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22集团化办学辐射优质教育(最终版)
集团化办学辐射优质教育
集团化办学覆盖整个局直初中常州城,基本构成了优质教育辐射体系。将名校送到家门口,省钱省力质量不减 量身定做教育集团“菜单”,均衡配置优质资源
加大了优质学校的智力输出力度,市教育局通过行政推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满足居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学校隶属关系不变,主要进行转变办学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从目前来看,集团内骨干教师的流动,对提升各学校的办学实力,均衡配置优质资源,都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历史积淀与学校本身的发展能力是关键,行政部门主要起牵线搭桥的作用。
每个校区都是独立法人。集团以优质学校均衡化为办学理念,集体进行课程改革,根据每个校区的特点打造特色课程,不仅没有稀释名校资源,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格局。集团内的各个校区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
说到底,集团化不是合并学校,而是为了帮助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手段不是目的。教育集团的发展,对薄弱学校来说,是引进优质资源,对基础较好的学校影响则更为深远,整合的是一盘大棋,最后的落脚点是整个教育的发展。
名校是一种稀缺的、宝贵的公共资源,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是实现优质教育优质平价的必由之路。
为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努力破解“上好学”难的突出问题,市教育主管部门致力于扩充名校优质资源,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具体措施:
集团化办学是市教育局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具体运作方式为: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学校共同意愿,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各名校集团以名校校长为领衔校长,由专家顾问、各校区校长组成的决策机构负责学校共同体的整体规划,并形成相应的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名校和各校之间既有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以保证同样的教育品质,各校之间又相对独立,追求各自的办学特色,实现互惠互助,共同成长。
这种办学模式一般经历移植、合成、新生三个阶段:
(1)移植,即薄弱学校成为“子体”,依托名校这一“母体”立校,成为名校的校区,并移植母体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共享母体的师资和教学设施、互联网络、融资渠道、生源等。
(2)合成,即“子体”在积极消化吸收“母体”优势的同时,努力通过定向培训、联合科研等形式培养本校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培育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母校和各校区同听一堂课、同读一本书,并请有经验的教师以一帮一的形式,辅导青年教师,从而进一步缩短校区之间的差距。
(3)新生,即“子体”在获得可持续发展后脱离“母体”,成为新的个体,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打响自己的品牌,形成自身的特色与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
全面实施集团化战略以来,通过输出名校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师资,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教育投资多元化,推动了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充,促进了优质教育的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走出了一条破解“上好学难”问题的成功之路。
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通过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盘活了教育资源。名校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由单位资源、部门资源、个人资源,变成了国家、社会特别是家长、学生的社会财富,成为一种大众的、普及的、平价的公共资源。这种资源被配置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逐步实现了公共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集团化办学,不断逐步建立起了符合集团化发展的内部管理制度,缩短了新校区的发展周期,成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张,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一是扁平化管理,管理层次少、简政放权、统一指挥、消除内耗,管理幅度大,管理效能高,是一种人性化的新型管理模式。二是网络化管理。三是全面质量管理,名校集团都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标准和制度,使集团内部管理更加专业化,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
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集团化战略是破解“上好学难”问题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成效最大的一条路,也是一条具有辽源特色的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的成功之路。最大的成效之处就是推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为八个方面: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缓解了“择校之风”,满足了不同的教育需求,创新了办学体制,盘活了国有教育资产,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办学效益和水平,推进了不同层次的学校共同发展。实现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成为辽源追求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的重要举措。
集团化办学这一举措,以龙头学校为引领,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 在区域内的覆盖,引起了域内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品牌扩张和学校教育在办学机制、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变革,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高起点地解决了区域内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实现了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双赢,无疑是一个教育创举。集团化办学创新了基础教育的办学模式,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学校组织形式,形成了其独特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必将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和贡献。
名校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者,作为政府投入的受益者,理应承担起反哺社会、回报社会,为政府分忧的使命。因此,集团化办学也是名校最大限度地回报社会,向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服务的操作平台和有效载体。
集团化过程中要尊重教育规律,“责权利”相结合,避免出现集团化过快扩张引发优质资源被“稀释”等问题。
集中实施以下五个方面的合作内容:
⑴确立合作模式。龙头学校与成员学校为独立法人,人、财、物、事分置,校际关系平等,通过输出品牌、管理、资源、培训等,带动成员学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⑵签订合作协议。结合各自校情实际,坚持平等互利、友好协商、优势互补,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利,建立组织机构,确定管理办法,制订活动计划和发展规划,实现共进共赢。
⑶配置教师资源。打破教师“一校所有”格局,探索集团为基本单位的教师交流模式,根据各校办学特点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集团内干部、教师交流力度。
⑷拓展互动活动。推进龙头学校和成员学校之间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德育体验、考试检测、活动开展等共建共享,重点抓好联合教研、课程互构、教法联动、创新实践等。
⑸提升办学层次。实施标准化建设、信息化覆盖工程,打造现代教育示范学校,注重龙头学校文化在集团内部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教育集团文化品牌,从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上形成集团特色,同时尊重成员学校的个性特色,努力形成“一校一品”格局。
盘活的是一局大棋,最后的落脚点是整个教育的发展,是教育惠民。
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校际间差距,推动辽源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集团化办学中“源于母体,别于母体,优于母体”的思路。
第二篇: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2年12月 上茶庵中心小学 谢光耀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寻求突破、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的办学质量、如何用新的办学模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在襄阳市教育局、樊城区教育局正确指导下,启动了上茶庵中心小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工作,并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按序、按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统一配置教学设备,促进区域办学条件高位均衡;二是以“教育集团”为抓手,促进义务教育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育科研方面出品牌、出亮点,促进区域办学水平均衡提升;三是以“提高质量”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中心小学教育质量优质均衡。
在组建教育集团方面,我们在办学模式转型、优质资源共享、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优化学校布局的基础上,成功组建了上茶庵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教育集团打破了原有办学体制内学校教育资源独享的局限和壁垒,有效整合了集团内各校的现有资源和办学特色,充分发挥了各教学点有利的设施设备、管理理念、教育教学、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等资源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交流协作,惠顾地方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展开全面调研,找准运作方向 为全面掌握集团办学推进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成立了调研小组,一方面展开相关资料搜集和研究,从政策、理论的角度对建立教育集团进行全面分析,形成符合本校现实意义的逻辑起点和基本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多次深入教学点进行专题调研,召开现场座谈会,客观了解组建教育集团的学校基本情况,深入了解基层学校的真实想法,广纳民意、集聚民智,形成了建立教育集团的设想与预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太平店镇中心学校成立推进集团办学工作小组与集团学校之间共同制定集团化办学推进方案,组织开展方案论证、运作规划、组建统筹等工作。
落实跟进措施,提供多方保障 樊城区教育局对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各学校基础建设、设施配备、集团科研、师资培训等,在政策上予以优先安排和适度倾斜,设立教育集团专项经费,用于推进教育集团办学的业务经费和对集团办学绩效显著的团体和个人给予奖励。根据集团职能和集团办学的运作特点,设立教育集团管理机构,研究制定集团干部管理制度和教师人事制度,对集团内教学点领导干部的任命、委派、流动,教师的轮岗流动、人事关系等,进行相关的规定和灵活的管理。同时,结合我校教育集团的运作状况和办学模式,建立教育集团督导评估制度,加强对教育集团的发展状况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优化教育集团的办学水平,增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思路,促进共同发展 在组建教育集团的过程中,我们尽力突破传统的办学思维方式,创新思路、与时俱进、大胆尝试,既有管理体制、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变革,也有课程开发、教研培训、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积极实践。原有办学体制内学校教育资源独享的局面被打破,集团内教学点的现有资源和办学特色得到有效整合,减少了资源损耗,提高了优质资源的实际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
树立引领标杆,放大集团效应 自我校成立教育集团以来,我们充分发挥教育网站、报纸、电视台等各类媒体的宣传功能,及时通报集团工作情况,形成共识、争取支持,共同见证教育集团的进展历程。在逐步推进集团办学的过程中,学校多次召开调研会、座谈会、推进会,平均每周开展3-4次走教、长短课交流等活动,(即:小科教师每周1、2在中心小学上课,每周3、4、5分别在三个教学点走教,学校年轻教师每周集中一天时间在教学点开展活动。)进行管理经验的现身说法和优质课堂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中心学校的引领带动作用。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集团办学经验交流会,增强地方百姓对集团办学的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营造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后阶段全面铺开集团办学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教育集团办学模式放大了优质教育效应,在扩大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能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对热点学校的择校问题;集团化办学能均衡热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办学规模、班级人数,实现小班化教学,达到每班不超过40人;集团化办学能促使成员学校之间的师资交流和分配,进一步均衡配置优秀教师资源,形成教育质量共同提高的良好态势。
办好教育集团既要遵循集团化运作规律,更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既要借鉴其他地方有益的做法,更要具有本校办学的特色;既要讲究集团的统一性,更要保持教学点的相对独立,在这些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中,恰当地处理好一些实践中已经出现的问题,是进一步优化集团化办学的关键。首先,必须正确处理教学点校园文化与集团文化融合统一的关系。集团成员学校都有各自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不同的校园文化之间会在集团统一管理中产生一定的排斥和分歧,需要集团内部做好文化的认同、整合,实现集团文化的重构与再生。其次,必须正确处理各成员学校人、财、物的独立性与集团管理的统一性之间的关系。集团由不同的独立法人单位组成,组成集团后法人地位不变,这给整体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既要严格按照集团章程规范成员学校,又要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协调,由内到外,由上至下,逐步摸索办好教育集团的新路子。再次,在考核评估标准的统一上,必须进一步加快和完善。由于组建教育集团时间不是很长,对集团内学校的考核评估也难以从同一标准进行操作,还要更妥善地解决好成员学校之间在评价机制上的冲突,使教育集团走向更加健康、更有活力的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三篇: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总结
2017年,是某小学历史发展中的转折点。由一个多校区的大学校转变为集团化学校,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学校格局和办学模式的变革。
转折,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某小学教育集团全体教职员工满怀共同的教育理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转折中砥砺前行。
一、初拟集团章程,探索办学模式。
根据某区教育局关于集团化办学的工作要求,某小学教育集团立足学校自身发展特点,邀请专家指导,并通过行政会议讨论,从“组织架构、运作方式、运作机制、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初拟了《某小学教育集团章程》,并制定了集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划了五大行动任务:体制改革、办学条件、教师发展、教学改革、督导评价。
教育集团章程及三年发展规划,将会依托集团教职工大会或者教代会进行讨论和修改。章程及发展规划的拟定,是某小学教育集团建设的起点,目的在于建立大教育观,积极探索紧密型教育集团的管理模式,以更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优化办学资源,促进均衡发展。
1.某小学于2017年秋季正常投入使用。总投资270多万二期文化建设已经完成招标,并正式启动招标。2.某校区的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已完成设计及招标工作,总投资700多万,计划重新调整班级、办公室及专用教室布局,新建学生种植园,彻底改造凉亭周围的校园文化环境及活动场地,基本更新现有的设施设备。该工程计划2018年6月底竣工,2018年秋季正常投入使用。
3.某校区耕读文化园建设工程已经正式启动,基础场地整治基本完成,预计该工程2018年5月底全面竣工。计划总投资7000多万的南校区扩建工程正在申请落实建设用地指标。该工程计划扩建一栋9000多平方米综合大楼。新增报告厅、食堂、体育馆及教室、专用教室和办公用房。建成后将成为一所8轨制的独立建制学校,该工程计划2019竣工后投入使用。
4.某校区投资265万,利用暑期对原教学楼和综合楼过道及专用教室进行彻底改造及文化布置,给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某校区足球场、篮球场及网球场进行彻底翻新,体育馆进行全面改造维修,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设施设备。
三、践行伙伴德育,提高校园生活品质。
1.坚持。坚持行为规范“周周评”,主题教育课和主题班会课等活动,强化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坚持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入班教育,开学第一周,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入学手册》,让学生在漫画故事中分辨对与错,在他人的故事里发现学校生活的规律;坚持每月表情积攒,做好学生在校各个时段的常规教育,做到学生对《一日常规十个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我是升旗手”推荐活动,激励学生争做光荣升旗手,让更多平凡的同学被关注、被肯定,用榜样的力量激起每个同学的荣誉感、进取心。
2.整合。在切实抓好校内教育的同时,重视精神文明共建、社区、家庭教育的协同配合,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教育网络:精心策划面向一年级家长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成“依恋,亲子互动中的基石”“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等六大课程内容;开展家长志愿者讲座活动,并组织百名家长志愿者参与到各年级的亲子活动的准备、组织、管理中来。通过家校共建,建设良好的外部育人环境,增强德育的针对性与协调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落实。加强行偏生帮教制度,落实帮教责任制。德育处认真做好行偏生资料的归档和帮教工作,对厌学、学习态度差、品行恶劣等违规现象进行干预、教育。学校实行了德育导师“一对一”帮教转化工作制度,初步建立了行政领导年级“蹲点”跟踪帮教工作制度,取得了一些有效的经验,下学期将重点探索行偏生帮教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有效方法。
四、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成立学科教学研究中心。本学期,某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音乐学科教学研究中心,聘任教育部国培专家组成员、某省音乐特级教师某老师,某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某老师,某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王欢老师,某区教育局普教科某老师为研究中心导师团成员。除音乐学科外,其余各个学科也逐步开始教学研究中心组建的探索。各学科教学研究中心将拟定管理的章程,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组建名师导师团,确立一个研究项目,寻找一个发展平台,逐步讲管理规范化。学科教学研究中心的组建,将统领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统整学校教育、教学、教科工作,统筹集团教师的长足发展,是教育集团成立后教师发展工程的重要举措。2.改革教科研管理方式。本学期,学校对教师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通过“五个一”考核,改变考评内容和标准。以“一项微课题”为总领,要求教师在一学年内完成“一堂公开课”、“一次微讲座”、“一篇高质量论文”、“读一本好书”、“一张优质的试卷”,全面考核教师的专业能力,以此探索校本化的教科研方式。
3.规划各校区课程基地。一名好教师就有一门好课程,一门好课程能成就一批好教师、成就一批好学生。根据各校(区)办学优势,整体规划校(区)的课程基地建设,使各校(区)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某校区重点打造智慧学习课程,2018年建设智慧学习的平台;某小学以科技为特色,2018年重点建设“某青少年科学研究院”;某校区以农耕为特色,2018年完成“生生园”的课程基地建设,并规划农耕课程。
五、教育督导团,探索第三方评价。
至教育督导团成立以来,某小学教育集团各校区在党工委的组织下,以“培训、实践、反思”为基本方式,积极开展教育督导工作28次。
1.体现常态。“督”的目的不在于得出好看的结果,而是在于“发现”。既要发现亮点,更要发现不足。因此,我们坚持“常态”,不通知,不准备,以最真诚的态度,最真实的状态接受“第三只眼”的检验。在三个月的教育督导工作中,学校各项管理措施,师生整体积极的精神面貌及获得了较高的认可,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教师家校沟通能力薄弱,新教师群体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差异等问题也值得我们警醒。
2.突出主题。常态督导机制不贪快,不求多,只追求有效。因此,每次督导确定一个主题,主题小而精,并把督导内容具体化、细致化。督导的主题来自于需要,或是家长关心的问题,或是学校管理的需求等。每一次督导,就是一次专题的教育。
3.培训先行。督学的成员主要为社区代表、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家长代表、关工委代表等,他们有关心学校发展的热情,却缺少对学校日常管理要求的基本认识。为保证督导工作的有效性,学校制作了《督学手册》,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督学认识与了解,以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某小学一日常规》,让更多的家长与社会人士了解,寻求更多的教育力量。
4.及时改进。某小学教育集团秉持“充满热情、立即行动、持续改进”的工作作风。督导团每发现一个问题,是对学校管理改进的一次机遇。面对问题,我们按照“分析归因--提出整改策略--具体落实整改”的程序来解决问题。其中,“分析归因”是关键,只有厘清产生问题的原因,才有根治问题的办法。
5.提出诉求。教育督导既是管理,又是服务。一些学校的内部问题,可以在学校层面给予解决。可是一些社会的整体问题,学校更需要社会各职能部门的支持。教育督导团通过督导,了解到食堂员工的工资占用了学生伙食费。为真正地改善学生的饮食质量,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督导团督学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向某镇人民政府提出相关的提案。
领域无大小,工作无小事,每一项工作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缩影,是师生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在督导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许多亮点,但是,对于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些细节问题,我们也能客观地进行分析及反思。思考,永远是学校前行的不竭动力。第三方评价的教育督导形式,为学校探索“以法治校、以规治理”的提供了实际的案例。
六、发挥群团功能,提高集团凝聚力。
学校党总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新思路,做好“一校一品”特色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群团的功能,提高集团凝聚力,给教师以大家庭的温暖。
1.“两学一做”为核心。各校区积极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交流活动,支部委员、普通教师、普通党员从不同的视角畅谈学习十九大的心得体会;开展“戴党徽、亮身份、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有效增强了党员教师的党性意识;开展青年团员“学习十九大,师德传万家”主题演讲比赛,展现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2.工会活动丰富多彩。本学期,工会开展“金秋趣味体育”活动、“校园美食”展评活动、“最美校园”摄影比赛活动等。活动的内容不在于好看,而在于意义。教师在动一动,品一品,拍一拍中,增强对团队,对学校的认同。
3.团员活动富有创意。本学期,团委牵头组织青年教师团队拓展活动,教育集团全体民办教师和上岗一年新教师七十多人参加了此次团队拓展培训。此次活动以“相亲相爱一家人”为主题展开,破冰游戏,我型我秀,车轮滚滚,齐眉棍,心有千千结等游戏,考验团队凝聚力、协作能力。
4.坚持集团品牌活动。1月,某小学教育集团将举行“2017,暖暖的”为主题的“2017人物(团队)颁奖典礼,从人物(团队)的推荐、宣传,颁奖典礼节目的策划,各个环节的设计”等,准备的过程就是凝聚人心,锻炼教师的契机。
第四篇:教育集团化办学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风正扬帆正适时
——修武县王屯教育集团发展纪实
修武王屯教育集团2014年9月筹备成立,一年多来,着力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美誉度,改变王屯教育的落后现状,通过健全组织、形成机制、强化措施,取得了人民群众满意、上级领导认可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挑战与机遇——王屯教育集团顺势而生。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任何一个新事物诞生的动力首先来自于内部思变的强烈需求。王屯教育集团的诞生也是从内向外开始的,这要从王屯乡小学教育的原来的状况说起。
现状一:王屯乡共有6所小学,在校学生1125人,教职工119人。六所小学发展严重不均衡,周流小学、付屯小学、黄村小学从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到教学效果发展比较先进,而其余三所小学相对就要薄弱得多。习村小学紧邻修武县城,尽管教学质量很好,但对于不明就里的老百姓来说,县城学校的诱惑远远大于身边的村小,学生流失严重,每到招生时节和开学初,挂在校长和老师们脸上的都是苦笑。延陵小学距武陟县城不足十里,留守儿童的增多,私立学校的冲击,加上占学校教师比例很重的具有时代色彩的老民师,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家长舍近求远,让自家孩子外出求学,在攀比心理作用下,更多的孩子涌向了武陟各私立学校。董村小学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和村中不和谐,造成教师思想情绪消极抵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王屯乡整体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令人堪忧。
现状二:教师队伍整体薄弱。一是教师老龄化严重,超过50岁仍然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有30多人,其中多数是转正的老民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比较低。二是教师流动性大,近几年,新分教师包括特岗教师补充的倒是不少,随着三两年稚嫩的适应期结束,还没为学校做多大贡献,就开始调离了。更为可惜的是从教多年的中青年教师,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成长为骨干教师后,不少人都选择调进县城,王屯乡成了“飞鸽牌”教师的中转“加油站”;三是教师专业成长意识弱,专业成长路径窄。受大环境影响,教师普遍不愿意主动学习,自我成长的意识不强,啃老本的比比皆是;单轨制小学,教师没有同科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多数靠自己摸索,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导致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缓慢,进而影响到我乡教师整体素质。
现状三:学生流失严重。因为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教师队伍薄弱,追求高质量教育的家长都选择宁愿放弃家门口的学校,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孩子送到修武、武陟等县城学校上学,特别是延陵小学、习村小学,全校学生由原来的二、三百人锐减到不足百人。
现状四:社会、家长满意度低。一是不同村的群众之间要相互比较,哪个村的学校建得好,哪个村的学校破烂,一比较就会生出一些不平之气;二是学校之间的不均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和人才流失,引起大量优秀生源的流失,导致全乡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徘徊在低谷,造成王屯乡教育在百姓心目中核心竞争力的丢失,并逐渐产生恶性循环的怪圈。能不能找到一种出路,改变王屯乡小学教育的现状,这是一个挑战,成了王屯教育人夙夜难寐的困扰。带着寻求解决困扰的强烈愿望,王屯教育人在苦苦地思索着,追寻着。2013年冬天,赵有才校长随同焦作市教科所组织的集团化办学考察团到杭州拱宸桥小学参观考察,对当地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做法和效果感受很深,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2014年春天,赵校长又带领本乡三位教育骨干随团到温州建设路小学、翔宇中学参观考察,对集团办学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坚定的想法。他们坚定地认为,将六所小学捆绑在一起,组建一个教育集团,实现管理集中、资源共享、教研协作、模式同步的集团化运作,是解决王屯乡小学教育现状的有效途径。
有内部的动因,还要有外部适宜的环境,而就在此时,王屯教育人的机遇来了。2014年4月,市教育局出台《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修武县教育局也随后制订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教育集团的成立提供了指导性意见。2014年8月,修武县教育局下发《关于印发实施集团化办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成立了八个教育联盟。这种自上而下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学的大背景,为王屯教育集团的成立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和政策支持。于是,乘着市、县两级开展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东风,王屯乡中心校决定将全乡六所小学组建成王屯教育集团。
2015年3月,经过精心准备和组织安排,我们在付屯中心小学召开各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组长和教师代表参加的集团成立大会,安排部署集团工作,王屯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二、摸索与创新——王屯教育集团风生水起。
教育集团怎样运作,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这都需要最初的顶层设计。为了使教育集团开展的所有活动都能接地气,确保从校长到中层,再到一线教师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中心校多次召开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会议,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人员深入各校,与广大教师进行座谈,为教育集团开展活动寻找群众基础。在充分听取意见、认真论证的基础上,王屯教育集团确定了明确目标、健全组织、形成机制、强化措施的工作思路,并在集团办学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和创新。
(一)明确目标。
王屯教育集团的目标是实现集团内部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融合发展、协作发展和互促发展,真正实现王屯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根本上扭转社会家长对王屯教育的偏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王屯教育集团制定了《王屯教育集团工作方案》、《王屯教育集团教育质量提升方案》,下发给各校,作为集团运作的指导性文件,为各校参与集团活动提供指导。
(二)健全组织。
为方便教育集团业务开展,王屯教育集团建立了行政组织领导和大学科组两条线并重的组织体系。即由中心校校长为组长,中心校教研员为副组长,各校校长、教导主任为成员,组成王屯乡教育集团组织机构,实现从宏观协调到实施操作的组织领导。同时,打破学校界限,组织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教研组,全乡中青年教师按照所教学科分属于不同学科教研组,以学科教研组长为龙头,牵头组织学科组内活动。集团内部的教育教学业务,比如观课议课、观摩研讨、教育科研、德育活动等,由学科组组长直接安排布置,各组成员直接对组长负责,上交各类材料,参与各类活动。大学科教研组为参与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
(三)形成机制。
王屯教育集团建立了“一抓一推一奖”的业务开展工作机制。1.一抓,即一个抓手,王屯教育集团以“一点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走“经验+反思”的专业成长道路,引导教师做研究型、反思型的优秀教师。教师着眼于教育教学中“最困惑疑虑的一点”、“最成功满意的一点”、“最让自己感动的一点”、“印象最深的一点”,以教育叙事为主要方式,点滴记录成长的每一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一点研究,面不大,题很小,非常符合农村教师理论水平低、教学实践丰富的特点,也非常易于教师操作。
2.一推,即一个推手,王屯教育集团将德育工作“八个一”实施细则作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力推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七分做人,三分做事。”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王屯教育集团在各小学推行德育工作“八个一”,即每天开一次德育晨会,每周看一部励志电影,每周开一次主题班会,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间周一次学生活动,每月一次法制教育讲座,每学期一次主题活动,每年一次专家报告会。德育工作“八个一”的施行,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
3、一奖,即完善相关奖励机制。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集团活动,变被动学习成长为主动汲取发展,集团出台了若干奖励政策。一是设立单项奖励,在集团内评选“优秀教师”、“最具成长力教师”、“最爱阅读教师”、“科研型教师”等。二是对评选的各类优秀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作为福利。三是凡在集团活动中能够脱颖而出,业务出色的教师在各项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方面优先推荐。完善评价机制为集团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强化措施。
为确保集团真正能办出实效,着力解决教师专业成长的突出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提振民众信心,王屯教育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化措施。
1、学科组观课议课。学科组按照“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题、定形式、定人员”的活动原则,每周不间断地开展教研活动。学年初,集团制定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安排表,严格按照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2014-2015学年,围绕既定主题,每周三下午,语、数、英三科学科组间周在六所小学巡回开展观课、议课、研讨活动,通过观课学习课堂艺术,通过议课交流体会反思,通过研讨碰撞思想火花。新学年,集团在征求基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加大教研活动频度,放大教研活动效应,每周二、三分别举行数学、语文教研活动,每月在周小举行一次英语教研活动,实现教研活动的常态化。集团要求各学校的其他事物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种常态化的教研活动,学校其他事物绕道走,确保活动按时顺利进行,学科组教研贯穿学校整体工作。
2、走出去聆听窗外的声音。集团大力支持教师走出去,参观、听课、学习。在集团成立大会上,集团赵校长曾对老师们说,“只要你们有外出学习的想法,我都支持。”仅上一个学期,集团共派出20多批次的教师到市实小、县二实小听课学习,帮助教师成长提高。下一步,集团将组织更多批次的教师到省、内外名校观摩学习,开阔教师事业,将培训提高的“福利”送给更多教师。
3、引进来助力集团协同发展。集团获悉市实小有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的意向后,积极主动联系,促成了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在对市实小进行充分考察后,集团决定重点引进市实小的“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和“六步作文教学法”,邀请市实小的郭玉珍副校长现场传道,并与集团青年教师同课异构、研讨交流,指导教师实际运用。新学年,集团又延请市实小两位名师,每周来为集团青年教师传道,使集团青年教师借鉴名师课堂更好、更快地成长。
三、成效与困惑——王屯教育集团方兴未艾。
集团成立以来,借助于完善的组织体系、常态化工作机制和强有力的措施,王屯乡的教育在悄悄发生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校管理更轻松。
王屯教育集团采用组织领导和业务领导并行的双线运行体系,将学校的大部分教育教学业务下放到学科教研组,学科教研组负责本组计划的制定、活动的组织和任务的落实,各组成员直接对组长负责,小组内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上交教研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校长的劳动强度,学校管理变得更加轻松,校长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谋划学校全局。
(二)教师成长更显效。
1.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集团开展的各项活动之所以能激发参与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是因为有用,积极参加,比如集团引进市实小的“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和“六步作文教学法”,对指导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改善农村作文教学现状很有帮助,老师们都乐于学习、消化、吸收并加以运用。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尊,努力进步。每次教研活动都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研讨就需要教师发言,教师一次两次不发言,三次四次他自己就觉得脸上有点挂不住了,所以就促使教师做底下功夫,多去钻研教学业务。
2.参与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集团成立以来,通过聆听专家教学、参与研讨交流、研读课程标准、撰写反思体会,参与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已经结集印刷了六本教学随笔集,下发给学科组教师供学习交流。
3.参与教师的授课技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参与教师能主动学习六步作文教学法和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并自觉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他们欣喜地发现教学效果就是不一般。在6月10日举行的集团教师汇报课活动中,年轻的薛未花和刘亚辉老师运用六步作文教学法开展教学,获得了县教育局刘瑞清副局长、李玲科长和市实小王思明校长、郭玉珍副校长的高度评价。
(三)学生成长更具内涵。
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授课技能的增强,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六步作文教学法,让农村教师能扎扎实实开展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学导和谐的教学模式,凸显教师学生双主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德育工作“八个一”的施行,紧紧地守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帮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了胆量,提升了素质,培养了能力,丰盈了精神世界。老师们惊喜地发现,课堂上学生由不发言变得喜欢主动回答问题,甚至向老师和同学提问题,整个人变得自信、乐观、积极。
(四)家长满意度提高。
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变化,老百姓给出了积极的评价。不少教师家属、学生家长惊叹:“农村学校弄成现在这个样子,真不赖!“8月份一年级招生时,一个家长对集团内的一个校长说,“乔校长,你真牛!我去县城一实小都能说进学生,咱学校硬是说不进去。”家长的满意,带来了学生的回流,集团内的延陵小学,现在已经突破140人,习村小学也接近百人,其他学校的新生人数也比往年有较明显的增长。家长说,“村里的学校办好了,我们何必费气送孩子外出上学呢?”
集团化办学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产生了一些困惑:
1.农村教师工作负担重、主动发展意识不强影响他们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2.在语数英三科教研组活动的基础上,如何在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开展活动,实现教育集团的全面发展。
3.如何更彻底地消除教师的校际痕迹,彻底打破校际界限,增加教师在集团内部的流动性,实现教师在学科、年龄、性别等方面更均衡、合理的分配,为集团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针对困难困惑,一方面我们会在总结反思提高的基础上,提炼出好的经验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发扬下去。另一方面围绕困难困惑创新工作思路。要加大表彰力度,市县荣誉上向集团活动中表现积极的教师倾斜,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科组基础上,尝试学科牵头学校制度,各基层学校组织好本学科的集团活动。进一步统一各校校长思想意识,实现全乡范围内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达到教师配置的最优化。同时,还要放大市实小的优质效应,推动全乡教育优质发展。
王屯教育集团成立以来,坚持不玩形式、不摆花架、不走过场,扎扎实实开展活动,做了一些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师进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工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优质高效的教育集团化发展道路,办人民满意教育,造福一方百姓。
第五篇:集团化办学总结
工业与设计学院2015年集团化办学工作总结
江西林业职教集团成立的短短一年以来,在林业厅、学校党委、各企业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设计学院各理事成员单位遵循自愿协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的原则,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服务我校发展为目标,在集团内部校企、校地、校校之间展开了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合作,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推动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拓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集团化办学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总结如下:
一、与设计学院对口的成员单位所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3年12月,江西林业职教集团正式成立。设计学院首批对接的单位有江西省家具协会、广州丰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南康市家具协会、深圳居众装饰有限公司、南康自由王国家具有限公司、南康世纪家缘家具有限公司、南康市腾飞家具有限公司、东方美居(香港)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赣州菊艺服装学校、宁都科技职业学校、广州华浔品味泉州分公司、赣州点石建筑公司等12家企业。
在集团成立的不长时间里,设计学院对接的集团内部企业、行业对学院专业教学改革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体现在 “四共建设”、“六个对接”得到不断深化推进,“四共”就是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六个对接”就是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通过这些深度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紧扣行业发展脉搏,及时准确地把握产业发展的各种信息,使设计学院的专业建设紧紧跟随区域产业的发展步伐,增强了江西林业职教集团服务地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专业建设上,设计学院加强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调整结合的紧密程度。例如设计学服装专业与赣州菊艺服装学校合作,针对服装事业尤其是服装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与赣州市华浔装饰公司合作开展的高端设计效果图免费送客户,深受广大市民欢迎;室内设计专业邀请深圳居众装饰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公司开展了多次专业性讲座,及时给14级新生引导相关专业方向。与多家设计类理事单位成立了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由12名知名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计划制定的讨论研究;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指向性更明确,例如室内设计专业调整了8门课程,由原来单一的的3D软件课拓展为草图大师,形成户内、户外、材料应用、成本核算、营销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和未来的的工作岗位契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在课程建设上,各专业都加大了以企业为主导的,有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开发的力度, 设立“行业通识课程”和“企业定向课程”,注重课程设计与企业生产过程和行业发展紧密衔接。设计学院室内教研室教师准备和企业专家一起开发核心课程8门,其中合作开发的课程《室内装饰设计》获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
3、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上,集团内院校更加注重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专业技能与企业要求对接,力求按照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制定“订单班”“项目班” 人才培养计划。成立的居众、华浔、余工、创意油画4个订单班,订单班人数220多名。这些“订单班”、“项目班”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校企合作的教学团队建设初见成效。集团内企事业单位积极与院校合作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接纳职业院校教师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在管理制度、保障政策等方面的机制建设初步成型。暑期共有13人次参加了暑期培训和企业锻炼,其中参加国培项目3人,参加企业锻炼4人。聘请企业的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15人次。邀请企业行家开展讲座12人次。
5、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习和就业基地效果好。设计学院2014届288名,和2015届279名毕业生已经安排在我院校企合作企业及工地顶岗实习和就业。深化了与南康家具企业—自由家家具有限公司(赞助家具设计大赛)、腾飞家具有限公司(派老师定点支持帮扶)、南康家具产业促进局(派学生参与家具博览会的组织工作)的合作;与赣州五福堂家具有限公司建立了以板式家具教学为主的实训基地,并常派学生到企业开展教学实习,组织学生协助完成了21-22栋2栋学生宿舍楼新家具的安装工作。与赣州市的装饰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派学生到赣州曼尼芬公司开展了生产实习。继续与广州设计岛余工特训学院开设“余工设计订单班”。启动了第一届“创意油画订单班”开展,有10名同学参加了该班级,假期到油画产业园培训了二个月,成效良好,学成后学生的作品有一些成为了商品,并在校园开展了作品展。
积极参加中国家协和省家协的有关活动,与江西省家具协会达成合作协议,共建江西家具学院。江西家具学院由江西省家具协会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共建,系非营利性质的面向家具行业的服务机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与输送,从业人员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产品与工艺、材料研发,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等。
二、积极吸引新成员单位加入职教集团
设计学院已经与尚品宅配集团、虎都男装、中国家居、深圳居众中山分公司、赣州瀚亭装饰公司、赣州名匠装饰分别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走访了香港上市公司皇朝家私,建立了以顶岗实习为主的教学实训基地。走访了维尚家具集团,派了一批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探讨建立“维尚家具设计订单班”。与广州华浔装饰集团泉州分公司建立“华浔装饰设计订单班”的合作关系,并提供一定的奖学金。走访了香港上市公司虎都男装有限公司,派了一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建立了“虎都订单班”的合作关系。
与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家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申报了2015室内设计专业的国家师资培训基地,已通过了教育厅的审核上报教育部备案。
与江西南康区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中高职对接的校校合作关系,打通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中高职对接渠道。
三、存在的不足
1、与部分企业理事单位的沟通和合作上还不够深入,如上海东方美居、宁都科技职业学校等。
2、“高、大、上”的新成员单位的拓展还很不够。
3、校企合作中的订单班建设与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至今,在各理事成员单位积极参与、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工作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职业教育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根据国家和江西省对于加快苏区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我校的发展战略定位,围绕我设计学院主导产业发展布局和专业基地建设,集聚集团内外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并加以优化整合与科学开发,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加快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办好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江西林业厅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对我们的期望和重托。对此,我们应该共同以最大的努力,贡献出最大的力量和智慧,团结合作,打造江西立林业职教品牌,为推动环境学院在苏区经济区快速崛起,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2015年工作要点
一项改革:2013级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行7-8月份的短学期制,提前到9月份到企业开展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五项重点工作:
1、组建江西家具学院并正式开展工作。举办家协年会,挂牌成立江西家具学院,组建学院机构,开展日常工作。
2、合作办好室内设计专业国家级师资培训班工作。在暑期与中国家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开设2015年国家师资培训班,计划40名。
3、深化校企合作。余工设计班、深圳居众设计班、皇朝家具订单班、油画订单班等落到实处,继续拓展校企合作单位8家,争取与知名的上市装饰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2015届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和预就业作好准备。
4、做好产学研工作。家具实训中心强化育人功能,围绕省级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要求,在工艺革新、材料应用研究、产品研发与专利申请等方面加强建设。
5、提高就业质量。重点做好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与服务工作,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跟踪率达100%,就业质量和稳定性有提高。做好2016届顶岗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安排工作,特别是室内设计专业和环境艺术专业在8月份开始的顶岗实习安排工作,为推行这二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下基础。
工业与设计学院 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