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全大统战机制 构建大统战格局
创新大统战机制 构建大统战格局 凝心聚力服务商都县经济社会中心工作
中共商都县委统战部
(2017年7月30日)
一、创新背景和目的
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呈现出日益社会化的趋势,统战工作对象增加,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任务也更加繁重。新时期的统战工作需要创新,需要寻找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和落脚点,发挥出最佳的工作效率。惟有不断创新,才能把统战工作做好,并不断推向前进。但长期以来,我县统战部门处于“冷、弱、散”的状态。一是工作协调难。统战部牵头协调作用的发挥一定程度上靠统战部长的职级作用和个人影响,难以形成机制性约束。二是编制偏少。因人手不足,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往往有心无力。三是干部队伍老化。统战部门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干部年龄普遍偏大,创新能力不足,工作缺乏活力,统战部门成为安置人员、解决待遇的场所,“官多兵少”现象突出。四是统战部内设机构不健全,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大统战工作的需要。五是乡镇统战力量薄弱。乡镇统战工作往往无专人分管、无专人落实。为适应新形势下和新时期的统战工作任务,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和制约,近年来,商都县创新并健全大统战工作机制和大统战格局,着力破解当前统战工作“机构散、编制少、力量弱、统一战线服务中心工作不力”的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大统战工作格局。商都县委对统战工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由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有关单位和人民团体各负其责的大统战格局。一是按照要求,由县委副书记兼任统战部长,并配强常务副部长,同时及时调整了县委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非公经济工作三个领导小组,明确其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责任,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解决统战工作的重大问题。二是落实党委抓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要求乡镇党委和县直部门党组(党委)做好“份内事”,种好“责任田”,自觉履职尽责,真正担当起抓好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真正肩负起第一责任。三是做到了“四纳入、三带头”,即:将统战工作纳入县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镇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纳入宣传工作计划,纳入党校教学内容。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学习宣传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带头参加统一战线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同时,把统战工作列入对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相关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与其他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二)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大统战工作机制。
一是统一人员编制,调整机构设置。近年来,一直由统战部非公经济的副部长兼任工商联党组书记,以加强对工商联党组的领导和对工商联工作的指导。2016年又为统战部增设了内设机构及工作人员,增设了非公经济科、民族宗教科、侨联和台办4个股室、4名工作人员,加强了统战工作力量。
二是统一工作分工。对台办、侨联、民宗局、工商联工作及党务、综治维稳、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全部由县委统战部统一分工,充分集合人员、集中力量,更好地履行职责。
三是每月召开一次统战及工商联和民族宗教部门干部职工参加的工作例会,统一工作部署安排。在保持分工不变的基础上,加强工作互助协作,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确保重点工作有足够的工作力量去落实。
(三)权责一致,推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
过去统战部的职责与职权不相匹配,职责大于职权,职权与职责不相一致。建立大统战格局和大统战工作机制后,强化了统战部的职责、职权的一致性。
一是2016年巩固完善了组织部、统战部党外干部联系会议制度。对照“共同制定规划、共同物色选拔、共同培养教育、共同考察人选、共同讨论决定、共同督促检查”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党外干部的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改变了过去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中,统战部停留在培养教育阶段,而没有参与到选拔使用环节,造成培养和使用脱节的情况。
二是按照安排,由县委副书记兼任统战部长,并明确了统战部的人权、事权,强化了县委统战部的职责。统战部的牵头和协调能力得到加强。三是进一步明确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除抓好统战常规性工作外,围绕全县工作中心,努力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五城联创”、“精准扶贫”工作。力争抓出特色,抓好成效。
三、实际成效
(一)协商民主工作和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一是鼓励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充分发挥在人大、政协中的作用。认真撰写代表议案和委员提案;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为县委、政府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二是逐步完善协商制度、明确协商内容的工作,重点加强同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积极开展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努力构建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格局。在全县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城镇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多方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有力促进了全县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
三是根据人员变动情况,重新调整了党员党政领导联系党外干部、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的交友名单。目前,我县14名县级领导干部与28名党外代表人士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二)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强。
一是制定出台了县委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主要政策措施的分工方案》。将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纳入到县委党校的教学内容和县委宣传计划。每年都要由统战部、民族宗教事务局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乡镇、村委会(社区),宣传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市人民政府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办法》,推动了我县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是建立了全县处置民族宗教领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有效、排查涉及全县的民族宗教问题。同时,制定了全县三级宗教网络工作方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宗教工作管理网络和乡村“两级”责任制。2016年,调整了全县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明确了专兼职宗教委员,各行政村选配了专兼职宗教联络员。目前,全县共有乡镇宗教委员10人;专兼职宗教联络员248人。
(三)经济统战工作成绩斐然。
一是围绕促进全县经济建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工商联职能发挥情况、会员队伍建设情况开展调研,撰写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一系列调研报告。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议案、提案、社情民意100多篇。
二是近年来,会同工商联组织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到区、市两级工商联进行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培训、学习,累计达172人(次)、228学时。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县非公经济人士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了我县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投身光彩事业的积极性。2015年,全县共有22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31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城镇建设和文化旅游事业捐资209万元;2016年在年初召开的政协会议上,所有非公经济界的政协委员为社区尿毒症患者捐款3万元。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积极投身光彩事业成已为一项常态化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
三是协调工商联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中央、区、市等上级统战部门精神要求,结合县工商联换届工作,2016年,全县共对61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了综合评价,为2017年人大、政协换届工作提供了人才信息依据。
(四)对台和侨联工作实现突破。
2016年开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统战部相关精神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全县侨情普查工作,通过层层确定专人开展普查工作,先后与教育、公安等相关部门协商沟通,进一步摸清了我县归侨、华侨、侨眷、海外留学生及港澳台同胞的基本情况。目前,全县已普查登记华侨15人、侨眷15人、海外留学生2人、台属5人,为下一步做好海外统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美丽乡村建设”、“五城联创”、“精准扶贫”等工作效果显著。
在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中,从2015年起,县委统战部全体干部积极投身到所包扶的商都县玻璃忽境乡押地坊行政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两年来,共为所包扶的押地方村投入资金5.6万元,为缸房子村村民新建住房39户、73间,维修主房21户、71间,硬化街巷道路4.3公里,栽植各类树种1300余株;为押地坊村村民新建住房11间,维修主房110间,硬化街巷道路1.6公里;为万昌元村村民新建住房53间,维修主房59间,硬化街巷道路1.04公里,实现了美化、绿化、硬化,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在“五城联创”活动中,为小区清理化粪池3个,修理更换监控摄像机4个,硬化维修车库、小房,解决门房屋顶漏水问题,共投资2万多元。得到了所包扶乡村和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二篇:坚持三个“注重” 构建大统战格局
中牟县委统战部坚持三个“注重”
构建大统战格局
近年来,中牟县委统战部认真贯彻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协调各方,完善自身,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支持,统战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各负其责的大统战格局,多次获得上级部门的好评。
一、始终注重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大统战格局
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根本,是构建大统战格局的重要保证。中牟县委统战部自觉把统战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大力争取县委重视和指导,夯实了大统战的基础。
(一)是积极主动争取县委对统战工作的重视。把统战理论、政策、知识列入县委中心组学习内容,把统战工作列入县委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县级领导对统战工作的认识。
(二)是建立定期听取统战工作汇报和研究统战工作制度,主动邀请县委主要领导参加每年一次的全县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经验交流会、重要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和县工商联经济工作座谈会,不断提高统战工作在全县工作中的地位。
(三)是积极主动把统战工作放在全县工作大局中统筹
推进。出台了《全县统战工作目标责任制》、《全县统战工作考核机制》等文件,以制度的形式,不断强化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明确统战工作目标责任,完善统战工作考核机制,统筹推进大统战工作。
二、始终注重协调联系,发展大统战格局
(一)注重加强与组织部门的联系,确保党外人士政治待遇和实职安排得到落实。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党外干部培训班。进一步为党外领导干部的发展创造有力条件。大力推行“邀请党外领导干部列席党委会制度”和“研究重大问题广泛征求党外人士意见制度”,大力提倡对党外干部适当加压、放手使用,让党外干部有职有权,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二)注重加强与宣传部门的协调联系,拓展统一战线的宣传面。一是突出了宣传重点。把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宣传的重点,同时还编印了《统战促和谐》、《调查与思考—中牟县统战调研文章汇编》等书籍。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开通了“统一飞信”每天发送统战知识、人物,营造大统战氛围。三是建立宣传阵地。在18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一支36人的基层统战信息员队伍,创办了自己的统战简报《中牟统战》,及时宣传统战政策,通报统战工作动态。
(三)注重加强与社会各方的协调联系,团结各方力量。大力开展民主党派统战工作。把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
作为工作重点,配齐了全县党外干部。大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按照“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做好做强。组织全县非公经济人士为“5.12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捐款。大力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专业人士统战工作。把新阶层专业人士作为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不断扩大统战领域。在全县各乡镇、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就新阶层专业人士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和直接交流面谈,建立了人才库。大力开展港澳台统战工作。邀请港澳台商来中牟投资考察,并组团赴台、赴台进行回访,友好的交流,海外联谊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
三、始终注重自身建设,巩固大统战格局
把加强统战部门自身建设作为提升大统战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根据保障,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建章立制入手,逐步建立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制度,不断提高统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统战干部队伍,为形成大统战格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一是改善了办公条件。出资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开通了统战信息网站“根在中原—中牟网站窗口”,办公室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二是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举办了全县统战系统干部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统战部干部的政策理论水
平,营造了学习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推进工作。严格按照三项制度建设的要求,建立健全了与大统战工作相适应的岗位承诺、绩效考核、责任追究三项制度,并将每位干部岗位任务以公示牌的形式公开,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增强他律效果。四是改进了工作作风。继续深化和拓展“树统战干部形象、建党外人士之家”活动,深入开展统战干部教育,树立了统战干部的良好形象;通过召开民主评议会、每周例会等形式,组织全体干部进行了自查自纠。同时,向党外干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发放统战部机关作风建设民主测评表和征求意见、建议表,通过自己找,别人提,大家帮,等方式来查摆存在的问题,并取得显著成效。
第三篇:健全机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健全机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医生和患者之间所处的立场不尽相同,容易产生因缺乏沟通导致的不信任,因此,医患关系紧张的现象依旧存在,医疗纠纷仍时有发生。要切实改善医患关系,从医院的角度来说,就需要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找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并且在实践中建立健全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长效机制。
医患关系较难维护的原因,客观上是由于法律和医疗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以及医学本身的复杂性。从医院和患者本身来说,医患之间关系紧张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缺少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治病、救人是一体的,但有少数医务人员只重视“病”不重视人;甚至有些医疗机构,医疗活动中只强调依靠仪器设备,忽视了医生与患者交流。二是医患之间缺乏沟通,相互不信任,这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医患之间不沟通或者沟通不充分,都直接导致信任、理解的缺乏。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多了些,导致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 缺乏理解,从而影响了相互之间关系。三是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通畅,这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有不少医患关系恶化就是因为患者在存有疑问或者感觉权益收到侵害后,没有申诉的渠道,只能借助于恶意中伤和暴力抗拒的形式来反抗,致使患者和医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四是不当的社会舆论引导加重了医患矛盾。由于医院出现医疗纠纷容易被“曝光”,甚至少数网络和媒体还以此吸引眼球,再加上现在大部分的医疗机构暂时还不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信息公开,少数医院在出现纠纷后处理不当,极容易造成社会和患者的误解,信息被放大,加强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过程中,医院作为主体,应当按照“医者先行”的原则,逐步在实践中探索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努力通过完善的机制促进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一要加强医德教育,完善诚信机制。诚信是医患之间充分交流的前提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也是医务人员的基本道德之一。医院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教育,通过教育使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规范药品采购,规范药物使用,杜绝“开单提成”、“药品回扣”等现象,进一步公开信息,以增强患者家属对医生和医院的信任。二要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机制。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拓展了临床医师的工作范围,对医务人员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工作不能再仅限于“治病”,应在治病救人的 同时,应当注重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范围,以适应患者需求,密切医患关系。我市有的医院推出了“患者康复出院,医院床头埋单”、“电话回访出院病人”这些新的服务方式,受到住院患者的欢迎。三要保障诉求渠道,强化应对机制。投诉是医患矛盾产生的最初环节,做好这一环节对维护医患关系,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借鉴“首问负责制”的一些经验,在内部进一步规范对投诉的管理,保障患者的诉求渠道,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处理。四要建立相关考核,严格督查机制。通过把医患关系的融洽与否作为医务人员绩效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医生日常工作的考核中去,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和奖惩机制,做到奖惩明确,激发医务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和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五要注重信息透明,完善舆论引导机制。积极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大力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新模式,让患者对诊疗收费标准、药品价格、自己的病情、做何种检查项目、自己的主治医生“五个明白”;对诊疗程序、诊治专家、手术应履行的手续、诊治项目和价格、服务承诺“五个知道”;进而对检查、诊疗、用药、收费、服务“五个放心”。同时,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积极和媒体沟通,主动为媒体提供和谐医患关系的先进事例;如果出现问题,则积极出面澄清或者解释,通过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消除患者以及社会上的误解。
第四篇:托县健全四项机制构建大学生
托县健全四项机制构建大学生“村官”培养链
一是健全定期培训机制,提高大学生“村官”能力。为
使大学生“村官”进一步熟悉基层一线工作情况,根据他们在农村的不同岗位,分门别类安排开展农业和农村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和法律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提高他们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健全结对帮带机制,增添大学生“村官”动力。积极组织协调镇干部、包村干部及村干部建立联系帮带大学生“村官”制度,通过与大学生“村官”定期约谈、共同参与村级事务,对他们进行政策辅导、信息引导、工作指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基层工作。
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村官”活力。为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大学生“村官”个人工作档案,制定大学生“村官”考核管理细则。县委组织部组成督查组深入大学生“村官”任职村,通过查阅资料并与主要领导、包村领导、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党员代表等个别访谈,认真了解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情况,对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写入大学生“村官”个人工作档案,作为续聘、奖惩、享受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
四是健全反馈监管机制,增强大学生“村官”实力。为全面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情况,建立了工作日
志制度,工作日志内容包括:主要工作、工作计划、工作进度、工作成效及工作经验总结、民情日记等,要求他们“一日一记、一周一报、一月一总结、一季度一调研”。同时,为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县委组织部开通了大学生“村官”热线电话,确保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有人关注、生活有人关心、困难有人解决。
第五篇:健全机制
健全机制、强化措施 全力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新旧体制的转轨不断加快,社会利益格局处于大调整、大变化之中,群众生产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的形势变化加大了信访问题的解决难度,特别是新《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信访工作引向法制化的轨道,再加上群众的普遍期望值在不断提高,群众的维权意识、群体利益意识不断增强,给做好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处理好信访中反映突出的问题,发挥好信访部门应有的积极作用,使之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对于树立政府权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信访工作出现的新特点
当前,社会各阶层利益磨擦碰撞增多,社会心理震荡增强,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信访内容上,由反映历史问题向反映现实问题转变。当前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是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土地承包、民间纠纷、村级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都具有广泛的现实性。
二是在信访动机上,由反映单一的经济利益向附加政治利益转变。一些群众上访已不再单单地为了满足经济利益,对政治利益也越来越关注,甚至以此来给政府施加压力,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
三是在信访主体上,由个体向群体转变。由于体制的转变、改革措施的落实以及利益格局的调整都以群体为对象,部分群众受利益驱使,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理,因此群体上访、集体上访呈上升趋势。
四是在信访重心上,由基层向上级转变。由于群众对基层组织缺乏信任,加之存有“告御状”心理,一有问题总想越过基层上访,且由自发松散状态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方向发展,有的集体上访甚至筹集上访资金、建立联络点、专人遥控指挥等。
五是在信访形式上,由非对抗性向对抗性转变。一些群众上访时,试图通过一些极端、异常行为,促使问题的解决或答应其提出的过高要求,如集体堵塞交通、围堵冲击党政机关或采取静坐、示威等过激行为向政府施压等。
二、当前信访问题成因分析
1.体制转轨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加深加大,新旧体制正处于转轨时期,整个社会利益格局在不断调整变化之中,各种社会矛盾大量显现,群众因不同的经济、政治诉求而积极上访,这些是近几年信访总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
2.群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提高
20多年持续不懈的普法教育极大地推进了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法律法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普遍有所增强。能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信访量逐年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3.侵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遏制
有的地方和单位没有把握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出台的改革措施和办法超出客观实际和群众承受力,或者改革措施不配套,政策规定不落实,直接侵犯了群众的利益,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有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式简单、作风粗暴。议事不公开、决策不民主,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欺下瞒上,见利忘义,贪污腐化,侵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导致干群关系紧张,造成群众集体上访。
4.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
部分基层干部和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法制观念薄弱,不依法行政,不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推诿,作风专横,导致群众不服从或不信任行政、司法机关做出的仲裁和处理,宁愿上访找上级政府解决;有些案件因办案人员受人情关系、业务水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处事不力、不当、不公引起信访;有些则因案件当事人不懂案件上访程序、受理范围而信访;有些案件本来处理得公平合理,但满足不了当事人的利益需求。有的当事人由于个人主义严重,往往以“我”划圈子,以“利己”定框框,无事生非,纠缠不休。
5.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
信访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领导平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总认为是小事一桩,能拖就拖,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难,一旦出现大规模集体上访事件,便手忙脚乱,对群众拦、堵、卡、截,或者放弃原则乱许愿,给上访群众造成一种“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印象,既增加了信访工作量,又造成了恶劣影响。
三、破解当前信访难题的措施及对策
1、信访维稳意识要得到增强提高
信访工作是践行群众路线和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人民群众利用信访渠道反映问题,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群众参政议政、民主意识的提高。通过信访渠道,人民群众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进行民主监督;同样,各级领导机关也可以通过信访了解群众疾苦,掌握民情民意,及时体察工作失误,吸取群众智慧,使决策更民主、更科学,更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信访渠道还有助于听取群众的批评意见,揭露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各种违法乱纪行为,推进从严治党和从严治政。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成效,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关系到人心向背这一重大政治问题。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执政能力,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2、信访工作机制要得到加强健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机制。信访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职能工作,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联系的桥梁,是体察民情民意的窗口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又是接受监督的一种方式,反映各方面情况的一面镜子。党政一把手必须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承担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不断健全信访工作班子,认真配备好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既懂政策又懂法律法规的同志具体分管信访,确保整个信访工作机制的健康运行。一旦出现上访问题,尤其是集体事件,不论什么性质,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出现在哪里,必须按照信访工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时、主动、有效地采取措施,认真接待,耐心教育,正确疏导,努力化解,绝不能推卸责任、推诿扯皮,从而导致越级上访。
二是加强协调督查机制。信访督查工作是提高工作时效、工作质量的有力保障,是信访事项处理的关键环节,是防止大量重点和难点信访问题长期积压的重要途径。市联席办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上级交办和各单位自行排查出来的突出信访问题进行逐案督查。对规定时限查结的信访案件,再次强调上报办理情况及处理结果的限期;对查办报告内容不清或处理意见不明确的,责成承办单位重新办理;对查办不及时、不积极的乡镇和部门,督促其认真办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以确保全市信访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加强责任追究机制。要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对行政机关违反信访行政条例规定办理信访事项的行为,要加大监督力度,限期予以纠正。对信访问题推诿不办、弄虚作假、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严肃处理。对因工作失职、激化矛盾,造成群众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或不良影响的,要及时通报,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责任,使信访工作真正成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工作。
3、信访工作措施要得到有力落实
一是完善领导包案制度。领导包案解决信访问题是解决重大、疑难和复杂信访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最直接的办法,同时也加大了领导对信访工作的关心支持力度,为妥善解决信访重点案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完善领导包案制度,要落实“五包”领导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特别是对一些长期积压、很难解决的上访老户问题,领导更需要充分了解案情,提供处理意见,亲自督促落实。
二是加强预警排查。信访问题有一个酝酿、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因此,要建立信访排查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预警网络,加强基层信访力量,把信访触角延伸到基层的各个角落,形成多元化的信访格局。做好隐患排查、超前预防工作,注重收集有价值信息,及时、正确把握信访先兆,掌握潜在的信访问题,把握信访工作主动权,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做到早预测、早排查、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及时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滞后工作向超前工作的转变。
三是加大事要解决力度。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在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上。畅通信访渠道,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维护群众正当、合理和合法的权益是推动“案结事了”、减少信访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要重视解决群众的初信、初访问题,力求一次性办结,防止信转访、小拖大、易拖难。凡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依法按政策抓紧解决,全部合理的全部解决,部分合理的部分解决,争取一次解决到位;凡是应当解决、但客观条件一时不具备而难以解决的问题,主动说明情况,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使问题早日解决。
四是形成信访工作合力。群体性事件、集体访事件聚集的人往往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参与人员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往往是多种矛盾交织,牵涉多个部门,不是信访部门一家所能解决的,这就需要发挥部门联动优势,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合力,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调联动,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大信访格局,推动群体性事件、集体访事件处理有条不紊开展。
五要加强依法打击。要严格贯彻执行《信访条例》,下大力气教育引导群众依法上访。对一些无理上访甚至胡搅蛮缠的上访人员,要坚决采取措施,不能迁就放任;对个别串访煽动、幕后组织集体上访且造成较大影响的,要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查处。凡出现这类问题的,公安部门必须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处理群体性事件,要坚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按政策办事,把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所谓“宽”就是对绝大多数被蛊惑的群众,在对其进行教育的基础上不予追究;对挑起事端的一般组织者、策划者在教育训诫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宽严相济”适当从宽。所谓“严”,就是对极少数别有用心、蓄意制造事端,借群体性事件之机搞打、砸、抢、烧,堵塞交通、围堵机关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严厉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四、信访问题化解中应处理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带着感情工作与不能感情用事的关系。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同时又不能感情用事,是信访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具体工作中要理解这一辩证关系,不能头脑发热,将原则和政策丢在一边,乱表态,乱许愿;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概拒之。要有政策观念,要讲大局,讲政治,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受感情驱使,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按政策和法律办事。
二要处理好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上访群众的思想问题都是因实际问题引起的,要解决思想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不解决思想问题,上访群众对很多事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群访,大多数人思想问题解决了,极少数人的思想问题仍未解决,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没有说服力;只解决实际问题不做思想工作,实际问题解决也会大打折扣。
三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就是要处理好当前群众所反映的问题;长远利益就是处理问题后在社会上要有良好的影响。对群众信访问题上不能“急功近利”,采取突破政策的手段来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新官不管旧事”,对遗留问题不受理;不能借口影响,不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推之拒之。
五、群体性信访处理的原则及方法
妥善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时要讲究策略。一是宜疏不宜堵。要顺势引导,寻求上访群众易于接受的突破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从盲目冲动、不计后果的对峙状态中醒悟过来,再做疏导说服工作。二是宜散不宜聚。要尽可能让群众分散,推举代表,听取他们的反映,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宜快不宜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尽可能迅速地答复和解决,不能犹豫不决。四是宜劝不宜激。在群众反映问题时要多做劝阻和解释工作,不能有过激行为,以免使矛盾激化。五是宜见不宜避。群众集体上访不能回避,要同他们面对面地对话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六是宜实不宜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答复要实实在在,客观具体,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七是宜粗不宜细。要抓住主要矛盾,撇开枝节问题,避免纠缠细节,激化矛盾。八是宜缓不宜急。要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做到方法得当,措施步骤稳妥,不急不燥,缓解疏导大部分群众的情绪,争取大多数,孤立极少数。九是宜断不宜拖。当群体性上访事件处于萌发阶段,矛盾尚未激化或者矛盾已经引发即将升级之时,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快刀斩乱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事态控制在当地,防止久拖不决、遗留尾巴酿成重大事端。十是宜讲道理不宜指责。对上访群众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以理服人,不要指责人,工作方法不能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