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远县长田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意见
平远县长田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督导验收意见
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九人,于2010年5月25日至27日对平远县长田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了督导验收。
督导验收组听取了镇党委书记李远林同志关于申报省教育强镇的自评报告,听取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颖明同志和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赖厚芳同志的推荐意见;观看了长田镇创建教育强镇专题片;召开了镇政府职能部门领导、村(居)委干部代表、校(园)长和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四个座谈会;专访了县教育局局长林敦清同志,镇党委书记李远林同志,分管教育的副镇长李琼珍同志及财政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实地考察了中小学校(含小学分教点)、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文化活动点、生产实习基地、德育基地等8处;查阅了相关档案资料。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督导验收组认真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 验收方案》的指标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评议,形成了如下督导验收意见。
一、总体评价
长田镇是平远县南部重镇,总面积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309人,辖7个行政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教育文化底蕴深厚,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是“广东省生态示范镇”、“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和“广东省文明镇”。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心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87人。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切实抓紧抓好教育工作,着力创建教育强镇,拓宽经费渠道,确保教育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整合优化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活跃社区文化,促进了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全镇教育整体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事业跨上了新的台阶。近三年,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镇”、市“尊师重教先进集体”、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
(一)落实具体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快“教育强镇”创建步伐。
镇委、镇政府明确提出“抓‘创强’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要集全镇之力,聚全民之智,责无旁贷做好此项工作”,切实加大“创强”工作力度。通过多形式的宣传动员,在全镇营造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荣”的浓厚氛围。成立创强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制订解决方案,优先解决资金、土地、人员等关键问题。镇委、镇政府克服财政十分紧张的困难,逐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切实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是教育财政性拨款逐年增长:2006年至2008年分别为223.5万元、261.9万元、316.1 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5.2%、17.1%、20.7%。二是中小学生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2006年至2008年分别为2362元、2821 元、3535元,增长率依次为17%、19.4%、30.4%。三是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6年至2008年分别为565元、582元、624元。教师工资、医疗和社会保障待遇逐年增长,教师平均工资高于本镇公务员平均工资。
镇委、镇政府因势利导,重点打好“企业牌”、“侨牌”、“乡贤牌”、“校友牌”等四张牌,筹集了大量的建校资金。近年来经多方筹资,共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中小学校的基建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校园环境建设工程,基本完成了中小学校校舍改造和教育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更新。镇委、镇政府暂缓政府办公大楼的建设,把乡贤捐赠的400万元建楼资金转拨用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的建设,切实体现了“教育优先”的指导思想。
(二)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进程。
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布局调整工作,积极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先后撤销“麻雀”小学11所,并将中心小学整体迁建至 长田中学所在地,与长田中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行“ 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不断加快学校建设步伐。近年来,学校新增用地400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2幢,宿舍楼1幢。学校建成校园网,配备了各项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通过布局调整和教育教学设施的不断充实完善,有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全镇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5周岁完成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7周岁完成率、毕业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以及小学、初中辍学率均符合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
(三)强化队伍管理,加强专业培训,促进教师整体综合素质更快提升。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教育的要务来抓,落实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全面实施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校长目标责任制,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任用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并建立和完善校长考核制度。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鼓励教师通过自考、函授提高学历层次。近三年有30位教师通过业务进修提高了学历层次,全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完成率达100%;每位教师每学年进修、培训课时数达120课时以上。
通过开展“科研兴校”活动,组织实施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水平的相关培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等措施,逐步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全镇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其中大专率53%;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率37.5%;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全镇有县级名教师4名,县级骨干教师8名。
(四)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教学质量,推进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积极办好文化长廓,充分挖掘德育资源,举办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开展了“感恩”教育等活动,明显地提高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近三年来,全镇小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达88%以上,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达87%以上,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扎实开展教学改革,努力实现从重教到重学、从重知识点到重知识结构、从重知识传授到重师生互动与学生主动学习、从教学手段单一到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等“四个转变”,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优化。长田学校初中部多次获“县初中系列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称号,小学部多次获“县小学系列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称号。
(五)认真统筹规划,坚持同步推进,落实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
镇委、镇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抓好全民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大教育格局。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投入100万元兴建镇中心幼儿园,充实设施设备,提高办园水平,并达到“县一级幼儿园”办园标准。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86.5%。
认真办好成人教育。依托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妇女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农户”的科技示范网络。近年来,全镇共组织各类技能培训二 十多期,受训人员共5600人次,受训面达38.8%。
不断丰富社区文化。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家书屋建设,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
由于坚持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全镇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优化了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后续发展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由于受资金投入仍有不足的制约,各类教育的办学条件对照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为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提供物质保障。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要继续完善结构、提高层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 质。要注重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更切实有效地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组
长:陈少健副组长:周保雄、陈锤成员:关淑玲、麦锡良、潘柱生、肖飞、袁光强、曾添松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2010年5月27日
第二篇:梅州市平远县上举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材料(定稿)
梅州市平远县上举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材料
整合教育资源 建设人文秀区
平远县上举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中共平远县上举镇委员会平远县上举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六月
目 录
一、基本情况„„„„„„„„„„„„„„„„„„„„„„„2
(一)自然条件
(二)经济建设
(三)人文环境
(四)教育发展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4
(一)党政领导重视,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4
1、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2、制度健全,措施有力
(二)依法履行职责,确保教育稳步发展„„„„„„„„„„„5
1、保障教育经费,落实政府责任
2、实施“防流控辍”,巩固“普九”成果
3、维护校园秩序,创设良好环境
(三)调整学校布局,完善办学条件„„„„„„„„„„„„„ 8
1、科学规划,整合资源
2、完善设施,规范办学
(四)推进教育强镇建设,提升教育实力„„„„„„„„„„„10
1、领导重视,身体力行
2、广泛发动,全民参与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12
1、建立激励机制,让教师安教乐教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实施名师工程,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
(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3 1.积极丰富内涵,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2、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体、卫、美、劳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幼儿教育与成人教育并重,社区文化十分活跃„„„„„„15
1、发展幼儿教育,规范办园行为
2、重视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3、活跃社区文化,建设和谐家园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17
四、自评结果„„„„„„„„„„„„„„„„„„„„„„„18
成县下达任务的256.16%,全镇国内生产总值6834万元,比增9.2%;工农业总产值9344万元,比增9.6%(其中工业总产值4093万元,比增10.4%,农业总产值5251万元,增长9%);农村人平纯收入5759元,比增6.8%。名列全县第一。
(三)人文环境
上举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自古崇文重教,英才辈出。中国古汉语学家、当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诗人吴三立是我镇畲脑村人。上举乡贤吴应祥先生是我国著名园艺专家、兰花专家。他曾长期担任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名誉理事长和中国兰花品种注册登记委员会主任,在国内外兰花界享有盛誉。被尊为“国兰泰斗”。丘定侯先生是我镇又一杰出乡贤,历任陆丰县政府秘书、潮阳县地方法院推事,代理潮阳县县长、浙江省政府秘书、浙江省丽水、平湖等五县县长。1937年后任第八集团军少将军法处长兼平湖县长。杰出乡贤的奋斗轨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上举人勤学不辍,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四)教育发展
我镇现有完全小学1所,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上举中心小学始建于1934年7月,是县一级学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市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镇中心幼儿园为县一级幼儿园。现有小学教师24人,幼儿教师6人,在校小学生179人,在园幼儿31人。
校园师生人身安全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我镇教育管理体制科学,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实,推动了教育事业有序有效发展。
2、制度健全,措施有力。我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法规,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能,把研究和解决教育工作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形成党政会议定期和不定期研究教育问题制度。主要领导每年都主持召开二次以上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重点研究教育创强、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规范化建设、学生安全、学校食品安全等问题。二是建立镇主要领导与学校、村委挂钩联系制度,镇主要领导挂钩学校。我镇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各村、学校调研,对教育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及时为学校排忧解难。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教兴镇”的发展观,把发展教育作为社会工程和民心工程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镇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教育发展经费,确保了我镇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依法履行职责,确保教育稳步发展。
我镇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面对困难,我们迎难而上,积极调整财政开支结构、拓宽经费来源,千方百计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依法“防流控辍”,巩固“普九”成果,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确保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法实施义务教育的氛围。二是强化政府行为,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并列入镇、村干部考核内容,形成镇、村、校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扶助困难家庭学生完成义务教育。我镇每年都通过政府补助和民间资助等方式帮助一批困难家庭子女完成学业,避免失学。据统计,近三年来先后投入10多万元用于扶助贫困家庭子女184人。四是各校建立“防流控辍”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的思想,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对于流动儿童,我们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与当地学子享受同等免费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2007-2009年,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5周岁完成率均达100%;小学年辍学率为零;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均为100%。
3、维护校园秩序,创设良好环境。为了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等八部委联合制定下发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制订了《上举镇关于维护学校周边环境,保护校园师生人身安全的若干规定》,加大对学校内部及周边地区的安全管理和整治力度,切实解决当前影响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的突出问题,维护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
源呈锐减趋势,在重建与撤校的两难选择中,县镇两级政府本着不浪费教育资源的原则,于2004年8月将原上举中学撤并至百年老校东石镇铁民中学,学生大部分转入铁民中学就读,一部分学生转入县城学校。铁民中学基础施舍完善,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氛围浓郁,校风学风优良,连续多年获得县“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称号,上举镇的初级中学学子都接受到了良好的学校教育。
同时,我镇及时出台了《上举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了对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向群众讲明布局调整的意义;二是落实“三对一”责任制,即一名镇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教师负责做通一名需撤并学校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三是加强寄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优先解决因布局调整需要寄宿的学生的要求;四是落实补助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的政策,减轻贫困生家庭经济负担,帮助解决边远学生学习、生活、交通等问题。通过落实布局调整政策,我镇2004年撤销了上举中学、文昌小学、创新小学、赤大小学、赤城小学、咸水小学、龙文小学,2008年撤销了符坑小学和八社小学,2009年撤销了下举小学,2010年撤销华宝小学等11所学校,保留1所完全小学,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2、完善设施,规范办学。学校布局调整任务完成以后,我们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标准做大做强中心
党委、政府经研究,决定举全镇之力,提前完成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任务,并及时召开上举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动员会,镇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各村委和学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上举镇掀起了全民参与、万众一心办教育的“创强”热潮。
1、领导重视,身体力行。我镇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创强”工作,镇党委书记亲自担任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领导小组组长,镇长、党群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协管教育领导、镇属部门负责人及学校领导为成员。镇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和现场办公,着力解决学校在“创强”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其他班子成员也分别到各村、学校驻点挂钩,做好布局调整、建设规划、建设用地、资金测算、资金筹集等方面工作,保证了创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创建教育强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镇人民的共同参与。我们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发放“致上举镇群众一封信”、各村设臵创强宣传拦、悬挂创强横额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科技兴镇,教育领先”等先进理念深入民心,形成了全民参与,万众一心办教育,全社会踊跃捐资办学的局面。香港太平绅士何冬青先生捐资30多万元在中心小学新建一幢教学楼。近三年,社会各界捐资办学金额就达67.7万元。
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目前我镇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3%;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4%;成人校教师学历合格率91.6%。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要求全镇45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使用和多媒体教学技能。如今,85%以上的学科都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时覆盖率达36%以上。
3、实施名师工程,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名师队伍,我们把思想素养好、学识修养高、有能力、有才干、有独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中青年教师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依托市、县“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并在思想上给以关心鼓励,在教学上为其搭台唱戏。目前我镇有县级名教师2人,县级名班主任4人。
(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镇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积极丰富内涵,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我镇结合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努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挖掘本地德育资源,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拓展教育渠道,办好家长学校,近三年幼儿园、中小学家长学校培训率达80%以上,并通过
3、体、卫、美、劳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镇在抓好学生德、智的同时,抓好学生体、卫、美、劳等方面的教育,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严格执行省制定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我镇小学基本配备了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的功能场室、设备设施和相应师资,每年每期都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和措施。三是搭建发展平台,促进学生发展成才。我们大力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学校每年都举行学生田径运动会,并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为学生锻炼和展示才华搭建平台。四是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我镇建立了2个德育教育基地,5个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大胆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适应环境、团结合作、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近三年我镇学生参加各学科和体育、艺术方面的各类竞赛、竞技活动,获市、县级奖励40多人次。2008年“六一”文艺汇演,学校文艺队表演的相声《趣话》获县三等奖;学生作文(或作品)获县级以上奖励或发表的有32篇。
(七)幼儿教育与成人教育并重,社区文化十分活跃。我镇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同时,重视加强幼儿教育、成人教育,活跃社区文化,促进了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长效管理机制;投入20多万对圩镇生产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此举也得到了乡贤肖义松先生的大力支持,捐赠了价值10多万元的垃圾清运车辆5台;大力抓好街道花木绿化、组织人力彻底清理街道路障等一系列圩镇环境整治和美化亮化工程圩镇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有机结合,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二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近三年先后投入资金20多万元,建起了上举镇篮球场、文化室,添臵了一批健身器材,为群众休闲健身提供了便利。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虽然我镇教育工作在近年的改革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办学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近年来我们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学校的个别功能场室仍存在质量不高等问题。
2、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意识,特别是教育科研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今后,我们将积极承担办学责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筹措教育发展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探索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718-
第三篇:化州市新安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化州市新安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自 评 报 告
化州市新安镇人民政府
2014年11月
目 录
一、基本情况………………………………………………………1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3
(一)重视教育,全面落实岗位职责……………………………3
1、领导重视,教育优先.…………………………………………3
2、高度认识,措施有力………………………………………….4
(二)科学规划,认真完善教育机制…………………………..4
1、科学布局,注重督导………………………………………….5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5
3、发动捐款,多方筹资………………………………………….6
4、多方取经,完善制度………………………………………….7
(三)舍得投入,加强学校硬件建设…………………………..8
(四)安全第一,注重校园环境整治………………………….10
(五)师资为本,全面提升教师素质………………………….11
1、任人唯贤,领导竞岗…………………………………………11
2、尊师重教,奖教奖学…………………………………………12
3、关心教师,注重培训…………………………………………12
(六)创建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4
1、以生为本,塑身修心…………………………………………14
2、因材施教,科研促教…………………………………………14
3、基础教育,成绩显著…………………………………………15
4、体艺兼顾,全面发展…………………………………………16
5、“防流控辍”,形式多样………………………………………16
6、留守儿童,关爱帮扶…………………………………………17
7、重视幼教,加快起步…………………………………………18
8、成人教育,常抓不懈…………………………………………19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19
四、自评结果…………………………………………………….20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齐心协力创强教育 ——化州市新安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教育兴,人才兴;人才兴,社会兴。2014年,新安镇在上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政府行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全镇人民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推进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创了新安教育新局面。现将新安镇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安镇属革命老区山区镇,位于粤西地区的化州市西南部,周边与化州市中垌(兰山)、官桥、良光、笪桥、石湾以及廉江市河唇、石城、良垌等镇(街道)接壤,总面积157平方公里,辖17个村(居)委会,6万多人口。反季节香蕉、特色水果、丰产林和淡水养殖是新安镇农业经济四大主导产业。新安镇是化州著名水果之乡,十月桔、黄皮、红阳桃、四季石榴、龙眼、荔枝、香蕉等传统水果久负盛名,年产各种优质水果近5万吨;新安镇木材资源丰富,有速生丰产桉树林8万亩,年产桉树材近20万吨,镇内有21间木材加工厂,年产桉树切片、卷片10万立方;新安镇矿产资源丰富,硫铁矿、高岭土、花岗岩、钼、银等蕴藏量大,其中花岗岩10亿吨,高岭土1亿吨,石灰石0.9亿吨,铁矿石0.8亿吨,品位高,且开发利用价值高;新安镇交通便利,距离化州
城区25公里、廉江市区20公里,距湛江机场60公里,境内河茂铁路、X642县道、X726县道贯穿其中,辖区内设有火车货运站,镇17个村(居)委员会全部修通了水泥硬底化公路;新安镇旅游资源丰富,有著名的中火嶂、帽子嶂、凤凰嶂、斜半嶂、笔架嶂自然景色,有琉璃井、封诰楼等名胜古迹,西北部鹤地水库依山环绕,与融为一体,蔚为奇观。位于该镇内的广东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园是粤西最大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新安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贯彻“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坚持“兴镇必先兴教”的发展原则,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新安镇通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整合资源配置、加强学校管理、建设优质学校,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经过教育创强布局调整,目前新安镇有完全中学一间,初级中学一间,完全小学一间,非完全小学十五间,中心幼儿园一间。全镇在校中小学生7715人,幼儿3037人(其中中心幼儿园385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在职教职工504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经新安镇申报,市创强办审定,化府办[2014]16号和86号文件批复,新安镇概算100万元以上的基建项目有五项,分别是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中心幼儿园的综合楼,三合水小学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合计总价1175.6万元,其中自筹资金
为252.7万元;其它新建和维修项目有60项,合计总造价1089.67万元,其中自筹资金338.52万元。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新安镇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齐心协力创强教育”为宗旨,真抓实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成人教育的比较完整而又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一)重视教育,全面落实岗位职责
1、领导重视,教育优先。
多年来,新安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与学校挂钩制度,安排一名副镇长(或党委委员)分管教育工作。班子会议上,经常讨论研究教育问题,每年召开两次以上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发展和部署教育工作。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都树立了“教育管理无小事”的理念,在工作中优先研究、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书记、镇长及分管教育的副镇长(党委委员)等领导更是以身作则,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和教师工作生活情况,慰问教师,解决学校用地、基础设施建设、周边环境整治等方面的问题。每年隆重举行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先进大会,表彰对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近三年来,有200多名教师、校长
受到镇的表彰。
2、高度认识,措施有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伟业,任重道远。在创建教育强镇的目标指引下,新安镇脚踏实地地开展教育创强工作。一是成立了“新安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冯冰任组长、镇长王云龙和党委委员宁学冰任副组长,相关班子成员和单位主职领导任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各学校“创强”工作的组织、指导、联络、检查、督促等工作;汇总、整理、撰写镇“创强”工作材料等。二是各村(居)委、有关部门、中小学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制订了相应工作方案和措施,切实加强对创强工作的领导。三是制定了《新安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强”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进度措施等,推进了“创强”工作有序开展。四是召开了创建教育强镇动员大会,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分别负责所分管村委会关于创强的具体工作。对如何设置创强项目,镇党委政府十分慎重。该加强哪方面的硬件建设,该如何撤并学校,该如何分配资金,镇党政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各村委会、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学校布局,多次邀请教育局分管创强工作的李海春、梁华清副局长和市创强办的领导同志到新安镇指导工作。
(二)科学规划,认真完善教育机制
新安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以发展教育为己任,把创建教育强镇作为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督查,全面落实。
1、科学布局,注重督导。
根据新安镇的实际,我们重新调整全镇学校的布局为一间完全中学、一间初级中学、一间完全小学、十五间非完全小学、一间镇中心幼儿园。为了按时完成创强工作,我们加强了对各创强项目的督导,每个村委会都有挂点领导负责,各项目从立项到每月进度到工程完成,都从学校领导班子和村委会两委委员里安排专人负责跟踪,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凡是没按时完成各个阶段任务的项目负责人,必须在镇会议上作出表态,并采取措施补救,不折不扣完成任务。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按照省教育强镇的验收标准,结合新安镇学校实际,计划投入3100多万元对现有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除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外,还需自筹 80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建设。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新安镇政府想方设法广开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主要是镇、村通过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学校通过校会、班会、宣传专栏、广播站、家长会、倡议书等向学生及家长宣传。据统计,在各处交通显要路口、各学校内外、各村委会集市显眼处,分别
悬挂了80多条固定的永久性创强标语,镇和每个学校都设立了大型创强宣传牌或宣传专栏,绘制并张贴了布局调整后的平面图。春节以来,共发出创强宣传短信1000多条,捐款倡议书1万多张,捐款感谢横幅200多条。这样,在全镇干部群众中营造了创强的浓厚氛围,创强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得到了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
3、发动捐款,多方筹资。
新安镇是革命老区,又是山区镇、移民镇,经济相对落后,工矿企业少,规模小,外出的有钱老板也不多,所以全靠单位、企业、老板捐资办学有一定的困难。面对现实,我们采取了灵活的社会捐资办学方法,确立自筹资金各村委会小学由村委会自行解决,中心小学、新安中学、新安初中由镇统一筹集(其中中心小学通过土地置换形式)的方法。具体做法:一是镇通过短信的形式,向外出的乡贤、老板介绍了新安镇创强开展的情况,发动他们捐资捐物支持家乡的教育。二是各村委会在春节期间利用当地风俗年例给老板拜年及举行联谊会、同学会等,宣传创强的意义,募集资金。三是向各机关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发出了创建教育强镇的募捐倡议书,希望积极参与。四是组织主题晚会。2013年12月27日晚,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新安初中主办、广东茂名石油化工学院、化州市第三中学和中国移动化州分公司协办的主题晚会——“教育创强,我要飞翔”,在新安初中成功举行。晚
会创强主题鲜明,节目精彩纷呈,充分表达了新安镇人民“创教育强镇,筑民心工程”的美好祝愿。五是召开捐资现场会。2014年5月23日,在新安中学校园举行了主题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为新安教育创强献力量”的现场捐资会,现场共收到捐资约23万元。通过一系列行动,新安镇创强氛围浓厚,创强热情高涨,创强形式多样,创强效果明显。
4、多方取经,完善制度。
为了更高效地开展教育“创强”工作,新安镇不断到已成功“创强”的镇取经,寻求“创强”经验。如今年5月初,新安镇组织镇领导班子和村支部书记赴宝圩、南盛等镇学习“创强”成功工作经验;10月上旬,新安镇又组织中小学校长到笪桥镇仓背小学学习“创强”经验。通过参观学习,明确了在“创强”中应努力的方向,也全面梳理了新安镇“创强”的各项事宜,更加明确了工作方法。开展“创强”工作以来,新安镇多次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议,例如召开教育创强动员大会、教育创强加温会、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培训会、教育创强工作汇报会,开展新安镇教育创强 “走、看、听、比”活动。通过召开会议和开展活动,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完善制度,不断深化了大家对“创强”工作的认识,统一了思想,更好地举全镇之力开展“创强”工作。为了做到以点带面,镇委、镇政府挂钩领导多次到村、校召开教育创强工作现场会,形成了“镇村联动、部门配合、群
众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使整个教育创强工作进展迅速,效果明显。
(三)舍得投入,加强学校硬件建设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安镇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的优先发展。
镇委镇政府在经济还欠发达,镇财政还较紧张的情况下,仍然登高望远,宁愿放慢其他项目进度,也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优先安排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教育经费投入、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都逐年增长。近三年来,新安镇对教育的投入分别为1500万元、1635万元、1782万元,年增长率为9%。其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750元、750元、950元,教师收入年增长率为6%。尤其是教育创强以来,先后投入3100多万元资金对校舍校容校貌、教育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建设、改造、购置。其中中心小学新建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共5543平方米;三合水小学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共2700平方米;中心幼儿园新建综合楼1300平方米,以上5幢新建校舍资金达1175多万元。另外全镇投入1090多万元维修了改造教学楼、宿舍楼、厕所、水沟、围墙、门楼等;投入了830多万元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各校电教仪器、功能室和体育器械装备。全镇同时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各校都有图书室,室内内现有藏书202477册,其中中学共有112521册,生均达34册,小学共有,89956册,生均达近
20.5册,阅览室中各种报刊杂志充实。通过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改造,各学校和幼儿园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几年全镇各校加大对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中学(初中)、完全小学共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室9间、非完全小学共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室15间,全部学校接通互联网,实现“校校通”。全镇学校共装备有电教平台的多媒体教室101个,座位数占比逐年提高。现在的新安镇,现代化教学设备已达到教育强镇的标准,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为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新安镇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一是构建文化阵地。如设置黑板报、阅报栏,在醒目的地方镶嵌校训、教育方针;在教室里悬挂了地图、国旗、“学生守则”,悬挂了伟人、名人的肖像和格言;建了校园广播系统等教育阵地,使每个校园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与书香味道,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教育。学校还结合传统与实际,运用校园文化载体,适度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五四”、“六一”和元旦、国庆文艺晚会、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等,以弘扬热爱艺术、热爱校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主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各显其能,让学生发挥了自主创造的才能。二是打造绿色校园。布局调整后,新安镇学校占地大,目前,全镇中学占地面积9037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7.3平方米,小学占地面积223465平方米,生均50.8
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师生宿舍)中学达24668平方米,生均7.4平方米,小学达30772平方米,生均7.0平方米;绿化率高,达62%以上,学生在开放的绿地活动,使环保公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发展等意识得到增强,绿色文化得以弘扬。
(四)安全第一,注重校园环境整治
一直以来,新安镇十分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成立了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新安镇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反应预案》《预防突发事故疏散措施和应急避险方案》。镇政府与各校长、校长与各教师、学校与家长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各校制定了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安全演练,教会学生逃生自救能力和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同时,中、小学校认真抓好学生在校上课时的安全教育,坚持安全教育天天讲。每天晨会及放学前一分钟都强调安全教育,落实点名登记制度,对缺勤的学生做到家访或电话跟踪,并做好相关的记录。每个假期都印发关于安全的《致家长一封信》;每学期都对学生家访一至二次,召开学生家长会一至二次,不断强化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在学生上学、放学时加强了对学校路口、危险地段的站岗指挥,坚决制止非法营运,保障学生的安全出行。另外,学校从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聘任得力干部到学校担任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法制教育。由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工商所等部门联合执法,经常对学校周边500米范围内 的小店、书店、音像店进行重点清查,重拳打击黑网吧、游戏机室。对无牌摊贩、乱停车辆等进行整顿和治理,为学校营造了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三年来,新安镇中小学没发生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五)师资为本,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承担者,教师资源是学校最重要的财富,推进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近年来,新安镇认真实施“兴师强校”战略,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任人唯贤,领导竞岗。
一是完善校长选拔、任用、考核制度。新安镇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实施了校长竞争上岗制度,全镇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制定校长任期目标制,实施校长任期考察制度,政府每年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二是把领导队伍进一步激活。采用组织考察和民主推荐的方式,把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优秀教师提拔为学校的中层干部,让新安各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年轻化、优质化。三是加强培训学习。新安镇制定培训计划,按《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进行培训,也多次邀请市教育局的领导到新安镇对学校领导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培训。目前,新安镇的学校领导班子已建成一支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勇于进取的学校干部队伍。
2、尊师重教,奖教奖学。
镇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政策措施,使全镇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一是关心教职工生活,为全体教师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为教职工进行体检,切实保障了教师的根本利益。此外,镇党委、政府每年春节都为离退休、患病和困难教师带去慰问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二是奖教奖学,每年教师节镇对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同时,镇政府还大力筹集奖学资金,每年对高考、中考优秀学子进行表彰、扶助,并动员村、企业等社会力量设立各种奖教奖学基金,开展奖教奖学活动。新安镇不管是民营企业老板,还是普通的老百姓对教育都非常热心,积极支持学校建设,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等。三年来,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捐资累计100多万元。
3、关心教师,注重培训。
关心爱护培养教师,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教育的关键,也是新安镇政府的一贯做法。对教师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照顾,业务上培养提高,工作上放手使用。
一是抓师德教育。新安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了一系列广泛深入细致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培训,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工作责任心。开展了“爱岗、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安教、乐教、勤教为荣的高尚师德。利用评先、创优等激励手段,大力宣传、表彰、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一大批“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全镇教师的品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新安中学南粤优秀教师1人,茂名市优秀教师或班主任21人,化州市十大杰出教师3人,化州市十佳班主任2人,化州市、茂名市、省各种优秀分别为91、15、1人;新安初中化州市以上各种优秀38人;中心学校化州市各种优秀81人。镇主要领导还亲自上门拜访教师,关心教师冷暖。在政治上,积极鼓励先进教师向党组织靠拢,有目的地培养后备力量。每年,学校党支部都要发展党员或确定考察对象、入党积极分子。
二是抓业务培训。新安镇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等院校函授、自学考试或电大进修,提高学历层次。组织教师开展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全体教师每年都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不定期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学科的教研活动、论文、课件等各种比赛,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是抓法制教育,预防违法违纪。新安镇一直坚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各校利用周会例会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在学习中开展法律常识测试。多年来,无一人违法违纪。
(六)创建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建特色学校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安镇中小学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形成个性鲜明的办学模式和教育观念。
1、以生为本,塑身修心。
新安镇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成立了镇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导行、励志、修身”为教育目标,以学校为教育主阵地,以家庭为基础,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镇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我们教育的根本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校近几年的德育工作重心是:确立德育目标,完善德育制度,突出德育主题;搭建育人平台,抓实育人措施,提升育人效果。近年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活动的引导,新安镇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形成了勤奋、好学、团结、拼搏、奋进的良好的校风、学风。
2、因材施教,科研促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有着不同的个性差异,关注学
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安镇各学校都成立了教学科研组,以本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确定校本课题,开展校本研究,以科研促教,增创教育发展新优势。三年来,新安镇教学科研成绩令人欣喜,新安中学获省优秀课例奖2人、茂名市1人、化州市72人,新安初中化州市课例优秀奖奖16人,中心学校化州市优秀课例奖60人;新安中学获化州市以上优秀论文奖360人,新安初中75人,中心学校165人。
3、基础教育,成绩显著。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根本,是办学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一贯来,新安镇中小学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为主体,切实加强常规教学管理,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积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减负”的有关规定,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努力实践“减负不减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新安镇中小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赢得上级教育部门和广大家长的一片赞誉。其中,近三年来新安中学高考成绩稳步上升,普中考上重点大学3人,本科89人,专科以上637人,平均上线率79.4%;职中专科以上150
热么,上线率69.4%。在各类智科比赛中,新安中学获得全国奖56人,省奖125人,茂名市奖207人,化州市奖416人。
4、体艺兼顾,全面发展。
新安镇各学校在抓好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在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特色教育,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近几年,新安镇中小学生在参加校级以上各类体育比赛中,有125人次获奖,在参加镇级以上各类艺术比赛中有96人次获奖。2012年高考,新安中学美术类考生32人参试,术科上重点线3人,上线人数创我校高考历年之最,上本科线以上7人,整体升学率75%;音乐6人参试,上本A线2人,专A线3人,升学率81.32%;体育类15人参试,上本A线3人,上专科线3人。
5、“防流控辍”,形式多样。
为了进一步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普九”质量和水平,落实上级关于控辍保学工作精神,新安镇对学生的防流控辍工作常抓不懈,推动着新安镇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新安镇团委、妇联等部门,开展了以《义务
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宣传重点的法律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各村都将依法送子女入学作为各村村规民约的一个主要内容。二是教改控辍。教师以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育人艺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以知识、艺术、真情实感全方位控辍,以此保住学生。三是情感控辍。学校要求班主任与学生结“帮扶”对子,“跟踪防辍”,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经常家访,电访,及时掌握“学困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困生”的各种困难。四是扶贫控辍。加强对学校的收费管理,坚决禁止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对家庭有实际困难的学生,多渠道筹措资金,经济扶贫控辍,动员社会力量,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补助相关政策和发挥本地助学基金的作用,解决困难学生的读书难问题。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缀学率为零,初中缀学在1%内。
6、留守儿童,关爱帮扶。
一是建立好留守儿童档案。通过对留守儿童摸底调查,将调查信息分类统计,整理建档。新安镇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基本情况,父母的务工地点和单位、联系电话,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文化程度等,有详细的记录。二是实施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学校把留守儿童分派给任课教师结对帮扶,帮扶教师找留守儿童谈心,家访或电话
访与其监护人交流教育信息。教师指导其学习、关心其生活,以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三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各学校开展的具体活动就有:“关爱留守儿童”亲情捐赠、拔河比赛、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真情告白”亲情电话等活动。四是发动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以学校为中心,发动了党员、村干部以及退休教师等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热心人士的热烈支持。
7、重视幼教,加快起步。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更存在着发展的机遇。新安镇更新观念,创新体制,建立机制,明确职责,不断规范办园条件,科学安排教育内容,提高幼教质量,大力发展新安镇学前教育。一是加强新安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新安镇投入了230多万元,按照省级幼儿园标准打造了新安镇中心幼儿园,全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1.2%。二是切实抓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国家、省颁发的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根据幼儿园规模、幼儿人数,配足幼儿教师,增配一定数量的校医、保育员等专业人员。积极开展幼教短期培训,开展教育、教学教研,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组织观摩交流活动,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邀请市优秀幼儿教师到
新安镇介绍经验,使全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上新台阶。
8、成人教育,常抓不懈。
新安镇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主阵地,每年不定期开展农作物栽培技术、水产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三年来,全镇不定期组织各类成人教育培训班,邀请专家、致富能手开办专题讲座,组织各类成人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共82期,合计受训人员达到6250人次,年培训面达45%以上。通过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增强了农民就业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农民科技种养骨干,提高了人民群众致富本领,拓宽了人民群众增收渠道,帮助了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新安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如:教育的投入仍然不够,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还有待挖潜,等等。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抓住重点,加快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经过“创强”建设和改造,新安镇 的学校建设已能满足当前教育需要。但我们将牢记“教学为先”的理念,与时俱进,在加快全镇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学校的基础建设,巩固和发展“创强”成果,向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二是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的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所有学校教学现代化。同时着力办好农村小学的附设幼儿园,普及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努力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三是继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内培外引,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团队,促进全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是继续抓好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进一步加大成人、社区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强管理,提升新安镇全民教育水平。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所有必达条件已达标,自评结果是:政府责任68分、教育管理18分、办学水平11.1分,自评合计得分为97.1分,占总分的97.1%。据此,我们认为,新安镇已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标准,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专家组给予督导验收。
化州市新安镇人民政府 二○一四年十一月十日
第四篇:阳春市河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范文)
阳春市河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督导验收
自 评 报 告
阳春市河朗镇人民政府
2014年3月
0
创教育强镇 建和谐河朗
——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阳春市河朗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工业富市,科教兴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和镇委、镇政府建设“和谐河朗,幸福河朗”的总体目标,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河朗。坚持社会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两手抓,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全力推动全镇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朗镇位于阳春市最北部,地处漠阳江源头,距离阳春市区59公里。镇东与石望镇接壤,东南与松柏镇相邻,西北与罗定市、云安县毗邻,西南与信宜市相连,是一个边远革命老区。全镇总面积200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其中大竹、云帘两村委会是瑶族村委会。全镇有147条自然村,户籍人口4.5万人;境内交通便利,省道S369公路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云阳高速公路贯穿其中。镇内山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有凌霄岩、玉溪三洞、漠阳江源头、万亩鸡蛋花基地和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景点,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刚刚起步。农业以水稻、花生、蔬菜、茶叶为主,其中绿茶产量居全市之冠,“神仙茶”久负盛名;工业以工艺编织、石料加工和小水电行业为主。201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0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17亿元,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64.6万元(含上级财政补贴),国税收入342万元,地税收入4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65元。
在抓好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河朗镇也十分重视教育,力促镇内各类教育协调、持续发展。一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领导都深刻认识到教育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固本强基工程。按照阳春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镇明确提出了在2014年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要举全镇之力兴办教育事业,不断提升教育的综合竞争力,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目前,我镇学校布局合理,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现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中学生1344 人,专任教师95人;完全小学2所,在校小学生1658人;分教点13个,在校小学生1084人,教师88人;幼儿园4所,其中公办镇中心幼儿园1所,公办村级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河朗中学、镇中心小学是阳江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河朗镇中心幼儿园是阳江市规范化幼儿园。
二、基本做法及成效
(一)党政重视,优先发展教育
1、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充
分认识到“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坚持实施“科教兴镇”的战略,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纳入全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巩固“两基”工作成果。同时,抓住创建教育强镇的大好时机,统一思想,根据市委、市政府“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部署,结合河朗镇实际,2012年,我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全镇上下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加大投入,加快进程,全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确保“创强”工作扎实推进,我镇成立了“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刘日来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兵担任常务副组长,分管教育领导林汉英副镇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分别由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村支书和校长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决策、指挥、协调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督促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在工作中,镇党委领导经常深入学校,对学校教育改革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在资金、土地、人员等方面优先考虑、优先解决。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将教育工作实绩及创强工作作为镇、村和学校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加强考核督查,确保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2012年9月,我镇制定了《河朗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镇)督导评估方案》,制定了《河朗镇创建广东省教
育强镇工作行事历》,并严格按方案要求执行,使各项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3、全民发动,营造氛围。创建教育强镇,办人民满意教育,离不开全民的参与和支持。在创强过程中,为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我镇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全镇“创强”动员大会,印发1000多份《河朗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倡议书》和2000多份《致家长的一封信》,号召全镇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关心、支持和配合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在镇内的主要街道、交通路口等显眼位置设立大型宣传广告,悬挂横幅标语,办宣传栏、出宣传简报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报道我镇创建教育强镇的规划和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学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家长座谈会、教师家访、黑板报、宣传栏、学校广播站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报道我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形成了“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全民拥护,共同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倾力支持,加大教育投入
1、用好教育经费,全额用在学校发展上。
省、市、县优先确保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并逐年增长。2011—2013年,小学生均公用教育费分别为小学 550元、550元、750 元,中学生均公用教育费分别为小学 750元、750元、1150 元。义务教育经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等均实现“三个增长”,镇财政所及时全额拨到各中小学,保证了学校正常运作,促进了学校发展。
2、拓宽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完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
我镇创建教育强镇预算总投资1800多万元,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小镇,年内要解决这笔巨额资金,困难相当大。困难面前,镇党委政府坚定信心,想方设法,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一是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对边远革命老区的优惠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三年里争得省、市、县扶持我镇“创强”资金1411万元;二是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争取各界捐款200多万元;三是全力推进学校场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们根据“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要求,严格执行场室标准化、规范化要求,高起点、高标准把我镇学校硬件建设好。目前,我镇中小学建有教学综合楼8幢,配备理化生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等。四是充分利用“千校扶千校”的契机,改善面上分校的办学条件。如争取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对口帮扶,现已落实资金60万元,为我镇云帘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争取珠海对口帮扶单位25万元改善光荣分校办学条件。现在全镇各学校及幼儿园各类功能场室齐全,设备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成为了教书育人的好场所。
(三)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由于我镇山地广阔,人口比较分散,为了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2014年,我镇重点投入 资金用于各学校基建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校园环境建设工程,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实施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布局调整前,我镇有15所小学,1所初中。学校分布比较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功能场室欠缺,设备比较落后,成为制约我镇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我镇积极采取措施,按照“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且分散偏小的学校进行布局调整。通过布局调整,我镇由原来的1所中学、15所小学,撤并为1所九年制学校河朗学校和2所完小,12个小学教学点,全镇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整合与优化。
2、加大教育投入,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我镇党委政府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大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一是投入1300万元,在镇河朗中学、中心小学新建教学综合楼1幢、宿舍楼各2幢、学生饭堂2间,新增校舍建筑面积7013.8㎡;二是投入52万元改造了旧教学楼4850㎡,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三是扩建了中学运动场5200㎡;四是投入200万元,新增了教学仪器、体育器材、藏书等。使全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形成了环境优美、功能齐备、设施齐全的规范化学校,有力地推动了我镇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我镇创建教育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统筹兼顾,积极开展各类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镇在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扎实开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有效促进了各类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我镇为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筹得资金80多万元,对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进行了改造翻新,添置设备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幼儿园达到市级标准;积极创建4000人以上村级幼儿园,2013年阳
三、石忽两村委会充分利用撤点并校后小学闲置校舍,办成了阳三幼儿园和石忽幼儿园,有效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近三年,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3%。
2、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我镇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一是落实防流控辍措施。加强学校管理,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机制,严格控制学生的流失,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二是严格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同时积极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问题,抓好“低保”家庭在读子女助学金的发放,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三是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建立健全助困机制,在认真落实农村困难家庭子女生活费补助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多渠道的扶贫助学活动。如镇旅外乡亲联谊会每年筹款3万多元,大塘、阳三等村的外出乡贤每年捐一定量资金助学奖学,近几年来,全镇共筹集资金40万元用于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问题,全镇适龄少年儿童没有出现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现象,全镇“普九”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2011-2013学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年辍学率为零,小学生毕业率100%;初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达99%,年辍学率在0.7%以下,初中毕业率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
3、重视抓好成人教育。我镇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办学思路,依托河朗学校园校舍,设立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各村、各单位形成培训网络,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和科普讲座,不断拓宽成人教育培训面。近三年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根据实际,组织开展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家禽水产养殖技术、甜玉米和香芋种植技术等实用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帮助了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经济的蓬勃发展。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成绩突出,三年来共培训人员3015人次,年培训面达36%以上。
4、注重村级文化建设。我镇党委、政府把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活跃社区文化、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完善硬件设施,不断加大对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全镇已有村级文化活动室4个,书屋12间;二是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组织村民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积极开展篮球、拨河等体育比赛活动。通过系列活动,不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促进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其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此,在创建教育强镇过程中,我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
1、重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加强培训学习。我镇制订有培训计划,坚持分期分批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参加学历培训和各类培训学习。目前,我镇校长、园长参加了校长(园长)培训班或提高班的培训,全部取得上岗资格证。二是加强考核。全镇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制定校长任期目标制,实施校长任期考察制度。三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采用组织考察与民主推荐的方式,把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优秀教师提拔为学校的中层领导干部。目前,学校领导班子已被建设成为一支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勇于进取的学校干部队伍。
2、积极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一是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工作责任心;二是深入开展以“爱与责任”、“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安教、乐教、勤教为荣的高尚师德,铸造高尚师魂,涌现出一大批为人师表、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的教师。近三年,我镇中小学教师中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班主任 8人,还有10名教师分别被评为阳江市德育先进工作者、阳春市优秀教师等。
3、重视教师培训进修工作。我镇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等院校函授、自学考试或电大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镇中小学教师通过自学考试、业余函授
等途径的学习已提高学历层次的有225人。现在全镇教师中学本科学历有52人,专科学历有43人。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100%,其中本科学历有11人,达6%,大专学历119人,达66.8%;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其中本科学历达 54.7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100%。另外,随着科学发展,现代化技术手段已逐渐进入中小学课堂。我镇与时俱进,加强了教师现代技术教学技能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45岁以下教师均能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教学技能,确保了信息技术课开设率达90%和70%以上学科能运用多媒体平台教学。我镇还抓住“千校扶千校”机遇,与结对帮扶单位---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广泛开展各项学习交流活动,派出专门负责领导 蒋双林主任、陈淑怡老师常驻云帘村委会、河朗中学指导工作,另外,我镇学校还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教学竞技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举行的各学科教研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及撰写论文、案例,制作课件等,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能力。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教研教改中获县级优秀课例奖9人次。
4、制定方案,实施教师激励机制。建立教师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制度,制订《师德实施细则》、《中心小学教师考核评价方案》、《河朗镇优秀教师评奖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案,每学期依据方案对各学校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对被评为先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每年教师节,镇党委、政府 10
拿出近两万元奖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激励教师为山区教育努力工作,再创佳绩。
(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镇坚持以德育工作为首位,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1、落实教育政策法规,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文件(《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育发展纲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不设重点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规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加强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①加强领导,健全德育网络。镇党委、政府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镇主管教育领导、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和各机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办好家长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拓展教育渠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近几年来,我镇幼儿园、中小学家长学校培训率达85%以上,为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打下了基础。另外,学校还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会”、“上法制课”等活动,把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②落实部门联动机制,营造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载体。我镇积极组织公安、工商、城监
等部门,不定期地对校园周边进行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确保校园周围无网吧,无不良社会人员干扰,确保校园一方净土。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同时,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以“三化”(即绿化、美化、净化)建设为抓手,突出“三性”(即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特色,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紧密与相关部门合作,③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一是抓好德育常规教育。各学校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坚持每天对各班进行各项日常行为规范的评比,并通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和每学期开展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的余热,组织“关工委”小组成员深入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前途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理想观、人生观。三是加强爱国主义、爱家镇、爱民族教育。以举行民间传统节日,群众自发组织民间民俗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镇、爱民族之情。四是加强法制教育。全镇学校坚持利用每周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教育学生;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和公安、司法部门干警到学校上法制教育课;学校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等,采用多形式多途径进行法制教育活动,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帮助他们自觉养成“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④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打造平安和谐校园。我镇学校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以建设“平安校园”为宗旨,严格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全镇学校均成立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机构,实行校长安全工作负责制。同时制定落实学校管理层人员、教师安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并结合实际,制订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师生进行消防、地震等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学校积极配合上级教育部门进行安全监督和检查工作,坚持做到每周一排查,每月一通报,并及时整改存在问题,排除安全隐患。多年来,我镇学校无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确保了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确保了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
几年来,通过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我镇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效果。近三年小学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达91%以上,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分别达为83%以上,近三年小学后进生教育转化率达84%以上,中学后进生教育转化率达91.9%以上。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3、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实施高效课堂。
我镇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科研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我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①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认真落实管理环节,对教学常规工作坚持实行月检、月报制度,形成“检查、评估、整改、提高”的管理模式,保证教师备好课,上好课,辅导好学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如:中心小学充分利用阳春市教育局组织的城区与农村小学结对帮扶的契机,通过组织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到市实验小学实地参观学习、听报告讲座、观摩教研公开课等形式,中学每期组织教师到市实验中学听课、听讲座等,认真学习优秀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互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③深入开展校本教研,以研促教。近年来,我镇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经常性研究和实践,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小学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市级以上奖项有60 篇; 在学生参加的各类竞赛中,初中组共获得市以上奖励的有 69人,小学组获各级各类奖的有26人。我镇中小学在全市教学质量抽测中排名前列,有34位教师获得市以上的优秀辅导教师奖。
4、重视体卫艺教育,培养全面人才。我镇认真贯彻广东省《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切实改善和提高中小学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条件,强化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制度,按要求及时进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和疫苗补种工作,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暴发与流行,每年对学生体检一次。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登
记报告制度。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学和小学100人以上学校数据上报率达100%,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6%、优秀率达20%。
全镇通过举办学生运动会、校园艺术节、中小学生书画比赛,开展“阳光体育”、“书香校园”活动等,挖掘和彰显学生个性。近三年来,我镇学生在参加市组织的书画及各类文体大赛中,共有220人次获得奖励。全镇中小学获得“优秀少先队员”、“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品学兼优学生”等荣誉称号的共有132人次,其中市级以上18人次,县级114人次。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我镇在市、县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以及各级教育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镇上下一心,努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育综合实力得到较快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创建教育强镇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面对新的形势,我镇的教育与现代化教育发展和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一是教学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要加大,三是教育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将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以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为新起点,继续坚持“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依法办学,科学育人,创新发展。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充实现代化教育装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继续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学精湛的教师队伍。加强培训,造就更多更好的学科带头人和名校长、名教师,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三)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教学科研,完善科研机制,提高科研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自评结果
我镇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体系,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评分,自评结果为:政府责任65.2分,教育管理19分,办学水平11.6分,自评分合计95.8分,必达指标全部达到要求。我们认为,我镇已符合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准,敬请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专家予以督导验收。
2014年3月
第五篇:开平市苍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开平市苍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反馈意见
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9人,于2009年12月7至9日,对开平市苍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督导验收。在这个期间,督导验收组听取了镇长张艺山同志所致的欢迎词,听取了镇委书记谢常荣同志所作的自评报告,听取了开平市委常委侯永豪同志和江门市教育局局长李霭康同志分别代表开平市委市政府和江门市教育局所作的推荐意见,观看了苍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专题片,分别召开了有关职能部门代表、村(居)委会代表、校(园)长和教师代表以及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专访了有关领导和人员;考察了中小学、幼儿园和教育机构等,查阅了近三年档案资料,认真核查了有关数据,多渠道、多角度了解和掌握苍城镇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情况。在这个基础上,督导验收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充分研究,形成督导验收反馈意见。
一、总体评价
苍城镇地处开平市西北部,历史悠久,崇文重教传统源远流长。苍城镇是广东省中心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改革开放以来,苍城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工业立镇、商贸旺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有力地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006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落实责任,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同心同德,务 实进取,积极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三年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着力建设规范化学校,有效地推动中小学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校长、教师素质,深入开展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与此同时,积极发展成人和社区教育,逐步构建国民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事业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苍城镇的教育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二、主要做法、经验与成效
1.认真履行教育职责,确保创强工作健康发展
苍城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深刻认识到教育在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教育作为发展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的德政工程,作为改善民生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认真抓实抓好。2006年作出决策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纳入全镇“十一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制订创强实施方案,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创强领导小组,下设办事工作机构,相关职能部门、村(居)会和学校也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落实人员、责任、措施,形成以“政府主导统筹,教育部门主体推进,各村委会和相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全民共同参与”的创强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把创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了20多次教育专门会议,听取创强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创强工作中重大问题,部署创强各个阶段的工作,认真落实发展教育的“三个优先”:即优 先安排教育经费,优先解决教育发展问题、优先落实教师待遇,确保教育发展优先的地位。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镇、村及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教育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先后为学校发展办了20多件好事、实事。镇相关职能部门发挥作用,积极为创强服务。村(居)委会积极配合,做好思想工作,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进程。在创强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阵地,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动员和宣传,让创强工作深入人心,形成“近期抓工业,长期靠教育”的共识,营造良好的创强社会氛围。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资助学78万元,支持学校建设。因此,有力地保障创强工作健康发展。
2.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均衡发展
创强前,苍城镇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比较差,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镇党委、政府以创强为契机,在以市财政投入为主,镇按比例分担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确保上级转移支付的义务教育经费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市、镇两级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捐助为辅,多方筹措1100多万元(市财政386万,镇财政636万元),全面规划,分步实施,花大力气调整学校布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标准要求着力建设规范化学校。三年来,先后撤消11所学校,中学2所并为一所,小学12所并为中心小学与一个分校区、一个分教点,新建、扩建校园校舍,全力办好一所全寄宿制小学。加强学校专门场室建设,配备常规教学仪器,装备教育信息技术设施,新建校园网1个、多媒体电教室5间,多媒体教学平台49个,新添电脑418台,师机比1:1,生机比达到标准 要求,新购图书75000多册。与此同时,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缩小了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解决了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有效推动中小学均衡发展,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夯实了物质基础。这是苍城镇教育发展的亮点。此外,健全扶持助弱势群体机制,扶困助学750多人次,按本地生同等待遇解决外来人员子女700多人入学就读,体现教育公平。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苍城镇坚持以学校发展为本,积极实施“人才强镇”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健全用人机制。积极配合开平市教育局做好校(园)长选拔和聘任工作,实行校(园)长任期责任制,加强校(园)长培训与考核,提高校(园)长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为学校持续发展增添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师德建设,积极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的师德教育,实施师德考核,树立师德先进典型,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育教师好形象。二是鼓励教师学历进修,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与文化水平。三是积极实施“继续教育工程”,落实继续教育经费,在鼓励、支持教师完成国家规定的进修学时与任务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校本培训,包括普通话和教育信息技术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师施教能力。四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健全导师制,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促进青年成长。五是实施“名师工程”,评选培养对象,构建培养平台,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此外,还健全评优奖教制度,每年都表彰奖励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采取措施解决教师住房、医保与社保等问题,提高教师待遇,不断完善教师保障机制。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综 合素质不断提高,并涌现出一批开平市优秀教师。镇2008年被评为开平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4.深入开展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苍城镇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深入开展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健全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常规工作。开展德育工作研究,在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开展多种多样德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校园环境和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广大学生思想品德素养不断提高,德育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要求,校纪校风良好。学校坚持把实施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抓实抓好。重视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实施课改方案。在课改过程中,一方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另方面引导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探索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学生体育与健康各项考核指标都达到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与优势,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项目,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人数较多,有的奖项等级较高。镇2008年荣获“开平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汇演银奖”。5.加强统筹安排,积极发展成人与社区教育
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的同时,加强统筹与安排,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作为省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苍城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根据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需求,发挥农、科、教协作的整体效能,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村党员与干部等培训,以及学历教育。三年来,参加培训达16000多人次,年培训面均达37.5%以上,提高了村民文化与技术技能素质,提高村党员和干部的素质,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持,有利于当地特色产业的升级和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就业。苍城镇“养鸽大王”何顺景、“开平市农村十大杰出青年”许匀桢,就是参加培训后走致富的典型。2006以来,镇筹措资金1800多万元,建设社区文化、教育与体育设备设施。利用这些设备设施,由相关职能部门和村(居)委会组织,举办各种文艺、体育、教育活动,丰富社区群众精神生活,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苍城镇正在逐步构建基础教育、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
三、后续发展建议
苍城镇的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实现持续、均衡、优质发展,苍城镇还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设备设施,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率,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认真研究与规划,发展幼儿教育,规范办园条件,提高幼儿入 园率。要完善社区教育的机制,进一步充实设备设施,发展多元化的社区教育。进一步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2.深化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品位 要进一步研究制订下一步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健全机制,强化校本培训,强化校本研究,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努力培养名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上档次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品位。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组
长:吴郑珊
副组长:麦农俭 黄志斌
组
员:袁新松 李健武 梁才盛
张建安 饶纪全 黄爱兵
二00九年十二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