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宁市大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普宁市大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评报告
大坪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一、大坪镇概况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统一认识,全力创建教育强镇
(二)创新思维,大力优化办学条件
(三)强基固本,稳步提升教育水平
(四)突出特色,努力发展素质教育
(五)解放思想,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四、自评结果 同心协力办教育 把握机遇创强镇
---普宁市大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少年智则人民智,教育强则国家强。近年来,大坪镇党委、政府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尊师重教环境。现将我镇开展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坪镇概况
大坪镇位于普宁市西南部,南与陆丰市陂洋交界,北与陆河县水唇镇为邻,总面积75平方公里。林木、水力、矿产资源丰富,花岗岩石遍布多个山头,储量约有1亿立方米。大坪镇下辖12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32000人,镇区面积1.56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大坪镇经济发展迅猛,201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57亿元。镇内主要工业企业有4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雪源食品厂、雅斯登织造制衣有限公司、佳益果品厂等工业企业。农业朝生产基地化方向发展,有青梅、油甘、青榄等4.2万亩的生产基地,发展势头喜人。大坪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城镇化水平得到较好的发展,有“小山城”的美誉,现大坪镇已成为普宁市南阳山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在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始终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的重要战略地位,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我镇有小学11所,其中大坪小学获得揭阳 市“文明学校”、普宁市“十佳校园”荣誉称号,埔岭小学、稔尾小学分别获得普宁市“平安校园”荣誉称号;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所,小学附设幼儿园2所,广东省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目前,全镇在校小学生1627人,在园幼儿810人;小学专任教师126人,幼儿专任教师21人,成人技术学校兼职教师10人。辖区内有普宁市直属的大坪中学,我镇初中生绝大部分到该校就读。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市创强办的悉心指导下,大坪镇举全镇之力,集全民之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规范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总结我们的做法和成绩,就是统一认识、创新思维、固本强基、突出特色、解放思想。
(一)统一认识,全力创建教育强镇
1、领导重视,统一思想。我镇党委、政府历届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教育,镇委书记陈石恩、镇长温武宗经常深入调研,了解学校情况,及时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和困难。近三年来,镇委、镇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10次,切实研究部署各项教育工作,结合本镇实际谋求教育发展大计,规划教育发展蓝图。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学习《义务教育法》、《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有关教育改革的政策法规,不断加深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认识,本着抓好教育就是抓好大坪镇的未来的信念,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把创 建教育强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投资环境,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大坪的基础工程。
2、落实抓教育、管教育的责任。镇委书记、镇长亲自抓教育,并安排一名党委委员分管教育工作,镇党政其他班子成员也相应联系一所学校。着力解决学校布局调整、中小学规范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为学校办实事,为教师排忧解难。签订了《镇、村主要领导任期教育发展目标责任书》,制订并落实了《镇干部联系学校制度》、《镇、村主要领导工作绩效考评制度》。每年坚持对校长进行考评和奖励,使教育的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强”氛围。2012年8月,我镇召开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启动“教育创强”工作,明确提出大坪镇要在2013年年底实现创建教育强镇的任务。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亲任“创强”领导小组组长,镇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统一指挥全镇“创强”工作。通过召开各级会议,通过张贴标语、挂横幅、镇有线电视站、村广播等载体和方式,加大“创强”宣传力度,使“创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在全镇干部群众中掀起一股关注教育、支持“创强”的热潮,形成全镇上下齐齐参与,共创教育强镇的氛围。
(二)创新思维,大力优化办学条件
1、优先规划教育发展 镇党委、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先把教育纳入了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订了《大坪镇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教育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
2、优先保障教育用地
一直以来,我镇在规划用地方面优先考虑教育。为适应学校布局调整的需要,政府和当地村委优先提供学校建设用地。近年来,为教育征地共14亩,使大部分学校占地面积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3、优先解决教育问题
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中,我镇的镇委、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倾力为教育排忧解难,千方百计为教育办实事,每年为教育办几件实事,如深入埔岭小学、埔心小学、稔尾小学、龙坑小学调研解决了运动场的征地和建设问题;到新福小学调研解决了学校路口的村民商铺阻碍学校道路交通和整体规划的问题,到大坪小学、埔岭小学调研解决了学校建设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多次到各学校了解教学硬件设施情况,优先投入资金为所有学校配置安保器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等。
4、优先安排教育投入
镇党委、政府排除一切困难,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72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创强”工作中,夯实全镇教育文化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快速推进大坪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5、优先落实教师待遇 我镇是边远乡镇,为稳定教师队伍,镇党委、政府把尊重教师、关心教育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一是积极协助市财政落实好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工资,落实教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二是落实安居工程。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在镇中心区规划了2000平方米用地兴建教师宿舍楼。现全镇共有教师住房42套,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三是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近三年来,镇政府、大坪中学、新福小学共投入60多万元奖励尊师重教的“先进单位”和教育教学成绩优秀的“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三是对生活较为困难的教师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另外,每年还定期组织教师体检,并积极开展教师文体娱乐活动。目前,我镇教师队伍稳定,全镇教师爱岗敬业、安教乐教、积极进取。
(三)强基固本,稳步提升教育水平
我镇为增强教育综合实力,全面实施四项工程。
1、实施布局调整工程
为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让每位孩子都能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促进我镇教育快速可持续发展,结合本地实际,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对全镇中小学校进行整合,重新布局。一是把规模较小、场室不足的原属完全小学的塘唇小学、三溪坝小学设为非完全小学,高年级学生到邻近的新福小学、大坪小学就读。二是将大坪小学附设幼儿园改建为镇中心幼儿园。三是把村民陆续 搬迁、生源越来越少的善德小学撤并,原善德小学的学生就近分别在新竹小学、埔心小学、大坪小学等学校入读。
2、实施学校提升工程
近三年,我镇加大投入,对全镇中小学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征地14亩,扩大校园面积 8900平方米;投入486万元新建校舍9幢,建筑面积达 5070平方米;投入44万元对所有校园进行了美化绿化净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投入550万元完善各校的设备设施。尤其是埔心小学共投入145万元,新增校园面积
700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702平方米,按标准完善各种学科功能场室,配备常规教学仪器,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其余学校均加大投入,促使学校的硬件建设上水平、上档次。现各校已达到了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100%,非完全小学达到有关要求。无56人以上大班额现象。
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在学前教育方面,2013年,我镇对园舍进行重新规划建设,投入60多万元,将原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改建为镇中心幼儿园,并按标准配齐各类设施设备,扩大户外活动场所,配备了良好的师资,加强了幼儿园管理。
通过学校提升工程,全镇学校和幼儿园办学条件显著提升。
3、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
为改变我镇的信息技术设备滞后的现状,我市领导大力支持,拨付各类配套设施设备共610万元,我镇财政也筹集资金50多万元,为各校添置现代化教学装备。目前,全镇共建有多媒体教室11间,计算机室11间,电子阅览室11个,实验室9个。各校多媒体教室座位数逐年提高。各校按要求将学生、教职工、校舍、校产基本信息录入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关及时更新。全镇中小学教学用计算机共325台;教师办公计算机共67台,小学教师人机比为3∶1。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镇各校接通互联网,实现“校校通”。各类功能场室、体卫设备设施均达到标准要求。全镇小学图书拥有量39150册,生均图书24册。同时,我镇举办或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提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程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4、实施队伍优化工程
为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我镇大力实施队伍优化工程。(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一是支持校长参加各级组织的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持证率100%。镇内还经常组织学习培训,从分析个案入手,大力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强化校长的表率作用,要求校长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求真务实,清正廉明、顾全大局”的意识,处处起模范表率作用,做到人本管理、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依法治校。三是要求学校班子团结协作,自我约束,在政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信任,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荣誉上互相谦让。四是健全校长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度。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从德、能、勤、绩等方面作考评,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目前,我镇的校长平均年龄46岁,5人本科毕业,6人大专毕业,全部是中共党员和小学高级教师职称,队伍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求真务实,廉洁治校,是一支克己奉公、开拓创新的领导队伍。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了造就一支师德高、学历高、业务强的教师队伍,我镇大力实施多种形式的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师德教育。我们大力倡导笃学善教、敬业爱生的高尚师德,开展征文、演讲、技能大赛等师德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我镇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其中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地市级先进 教育工作者1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6人,县市级“十佳班主任”、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共42人。
二是支持继续教育。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各中小学每年都组织多批次教师参加教学观摩和业务研讨活动,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另外,为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我镇对每位在职进修并取得高一层次学历的教师给予奖励性补助。全镇教职工155人,中级职称教师126人,初级职称教师19人,未评聘专业技术教师10人。本科学历20人,专科学历120人,中师学历15人。目前,全镇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0.3%; 幼儿园教师大专学历占85%。
三是加强骨干教师培养。针对本地实际,我镇制定名师培养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推进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一方面搭平台,大力开展各类评教赛讲、岗位练兵等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另一方面铺路桥,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高级培训,并邀请名师专家到我镇送教、讲座,与名校结 对交流,使骨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在名校、名师、名家的引领下成长成才,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四)突出特色,努力发展素质教育
1、加强德育网络建设
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我镇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学校内,各小学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构建了由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组成的校内德育网络,负责学生政治思想、法纪安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教育。充分利用班校会、学科渗透等途径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校外,充分发挥公安、综治、司法、妇联等职能部门以及法制副校长在安全、法制、道德、文明等方面教育作用,密切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形成德育工作的强大合力。目前,我镇德育工作层层有人抓,校内校外有人管,德育效益明显提高。多年来,我镇各学校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为积极引导我镇小学生爱党、爱国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每年清明节和国庆节期间,我镇各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到位于龙坑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扫墓。在活动中,通过解说员讲解等形式,我镇小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斗和广东地区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强化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增强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的意识。
3、教育科研水平逐步提升
我镇稳步推进课程改革,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改进课堂教学为目标,建立健全各学科教研机构,深入开展“以镇为面,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活动,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现全镇各校形成校校有课题、各科有专题,教师全员参与教研的良好局面。全镇有17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其中地市级 2篇、县市级15篇。有1篇文章在省级刊物发表。
4、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1)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镇始终坚持以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为宗旨,大力开展教学课堂改革和教学科研活动,努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减负、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目前,全镇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均在95%以上,体育健康标准合格率均在95%以上,优秀率在27%以上;全镇小学在七年级新生素质测评中各科合格率均在91.7%以上。近三年,我镇在七年级新生素质测评中成绩优异,历居山区乡镇场的前茅,在2011年,各率 领先,被市教育局评为表彰单位;在市教育系统安全考核中,成绩显著,连年来被市教育局通报表扬。
(2)特色教育成效显著。
多年来,我镇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素质教育办出特色,结出了累累硕果。
体育教育屡创佳绩。我镇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加强师资培训、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节”活动,带动全镇小学生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体育已成为我镇特色强项。近年来,教师、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比赛获市级以上团体奖3个、单项奖5人次。其中塘唇小学学生参加普宁市运动会获得游泳项目单项金牌3个;参加普宁市迎奥运游泳比赛,获得少年组金牌、单项二等奖。
艺术教育成绩喜人。各校加强艺术教育,每年都在“六一”节举办文艺表演,在9月份举办普通话演讲比赛等活动。镇也相应举办了大型的文艺汇演和普通话演讲比赛等比赛活动。通过镇有线电视站,同学们在台上充满艺术的精彩表现,深入千家万户,为家长和民众送去了节日大餐。
(五)解放思想,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高质量高水平巩固“普九”成果。我镇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落实各种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及流动人口子女的读书问题。近三年来,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率100%,升学率100%;辍学率为0,残疾儿童入学率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100%。
2、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我镇现有幼儿园4所,其中村办幼儿园2所,公办大坪镇中心幼儿园和民办培星幼儿园为市达标幼儿园。幼儿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办园质量不断提升,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肯定和信任,全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1%。
3、成人教育成效喜人。我镇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坚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成人教育的培训面得到了不断拓宽。青梅、茶叶和水产养殖等种养业的发展以及涌现了很多养猪专业户就是我镇成人教育的显著成果。镇委、政府每年都邀请市级专家到镇内授课,为群众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并进行现场指导,有效提高了我镇劳动者的素质,推动了大坪镇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近三年培训各类人员4080人次,年培训面达4%以上。
4、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近两年,我镇加大投入,切实抓好镇、村文体设施建设。2010年,投入近100万元建成了集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文化广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近200万元完善农村的文体设施,修建大坪镇灯光篮球场等体育设施,为普宁市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山区片篮球比赛赛场;完善了文化室建设,为全镇12个村委设立“农家书屋”。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我镇经常在国庆、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村(居)民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特别是组织了一 支由教师、机关干部、村青年等为队员的镇篮球队,已连续参加三届普宁市运动会,均获得山区片赛区第一名;每逢国庆节、春节镇篮球队都为民众献上一场场精彩的比赛。我镇还被市政府授予“体育强镇”称号。我镇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开展科技、电影、文化、卫生、法律下乡等文化活动,对群众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科普知识、法律知识、文化艺术、家庭美德、婚育新风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示范村、五好家庭的创建活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提高了公民的素质。全镇新农村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幸福大坪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通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我镇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我们清醒地知道,大坪镇的教育工作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学校办学条件仍有待改善,教育现代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素质仍有待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不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
(一)继续加大投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办学条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紧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加大名校长、名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积极开展科研,提高教育整体水平。走科研兴校、科研兴镇、科研兴教的道路,创造良好的质量效益和办学特色,打造更大的区域教育品牌。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指标,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评分,自评结果为:政府责任68.8分,教育管理19分,办学水平11.8分,自评分合计99.6分,必达指标全部达到要求。各项指标全部达到省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报,敬请督导验收。
大坪镇人民政府
二○一三年十二月
第二篇:普宁市广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普宁市广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自评报告
普宁市广太镇人民政府
二○一五年三月
目 录
一、基本情况····························································· 2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3
(一)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创强工作····················· 3
1、领导重视,建章立制
2、统一认识,营造氛围
3、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4、多方筹资,保障投入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加大投入,创建标准化学校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综合实力
3、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4、深化改革,加强科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资水平······················
1、注重制度管理
2、注重班子建设
3、注重岗位培训
4、注重师德教育
(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以人为本,以德育人
2、改革创新,以研促教
3、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五)统筹发展各类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1、巩固基础教育成果
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3、重视抓好成人教育
1013
4、重视社区文化建设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15
四、自评结果······························································ 16
凝心聚力 创教育强镇 建幸福广太
——普宁市广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近年来,广太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大抓教育,促进了全镇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2年全市教育创强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镇委、镇政府确定了在2014年底实现教育强镇创建目标,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创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镇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高,办学条件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学校管理规范,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良好,教育教学质量高,学校优质化均衡达到了新的高度,教育综合实力上了新台阶,主要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广太镇位于市境东北部,面积37.3平方公里,省道236线从镇境中部通过。辖1个居委会和21个行政村,2014年总人口6.4万。
近年来,广太镇委、镇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镇6万多人民,按照市委提出的“一三三五”总体思路,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打开了广太镇
经济和社会事业新的发展局面,为实现广太镇绿色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工业总产值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73元,财政收入1115万元,其中国、地二税19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47万元,其他收入185万元。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我镇通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整合资源配置、加强学校管理、建设优质学校,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全镇现有中小学18所,其中完全小学16所,非完全小学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生3452人,初中生2135人。全镇中小学教职工502人,其中中学教职工188人,小学教职工31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幼儿园5所,其中中心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50人,教职员工26人,小学附设幼儿园4所,全镇在园幼儿1520人。各中小学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广太中学、潮来港小学、山前小学、黄芽山小学、多年埔小学等学校先后被评为“普宁市平安校园”和“揭阳市文明学校”。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创强工作
1、领导重视,建章立制
广太镇历届党政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教育法规,秉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为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普宁市人民政府“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号召和统一部署,广太镇委、镇
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镇委书记黄海滨同志为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宋银泉同志为常务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印发《广太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建立了镇、村(居委)和学校三级联动的工作责任制,明确镇村各级领导抓教育、管教育的职责。镇委、镇政府还把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镇领导干部、村(社区)书记主任和学校校长政绩的重要依据,使全镇上下形成了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小学校全力抓,村居干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黄海滨书记、宋银泉镇长和分管教育的王俊强委员不仅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创强工作,而且多次到各中小学校实地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听取汇报和提出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各学校在发展和教育创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与实际困难。
2、统一认识,营造氛围
认真贯彻和落实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和揭阳市、普宁市创建教育强市的决策部署。镇委、镇政府多次召开镇党政班子联席会议、镇干部职工大会、村干部大会、全镇教师大会,研究部署创强工作,动员引导全镇干部、教职员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教育强镇的目标上来。全镇上下认真学习上级关于教育强省、教育强市、教育强镇有关精神,增强创建教育强镇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出版创强专栏、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建教育强市、强镇的目的意义,进一步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
镇的精神宣传到村、到户、到企业、到学校、到单位,让“创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积极投身到创强行列中来。
3、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一是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社区教育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教育投入列为镇人代会、财政预决算内容。二是落实镇党政领导班子挂钩联系学校制度,帮助学校解决教育存在实际问题。三是镇与各村签订了“创强”责任书。把创强工作落实到村干部身上,规定了2014年12月底前必须完成创强工作,否则将对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实行“一票否决”。四是实行工作倒迫制。实施周报、月报工作制度,对期到未完成任务的实施通报批评,对完成任务给予通报表扬,致力推进创强工作深入开展并达到预期目的。
4、多方筹资,保障投入
一是政府的教育投入持续增长。近年来,广太镇委、镇政府优先安排教育经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用于加强学校基础建设、购置教学设备、奖教奖学等,三年来共投入资金3399.7万元。二是社会的捐资助教蔚然成风。广太镇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全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因措施可行,方法得当,社会各界捐资助教热情高涨,侨商、民营企业家及社会贤达慷慨解囊,三年来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320万元。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广太镇为建设标准化学校,确保如期完成“创强”工作目标,不断加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确保
教育优先均衡发展。
1、加大投入,创建标准化学校
首先是搞好调查,科学规划。在前三年加大投入的基础上,2013年下半年,我镇依照《广东省教育创强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督导验收办法》,对全镇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再摸底,彻底摸清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游戏场地”、“体育场地和设施”等现有情况和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落实镇、村干部责任,限期于2014年底前完成创强工作。其次是多方筹资加大投入,2012年140万元,2013年450万元,至2014年底全镇共投入5220.4万元,其中上级拨款1500.7万元,镇、村两级投资3399.7万元,社会捐资 320万元,完成镇中心幼儿园、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达到省的标准化建设标准,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其他非完全小学达到有关要求,平均班额小学没有超出45人,初中没有超出50人的现象。各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和艺术教育基本条件达标率均达到100%。中小学常规教学仪器设备达标率为100%,所有学校的实验开出率均达标。完小以上中小学校都按规定配备计算机室。中小学校按照规定每年补充图书,新增比例达到1%,藏书总量132319册,生均藏书小学达到22.3册,初中达到26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镇中小学校接通互联网,实现“校校通”。目前全镇中小学校拥有教学学习终端1700台,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座位数逐年提高,更好服务于教学,全镇中小学校VCM平台120套。按要求将学生、教职工、校舍、校产基本信息录入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并及时更新。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综合实力
一是科学规划,调整学校布局。我镇认真制订《广太镇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科学整合教育资源。我们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全面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调整前中小学18所,调整后为初级中学1所,小学16所,非完全小学1所。原富儿小学由于计划生育等诸多原因,学生人数偏少,学校配套设施未能达到标准化要求,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为了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根据上级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求,按照撤高留低、就近入学和相对集中的原则,对富儿小学进行调整,这所小学四至六年级集中到附近的冯厝小学就读,其余年级留原校就读。二是加强教育管理,提升办学水平。镇按省定编标准配齐配足幼儿园、中小学教职工,无代课教师,教师学科结构与中小学课程结构基本匹配,体育、艺术、信息技术以及小学英语、科学教师满足课程开设要求。全镇中小学不设重点班,实行免试入学,无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行为。中小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课时,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严格执行教育收费规定,全镇学校无违收费现象。幼儿入园率、中小学入学率逐年提高,目前我镇学前教育入园率达9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00%。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数据上报率达100%,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5%,优秀率达25%以上。
3、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镇党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表彰和奖励优秀
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对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结合镇、市换届把优秀教师推选为市、镇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候选人。每逢教师节、春节等节日,组织镇领导、干部职工、村干部看望和慰问老师。关心教职工身体健康,每年组织教师体检。关心患病、离退休和贫困教师的生活,送上慰问金并积极筹措资金为教师参加医疗保险。设立教育基金会,实施奖教奖学制度,同时对中考、高考成绩优秀的困难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以帮扶优秀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我镇还十分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由派出所、教育组、综治办、村委会等部门联合执法,经常对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的小店、书店、音像店进行重点清查,重拳打击黑网吧、游戏机室。对无牌摊贩、乱停车辆等进行整顿和治理,为学校营造了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多年来,中小学校园没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
4、深化改革,加强科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稳妥推进改革进程中,我镇开展以镇为面、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以常规促教学,以课改发展为突破口,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校内、外教研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和充分利用“千校扶千校”,推进教改、教技、教学经验等交流和推广。近几年来,我镇中小学教师在县级市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教学设计)有30篇,其中县级14篇,市级10篇,省级6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取得可喜的成绩。太和小学、潮来港小学在2012年普宁市小学校本教研评比中分别荣获二、三等奖。2013年、2014年我镇中考成绩优异,受到教育局表彰。广太镇育组在2012和
2014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工作中基础工作扎实,成绩优秀。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资水平
在创建教育强镇过程中,我镇党委、政府全力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山区教师队伍。近年来,我镇涌现出一大批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其中评为省级先进教师4人,市级先进教师10人,县级先进教师42人。
1、注重制度管理
建立教师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制度,制订了《师德实施细则》、《教师考核评价方案》、《教学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案。每学期依据方案对各学校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对表现好、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
2、注重班子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领导班子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我镇各中小学不断改革与创新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推进校长目标考核制度,全面引入竞争奖励机制,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任用管理模式。
3、注重岗位培训
一是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高等院校函授、自学考试或电大进修,全体教师分批次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二是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多渠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三是抓住“千校扶千校”机遇,广泛开展各项学习交流活动,全面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业务素质;四
是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五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如优质课、论文、案例、课件、课题研究等各种比赛,不断提高教师教研水平。2014年5月寨山头小学申报普宁市教育局教学研究课题《小学语文三维教学目标实施研究》,获成功立项,课题研究正在顺利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4、注重师德教育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一是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业务,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工作责任心;二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学习管理工作的规定》,要求校长教师按照规定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认真学习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教育教学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开展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强化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意识、竞争意识,真正做到爱而不放,严而不松,在爱与严之间找到切入点,树立安教、乐教、勤教为荣的高尚师德。多年来,全镇教师无发生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镇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全镇中小学校的办学水平。
1、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素质教育是涉及到提高全民素质的大事,我镇首先从德育抓起,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学校教育以德育为
首,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法制、安全、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为主渠道,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活动过程中,确立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校一切德育工作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精心策划和设计德育活动载体,使德育工作活动化,体现“主动性、体验式、活动化”的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清明节期间,组织中小学生进行缅怀革命烈士扫墓活动,通过瞻仰烈士墓,听英雄的故事,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加深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了;重阳节期间,各校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敬老院、五保户家庭进行慰问活动,弘扬了我国敬老尊老、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成立“关工委”,并且要求各校成立领导机构,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各校认真落实“英才成长计划”,让学校、社会和家庭联成一体,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组织全镇中小学师生到方方纪念馆、林则徐故居等中小学生的德育、劳动、社会实践基地参观,从而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在团员学生中开展“争当文明标兵”等系列主题教育,充分发挥青年的主体作用。我镇中、小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分别达90.5%、93.5%以上;师生均无违法犯罪行为,学校校风良好。2013年我镇李梓瑜等10位同学被评为“揭阳市优秀学生干部”,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普宁市广太中学团总支部均被共青团普宁市委评为“普宁市先进基层团组织”,2012年至2014年叶耿仪等25位同学分别被评为“普宁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普
宁市优秀共青团员”、“普宁市优秀学生干部”和“普宁市三好学生”。
2、改革创新,以研促教。几年来,我镇不断努力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
(1)更新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各校以学习新课程,优化新课堂,尝试新教法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树立“以生为主,育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时时处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教学与生活、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
(2)规范教学管理。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制定《教师工作职责》、《新课程教师素质要求》、《教师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等,从实际出发,以“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狠抓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质量分析六个环节。切实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减负”的有关规定,做到制度健全,层级落实。
(3)改革课堂教学。结合本镇实际需要,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创设充满关爱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从重教转变到重学,从重知识点转变到重知识结构,从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师生互动与学生主动学习,从教学手段单一转变到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优化。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大力提倡、探索和发
展特色教学。
3、重视学校体育、艺术、卫生工作。我镇十分重视体育、艺术卫生工作的开展,认真落实执行《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加强日常卫生管理,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按计划上好每一节课。每年举行中小学生篮球赛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组织学生参加市各类体育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在2013年第五届普宁市运会中,我镇代表团在田径、拔河、游泳等项目上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充分展现了广太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性情,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学生学习兴趣点切入,扎实开展了舞蹈、书画等一系列课外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竞赛和展演,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体艺专长的学生。
(五)统筹发展各类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教育强镇必须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大力发展多层次的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的全面发展。目前我镇已基本形成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各类教育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1、巩固基础教育成果
我镇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抓好九年义务教育,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一是坚持做好“防流控辍”工作,严格控制学生的流失,严禁开除学生,落实各种帮扶措施,巩固就读率。二是严格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三是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问题,抓好“低
保”家庭在读子女助学金的发放,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由于措施得当,确保了我镇的“普九”成果。2014-2015学,全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是0%和0.8%。
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我镇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认真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促进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目前,我镇有中心幼儿园1所,小学附设幼儿园4所,全镇在园幼儿1520人(在公办952人,民办568人)。近年来,我镇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努力办好群众满意的幼儿教育,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87.5万元建设广太镇中心幼儿园,该园占地面积1800m2,建筑面积1200m2,建设配套有美工室、科技活动室、图书室、音体室、舞蹈室、游戏场地、体育活动场地等。在园人数150人,开设5个班,生均占地面积12m2,生均建筑面积8m2。大力推进幼儿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增强幼儿园的内在活力。目前镇中心幼儿园有专任教师16人,学历达标100%,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的教师12人,持证率75 %。2014我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4%。
3、重视抓好成人教育
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教育。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市示范性成人技术学校,多年来,能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以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为补充并辐射各村、各单位,形成成人教育的培训网络。坚持以岗位培训、学历教育为
重点,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与科普讲座,不断拓宽成人教育培训面。如:设立了无土栽培、服装、电器等成人教育培训点。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户”的科技示范网络,走产教结合的路子,以项目带基地,以基地促教学。扎实有效开展技能培训,每年开办计算机、服装设计、种养技术培训班。2012年以来,组织各类成人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共18期,受训人员达到4680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增强了农民就业能力,帮助了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
4、重视社区文化建设
以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宗旨,整合各类文化教学资源,活跃社区文化。我镇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设镇、村两级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乡乡乐文化活动场所。利用传统节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如举办英歌汇演、篮球赛、灯谜竞猜、书画展、象棋比赛等活动,大力提升群众道德情操、文化素养。此外,我们还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评比活动,对村民进行思想观念、科普知识、消防安全知识、法律知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促进社区文明建设,有力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我镇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的教育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如下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数量不多,比例偏低,教育科研水平
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办学条件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改善。
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将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以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为新起点,继续坚持“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教育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依法办学,科学育人,创新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规范化、优质化、特色化。
1、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使广太镇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2、继续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造就更多更好的学科带头人和名校长、名教师,进一步提升我镇的教育水平。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一个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
3、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人为本,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着力建设规范化、优质化学校,以改革促发展。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自评结果如下:政府责任得分67.2分,教育管理与素质教育得31分,合计得分98.2分,且必达条件全部达标,已经达到省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敬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给予督导验收。
普宁市广太镇人民政府
二○一五年三月
第三篇:开平市赤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开平市赤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督导验收反馈意见
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9人,于2009年12月10至12日,对开平市赤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了督导验收。三天来,督导验收组听取镇长张伟业同志所致的欢迎词,听取了镇委书记肖章兴同志的自评报告,听取了开平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颜强同志和江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叶一鸣同志分别代表开平市委、市政府和江门市教育局所作的推荐意见,观看了赤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专题片,分别召开了有关职能部门代表、村(居)委代表、校(园)长和教师代表以及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专访了有关领导和人员;考察了中小学、幼儿园和教育机构,查阅了近三年档案资料,认真核查了有关数据,多渠道、多角度了解和掌握赤坎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督导验收组在充分采集信息的基础上,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充分研究,形成督导验收反馈意见。
一、总体评价
赤坎镇地处开平市的西南部,是著名侨乡,素有崇文重教的光荣传统,文化底蕴厚重。赤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近几 1
年来,镇委、镇政府全面实施“工业强镇,科教兴镇”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履行职责,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镇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领导,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调整中小学布局,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逐年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镇还注重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弘扬古镇文化传统,积极发展成人和社区教育,努力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区,全镇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事业出现蓬勃可喜的新局面,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二、主要经验与成效
1.党政高度重视教育,创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赤坎镇党政领导通过分析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和明确了教育在推动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2005年11月,镇作出决策全面铺开创建广
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创强领导小组,出台《赤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镇党委、政府把创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政府打造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三年来,先后召开了17次教育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做到“三个优先”:即教育规划用地优先安排,学与教的困难优先解决,文化教育项目优先安排落实。镇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学校,为教育办实事、好事40多件。镇还制定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各学校的创强工作责任制,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为创强工作积极服务,村(居)委会也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并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动员和宣传,让创强工作深入人心,使全镇上下形成合力共创强镇的局面。镇党政班子亲自挂帅,亲自多次到香港、广州、深圳,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主动争取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支持创强工作,三年来共收到捐款300多万元。镇切实做好贫困学生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司徒氏和关族等教育基金作用,三年发放“扶困助学”金19万元。为了确保创强工作扎实健康开展,市、镇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近三年,全镇投入教育经费分别是763.28万元、929.09万元、1051.59万元,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由于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宣传到位、资金到位,赤坎镇创强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
发展
赤坎镇原来中小学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分散,教学设备设施简陋,制约了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镇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创建省教育强镇的需要,2008年9月制定了《关于调整学校布局的方案》,将全镇14所中小学校进行重新规划调整。两年来,镇多渠道筹措资金,总投入820万元。2009年初,先后撤并7所小学。2009年8月,镇又进一步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将五龙学校初中部和永美学校初中部并入开平六中,并将7所小学归并为3所小学(四个校区二个分教点),并按照江门市一级学校标准配备教学设备设施。镇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还十分重视学校现代化设备设施的配臵。全镇4所中小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镇中心小学实现一班一教学平台,3所小学158名教师每人都配臵了一台办公电脑,全镇小学拥有计算机226台,达到80台/千人。通过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优化配臵教育资源,全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了义务教育向均衡优质发展,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夯实了物质基础。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赤坎镇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做好校长选拔和聘任工作,先后选拔了6名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镇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利用评先创优激励手段,宣传、表彰、奖励工作实绩突出的教师,每年教师节期间召开表彰会和年青教师
交流会,表彰先进教师,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促进全镇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镇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出外参加业务培训,学习取经,请专家教授来镇举办专题讲座。镇还实施“名师工程”,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镇坚持以师为本,逐年提高教师福利待遇,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近三年来,教师工资逐年提高,镇财政积极落实好教师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岗位津贴、节假日慰问金、年终奖、绩效奖等各种教师福利待遇。目前,全镇广大教师安教乐教蔚然成风,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涌现出一批开平市优秀教师。
4.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赤坎镇党委、政府注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以促进中小学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一是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镇成立以分管教育的镇领导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定期研究和部署全镇中小学德育工作。镇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道德、文明等方面的教育。镇把具有侨乡文化元素的资料作为乡本、校本教材,渗入到德育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镇还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侨乡和古镇人文环境的资源,设立一大批德育基地和社会劳动实践基地,为全镇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拓宽教育渠道。目前,全镇中小学校风良好,学生文明礼貌,德育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要求。二是深化教
学改革。镇中小学校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推动课堂教学信息化。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大力推广课改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近三年,小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达251人次。三是注重创建办学特色。赤坎镇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注重创建特色学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镇三所小学均初具办学特色:一是永美学校排球特色;二是中心小学篮球特色;三是五龙学校书画特色。尤其是永美学校学生人人会打排球,每班都有排球队,男、女排多次获市、镇排球赛冠、亚军,女子排球从1985年获开平市小学排球赛13连冠,2005年获得“江门市体育特色学校”的荣誉称号。
5.积极发展成人与社区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基础上,镇还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辐射各村(居)委会,形成成人教育网,经常开展普法、种养、婚育等教育,举办各类上岗培训班,近三年共培训26704人次,年培训面达到37.5%。镇还利用得天独厚的侨乡人文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司徒氏通俗图书馆和关族图书馆均建于上世纪20年代,现分别藏书达2万多册,年借阅量达10000多人次。镇积极建设群众文化娱乐场所,投入资金将赤坎文化站建设成广东省一级文
化站,筹建了塘美农家书屋等5间农家书屋,同时发挥江南曲艺社等艺术团体的作用,为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提供服务。社区教育开展促进了文明社区的建设,全镇有6个村被评为“江门市文明村”,有11个村被评为“开平市文明村”。
三、后续发展建议
赤坎镇通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珠江三角洲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赤坎镇教育还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调整的后续工程,妥善解决好学生上学远的交通和生活问题。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率,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全镇幼儿教育较为薄弱,要进一步研究与规划,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规范改善办园条件,不断提高幼儿入园率,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幼儿教育。
2.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中小学校内涵发展
赤坎镇教师队伍目前名师不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和教育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要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研究制订教师专业化
发展规划,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壮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努力培养名师,培育上档次的教研成果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办学水平。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组 长:吴郑珊 副组长:麦农俭 黄志斌 组 员:袁新松 李健武 梁才盛
二OO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张建安 饶纪全 黄爱兵
第四篇:吴川市长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吴川市长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 评 报 告
吴川市长岐镇人民政府
2014年8月
目 录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党政全力推动,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2、广泛发动,营造氛围
3、科学规划,解决难题
(二)千方百计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加大投入,保障经费
2、发动捐资,助推创强
3、稳步整合,优化资源
4、加快建设,充实装备
(三)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1、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
2、坚持德育为首,增强德育成效
3、推进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质量
4、重视体卫艺工作,促进全面发展
5、加强日常管理,构建平安校园
(四)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服务意识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五)推进全民教育,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1、防流控辍,巩固义务教育
2、创新思路,发展学前教育
3、面向社会,开展成人教育
4、搭建平台,丰富社区文化
三、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四、自评结果
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和谐长岐
——吴川市长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长岐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关注民生,把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街)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指标,我们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查,现将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长岐镇始建于宋淳熙年间,是革命烈士李雨山的故乡。地处粤西鉴江河畔,在吴川、化州两市交界处,南连吴川市区,北接广湛高速公路。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美丽,既有吴川“北大门”之称,又有市区“后花园”美誉。长岐镇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养育了一辈辈勤劳善良、崇文重教的长岐人。全镇现有人口8.9万,面积6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下辖13个村(居)委会,96条自然村。长岐镇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和物产丰富的矿产资源。“蚬壳埠”是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位于长岐镇黎屋村南的梧山岭上。苏村黑石岭铁矿藏量达600万吨,含铁量高。
近年来,长岐镇委、镇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实施制订的“回归工程”及“三二一”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因地制宜,着力坚持“五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做优农业、做好招商引资、做美环境、做好群众平安保护神。目前,镇内设施配套完善,乡村公路实现硬底化,社会治安稳定。2013年被评为“全省严打整治先进镇”。
长岐镇是个传统农业镇,农业以水稻、花生、番薯、蔬菜、水果、淡水鱼、畜牧业为主。近年来,长岐镇农业向特色化、商品化方向发展,长岐乡镇企业主要有电珠、羽绒、麻绳、模压、轧钢、红砖、塑料、造纸、印刷等行业,产品销国内外。
在经济全面提速的同时,我镇确立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把创建教育强镇列入民心工程之首,举全镇之力,克服种种困难,真抓实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成人教育的比较完整而又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我镇通过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学资源,全镇保留中学1所,完全小学7所,教学点20个,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1所,公、民办幼儿园共13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设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课室1个。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在校中小学生3929人,中小学教师496人,全镇在园幼儿共1463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创建教育强镇是落实“科教兴镇”战略的重大举措。镇党委、政府把该项工作列为民生工程之首,举全镇之力,创建教育强镇。
(一)党政全力推动,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将教育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教育工作会议制度,专门研究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有效开展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长岐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李干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谭斐任第一副组长;镇委副书记林彦任常务副组长;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中学、中心小学校长,副科级以上干部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及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员。下设“创强”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制定了《长岐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教育部门牵头、村(社区)和相关部门配合、干群参与的教育创强运行机制。
2、广泛发动,营造氛围。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调动干部群众的办学积极性,是创建教育强镇的关键。我镇抓住各种机会,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创强工作:一是召开全镇创建教育强镇动员大会,认真学习《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和《长岐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创强”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组织镇“创强”办公室成员和学校领导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学习取经,明确做法,增强信心;三是制作户外广告牌,悬挂“创强”标语,印发宣传手册,学校、村(居)委会出宣传专栏等,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3、科学规划,解决难题。镇党委、政府将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长岐镇(2011-2015)教育发展规划》,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制度保障。经常召开镇教育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镇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镇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调研,现场办公,特事特办,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凡是教育的问题,首先研究,凡是教育的困难,优先解决,真正做到把教育摆在最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政府为学校解决校舍、运动场等用地面积合计5.6万平方米,并办理土地使用证。
(二)千方百计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加大投入,保障经费。长岐镇是一个典型农业镇,经济欠发达,财力不足,但镇党委、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做到逐年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近三年,教育事业投入经费、生均教育经费实现连续增长,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2306.3万元、3028.4万元、3450.6万元,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550元、750元、950元,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750元、1150元、1350元,确保我镇创强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了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各项配套设施。
2、发动捐资,助推创强。长岐镇外出乡贤众多,他们虽然身处异地,但也时时刻刻关注着家乡教育的发展。镇领导加强与他们沟通联络,介绍家乡的现状,激发他们支持家乡教育的热情。我镇在财政资金紧缺情况下,外出乡贤对教育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大大加快了“创强”工作的进程。近年来,我镇深入开展教育筹款活动,干部群众捐资办学热情高涨,2011年12月起至2014年6月,共捐资了666.2万元。其中郑山村捐资150万元,肖山村委会捐资120万元,蓝溪村委会及各自然村共捐资113万元,吴川市地税务局捐资25万元,广州港集团捐资19.5万元,肖山吴日阳兄弟捐资30万元,张下苍张德捐资25万元,蓝溪李春荣捐资22万元,郑山李永博捐资20.8万元,郑山李国华捐资11万元,肖山吴日康捐资10万元,苏村李观康、李观上、李观华、李观土共捐资53万元,蓝溪李土新等15人共捐资38万元。社会的大力支持,促进我镇教育办学条件大幅提升。
3、稳步整合,优化资源。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简陋、布局分散、教育教学水平存在差距是农村中小学教育长期积存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突破这个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我镇党委、政府围绕科学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这一重大目标,根据《吴川市20112015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与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和市教育局调整学校布局的意见,通过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议。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和充分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长岐镇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全镇现在保留中学1所、完全小学7所,教学点20个。积极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自启动创建教育强镇以来,全镇共投入项目建设资金达1523万元,新建楼房8幢,新增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新增教育用地面积5.6万平-方米;改造功能室56间,新建功能室108间;修建篮球场20个,排球场6个,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9个,60米直跑道运动场20个;增加图书9.7万册。通过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有效优化教育资源,使我镇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好更快。目前,我镇有8所学校已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验收,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100%。
4、加快建设,充实装备。我镇把中小学现代化装备建设与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在抓好常规教学仪器、装备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高要求、高标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近年来,财政先后投入860万元购置信息化设备,配备多媒体功能教室共10间,电脑室10间,教学小平台共107个,配置电脑756台,实现信息技术课单人单机教学。严格按照省要求开设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并开足课时。全部学校接通互联网,并建起多个校园网,实现“校校通”,做到全镇教育资源共享。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录入率100%。
(三)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1、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为学习、贯彻、落实规范办学的有关文件精神,端正办学思想,我镇按照规范办学要求,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免试入学,实行按学生户籍所在地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招生,无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行为;义务教育学校不设重点校和重点班;无56人以上大班额现象;各校严格执行教育收费规定,无违规收费现象;各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课时,按照省规定安排中小学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中小学教师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或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达标率逐年提高。目前,全镇无发生由于心理失衡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2、坚持德育为首,增强德育成效。我镇教育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常抓不懈,工作方法、思路推陈出新,增强实效。各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德育工作方案、计划,德育工作“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各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新石器时代梧山岭贝丘遗址 “蚬壳埠”、打扫李雨山烈士墓等,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文化长廊、德育主题专栏,以墙报、板报、简报、广播站、文学社、书画作品等形式宣传德育工作,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挥课堂德育的有效渗透,实现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抓好学困生转化工作。近三年,我镇有3位同学被评为湛江市优秀少先队员,24位同学被评为吴川市优秀少先队员;有18个少先中队被评为吴川市先进中队,9个少先大队被评为吴川市先进大队;有15位同学在吴川市中小学“中国梦”书信征文活动中获得名次;有2所小学被评为吴川市德育示范学校,9所小学被评为吴川市德育达标学校。
3、推进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我镇坚持立足教改,以研促改。以加强教研教改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通过组织到湛江、茂名示范学校听课、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全镇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围绕新课程教学观念的转变、有效课堂的实施等主题,坚持瞻前性、实践性、针对性和专题性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教改培训。培训形式采取普通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规划好地方与校本课程,以教助改、以研促改,努力探索高效课堂。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多开展情景教学、探究教学、快乐教学、成功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镇多次组队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屡获佳绩;全镇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市调研测试连续获优异成绩,长岐中学近三年累计有525名学生考上市重点中学,每年中考成绩位居本市农村初中前列,连年获得湛江市中考先进单位;李景旺等7位教师共16篇教研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李新耀等3位教师参加市、县级“四环节”课堂教学竞赛均获得名次。
4、重视体卫艺工作,促进全面发展。我镇重视卫生防疫工作,制定《长岐镇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各校成立卫生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实施学生晨检和因病缺课登记报告制度。各中小学均能按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体卫艺教育教学活动,开齐开足课程、课时,特别是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课程,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作息时间和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小学艺术节,每年举办一次全镇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一次小学生田径选拔赛,以及篮球、排球、乒乓球等比赛活动,节日举办文艺汇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适时组织学生参加艺术类比赛。学生体育考核合格率为95%,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97%、24%。在吴川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长岐中心小学代表队获团体总分三等奖。
5、加强日常管理,构建平安校园。为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教育管理理念,高度树立“隐患胜于明火,防范过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各级上下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完善学校日常安全记录档案,加大学校安全管理力度,深入开展学校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每学期开学初都由镇政府牵头,中心小学统一协调,会同派出所、司法办、综治办、防疫站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所有中小学周边环境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取缔无证经营的小买部、小食店,严禁“三无”食品进校园。镇司法所、派出所定期到中小学开展普法、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提高师生法律和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镇师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稳定的工作学习环境。近年来,全镇师生的违法犯罪率为零,无出现重大的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四)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文)精神,以《教师法》为依据,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服务意识。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我镇教师整体素质,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法》,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教师队伍中开展“立高尚师德、树高尚师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多项专题教育活动,使教师以“传道、授业、奉献”为已任,以“正己、爱生、敬业”为天职,目前,我镇全体教师安教、乐教、勤教。张冠华等3位教师被评为湛江市中考先进工作者;张康龙等8位老师被评为湛江市优秀班主任;李华贵等11位教师被评为湛江市优秀教师;柯超群等3位教师被评为湛江市优秀辅导员;同时还有一批校长和教师被评为吴川市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和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是积极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建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现在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保障培训经费投入,鼓励教师参加函授、自考、在职读研、进修培训和业务研究活动。近三年全镇共组织了1534人次参加新课标培训、教育教学技能培训、职务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到目前为止,我镇现有教师496人,本科学历157人,大专学历325人。学前教育教师资格持证率达到83%,60%以上的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二是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努力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加大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打造中青年优秀人才展示平台,培养一批脱颖而出的优秀教师。近年来,涌现出一批省市级优秀教师、校长,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市举办的课堂教学比赛屡次获奖;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16篇,市级刊物发表有42篇;教师参加教学设计比赛获市、县级奖励有12人次;吴朝辉等3位老师获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李景旺副校长被广东省教育协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广东省优秀辅导教师。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老、中、青结合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这将为该镇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推进全民教育,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我镇在巩固基础教育的同时,认真抓好成人教育,努力发展幼儿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形成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并举,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存,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同步发展的教育体系。
1、防流控辍,巩固义务教育。我镇坚决贯彻《义务教育法》,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一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严格控制学生流失。成立镇“防流控辍”工作领导小组,每学年开展一次“防流控辍”专项检查。充分发挥镇、村、校、党员、干部、团员、家长委员会的先进力量作用,动员社会一切力量进行防辍,切实抓好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工作,保证每一个义务教育对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二是严格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三是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问题,我镇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制定《长岐镇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实施方案》、《关于禁止机关单位、个体户招聘未成年人意见》,挂钩到户,责任到人。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辍学。四是解决特殊儿童入学问题。为做好残疾、智障等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我镇在长岐中心小学设立1个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课室,设备设施齐全,组织教师学习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成为兼职资源教师,并严格按省要求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前,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8.8%以上。
2、创新思路,发展学前教育。我镇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创新思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理念,采取多种办园形式,不断规范办园条件,积极推进幼儿教育向多元化发展,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存的学前教育体系。一是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加强我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新建一所2000平方米的规范化中心幼儿园。二是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大力创办民办幼儿园,提高幼儿教育普及率。三是切实抓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教师招聘和审批制度,稳定幼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确保幼儿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中心小学每年都组织幼儿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举行教学观摩活动,积极探索幼儿教育新路子,使全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幼儿教育质量步上一个新台阶。近三年,学前教师资格持证率分别为37%、55%、83%。四是严格落实幼儿入园登记注册,目前,在园幼儿1463人,入园率92%。辖区内没有无证办园现象。
3、面向社会,开展成人教育。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设立了柯志毅为校长的领导机构,并按镇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规模设置要求配备了专、兼职教师,立足于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按照“按需培训、统筹规划、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抓好适合我镇经济发展的主专业,把成人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镇成人技校先后组织了计算机技术培训、婚育培训、对虾养殖培训、淡水养殖培训,香蕉、草莓、花卉种植与病虫害防治培训并进行现场指导,年均培训达7000多人次,年培训面逐年提高,有效提高了我镇劳动者的素质,推动了我镇社会经济发展。
4、搭建平台,丰富社区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镇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满足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把搞好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到利民惠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认真加强组织建设,培养骨干队伍,搭建活动平台,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场所,出板报、墙报,放录像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宣传。每年春节或其他重大节假日,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书法比赛、各类棋赛和书画展览等活动,让社区民众感受社区丰富的文化生活,营造社区和谐气氛。
三、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成效显著。但对比发达地区的现代化教育水平,我镇教育发展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一是经费紧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二是信息化教学设备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学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教育科研水平不高。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重教兴学,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抓住重点,加快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按照教育均衡化、标准化、现代化、优质化、特色化的思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在加快全镇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巩固和发展创强成果,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进一步做好学校布局调整的后续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同时着力办好农村学前教育,努力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三是继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内培外引,着力打造一支骨干教师团队,促进全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加快推进“名校长”、“名师”工程,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试行)》,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自评结果如下:政府责任得分66.5分,教育管理得分19分,办学水平11.6分,总得分97.1分。已经达到省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给予督导验收。
吴川市长岐镇人民政府
2014年8月
第五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谱写**教育新篇章
——**市**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自 评 报 告
**市**镇人民政府 二OO七年十二月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谱写**教育新篇章
——**市**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镇人民政府
(二OO七年十二月)
创建教育强镇,是推动未来发展的先导工程,是落实“科教兴镇”的重大举措,也是惠及全镇人民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我镇围绕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使我镇的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镇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我镇总面积91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007年初,全镇人口约11万,其中户籍人口7万多,外来人口4万。改革开放以来,我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在经济迅速快速发展的同时,我镇教育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81年普及初等教育,1989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3年扫除青壮年文盲、半文盲,1995年普及高中教育。目前,全镇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7所,在校中小学生11646人;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2026
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已批准筹办的民办学校2所;民办成人教育网点4个,全镇已建立了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到成人教育比较完整而又协调发展的全民教育体系, 实现了发展阶段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主要做法及其成效
2005年我镇正式提出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2006年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今年把优先发展教育、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列入全镇十大民心工程之首,全力推进创建的各项工作。回顾创建工作的历程,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和关怀下,全面落实了“五个坚持”:
(一)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采取多项措施优先发展教育。
1、加强领导,提供创建工作的组织保障。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教育强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加强、工作上支持、经济上倾斜,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全力推进创建教育强镇的各项工作。2006年,成立了由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任组长的**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
案》。2006年3月28日,召开了“**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动员全镇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各项工作上来,作出了“六个优先”的部署,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两年来,为加快推进创建的各项工作,建立了镇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定期研究教育和教育工作实绩考核等制度,坚持每年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及时解决教育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坚持经常深入学校调研,督促检查和指导教育工作,坚持每年教师节期间召开庆祝教师节大会或教师座谈会,对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周密部署,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加强协调,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在创建工作中,我们着力建立上下联动,统筹有力,衔接紧密,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确保工作落实。在镇委镇政府的组织协调下,财政、国土、建设、规划、供电、供水、电信等单位和部门优先安排创强资金,优先安排学校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优先提供各种便利;工商、公安、卫生、交通、宣传、工会等单位和部门,综合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教育、物价、财政、纪检等部门重视做好教育收费的检查、监督;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部门每年做好低保户家庭在读子女的助学金申请发放工作,解决读书难问题;文化广电部门及时宣传报道
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在全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各单位、部门的上下联动,形成了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3、加大投入,夯实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教育投入是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根本保障,是政府重视教育的直接体现。三年来,尽管镇财力十分有限,我们还是克服种种困难,采取优先安排、优先保障的措施,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证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为创建教育强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4至2006年,全镇的教育投入分别是5127万元、5906.9万元和10206.36万元;全镇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2004年为3673元,2005年为4420元,2006年为5004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14%、20.34%、13.21%;生均公用经费2004年为771元,2005年为923元,2006年为1058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0.35%、19.71%、14.63%。教职工的年平均收入也逐年提高,2004至2006年分别为45400元、51800元和63800元。全镇投入创建教育强镇的专项资金达2.2亿元,此外,从今年起,镇政府每年还拨出约11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校保安员队伍的管理;拨出900万元的专项经费(分三年每年300万),用于中小学的信息化硬件建设;拨出70万元的专项资金,作为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高强度的投入,为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坚持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我们坚持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全
民终身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1、普及基础教育。近年来,我镇着力抓好普及基础教育工作。加强了基础教育学籍管理,建立了学生流失情况报告制度和学生辍学领导责任制,三年来,我镇的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一直都控制在0.2%以内。着力解决学生读书难问题,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或辍学。2006年,我镇向710名低保家庭在读子女发放助学金108.67万元,为148名寄宿生减免生活费、寄宿费24.68万元,为179名学生争取了8万多元的社会资助。2006至2007学,全镇3—5周岁幼儿入园率为9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毛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毕业率为100%。三年来,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5.13%、96.10%、98.01%。
2、发展职业教育。我镇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在抓好普教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办好职业高级中学。一方面,职业中学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想方设法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抓好专业技能的实训工作,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有所用。近年来,职中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职业高考,三年来参加普通高考高职类考试被普通高校录取的人数有116人。随着大批学生进入职业高等院校学习,职业教育在为我镇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多渠道发展成人教育。多年来,我镇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加强了成校基地的建设,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以民办培训网点和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为补充,形成了辐射各村(社区)、各单位的成人教育培训网络。该网络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为目标,坚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训,拓宽成人教育的培训局面,先后与南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办了教育学、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函授大专和本科学历班,在读人数557人。三年来,该网络培训了49000多人次。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我镇劳动者素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4、有序发展民办教育。在“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方针指引下,我镇把民办教育作为我镇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中。我镇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相关实施细则,做好民办学校的发展规划,积极扶持和引导。目前,全镇有民办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2026人;已批准筹建的民办学校2所。民办教育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新莞人子女入学入园的问题。
5、广泛开展社区教育。我镇大力加强镇、村(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为全镇群众、新莞人提供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近年来,镇、村(社区)先后建成社区服务中心、文化
广场、公园、文化馆、体育场、图书馆等一大批文体设施。同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通过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以及城市暖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系列主题教育,建立了镇、村(社区)教育网络,满足了包括新莞人在内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员接受教育的需要。
(三)坚持教育格局科学统筹,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前,我镇共有小学15所,其中9所小学在读学生数不足500人。这些村办小学规模小,办学条件落后,等级学校比例少等,成为制约我镇教育发展的瓶颈。2006年,镇委、镇政府从办优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出发,积极推进联合办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高起点规划。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学校布局和设置意见的通知》,遵循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生能就近入学的原则,在广泛开展调研,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规划、教育、城建等部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镇委、镇政府制定了《**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规划从2006年起,用2年时间,把全镇15所公办小学合并为7所,5所中学合并为3所。合并后,按照市一级学校标准新建小学2所,扩建小学2所、中学1所,保留小学3所、中学2所(**中学和**职中这2所中学已纳入我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于2007和2008年在我镇选址新建),新建和扩建的中小学全部创建成为市一级学校,在2007年年底前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高起点的规划为实现高标准建设学校,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奠定了基石。
2、高标准建设。按照市一级学校的建设标准,全镇共投入2.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学校校舍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其中投入5300多万元新建占地53亩的中心小学,合并原中心小学、麻一小学、麻二小学、麻四小学4所学校;投入3100万元新建占地40亩的**一小,合并新基小学、东太小学2所学校;投入1800万元扩建占地45亩的**二小,合并鸥涌小学、黎滘小学、螺村小学、川槎小学4所学校;投入1300万元扩建占地40亩的**三小,合并南洲小学、华阳小学2所学校;投入400多万元改造大步小学和大盛小学的校园环境,完善设施设备;投入1亿元扩建占地200亩的**一中,合并**一中、川槎中学、漳澎中学3所学校;投入260万元建设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大楼及完善设施设备。至此,我镇联合办学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优化了教育资源,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目前,我镇有市一级学校7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6所,等级学校的间数占学校总数的70%;有市一级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通过高标准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为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巩固和提高普及教育的基础上,我镇积极优化教育资源,努力创建等级学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禁毒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办好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等,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有效调动了家长关爱子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通过拓宽教育活动的载体和渠道,进一步增强了我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提高。三年来,小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9.58%、90.49%、91.72%,后进生转化率分别为89.24%、91.27%、93.18%;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分别为82.65%、83.49%、85.77%;后进生转化率分别为86.75%、89.45%、90.53%;全镇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2、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镇中
小学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积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课改经验。努力探索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育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工作,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工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三年来,小学毕业考核合格率,语文分别为95.18%、94.21%、94.91%,数学分别为90.00%、90.91%、92.17%,英语分别为90.56%、93.09%、94.68%;初中毕业考核全科合格率分别为93.15%、95.01%、95.16%;高中毕业考核全科合格率分别为97.96%、98.80%、94.26%。以上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市的要求。三年来,我镇每万户籍人口升大学比例分别为97.19、118.39、93.93,在全市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七、第一,先后有三名本镇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
3、发展体艺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直以来,我镇十分重视学校的体艺工作,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执行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的有关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配齐专职教师,为教学教研提供所需条件。镇或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合唱比赛、书画展览、篮球比赛、文艺晚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艺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特长,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了学
生的身体素质,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三年来,我镇中小学生参加美术、音乐、科技等竞赛获奖共有286项,其中获国家级56项、省级2项、市级54项、镇级174项;全镇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分别为95.55%、96.12%、96.64%,优秀率分别为30.34%、33.81%、32.21%;初中生体育达标率分别为97.99%、97.80%、97.90%,优秀率分别为25.80%、25.56%、26.01%;高中生体育达标率分别为94.11%、94.77%、93.85%,优秀率分别为25.17%、25.01%、25.73%;中小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2%以下,以上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卫生部、教育部的要求。此外,我镇传统体育项目优势逐步显现,漳澎小学是广东省体育传统游泳项目学校、**市基层游泳训练点,该校输送的运动员曾获得世界级奖项3项,亚运会奖项3项,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42项,市级奖项36项,为我镇争得了荣誉。
4、开展特色教学研究,努力打造教育品牌。近年来,我镇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努力开展特色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三大教育特色。
一是拓宽思想教育途径,突出德育特色。我镇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拓宽途径,整合资源,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和活动的全过程,坚持抓好“六个结合”:即道德实践活动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与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与安全、法制教育相结合,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并遵循“小、近、实、活、新”的原则,突出道德实践活动的社会性、实践性、主体性、体验性,持续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的道德实践活动,形成了高品位、立意新、宽领域的道德实践活动氛围,对学生思想道德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收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市直属学校普遍评价我镇学生:学习刻苦勤奋,思想端正,基础扎实,成绩优秀。
二是营造绿色校园,突出环境教育特色。我镇以“创建绿色学校,深化素质教育内涵”为切入点,在全镇深入开展环境教育。各校以创建绿色学校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环境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环保实践。在绿色理念下,全镇师生树立了“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观念,绿色环保行为在全镇师生中蔚然成风,各中小学校园全部做到净化、绿化、美化。目前,全镇有省绿色学校1所,市绿色学校5所,园林式单位3所,形成了良好的环境教育特色。
三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突出信息教育特色。我镇以联合办学和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信息教育特色优势逐步显现。目前,全镇中小学都建成了计算机室,7所学校建成校园网。全镇小学现有计算机1156台,每千名学生拥有电脑数为102台;初中有计算机508台,每千名
学生拥有电脑数为83台;职中有计算机149台,每千名学生拥有电脑数为202台;全镇小学、初中教师按1:1的标准配备了高性能办公电脑。自2002年起,各小学从四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年来,能使用计算机作数据处理及收发电子邮件的初中毕业生占总人数的70%以上,高中毕业生占总人数的99.83%以上。为帮助广大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操作技术,提高教学课件的制作能力,镇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多媒体应用技术的通识培训。目前,我镇45岁以下教师都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技术,45岁以上教师能基本操作使用;91.34%的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学科占76.92%,课时覆盖率达39.39%。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坚持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工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近年来,我镇以建设一支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1、加强学校行政队伍建设。我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学校行政队伍。把好选拔关,优化队伍结构。按照干部“四化”标准,把一批学历高、能力强,有开拓精神,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充实到学校行政领导岗位,优化了我镇中小学行政队伍。把好培训关,提高队伍素质。我们每年都组织各校行政参加学习和培训,引导他们由“经验型”、“职务型”领导向“研究型”、“服务型”领导转变。目前
10名中小学校长中已有3名参加了“市名校长”培训班。把好考核关,择优聘任。通过推行校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校长任职期满的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聘任的依据,进一步调动校长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师德建设。我镇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坚持不懈开展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职业道德建设活动,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建立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引导全镇中小学教职工自觉遵守师德规范要求,逐步在社会上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
3、严把教师招聘关。为优化师资队伍,推进学校人事改革,坚持实行公开招聘,招收了一批全国重点师范院校、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了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创建教育强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4、搭建多形式培训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我镇采取了多种措施,立足于抓好教师的岗位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展全员岗位培训,采取专家讲座、辅导报告、研讨交流、分期培训等形式,先后组织教师参加市、镇举办的中小学新教材通识培训、“四五普法”、计算机、普通话、班主任等全员培训,每位教师受教育时间每学年不少于50学时,使教师通过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和增长的才干内化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实施“名师”工程,严格按照“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标准,在教师队伍中选拔德才兼备的一线教师作为镇级教学骨干培养对象,并从中选拔了一批教师参加了省、市两级的名师培训班。加强境外培训,2006年以来,全镇共选派13名英语骨干教师赴英国进行培训,进一步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带动了全镇英语教研活动的开展。目前,我镇现有中小学专任教师716人,小学、初中、高中、职中的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是100%、98%、100%、92.5%,其中,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为83.28%,初中教师本科学历以上为67.2%,高中教师本科学历为100%,职中教师本科学历为85%。全镇在读研究生4人。
5、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我镇牢固树立依靠教育科研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加强了教育科研队伍和机构的建设,在全镇中小学教师中公开招聘了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四个学科的教研员,组建镇各学科教研中心组,加强教育科研指导;另一方面,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课例研讨、观摩交流等教研活动,激励教师人人参与教育科研,在全镇掀起了教育科研的热潮,并取得了喜人的教育科研成果。三年来,有17项教研课题在市立项,各级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篇,其中国家级5篇、省级34篇、市级2篇;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77篇,其中国家级7篇、省级10篇、市级60篇。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然我镇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相对于先进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现代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联合办学后教育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我镇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确保教育工作的优先发展;继续加大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校长和教师队伍,努力打造水乡教育高地的教育品牌,提升我镇教育的综合实力。
(三)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创建省教育强镇,是我镇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手段。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谱写出我镇绚丽的教育新篇章!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评估方案(试行)》,我镇自评结果如下:领导与管理80分、教育经费54分、办学条件75分、队伍建设80分、普及程度70分、质量效益135分,奖励加分21分,自评总分为515分,占总分值的104.25%,全部必达标条件均达标。
据此,我们认为,我镇已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准,特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请,请予以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