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姜增伟副部长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姜增伟副部长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商秩字〔201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2010年1月15日,商务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姜增伟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对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做了动员和部署,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全局观念,统筹考虑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大力推动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现将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六日
把握机遇 迎难而上
全面开创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商务部副部长 姜增伟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五日)
同志们:
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是国务院最近赋予商务部的一项新的职能,是商务系统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任务。今天,商务部在这里召开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药品流通工作提出的要求,就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商务部党组和德铭部长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在全国商务工作会明确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去做好工作。刚才,卫生部和食品药品监督局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都作了很好的发言,对本次会议的召开和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首先,要充分认识深化医改的重要性。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2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同时,深化医改也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可以直接带动经济增长;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可以消除群众对看病就医的顾虑,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减少“大病医疗”储蓄,进而增加其它领域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因此,深化医改不仅将有力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而且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其次,要充分认识深化医改的紧迫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同时,也应该看到,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小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 3
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医改的成败。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药品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医疗机构和患者,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公平可及的重要环节。做好药品行业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维护人民健康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落实“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消费和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提升我国医药事业整体发展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好药品行业管理工作不仅是商务为民的工作体现,也是我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对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是重要的民生和民心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但是,如果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做得不好,这次医改中就将难以建立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产生某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因此,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确保药品流通行业能够有效配合医改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服务和维护好医改的大局,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准确把握医改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深刻影响
为了实现医改目标,中央提出要形成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而在这四大体系当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通过建立国家基本 4
药物制度和规范药品生产流通,来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这一新的重大任务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这既是一种严峻挑战,也是一次发展机遇。
首先,这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物流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即中发6号文明确规定“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同时,明确要求“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卫生部等九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则进一步明确“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它企业统一配送”,这就意味着先进的物流水平将成为药品流通行业直接参与药品招投标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物流整体水平还不够高,拥有现代物流中心的企业也不够多,因此,提高现代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是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
其次,这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集中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药品流通企业“小、散、乱”问题严重,组织化程度较低。我国目前拥有1.3万余家药品批发企业,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的40%以上,但美国药品批发企业总共只有70家;德国目前仅保留了10个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其中最大的前3家占国内市场份额达60%~70%;2008年,我国药品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流通企业只 5
有491家,约占全国药品流通企业总数的3.7%。我国最大的前3家企业销售额只占同期医药商业市场销售总额的20%左右。在这次医改中,国务院印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即国发12号文明确提出要“发展统一配送,实现规模经营;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因此,无论是从应对国际竞争,还是从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的目标来看,都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加强行业管理,调整行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集中度。
第三,这对我国零售药店的功能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论是中发6号文,还是国发12号文,都明确规定: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这意味着在这次医改中,药品流通企业的功能作用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得到进一步认可和加强,而且零售药店的公共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和强化。为了保障零售药店能够履行好职责,保障群众基本用药的公平可及,这就需要各有关部门共同关心零售药店的生存与发展,通力协作,为零售药店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目前,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工作基础,总体上还比较薄弱。辩证地看,做好当前药品流通行业的管理工作,同样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因素。
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一是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发6号文已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组织领导,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作为改善 6
民生、扩大内需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这将为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二是有明晰的职责界定。我们已与国家食药监局进行了多次沟通,并对各自职责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商务主管部门的职责定位。即按照现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继续分管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承担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商务主管部门作为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也就是说,我们主要围绕行业发展问题开展工作,大家可以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开展工作。三是有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已经向中编办正式提出了明确职责和增加编制的申请。中编办正在为我们积极协调解决。这将为地方机构改革和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依据。四是有行业发展的客观基础。据统计,1999年至2008年10年间,我国医药商业销售总额由1350亿元增长到4699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5%。目前,全国共有药品零售企业36万多家,从业人员数百万人,药品流通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行业,也是商贸流通业的一个大行业。五是有强大的行业协会作为支撑。行业协会既是行业自律组织,又是联结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与纽带,目前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涌现出了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等一批优秀的行业组织,这些行业组织都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和扎实的行业工作基础,可为各级商务部门做好行业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六是我们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从近年来商务工作特别是去年贯彻国务院134号文件,落实搞活流通扩大内需的各项支持政策的情况看,各级商务部门的同志都能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围绕中 7
心,服务大局,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部党组相信你们这次也一定能打好这一仗。
当然,当前接手这项工作,我们确实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一是虽然近年来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成绩,但由于近年来机构变化,药品流通行业管理部门长期缺位,没有可以承接的有关行业发展与管理的制度和办法;二是开展这项工作的法律依据缺乏,目前只有《药品管理法》第五条,即由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缺乏相应的配套办法,也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也就是说行业管理目前没有实际的抓手;三是机构和人员不适应,内贸机构长期受冲击,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在岗的同志大都缺乏管理该行业的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一切要从头学起,人手也缺乏;四是这项工作与我国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和医药卫生体制紧密相连,确实有一定的复杂性。
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开展这项工作,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只要我们鼓足勇气,增强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适应改革潮流,通过改革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主动积极地提出应对措施和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就可以化挑战为机遇,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切实履行好国务院赋予我们的职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三、努力完成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各项任务
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标准,抓好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和行业统计等基础工 8
作,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药品市场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前不久,商务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通知》,已进一步明确了我部以下五项主要职责:一是研究制定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和有关促进政策并组织实施;二是维护公平竞争,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药品流通市场体系;三是指导和推动药品流通企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流通效率和行业组织化水平,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四是建立药品流通行业统计制度;五是指导有关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开展行业培训,推动行业信用建设。围绕以上职责,我们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部门协作机制,研究提出政策措施。
目前,商务部是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各地方也要参与当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参与有关政策的制定,反映行业的呼声和要求,协调处理有关问题。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与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工作对接,建立沟通协调和合作机制。要按照两部门印发的《通知》要求,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和应当配合的事项。要会同当地卫生管理部门,协调解决医院阻碍处方外流,导致零售药店难以销售处方药的问题,保障患者购药选择权。要会同财政、物价等部门关注药品流通企业特别是基层零售药店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中遇到的困 9
难,研究提出相应的财税物价政策。要会同工信、卫生等部门积极引导企业重组、组建药品流通联合体、开设专业药店、建立健康管理中心等。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企业兼并重组或倒闭关闭及职工转岗下岗等负面影响,要从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的大局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可能出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要与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协调配合,对确因结构调整或倒闭而出现的职工分流转岗,开展再就业培训。商务部已会同卫生部、工信部和食药监局制定了有关预案,将于近期印发各地,请各地根据本地情况,抓紧制订本省预案。
同时,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对药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和药品保障体系建设予以积极支持。要充分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现有流通网络资源的作用,实施“放心药下乡工程”,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和财政补贴等多种手段,完善县级以下药品流通网络,确保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药品供应。商务部将向财政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在国家未出台有关财政补贴政策前,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可以主动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对有关企业或网点进行适当补贴。
(二)加大指导力度,大力发展先进营销模式。
要指导规模较大、有一定实力的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实行标准化统一配送,创新营销模式,拓展流通网络,提高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提升行业组织化程度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企业自发兼并重组,消除妨碍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实现药品流通企业的优胜劣汰,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要及时研究和跟踪现代化 10 的发展模式,引导和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高科技管理手段降低成本,不断提高竞争能力,逐步做大做强。要大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和交流培训,学习借鉴和推广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
(三)开发行业统计系统和建立业务信息报送制度。
统计工作是决策的前提和依据,市场运行数据和企业基础数据是行业管理的基础。今年要与国家统计局建立起行业统计制度,全面掌握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销售额、利润率等第一手数据,为行业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我们还要在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平台上开发药品流通业务统计系统,委托相关医药行业协会维护日常运行,供全系统使用。下一步要根据行业管理情况,在各地增加企业直报点,提高统计覆盖面和准确度。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本地企业及时做好统计信息报送工作。我们也将会根据统计信息,及时向商务系统和社会发布行业运行动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用好统计信息,为行业管理工作服务,同时要及时向商务部报送行业管理的重要信息。
(四)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规范行业经营秩序。
首先,要对各零售药店是否按中央要求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的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确保群众用药公平可及。其次,要积极配合工商、税务、价格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专项行动,严查购销合同、往来票据、财务账目、购销记录等经营数据,以保证群众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三,要与有关部门共享监管信息,共同完善药 11
品流通行业的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制度。对在专项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法违规者,要联合食药监部门对其实行行业禁入制度,逐步建立规范药品秩序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12312商务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热线的作用,接受投诉举报,发动社会力量,加强行业监督。
(五)加大诚信宣传教育,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对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一定要下力气长期抓下去。首先,要将药品流通行业纳入商务信用建设的范畴,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好每年一度的“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引导药品经营企业增强诚信意识,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能够落实执行到位。其次,要推动药品流通行业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按照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制度健全、诚恳规范服务、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接受政府、社会和舆论监督等六个方面的创建要求,组织药品经营企业进行整改、提高,评选出一批诚实守信经营的示范店,树立行业诚信标兵。第三,要加强对行业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将各种执法检查活动中查处的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录入“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系统”,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实行信息公开和分类监管;有关企业自律和信用状况等信息也要主动提供给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同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这项工作今年要出台专门文件进行布置。
以上工作任务大多数都是我们以前不太熟悉的,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开拓进取,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整合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 12
作,在工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行业规划与市场准入退出的关系。行业规划是市场准入的前提。科学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必须是建立在合理的、符合市场规律的规划基础上,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药卫生体制发展要求及行业发展状况来进行规划。商务主管部门要与药品监管部门密切沟通配合,共同研究制定行业规划,作为行业准入的参照。商务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还应共同检查规划的落实情况,共同研究建立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二是处理好促进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推动体制改革,调整行业结构,提升行业集中度,是行业内的深刻变革,涉及药品流通行业的利益调整,必将对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我们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等途径做大做强,这也必然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利益。我们要善于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药品流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妥善考虑各方面的利益,确保整个行业在稳定中进行调整和发展。
三是处理好商务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它部门的关系。做好这项工作,商务部门与药品监管部门的工作关系最为密切,两部门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的。做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有助于缓解药品质量监管的压力,而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又有助于净化行业经营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双方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密切配合,形成友好协作、齐抓共管的关系。另外,我们还会和卫生、工商、税务、价格、财政、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要主动拜访,加强沟通,争取得到各有关部门 13 的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四是处理好商务部门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关系。推动行业管理必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和服务的功能,引导企业诚信自律、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比如,可以探索授权行业组织采用准入评议、行业备案、违规退出等方式做好行业监管工作的新途径,上海市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政府工作的重点在于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同时要教育和引导企业严格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通过制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积极推广已被市场认可的先进经验和经营模式。
处理好了以上几个关系,就可以为我们做好行业管理奠定很好的基础。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能够认真体会和把握,因势利导,努力开创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四、认真组织实施
今年是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的开局之年,必须开好头,起好步,建立工作机制,打好工作基础。下面,就组织实施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一)及时汇报,争取支持。各位代表回去之后,要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会议精神。比照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组成构架,各地商务部门应列为地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级商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做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并争取得到更多部门的支持。
(二)加强领导,落实机构和人员配置。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性 14
质特殊、覆盖面广、责任重大,但基础薄弱,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对本省的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负总责,强化机构人员的配置力度,由主要厅局级领导牵头负责,尽快明确责任处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保障办公条件,制定工作计划,迅速开展工作。市、县商务主管部门要指派专人从事这项工作。在今年6月以前,各项基础工作必须到位,并列入年度工作予以考核和监督。
(三)着眼长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要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认真积极地做好包括零售网点设置规划和批发企业设置规划在内的药品流通行业规划,通过规划来引导行业发展。商务部将组织药品流通行业专家、相关政府机构和协会代表,研究制定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根据行业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药品流通行业状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城镇和住房建设改造规划、小区商业形态布局、人口密度及群众购药需求和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状况等实际,着手研究制定全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同时,要指导县、市、区的规划制定,并提出统一要求,进行工作部署。市场秩序司要在调研基础上尽快提出指导意见,同时,要与药监局协商对新建药店的审批如何适应转轨后的体制要求。
(四)建立标准体系,提高行业整体素质。要通过制定有关行业标准,来逐步加大对行业发展的指导力度。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要围绕行业发展目标,抓紧提出药品流通标准目录体系。当前比较急需的,如《医药物流服务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服务规范》和《药品现代物流 15
企业标准》等行业标准,今年要抓紧制定出台。各地要积极参与这些工作,积极开展调研和论证。今后要探索和实行药品流通企业分级分类的管理办法,按照扶优扶强,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流通效率的原则,指导和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速药品流通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五)加强学习培训,尽快熟悉和掌握行业情况。药品流通行业工作专业性强,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同志们要加强学习,迅速掌握行业情况,做好基础工作。要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熟悉管理程序和现状;要认真学习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准确把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方向,注重跟踪了解当地政府医改政策和进展状况。我们已经把与药品流通有关的相关文件印发给了大家,希望各位同志认真学习,针对我们行业管理出现的具体问题研究提出适应行业管理的新政策。会后,将考虑举办行业管理人员培训班,希望大家能够尽快熟悉药品流通管理工作,成为行业管理工作的专家。各地要建立与本地区重点药品流通企业的联系和对话制度,以及征求消费者意见制度,及时跟踪了解本地区药品流通企业经营状况和消费意见,为行业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六)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沟通情况。会后,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立 16
即开展调研工作,对本地区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药店布局、经营状况、行业组织化程度、物流配送能力和水平,以及群众购药需求等多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各地要及时报送在行业管理中掌握的行业综合分析、调研成果、政策建议以及当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进展等信息,供上级机构决策参考。各地在药品流通行业管理中先进经验、好的做法和碰到的问题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反映,相关材料可以采取简报方式实时报送。对于行业突发的重大紧急事件,如聚众上访等事件,要在第一时间报商务部值班室(商务部应急办)。
同志们,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数以万计的经营企业和数百万从业人员,关系到医改的成败,关系到全民健康水平和重大民生问题,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责任重大。希望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能够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全局观念,着眼于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信心,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履行职责,不辱使命,为深化医改,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姜增伟副部长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范文模版)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姜增伟副部长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2006-04-06 14:44文章来源: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
商改字[2006]22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2006年2月25日-26日,商务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姜增伟副部长作了题为《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讲话,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现将姜增伟副部长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商务部办公厅
二OO六年三月十三日
同志们:
今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第一年,因此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交流各地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讨论《2006年再生资源回收工作要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探讨加快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对策措施,部署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预计“十五”期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8.8%,超过“九五”时期8.3%的水平,2005年人均GDP将超过1300美元。五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我国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方面,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效率仍然较低。如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为31%、钢铁为27%、氧化铝为25%、水泥为40%。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另一方面,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矿产总资源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2003年我国钢铁工业年废钢利用量为5800多万吨,占粗钢产量的2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3%;再生铜产量93万吨,占铜产量的2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7%;再生铝产量145万吨,占铝产量的21%,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0%。轮胎翻新量仅占新胎产量的4%,而发达国家一般为10%,其中欧盟翻新率达18%。此外,我国每年还有大量的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实现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为了实现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实施了资源全球化战略,全球资源争夺非常激烈,原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化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快速增长的尖锐矛盾,已成为当前我国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
尤为关键。因为未来的五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后十年经济顺利发展的基础。2004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这项事业所产生的意义远远高于它自身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
(一)再生资源回收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资源十分匮乏,占有量是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缺口很大。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和4.5%,铁矿石、铜和铝土矿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6、1/6和1/9。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据测算,目前我国可以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000亿元左右。而除废钢铁的回收率较高外,废塑料的回收率为25%,废橡胶的回收率为32%,废纸的回收率为35%,废玻璃的回收率只有13%,废旧家用电器、电脑等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还未完全开展起来,资源流失严重。建设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极大地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率,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再生资源回收是节约利用资源的有效手段。
利用再生资源进行生产,不仅可以节约自然资源,防止废弃物泛滥,而且具有比利用原生资源生产消耗低、污染物排放少的特点。据测算,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钢0.8吨,节约铁矿石2—3吨,节约焦炭1吨;回收1吨废铜,可炼电解铜0.85吨,节约矿石1500吨、电能260度;回收利用1吨废纸,相当于木浆造纸节约纯碱40公斤,节约电能512度,节约水47立方米。如果目前全国1400万吨废纸都可回收利用,就能生产1120万吨好纸,少砍2.38亿棵大树,节省4200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据统计,仅“九五”期间,我国累计回收利用废钢铁1.6亿吨、废纸4000多万吨、相当于节约铁矿石3.2亿吨、标准煤6400万吨、木材1.2亿立方米、电240万千瓦、水240亿立方米。因此,加快建设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有效地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三)再生资源回收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堆存量已达70多亿吨,占用土地5亿平方米。从卫星上看,我国大中城市被成千上万个垃圾填埋场包围,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的现实和潜在污染相当严重。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有效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据测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由于目前回收行业缺乏整体发展规划,网点布局不合理,加工处理方式落后,经营者不仅没有能力把废品进行分类回收,还造成了二次污染。建立现代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废弃物的回收率,而且将显著降低城市环境负荷,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四)再生资源回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形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当今国际
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强调的是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再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表现形式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实际上,我理解,循环经济是一种物尽其用的经济形态,它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延长产品的使用期,提高重复使用率,使产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内在价值,提高各类紧缺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如循环经济概念的产生地德国和日本,已经形成了“废物资源化”产业,即“静脉产业”。目前,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规模已达60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可达到18000亿美元,同样资源匮乏的日本再生资源产业产值已达到4000多亿美元,而我国再生资源利用总值估计只有1700亿元人民币。因此,加快建设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有助于提高我国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回收企业的加工能力,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化发展。
(五)再生资源回收是保障经济安全的有效举措。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和外部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0%以上。1979年—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7%,其中进口年均增长16.4%。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未来15-2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大量利用国外资源弥补国内资源缺口是必然的。但全球资源是有限的,如世界探明的铜的经济可利用储量为3.4亿吨,我国未来20年铜的缺口为6000万吨。如果世界其他地区也照此速度消费,20年后世界将无铜可采。况且,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大宗原料进口迅速膨胀,对世界市场已构成不可忽视的冲击。面对全球日益紧张的资源形势和由此导致的贸易摩擦频发,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有助于缓解对国外资源的过分依赖,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再生资源回收在我国开展的较早,上世纪50~60年代,为解决社会物资严重匮乏的问题,政府就大力提倡勤俭节约、收旧利废,形成了商业(供销)部门负责回收城镇居民废旧物品、物资部门负责回收生产企业废旧物资、各专业部门负责回收本系统内报废设备和材料的多渠道纵向回收系统,建立起了较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改革开放以来,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下又得到较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5000多家,回收网点16万个,回收加工厂3000多个,从业人员140万人。如果把农民工进城参与废旧物资的拾捡、收购、初加工等回收利用过程计算在内,从业人员可达1000万人以上。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计划经济时期原物资部门和供销社系统垄断经营的状况已被打破,个体、民营企业蓬勃发展,非公有制已成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主体。目前政府的管理和政策不到位,市场管理不规范,法律不够健全,回收行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
(一)网点无序,经营秩序混乱。
近年来由于回收行业经营的开放,回收市场出现了无序化经营的局面。首先表现在行业发展缺乏规划,网点设置不合理,导致居民交售废旧物资存在困难;其次是国有回收企业因税赋重,效益较低,经营日趋萎缩,主渠道作用逐步丧失,回收市场失控和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了城市回收网点无序发展,这些分散的回收摊点已成为流动人口的聚居点、环境卫生的脏乱点、城市管理的空白点;再一个是经营者缺乏规范,经营秩序混乱,这引发大量社会治安问题,不仅给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带来困难,同时也导致大量低效益再生资源流失为垃圾。
(二)回收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还只限于传统的几大类,许多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没有实现资源化。而且普遍存在着回收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的现象。对废钢铁、废铜、废铝、废纸等获利大的品种积极回收;对废玻璃、废塑料、废杂骨等获利小的品种无人愿意收购,基本上是随垃圾丢弃;大量应当和可以回收的废家用电器、电脑等电子产品白白流失,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据测算,目前我国每年约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等于每年扔掉1000多亿元人民币。
(三)法制化和标准化程度低。
由于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没有一个国家性的法规,再生资源管理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出现了管理真空,管理难度加大。同时,由于回收行业门槛较低,特别是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取消了特种行业许可后,大量个体民营企业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导致回收渠道混乱,电力生产和城市公用设施被盗案件时有发生,有些回收网点甚至成为收赃销赃的场所。据北京市统计,仅2004年,在全市废旧金属回收业内就查获犯罪嫌疑人1354人。
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也很突出。当前我国还没有废旧物资分类标准及技术规范,没有各类再生资源企业生产技术标准。如废纸的加工,由于没有统一的分类和再生质量标准,再生纸的质量无法保证。现有的废钢铁分类标准和有色金属分类标准也因管理问题和技术工艺问题无法实施,并且不能与国际接轨,亟待修订和制定。
(四)技术落后,行业发展缓慢。
再生资源回收是企业利润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高的行业,近年来,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行业技术落后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大件废钢铁解体仍采用氧割和锤砸;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及对废家用电器、电脑中贵金属的回收,仍采用酸浸、火烧、人工拆卸,工艺流程落后,污染严重;从业人员劳动保护措施不够,身体健康未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由于科技投入低,加之行业的经营与“破烂”相关,行业内的科技人员比重远远低于其他行业。
上述问题表明,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商务部组建以来,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2004年以来,我部围绕立法,标准化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规划、方案等做了大量工作。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最近,我们下发了《商务部关于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6项行业技术标准正在起草过程中。今年起,我部将在全国24个中心城市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下面,我就下一步的工作任务谈几点意见。
三、进一步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造福人类的伟业;它是一项环境工程,是一项公益事业,是一项战略工程,是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因此,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一)健全法制,强化监督管理。
要抓紧制定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论证,我部研究起草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并征求了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相关部门意见,在这次会上还要听取大家的意见,争取尽快颁布实施。在《办法》中,提出了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对再生资源回收监督管理实行地方政府负责的原则,对回收网点和市场的设立做了原则性规定。今年,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加快《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的立法进程,把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各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和
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多种形式的市场管理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在当地政府领导下,联合公安、税务和工商等部门,整顿和规范回收市场秩序,切实解决回收行业环境污染、偷盗销赃、逃避监管和无序竞争等问题。
(二)制定规划,加强宏观指导。
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下一步,我部拟把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内容,纳入到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制定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提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分阶段的推进措施。各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也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要在当地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下,根据本地资源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将其列入“十一五”地方城乡建设规划和商业网点建设规划。
(三)完善政策,建立促进体系。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不仅是商业行为,同时还带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对垃圾减量、减少环境污染有着直接作用,所以它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角度看,它是一个朝阳产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所以它应该在国民经济的规划、预算中占有一席之地,有相应的政策给予扶持。
目前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免征增值税的政策对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但保障这个行业进一步发展,还需研究采取进一步的政策措施。要研究建立有利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促进体系,在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研究加大公共财政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并在信贷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对经济效益差、但社会效益显著的不易回收的再生资源,国家在政策上应鼓励企业回收;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政府应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加强回收行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再生资源分类和技术标准。要建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并将其纳入到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体系中去。
(四)开展试点,抓好示范推广。
为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我部将在4个直辖市和20个省会及省辖市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采取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引多种社会资本参与,运用多种经营业态,推进回收体系建设。一是健全基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引导回收企业在城市和乡镇社区设立和改造、完善统一管理、经营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二是加强集散市场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集散功能分明、科学有序的再生资源市场体系。通过试点,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措施,形成利用、改造和提升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工作思路,提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技术和项目领域,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为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提供示范。争取通过五年时间,使试点城市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生产性废旧金属形成集中回收—加工—再生循环链条,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化。
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要靠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不是靠一个企业、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必须依靠社会各方面、各部门通力协作,才能使这项工作得以实施。试点工作也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及有关行业协会。为加强指导,我部准备成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和专家组,并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建设的支持力度。会后要根据大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确定工作方案,落实试点工作条件,尽快启动。试点省市商务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职能不在商务部门的也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配合。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有关部门支持下,建立工作机制,编制实施方案,做好重点项目申报,以及试点建设的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
(五)加大力度,培育龙头企业。
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按照市场规律,支持龙头企业以资本或生产为纽带,整合和规范个体经营,整合网络资源;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在社区内设立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经营规范的回收站点,采取上门及网上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回收;支持龙头企业对废旧电子产品等低效益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企业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不断提高再生资源回收效益和加工处理水平,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产业化。
(六)加强宣传,开展教育培训。
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我国的资源状况;反映和正视再生资源回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力宣传再生资源回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突出宣传国家有关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主要措施;介绍发达国家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的机制和有效做法;举办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高层论坛,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使全社会都来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再生资源回收,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基层收购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从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教育从业人员端正经营思想,提高服务水平,严格执行回收的有关政策。
同志们,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拓,扎实推进,为尽快建成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商务部姜增伟副部长在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商务部姜增伟副部长在全国猪肉质量安全 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9月5日)
同志们:
刚才,于广洲副部长、农业部张保文副部长、卫生部蒋作君副部长、工商总局刘凡副局长结合各部门职能,对开展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做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认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为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政策措施,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真正做到分兵把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真正打赢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的特殊战役。
猪肉质量安全整治是这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猪肉质量安全总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一些深层次和突出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从养殖环节看,疫情、疫病时有发生,违禁兽药销售和使用没有得到根本制止,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疾病多达90余种,防疫、检疫体系不健全,产品安全存在隐患;从屠宰环节看,私屠滥宰屡禁不止,制售注水肉、病害肉和劣质肉的行为时有发生;从流通、消费环节看,不合格肉品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集体食堂、餐饮单位,一些地区仍有未经检疫检验、非法屠宰、甚至病死害猪肉上市流通。猪肉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关系养殖、屠宰、加工、流通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世界最大猪肉生产国、最大消费国的形象。温家宝总理多次指出:如果不切实做好包括质量安全在内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工作,“将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大的影响,越迟缓越被动”。8月23日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电视电话会议上,吴仪同志特别强调: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包括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是一项政治任务,责任重大。要达到工作目标,任务繁重,压力巨大,必须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不搞本位主义,不推诿扯皮,不搞地方保护。要按照统一部署,做到令行禁止,密切配合,搞好衔接,形成合力。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尤其要抓住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不能放过任何盲区和死角,使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效果。
二、准确把握猪肉质量安全整治的目标和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国办发[2007]57号)明确规定,这次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是:到今年年底,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实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95%;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这次专项整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全程监管和集中整治,强化生猪检疫制度、根除私屠滥宰现象、杜绝非法肉品交易,确保肉品质量和消费安全。
——养殖环节要确保落实生猪检疫制度,推进动物疫病标识可追溯体系建设,无耳标的生猪不许调运;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不屠宰、不食用、不售出、不转运。
——屠宰环节要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取缔私屠滥宰,推进猪肉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出厂肉品检疫检验合格。严肃查处屠宰加工病死猪肉、注水肉等违法行为,严防病死、注水、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猪肉出厂。建立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进厂验收制度、台帐管理制度和不合格肉品召回制度,对屠宰环节发现的病害肉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100%,出厂肉品检验合格率100%,县级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全部实现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流通环节要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帐制度,保证销售经定点屠宰企业检疫检验合格的猪肉,依法查处销售非定点屠宰企业的猪肉、未经检疫的猪肉、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不合格肉品的违法行为。
——加工环节和消费环节要保证使用经定点屠宰企业检疫检验合格的猪肉,推进加工业、餐饮业原料进货索证验收制度,依法查处采购和使用未经检疫和非法屠宰的肉品行为。
三、明确职责,周密部署,齐抓共管,确保实现全程监管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503号令)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内的监督管理工作。这次专项整治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真正形成“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吴仪副总理指出: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因此发生恶性事件的地方,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坚决纠正监管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对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抓住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整治任务和目标,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目标都要都要分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产品、单位和生产经营者。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对专项整治实行网格化管理,一个一个企业、一个一个产品、一个一个区域地进行整治,整治一个巩固一个。
猪肉质量安全涉及到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做好猪肉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需要农业、商务、公安、卫生、工商、质检等各个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离开了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各监管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大工作力度,重心下移,抓基层,强基础,充实一线执法力量,加强一线监管工作,切实加强对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全程监管和集中整治。
各地在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主要负责人要直接抓,确保领导到位。各有关职能机构要增强行动方案的执行力,认真履行相关职责:
——农业部门负责组织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严格出具检疫合格证明,严厉打击生猪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和“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行为;
——商务部门要在做好猪肉专项整治牵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商务部《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重点组织好生猪屠宰环节质量安全整治行动。监督、指导、检查、协调开展生猪定点屠宰整治工作,打击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对定点屠宰企业厂点设置、生产条件、企业管理、肉品品质进行拉网式检查,加强定点屠宰管理。对查处的违规行为,要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限期整改,对不符合定点条件和严重违法违规的,要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取消定点资格。要突出重点,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工作来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举报一起,落实一起,保证举报查处率100%。公安部门负责配合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病害肉、注水肉等不法行为。
——工商部门负责完善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市场、超市销售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质检部门负责完善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对肉食品加工企业进行监管,确保加工企业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卫生部门负责完善进货索证制度和验收制度,确保集体食堂、餐饮单位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四、扎实推进,集中整治、限期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各地区、各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对养殖、屠宰、加工、猪肉流通和消费环节的重点单位、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对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503号令)进行处罚。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要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得生产、经营。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要坚决取缔,由原发证单位吊销许可证照。对制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不合格猪肉的企业要依法处理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曝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次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是动员部署阶段(9月5日至9月10日)。国务院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在本系统内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部署,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好专项整治前期动员、部署、准备工作。9月上旬,召开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动员会,地方政府要根据会议要求和其他实际情况,逐级签订猪肉质量安全责任书。养殖企业、屠宰企业、肉品加工企业、餐饮企业、肉品流通企业要分别与所在地农业、商务、质检、卫生、工商部门签订猪肉质量安全承诺书。
二是全面检查阶段(9月11日至10月10日)。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分别按照制定的工作方案,要求本系统、本地区各级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进度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和流通消费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各单位、各地区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现场指导、现场督办,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集中整改阶段(10月11日至11月30日)。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针对全面检查阶段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对整改结束仍不能达到要求的,按照国务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主管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是总结验收阶段(12月1日至12月25日)。各部门、各地区要对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采取自查自纠与交叉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防止出现漏网和反弹。相关部门要及时将整治任务进行分解,制定验收标准和办法,组织人员对重点地区、重点目标进行核查验收,对工作开展好的地区进行表扬,对工作开展差的地区通报批评,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组织回访,各地区、各部门要在12月30日前形成专项整治情况总结报告。
五、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切实做好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 为确保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协调各部门联合开展整治工作,重点做好生猪屠宰环节整治工作。
一是要加强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把专项整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负总责。要成立生猪屠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得力骨干,保障所需经费,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确保认识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同时要明确各项责任目标,将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目标,都要分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个人,并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二是要突出重点,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将打击私屠滥宰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工作来抓,对辖区内打击私屠滥宰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各市、县商务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联合公安、农业、卫生、工商等部门,对城乡结合部的私宰窝点、私宰专业村以及其他屡禁不止的顽固窝点进行联合执法,开展重点整治。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举报一起,落实一起,保证举报查处率100%。不能以罚代管,对查处的大案要案要依法严惩,对阻碍行政执法检查、暴力抗法的,要加大打击力度,彻底根除私屠滥宰行为。
三是全面检查,加强定点屠宰管理。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对定点屠宰企业厂点设置、生产条件、企业管理、肉品品质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屠宰厂(点)设置情况。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按照《屠宰厂设置规划》对辖区内的定点屠宰企业设置情况进行排查,按照设区人口、消费量、屠宰能力、运输半径等指标综合考虑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和调整。没有制定《设置规划》的,要边检查、边规划,10月31日前制定完成。
——检查定点屠宰企业生产条件。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全面检查辖区内所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设计要求和工艺流程、产品质量、生产和检验规程、无害化处理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和规定。
——检查定点屠宰企业管理情况。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全面检查定点屠宰企业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生猪进厂检查验收制度和肉品销售台账管理制度;是否有屠宰注水猪、病死猪等违法行为;专业技术人员和肉品检验人员是否经过专业技术培训。
——检查定点屠宰企业肉品品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组织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辖区内所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产的肉品品质进行检查。
四是集中整治,依法惩处违法行为。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和组织相关部门对生猪屠宰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据《条例》和《特别规定》进行处罚,并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要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取消定点资格;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定点屠宰厂未建立生猪进厂检查制度和肉品出厂台帐管理制度、肉品检验设备和人员不能满足检验需要、有其它违规行为被举报投诉查实的,要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得生产、经营。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取消定点屠宰资格。
——定点屠宰厂不符合《设置规划》要求、在屠宰厂内注水或者注入其它物质、屠宰病死猪注水猪、有其它违法行为被举报查实的,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取消定点屠宰资格。
——对情节严重,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要将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同志们,这次猪肉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区、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清形势,正视问题,群策群力,多管齐下,依法行政,集中整治,全面提升猪肉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放心消费,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2012年4月5日在全国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生猪定点屠宰资格
审核清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商务部副部长 姜增伟
(2012年4月5日,昆明)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强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的通知》(商秩发„2011‟493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和2月10日全国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提高各地对审核清理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审核清理工作按照预期目标圆满完成。河北等6个地方以及2家企业所作的阶段性工作汇报很好,特别是河北、河南对定点屠宰工作的认识比较深刻。会后请将他们的发言以适当形式印发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参阅。
今天的会议是商务系统的工作会议,邀请了相关执法部门的同志参加,表明了九部门共同协作、把这件事情办好的决心。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是经过国务院领导批准的,并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下发了文件。我下面主要讲一下商务系统如何落实九部门《通知》的一些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
按照《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与相关法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是由各级政府负责、商务主管部门牵头、相关监管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一项法律赋予的行政工作。同志们都知道法律至上这个原则,在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上,这个原则体现为无条件地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与生猪屠宰管理相关规定。凡是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办理、落实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凡是没有按照法律 1
法规要求落实的、工作不到位的,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我对审核清理工作的体会和理解。今天我们在九部门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再开一次工作会议,就是为了把这项工作的法律责任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推动下一阶段工作。
(一)审核清理是当前商务系统食品安全工作头等大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增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食品安全涉及政府的公信力,我们各个部门和地方政府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推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商务部党组对定点屠宰管理也是高度重视。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商务主管部门唯一具有直接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法定监管责任的,就是生猪屠宰管理。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已经列入今年国务院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我在这里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的党组和主要负责同志,要将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对各市、县商务局同样也是这个要求。这件事情不层层抓,我们的努力很可能付之东流。商务系统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将审核清理工作作为商务系统食品安全工作头等大事抓好,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严格依法进行审核清理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前肉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据商务部掌握的情况,全国18000多家定点屠宰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生产条件、环境卫生、检验检疫等方面没有达到《条例》和相关规章、标准的要求,存在各种各样的隐患,随时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件和问题,就像一把利剑时刻悬在大家头上。不处理好这些问题,我们做这项工作的同志永无宁日。可以说,以目前的肉品质量安全形势,如果继续听之任之,出问题是绝对的,不出问题是相对的,对此不能抱有任何幻想。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这里我想讲一讲审核清理工作中的几个责任的关系。
首先是法律责任。我们搞市场经济,一切要依照法律行事。《食
品安全法》和《条例》对企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和职责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一旦发生猪肉食品安全事件,相关屠宰企业、商务主管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直至地方政府,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其次是行政责任。商务部作为生猪屠宰的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赋予我们对肉品质量安全负有监管责任。对生猪定点屠宰资格进行审核清理是监管肉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严格履行职责。如果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仍然通过了审核,对工作渎职和违反工作程序的商务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必须追究其行政责任。第三是社会责任。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是食品安全工作的相关参与者,维护社会正义、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是大家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人心所向,也是保障中华民族身体素质的必需。第四是历史责任。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利益驱动和一些不正之风造成不少地方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标准去审查,导致相当一部分中小屠宰企业屠宰设备、环保设施、生产工艺和检验检疫等不符合法规标准,私屠滥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纠正,猪肉安全隐患日积月累,已经到了不可拖延、必须加以解决的地步。第五是工作责任。我们九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下发通知,部署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对每一个环节、对企业、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都作了明确的划分。以这次审核清理为时间节点,今后如果还出现不合格的屠宰企业,这次参加审核清理的人员就负有相应的责任。任何人不容推诿、不容逃避,不可蒙混过关。
我在这里要强调一下,这次审核清理工作,完全以法律为依据,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整改后符合条件仍然保留,整改结束仍不符合条件,一律取缔。
(三)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做好审核清理工作上来。
自2月10日电视电话会召开以来,各地先后召开了审核清理工作部署会,建立了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工作方案,但是目前的工作力度还远远不够,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和片面理解。第一种情况是,商务主管部门一把手重视不够,工作要求不明确,对审核清理工作研究得很少,机构人员方面力量不足;第二,有的地方对达不到标准的企业还盲目扩大产能,还给予指导,在食品安全方面积弊未除,又添新患;第三,有的地方打算按照过去审核换证的老套路,继续做样子,走过场,对达不到标准的企业继续“高抬贵手”;第四,有的地方有厌战和畏难情绪,因为此前审核换证工作搞了好几年,还是这个样子,再加上这个确实是一场苦战,所以往后退缩了。
怎么解决上述的这些问题?第一,要坚持将审核清理工作放在地方政府领导的体制下,山东、湖南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要在省政府授权下建立领导体制,最好由省政府主管领导担任审核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这也是法律对地方政府承担责任的要求。第二,我前面已经讲了,按照《条例》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是由地方政府主导,商务主管部门牵头,相关执法部门协作,共同实行责任制。所以,要按照这个模式建立一个有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第三,这项工作是社会关注、媒体热议、百姓期待的一项工作,可以充分调动社会的、媒体的资源,为这项工作服务。
总之,希望大家赶快动起来,做得较好的地方要再接再厉,其他地方要迎头赶上,特别是那些屠宰产能明显过剩、不合格定点屠宰企业较多的省市,更要有紧迫感。这次会议的精神一定要传达到所在地方相关部门、报告地方政府,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对行政区域内所有屠宰企业进行全面、彻底、严格的审核清理,力求一战功成,不留遗患。
二、严格按照既定程序与标准,大力推动审核清理工作
2月底,商务部办公厅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印发了《关于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相关要求的通知》(商办秩函„2012‟125号,以下简称办公厅文件),对审核清理工作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我再着重强调三点事项。
(一)必须严格遵守四步审核清理程序。
《通知》和办公厅文件对审核清理应该遵循的四步程序作了详细的规定,就是企业自查、县(区)级审核、地(市)级审核和省级抽查复核。各地要严格按照九部门联合部署,根据既定程序和标准扎实推进审核清理工作,决不能删减程序或降低标准。各地此前印发的审
核清理工作实施方案与文件有不一致的地方,要按照文件的要求加以修改和执行。对于文件要求,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沟通。每个环节、每个阶段的工作都要按照规定要求履行手续,对于达不到法定条件和标准的定点企业,如经整改后仍不达标,必须取消定点屠宰资格。
企业自查和职能部门联合审核,必须落实谁自查、谁审核就由谁签字的规定,不能找别人代签。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协调组织相关部门执行这项任务时,工作人员要亲临现场审核。每一级审核的全套档案材料都必须存档备查,所有企业的全套档案材料要复印寄送商务部,所有经审核予以换证的定点屠宰企业名单和相关情况要在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商务部网站予以公布。
(二)小型屠宰场点也要依法严格审核清理。
《条例》将小型屠宰场点管理办法的制定权赋予了省级地方政府,目前不少地方已经颁布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尚未制定具体管理办法的,要抓紧按照《条例》、相关规章和办公厅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小型屠宰场点的审核清理标准,设计小型屠宰场点的自查表和审核表,参照办公厅文件规定的程序,逐级进行严格的现场审核,审核材料也要全部留档备查并复印寄送商务部。小型屠宰场点的设臵,必须严格符合《条例》规定的“在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仅限于向本地市场供应生猪产品”这两个条件,要务必保证肉品卫生和环境卫生。请大家注意,城乡结合部与城市郊区不符合上述条件,不应再保留小型屠宰场点;对于群众反响强烈、严重扰民的小型屠宰场点,要坚决关闭。
(三)要重视发挥省级设臵规划的作用。
目前,各地根据《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都制定了省级生猪屠宰场点设臵规划。各省的规划都是规范性文件,市县都要严格执行,不能出台以后就束之高阁,变成一纸空文。规划文件一定程度上也是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对生猪定点屠宰资格进行复核的重要依据。对于行政区域内不符合省级设臵规划的屠宰布局,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在复核程序中明确提出指导意见,要求相关地市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审核清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一)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加强部门协作。
要成立政府领导下的工作机构,建立协调机制。这在我们目前的行政体制中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向当地政府领导详细汇报审核清理工作,说明这项工作的意义和法律依据,获得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重视,争取出台有利于审核清理工作的保障措施。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是发证主体,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审核清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审核清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商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协调、服务和督促工作。审核清理是多部门协同作战,要借重地方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的力量,充分发挥环保、畜牧兽医等相关部门的作用,协调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全程参与企业现场审核和其他环节工作。商务部各特派员办事处要充分发挥信息沟通的职能,对各地工作的先进事例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报商务部。前一时期联合督导过程中看到,一些地方对加强部门协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如河南、江西等地的环保和畜牧兽医部门对审核清理工作落实了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这是很好的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学习。
(二)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多措并举。
审核清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困难和阻力较大。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在严格执行既定程序和标准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发动全社会力量,推动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在近几年的审核换证工作中,一些地方探索出了合并重组、异地迁建升级、转型转产等多种压减落后屠宰产能的模式,各地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商务部也将建立信息通报制度,组织交流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反映各地工作进展。此外,还要将审核清理工作与打击私屠滥宰、生猪注水等违法犯罪行为结合起来,利用在打击违法犯罪中发现的线索,关闭一批不符合法定设立条件和标准的定点屠宰企业。充分发动群众举报、媒体监督的作用,探索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完善12312等举报投诉服务体系,对于举报和曝光的线索必须逐一查实查处,不能臵之不理。
(三)要加强抽查和督查,力求全面彻底。
商务部对于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组织现场抽查的比例和相应处臵办法已经有明确的规定,各地应遵照办理。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在抽查复核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同时,也要制定并实施小型屠宰场点的抽查复核办法,因地制宜,确定合适的抽查比例。我们的要求是,最低不能低于5%。由于不少地方的屠宰企业特别是小型屠宰场点数量很多,抽查任务很重,各地要确保足够的人手和经费。全国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会后将继续开展大密度的联合督导;审核清理工作接近尾声时,还要按计划进行联合督查与专家抽查。
(四)做好打击私屠滥宰专项治理,净化屠宰环境。
今天我想给在座的厅局长另外再强调一点,当前六部门正在联合开展的打击私屠滥宰强化肉品质量卫生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也是今年生猪屠宰行业管理的一项重点任务。打击私屠滥宰的对象主要不是定点屠宰企业,但也不排除有一些定点屠宰企业参与其中。前一阶段,各地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集中力量,查获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屠宰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近期媒体曝光了一些案件,社会负面影响很大,说明屠宰监管工作还存在不少漏洞,部分地区行动不积极,工作较为落后。下一步必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继续抓好集中整治,同时,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研究建立长效机制。
当前,审核清理工作自查阶段已经结束。自查是审核清理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地要立即向全国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自查工作进展,对于确实存在困难的地方,可以申请延期,但是必须要把这项工作的基础打好,做扎实。
同志们,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是当前商务系统食品安全工作的头等大事,关系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各级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务必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百倍的勇气,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力争夺取审核清理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第五篇:商务部关于印发陈德铭同志在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本站推荐)
商务部关于印发陈德铭同志在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2010-11-15 信息来源:商务部 视力保护色:
【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2010年10月21日,商务部在上海召开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党组书记、部长陈德铭出席会议并讲话。现将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商务部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五日
在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商务部部长 陈德铭(2010年10月21日)
同志们: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全领域,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作为今后五年的重要任务,并提出坚持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菜篮子”不仅连着经济增长,更是连着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专题研究蔬菜供应问题,并下发文件进行部署。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保供稳价形势仍不容乐观。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时有发生,一些地区相继发生了干旱、洪涝等特大灾害,对瓜果、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造成较大影响。10月份,海南遭遇了49年来最大强度降雨天气,灾情之重历史罕见,种植业损失严重。海南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这次洪涝灾害不仅影响到当前市场,可能也会影响到全国冬季蔬菜供应。据监测,10月11日至17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蔬菜价格同比上涨50.4%。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市场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扎扎实实把蔬菜市场供应的有关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各地要围绕加快建立畅通、高效、安全、有序的蔬菜流通体系,进一步做好加强流通设施建设、加大产销衔接力度、提高应急保供能力、完善市场监测预警、规范市场秩序等工作。特别是要进一步细化“菜篮子”市场保障供应应急预案,加快完善蔬菜、肉类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建立城乡之间、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应急供应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大宗农产品骨干企业在市场调控中的作用,并善于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解决好“买难”、“卖难”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肉类蔬菜质量安全和供应保障水平,商务部、财政部决定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并于日前联合下发了指导性文件。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部署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并开展相关经验交流。刚才,上海、青岛、宁波、大连、杭州几个城市的市长作了很好的经验介绍和发言,听了很受启发,感到振奋和鼓舞。房爱卿同志代表商务部与试点城市签定协议,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启动。下面,我代表商务部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肉菜是与百姓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食品。保障“一荤一素”的供应和质量安全,人民群众生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有了更大保障,满意度也会显著提升。作为最重要的两类农产品,肉菜流通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必然带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和流通发展方式转变。这两项任务完成好了,商务主管部门才算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反过来,如果肉菜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流通方式落后,商务主管部门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我们会同财政部,依托试点城市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促进肉菜流通的安全、高效,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一项转变流通方式的提升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追溯体系,是提高肉菜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基础依然薄弱,问题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肉菜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相关,质量安全状况更是备受关注。近年来曝光的“毒豇豆”、“瘦肉精”、“发光猪肉”等事件虽属个别情况,但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不仅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打击消费信心,而且损害了政府公信力,甚至产生了恶劣的国际影响。如果不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人民群众不满意,以人为本与社会和谐更是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不断探索,着力推动解决。
流通领域肉菜质量安全问题多发,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我国肉菜经营集中度低,包装化、品牌化程度不高。90%-95%的蔬菜经营户是个体,散装和无包装蔬菜占87%以上;75%以上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是手工和半机械化操作,白条肉、非包装肉占90%以上,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制度难以落实。另外,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尚未建立统一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经营者身份、肉菜来源、流向及质量等信息大部分是纸质的、零散的,标准化、规范化不足,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多方共享,让不法分子有隙可乘。
建立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不替代任何监管部门的职责。目的是使各流通节点的信息互联互通,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变“点监管”为“链监管”,既充分发挥各监管部门的职能,又加强部门间的执法协作,实现肉菜质量安全的全过程无缝隙监管。这样,出了问题可以很快查到责任主体,避免打击一大片。故意制售有害食品的不法分子将不敢肆意妄为,守法的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会在食品质量安全上严格把关。追溯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将大大增强商务主管部门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支持和服务的能力,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还可以为消费者查询和维权提供帮助,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二)建设追溯体系,是发挥商务主管部门职能,加强流通行业管理的迫切需要。
实行索证索票和台账管理,是《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硬性措施。鼓励和支持食品经营者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记录食品的来源、流向及相关信息,是《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重要原则。《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还规定了商务主管部门在食品经营行业管理方面的职责。推动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是商务主管部门实施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可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食品经营行业健康发展,对整个流通行业发展也十分重要。追溯体系建成后,流通信息的标准化、电子化就会实现,索证索票和台账管理就会更加规范,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会显著提高,行业管理与执法监管的协作配合会更加密切,肉菜质量安全就会更有保障,商务主管部门的作用也会更好地发挥。
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也是商务部支持和保障城市“菜篮子”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目前大中城市肉菜供应量平均70%以上来自外埠,本地菜比重持续下降,特别是北方城市本地菜比重更小,保障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责任,在稳定和提高城市自给能力的同时,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否则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会孤掌难鸣,出了问题也难以追溯源头。建设追溯体系,就是为了顺应全国农产品大流通的趋势,消除“信息孤岛”,逐步实现产、运、批、零全程的链式管理,加强市场监测及运行调控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保障供应和质量安全上为市长们提供服务,当好帮手。
(三)建设追溯体系,是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迅速发展,但总体上仍较落后,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传统渠道仍承载着80%以上的生鲜农产品流通量。流通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低,设施简陋,方式粗放,98%以上的批发市场仍以现货现金、一对一的对手交易为主;流通链条长、环节多,流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质量安全难以保障。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食品质量安全为主攻方向,以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为突破口,促进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是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最新研究表明,信息化已经成为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流通方式创新的重要载体,发达国家流通业的技术应用程度仅次于金融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为我们转变流通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物联网”、“智慧地球”、“未来城市”等概念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强大武器。建设追溯体系,就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流通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优化肉菜流通交易和管理方式,促进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提高肉菜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创建放心肉菜渠道品牌,扩大品牌化、包装化、标准化肉菜的市场占有率;通过技术手段采集、分析、运用农产品流通信息,稳定以销定产的协作关系,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总之,从肉菜到农产品,从试点到覆盖全国,以点带面,流通信息化、现代化的步伐就会加快,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就会大有希望。
2009年,商务部、财政部在全国10个省市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上海、青岛等部分城市探索建立猪肉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取得了积极成效。有的城市还将追溯产品扩大到了蔬菜,进行了积极尝试。特别是上海市,由于肉菜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起步较早,基础较牢,效果也比较好,为我们开展试点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充分说明,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是有基础的,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希望各位市长和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的同志高度重视,增强信心,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抓紧抓好。
二、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商务部、财政部印发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是在充分调查研究、总结地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实现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切实提高肉菜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流通现代化进程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兼顾多样性与统一性。
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是追溯体系建设的核心,没有信息技术支撑,追溯体系的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推进肉菜流通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处理好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多样性是指信息采集手段和载体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模式。当前,无线射频识别(RFID)、集成电路(IC)卡、条形码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和方式相对成熟。上海、青岛、南京等地采用比较成熟、成本较低的集成电路技术,成都、无锡等地则采用成本相对较高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每个城市的市场发育程度、流通方式、管理和技术基础、运行成本接受程度都有不同,各试点城市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技术模式,尽快把追溯体系建立和运行起来。
统一性是指采集信息的内容要统一,以满足互联互通要求。具体来说,要做到信息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追溯规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五统一”。肉菜是典型的全国大市场、大流通,建设追溯体系必须要着眼于实现全国流通信息的互联互通,方案设计既要考虑近期的现实需要,更要考虑未来全国联网的要求。如果各城市之间、各地区之间形成信息孤岛,将来全国联网就会难以实现;如果届时重新改造或另起炉灶,就会造成巨大浪费。我们已经起草了《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希望大家认真研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还将制定专门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为“五统一”提供支撑。
(二)完善法规标准,严格市场准入。
追溯体系是制度设计与技术应用的统一体,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支撑。立法的关键和难点是解决建立追溯体系的直接法律依据问题,在法律尚未对追溯体系信息化做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要坚持多层次立法。商务部将在推进和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部门规章,或者修订《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细化《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上海、青岛等地的经验表明,结合城市流通管理实际出台地方性法规,是周期短、见效快的好办法。上海市规定生猪及生猪产品产销对接制度,青岛市规定实行“备案登记、查验换证、协议约束、品牌经营、联合监管、全程追溯”为主线的肉品流通监管新模式,为顺利推进猪肉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
标准化是农产品现代流通的重要基础和抓手,也是追溯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基本前提。没有标准,追溯很难实现。我们正抓紧编制流通标准“十二五”规划,力争3-5年内全面完成主要农产品流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一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合理确定农产品标准框架体系,加快农产品购销要求、等级、包装、标识、储存、保鲜、追溯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这项工作得到国家标准委的大力支持,2010年底前将有一批标准出台。二是鼓励流通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MP)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申请相关质量安全认证,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完善法规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标准实施力度,督促市场主办者、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进货查验,强化市场准入管理,逐步做到无法追溯来源的产品不允许上市,上市的都可以追溯。
(三)抓住关键环节,夯实流通基础。
追溯体系的建设与流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流通基础设施越完善、现代化程度越高,这项工作就越容易开展。近年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先后开展了“双百市场工程”、“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农超对接”、“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再加上各城市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城市肉菜流通体系更加完善,为试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把追溯体系建设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尤其要抓好两个关键环节。
从蔬菜来看,要着力抓好批发市场电子化统一结算。目前,80%以上的蔬菜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城市。管住批发市场,就管住了城市蔬菜流通的主渠道。一方面,应统一政策要求,将全部大型批发市场尤其是一级批发市场全部纳入试点,否则,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就会有顾虑,担心因不公平竞争而遭受损失;另一方面,应在批发市场全部推行电子化统一结算,利用技术手段改造交易模式,从流程上强化对经营主体的管理,确保监管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满足追溯的需要。据我们了解,一些批发市场和经营户担心电子化结算后税费增加、商业秘密得不到有效保护。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从肉类来说,要进一步提高屠宰行业集中度。建好肉类追溯体系,关键在于管住屠宰环节。目前,一些城市定点屠宰企业数量多,条件参差不齐,低水平恶性竞争严重。这个问题不解决,追溯体系很难建立起来,即使建起来也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希望各地结合追溯体系建设需要,按照规划压缩定点屠宰企业数量,把产能进一步向规模化、机械化、规范化的屠宰企业集中。昆明市利用调整城市布局的机会,将当地12家定点屠宰企业缩减为4家,优化了行业布局,淘汰了落后产能,提高了肉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值得学习借鉴。
(四)城市试点先行,逐步全面铺开。
总体工作部署上,我们将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选择城市试点主要是考虑:一是城市是肉菜主要销区市场。按年人均消费猪肉40公斤、蔬菜120公斤计算,一个百万人口城市年均肉菜消费量分别达到4000万公斤和1.2亿公斤。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120多个,消费人口聚集,一旦发生问题,危害面和社会影响面都相当广。二是城市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超市等流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建设追溯体系有良好的基础。三是城市具有“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体制优势。具体工作安排上,2010年,我们选择上海、大连、青岛等10个有一定基础的城市,从肉菜“一荤一素”入手先行试点。下一步,我们将视情况把其他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纳入试点,并逐步扩大到水果、水产品、豆制品等其他农产品。今年未纳入试点的城市,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或自行开展试点;没有试点城市的省(区、市)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一些城市进行试点;已有试点任务的省(区、市)也可以适当扩大范围。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在10个城市开展试点外,目前我们还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追溯体系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海南农产品辐射全国,追溯体系建设更为复杂,但是要参照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研究符合海南特点的追溯体系,尤其要考虑将来与全国的对接问题。
三、关于试点工作的几点要求
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是一件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开拓进取的全新任务。大家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按照《商务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商秩字[2010]279号)精神和今天签署的协议,把试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为下一步向全国推广进而实现追溯体系的网络化和全覆盖打下基础,积累经验。
(一)要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
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是国务院的明确要求。与过去相比,现在市长们不仅要让市民的“菜篮子”里面有肉有菜,还要让肉菜质量好、安全有保障。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成了,市长们管好“菜篮子”会如虎添翼。因此,希望各试点城市把追溯体系建设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总体框架,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推动。希望“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市长直接负责,建立以商务主管部门为枢纽,农业、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形成肉菜流通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管齐抓共管的局面。
尽管试点的主体是城市,但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的工作丝毫不能放松。要加大协调力度,为试点城市在资金、人才、制度设计等方面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这项工作要尽可能地争取主动,希望各位厅局长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二)要进一步完善落实试点工作方案。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国家出台的任何一项政策措施,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各试点城市要在把握政策实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认真领会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上海等地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方案。要落实责任分工,明确目标进度,细化配套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每一项任务落实到位。大家务必要开动脑筋、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标准体系,为追溯体系建设及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三)要大力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追溯体系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相辅相成。各地要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扩大内需、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要求,抓紧制定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并抓住国家推广应用物联网等技术的大好机遇,不断完善流通基础设施,着力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包装化经营程度,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统筹兼顾,把指导推动追溯体系建设与“双百市场工程”、“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农超对接”、“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为试点城市提供支持。试点城市要把发展现代流通纳入本市重点民生工程,切实加以推动。
(四)要加强经费保障,严格资金使用管理。
近两年,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并不宽裕。在这种情况下,2010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4亿元资金用于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是很不容易的,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财政部对这项工作的大力支持。但追溯体系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大量投入,仅靠中央财政资金是不够的,希望各试点城市安排必要的配套资金,确保追溯体系能够建起来、用得上、可持续。
需要强调的是,财政资金都是纳税人的钱,我们决不能浪费挪用,更不能贪污腐败。试点城市商务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财政部门,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办法,切实用好管好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从制度上防范奢侈浪费、贪污腐败等行为。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五)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过程,也是转变政府职能、调动市场开办者和经营户发挥主体作用、吸引消费者共同参与的过程,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不能由政府部门大包大揽。发挥新闻媒体的力量,树立积极参与追溯体系建设、肉菜质量安全有保障的优秀企业典型,引导消费者主动选购可追溯肉菜。还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作用,促进追溯体系不断完善。
同志们,建设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民期盼、任重道远。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把这项工作认真抓好,为改善民生和促进流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