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开创民主法治新局面(上)-答案

时间:2019-05-13 23:4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开创民主法治新局面(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开创民主法治新局面(上)-答案》。

第一篇: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开创民主法治新局面(上)-答案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要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3.人大的监督,主要是法律监督。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4.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捍卫刑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5.王中汝教授指出,关于人事任免权的改革大方向是给人大以真正的选择权,改变实际上存在的等额选举、任命制状况。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6.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7.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8.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家有关监督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和法律监督职责。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0.王中汝教授指出,协商民主的主体之一是,社会组织。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要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3.王中汝教授指出,协商的主导者是国家政权及执政党。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4.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要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上级人大报告。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6.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重点讲11个“重大问题和重大举措”,经济方面与政治方面占3个问题。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8.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9.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0.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第二部分;单选题

1.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小组。正确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提高立法(),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正确 √

A.质量

B.效率

C.能力

D.强度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与民主法治有关的是:《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立法工作方面要求和任务的研究意见》、《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错误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4.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哪项? 正确 √

A.人大的监督是集体监督,而非代表个人的监督。

B.人大有监督权,但不能代行行政权、司法权。

C.人大监督不是与政府、司法机关唱对台戏。

D.人大的监督,主要是内部监督。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5.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和基础性工作。正确 √

A.首要任务

B.重要任务

C.主要任务

D.诀要任务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正确 √

A.法制化

B.固定化

C.一体化

D.制度化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7.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是国家的根本法。正确 √

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宪法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正确 √

A.人民

B.政府

C.政党

D.组织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错误 ×

A.制定

B.实施

C.公布

D.执行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0.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的权威也在于()错误 ×

A.制定

B.实施

C.公布

D.执行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第三部分;多选题

1.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错误 ×

A.法律地位

B.法律权威

C.法律效力

D.法律规制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正确 √

A.行业协会商会类

B.科技类

C.公益慈善类

D.城乡社区服务类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3.王中汝教授指出,在总书记的讲话中,关于民主法治建设的特点有()错误 ×

A.内容很丰富

B.民主法治的地位很重要

C.任务落实很具体

D.宣传很到位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机制。正确 √

A.起草

B.论证

C.协调

D.审议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5.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正确 √

A.根本性

B.全局性

C.稳定性

D.长期性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的好宪法。错误 ×

A.充分保障人民政治权利

B.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

C.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D.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正确 √

A.座谈

B.听证

C.评估

D.公布法律草案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通过()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正确 √

A.询问

B.质询

C.特定问题调查

D.备案审查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9.王中汝教授指出,协商民主的主体包括以下哪些? 正确 √

A.国家政权机关

B.政协组织

C.党派团体

D.基层组织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10.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的好宪法。错误 ×

A.符合国情

B.符合实际

C.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D.符合国际潮流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第二篇:努力开创全面国防教育工作新局面

努力开创全面国防教育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决胜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对全民国防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始终将其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国防教育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塑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是凝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强大力量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忧患危机意识、传承红色基因血脉、涵育崇军尚武文化、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意义重大而深远。去年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发布了全民国防教育总要求: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强军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突出工作重点,拓展教育领域,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推动实现教育对象、时间、地域、内容、手段“五个全覆盖”,不断强化广大干部群众全民国防观念和爱军拥军意识,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进一步构建以地方政府主导、军地密切协作、社会各界支持、全民踊跃参与的工作格局,要以各级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等对象为重点,全面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做好国防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认真学习贯彻***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和开展国防教育工作,不断用新的国防知识和先进的国防理论武装自己,全面推动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增强国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要进一步丰富国防教育内容,不仅要抓住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而且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国防教育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要把国防教育与全县各项工作深入结合,不断扩大国防教育的覆盖面。要进一步创新国防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突出“互联网+”,拓宽教育空间,增强教育效果。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汇聚国防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工作,依法履行好组织、指导、协调和检查本地本部门的国防教育工作职责。要强化部门协作,明确职责分工,抓好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国防教育,努力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全民普及的教育格局。

四要把准方向、找准坐标。抓住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用伟大思想武装人,用红色基因塑造人,用辉煌成就激励人,在全县上下掀起新一轮国防教育新热潮。要区分对象、突出重点,要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好宝丰县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要突出教育重点,在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党政干部、青少年学生和广大群众、民兵预备役官兵等重点对象的国防教育,不断提高基层国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谱写全面国防教育的新成效。

五要整合资源、创新手段,创新传播方式。要着力打造和建设一批国防教育特色品牌,促进军民融合优势进一步转化,不断激发全面国防教育的新活力。

开展全面国防教育要坚持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崇尚真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角度出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凝神聚力,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充分调动宣传单位、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网络媒体、民间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巨大潜力,努力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军地密切协作、社会各界支持、全民共同参与、军民深度融合的国防教育生动局面,从而进一步助力全县各项建设事业深入发展。

第三篇: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内容摘要】法治思想虽然产生于奴隶制末和封建制初,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法治的内涵、外延不同。我国对法治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和曲折的经历。本文对“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行了解读,对在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意义,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与检察队伍建设的关系,与检察业务发展的关系从宪政、人权、政权巩固、经济安全、社会和谐等多角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检察机关

一、引论

据法律治理国家。我国法治思想最早产生于奴隶制末期和封建制初期,以商鞅、慎到、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法治的内涵与外延有很大的区别,人们对法治的认识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韩非等人倡导的所谓“法治”,是指帝王所制定而严令臣民遵守的统治手段。在封建社会时期的所谓“法治”,是指以“天条”维护封建君、臣、父、子纲常伦理的特权。在资本主义时期,法治是反对封建特权的有力武器,但同时又是维护私有制、维护以财产为社会成员等级身份的法宝。但法治毕竟是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产物。我党虽然在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一直重视法制工作,但对法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的治国方略是专制加若干民主,法治长期被理论界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文革期间虽然在“评法批儒”,表面上颂扬法家,实际经历了十年的无法无天。1979年1月26日王明礼先生发表在《人民日报》的《人治和法治》一文,拉开了“人治与法治”大讨论的序幕。①1979年9月9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即中共中央(1979)64号文件,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的概念,明确了法律、司法权威与党的领导的关系。据说该文件在两高征求意见时,有关人士非常欢迎取消党委审批案件制度,但建议最好由学者提出,以避向党要。

政治文明的内涵之一,属基本统一的共识,因为法治是排斥个人独裁、野蛮政治的。政治文明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危,也关系到公民的安危。法治可以通过正常选举解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更替,通过民意理性的处理政府换界过度,防止因国家领导易人产生动荡,有效防止将国家的安危寄希望于个别人。邓小平同志曾深刻的说:“将国家的安危寄托在个别人身上,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政治现象,还是法治靠的住”;法治又可以有效防止将个人安危寄希望于圣人治理的国家。威廉一世基于战绩的骄傲,站在自己行宫的顶端欣赏自己王土的美景,却被一座破旧的老磨房挡住了视线,他下令拆除,遭到磨房老主人的拒绝,出钱赎买仍行不通,一怒之下,威廉一世下令武力拆除。磨房主一纸诉状将威廉告到法院,普鲁士最高法院判决国王败诉、赔偿损失、在原址重修磨房。“法律既然结合了意志的普遍性与对象的普遍性,所以一个人,不论他是谁,擅自发号施令就绝不能成为法律”。⑦法治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而不是个人随意发号施令,随时有可能将任何一个公民陷于危险的政府。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交替、党政关系、依法执政、政企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是长期存在于我国的敏感的宪政问题、必须基于法治理念才能厘清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法治理念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前提,而依法治国又是理性治国的基础。1982年,我国宪法正确处理了党法关系,此后在逐步理顺党政、政企关系。但我国的人权问题从1983年解禁到1991年才正式开始系统研究,⑧孙志刚的无辜惨死,才促使我国为控制盲流、维护社会治安的收容制度,改革为对弱势群体人性化服务的救助制度;杜培武、佘祥林、滕兴善等冤案的平反又考问我们对司法现状的深刻反思。⑨20年代夫妻在家中看黄碟被警察查处事件的公开披露,再次考问了我国的公权与私权的法律界限。可见,无法治理念,何以有依法治国,无依法治国,何以有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需要经济基础,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等部分地区的农民,因贫穷以买血为生,导致群体感染艾滋病,我国还有数千万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的民众,他们连生存都存在问题,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根本无从谈起,对他们还谈什么政治文明?政治文明也需要物质文明为基础。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只有发展经济、奠定物质文明的基础,物质文明的基础恰恰要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积累,而市场经济又需要法制来维护其应有的正常秩序、以法治理念指导下的司法、行政执法、守法、法律实施,才能为市场经济提供无地域区别、无主体身份区别的公平、平等、正义、诚信的环境。

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不同的理念,就会有不同的意识、不同的思维和不同的心理。八十年代初,我国进行农村改革,很快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随之国民经济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三角债”、黄、赌、毒、刑事犯罪问题居高不下,诚信、道德等精神文明问题日显突出。严打之后的刑事犯罪不断反弹、一些丑恶现象层出不穷,促使精神文明建设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普法教育为公民划定了道德底线,在为公民培养法律意识的同时,也在为公民树立法治理念,为依法治国奠定人文基础。

可见,建设“三个文明”,首先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奠定坚实的依法治国的人文基础。

三、社会主义治理念与检察队伍建设的关系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有效实施的重任。检察队伍是法律监督职责的载体,检察队伍是检察官与司法辅助人员有机组合的整体,检察官个体通过亲历每一起刑事案件,对其案件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对案件当事人的行为进行法律上的评判,对工作上游的警察、下游的法官的执法情况进行甄别,是日常法律监督的实施者。不同的执法理念,对监督对象的行为性质会得出不同的评判结果。尤其现在我国在外交、内政方面,处于比较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国际上,超级大国出于其自身利益,对我国进行政治、经济上的打压;国内“法××××”、“门徒会”等一些反动邪教组织,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猖獗,重大刑事案件居高不下,群伤、群死、环境污染的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腐败问题仍属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所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检察队伍建设的关系在于:

1、有助于检察队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法律总是服务于一定的政治,因为法律往往是政治斗争成果的肯定和反映。政治为保持其理性和有序性,又必须受制于法律。在现实社会中,有时法律与政治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法律监督者如果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就很难看清法律问题背后的政治背景,丧失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将复杂的政治问题,作为简单的法律事件处理;但在法治社会,处理有复杂政治背景的法律问题,既要考虑政治目的,又要兼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坚持依法处理,保证合理、合法。比如打击邪教、黑恶势力犯罪团伙等。

2、有助于检察队伍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正确处理日常检察事务。法律意识,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统称。法律意识属于社会意识之一,站在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同的法律意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就是要求我们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作用,正确看待现有法律及法律现象;正确理解和解释现行法律的含义;全面理解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稳妥的处理好打击、处理与预防刑事犯罪,惩处犯罪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应有的正常社会秩序和尽力修复被破坏的社会秩序的辨证关系,准确适用法律。

3、有助于检察官养成依法理思维、以法言法语办案的思维定式。不同的理念,有不同的思维、行为定式和习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可以促进检察官刻苦钻研法学专业理论,提高检察官自身的法学造诣,以精深的法理知识准确认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为提高办案质量、规范办案程序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4、有助于检察官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意识支配行为,意识要付诸于行为才能变为现实,而行为成为需要深厚文化理论底蕴和修养为基础的、依法办事的习惯,需要坚定的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可以为检察官养成言、行、举、止依法约束的行为习惯,提供坚实的意识形态基础。

5、有助于检察官明确正确的服务方向,和公正的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和谐、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将我国建设成世界上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强国是最大的道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了这个道理。公正是一切和谐的基础,所以,希腊人将公正命名为第二种美德。

第四篇: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 内容 摘要】法治思想虽然产生于奴隶制末和封建制初,但不同的 历史 时期法治的内涵、外延不同。我国对法治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和曲折的经历。本文对“法治”、“理念”“ 社会 主义法治”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行了解读,对在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教育 的意义,与 政治 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与检察队伍建设的关系,与检察业务 发展 的关系从宪政、人权、政权巩固、经济 安全、社会和谐等多角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检察机关

一、引论

据 法律 治理国家。我国法治思想最早产生于奴隶制末期和封建制初期,以商鞅、慎到、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法治的内涵与外延有很大的区别,人们对法治的认识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韩非等人倡导的所谓“法治”,是指帝王所制定而严令臣民遵守的统治手段。在封建社会时期的所谓“法治”,是指以“天条”维护封建君、臣、父、子纲常伦理的特权。在资本主义时期,法治是反对封建特权的有力武器,但同时又是维护私有制、维护以财产为社会成员等级身份的法宝。但法治毕竟是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产物。我党虽然在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一直重视法制工作,但对法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的治国方略是专制加若干民主,法治长期被 理论 界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文革期间虽然在“评法批儒”,表面上颂扬法家,实际经历了十年的无法无天。1979年1月26日王明礼先生发表在《人民日报》的《人治和法治》一文,拉开了“人治与法治”大讨论的序幕。①1979年9月9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即中共中央(1979)64号文件,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的概念,明确了法律、司法权威与党的领导的关系。据说该文件在两高征求意见时,有关人士非常欢迎取消党委审批案件制度,但建议最好由学者提出,以避向党要权之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说,我入党50年,这是我看到过的有关民主与法制的最好的党内文件。②此后,彭真等个别国家领导人强调过依法治国,但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在1984年再版的《法学词典》中,对“法治”开宗明义的解释仍为:“某些剥削阶级思想家主张严格依据法律治理国家的思想”。③90年代在法学界仍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关于“能人是否需要特殊保护”的大讨论。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序言。2002年11月8日,××××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目标,进行了深刻、全面的论述,翻开了我国法治的新篇章。④

社会主义法治,是指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立法、执法、守法、法律实施,依据法律治理国家的模式。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是在 中国 历史、中国国情前提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首先从立法上,是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立法,这是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立足于私有财产立法的经济基础;从政党体制及政体上,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人民代表大会制,这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受控于财团、三权鼎立的政治基础;从执法上,我国的司法官员是国家公务员,不是政治平衡妥协的产物,这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司法官员是所属政党代言人的执法立足点;在法律适用上,“三个代表”是根本指针,实现全社会公平正义是最终目的,这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财产决定身份导致的事实不公终极目标差别。

理念,即理性、系统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前提下,理性的处理党政关系、宪政关系、立法、守法、法律实施等一系列依据法律治理国家的理想、思维模式。理念有自觉主导人们思维方向、行为方式的作用,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哲学 化、理想化的意识。不同的理念,对同一个 问题 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处于不同的立场,采取不同的处理 方法,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政法队伍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意义,就是要求政法干部队伍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深远的政治意义、及长远的战略意义的认识,提高执法水平及能力、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维护人民民主、巩固国家政权、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为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 化强国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我国长期以来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党法(党权与司法)不分、政法(政府职能与司法职能)不分、公私(公权与私权、公有与私有)不分。由于缺乏正确的治国理念,宪政关系不清,治国方略长期左右摇摆,政治运动不断,政策长期代替法律,朝令夕改,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深刻的历史教训,使党和国家领导人逐步认识到了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政治文明的重要意义。

文明的定义,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人们所见到的政治、社会、经济、宗教现象的总体。⑤政治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⑥主要指与政权治理有关的活动。政治文明主要与政治野蛮、独裁相对应,各国的意识形态不同,对政治文明内涵、外延的理解不同,所以定义也不同。但对法治属于政治文明的内涵之一,属基本统一的共识,因为法治是排斥个人独裁、野蛮政治的。政治文明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危,也关系到公民的安危。法治可以通过正常选举解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更替,通过民意理性的处理政府换界过度,防止因国家领导易人产生动荡,有效防止将国家的安危寄希望于个别人。邓小平同志曾深刻的说:“将国家的安危寄托在个别人身上,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政治现象,还是法治靠的住”;法治又可以有效防止将个人安危寄希望于圣人治理的国家。威廉一世基于战绩的骄傲,站在自己行宫的顶端欣赏自己王土的美景,却被一座破旧的老磨房挡住了视线,他下令拆除,遭到磨房老主人的拒绝,出钱赎买仍行不通,一怒之下,威廉一世下令武力拆除。磨房主一纸诉状将威廉告到法院,普鲁士最高法院判决国王败诉、赔偿损失、在原址重修磨房。“法律既然结合了意志的普遍性与对象的普遍性,所以一个人,不论他是谁,擅自发号施令就绝不能成为法律”。⑦法治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而不是个人随意发号施令,随时有可能将任何一个公民陷于危险的政府。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交替、党政关系、依法执政、政企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是长期存在于我国的敏感的宪政问题、必须基于法治理念才能厘清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法治理念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前提,而依法治国又是理性治国的基础。1982年,我国宪法正确处理了党法关系,此后在逐步理顺党政、政企关系。但我国的人权问题从1983年解禁到1991年才正式开始系统 研究,⑧孙志刚的无辜惨死,才促使我国为控制盲流、维护社会治安的收容制度,改革为对弱势群体人性化服务的救助制度;杜培武、佘祥林、滕兴善等冤案的平反又考问我们对司法现状的深刻反思。⑨20年代夫妻在家中看黄碟被警察查处事件的公开披露,再次考问了我国的公权与私权的法律界限。可见,无法治理念,何以有依法治国,无依法治国,何以有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需要经济基础,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等部分地区的农民,因贫穷以买血为生,导致群体感染艾滋病,我国还有数千万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的民众,他们连生存都存在问题,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根本无从谈起,对他们还谈什么政治文明?政治文明也需要物质文明为基础。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只有发展经济、奠定物质文明的基础,物质文明的基础恰恰要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积累,而市场经济又需要法制来维护其应有的正常秩序、以法治理念指导下的司法、行政执法、守法、法律实施,才能为市场经济提供无地域区别、无主体身份区别的公平、平等、正义、诚信的环境。

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不同的理念,就会有不同的意识、不同的思维和不同的心理。八十年代初,我国进行 农村 改革,很快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随之国民经济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三角债”、黄、赌、毒、刑事犯罪问题居高不下,诚信、道德等精神文明问题日显突出。严打之后的刑事犯罪不断反弹、一些丑恶现象层出不穷,促使精神文明建设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普法教育为公民划定了道德底线,在为公民培养法律意识的同时,也在为公民树立法治理念,为依法治国奠定人文基础。

可见,建设“三个文明”,首先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奠定坚实的依法治国的人文基础。

三、社会主义治理念与检察队伍建设的关系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有效实施的重任。检察队伍是法律监督职责的载体,检察队伍是检察官与司法辅助人员有机组合的整体,检察官个体通过亲历每一起刑事案件,对其案件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对案件当事人的行为进行法律上的评判,对工作上游的警察、下游的法官的执法情况进行甄别,是日常法律监督的实施者。不同的执法理念,对监督对象的行为性质会得出不同的评判结果。尤其现在我国在外交、内政方面,处于比较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国际上,超级大国出于其自身利益,对我国进行政治、经济上的打压;国内“法××××”、“门徒会”等一些反动组织,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猖獗,重大刑事案件居高不下,群伤、群死、环境污染的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腐败问题仍属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所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检察队伍建设的关系在于:

1、有助于检察队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法律总是服务于一定的政治,因为法律往往是政治斗争成果的肯定和反映。政治为保持其理性和有序性,又必须受制于法律。在现实社会中,有时法律与政治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法律监督者如果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就很难看清法律问题背后的政治背景,丧失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将复杂的政治问题,作为简单的法律事件处理;但在法治社会,处理有复杂政治背景的法律问题,既要考虑政治目的,又要兼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坚持依法处理,保证合理、合法。比如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团伙等。

第五篇:奋力开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新局面

奋力开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新局面

——在全局法治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张玉平2011年4月26日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政府召开这次“法治宜城”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法治县创建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法治保障。会上,杨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法守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深入开展“法治乡镇”、“法治单位”等创建活动,条块结合,普治并举,法治建设成效明显,为创建“法治宜城”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五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了“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要求,去年4月,全国普法办下发了《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法治江苏目标,并作出了关于开展“法治湖北合格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决定。全国普法办《意见》下发后,省委常委会决定从2008年起把“法治湖北合格县(市、区)创建”名称改为“法治县(市、区)创建”,去年年底,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又明确了从今年起全面组织开展创建工作。

我局对法治城市建设的探索起步较早。2006年,我局就提出要在全市率先建成法治机关的目标。近年来,全局上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牢把握法治导向,突出打造“理念先进、法制完备、执法严明、审计公正、监督有力、服务高效”的法治城市这一目标,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全面推进法治宜城建设,法治机关创建呈现良好的运行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回顾近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党组领导高度重视。局党组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局党组把审计机关建设作为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落实了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措施。局党组经常听取法治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并及时帮助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局机关采取多种形式调研法治建设工作,并提出了推进法治建设的许多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健全了法治宜城建设协调指导小组,完善了工作机制,制定了工作职责、目标,强化工作责任制,把相关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具体责任人,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淅。法制职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强了法制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调整充实了依法治理领导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设立了法治建设联络员。各科室都将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筹划部署,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

二是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在依法执政方面,局机关把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作为提升执政为民水平的重点,着力增强法治观念、发扬民主、依法执政、强化监督,不断完善和规范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组还在完善民主决策和扩大党务公开的同时,加大干部任用“双推双选”力度,形成了以德才取人、靠公论选人、凭实绩用人的用人导向。在审计工作方面,坚持依法审计、不断加强依法行政。在行政执法方面,在全局各科室开展“规范执法示范科室”、创建活动,从规范行政执法流程、细化岗位执法责任、推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制作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论证机制,确保党组依法决策、科学决策。不断扩大政务公开,建立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在审计公正方面,全局系统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推进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切实增强审计队伍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突出教育培训在提高全市执法水平上的作用,在全局审计干部中广泛开展以“争当业务能手、争做技能标兵、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的业务强审双争一创活动。从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入手,研究和制定了《宜城市审计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措施》等规范性文件。以执法程序、执法标准、窗口服务等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审计执法规范化建设。

三是工作平台持续完善。近年来,我局积极探索推进法治建设的有效载体,重点进一步完善三个方面的工作平台:

1、法治系列创建活动。制定了《关于深化法治宜城市审计局系列创建活动的意见》,在市级行政执法单位开展“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有效激活了法治建设各个社会细胞。

2、法治惠民“实事工程”。把法治建设与为民办实事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法律的手段、法治的方法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法治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于民,更好地服务宜城经济社会发展。

3、法治监督平台。围绕构建教育、预防、监督、奖惩并重的执法工作机制。建立法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力量,实现信息共享;积极组织开展专项审计监督;深化法治建设新闻发布会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扩大社会影响。

四是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基本法律为重点,特别是与改革发展稳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活动。推进法制宣传“六进”活动,在各行各业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局审计专业法宣传工作的意见》,推动重点领域专业法的学习普及。在机关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法治理论的学习教育,将法律知识作为独立的学习教育体系纳入培训中,推进了领导干部和职工学法工作,切实加强普法力量建设。

五是法治建设得到加强。局机关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开展法治建设活动的意见》,成立了局法治建设研究会。全局大力实施法治精品工程,推出一批弘扬法治、贴近生活的法治 “法治园地”、“法治家园”、“法制机关”等一批特色法治建设示范点等活动。深入开展法学理论研究,我局的法治建设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

六是创新实践取得实效。各单位坚持以创新为导向,通过创新机制、形式、内容、标准等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培育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新亮点、新经验,进一步推动法治城市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率先建立机关住宅“法治楼道长制”,等等。近年来,在法治城市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清醒看到,与法治城市创建的目标任务相比,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个别人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发展不够平衡;运用法律调节经济关系、调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发挥不够;法治建设基层基础相对薄弱;法制教育氛围不够浓厚,干部职工家属学法守法、依法办事、诚实守信的自觉意识有待进一步养成;一些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要在深入推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提高和完善。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治城市创建的主要工作

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举措,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法治实践的重要载体。各科室要充分认识法治城市建设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特殊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法治建设质效,努力把我市建成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规规章健全有效、市场运行开放有序、公共管理高效规范、社会环境安全稳定的法治先进机关单位。

(一)法治城市创建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关于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市委印发的《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已作了明确,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当前要着力抓好的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着力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把加强审计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巩固提高党的执政地位作为法治建设重要任务,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为契机,深刻领会并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法治建设与实践。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审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决策的公正化、科学化。要强化党组学法制度,并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逐步完善法规规章体系,要强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快健全公开透明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党政主要领导述职述廉述法活动、深入开展“民评官”、“群众评议机关”等活动,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二是要着力深化制度建设。坚持依法审计、依法行政,完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未向社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完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发现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方针政策相抵触或者超越法定权限,违反制定程序的,坚决予以纠正。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的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三是要着力推进依法行政。推进依法行政,要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县(市)区政府依法行宜城决定》和省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办法》为重点,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各项举措,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细化和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工作,明确行政裁量权行使的具体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强化工作考核、社会评议、报告和责任追究,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推广行政执法说理式文书,提高行政执法质量。

四是要着力丰富和完善系列创建活动。各地各部门要以法治城市创建为龙头,以“法治县(市、区)”、“法治镇(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区)”、“规范执法示范单位”、“规范执法示范点”和“诚信守法企业”创建为基础,继续深化各项创建活动,丰富创建内容,完善创建标准,实行目标管理,制定考评办法,总结创建典型。要充分发挥各科室的职能优势,强化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切实推动基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延伸触角、拓展领域、提升质效。要总结推广“执法告知”和“执法评议”等法治建设经验,开展执法评议活动,促进审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五是要着力抓好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抓好“五五”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问题,组织编写法制教材、抓好法制宣讲员培训,广泛开展法制宣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氛围。要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学法制度,学习法律知识、法学理论每年不少于两次;加强对审计干部在职法律轮训,加大在职审计干部人员的法律知识考核力度,增强其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对审计干部要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抓起,从与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学起,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权、也要依法履行义务。要广泛开展法治广场宣传、法律宣传“六进”等活动,探索命名“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有关载体优化等实践。要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法治专栏、互联网等载体,集中宣传法治宜城建设的举措、成效和亮点。加强普法队伍、阵地和机制建设,夯实“六五”普法工作基础。

(三)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组织保障

要充分认识法治城市创建在全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地位与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周密部署,落实有效措施,为创建活动的健康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要把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创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确保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局党组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我局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目标责任制,根据创建工作的要求,把创建活动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到局各各科室,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局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协调好法治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各科室要协调普法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好本科室、本系统的创建活动。

二是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整体协调、分工合作、信息互通、共谋发展的合力机制,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事关创建活动的重要领域,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强力推进的工作合力。要不断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干部群众自觉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努力扩大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形成各方有责、人人参与、法治共建的生动局面。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充实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法,充分发挥考核机制在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中的导向作用。要积极探索亮点培育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法治建设先进典型,着力打造法治城市我局创建活动的特色品牌。

三是要认真落实保障措施。要重视加强法治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落实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人、财、物的保障。要加大对法治建设的投入,并逐步健全完善各项保障制度。要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队伍的培训,着力提高各级抓法治建设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充分发挥好法治宜城建设的作用。同时,要完善各协调指导小组的工作联系、报告制度,强化条线的对口指导,实现各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协调指导小组的通畅、规范运作。

同志们,创建法治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来的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以更高的认识、更大的决心、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奋力开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下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开创民主法治新局面(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开创民主法治新局面(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