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网格化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 文档(本站推荐)
漯河:以网格化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
王老二是漯河市沙北的一个普通市民,一家五口人,父母年老多病,12岁的孩子正在上学,全家收入仅靠他一人打零工,生活十分困难。市城建监察女子大队了解到王老二有修理自行车的手艺后,在交通北路帮其成立了一处便民服务修车店,既缓解了他一家的困难,又为社区群众提供了便利。这些人性化的做法,是漯河市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的一个生动写照。
单元网格化与城市部件管理法
城市管理历来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城市则成为不了城市;而同时,如果如果一味强调严管,则会触及小商小贩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关于城管粗暴执法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城管执法难也成了“难”字号的一大社会问题。去年8月份以来,为深入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漯河市建委借鉴企业化管理理念,在市城建监察支队、市环卫管理处、市市政管理处实施了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该市构建市区两级组织实施网格平台,成立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督导检查、考评奖惩等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实施方案、考核奖惩办法等文件,细化精细管理标准,明确部门职能。建立领导分包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落实领导责任。
创立单元网格化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市政、环卫、城管三个网格化管理单位以城市街道为基础、以行政辖区为界限,按照“管理区域点面结合、边界明确、工作量均衡、网格化便于协调”的原则,分别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管理单元和部件,每个网格由一定数量的人员具体分包,负责管理区域内部门所要承担的管理职责。同时,组建机动管理队伍,协调配合各网格责任人解决辖区内的重大问题,并独立解决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落实网格“四定”责任制和管理标准。该委对管理网格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网格化管理主体与单位签定管理责任书。细化、明确网格化管理标准,下发到网格化管理主体,要求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熟记于心。规范执法行为,统一执法依据、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执法程序、统一收费标准,践行“刚性管理、柔性执法”和谐城管理念。全面实行以步行为主、车巡为辅的巡查制,实施与群众的近距离亲密接触,及时发现管理问题。管理流程优化再造
该市建立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问题处置、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一系列管理流程,严格程序运转,实施细节管理。强化“12319”城建服务热线和各有关部门热线功能,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加快管理流程运转效率。借用“12345”市长服务热线优势,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指挥平台,统一发放指令,统一督导催办,统一处理反馈。市政管理处还成立了“三人机动组”,由监察大队四大队两个副大队长和一名老队员组成,三人机动组不隶属于辖区内任何一个网格,但是他们的工作却联系到辖区内每一个网格。每个网格内有固定队员的监督,这是网格化工作的“点”;机动队员随时待命,负责处理一些突发、紧急的情况,这是应急处理工作中拉出的“线”;而整个辖区网格在机动人员的拉动下,有效形成了管理工作的“面”,“点线面”相结合,不仅解决了网格空间大、执法力量紧张、监督力度不够全面的问题,维护了辖区工作的统一性、完整性,更能及时有效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和辖区商户。
漯河市制定出台《城市网格化管理责任主体督查考评暂行办法》,对网格化管理主体实施百分制综合考评。建立两级督查考评网络,综合考评每月一次,其中,市建委城管办每月统一考评一次,占50分;有关单位负责日常考评,占50分。另外,设立加分和扣分因素,结果纳入总分。督查考评一月一通报并兑现奖惩,对每季度督查考评第一的责任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年终综合督查考评第一的责任单位,授予城市网格化管理先进单位称号,通报表彰,现金奖励;对每季度综合督查考评排名最后一名的责任单位,通报批评,单位分管领导向市建委写出书面检查,并给予单位相应处罚。
探索实施刚性管理、柔性执法
市政、环卫、城管三家单位在实施网格化管理中,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要求队员执法严格按规定执行。但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要求“刚”中有“柔”,“柔”中含“情”。女子大队针对临时摊主“打游击”的特点,采取堵疏结合的方法,先后在辖区设置了6个临时摊群,把游击摊点集中起来管理;强化人性化的“三牌管理”:对初次违章者发蓝牌,以示告知;对规定时间内未整改者发黄牌,以示警告;对三次拒不整改者发红牌,按照规定给予严肃处理。为方便商户经营,还印发了“商户经营须知”和“温馨提示卡”,并定期召开商户代表座谈会,及时查找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他们所需所盼,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困难商户进行重点帮扶。市政管理处在每个网格内男女搭配,但不是简单的配对执法,而是突出刚柔兼备这一管理模式。在执法中,男队员主要负责违章现象的整改、政策法规文件的送达、讲解等理性方面的阐述,女队员则侧重于对执法中人性化、人情化的兼顾,耐心的讲解,贴心的劝告,增加对管理队形的亲和力,缓解管理者与受管对象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兼顾了执法的原则性和人情味,使刚性管理与柔性执法并重。一次,纠章执法中,因为误会,商户与执法队员起了冲突,当时在场的商户与群众情绪激动。但是,执法队员不慌不忙,一方面男队员耐心地给商户讲解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指出其违章行为及处理办法,女队员则不停地用温和的话语,耐心劝解周围的商户及群众,平复商户激动的情绪,调整对立紧张的气氛。在执法队员的耐心讲解和劝说下,纠章执法工作得以正常进行。
管理效果显现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以其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城市管理责任不清、标准不细、态度不佳、落实不力等诸多问题。该委实施这一管理模式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科学谋划、精心准备、严格实施,产生了较好的管理效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实现了吃“大锅饭”向“承包制”的转变。过去城市管理是“生产队”、“大集体”式的管理,责任不明确、不具体,队员出工不出力,出了问题不容易追究责任。通过落实“四定”责任制,任务落实到人,调动了具体管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了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过去是“出事才去管”,发现问题被动,处理问题时效性差。现在实施徒步巡查,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时效,消除了管理隐患。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第一个月内共主动发现和处理各类违章3241起,同比增加52%。第二、三月共查处各类违章1267起,同比减少了213%。
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广大管理人员对照精细化管理标准,对分管区域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一一自查,很多管理者甚至将管理内容由100多项细化到200多项,自加压力,严格要求。网格化管理实施以来,精细化管理标准得到了较好落实,真正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全覆盖、无缝隙、精细化、规范化。仅市政管理处第一个月内就处理各类违章1500余起,较去年同期增加500多起;清理窨井1047座,较去年同期增加364座;治理建筑工地占道堆放等其他问题321起,较去年同期增加120多起。
实现了由简单管理向人性管理的转变。由于责任落实到人,迫使管理人员转变过去简单的执法形式,变“堵”为疏,变“强制”为“教育”。管理人员准确掌握管理问题时段,提前上岗到位,教育、提醒、劝导经营商户退路进店、规范经营,管理双方形成了和谐共处的良好关系。黄山路南段沿街有一排饮食商户,占道经营屡整不治。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沙北女子大队一大早就上岗,耐心做商户的思想工作,并帮助其搬桌子、凳子,赢得了商户的理解,一举改变了该区域混乱的管理现状。
实现了城管旧秩序向新秩序的转变。“12319”城建服务热线共投诉157次,同比下降76%;问卷调查群众满意率上升41个百分点。其中,前一个月城建监察管辖区域同比延伸增加29%,查处占道经营、流动经营等违章现象827起,同比增加了84%;门头招牌规范率同比增加18%,小广告清理及时率同比增加65%。环卫部门共查处各类违章16起,果皮箱维护率达到99.9%。
张向东 张笑伟/文
第二篇:会宁县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会宁县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全覆盖、无缝隙、制度化、精细化”的管理目标,努力把会宁建设成为宜居、宜商、宜游城市,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我县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就通过建章立制、细化标准、优化流程,实现城市管理无缝隙、全覆盖、无死角。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整合现有城市管理力量,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有力保障。实施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能够为广大市民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完备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素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能够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优化投资环境,增强会师圣地的知名度和影响
力。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但是,目前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存在着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规划执行落实不到位,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仍未真正形成,城市环境“脏、乱、差、丑”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城市管理水平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改善城市面貌,已经成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市民的强烈愿望。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实施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升标杆,强化措施,全民动员,积极参与,努力开创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五、保障措施
严格考核奖罚,建立完善城市管理激励机制。落实城市管理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将有关职能部门、街道城市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和绩效纳入领导班子目标考核重要内容。科学制定城市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坚持日巡查、月检查、季通报、年奖惩制度。对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部门、社区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工作不达标的部门、社
区实行挂黄牌,并通过简报和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进行通报批评。通过奖优罚劣,严格奖惩,有效推动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扎实开展。
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引导广大市民增强文明意识,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市民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以开辟城市管理专栏、专题、热线等形式,广泛收集公众意见,积极宣传政府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举措,反映城市管理的有益成果和先进典型,加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引导发动全县机关单位、企业、社团组织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激发广大市民自觉爱护家园、美化环境的主人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城市网格化管理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
城市网格化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政府来说的主要优势是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
首先,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第三,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正是因为这些功能,可以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城市网格化管理,成为要走向数字化的北京不愿错过的尝试。
管理概念
所谓网格,就是将城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使这些网格成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
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有一个很著名的“二、三、四”,即“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模式”。“两级政府”的提法是确立区级机关的主管政府地位,强调两级政府,也就是强调区级政府在管理区域内公共事务的独立地位,意味着具体的管理事务、管理权限,以及财政资源由市级政府向区级政府流动。“三级管理”强调街道党政机关在管理本地区事务的重要地位。虽然街道办事处在法律上不具备一级政府的地位,但是强调街道机关的管理职能和地位,意味着街道承担更加明确的协调和管理的职能,包括通过“会签”权,提升街道政府引向行政管理在区内派出机构的影响能力。“四级网络”强调居民区层次在社会管理中基础性单位的地位,通过居民区各类组织,建立起维系社会管理和稳定的网络体系。“二、三、四”模式的实质体现了上海模式的精髓,即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调控,区、街道和居民区三个层次上的组织体系成为确保社会管理的组织架构。在总的发展方向上,强调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1]
在快速变化的城市社会面前,“二、三、四”模式,沿用了传统的行政控制策略,即试图用行政力量来整合和调控城市社会。随着市场化变革越来越深化,这种行政主导和控制模式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些最直观的现象之上。例如,在“二、三、四”体制下,街道是三级管理中的重心,通过行政化整合的机制,对辖区进行社会管理。这种行政强化的逻辑在理论上可以成立,但是实际运作中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街道所能够掌握的治理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一方面,街道对各类条线部门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虽然街道在名义上是这个层次的协调和领导机构,但实际上却无法真正主导条线部门的行政行为。在工作评估方面,反而是区行政主管部门来考核街道。因此,很多具体工作的落实,难缠的事务最后都落到了街道身上。例如街道的综合治理工作,由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承接,涉及多个上级部门。任何一个区级部门,都可以随时向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安排工作任务。各种任务不断下达,但是人员、经费和政策都没有相应配套。另外,街道行政部门沿用的行政化控制手段,无法将辖区内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例如各种社会组织、单位和企业的资源整合起来,为其所用。街道有事无权无资源,单打独斗,不堪重负,影响了街道管理的实际绩效。
由于街道负担过重,资源匮乏,自然将相当多的行政工作往下转移到居委会的身上。居民区层次承担过多的行政负担,从反恐到计划生育,从统战到公共安全,一切事务进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区党支部的人员素质、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都无法适应来之上面千条线的工作。其次,居民区内辖区事务相对单一,治理范围受限,无法履行城市社会管理的重任。最后,由于居委会在法律上属于群众自治性组织,承担如此多的行政职能,必然遭人诟病。居委会过多承担国家控制的成本,又影响了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感,甚至有的地方业主不欢迎居委会设在本社区。
“二、三、四”模式下的城市社会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难题。街道一级行政资源有限,无法在街道的范围内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而居民区层次上又过多地承接了上面流下来的行政职能,群众自治组织地位的异化造成了居委会的运转不良和认同危机。在此情况下,社区管理的“网格”化试图寻找一个街居之间的新单元。最为常见的作法就是在街道和居民区之间,人为地划出若干个网格,在这些小单元中注入被条线分割的行政资源。另外,改革的设计者希望在管理网格中,通过各种手段,整合行政体制外的各种治理资源,例如单位、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与市场的资源。在这一改革的逻辑中,网格中的行政体制内资源得到合理整合(解
决条块矛盾),体制外的社会与市场资源也得到有效利用,各种管理信息互通,这些都有助于解决目前街居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当然,逻辑上虽然如此,但是一旦付诸操作,就会碰到许许多多实际性的问题。
北京介绍
东城区
东城区特色:万米单元网格
北京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东城区。自2004年北京市以东城区为试点创新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来,得到了国家各大部委的高度关注。
东城是北京的中心城区,中央机关云集,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比较成熟的建成区。大规模的大拆大建、开发建设已经结束,开始进入了长期的设施管理维护阶段。
正是根据自己的城区特点,东城区实施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东城区所辖25.38平方公里划分为1652个网格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科技处副处长宋刚认为,它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
1.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两轴分立。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这样的制度,有利于处理问题的效率提高。
2.实现了更小单元的管理。万米网格,比社区更小,责任也就更明确。
3.实现了工作闭合的环节。发现问题-收集问题-问题立案-问题处理-问题反馈-结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而且,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
4.启用了移动的技术手段。基于无线网络,以手机为原型,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
5.对井盖、电线杆等城市设施实现了数字编码,有利于城市部件管理。
但是东城区的模式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呢?答案显然不是。因此,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等区县的城市管理建设,必须要因地制宜,找出自己的特色来。
海淀区
海淀特色:三心合一 集中共享
朝阳区面临的问题同样适用于海淀区。而且,由于海淀区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不错的底子,因此,不重复建设,集中、共享的愿望也就更加强烈。在这个基础上,海淀区“三中心”工程将视频指挥调度中心、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行政事务呼叫中心从空间位置上进行合并,从应用功能上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实行三中心合一的方针是正确的,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
再有,由于海淀面积大,人口多,尤其是流动人口多,海淀并不全部通过城管员来发现问题。经过论证,海淀区决定采用视讯技术,视讯和城管员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石景山区
石景山特色:管理通“地下”
石景山区早在2001年就对城市的地下管网进行了普查并建设了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区给水、排水、排污、电力、电信、燃气、热力等地下管网的数字化管理。如果要开发一块土地,通过这个系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地下管网的铺设现状,同时还可了解到土地的规划性质、绿化情况以及人口密度等相关信息。
石景山区将地下网管建设与地面城市管理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管网数据系统的工作成果,建立以人口、社会单位、环境和市政设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数据信息库,提高对社会的动态管理和控制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朝阳区
朝阳区特色:社会化管理
对于朝阳区来说,既有成熟的建成区,又有大量的建设区。可谓是有CBD,有使馆区,有亚奥商圈,但也有广阔的农村地区。各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很不一样。
因此,要把东城区的城市管理方法照搬到朝阳区就会发生问题。最简单的就是没法雇那么多的城管员,依靠城管员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力量缺乏。因此,朝阳区的办法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提倡社会化管理。
首先,试点先行,分步推广。将三环以内城区、四环周边城区和农村地区分三步纳入网格化管理; 其次,以事件管理为重点,管理内容从城市环境管理拓展到社会管理,纳入对人、对单位的管理;第三,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调动门前三包单位、保洁队、绿化队、物业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第四,以96105作为统一呼叫平台,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与政民互动系统进行对接。(T121)
舟山模式
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平台
2008年10月天阙科技受委托研发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平台。
舟山市沿港西路83号有三座烟囱,昼夜使用劣质燃料排烟,附近三百多户居民怨声载道,多次反映,并与工厂负责人发生过冲突。8月18号上午9点20分,居民王雅莲向“舟山网格化管理系统”10639393短信号码发短信反映了这个问题,在10分钟内,经过竹山社区、解放街道、定海区各级流转后,交办给海区环境保护局,上午9点34分,区环保局环境执法人员进行调处,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在系统反馈中承诺对此事件进行持续关注处理。
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系统平台运行3年,整合了近30个部门应用,累计解决类似的问题6万个。办结率达到99%。记载事件20万篇,短信平台将近一年时间发服务短信1800多万条次。
贺国强考察系统后指出:网格化管理系统整合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资源,强化综治维稳机制,既是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也是基层党建的创新。
从系统建设的角度来讲,第一是细分管理网格,使整个基层管理的结构形成网状化的结构;其次是建立基础信息管理平台,整合了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基础数据,包括人、事、物、场所、机构等;然后通过拓展信息录入渠道,比如短信、电话、门户、平安队员上门走访、其它治安、司法、信访等数据接口,纳入了基层民情,同时建立民情分析机制;整合社会管理相关部门资源,形成政务资源联动机制,统一为社会提供管理服务功能。同时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将整个系统的运作纳入规范的监管体系。
从机制建设的角度来讲,通过组建管理服务团队,整合各方面的服务资源;强化分片包干的责任,使管理服务落到实处;这种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全覆盖、精细化、多元化的管理服务,形成党政主导的、多方协同的管理服务体系。2009年,赵洪祝书记做了长篇批示,要求全省推广,并多次组织现场会,至2010年底,浙江省已全面建立并完善了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2010年底,系统获得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
舟山市2009年的群众安全感指数高达99%,位列浙江全省第一,2010年第一到第三季度的群众信访总量同比下降8.9%,“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第四篇:网格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
网格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 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推进网格化管理,强化工作责任感
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收集社情民意信息,以“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平台、精细化服务、社会化监督”为内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解决当前社区管理存在问题的一把“万能钥匙”。以转变社区职能为着力点,以管理无缝隙为切入点,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健全网格内的专、兼职管理服务队伍,以网格化的方式,搭建“社区牵头、单位协同、群众参与、资源整合、信息互通”的全覆盖服务管理网格和平台,基本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1、明确工作任务。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网格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后,主要承担网格内调查、维稳、统计、宣传、调解、信息收集、应急处理等基础性工作;并在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协助做好网格内与民生有关的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优抚救济、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环境卫生、文化体育等项工作;指导网格内的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2、落实岗位要求。网格长是网格内的责任主体。对网格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四知”、“四清”、“四掌握”。“四知”,即知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知家庭成员就业情况、知家庭成员政治表现、知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情况。“四清”,即隐患矛盾情况清、重点人员底数清、流动人口活动清、贫困群体户数清。“四掌握”,即掌握社情动态、掌握高危人群、掌握热点难点问题、掌握积极分子工作情况。网格长准确掌握了责任网格内的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源,成为了本网格内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担当了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网格事务的第一人。社区网格工作人员推行“错时工作制”,坚持每天至少到网格内巡查1次,与居民的交流时间超过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
二、构筑信息化平台,增强群众安全感
1、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将社区内实有人口信息及重点人群、精神障碍患者、刑释解教人员、流动暂住人员信息等全部录入网络。在连接互联网的任何一台电脑上,均可实现“鼠标轻轻一点、居民信息皆知”的目标。建立社区服务QQ群、微信群,搭起服务与被服务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平台。每一项内容,都要做到资料翔实、信息全面、更新及时。
2、规范系统操作程序。每个社区信息管理系统都设有独立的密码和用户名,严格遵从专业公司提出的工作建议,对网格员进行电脑知识、软件认知、操作规程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保密教育,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规范化操作。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经办事处信息处理中心授权,可以调阅所有社区的信息资料,监测每个社区系统的运行情况。考虑到居民信息的隐密性,除工作之外的操作一律禁止。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定期对网络进行清理和维护,防止恶意攻击,确保系统安全。
3、强化统筹协调指导。坚持“分类考核、定量考核”并行,量化、实化考核指标,自查、互查、抽查、检查相结合,年终考评,兑现奖惩。对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社区网格工作人员,限定一个月的考验期。之后仍不能胜任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转岗。建立网格服务管理公示制度,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服务管理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
三、开展精细化服务,提升百姓幸福感
1、整合社区力量。成立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人员提倡“一岗双责、一人多岗”工作制度,以“小机构、大服务”的理念,处理社区事务,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2、建立信息处理制度。网格工作人员是收集信息的责任人,把收集居民对社会的反映,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把听取群众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对收集到的意见反映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有关事项分类整理,统一登记,一周一次交流,半月一次研究,周周有反馈,月月有重点。
3、健全协调处理机制。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在社区“五位一体”联席会上进行责任分解,跟踪落实。对属于社区工作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及时交给网格长或网格工作人员办理,属于街道办事处和职能部门的问题,及时上报街道办事处牵头协调,交由职能部门处理。尤其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投诉以及求助事项,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采取集中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督查与调研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督促工作进度,确保工作实效。
四、倡导社会化监督,激发居民参与感
1、完善自治制度。建立健全社区“五位一体”联席会、楼栋理事会、社区事务听证会、社区协调会“四会”制度,不断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在社区推行委员问事、居民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的“五事”制度,搭建联系平台,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通过社区居民会议、社区代表会议、业主委员会等组织形式,认真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网格群众的根本利益。
2、接受居民监督。不断加大社区党务公开、居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力度,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开社区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社区公益服务场所都设置区域平面图和网格划分全景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充分发挥社区监督委员会和协商议事会的作用,定期听取群众对社区事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协作配合。实行网格化管理,由原来的“以线为主”变为“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分工协作”,由社区工作“ 主任一肩挑”变为“网格工作人员分担挑和社区居民共同挑”,特别是“一岗双责、一人多岗”等制度的建立,使网格工作人员之间、公共服务部门工作人员与社区干部之间协作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
网格办 2017年4月12日
第五篇:网格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
网格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
今年以来,葛大店社区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把着力点放在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上,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在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主要做法是:
1、网格定位,延伸触角,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根据社区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民小区、居民组等情况,合理设置网格。一般以200-300户为一个网格,在全社区范围内划分了18个网格。
2、整合力量,优化配置,建立与网格对应的管理服务团队。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以社区两委干部为督导员、信息员、市容管理员、治安员为骨干。
3、明确职责,落实包干,强化管理服务的责任。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工作中,网格党小组每月召开1次工作例会,分析梳理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对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以重点联系和专业化服务为主,网格团队成员主要发挥社情民意调研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主制度监督员、惠民便民服务员等“五个员”的作用,信息员每天进行走访,深入了解网格内各户的详细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平时根据具体情况,做到群众有困难有问题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加以解决。为落实责任,我们还出台了量化考核和保障措施,定期进行考核和表彰。
4、建立平台,强化功能,运用信息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以信息中心的信息平台为依托,配备专职信息员,专门从事信息平台管理维护及信息输入、反馈工作。该信息平台具有数据查询及统计、短信互动、工作交流、网上办事等功能,群众诉求以短信、电话或走访收集后输入信息系统,系统立即自动受理,并按内容分类和流转程序传递给全市各级、各职能部门,限时办结,办理结果以短信方式或由网格服务人员反馈给当事人,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同时,鼓励和督促服务团队成员利用工作交流平台撰写电子民情日记,记录工作情况和所思所悟,并作为考核干部转变作风、联系服务群众、发挥职能作用等方面表现的重要依据。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基层管理服务上实现一口受理、一网协同,既能让群众及时反映问题、加强群众与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交流沟通,又能全面反映受理问题办理情况,使网格管理服务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督。
5、定期研判,上下联动,发挥社区党委在管理服务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网格民情研判制度,重点研究处理网格团队无法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关乎民生、民富、民安的普遍性问题。社区党委一般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听取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工作情况,如遇重要情况,随时研究处理。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一般在社区范围内解决。社区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逐级向镇 工作中心反映,寻求上级的帮助和支持。
取得成效:
葛大店社区党委非常重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工作,把它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基层管理服务和综治维稳的主要抓手,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确保这项工作推进迅速、进展顺利、深入人心。经过近3个月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反映在:
1、构建了为民服务之网,各种资源和力量得到统筹整合,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统筹各方力量,以团队人员的多元化来服务群众需求的多元化,以强化条块协同来改变条条各自为政的局面,党组织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构建了平安建设之网,强化了社会管理,社区更加和谐稳定了。网格团队通过经常性走访排摸,在第一时间掌握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及时进行社会稳定分析预警,努力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改变了以往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遇事只好上访的状况。即使某些问题因各种原因一时无法解决,通过网格团队推心置腹的交流沟通、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换位思考的言行举止,也让群众感到了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通过网格化管理,共征集群众意见235余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230余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苗头,化解在初期。
3、构建了感情沟通之网,改进了干部作风,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网格团队成员经常性地走访联系群众、面对面与群众谈心交心,实打实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通过近三个多月时间的实践,群众从当初怀疑、观望,到审慎接触、逐步了解,现在已有许多群众开始真正把网格团队和基层党员干部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问题、困难愿意向他们反映,甚至家中有事也愿意找党员干部商量了。网格团队被老百姓称为“撤不走的服务队”。正是通过一件件细小事情的解决,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
4、构建了干部成长之网,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基层的执政能力提升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要求基层干部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村服务”,变“处理线条单一业务”为“解决群众各种难题”,把干部“赶”到基层一线,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复杂问题,形成了推动干部学习的倒逼机制。现在基层干部主动学习的多了,闲暇无事的少了;彼此交流走访情况的多了、扎堆聊天的少了。许多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说:“以前由于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比较少,碰到群众找上门来要求解决问题,不仅没有办法,而且还感到有点紧张,说白了就是相关政策和办事程序不了解,做工作底气不足,缺乏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这项工作开展后,逼着党员干部多学知识多学业务,争当通才,现在面对群众心里有底了,也愿意跟群众打交道了”。
按照“一格多员”的模式,整合了综治、计生、市容卫生、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100余人参与到网格管理工作中。利用社区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民政等工作平台,基本情况输入电脑,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一卡一线一岗一网一站”,即,社区便民服务卡、服务热线、民情民意接待岗、社区居民(党员)活动中心等多种形式,加强与辖区单位、居民的沟通联系,掌民情、集民意、解民忧、帮民困,及时回应广大群众诉求,妥善处置各类隐患和纠纷,增进与群众的联系,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最大限度缩小服务半径、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效果,促进了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综合化、精细化、信息化和实效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