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要案查处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建议
非常荣幸我能够参加这次座谈会,感谢市局给我这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我要感谢黄局长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听听基层干部的声音。接下来,根据我在实际工作及工作之余的一些想法向黄局长做一汇报:我汇报的主题是
大要案难于查处的原因分析及其建议
刘晓庆税案、毛阿敏税案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并不代表民众不再关心税收问题,因为西方谚语说得好“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死亡和纳税”;也并不意味着税收领域歌舞升平、一切安宁,去年的黄光裕落马就有税收问题。我这里要澄清的是,一方面,对于大要案民众是感兴趣的;另一方面,大要案的查处是有潜力可挖的。我还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大要案,其构成要件与有关规定不太一样,我是指查处税款数额巨大、作案手法比较特殊、调查取证手段多样、证据链比较完整、在辖区内甚至是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案件,总之,要从地域的广度及查处质量的深度有一定说服力的案件。
一、办大要案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上级有要求。几乎每年的省、市乃至全国稽查工作会议,领导都要重点强调着力查办好大要案,并且,早在2000年,总局和省局都出台了《大要案报告制度》,可见,查办大要案一直都是税务稽查工作的重点。因为,查办大要案是对广大税法忠实遵从者的公平,对税收违法者的惩戒,能够对广大民众就普遍关心的税收问题作出一个交代,同时,通过大要案的查处和有效
宣传也能对试图违法或已经在违法边缘的纳税人产生威慑作用。
第二、群众有期待。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中央政府已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出台物业税、房产税的呼声此涨彼伏,有些地方已陆续出台一些措施,但由于政策设计与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对于棘手问题的处理难于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老百姓似乎又想到应该借助税务“铁军”的力量对暴利行业进行整顿,于是乎,加大税务查处力度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势必成为必然选择。
第三、办好大要案是实现“打造地税铁军”的有效途径。我一直怀着崇拜的心情来仰视“铁军”二字,主要是自己有差距。我的理解是,“铁军”以严明的政治纪律、熟练的办案手段、精准的税收政策理解力、高效的执行力出征,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一切涉税违法行为闻风丧胆。
对于当前整体的税法遵从度,我个人的理解是大部分纳税人是依法进行申报的,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打起了税收的主意,想少缴税款甚至是偷、逃、骗、抗税。我们知道,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大要案主要就是从以上四种行为中产生的,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严厉打击这几种行为,以实现社会公平,以期获得广大纳税人、社会大众、上级领导及其有关部门对我们的认可
第四、查处大要案是办案人员实现人生价值的集中体现。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有的人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自己的人生梦想,有的人把“达则周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有的人把“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作为自已的人生信条,我想,不管有这样那样的追求,时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应成为一句台面话,而应成为每一个办案人员的座右铭,办案人员的天职就是查处涉税违法案件,应该通过扎实的业务功底、敏感的办案嗅觉、过得硬的职业操守来处理每一起案件,以期案件能够经得起他人与历史的检验而成为“铁案”,试想,如果我们办的案件漏洞百出,他人会怎样看?如果我们的案件都是“铁案”,“铁军”能不炼成吗?社会威性能不出来吗?大要案能不出来吗?个人前程会暗淡吗?
二、出不了大要案的原因分析
(一)人的因素
首先,人的责任心。国家赋予行政单位(包括税务部门)一定的职权,每个职权具体都要落实到工作人员手中,相应地也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必须忠实履行职责,办案人员的职责除了守住廉政底线之外,还有发现被查单位少缴、漏缴、有意偷逃税的义务。当然,不是每一户被查单位都存在税收违法问题,但是责任心不强者,即使是问题摆在眼前也不一定能够发现,因为,他对工作的态度就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到头来什么问题都发现不了,人生也不会有任何作为。
其次,人的知识储备。一个经典税案的成功查处与办案者的综合知识储备有密切关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渐趋形成,以及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形式、新的经营方式、新的生产模式、新的从业手段层出不穷,税收违法手段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跨区域、跨行业的重大涉税案件屡屡发生。在对大要案的查处过程中,没有全球视野、综合知识储备,就难于迅速对各种新的名词、新的问题作出理解、判断,是难于办好大要案的。
再次,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巨大,但各个地方都必须遵守统一的税法,税制难免有一些不完善地方。由于税制的不完善,征纳双方必然对同一问题作出不同理解、甚至是相反的理解,焦点就是征与不征。从查案实践来看,基于对税收政策不同的理解,有时与被查单位的辩论可谓是唇枪舌剑。若没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作保证,没有哪一个办案人员会在查案前做大量的调查工作,查案中做繁杂的取证工作、辩论工作,运用多种取证手段使证据链完整,查案后做“折面子”的税收政策请示工作。
最后,查账技术有待提高。纵观几年来,全市典型案例及大要案查处情况,我的感觉是,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做假帐可能性不大,但对税法的理解有偏差,而民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常有隐匿部分收入、随意开支各项费用的行为发生,我们的整体查账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查补和处罚税款不大,过百万的案件少;调查取证手段单一化,没有充分使用法律赋予
我们的权力进行外围取证;证据比较单一,大都集中在账面;同时,由于查账软件的开发运用力度不大使得企业隐匿收入游刃有余,再加上调查不够深入,对做假账企业账外收入核查不死,对作案手法的分析也显得比较肤浅。
一方面,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总局稽查局为了支持企业发展,但又不降低查补收入目标,对各地下了税收任务,于是,就开展了几批大型企业集团的税收自查工作,确实带来了稽查收入任务的上升,全年下来,自查收入占全部查补收入过大,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办案人员在收入任务完成很好的情况下没有下户检查而荒废了业务,全年拿得出来典型案例、大要案例少之有少。
二、体制因素
(一)选案水平落后。《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十九条规定 选案部门对案源信息采取计算机分析、人工分析、人机结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筛选,发现有税收违法嫌疑的,应当确定为待查对象。该《规程》鉴于我国当前信息化运用的实际状况,没有对计算机选案作出硬性规定,使得手工选案还是当前各级稽查部门选案的主流,而手工选案有其天然的缺点,如对数据分析的局限性、数据判断的主观性等,于是,作为办大要案的第一步基础工作就做得不扎实,其出现不了大要案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参照信息化运用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其选案是根据纳税人申报数据由计算机实现数据比对、完成分析过程,直接生成拟查名单。这样既避免了人为因素,又提高了准确性。
(二)年龄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总体年龄趋于“老龄化”。80%以上的人集中在36-50岁。对这部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面临更多压力和困难,不利于保持均衡的人员新陈代谢。另一方面是中层骨干及局领导平均年龄超过45岁,后备力量准备不足,堪挑大梁的人才青黄不接。
地税系统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属于公务员序列,其对人员的进出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制约了年青人员进入我局工作。由于地税系统人员准入机制的原因,导致人员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使得整个团队缺乏朝气。我个人认为,当前对大要案的查处需要办案人员拥有“舍我其谁,敢立潮头”的勇气与魄力,而年青人有朝气,更具备这方面的优势。
理想的状态应是老中青合理搭配,年纪大的以自己的风范影响年纪轻的,年纪轻的以自己的创新精神激励团队,年纪适中的以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在团队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经费体制有瑕疵。当前,市局稽查经费来源有两种渠道:一是每年市局拨付的人均7万元的人头办公经费;二是从市财政提取的稽查查补收入提成。现行的稽查查补收入分成体制规定,稽查局从归属于区财政的税收分成中提取稽查办案经费,市财政将原本归属于县(区)的税收分成部分进行上划。因该经费
提取方式影响到县(区)政府的财力和县(区)地税局的经费,造成了稽查局和县(区)局之间的矛盾和工作抵触。在这种经费体制下,办了几千万元或是几百万元的税收大要案必然引起当地政府和属地局的恼怒,我想,不管是办案人员或是管理者如果有选择谁也不愿意办大要案。
(四)业务沟通机制繁琐、滞后。税务稽查系统不掌管税收政策业务,但客观环境却又要求对其有精准的理解与执行,而我国税制从设计、解释、运用与执行都极其复杂,所以,必然要求稽查与业务部门有紧密的磋商沟通机制。现行体制是,碰到业务疑难问题时,先打报告、盖上红印章待一步一步请示再说,没有一个快速、简易地反映、沟通管道,增加了业务探讨难度,此时,若碰上“开小差”、“不留神”等毛病,税款势必溜之大吉,“颗粒归仓”难于实现,就更别提办出大要案了。
三、环境因素
(一)非理性地避税、税收筹划为检查设臵了障碍,增加了查办大要案难度。
税收无偿性的特征决定了缴纳税款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是资金的净流出,没有与之配比的收入项目,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税收负担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呈相互消长关系。税收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普遍鼓励合理、合法的避税、税收筹划。因为,一方面,纳税人依据现行政策提前作出税收安排或发现了税收政策漏洞而采取的节税手段是合理的、合法的,有利于提高纳税意
识和税法遵从度;另一方面,纳税人理性的避税、税收筹划也为制度设计、税制改进提供了思路,有利于完善税制建设。
从税收检查的实践来看,确有大量企业通过有效地避税、税收筹划增强了纳税意识、减少了税收支出。但也有少量企业借着这一幌子,拿着过时的税收政策说,“我确实是按照你们的税收政策来申报纳税,我很无辜,要缴纳滞纳金和进行处罚令人很难接受”;有的甚至说,“我们公司的财务报告是经过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某某公司审计的,有问题可以同它沟通,但是我是沟通不了的,因为我不会英文”。我想,如果能找出相关政策依据进行避税、税收筹划,虽然政策是过时的,这种行为可让人同情而不能饶让;但是,借着“大牌”,人为设臵检查障碍的这种行为,则不能让人理解和宽恕。以上两种典型的非理性地避税、税收筹划为大要案的查处进程设臵了障碍,增加了查处的难度。
(二)对各项“中心活动”及纳税服务的片面理解弱化了办案执法的力度,影响了查办大要案进程。行政执法单位通过近几年的行风政风评议等“中心活动”,确实改进了行业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服务意识,整体形象受到广大民从的好评。但是,也出现了片面地注重优化服务而弱化了执法的刚性。一些办案执法单位担忧对测评监督点的检查,而受到低分评价干脆就放弃检查,哪怕是专案也只有先放放再说;一些基层单位对纳税人提出的要求,缺少用法治观念思考问题,强调优化服务而淡化了对纳税人的管理,为避免受到纳税人投诉,当纳税人有不符合办税手续、申报不实等行为时,不敢坚持原则,处罚不力,放弃了严格执法,忽视了执法的严肃性,客观上造成了管理偏松、执法不严的现象,以至在税收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漏洞,削弱了依法治税的刚性,影响了查办大要案进程。
(三)受“枪打出头鸟”的传统思想影响,大要案的舆论宣传未到位。我们的办案人员总是在想,能够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办的查办任务就算万事大吉了,至于案件之外的事诸如对外宣传还是不管为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节外生枝,麻烦上身。其实,我个人认为,对外宣传确实是一柄双刃剑,宣传得好,能对以后查办大要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宣传得不好,也会给相关人员造成不小的麻烦。我们要充分发挥其正面效果,争取舆论为查办大要案服务。
三、办好大要案的建议
第一、树立侦破意识。只有每个办案人员心中树立侦破意识,才有可能办出大要案。我们可以比较刑侦人员是如何破案的,在破获案件前会展开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诸如,开展排查工作、寻找目击者、根据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发现线索、分析作案动机、做相关鉴定工作、锁定案犯、蹲点守候、缉拿归案、审讯。
如果检查人员树立了侦破意识,则对每一个案件都会有发现税收疑点的“强烈欲望”,也应遵循如下的步骤来开展工作,从内网了解法人代表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各月缴税情况、比较同类企业的税收申报情况、测算行业盈亏平衡点、行业税负水
平,尽量从外网搜集了解被查企业的情况;进入企业检查后,又处处留心账务处理的每一个细节,往来科目的交易情况、银行存款的进出、水电费、原材料与产成品的关联等等,发现疑点还要展开外调、协查、询问等工作。
刑侦办案与税务办案有其共同点,如,寻找疑点、打开突破口、“望闻问切”、外围调查、取得证据等等。
当然,我们不主张“有罪推定论”,但是,有税收侦破意识的办案人员,还是应该把被查单位生产经营情况、税收缴纳情况的本来面目还原出来,就像刑侦人员以有力的证据还原案发现场一样。使得每一起案件的查处都成为“铁案”,以期实现打造“南昌地税铁军”。
检查人员通过检查账簿而发现的表面上的疑点碰到的税收业务疑难问题往往都是经过了办税人员与管税人员的多次斟酌后作出的决定,并且是经年累积下来的,第一次与被查单位的简单接触而又不具备高敏感性的办案人员是很难发现其漏洞的。
留心经济领域存在的税收问题,才能可能提高办案水平,第二、提高办案能力。加强责任心
提高素质。通过优秀典型案例评选与讲解,使得办案人员知道好的案例是如何办成的,如何挖掘藏于帐面之外的
行业税收问题,检查路线图
提高查账技术
第三、理顺现行机制。加强宣传,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处于不同层次的人,需求是不一样的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木板的长短,而是取决于最短木板的长度,一个组织整体效能的发挥不是取决于组织中最优秀的已经证明一
近年来,税务稽查中发现的大要案呈上升趋势,但大要案查处的难度也在增大。主要问题:一是证据搜集困难。违法者大都为私有性质,企业内部各环节相互串通,甚至毁灭证据;二是地方阻力较大,有些违法者善于疏通,找出相关人员出面打招呼,甚至个别地方领导以发展经济、支持生产,保护招商引资为名,公开要求税务机关放水;三是部门协调不足。个别大要案的查处与相关部门联合检查,不仅没有增加威摄作用,相反却泄漏秘密,失去良机。四是内部机制弱化。未形成大要案查处的个人负责制,查处的深与浅、广与窄没有标准,定案的监督渠道又很局限。为此,上级要采取相关措施解决大要案查处难的问题:一是增加督查、督办的力度。大要案的督办不能只靠看报告、听汇报,要有专人监督,从方案的制定,人员的挑选,检查的实施,定案的落实,都要全程参与,必要时,大要案查处可以由上级统一安排,易地调人。二是增加公开曝光的力度。大要案一经发现,只要主要证据确凿,立即曝光,说情、打招呼者同时公开。三是增加相互制约的力度,对检查大要案的人员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责任制体现奖罚分明的原则,与其它部门的配合要多渠道展开,除了公检法之外,还要经常与地方政府、纪检监察、新闻媒体加强沟通,以取得其支持、理解和配合。
教育为本、防范于先。该局始终把加强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当作治本之举,放在稽查队伍建设工作的首位。该局充分运用各类载体,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日常工作中,该局以“专题倡廉、环境宣廉、读书思廉、谈话促廉”为主线开展干部自身教育,他们注重引导广大干部算好“四笔账”,即:“政治账、事业账、经济账、家庭账”。坚持经常性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大家时时“心中有法、虑必及法、言必合法、行必循法”。
该局还十分注重加大岗位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分专业分层次的稽查业务培训。近年来,该局先后组织了《征管法》、所得税、稽查案例等培训班24期,派人参加总局、省局、市局组织的培训班137期,参训总人次达到2361人次,培训总天数达1128天。在业务培训中,该局突出稽查办案实用性和稽查执法规范性,不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
此外,该局还主动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初步构建起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监督体系。每年,深圳市国税局稽查局都将从上一年已结案的企业案卷中抽取一定比例,开展执法监察和廉政回访问卷调查,对稽查人员是否依法行政的问题进行“回炉检查”。该局还从社会各界聘请了一批特邀监察员,经常以电话联系、走访等形式加强与特邀监察员的沟通,了解特邀监察员对该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几年来,该局努力建设一流队伍、创造一流业绩、树立一流形象,经过历次查办大要案的实践,锻炼出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无私奉献的稽查骨干,为税务稽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建立科学、严密、有效的大要案预警机制,在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广泛设立大要案的案源搜集工作,设立专职管理人员,作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职业敏锐性,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案件,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设立大要案预防机制,预防为主。在征管环节加强对纳税异常户的监控管理,针对税收违法案件查处过程中发现的征管薄弱环节,采取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强化税收征收管理,以预防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的发生;
4、要逐步创新稽查案件查办模式,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管理机制,加强案件的管理工作。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下,实行分级管理、逐级报告、分级查办或上级督办,结合分类稽查的要求,对全省的案件查办工作实施有效的管理。
5、高度重视稽查成果的分析和反馈工作。查处大要案件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搞好分析工作,重点在政策上、管理上查找税收漏洞,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等。对查处的案件特别是典型案件进行分析解剖,研究发案规律、作案特点和手段,及时发现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漏洞,提出打击、防范和堵塞漏洞的措施。
二、加大大要案的查处力度
(一)严格落实大要案报告制度,涉税案件必须归口稽查局上报,其他部门上报涉税案件也应经稽查部门审核,避
免一案多头上报,产生矛盾。对不报、瞒报或迟报重大案情的单位,要追究有关人员和主管领导责任。
增强系统业务意识,对上级稽查局负责,确保政令畅通,按期保质保量向上级稽查局报送工作报告和数据资料,保证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二)加快推进稽查信息化进程,全面应用征管信息系统稽查模块,逐步推广使用“稽查查帐助手系统”,促进稽查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认真执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各项工作规程及有关制度规定,并加强各环节的协调配合,确保每一件稽查案件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充分,程序合法。
(三)、加大案件查处深度
3、探索新的办案方法,积极探索“先外后内检查”、“延伸稽查”、“关联稽查”、“解剖式稽查”等新形势下的稽查方法,扩大检查的范围,挖掘检查的深度,力求查深查透,扩大检查成果,同时,认真研究各种偷税的规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查处和防范措施。
4、建立执法监督体系,实行办案管理监控机制。完善稽查监督机制,增强稽查工作的透明性。落实“要建立稽查执法责任追究制,执法出现问题要追究责任”的精神,完善稽查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有效的稽查监督制约机制。
提高税务稽查信息化水平,将税务稽查的各个环节置于计算机网络的严密监控之下,逐步建立起一套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纵横交错的监督制约体系。
(四)加大案件查处广度
不就事论事,处理完案件就结束了,要加强案件分析,避免类似案件发生,扩大战果,寻找新的案源。
三、建立和完善办案保障机制
1、设立大要案稽查、协查岗位。挑选素质较高的稽查办案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和制定行之有效的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保障重大涉税案件查处工作的有序进行。加强对现在稽查岗位的工作人员培训,可以采用深造培养的办法,提高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
2查处大要案要保障经费,提高交通供应。要适当添置办案装备,增加办案经费,确保办案经费落实到位。
3、建立大要案首查责任制和分工负责制,在全省范围内,案发地和协查地、开票企业所在地和受票企业所在地都必须认真落实责任,对办案不力敷衍塞责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严格规范稽查执法行为,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办案纪律。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履行必要的程序。
尤其在使用自由裁量权时,绝不能假公济私,畸轻畸重,要做到公平、公正执法。
(二)正确处理依法稽查与优化服务的关系
规范的稽查执法和优良的纳税服务,都是税务稽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税务稽查实施过程中,执法与服务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要坚持依法稽查,把依法治税贯穿稽查工作的始终,将各项税收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保证稽查执法的公平与公正,取信于纳税人。如果允许经济领域中存在偷逃抗骗等税收违法行为,那么对于广大依法诚信纳税的纳税人就是一种公平的缺失,侵害了其合法利益,干扰了正常的税收秩序,破坏了公平的税收环境。因此,优化税收环境必须从依法治税、依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入手,切实发挥税务稽查维护税收秩序的作用,为各行业开展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努力建设维护公平的税收环境。税务稽查应该树立“案件查处就是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的思想”。因此,公平公正执法应该作为稽查工作的灵魂,是第一位的选择。
另一方面,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及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的工作要求,稽查部门应适时调整发展思路,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求,不
断实现新时期稽查工作服务内容、方式、手段的创新,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大稽查服务力度的新途径,坚持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尤其是要坚持稽查执法合理性原则(德国称为最小侵害原则或比例原则),做到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各环节的行为适度、合理,把优化服务体现到依法治税中去,从而帮助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和依法纳税的自觉性,促进税收执法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改善税收法治环境。
二、准确选案是突破大要案的前提
实践证明,稽查选案是否准确、有效,直接关系到税务稽查的质量和效率,正确选案是确保稽查成果的首要环节。因此稽查局非常重视对已掌握的纳税人的内外部数据资料以及稽查成果的筛选,从单位自选案件、群众举报案件、部门转办案件、协查移送案件、派生案件类等方面做好案源资料的积累、整理和分析工作,并改变过去等案件上门的被动局面,努力实施主动选案机制,为突破21件大要案作了必要的前提准备。一是充分发挥“两个网络”的作用,从社会各阶层获取案源信息。组织选案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访协税护税网络和社会义务监督员网络的相关人员,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获取有价值的案源信息。二是建立稽查征管信息交流互动机制,从日常征管工作中寻找有价值的案源。稽查选案部门每月将税收违法犯罪活动的趋势、特点、动向和已经查处的案件分析情况传递给兄弟分局,使分局在日常征管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分局根据稽查局提供的案情动态在户管清理、一般纳税人年鉴、所得税汇缴、金税数据采集、“一窗式”管理等日常征管工作进行比对,把发现的有价值的线索及时提供给稽查选案部门。三是建立情报交流机制,加强部门协作。选案部门定期与纳税评估科、公安经侦大队、地税稽查局召开会议,互通情报,选案部门对所获取的情报通过分析筛选归集纳入案源库管理,使各稽查股始终有充足的案件可查。四是重视群众举报案件查处工作,进行必要的实地调查和外围调查,审核举报内容是否失真,排除一些举报人利用税务部门打击报复、无中生有的举报,努力使交办的案子有针对性,保证稽查的准确性。稽查局21件大要案中,案件来源群众举报的有9件,举报案件查处力度有了较大提高,起到了较好震慑涉税违法行为的作用。
三、健全激励、监督机制是大要案查深查透的重要保证 随着稽查的深入,被查企业的戒备心理和抵触心理也往往会越来越重,偷骗税的手段更加隐蔽,有些证据或线索稍纵即逝,特别是在查取隐匿销售收入时,企业采用现金交易进行账外经营活动,进行“体外循环”,使税务稽查人员难以取得充分的帐外证据。因此,激发检查人员的查帐能力和工作主动性显得十分重要。为激励检查人员,我局根据《浙江省国家税务局系统立功人员记功嘉奖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于符合立功嘉奖标准的检查人员,每半年评审一次,以表彰检查有功人员,2009年,对单件税案查补税款100万元以上的1人记三等功,另外有3人受到了通报嘉奖。同时在工作目标考核上,规
定“查补税款个案在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不包括应补缴的罚款和滞纳金),加20分,每增加10万元,加10分,最高加分止200分。主查人员记全分,实际参加的副查人员减半记分,选案人员、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酌情加分”,这样,查补的税款直接与考核挂购,直接影响月度考核和年度评优,体现能者多得(得荣誉和物质奖励),不但激发了检查人员的创造力与工作热情,而且也极大地激发了选案人员、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的积极性,真正使大要案查处工作成了“香饽饽”,而不是“汤手芋”。同时,强化内外监督,落实“两权”监督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标准化稽查和案件的复查、错案追究、执法检查、案件评审等形式来规范和约束税收执法行为,在外部推行“阳光稽查”,强化服务意识,印制了一系列服务承诺、工作纪律、公开办事制度、文明服务规范等相关宣传资料,努力使稽查人员正确履行职责,杜绝不廉洁和查“人情税”现象,在检查上努力体现铁面无私和查深查透。如根据群众举报查处的余姚市××电子有限公司税案时,较好地体现出检查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稽查纪律。从企业申报资料查看2001年至2003年企业只申报销售133万元,纳税7.98万元,经检查人员实地检查,该企业拥有工人1000余人,标准式厂房多幢,规模很大,经初步断定该企业存在偷税行为。由于企业生产的电子产品都是直接销给消费者的,没有相关资料和记录,稽查人员在企业的财务部、销售部查找到客户通讯记录本、会议记录本等资料,并到义乌、温州等市场找客户核实情况,同时又对公司老板的个人账户进行依法检查,再根据该企业日常工业用电量来测算,经过内查外调,克服种种困难
调查取证,各类证据资料复制件有23卷,叠起来就1米多高,最终查实企业在对外销售电子产品时,绝大部分都以现金或个人银行卡帐外交易,存在匿报销售收入偷逃税款的违法行为,查补企业增值税和罚款共计240万元。在检查中,检查人员坚决抵制被查企业的说情和送礼行为,该案主查人员获得了通报嘉奖,由于查补税款直接影响考核分值高低,该主查人员在年度公务员考核、党员考核获得双优秀。在去年大要案查处中,查实违法事实为匿报销售收入有5件,检查人员的查深查透起了关健性作用。
1、稽查手段单一,效率低下。重大涉税案件往往链条长、地域广,对此,案发地稽查部门不得不组织稽查人员针对逐个违法线索到异地进行调查取证,难免碰上被调查单位法人出差、财务人员不在岗以及相关经办人员找不到等情况,虽然异地国税机关热情接待、积极配合,但证据资料的调查取证工作难以完成,甚至往往无功而返。这不但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而且工作效率低下,导致案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查结。
2、大要案检查方法滞后于征管体制改革的发展。目前,金税工程协查系统已在全国开通运行,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对防范和打击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违法犯罪行为取得了成功;再加上各级国税机关普遍运用了CTAIS操作系统,实现了网络信息共享,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现有大要案检查模式还延续以前旧的稽查观念和模式,对跨区域大要案的检查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协查系统,已不能适应目前信息化时代的稽查工作需要。
第二篇:如何解决好税务稽查大要案查处难的问题
如何解决好税务稽查大要案查处难的问题
近年来,税务稽查中发现的大要案呈上升趋势,但大要案查处的难度也在增大。主要问题:一是证据搜集困难。违法者大都为私有性质,企业内部各环节相互串通,甚至毁灭证据;二是地方阻力较大,有些违法者善于疏通,找出相关人员出面打招呼,甚至个别地方领导以发展经济、支持生产,保护招商引资为名,公开要求税务机关放水;三是部门协调不足。个别大要案的查处与相关部门联合检查,不仅没有增加威摄作用,相反却泄漏秘密,失去良机。四是内部机制弱化。未形成大要案查处的个人负责制,查处的深与浅、广与窄没有标准,定案的监督渠道又很局限。
为此,上级要采取相关措施解决大要案查处难的问题:一是增加督查、督办的力度。大要案的督办不能只靠看报告、听汇报,要有专人监督,从方案的制定,人员的挑选,检查的实施,定案的落实,都要全程参与,必要时,大要案查处可以由上级统一安排,易地调人。二是增加公开曝光的力度。大要案一经发现,只要主要证据确凿,立即曝光,说情、打招呼者同时公开。三是增加相互制约的力度,对检查大要案的人员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责任制体现奖罚分明的原则,与其它部门的配合要多渠道展开,除了公检法之外,还要经常与地方政府、纪检监察、新闻媒体加强沟通,以取得其支持、理解和配合。
第三篇: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吕梁市会计学校
1、学校近三年招生情况为2010年570人,2011年736人,2012年730人。学校现在校生规模为2023人,其中,中职教育开设会计、计算机及其应用、财政、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在校生598余人;挂靠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开设会计与计算机操作技术2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余人;与吕梁学院联办经济系开设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405余人。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专任老师严重不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专业课54人,基础课43人,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本学期专业课外聘教师11人,基础课外聘15人以满足教学需要,建议给予增加教师编制。
2、学校现有内设机构及科级职数多于编办核定的职数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建议给予理顺,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建议增加教学与学生管理内设机构和科级职数。
3、学校经费只能满足日常教学使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2011年学校总收入1700万元,财政负担940万元,学校日常经费支出1480万元,财政负担率为65%左右,2012年全年预计总收入15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00万元,收取各种学费300万元,预计总支出1800万元,尚有资金缺口300万元,建议财政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专项补助款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人防办联合办案和大要案查处机制实施办法专题
文章标题:人防办联合办案和大要案查处机制实施办法
按照《人民防空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为规范我市人防市县联合办案和大要案查处机制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营造我市人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根据日照市人防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一、市人防办负责人防市县联合办案和大要案查处的指导和监督。
二、本办法所称人防市县联合办案和大要案查处机制,是指市人防办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日照市行政区域(含区县)的行政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处罚或者给予何种幅度的行政处罚等问题在行政职权范围内进行裁量,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权限。
三、对下述违反《人民防空法》行为,实行市县联合办案,由市人防办直接查处。
1、建设单位随意降低人民防空工程的质量标准和防护等级的,由市人防办按照《山东省实施办法》第三十九条对当事人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1万元至5万元的罚款。
2、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建设单位没有按照国家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的,由市人防办按照《人民防空法》第四十八条和《山东省实施办法》第四十条对当事人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修建,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3、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下列行为的:
(一)向人民防空工程内排放废水、废气和倾倒废弃物;
(二)未经批准,在距单独修建的人民防空工程五十米范围内采石、取土、爆破、挖洞;
(三)在单独修建的人民防空工程口部预留建筑物倒塌半径防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其他建筑物;
(四)改变人民防空工程主体结构、拆除人民防空工程设备设施或者采用其他方法危害人民防空工程的安全和使用效能;
由市人防办按照《人民防空法》第四十九条和《山东省实施办法》第四十一条对当事人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对个人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并处1万元至5万元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4、占用人民防空通信专用频率、使用与防空警报相同的音响信号或者擅自拆除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备设施的;阻挠安装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拒不改正的;由市人防办按照《人民防空法》第四十九条对当事人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可以对个人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并处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四、本办法由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解释。
五、本办法自2005年7月1日起实施。
《人防办联合办案和大要案查处机制实施办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人防办联合办案和大要案查处机制实施办法。
第五篇: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存在的问题
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影响和制约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薄弱环节,仍然与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缺乏敢于碰硬的勇气,办案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特别是反渎职侵权工作相对薄弱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改变。二是执法理念不适应。仍然存在不能正确处理执法办案与服务大局、加强执法办案与强化自身监督以及办案力度、质量、效率、效果等一系列关系的问题;孤立办案、就案办案等思想观念也仍然存在。三是队伍素质不适应。一些检察人员发现犯罪、侦破案件、收集固定证据、运用法律政策特别是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能力仍有待提高。四是工作机制不适应。案件线索管理机制、侦查办案工作机制、自身监督制约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仍然存在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查处阻力大的问题,群众举报案件线索不多。五是执法环境不适应。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院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思路和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局的工作水平,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主动地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放在区委、政府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把服务大局落实到执法办案中,注意把握办案时机,讲求政策策略,改进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办案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发挥执法办案保障发展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办案不忘发展、办案服务发展、办案促进发展。
(二)进一步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总体格局,积极推动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出发,有针对性地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同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结合起来,把执法办案活动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积极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进一步明确办案重点,着力抓好执法办案工作。加大惩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加大查处涉农职务犯罪力度,坚决查办贪污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物和支农惠农资金等涉及民生的案件;加大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经营、金融、司法等领域贪污贿赂犯罪力度,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切实加大查办行贿犯罪力度。着手建立职务犯罪预防报告制度,增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综合效应。(四)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认真执行各项备案、审批制度,完善和落实对立案、逮捕、撤案等关键环节的同步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内部监督的实效作用。
(五)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实现办案力度与质量、效率、效果的有机统一。坚持以力度为前提,质量为核心,效率为保证,效果为根本,实现办案力度与质量、效率、效果的有机统一。针对办案质量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切实把好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适用关,强化侦监、公诉部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共同提高案件质量,确保每个案件立得起、诉得出、判得下,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六)进一步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确保公正廉洁执法。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职务犯罪侦查队伍执法公信力建设确保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毫不放松地加强对侦防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用严密的制度和严明的纪律保证公正廉洁执法。有计划地组织侦查、预防人员的全员轮训,开展岗位练兵,强化实战训练,促进侦防人员的执法办案本领不断提高,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高素质检察队伍。
(七)进一步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人大的监督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自觉把侦防职务犯罪工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之下,主动向区委、人大汇报重大部署、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自觉接受纪委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监察、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反腐败工作合力。坚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认真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靠工作上有作为、有成绩赢得区委、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任务将更艰巨、责任将更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不断加强和改进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努力为推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