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全省城市发展与管理工作目标和责任单位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23:2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全省城市发展与管理工作目标和责任单位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全省城市发展与管理工作目标和责任单位的通知》。

第一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全省城市发展与管理工作目标和责任单位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全省城市发展与管理工作目标和

责任单位的通知

(豫政办〔2007〕127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城市发展与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政府领导要求,现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城市发展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请各责任单位认真组织落实。

一、科学构筑符合实际的城镇体系

1.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继续抓好中原城市群发展,支持其他地区性中心城市开放开发,积极发展中小城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到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3%以上,中原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51%以上。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直有关部门配合,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2.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省辖市达到90%以上、县(市)达到70%以上,全省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4000万平方米以上;燃气普及率达到75%以上;城市绿化普及率达到40%以上。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局负责,各省辖市政府组织实施。

3.积极推进郑州航空港区建设。2008年开工建设港区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航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一期工程等项目。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直有关部门配合,郑州市政府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4.争取建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至开封高速公路,加快京港澳高速郑州段拓宽改造、107国道郑新段移线改建和郑州公铁两用大桥建设。

责任单位:省交通厅、京广铁路专线(河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郑州、开封市政府组织实施。

5.加快郑州至许昌间基础设施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洛阳至偃师间产业布局发展,加快荥阳市、上街区、巩义市等重要节点城市发育发展。

责任单位:郑州、洛阳、许昌市政府负责实施。

6.加快郑东新区、洛阳新区和新乡桥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郑州、洛阳、新乡市政府负责实施。

7.争取2008年郑汴产业带区域内白沙组团、官渡组团水厂、污水处理厂开工,争取开工建设道路35条以上,新增通车里程100公里左右,争取开工建设工业项目20个以上,推进首批15个村庄整合迁并。2012年郑汴产业带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0万人。

责任单位:郑州、开封市政府负责实施,省发展改革委等省直有关部门协调。

8.积极开展郑州、开封区域协调发展和配套改革试验。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指导,郑州、开封市政府负责实施。

9.进一步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力争5年内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8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420万人,初步形成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责任单位:郑州市政府负责实施,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等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10.加快洛阳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新区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力争5年内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9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0万人,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责任单位:洛阳市政府负责实施,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等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11.加快开封城市发展。推动城区西向发展,力争5年内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20万人。

责任单位:开封市政府负责实施,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等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12.加快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发展。

责任单位:平顶山、许昌、新乡、漯河、焦作、济源市政府负责实施,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等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13.加快南阳、三门峡、安阳、濮阳、鹤壁等省辖市发展。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城市特色,大力发展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南阳、三门峡、安阳、濮阳等省域沿边城市规模,促进要素向城市和重点地区集聚。

责任单位:南阳、三门峡、安阳、濮阳、鹤壁市政府负责实施,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等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14.支持周口、商丘、驻马店、信阳市加快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设,大力发展内河航运。支持黄淮地区加快地方铁路建设,支持加快建设列入国家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的支线机场、小型机场。

责任单位:省交通厅、地方铁路局、发展改革委负责,周口、商丘、驻马店、信阳市政府组织实施。

15.支持黄淮四市加快电厂、电网、天然气管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电力公司、建设厅负责,信阳、驻马店、商丘、周口市政府组织实施。

16.促进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市集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努力使周口、商丘发展成为豫东城镇发展区的中心城市,使驻马店、信阳成为豫南城镇发展区的中心城市。

责任单位:周口、商丘、驻马店、信阳市政府负责实施。

17.加快中小城市培育和发展。积极支持巩义、永城、邓州、项城、固始、中牟、林州、灵宝、汝州、禹州、潢川等一批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的县(市)加快发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适当扩大城区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争取经过5年努力,巩义、固始、项城、潢川等县(市)城区人口达到30万人左右,偃师、永城、邓州、禹州、灵宝、长葛、新郑、新密、辉县等县(市)达到25万人左右,成为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中等城市,逐步成为带动地区城镇发展的副中心城市。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指导,省直有关部门配合,有关县(市)政府负责落实。

18.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抓好鹤壁、济源等7个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全面推行户籍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政策,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城乡低保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小城镇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由城镇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努力实现城乡全覆盖。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村镇整治试点,努力为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教育厅、卫生厅、劳动保障厅、国土资源厅、交通厅、建设厅、民政厅指导,7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政府负责落实。

19.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地结合乡镇撤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发展一批人口超过5万、辐射周边的中心镇。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农业厅、民政厅指导,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

二、全面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

20.着力提高城市产业发展集聚度。把城市布局和产业布局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新上项目向规划的产业集聚区集中,实现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坚决避免“大而全、小而金”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同构现象。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负责,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21.全面提升中原城市群城市经济竞争力。加快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新郑漯、新焦济、洛平漯四大产业带建设,突出抓好大型产业基地建设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提高产业集聚度与竞争力,力争2012年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工业、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80%以上,有色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70%以上,化工和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0%以上,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指导,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22.突出抓好郑汴产业带建设。在用地指标、环保容量等方面要尽量倾斜,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郑汴产业带建成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先导区、郑汴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和全省集约节约用地的示范区。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建设厅、环保局指导,郑州、开封市政府负责实施。

23.加快优势产业发展。按照规划加快推进装备制造、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纺织、铝工业等优势产业基地建设,采取产业、投资、财税、环保容量等综合扶持措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鲜明、规模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环保局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24.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把城镇发展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增强城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25.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发展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以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育种为重点的现代生物产业,以光电、硅材料、新型电子消费品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以超硬材料、复合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抓好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用5年时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以上,超10亿元的达到80家以上,超亿元的达到500家以上,使我省跻身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进行列。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信息产业厅、省政府国资委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26.加快发展城市第三产业。引导交通、信息、研发、设计、商务等辐射集聚效应较强的服务行业依托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和产业带加快发展,培育形成主体功能突出的区域服务业中心。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有机融合。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整合重组,尽快组建具有河南品牌、机构逐步延伸全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有序推进水、电、气等城市公用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大力发展文博会展、娱乐演艺、出版影视等文化产业,积极发展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城市现代工业旅游、城市休闲旅游等,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网点、增加服务功能、扩大就业规模为重点,加快发展物业、家政等社区服务业。着力培育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积极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信息产业厅、交通厅、科技厅、建设厅、商务厅、文化厅、劳动保障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旅游局、邮政局指导,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三、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7.完善城际路网体系。提高城市道路建设标准和路网密度,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争取经过5年努力,95%的县(市)30分钟内可抵达高速路网,全省民航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干线公路得到提升改造,城际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

责任单位:省交通厅、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省直有关部门配合,各相关省辖市政府组织实施。

28.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着力提高城市交通体系规划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全省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加快公共交通停车场和调度站建设。交通主干道建设港湾式公共交通停靠站,完善站台、候车亭等配套设施。有条件的省辖市中心区要规划设置城市公共交通专用车道(线),并积极实行公交站点电子智能化信息管理。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负责,各省辖市政府组织落实。

29.加快城市交通设施建设。郑州、洛阳等大型中心城市要加快建设综合换乘枢纽,努力实现公共汽车、大容量快速公共汽车、轨道交通间的方便、快捷换乘,以及城市交通与铁路、公路、民航等对外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负责,各省辖市政府组织落实。

30.加快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先期建成郑州至开封、郑州市区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线路,推进郑汴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争取郑州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郑州市区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州至开封城际轻轨尽快开工建设。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直有关部门配合,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1.进一步提升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在郑东新区建成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市内公交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发展成为区域性航空枢纽和航空物流集散中心。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交通厅、建设厅、郑州铁路局和郑州市政府负责实施。

32.加快城市现有道路升级改造。尽快打通城区内断头路,加大进出市区通道改造力度,疏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负责,各省辖市政府组织实施。

33.切实抓好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和运营。加快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在重点工业集聚区和人口大镇再建设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南阳、漯河、周口、许昌、焦作、商丘等城市尽快建设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局负责,有关省辖市政府组织实施。

34.加大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力度。统筹考虑与城市新区建设、老城改造、城市道路建设、小区建设等的配套衔接,扩大管网覆盖范围,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善县城以上城市建成区的管网。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负责,各省辖市政府组织实施。

35.抓好已建成项目在线监测设施的建设和环保验收工作,规范运营管理,确保2008年年底105个县级污水处理项目全部稳定达标排放,形成化学需氧量减排能力。

责任单位:省环保局、建设厅负责,各省辖市政府组织实施。

36.加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2007年年底前要按照要求完成88个新建项目。2008年开工建设24个升级改造项目,2010年前全部建成投运。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升级改造步伐,争取2008年年底前全省所有简易埋填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全部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逐步推行垃圾的分类处理,提高生活废弃物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处理能力。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负责,各省辖市政府组织实施。

37.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其中7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和经济强县要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立完善的城镇垃圾收集处理体系。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指导,7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政府负责实施。

38.加快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58个城市受水项目和世行贷款37个河南中小城市供水项目建设。抓住国家加大支持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力度的机遇,对全省县以上城市水务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积极组织实施,力争用5年时间把全省所有县(市)和重点镇的供、排水设施基本改造一遍,全面提升全省城市公共供水能力。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南水北调办、水利厅、财政厅指导,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39.加大关闭各类城区自备井的工作力度。保护城市水源地和地下水资源,确保城镇居民能够用上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

责任单位:省水利厅、建设厅指导,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

40.进一步提高城市燃气供给能力。积极争取、优化配置天然气资源,加快实施榆林-濮阳天然气管道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河南段及山西-博爱煤层气管道工程,加快支线管道、城市供气管网建设,加大省内煤层气勘探开发力度,积极构建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各省辖市的供气网络。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负责,有关省辖市政府组织实施。

41.加快供热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单机30万千瓦的省辖市热电联产机组,扩大集中供热面积,争取经过5年努力所有省辖市均有大型集中供热机组,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突破1亿平方米。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电力公司负责,有关省辖市政府组织实施。

42.加快供电设施建设。尽快开工建设洛阳南、平顶山、许昌、郑州东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力争2010年前在黄淮4市各建成1座500千伏变电站;争取5年内所有省辖市建有550千伏电站,所有县(市)建有220千伏电站。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电力公司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3.加强教育设施建设。积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解决“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小区做到中小学校等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启用。积极规划、新建、扩建一批职业院校,争取每个省辖市拥有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市)拥有1所职教中心或中等职业学校。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44.加强市、县级中医院和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逐步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和医院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进社区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导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

责任单位:省卫生厅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45.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市、县级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建设、改造,推进社区文化服务设施、文化广场建设,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抓好中国文字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快中小城市、县城和城市社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科技、文化、体育进社区,力争每个社区都能拥有1个活动室或活动场地。

责任单位:省文化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技厅、体育局负责,各省辖市政府组织实施。

46.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设计和管理水平,建立并实施城市“绿线”管理制度,严肃查处非法侵占、破坏绿地的行为。加强城市湿地保护,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设湿地公园,保持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加快城市周边绿地建设,合理布局近郊防护林、风景林、生产林、水源涵养林,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生态环境系统。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林业厅、环保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47.积极推动科技、文化、体育、广电资源共享。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设施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加强城市广电网络的互通互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文化厅、广电局、体育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四、加快推进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

48.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力争2010年前全面完成老城区内现有都市村庄的改造任务。研究制定推动“城中村”改造的配套政策,解决都市村庄农民变市民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土地转换、社区管理等体制机制问题。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49.大力推进老城区改造。把旧城改造与建设特色街区、发展城市服务业结合起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对古城遗址、历史建筑、名人纪念地等传统特色建筑的保护。加大对城郊结合部危旧房、旧小区等区域的整治改造力度,在2007、2008年全面完成6大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的基础上,尽快启动省辖市和县城区的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作。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50.尽快解决城市“烂尾楼”问题。采取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解决城市“烂尾楼”问题,防止土地无限期闲置和浪费。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五、深入破解城市发展与管理中的体制与机制问题

51.加快推进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放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城市建设与经营,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民营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城镇建设资金,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凡是可以利用国外资本或社会资本进行建设经营的,国有资本原则上退出,用于其他必须由国有资本参与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允许通过融资机构和资本市场吸引社会资本直接投资。鼓励股份制市政公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积极创造条件发行城镇市政建设债券。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财政厅、河南银监局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52.深入推进市政公用行业改革。进一步放开建设经营市场,降低准入门槛,通过特许经营以及收购、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吸引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燃气、热力等市政领域,提高市政公用行业建设经营水平。鼓励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行业事企分离、管养分离、作业承包。进一步推进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健全适应产业化、市场化要求的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机制。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5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废除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二元管理模式,实行按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全省户籍管理计算机网络,实现城乡统一户籍管理,便利就业人员自由流动。省内农村户口迁入城镇的,允许保留其承包地5年,5年后鼓励实行承包地有偿流转。

责任单位:省公安厅、国土资源厅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54.进一步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清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视性政策规定,逐步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镇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进一步完善与城镇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城镇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把外来从业人员和“城中村”及近郊转户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完善城市低保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积极开展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试点工作。

责任单位:省劳动保障厅、民政厅、卫生厅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55.加快建立保障性与开发性相结合的城市住房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力争“十一五”末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56.加快城市对外开放步伐。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强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的经济技术合作,吸引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我省大中城市集聚,以开放带动城市发展、以改革促进城市管理。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六、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

57.全面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完善工作。加快38个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力争年内全部完成。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58.加快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编制步伐,力争省辖市达到近期建设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县级市和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60%。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指导,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

59.加快组织编制环丹江口库区、黄淮地区等重点地区空间发展规划和全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积极稳妥地推动有条件的村庄逐步迁并整合为农村社区,促进村镇集约节约发展。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60.切实加强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与专项规划为支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充分衔接,确保城市规划建设区、重点产业发展区、生态功能区在空间上得到有效落实,形成协调统一的省空间规划体系,在政策、土地、生态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局负责实施。

61.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履行有关程序,着力提高城乡规划法制化水平,切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一经确定,不经法定程序一律不得随意变更。严格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切实做到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段不审批建设项目,未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域不审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齐全的项目不批准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公示、公开、听证等公众参与制度,加快建立城乡规划信息咨询或查询制度,全面加强城乡规划效能监察,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环保局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62.加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积极挖掘和培养城市文化元素,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名人活动场所、地名和古建筑保护力度,保护好百年以上的古树和50年以上的稀有树种资源。对城市重点建筑物和标志性大型公共建筑精心设计,充分体现城市发展的特色和品位,努力为后人留下一批建筑精品。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文化厅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63.全面加强城市节地。加快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切实把应该保护的耕地保护好、把急需建设的用地腾出来、把未来发展的用地留下来。制定实施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和投资强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起合理用地、集约用地、高效用地的新机制。大力推进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深入开展土地“三项整

治”,压缩农村建设用地规模。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的新机制,促使进城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64.全面加强城市节水。加大城市陈旧管网改造力度,努力降低管网漏损率。加快推行城市管网雨污分流,大力推广新型节水设备和节水技术,提高应用普及率。建立健全污水再生利用产业政策,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加大再生水用户开发力度,提高污水再生利用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改革,促进城市节水。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65.全面加强城市节材。严格实施新建公共建筑节能65%、新建居住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加强对省辖市“禁实”工作的指导,确保2007年年底前所有省辖市全面完成“禁实”任务,加快推进县级城市“禁实”工作,2010年前所有县级城市全面实现“禁实”。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消耗、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及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争取2010年全省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65%以上。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66.全面加强城市节能。推进城市集中供热体制改革,优化供热资源配置,促进供热采暖节能。积极实施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以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为主的城市供气体系建设。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发展改革委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67.继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突出抓好城市市容环境、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公共交通、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修订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考评考核,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68.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法制化、民主化水平。对现行城市管理政策进行修订完善,对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政策性规定,采用政府网站、办事大厅、新闻媒体和听证会等形式及时进行公告、公示,广泛征求和听取专家及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省政府法制办指导,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69.切实加强城市行政执法管理。进一步树立执法为民、文明执法理念,严格依法行政,实行人性化执法、亲情化服务,畅通便民服务渠道,严禁粗暴执法、野蛮执法。完善执法责任和监督体系,推行执法职能、依据、程序、标准“四公开”,畅通投诉应急渠道,严格施行罚缴分离,规范票据管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执法人员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执法证件、获得执法资格后方可上岗执法;开展经常性政风行风教育,加大惩戒力度。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70.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步伐。积极推广电子信息技术,采用程序化、标准化等手段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优化城市管理流程,提高各类市政设施、道路交通等智能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建设领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完善上下通达的信息传递制度,全面落实城市地震、燃气、供水、桥梁、建设工程事故应急预案。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科技厅、信息产业厅、测绘局、地震局、气象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2006年全省城镇化工作目标和责任单%BD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23号 【发布日期】2006-03-31 【生效日期】2006-03-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2006年全省城镇化工作目标和责任单位的通知

(豫政办 〔2006〕2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做好我省2006年城镇化工作,推进全省城镇化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豫发〔2005〕25号)和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现将2006年全省城镇化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请各责任单位认真组织落实。

一、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

1.认真做好“十一五”全省城镇化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争取上半年印发实施。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2.认真做好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修改完善工作,争取3月份印发实施。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中原城市群九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3.按照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九市在6月底前编制完成各市具体实施方案。

中原城市群九市政府负责。

4.认真做好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等专项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争取上半年印发实施。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中原城市群九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5.认真做好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争取上半年印发实施。

省建设厅负责,中原城市群九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6.认真做好中原城市群生态建设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争取上半年印发实施。

省林业厅负责,中原城市群九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7.认真做好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争取上半年印发实施。

省交通厅负责,中原城市群九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8.抓紧完成中原城市群科技资源共享规划,争取上半年印发实施。

省科技厅负责,中原城市群九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9.抓紧完成中原城市群教育资源共享规划,争取上半年印发实施。

省教育厅负责,中原城市群九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10.抓紧完成中原城市群旅游资源共享规划,争取上半年印发实施。

省旅游局负责,中原城市群九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11.抓紧完成中原城市群信息资源共享规划,争取上半年印发实施。

省信息产业厅负责,中原城市群九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12.抓紧完成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争取上半年印发实施。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中原城市群九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13.上半年编制完成全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并报国务院审批。

省建设厅负责,各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14.加快各省辖市所辖县级市、县城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完善,争取年内基本完成。省建设厅负责,各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15.依照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争取各省辖市所辖县级市、县城上半年前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合理确定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区域、用地布局及建设发展时序,确保重要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在空间上得到落实。

省建设厅负责,各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16.年内全面完成重点镇、中心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及近期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年内完成50%以上的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集镇的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及近期规划编制工作。

省建设厅负责,各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二、全面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

17.加快郑汴城市连接通道建设,确保年内建成通车。

省交通厅牵头,郑州市政府、开封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18.争取上半年完成郑汴城市连接通道两侧功能区规划和景观规划。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郑州市政府具体负责,开封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19.加快郑东新区建设。年内建成省艺术中心,开工建设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站、铁路客运专线枢纽站和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初步建成CBD中心商务区和龙子湖高校区;开工建设CBD第二圈层商务中心、会展宾馆、省广电发射塔;全面启动拓展区,进一步完善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和商业金融、医疗教育、居住生态、社区管理等配套功能,争取年底入住人口接近20万人,全年完成投资110亿元。

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厅、交通厅、广电局、郑州市政府负责,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20.加快洛阳新区建设。加快体育中心等标志性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和商业金融、医疗教育、居住生态、社区管理等配套功能,力争全年完成投资80亿元。

洛阳市政府负责。

21.加快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建设。研究制订财政、税收、土地、投资等优惠政策和产值、税收分成及环保容量调剂补偿等政策措施;以汽车零部件、煤电铝一体化、现代物流为突破口,推进产业整合,发展产业集群。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22.加快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郑州至石人山、连霍国道主干线郑州至洛阳段加宽改造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郑州公铁两用桥。配合国家抓好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开工建设郑州至北京、郑州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郑州火车站西站区改扩建等项目。加快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改造,基本完成航站楼扩建工程。积极推进郑州城市轻轨前期工作。省交通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23.继续推进黄河标准化堤防、邙山绿化以及郑州、洛阳、开封等城市防护林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基础设施。启动其他6城市的城市防护林工程。

省林业厅牵头,有关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24.加快物流体系建设。加快郑州国际物流园区、洛阳区域物流枢纽、新乡物流园区、漯河物流园区等建设。支持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改造,建设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设施,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大力发展重点行业物流。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25.建立健全中原城市群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召开九市市长联席会议,重点研究和协调解决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重要政策和生产力布局、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要素资源整合与共享及与外围地区的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促进各市之间产业和功能对接。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中原城市群九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26.建立城镇化和中原城市群统计体系。研究提出城镇化和反映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指标体系,建立按月统计报告制度,下半年实施。

省统计局负责,省建设厅、环保局、民政厅、公安厅、劳动保障厅等部门配合。

三、加快地区性中心城市发展

27.积极支持其他省辖市发展。研究提出支持中原城市群以外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加快开放开发的政策措施,引导其壮大优势产业,提高城市综合经济实力。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28.发展壮大县城和县级市。研究提出进一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扩权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进一步扩大扩权县(市)范围。引导县(市)发展特色经济,推动县域工业相对集中规划和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工业园区。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29.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研究制订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指导和推动鹤壁、济源、巩义、义马、舞钢等市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户籍、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方面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四、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0.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快省辖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确保洛阳氵廛东、安阳西区污水处理工程上半年建成投用;加快69个在建县级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确保年内全面建成;全面开工建设其余28个县(市)的污水处理工程。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建设厅、环保局、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等省直有关部门配合,有关省辖市、县(市)政府具体负责落实。

31.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确保年内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全部按新标准开征污水处理费;加大自备井的征收力度,确保各市、县(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率达到100%。

省建设厅负责,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环保局配合,各省辖市、县(市)政府具体落实。

32.加快城市供水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建成12个供水项目,新增日供水能力49.5万吨,新开工15个县城供水项目。

省发展改革委、省建设厅牵头,有关省辖市、县(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33.加强城市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建成驻马店、新郑等垃圾处理项目。进一步扩大城市垃圾处理费征收范围。

省建设厅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局等省直有关部门配合,有关省辖市、县(市)政府具体落实。

34.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发展。建立全省房地产市场分析联席会议制度,提高“豫房景气指数”编制水平,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研究提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适当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鼓励开发建设中小户型住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的房源。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单身公寓和小户型廉租房,为外来从业人员提供住所。鼓励引进外来资金、社会资金进行旧城改造和房屋成片开发建设,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房屋租赁市场。

省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各省辖市政府配合。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

35.加快户籍管理改革步伐。省公安厅在6月底前制订完成按实际居住地登记入户的户籍管理具体实施意见,各省辖市在6月底前要制定具体操作办法,进一步降低外来从业人员进城落户的限制条件,加快“城中村”及近郊无地少地居民的转户步伐。

省公安厅牵头,各省辖市政府负责。

36.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继续清理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规定。取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招录公务员和工作人员时的户籍或地域限制,实行身份证管理。取消对外来从业人员及其用工单位的不合理收费。强化就业和创业培训,加强对外来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省劳动保障厅负责,省监察厅等省直有关部门、各省辖市政府配合。

3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将外来从业人员和“城中村”及近郊转户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开辟个人缴纳社会保险的渠道,为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原用工单位或雇主没有为其办理参保手续的外来就业人员建立个人账户;逐步扩大外来从业人员和“城中村”及近郊转户居民失业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省劳动保障厅负责,各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38.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争取年内全省所有省辖市全面启动住房分配货币化工作。建立最低收入家庭住房档案,多渠道落实廉租房资金,扩大廉租房覆盖面。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覆盖面,力争年内全省住房公积金平均覆盖率达到40%。进一步加大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发放力度。

省建设厅牵头,各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39.全面放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鼓励国外资本、民营资本和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允许通过融资机构和资本市场吸引社会资本直接投资。鼓励股份制市政公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积极创造条件发行城镇市政建设债券,多方筹措城镇建设资金。

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负责。

40.积极推进市政公用行业改革。争取年内基本完成全省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改革目标任务。大力推行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制度。

省建设厅负责,省发展改革委配合。

41.深化国有建筑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通过收购、兼并、入股等方式,参与建筑企业改制,加快国有资本退出步伐,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竞争力。

省建设厅负责,省发展改革委配合。

42.进一步推进勘察设计单位改革。加快勘察设计单位改制步伐,支持成立由国内知名注册建筑师或注册工程勘察设计师领衔执业的建设设计事务所,努力形成大型勘察设计单位、中小型专业设计事务所多元化发展格局。

省建设厅负责。

43.继续加强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继续采取部门联动、媒体曝光、通报批评、督查督办等方法,加大清欠力度,确保全面完成三年清欠目标。积极推行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按月发放制度,建立健全防止新欠的长效机制。

省建设厅牵头,各省辖市政府负责,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44.加快发展城市基础教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省辖市要建设一批中小学、幼儿园项目,解决城市扩张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

省教育厅牵头,各省辖市政府负责。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45.大力推行城镇节地。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加大对“空心村”和“迁村并点”的整治力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乡村建设用地规模挂钩政策。积极盘活城镇闲置、空闲和低效使用的土地,加强废弃工矿区用地和砖瓦窑场用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用地标准,指导和调控城镇建设合理利用土地,积极引导房地产企业建设节地型住宅,支持发展高层、多层住宅和公共建筑,限制建设低层住宅,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别墅类和城市庭院式建筑。各类新建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和商业区,必须配套建设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式停车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原则,推行各级开发区、工业聚集区的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

省国土资源厅、建设厅负责。

46.大力推行城镇节水。深入开展城镇节水活动,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限期关闭现有自备水源,严禁在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新建自备水源。

省建设厅负责。

47.大力推行城镇节材。逐步禁止和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鼓励和引导生产使用以煤矸石和粉煤灰等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推动已经实行“禁实”的省辖市向县城延伸,抓好一批县(市)的“禁实”工作。推广应用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及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提倡使用建筑保温隔热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回收各种废旧资源,支持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推广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省建设厅负责,省国土资源厅、发展改革委配合。

48.大力推行城镇节能。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型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广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动按热量分户计量收费。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编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抓好郑州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城市示范工作,启动鹤壁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试点示范工程。

省建设厅负责。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三月三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7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通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8〕35号 【发布日期】2008-03-24 【生效日期】2008-03-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7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通报

(豫政办 〔2008〕35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全省环境质量,2007年省政府与18个省辖市政府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省辖市环境保护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同时,省政府将各省辖市政府环保责任目标内容纳入了2007年省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一年来,经过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从总体上看,省政府确定的各项环保目标任务完成较好,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各省辖市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通报如下:

一、环保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一)环境质量目标。环境质量目标主要包括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和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3项。

1.2007年全省各省辖市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综合平均达标率为87.2%(水质综合达标是指同一河流目标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同时达标)。其中,化学需氧量平均达标率为94.5%,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氨氮平均达标率为89.7%。各省辖市中,出境断面水质综合平均达标率为100%的有济源、三门峡、信阳、驻马店4市;综合平均达标率在85%以上的由高到低是许昌、南阳、商丘、焦作4市;综合平均达标率在70%以上的由高到低是平顶山、安阳、洛阳、漯河、新乡、鹤壁、濮阳、郑州、开封9市;周口市综合平均达标率为64.6%。

2.根据我省的监测结果,2007年省辖淮河流域10个出省境断面水质综合平均达标率为76.1%,其中化学需氧量平均达标率为93.3%,氨氮平均达标率为76.7%,较好地完成了与国务院签订的水质目标任务。

3.全省各省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较好,全年平均达标率为89.3%,较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城市由高到低依次为信阳、濮阳、南阳、漯河、驻马店、许昌、鹤壁、商丘、周口、开封、新乡、三门峡、济源、郑州、平顶山、安阳、洛阳、焦作。4.全省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平均达标率为100%,全部完成政府责任目标。

(二)工作目标。

1.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2007年,各省辖市严格执行《河南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关闭淘汰小火电和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等落后产能、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实施电厂脱硫工程、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和强化对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的监督管理等措施,确保了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最终测算结果,我省2007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在2006年基础上削减3.76%和3.7%,圆满完成了省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2.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

2007年省政府对卫河、惠济河、贾鲁河3个流域,化工(化肥)、医药、电力3个行业和133个饮用水源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这项工作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向全省人民公开承诺办理的10件实事之一。经验收,以上重点流域、区域、行业应关闭取缔的重污染企业150家,实际关闭186家;应进行限期或停产治理的企业355家,完成治理任务的321家,依法实施关闭、停产治理或限产限排34家。

各省辖市还积极完成省政府督办和本市确定的综合整治重点任务,共关闭重污染企业388家,完成治理或停产治理924家。

3.深化工业污染防治。2007年,各省辖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等法律、法规,加强环评审核和“三同时”(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执法检查,并组织人员对近5年审批的970个新建项目进行排查,严厉打击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省共清查造纸、涉铅等企业541家,关闭160家,停产治理34家,将9家环境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对9家环境违法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加大现场执法检查力度,全省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5万人次,检查排污企业33000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349起。全省应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的60家企业全部按期完成审核任务。各省辖市都成立了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并下发了实施方案,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全省选调并培训1.8万名普查人员,初步建立了有三十余万个单位的污染源普查单位名录,组织对全省829家重点污染源进行了普查监测,基本完成了污染源普查任务。

4.生态环境保护。

2007年各项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圆满完成。全省18个省辖市均编制完成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方案并进行了任务分解,共编制生态县规划16个、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规划37个,创建生态示范县8个、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20个、市级生态文明村239个,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工程20个。同时,全省稳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制定下发了有关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实施方案,按期完成了全省土壤污染调查培训和持证上岗及监测点位核查与取样测试等工作,确定2557个监测点位,完成了1000多个样品的采集和有机污染物理化指标分析与测试。

5.辐射环境管理。

2007年全省共核发辐射许可证299家,审批辐射建设项目412项,新购放射源708枚,放射源异地使用65家75枚,对68个辐射建设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对全省130家企业459枚废旧放射源进行了安全收缴,全省新产生的废旧放射源收贮入库率达到100%,全年未发生辐射污染事故。

6.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全省应建成的污水处理厂38座、垃圾处理场88座已全部完成。目前,我省已建成133座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591.8万吨,可形成化学需氧量年削减能力50万吨。全省108个县(市)中,除市、县同城、设施共建的县外,103个县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104个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场建成并投入使用。

各省辖市进一步加快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应稳定运行的3个已按计划稳定运行;应建成的14个已初步建成5个、在建4个、其余5个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另外,全省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已开工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别省辖市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综合平均达标率偏低。虽然2007年各省辖市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化学需氧量平均达标率较2006年提高0.6个百分点,但由于氨氮首次被列入河流责任目标断面考核内容,且部分河流责任目标断面氨氮浓度居高不下,造成2007年的水质综合平均达标率明显比往年单纯考核化学需氧量平均达标率要低。

(二)各省辖市完成污染物总量减排的任务艰巨。一是省辖市自测的核算方法与国家规定的方法有出入,包括对关停企业和工程项目的减排核算等,此外企业超标排污造成的不利影响大多被忽视。二是经过这几年的综合整治,结构减排和企业本身工程减排的潜力有限,而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和新建项目对污染减排的压力持续加大,今后几年完成污染减排的任务仍很艰巨。

(三)在环境综合整治中,还存在个别关闭企业拆除不到位、有些停产或限期治理企业出现反弹现象,少数企业深度治理进度缓慢等。

(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进展不平衡。部分污水处理厂管网不配套,收水率低;不少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差。部分省辖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进度慢,少数还未动工。

(五)在线监测和联网工作有待加强。部分省辖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安装的在线监控设施存在运转不正常、数据不可信、传输不畅通等问题。

三、考核评价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05〕79号)要求,省政府组织省发展改革委、监察厅、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工商局、环保局、省政府法制办、郑州电监办等9部门对各省辖市政府2007环保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验收,并作出如下评价:

18个省辖市政府较好地完成了与省政府签订的2007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其中,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焦作、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济源市政府为完成省政府环境保护目标优秀单位,开封、新乡、濮阳、信阳、周口、驻马店市政府为完成省政府环境保护目标先进单位。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的通知

(豫政[2009]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明确煤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监管监察任务,切实做好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煤炭生产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煤炭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煤矿业主、实际控制人等)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煤炭生产企业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意见》(豫政〔2008〕51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技术措施,加大安全投入,排查治理隐患;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等7部委《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116号)和《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2007〕95号)精神,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的各项工作措施,切实抓好落实,解决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相关责任人以及其他责任人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限期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职、辞退、解聘等行政处理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取得相关许可证照擅自从事生产的;

(二)未制订本企业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未建立并落实本企业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制的;

(三)超核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

(四)不执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依法作出的限期整改、停产整顿、关闭及其他有关行政处罚决定或行政处理措施的;

(五)对本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不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整改并按规定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的;

(六)无证非法勘查开采、越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或者非法用探矿权、采矿权作抵押的;

(七)不按规定标准提取使用安全费和维简费;

(八)不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并配备人员,不按资质等级标准使用特种从业人员,不按规定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的;

(九)非法用工,不依法与全体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不依法为全体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的;

(十)有其他过错行为导致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

对其他煤炭生产企业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令第446号和豫政〔2008〕51号文件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处理。

二、各级政府是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各级政府必须对本辖区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班子成员实行煤矿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对分管行业领域涉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具体负责。分管领导对本级政府直接管理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和辖区内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本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和方案,协调解决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定期组织有关部门检查指导本辖区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组织制定停产煤矿复产验收方案,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验收;督促煤矿整改重大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监管部门基础建设。

各级政府在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主体责任中,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限期调离工作岗位等行政处理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组织有关部门对煤炭生产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

(二)对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或生产安全事故不按规定督促及时上报、对登记备案的煤矿重大安全隐患督促整改不到位的;

(三)接到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煤矿停产停工、停产整顿或关闭煤矿的报告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煤矿该停产停工而没有停产停工的、该关闭未关闭的;

(四)由于工作疏忽或不负责任,作出的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决定给煤炭生产企业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或给政府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省辖市政府所辖区域内1个月内发现2处以上、县(市、区)政府所辖区域内1个月内发现1处以上非法开采煤矿未采取有效制止措施的;

(六)对公告关闭矿井超过关闭期限未达到关闭标准的。

三、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煤矿安全监管监察职能,必须做好所辖煤矿安全生产日常监管监察工作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综合管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协调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权,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督促、指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

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对全省煤矿安全生产负总责,负责对省属煤炭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指导、协调、监督市级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负责煤矿改建扩建项目的核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资源整合方案的审批、瓦斯等级鉴定、矿井生产能力和通风能力的核定、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发放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等工作,对审批、核定等职责负有审查把关责任。组织指导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职业危害防治、煤矿救护队伍建设及其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煤矿使用的设备、材料、仪器仪表的安全准入管理工作。

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对煤矿安全实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对煤矿安全监管

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和上级授权,组织煤矿事故的调查处理。依法查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对颁发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负有审查把关责任。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对符合国家或省级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的煤矿新建项目的核准、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对煤矿新建项目核准、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负有审查把关和监督管理责任。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组织认定资源枯竭矿井,依法查处非法采矿行为,负责对无证采矿、非法盗采、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进行鉴定。对无证非法开采、超层越界开采、批准扩储、发放采矿许可证、勘查许可证等负有审查把关责任。

公安部门负责对涉嫌非法开采和破坏性采矿等犯罪行为立案侦查及向检察机关移送起诉,负责煤矿爆炸物品购买、运输、爆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监控民用爆炸物品流向。对颁发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许可证、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及煤矿违规使用爆炸物品和向正常生产矿井、未开工生产、停产整顿等煤矿违规供应爆炸物品负有监督管理责任。

供电企业依据政府有关规定对关闭、违法违规等煤矿依法中断供电和防窃电负有责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煤炭生产企业注册登记和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对煤矿的无照经营行为负有监督和牵头依法查处取缔的责任。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规范煤矿劳动用工管理,对查处煤矿企业非法用工和损害矿工基本权益的行为、监督煤矿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和参加社会保险负有监察责任。

监察机关对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负责调查处理。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日常监管监察责任中,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暂扣或吊销执法证件、调离工作岗位等行政处理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安全生产监管部门:1.不依法履行煤矿安全生产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对查出的煤矿隐患没有及时跟踪整改和复查的。2.发现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没有及时下达停止生产或者停产整顿指令的,对违背停止生产或者停产整顿指令而继续生产的煤矿没有及时提请有关政府关闭的。3.对停产整顿复产验收矿井不按规定标准验收或在验收中弄虚作假的。4.不按规定条件和程序核发矿长资格证,未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

(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1.对煤矿改建扩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资源整合方案审批和矿井图纸资料审查把关不严,该批不批、不该批滥批造成不良后果的。2.发现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问题的煤矿不依法责令停产停工或提请政府予以关闭,或不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并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的。3.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煤矿申请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不予受理或不在法定期限内颁发煤炭生产许可证的;向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煤矿颁发煤炭生产许可证、证件过期未作出处理的;接到有关通知后,对被责令停产停工整顿的煤矿未暂扣或不及时暂扣生产许可证,或对地方政府决定关闭的煤矿不依法吊销或不及时吊销生产许可证的。4.在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中弄虚作假的。

(三)煤矿安全监察机构:1.不依法履行对煤矿安全实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职责,对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未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的。2.向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煤矿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证件过期未作出处理的;接到有关通知后,对被责令停产、停工的煤矿未暂扣或不及时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对地方政府决定关闭的煤矿不依法吊销或不及时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3.对煤矿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未经设计审查和工程竣工验收而同意施工和投入生产的,或该审查不审查的。

(四)发展改革部门:1.违规或越权核准(审批)煤矿新建项目的。2.不按照国家或省级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核准煤矿新建项目的。3.对煤矿新建项目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把关不严的。

(五)国土资源部门:1.对发现并查实的无证勘查、非法开采、超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行为,不按规定予以制止和处罚的。2.向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煤矿颁发采矿许可证的,证件过期未作出处理的,对地方政府依法决定关闭的煤矿不依法吊(注)销或不及时吊(注)销采矿许可证的。接到有关通知后,对被责令停产停工整顿的煤矿未暂扣或不及时暂扣采矿许可证的。3.对不具备扩储条件的资源枯竭矿井批准扩储的。4.对不具备扩储条件的资源枯竭矿井不上报关闭的。

(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1.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煤矿申请办理营业执照不予受理或不在法定期限内发照的。2.向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煤矿发照或执照过期应下达停产指令未下达的、应当暂扣煤矿企业营业执照而未及时作出处理的。

(七)公安部门:1.未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煤炭生产企业使用、购买、运输、储存民用爆炸物品的。2.对单位和个人向公安机关举报煤炭生产企业非法使用民用爆炸物品的行为不及时查处的。3.对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和煤矿安全监察、国土资源等部门移交的非法开采、破坏性采矿等构成犯罪的刑事案件不按规定及时立案侦查的。

(八)劳动保障部门:发现煤矿企业存在非法用工、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未按有关政策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等违法行为未依法进行查处的。

(九)供电企业:对违法、非法及依法关闭的煤矿供电的。各产煤省辖市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的具体办法,明确和落实省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安全监管职责,扎实有效开展安全监管工作。要按照豫政〔2008〕51号文件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紧急通知》(豫政办〔2008〕90号)要求,采取更加果断严厉措施,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一月六日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06年重点工作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12号 【发布日期】2006-02-23 【生效日期】2006-02-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06年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

(豫政办 〔2006〕12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李成玉省长代表省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现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06年重点工作分解,请各责任单位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认真组织落实。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增强责任意识,狠抓落实,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具体落实情况请于3月30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0日分四次向省政府报告。

一、关于主要工作目标

1.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商务厅、农业厅、人口计生委、劳动保障厅等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二、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扎实进展。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继续抓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县的支持,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积极推进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重点支持黄河滩区、豫东平原发展成规模的奶牛养殖示范小区,支持重点区域肉牛肉羊产业带、瘦肉型猪和禽蛋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由省畜牧局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5.完善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预案,加快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由省畜牧局、林业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6.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支持宜林地区发展速生丰产林和名优特经济林。

由省农业厅、林业厅负责落实。

7.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畜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由省农业厅、科技厅、畜牧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落实。

8.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鼓励连锁超市由城市向农村延伸。

由省商务厅、供销社负责落实。

9.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好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到14.5亿元,继续实行良种补贴,增加农机购置补贴。

由省财政厅、农业厅、农机局负责落实。

10.培训农村劳动力20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0万人以上。

由省农业厅、劳动保障厅负责落实。

11.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度,确保6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

由省农开办(扶贫办)负责落实。

12.切实加强涉农收费和价格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由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监察厅负责落实。

1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投资65亿元改造和建设农村公路1.9万公里,解决和改善1万个行政村通油路问题。

由省发展改革委、交通厅负责落实。

14.筹措5.4亿元解决高氟、高砷、苦咸、重污染等地区150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

由省水利厅、财政厅、环保局负责落实。

15.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扶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新增沼气用户50万户。

由省农业厅、财政厅负责落实。

16.全面完成县城电网改造。

由省发展改革委、电力公司负责落实。

17.再改造800所乡镇卫生院,基本完成全省改造任务。

由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负责落实。

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由25个扩大到65个,人均财政补贴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覆盖人数占全省农民的一半以上。

由省卫生厅、财政厅负责落实。

19.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确保乡镇机关事业人员只减不增,推进乡镇机构职能转变和服务水平提高;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改革。

由省人事厅、教育厅、财政厅负责落实。

三、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加大支持自主创新力度,实施一批结构调整重大项目,促进工业和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升级。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千吨级多晶硅”等一批重大产业创新专项,努力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工建设安玻液晶显示玻璃、洛玻电子玻璃、中硅多晶硅、黄河旋风超硬材料及制品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逐步形成半导体及太阳能电池、新型显示材料及深加工、超硬材料及制品三大产业链。支持数字视听、集成电路、税控收款机等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和生物能源产业,抓好天冠生物柴油等示范工程。

由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负责落实。

21.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围绕培育和壮大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抓紧实施洛阳石化炼油和化纤原料扩能、永煤50万吨甲醇、神马20万吨尼龙66盐、中铝郑州12万吨高精度铝板带、风神轮胎年产500万套轿车子午胎、三全年产15万吨速冻食品等一批具有带动性的项目。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支持有优势的产业带、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

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22.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引导钢铁、建材、造纸等行业的骨干企业联合重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规模加工能力。重点加快安钢千万吨优质钢基地、舞钢高等级宽厚板基地建设,支持同力和天瑞集团尽快形成千万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继续推进林纸一体化,扩大高档和特种纸生产规模。支持郑州、洛阳老工业基地改造,发展先进制造业。

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23.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增加财政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引导性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支持百户重点企业286个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引导企业狠抓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落实。

24.大力发展服务业。围绕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完善物流网络布局,抓好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河南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郑州国际航空物流园区等物流工程建设,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物流。

由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郑州海关、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郑州市政府负责落实。

25.进一步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发展红色旅游,精心打造少林寺―龙门石窟国际化旅游品牌,积极培育旅游骨干企业集团。

由省旅游局、郑州市政府、洛阳市政府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26.支持河南广电数字化产业基地、河南出版产业基地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新的消费热点。

由省广电局、新闻出版局、河南出版集团、省文化厅、体育局负责落实。

27.增加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给。

由省建设厅负责落实。

28.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资源节约。抓好鹤壁、平煤集团等6个国家级和21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支持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和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小区建设,在冶金、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建设一批环境友好型企业。从严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由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环保局负责落实。

29.切实保护基本农田,进一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广多层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面清理整治砖瓦窑场,逐步禁止生产实心粘土砖,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

由省国土资源厅、建设厅负责落实。

30.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继续推进煤炭、铝土矿等资源整合。

由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煤炭工业局负责落实。

四、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

31.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由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2.突出抓好中原城市群建设。进一步发挥郑州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郑东新区建设,初步建成中央商务区和龙子湖高校区,省艺术中心建成投用,开工建设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站、铁路客运专线枢纽站等一批重大工程。

由省发展改革委、交通厅、郑州市政府负责落实。

33.积极推进洛阳新区建设。

由省发展改革委、洛阳市政府负责落实。

34.着力发展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促进优势产业发展集聚。建成郑汴城市间连接通道,在沿线展开产业、商住、文化和生态建设布局,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

由省发展改革委、郑州市政府、开封市政府、洛阳市政府负责落实。

35.开工建设郑州黄河公路铁路两用桥等工程,进一步密切郑州与新乡、许昌的经济联系和功能对接。

由省发展改革委、交通厅负责落实。36.完善协调联动机制,统筹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等跨区域重大工程建设。

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37.加快地区性中心城市发展。积极支持和引导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地区城市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支柱产业,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由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8.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兑现奖励,引导县(市)发展特色经济,推动县域工业相对集中规划和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对一批传统农业县特别是产粮大县,加大扶持力度。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落实。

39.搞好城乡一体化试点。推动鹤壁、济源、巩义、义马、舞钢等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户籍、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方面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由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公安厅、教育厅、卫生厅、劳动保障厅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五、关于基础设施建设

40.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2214公里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大广线周口以北段至省界等13个项目578公里建成通车,开工连霍国道主干线郑州至洛阳段改扩建等项目。改造部分国道、省道干线公路。配合国家抓好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开工建设郑州至石家庄客运专线、郑州至武汉客运专线、焦柳线电气化改造、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郑州火车站西站区改扩建等项目。加快新郑国际机场改造,基本完成航站楼扩建工程。

由省发展改革委、交通厅、郑州铁路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1.积极推进能源基地建设。以大型煤炭企业为骨干,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大中型矿井。加大煤炭勘探投入力度,搞好煤矿安全技改和采煤沉陷区治理。

由省煤炭工业局、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42.积极有序地推进一批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建设,争取建成首阳山电厂三期等一批新机组,新增发电装机600万千瓦以上。加快电网建设,尽快建成和开工建设一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确保电力输送需要。

由省发展改革委、电力公司负责落实。

43.建成义马煤气化二期工程,积极推进“川气入豫”、“第二西气东输”等工程的前期工作。

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44.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段,争取开工新乡段。建成洪汝河近期治理工程,搞好黄河北岸标准化堤防、黄河滩区安全建设和综合治理,加快西霞院水库、燕山水库、涡河和沙颍河治理、小洪河近期治理等工程建设。完成陆浑、白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抓好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做好河口村水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由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河南黄河河务局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5.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管网配套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争取69个在建污水处理项目全部建成,全面开工其余28个县的污水处理项目。争取再开工建设一批垃圾处理设施。继续实施省辖市供排水、燃气等管网扩建工程,抓好一批县城供水项目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完善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

由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六、关于改革开放

46.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重点骨干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产权多元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主辅分离,实现出中心下岗人员向失业保险并轨。全面推进非工业企业改革。

由省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劳动保障厅负责落实。

47.加快省直所属企业改革。

由省国资委等有关部门负责落实。48.继续完善国有资产有效监管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由省国资委负责落实。

49.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创业辅导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由省中小企业服务局、河南银监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负责落实。

50.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重点抓好郑州等5个综合试点城市和13个试点单位的文化体制改革。

由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1.积极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扩大债券、信托融资规模。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

由省发展改革委、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负责落实。

52.加强人才、技术、产权交易等市场建设。由省人事厅、科技厅、财政厅负责落实。53.继续深化财税体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农村信用社等改革,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一步加快交通、城建、水利等领域的改革。

由省财政厅、粮食局、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发展改革委、交通厅、建设厅、水利厅等部门负责落实。

54.坚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全方位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结合“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实施和产业结构调整,搞好专项和专业性招商。发挥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作用,依托骨干企业、优质资产和重大项目,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投资,加快美国加州工业园区建设。认真组织好第四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商贸活动。加强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提高招商实效。

由省商务厅、郑州市政府负责落实。

55.努力扩大进出口规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强化出口品牌意识,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巩固扩大传统大宗产品出口,鼓励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抓好郑州出口加工区建设,扩大加工贸易出口规模。

由省商务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郑州海关、郑州市政府负责落实。

56.加强口岸建设,健全大通关机制,积极开辟新的国际航线。

由省政府口岸办、郑州海关、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省旅游局负责落实。

57.扩大紧缺资源、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进口。抓好境外大型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带动成套设备、技术、服务出口和国际劳务输出。

由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负责落实。

58.大力实施东引西进。加强优势企业与东部企业的战略合作,促进资源、市场与资金、技术、品牌共享。引导省外资金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集聚。加强与中西部省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建立资源开发基地。

由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七、关于社会事业发展

59.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培养创新人才队伍,集中财政科技投入,加快建立开放式科技基础平台,推进重大科技攻关和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完成开发类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公益及农业类科研机构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由省科技厅、人事厅、财政厅、科学院、农科院负责落实。

60.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加强城市中小学和普通高中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劳动保障厅负责落实。

61.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开工建设省广播电视发射塔、中国文字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支持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

由省发展改革委、广电局、文化厅、安阳市政府负责落实。

62.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和社区卫生服务,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整顿、规范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秩序,强化医院管理,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搞好重大疫病预防控制。

由省卫生厅、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63.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点对沙颍河等6个污染较重的流域和辉县水泥群等5个局部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实行环境综合整治。

由省环保局和有关市、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64.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长江、淮河防护林及太行山绿化工程,积极推进沿黄生态工程、城市防护林和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工程建设,建设一批林业生态县。由省林业厅负责落实。65.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加强气象、地质灾害预警预防。由省国土资源厅、气象局、地震局负责落实。66.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出生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由省人口计生委负责落实。

67.举办好河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启动省体育中心二期工程。

由省体育局、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68.深化统计制度改革,加强基层统计建设,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由省统计局负责落实。

八、关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69.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支持发展社区就业和灵活就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培训等再就业优惠政策,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其中“4050”人员12万人。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由省劳动保障厅、教育厅、农业厅负责落实。

70.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保费征缴力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问题。

由省劳动保障厅、民政厅负责落实。

71.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搞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增加农村五保供养经费,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由省民政厅、卫生厅负责落实。

72.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由省劳动保障厅负责落实。

73.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津贴、补贴。

由省人事厅、财政厅负责落实。

74.认真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全面实现清欠目标。

由省建设厅、劳动保障厅负责落实。

75.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商业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由省商务厅、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落实。

76.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巩固小煤矿整顿关闭成果,集中力量治理煤矿瓦斯,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及消防安全等领域和人员密集场所的专项安全整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由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煤炭工业局、公安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77.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由省信访局、公安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78.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邪教组织和各种暴力恐怖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建设平安河南。

由省公安厅、国家安全厅、信访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落实。

九、关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79.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伦理、心理、生理教育为载体,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扎实开展农村文明家庭、文明村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景区、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继续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

由省文明办、新闻出版局、广电局、科技厅、教育厅、文化厅、司法厅、卫生厅、体育局、社科院、社科联负责落实。

80.坚持依法治省。继续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由省司法厅、省政府法制办负责落实。

81.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由省政府各部门负责落实。

82.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由省民委(宗教局)负责落实。

83.加强法律援助,依法保障公民特别是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慈善事业。

由省司法厅、民政厅、妇联、残联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84.继续做好对台、外事、侨务、气象、地震、测绘、参事、史志等工作。

由省台办、外侨办、气象局、地震局、人防办、测绘局、参事室、地方史志办负责落实。

85.积极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关心和支持驻豫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抓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认真落实军人优待抚恤政策,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由省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人防办、民政厅、人事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十、关于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86.改革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由省编办、人事厅、监察厅等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87.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由省政府办公厅等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88.完善政府责任目标考评制度,增加衡量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指标,实施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

由省政府办公厅、发展改革委、统计局负责落实。

89.增强改革主动性,进一步细化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改革任务和措施,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效益。

由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90.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转变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积极整合行政资源,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在公共服务部门和单位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健全行政服务大厅功能,精简办事程序,切实履行服务承诺。认真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和企业改制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察民情、解民忧,言必行、行必果,切实取信于民。

由省政府办公厅、监察厅、信息产业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国资委等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91.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规范行政执法主体。搞好政府立法和行政复议。

由省政府法制办等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92.健全对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健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决策公示、听证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由省政府各部门负责落实。

93.严格执行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由省监察厅负责落实。

94.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由省审计厅负责落实。95.加强行政效能监察。严格项目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国有资产转让、政府采购等制度,严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设廉洁政府。

由省监察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国资委、财政厅等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96.求真务实,加强政风建设。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防止急功近利,力戒心浮气躁,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继续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坚决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带头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落实。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为“十一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拼搏攀登,赢得主动。

由省政府办公厅、监察厅、人事厅等省政府各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二月二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全省城市发展与管理工作目标和责任单位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全省城市发展与管理工作目标和责任单位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