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镇、村(居)委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主要内容。努力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问题优先研究,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扬光大了兴宁地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淳朴民风。
永和镇确定创强工作责任到位。专门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及创强办公室,制定创强实施方案,提出了总体目标和五项主要任务,责任到位,限时完成,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基层学校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创强机制,为“创强”工作全面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加大投入,全面改造,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办学条件迈上新台阶。
永和镇党委、政府长期以来坚持“经济决定发展,人才决定未来”的科学发展观。在镇村财力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宁可各项建设缓一步,也要保证教育高投入,确保教育发展。2006——2008年全镇教育总支出达6850.28万元,其中财政投入4550.28万元,据三年的投入数据表明,永和镇全面落实了“三个增长”,教育附加费征收率达100%,全部用于教育,教师工作待遇逐年提高。2006年——2008年,全镇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募捐2300万元,在全部投入教育经费的强有力保障下,全镇 中小学校舍建设全部达到教育部和建设部的标准。永和中学和镇中心小学的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生均指标超过省定标准。设备设施也基本达到指标的要求。
3、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发挥效益,为义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永和镇地处山区,人口分散,学校布局呈现点多、分散,规模小的特点。为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让每一位孩子享受“有书读”到“读好书”的均衡、优质教育,镇党委、政府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订了布局调整方案,认真细致开展社会宣传教育工作和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出台配套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科学合理地调整了学校的布局。2006年在原有的2所中学,39所完小和2个教学点的基础上,调整为目前的一所中学(即永和中学),一所完小及8个小学教学点。在布局调整的同时,永和镇同步展开资源整合,优化结构,同步安排相关配置。使全镇学生相对比较集中的永和中学和永和中心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水平进一步提升。设备设施使用效率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教育公平、教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实现。
4.重视强师兴教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忠诚敬业、专业精良的教师队伍。
永和镇在创强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强教必先强师的重要作用,积极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坚持高质量引进、高标准培养、高要求使用的原则,具体做法: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 育相关法律法规,使教师成为模范的守法人,身教重于言教,从而使教学的对象——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二是每年组织优秀教师到各校参观、学习、取经,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一步提高自觉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拓宽各种渠道,创设各种平台培养名师、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增强他们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四是组织在岗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大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五是坚持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制订计划,拨出专款,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业务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学历进修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六是岗位练兵。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造就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职业道德高尚、专业精良、团结进取、充满朝气的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队伍。三年来,全镇中小学教师获得省、市级各类荣誉称号72人次,有2名省级名教师培养对象,10名市级名教师培养对象,13名教师被评为“兴宁市骨干教师”。
5、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永和镇坚持育人先育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德育工作定位准确,措施得当,成效明显。各中小学建立健全社会、家庭、学校的结合德育网络,实行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工作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理想前途、法制工作、感恩教育等活动。组织学生进村进厂,接触社会,体验变化,激 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永和中学开展“敢为人先,务实兼容,敬业奉献”的中华民族精神题材的德育系列活动;永和中心小学以“成功教育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作为学校德育活动主题,贯彻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目前,全镇各中小学已形成了勤奋、好学、团结、拼搏的优良校风、学风。近三年来,全镇小学操行评定优良率达到95.2%以上,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达95.5%以上,后进生转化率小学达92.6%以上,中学达90.3%以上。中小学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全镇中小学没有发生任何重大责任事故。永和镇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成立扶贫助学领导小组,每年拨出10万元扶贫助学专项资金,社会各界扶贫助学捐资60万元,精心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全镇3000多贫困学生受益。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永和镇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紧紧围绕“抓常规、抓改革、抓教研、抓听课、抓课改、抓信息化”等工作来展开。因为制度健全、工作扎实、过程精细、注重反思,从而使得全镇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三年来,全镇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毕业考试合格率均达95.25%以上,初中毕业考试各科合格率达92.4%以上,优良率达31.4%,中考重点入围率一直稳居全市农村初级中学前列。
三是全镇学校的体育工作、艺术工作及学校的特色打造、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方面也硕果累累。三年来,全镇中小学生参加体育、艺术各种级别比赛均获得好成绩,获国家、省、市级奖励达67人次。
6、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永和镇在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同时,还积 极创造条件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构建完整的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托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普为重点,举办各种农科技术培训班。2007年以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人数为12426人次,劳动力年培训面为36.3%,促进了永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镇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永和镇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人人是好学之士,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良好氛围。运用多种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目前,该镇有文化室25个,活动室25个,篮球场14个,兵乓球台11个,已建阅览室10个,藏书2000多册,同时坚持送戏(影)下乡,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村风民风。
三、后续发展建议
永和镇通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实现市委、市政府创建教育强市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永和镇还要作不懈的努力,验收组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做好布局调整的后续工作,更加有效地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合理规划发展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文化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
2、进一步加大教育的内涵发展,努力提升学校的均衡化及优质化水平,着力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要继续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 强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设计,加强教学研究、校本研究及有效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加强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品位,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组长:姚一勤
副组长:陈锤、施铁如
组员:袁新松、叶建中、刘峻、曾有华、李高城、何镜文
2010年1月9日
第二篇:梅州兴宁市福兴街道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梅州兴宁市福兴街道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街道)督导验收反馈意见
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9人,于2010年1月9日至11日,对兴宁市福兴街道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了督导验收。
三天来,督导验收组听取了福兴街道办事处主任陈亮的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自评报告、兴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肖卫华和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赖厚芳的推荐意见;观看了《崇文重教再谱新篇》的教育专题片;召开了街道各职能部门代表、村(居)委干部代表、校(园)长、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等四个座谈会;专访了街道党工委书记夏慧群、办事处主任陈亮、分管教育的党工委委员曾瑜和财政所所长何国辉等;实地考察了中小学、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13处;查阅了三年的有关档案资料;在充分采集信息的基础上,督导验收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对福兴街道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发展教育的工作和状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认真的分析,形成如下督导验收意见。
一、总体评价
福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素有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传统美德。2004年福兴撤镇改设街道办事处。街道现辖1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3801人;有普通高 中1所,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2所(附设教学点4个),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共有教职工403人;在校高中生716人,初中生1298人,小学生1004人,在园(班)幼儿621人。
福兴街道近年来荣获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平安建设先进镇(街道)、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梅州市创建教育强镇先进集体、梅州市尊师重教先进集体等称号。
近年来,福兴街道党政班子成员深刻认识到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教育事业。2008年开始,齐心协力,攻关克难,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党政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教育优先发展;逐年增加教育投入,调整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加强学校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精心统筹,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福兴街道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发展教育事业,党政重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得力,群众支持,效果显著。
二、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
(一)加强领导,履行职责,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福兴街道党政领导历来重视教育。近年来把创建“教育强镇、文化先进镇、生态文明镇、平安法治镇、经济特色镇”五联创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契机,迎难而上,超前投入,推动福兴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街道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亲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坚持以统一认识入手,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创强”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今天,福兴办强教育,明天,教育振兴福兴”成为广大干群的共识。街道制订了《创强实施方案》,把“创强”作为镇、村(居)及相关部门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街道党政领导成员实行分工负责,挂钩联系的方法,定时到基层、学校了解情况,现场办公,帮助学校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村(居)委会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了“创强”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责任人人承担,工作步步落实,群众人人支持”的大好局面,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有序、顺利、扎实、有效地开展。
为了确保“创强”取得成功,福兴街道坚持做到“四个到位”(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部门配合到位)和“四个优先”(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问题优先研究解决、教育经费优先拨付、教师待遇优先落实)。街道紧缩开支,把干部职工的年奖金从以前的3000元降低为1000元,挤出钱来搞“创强”;街道宁愿拖欠其他工程的经费,先把钱用来“创强”。今年,街道干部职工和村(居)干部自愿捐资13.1万元,支持“创强”。街道党政领导带头做社会各界人士的思想工作,掀起新一轮的集资办学热潮。三年来,社会支持“创强”、发展教育事业的资金达1000多万元。锦华村个体医 生陈胜征先生倾自己多年的积蓄,主动捐资100万元,设立福兴中学“文钦桂清奖教奖学基金”。他的支教之举,在当地人民群众中传为佳话。当前,福兴街道“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二)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福兴街道把“创强”、发展教育的近期目标定位在“均衡、优质发展”上,在确保“三个增长”、开展布局调整和充实设备设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千方百计,确保“三个增长”。目前,福兴街道的经济尚不发达,财政也不充裕,但对教育舍得投入,因为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认为: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确保“三个增长”,是依法行政。“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2006年至2008年,街道对教育的财政拨款分别是:1117.19万元、1255.49万元和1468.05万元,对比前一年分别增长9.71%、12.38%和16.93%,财政拨款增长率大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率;中学生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3083.79元、3545.31元和4711.76元,小学生生均教育经费分别2416.05元、3266.2元和4433.12元,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中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751.65元、832.58元和930.84元,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430.82元、474.83元和527.89元,生均公用经费也逐年增长。
加大力度,开展布局调整。坚持“立足长远,全面优化”的原 则,逐步加大力度,开展学校布局调整,把原有的10所小学撤并为2所完全小学和4个教学点,教育资源得以整合。
充实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近三年,福兴街道共投入了资金2660多万元,新建扩建校舍面积6800m,修建运动场
4个,装备了多媒体教室10间,多媒体电教平台26个,增添了学生用计算机280台,生均拥有量为93台/千人;增添教师用计算机90台,师机拥有量为35台/百人,有2所学校建设了校园网。
福兴街道积极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给“创强”工作增强了后劲。目前,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整合优化,初步实现了规模办学、优质资源共享的目标,逐步实现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加强管理,德才并重,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福兴街道确立“强师兴校”理念,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组织管理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善教乐教的教师队伍。
一是抓好师德教育。通过组织学习有关师德教育的政策法规,开展“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八荣八耻”等专题活动,逐步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三年来,有 46名教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一批忠诚敬业、甘于清苦、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被提拔到学校的领导岗位上来。
二是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保证时间、保证经费,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
2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开阔视野,提高能力。现在,福兴街道高级中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6%,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毕业的占62.2%,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专科毕业以上的占78.4%,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专科毕业以上的占78.4%。全街道45周岁以下的教师基本能使用计算机网络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是提高教师待遇。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社保、医保得到落实。关心教师的生活,逐步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教师住房公积金得到落实,教师工资逐年提高,工资收入高于兴宁市公务员工资的平均水平。目前,福兴街道的教师队伍稳定,广大教师安教乐教,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多作贡献。近三年,教师中有45人次获得兴宁市以上的表彰奖励。
(四)德育为首,加强教研,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福兴街道把“创强”、发展教育的立足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加强教研,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德育实践基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关工委“五老”作用;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加强以“三化”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科的德育渗透,营造了齐抓共管的育人环境,全员育人,环境育人,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开展学习感动中国好少年彭彩金的先 进事迹等感恩教育活动,效果更加显著。近三年来,小学操行评定优良率在88%以上,后进生转化率在96%以上;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在88%以上,后进生转化率在94%以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街道师生犯罪率为零,没有发生重大事故。
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活动。严格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向课堂要质量。每年中考、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均取得较好成绩。
加强教研,提高层次。重视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创新、施展才华的平台。经常开展“示范课”、“观摩课”和评选优质课等活动。鼓励支持教师承担国家、省、市的科研课题。福兴中学参与的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新课改中农村中学生学习方式与研究》和福兴中心小学参与的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创新智能教学中小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均获得国家二等奖。近三年,共有6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兴宁市以上的刊物发表并获奖。
福兴中小学校,坚持结合实际,开展“创特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个性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全面发展。不少学生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文化学科竞赛,文艺和体育比赛,都取得好成绩。
(五)因地制宜,科学筹划,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 福兴街道在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幼儿教育。投入110多万元,把原来的神光小学改造为中心幼儿园,按优质幼儿园的标准加以配套,使之成为教育的一个亮点;扎实开展成人教育,不断改善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评为梅州市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采用灵活、多形式的方法,开展成人培训工作。三年来,共培训了15000多人次,年培训率达36.5%;广泛推进社区教育。把社区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投入资金680多万元,开辟农村文化教育场所,添置一批设备设施。现在,街道有文化中心,各村(居)有文化室和老人体育中心。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街道经常组织送戏下乡,科技、法律、计生送教上门,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科学知识水平。
目前,福兴街道的各类教育的发展较为协调,构建学习型社会工作初见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三、后续发展建议
福兴街道创建教育强镇,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出发,督导验收组提出如下后续发展建议。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办学条件,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要尽快完成学校布局调整的后续工作任务,完善各功能室的配置和运动场地建设;修订全街道教育发展规划,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进程,努力抓好幼儿教育,提高成人文 化技术学校培训和社区教育层次,使各类教育更加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大名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优化学科教师结构,提高信息技术、功能室的使用效率和学科课程整合能力,走教育内涵发展的道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组长:姚一勤
副组长:陈锤、施铁如
组员:袁新松、叶建中、刘峻、曾有华、李高城、何镜文
2010年1月11日
第三篇:开平市赤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开平市赤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督导验收反馈意见
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9人,于2009年12月10至12日,对开平市赤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了督导验收。三天来,督导验收组听取镇长张伟业同志所致的欢迎词,听取了镇委书记肖章兴同志的自评报告,听取了开平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颜强同志和江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叶一鸣同志分别代表开平市委、市政府和江门市教育局所作的推荐意见,观看了赤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专题片,分别召开了有关职能部门代表、村(居)委代表、校(园)长和教师代表以及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专访了有关领导和人员;考察了中小学、幼儿园和教育机构,查阅了近三年档案资料,认真核查了有关数据,多渠道、多角度了解和掌握赤坎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督导验收组在充分采集信息的基础上,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充分研究,形成督导验收反馈意见。
一、总体评价
赤坎镇地处开平市的西南部,是著名侨乡,素有崇文重教的光荣传统,文化底蕴厚重。赤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近几 1
年来,镇委、镇政府全面实施“工业强镇,科教兴镇”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履行职责,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镇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领导,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调整中小学布局,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逐年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镇还注重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弘扬古镇文化传统,积极发展成人和社区教育,努力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区,全镇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事业出现蓬勃可喜的新局面,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二、主要经验与成效
1.党政高度重视教育,创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赤坎镇党政领导通过分析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和明确了教育在推动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2005年11月,镇作出决策全面铺开创建广
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创强领导小组,出台《赤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镇党委、政府把创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政府打造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三年来,先后召开了17次教育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做到“三个优先”:即教育规划用地优先安排,学与教的困难优先解决,文化教育项目优先安排落实。镇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学校,为教育办实事、好事40多件。镇还制定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各学校的创强工作责任制,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为创强工作积极服务,村(居)委会也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并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动员和宣传,让创强工作深入人心,使全镇上下形成合力共创强镇的局面。镇党政班子亲自挂帅,亲自多次到香港、广州、深圳,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主动争取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支持创强工作,三年来共收到捐款300多万元。镇切实做好贫困学生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司徒氏和关族等教育基金作用,三年发放“扶困助学”金19万元。为了确保创强工作扎实健康开展,市、镇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近三年,全镇投入教育经费分别是763.28万元、929.09万元、1051.59万元,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由于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宣传到位、资金到位,赤坎镇创强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
发展
赤坎镇原来中小学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分散,教学设备设施简陋,制约了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镇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创建省教育强镇的需要,2008年9月制定了《关于调整学校布局的方案》,将全镇14所中小学校进行重新规划调整。两年来,镇多渠道筹措资金,总投入820万元。2009年初,先后撤并7所小学。2009年8月,镇又进一步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将五龙学校初中部和永美学校初中部并入开平六中,并将7所小学归并为3所小学(四个校区二个分教点),并按照江门市一级学校标准配备教学设备设施。镇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还十分重视学校现代化设备设施的配臵。全镇4所中小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镇中心小学实现一班一教学平台,3所小学158名教师每人都配臵了一台办公电脑,全镇小学拥有计算机226台,达到80台/千人。通过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优化配臵教育资源,全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了义务教育向均衡优质发展,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夯实了物质基础。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赤坎镇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做好校长选拔和聘任工作,先后选拔了6名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镇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利用评先创优激励手段,宣传、表彰、奖励工作实绩突出的教师,每年教师节期间召开表彰会和年青教师
交流会,表彰先进教师,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促进全镇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镇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出外参加业务培训,学习取经,请专家教授来镇举办专题讲座。镇还实施“名师工程”,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镇坚持以师为本,逐年提高教师福利待遇,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近三年来,教师工资逐年提高,镇财政积极落实好教师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岗位津贴、节假日慰问金、年终奖、绩效奖等各种教师福利待遇。目前,全镇广大教师安教乐教蔚然成风,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涌现出一批开平市优秀教师。
4.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赤坎镇党委、政府注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以促进中小学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一是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镇成立以分管教育的镇领导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定期研究和部署全镇中小学德育工作。镇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道德、文明等方面的教育。镇把具有侨乡文化元素的资料作为乡本、校本教材,渗入到德育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镇还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侨乡和古镇人文环境的资源,设立一大批德育基地和社会劳动实践基地,为全镇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拓宽教育渠道。目前,全镇中小学校风良好,学生文明礼貌,德育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要求。二是深化教
学改革。镇中小学校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推动课堂教学信息化。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大力推广课改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近三年,小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达251人次。三是注重创建办学特色。赤坎镇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注重创建特色学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镇三所小学均初具办学特色:一是永美学校排球特色;二是中心小学篮球特色;三是五龙学校书画特色。尤其是永美学校学生人人会打排球,每班都有排球队,男、女排多次获市、镇排球赛冠、亚军,女子排球从1985年获开平市小学排球赛13连冠,2005年获得“江门市体育特色学校”的荣誉称号。
5.积极发展成人与社区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基础上,镇还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辐射各村(居)委会,形成成人教育网,经常开展普法、种养、婚育等教育,举办各类上岗培训班,近三年共培训26704人次,年培训面达到37.5%。镇还利用得天独厚的侨乡人文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司徒氏通俗图书馆和关族图书馆均建于上世纪20年代,现分别藏书达2万多册,年借阅量达10000多人次。镇积极建设群众文化娱乐场所,投入资金将赤坎文化站建设成广东省一级文
化站,筹建了塘美农家书屋等5间农家书屋,同时发挥江南曲艺社等艺术团体的作用,为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提供服务。社区教育开展促进了文明社区的建设,全镇有6个村被评为“江门市文明村”,有11个村被评为“开平市文明村”。
三、后续发展建议
赤坎镇通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珠江三角洲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赤坎镇教育还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调整的后续工程,妥善解决好学生上学远的交通和生活问题。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率,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全镇幼儿教育较为薄弱,要进一步研究与规划,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规范改善办园条件,不断提高幼儿入园率,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幼儿教育。
2.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中小学校内涵发展
赤坎镇教师队伍目前名师不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和教育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要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研究制订教师专业化
发展规划,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壮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努力培养名师,培育上档次的教研成果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办学水平。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组 长:吴郑珊 副组长:麦农俭 黄志斌 组 员:袁新松 李健武 梁才盛
二OO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张建安 饶纪全 黄爱兵
第四篇:普宁市大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普宁市大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评报告
大坪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一、大坪镇概况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统一认识,全力创建教育强镇
(二)创新思维,大力优化办学条件
(三)强基固本,稳步提升教育水平
(四)突出特色,努力发展素质教育
(五)解放思想,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四、自评结果 同心协力办教育 把握机遇创强镇
---普宁市大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少年智则人民智,教育强则国家强。近年来,大坪镇党委、政府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尊师重教环境。现将我镇开展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坪镇概况
大坪镇位于普宁市西南部,南与陆丰市陂洋交界,北与陆河县水唇镇为邻,总面积75平方公里。林木、水力、矿产资源丰富,花岗岩石遍布多个山头,储量约有1亿立方米。大坪镇下辖12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32000人,镇区面积1.56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大坪镇经济发展迅猛,201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57亿元。镇内主要工业企业有4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雪源食品厂、雅斯登织造制衣有限公司、佳益果品厂等工业企业。农业朝生产基地化方向发展,有青梅、油甘、青榄等4.2万亩的生产基地,发展势头喜人。大坪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城镇化水平得到较好的发展,有“小山城”的美誉,现大坪镇已成为普宁市南阳山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在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始终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的重要战略地位,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我镇有小学11所,其中大坪小学获得揭阳 市“文明学校”、普宁市“十佳校园”荣誉称号,埔岭小学、稔尾小学分别获得普宁市“平安校园”荣誉称号;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所,小学附设幼儿园2所,广东省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目前,全镇在校小学生1627人,在园幼儿810人;小学专任教师126人,幼儿专任教师21人,成人技术学校兼职教师10人。辖区内有普宁市直属的大坪中学,我镇初中生绝大部分到该校就读。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市创强办的悉心指导下,大坪镇举全镇之力,集全民之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规范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总结我们的做法和成绩,就是统一认识、创新思维、固本强基、突出特色、解放思想。
(一)统一认识,全力创建教育强镇
1、领导重视,统一思想。我镇党委、政府历届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教育,镇委书记陈石恩、镇长温武宗经常深入调研,了解学校情况,及时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和困难。近三年来,镇委、镇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10次,切实研究部署各项教育工作,结合本镇实际谋求教育发展大计,规划教育发展蓝图。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学习《义务教育法》、《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有关教育改革的政策法规,不断加深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认识,本着抓好教育就是抓好大坪镇的未来的信念,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把创 建教育强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投资环境,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大坪的基础工程。
2、落实抓教育、管教育的责任。镇委书记、镇长亲自抓教育,并安排一名党委委员分管教育工作,镇党政其他班子成员也相应联系一所学校。着力解决学校布局调整、中小学规范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为学校办实事,为教师排忧解难。签订了《镇、村主要领导任期教育发展目标责任书》,制订并落实了《镇干部联系学校制度》、《镇、村主要领导工作绩效考评制度》。每年坚持对校长进行考评和奖励,使教育的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强”氛围。2012年8月,我镇召开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启动“教育创强”工作,明确提出大坪镇要在2013年年底实现创建教育强镇的任务。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亲任“创强”领导小组组长,镇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统一指挥全镇“创强”工作。通过召开各级会议,通过张贴标语、挂横幅、镇有线电视站、村广播等载体和方式,加大“创强”宣传力度,使“创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在全镇干部群众中掀起一股关注教育、支持“创强”的热潮,形成全镇上下齐齐参与,共创教育强镇的氛围。
(二)创新思维,大力优化办学条件
1、优先规划教育发展 镇党委、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先把教育纳入了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订了《大坪镇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教育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
2、优先保障教育用地
一直以来,我镇在规划用地方面优先考虑教育。为适应学校布局调整的需要,政府和当地村委优先提供学校建设用地。近年来,为教育征地共14亩,使大部分学校占地面积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3、优先解决教育问题
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中,我镇的镇委、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倾力为教育排忧解难,千方百计为教育办实事,每年为教育办几件实事,如深入埔岭小学、埔心小学、稔尾小学、龙坑小学调研解决了运动场的征地和建设问题;到新福小学调研解决了学校路口的村民商铺阻碍学校道路交通和整体规划的问题,到大坪小学、埔岭小学调研解决了学校建设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多次到各学校了解教学硬件设施情况,优先投入资金为所有学校配置安保器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等。
4、优先安排教育投入
镇党委、政府排除一切困难,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72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创强”工作中,夯实全镇教育文化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快速推进大坪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5、优先落实教师待遇 我镇是边远乡镇,为稳定教师队伍,镇党委、政府把尊重教师、关心教育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一是积极协助市财政落实好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工资,落实教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二是落实安居工程。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在镇中心区规划了2000平方米用地兴建教师宿舍楼。现全镇共有教师住房42套,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三是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近三年来,镇政府、大坪中学、新福小学共投入60多万元奖励尊师重教的“先进单位”和教育教学成绩优秀的“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三是对生活较为困难的教师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另外,每年还定期组织教师体检,并积极开展教师文体娱乐活动。目前,我镇教师队伍稳定,全镇教师爱岗敬业、安教乐教、积极进取。
(三)强基固本,稳步提升教育水平
我镇为增强教育综合实力,全面实施四项工程。
1、实施布局调整工程
为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让每位孩子都能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促进我镇教育快速可持续发展,结合本地实际,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对全镇中小学校进行整合,重新布局。一是把规模较小、场室不足的原属完全小学的塘唇小学、三溪坝小学设为非完全小学,高年级学生到邻近的新福小学、大坪小学就读。二是将大坪小学附设幼儿园改建为镇中心幼儿园。三是把村民陆续 搬迁、生源越来越少的善德小学撤并,原善德小学的学生就近分别在新竹小学、埔心小学、大坪小学等学校入读。
2、实施学校提升工程
近三年,我镇加大投入,对全镇中小学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征地14亩,扩大校园面积 8900平方米;投入486万元新建校舍9幢,建筑面积达 5070平方米;投入44万元对所有校园进行了美化绿化净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投入550万元完善各校的设备设施。尤其是埔心小学共投入145万元,新增校园面积
700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702平方米,按标准完善各种学科功能场室,配备常规教学仪器,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其余学校均加大投入,促使学校的硬件建设上水平、上档次。现各校已达到了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100%,非完全小学达到有关要求。无56人以上大班额现象。
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在学前教育方面,2013年,我镇对园舍进行重新规划建设,投入60多万元,将原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改建为镇中心幼儿园,并按标准配齐各类设施设备,扩大户外活动场所,配备了良好的师资,加强了幼儿园管理。
通过学校提升工程,全镇学校和幼儿园办学条件显著提升。
3、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
为改变我镇的信息技术设备滞后的现状,我市领导大力支持,拨付各类配套设施设备共610万元,我镇财政也筹集资金50多万元,为各校添置现代化教学装备。目前,全镇共建有多媒体教室11间,计算机室11间,电子阅览室11个,实验室9个。各校多媒体教室座位数逐年提高。各校按要求将学生、教职工、校舍、校产基本信息录入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关及时更新。全镇中小学教学用计算机共325台;教师办公计算机共67台,小学教师人机比为3∶1。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镇各校接通互联网,实现“校校通”。各类功能场室、体卫设备设施均达到标准要求。全镇小学图书拥有量39150册,生均图书24册。同时,我镇举办或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提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程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4、实施队伍优化工程
为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我镇大力实施队伍优化工程。(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一是支持校长参加各级组织的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持证率100%。镇内还经常组织学习培训,从分析个案入手,大力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强化校长的表率作用,要求校长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求真务实,清正廉明、顾全大局”的意识,处处起模范表率作用,做到人本管理、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依法治校。三是要求学校班子团结协作,自我约束,在政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信任,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荣誉上互相谦让。四是健全校长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度。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从德、能、勤、绩等方面作考评,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目前,我镇的校长平均年龄46岁,5人本科毕业,6人大专毕业,全部是中共党员和小学高级教师职称,队伍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求真务实,廉洁治校,是一支克己奉公、开拓创新的领导队伍。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了造就一支师德高、学历高、业务强的教师队伍,我镇大力实施多种形式的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师德教育。我们大力倡导笃学善教、敬业爱生的高尚师德,开展征文、演讲、技能大赛等师德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我镇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其中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地市级先进 教育工作者1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6人,县市级“十佳班主任”、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共42人。
二是支持继续教育。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各中小学每年都组织多批次教师参加教学观摩和业务研讨活动,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另外,为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我镇对每位在职进修并取得高一层次学历的教师给予奖励性补助。全镇教职工155人,中级职称教师126人,初级职称教师19人,未评聘专业技术教师10人。本科学历20人,专科学历120人,中师学历15人。目前,全镇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0.3%; 幼儿园教师大专学历占85%。
三是加强骨干教师培养。针对本地实际,我镇制定名师培养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推进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一方面搭平台,大力开展各类评教赛讲、岗位练兵等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另一方面铺路桥,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高级培训,并邀请名师专家到我镇送教、讲座,与名校结 对交流,使骨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在名校、名师、名家的引领下成长成才,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四)突出特色,努力发展素质教育
1、加强德育网络建设
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我镇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学校内,各小学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构建了由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组成的校内德育网络,负责学生政治思想、法纪安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教育。充分利用班校会、学科渗透等途径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校外,充分发挥公安、综治、司法、妇联等职能部门以及法制副校长在安全、法制、道德、文明等方面教育作用,密切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形成德育工作的强大合力。目前,我镇德育工作层层有人抓,校内校外有人管,德育效益明显提高。多年来,我镇各学校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为积极引导我镇小学生爱党、爱国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每年清明节和国庆节期间,我镇各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到位于龙坑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扫墓。在活动中,通过解说员讲解等形式,我镇小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斗和广东地区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强化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增强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的意识。
3、教育科研水平逐步提升
我镇稳步推进课程改革,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改进课堂教学为目标,建立健全各学科教研机构,深入开展“以镇为面,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活动,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现全镇各校形成校校有课题、各科有专题,教师全员参与教研的良好局面。全镇有17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其中地市级 2篇、县市级15篇。有1篇文章在省级刊物发表。
4、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1)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镇始终坚持以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为宗旨,大力开展教学课堂改革和教学科研活动,努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减负、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目前,全镇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均在95%以上,体育健康标准合格率均在95%以上,优秀率在27%以上;全镇小学在七年级新生素质测评中各科合格率均在91.7%以上。近三年,我镇在七年级新生素质测评中成绩优异,历居山区乡镇场的前茅,在2011年,各率 领先,被市教育局评为表彰单位;在市教育系统安全考核中,成绩显著,连年来被市教育局通报表扬。
(2)特色教育成效显著。
多年来,我镇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素质教育办出特色,结出了累累硕果。
体育教育屡创佳绩。我镇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加强师资培训、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节”活动,带动全镇小学生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体育已成为我镇特色强项。近年来,教师、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比赛获市级以上团体奖3个、单项奖5人次。其中塘唇小学学生参加普宁市运动会获得游泳项目单项金牌3个;参加普宁市迎奥运游泳比赛,获得少年组金牌、单项二等奖。
艺术教育成绩喜人。各校加强艺术教育,每年都在“六一”节举办文艺表演,在9月份举办普通话演讲比赛等活动。镇也相应举办了大型的文艺汇演和普通话演讲比赛等比赛活动。通过镇有线电视站,同学们在台上充满艺术的精彩表现,深入千家万户,为家长和民众送去了节日大餐。
(五)解放思想,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高质量高水平巩固“普九”成果。我镇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落实各种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及流动人口子女的读书问题。近三年来,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率100%,升学率100%;辍学率为0,残疾儿童入学率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100%。
2、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我镇现有幼儿园4所,其中村办幼儿园2所,公办大坪镇中心幼儿园和民办培星幼儿园为市达标幼儿园。幼儿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办园质量不断提升,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肯定和信任,全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1%。
3、成人教育成效喜人。我镇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坚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成人教育的培训面得到了不断拓宽。青梅、茶叶和水产养殖等种养业的发展以及涌现了很多养猪专业户就是我镇成人教育的显著成果。镇委、政府每年都邀请市级专家到镇内授课,为群众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并进行现场指导,有效提高了我镇劳动者的素质,推动了大坪镇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近三年培训各类人员4080人次,年培训面达4%以上。
4、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近两年,我镇加大投入,切实抓好镇、村文体设施建设。2010年,投入近100万元建成了集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文化广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近200万元完善农村的文体设施,修建大坪镇灯光篮球场等体育设施,为普宁市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山区片篮球比赛赛场;完善了文化室建设,为全镇12个村委设立“农家书屋”。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我镇经常在国庆、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村(居)民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特别是组织了一 支由教师、机关干部、村青年等为队员的镇篮球队,已连续参加三届普宁市运动会,均获得山区片赛区第一名;每逢国庆节、春节镇篮球队都为民众献上一场场精彩的比赛。我镇还被市政府授予“体育强镇”称号。我镇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开展科技、电影、文化、卫生、法律下乡等文化活动,对群众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科普知识、法律知识、文化艺术、家庭美德、婚育新风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示范村、五好家庭的创建活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提高了公民的素质。全镇新农村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幸福大坪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通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我镇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我们清醒地知道,大坪镇的教育工作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学校办学条件仍有待改善,教育现代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素质仍有待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不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
(一)继续加大投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办学条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紧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加大名校长、名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积极开展科研,提高教育整体水平。走科研兴校、科研兴镇、科研兴教的道路,创造良好的质量效益和办学特色,打造更大的区域教育品牌。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指标,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评分,自评结果为:政府责任68.8分,教育管理19分,办学水平11.8分,自评分合计99.6分,必达指标全部达到要求。各项指标全部达到省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报,敬请督导验收。
大坪镇人民政府
二○一三年十二月
第五篇:吴川市长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吴川市长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 评 报 告
吴川市长岐镇人民政府
2014年8月
目 录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党政全力推动,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2、广泛发动,营造氛围
3、科学规划,解决难题
(二)千方百计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加大投入,保障经费
2、发动捐资,助推创强
3、稳步整合,优化资源
4、加快建设,充实装备
(三)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1、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
2、坚持德育为首,增强德育成效
3、推进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质量
4、重视体卫艺工作,促进全面发展
5、加强日常管理,构建平安校园
(四)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服务意识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五)推进全民教育,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1、防流控辍,巩固义务教育
2、创新思路,发展学前教育
3、面向社会,开展成人教育
4、搭建平台,丰富社区文化
三、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四、自评结果
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和谐长岐
——吴川市长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长岐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关注民生,把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街)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指标,我们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查,现将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长岐镇始建于宋淳熙年间,是革命烈士李雨山的故乡。地处粤西鉴江河畔,在吴川、化州两市交界处,南连吴川市区,北接广湛高速公路。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美丽,既有吴川“北大门”之称,又有市区“后花园”美誉。长岐镇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养育了一辈辈勤劳善良、崇文重教的长岐人。全镇现有人口8.9万,面积6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下辖13个村(居)委会,96条自然村。长岐镇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和物产丰富的矿产资源。“蚬壳埠”是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位于长岐镇黎屋村南的梧山岭上。苏村黑石岭铁矿藏量达600万吨,含铁量高。
近年来,长岐镇委、镇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实施制订的“回归工程”及“三二一”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因地制宜,着力坚持“五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做优农业、做好招商引资、做美环境、做好群众平安保护神。目前,镇内设施配套完善,乡村公路实现硬底化,社会治安稳定。2013年被评为“全省严打整治先进镇”。
长岐镇是个传统农业镇,农业以水稻、花生、番薯、蔬菜、水果、淡水鱼、畜牧业为主。近年来,长岐镇农业向特色化、商品化方向发展,长岐乡镇企业主要有电珠、羽绒、麻绳、模压、轧钢、红砖、塑料、造纸、印刷等行业,产品销国内外。
在经济全面提速的同时,我镇确立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把创建教育强镇列入民心工程之首,举全镇之力,克服种种困难,真抓实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成人教育的比较完整而又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我镇通过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学资源,全镇保留中学1所,完全小学7所,教学点20个,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1所,公、民办幼儿园共13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设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课室1个。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在校中小学生3929人,中小学教师496人,全镇在园幼儿共1463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创建教育强镇是落实“科教兴镇”战略的重大举措。镇党委、政府把该项工作列为民生工程之首,举全镇之力,创建教育强镇。
(一)党政全力推动,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将教育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教育工作会议制度,专门研究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有效开展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长岐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李干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谭斐任第一副组长;镇委副书记林彦任常务副组长;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中学、中心小学校长,副科级以上干部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及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员。下设“创强”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制定了《长岐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教育部门牵头、村(社区)和相关部门配合、干群参与的教育创强运行机制。
2、广泛发动,营造氛围。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调动干部群众的办学积极性,是创建教育强镇的关键。我镇抓住各种机会,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创强工作:一是召开全镇创建教育强镇动员大会,认真学习《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和《长岐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创强”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组织镇“创强”办公室成员和学校领导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学习取经,明确做法,增强信心;三是制作户外广告牌,悬挂“创强”标语,印发宣传手册,学校、村(居)委会出宣传专栏等,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3、科学规划,解决难题。镇党委、政府将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长岐镇(2011-2015)教育发展规划》,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制度保障。经常召开镇教育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镇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镇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调研,现场办公,特事特办,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凡是教育的问题,首先研究,凡是教育的困难,优先解决,真正做到把教育摆在最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政府为学校解决校舍、运动场等用地面积合计5.6万平方米,并办理土地使用证。
(二)千方百计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加大投入,保障经费。长岐镇是一个典型农业镇,经济欠发达,财力不足,但镇党委、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做到逐年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近三年,教育事业投入经费、生均教育经费实现连续增长,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2306.3万元、3028.4万元、3450.6万元,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550元、750元、950元,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750元、1150元、1350元,确保我镇创强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了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各项配套设施。
2、发动捐资,助推创强。长岐镇外出乡贤众多,他们虽然身处异地,但也时时刻刻关注着家乡教育的发展。镇领导加强与他们沟通联络,介绍家乡的现状,激发他们支持家乡教育的热情。我镇在财政资金紧缺情况下,外出乡贤对教育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大大加快了“创强”工作的进程。近年来,我镇深入开展教育筹款活动,干部群众捐资办学热情高涨,2011年12月起至2014年6月,共捐资了666.2万元。其中郑山村捐资150万元,肖山村委会捐资120万元,蓝溪村委会及各自然村共捐资113万元,吴川市地税务局捐资25万元,广州港集团捐资19.5万元,肖山吴日阳兄弟捐资30万元,张下苍张德捐资25万元,蓝溪李春荣捐资22万元,郑山李永博捐资20.8万元,郑山李国华捐资11万元,肖山吴日康捐资10万元,苏村李观康、李观上、李观华、李观土共捐资53万元,蓝溪李土新等15人共捐资38万元。社会的大力支持,促进我镇教育办学条件大幅提升。
3、稳步整合,优化资源。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简陋、布局分散、教育教学水平存在差距是农村中小学教育长期积存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突破这个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我镇党委、政府围绕科学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这一重大目标,根据《吴川市20112015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与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和市教育局调整学校布局的意见,通过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议。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和充分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长岐镇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全镇现在保留中学1所、完全小学7所,教学点20个。积极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自启动创建教育强镇以来,全镇共投入项目建设资金达1523万元,新建楼房8幢,新增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新增教育用地面积5.6万平-方米;改造功能室56间,新建功能室108间;修建篮球场20个,排球场6个,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9个,60米直跑道运动场20个;增加图书9.7万册。通过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有效优化教育资源,使我镇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好更快。目前,我镇有8所学校已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验收,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100%。
4、加快建设,充实装备。我镇把中小学现代化装备建设与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在抓好常规教学仪器、装备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高要求、高标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近年来,财政先后投入860万元购置信息化设备,配备多媒体功能教室共10间,电脑室10间,教学小平台共107个,配置电脑756台,实现信息技术课单人单机教学。严格按照省要求开设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并开足课时。全部学校接通互联网,并建起多个校园网,实现“校校通”,做到全镇教育资源共享。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录入率100%。
(三)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1、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为学习、贯彻、落实规范办学的有关文件精神,端正办学思想,我镇按照规范办学要求,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免试入学,实行按学生户籍所在地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招生,无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行为;义务教育学校不设重点校和重点班;无56人以上大班额现象;各校严格执行教育收费规定,无违规收费现象;各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课时,按照省规定安排中小学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中小学教师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或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达标率逐年提高。目前,全镇无发生由于心理失衡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2、坚持德育为首,增强德育成效。我镇教育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常抓不懈,工作方法、思路推陈出新,增强实效。各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德育工作方案、计划,德育工作“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各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新石器时代梧山岭贝丘遗址 “蚬壳埠”、打扫李雨山烈士墓等,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文化长廊、德育主题专栏,以墙报、板报、简报、广播站、文学社、书画作品等形式宣传德育工作,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挥课堂德育的有效渗透,实现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抓好学困生转化工作。近三年,我镇有3位同学被评为湛江市优秀少先队员,24位同学被评为吴川市优秀少先队员;有18个少先中队被评为吴川市先进中队,9个少先大队被评为吴川市先进大队;有15位同学在吴川市中小学“中国梦”书信征文活动中获得名次;有2所小学被评为吴川市德育示范学校,9所小学被评为吴川市德育达标学校。
3、推进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我镇坚持立足教改,以研促改。以加强教研教改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通过组织到湛江、茂名示范学校听课、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全镇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围绕新课程教学观念的转变、有效课堂的实施等主题,坚持瞻前性、实践性、针对性和专题性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教改培训。培训形式采取普通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规划好地方与校本课程,以教助改、以研促改,努力探索高效课堂。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多开展情景教学、探究教学、快乐教学、成功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镇多次组队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屡获佳绩;全镇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市调研测试连续获优异成绩,长岐中学近三年累计有525名学生考上市重点中学,每年中考成绩位居本市农村初中前列,连年获得湛江市中考先进单位;李景旺等7位教师共16篇教研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李新耀等3位教师参加市、县级“四环节”课堂教学竞赛均获得名次。
4、重视体卫艺工作,促进全面发展。我镇重视卫生防疫工作,制定《长岐镇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各校成立卫生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实施学生晨检和因病缺课登记报告制度。各中小学均能按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体卫艺教育教学活动,开齐开足课程、课时,特别是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课程,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作息时间和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小学艺术节,每年举办一次全镇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一次小学生田径选拔赛,以及篮球、排球、乒乓球等比赛活动,节日举办文艺汇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适时组织学生参加艺术类比赛。学生体育考核合格率为95%,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97%、24%。在吴川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长岐中心小学代表队获团体总分三等奖。
5、加强日常管理,构建平安校园。为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教育管理理念,高度树立“隐患胜于明火,防范过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各级上下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完善学校日常安全记录档案,加大学校安全管理力度,深入开展学校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每学期开学初都由镇政府牵头,中心小学统一协调,会同派出所、司法办、综治办、防疫站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所有中小学周边环境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取缔无证经营的小买部、小食店,严禁“三无”食品进校园。镇司法所、派出所定期到中小学开展普法、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提高师生法律和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镇师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稳定的工作学习环境。近年来,全镇师生的违法犯罪率为零,无出现重大的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四)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文)精神,以《教师法》为依据,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服务意识。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我镇教师整体素质,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法》,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教师队伍中开展“立高尚师德、树高尚师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多项专题教育活动,使教师以“传道、授业、奉献”为已任,以“正己、爱生、敬业”为天职,目前,我镇全体教师安教、乐教、勤教。张冠华等3位教师被评为湛江市中考先进工作者;张康龙等8位老师被评为湛江市优秀班主任;李华贵等11位教师被评为湛江市优秀教师;柯超群等3位教师被评为湛江市优秀辅导员;同时还有一批校长和教师被评为吴川市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和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是积极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建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现在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保障培训经费投入,鼓励教师参加函授、自考、在职读研、进修培训和业务研究活动。近三年全镇共组织了1534人次参加新课标培训、教育教学技能培训、职务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到目前为止,我镇现有教师496人,本科学历157人,大专学历325人。学前教育教师资格持证率达到83%,60%以上的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二是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努力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加大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打造中青年优秀人才展示平台,培养一批脱颖而出的优秀教师。近年来,涌现出一批省市级优秀教师、校长,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市举办的课堂教学比赛屡次获奖;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16篇,市级刊物发表有42篇;教师参加教学设计比赛获市、县级奖励有12人次;吴朝辉等3位老师获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李景旺副校长被广东省教育协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广东省优秀辅导教师。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老、中、青结合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这将为该镇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推进全民教育,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我镇在巩固基础教育的同时,认真抓好成人教育,努力发展幼儿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形成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并举,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存,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同步发展的教育体系。
1、防流控辍,巩固义务教育。我镇坚决贯彻《义务教育法》,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一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严格控制学生流失。成立镇“防流控辍”工作领导小组,每学年开展一次“防流控辍”专项检查。充分发挥镇、村、校、党员、干部、团员、家长委员会的先进力量作用,动员社会一切力量进行防辍,切实抓好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工作,保证每一个义务教育对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二是严格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三是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问题,我镇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制定《长岐镇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实施方案》、《关于禁止机关单位、个体户招聘未成年人意见》,挂钩到户,责任到人。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辍学。四是解决特殊儿童入学问题。为做好残疾、智障等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我镇在长岐中心小学设立1个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课室,设备设施齐全,组织教师学习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成为兼职资源教师,并严格按省要求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前,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8.8%以上。
2、创新思路,发展学前教育。我镇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创新思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理念,采取多种办园形式,不断规范办园条件,积极推进幼儿教育向多元化发展,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存的学前教育体系。一是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加强我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新建一所2000平方米的规范化中心幼儿园。二是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大力创办民办幼儿园,提高幼儿教育普及率。三是切实抓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教师招聘和审批制度,稳定幼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确保幼儿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中心小学每年都组织幼儿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举行教学观摩活动,积极探索幼儿教育新路子,使全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幼儿教育质量步上一个新台阶。近三年,学前教师资格持证率分别为37%、55%、83%。四是严格落实幼儿入园登记注册,目前,在园幼儿1463人,入园率92%。辖区内没有无证办园现象。
3、面向社会,开展成人教育。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设立了柯志毅为校长的领导机构,并按镇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规模设置要求配备了专、兼职教师,立足于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按照“按需培训、统筹规划、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抓好适合我镇经济发展的主专业,把成人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镇成人技校先后组织了计算机技术培训、婚育培训、对虾养殖培训、淡水养殖培训,香蕉、草莓、花卉种植与病虫害防治培训并进行现场指导,年均培训达7000多人次,年培训面逐年提高,有效提高了我镇劳动者的素质,推动了我镇社会经济发展。
4、搭建平台,丰富社区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镇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满足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把搞好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到利民惠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认真加强组织建设,培养骨干队伍,搭建活动平台,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场所,出板报、墙报,放录像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宣传。每年春节或其他重大节假日,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书法比赛、各类棋赛和书画展览等活动,让社区民众感受社区丰富的文化生活,营造社区和谐气氛。
三、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成效显著。但对比发达地区的现代化教育水平,我镇教育发展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一是经费紧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二是信息化教学设备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学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教育科研水平不高。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重教兴学,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抓住重点,加快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按照教育均衡化、标准化、现代化、优质化、特色化的思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在加快全镇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巩固和发展创强成果,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进一步做好学校布局调整的后续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同时着力办好农村学前教育,努力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三是继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内培外引,着力打造一支骨干教师团队,促进全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加快推进“名校长”、“名师”工程,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试行)》,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自评结果如下:政府责任得分66.5分,教育管理得分19分,办学水平11.6分,总得分97.1分。已经达到省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给予督导验收。
吴川市长岐镇人民政府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