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全省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金融重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7〕80号 【发布日期】2007-08-06 【生效日期】2007-08-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全省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金融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
(豫政办 〔2007〕80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我省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将李成玉省长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各项金融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请各责任单位抓紧制订实施意见,认真组织落实。
一、保持合理的信贷投放力度
1.各金融单位一定要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查找问题和差距,积极做好工作,主动向总行汇报,争取增加对我省的信贷规模,并实现均衡投放,完成全年新增贷款1200亿元目标,努力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双赢。要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发展,支持省定100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支持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建设,保持一定的投资拉动。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加大对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和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省里己出台对黄淮四市的扶持政策,金融部门也要相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有效信贷投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由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省政府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落实。
2.省农发行要认真落实国家粮棉油调控和收购政策,通过及时足额提供收购贷款,保证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的顺利实施。
由省农发行负责落实。
二、大力推动金融业改革开放
3.积极支持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继续深化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农行股份制改革工作,配合做好固定资产清理、评估、确权工作,简化办事手续,适当减免费用,确保外审工作高质高效完成;要全力做好不良资产和特殊资产处置工作,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处置,尽最大可能核销银行债务,按计划完成财务重组工作。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改革原则,支持开发银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改制改革工作。
由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省开行、农发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要按照产权明晰、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的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积极推进地方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促进增长方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转变,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由河南银监局、省政府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要积极引进省外金融机构。面向境内外金融机构,大力推介我省良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增强其对我省的了解,争取来我省设立区域性管理总部、区域性功能中心或分支机构。有关部门要加强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沟通与联系,尽快健全政策性银行体系。
由省发展改革委、河南银监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证监局、河南保监局、省政府金融办负责落实。
6.要大力吸引省外战略投资者。要加大工作力度,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进入,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要鼓励省外投资者参与河南地方金融机构的整合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支持地方商业银行与境内外银行合资合作,积极引进省外大型投资机构来豫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投资业务。大力培育、吸引为金融业提供服务的资信评估、投资咨询、资产评估、担保、会计、审计、法律等中介服务组织。由省发展改革委、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河南保监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三、积极发展地方金融机构
7.要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重组。支持规模较大、管理稳健、业绩优良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强与其他行、社之间的兼并和业务、技术联合,鼓励引进境内外投资者,增强资本实力。支持城市信用社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已达到标准的城市信用社要尽快组建成城市商业银行。
由河南银监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8.要加快组建省级股份制银行。在重组改造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具有河南品牌、机构逐步延伸全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由河南银监局、省政府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人行郑州中心支行负责落实。
9.要加快组建河南省投资集团。整合省级政府投资主体,优化资本结构,壮大资本实力,增强投融资功能,构建以资本运作为核心,以河南新兴主导产业和基础设施为投融资重点,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为一体的金融控股集团,使其成为政府优化资源配置的投融资平台。
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10.要不断壮大信托机构。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支持中原信托、百瑞信托等公司引进国内外投资者,完成增资扩股,扩大资本规模,进一步拓展信托业务。
由省发展改革委、河南银监局和郑州市政府负责落实。
11.要进一步做优做强证券和期货公司。支持中原证券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兼并重组等措施,进一步壮大综合实力,力争“十一五”期间改制上市。鼓励现有期货公司增资扩股,形成规模效益,努力培育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期货公司。
由河南证监局、省政府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和中原证券公司负责落实。
四、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12.要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尽快完成央行专项票据的兑付工作,发挥农信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选择若干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开展组建县级农村合作银行试点工作。在完成全省145家县级联社一级法人社组建的基础上,逐步增大县级联社和县级农村合作银行对省联社的参股比例,积极创造条件,组建省县二级法人的河南省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
由河南银监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省政府金融办和省农信联社负责落实。
13.要健全和创新农村金融组织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和责任,稳定和发展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和业务,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争取尽快开展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试点工作。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
由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省发展改革委、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14.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小额贷款方式,扩大小额贷款服务,完善和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充分发挥保险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建立完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创新适合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以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为重点,积极推进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农业产业化企业等各方面的有机联系与合作。大力推动各类农民信用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拓展农村担保业务,创新担保方式,扩大担保规模。在有条件的市、县开展粮食、经济作物、畜产品等品种的保险试点工作。
由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河南保监局、省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保险公司负责落实。
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
15.要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实施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工程,从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骨干服务业中选择一批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企业作为上市后备企业,在建设用地、节能环保、资金信贷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企业上市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十一五”期间,力争我省上市公司达到100家左右。
由省发展改革委、河南证监局、省政府国资委、省国土资源厅、环保局、河南银监局等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16.要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符合再融资条件的上市公司,通过新发、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形式,扩大股票市场融资规模,提高再融资功能和资本运营效率。
由河南证监局、省发展改革委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17.培育和发展债券市场主体,努力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当前,要积极做好永煤发行上市,鹤煤、义煤的企业债和安钢的公司债发行工作,争取募集到更多的发展资金。
由省发展改革委、河南证监局负责落实。
18.认真落实国家支持创业投资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创业投资。积极开展产业投资基金和资产证券化试点,力争年内完成产业投资基金方案的制定和申报工作,推进水、电、气等城市公用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
由省发展改革委、河南证监局、省财政厅、科技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19.要积极推动郑州、洛阳高新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建立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流动平台。
由河南证监局、省科技厅和郑州、洛阳市政府负责落实。
20.要发展壮大期货市场,鼓励郑州商品交易所在做大已有上市品种基础上,加大商品期货新品种和期权、商品指数期货的开发力度,适时推出新品种;支持符合条件的期货机构拓展业务范围,通过并购重组做强做大,提高竞争实力。
由郑州商品交易所、河南证监局、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21.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为着力点,深化保险企业改革。要以农业保险、城乡养老保险和责任保险为重点,大力推进产品创新,积极发展群众有需要、经营有效益、风险有管控的新产品新业务。大力提高保险服务水平,规范承保和理赔服务。以股份制为组织形式,加快组建我省地方法人财产保险公司,适时组建河南地方法人寿险公司。
由河南保监局、省发展改革委和各保险公司负责落实。
六、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与监管水平
22.各类金融企业都要适应金融业务综合化、金融活动国际化、金融交易电子化和金融产品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增强金融创新意识,注重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金融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推进金融创新,积极开发适合不同客户群体的新产品,形成特色化、差别化、多样化服务。
由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河南保监局、各金融机构负责落实。
23.要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以及与综合经济管理、执法等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搞好协调配合,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形成监管合力。
由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河南保监局、省政府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24.要坚持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根据行业特点,在加强对金融企业全方位全过程监管的同时,做好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管。要积极采取先进的监控和检查技术手段,对重大金融活动和交易行为实地严密监测,提高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效率。要健全金融应急机制和预案,针对金融风险容易集中爆发的情况和特点,研究建立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应急机制。要加强金融业同业公会和协会自律性组织建设,强化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立自律性的约束机制。要积极培养、引进各类金融专业人才、监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强金融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由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河南保监局和各金融机构负责落实。
七、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25.各级政府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重要性,把金融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从组织领导、协调机制、政策支持、工作部署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善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金融工作管理体制。金融工作涉及部门较多,很多部门属于中央直管,需要地方积极与这些部门加强沟通与配合,大力支持金融部门的工作。金融管理部门和单位也要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省里建立金融业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牵头领导和部门,及时研究解决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协调指导全省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各地也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明确相应的机构和领导负责,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由省政府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河南保监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26.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现代金融知识的学习,加强对金融政策的研究,学金融,懂金融,切实树立现代金融意识和观念,把握金融业发展趋势,自觉按经济规律、金融规律、市场规律办事,提高在新形势下做好金融工作的能力。要正确处理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金融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在保持金融稳定安全运行中推进金融改革发展,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发展水平,增强金融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金融持续健康安全发展。要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尊重和保障金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任何地方和部门都不得随意干预金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支持金融监管部门依法加强监管,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
由省政府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河南保监局等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27.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依法规范企业破产行为,严格政策性破产范围,坚决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维护金融企业债权。要进一步改善司法环境,提高金融案件执结率,切实解决金融机构债权追讨案件执行难问题。要继续深入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严禁非法金融活动,取缔非法集资、非法证券、地下钱庄、地下保单和非法外汇交易,依法打击各种金融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要在全社会加强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增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观念,自觉规范信用行为。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舆论监督等手段,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行政监管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努力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由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河南保监局、省公安厅、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06年重点工作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12号 【发布日期】2006-02-23 【生效日期】2006-02-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06年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
(豫政办 〔2006〕12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李成玉省长代表省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现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06年重点工作分解,请各责任单位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认真组织落实。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增强责任意识,狠抓落实,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具体落实情况请于3月30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0日分四次向省政府报告。
一、关于主要工作目标
1.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商务厅、农业厅、人口计生委、劳动保障厅等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二、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扎实进展。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继续抓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县的支持,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积极推进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重点支持黄河滩区、豫东平原发展成规模的奶牛养殖示范小区,支持重点区域肉牛肉羊产业带、瘦肉型猪和禽蛋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由省畜牧局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5.完善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预案,加快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由省畜牧局、林业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6.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支持宜林地区发展速生丰产林和名优特经济林。
由省农业厅、林业厅负责落实。
7.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畜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由省农业厅、科技厅、畜牧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落实。
8.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鼓励连锁超市由城市向农村延伸。
由省商务厅、供销社负责落实。
9.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好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到14.5亿元,继续实行良种补贴,增加农机购置补贴。
由省财政厅、农业厅、农机局负责落实。
10.培训农村劳动力20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0万人以上。
由省农业厅、劳动保障厅负责落实。
11.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度,确保6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
由省农开办(扶贫办)负责落实。
12.切实加强涉农收费和价格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由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监察厅负责落实。
1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投资65亿元改造和建设农村公路1.9万公里,解决和改善1万个行政村通油路问题。
由省发展改革委、交通厅负责落实。
14.筹措5.4亿元解决高氟、高砷、苦咸、重污染等地区150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
由省水利厅、财政厅、环保局负责落实。
15.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扶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新增沼气用户50万户。
由省农业厅、财政厅负责落实。
16.全面完成县城电网改造。
由省发展改革委、电力公司负责落实。
17.再改造800所乡镇卫生院,基本完成全省改造任务。
由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负责落实。
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由25个扩大到65个,人均财政补贴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覆盖人数占全省农民的一半以上。
由省卫生厅、财政厅负责落实。
19.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确保乡镇机关事业人员只减不增,推进乡镇机构职能转变和服务水平提高;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改革。
由省人事厅、教育厅、财政厅负责落实。
三、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加大支持自主创新力度,实施一批结构调整重大项目,促进工业和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升级。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千吨级多晶硅”等一批重大产业创新专项,努力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工建设安玻液晶显示玻璃、洛玻电子玻璃、中硅多晶硅、黄河旋风超硬材料及制品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逐步形成半导体及太阳能电池、新型显示材料及深加工、超硬材料及制品三大产业链。支持数字视听、集成电路、税控收款机等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和生物能源产业,抓好天冠生物柴油等示范工程。
由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负责落实。
21.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围绕培育和壮大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抓紧实施洛阳石化炼油和化纤原料扩能、永煤50万吨甲醇、神马20万吨尼龙66盐、中铝郑州12万吨高精度铝板带、风神轮胎年产500万套轿车子午胎、三全年产15万吨速冻食品等一批具有带动性的项目。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支持有优势的产业带、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
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22.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引导钢铁、建材、造纸等行业的骨干企业联合重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规模加工能力。重点加快安钢千万吨优质钢基地、舞钢高等级宽厚板基地建设,支持同力和天瑞集团尽快形成千万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继续推进林纸一体化,扩大高档和特种纸生产规模。支持郑州、洛阳老工业基地改造,发展先进制造业。
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23.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增加财政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引导性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支持百户重点企业286个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引导企业狠抓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落实。
24.大力发展服务业。围绕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完善物流网络布局,抓好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河南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郑州国际航空物流园区等物流工程建设,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物流。
由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郑州海关、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郑州市政府负责落实。
25.进一步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发展红色旅游,精心打造少林寺―龙门石窟国际化旅游品牌,积极培育旅游骨干企业集团。
由省旅游局、郑州市政府、洛阳市政府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26.支持河南广电数字化产业基地、河南出版产业基地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新的消费热点。
由省广电局、新闻出版局、河南出版集团、省文化厅、体育局负责落实。
27.增加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给。
由省建设厅负责落实。
28.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资源节约。抓好鹤壁、平煤集团等6个国家级和21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支持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和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小区建设,在冶金、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建设一批环境友好型企业。从严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由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环保局负责落实。
29.切实保护基本农田,进一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广多层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面清理整治砖瓦窑场,逐步禁止生产实心粘土砖,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
由省国土资源厅、建设厅负责落实。
30.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继续推进煤炭、铝土矿等资源整合。
由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煤炭工业局负责落实。
四、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
31.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由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2.突出抓好中原城市群建设。进一步发挥郑州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郑东新区建设,初步建成中央商务区和龙子湖高校区,省艺术中心建成投用,开工建设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站、铁路客运专线枢纽站等一批重大工程。
由省发展改革委、交通厅、郑州市政府负责落实。
33.积极推进洛阳新区建设。
由省发展改革委、洛阳市政府负责落实。
34.着力发展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促进优势产业发展集聚。建成郑汴城市间连接通道,在沿线展开产业、商住、文化和生态建设布局,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
由省发展改革委、郑州市政府、开封市政府、洛阳市政府负责落实。
35.开工建设郑州黄河公路铁路两用桥等工程,进一步密切郑州与新乡、许昌的经济联系和功能对接。
由省发展改革委、交通厅负责落实。36.完善协调联动机制,统筹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等跨区域重大工程建设。
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37.加快地区性中心城市发展。积极支持和引导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地区城市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支柱产业,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由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8.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兑现奖励,引导县(市)发展特色经济,推动县域工业相对集中规划和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对一批传统农业县特别是产粮大县,加大扶持力度。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落实。
39.搞好城乡一体化试点。推动鹤壁、济源、巩义、义马、舞钢等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户籍、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方面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由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公安厅、教育厅、卫生厅、劳动保障厅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五、关于基础设施建设
40.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2214公里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大广线周口以北段至省界等13个项目578公里建成通车,开工连霍国道主干线郑州至洛阳段改扩建等项目。改造部分国道、省道干线公路。配合国家抓好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开工建设郑州至石家庄客运专线、郑州至武汉客运专线、焦柳线电气化改造、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郑州火车站西站区改扩建等项目。加快新郑国际机场改造,基本完成航站楼扩建工程。
由省发展改革委、交通厅、郑州铁路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1.积极推进能源基地建设。以大型煤炭企业为骨干,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大中型矿井。加大煤炭勘探投入力度,搞好煤矿安全技改和采煤沉陷区治理。
由省煤炭工业局、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42.积极有序地推进一批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建设,争取建成首阳山电厂三期等一批新机组,新增发电装机600万千瓦以上。加快电网建设,尽快建成和开工建设一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确保电力输送需要。
由省发展改革委、电力公司负责落实。
43.建成义马煤气化二期工程,积极推进“川气入豫”、“第二西气东输”等工程的前期工作。
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44.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段,争取开工新乡段。建成洪汝河近期治理工程,搞好黄河北岸标准化堤防、黄河滩区安全建设和综合治理,加快西霞院水库、燕山水库、涡河和沙颍河治理、小洪河近期治理等工程建设。完成陆浑、白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抓好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做好河口村水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由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河南黄河河务局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5.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管网配套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争取69个在建污水处理项目全部建成,全面开工其余28个县的污水处理项目。争取再开工建设一批垃圾处理设施。继续实施省辖市供排水、燃气等管网扩建工程,抓好一批县城供水项目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完善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
由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六、关于改革开放
46.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重点骨干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产权多元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主辅分离,实现出中心下岗人员向失业保险并轨。全面推进非工业企业改革。
由省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劳动保障厅负责落实。
47.加快省直所属企业改革。
由省国资委等有关部门负责落实。48.继续完善国有资产有效监管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由省国资委负责落实。
49.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创业辅导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由省中小企业服务局、河南银监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负责落实。
50.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重点抓好郑州等5个综合试点城市和13个试点单位的文化体制改革。
由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1.积极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扩大债券、信托融资规模。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
由省发展改革委、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负责落实。
52.加强人才、技术、产权交易等市场建设。由省人事厅、科技厅、财政厅负责落实。53.继续深化财税体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农村信用社等改革,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一步加快交通、城建、水利等领域的改革。
由省财政厅、粮食局、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发展改革委、交通厅、建设厅、水利厅等部门负责落实。
54.坚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全方位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结合“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实施和产业结构调整,搞好专项和专业性招商。发挥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作用,依托骨干企业、优质资产和重大项目,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投资,加快美国加州工业园区建设。认真组织好第四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商贸活动。加强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提高招商实效。
由省商务厅、郑州市政府负责落实。
55.努力扩大进出口规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强化出口品牌意识,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巩固扩大传统大宗产品出口,鼓励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抓好郑州出口加工区建设,扩大加工贸易出口规模。
由省商务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郑州海关、郑州市政府负责落实。
56.加强口岸建设,健全大通关机制,积极开辟新的国际航线。
由省政府口岸办、郑州海关、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省旅游局负责落实。
57.扩大紧缺资源、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进口。抓好境外大型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带动成套设备、技术、服务出口和国际劳务输出。
由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负责落实。
58.大力实施东引西进。加强优势企业与东部企业的战略合作,促进资源、市场与资金、技术、品牌共享。引导省外资金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集聚。加强与中西部省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建立资源开发基地。
由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七、关于社会事业发展
59.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培养创新人才队伍,集中财政科技投入,加快建立开放式科技基础平台,推进重大科技攻关和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完成开发类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公益及农业类科研机构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由省科技厅、人事厅、财政厅、科学院、农科院负责落实。
60.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加强城市中小学和普通高中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劳动保障厅负责落实。
61.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开工建设省广播电视发射塔、中国文字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支持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
由省发展改革委、广电局、文化厅、安阳市政府负责落实。
62.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和社区卫生服务,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整顿、规范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秩序,强化医院管理,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搞好重大疫病预防控制。
由省卫生厅、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63.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点对沙颍河等6个污染较重的流域和辉县水泥群等5个局部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实行环境综合整治。
由省环保局和有关市、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64.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长江、淮河防护林及太行山绿化工程,积极推进沿黄生态工程、城市防护林和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工程建设,建设一批林业生态县。由省林业厅负责落实。65.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加强气象、地质灾害预警预防。由省国土资源厅、气象局、地震局负责落实。66.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出生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由省人口计生委负责落实。
67.举办好河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启动省体育中心二期工程。
由省体育局、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68.深化统计制度改革,加强基层统计建设,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由省统计局负责落实。
八、关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69.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支持发展社区就业和灵活就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培训等再就业优惠政策,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其中“4050”人员12万人。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由省劳动保障厅、教育厅、农业厅负责落实。
70.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保费征缴力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问题。
由省劳动保障厅、民政厅负责落实。
71.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搞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增加农村五保供养经费,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由省民政厅、卫生厅负责落实。
72.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由省劳动保障厅负责落实。
73.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津贴、补贴。
由省人事厅、财政厅负责落实。
74.认真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全面实现清欠目标。
由省建设厅、劳动保障厅负责落实。
75.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商业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由省商务厅、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落实。
76.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巩固小煤矿整顿关闭成果,集中力量治理煤矿瓦斯,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及消防安全等领域和人员密集场所的专项安全整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由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煤炭工业局、公安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77.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由省信访局、公安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78.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邪教组织和各种暴力恐怖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建设平安河南。
由省公安厅、国家安全厅、信访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落实。
九、关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79.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伦理、心理、生理教育为载体,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扎实开展农村文明家庭、文明村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景区、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继续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
由省文明办、新闻出版局、广电局、科技厅、教育厅、文化厅、司法厅、卫生厅、体育局、社科院、社科联负责落实。
80.坚持依法治省。继续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由省司法厅、省政府法制办负责落实。
81.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由省政府各部门负责落实。
82.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由省民委(宗教局)负责落实。
83.加强法律援助,依法保障公民特别是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慈善事业。
由省司法厅、民政厅、妇联、残联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84.继续做好对台、外事、侨务、气象、地震、测绘、参事、史志等工作。
由省台办、外侨办、气象局、地震局、人防办、测绘局、参事室、地方史志办负责落实。
85.积极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关心和支持驻豫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抓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认真落实军人优待抚恤政策,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由省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人防办、民政厅、人事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十、关于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86.改革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由省编办、人事厅、监察厅等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87.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由省政府办公厅等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88.完善政府责任目标考评制度,增加衡量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指标,实施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
由省政府办公厅、发展改革委、统计局负责落实。
89.增强改革主动性,进一步细化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改革任务和措施,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效益。
由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90.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转变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积极整合行政资源,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在公共服务部门和单位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健全行政服务大厅功能,精简办事程序,切实履行服务承诺。认真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和企业改制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察民情、解民忧,言必行、行必果,切实取信于民。
由省政府办公厅、监察厅、信息产业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国资委等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91.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规范行政执法主体。搞好政府立法和行政复议。
由省政府法制办等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92.健全对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健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决策公示、听证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由省政府各部门负责落实。
93.严格执行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由省监察厅负责落实。
94.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由省审计厅负责落实。95.加强行政效能监察。严格项目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国有资产转让、政府采购等制度,严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设廉洁政府。
由省监察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国资委、财政厅等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96.求真务实,加强政风建设。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防止急功近利,力戒心浮气躁,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继续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坚决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带头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落实。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为“十一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拼搏攀登,赢得主动。
由省政府办公厅、监察厅、人事厅等省政府各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二月二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08年重点工作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8〕22号 【发布日期】2008-02-21 【生效日期】2008-02-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08年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
(豫政办 〔2008〕22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李成玉省长代表省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08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请各责任单位抓紧制订实施意见,认真组织落实。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具体落实情况请于3月30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0日分四次向省政府报告。
一、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加快实施新一轮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发展规划,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性投入,完善动态管理和激励机制,突出抓好654个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680亿元。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战略重组,积极开展行业内企业兼并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形成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由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2.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竞争力。支持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超硬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实施装备加工制造、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三大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抓好许继集团大功率电子、洛阳中硅公司多晶硅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优势行业技术改造,重点抓好伊川电力集团高精度铝板带箔、安钢集团冷轧薄板、洛阳石化公司聚丙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向精品化、品牌化和高加工度方向发展。
由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重点扶持100户现代服务业优势企业发展壮大。
由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负责落实。
4.继续抓好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加快粮食、农资、出版等重点行业物流发展。
由省发展改革委、交通厅、郑州铁路局、郑州海关、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郑州市政府等负责落实。
5.加快金融保险业创新发展,争取15家企业上市融资,扩大债券和信托融资规模,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做大做强。
由省发展改革委、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市政府负责落实。
6.深度开发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精品旅游线路,加快伏牛山生态旅游景区整体开发。
由省发展改革委、旅游局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7.培育大型房地产企业,推动骨干建筑企业集团化发展。
由省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8.积极扩大城市服务消费,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由省商务厅负责落实。
9.实施家电下乡工程,对农民购买规定类家电予以补贴。
由省商务厅、财政厅负责落实。
10.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继续推进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集中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产粮大县,力争粮食产量保持在500亿公斤左右。
由省农业厅、财政厅、农开办、发展改革委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11.继续推进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落实生猪和奶业生产扶持政策。
由省畜牧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12.切实抓好“菜篮子”,增加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
由省农业厅、发展改革委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13.切实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
由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14.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由省水利厅负责落实。
15.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
由省农业厅、科技厅、林业厅、畜牧局负责落实。
16.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
由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商务厅、信息产业厅负责落实。
17.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分类指导,增加并整合支农资金,加快农村饮水、道路、电力、沼气、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用三年时间有效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改造县乡公路7000公里、通村公路8000公里,解决200万以上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0万户,建成1万个农村便民超市、80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2000个“农家书屋”,实现3911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扶持1万个村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交通厅、水利厅、商务厅、电力公司、卫生厅、文化厅、新闻出版局、广电局、体育局等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18.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认真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机制和政策。实施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高可靠性液压支架及电液控制技术、治疗性乙肝疫苗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制约我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大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争取新增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50家以上,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全部建立省级以上研发中心。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构建精品钢、大型成套装备、精密模具、光学显示器等一批重大产业自主创新平台。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经济,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由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负责落实。19.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完成沙颍河、涡河近期治理等治淮骨干工程。着力抓好南湾等一批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继续推进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北段连线、南段布点建设。搞好黄河北岸标准化堤防建设。
由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河南黄河河务局、省南水北调办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20.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工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段。抓好郑州综合交通枢纽、郑州火车站西出口改造等项目建设。确保安阳至南乐等8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285公里;启动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主要路段改扩建工程;推进信阳至明港等一级公路建设。
由省发展改革委、交通厅、郑州铁路局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21.加快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开辟国际货运和国内客运航线。
由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省发展改革委和郑州市政府负责落实。
22.加快推进能源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豫北、豫南和陇海沿线火电集群建设,争取新投产装机400万千瓦,开工建设500千伏电网项目15个。继续加强煤炭资源勘查和大中型矿井建设,新增煤炭产能480万吨。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形成产能3亿立方米以上。不断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生物质、风力、太阳能发电。推进天然气、煤层气、成品油等管线建设,配合搞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及下游市场开发利用。
由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煤炭工业局负责落实。
23.正确处理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的关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内涵式发展,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率。
由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24.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开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促进电信、金融同城和旅游、文化、广电等资源整合共享。加快郑汴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村庄整合并迁,有序展开产业布局。
由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国土资源厅、郑州市政府、开封市政府等负责落实。
25.积极推动城市群核心区建设,加快完善郑州、洛阳等城市新区功能,促进郑洛、郑新、郑许呼应发展。
由省发展改革委和有关省辖市政府等负责落实。
26.推进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坚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争取2010年全面完成都市村庄改造任务。加快老城区“退二进三”步伐,把老城区改造与特色街区建设、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优化城区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城市燃气输配网络,加快县城、重点镇供排水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支持建设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抓好市容环境、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建设宜居城市。
由省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27.完善区域发展政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认真做好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等规划编制工作。
由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负责落实。
28.继续支持黄淮四市等地发展。落实好扶持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黄淮四市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和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基地建设。继续在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安排等方面支持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区加快发展。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29.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继续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创新激励机制,完善考评体系,落实奖励措施。加强分类指导,促进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转型。支持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的54个县加快发展。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落实。30.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产业化扶贫和搬迁扶贫等,完成10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建设任务,实现100万农村人口脱贫。
由省发展改革委、扶贫办负责落实。
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1.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由省文化厅和各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2.加快省广播电视发射塔、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封古城墙保护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文化厅、广电局、开封市政府、安阳市政府负责落实。
33.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事业。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和“五个一工程”,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
由省文化厅、新闻出版局、广电局、社科院等单位负责落实。
34.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积极推动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由省文化厅、郑州市政府和各相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5.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搞好城镇数字电影广场建设和农村电影放映。由省文化厅、广电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36.积极迎战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由省体育局、残联负责落实。37.大力发展传媒出版、文化旅游、武术健身、杂技表演、工艺美术和文博会展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网络服务、信息咨询、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由省文化厅、发展改革委、新闻出版局、广电局、体育局负责落实。
38.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改造,积极发展移动电视、手机传媒、网络出版等新媒体。
由省广电局、信息产业厅、新闻出版局负责落实。
39.促进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配套关联产业。
由省文化厅、旅游局负责落实。
40.建立健全文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完善现代文化市场营销体系。积极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搞好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由省文化厅、新闻出版局、工商局、商务厅负责落实。
41.办好第十届亚洲艺术节、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和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
由省文化厅、新闻出版局、旅游局和郑州市政府负责落实。
42.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一般艺术院团、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妥善解决资产管理、人员安置等问题。完善对重点文艺院团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扶持方式。
由省文化厅、人事厅、劳动保障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河南出版集团负责落实。
43.创新大型文化设施管理理念和经营机制,盘活文化资源。放开发展社会文化产业,鼓励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文化旅游和书报刊音像制品分销等文化产业领域。
由省文化厅、新闻出版局负责落实。
4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
由省文化厅、教育厅、广电局负责落实。
45.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搞好廉政文化建设。
由省文化厅、教育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6.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由省教育厅负责落实。
47.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由省文化厅、公安厅负责落实。
48.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深化文明城市、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由省文化厅、科技厅、司法厅、卫生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三、积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49.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提高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从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改造177所农村初中和200所城镇薄弱中小学。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36个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职建设项目。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积极发展民办教育。
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50.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着重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清理化解工作。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和城市部分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1.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体系。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分步实施100个县级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建设改造。
由省卫生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2.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机制。抓好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统一实施县级以上医院药品网上招标采购,实现同种药品全省同价。规范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扩大按病种付费试点。开工建设郑大一附院门诊医技楼、郑大三附院和省中医院病房楼项目。
由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财政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3.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大力促进全民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和平等就业制度。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万人,建立“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长效机制。
由省劳动保障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4.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残疾人就业工作。
由省教育厅、人事厅、民政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5.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搞好城乡统筹就业试点。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实施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解决好拖欠职工工资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由省劳动保障厅、农业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6.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继续做实个人账户。从今年起再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
由省劳动保障厅、人事厅、民政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7.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水平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由省卫生厅、财政厅负责落实。
58.把高风险行业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逐步将农村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率达到40%。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由省劳动保障厅、民政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9.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全面完成六大国有煤矿581.4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
由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煤炭工业局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60.落实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价格监管,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完善对低收入群众补助办法,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由省发展改革委、劳动保障厅、民政厅负责落实。
61.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积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完善和加强城市社区功能,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做好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由省民政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6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由省安全生产监管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63.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落实。64.加强信访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健全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由省信访局、公安厅负责落实。
65.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由省人口计生委、卫生厅等部门负责落实。
66.加强法律援助,依法保障公民特别是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
由省司法厅负责落实。
67.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支持驻豫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不断提高预备役部队、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质量。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由省民政厅、人防办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68.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由省民委(宗教局)负责落实。
69.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由省工会、共青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负责落实。
70.加强外事、对台、侨务工作。由省外侨办、台办负责落实。71.继续做好统计、气象、地震、测绘、档案、参事、史志等工作。
由省统计局、气象局、地震局、测绘局、档案局、参事室、地方史志办负责落实。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72.着力推动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实施,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载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空间,优化林业生态建设布局,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全省80%的县(市)建成林业生态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8.3%。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目标考核奖惩。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财政投入。加快科技兴林步伐,大力推进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产业工程建设。今年完成投资61.3亿元,建成林业生态县16个,绿化村镇1万个,新增生态廊道绿化面积55.2万亩,新增造林面积420万亩以上。开展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创建活动。
由省林业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73.继续搞好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大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
由省发展改革委、煤炭工业局负责落实。
74.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严格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实行以奖代补、强制政府采购等措施,促进节能减排。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实行淘汰落后产能与新建项目挂钩制度。推进电源建设“上大压小”,积极开展节能环保发电调度试点。加快淘汰电力、水泥、钢铁、焦炭、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小火电机组100万千瓦。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环保准入标准,防止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强重点领域、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突出抓好年耗能5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工作。
由省发展改革委、统计局、环保局、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75.加快节能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快推进工业锅炉技术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实施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程。
由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建设厅负责落实。
76.严格土地管理,引导企业积极利用山地、荒地和劣质地建设项目,减少非生产性用地。继续开展土地“三项整治”,加强对闲置和低效土地的利用。搞好关闭砖瓦窑厂土地复垦工作。积极推广新型墙材,县以上城市全面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
由省国土资源厅、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77.以各类开发区、工业聚集区为重点,大力推广多层标准厂房。
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78.基本完成煤炭和铝土矿资源整合,深入推进钼、金、铁等矿种资源整合。推广先进适用的采选、冶炼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由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煤炭工业局负责落实。
79.抓好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加强对贾鲁河、惠济河、卫河流域污染进行专项整治。编制113个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施搬迁、停产或限期治理,完成150家铁合金、棕刚玉、电石等企业的污染治理。各类燃煤机组全部建成脱硫设施并达标稳定运行。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省辖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加装脱氮装置。
由省环保局、发展改革委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80.加快部分省辖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实施一批城市污水管网和垃圾处理场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建立城乡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系统。
由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负责落实。
81.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控制和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推动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加快发展环保产业。
由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局、建设厅负责落实。
82.编制实施循环经济推进方案,用好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政策,全面推动资源型工业和农业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示范企业、示范技术、示范园区等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推广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发电、城市中水回用、矿井瓦斯抽采、发电余热制冷等先进技术。着力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大力推进废旧资源再生利用。
由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83.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等途径优化股权结构。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企业年金制。全面推进商贸、建筑等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
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省财政厅、商务厅、劳动保障厅、建设厅负责落实。
84.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善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强信用担保、社会化服务等体系建设,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和企业素质。大力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由省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服务局负责落实。
85.深化财税和投资体制改革。认真做好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工作,落实个人所得税调整政策,推进增值税转型试点;在县(市)全部实行部门预算制度,编制政府债务预算。完善企业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加强和改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逐步推广代建制试点。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负责落实。86.积极推动金融改革与发展。深化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开展村镇银行试点。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金融机构。
由省发展改革委、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负责落实。
87.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全省2348万亩集体林和宜林地明晰产权、确权发证任务,基本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目标。
由省发展改革委、林业厅负责落实。
88.加快供销合作社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促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价格形成机制;继续推进交通、水利、公用事业等领域的改革。
由省发展改革委、供销社、交通厅、水利厅、建设厅负责落实。
89.坚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形成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办好第五届河南投资贸易洽谈会、全国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等大型商贸文化活动,积极参办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以中心城市、重要产业带、开发区为平台,鼓励和促进境内外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公益性基础设施等领域。严格限制引进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大通关建设,完善落实外商投资无偿代理制和投资便利化措施。提高签约项目合同履约率,增强招商引资实效。
由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服务局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90.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积极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档次,继续巩固机电、纺织、服装等优势产品出口,积极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出口。积极扩大原材料和关键设备、先进技术进口。
由省商务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办理。
91.加强进出口商品质量管理。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培育大型外经企业集团,重点鼓励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制造企业和大型流通企业到境外投资。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扩大外派劳务规模。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大力实施“东引西进”,加强与东西部省份的交流与合作。
由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郑州海关、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负责落实。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92.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的协商,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扩大公众参与度,提高立法质量。
由省政府办公厅、法制办等部门负责落实。
93.依法规范行政行为,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等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办好行政复议案件。
由省政府法制办、省审计厅、监察厅等部门负责落实。
9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政出多门等问题,提高行政效率。
由省人事厅、编办负责落实。
95.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
由省政府法制办、省编办、监察厅负责落实。
96.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切实为社会、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行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电力、电信等行业服务公开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搞好经济普查、污染源普查和土地调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管理体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由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97.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增强忧患意识、节俭意识、公仆意识,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健全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把各方面工作引导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轨道上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涉及群众利益和公共政策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听取意见,做到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切实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反对虚报浮夸、弄虚作假,力戒浮躁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牢记“两个务必”,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格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修建楼堂馆所,严格公费出国出境管理,严格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建设节约型机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搞好廉政和效能监察。继续抓好教育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公路“三乱”等方面的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由省政府各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二月二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创建金融安全
【发布单位】81602
【发布文号】豫政办[2001]49号 【发布日期】2001-05-15 【生效日期】2001-05-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
济南分行关于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豫政办〔2001〕49号二00一年五月十五日)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对于有效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改善和优化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认真组织,狠抓落实,确保金融运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关于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的指导意见一、一、创建金融安全区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依法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金融运行环境明显改善和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金融风险是长期以来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在金融领域的积累和反映,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旧体制的某些因素仍然在起作用,金融风险并没有得到彻底化解和控制。突出表现为社会信用观念不强,金融机构内控不健全,不良资产比例高,亏损严重,个别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支付风险隐患大,金融案件时有发生,金融秩序和社会信用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危及经济、社会甚至政治稳定;而且严重制约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核心作用的发挥,不利于金融部门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强化资金投入,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创建金融安全区是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网络,使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所辖区域金融运行保持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从而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提高社会投资效益,为顺利实现“十五”规划,进一步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目前,一些地方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已经开始了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活动。为规范和推动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进一步维护金融业的稳定与安全,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二、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当地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把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结合起来,在改革中消灭风险隐患,在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确保金融运行安全,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目标是,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河南省建设成为一个“信用观念强、金融运行平稳、金融资产质量高、金融秩序好、及时发现并恰当处理重大违法违规经营问题、无持续性支付风险、无系统性信贷风险、无金融道德风险和重大损失性事故发生、经营效益明显改善”的金融安全区。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的指导原则是:
政府领导与各方参与原则。金融风险是长期以来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金融领域的积累和反映,因此,创建金融安全区,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各经济管理部门、司法部门、新闻宣传部门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要通过划分职责,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以当地政府为领导,以金融部门为主体,以党政有关部门和司法部门为支撑,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创建金融安全区的局面。
切合实际与务求实效原则。创建金融安全区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从解决当前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入手,区别轻重缓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降低风险,防止搞形式主义。要积极追求工作创新,注意把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经验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确保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确有实效。
依法创建与标本兼治原则。创建金融安全区,必须健全经济金融法制,把一切金融活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严格规范金融市场准入、经营和退出,加强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加大金融监管和执法力度。主要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也要运用必要的行政、教育和组织手段,保证各项金融法规、措施的落实。要标本兼治,既采取有力的措施,尽快解决当前金融领域已经暴露出来的风险问题,又要着眼于解决金融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积极主动与稳步推进原则。创建金融安全区是一个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工作要主动,措施要得力,时间要抓紧。要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自下而上,由小到大,从一个县到一个市最后到一个省,分步骤地创建金融安全区。要对不同的地区提出不同的 目标要求:对于各方面基础条件好、监管水平高的,要提出较高的要求,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金融安全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对基础薄弱的地区,要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分阶段地达到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目标。
三、三、金融安全区的衡量标准
金融安全区有两层含义:一是在该区域内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和化解,不存在危及国家和社会经济利益、危及金融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等风险事件及其诱发因素;二是已经成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为金融安全区提供有力的保障。金融安全区的衡量标准:
(一)没有突发性的和持续性的支付风险。支付风险是金融风险的最综合反映和最严重后果,是衡量金融安全区的首要标准。
(二)资产质量高,没有系统性信贷风险和长期持续性亏损。资产质量低下、系统性的信贷风险和持续性的经营亏损最终将导致支付风险。因此,在金融安全区内,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应处于相对良好状态。针对当前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已经居高不下的特点,资产质量高的具体衡量标准是:不论总体上还是个体上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没有新的上升,并且开始以一定的速度下降,逐步进入正常合理的范围内(不良资产率控制在15%以内)。没有系统性金融风险指不存在能够给整体金融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
(三)金融机构合规经营,金融秩序处于相对良好状态。金融机构合规经营,有序竞争,构成金融机构稳健运行的重要外部环境。具体内容包括:(1)金融机构没有违规经营行为(如账外经营、高息揽存、违章拆借等),金融机构和企业没有违规借入外债或对外债进行担保,没有骗汇、逃汇行为;(2)金融机构有序竞争,没有不正当竞争行为;(3)金融法规制度执行较严格,没有违反结算纪律的行为;(4)没有非法金融组织、非法金融活动,没有非法借贷、非法集资,没有社会乱办金融问题。
(四)没有大案要案和重大损失性事故。没有金融盗窃、抢劫、诈骗等重大案件发生,没有贪污、挪用、侵吞金融资产案件发生。
(五)社会信用环境良好。企业信用观念强,严格遵守信用合同,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没有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金融业发展。经济繁荣,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为金融业安全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建立了金融安全防护网络,为金融安全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有了可靠的基础和保证。
四、四、金融安全区的保障机制
根据上述原则和标准,创建金融安全区应建立起以下保障机制:
(一)建立以政府领导为核心的组织协调机制,逐步形成社会联动的风险防范工作体系。
各级政府对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负总责。要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关心金融工作,支持人民银行依法监管,维护金融机构自主经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对已暴露的风险,在立足于风险机构自救的基础上,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担保谁负连带责任,谁用款谁负责偿还,在哪里发生风险由哪级政府负责组织化解”的原则进行处置,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化解。对造成风险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理。加大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重组力度,提高辖内金融机构的整体抗御风险能力,及时处理社会乱办金融问题,确保不出现地区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及时分析研究金融运行规律和金融风险变化的趋势,增强风险预见能力,建立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和风险责任机制。要领导、协调、监督政府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上下一致,密切配合,积极维护社会信用秩序,确保金融稳定和金融资产安全。各级政府要对本地区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及时进行指导,组织协调各有关方面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和措施,努力完成本地区创建金融安全区的工作任务。
建立政府协调会议制度。协调会议由地方政府主持,人民银行、人民法院、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新闻宣传部门、金融机构等各相关部门参加。协调会议按季召开,或在人民银行提议下不定期召开,研究解决重大风险的处置和打击金融违法行为等问题,督促各部门落实有关解决措施。
人民银行各级行要建立对地方党委政府的金融工作汇报制度,及时报告有关本辖区金融运行情况、金融监管政策、措施和存在的问题,通报重大风险事件,帮助各级党委政府了解金融工作动态,提高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能力。
(二)强化人民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核心地位。逐步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人民银行各级行负责对本地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进行督促、指导、协调和考核,积极推动创建工作深入进行。要将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和重大问题及时提请政府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并督促有关部门和地区落实。
人民银行要加强金融监管,建立与证券、保险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逐步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努力构建合力监管的工作机制,增强金融监管的系统效能;进一步规范监管操作,提高金融监管的系统化、电子化程度;按市场化改革取向,严格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管理,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逐步健全有效银行监管的基础;分类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金融监管数据库,增强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充分发挥非现场监测在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非现场监测与现场监管的有机统一;建立灵敏快捷的分层次风险防范控制体系,坚持分类处置原则,有效防范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强化信息共享制度,努力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及考评办法,加强对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再监督,切实防范监管道德风险;强化对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监测,建立责任追究和业绩通报制度,以有效的外部监管促进金融机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干部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金融监管队伍,不断提高监管工作水平。
(三)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治理监督和内控体系,不断高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金融机构是创建金融安全区的主体,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要积极接受和配合人民银行的监管。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各金融机构要积极传导国家金融政策和人民银行监管意图,监督约束所辖分支机构经营行为,督促分支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对高级管理人员业绩进行考核,确保不良资产和利润情况反映真实可信。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完善贷款管理、资金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三防一保”、内部审计稽核等各种制度,切实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机构要立足于支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确保河南省内各家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存贷款比例不低于70%。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不断开发金融新产品,大力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培育新的贷款投入增长点。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授权授信管理办法,调整信贷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营机制,强化经营管理,调整优化人、财、物等内部资源配置,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增强风险补偿能力。
(四)建立银行同业自律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的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
完善银行业同业自律组织体系建设。参照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形式尽快完成河南省银行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充分发挥协会在同业自律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
规范银行同业协会的运作与管理,切实加强对同业协会的指导与监督。银行同业协会应积极监督、引导各会员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人民银行规章制度,不干预各会员单位业务活动。人民银行作为金融监管行政机关,对其进行业务监督和指导,支持其按照有关规章开展活动,对有关违规机构的行为及时通报同业协会,要求其监督解决。同业协会的自律行为必须符合法规和政策,自律公约、规章应征求人民银行意见,接受人民银行指导。对自律行为明显违反国家法律或损害其他当事人利益时,人民银行要按规定予以处罚。
(五)建立健全各部门工作责任制度,强化社会信用维护机制
坚决打击债务人通过各种手段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依法审理金融案件,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加大案件执行力度,提高执结率。在执行金融机构为被执行人的案件时,要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不得冻结、扣划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不得查封金融机构营业场所”等规定,注意执行的方式方法,维护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
公安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各类金融犯罪案件的侦破力度,严厉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破坏金融秩序、金融盗窃抢劫、挪用侵占金融资产等行为。坚决打击逃汇和骗汇犯罪、假币犯罪、非法设立金融机构犯罪和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指导和监督金融机构“三防一保”工作,帮助金融机构保卫人员提高安全防范技能。在金融机构出现如挤提**等紧急事件情况下,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秩序,防止出现打砸抢事件,对散布谣言引发挤提和冲、砸、抢、盗金融机构等的肇事人员,要依法严惩。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支持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对不能提交金融债权保全部门出具金融债权保全证明文件的改制企业,不得为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和颁发营业执照;对有逃债行为的企业,在年检时要责令补办金融债权落实证明,否则不予通过年检。要支持和配合人民银行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企业注册登记不得出现“金融”、“银行”等有关字样,经营范围不得包含存贷款、结算、融资、金融性投资等业务;对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企业,在依据《 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予以取缔的同时,要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新闻宣传单位在宣传报导金融工作和金融问题时,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把握好金融宣传的舆论导向,在增强社会金融意识、强化社会信用观念等方面多做宣传。要认真听取人民银行对于金融宣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防止出现不恰当、不准确的新闻宣传。除有关金融服务质量方面的新闻报导外,其他有关金融风险、金融典型案件稿件,在正式刊发前,原则上都要事先征得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同意。
会计或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接受人民银行聘请对金融业务进行审计活动中,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弄虚作假。
要建立社会信用联合维护体系。通过建立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健全金融债权联席会议制度、企业恶意欠贷欠息大户披露制度,落实《制裁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暂行办法》;要在政府领导下,建立企业改制的监测、报告制度和“逃废金融债务企业名单”制度,以严格防范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保证金融债权安全;建立社会个人信用征信系统,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强化社会信用意识。
五、五、创建安全区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创建金融安全区,成立河南省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有条件的省辖市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原则上应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秘书长、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行长(主任)、市中级人民政府负责人任副组长,公安、宣传、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承担日常组织、协调等工作。建立联络员制度,由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联络员,以便日常工作联系。
(二)奖惩措施
为调动各地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积极性,对金融秩序稳定、没有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信用环境好的地方,人民银行可在货币政策工具上适当倾斜,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的投放数量。各国有商业银行向其分支机构扩大授权授信权限和范围,增加信贷投放。对于各项创建工作措施落实、效果显著的金融机构,在审批设立新机构、开办新业务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和支持。对创建工作措施不落实、化解风险不力、严重违法违规经营的金融机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限制增设新机构和扩大业务范围,或视情况取消部分业务开办资格,在再贷款和再贴现使用上予以严格控制。对创建工作措施不落实、化解风险不力、金融秩序混乱和企业逃废金融债务严重的地区,给予通报批评,采取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曝光,在信贷支持上从严控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金融办等部门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金融办等部门 关于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企业上市融资实施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10〕4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地税局、省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徽证监局《关于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企业上市融资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六月十八日
关于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企业上市融资的实施意见
省政府金融办 省财政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安徽证监局
为更好地满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多样化投融资需求,推动更多企业上市融资,促进示范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10〕10号)精神,现就支持示范区企业上市融资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示范区各市、县(市、区)金融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摸排、遴选本地区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基本具备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条件、且有明确上市意向的企业,作为本地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各市金融办要从本地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中遴选已进入实质性运作上市的企业,向省政府金融办申报为示范区上市后备企业。对上市后备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调整。省政府金融办根据上市后备企业申报情况,在征求省有关部门意见后,确定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并予公布。
二、对经省有关部门确认的上市后备企业,示范区各市、县(市、区)金融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对照培育、辅导、申报和在审等不同阶段和企业所属不同板块,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梯度培育,积极帮助解决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其加快自我完善与规范整改步伐。对重点推进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各市要将上市后备企业培育进展情况,按季报省政府金融办等有关部门。
三、对企业因上市而改制、重组、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过程中,土地、房产、车船等权证过户等产生的营业税、契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以及上市过程中因审计评估净资产增值部分应补墩的所得税,省及省以下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由同级财政以适当方式奖励给原企业股东;上市后备企业属于省集中区内新建企业的,在2016年以前其年新增企业所得税省级分成部分全额奖励给市县。
四、对上市后备企业其上市葬集资金的投资计划项目所需建设用地,各地要优先保证土地计划指标,优先办理核准预审和及时报批,优先供地。企业上市和已上市企业再融资募投项目在示范区范围内,属鼓励类产业项目,且投资额在1亿美元或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用地计划可单列。上市后备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对原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属于工业用地以出让方式设置的,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可按所在地工业用地最低价格标准核定。在改制时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确有困难的,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缓缴。
五、充分发挥示范区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公司债等形式实施再融资。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吸收合并、定向增发、整体上市等方式进行资产优化重组,促进优质资源特别是省外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实现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主业优化调整,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国有企业成功上市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的,由国资监管机构对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在业绩考核和薪酬核定时予以一定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省国资委另行制定。
六、企业将上市首发融资或再融资所筹集资金80%以上在省内投资的,其募集资金所投项目(在示范区内的享受示范区相关优惠政策)视同招商引资项目,享受当地相关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导向的,可按程序申请纳入省“861”重点项目库。
七、积极支持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争取进入全国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支持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为进入代办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八、开展企业上市对接活动,示范区各市、县(区)每年不定期组织本地拟上市企业和省内外中介机构、股权投资基金、战略投资者开展对接交流,深化合作,并邀请证券交易所、中介机构有关专家和已上市公司负责人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上市培训。建立企业上市融资专家咨询服务制度,省政府金融办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环保厅和安徽证监局等有关部门建立上市融资工作专家库,组织邀请省内外专家为各地上市融资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并积极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
九、积极支持省内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在示范区企业上市过程中发挥作用。本着“市场开放、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原则,吸引省外优秀证券中介机构来我省开展业务,并积极提供相关服务。加强工作指导,推动上市企业以市场化竞争机制选择专业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中介机构。
十、加强对上市后备企业的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银行、信用担保机构等加大对上市后备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支持上市后备企业申报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引导和支持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示范区上市后备企业的股权投资。
十一、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后备企业和上市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优先安排或向国家申报高新技术产业资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等各类政策性扶持项目和资金。
十二、鼓励示范区各市建立企业上市准备资金,用于对本地区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前期费用的补贴,各市企业上市准备资金的额度、支持范围和条件,以及补贴方式由各市根据实际制定。
十三、建立上市融资工作“直通车”制度。示范区各市、县(区)政府和省有关部门为已上市企业再融资和上市后备企业在改制、资产重组、上市申报等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审批及相关查询、咨询等方面享项,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程序,主动服务。省有关部门指定一名负责同志具体负责协调处理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并确定专人为企业上市提供全方位服务。
十四、在省金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省政府金融办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环保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国税局、安徽证监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改制指导、政策宣传、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与有关知识培训、优惠政策落实和上市过程协调,及时研究解决示范区企业上市融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全面推进示范区企业改制上市工作。
十五、示范区内上市后备企业和已上市企业按本意见享受有关政策的,要向省有关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各有关部门根据“即报即审”的原则,按规定审核后,兑现落实相关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