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甸县乐红镇中心小学课堂模式构建方案1稿
鲁甸县乐红中心校“讲授法与活动法相结合”
教学模式构建方案第1稿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显得十分紧迫。由于面临教学质量的评比压力,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考虑不够,不重视实际的教学效果。这使得课堂教学的改革流于口号化,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的理念并没有得到落实。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尤其是开展学校内涵发展工作以后,学校需要更加注重这种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方收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鲁甸县乐红镇中心学校建模成员集体研讨,初步确定并撰写出了旨在推动本校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讲授法与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1稿。
本模式拟在尝试运用中逐步修订完善并推广,现为第1稿,属于初稿制定和尝试运用的阶段。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内涵发展工作为契机,建立一种体现新思想、新理念,采用新方法,与我校学情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和规范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通过尝试运用、修订完善、推广普及三个阶段,促进全体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提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构建学生喜欢、老师乐意的教学模式。
二、工作目标
(一)创建新型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合学校实际,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把握“讲练结合”的原则,建立与我校学情相适应的“讲授法与活动法相结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构建“讲授法与活动法相结合”课堂模式,编制各个学科的教学案。
(三)规范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突出师生互动,推进课堂目标检测与评价体系。
(四)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制度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三、实施内容和策略
(一)教学案的编制与运用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重点
本节课学生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三、学习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老师预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的地方以及需要教师重点指导、分析的地方。
四、教学互动的过程
包括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讨、探究和师生互动释疑等。
五、总结与反思
包括对目标知识的总结归纳和巩固练习,以及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总结和反思。
要点:
教学案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案。它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使用的指导。
学习活动过程尤其重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点拨和疏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课堂检测”等。
(二)构建“鲁甸县乐红镇中心学校“讲授法与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社会在变革,时代在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率较低,教学信息反馈弱,师生双向交流不足,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镇地处偏远山区,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水平低下;学生、家长素质较低,观念不新颖;长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陈旧教育理念。我校为让教师、学生在不丢传统教学法精髓的同时,又能做到自主、合作、创新,决定采用“讲授法与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原来课堂教学的主宰、主演、主导,转变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李海林教授告诉大家“讲授法与活动法相结合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总趋势,概念性知识、高端学生、表达能力强的老师、系统性和确定性的知识教师可以讲授为主,相应的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中低端学生、表达能力一般的老师、深刻性和牢固性知识应以活动法为主”。我校根据李海林专家的教育思想,结合本地教师、家庭、家长、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鲁甸县乐红镇中心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讲授法与活动法相结合”课堂教学模式》。
《“讲授法与活动法相结合”课堂教学模式》模式依据的是皮亚杰、维果斯基所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李海林教授的教学思想而确定的。此基本模式,力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鲁甸县乐红镇中心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讲授法与活动法相结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流程操作方法是:
导入定标→→问题导学→→独学→目标达成↓→(对学群学)→(展示反馈)→(目标达成)→(教师讲解)→当堂训练→总结拓展
在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由于科目、文本内容和学情不同,很难统一。就一般预设而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分钟;独学7分钟;对学、群学8分钟;展示5分钟;教师讲解4-5分钟
当堂训练10分钟
总结拓展3分钟。
一、导入定标
即导入课题和定标导学。
1、导入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部分。要根据小学生好奇易受感染的特点,运用设置悬念、利用信息、联系生活、发散求异等途径,通过激情谈话、讲故事、演小品、做实验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导入需要注意的事项:
(1)基于生活。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2)注重形象性。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3)体现学科特点。要紧扣教学内容,凸显学习重点。(4)引发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的暂时性矛盾,通常表现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学生的认知冲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原因,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
(5)融入情感。要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教师要善于挖掘一些具有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习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
2、板书课题:导入课题后,板书课题,用规范字板书或投影课题(一般要求学生读课题)。
3、明确目标:投影出示(或师生共同商定)本节课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准确、简明、可检测。一般二至三条,包含知识重点、方法特色。
二、问题导学
提出问题、指导自学:投影或板书或口述列出自学内容(段落章节、例题练习)和学习要求即问题、学习方法说明、学习时间限制。
三、独学
独学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增长能力,掌握方法,形成思想的过程。注重主体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使学生产生“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有利于知识的建构,促进主体全面健康的发展。学生明白本节课或本学段自学内容和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后,开始独立学习。
1、阅读教材:读课文、观察图、查注释、看例题等,培养学生认真看书、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2、疏通质疑:(借助工具书)扫除学习障碍,发现疑难标出记号,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3、尝试练习:模仿训练、做类似例题的练习或书写等。此阶段教师巡回指导,主要是提醒学生及时学习和学习方法,适当点拨指导。此环节完成对子互查,第一次相互检查,若基本能达标,就不需要对学群学了,这主要针对很简单的问题。下步直接进行第六环节展示反馈。
此过程教师设计导学案时要考虑到:
1、目标设置明确、实在
2、学习过程精心设计
3、选择典型的材料
4、保证充足的时间
5、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6、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目标达成(第一次、)
1、对照导学目标,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2、若90%都达成,就进行第六环节展示反馈,若达成目标不到,就进行第五环节对学群学。
五、对学群学。(对学后能达成目标就不再进行群学,若达不成目标再群学)
对学群学是生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争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桌交流,根据自学提出的问题,同桌学生相互对话,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思考。若还达不成目标,再进行群学。
2、群学。群学即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科学分组(根据我校实际,最好是二人对子,四人小组):(1)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心理特点、知识基础、能力大小、男女性别、兴趣爱好,异质搭配;(2)明确组内人员分工,协作完成任务。(3)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围绕问题,集体寻找答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组内充分交换意见。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对学群学对教师的要求:
(1)对学,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2)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交流的要求。
(3)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接纳别人,培养和谐的团队精神。
(4)教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在学生遇到问题,思维受阻,或争持不下时,给予及时引导。
(5)师生共同讨论。小组代表之间,或师生之间展开讨论,达到对问题深层次地理解。
六、展示反馈
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展示。通过小组完成的,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
“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一)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
听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拥而不挤;听展要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二)对教师的要求:对子内或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七、目标达成(第二次检测)
通过展示,交流讨论后,对照目标,若能达到目标,进入第九环节,若达不到,进入第八环节。
八、教师讲解(讲授法)
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概念,教师不仅要讲,还要讲深、讲透,而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讲授法可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最多的知识。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师讲述的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学生是在尝试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尝试了,假如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困惑所在,这时通过讲授在内容的领悟上和方法的运用上都将得到恍然大悟的快感。
(二)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讲授教学中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考虑学生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把集体讲授和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打基础”与“发展特长人才”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要有艺术性 教师讲授要富有吸引力,讲究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要注意讲授生动活泼,方法多样,有情有趣,给课堂教学创造愉悦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得知识。在讲授时可以合理使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直观图文、音像资料学习抽象的理论,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使用,板书可以是图表式、可以是线索式,可以由学生根据教学的进程,逐步完成,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对概念的梳理很明确。教师必须讲究讲授过程中的语言应用、情境创设、悬念设置、应变的技能与艺术,具有开放、积极的、理性的心态,使自身讲授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使自身的讲授艺术得到进一步优化。使讲授法更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新教学中要注重“三讲四不讲”。“三讲”为: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对于“讲重点”的落实措施是:(1)讲清知识的含义、结构、层次。(2)讲清知识运用的方法步骤。(3)强调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要求。“四不讲”指: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与目标无关的不讲。
注:一定要精讲、少讲,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包括识记、理解、运用的具体方法以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九、当堂训练 目的:
1、根据教学目标,出示一组紧扣目标的题目,让学生口头训练或书面训练,做到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和知识的巩固。做到“堂堂清”。
2、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习惯,减轻负担。
3、及时了解学情,快速进行纠正反馈。
要领:
1、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
2、以课本练习和习题为主。注意练习题目的代表性、适度和适量。确保学生下课前多数能完成。
3、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分必做题、选做题。有时可以有思考题。
4、像考试一样进行练习。教师不辅导,学生不讨论。保证学生聚精会神。有问题留到课外辅导。
5、注意矫正学生的坐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6、做快的可以提前交卷,教师可以提前批改。
十、总结拓展(学会了什么和通过学习又知道些什么)
1、总结是对教学内容、学习方法集中,概括,明确的阐述,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简洁恰当的评价。
(1)课堂总结的内容:梳理知识,总结方法,评价学生。(2)课堂总结的原则:提炼升华,突出重点,简明扼要。(3)课堂总结的主要方式:以教师为主的总结方式,以学生为主的总结方式,师生配合的总结方式。
2、拓展就是前后联系、左右拓展、提示迁移、指导建构。是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得以不断地延伸和发展。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的有效环节。是以本节课的新知识为基础,但难度较大或已超出学生现有知识范围,而优秀学生又能自己解决的练习,目的是开发优秀学生的智力(此种练习并非面向全体,只针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
3、巩固训练(作业布置)
四、实施步骤与负责人
(一)成立领导小组。(2014年3月)
乐红镇中心学校内涵发展领导组及分工安排
为了切实抓好昭通市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特成立乐红镇中心学校项目组织机构如下:
项目指导专家:邵聪萍(鲁甸县小寨镇中心学校校长)项目组组长:孙世权 项目组常务副组长:黄 卫
项目组副组长:王 嵘 张逢贵 张 鸿 张忠应 杨 云 刘少德 康 耀 刘少林 舒荣贤 阳纯忠 阳厚发
项目组成员:中心学校全体教师 具体人员分工:
孙世权(乐红镇中心学校校长),负责组织乐红镇中心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的具体实施,审定学校总的学科课程实施方案;拟订学校学科组考核评价方案、教师考核评价方案等。
黄卫(乐红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负责督促各学科组撰写并落实学科课程实施方案,审核并收集各学科课程实施方案,形成学校总的课程实施方案。
王嵘(乐红镇中心学校安全副校长),负责督促指导少先队辅导室拟订并落实学校德育工作方案、安全工作方案,抓好学生的德育评价,组织搞好班主任、班级、保卫人员的考核评价。
刘少德(乐红镇中心学校教导主任),负责项目组办公室工作,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文本等过程性成果)存档、报送撰写宣传信息上报,撰写计划、总结。
杨云(乐红镇中心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负责撰写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抓好班主任、班级、学生等的考核评价。语文组全体教师负责撰写并具体组织落实语文学科课程实施方案;数学组全体教师负责撰写并落实数学学科课程实施方案。
项目组设办公室于教务处办公室,由刘少德老师负责日常工作。
(二)学习、调查、分析,确定教学模式(2014年4月——5月)
由校长亲自带头,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评课、议课等多种形式分析我校教学的基本状况,根据我镇实际教学情况确定我镇小学的各科教学模式。
(三)撰写课堂模式实施方案,写出新课堂模式的式样教学设计(2014年5月)
我校决定用四年级作为试点年级,新的课堂模式教学设计由四年级的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各一名来撰写。语文教学设计由王晓娥老师撰写,数学教学设计由陆开义老师来撰写。
(四)实验教师、实验班级根据新课堂模式,新课堂模式的式样教学设计进行上课,修改、完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阶段(2014年6月——12月)
(五)把修改、完善的教学模式在全镇学校推广阶段(2015年1月——2016年1月)
第二篇:天成镇中心小学“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工作汇报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汇报
天成镇中心小学共有12个教学班,554名学生,32名教师。2011年元月份学校被确定为有效教学县级实验校后,在县局和教研室的支持和指导下,实验师生积极探索,逐步完善,在推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有效教学实验为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注入一股清流。
基本情况:
我校有效教学实验涉及2个实验年级、4名教师、200余名学生。我们先后组织进行实验学生气质测试、学习模式测试,实验班级完成了对学生的全景式评价;指导实验班级构建了4-6人的学习小组;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三次,4位老师上了探索实验教学课,全体老师参与了听课、评课、导课;分别组织了有效教学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评比活动,评选出实验推进优胜班级2个,优秀实验教师2名;学校组织进行全校有效教学研讨交流活动5次。本学期,我校将其它非实验班级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文本预习,为教改实验在全校的全面推展做好了准备。
实验中的做法与体会:
“破” 与“立”从来就是一对矛盾。有效教学改革触及了教学的内
核,它立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全面发展,它破的是以灌输为主的讲授式教学,它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样的大“破”大“立”改革中,师生的理念转变、全新的模式适应、操作的矫正完善、必备的机制构建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我校在实验推展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反思传统教学,解决认识问题。作为一所新建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学校刚刚新建还不到一年,新的教学环境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师生还处在一个磨合适应阶段。教师还是延续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试图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2-
开学仅仅一个多月时间一体印刷机的印刷量就达1万多张,耗材超过3000元,学校虽经费拮据,但在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上下定了决心,毫不动摇。
四是组织研讨交流,促进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实施之初,许多问题很快暴露出来,学校及时组织实验教师集体研讨,探寻解决办法,并将研讨交流制度化:实验小组每周召开一次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交流课堂教学中的得失和体会;教导处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学校领导参加的有效教学研讨活动,实验教师汇报实验开展情况,谈心得、摆问题、提建议,共同商议,研究措施,解决问题。除定期的教研活动外,课外的交流研讨也已成为实验老师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任教四年级数学的张芳萍、余会琴老师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在了共同设计“一案三单”和研讨解决问题上。通过不断研讨,解决了课堂具体运用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使有效教学实验在课堂教学方面少了磨合,多了沟通和集体智慧。
五是以检查抓落实,推动有效教学。检查是最好的抓落实手段。我们在有效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很好的预习文本、完成导读评价单及训练评价单,交流中参与人数少,语言组织不精练,交流流于形式,学困生学习不主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研究出台了《有效教学检查督促制度》,学校教导处每天安排专人在操前早读时间或早读时间到各班级,主要抽查学生的导读单、评价单及练习作业完成情况,详细记载,当天检查当天公布,检查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既检查了学生,又督促了班级和教师。从实施情况来看,教学检查督促制度收效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完成,有力的推动了有效教学的实施。
六是抓好示范典型,引领有效教学。为了激发起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地、创造性的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学校研究制定了《有效教学评比奖励制度》,由教导处每月组织一次有效教学实施情况统查,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对检查中评出的优秀“一案三单”进行加分奖励;学期末学校将进行有效教学总结评比,分别评选出优秀实验4-
绕课件以讲授为主,如何使两者有效整合,充分应用优质教育资源,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解决。
4、在实验开展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实验教师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教学不能有效结合,导致课堂教学“形似而神不似”,没有真正体现高效课堂的精髓。
四、设想与打算:
作为对传统教学颠覆性、革命性的改革,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就得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我校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以下设想与打算:
一是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应该是理论学习不断加强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过程。学校将继续加强有效教学理论学习,让学习贯穿有效教学始终:一是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课改理念,促使教师解放思想,全身心的投入到教改实验中,消除思想上的顾虑;二是继续学习韩教授的有效教学理论,促使教师掌握正确的方法,用理论和方法去指导自己的实践,真正理解有效教学的精髓;三是派人外出学习,到兄弟学校去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和有效教学实施策略,推动我校教改实验走向深入。
二是着力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重心更在课堂。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把有效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上,以课堂上是否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是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后巩固效果是否良好为标准衡量一节课的优劣,通过经常开展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等活动加强相互听课、研讨,努力推动课堂教学由讲向导转变,真正做到转变教法,优化学法,提高质量。
三是抓好导读和训练的两头延伸。课前预习文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后训练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三部曲,没有了课前预习和课后训练,课堂教学就是下无根基,上无结果。要真正使课堂教学“有效”,则必须抓好课前预习和课后训练的落实。认识到抓两头的重要性后,本期我们将把学生走入文本、完成导读评价单、完成训练评价单作为检查抓落实的重要内容,-5-
一是在学生预习和训练的方法上给予指导,二是加强检查,将定期统查和每周的抽查结合起来,督促预习和训练落到实处。四是借鉴先进经验,努力推进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今后,我校将在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努力探索,不断锤炼,通过模仿→学习→研讨→再学习→提高→再提高的模式,不断激励实验教师逐步提高驾驭高效课堂的能力,逐步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新模式,努力推进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总之,有效教学的实施,促进了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将在县教育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县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坚定信心不动摇,全力以赴抓实施,努力探索、积极创新、不断完善,力争形成切合学校实际的有效教学课堂模式,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以上只是我校在实验中的点滴尝试,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指正!
天成镇中心小学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第三篇:乐学课堂构建
对于教学,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代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强制”和“吸引”,这是对教学的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表明了两种迥然有异的教育观。“强制”,以学生为“奴仆”,学生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只能唯命是从。“吸引”,则表明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
“强制”和“吸引”的效果也不一样:“强制”学习学生以学习为“苦”,把学习当“苦差事”,越学越乏味,导致学生“厌学”“弃学”。“吸引”学习,就是用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欢乐,越学越有味,美在其中,乐在其中,称为“乐学”。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乐学”的思想在本质上就是重视人的因素,肯定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解放学生,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和谐发展。“乐学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乐学”的课堂结构呢?
一、融洽关系 心心相通
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师生关系的交往、学生与学生关系的交往,构成了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等,都是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的。只有师生间的融洽、合作,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才能成功。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将会得到诱发和补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教学效率必然提高,教学效果也必然增强。
“乐学”思想必须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相互平等,人格互重,教学相长,双方的创造精神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为学生着想,经常进行心理位子互换,不只是让他们学会,更注重让他们会学。学生希望怎么学、想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理解比一切都重要”,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合作关系,就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必须具备几个特点:
1、人道性。师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尊重人格和权利。
2、民主性。师生间民主平等,尊重各自的正当权益。
3、合作性。师生合作,共同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共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4、教育性。这是师生关系的特质,服从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兴趣 形成动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兴趣可以把艰苦的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享受,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语文兴趣的形成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兴趣的培养主要从主观方面入手,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目的,提高自觉性。布鲁纳说:“要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的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语文的工具性及其重要的社会作用,认识到“能文意乃申”,作为交际工具的语文是一个人须臾不能离开的,从而使之对语文产生一种迫切的需要之感,引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2、激发广泛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指对于没听见过没看见过的事物的一种新奇感和探究精神。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究,从而使人产生兴趣。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知识面也是极其宽泛的,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等,无所不有,几乎没有时空限制,这些都为我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3、培养丰富的情感。情感和爱好是相通的,人们对有情感的东西都很容易产生兴趣。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入情”也就是有了兴趣。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些课文中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如果学生学时能有所领悟,就很容易与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也只有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才是真正的“乐学”。
三、引导学生大胆置疑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怀疑不仅能辨伪去妄,发现问题,也会“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提问,是课堂上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手段。除了教师问学生外,还应该鼓励学生问(质疑、驳问)教师。提倡学生问教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教师提出来,这是他们刻苦学习,主动钻研的表现。学生驳问教师就要动脑筋,或者认为教师讲得不当,或者对教师讲的知识需要补充,或者要探本索源。这些对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辨析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教学《木兰诗》后学生有惑:“„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假的。不说别的,只要一洗脚不就露馅了?那古代妇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包小脚的呢?”又如,教学《谈骨气》时,学生反问:“文章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当然是有男有女的了,可这„大丈夫‟是指有志气或有作为的男子的,那么妇女呢,她们算不算„大丈夫‟?”多么敏锐的思想!提倡学生质疑、驳问,无疑能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的敢想、敢说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课堂也会因此而充满勃勃生机。
四、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在这个“境”中,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形象,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同时又展示了学生学习的智力背景,鼓励学生自主求知。它有感性认识的基础,又有促使学生理性认识的桥梁;它调动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有着学生生理感官与心理需求的快乐和满足。它激发学生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以此推动学生认真学习,顺利开展认知活动。
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着阻碍和抑制作用。可见,情感是人们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积极力量。情境教学正是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语文是交流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大,所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当。生活,包括人生在世的的种种生活状况,由生活产生的思想感情,也包括为生活服务的科学技术,等等。读和听,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用生活实际来衡量,吸收别人的长处和经验;写和说,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以生活为基础,看表达是否准确生动。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使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展示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而产生的。比如教冰心的《小橘灯》,在课堂上三次展示自做的“小橘灯”:第一次,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三次出示,分析人物形象,归纳课文中心,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速度。运用实物演示情境,重点在演示过程,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语言表达。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两句名言同样揭示了文与画的关系。作者写作时总是有“境”的,无论是“为文造境”,还是“为情造境”,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少不了“境”,那“境”就是“画”。因此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受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所以音乐是渲染情境、创造气氛的最佳手段之一。音乐与语文的相通之处在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够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的综合调动,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教《木兰诗》可放古典音乐《十里埋伏》,教学《听潮》可放《命运交响曲》,强调声调和节奏的刺激力量,发挥音乐对人心境的感召力。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象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也好象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教学中用得多的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高的是改编课本剧。
第四篇:乐红镇小学社会矛盾调研方案
乐红镇中心校开展新一轮
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调研工作方案
根据《鲁甸县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鲁甸县集中开展新一轮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鲁稳发[2017]2号)文件要求和鲁甸县教育局关于印发《鲁甸县教育系统开展新一轮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教通〔2017〕63号)要求,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有效防控社会稳定风险,确保乐红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持续稳定,全力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经中心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在全镇小学集中开展新一轮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调研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县教育局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坚持整合力量、各学校共同参与,坚持覆盖、突出重点,坚持深入摸排调研、全力化解稳控,认真组织开展好新一轮矛盾问题摸排调研工作,切实摸清矛盾问题情况底数,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全力推动防范化解,确保矛盾问题不升级、不激化,民师等方面人员不失控漏管,不到县、市、不
—1— 赴省、不进京,努力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
特成立乐红镇小学开展新一轮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调研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及如下:
组 长:黄 卫 乐红镇中心校校长 副组长:王嵘(常务副组长)乐红镇中心校党支部书记
杨金荣 乐红镇中心校副校长 刘少德 乐红镇中心校副校长
成 员: 张太斌 乐红镇红布村完小校长
李兴发 乐红镇垮山小学校长
缪应尊 乐红镇利外村完小校长
舒荣文 乐红镇新林村完小校长 阮殿磊 乐红镇官寨村完小校长
龙 昊 乐红镇对竹村完小校长
伍誉辅 乐红镇施初村完小校长
刘同辉 乐红镇乐红村完小校长
张雪松 乐红镇关溜村完小校长 何开琼 乐红镇中心幼儿园园长 汪 剑 乐红镇岩头寨小学校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中心校行政办公室,由杨庭洲任办公室主任,其他工作人员为办公室人员,负责相关情况收集、—2— 整理和上报工作。
三、重点任务
新一轮矛盾问题摸排工作,要突出重点问题、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三个重点”。重点问题是:可能引发重大群体事件的问题,可能引发较大规摸的赴省进京聚集上访活动的问题,可能导致采取极端方式表达个人意见或诉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问题,关注热点的问题。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要坚持开展师生矛盾纠纷定期、不定期排查,要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班主任和教师要认真排查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做好矛盾化解工作,避免矛盾激化,发生过激行为。对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纠纷,学校要采取教育、座谈等方式,及时引导学生合理、合法地化解矛盾纠纷,坚决避免以打架、斗殴等违法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的做法。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消除不健康心理因素。对有治安、刑事苗头的矛盾纠纷,学校还要及时报公安部门协助解决,严防学生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重点领或是:与广大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的领域。重点群体是:原民办代课教师群体以及长时间上访的其他人员等。
—3— 各学校要结合实际,科学、精准界定本学校的重点问题、重点领域和重点人员,确保新一轮矛盾问题摸排调研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方法步骤
新一轮矛盾问题摸排工作,从6月下旬开始到9月中旬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摸排调研阶段(到7月底)。各学校认真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矛盾问题摸排调研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小组,细化职责任务,强化分工协作,明确工作目标,为摸排调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摸排调研队伍必须有学校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同时还须明确一名联络员,确保该项工作有人分管、有人抓落实和联络通畅。全面掌握本学校矛盾问题底数。
第二阶段——集中化解阶段(7月底至8月底)。各学校要在“事要解决”上花力气、下功夫,对摸排出来的影响社会稳定问题逐一梳理分析,找准症结,多措并举,确保矛盾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化解;要坚持问题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严格按照“五个一”(一个矛盾隐患、一个化解方案、一名责任领导、一套化解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落实“四包”(包调查、包处理、包稳控、包巩固)责任制度,推动问题就地解决、就地稳控、确保责任不推诿、矛盾 —4— 不上交、问题不升级: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盯死盯牢重点问题、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在解决同题上出新招、实招,千方百计推动问题解决,全力以赴把重点对象稳控在当地,确保重要敏感时段“不漏管、不失控”。
第三阶段——总体推进阶段(8月底至9月中旬)。各学校要坚持总结、推进“两手抓”、“两不误”。要认真总结本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要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要善于挖掘发现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和亮点,不断加以提炼、提升,使之成为可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实践的经验,为矛盾问题模排化解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入推进现存矛盾问题化解。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一轮矛盾问题摸排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切实把摸排调研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强化高位统筹推动,有序、有力、有效开展摸排调研工作;各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定期过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摸排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力推动工作开展。
—5—
(二)强化责任分解。各学校要进一步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和“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学校稳定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各学校要压实责任,确保责任落实、任务明确、矛盾不上交、问题就地化解、人员稳控在当地;要紧紧盯住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群体以及各个重要环节,切实做到任务不明确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稳控措施不到位不放过。
(三)加强检查指导和督查督办。中心校开展新一轮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调研领导小组将组织人员开展不定时督查,特别是对那些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成因复杂、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问题,将作为重点督查内容,指导督促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化解。一时难以化解的重大疑难矛盾问题,要落实责任领导和稳控措施,确保不激化、不升级。对确有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问题,将及时进行挂牌督办,限期化解。
(四)工作范围。各学校校长负责组织教师对本校辖区内开展好新一轮矛盾问题摸排调研工作,切实摸清矛盾问题情况底数,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全力推动防范化解,确保矛盾问题不升级、不激化,民师等方面人员不失控漏管,不到县、市、不赴省、不进京,努力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6—
(五)强化责任追究。中心校将进一步加强维稳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对工作不负责任、应当摸排掌握的重大不稳定问题没有掌握,瞒报、漏报,或者已掌握但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稳控,导致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大规模赴省进京聚访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案(事)件的,尤其是影响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社会氛围的,要提请有关部门进行责任倒查,依规依法严肃处理。
乐红镇中心学校 2017年7月12日
—7—
第五篇:浅谈“271高效课堂”构建模式
浅谈“271高效课堂”构建模式
1、“满堂灌”、“填鸭式”传统课堂是我们教育的顽疾
陶行知先生是上个世纪的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
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杜威:“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陶行知曾提出过教育的“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
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
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
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
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
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
2.“271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改变:
1)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
2)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3)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变“学堂”。3.“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1)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优秀学生,70%学生——中档学生,10%学生——后进学生,3)我们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4.“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5.“271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
1.学习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内容; 2.学习目标应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 3.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 4.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6.“271高效课堂”的关键:让“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
让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
7.“271高效课堂”带给我们的收获:
1)“271高效课堂” 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学生们如沐春风,教师们如鱼得水,教
学相长,其乐融融。
2)“271高效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
3)“271高效课堂”,倡导民主、尊重、平等、宽容、欣赏、和谐、进取等现代理念,影响了学生思想。
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