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下地理质量分析及教学思路发言稿。. 文档
七年级下册地理成绩质量分析及教学思路
福建大田中学
陈兴
一、基本情况
上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很不理想。七三班,七四班的平均分分别为61.5分,60.5分,七一班与七二班的平均分各为58.7分,58.8分。优秀率七三班略好点,为17.9%,七一班为13.8%.七二班为13.3%.七四班为13.8%.及格率七三班为60.7%, 七一班为47.4%, 七二班为46.7%, 七四班为51.7%.通过七年级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五步四环节”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学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教学目标
教完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技能,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对世界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着较为详尽的知识掌握。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等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美国和巴西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第十章《极地地区》,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等。
五、本学期教材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六、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客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充分利用地图册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多种教学形式,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周末布置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世界之窗》,《正大综艺》等节目,增进对世界了解。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从帮助落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七、教学要求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A、课前准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逻辑,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考虑教法。B、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情感。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3.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博采众长,提高水平。
4、充分利用网络,不断拓宽知识面,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开展课件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第二篇:2013七下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3——2014学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4年1月七年级期末统考试卷在题型上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选择题20题共40分,非选择题4大题共40分。从总体来看:本年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注意知识理解上的考察,注意专题的归纳,有很好的区分度。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而且有一道题出自课下注释,学生答的情况不是很好。
(2)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3)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2、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三、今后要采取的措施: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教材,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七下地理美国教学反思
《美国》教学反思
作者:韩丽祎
教学反思对老师来说有很重要的帮助,能够让老师知道自己教学出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获得进步,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2016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教学资源《美国》教学反思,希望能够使老师获得提高。
一、开放的构思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世界地理教学中国家地理部分的必考内容之一,是同学们接触到的西半球上的第一个国家。鉴于许多学生对美国的了解比较片面、零散,甚至存在盲目崇拜、妄自菲薄的现象。集体备课中我们既重视了课程标准中知识要求的研讨,也注重了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美国的发达、人权及发达背后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人权现状,认识一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等现实问题,最后达成共识。美国教学中依据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发动学生收集美国的相关资料,将美国放置在世界大环境下认识其经济的发展,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美国的发达与弊端,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责任感,以求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基于集体备课的共识,我负责准备本节内容时设计了以下新颖的探讨话题:七嘴八舌话美国、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谁能相比、美国农业生产与高青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美国经济高度发展的代价、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哪些走在了世界前列,美国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大得惊人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哪些影响,全球气候变暖──50年内图瓦卢将消失谁之过,应如何看待目前我们与美国的差距,假如你留学美国学有所成后你将何去何从等。补充了:“国际警察”美国佬不做赔本的生意、美国的人权现状、美国的教育、美国笼络人才的招数、联合国总部为什么设在纽约(谈人的眼光要有前瞻性)、美国为什么不支持《京都议定书》、歌曲《每年总有这一天》──写给6.5世界环境日等资料,努力给学生创设、营造一种世界大环境下多角度认识美国的学习环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辨析能力。
二、活跃的课堂
当利用“七嘴八舌话美国的话题”引入新课时,学生争相发言,涉及的话题和领域五花八门,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一个个新颖话题的引入和资料的补充,学生群情激昂,学习劲头空前活跃,自学展示环节中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既看到许多美国进步之处,也对美国不惜损害他国利益笼络人才、身为大国对世界环境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干涉别国内政等不可取的做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澄清了认识。随着美国发达经济的学习与比较,学生在看到我国经济与美国差距之大的同时,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并决心努力学习,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做贡献。在《每年都有这一天》触目惊心的歌曲的感召下结束讨论,学生倍感身为地球村公民应关注地球环境,肩负起保护地球环境的重任。整堂课师生都沉浸在一种相互学习的喜悦之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美中不足
因涉及的自主探究的话题和补充材料较多,学生思维活跃的同时较难以调控,因而时间调控得不够好,有的环节还不深不透,当堂达成度不够理想,所设计的检测内容完成得匆忙。
四、吃一堑长一智
以后的美国教学中需进一步精选材料,切实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注意图文结合以及过渡环节的设计,加强各环节时间的计划性,先学后教,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切实注意启迪学生思维,重点知识要落实到位,不能喧宾夺主,精心提炼问题导学,注意提高知识的当堂达成度。
教师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或许恰恰体现在一次次这样的创造性劳动中、伴着收获、欣喜、遗憾、沮丧、反思甚至是自我否定不断前进。惟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会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求得进步。
第四篇:(七下)地理教学工作总结(08.6.24)
(七下)地理教学工作总结(08.6.24)
本学期地理科教学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成绩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现作如下总结。
一、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开学初,本人总结了上个学期考试情况,分析了学生成绩偏低的原因,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给学生定出了平均分要在70分以上,同时向学生提出本学期的学习要求以及宣布课改计划,从正面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确了目标,又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二、努力钻研教材,积极投身课改。
由于本人毕业刚四年多,有很强的地理专业知识,也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对地理教学还不够精通,因此,课前除了投入大量的时间对教材进行钻研外,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向其他老师请教,做到了课前扫清教材及其涉及问题的所有障碍,每一节课均感到了得心应手的轻松。同时,在师傅黄老师的指导下,我能很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并在教学方法上有许多大的改进。然而,本人认为,如果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法,必定会导致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及教法感到厌倦,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所以在教学上我尽量幽默一点、风趣一点,这样学生不但乐意接受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为了使学生更喜欢我的课,也为了寻求较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学法,本人学习了《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课程理念与实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等书,实施了讨论法和设置对手法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地自读教材,做好笔记,在小组中讨论,然后随机分配,把学生分成两个对手组,进行激烈的辩论,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感觉到了自己就是课堂中的主人,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制作教具,或在黑板上板图,使抽象的教学直观化。
我校地理教具紧缺,没有地理挂图,只靠老师的口头描述或者课本中的文字叙述,有的地理知识是十分抽象、难以理解的。为此,这个学期,本人利用电脑扫描制作了十三幅地理挂图,用到教学中,有时,甚至我在课堂上直接手绘简图,使抽象的教学直观化,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例如:我在上《法国》、《巴西》、《澳大利亚》等课程时,都在黑板上画简图(或轮廓图),然后并在图上写出重要的地理事物,以及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更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注重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本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利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通过实践经验证实理论知识。本学期,先后举行过两次地理知识辩论活动,这样使学生们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辩论中增进了友谊,增加了知识,增强了能力。
五、努力方向与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加大课改范围和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综合各科情况,培养尖子生,提高优秀率。
第五篇:地理七下(二)
一、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领土包括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地跨亚两大洲。从西到东分别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平原四部分。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矿产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核工业与航天工业居世界领先水平。有四个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俄罗斯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的南部。伏尔加河是母亲河,向南注入里海,全长约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实现了‘五海通航’。
二、印度
印度共和国首都新德里,地形分三部分:西北部为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是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印度半岛。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每年11月到次年5月为旱季、6月到10月为雨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印度降水很不稳定,雨水不足造成干旱,雨水过多造成水灾。为了抵御水旱灾,印度人民在恒河、印度河流域修建了以渠道供水为主的庞大的灌溉系统,在高原地区则用井水、池塘蓄水灌溉耕地。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仍需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水稻多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小麦多分布在北部地区,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黄麻分布在很和下游地区。印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铝土和煤产量居世界首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的60%。有三个大工业区:孟买(海港和棉纺织业)、班加罗尔(信息)、加尔各答(麻纺织业)。
三、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海域的岛屿组成。地形分三部分,东部分布着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是高原。大部分地区处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降水自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递减,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许多生物有原始性和独特性。农牧业应地制宜的发展,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技术先进,耗用劳动力少,效率高。小麦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农作物,是世界上羊毛生产和输出最多的国家。粗放牧羊带分布在西部和东部这里地势高、气候干燥。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这里地势低平,气候优越,利于牧草和农作物的生长。粗放牧牛带在北部、中部,这里地势平坦,气候干燥。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分布在东南部、西南部,这里地势低平,有较充足的光、热、水。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铁、铅、煤、铝土、锌)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氧化铝、铅生产国,也是世界上煤炭和铁矿石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四、日本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是个地狭人稠的国家,首都东京。3/4为山地丘陵,平原狭窄,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十分重视房屋的抗震性能。富士山海拔3776米。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组成。日本是季风气候,多台风。日本矿产资源严重不足,是世界最大的矿产品进口国,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水力资源丰富。石油主要来自西亚、东南亚地区。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工农业现代化程度高。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多优良港湾,积极应尽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与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区。有五个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和北九州工业区(沿海多优良港口,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度。
五、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领土由北美洲的本土、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组成,首都华盛顿。本土位于北温带,热量充足,三面临海,水运便利。北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中部是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大西洋沿岸有狭长的平原。密西西比河全长6000多千米,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苏比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美
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美国土地、森林、矿产、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铜、铁等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美国平原广阔,有利于发展农业,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航运、灌溉和发电提供有利条件。美国农业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专门化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等。乳畜业分布在东北部地区,这里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密集、人口较多,奶制品需求量大。玉米分布在中部平原,这里地势平缓,土壤肥沃,热量充足。美国工业体系完整,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最著名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东北部是传统工业区(汽车、钢铁、化学),太平洋沿岸是新兴工业区(宇航、电子、信息)南部是工业基地(石油、飞机、宇航、电子)
六、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部,首都巴西利亚。由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组成。亚马孙平原是现存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现巴西政府十分重视对盗伐森林犯罪行为的打击,重点保护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并积极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主要人种白人,黑白混血种人。巴西有3/4的工业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甘蔗、咖啡、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有“咖啡国王”之称。橡胶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咖啡分布在东南部,大豆分布在南部,甘蔗分布在东南部。森林的作用:
1、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2、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维持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3、净化和过滤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改善大气质量
4、调节全球气候
5、提供良好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6、为人类提供木材、果品、药品、工艺盆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