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后确定发言材料:浅谈区文联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言材料
关于区文联在我区文化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思考
导语:部里以学习交流的方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感到确实很好。今天,安排我发言,感到很有压力,因为前段各位同志的发言,无论是材料的组织,还是发言的格调都很高,极大地感染着我、很受教育。就象生华部长所说的那样:“带着任务去学习,确实受益匪浅”。这次交流,更是给了我一次向大家学习的机会,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今天,交流的题目是关于顺城区文联在我区文化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思考。共两个大方面:一是区文联在我区文艺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区文联在当前文化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的思路。
那么,在交流之前,首先让我们共同简要回顾一下中国文联发展的历史,以便理清脉络。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中国文联),成立于新中国诞生前夕的1949年7月。1949年6月30日至7月28日在北平召开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7月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成立。主席:郭沫若,副主席:茅盾、周扬
1953年9月第二次文代会,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更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郭沫若,副主席:茅盾、周扬。
在第一届文代会上,也就是1949年7月6日七时二十分,伟大领袖毛主席亲临大会,在百余字的讲话中说到:“你们是人民的文学家、人民的艺术家。你们对于革命有好处,对于人民有好处。因为人民需 要你们,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毛主席讲完话,全体代表又报以长时间的热烈鼓掌和欢呼。
直至2006年11月10日,中国文联历经八届,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文联的历史地位。
他说:“文艺工作,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
胡锦涛(还提到)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正如我们在学习“十七大”中谈到:“没有硬实力,一打就垮;没有软实力,不打就垮”。由此可见,文化事业在中国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下面结合区文联工作的实际,谈一谈关于区文联在我区文化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思考。(共两个大方面)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顺城区文联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为我区文化承担什么责任,是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区文联未来的发展。
一、(第一个方面)区文联在顺城文艺发展中的作用
1、区文联的组织网络
1990年5月初,经区委批准成立顺城区文联,是顺城区文学艺术 界联合组织,是中共顺城区委领导的人民团体。区文联历经三届,即:1990年5月至1994年7 月为第一届;1994年8月至2002年5 月为第二届;2002年5月至今为第三届。
区文联所属文艺家协会8个: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篆刻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曲艺家协会、舞蹈家协会、秧歌协会,现有会员163名。区文联对各团体会员开展联络、协调、服务工作,组织学习、深入生活、文艺创作、理论研究、学术讨论、文艺评奖、艺术交流和权益保障,对团体会员进行业务指导。区文联形成的组织网络,使其工作的触角遍及全区艺术的各个领域。
2、区文联在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
(第一届文联),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文学创作和文学创作队伍的建设上。四年间,全国级发表作品近20件,省级120多件,市级400多件。由区文联编辑、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7.5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顺城春晓》获省出版二等奖,展示出我区创作成果。还有很多专集,均在全国及省级出版社出版。(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在文艺创作队伍建设上,通过骨干学习班、文艺座谈会、笔会、外出考察和联谊活动等形式,提高作者的文学素质。区委、区政府仅三年中就拨给6.3万元,使文联工作顺利开展起来。
(第二届文联)。区委要求文艺界要弘扬主旋律,积极关注、投身、反映和推动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把全部精力集中到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上来。
区文联在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选契机、借力量、创条件,积极开展活动。一是与文体局、土地局、团委、教委等部门联合分别举 办了迎春秧歌比赛,首届农民卡拉OK大奖赛、“少年儿童百米书画表演赛”。二是与企业联合举办了“山河杯”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和诗歌朗诵会。三是与区委组织部、机关工委、文体局等部门联合。如,从1998年到2002年连续举办了“放歌顺城”、“走向辉煌”、“春到顺城”、“明天更美好”大型文艺演出,为文联更好地发挥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届文联,全区文艺展示出丰厚的底蕴和后劲。如电视文学《四十九朵玫瑰》、《园梦》获得第十六届和十九届中国电视节目文学“金鹰奖”。
(第三届文联)。区委的要求非常明确,那就是文联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全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地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而奋斗,是文化界要承当的责任。区文联一方面要在全区的大局工作中有所作为,以实绩赢得党和政府的信任和重视,另一方面,文联在本体工作上要有自己的创新实践,面对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而文联自身的创新实践,是区文联赢得党和政府重视的前提条件。
从2002年5月至今,区文联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表现在: 一是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二是围绕重大纪念日举办展览。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书法、绘画、摄影、收藏展览”、“建党83周年书画展”、建军八十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等,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中央电视台和省市媒体进行了报道。
三是围绕民生问题,开展文艺活动。举办了《情洒棚改》摄影纪实图片展 ”、出版了棚户区改造摄影画册----《时代的凯歌》、编制《情洒新地号》电视专题片;接待央视《走进抚顺》摄制组和省文联“民 心工程”艺术团到到棚户区采风,提升了顺城区的知名度。
(尤其是今年,市里建棚户区改造纪念馆,在先期征集展品和音像资料工作中,我区选送的资料不但位居其它区之首,而且史料价值很高,受到市里的好评)
四是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文艺活动。举办“我靠抚顺发展、抚顺靠我振兴”演讲比赛、区首届踏青赏花节“移动杯”摄影赛;制作的电视片《腾飞的顺城》参加抚顺市电视台举办的满族风情节电视片大赛并获优秀奖。举办“洪水肆虐尽显英雄本色”摄影图片展;制作的“洪水肆虐尽显英雄本色”电视片在抚顺电视台无删减播出30多分钟,在全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在编片过程中王忠、小卑付出了很多汗水,启华部长给予的精心指导,同时也感谢部里全体同志对文联工作的大力支持)
由于开展文艺活动,区文联成为文艺界最有专业水准的专业部门,其专业性、权威性为社会所公认。文联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自然形成了文联独有的凝聚力。文艺活动是文联行使职能,树立形象,扩大社会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文联的生命力寓于活动之中,这是文联多年的实践所证明的。新世纪以来,区文联社会影响的扩大,知名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文艺活动,特别是那些品牌活动。文联举办的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展览,文联组织的文艺采风活动,都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影响着文艺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对文联组织的认识。
(以上:是区文联的在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
二、第二个方面 区文联在当前文化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思路
在党和政府重视文化建设,有力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好形 势下,区文联的工作却有边缘化的倾向。所谓边缘化,是指我们所做的工作较“虚”,还不是文化建设的实际具体的工作。因此,我们担心这样持续下去,文联会失去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所给予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有:
1、文联的职能如何拓展?文联自成立之日起,就区别于政府的 文化部门。它的性质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家、文艺家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职能是“联络、协调、服务、指导”。
文联要承担这两个“桥梁和纽带”的责任,关健是把文艺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而现在的问题是,文联的凝聚力无法与以前相比。正是因为中青年文艺骨干,特别是青年文艺尖子,对文联并不依赖,明显疏远文联,更由于工作机制的问题,各协会对艺术家缺乏吸引力。很多协会会员已经不把自己是什么协会的会员当作很高的荣誉了。会员荣誉感的淡弱,实际上反映了文联组织凝聚力的减弱。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如何发挥文联组织的“联络、协调、服务、指导”的职能,又如何把文联的职能发挥与当前如火如荼的文化建设联系起来,使文联参与到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中,这是文联摆脱边缘化的关健所在。
2、文联能不能抓创作?怎么抓创作?
出作品、出人才,是文艺界的核心工作。然而,文联与政府文化部门不同,不掌握文艺的生产资料,也没有来自财政的资金支持,对文联来说,“出作品”似乎不切实际。正是为扬长避短,文联这些年才把工作重心放在文艺活动上。发展文艺的根本是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文联的工作离开了文艺发展的根本,那自然要边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恰恰资金、场地、创作基地等问题,都是制约文联发展的重要因素。文联没有属于自己的文艺作品进入市场,没有属于自己的文艺作品角逐省级乃至全国重要的文艺奖项,文联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确立。
3、在市场环境下,区艺术家协会如何发挥作用? 每一个艺术家协会都关系一个艺术领域,区文联八个艺术家协会,辐射整个文艺界。艺术家协会直接面对艺术家,对于艺术家,协会有无感召力和影响力,是协会发展的关健。在市场环境下,艺术从业者离开体制仍然能够生存,他们的艺术产品没有艺术家协会的推介、认定,仍然可能进入社会,作为体制内的艺术家协会,正在被艺术从业者疏远。那么,艺术家协会在市场环境下对艺术从业者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究竟在哪?或者说,协会靠什么才能把艺术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下面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
1、要解决自信心的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文联人对文联的自信心,源于文联人对文联职能和文联拥有的文艺资源的认识。文联拥有其他部门没有的组织网络,文联如果建立起全区文联“一盘棋”的观念,并拿出有活力的运行机制,把区各艺术家协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团体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文联就能够承担相当重要的文化建设任务。如果把文联的组织网络利用好,把文联的文艺资源盘活,文联有所作为就不是空想。而且,文联有“为”的条件,条件就在文联拥有的组织优势和文艺资源上。
2、要解决经费和固定的办公场所问题 现区文联在职3人,居其他县区之首,可谓兵强马壮,但就是缺乏资金解决硬件办公条件,能否将文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个人观点
3、要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没有一支“德艺双馨”文艺队伍,打造文艺精品和建设和谐文化就无从谈起。
4、要着实打造文联的发展平台,确立文联的话语权。
一要创办一个刊物,把它作为文联发言的阵地,作为文联艺术能力的标志,也是文联的名片和旗帜。
二要创办文艺奖项,使其成为评价顺城艺术的重要尺度。三要举办几项展览,打造区文联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品牌文艺。文联的话语权来自上述发展平台的打造。文联话语权具体地体现在文联对文艺创作的组织、文艺作品的评论、文艺作品的推广的权威性上。
5、要把出作品作为文联的重要工作来抓
出作品是文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如果文联不抓创作,那就自然要边缘化。经过思索,文联抓创作应该“抓两头”。
一是抓开头。通过组织艺术家采风,激发他们的创作冲动;通过文艺研究活动,为艺术家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二是抓后头。文联通过对作品进行评价、推介,通过文艺奖项,为艺术作品的品质定位。在对作品的研究评论和评奖中,有效地行使文联的话语权。
总之,文联在文化发展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门。文联应该做的、能够做的工作,是顺城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联的发展空间就在顺城文化的建设中。文联有条件有能力为顺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如何认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认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成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文化建设唯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不断地突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在不同时间、不同文本的论述,显现出的一个在逻辑上一致的重要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在于变革社会存在,尤其是变革现实的物质基础;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不起决定性作用。
不过,随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诞生,也产生了一种像历史唯心论一样偏离了唯物史观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意识仅仅是被社会存在决定的附属物。这种观点虽然距离唯物史观要近一些,但是,当它被用来指导社会发展时,常常会使人们产生对社会发展的简单化看法,忽视影响社会发展的其它因素,尤其是忽视作为社会意识组成部分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精神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原本可以更好、更快地发展的社会出现一些本可避免的问题,甚至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几种社会发展理论的共同缺陷
二战以来,社会发展理论专家在追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滞后的原因时,形成了三种解释框架:殖民论、依附论、种族论。殖民论把发展中国家不发展的原因归咎于宗主国长期对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因此,发展中国家要获得发展,就必须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二战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反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依附论的解释框架是,在政治上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仍然不发展的原因,是因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是一个中心——边缘结构体系,处于结构中心的是少数富国,绝大多发展中国家则处在结构的边缘。边缘的穷国受到中心的富国的欺压,那些富国压低世界市场上的基本商品的价格,抬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其跨国公司靠损害穷国利益而赚取额外利润。因此,落后国家要发展,关键在于脱离这个中心——边缘结构体系,走自己独立的发展之路。按照种族论的解释框架,一个多民族国家的不同种族之所以会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在于这个社会中存在对这些种群的种族歧视。
应该承认,上述三个方面的确是造成一些国家和民族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的原因。但是,当我们把不发展的原因全部归结为上述三个方面或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而忽视从民族国家自身,尤其忽视从民族国家自身内在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精神上去反省的时候,不但会形成一种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不健康的民族心理,而且无论历史事实还是客观逻辑都在提醒我们,上述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
从历史事实来看,二战之后有一大批民族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取得了政治上的民族独立,但是当我们回顾二战以来的社会发展史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期间发展得最快的国家还是那些原宗主国,以至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黄金时期”。殖民论在解释历史事实上的不完
备性,使人们再度去寻找不发展的原因。于是人们开始转向依附论。依附论带来的结果是,不少国家开始脱离国际分工体系,关起门来搞建设。事实说明这种自绝于世界文明大道的发展模式,不可能享受到国际分工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带来的好处,只会使自己离世界先进生产力水平的距离越来越远。
从逻辑上来说,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是内因。宗主国的掠夺、中心国的剥削、种族歧视这都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还在一个社会内部。世界近代来的强国无不是经过内部变革或在外力的压迫下进行内部变革而发展起来的。无论美国还是日本都有过殖民地的历史,它们能挤入世界强国之列,并保持不竭发展动力,根本原因还在于其内部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制度的创新。此外,殖民论、依附论、种族论还仅仅是从社会存在这个方面来认识对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忽略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意识,尤其是其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精神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社会发展中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精神
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精神上来解释不发展,曾经是社会科学界的主流。在西方社会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首推马克斯·韦伯。二战之后对社会发展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作过研究的社会发展理论专家也不在少数。但是,人们对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的认识常常被一些历史现象所迷惑。尤其当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实施正确的内部经济、政治变革而表现出巨大的增长活力时,一些对真实、持久的社会发展起制约作用的深层的文化价值因素往往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回避。东亚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曾经使不少人,尤其是亚洲人骄傲地宣称,21世纪将是东亚的世纪,并由此引申出“亚洲文化价值观”优越论,甚至当“亚洲金融风暴”出乎人们的意料发生的时候,不少亚洲人还把这场金融领域的“雪崩”完全归咎于某个西方金融“大鳄”的恶意炒作和破坏,而较少反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所谓“亚洲文化价值观”对于形成这场危机的作用。看来反省自己文化中的弱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从哲学上来分析,原因在于我们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从总体上把握住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客观真理,我们的各项改革措施以及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的配套推进都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客观规律,即使出现暂时的、局部的背离,也能很快重返这条正确的轨道上来。不过,在社会总体上快速、健康发展的进程中,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精神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值得深入反思。一百多年来,在追求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曾两次从文化的层面来揭示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并对民族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作过深刻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反思和批判。但是,由于这两次文化反思都只是在少数知识精英中进行,没有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因此,至今民族文化中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观念、思想仍然渗透在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但要反省和批判落后的文化观念,更离不开先进文化理念、文化精神的引导和支撑。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曾这样写到:“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1]对马克斯·韦伯的这段话我们有三点评论:第一,仅从文化层面认识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仅从文化层面认识社会发展,把文化精神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把文化问题的解决当作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的解决,这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真理;第二,认为只有基督教文化精神才能引导出现代社会,进而把其它类型的文化精神(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完全对立起来,这是一种偏见;第三点,也是本文要肯定的一点,就是马克斯·韦伯看到了文化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重要的作用,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提出了适应这一改革创举的要求。我们看到,这一举措的提出和实施,不但引发了微观经济领域的革命,而且也使政府职能的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等政治领域的变革提上了日程。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精神的变革,并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的培育滞后于经济、政治领域的变革,很多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呈现出混乱和空白。培育引导社会发展的文化精神的重要性、紧迫性正日益显现出来。
强调文化精神的培育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改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是要颠倒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两次文化反省,都存在这种倾向。无论是“全盘西化”论,“西体中用”论还是“中体西用”论,都犯了与马克斯·韦伯相同的错误:把文化发展等同于社会发展的层次,把中国文化的出路等同于中国社会的出路;而且在拔高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同时,对不同文化类型采取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强调文化精神的培育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改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不是如马克斯·韦伯要求的那样,用基督教文化精神或别的宗教文化精神引导中国社会发展,引导中国社会发展的只能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正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含义之所在。
第三篇:县文联在全省基层文联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文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文联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创新工作”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拓展工作职能,创作文艺精品,打造文艺品牌,成效明显,影响广泛,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作出了应有的努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有四点:
一、争取领导重视,加强协调沟通,着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是多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汇报工作。一般分季度向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县委宣传部长进行汇报,一年4次。组织开展的各项重要工作、重大活动或上级来客另作汇报,并邀请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县委宣传部长参加。
二是紧密配合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开展工作。我们始终坚持“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工作理念,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结合文联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挖掘弘扬**茶文化,不断提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了文联工作越积极,精品越涌现,县委、县政府越支持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是为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文联主要领导要充分利用县委、县政府、县政协邀请参加的知识分子座谈会、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等机会积极发言,把文联工作的亮点介绍出去,把文联工作的困难和问题摆出来,把文联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来,让与会者了解文联支持文联关心文联。我是**县七届政协委员,在今年2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县七届一次会议期间,我抓住机遇,积极开展走访、座谈进行调研,递交了《关于加强**县文化建设的提案》。此后,县委、县政府召开人大、政协提案工作会议,责成县委宣传部主办,县长亲自督办。积极为繁荣我县文艺事业,促进先进文化大县建设献计献策,赢得了县委、县政府对文联及文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为我县文联和文化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是多与各级各部门沟通联系,争取加大各类政策、措施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我们在云南省作家协会的帮助下,于2003年10月成立了“云南省茶文化**文学创作基地”,在全省尚属首家。为千年茶乡· **的文学爱好者、文艺爱好者搭建一个良好的创作、交流、展示平台,并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扶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各类文艺信息,积极推荐优秀文艺人才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和深造,把文艺工作者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各级各类展览、赛事和评奖活动中,争取文艺作品有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
二、注重地方特色,打造文化品牌,着力发展和繁荣文艺事业。
一直来,我们围绕全县重大节庆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积极发挥文联的人才优势,举办或承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文艺活动,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文艺工作者的凝聚力,扩大了文联的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加强对茶文化的研究、创作。茶文化是我县的特色文化。1984年**县与福建安溪、浙江富阳、安徽岳西一起被列为全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2005年起我县以研究开发茶文化为重点,开始打造“千年茶乡● **”文化品牌,成立了**县茶叶协会,分课题、全方位地对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文化等进行研究。2006年5月23~26日县委、县政府聘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县古茶树鉴定组。对漭水镇的黄家寨,沿江村的大白岩、茶山河社唐家河、保家凹子;温泉乡联席村芭蕉林大园子、破石头;田园镇石佛山等地的大茶树和古茶园进行了现场考察、调查和采访,考察中专家发现了已有1200多年树龄的“千岁茶树王”,使我国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向前推进了4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虞富莲研究员在“漭水大叶茶”和“温泉原头茶”两份茶树种质资源中,惊喜地发现了在茶树遗传育种研究上具有重要价植的四倍体单株。鉴定结果表明:**县古茶树资源丰富,全县有六大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 2500多亩,既有野生型的大理茶,又有栽培型的普洱茶,亦有大理茶与普洱茶自然杂交后代的过渡类型,说明**利用茶叶的历史悠久,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县委、县政府现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千年茶乡商贸文化节”活动,活动期间县文联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各文艺协会开展文艺活动。成功组织了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文艺演出;举办了书法美术作品展;举办了全国“千年茶乡● **”歌曲(词)有奖征集大赛、民族民间文艺大赛、主持人大赛等文艺活动。编辑出版了《**茶韵》、《**核桃》精品书籍馈赠嘉宾。2007年对文联会刊进行了改、扩版。把原会刊《茶乡文学》更名为《千年茶乡》,并将纯文学季刊改版为文化季刊,开本由16开扩大为国际流行的大16开,页码由48页增加到64页,开设了**视窗、新农村
建设、**文化地图、**民间文艺展台、产业博览、企业之光、人物春秋、纪检监察、茶韵、小说、散文、诗歌、校园文学、“千年茶乡● **”获奖歌曲选登等栏目。
二是加强对我县优秀民间文艺的传承、发展和弘扬。我县民间文化艺术品种繁多、风格独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近年来,我们对一些流传至今且有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品种进行了重点
挖掘与整理。2005年5月,**县对耈街乡打平村、土皮太村苗族服饰等项目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项目是全国518个、云南省34个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是保山市唯一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项目国务院将拨款80万元进行保护;**县珠街乡谷满村傈僳族服饰被云南省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珠街乡彝族歌舞、傣族史诗《金孔雀》、傣族民间故事《白象红牙》、万德美、陶美源等19个项目和人物被保山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民间文化传承人。创作了以耇街苗族服饰为背景的电影剧本《五彩神衣》,舞台剧本《苗岭天风》。《五彩神衣》进入拍摄前期准备阶段,去年12月8日,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协会主席吴贻弓,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吴天戈,北京影视公司总经理、制片人阎力、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主任李云岭,云南武警边防总队政治部创作室主任、全国公安文联理事杨佳富上校,保山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李德昌等一行在县有关部门的陪同下对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耈街乡打平村、土皮太村苗族服饰及苗族文化、生活状况、居住环境进行了考察,现在《五彩神衣》电影剧本已改编出炉,正在进行筹资。《苗岭天风》剧目已在县、市重大活动中演出6场,观众达5万多人次。
民间文化传承人万德美翻译的傣族民间故事先后被收入《**民间文学集》、《洒落的珍珠》等书籍,现已翻译完稿待整理出版的《蜘蛛王》等傣族民间故事达20余万字。
民间根雕作品《孔雀》、《鸽》、《牛》、《祈祷》等被云南电视台、保山电视台展播,被《保山报》、《春城晚报》刊用,入选《中国根艺美术家辞典》。
民间叶艺作品《十二属相》多次参加市、县展出,并走向市场,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收入。
三、以“出作品,出人才”为文联工作重点,着力培养优秀文艺人才,不断推出文艺精品。
1、着力培养和造就文学艺术人才。近年来,文联始终坚持“普及、提高、交流”的工作方针,不断强化文艺工作者、爱好者的素质,提高他(她)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作水平。一是号召各文艺协会定期不定期的举办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表演创作培训班。二是积极推荐会员加入省、市各文艺协会。三是组织参与了 “大西南诗会”、“滇西笔会”、“中国千名作家万里采风”及对俄罗斯的圣彼德堡和莫斯科历史文化考察等活动。四是聘请省、市知名作家、书法家、画家、摄影家等到**授课。五是组织对外文化交流。2006年与凤庆、云县成功举办“两市三县”书画联展,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书画爱好者的好评。通过这些途径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搭建交流与展示平台,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勤奋创作、阵容强大的文艺工作队伍。目前,有国家级协会会员4人,省级协会会员9人,市级协会会员53人,县级协会会员116人。
2、始终坚持“立足本土、贴近现实、兼顾历史、弘扬正气、讴歌时代、宣传**、培养人才”的宗旨,不断推出文艺作品。全县老中青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文艺创作资源优势,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文学艺术作品,在省内外各种比赛中频频获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品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作品内涵越来越丰富,艺术技巧渐渐成熟,文学色彩越来越浓,精品不断涌现。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作品和作品入选图书的作家、作者不断增加。
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小说《立生基》、《不归路》、《好人老杜》,诗歌《寻找珍珠》、《莲》, 散文《斯诺的滇西之旅》、《高黎贡山情人》等作品先后发表于《当代》、《诗刊》《边疆文学》、《散文百家》、《星星》、《诗歌报》、《重庆文艺界》、《云南日报》等国家级、省级报刊。《品茶》、《青蛇的皮在歌唱》等作品分别荣获市级、省级、国家级奖励。出版李德昌长篇小说《血沃江南》,小说集《新的太阳》;出版李明华散文集《梦的颜色》;出版周兴贵小说集《麻绍堂传奇》。其中:《梦的颜色》荣获中山图书奖。
书法、美术佳作不断涌现。杨国胜、周兴贵、王永红、徐占云、黄健、赵逸民、杨正泽、张清浩、周跃泉、杨中宝等会员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日本、新加坡等国际展出和省、市展出。部分书法作品被办展单位收藏;《卡瓦人家》、《马帮记忆》、《老根·青青的草地》等部分作品入选《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画家》、《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全国毛泽东诗词书法精品集》、《保山书法》、《保山老年书画集》、《楚雄彝族自治州火把节·国际书画邀请展作品选集》等书画集。部分作品荣获了国际特等奖和市级、省级、国家级优秀作品奖。
摄影创作从一般的新闻宣传和资料积累向艺术精品转型。近年来,会员摄影作品先后被香港《大公报》、《民族画报》、《大西南画报》、《云南日报》、《支部生活》、《保山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采用;有部分作品编入了《国家重点联系县市概况》、《**县志》、《**茶韵》等书籍。《朝霞满天》、《儿女分家不分心》、《苗山神雾》等作品先后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影展并获奖。
音乐、曲艺表演创作硕果累累。新创歌曲《彝家祝酒歌》、《苗山美酒》、《苗山小罐茶》先后在《词刊》、《民族音乐》、《云岭歌声》发表;《踏歌火把节》在全国第四届“中国之春·中华民族歌曲演创大赛”中荣获“中华民族首届金歌奖”金奖;《用心牵住你的手》荣获中国群众歌曲征集二等奖;《奉献一生好年华》荣获省计生调演银奖,被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播用;《打电话》荣获全国双拥办组织的“南岭村”杯双拥文艺创作三等奖。《踏歌火把节》、《山寨灯亮啦》被收入《中华民族歌曲选粹·中国之春》一书。音乐论文《远去的记忆》、《论县域民族音乐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措施》、《在逆境中搏斗——对云南音乐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分别荣获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和谐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华人经典文集》特等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首届论文优秀奖、云南省音乐论文评论奖。出版苏国红歌曲集《春雨》、《秋颂》,论文集《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其中:《春雨》、《秋颂》分别荣获**县委、县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荣获《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华颂歌》银奖。
徐景湘、缪烁、杨永彬、杨炳华、赵子宏会员演唱的《亲吻祖国》、《美丽的心情》、《北京颂歌》等歌曲先后荣获保山市第一、二、三届“山花奖”业余歌手大赛二、三等奖。
戏剧、舞蹈演创异彩纷呈。吴国安、缪烁会员参与表演的傈僳族舞蹈《啊·傈僳》荣获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诗银奖,《山哥哥》荣获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比赛银奖;《哟呀咧》荣获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铜奖;《猎》荣获第五届滇西民族艺术节专业文艺演出二等奖。彝族舞蹈《智渡莅》、《竹弦鼓》、《戏新郎》分别荣获云南省第八届民运会表演金奖,云南省“群星奖”金奖,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彩云奖”银奖;阿昌族舞蹈《阿昌汉子》、《水鼓声声》荣获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彩云奖”金奖和银奖;《苗族风情》在云南省国际旅游节商品交易会演出中荣获优秀表演奖;布朗族舞蹈《布朗哝达妹》荣获2006年云南省民族健身表演银奖;《云茶飘香》荣获2006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暨青年演员比赛银奖;《云岭天风》荣获2007保山市第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大赛特等奖。
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谋求解决问题的捷径。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文联,要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要大力开发文艺人才资源,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作出反映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文艺作品;就一定要继续解放思想,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上来,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思想观念,集中精力解决好阻碍和制约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问题,特别是文联的主要领导,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谋求解决问题的捷径。
在具体做法上我们的经验主要有七条:一是把文联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仿仿佛佛向分管领导汇报,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几年来我们文联所面临的问题是无办公用车、人员少、经费不足。通过仿仿佛佛向分管领导汇报,最终我们的办公用车得以解决,人员由3人增加到5人,经费由4万增加到8万。二是借鸡生蛋。我们联合政协、林业局的单位,采取你出钱我做事的办法,出版了《**县茶韵》、《**核桃》、《**文化地图》等书籍,节省出版费、稿费共计近40万元。三是以文养文。我们利用文联会刊的品牌和知名度,以特刊的形式为乡镇出版专辑,目前已出版7本,节约文联经费20余万元;利用文联会刊为企业和单位做宣传,每年创收1万元左右。四是借助上级文联的文艺活动和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文艺活动向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五是动员各文艺协会与企业和单位联姻,举办书画作品展、文艺演出等文艺活动。六是选贤任能配强领导班子,有意识的把县委、县政府、政协、宣传部、组织部、财政局、文体局等单位的科级领导及办公室人员吸纳为会员并选举为文联兼职副主席或各文艺协会的负责任人;把社会各界有经济实力有组织领导才能的有奉献精神的文艺爱好者吸纳为会员并选举为各文艺协会的负责任人。让他(她)们在文艺活动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各项文艺活动在竞争中活跃起来,从而推动文联工作的发展与创新。七是每年争取做上一至二件有亮点有特色的工作,使文联工作常做常新,让县委、县政府领导认可,让社会各界人士认可,不断扩大文联的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县文联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与上级文联的要求和先进县(区)文联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利用这次会议的机会,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全省基层文联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第四篇:发挥成长文化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发挥“成长”文化在企业高质量成长中的作用
一、浅谈成长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其形成既源于企业实践,又服务于企业实践。安徽烟草在构建“成长”文化理念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考量企业历史、现状与未来,构建员工认同、乐于接受的理念,使员工自觉地实践理念,愿意为实现自己认同的理念发挥潜能。通过多方收集员工意见和建议,定位“成长”文化,突出“明确愿景、推动实践、持续创新、体现价值”四大作用,力求实现“融心、融智、融情”三大功能,明确“人的成长”这一核心,强化“管理进步、优质服务、战略协同、科技领先”的支撑力量,总体上实现历史、现状、未来与员工思想的统一,有助于在企业文化后续建设中得到员工高度认同。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
激发员工潜在能量,挖掘队伍潜在能力,是成长型企业的必然课题。要做到企业人力资源的精干、高效,必须善于和有效激发员工潜力,最大限度发挥员工作用。文化激发潜能、引领成长。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潜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使命和目标之一。近年来,行业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为激发员工潜能提供了有效途径。把员工作为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企业文化的无形力量,提炼形成核心价值理念,凝聚成感染力、向心力、鼓舞力,有效激发员工潜能,在建设成长型企业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的向心力作用。企业文化可以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使员工万众一心、步调一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事实上,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明确的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
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的吸引力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稳定人才和吸引人才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仅对员工具有很强大引力,对于合作伙伴如客户、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社会大众都有很大引力。同样的道理合作伙伴也是如此,如果同样条件,没有人不愿意去一个更好的企业去工作;也没有哪一个客户不愿意和更好的企业合作。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引力作用。
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的激励机制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无形中是对员工起着激励和鼓舞的作用,良好的工作氛围,自然就会让员工享受工作的愉悦,如果在一个相互扯皮、勾心斗角的企业里工作,员工自然就享受不到和谐和快乐,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
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的规范引领作用。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规范作用,企业文化规范包括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一是规范。当企业文化上升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种规范就成生无形的约束力。它让员工明白自己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所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些软约束从而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的核心竞争作用。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带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员工的积极性能调动,工作起来更有热情,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企业的效益的提高,注入了新的力量,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的好处不言而喻,企业的竞争力不光是表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企业文化上。大力营造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忠诚企业的良好氛围,引领员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了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
三、如何发挥成长文化在企业高质量成长中的作用
企业应分析当前行业、企业发展形势,结合自身转型发展的实际,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准确把握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要求,研究员工的知识背景、工作优势和个人兴趣爱好,注重培养员工的思想、行为、习惯,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广阔舞台,最终实现员工个人成长与企业高质量成长统一。
发挥“成长”文化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的作用。
当代职工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务实、宽容、多样和善变的特点,重实务实,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各种社会现象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并且易受外来思想的冲击而改变。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势教育,针对职工特点开展“成长”宣传活动,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展“成长”文化主题活动时必须尊重并引导好,动态把握和解决好广大员工发展中的困惑。针对目前企业面临的严峻生产经营形势,企业管理者应该带领广大职工,主动适应当前社会变革形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了解企业所需、社会所盼和员工所想。
开展“成长”主题活动时创新方法手段,采取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教育内容,要研究新问题,融入新思想,把传统教育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时效性,提高对员工的吸引力;在“成长”文化宣传形式方面,广泛采取演讲、辩论、参观、宣讲等善于表达员工个性主张,利于引入竞争机制的有效形式;在优化教育手段方面,充分利用烟草网络学院、微博、微博等传播媒体的信息资源。
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掌握企业面临的形势,讨论我们在这场变革中应该采取的行动和态度,树立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怕困难、敢于超越的必胜信息和勇气,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让企业职工激情满怀,斗志昂扬,把自己的工作与企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团结一心,为企业从困境中起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发挥“成长”文化对人才的引力作用。
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也会造就良好的企业口碑的形成,通过口碑的传播,让企业能够有更多招揽人才的机会,让企业发展的更加快速。首先,要完善企业人才培养制度,要结合企的整体战略要求和员工的实际发展状况,做好人才培养的规划工作。企业的人才培养规划要从系统性、有效性、标准性、普遍性入手,在工作岗位说明、任务分析以及企业与员工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培养总目标,确定各子项目的目标,并合理地分配资源,逐步实施,综合平衡。人才培养规划的关键点在于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制定出人才培养規划后,还需再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从而逐步在企业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优勢互补的人才培养网络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理论学习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要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度保障,必须建立和完善这两项制度鼓学员通过不断深造,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超越自我,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岗位竟赛、在职学习、轮岗任职,对员工进行技能开发,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并将人才培养与考核、晋升、待遇结合,形成良性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员工的健康成长,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及组织忠诚度,同时增加了企业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
发挥“成长”文化激励人才成长的作用。
要紧紧抓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实效,把服务工作和维权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搭建职工成长成才的平台,正大力气抓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员工立足岗位成才,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企业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要成为本岗位工作的行家里手,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将决定企业的命运。
首先要激发员工创新活力。创新是活力之源、成长之魂,创新驱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鼓励员工发扬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大胆实践、勇于竞争的精神,激励员工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在创新中迸发活力。其次,要营造创新环境。宣贯“创业、创新、创享”的企业精神,建立创新管理与考核机制,培养员工创新精神,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第三,要丰富创新载体。以问题为导向,鼓励职工参与科技论文、精益改善等科技创新活动,特别是QC小组活动、小改小革普及群众性创新活动。通过鼓励创新、参与创新,引导员工探索思考,有效释放员工创新力,为企业提质增效、科学管理发挥力量。
同时要增强员工成长动力。文化引领成长,关键要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成长”文化建设要把握“人的成长”这一核心,关注员工成长、激励员工成长。首先是打破身份、打开通道。实行以“定岗、定责、定员、定薪”为主要内容的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打破身份界限,打通“管理、技术、技能”三条通道,为员工提供平等职业发展空间。有效调动基层一线员工学习和工作热情,激发基层员工活力和干劲,员工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次是注重教育,鼓励学习。坚持实操业务与管理知识相结合,实现广大职工学习培训蔚然成风,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的良好局面。
发挥“成长”文化约束员工行为的作用。
员工的潜能在执行中显现,在执行中迸发。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难以赋予潜能生命力,潜能会在自由散漫中悄无声息地被扼杀。强化执行力,首先是作风要正。持续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大力发扬“实话实说、实情实报、实功实做”作风,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雷厉风行,提质降本增效。
其次是规范自律。潜能的激发必须是一种正能量,需要规范自律发挥保障和引导作用。在培养和发挥好员工积极作用的背景下,要制定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确保制度落实到位。要把规范自律作为激发潜能的前提,强化规范管理意识,时时要规范、事事求规范,使员工在规范自律中加深对行业、对企业、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和热爱,忠诚行业、忠于职责、忠实操守,为企业成长贡献力量和智慧。
发挥“成长”文化激发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美国管理学家说过: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文化既是一定的生产力、生产组织方式的反映,又与一定的生产力、组织方式相适应。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它对经济有着反作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比生产力的硬件,例如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等,对生产力的进步所起的作用还要大。
首先,实现观念转变,提升决策能力。企业决策,是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步骤、途径、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力量,决策是否正确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大事,提升企业领导层的决策能力,是现代企业尤为关键的问题。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只有通过大力培训、学习,特别是参观学习著名企业,甚至派出在职领导干部去挂职工作,学习他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只有通过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包括心理素质实现与国际经济和国际规则的接轨,形成对国际市场的正确认识,才能正确地应对挑战,积极利用新的机遇,实现企业的正确决策。
其次,强化团队精神,提高联动力。团队精神是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良好的团队精神,有助于企业员工内部的互动和对外的联动,由此形成的良好的联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要在建立深厚的“成长”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把培育团队精神的重点放到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建立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上来,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工艺技术为载体,使团队精神更好地转变为企业以对内互动与对外联动为基础的、与风云多变的市场变化节奏对接的快速反应机制。
最后,完成标准定位,提升凝聚力。凝聚力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的重要途径,一盘散沙的企业谈不上核心竞争力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队伍的利益观念、个人价值以及自主意识等日益凸现和强化,调动员工的能动性在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引导的同时,应更加重视以利益和价值驱动的杠杆作用。在发挥“成长”文化过程中,必须准确地完成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定位和企业内部员工与企业关系的定位。要明确员工的个人价值是不可能离开企业单独去实现的,只有融入到企业之中,在实现企业整体价值中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在解决好两者关系定位的基础上,强调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的引导,企业员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凝聚力就会建立在较现实和可靠的基础上,从而得到提升和加强。
第五篇:简析体育摄影在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简析体育摄影在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莫冬丽,岑 伦
(右江民族医学院体育部,广西 百色 533000)
摘 要:体育摄影用审美的视角,以其新闻性、时效性、情境性与艺术性等特征,再现体育运动的魅力,使其所
记录的各种精彩瞬间成为体育文化符号,见证、推动与提升体育文化的发展。高校体育文化因其无论在硬件、软件
以及体育科研方面的各种优势,使体育摄影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高校内部、高校之间以及各种全国性各 种大学生赛事的举办,体育摄影也在扮演着越来越多角色,为高校体育文化直至校园文化提升准备了基础性的影像 资料。本文运用文献法及体育摄影的实践,开展体育摄影在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在高校体育工作的实践中,体育摄影
一般有 3 种表现形式,第 1 种是高校摄影 专业学生或摄影社团开展专业体育摄影活 动及其研究,体育摄影仅是他们工作的一 个部分;第 2 种是高校体育院系师生,作 为其院系体育工作的记录、活动与科研需 要开展的体育摄影活动;第 3 种往往是高 校师生个人活动记录,通过摄影形式把个 人的体育活动记录下来,作为一种资料或 者纪念。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表现形式,虽然基础与专业视角与追求不一样,但都 会对高校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产生积极的 影响。高校体育摄影活动的特点
在高校体育活动实践,体育摄影活动 无论出于何种需要,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大学生运动会或全国运动会摄影,由于这 种类型的赛事影响较大,各参与高校除了 派出强大的参赛队伍外,还会派出专业 性较强的摄影队伍,去记录精彩的光影瞬 间,以备各种用途。院系或班级之间学生 赛事摄影,这种比赛往往是院系或班级之 间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需要开展的,相对 而言各院系或班级师生也会组织相关的摄 影活动,作为学生们大学生活的剪影,此 类摄影对个人意义较大。高校日常体育活 动摄影主要是对学校日常体育活动的一种 简单记录,或者作为学校一种常规的档案 来存储,也可以作为一种基础的体育资料 为相关科研做准备。高校与所在地社区等 单位体育交流活动进行的摄影,这种单位 之间共建活动最终通过摄影展现。2 体育摄影与高校体育文化 的关系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倾向于内涵 发展的客观精神流,需要以各种形式展 现出来,且需要通过固定与非固定的手段 齐头并进,才能真正地把相关的作用发挥 出来,尤其是在蕴含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的 体育精神,就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提炼与熏 陶,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来。体育摄 影进而把记录在摄影中各种形象抽象为文 化符号,去提升与改造观众等。由此,与 高校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就非常明 晰了。前者是后者发展的手段之一,后者 是前者努力的成果;前者是后者体现的载 体之一,后者是前者的工作内容。作为高 校体育文化,有无形的,如潜在师生身心 中的拼搏精神;也有有形的,即各种先进 的体育事迹等,如报道、专题记载或者各 种工作的记录,其中摄影就是一种具象的 记录形式,不仅可以展现体育活动即时的 风采、情境和环境等,更能把潜在的师生 优秀品质展现出来。前者丰富了后者的展 现形式,后者为前者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动 力。高校体育文化除了上述无形的,还有 各种有形的体现,如宣传展板,可以是书 写、绘画,也有摄影图片。但随着体育摄 影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精彩的瞬间,加上 切合的文字说明使体育文化表现形式更加 丰富多样。同样,随着体育文化的发展,也为体育摄影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提升了 体育摄影的基础理论,使得体育摄影站在 更高的基础上去发挥其对于体育文化的记 录、提升作用。体育摄影在高校体育文化 发展中的作用
鉴于科学技术的发达,尤其是各种计 算机分析软件等发明,使体育摄影的作用 更大。首先,从原来的瞬间记录向全城记 录提升。以往只是记录某个瞬间,现在可 以把各种体育活动的全程用像素很高的设 备记录下来。其次,从个人纪念与学校工 作记录向科研并重迈进。过去主要是为了 参赛者个人或者学校工作开展记录存档,现在可以运用各种分析软件,对参赛者的 各种运动系数展开研究,得出可以提升的 研究结论,进而去指导现实的体育运动教 学或训练。再次,为日常教师教学与学生 学习工作的开展作为一种总结,为以后的 教学或学习提供参考。正是立足此,体育88 Sport 2013 年 5 月总第 66期
摄影才对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具有更大的推 动作用。
3.1 基础体育资料载体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性的积
极符号流,总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得以不 断地丰富。体育摄影设备的性能提升,与 体育摄影技术的提升,把这种载体的作用 发挥到了极致。如果单纯地作为文化符号 采集、存储与呈现载体,其具体地发挥了 下列作用。
3.1.1 日常体育活动记载 这种形式,就 是用最常规的视角,去捕捉日常教学、学习与生活中的细节,进而为相关的体育专 家学者等提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让他们 展开研究,去创新各种形式、氛围或途径 等,把终身体育意识与大学生的体育能力 培养起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当然,这种记载形式,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展示 中,往往作为体育剪影把高校师生的日常 体育状态、精神风貌等展现,进而去激活 师生体育的活力。
3.1.2 赛事记载 在“友谊第一,比赛 第二”思想的指导下,赛事摄影也作为日 常训练活动一种成果记载形式与训练或教 学法检验形式展现。无论大学生在参赛中 取得什么样的名次,在贵在参与精神的指 导下,高校都会加强赛事摄影工作,不仅 可以展现学校体育工作的成绩,也可以为 学校体育科研提供基础资料。尤其是大学 生在参赛中的各种运动细节,如比赛中学 生潜力的爆发,日常训练潜在的没有被教 师或教练发现的失误出现等将会推动高校 体育科研。
3.2 丰富体育文化形式
高校体育文化以体育摄影的形式,将 会展现得更加全面、详实、真实与精细,让体育文化的受众能更加精深地去感受体 育精深的内涵。体育摄影将会让高校体育 文化以更加精彩的方式展现。在体育摄影 实践中,会通过各种方式或技术与时间赛 跑去捕捉那些精彩的瞬间,如速度、力度、高度与难度等,通过这些影响的定格,把 人类体育的潜力凸显出来,进而激发广大 师生体育的兴趣。体育摄影会把体育运动 的拼搏精神直接提炼。体育作为一种对于 人自身极限的挑战,需要体育运动者对于 自身耐力、速度与韧性等方面的克服,在 保持自己健康安全的极限内,去挖掘与突 破自己的极限,进而去实现体育能力的提 高。体育摄影会把体育运动者坚持毅力直 观挖掘。同样,体育需要毅力作为支撑,才能让广大的师生坚持。但作为体育摄影 却能让相对定格的动作或姿势等来直观地 挖掘一个人的毅力,如汗水、激情昂扬的 表情、近乎腾飞的步伐等。因而,让体育 文化的表现形式,走向了图文、影像以及 加之各种科学分析的并茂境界,使得人们 能够站在自己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吸引自 己应该吸收的文化元素,提升自己的体育 素养。
3.3 提升体育文化魅力
体育摄影对于高校体育文化,无论是
作为载体还是一种形式,都在光、影、色、音与景或境的方式,把体育文化的魅力全 面地张扬出来。
3.3.1 美的魅力 体育摄影用直观具象 的手段,记录与提升再现了运动时的美,如力量美、速度美、线条美等,并通过这 种美的张力,去吸引更多的人热爱体育、加强体育,去开发自身的美。
3.3.2 健康的魅力 任何体育动作的完 成与技术技能的实现,都需要健康的身体 作为支撑,即健康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和结 果,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乐趣,引导广大 师生去学习、坚持与创新。
3.3.3 快乐的魅力 体育是快乐的,尤 其是在体育中身心得到了释放,潜能得到 了开发,且在与大家共享中会收获更多的 认可,如体能、韧性、速度等,并在相互 的比较中取长补短,实现自己进一步地提 升。在这种逐步成长的过程中,会享受到 自身发展进步的快乐以及与大家分享的氛 围快乐。
3.3.4 超越的魅力 体育就是一个人体 素质不断超越的过程与结果。人总会立足 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把自己的 各项素质指标提升起来,在个人能力的不 断超越中体验体验的魅力。特别是那些关 于打破各种纪录的体育摄影,更会用极限 突破的魅力达成人们对于超越的梦想实现 满足。
3.4 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 法体系
体育摄影作为基础性的资料,首先要 满足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在高 校体育摄影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两者之 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功能。例如,高校体育 教育教学为体育摄影的提升,提供了基础 的理论与体育技术技能的指导,避免了体 育摄影单纯地追求日常体育活动的记录、竞技活动中的精彩抓拍等,而是要带着体 育专业的精神去用研究探索的眼光去拍 摄。另一方面,体育摄影为高校体育教育 教学做出了基础性地丰富与完善。这种促 进作用从 3 个方面体现:(1)充实高校体 育教材体系。这种功能的充分发挥,使得 教材摆脱了基本的文字与插图的体系,根 据现有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了出版与运用 以摄影为主体的教材,如影音教材、专题 图片教材等;(2)完善与提升高校体育教 材形式。随着印刷与排版技术的发展,高 校教材的配图更加真实,具有现实引导的 说服力,在丰满教材内容本身的同时,也 让教材更具有可信性;(3)提升高校体育 课堂教学手段。作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无论是技术技能课,还是理论知识课,都 会借助一定的媒体手段,如通过相关视频 或者画报向学生展示某种体育技能,如足 球的各种过人技术、篮球的篮板技术等,这种展示方式再与教师的理论讲解结合起 来,更便于学生接收与转化为现实的技术 技能。4 结 语
体育摄影作为摄影与体育科技发展 的交融产物,已经对体育与体育文化本身 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针对高校体育文 化的发展,只有继续发挥体育摄影的科技 力量、艺术力量以及摄影者知识与技术力 量,才能使体育摄影与高校体育文化相得 益彰。参考文献:
[ 1 ] 高松.论当代体育摄影记者的体育新闻 判断和体育形象表现能力 [J].西安体育学院 学报,2005(2):46-47,54.[ 2 ] 蔡新丰.体育摄影作品的赏析过程与审 美心理初探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5):129-131.[ 3 ] 梁永桥,李英春,徐东岩.新视角洞 察高校体育文化 [J].体育文化导刊,2007(1):69-70.[ 4 ] 曹桂祥,黄欣加.高校体育文化与美 育关系的研究 [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171-172.[ 5 ] 蒋国勤,翟春.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校 体育文化创新研究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6):43-46.体 育 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