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高地税收入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提高地税收入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2008-08-31 14:54:25)
分类: 政策解读 地税收入中的水分问题,扰乱了组织收入工作的秩序和程序,直接导致了地税收入质量不高,同时也弱化了地税执法刚性,掩盖了税制的运行质量和真实的税收负担程度,为宏观决策提供了虚假的数字依据,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务必引起各级政府和地税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上述地税收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坚持求真务实,树立实事求是的政绩观。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面对近年来我省各级地方财政减收增支因素较多、地方财政举步维艰的实际,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政绩观,不能一味地片面追求收入的高增长,要始终把收入质量放在首位,努力在增收节支上下功夫,着力涵养税源,宁要扎扎实实、不含水分的低增长,也不要含有水分、脱离实际、盲目攀比的高指标。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编制预算。各级地方政府在编制财政预算,下达地税收入计划时,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充分考虑收入的增减变化因素,不能搞“层层加码”,更不能以财政收入指标的高增长,作为衡量各级政府和地方党政领导政绩的主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对地税部门工作业绩的考核和评估,重点要放在是否做到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是否依法征管、是否实现应收尽收等方面。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增收节支。要在现有的财政资金下,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切实加强各
类财政资金监管,对各类财政性资金从申请、拨付到使用,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力求发挥现有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改革财政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体系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体制。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税权,适当提高地方共享税分成比例;在地方财政体制中,应适当提高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共享比例;取消或统一地方税种分成,从根本上解决共享税种存在的混库、串库现象。国家制定税收计划和财政预算时,应该以依法征税为基础,兼顾组织收入和政府支出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税收收入的预算级次和归属。只有在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可能与需要相近、收入与支出平衡的基础上,经济发展才能协调平衡、组织收入才能健康稳定。
2、巩固地方税税基。地方税源萎缩、地方可用财力匮乏是导致地税收入含有水分、地税收入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为此,我们建议要重新架构地方税体系,合理划分税种,确立营业税在地方税中主体税种地位,凡所有营业税收入均应划归地方税收入;改革城建税征收方式,改由随增值税、营业税的附征方式为单独征收方式,按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单独税种征收。
2、扩大地税征管范围。要改革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扩大征税范围,调整计税依据,提高税率水平;要加快“费改税”步伐,对已开征的车辆购置税和即将开征的燃油税应由地税机关负责征收并全部作为地方税收入;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并划归为地方税收入。
3、加大地方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现行财政体制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当务之急,是否可以考虑加大中央、省级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切实缓解地方可用财力的紧张。
(三)提高思想认识,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各级地税机关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税观、税收经济观,认真贯彻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和防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坚决克服过去组织收入“一俊遮百丑”的思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做到“三个严禁”:即严禁搞“水分”,严禁引税、买税、卖税,严禁寅吃卯粮收过头税。作为税收法律执行部门,地税机关要加强税收法制的宣传,引起地方党政领导对依法治税的高度重视,为依法组织收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真正实现由“任务治税”到“依法治税”的转变,促使治税环境的优化,把依法治税不断推向深入。
(四)加快经费改革,实行经费垂直管理。行政干预是形成虚假地税收入、影响收入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加快经费改革步伐,尽快落实经费垂直管理,确保各级地税机关正常的征收经费支出,使地税机关在经费上不再受制于地方政府,从而增强地税机关依法征税的独立性。
(五)强化税源监控,科学编制税收计划。
1、搞好税源预测。税源预测是制定税收计划的基础,是强化税收征管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地税收入质量的前提条件。缺乏税收预测
而编制的税收计划,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为增强税收计划的可执行性和前瞻性,我们要在深入开展税源普查,充分掌握和了解纳税企业包括生产经营、资金运营、税收缴纳、重点项目等在内的一系列经济税源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和手段,通过建立科学的收入预测模型,开展税收分析趋势预测,使税收计划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2、科学编制税收计划。遵循经济--税源--税收的客观规律,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变化带来的税源变化因素,使税收计划尽可能与实际税源相吻合。改传统的“基数比例法”为“因数综合分析法”,要在准确确定上年实收数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速度、税收弹性系数确定当年税收增量,综合考虑重点税源变化趋势和政策性增减收因素的影响,核定当年地税收入任务,尽量使收入指标接近税源实际。这里的“上年实收数”,是实际入库数剔除所有非正常因素增收(如虚收、空转、重大案件、非常规性重大措施、收缴跨年度欠税)。税收指标的确定,要自下而上提出建议计划,自上而下下达执行计划,做到既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
3、改革税收计划考核。逐步淡化税收计划的考核作用,对税收计划完成的考核不应是指令性的,而应是指导性的,允许在税收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根据非正常税源变化因素进行调整,改变以往单纯注重收入计划指标完成的做法,以考核税收收入为主转为以考核税收征管质量“五率”为主要内容的税收计划考核办法。同时要深化税收会计改革,保证计划执行的准确性。
(六)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实现应收尽收。组织收入工作是地税机关不变的主题,如何在依法征税的前提下做到应收尽收是我们地税部门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和实践任务。为此,各级地税机关要把税收增长的立足点放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把增收的着力点放在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加强征管、努力挖掘增收潜力上。要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做到“勤捡芝麻不怕多弯腰”。要定期开展税源普查,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制度。要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规范征管资料,完善发票管理,特别是建筑安装、房地产、货运发票的监管,增强发票管理的有效性,全面夯实征管基础,切实破解征管难题,提高征管质量,开拓地方税源,向管理要收入,向服务要效益,使地税收入及时客观地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实现地税收入的稳定增长。要进一步加大稽查税收查处和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偷、漏税行为,有效堵漏增收。要积极探索地方税收社会控管新办法、新途径,提高社会综合治税水平。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地税收入质量既取决于税法执行的严肃性,也取决于地税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因此,要加强对地税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积极推行执法资格考试和能级考核制度,尽快提高地税干部在依法行政、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对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等工作中违规制定的与税法相抵触的规定,要坚决抵制,拒绝执行,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切实维护地方税收正常的征管秩序。
(八)严肃税收法纪,加强税收执法监督。一方面,要实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提高基层地税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地税干部自觉抵制地方政府为完成财政预算收入而采取的税收空转、虚收行为。另一方面,从珍惜、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法规、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组织专人,加大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的力度,对弄虚作假搞地税收入水分的单位和责任人,一经查出,要分清责任,给予党纪和政纪处分;对地税干部参与买税、卖税、引税的,要严格依法追究,触犯刑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第二篇:如何提高人大代表建议质量
关于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及其办理质量的
调研与思考
人大代表向本级国家机关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是代表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政治参与、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因此,提高议案、建议质量,是尊重代表民主权利、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体现。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随着人大工作的深入开展,代表的履职积极性逐步提高,所提议案、建议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加,涵盖的内容日益广泛,但结合乡镇基层人大工作实际,通过深入调研,认真思考,形成了如下报告。现将调研情况与在座的各位领导相互交流一下。
一、人大代表所提建议存在的问题:
从检查调研中也了解到,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条 件的制约、办理环节衔接、议案和建议的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建议难以落实。部分建议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虽重复提出也很难落实。如涉及要求修桥、建设道路等大型基础设施等议题,由于经济、政策等方面条件的制约,虽然人大代表持续予以关注,但一时很难落实,承办的部门答复代表时往往只能作些解释、说服工作。二是部分建议质量不高。代表建议质量的高低,客观上影响着办理效果。部分代表对建议的概念模糊不清。如有的超出本地区经济发
展现状短期内难以落实;有的调研不够,内容笼统、抽象,没有提出准确的 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部分代表在提交建议前,准备不够充分,缺乏调查研究,加之受到议案截止日期的限制,匆忙提出,导致案由不明确、案据不具体,建议缺乏操作性。
二、影响人大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的几个方面 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办理环节衔接、议案和建议的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履职意识不够强。有的代表观念淡薄、履职意识不强。认为自己的代表身份只是政治荣誉,提不提议案、建议无关紧要。有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只是为了应付了事,算是没有交白卷。相当部分代表在平时联系选民不够,只忙于个人的工作生活,没有用心去观察、去搜集 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大事、难事和焦点问题。二是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有的代表对本部门或本地区存在的问题不提,原因是自己给自己部门或本乡镇的工作提意见,将来承办、落实的时候再由本单位或本乡镇来承办、落实,这种“傻事”尽量不做。有的代表已是二、三届的老代表了,在过去也提了不少议案、建议,但是很多议案、建议因受制于经济社会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影响了提建议的积极性。三是部分代表水平不够。部分代表文化底子薄了一点,平时又忙于自己的事务,不能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接触群众,访民情、集民意、呼民声的能力不强。临近人代会时,脑子里还没有什么好的点子,匆忙参会,最后只能
不提。四是办理质量有待提高。有的部门对办理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定办理,存在敷衍应付现象;在办理力度上往往是容易办的办了,有困难的没有办或者缓办,存在办理不到位现象;在答复代表的方式上,个别部门答复过于简单,交代不清,有的承办单位的承办工作人员与代表联系、沟通不够,有的承办单位对代表建议答复给予落实,但近期、远期规划不明确,落实期限无法把握,致使有些建议,代表连续提了几年却一直得不到解决。
三、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的提出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代表素质。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人大代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提出有深度、有见地的建议,就应时刻把学习放在首位。县镇人大要从加强代表意识、提高代表素质着手,结合闭会期间的代表小组活动,在组织、教育、引导、培训上做实工作,把提高代表建议质量作为培训代表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要组织引导代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议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精神,把握实质,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引导代表认真学习宪法和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监督法 等法律法规,以及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面,使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三要引导 代表积极参加闭会期间的各项活动,把活动作为自己拓宽视 野、增强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集体学习交流、调研视察活 动,很好地借鉴其他代表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履职能
力。四要引导代表搞好经验总结,在履职过程中要经常回头 看一看,认真分析自身取得的成绩和存在不足。通过多种形 式的学习培训,使代表尽量全面了解建议相关知识,准确把 握建议的内涵和特点,使代表提出的建议更科学、合法、准 确和规范。二是深入调查研究,选好建议题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大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在提出建议前做大量的调研工作,才能提出高质量的建议。镇人大主席团要加强对代表建议提出的指导,结合开展代表小组活动、走访选民、代表向选民述职等多种活动,引导人大代表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在选题上注重引导人大代表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开展调研,围绕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工业、农业、民生、发展软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调研,围绕群众普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在调研的方式上,引导代表深入选区,走访选民,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 盼,积累建议素材,并对其中比较集中的、群众反映较普遍 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事情真相,探求事物本质,通过走访群众、请教专家、查阅资料,综合分 析整理等多种途径,最终提出有前瞻性的建议。三是加强指导帮助,提高建议质量。引导和帮助代表在深入实际,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群众的反映进行梳理分类,汇总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和重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一是建议的内容要合理合法。建议解决的问题,要看法律法规对这方面是怎样规定的,应该如何依法办
理,国家政策是否提倡和允许,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不要作为建 议提出;二要有全局性。应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 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善于 从全局提出建议。三要有可行性。建议事项要切合实际,符 合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要客观考虑 有关机关、组织的承办能力,提出的办理方式方法要具有可 操作性,使其尽最大努力能够实落。对一些按法律法规或政 策不能解决或按目前条件不能解决的,一般或暂时不要作为建议提出。四要有代表性。建议的内容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 的意愿和要求,人大代表个人及亲属或代表所在单位要求解 决的问题、代转的人民群众来信、属于学术探讨和产品推介的内容、正在审理的案件和各类案件的申诉不要作为代表建 议提出,应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三篇:针对12级提高主题班会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12级提高主题班会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召开主题班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班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加强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班风、学风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起到团结同学增强集体感的作用。对此针对管理学院实际状况我有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班会形式应该尽量实现多样化,班委会和团委会策划,不是简单地说教,尽量活跃气氛,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或者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或者有才艺的同学上台表现自己。
2每个同学尽量在班会上发一次言,表达个人感想和对一个集体的渴望。
3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或者就一个话题开展讨论,这个话题可以是一个公司,一个伟人,或者是一本书。
4如果有条件,可以尽量一个系的同学一起开班会,互相熟悉对方,探讨学习和未来就业方面的问题
5提倡现在辅导员组织12届学生开班会的方法,班长和团支书旁听别的班的班会由此可以得到许多经验和一些处理班级问题的方法
6活动要有针对性要紧密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效活动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健全学生的精神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7准备要充分
主题班会的准备包括广泛搜集教育素材、精心设计方案、认真布置场所、充分准备器材
8有效控制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是主题班会的中心环节。主题的确定、活动的准备、对活动过程的引导和控制都很重要。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表现在主题要符合学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准备上,更表现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上。
9积极引导,升华效果
主题班会不管是谁主持,班长都要对在每一个环节中暴露出来的学生的观点进行分析、总结、引导,特别是在活动结束时,要注意升华效果,形成高潮。
第四篇:沾化关于提高收入质量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提高收入质量工作自查报告
市局:
近年来,沾化县地税局紧紧围绕“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这一工作主题,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不断加强对税收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控,切实保障税收资金安全运行,地税收入实现了健康、较快、增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我局对收入质量工作展开了认真细致的自查工作,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收入总量稳步增长,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半年” 截止6月底,全县地税系统累计入库各项收入29043万元,同比增长35.59%,增收762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4862万元,同比增长56.03%,增收8928万元,占计划的52.02%,超收963万元,超额完成半年任务。
二、认真开展收入质量自查,降低税收执法风险
根据“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目标要求,我局认真开展收入质量自查活动,通过自查,发现我局 2011税收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运行情况较好,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保证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税收管理逐渐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但也发现在收入质量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收入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2011年组织各项税收44087万元,其中工商税收收入36398万元,占收入总额82.59%,其中耕契两税5739万元,占收入总额的13.02%,结构处于较为合理水平。2012年上半年组织各项税收29043万元,其中工商税收收入19697万元,占收入总额的67.82%,耕契两税收入7716万元,占收入总额的26.56%,比重明显过大,且集中在3月和6月征期后清理入库的,需进一步优化税收结构。
(二)存在预征税款问题
经自查发现,沾化县2011预征税款3.19万元,2012年不存在预征税款问题。我局加强征管,坚决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三)部分纳税人零申报,对纳税对象的甄别有待强化。经自查,沾化县2011县域内零申报纳税登记户共计23家,需要进一步核实其经营营业状况,达到纳税条件的,责令其依法补缴税款和滞纳金。
三、强化税收计会统管理,切实提高收入质量
一是税收会计工作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征管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将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不存在积压、挪用、截留、虚收、空转和转引税款现象。
二是没有设立过渡账户,会计核算准确,帐表数据一致,核算按照《税收会计核算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不存在预收、虚收、少征或不征税款问题。
三是不存在混用税收票证收取现金税款行为,税款报解及时,不存在延期缴库行为,没有利用税票贪污、挪用税款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税款征收全部通过银行的财政预算专户进行缴纳,绝不开设税款过渡账户。经过检查不存在混库、有税不收或引税行为。
五是三代单位不存在票证混用,结报及时,填开顺序正确,领用规范,不存在相互借用税收票证的行为,结存票证进行了专柜存放,实行专人管理。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严格税收执法,加强税收征管
严格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税收征缴行为,加强税款缴库的监缴和对帐,认真清理占压税收收入的问题,杜绝预征税款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申报征收管理,切实提高遵期入库率 加强对纳税人零负申报的预警监控和申报税款入库率的分析监控。对零星税源和一次性税源加强监控,督促其在征期内入库,分区域、分税种、分纳税人对申报税款入库率进行分析监控,切实提高遵期入库率。
(三)加强对重点税源监控,提高税收收入比重
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分析,找出税收增减变动的深层次原因,时刻监控重大经济变动情况,及时督促税款入库,杜绝新欠税款发生;进一步扩大监控范围,各征收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突出抓好对年纳税额3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的税源监 控,积极完善行之有效的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大建设项目税收管理办法,全面提高税收管理实效。
沾化县地方税务局 二○一二年六月三十日
第五篇: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
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
使地税事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税收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地税收入始终保持了较高增幅,收入规模不断扩大。但新的形势对组织收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一是任务越来越重,促使提高收入质量。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关注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肩负着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收入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保证。
二是征管不到位,迫使提高收入质量。由于各种原因,税源控管和征收管理不到位、税收执法不规范的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地方甚至还存在着人为调节税收收入,虚收空转、有税不收、乱拉税款、混级混库等问题,既带来了税款流失风险,也带来了干部管理风险,稍有不慎,一些干部就有可能失职渎职,有可能为了自身或小单位利益而违法犯罪。
总结多年来的税收工作实践,分析影响收入质量和执法风险的因素,应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努力提高两个水平:
二、切实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能力不够、执法水平不高,带
来了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客观上造成了税收流失、带来了执法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干部素质、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一是要提高收入分析预测水平。加强相关经济税收数据的纵向分析、横向比对,在分析比对中把握形势、预测收入,掌握组织收入工作主动权。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分析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切实予以纠正。
二是要提高税收执法水平。作为执法者,要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认真学习各项税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税收执法的各项程序规程,不断强化税收执法预警,探索推行网上税收执法检查,通过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
三是要提高税源管理水平。要积极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完善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优化岗位设置和管理流程,提高税源控管能力,防范各类税收风险。同时,要依托信息化手段,搞好纳税评估,加强税收预警,强化分行业、分税种管理,抓好对大企业、大项目以及“走出去”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提升税收征管质效。
四是要提高税收政策把握水平。“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出台一系列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措施,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些改革措施,将对地税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各级要及时跟进、提前谋划,加强调研、搞好配合。政策出台后抓好落实,提高收入水平,保证收入质量。
五是提高干部教育监管水平。收入质量不高、执法风险
加大,除了客观因素外,不排除有人为因素。比如,一些地方把经费保障与地税收入增长挂钩,实行多收奖励的办法,把握不好,就可能收过头税,甚至虚收空转。各级地税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强化自律意识的同时,搞好对一线征管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这既是对地税事业负责,也是对地税干部负责。目前,省局正在探索建立税收收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从税源、应征到入库的各个环节对收入质量进行评价考核,引导各级把组织收入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收入质量上,真实反映税收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成果。
提升税收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是省、市局党组今年确定的重点工作,是实现依法治税的基础,更是保护地税干部的必需。一定要时刻紧绷执法风险弦,时刻牢记组织收入工作纪律,切实把执法风险降到最低,最终实现地税事业与税务干部的和谐发展。
三、着力提高收入质量,切实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组织收入是税务机关的天职,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税收执法的过程既是实施法律赋予的税收管理职权的过程,也是潜在执法风险累积的过程。牟平区地税局通过正确把握客观形势、加强内部管理以及规范执法行为,在组织收入的同时,有效化解了税收执法风险。
一是正确处理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遵循经济税收发展客
观规律,依据辖区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处理好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确保税收收入均衡、平稳地增长。坚决杜绝转引税款、混淆级次、人为调节入库时间、延压税款等情况。
二是坚决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牢固树立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观念,引导纳税人依法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相关产业发展。2011年,通过落实政策共办理各项税收减免2995万元,充分发挥了税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是严密监控执法风险点。动员全体干部查找出全部岗位风险点540个,按照高、中、低的风险等级,逐一制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编制了《执法风险及防范手册》,所有干部人手一册,让大家明确本职岗位的各个风险点,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化解。同时还建立执法风险“信息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随时补充、完善,实行动态、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