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法泗小学“门前三包”责任制
法泗小学“门前三包”责任制
我校积极响应上级领导组织的号召,为了管理好本校的环境卫生,保护好校园,树立和养成小学生遵章守纪的行为习惯,各班要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特拟订以下责任:
一、包卫生
(一)按照学校班级卫生制度的规定,各班扎扎实实地做好卫生(包括教室、清洁区、厕所、花园的卫生),做到不留卫生死角,不敷衍了事。
(二)各班要求学生不乱扔包装袋、果皮、纸屑等垃圾,以保持校园的清洁。
(三)各班不准学生吃零食。
二、包设施
各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承包责任:
(一)不乱攀摘各种花草树木。
(二)不乱刻画桌椅、墙壁。
(三)不损坏门窗、玻璃、黑板等设施。
(四)不乱扔皮球、羽毛球、绳子、呼啦圈等体育器材。
三、包秩序
(一)升降旗时,要求学生遵守升降旗的规章制度,不准高声喧哗、队列混乱,更不能到处乱窜。
(二)课堂秩序要做到动静结合。
(三)放学、集会结束时做到有序进行,不拥挤。
(四)要求学生上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公路上追赶、嬉戏、推搡、拉扯等。
(五)早操时做到快、齐、静,下操时做到有序解散。
附:如本班学生违反以上规定,则该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平
2018 责任人:
年2月
陈剑
第二篇:门前三包责任制
职工宿舍区门前三包责任书
为切实加强宿舍环境卫生的管理,创造优美、整洁、安静的生活环境,特制定以下“宿舍门前三包”制度:
一、“门前三包”责任范围
各宿舍门前、宿舍内及宿舍附近的区域。
二、“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内容及要求
(一)包卫生:负责责任范围内的卫生清扫保洁。及时清除垃圾、杂物、废
弃
物
确
保
每天 清
扫 一 次,严
禁
在宿
舍 区
内
摆
放
和
清
倒
垃
圾、杂
物、废 弃
物,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放入垃圾池;制止和劝阻随地乱扔乱倒垃圾、污物、污水和损坏设施等行为。
(二)包秩序:负责责任范围内的秩序整齐良好。宿舍门前临时杂物应摆放整齐,通道内不得堆放杂物,不得晾晒衣物,不得随意乱搭乱建乱挂;及时制止和清理乱张贴广告标语、乱写乱画、乱悬挂物品等行为。
(三)包设施、设备:负责责任范围内的设施设备保护。门前有设施设备的,要注意保护,不能让无关人员进行调试或拆移,及时制止和劝阻破坏设施设备等行为。发现盗窃,立即报警。
三、监督与投诉:
1、一
旦
有
违
反
以
上“三
包”行
为
的,首
先
采
取
制
止
或
劝
阻
或
马
上
向
项
目
部
领导反映。
2、对于违反以上“三包”责任的个人或宿舍,项目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的,取消住宿资格,甚至解聘。
第三篇:法泗小学课题
法泗小学 “环境保护”课题研究
法泗小学 “环境保护”课题研究历时 3年多,经过学校20多位教师的集体努力,在环境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资源的 开发、课程标准、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学生学业评价、第二课堂活 动、创建绿色学校和师资的进修提高等方面都作了系列探索,形成了一套较清晰的研究思路 和较完整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环境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具 备环保意识和环保的基本知识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质。依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加 强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的精神,要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环境教育;依据《全国环境宣传 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中的有关规定,我们萌发了本课题研究的想法。
二、研究回顾
1.探索实践阶段(2006年~2007年)
(1)调查研究、确定教学目标
课题组依据研究需要广泛开展了针对本地区的多项调查研究。有些调研面向全市各类学校的 学生和教师。如进行了基础教育环境保护课程的开设和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学校也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本校学生的环境意识、家庭的环境行为等进行了有针 对性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课程组提出了学校环境保护课程(非专业类)的教学 目标,它包括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三方面。
(2)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
课题组成立了环境保护课 程教材编写组。由于成立方式民主公开,参加者非常踊跃,竞争方式公平公正,编写组不仅 吸收到各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而且进一步加强了校际间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在学科带头 人谭红梅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了学习、研究、实践,教学试用,用了前后两年的时间,制定 了“环境保护”课程标准和编写了教材。课题组还加强了对教材的严格审稿把关,整个
审稿 过程凝聚了课题组几位老教师的心血,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字斟句酌,在较短时间内拿出了 较高水平的书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探讨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优化
课题组在几所试点学校开展了环境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各校就教学内容的选择、内容的 呈现方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参与的量和程度、学生的课内外进一步学习等问题进行了 探索和实践。各校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领域里开展了多种尝试,丰富了 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逐步得到了师生的认同,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也积累了课程设置 的经验。
2.深化发展阶段(2007年~2008年)
(1)开发课程资源
课题组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初期,认为环境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源就是“环境保护”的教材。随 着对环境保护概念的逐步建立和发展,课题组成员才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教材不是唯 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包括横向的内容和纵向内容;课程资源按功能还可划分 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课程资源又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这一认识的 提高,大大拓展了环境保护课程研究的视域。试点学校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活 动设计时,都注意在环境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上进行各种尝试,特别是开发学生的、校外的,如网络的、新闻媒体的、课外阅读资料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创设适合环境教育的环境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组织教师制作cai课件,可以丰富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增大课 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校际之间教师进行的cai课件的学习和交流,加强 了教师们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技能的水平和提升了课堂教学中的现 代科技含量。多媒体课件创设的这种学习环境,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 的教学效果。在创设校园环境时,各试点校利用墙报、宣传标语、校园绿化环境和校园网,进行了多种有 组织、有计划、有主题的宣传和行动。如试点学校《绿色家园活动计划书》,就由环保知识 展、环保画展、校外宣传活动、专家讲座和小型环保演习晚会五部分组成。师生通过参与争 当环保志愿者,既学习宣传了环保知识,也
锻炼了师生们要从我做起,培养自己良好的环保 行为习惯,认识到作为每一个地球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试点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 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家要从理性的角度认识环境问题,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去保护环境,并在各种环境教育活动中让师生增强环境意识的体验,努力创设适合环境教育的学习氛围。成立跨校的环境课题研究组,课题组成员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开展研 究,充分利用教师的群体智慧,与省市环保部门的密切交往,与本地区工矿企业的广泛联系,为各校教师的环境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平台,也为教师们提供了较强的专业支持,在群 体互动过程中,共同创设环境教育的内外部环境。
(3)组织环境教育公开教学
课题组在试点学校举办了环境教育全市公开教学。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教师集体的学习和 研究,为完善、规范各种教学改革活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在实施学分制的背景下,作为 选修课设置的环境保护课程,会遇到什么新的教学情况,课题组进行了尝试。公开课的执教 教师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由环境知识的学习,具体环境技能的养成,到学生逐渐建立可持续 发展的理念,一气呵成。在教学资源开发上,教师大量引用了中国环境教育影视资料中心的 视频材料、图表和动画,开阔了教学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各种环境 问题。在创设真实情境任务上,借助了现代教育媒体。教师首先用电脑展示的是该校饭堂污 水处理后的外部优美环境,接着展示污水处理的内部治理过程,治理的原理分析图;最后出 示的市环境监测部门测量到的环境整治前后的数据对比。将一个具体的、真实的、有科学研 究过程的环境研究实例剖析得非常透彻。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在独立完成手抄报的基础上,用问题讨论式参与教学,形成良好的环境教育学习氛围。
(4)探讨第二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各试点学校课题组的师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培养学生骨干,培 训相关学科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酸雨进行跟踪检测,统计分析检测 数据,并写出有关防治酸雨的小论文,学生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锻 炼了专业实践技能,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和防治有了初步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环 境
观和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也用实际行动,为爱家乡,“三年一中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5)探讨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
课题组的教师结合当前的教学改革需要,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教学理论,探讨环境保护课程发 展性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在评价的发展性中,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环境意识的发展;在评价内容 的多元性中,从考察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展开,由关 于认识环境的教育(知识)、为了保护环境的教育(态度)、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环境中进行 的环境教育(技能)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在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中,可用档案袋评价,阶段测试、实践设计方案和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这些实践研究,运用科学的评价理论构 建环境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让环境教育课程的开发充满了活力,为选修课的学生学业评价 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在评价改革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环境意识 得到普及,环境素养得到提升。
(6)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价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非常注意加强对课题本身的管理,每一阶段都注意做好总结和反思,注重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自我评价。通过这些阶段总结,加强了课题组对重点问题的反思,反复 经历了这样的研究、探索过程,课题的研究思路才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又进入下一个研究阶 段。由于阶段总结和评价的落实,形成研究成果的过程其价值突显。
(7)课题结题研究
围绕课题结题,课题组成员加强了对试点学校的原始资料的分析、整理、归类和管理;加强 了对国家地方环境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学习研究;加强了对理论界已经形成的环境研究成果的 收集、学习、研究、推广和应用。课题组也在疏理课题结题提纲、课题研究大事记、课题研 究中的各种汇总表、课题结题报告的反复研讨等。并准备邀请有关领导、行业专家对课题研 究工作进行综合性评价,使课题研究收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良好效果。
(8)总结和经验推广
课题组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注意了经验的总结和推广。《环境保护》教材、《中职课程 改革与加强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曾分别获广东省职
业技术教育学会2002年职业教育 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论文、课件也将陆续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课题 成果曾在广州市中职学校学分制课题(广州市十五规划课题)研讨会上作中心发言;在广东 省物理化学研究会上,作专题经验介绍,得到了全省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在推动环境保护课 程的建设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燕津 “‘环境教育’概念演进的探寻与透析”《比较教育研究》 2003年第1期
2.黄 宇 “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绿色学校”《比较教育研究》 2003年第4期
3.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四篇:门前三包责任制
“门前三包”管理制度
为加强大队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结合大队实际,按照寝室为单位划分责任区域,特制定“门前三包”管理制度。
大队成员应当承担以下“门前三包”责任:
1、包门前卫生。负责门前清扫、保洁,随脏随扫,全天保洁;不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纸屑、果皮等废弃物;严禁将各类生活垃圾倒在路边或倒入水沟;大队废弃物有秩存放,集中处理,雨后铲泥,雪后扫雪,清除杂草。
2、包门前秩序。严禁门前乱堆乱放、乱停车辆、乱泼污水等,保持门前秩序井然。
3、包门前容貌。保持责任区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墙壁、门面、橱窗等整洁卫生,维护门前栏杆、垃圾箱等不受损坏,严禁乱写乱画、乱贴乱挂等行为。
加强“门前三包”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大队建设管理实行每月监督检查制度,检查中,对“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不力、措施不到位、问题较多的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五篇:医院门前三包责任制
XXXXX
门前三包责任制
一、认真履行“门前三包”的义务,落实“门前三包”,积极参加“门前三包”的各项活动。
二、明确划分包干区和责任人,门前卫生、绿化有专人负责,有专人保洁。
三、每周由卫生督查小组成员检查一次。
四、“门前三包”责任:
1、包门前卫生。负责门前清扫、保洁,随脏随扫,全天保洁;不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纸屑、果皮等废弃物;严禁将生活垃圾倒在路边;雨后铲泥,雪后扫雪,清除杂草。2、包门前秩序。严禁门前乱堆乱放、乱停车辆、乱挖乱占、乱搭乱建、乱泼污水等,保持门前秩序井然。
3、包门前容貌。保持责任区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墙壁、门面、橱窗等整洁卫生;维护门前栏杆、垃圾箱、电杆、行道树等不受损坏;广告、宣传资料集中张贴;严禁乱写乱画、乱贴乱挂等行为。
五、确定专人并配备必要的工具,负责“门前三包”的日常维护管理。做到地面无痰迹、烟头、纸屑,无散落或者悬挂的塑料袋等废弃物,无污水污物,无乱堆乱放,无乱停车辆,无私搭乱建,无乱贴乱挂,绿地内无废弃物,树木花草管护良好,树木上无拴、钉、刻、划,绿化设施保持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