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服站卫生院技术资源整合发言材料
全市部分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站 技术资源整合工作座谈会材料
强化技术资源整合措施 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中共张坪乡委员会 张坪乡人民政府
(2010年5月1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张坪乡地处旬阳县城以北34公里处,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总人口3343人。过去乡卫生院只有1名无执业资格的医生和2名妇幼防疫人员,医疗力量薄弱,服务能力差,只能开展妇幼防疫工作。计生服务站有1名医生和2名护士,能开展上取环手术和常见病诊治,但由于服务力量不足,加之山大人稀,经常性计生服务工作难以开展。乡卫生院由于未开展临床医疗服务,无农村合疗单位资格,乡计生服务站人员少,服务范围狭窄,全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没有保障、计生技术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2009年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实施技术资源整合以来,我乡积极选调医疗技术人员,狠抓计生、卫生技术资源优化,整合服务职能,将临床医疗、计划生育、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生殖保健知识宣传融为一体,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广大群众基本医疗保健和计生技术服务有了保障,初步形成了农村计生、卫生服务的新格局,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工作成效,达到了计生、卫生双加强的整合目标。
一、强化组织领导,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成立了以政府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党政办、计生服务站、卫生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到了整体工作有人抓,具体事务有人办。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合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就整合后的工作运行、人员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详实周密的实施方案。协调县卫生局为卫生院选调了1名具备执业资格、业务能力较强的临床医生任卫生院长,并兼任计生服务站副站长。按照县卫生、计生主管局的工作安排,选调了卫生院1名医生和计生服务站1名护士到市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切实提高服务能力。为确保整合工作顺利实施,乡上划拨3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用于整合后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的房屋装修改造、业务科室的规范设置、服务设备添置和工作正常运转。乡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临床医疗和计生技术服务正常开展后,我乡及时协调县卫生局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资格,使医疗保健和计生技术服务有了农村合疗资金的有力保障。
二、健全管理机制,优化服务职能。乡政府根据年度卫生、计生工作任务,与卫生院签订了计生技术服务目标责任书,实行卫生、计生双重考核。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站重新调整了人员岗位,细化了服务任务和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管理服务制度和考评办法,对卫生、计生技术服务人员统一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整合后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共拥有医疗、计生技术人员6名,人员增加了一倍,卫生院增设了计划生育综合接诊室、妇科检查治疗室、门诊小手术室、B超室,2 共有医疗设备12台,设置病床5张。由于将常见疾病临床诊疗、基本计生技术服务和妇幼保健工作有效的结合,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三、计生卫生双赢,工作成效明显。从运行效果看,资源整合后我乡基本实现了基本医疗和计生技术服务不出乡的工作效果,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一是基本医疗有了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合前乡卫生院临床妇科诊疗服务不能正常开展,整合后利用计生服务站的服务资源拓宽了服务范围,实现了生殖保健检查、手术、治疗一体化,群众的医疗保健服务都能够纳入农村合疗,最大程度的使群众得到了实惠。我乡松垭村一育龄妇女家境比较贫寒,患妇科盆腔炎症多年,因怕花钱没有医治,技术资源整合后,她在卫生院医治了1个礼拜,共花了医疗费680余元,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460多元,患者高兴的说“卫生院、服务站整合了就是好,既治了病,还可以少出钱,我们农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二是有效地避免了重复投资,实现了计生卫生互利双赢。资源整合后,由于计生、卫生的技术资源实现共享,提高了房屋、设备的利用率。由于卫生、计生服务职能的优化整合,卫生院借助计生服务站的资源拓展了服务范围,计生服务站借助卫生院的服务力量增强了服务能力,全乡卫生、计生整体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根本改变。2009年卫生院的业务收入由原来的空白达到17.2万元,共诊治各类疾病2千例,经济效益明显增加;2009年下半年整合后完成了2次三查,三查率达99%,共实施节育手术6例,占期 3 内手术总量的86%,诊疗妇科疾病600余人,开展集中宣传活动4次,计划生育公益性服务有了强有力的卫生资源的支持。
从此项工作的实践来看,我们认为卫生院、计生服务站技术资源整合工作是新形势下,尤其是边远落后乡镇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一条新路子,有利于推进计生、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体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将以本次整合工作为契机,加大管理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推动基层计生和卫生公共服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设 计 服 务 合 同
设 计 服 务 合 同
委托方(甲方):
承接方(乙方):
工程名称:
地址:
经双方协商,甲方将总使用面积平米工程委托乙方二次装修的工程设计、监理等事物,特定此合同以资共同遵守。第一项服务范围
2、提供设计范围内的工程监督配合服务 第二项设计服务阶段
乙方按如下阶段为甲方提供设计服务
1、规划阶段
乙方首先与甲方沟通以确定项目所需具体服务,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空间要求、家具、安全等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2、概念设计阶段
提供初步平面设计布置图,确定方案的轮廓,空间概念图片,主要材料样本等
3、设计深化阶段
概念设计后进行系统完整的深化设计,确定方案选定的材料品牌、规格。完成整体的色彩处理和灯光设计(即设计图纸
技术交底)
4、施工详图阶段
深化设计确定后,提供完整的设计施工图,包括:
第三项1、2、3、4、5、第四项1、2、a)材料样板(或材料图片)和材料表 b)详尽的尺寸标注和做法标注 c)大样图、节点图 d)出图明细让甲方满意 e)整个工程的材料预算明细、人工预算明细 施工配合服务阶段 乙方按如下为甲方提供施工配合服务 提供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表 提供价位、质量最合理材料供应商(此服务指甲方服务需要并乙方拥有资源情况下)提供价位、工艺最合理施工技术人员(此服务指甲方服务需要并乙方拥有资源情况下)按施工进度进行阶段验收 整体竣工验收 甲方义务 甲方应于设计前,提供初步设计要求和能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的勘察资料、施工的现场,以及相关资料。在工程开工前,甲方应组织有关施工人员,由乙方进行设计
技术交底;工程竣工后,甲方应与乙方共同参加竣工验收
3、甲方必须维护乙方的设计文件,不得擅自修改,未经乙方同
意,甲方不得复制、重复使用或擅自扩大建设范围。甲方有义务保护乙方的设计版权,不得转让给第三方重复使用
4、甲方原有图纸并入设计图纸内
5、消防送审设计院出图章费用甲方自理
第五项 付款方式
总设计、施工配合服务费(承包施工设计费5折)
1、合同签订后,甲方一次性付给乙方总费用的50%,即元;
本阶段款项到帐日为设计启动日期,2、工程开工后支付乙方总费用30%,即元,3、工程竣工后7天内付完全部服务费(包括协议奖励费用)第六项 委托人责任
甲方及时向乙方提供设计中必须的结构、水电风煤消防等技术资料,如有遗漏应以书面形式提前通知乙方。
第七项 其他事项
1、本合同自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至设计、施工配合服务费付
清后失效。
2、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 日期:日期: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第三篇:教育技术资源汇总
教育技术资源汇总
国内教育技术期刊:
1.《中国电化教育》 2.《电化教育研究》 3.《中国远程教育》 4.《远程教育杂志》 5.《开放教育研究》 6.《教育技术通讯》 7.《教育技术研究》 8.《教育信息化》 9.《现代教育技术》 10.《电化教育通讯》 11.《教育技术》 12.《电教世界》 13.《教育信息技术》 14.《北京电化教育》 15.《江苏电化教育》 16.《湖南电教》 17.《天津电教》 18.《上海电教》 19.《湖北电化教育》 20.《内蒙古电化教育》 21.《信息技术教育》 22.《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23.《中小学电教》 24.《外语电化教学》 25.《网络科技时代》 26.《教育传播与技术》 国外教育技术期刊 1.《教育技术期刊》 2.《美国教育技术》
3.《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view》
4.《教育技术学》(注:日内瓦大学虚拟图书馆的一本杂志)5.《国际教育技术期刊》 6.《澳大利亚教育技术杂志》
7.全美远程教育杂志列表http://ccc.commnet.edu/HP/pages/darling/journals.htm
教育技术相关书目简介
1.何克抗、李文光 《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克东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何克抗等 《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傅德荣、章惠敏 《教育信息处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丁兴富 《远程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祝智庭 《网络教育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7.黄荣怀 《信息技术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8.黄荣怀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案例精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9.黄荣怀 《协作学习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10.黄荣怀 《校校通的基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黄荣怀 《校校通的核心—信息资源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黄荣怀 《校校通的目的—教与学的应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荣怀主编,《校校通的保障—维护、管理与培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
14.薛理银、黄荣怀编著,《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1997年5月,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7年;
15.黄荣怀编著,《信息网络与教学》,1997年3月,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7年
16.李运林、徐福荫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7.南国农 《电化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18.尹俊华、戴正南 《教育技术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19.乌美娜 《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20.施良方 《学习论》、《课程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21.邵瑞珍 《学与教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22.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3.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教育信息化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4.余胜泉等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5.高利明 《现代教育技术》中央电大出版社 1997 26.黄清云 《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7.张祖忻主编 《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极其演变》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8.尹君华主编 《教育技术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9.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组编 《教学技术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0.沈亚强、蔡铁权、程燕平、楼广赤编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8 31.南国农、李运林编 《电化教育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2.容世彦、和仲池编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宇航出版社 1999 33.龚义建、黎仰安编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34.胡礼和 《现代教育技术学》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35.李克东,谢幼如编著 《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科学出版社 1992 36.顾明远 谢邦同、乌美娜 《教育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7.盛群力等《现代教学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
38.李运林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39.李克东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40.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命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41.师书恩 《计算机辅助教育》 北师大出版社 1992 42.何克抗 《计算机辅助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43.南国农、李运林 《教育传播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4.李克东、谢幼如 《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科学出版社 1994 45.(美)加 涅(Gagne,Robert M.)主编 《教育技术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46.加 涅(Gagne,Robert M.)《教学设计原理》《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47.(爱尔兰)基更(Desmong.keegan)《远距离教育基础》《远程教育研究》《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48.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著 乌美娜、刘雍潜等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 49.Bruce Joyce等,荆建华等译 《教育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0.《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 51.《教学技术学:过去、现在和未来》 52.《教学技术:定义、术语和范畴》 53.《教学设计原理》 54.《教育媒体与学习技术》
55.《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 56.《教育技术学名著选读》 57.《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趋势与问题》 58.《教育技术学基础》
59.《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2002》
60.陈琦 《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62.高文《教学模式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6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64.Barbara B.Seels,Rita C.Richey,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Definition and domains》 1994 65.Patricia L.Smith,Tillman J.Ragan 《Instructional Design》 1992 66.C.M.Reigeluth, 《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1983 67.Timothy J.Newby,Donald A.Stepich,James D.Lehma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forTeaching and Learning:Designing Instruction, Integrating Computers,and UsingMedia》 68.Barbara Seels,Zita Glasgow, 《Mak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Decisions》,SecondEdition 1998 69.William J.Rothwell and H.C.Kazanas, 《Mastering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ss:a systematic approach》,San Francisco, Calif,1998 专家资源 1.北京师范大学
尹俊华 何克抗 乌美娜 黄荣怀 余胜泉 杨开城 师叔恩 李薇薇 高福文 2.西北师范大学 南国农 萧树滋 杨改学 3.华南师范大学
李克东 桑新民 徐福荫 丁新 4.华东师范大学
祝智庭 张际平华东师大其他教师简介 5.华中师范大学 傅德荣 赵呈领 6.北京大学
汪琼 高利明 尚俊杰 吴筱萌 缪 蓉 7.清华大学
张健伟 王学优 吴庚生 谢新观 8.河北大学
肖树滋 冯秀琪 张立新 9.南京师范大学 李 艺 高荣林 10.第一军医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王金荣 章战士 11.曲阜师范大学 刘成新
12.第四军医大学
夏仁康 李冰 殷广德 谢百治 13.首都师范大学 丁兴富 其他教师 14.上海师范大学 黎加厚
15.吉林师范大学 孙启美
16.浙江师范大学 张剑平
17.东北师范大学 王以宁 课程介绍 1.教育技术理论 1.1 教育技术的理解 1.2 教与学的理论 1.3 建构主义 1.4 认知结构主义 2 远程教育 2.1 网络教育
2.2 网络课程与网络平台 2.3 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标 准与资源建设
2.4 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 和学习者
2.5 校园网的建设 2.6 其他远程教育理论 3 教学设计
3.1 教学设计与教学论 3.2 教学设计模式 3.3 教学设计自动化 4 计算机辅助教育 4.1 多媒体课件开发与设计 4.2 积件
4.3 人工智能的应用 5 信息技术
5.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2 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课 5.3 信息素养 5.4 教师培训模式 6 教学模式 6.1 研究性教学模式 6.2 协作式教学模式 6.3 分布式教学模式 6.4 探究式教学模式 6.5 其他教学模式 7 教育评价与测量 7.1 教育评价与测量 的基本理论 7.2 网络教育的评价 8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 8.1 e-learning 8.2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 8.3 教育信息化 9 绩效技术
教育技术专业领域重要论文
01 何克抗教授诠释教育技术相关问题 李馨 教育技术
本文主要讲述了何教授就教育技术定义、教学设计、e-learning等概念的理解。2002-10 02 教育技术:回顾与展望 黄荣怀 教育技术
本文介绍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了历程和现状,介绍了国内在理论、应用、教改和资源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现存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2002-12 03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 教育技术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领域存在的问题。2002-11 04 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
李文光、张文兰、何克抗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内容及取向。2002-10 05 研究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定位问题之必要性 刘美凤 学科定位、教育技术
本文主要针对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当前研究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定位问题的紧迫性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2003-4 06 教育技术的定位——美国学者的观点 刘美凤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科
本文介绍并分析美国教育技术界几个有代表性的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位问题的认识;并对美国AECT的历次定义体现出的教育技术定位观点进行剖析。2003-03 07 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 刘美凤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科
本文试图从技术以及技术哲学的视角来透视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发展,希望能抛砖引玉、扩展教育技术领域和学科的研究视野。2003-02 08 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关系 祝智庭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
本文主要谈了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关系。2003-01 09 教育技术的后现代观 顾清红、祝智庭 教育技术
本文讨论了作为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的后现代主义观点,提出后现代主义观点能够为教学设计实践提供建设性的批判,探讨了有助于改进教学设计实践的一些建议。2002-04 10 教育技术学和21世纪的教育 顾明远 教育技术
本文主要讨论了教育技术对21世纪教育的影响。2001-12 11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 桑新民 教育技术 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
张建伟 教育技术、建构主义
本文讨论了教育技术在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教学观转变的过程中所起作用。2001-09 13 教育技术的12个问题 焦建利译、刘志波校 教育技术
本文提供有关的背景信息和资源,帮助人们去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2001-12 14 在反思中前进——我对教育技术的一点认识
刘永贵 教育技术
本文对教育技术发展历史上出现的失误以及一些专家教授对美国教育技术的反思做了概述。2001-09 15 加入WTO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 余武 教育技术
WTO对教育技术的影响。2002-12《电化教育研究》第六期 16 从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迁思考教育技术的发展变化 余武 教育技术、定义
本文通过对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迁及特征列表分析,提出了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若干思考。2002-08 17 从美国教育技术学的演变看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王丽华 教育技术
本文根据美国教育技术学定义的演变过程,审视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和教育技术,并对我国高校开展教育技术的研究提出了设想。2002-08 18 美国教育技术动态一瞥 王静荷、张祖忻 教育技术
本文旨在帮助我国教育技术界同行及时了解国际教育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2002-07 19 美国教育技术简介 谢百治 教育技术
本文从教育技术的定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资源建设及远程教育等五个方面对美国教育技术的情况作了介绍。2002-04 20 中美教育技术比较研究 谢百治、张洪伟、陈云虹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本文对中美两国教育技术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比较研究。2000-04 21 我国与发达国家教育技术发展战略比较 杨家敏、蒋 炜 教育技术发展
本文对教育技术的内涵、发展趋势、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战略比较及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作了简要介绍。我国与发达国家教育技术发展的比较 蔡逊 教育技术 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AECT 教育技术 2001-12 24 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定义和领域 张 海、王以宁 教育技术
本文对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提出了一个解释性定义,并对其研究领域进行界定,给出了一个纲领性定义。2003-05 25 文化嬗变与教育技术 章伟民 教育技术
本文从教育文化表现形态的历史演进的角度,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与教育技术的关系。2003-04 26 以系统辨正论的观点看现代教育技术 黄荣怀 教育技术 27 教育技术再认识 党方 教育技术 2002-02 28 关于教育技术的本质及其学科发展 曾兰芳 教育技术 2003-02《开放教育研究》 29 教育技术几大实践领域的历史发展 刘志波 教育技术
本文介绍了个别化学习、视听教育、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等几大领域。2001-12 30 教育技术发展 刘志波 教育技术
本文从阶段说和各大领域各自发展两方面介绍了教育技术的发展。2001-12 31 对教育技术发展中观念转变的一些思考 郭平教育技术
从发展的观点剖析了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联系。2003-05 32 对于目前教育技术界现状的探讨 一研究生 教育技术
本文介绍了作者自己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并引用了梅家驹的《教育技术的定位与错位》。2003-04 33 现代教育技术与人文精神实现 李 冰、谢百治 教育技术 2003-01 34 教育技术学与现代教育 李艺 教育技术
本文介绍了教育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2000-09 35 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
陈向东 张际平教育技术
本文通过讨论博客的起源、特征和分类,分析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联系。2002-09 36 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与问题
沈小碚,童文学 教育技术 2002-12《电化教育研究》 37 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
卓发友 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38 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
章伟民 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39 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思考 刘明祥 朱书强 教育技术、人文
本文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应当是教育的系统和整体技术,文章还提到了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中必须注意采用人文化的思维方法。2002-04 40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历史演化与未来趋势 焦建利 教育技术学研究
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课题的演变与研究方法的变化。2003-01 41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何克抗 教育技术的定义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对教育技术的定义的不同理解及子上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2003-04 42 有关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几点反思 杨开城 教育技术
本文从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教育技术这门学科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2003-04 43 知识经济下教育技术的发展 李克东 现代教育技术
该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2003-04 44 教育技术人本化的关键——教育技术美学 刘影 教育技术、人本化
本文先提出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使教学最优化,优化的实质其实就是人本化,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教育技术美学。2003-01 45 教育技术与学派——对教育技术学派基本问题的认识 周玉芬、李芒 教育技术学派 《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在迷惘、困惑中的一点思考——结合AECT94定义及现代教育实际情况谈对教育技术的理解
朱震 教育技术
本文结合教育技术AECT94的定义及现代教育实际情况详细论述了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本质、研究对象等。2002-12 47 抓住机遇 开创教育技术的新局面 刘德亮 教育技术 2002-02 48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钟红霞 教育技术 2002-03 49 解析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孔维宏 高瑞利 教育技术 理论体系 发展脉络
本文通过对学术界对教育技术人认识历程研究,指出在当前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中要以创新性技术和绩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突破口,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2003-03 50 美国政府对教育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的分析
张立新、张丽霞 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51 概念 观念 理念----教育技术学思考之一 杨耀东、苗新萍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
本文对“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e-Education”、和“教育技术学”等几个概念,从本然、实然、应然的角度分析它们的本质。2002-09 52 1988~1995年美国教育技术的状况与分析 张忠桢、乌美娜 教育技术
通过对美国教育技术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1998-03 53 发展研究:网络时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必然选择 解建峰、杨烨 教育技术、发展研究 2002-02 54 维新还是革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何去何从? 周英文 教育技术
第四篇:计重技术总结
湖南省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系统供货与安装工程 的体会和总结
湖南省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系统供货与安装工程JZ3标段由中铁一局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湖南计重项目部承担施工任务。本工程自2006年11月1日开工,2007年6月1日竣工。
一、工程概况
湖南省纬度偏低,为大陆性特征明显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在冬季,经常受到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下的干冷气团控制,比较干冷,在准静止锋面和气旋活动的影响下,可带来一定的雨雪冰霜天气。在夏季,则多为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所盘踞,气候高温多雨。春季,地面南北气流对峙,气候及锋面活动频繁,雨水较多,天气多变。秋季是从夏入冬的过渡季节,副热带高压势力逐步南撤,偏北气流渐次控制全境,全省呈现出气层垂直结构十分稳定,而湿度又很小的秋高气爽天气。可以用四句话概括湖南的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边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
湖南省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系统供货与安装工程三标段潭邵高速公路段总共包括13个收费站,42条出口收费车道,共需要安装42套出口称重设备。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项目部在组织、进度、安装、调试、技术、质量、验收、交工、资源配置、后勤保障、安全施工、文明施工、配合业主等方面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和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由于是在既有的已经通车的收费站进行施工,为了保证收费站正常运营收费,各个收费站分两次施工,每次施工一半收费车道,等可以开通后再施工另外一半车道,确保车辆正常通行。设备基础施工、设备安装同步进行。所以安全要求也特别高。
二、弯板计重系统
2.1设备构成
车道计重系统由计重控制器、轮胎识别器、红外线车辆分离器、计重传感器、检测线圈、计重费额显示器以及通信传输系统等几大部分构成。
1、计重控制器
计重控制器是整个车道计重系统的核心控制装置,主要负责处理计重传感器、检测线圈、红外线车辆分离器及轮胎识别器传送来的信息,经过分析处理车辆载荷等信息,并将数据上传收费车道控制器。
2、轮胎识别器
轮胎识别器是一种按一定间隔排列的传感器组合体,置于弯板计重传感器前方。传感器上表面稍高于地面,确保轮胎经过时,能压在其中传感器顶面上,使传感器有压力信号输出。数据采集器对这些压力信号进行采集,传送给计重控制器。各个传感器的信号是独立的,根据已检测到的信号的情况,判断轮胎是单轮还是双轮,经串行接口传送到计重控制器。
3、红外线车辆分离器
作为计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外线车辆分离器的作用是在车辆进入计重区域时,提供起始信号,在整个车辆离开计重区域时,提供结束信号。可靠分离前后距离很近的两辆车,并对带有挂钩的拖车和其它特种车辆进行可靠检测。
红外线车辆分离器含成对配置的红外线光幕(发射器、接收器)及光幕护罩、加热防护罩及连接插件电缆等。
发射器和接收器是一对同步检测的红外光电传感系统。发射器和接收器总是依次触发每一个发光/受光元件,以确定光路是否被挡住。
加热防护罩保护发射器和接收器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安装在两个防护罩内,防护罩带一个加热窗口,在传感器光路对准后,将加热窗口固定在防护罩的前面板处。
4、计重传感器
弯板式传感器是一种应变力式传感器,利用集成在特种传感器钢板内部的应变片网,根据计重板受压后产生形变的原理进行测量。传感器应为单板整体式,无机械结构,且表面经硫化橡胶密封技术处理,以达到防水、防尘、防腐作用。
每车道采用两块弯板式计重传感器,并采取交错布置方式,适用于普通车道(3.5M以内)和超宽车道(3.5以上)。
5、检测线圈 检测线圈在计重系统中主要应用于配合红外线分离器检测车辆的出现、控制计重过程的开始和结束、检测是否有车辆倒出收费车道、统计、车辆分类等。线圈传感器安装于计重传感器的前方,为计重系统提供车辆的信息。红外光栅车辆分离器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功能及线圈的车辆分离和辅助收尾功能。
6、费额显示器
费额显示器用来显示当前缴费车辆的车型、费额、重量、限重等车辆信息。
费额显示器采用LED点阵式显示屏,选用单色LED点阵显示模块,像素数量64×128列,像素间距≥4.75mm,发光管直径≥3.75mm;
内置16×8点阵ASCII码字符,16×16点阵GB2132一级汉字字库、图文格式任意显示,字体大小可调,显示方式可上下、左右滚屏显示;
多种显示方式:(1)16×16点阵汉字显示时,全屏显示4行×16列,64个字符(32个汉字);(2)12×12汉字点阵显示时,全屏显示5行×20列,100个字符(50个汉字);(3)640×480二值图象显示功能;
控制多达10万点像素;
兼容开发式收费站、高速公路收费站、联网收费、计重收费、不停车收费显示需要;
显示屏亮度可由计算机自动调节,有效降低功耗可防止驾驶员夜间眩目;
开机后可自动逐点扫描自检;
机壳表面及立柱采用不锈钢防水处理,显示屏尺寸680mm×375mm×115mm,显示区尺寸305mm×610mm,显示器总高度1500mm。显示屏表面采用深色有机玻璃密封。像素间距≥4.75mm,发光管直径>3.75mm,PCB主板防酸、放潮、防盐雾处理。
7、车牌自动识别设备
在联网收费高速公路所有收费站的入口、出口车道上安装车牌自动识别设备,利用已有的车辆检测线圈进行信号触发,缆线的敷设利用原有收费管道。
车牌识别设备由摄像机、车牌识别器、光源补偿设备、通信接口、DSP图象处理单元、相应的驱动软件及图象识别软件等组成。
车牌自动识别摄像机对着车道内来车方向,用来抓拍进入车道的每辆车并进行车牌自动识别。将入口识别的结果和车牌图片上传给车道控制器,然后通过车道控制器上传给收费站数据库,同时通过车道控制器和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写入IC卡内,作为收费管理的辅助手段。
在出口车道通过车牌自动识别设备来识别车牌号,与非接触式IC卡中的入口车牌号进行匹配鉴别,以发现车辆换卡作弊或收费员舞弊的行为,当入口、出口匹配鉴别不一致时,马上在车道报警同时向收费站级系统报警;对于污损严重的车牌,由于无法获得可信的车牌文字,要通过非接触式IC卡携带的信息,或根据非接触式IC卡的流水号从收费系统网络中查取该车辆的入口车牌图像进行比较和匹配,车牌自动识别系统能够采用车牌图像匹配算法来判断两个污损严重的车牌是否为同一车牌。2.2工作流程
系统启动进入工作状态系统自检故障判断否是报警、检修车辆保持正常安全间距依次驶向装有计重收费称重系统的收费车道线圈传感器被占用,车头遮挡住红外线车辆分离器,红外线车辆分离器给中心控制器一个开关量信号,一辆车的称重开始车辆各轴依次通过弯板式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检测出车辆各轴重量、车辆通过时间及车速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中心控制器车辆各轴依次通过轮胎识别器,轮胎识别器识别出车辆各轴轮型信息线圈传感器被释放,车尾离开红外线车辆分离器,红外线车辆分离器再次给中心控制器一个开关量信号,该辆车的称重结束
中心控制器根据红外线车辆分离器提供的起始信息处理来自弯板式称重传感器和轮胎识别器的数据,并形成一个个单独的完整的车辆信息,该信息包括车辆的轴重、轴足重、总重、车速、车轴数量、轴距、车辆通过时间、车辆加速度及车辆超限代码等收费计算机所需数据中心控制器将车辆数据存入缓存区并等待收费计算机命令或直接上传给收费计算机2.3收费软件
计重系统安装于收费车道的前部,属于收费前检测,因而车辆的行驶情况变化较多(加速、减速、倒车),而收费软件是以一辆车为一个流程,要求能够处理各种情况,而且必须确保车道控制器准确获取每一辆车的数据,确保两者之间的数据一一对应。
在本系统中,车道计重系统准确检测每一辆车,将车辆数据以先进先出的排队方式在计重控制器中保存(可保存十组数据),与收费系统的通信规程进行数据交换。如果出现不对应的情况,收费系统可对计重控制器缓冲区进行处理,实现对应复位。
三、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施工准备
施工材料 1)、布线管道
所有布线管道符合设计图尺寸及管数要求,并依规定的材料标准购置。在整个系统结构图设计中需要以下类型的布线管道:
镀锌钢管:φ60,所有布线管道内都需要预留穿线钢丝,根据布线数量要考虑留有足够的富余量,以便系统扩展。
2)、标准材料
本工程所使用的各种结构钢材均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及合约规定中的要求。
3)、电气材料
室内外接线使用材料符合国家电气规范要求,包括:接线端子、各种规格的电缆、线槽、扎带、冷压接头等材料。
2、称重系统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设备到货验收→基础切割→框架浇筑→称重系统安装→附属机电设备安装→系统各部分调试→系统标定。
2.1基础施工、框架安装规范
计重弯板基础施工包括基础框架施工及管线敷设两项工作。技术标准高,整个工程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步骤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技术要求。
施工工艺框图及文字说明:
基坑边线切割
基坑开挖框架调平线缆管布设框架浇筑测量放样
求找出与标线重合的中心线,以中心线为标准分段画出设备基础大样图,用划线漆标出并找出定位点及关键点,确定弯板框架基坑具体方位以及布线管道位置。
2、基坑边线切割
根据所画的框架边线,用混凝土切割机切缝,保证设备的边框整齐美观,其中外边框切缝深度为 5cm,走线排水槽切缝深度 10 cm,不能横穿过拐角,以防止路面开裂。
3、基坑开挖 弯板基础施工按以下步骤进行:
1、测量放样
首先明确设备安装地点及标线位置,然后根据施工图纸尺寸及要 检查车道路面质量,测量纵横坡度、平整度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否则通知业主该路面对称重精度的影响,可建议其修整路面。控制设备安装基座平面和收费车道平面平行,使得称重设备上平面和收费车道基本处于一个平面内,高、低差控制在 5cm之内。在施工路段进行施工时应做好施工安全措施,如放置警示标志牌、路障、反光桶等物品,以确保施工安全及道路通畅。
框架基础开挖时,用风镐初步打出 5cm深的基坑,然后再仔细修正,保证尽量平整,在框架走线管的位置,打出一个弧形的走线管的浅槽,然后开挖排水槽,排水槽要打出10cm深度。
画出地脚钩的位置,首先垂直钻约10mm深,然后慢慢倾斜45°继续钻200mm。
清理沟槽和地脚钩。
4、框架调平
首先将框架安装工装连接在框架上,然后将其放入基坑,调整工装两侧的螺栓,使框架保持和路面在相同的平面上。
5、线缆管布设
清理支撑面多余的混凝土和其它碎物,然后再用空压机或吸尘器清理支撑面,保证支撑面干燥;
这个步骤十分重要,因为任何碎物或水都会降低胶的粘接效果; 铺设排水管和电缆管,管口用纸塞住或用胶带密封,防止环氧树脂流入管道。
6、框架浇筑 检查框架底部,清理粘在沥青层上的碎石等杂物,插入地脚钩,不能凸出来;如果框架出现变形(如在运输过程中),插入地角钩并人工压好后,可能会在角上出现松动。若出现这种情况,可用一个20~50公斤的重物将框架压下,直到环氧树脂浇注完毕为止。
把框架移近槽坑,并在框架下面的螺栓上用10平方裸露铜线进行接地处理(在框架和电缆之间);在安装第二个或其它框架前,必须预备好电气接地。
在槽坑四周贴上透明胶带,防止胶污染路面。
用电动搅拌工具搅拌足够的环氧树脂大约5分钟(冬天加热时),然后添加硬化剂再搅拌4—5分钟,特别是在边沿处,处理时间和硬化时间随着温度的不同而变化。
水能破坏环氧树脂粘合剂的粘接性,因此安装点特别是在基础框架的底面和地脚钩孔内,必须完全干燥;不要使用桶边沿及底部的环氧树脂,以及那些没有充分接触硬化剂不能充分硬化的环氧树脂。
用裸露铜线连接框架进行接地处理,并逐个连接其他框架,确保框架之间不断开。
使用搅拌好的砂浆封闭电缆管/排水管和框架之间的空腔。使用搅拌好的砂浆构建防护墙,以防止环氧树脂流出。浇灌环氧树脂,与框架表面齐平即可。
1—2小时后,移去水平校准装置,拆除胶带,清扫框架。2.2传感器安装及其他设备安装
1、安装传感器 环氧树脂硬化大约24小时后,放置弯板,带电缆一端翘起,小心地将连接电缆穿进电缆管。
放上紧固板,用M12×1.5的螺母紧固,然后检查其水平度。用水平尺校验弯板是否与公路水平面齐平,如果弯板低于路面超过1mm,适当的调整垫板,重新校验(允许公差为:±1mm);然后检查弯板与基础框架是否完全接触,有无空腔。
支撑板放在垫板上,重新将弯板放在中心处,重新校准,直到安装高度与路面齐平为止,最后用带垫片的螺母固定、旋紧。
以同样的方法安装其它弯板,在安装最后一块弯板之前,将连接电缆穿进电缆管,确保电缆不能扭卷、弯曲以及不能形成任何回路,在框架下留出0.5m备用空间。
弯板和框架,紧固板和框架之间的连接处以及螺母孔上都需用硅胶密封,尤其是在电缆连接处。
用硅胶填充边沿处的开缝接头。
在所有的安装工作结束24小时后,即可开放车道。称重弯板安装完成后,应满足以下要求:
1)、车辆能够平稳地从称重弯板上驶过,不发生跳动、振动等现象,从而减少由此造成测量精度影响。
2)、称重弯板外边缘距离收费岛不超过50mm,防止车辆走偏时引起称量误差过大。
3)、保持称重弯板与路面齐平,减少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确保称重弯板无变形,如两侧间距不等(相差较大)。
2、车辆分离器安装
红外车辆分离器检测高度在400——1800mm之间。
在多车道的红外车辆分离器的安装中,相邻两车道上的光栅分离器的型号应相同,即应该同时发射或同时接收器,且要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
3、计重控制柜
计重控制柜安装在收费亭前端的岛头上干燥通风处,尽可能装在收费大棚下覆盖范围内,不影响收费员视线。控制柜安装牢固,横平竖直,与接地装置相连接,确保接地良好。控制柜设计为放水、防尘型,少受环境影响,便于操作维护,进线孔全部从控制柜底部穿入。
4、轮胎识别器
清扫轮胎识别器基坑,将识别器逐个安装到底板内,做好编号,在将盖板放上用螺丝紧固。把所有轮胎识别器的传输线通过穿线管穿至控制柜内的数据采集器,按照编号——对应接入接线盒内。
5、线圈制作
路面环槽内应充分清理干净,不得有水汽、杂物,必要时用吹气管或汽油喷灯清理。
绕制线圈时,应注意保护线圈线缆,避免刮伤线圈线缆,否则重新制做。
用宽胶带将环形槽两侧防护好,按照规定计量配置线圈专用胶,搅拌均匀后方可浇灌。
环槽内线圈应足够充满,并充分与线缆融合,不得有气孔。
6、穿线
严格按照布线要求穿线,所有连接线均需穿管保护,尽量减少弯曲;电源线与信号线分管穿线。
线缆在穿线过程中遇到阻碍时不得用大力拉拽线缆,防止线缆内部断线。
每种线缆在穿线两端都要流有余量,设备端1至2M,在收费亭内留3至5M。
无论是何种线缆,每根线缆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如果因为线路太长,必须续接时,接头应在接线手井处,并做好防水防尘处理。
所有外露管口弯转朝下,所有外露管口均封闭,以防鼠害。
第五篇:传奇开服一条龙技术
精彩编辑教你传奇SF后台密码如何设置 E:MirServerMir200String.ini 打开后 找到下面这段是您GM帐号后台管理密码。BankAccount0=779297 这2段。BankAccount0=779297 这个779297就是GM后台管理密码。修改成你自己的就可以了!传奇一条龙
.如何设置GM名单
M2-查看-列表信息-管理员列表。写上GM的角色名(权限等级必须设置为10。)如何查看GM命令
GM命令也是在M2server里面。M2-选项-游戏命令-,可以自己改。文件是存放在 E:MirServerMir200Command.ini.如何清除天下第一的资料
打开M2-点查看-内核数据-清除变量G-清除变量 S 如何修改公告
E:MirServerMir200Notice 5.行会文件
E:MirServerMir200GuildBase 清理的时候记得删除 6.人物数据库
E:MirServerDBServerFDB 这个是存放人物装备,等级的数据库,清理的时候把这个删除。7.人物ID数据库
E:MirServerLoginSrvIDDB 这个是存放账号ID的数据库,清理的时候把这个删除。8.如何修改人物升级经验
1.E:MirServerMir200!Setup.txt 2.打开文档按键盘 “ctrl+F” 查找下 “HighLevelKillMonFixExp” 3.然后下面写的都是每级的经验值。level代表等级 后面跟等级数 然后=于号 然后是经验值 比如 level1=1 level40=40000 如果把50级以后的经验都删了。那后台的51级,52级都是以50级的经验为准。9.地图刷怪文件金牌开服一条龙 E:MirServerMir200EnvirMonGen.txt 范例: D401 148 88 僵尸 50 10 10 地图代号 刷怪坐标 怪物名称 刷怪范围 刷怪数量 刷怪间隔
1.地图代号:我想不用多说,就是传奇里固定的地图代号,比如猪洞七层是D717,祖玛七层是:D515 2.刷怪坐标:就是怪物刷新的中心坐标!3.所刷怪物名称:当然就是你要刷的怪物的名字了,某些地方能刷出极品怪物,是因为这种怪物的名字后面有序号,例如:鹿,鹿1,半兽勇士,半兽勇士1,白野猪,白野猪0.....他们的相关属性在mongen.db有不同的地方,总的来说是攻击力,行走速度以及攻击速度不同
传奇开服一条龙.4.刷怪范围:这个范围是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面积.5.刷怪数量:略
6.刷怪间隔:单位为分钟.上面这个范例所表现出来的便是:在D401这个游戏地图中,以148 88坐标为中心,在50x50的范围内每隔10分钟刷出10个僵尸来~ 游戏里用******mapinfo 可以查看地图代码 如何修改爆率
怪物爆率文件在E:MirserverMir200EnvirMonItems 文件里 关于爆率说明
比如以沃玛为例:沃玛装备为底级装备,控制沃玛装备的爆率只需要控制白野猪0.txt 白野猪8.txt 白野猪.txt这3个文本就可以了,根据白野猪的刷怪时间数量,以及怪物的强度,控制如下:1/50 容易 1/100一般 1/150中等 1/200难 11.重新开区应该删除哪些文件
击 E:MirServer清理数据清空所有玩家资料.bat 再按键盘上的任何一个键继续 即可删除所有玩家数据
精彩编辑 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