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福建省地税收入情况分析
2016年福建地税收入形势分析
阅读数:12858 发布时间:2017-01-20
字号:T|T
2016年全省地税系统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和税务总局的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组织收入中心工作,认真落实组织收入原则,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不断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和优化纳税服务,圆满完成营改增任务,力推金税三期成功上线,征管质效和收入质量迈上新台阶。全省地税税收总量和增幅在全国分居第10位和第9位,总量位次巩固,增幅比上年提升13位。
一、收入基本情况
(一)1-12月累计收入情况
1-12月,全省地税组织各项收入2460.83亿元,减收56.56亿元,同比下降2.2%,(扣除营改增转国税收入影响,下同)可比口径增长15%,其中:
1.税收收入1603.4亿元,减收131.46亿元,下降7.6%,可比口径增长16.5%。分级次看,中央级收入 377.15亿元,增收77.26亿元,增长25.8%;地方级收入1226.26亿元,减收208.72亿元,下降14.5%,可比口径增长14.6%。
2.非税收入857.43亿元,增收74.9亿元,增长9.6%。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741.45亿元,增收82.25亿元,增长12.5%,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440.62亿元,不含厦门入库281.11亿元,增收29.63亿元,增长11.8%。
(二)12月份收入情况
12月份,全省地税组织各项收入191.37亿元, 减收 38.68亿元,同比下降16.8%。其中:
1.税收收入114.17亿元,减收45.3亿元,下降28.4%,可比口径增长11.5%。分级次看,中央级收入25.26亿元,增收4.9亿元,增长24%;地方级收入69.97亿元,减收69.13亿元,下降49.7%,可比口径下降4%。
2.非税收入77.2亿元,增收6.62亿元,增长9.4%。社会保险费收入67.41亿元,增收7.99亿元,增长13.5%。社会保险费收入中基本养老保险费入库41.94亿元,不含厦门入库25.29亿元,增长18%。
二、收入主要特点
(一)经济税收协调增长。营改增后地税收入与经济运行关联度有所下降,但经济因素仍决定当前地税收入的发展趋势。根据统计部门数据,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海关进出口总额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1.2%,地税税收可比增幅达16.5%,略高于上述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协调。充分体现了我省在新常态下精准施策、稳定增长的成效。
(二)收入规模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在营改增影响全年收入超过400亿元的情况下,地税总税收仍超过1600亿元,地方级税收超过1200亿元。我省在全国地税中的排位稳中有进。可比口径增幅每个季度均有提升。2016年各季度税收可比增幅分别为14.6%、22.5%、11.9%和15.3%,比2015年同期各提高了19.3、23、0.5和8.9个百分点,逐季均呈现良好运行态势。
(三)全省多数地市实现税收增长。三大自贸区受经济税源增多,税收增速(可比口径)领先,平潭(42.7%)、厦门(23.6%)、福州(22.4%)。全省增收地区比2015年多4个,九市一区中有9个实现可比口径税收增长,依次为:漳州(15.3%)、莆田(12.8%)、泉州(8.4%)、三明(6.5%)、南平(0.5%)、龙岩(0.2%);仅宁德小幅减收1.6%。
(四)新兴产业成为税源增长新动能。第三产业税收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增幅(可比口径)达18.6%,高于总体税收增幅6.6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67.3%)、其他服务业(19.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6.9%)。第二产业税收下降5.6%,结构调整阵痛期影响显现,采矿业(-31.5%)全年下滑;制造业(-4.5%)前三季下降,第四季度恢复正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16.8%)、铁路等运输设备制造(15.1%)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源成长较快。
(五)房地产“去库存”取得成效。截至2016年11月底,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3.5%,相应的,2016年房地产业税收达到605亿元,可比口径增幅为14.3%,近三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从增量贡献看,房地产营业税(营改增前)增收29.06亿元,土地增值税增收19.44亿元,企业所得税增收43.17亿元,合计增收91.67亿元,占税收可比增量31.8%。
(六)非税收入减负效应显现。2016年全省非税收入合计增长9.6%,增量主要来自基本养老保险费(18.9%)的一次性因素(厦门市机关事业单位补缴以前年度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进一步落实为企业减负政策,多项费金费率下调,工伤保险费(-6.5%)、失业保险费(-14.6%)、生育保险费(-10.8%)税收均因之而减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税收也在营改增减负影响下合计减收0.8%。
三、分税种收入情况
(一)营业税顺利收官,增量贡献突出。作为地税的主体税种,营业税从国地税分设之初的25亿元成长为608亿元的年规模,在收官的2016年贡献仍然十分突出。全年营业税入库328.07亿元,同比增长29.5%,增收73.28亿元,占全年可比税收增量25.4%。
(二)企业所得税首次突破300亿元。全年入库300.34亿元,同比增收38.65亿元,增长14.8%。税源方面,股份公司缴纳税款占73.7%,成为企业所得税的主力军;征管方面,全年组织汇算清缴入库税款69.68亿元,同比增收22.06亿元,增长46.3%,地税机关采取措施加强各类企业汇算清缴辅导是推动企业所得税全年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个人所得税规模首超企业所得税。全年入库313.82亿元,同比增收76.67亿元,增长32.3%。其中,个人限售股转让税收成为2016年组织收入的亮点,全年入库63.1亿元,增长6.8倍,增收55亿元,拉动可比口径税收增幅3.2个百分点。其他税目中,二手房转让税收(36.3%)在房地产市场推动下较快增长;工资薪金税收(13.2%)保持略快于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态势,体现居民收入和自然人税收征管效率双提升。
(四)财产行为税总体增幅平缓。目前财产行为税中多数税种税基较固定,税种特点决定了其总体收入增长也比较平稳。十个税种全年合计入库647.88亿元,同比增收20.11亿元,增长3.2%。其中,土地增值税(9.9%)和契税(10%)合计增收31.86亿元,占财产行为税增量95.4%。资源税(-19.2%)从8月份起改革计税方式,降低税负,全年减收2.2亿元。
四、组织收入主要措施
(一)落实优惠服务大局。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加强宣传辅导、完善申报软件、加强申报表审核和强化动态监控,全年减免税收257亿元,比上年增加80亿元。其中改善民生类优惠达153亿元,占优惠总额59.5%;支持供给侧改革方面,高新技术类优惠达6.7亿元,转制升级类优惠4.3亿元;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落实小微企业优惠政策4.6亿元,其中企业所得税优惠覆盖2.1万户、营业税优惠(营改增前)覆盖17.5万户纳税人;此外,还有支持节能环保、文化体育教育、金融资本市场、三农等各项事业减免税收88亿元。
(二)精准分析科学规划。一是提升税收分析服务组织收入工作的作用。按照“说清楚、做到位”的要求,在每月5日前对本期收入运行形势进行翔实客观的分析,反映趋势和亮点,发现瓶颈和困难,并提出下一阶段组织收入工作的重点,为全系统加强组织收入管理提供了方向和依据。二是提升税收分析服务税源建设的作用。开展了从税收看供给侧改革、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系列分析21期,为税源长效发展、为政策落实和调整积极建言,部分专题分析得到省领导的批示肯定,推进了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工作的开展。
(三)帮扶企业壮大税源。进一步完善挂钩联系企业机制,全省地税系统挂钩1213户企业和89个重点项目。通过采取上门走访调查、税企高层对话、现场办公、召开座谈会、开通企业诉求受理直通车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贴近式、零距离的服务,全面掌握挂钩企业和项目经营和涉税情况,及时汇总整理企业提出的涉税问题,完善诉求响应机制,牵头相关部门研究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逐项协调落实。2016年,全系统共收集挂钩联系企业诉求和问题1315个,其中1240个问题己解决或已向企业解读相关政策,20个问题正积极协调处理中,其余55个问题己告知企业向其他有关部门反映。
(四)强化管理挖潜增收。进一步完善组织收入管理制度,要求依法依规增加地方财力。在营改增后主体税种缺失,作为组织收入的重要抓手“以票控税”手段缺失的情况下,地税系统克服困难,努力挖潜增收150亿元。一是密切高收入群体税收监控。积极从银行、证券公司等获取信息,综合运用日常税源管理和纳税评估等征管手段,累计挖潜增收33亿元。二是强化重点企业风险管征。建立事前监控、事后比对和全面分析机制,全面梳理管理风险点,对不同类别企业实施分类管理,累计挖潜增收24亿元。三是加强土地增值税等财产行为税管理。以房地产业管理为重点,加强涉税环节准备、开发、销售和清算四阶段“链条式”动态监控,挖潜增收8亿元。四是促进企业税收回流。配合各地落实支持总部经济回流的相关举措,建设服务企业绿色通道,跟踪辅导限售股转让争取流动税源,全年回流税收约85亿元。
五、2017年地税收入形势展望
2017年,全省凝心聚力围绕“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工作目标,有效投资扩大,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活力增强,将为地税税收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外部环境依然复杂,财税体制和税收政策调整进一步深化,地税部门组织收入工作压力仍较大。一是基数影响。2016年的一次性税款基数需要消化,其中个人减持限售股所得税的增收额约55亿元。二是主要税源行业上,非中心城市房地产去库存仍有较大压力;在当前宏观政策引导下,预计中心城市房地产市场也将进入盘整期。三是税收政策上,受营改增影响,2017年营业税将在2016年基数上,总量减少358亿(占22.3%),增量减少73亿(占25.4%);新设立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全部归属国税管征,地税增量税源减少;流转税减负的同时,附征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也将随之下降。2016年8月开始的资源税改革在2017年将继续显现减收影响。
2017年地税系统将继续牢记“聚财为国,为民收税”的使命,按照尤权书记和于伟国省长对地税多次指示批示的要求,坚持以组织收入工作为中心,坚决贯彻组织收入原则,继续加强收入质量管理,优化征管服务,大力培植税源,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为实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新贡献。
第二篇:2016年6月份福建省地税收入情况分析
2016年上半年全省地税收入情况分析
阅读数:9913 发布时间:2016-07-15
字号:T|T
2016年上半年,全省地税系统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周密部署“营改增”等重大税制改革和中央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成功推进金税三期工程上线,组织收入工作进展有序,上半年各级次收入均圆满实现双过半,地税规模和增幅分别居于全国第11位、第9位。
一、收入基本情况
(一)6月份收入情况
全省地税本月组织各项收入185.68亿元,同比减收44亿元,下降19.2 %。其中: 1.税收收入121.99亿元,减收44.3亿元,下降26.6%,扣除“营改增”影响,可比口径增长13.4%。分级次看,中央级收入38.97亿元,增收8.02亿元,增长25.9%;地方级收入83.04亿元,减收52.31亿元,下降38.6%(部分转移到国税),扣除“营改增”影响,可比口径增长10.5%。
2.非税收入63.69亿元,增收0.3亿元,增长0.5%。其中教育费附加与地方教育附加收入5.93亿元,减收1.77亿元,下降23%;社会保险费收入56.89亿元,增收3.69亿元,增长6.9%。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不含厦门)22.41亿元,增收2.47亿元,增长12.4%。
(二)上半年累计收入情况
全省地税累计组织各项收入1404.21亿元,同比增收139.03亿元,增长11%。其中: 1.税收收入995.78亿元,增收112.22亿元,增长12.7%,扣除“营改增”影响,可比口径增长20.2%。分级次看,中央级收入200.75亿元,增收31.49亿元,增长18.6%;省级收入97.05亿元,增收23.92亿元,增长32.7%;市县级收入698亿元,增收56.82亿元,增长8.9%。2.非税收入408.42亿元,增收26.81亿元,增长7%。其中教育费附加与地方教育附加收入46.26亿元,增收1.4亿元,增长3.1%;社会保险费收入348.13亿元,增收28.97亿元,增长9.1%。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不含厦门)134.99亿元,增收14.73亿元,增长12.2%。
二、上半年收入主要特点
(一)税收整体运行特点
一是巩固:税收收入稳中有进。税收月增幅从1月(15%)下降至2月(8.3%)后,3月(16.5%)、4月(36%)增幅上升,5月(30.9%),6月(-26.6%,可比口径13.4%)有所减速。累计增幅较稳定,从1月的15%上行至上半年的20.2%(可比口径)。从全国各省市区地税比较来看,福建的收入规模继续保持在第11位,收入增幅从去年末的第22位上升至第9位。
二是全面:各级次收入均超额完成“双过半”。分级次看,上半年中央级、地方级收入分别增长18.6%、11.3%,按照省财政厅的目标,总税收和地方级分别完成进度53.6%和52%,按照税务总局的目标,总税收和地方级分别完成进度55.7%和65%。地方级收入中,受“营改增”影响,金融业4月份所属营业税收入在5月份入库(往年为季度缴纳),推高上半年省级税收增幅(32.7%),增长最快;但改革后,6月份省级税收下降56.4%,减幅也最大。
三是协调:实现税收增长的地区多于去年。分地区看,全省九市一区有7个地区上半年税收实现增长,比去年同期多4个。设立自贸区的平潭(59.8%)、厦门(23.4%)和福州(18.8%)累计增幅靠前,税收增量占全省的86.3%;莆田(7.1%)、南平(3.2%)、漳州(4.0%)、三明(0.1%)实现个位数增长。同时,宁德(-10.2%)、泉州(-3.3%)、龙岩(-2.9%)等3个地区累计税收下降。
四是提升: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户数增多。上半年税收超千万元的纳税户1412户,入库税收585.13亿元,同比增加85户,增收57.7亿元。从行业分布看,房地产业税收超千万的纳税户687户,入库税收304.81亿元,同比增加67户,增收42亿元;金融保险业税收超千万元的纳税户190户,入库税收104.39亿元,同比增加3户,增收15.39亿元;建筑业税收超千万元的纳税户134户,入库税收33.2亿元,同比增加7户,增收15.36亿元。总体来看,税款超千万元的纳税户入库税收占全部税收的58.6%。
(二)分行业特点
一是税收行业结构有所优化。上半年14个行业中有9个实现税收增收。二产税收增收4.13亿元,增长1.7%;三产税收增收107.5亿元,增长16.7%。其中,房地产(21.3%)、金融(12.3%)、建筑(8.9%)等三大行业税收分别占地税税收总量的41.3%、15.4%和13.3%,合计增收99.73亿元,占税收增量的88.9%。由城市维护建设税(随主税附征,体现增值税、消费税等全额流转税情况),以及印花税行业情况(为经济先行指标,体现合同签署情况)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1.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8.1%)增幅居前两位,“双创”平台推进有序,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长较快。
二是房地产交易活跃但区域不够平衡。据省住建厅提供的数据,1-5月一手房住宅销售金额1479.4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福州和厦门销售合计占53.2%,福州销售一手房住宅达3.34万套,增长51.6%。因此,虽然受“营改增”影响,上半年地税组织的房地产税收仍增长21.3%,占地税税收总量的41.3%;其中土地增值税增长18.2%,契税增长26.1%,房屋转让个人所得税增长71.4%。房地产税收恢复较快增长,但区域间差异加大,地区间房地产税收增减幅差距达90个百分点。
(三)分税种主要特点
一是营业税圆满收官。营业税上半年虽然只正常征收5个月,仍入库323.23亿元,占税收总量32.5%,同比增收23.69亿元,增长7.9%。改革顺利过渡,虽然受二手房租赁增值税税率下调影响,二手房增值税征收 2个月以来入库达3.55亿元。二是所得税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上半年入库190.57亿元,同比增收34.76亿元,增长22.3%,其中汇算清缴收入增长49.2%。个人所得税上半年入库139.49,同比增收13.88亿元,增长11%,其中工资薪金所得税目增收9.5亿元,增长13.6%;限售股转让所得税目增收2亿元,增长53.5%。
三是财产行为税总体平稳增长。财产行为税上半年入库338.95亿元,同比增收36.33亿元,增长12%。10个税种中有7个增长,分别为房产税(10.5%)、城市维护建设税(4.4%)、印花税(8.7%)、土地使用税(7.4%)、车船税(8.1%)、土地增值税(18.2%)、契税(26.1%)。减收的为资源税(-10.7%,矿产需求减小)、烟叶税(-35.7%,受水灾等影响)和耕地占用税(-55%,城郊供地减少)。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税收总体协调增长。从综合反映经济运行的用电量指标来看,1至5月全省增长4.4%,相应上半年综合反映整体税收情况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上半年增幅也为4.4%,凸显出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的特性。从投资结构看,1至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第二产业投资占33.4%,增长7.5%,第三产业投资占63.8%,增长14%,第三产业投资额和增幅都好于第二产业。相应上半年全省第三产业地税税收增长16.7%,较第二产业增幅高出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地税占比达到75.4%,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全省经济和税收调结构趋势基本一致。
(二)税制改革和税收优惠政策影响较大。全省地税加强政策宣传辅导、执行跟踪和督促检查,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上半年共依法减免各类税收优惠150.44亿元,其中改善民生类减免占比约50%,此外还执行鼓励高新技术、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转制升级、节能环保、促进区域发展、支持文化体育教育、支持金融资本市场、支持三农、支持其他各项事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减免。税制改革方面,四大行业“营改增”减少地税收入约66亿元,改革后(6月份)地税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的贡献分别为33.6%和37.1%,地税贡献比改革前(1-5月)下降13.1和22.2个百分点;同时,改革后非税收入占地税总收入的比重为34.3%,比改革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
(三)组织收入措施成效明显。积极落实我省保收入、促转型的举措,通过完善征管机制、细化税种管理,上半年挖潜税收约77亿元。主要措施有:1.完善房地产税收管征机制,采取“以地控税”措施,依项目销售进展按适用预征率预征土地增值税,并对达到清算条件的项目及时组织清算,协调解决房地产办证疑难问题,完善存量房价格评估机制,增加房地产税收13.5亿元。2.加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管理,辅导纳税人依法调整申报、清缴补税,增加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9.8亿元。3.强化风险流程管理,开展税种比对、税基比对、票表比对、附征税费比对等分析,及时核查疑点,增加税收6.6亿元。4.培育和壮大地方税源,回流企业税收约35亿元,其中兴业银行回流29.2亿元。5.推行柔性执法和加强税务稽查,辅导企业自查和稽查补税约7.7亿元。6.加强欠税管理,完善清欠操作流程,积极清缴欠税4.7亿元。
四、下半年组织收入展望与要求
总之,上半年地税税收增长较快,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基础,但全面“营改增”对地税收入影响很大,据测算对我省今年税收的减收影响为418亿元(含土地增值税、契税、房产税的计税调整影响),下拉总税收和地方级税收增幅24.1和29.1个百分点;减收影响集中在后7个月,月均影响增幅40个百分点。此外,7月份推开的资源税改革对地税收入也将有减收影响。下半年全省地税系统要继续贯彻组织收入原则,加强收入质量管理,大力培植税源,营造良好税收环境,努力实现可比口径税收实现年初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做好组织收入工作,按照省局党组“三个任何情况下”的组织收入原则,应收尽收,决不收过头税。落实好征管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积极探索适应“营改增”后的地税征管模式,依托“互联网+税务”和“金税三期”技术支撑,提高征管效率,强化大企业和自然人风险管理,防范税收流失。二是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创业创新以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工作,强化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是强化税收分析,及时把握经济运行最新动态,适应税制改革变化,积极探索新方法,更加准确地预测税收收入变化,以数据增值应用进一步提升收入管理能力。做好营改增试点情况分析、资源税改革等的政策效应分析,前瞻性做好地方税源建设分析。
第三篇:2007年全市上半年地税收入情况分析
文章标题:2007年全市上半年地税收入情况分析
上半年,全市实现各项地税收入39908万元,占年计划的50.45%,同比增长23.3,增收753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口径收完成25611万元,同比增长29.84,增收5886万元。
一、收入基本特点
(一)地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地方财政口径收入同比增长29.84%,高于总收入增幅6.54个百分点,占总收入的64.18%,比上年同期提高3.17个百分点。
(二)地方小税种增幅高于主体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平均增长16.86%,其他税种平均增长43.69%,其中房产税增长98.24%、印花税增长96.92%、土地使用税增长113.51%、土地增值税增长109.3%,地方税种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总体税收的增长。
(三)第三产业收入增幅快于第二产业,房地产业成为增收的主导行业。第二产业完成27413万元,同比增长16.72%,增收3926万元;第三产业完成12495万元,同比增长40.65%,增收3611万元,高于二产23.9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完成5817万元,同比增长65.82%,增收2309万元,占增收总额的30.63%,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四)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增势强劲,国有和集体企业税收继续下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完成32691万元,同比增长36.88,占地税收入的81.92,比上年提高8.36个百分点,增收8808万元。国有和集体企业税收进一步下降,共完成7217万元,同比下降6.49。
二、主要增减收因素分析
(一)全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是地税收入增长的基础和保障。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加,消费市场活跃,招商引资有了新进展,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1、工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带动作用明显。1-6月,全市工业企业共完成地税收入20156万元,同比增长16.72,增收2888万元。如果剔除煤炭业,则同比增长40.6%。增收较多的企业如日月化工增收684万元、中国重汽集团动力有限公司净增508万元、鼓风机厂增收302万元、圣泉集团增收300万元。
2、受投资拉动影响,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发展快速,拉动了相关税收的增长。房地产业完成5817万元,同比增长65.82,增收2309万元;建筑业完成7257万元,同比增长16.69,增收1038万元;金融业完成1321万元,同比增长22.31%,增收241万元。
3、城市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以及改制企业分红增加为个人所得税提供了税源。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1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3。职工工资的增长使适用税率提高,税款增加。个人所得税完成5294万元,同比增长57.17,增收1925万元。
(二)强化征收管理,是税收增长的重要因素。
1、加强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今年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范围调整后,我局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大了清理力度,使两税实现大幅增长,房产税完成1181万元,同比增长98.24%,增收585万元。土地使用税完成700万元,同比增长113.51%,增收372万元。
2、强化印花税核定征收和土地增值税预征工作。继续加大印花税核定征收工作力度,该税种同比增长96.92;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预征工作,使该税种增长109.33。
(三)强化综合治税,加强对零散税收的管理。全市综合治税暨税源普查会议召开后,我局加大了综合治税力度。上半年,新增税收1187万元,其中,委托交通局对明刁路等道路改造工程代征税收520万元,委托胶济线铁路管理办公室代征税收430万元,委托大学园区管理办公室代征税收237万元。
三、税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煤炭业减收幅度较大。今年以来,由于几个煤井关停,煤炭行业安全整顿,影响生产,煤炭产量下降。上半年煤炭业共完成税收3662万元,同比下降33.88%,减收1876万元。据预测,下半年形势也不容乐观,将影响地税收入的增长。
(二)一次性税收制约地税收入的总量及增长速度。近几年,地税收入中每年的建筑业一次性税源都在10%以上。今年上半年入库4540万元,占总收入的11.38%,对收入任务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地税收入的预测带来很大难度,导致月份之间入库不均衡,影响进度。
(三)地方财政口径收入进度落后时间进度。上半年地方财政口径收入完成25611万元,占我市人代会计划的48.26%,落后时间进度1.74个百分点,下半年收入压力依然很大。
四、对策及建议
(一)地税部门进一步加大税务稽查和纳税评估工作力度,对重点行
业、重点企业进行检查、评估,实现以查促收。
(二)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综合治税暨税源普查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税源普查,全面摸清税源底数,尤其是纳税人的房产、土地、车船等信息情况及纳税情况,做到边普查、边清理、边入库。
(三)利用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切实抓好建房、售房、租房、装修房等“四房”管理,委托综合执法局对房屋出租、房
屋装修业税收进行代征。
(四)加大对外地施工企业的管理力度,特别是随时了解掌握济莱高速公路、胶济客运专线等重点项目的施工进度、资金拨付情况,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2007年全市上半年地税收入情况分析》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2007年全市上半年地税收入情况分析。
第四篇:2007年全市上半年地税收入情况分析(范文模版)
文章标题:2007年全市上半年地税收入情况分析
上半年,全市实现各项地税收入39908万元,占年计划的50.45%,同比增长23.3,增收753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口径收完成25611万元,同比增长29.84,增收5886万元。
一、收入基本特点
(一)地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地方财政口径收入同比增长29.84%,高于总收入增幅6.54个百分点,占总收入的64.18%,比上年同期提高3.17个百分点。
(二)地方小税种增幅高于主体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平均增长16.86%,其他税种平均增长43.69%,其中房产税增长98.24%、印花税增长96.92%、土地使用税增长113.51%、土地增值税增长109.3%,地方税种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总体税收的增长。
(三)第三产业收入增幅快于第二产业,房地产业成为增收的主导行业。第二产业完成27413万元,同比增长16.72%,增收3926万元;第三产业完成12495万元,同比增长40.65%,增收3611万元,高于二产23.9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完成5817万元,同比增长65.82%,增收2309万元,占增收总额的30.63%,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四)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增势强劲,国有和集体企业税收继续下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完成32691万元,同比增长36.88,占地税收入的81.92,比上年提高8.36个百分点,增收8808万元。国有和集体企业税收进一步下降,共完成7217万元,同比下降6.49。
二、主要增减收因素分析
(一)全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是地税收入增长的基础和保障。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加,消费市场活跃,招商引资有了新进展,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1、工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带动作用明显。1-6月,全市工业企业共完成地税收入20156万元,同比增长16.72,增收2888万元。如果剔除煤炭业,则同比增长40.6%。增收较多的企业如日月化工增收684万元、中国重汽集团动力有限公司净增508万元、鼓风机厂增收302万元、圣泉集团增收300万元。
2、受投资拉动影响,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发展快速,拉动了相关税收的增长。房地产业完成5817万元,同比增长65.82,增收2309万元;建筑业完成7257万元,同比增长16.69,增收1038万元;金融业完成1321万元,同比增长22.31%,增收241万元。
3、城市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以及改制企业分红增加为个人所得税提供了税源。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1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3。职工工资的增长使适用税率提高,税款增加。个人所得税完成5294万元,同比增长57.17,增收1925万元。
(二)强化征收管理,是税收增长的重要因素。
1、加强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今年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范围调整后,我局在做好宣传的同时加大了清理力度,使两税实现大幅增长,房产税完成1181万元,同比增长98.24%,增收585万元。土地使用税完成700万元,同比增长113.51%,增收372万元。
2、强化印花税核定征收和土地增值税预征。继续加大印花税核定征收力度,该税种同比增长96.92;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预征,使该税种增长109.33。
(三)强化综合治税,加强对零散税收的管理。全市综合治税暨税源普查会议召开后,我局加大了综合治税力度。上半年,新增税收1187万元,其中,委托交通局对明刁路等道路改造工程代征税收520万元,委托胶济线铁路管理办公室代征税收430万元,委托大学园区管理办公室代征税收237万元。
三、税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煤炭业减收幅度较大。今年以来,由于几个煤井关停,煤炭行业安全整顿,影响生产,煤炭产量下降。上半年煤炭业共完成税收3662万元,同比下降33.88%,减收1876万元。据预测,下半年形势也不容乐观,将影响地税收入的增长。
(二)一次性税收制约地税收入的总量及增长速度。近几年,地税收入中每年的建筑业一次性税源都在10%以上。今年上半年入库4540万元,占总收入的11.38%,对收入任务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地税收入的预测带来很大难度,导致月份之间入库不均衡,影响进度。
(三)地方财政口径收入进度落后时间进度。上半年地方财政口径收入完成25611万元,占我市人代会计划的48.26%,落后时间进度1.74个百分点,下半年收入压力依然很大。
四、对策及建议
(一)地税部门进一步加大税务稽查和纳税评估力度,对重点
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检查、评估,实现以查促收。
(二)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综合治税暨税源普查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税源普查,全面摸清税源底数,尤其是纳税人的房产、土地、车船等信息情况及纳税情况,做到边普查、边清理、边入库。
(三)利用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切实抓好建房、售房、租房、装修房等“四房”管理,委托综合执法局对房屋出租、房屋装修业税收进行代征。
(四)加大对外地施工企业的管理力度,特别是随时了解掌握济莱高速公路、胶济客运专线等重点项目的施工进度、资金拨付情况,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2007年全市上半年地税收入情况分析》来源于网,欢迎阅读2007年全市上半年地税收入情况分析。mUr
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检查、评估,实现以查促收。
(二)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综合治税暨税源普查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税源普查,全面摸清税源底数,尤其是纳税人的房产、土地、车船等信息情况及纳税情况,做到边普查、边清理、边入库。
(三)利用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切实抓好建房、售房、租房、装修房等“四房”管理,委托综合执法局对房屋出租、房屋装修业税收进行代征。
(四)加大对外地施工企业的管理力度,特别是随时了解掌握济莱高速公路、胶济客运专线等重点项目的施工进度、资金拨付情况,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2007年全市上半年地税收入情况分析》来源于网,欢迎阅读2007年全市上半年地税收入情况分析。mUr
第五篇:2015年福建地税收入形势分析
2015年福建地税收入形势分析
阅读数:21178 发布时间:2016-01-13
字号:T|T
2015年全省地税系统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的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积极应对“三期叠加”的收入下行影响,挖潜增收各项措施成效明显。在税收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全年地税总收入突破2500亿元,地税总收入、税收和地方级税收各项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十二五”翻番目标,税收在全国位次前移一位。
一、收入基本情况
(一)12月份收入情况
12月份,全省地税组织各项收入230.05亿元, 同比增收 7.84亿元,增长3.5%。其中: 1.税收收入159.47亿元,增收1.62亿元,增长1.0%。分级次看,中央级收入20.37亿元,减少0.11亿元,下降0.5%;地方级收入139.10亿元,增收1.74亿元,增长1.3%。
2.非税收入70.58亿元,增收6.22亿元,增长9.7%。社保费收入59.42亿元,增收6.61亿元,增长12.5%。社保费收入中基本养老保险费入库34.81亿元,增长17.5%。
(二)1-12月累计收入情况
1-12月,全省地税组织各项收入2517.40亿元,同比增收108.12亿元,增长4.5%。其中:
1.税收收入1734.86亿元,增收48.29亿元,增长2.9%(扣除“营改增”影响,可比口径增长6.7%)。分级次看,中央级收入 299.89亿元,增收21.90亿元,增长7.9%;省级收入156.34亿元,增收14.74亿元,增长 10.4%;市县级收入1278.63亿元,增收11.66亿元,增长0.9%。
2.非税收入782.53亿元,增收59.83亿元,增长8.3 %。其中社保费收入659.20亿元,增收56.30亿元,增长9.3%。社保费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370.46亿元,不含厦门入库251.48亿元,增收29.33亿元,增长13.2%。
二、收入主要特点
(一)收入规模跃上新台阶。全年各级次收入规模均保持“十二五”期间的上升趋势,实现全年地税总收入规模突破2500亿元,各项收入、税收和地方级税收分别是“十一五”末年(2010年)的2.2、2.27和2.34倍。与全国比较看,2015年我省地税税收规模居全国地税第十位,位次比2010年提升。
(二)年内增幅止跌回稳。各季度税收增幅分别为-4.7%、-0.5%、12.5%和6.4%,呈震荡回稳的运行态势。月度税收1-5月均为负增长,6-12月实现正增长,全年税收增幅比上半年回升了5.5个百分点。
(三)区域税收较为不均衡。全省十个地区中,税收增长和下降的各占一半。增收地区中,自贸区落地的厦门(7.8%)、福州(3.3%)、平潭(23.2%)税收增量贡献居前三位,分别增收31.82亿元、13.34亿元、3.18亿元,占全省税收增量的100.1%。减收地区中,三明(-13.1%)第二年出现负增长,宁德(-14.0%)降幅也超过两位数。
(四)房地产调整影响较大。分行业看,全省地税税收依赖度较高的房地产业(-1.0%)、建筑业(-1.9%)首次双双下降,但房地产比重仍达38.6%。据快报数,2015年我省商品房销售面积37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3%,比全国增幅少约7个百分点,销售额增幅约少24个百分点;造成全年全省房地产营业税、契税和土地增值税全部减收,降幅比全国分别多3.4-12.1个百分点。房地产税源的依赖程度高且市场复苏相对缓慢,是税收增速较低的主要原因。
(五)千万以上税源户减收较多。缴纳税收超千万元的企业共2542户,增加37户,其中房地产业户数占41.6%,比去年下降3.8%。千万以上企业合计缴纳税收1173.98亿元,占总税收的67.7%,户均纳税4618万元。从增减收情况来看,增收千万元以上企业有800户,同比减少66户,增收税款347.67亿元,同比增多29.13亿元;减收千万元以上企业有796户,同比增多176户,减收税款282.99亿元,同比多减108.39亿元。
三、分税种收入情况
(一)主体税种增势稳定。一是营业税得金融业支撑。入库608.24亿元,同比增长4.6%。分月看,2015年7月以后实现累计正增长,12月因上年基数影响下降7.2%,拉低全年增幅1.3个百分点。分税目看,房地产营业税减收7.68亿元,下降3.6%;金融保险营业税增收49.65亿元,增长36.7%,其中兴业银行总部回流增加营业税18.86亿元,恒生银行股权交易增加营业税9.15亿元。二是所得税运行较平稳。企业所得税入库261.69亿元,增长6.7%。个人所得税入库237.15亿元,增长7.5%。其中股权交易监控措施效果明显,限售股转让个人所得税全年入库11.2亿元,同比增长21.7%;新华都、龙工集团减持股票增收企业所得税9.95亿元。
(二)财产行为税减收。十个财产行为税全年合计入库627.78亿元,同比下降2.3%。仅城建税(7.3%)、车船税(11.5%)、房产税(2.1%)实现增长。减收税种中,土地增值税(-7.9%)减收最多,达16.95亿元;耕地占用税(-11.7%)和契税(-2.2%)因土地用途结转减少和成交量萎缩也同比下降;烟叶税(-12.7%)因我省烟区2015年遭受多次自然灾害,降幅最大。
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税收较为一致。经济是决定当前税收运行的主要因素。全年地税经济税收弹性约为1.1(扣除“营改增”和一次性基数影响),略低于近年平均水平。与其他主要经济指标比较,2015年1-11月全社会用电量仅增长0.1%,海关进出口总额下降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同比减少0.5个百分点,税收与主要经济指标也较为吻合,在新常态下均有减速换挡态势。
(二)落实优惠政策减免222.1亿元。全省地税加强政策宣传辅导、执行跟踪和督促检查,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免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残疾人就业再就业扶持等10个大类,53个小类,690项税费,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工具促进企业投资、技术创新、就业再就业、民生改善的作用。
(三)地税征管挖潜增收160.9亿元。全省地税努力克服减收因素影响,采取多种措施弥补收入缺口:1.培植税源促增收成效明显。各级地税部门积极提升服务水平,简化流程,优化环境,鼓励特色产业的加盟经营,促进总部企业回闽纳税,跟踪辅导限售股转让争取流动税源,全年回流税收约79.7亿元。2.大力提升税源管理水平。积极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扩大“以地控税”试点,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小税种管理挖潜15.1亿元。推动重点行业和项目的专业化管理和主要税种的精细化管理,强化风险评查,加快房地产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规范预征管理,加强汇算清缴,合计增收50.3亿元。3.科学防范税收风险。依法打击税收违法,评估查补入库税款12.5亿元。结合欠税企业实际,制定措施清理往年欠税3.3亿元。
五、2016年地税收入形势展望及应对措施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政策,以及我省“五个区”建设的政策为税源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压力仍然较大,税源结构调整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收入运行仍然面临较多困难。分行业看:
房地产业仍不容乐观。当前我省房地产市场复苏进程较慢,需求仍处于低迷。非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滑坡,SOHO等非住宅项目滞销;中心城区交易量虽有放大,但新增楼盘项目缺少;二手房税源受“五改二”等免税政策和本身含税偏少的影响,增量有限;股市高幅震荡和实业投资回报率减少牵制了较多资金,抑制了房地产特别是高端住宅的购买力。
建筑业:2016年发改委预计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可增长16%,福建未来的建设力度很大,重点项目如福州、厦门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续建南三龙铁路、衢宁铁路,新开工福厦高铁新线、吉永泉铁路、浦建龙梅铁路,厦门新机场和武夷山机场扩建等为税收增长提供基础。但很多项目还只是刚开工,还未集中产生税源,如果投资资金到位较迟,也可能不构成当年的税收增量。
金融业增速有所放缓。实体经济持续下行加大银行放贷风险,连续降息又导致银行存量和新增贷款利息收入下降,证券公司、信托投资行业的税收随着近期股市降温也减少。
其他行业:工业税收在新项目带动下预计能保持小幅增长,但对地税整体税收的增收贡献不大(比重才10.5%)。当前发展较快的电信、交通等现代服务业因营改增影响,地税税源萎缩。消费类税源税收也呈减少态势,住宿餐饮等需求下降,贸易行业受电子商务冲击且出口和消费增长乏力,出租和加盟经营等商务服务业受网购等冲击。
新的一年,各级地税部门要继续坚持以组织收入工作为中心,坚决贯彻组织收入原则,按照省局“三个任何情况下”的要求(即: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税收环境;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正确处理组织收入与涵养税源的关系,不额外增加企业负担),继续加强收入质量管理,优化征管服务,大力培植税源,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实现税收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