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3.26邱勇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演讲全文
邱勇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刚才,组织上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让我接任清华大学校长。潘立刚副部长、袁贵仁部长、姜志刚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全校师生员工和老领导老同志的信任与支持!我深知清华校长这副担子责任重大,虽然个人的学识能力有限,但必定全心全力而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和全校师生员工一起,为清华大学新百年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理想、有担当的学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前赴后继,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百年校庆以后,在学校党委和陈吉宁校长的带领下,清华人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发展放在国家现代化的大舞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背景中,紧扣时代脉搏,锐意改革创新,书写了清华新百年精彩的开篇之作。陈吉宁校长政治坚定,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工作魄力大。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谋划和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深入探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发展道路,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要向吉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真诚地祝愿他在新的重要岗位上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32年前,我怀着人生梦想来到清华,从此就一直浸润在这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园子里。对我来说,清华是一种温暖的感觉,老师们的关爱教诲、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和难忘的青春岁月,是永存心底的一股暖流;清华还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我去战胜困难、超越自己,并在“双肩挑”的锻炼中全面成长;清华更是一个人生的舞台,让我拓展视野、发挥所长,自由创造、收获希望。毕业后,经过多年院系工作和学校领导岗位的历练,我切身感受到清华师生对于事业的满腔热爱和执着追求,深刻认识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清华的责任和使命。清华培养和塑造了我,我愿为清华的发展恪尽职守、竭尽全力,这是我发自内心、终身无悔的选择!
大学是传承文明、播种希望的殿堂,也是孕育梦想、创造未来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追问和追逐着自己的大学理想。在全球化的时代和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大学最需要安静下来,以开放的心态审视自身的定位,在继承中弘扬文化传统,在变革中坚守核心价值,努力促进人类的知识增长与文明发展,不断创新自身的发展模式,不负先贤,不负时代。
大学意味着从容。从容是学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大学要更加关注长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迷失方向。育人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营造安静宁和的环境。为学要潜心沉思、笃实淡定,耐得住“衣带渐宽”。从容是洗尽喧嚣后的返璞归真,从容是源自心灵深处的平和与豁达。
大学意味着执着。执着是对远大理想的坚持,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追求真理需要执着,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追寻理想更要执着,要坚持大学独特的思想和理念,守望大学的精神高地,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执着有赖于强大的内心世界,执着更体现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行动上。
大学意味着超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不断超越自己是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超越已知,才能创造新知;超越今天,才能走向明天;超越小我,方能成就大我。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跨越学科的界限、学校的围墙、时空的距离,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在包容中追求完美。超越是一个目标,超越更是一个过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清华人共同的梦想。自清华1985年首次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来,已经整整30年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向未来,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握大势、抓住机遇,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推进综合改革,使改革成为我们每一位清华人主动自觉的行为,努力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示范引领。
水木清华,人文日新。从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起,我愿意和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齐心协力,共同肩负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共同建设和守望全体清华人的精神家园,共同创造清华新百年的辉煌!
第二篇:追逐远大梦想.清华大学校长邱勇2015本科生毕业典礼讲话doc
追逐远大梦想,肩负时代使命
——在2015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2015年7月12日)
清华大学校长 邱 勇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今天一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3517名同学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程。作为校长,我和你们一样感到无比兴奋,在此向你们和你们的家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表示最衷
心的感谢!
你们是清华大学跨入新百年后入学的第一批学生,也是我担任校长以来送走的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在我心中,你们注定是特殊的一届。
这些天,我总能看见你们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拍照留影,你们也一定在回忆这四年难忘的时光。你们或许会想起,“中华小吃进清华”带来的各种美味和你们排队等待时的热切心情。我也知道,你们爱吃的清芬园包子已经不在了,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今年年底清芬园将重新开业,我相信,开业的同时,包子也会回来。我知道,你们特别喜欢文科图书馆的优雅环境,你们的占座热情也让图书馆不得不推出了座位预约系统。我也知道,坚持“阳光长跑”不容易,也有同学向我抱怨,参加阳光长跑就是为了刷卡。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过去的“刷卡”还是现在的“刷脸”都不是目的,我们真正的目标是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每一届学生都有特殊的校园经历,在你们的回忆中一定有这样的一幕——你们在新清华学堂观看话剧《马兰花开》时,很多人都落泪了,你们都被“两弹元勋”邓稼先学长以身许国的精神所感动,并真切地
感受到了责任的含义和份量。
在你们入学的2011年,清华推出“自强计划”,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单独面向贫困地区招收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这是清华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教育公平的一次主动选择。这些同学勤奋学习,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的深刻含义。四年过去了,他们全部顺利毕业,并全部选择在国内外继续深造,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表示祝贺!
在你们中间,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清华在全国高校中最先招收的首批飞行学员。今年4月14日,他们首次单独驾机拥抱蓝天,成功率超过93%,创空军历史新高。今天,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毕
业典礼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这里,我还想告诉大家与飞行有关的另一位校友——1928年考入清华土木系的沈崇诲学长。毕业后,他投笔从戎,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1937年8月18日淞沪会战中,在战机突发故障后,他毅然驾机撞向日军旗舰,壮烈捐躯,用26岁的年轻生命践行了抗日救亡的崇高使命。
每一代清华人都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都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梁启超先生1914年在清华以“君子”为题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一年之后的1915年,距今正好100年,42位清华毕业生怀揣梦想,从清华园出发,赴美留学。他们中间走出了多位我国相关学科的一代宗师,包括地质学家袁复礼学长、教育学家廖世承学长。他们在艰难的时代,坚守科教救国使命,为中国的学术事业作
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正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一个孕育无限希望的时代。作为清华在新百年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你们注定要承载起特殊的使命,这种使命与清华的发展有关,更与时代有
关。
同学们,履行使命首先要拥有梦想,梦想将指引你们人生的方向。能打动人心的梦想必须是远大的梦想,只有远大的梦想才能激励我们为之长期奋斗。清华人素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清华人的梦想要超越小我,追求大我。1960年入学的工物系学长朱凤蓉将军,长期在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工作,她曾说,“我们是从清华毕业的极普通的学生,仅仅因为我们投身到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做引领者是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引领是一种境界,境界越高,格局越大。“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站在高处,才有不同于别人的视野,才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远方。引领也是一种担当,需要十足的勇气,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迈出第一步。做引领者,要承担比常人更大的压力,要冒更大的风险。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只有引领者才能领略到非同一般的人生风
景。
时代同样呼唤你们做执着的创新者。创新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创新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希望大家永葆好奇心,对新生事物始终抱有热情;学会用新的视角观察事物,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创新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执着的追求,在“行胜于言”校风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你们,一定会成为执着的、有
行动力的创新者。
今天,在你们当中还有一位特别的同学,他是来自法学院的尕朋。尕朋是当年青海玉树的抗震小英雄,毕业后他将回到玉树,用学到的知识服务家乡建设,把在清华得到的爱和善传递出去。我衷心希望大家和尕朋同学一样,不仅拥有梦想,而且能用行动来履行使命。
同学们,今天是一个让人眷念的日子,我希望你们记住,清华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欢迎你们随时回
家!
(http://news.tsinghua.edu.cn)
第三篇: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2015年届新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做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2015届新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3300多名2015级新同学来到清华园,成为这里的新主人。你们也是我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后,迎来的第一批本科生。在这里,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祝愿你们在美丽的清华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是1983年进入清华的。我知道,无论那时还是现在,能够来到清华上学都是不容易的,你们在成长过程中一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昨天在新生报到的现场,我见到了来自甘肃的韩储银同学,他出生在农村家庭,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小学时,他每天上学要翻两座山、蹚一条水沟;初中时,冬天夜里在没有暖气的宿舍里冻得睡不着,他就去操场上读书;高中入校时,他被毕业生光荣榜上“清华大学”四个鲜红的大字吸引,从此立下“上清华”的志向。今年他入选清华“自强计划”,并在高考中获得全省理科第三名。祝贺韩储银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清华的一员,同时也祝贺全体2015级的同学们圆梦清华!确实,“上清华”曾是你们最大的向往。今天你们走入清华,并将在这里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清华,你们将耳濡目染“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文化与传统,亲身体会清华人特有的精神与气质。在清华,你们有机会聆听学术大师的教诲,在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更能获得思想的启迪。在清华,你们将与许多优秀的伙伴砥砺同行,并在集体中学会互助互爱,感受友谊的珍贵。清华严谨的学风会帮助你们不断增长才干,充实自我。按照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学校将为你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你们中很多同学将有机会到海外交流学习,你们将在兴趣团队、创客空间、x-lab等创意创新创业“三创”教育平台上,发掘出自己的潜能。丰富的社会实践、多彩的文体活动、多样的志愿服务都将成为你们挥洒青春激情的舞台。清华足够大,就看你的梦想有多大!新的生活需要树立新的理想。你们被清华录取后,我送给你们的礼物是《平凡的世界》这部书。该书讲述了少平、少安等许多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书中写到,“只有决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少平、少安所处的时代对你们而言可能是陌生的,但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时代都是相似的。理想是什么?理想是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有了物质,人才能生存;有了理想,人才能生活。”理想就像人生的发动机,有了它,才能获得前进的动力。
第四篇:邱勇就职演讲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就职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刚才,组织上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让我接任清华大学校长。潘立刚副部长、袁贵仁部长、姜志刚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全校师生员工和老领导老同志的信任与支持!我深知清华校长这副担子责任重大,虽然个人的学识能力有限,但必定全心全力而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和全校师生员工一起,为清华大学新百年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理想、有担当的学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前赴后继,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百年校庆以后,在学校党委和陈吉宁校长的带领下,清华人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发展放在国家现代化的大舞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背景中,紧扣时代脉搏,锐意改革创新,书写了清华新百年精彩的开篇之作。陈吉宁校长政治坚定,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工作魄力大。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谋划和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深入探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发展道路,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要向吉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真诚地祝愿他在新的重要岗位上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32年前,我怀着人生梦想来到清华,从此就一直浸润在这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园子里。对我来说,清华是一种温暖的感觉,老师们的关爱教诲、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和难忘的青春岁月,是永存心底的一股暖流;清华还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我去战胜困难、超越自己,并在“双肩挑”的锻炼中全面成长;清华更是一个人生的舞台,让我拓展视野、发挥所长,自由创造、收获希望。毕业后,经过多年院系工作和学校领导岗位的历练,我切身感受到清华师生对于事业的满腔热爱和执着追求,深刻认识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清华的责任和使命。清华培养和塑造了我,我愿为清华的发展恪尽职守、竭尽全力,这是我发自内心、终身无悔的选择!大学是传承文明、播种希望的殿堂,也是孕育梦想、创造未来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追问和追逐着自己的大学理想。在全球化的时代和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大学最需要安静下来,以开放的心态审视自身的定位,在继承中弘扬文化传统,在变革中坚守核心价值,努力促进人类的知识增长与文明发展,不断创新自身的发展模式,不负先贤,不负时代。大学意味着从容。从容是学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大学要更加关注长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迷失方向。育人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营造安静宁和的环境。为学要潜心沉思、笃实淡定,耐得住“衣带渐宽”。从容是洗尽喧嚣后的返璞归真,从容是源自心灵深处的平和与豁达。
大学意味着执着。执着是对远大理想的坚持,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追求真理需要执着,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追寻理想更要执着,要坚持大学独特的思想和理念,守望大学的精神高地,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执着有赖于强大的内心世界,执着更体现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行动上。大学意味着超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不断超越自己是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超越已知,才能创造新知;超越今天,才能走向明天;超越小我,方能成就大我。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跨越学科的界限、学校的围墙、时空的距离,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在包容中追求完美。超越是一个目标,超越更是一个过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清华人共同的梦想。自清华1985年首次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来,已经整整30年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向未来,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握大势、抓住机遇,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推进综合改革,使改革成为我们每一位清华人主动自觉的行为,努力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示范引领。
水木清华,人文日新。从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起,我愿意和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齐心协力,共同肩负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共同建设和守望全体清华人的精神家园,共同创造清华新百年的辉煌!篇二:(完美打印版)邱勇清华大学任职讲话
邱勇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刚才,组织上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让我接任清华大学校长。潘立刚副部长、袁贵仁部长、姜志刚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全校师生员工和老领导老同志的信任与支持!我深知清华校长这副担子责任重大,虽然个人的学识能力有限,但必定全心全力而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和全校师生员工一起,为清华大学新百年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理想、有担当的学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前赴后继,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百年校庆以后,在学校党委和陈吉宁校长的带领下,清华人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发展放在国家现代化的大舞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背景中,紧扣时代脉搏,锐意改革创新,书写了清华新百年精彩的开篇之作。陈吉宁校长政治坚定,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工作魄力大。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谋划和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深入探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发展道路,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要向吉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真诚地祝愿他在新的重要岗位上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32年前,我怀着人生梦想来到清华,从此就一直浸润在这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园子里。对我来说,清华是一种温暖的感觉,老师们的关爱教诲、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和难忘的青春岁月,是永存心底的一股
暖流;清华还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我去战胜困难、超越自己,并在“双肩挑”的锻炼中全面成长;清华更是一个人生的舞台,让我拓展视野、发挥所长,自由创造、收获希望。毕业后,经过多年院系工作和学校领导岗位的历练,我切身感受到清华师生对于事业的满腔热爱和执着追求,深刻认识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清华的责任和使命。清华培养和塑造了我,我愿为清华的发展恪尽职守、竭尽全力,这是我发自内心、终身无悔的选择!大学是传承文明、播种希望的殿堂,也是孕育梦想、创造未来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追问和追逐着自己的大学理想。在全球化的时代和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大学最需要安静下来,以开放的心态审视自身的定位,在继承中弘扬文化传统,在变革中坚守核心价值,努力促进人类的知识增长与文明发展,不断创新自身的发展模式,不负先贤,不负时代。
大学意味着从容。从容是学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大学要更加关注长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迷失方向。育人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营造安静宁和的环境。为学要潜心沉思、笃实淡定,耐得住“衣带渐宽”。从容是洗尽喧嚣后的返璞归真,从容是源自心灵深处的平和与豁达。大学意味着执着。执着是对远大理想的坚持,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追求真理需要执着,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追寻理想更要执着,要坚持大学独特的思想和理念,守望大学的精神高地,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执着有赖于强 大的内心世界,执着更体现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行动上。大学意味着超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不断超越自己是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超越已知,才能创造新知;超越今天,才能走向明天;超越小我,方能成就大我。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跨越学科的界限、学校的围墙、时空的距离,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在包容中追求完美。超越是一个目标,超越更是一个过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清华人共同的梦想。自清华1985年首次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来,已经整整30年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向未来,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握大势、抓住机遇,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推进综合改革,使改革成为我们每一位清华人主动自觉的行为,努力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示范引领。
水木清华,人文日新。从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起,我愿意和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齐心协力,共同肩负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共同建设和守望全体清华人的精神家园,共同创造清华新百年的辉煌!篇三:邱勇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刚才,组织上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让我接任清华大学校长。潘立刚副部长、袁贵仁部长、姜志刚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全校师生员工和老领导老同志的信任与支持!我深知清华校长这副担子责任重大,虽然个人的学识能力有限,但必定全心全力而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和全校师生员工一起,为清华大学新百年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理想、有担当的学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前赴后继,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百年校庆以后,在学校党委和陈吉宁校长的带领下,清华人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发展放在国家现代化的大舞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背景中,紧扣时代脉搏,锐意改革创新,书写了清华新百年精彩的开篇之作。陈吉宁校长政治坚定,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工作魄力大。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谋划和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深入探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发展道路,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要向吉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真诚地祝愿他在新的重要岗位上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32年前,我怀着人生梦想来到清华,从此就一直浸润在这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园子里。对我来说,清华是一种温暖的感觉,老师们的关爱教诲、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和难忘的青春岁月,是永存心底的一股暖流;清华还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我去战胜困难、超越自己,并在“双肩挑”的锻炼中全面成长;清华更是一个人生的舞台,让我拓展视野、发挥所长,自由创造、收获希望。毕业后,经过多年院系工作和学校领导岗位的历练,我切身感受到清华师生对于事业的满腔热爱和执着追求,深刻认识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清华的责任和使命。清华培养和塑造了我,我愿为清华的发展恪尽职守、竭尽全力,这是我发自内心、终身无悔的选择!
大学是传承文明、播种希望的殿堂,也是孕育梦想、创造未来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追问和追逐着自己的大学理想。在全球化的时代和复杂多变的 世界中,大学最需要安静下来,以开放的心态审视自身的定位,在继承中弘扬文化传统,在变革中坚守核心价值,努力促进人类的知识增长与文明发展,不断创新自身的发展模式,不负先贤,不负时代。大学意味着从容。从容是学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大学要更加关注长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迷失方向。育人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营造安静宁和的环境。为学要潜心沉思、笃实淡定,耐得住“衣带渐宽”。从容是洗尽喧嚣后的返璞归真,从容是源自心灵深处的平和与豁达。
大学意味着执着。执着是对远大理想的坚持,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追求真理需要执着,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追寻理想更要执着,要坚持大学独特的思想和理念,守望大学的精神高地,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执着有赖于强大的内心世界,执着更体现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行动上。大学意味着超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不断超越自己是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超越已知,才能创造新知;超越今天,才能走向明天;超越小我,方能成就大我。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跨越学科的界限、学校的围墙、时空的距离,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在包容中追求完美。超越是一个目标,超越更是一个过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清华人共同的梦想。自清华1985年首次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来,已经整整30年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向未来,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握大势、抓住机遇,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推进综合改革,使改革成为我们每一位清华人主动自觉的行为,努力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示范引领。
水木清华,人文日新。从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起,我愿意和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齐心协力,共同肩负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共同建设和守望全体清华人的精神家园,共同创造清华新百年的辉煌!篇四:邱勇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演讲全文
邱勇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理想、有担当的学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前赴后继,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百年校庆以后,在学校党委和陈吉宁校长的带领下,清华人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发展放在国家现代化的大舞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背景中,紧扣时代脉搏,锐意改革创新,书写了清华新百年精彩的开篇之作。陈吉宁校长政治坚定,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工作魄力大。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谋划和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深入探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发展道路,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要向吉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真诚地祝愿他在新的重要岗位上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32年前,我怀着人生梦想来到清华,从此就一直浸润在这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园子里。对我来说,清华是一种温暖的感觉,老师们的关爱教诲、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和难忘的青春岁月,是永存心底的一股暖流;清华还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我去战胜困难、超越自己,并在“双肩挑”的锻炼中全面成长;清华更是一个人生的舞台,让我拓展视野、发挥所长,自由创造、收获希望。毕业后,经过多年院系工作和学校领导岗位的历练,我切 身感受到清华师生对于事业的满腔热爱和执着追求,深刻认识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清华的责任和使命。清华培养和塑造了我,我愿为清华的发展恪尽职守、竭尽全力,这是我发自内心、终身无悔的选择!大学是传承文明、播种希望的殿堂,也是孕育梦想、创造未来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追问和追逐着自己的大学理想。在全球化的时代和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大学最需要安静下来,以开放的心态审视自身的定位,在继承中弘扬文化传统,在变革中坚守核心价值,努力促进人类的知识增长与文明发展,不断创新自身的发展模式,不负先贤,不负时代。
大学意味着从容。从容是学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大学要更加关注长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迷失方向。育人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营造安静宁和的环境。为学要潜心沉思、笃实淡定,耐得住“衣带渐宽”。从容是洗尽喧嚣后的返璞归真,从容是源自心灵深处的平和与豁达。
大学意味着执着。执着是对远大理想的坚持,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追求真理需要执着,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追寻理想更要执着,要坚持大学独特的思想和理念,守望大学的精神高地,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执着有赖于强大的内心世界,执着更体现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行动上。大学意味着超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不断超越自己是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超越已知,才能创造新知;超越今天,才能走向明天;超越小我,方能成就大我。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跨越学科的界限、学校的围墙、时空的距离,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在包容中追求完美。超越是一个目标,超越更是一个过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清华人共同的梦想。自清华1985年首次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来,已经整整30年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向未来,我们要认
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握大势、抓住机遇,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推进综合改革,使改革成为我们每一位清华人主动自觉的行为,努力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示范引领。
水木清华,人文日新。从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起,我愿意和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齐心协力,共同肩负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共同建设和守望全体清华人的精神家园,共同创造清华新百年的辉煌!篇五:大学校长们的就职演讲
从这儿看中国的大学精神
——新任大学校长们的履职讲话
一、北京大学新任校长林建华:不为世俗抛弃学术尊严 林建华,1955年10月出生,山东省高密市人,中共党员,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离开北大四年零两个月,重新站在这个熟悉的讲台上,面对着曾经一起学习工作数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对熟悉的北京大学,一时间,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刚才,中组部领导宣布了中央任命,我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信任,也感谢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任。我深知北大校长这副担子的分量,也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但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同朱善璐书记与全校师生员工一道,把北大建设好、发展好。
北大从来不止是一所学校,她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未名湖从来不止是一潭湖水,它荡漾着学者淡泊名利的誓言;静园也从来不止是一席草坪,它承载着学子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执着!这里的一木一石,即使再普通不过的园林景观,也都被赋予了太多的梦想与期望。的确,世界上恐怕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如北大这样,与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学者大师的摇篮,辉煌的历史,使北京大学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园。
过去四年多,我走过了两所学校,亲身经历和感受了中国大学的奋力和崛起。重庆大学的质朴与亲情,浙江大学的务实与求新,都让我由衷钦佩、收获良多。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对北京大学满怀敬意,希望北大能够继续引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辉煌。过去四年多,在几任领导的带领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北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次回到北京,都能目睹校园的日新月异;每次遇到同事和朋友,他们都会由衷地谈起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优秀学者聚集北大,学术研究成就斐然,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建章立制成果显著,这些发展和进步为学校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想要特别感谢王恩哥校长。恩哥是我的老朋友,我们也曾一起在北大共事。作为校长,他低调务实,勤勉敬业,为北大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我对恩哥校长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
谢,并祝福在新的重要岗位上工作顺利!
在我的心中,北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学生、工作人员和校友都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员,亲情和规矩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师生如父子,老师总是想把他的一切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超越自己;同窗如兄弟,共同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心心相印,质朴纯真;同事如亲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使我们亲密无间、肝胆相照。作为一个大家庭,也一定是要有规矩的。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教师还要遵循师德和行为规范,学生要遵守校纪校规。大学是传播和创造知识的场所,教学和学术研究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碰撞出创造的思想和火花。学生也只有在错误和失败中,才能成长和坚强。大学有责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校长院长,没有高低贵贱,不论学派亲疏,大家都心平气和,平等地争论学术,探讨学校发展。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家族兴衰,德行为要;大学发展,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精神传统和核心价值。我们不能为世俗而抛弃学术的独立与尊严,也不能为名利而哗众取宠、放任自流。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应当是简单的、纯洁的,不允许有尔虞我诈、奉承迎合,也不应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大学必须守护真理的纯洁,不允许任何不良风气玷污青年人的灵魂;大学有责任代表社会良知,维护核心价值,只有把师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大学的使命。记得在1998年我刚刚担任北大化学学院院长时,曾为化学学院通讯写了一篇稿子,其中最后一句话讲到:“我与我们中的一些人一样,可能只是做为北大化学学院过渡时期的过客,但我们应当为我们曾做出的点滴贡献、任何牺牲而感到自豪,愿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今天,回到母校,我想重复说一句,愿北京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祝大家新春快乐!
二、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邱勇:共创清华新百年辉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刚才,组织上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让我接任清华大学校长。潘立刚副部长、袁贵仁部长、姜志刚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全校师生员工和老领导老同志的信任与支持!我深知清华校长这副担子责任重大,虽然个人的学识能力有限,但必定全心全力而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和全校师生员工一起,为清华大学新百年的发展而不懈奋斗。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理想、有担当的学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前赴后继,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百年校庆以后,在学校党委和陈吉宁校长的带领下,清华人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发展放在国家现代化的大舞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背景中,紧扣时代脉搏,锐意改革创新,书写了清华新百年精彩的开篇之作。陈吉宁校长政治坚定,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工作魄力大。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谋划和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深入探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发展道路,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要向吉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真诚地祝愿他在新的重要岗位上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32年前,我怀着人生梦想来到清华,从此就一直浸润在这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园子里。对我来说,清华是一种温暖的感觉,老师们的关爱教诲、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和难忘的青春岁月,是永存心底的一股暖流;清华还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我去战胜困难、超越自己,并在“双肩挑”的锻炼中全面成长;清华更是一个人生的舞台,让我拓展视野、发挥所长,自由创造、收获希望。毕业后,经过多年院系工作和学校领导岗位的历练,我切身感受到清华师生对于事业的满腔热爱和执着追求,深刻认识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清华的责任和使命。清华培养和塑造了我,我愿为清华的发展恪尽职守、竭尽全力,这是我发自内心、终身无悔的选择!大学是传承文明、播种希望的殿堂,也是孕育梦想、创造未来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追问和追逐着自己的大学理想。在全球化的时代和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大学最需要安静下来,以开放的心态审视自身的定位,在继承中弘扬文化传统,在变革中坚守核心价值,努力促进人类的知识增长与文明发展,不断创新自身的发展模式,不负先贤,不负时代。
大学意味着从容。从容是学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大学要更加关注长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迷失方向。育人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营造安静宁和的环境。为学要潜心沉思、笃实淡定,耐得住“衣带渐宽”。从容是洗尽喧嚣后的返璞归真,从容是源自心灵深处的平和与豁达。大学意味着执着。执着是对远大理想的坚持,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追求真理需要执着,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追寻理想更要执着,要坚持大学独特的思想和理念,守望大学的精神高地,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执着有赖于强大的内心世界,执着更体现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行动上。大学意味着超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不断超越自己是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超越已知,才能创造新知;超越今天,才能走向明天;超越小我,方能成就大我。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跨越学科的界限、学校的围墙、时空的距离,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在包容中追求完美。超越是一个目标,超越更是一个过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清华人共同的梦想。自清华1985年首次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来,已经整整30年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向未来,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握大势、抓住机遇,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推进综合改革,使改革成为我们每一位清华人主动自觉的行为,努力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示范引领。
水木清华,人文日新。从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起,我愿意和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齐心协力,共同肩负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共同建设和守望全体清华人的精神家园,共同创造清华新百年的辉煌!
三、浙江大学新任校长吴朝辉:我与浙大有不解之缘,浙大对我有再造之恩
各位领导、各位学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好!此时此刻,我在这里,面对熟悉的大家,心情很不平静。刚才中组部、教育部和浙江省的领导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我的任职决定,喻云林局长、杜玉波副部长、胡和平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对中央和大家的信任,我和我的家人非常感谢!我本一介书生、才疏学浅,现身负重托、诚惶诚恐。我与浙大有不解之缘,浙大对我有再造之恩。三十年前,我在这里求学,打下了我的人生底色;二十年前,我在这里任教,奠定了我的事业根基;十年前,同样是在这里,我开始走到学校行政岗位,开启了公共服务的人生旅程。在浙大的三十年里,老师的教育、学长的关心、领导的提携、同事的帮助、学生的支持,我历历在目、心怀感激、永生不忘。今天的此刻,也是在这里,我接任了浙大校长的岗位,我深知使命光荣,更知责任重大。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光荣的学校。
第五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教学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北京大学的历史上,蔡元培校长可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他,把一个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在办学方针上,他提出“兼容并包”,延请了陈独秀等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就是他这些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蔡元培, 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蔡元培接任校长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就职不到十天,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北大行列。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任用。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好校风,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①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②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③敬爱师友。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2.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qing。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四、生词注音 数(shù)载(zǎi)干(gàn)禄(lù)提携(xié)肄(yì)业 孜孜(zīzī)造诣(yì)店肆(sì)沦丧(lúnsàng)訾(zǐ)詈(lì)冶(yě)游 塞责(sèzé)会晤(wù)相(xiāng)勖(xù)敷衍(fūyǎn)庶(shù)民 切磋(qiēcuō)正轨(guǐ)砥(dǐ)砺(lì)鲜(xiǎn)为人知
五、文体特点: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讲解“演说辞”的特点: 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
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
其次,中心要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
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六、问题探究
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4.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七、文章特点
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针对当时社会的污浊和北大的现状,对现场学子提出了三点事关北大前途和命运的要求。在内容上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引起听众的兴趣。
2、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话题,正反论证,层次分明。
3、用浅易的文言文与口语柔和而成,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八、小结
蔡元培先生的这篇就职演说,吹响了北大改革的号角,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使北大成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今天,北京大学不仅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更是一座学术思想的高峰。
八、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