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洪同志在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后的讲话(2010年6月30日下午2时30分)
周洪同志在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后的讲话
(2010年6月30日下午2时30分)同志们:
刚才,王军民副省长全面总结了今年上半年全面安全生产情况,深刻分析了安全生产工作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对深入开展以汛期安全为重点的第三次集中行动和省委17号文件贯彻情况的督查,进行了重点部署。军民副省长还要求我们,要满怀着对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深厚感情,带着激情专研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语重心长,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结合济宁的情况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回顾总结上半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1至5月份,全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33起,同比下降5.8%;死亡121人,同比上升5.2%;受伤416人,同比下降12.2%;直接经济损失358.7万元,同比上升29.9%,主要控制指标“两降两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回顾上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领导重视。4月13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5月24日,市委又举行了500余人参加的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安全生产专题报告会。振川市长也多次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集中行动,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市安监局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完善联合执法机制,重点抓好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的安全监管;市公安局强化了对各重点路段的管控,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兖州市举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为全市干部集体“充电”,强化安全意识;邹城市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镇街、部门考核、实行季度定量考核;市中区、梁山县、泗水县、微山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创新载体。围绕 “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主题,市政府以实施“三大安全对策”为活动载体,从安全工程技术、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制定了46个规范性文件和实施意见。“三大安全对策”受到张德江副总理、国家安监总局王德学副局长、王军民副省长等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省安委会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措施到位。在“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中,市政府安委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带领安全生产专家对市管12对煤矿进行安全检查评估。煤炭局对每起国内事故分析评估,举一反三,整理了煤矿事故档案,用别人教训来教育自己。任 城区组织公安、安监、国土等部门执法人员对矿区非法采沙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共炸沉非法采沙船9艘,拆除非法建筑23间。道路交通方面,崇文大道安全设施改造进展顺利,市里投资500万元在全市重要路口和事故多发路段全部加装了电子自动检测系统,县际以上客运车辆多数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完善了限速标志,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5.4万余起,扣留车辆2044辆,扣留驾驶证114个,收缴非法车辆22辆,收缴非法牌证318个。水上交通安全方面,重点开展了航道、船闸,水路运输企业,重点码头渡口和涉沪船舶的监管整治,共取缔非法渡口10处、企业23家,改造渡口30处,老旧渡船50艘。四是督查到位。为推动“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的深入开展,从5月初开始,市政府安委会组织了14 个督查组,配备安全生产专家,对全市集中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市政府督办令的形式责令限期见效,并由县市区政府跟踪监督整改。五是宣传到位。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我市安排部署了14项重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聘请中国安科院刘铁民院长以专题报告会形式,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举办了“运电杯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安全生产1000堂课”、“安康杯”竞赛、执法岗位练兵竞赛等活动,并充分利用车载LED电子广告滚动及时播发安全警示和提示,发送安全生产短信息,将安全生产警示送到千家万户。鱼台县、金乡县、曲阜市、嘉祥县、汶上县也都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但是我们要慎言成绩,保持清醒,看到差距,正视问题。一是赶工期、抢进度。一些施工单位和企业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不按标准办事,重建设、轻安全,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组织生产,乱提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的口号,搞什么迎接检查前必须完工,在领导来视察时必须完工,因领导重视必须提前完工等等,随意压缩工期、忽视事故隐患,甚至已出现严重不安全征候,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二是主体责任落实流于形式。部分企业责任制形同虚设,“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讲在嘴上,就是没有切实落到人头上”。监管责任不落实,少数企业以包代管,包而不管,层层转包,甚至违法分包,肢解工程。领导带班制度执行不严格,有些企业领导关键时刻脱岗,节假日不到岗,通信联络中断,造成应急处置不当。事故责任追究不落实,以客观原因掩盖主观问题,没按“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剖析、举一反
三、吸取教训,导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虽然反复强调对外地发生的 事故也要及时召开有关人员会议讨论分析,举外反内,用别人的教训警醒我们,但就是不去落实,讨论也不深入、不具体,认为那是别人的事,我们做的很好。三是有章不循,有禁不止。有的基层单位视制度为儿戏,耍小聪明,盲目实施未经审核的技术方案,让有关系而没有相应资质的公司设计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甚至不经招投标的法定程序,任意发包工程,甚至随意变更操作流程和工艺标准。有些企业对上级安全监管置若罔闻,缺乏基本执行力,隐患整改不彻底,致使隐患长期存在,如:北宿煤矿周边村民非法淘煤、王楼煤矿停电、许厂煤矿110千伏线路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举不胜举;国务院第14督查组来我市检查时,也指出,当前我市有些企业对大检查特别是企业自查自改行动不认真、不细致、不扎实,隐患长期存在,政府层面安全生产救援力量严重不足,机构建设严重滞后。四是技术保障、组织保障等存在严重不足。工程、项目、装备等技术方案有缺陷,勘探不到位,设计有漏洞,造成一些工程项目先天不足。不少企业监管队伍、安全生产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履职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五是应急管理落后、应对能力不足。不少企业应急预案不健全、不完善,针对性不强,缺乏实战演练,一旦发生事故,必然应急处置无序混乱。不少企业应急装备、资金不足,甚至连购买和调配的基本信息都不知道,一旦发生事故必然贻误救援的最佳时机。六是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人员培训不到位,体制、机制、制度不健全等。以上情况,有的是个别的,有的并非个别而是一些,甚至多数,视而不见、不重视,不能及时深刻整改,这些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有清醒认识,要痛下决心彻底解决。
二、狠抓整治重点,开展好安全生产第三次集中行动 7、8、9月份是主汛期,从近六年来对我市发生事故的分析来看,这一时期高温多雨、空气潮湿、雷电频繁,极易引发各类事故,是事故的高发期。对此,市政府安委会已经下发通知进行了专门部署,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这次会议的安排,切实加强对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汛期责任制,要特别做好灾害性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安全防范工作,及时发布预警指令,做到早发动、早部署、早安排、早准备。要从三个方面把握。
一是强化措施。各级各部门要逐级进行具体安排,制定方案,研究措施,对前阶段查出的隐患要跟踪督导,监控整改。看查得到位了没有,查出的问题整改了多少,未整改是什么原因,如何做深化、细化、实化的工作。要高度重视防 汛工作,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河湖、水库等重点部位的巡查值守,备足备好防汛物资,确保安全度汛;要及时排查整改煤矿、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各类隐患,认真执行特殊天气条件下煤矿等高危行业不经批准停产撤人、地下商场关门停业等规定,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二是加强演练。要结合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对重点防范部门和企业有关人员全面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搞好应急抢救预案完善和实战演练,增强预防事故的能力。要针对气象变化情况,发挥气象信息直通优势,建立健全安监、气象、水利、国土、公安等部门联动机制,及时掌握水情及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信息,确保信息和调度指令的畅通,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有关地区和企业,指导督促有关单位防范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三是重点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关于汛期煤矿安全,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5月4日全市煤矿安全生产调度会议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煤矿企业的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加紧健全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传呼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井下安全“六大系统”,全面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的十二项具体工作措施,真正把防水害、防瓦斯、防火三大煤矿安全整治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安全生产。
四是确保电力安全供应。夏季是高温多雨季节,用电量大,电力部门要在主汛期来临前对全市所有电力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合理安排机组运行,加强对防汛抢修队伍的管理,出现问题及时抢修,确保夏季汛期电力安全运行。要加强对电力安全的检查力度,要对输配电线路、变电站、电厂灰坝抗洪能力、重点防洪设施的供电可靠性和防汛工作落实情况重点检查。
五是突出抓好汛期值守应急工作。要把安全预报、预警、预防体系建设作为今后我市应急体系建设的重心,高危行业与气象部门要继续发挥信息直通协调机制的作用,在极端天气情况下要第一时间发布天气预警,严格落实灾害天气值守人员不经报批可自行停产撤人的制度。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强化汛期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值守,保证信息畅通,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并上报。各级领导干部应坚守岗位,靠前指挥。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妥善处置事故,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确保平稳度汛。
三、强化责任措施落实,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市委9号文件贯彻和省委17号文件迎查工作。市委9号文件的出台,是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件大事,是贯彻省委17号文件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在落实党委领导体制、干部考核奖惩、安监机构建设等方面都有许多重要的突破和创新。近期市委、市政府还将根据9号文件,进一步细化各职能部门责任,出台《分工实施方案》,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好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的结合,吃透精神,抓好落实,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水平。同时要充分认识省委此次督查的重要性,此次督查每个市还将抽查2个县市区和4个企业,要视督查为学习、提升的契机,要让人家多提问题、多提意见,不能回避矛盾和问题。对这两个文件要本着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了解,分管负责同志熟知,安监工作同志精通的要求,进行考试考核。二是突出抓好安全生产“三大对策”深入推进。年初,市政府分行业和领域制定了安全生产三大对策实施方案,实施三大对策,是市委、市政府抓本质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在我市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全市各级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市政府年初的部署和安排,认真检查上半年推进的情况,总结推进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下半年,要把工作重心放到重点领域、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和行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的落实上,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要积极协调省政府安委会的政策倾斜,力争年底前,我市再有几项安全工艺和技术纳入国家“十二五”安全科技推广规划;要按照省政府安全专项资金扶植一块、市县配套一块和企业自筹一块的思路,积极争取省里和国家安全专项资金对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支持。同时,还要把实施安全生产“三大对策”与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紧密结合起来。以专项整治的成果检验三大对策的实施,以三大对策的全面贯彻来推动重点领域和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三是突出抓好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对于市政府部署的“安全生产三大对策”等各项重点工作,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调度和督促,对工作进展情况慢、工作态度消极的县市区和部门,要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有关县市区和部门要写出书面说明。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上周市委召开了第12次全委会议,强调:当前我市处于经济形势持续回升向好、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阶段,但还存在着发展中的差距和隐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持我市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使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能够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发展,这是安全生产战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 政治任务。必须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各项部署措施的落实,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第二篇:王军民同志在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上的讲话
王军民同志在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省安监局袁策局长通报了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安全生产情况,分析了四季度安全生产形势特点;省公安厅王献增副厅长、省交通厅迟焕然副厅长分别分析了冬季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和海上运输的形势特点,提出了加强冬季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两方面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决定,从今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动员讲话中,中央和省领导都把解决好安全生产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9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切实加强对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9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强调,要落实领导责任,强化行政问责。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使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尽快出现整体好转。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切实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好我省的安全生产问题。
一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生命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就是要把事关人的生命和健康这一根本利益的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绝不能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盲目追求发展、片面发展、不顾代价发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很关键一点就是要坚持和落实安全发展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二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着力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解决实际问题。要把是否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是否推进和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是否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作为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准。认真解决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真正树立和落实安全发展理念。对照省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2007‟54号和鲁政办发„2008‟22号文件精神,认真解决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形成政府、部门、企业和干部职工全覆盖的责任体系。
三是对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力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不认真、不扎实、走过场的问题。对已经排查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全部进行整改和监控。对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解决执法方面的问题,对于群众举报和检查发现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开采等行为,各有关部门要迅速打击和查处。总之,要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安全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我省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使安全生产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警钟长鸣、警示高悬、慎言成绩、常抓不懈的思想,继续发扬奥运和抗震救灾精神,保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全力开展好“隐患治理年”第五战役和冬季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按照“隐患治理年”的总体部署,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促进了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各类事故大幅度下降。今年1至9月份,全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6.7%和12.4%,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按照“隐患治理年”的总体部署,第四季度要开展以冬季安全生产为重点的第五战役。从近年来的事故统计分析看,第四季度历来是我省事故的易发期、多发期,事故死亡人数约占全年事故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特别是冬季,极端恶劣天气事件频繁,雾雪天气增多是道路交通事故的多发时期;海上风大浪急是海上运输安全的关键时期;冬季风干物燥是各类火灾事故的易发季节;年底是工矿、流通企业的生产经营旺季,极易发生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任务将更加繁重,形势更加严峻,责任也更加重大。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深入研究和排查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细化完善第五战役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工作重点,全力抓好整治和防范,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确保冬季安全生产,确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事故控制考核指标。从全省范围看,第五战役要突出抓好尾矿库、煤矿、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交通、烟花爆竹、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一,进一步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是重点抓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煤矿防治水管理规定》,督促煤矿企业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认真开展防治水工作。要逐矿查明矿井周围的水文地质情况,全面准确掌握矿井水患危险情况,提出预防和处理水害的针对性措施,严防溃水、透水、突水事故的发生。二是要突出抓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要以瓦斯煤尘治理为重点,加快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积极推广“一通三防”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三是认真研究煤矿冲击地压(矿震)防治工作。要研究和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对煤矿深层的冲击地压,要加强预测预报,落实防范措施,减少冲击地压造成的危害。四是严格落实省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2008‟22号和42号文件及鲁政办发„2007‟54号文件规定,进一步细化、分解和落实好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级煤炭、煤监、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深入到每一个矿井进行执法检查,凡是发现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的,供电系统不可靠、通风系统不完善的或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且综合防尘措施不到位的,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要立即停产整顿。五是加强煤矿火工品安全管理工作。煤矿井下炸药库必须符合设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井下炸药库的最大贮存量不得超过矿井3天的炸药需要量和10天的雷管需要量,炸药和雷管必须分开贮存。
第二,认真开展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为深刻吸取山西襄汾“9〃8”尾矿库特别重大溃坝事故教训,根据国务院安委会的部署要求,省政府确定在全省开展为期3个月的尾矿库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10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尾矿库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明电[2008]180号),对大检查和专项整治作出了具体部署。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共有366座尾矿库,其中有31座病库,个别尾矿库下游还存在人员聚集场所,如果安全措施不落实,很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180号电报要求,认真开展尾矿库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做到三个查清:查清尾矿库基本情况;查清尾矿库下游工矿商贸企业、居住区、人员聚集场所、水源地等情况;查清每个尾矿库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在逐一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逐矿建立信息资料档案,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二是分类监督管理。各地要针对危库、险库、病库、正常库不同类型的尾矿库,分类制定具体的安全监管、监控和管理措施。对危库、险库和情况不明的尾矿库,要责令立即停产;对病库,要按照《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的要求,制定隐患整改方案,限期消除隐患;对要闭库的尾矿库,在闭库前要进行闭库设计,闭库工程结束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闭库;对已经闭库和废弃的尾矿库,要加强巡查,严禁非法开发使用;对未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的尾矿库,要限期补办相关手续;对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尾矿库,要一律停下来整顿,符合条件的,经安监部门验收合格的,抓紧发给《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抓紧进行整改,对经过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依法关闭取缔。三是落实“两个主体责任”。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一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及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逐一明确责任人,签订责任书,纳入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并逐一填写《尾矿库企业主体责任及政府监管责任登记表》。四是县(市、区)政府对辖区内的尾矿库要全部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面要达到100%。市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要全面督查,督查覆盖面要达到100%。省政府安委会将组成督查组,对各地进行重点督查。各地在开展尾矿库大检查和专项整治的同时,要加强对金矿、铁矿、石膏矿和露天采石场的安全管理,提高生产装备水平,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第三,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工作。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将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各级各部门和化工企业要认真宣传贯彻这个《意见》,对照《意见》逐项抓好落实。这里,我特别强调一点,就是要抓紧推进危险工艺生产装置安装安全自动控制或安全连锁报警装置。凡是涉及硝化、氧化、氯化等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要逐步实现安全自动控制,并纳入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件。对于工艺复杂的大型联合装置,除安装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外,还要安装安全联锁和紧急停车系统。各地要尽快制定出工作计划,加快进度,早日完成这项工作。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化工企业,要按照省政府安委会印发的《全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方案》(鲁安办明电[2008]20号),认真抓好危险化学品安全大检查工作,重点检查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41条禁令的执行情况,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验收情况,试生产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企业应急管理及预案演练情况,与消防队伍的应急联动等情况。这次大检查,各级政府的督查面要达到100%;企业自查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做到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确保不漏查隐患,不留有死角。
第四,加强道路交通和水上运输安全整治工作。省政府确定,从9月下旬到年底,在全省开展一次道路交通安全百日集中整治活动,通过集中整治,排查治理道路交通事故隐患,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势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取得预期成效。一是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由公安部门牵头负责。重点对7座以上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等进行逐车检查、登记,严厉查处超载、超速、非法载客、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二是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集中整治。由交通部门牵头负责。要严把企业经营资质关、车辆技术状况关和驾驶员、押运员、装卸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关,凡是达不到规定条件的,一律不予许可。谁不按规定把关审查,谁就是失职、渎职,就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突出抓好对运输企业挂靠车辆的全面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营运车辆的管理,严格许可条件,对存在只挂靠不管理的企业,要责令立即整改,整改不力的,要解除挂靠并追究企业主要领导责任。同时,要建立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制度,将遵守交通法规、安全生产等情况作为主要记分考核依据,对于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严重违反交通法规,考核记分达到规定分值的,要撤销其从业资格。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对道路交通和运输车辆整治工作不力,发生道路交通责任事故的,对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对于一年内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或者发生5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道路交通责任事故的,市政府要向省政府作出检查。
要进一步加强海上运输安全监管工作。海事、交通部门要加强对渤海湾客滚船的安全监管,督促运输企业严格执行“逢七不开”的规定,加强对客滚船车辆装载物品的检查检验,凡是夹带危险化学品乘船的,要严肃处理。各级政府和交通、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内河水域船舶、渡口和浮桥的安全整治,严厉打击“三无”船舶及非法载客行为。沿海各级政府和海洋与渔业部门要加强对渔船和渔民的安全管理,严禁超航区作业和恶劣天气出海作业。气象和海事、交通等部门要建立巩固预报预警预防机制,做好信息共享并及时通知沿海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第五,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当前,我省烟花爆竹已进入生产、进货旺季,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市、区)、乡镇政府要认真落实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组织安监、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切实抓好烟花爆竹“产、供、销、运、燃放”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治理“三超一改”和反“三违”工作。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超定员、超药量、超范围和改变工房用途生产“三超一改”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是引发烟花爆竹事故的主要原因。各地要将治理“三超一改”和反“三违”作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来抓,凡是发现存在“三超一改”现象和“三违”行为的企业,一律责令其停产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依法暂扣相关许可证。二是加快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改造升级。我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基础设施条件差,本质安全水平低的问题。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市县,要通过推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快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改造升级,淘汰一批工艺落后和安全生产水平低、规模小、管理差的企业,促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凡是从事危险工序的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三是及早研究和部署今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经营工作。对于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零售点的布局、定点问题,要继续坚持“严格控制、压缩数量”的原则,减少零售点的数量。对零售点的设立条件、周边环境,要严格把关,确保经营安全。四是继续加强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工作,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打非”工作体制,公安部门牵头,安监、工商、质监部门全力配合,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对象的排查和检查,以及对社区内租房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的检查,建立举报电话和举报奖励制度,采取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第六,进一步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工商、文化、体育等部门,要认真吸取深圳“9〃20”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对歌舞厅、俱乐部、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以及“三合一”和九小场所的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整治消防安全隐患,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的部署要求,坚决做到“五个一律”:凡公众聚集场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封堵,经检查不能立即整改的,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凡公众聚集场所自动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运行,经检查发现不能立即整改的,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凡地下营业性场所安全出口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经检查发现不能立即整改的,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凡是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装修的一律停业整改;公共娱乐场所一律不得使用任何烟花和火炮。要切实加强对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消防安全意识教育,进一步落实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林业部门要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对重点林区要加强巡查,进山道口要控制住各类火源。建设部门要做好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整治,抓紧清理占压管道的违章建筑,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筑施工、农机、渔业船舶、民航、铁路、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也要根据行业特点确定安全整治重点,全面消除事故隐患。
特别强调一点,今天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管理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38号),通报了我省淄博市张店区“10〃10”塔吊倒塌事故。各级政府和建设、教育、公安、安监等部门要迅速行动,全面排查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隐患。对排查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要及时治理整改。要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教育,把保护学校安全纳入周边企业的安全责任,严格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同志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同志,要时刻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在手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真抓严管,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我们安全生产工作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朱培吉同志在收看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后的讲话
朱 培 吉 同 志
在收看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后的讲话
2010年1月18日
同志们:
刚才,我们收看了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电视会议,国家和省里的领导分别做了重要讲话,对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做了全面安排部署,对抓好“两会”和春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1月11日,我们已经召开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表彰,对2010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这次全国、全省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士合市长的安排,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刚刚过去的2009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科学务实,积极作为,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安全生产战线的同志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打 1
非治违抓责任”活动,组织了隐患治理春夏秋冬四大战役,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双基工作、加快科技进步、排查治理隐患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了国庆六十周年、全运会等各个重要敏感期的安全稳定,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2009年,全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等四项指标实现全面下降,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全和谐的环境。在全省组织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中,省政府第六考核组对我市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当前,正值岁末年初,省、市、县两会将陆续召开,春节即将来临,特别是入冬以来,强降雪、低温、冰冻等灾害性天气频繁,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安全生产进入一个特殊和敏感时期。希望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军民省长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从细从严,落实各项应对准备,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扎实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严防各类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今年是国家提出的“安全生产年”,我省深化为 “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我市要积极响应,根据这次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精神,按照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部署,立即
2在各行业、各领域全面发动和组织开展好这一重大活动。尤其是军民省长讲的六个重点行业要深入细致地开展好,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重点抓好四个强化:一是要强化责任,加强领导。各县区都要按照政府县长任安委会主任、对辖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和政府成员“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认认真真地抓好落实。二是要强化能力建设,抓基层,强基础,建制度,促规范。三是强化隐患排查,以排查整改隐患为抓手,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强化目标考核和奖惩,实行严格的奖惩和责任追究。
关于春节和“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近日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发出了通知,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要根据通知要求,结合冬季安全生产特点,针对影响本部门、本行业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抓好排查整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上级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问题。要特别抓好烟花爆竹和爆炸物品安全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烟花爆竹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开展拉网式检查,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房”,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和爆炸物品行为。要严格控制烟花爆竹经营网点数量,严禁设立烟花爆竹销售一条街、集市等任何形式的集中销售市场,网点之间要控制在50米以上。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关闭企业的监控工作,确保关停关死。
3在开会期间,接到省安委会下发的《转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近期,陕西、安徽接连发生两起较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造成13人死亡,10人受伤。通知要求,迅速将通知传达到各县区安委会、公安、工商、安监等有关部门和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会后,市安委会要立即发出通知,并确保下发到每个企业。今年凡是我市发生烟花爆竹爆炸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以及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包括道路交通事故),都要参照国家和省里的办法,实行约谈制。各县区安委会主任要向市安委会做出解释和说明,并按照“四不放过”要求,向市安委会写出书面报告,这项工作,市安监局要抓好落实。要积极做好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施,适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相关应急响应,千方百计保证供电、供暖、供气和交通安全畅通,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最大程度减轻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值守应急
要逐级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具体、责任重大的工作。各级领导同志要亲自抓,及时调度掌握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重大安全问题,维护好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特别是春节前后和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同志,要坚守工作岗位,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要外出,拿出主
4要精力抓安全生产。要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现场、深入矿山井下,了解安全生产的真实情况,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切实落实好政府的安全监管职责。
要加强应急值守。有关部门要加强值班制度,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信联络畅通。要根据节日前后的安全生产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细化紧急情况下的各项应急措施。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要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损失。
抓好春节和“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精神,切实抓好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国、全省“两会”顺利召开,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全、祥和、愉快的春节。
第四篇:王次忠同志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电视会议后的讲话(2010年4月8日)
王次忠同志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电视会议后的讲话
(2010年4月8日)
同志们:
刚才我们收看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电视会议,军民省长分析了当前全省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对开展全省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推进“打非、治违、抓责任”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些要求都非常符合全省、全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大家一定要用心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好省政府领导要求、组织二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抓好安全生产齐鲁行集中行动,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一季度全市安全生产的总体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 “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这个主题,确定全面实施“三大安全对策”,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细化、实化、新化各项措施,通过进一步抓基层打基础,努力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特别是春节前后和全国、省、市各级“两会”期间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事故。这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各级各部门所采取的工作措施是分不开的。在3月24日召开的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振川市长对2010年的工作做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围绕安全工程技术、教育培训、安全管理这“三大安全对策”的实施,我们以市政府和市政府安委会名义出台了十几个文件,制定了各行业、各领域安全生产采用新技术、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管理规范的实施意见,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提供了有效的活动载体,这些也得到了省政府、省安委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近一个时期,全国一些省市连续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虽然我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基本平稳的态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不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和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虽然一季度我市事故死亡人数同比持平,但是事故起数同比上升了26.8%,同时还发生了一起较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打破了我市近年一季度事故从未大幅度反弹的状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虽然我市今年以来没发生重特大事故,1但是也出现过一些事故性苗头和非法运作导致的事故,如:中区喻屯“1.30”、“4.2”、两次水上沉船事故、嘉祥“2.26”非法储销打火机气体的爆燃事故,只是我们及时化解,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从往年事故发生的情况来看,第二季度也一直是事故的高发期,同时灾害性天气也即将来临,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绝不能因我们工作不到位引发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二、深入开展二季度全市安全生产集中行动
刚才军民省长已经讲到,为深刻汲取外省接连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做好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省政府决定立即在全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我认为这次大检查活动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迅速行动,深入检查,落实责任,即查即改,切实把这次大检查抓紧、抓实、抓好。结合“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第二次集中行动和我市实际,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好国务院15号文和省政府26号文的贯彻落实工作。近期国务院和省政府分别下发了《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和《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15号文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的通知》,我市也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制定了《关于实施三大安全对策,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的通知》,对基层基础年的各项任务目标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这三个文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三大安全对策”、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的具体措施。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开展实施“三大安全对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和工作要求,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和“三大安全对策”的实施过程;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工作指导、督促检查、监管执法、政策制定、事故查处以及打击瞒报事故行为等方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组织好第九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今年是第九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安全发展、预防为主”。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以组织开展 “安全生产月”活动为重点,在全市开展深入扎实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要组织
安全宣讲队,深入基层单位、车间、班组开展全员安全应知应会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素质。市政府安委会要会同各有关部门,组织好“安全生产1000堂课”活动,安排相关行业的安全专家、教师,到全市各高危行业企业、单位、中小学校开办1000堂安全生产课,进一步提高安全培训效果。要将安全宣传工作日常化,通过在国省道交通干线安装广告牌匾、指示牌,在城市主要街道、社区、公共场所粉刷标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发布滚动警示公告,公交、出租等车体播放LED电子广告,移动通信网络发送短信息等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知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关注安全,举报不安全行为。大力推进建设安全诚信企业、举办“安康杯”竞赛等安全宣教活动,认真总结基层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生产的做法,推广典型经验,把好的做法形成制度,建立起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国务院、省政府都已发出通知,要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市政府也作出了具体部署,这次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都要分行业、分领域制定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这次大检查的重点是:企业方面要做到“五查”:一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二查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制度规定执行情况;三查企业隐患排查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四查企业应急管理情况;五查企业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政府和部门方面要做到“六查”:一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精神,省委17号文件和省政府26号文件,部署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重点工作情况;二查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情况,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及下基层、下矿井检查等情况;三查建立和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和查处事故瞒报、谎报行为情况;四查道路交通运输、煤矿、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水上交通、烟花爆竹、非煤矿山、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情况;五查事故查处、责任追究和落实防范措施情况;六查应急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建立和完善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预警、预报应急机制情况。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时间节点的要求,认真做好企业自查、行业检查、政府督查。5月上旬,市政府安委会将组织14个督查组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大检查活动的进展、实效及落实重点工作、治理重大隐患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以实施“三大安全对策”为抓手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年初,市政府围绕实施安全生产“三大对策”,制定出台了十几个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有些工作已经开始实施,有些还要加快进度,争取尽快落实。关于这些工作,我要重点强调的是,市里出台的这些文件、制定的这些措施,都是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的带有治本性质的重要举措,真抓实干、严格落实,就能提升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强力实施“三大对策”、夯实双基工作,关键还是要抓好责任落实,安监、公安、交通运输、建设、煤炭、质监、电力、轻纺等有关牵头部门,要按照各自工作分工,按照细化、实化、新化的要求,围绕抓基层、打基础,抓紧实施本行业、各领域安全生产采用新技术、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管理规范的方案。不能仅仅满足于会议开了、文件发了,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要切切实实通过“三大安全对策”的实施,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把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各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要抓好各部门、单位实施“三大安全对策”阶段性效果的调度,发现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予以推广,对那些落实不认真、走过场、工作不力的单位和部门,要严格按照《济宁市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进行公开批评和曝光,因工作不到位,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要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各级各部门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强化措施,按照安全生产是第一职责、第一压力、第一能力的要求,立足双基工作,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
第五篇:赵洪祝同志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15日)
按:6月15日,我省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现将有关讲话要点印发。
赵洪祝同志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6月15日)
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刚结束,紧接着就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这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系统总结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理清发展思路,完善政策举措,着力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努力打造浙江发展新优势。
一、充分肯定成绩,增强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信心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特别是2008年9月高规格召开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抓紧抓好。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建 设,我省服务业呈现出增长加快、结构优化、水平提升的良好态势,服务业总量和人均水平取得了新的突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7万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位居全国省区市第4位;人均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25万元,位居全国省区首位。
1、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省注重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巩固特色优势服务业,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使服务业的产业层次、产业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商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商贸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流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港口运输、商品市场、旅游等服务业特色优势更加明显。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呈现蓬勃生机,涌现出阿里巴巴、淘宝网、网盛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
2、服务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服务业投入,推进服务业质量建设,积极培育大型服务业企业,使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服务业投资不断增加。2008年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之后,编制实施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两年共安排服务业重大项目343个,总投资4311亿元。服务业标准、品牌、质量创新有效推进,劳动生产率 持续提高。大型服务企业快速成长,涌现出物产集团、国贸集团、宁波银行、浙江远大、银泰百货等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服务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大大促进了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
3、服务业布局逐步完善。我们坚持统筹城乡服务业发展,鼓励城市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引导城市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区域服务业发展格局。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初步建立,全省实现了乡镇连锁超市全覆盖,农产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农家乐等新的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业向农村拓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顺应服务业集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使之成为引领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
4、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发展效益与速度同步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在我省“保增长、促转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业税收贡献率明显上升,2010年全省服务业税收收入2875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的51%,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稳步提升。2010年底,全省服务业就业规模达到1240万人,比2005年增加296.7万人,服 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34.3%。同时,公共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事关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服务业加快发展,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奠定了良好基础。
5、服务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我们积极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规划政策,努力破解资源要素约束,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了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和重大事项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规划引导,制定出台《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配套实施上百项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大高端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和土地保障力度,进一步减轻服务业企业的负担。各新闻媒体深化宣传我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和政策举措,营造了服务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市场准入存在不公平、不规范现象,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服务业总体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化思想认识,把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摆到更加 突出的战略位置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是我省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特别是今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标志着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上升到国家战略。而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港航物流、金融信息等海洋服务业的大发展是重中之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市场转型和服务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我省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服务业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把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1、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顺应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选择。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产品经济、实物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会越来越依靠服务经济的带动和支撑,服务业将迎来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目前,我省人均生 产总值已超过7500美元,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时期,服务业加快发展具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有力地促进服务业向各类产业渗透,数字服务业、网络购物、敏捷制造、远程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出现,现代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极大地增加服务的消费能力,无论是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还是商贸、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和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业,都将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必然有效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将拓展国际服务贸易领域,迎来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在全球服务大市场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顺应发展阶段变化,紧紧抓住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充分释放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能,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2、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举。服务业是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结果,连接着生产和消费,渗透于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兴旺发达,可以促进工农业产需的衔接和生产的扩大,促进消费的扩展和生活的改善,是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重要标志。现在发达国家的产品加工制造在下降,但制造业绝对量仍在增长,靠的就是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工程总包等服务业的带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也是依靠技术研发、产中服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化服务的支持。可以说,没有现代服务业,就没有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近年来,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有两大问题制约着我们:一个是制造业规模大,但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处于加工制造环节,附加值率和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另一个是投资、出口拉动力强,但消费的增长贡献率仍然偏低。这两大问题都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有很大关系。“十二五”时期,我省服务业能否加快发展、增量提质,将决定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服务业发展潜力,有效扩大和开拓内需,增强消费拉动力,推动工业尤其是制造业集约化、高度化,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浙江科学发展之路的具体实践。去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以深化生态省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化,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离不开 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与一般工农业相比,具有占用土地少、物质投入少、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优势。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有利于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发展绿色经济,建立生态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低碳消费,倡导绿色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近,国家下达了“十二五”时期我省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的目标任务。要完成这一节能减排任务,最重要的举措是加快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节能低碳、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必须把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作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切实把服务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我省可持续发展能力。
4、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内在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业既直接提供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又具有门类广、领域宽、就业弹性大等特点,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有利于促进和扩大劳动力就业,把人口压力转化 为人力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继续转移富裕劳动力;发展现代工业,需要减员增效;而发展服务业,无论是高端还是中低端行业,都能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而且,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当前,我省城乡居民消费将呈现出由生存型需求加快向发展型需求转变的趋势,消费支出中用于吃、穿、用等产品性支出的比重继续下降,住、行、游等服务性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人民群众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有更高更多的需求。这都要求我们拓展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提供更丰富的服务产品,更好地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构建普惠均衡的大社保体系和社会事业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促进城乡居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总之,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把服务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抓住发展机遇,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推动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 略,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布局完善,不断巩固提升传统优势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和高端服务业,着力培育一批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和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力争到2015年,全省初步建立“高增值、强带动、宽辐射、高就业”的服务经济体系,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把握以下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服务业发展总量扩大与质量提升并重。既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努力改变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的状况;又要注重服务业的结构优化、品牌创建、效益提升和区域布局的完善,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质量,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坚持培育新兴服务业与提升传统服务业并举。既要大力发展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和高端服务业,拓展新领域,培育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又要大力改造提升具有基础和优势的传统服务行业,推广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进一步巩固传统服务业优势。
三是坚持城市服务业与农村服务业统筹发展。既要遵循 服务业向城市集聚集约发展的一般规律,强化中心城市的服务业综合功能,培育壮大县域服务业特色优势;又要坚持以城带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扶持农村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服务业的城乡合理布局。
四是坚持服务业发展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既要大力培育和扶持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又要抓紧制定规划,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服务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
五是坚持服务业内外联动开放发展。既要依托我省产业优势、企业优势和市场优势,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进入服务领域,拓展省内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又要适应对内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拓展服务业国际交流合作渠道,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六是坚持服务业改革与创新互促共进。既要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切实破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建立公平、平等、规范的准入制度,大力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又要鼓励和引导服务业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
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要着力抓好以下6个方面重点任务:
1、着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速提质。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要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的11个重点产业和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扩大总量规模,增强服务功能,细化专业分工,深化产业融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进。加快推进制造企业服务化,积极鼓励制造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积极鼓励制造企业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产业链两端延伸,积极鼓励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服务供应商转变,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是抓好五大行业:一是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和金融集聚区,打造全国领先、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港口物流、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物流、城乡配送物流为特色,以物流枢纽和物流节点建设为重点,以物流标准化、信息化为支撑,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三是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以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中介及推广等服务为重点,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提升发 展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形成开放协作、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四是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努力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强省。五是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规范提升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检验检测等行业。
2、加快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升级。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丰富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要积极运用现代服务理念、现代科技和现代经营方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使之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改善的需要。加快培育商贸流通业的名牌商标、商号、老字号、知名商业中心和特色街区,大力发展社区标准超市、便利店,积极构筑便利、实惠、通畅的城乡居民商贸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海洋等特色旅游,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旅游经济强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保障覆盖面,优化土地和商品住房供应结构,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拓展生活性服务业的新领域,鼓励发展养老服务、卫生保健、体育健身、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产业,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 求。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强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社区教育、劳动就业、优抚救济等社区公共服务,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积极引导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变,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
3、大力发展新兴和高端服务业。新兴和高端服务业具有高智、高效、高带动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引擎。要围绕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我省产业、人文、科教、市场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兴和高端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坚持以开放的理念和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在配置资源、优化环境方面的主导作用,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的运营方式,鼓励和吸引大企业参与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和国际物流岛建设,完善海陆联运集疏运网络和金融信息支撑体系,加快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高度重视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着力提升各类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能级,推动传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深度应用,健全金融、物流等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和诚信市场体系,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发展一批国内领先的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快构建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努力将我省打造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 心。三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围绕文化强省建设,重点发展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咨询服务、文化科技等重点行业,扶持新兴文化服务业态,形成一批优秀文化产品、规模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打造若干文化创意城市。四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紧紧抓住全球服务外包大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承接离岸外包业务,努力推进在岸外包服务,重点拓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等特色服务外包产业。五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按照做精、做专、做强的要求,重点扶持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环保工程总承包、环保设施运营、环保技术咨询等行业,提升市场化服务水平。六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设立总部、地区性总部,支持经济强县引导民营企业总部集群化布局。
4、推动城乡服务业互促共进。城市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地和创新点,发展服务业的重点应该放在城市。同时,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推动城乡服务业互促共进。坚持统筹推进城乡服务业发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努力实现城乡服务业合理布局和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服务业集聚辐射功能,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金融信息、商贸会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强化高端要素集聚,加快推进杭州、宁波、温州和 金华浙中城市群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鼓励经济强县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县域特色服务业。充分发挥中心镇和小城市在城乡服务业体系中的节点功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配置学校、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和增强中心镇的集聚辐射功能,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良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大力扶持面向“三农”的农村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住房改造建设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深化开展“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的成果,加快发展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等生产性服务业,努力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5、提高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开放发展是增强我省服务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鼓励我省服务业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提高服务业开放发展水平。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继续巩固和拓展国际运输、国际旅游、国际建筑工程服务等服务贸易规模优势,重点扶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的国际服务贸易,支持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和杭州空港经济区进行服务业开放创新探索,积极推进国际服务贸易便利化。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鼓励跨国公司来浙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 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引导外商投资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对外开放,引进优质资源。加快服务业“走出去”步伐,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引导运输、旅游等有比较优势和贸易分销等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对外投资。大力开展浙港、浙澳、浙台服务业合作,积极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6、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当前,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是束缚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深化改革。要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各项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规范市场秩序,实现公平竞争,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在“放宽”上下功夫,建立公平、平等、规范的准入制度,降低服务业企业出资最低限额。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电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市政公用等行业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商贸流通领域,加快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完善服务业投融资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上市,拓宽服务企业的投融资渠道。深化服务业改革,必须抓好试点,先行先试,以点带面。要坚持综合改革试点与专项改革试点相结合,把推进服务业领域的先行先试作为各项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在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市场准入、垄断行 业改革等领域,通过服务业体制创新突破,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杭州、宁波和金华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努力在创新服务业发展方式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把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深入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先行试验一些国家级改革开放措施,探索建立推进小商品国际贸易管理创新、服务创新、贸易方式创新的体制机制,率先建成小商品国际贸易试验区。
四、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脚踏实地地工作。我们一定要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做到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工作上更加到位,政策上更加有效,扎扎实实地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服务业加快发展对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发挥好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的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明确工作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格局。要加强服务业统计和 分析工作,提高服务业统计的全面性、精确性和及时性。要根据“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细化任务分工,推进项目建设,落实保障措施。
2、完善规划政策。服务业门类众多、涉及面广,在发展中必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目前,我省已编制完成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旅游、文化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等十大重点行业发展规划。下一步,要突出抓好这些服务业重点行业规划的实施工作,更好地发挥规划对服务业发展的有效引导作用。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配套政策,进一步形成大力扶持和规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要加大财政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整合使用各类服务业专项资金,优化使用结构,提高使用效益。着力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继续实施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制定符合服务业行业实际的投资强度和用地标准,逐步增加服务业用地总量。鼓励银行业积极开发符合服务企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价格政策,切实落实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
3、抓好载体建设。载体建设是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四大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高起 点、高标准的要求,重点抓好6大载体建设。一是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以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等为重点,加快建设100家左右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二是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推进42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在金融、科技、信息、物流、培训、会展、商务等重点领域,推进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的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三是服务业大企业集团。着力抓好100家省级服务业重点企业,着重培育若干家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业大企业集团,促进服务业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四是省级产业集聚区服务业平台。结合推进14个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合理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加快建设高品质、高效率城市新区和公共服务中心,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提升。五是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建设,加大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使服务业成为投资新热点。六是服务业质量建设。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培育200个以上省级服务名牌,推进5000家服务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4、强化人才保障。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是解决人才需求缺口。要组织实施好《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大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以行业协会为依托,结合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的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服务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化应用人才。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服务业人才信息库。全面落实各类人才政策,建立人才奖励机制,切实解决高端人才和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人才在个人所得税、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住房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吸引和鼓励他们来浙创业和工作。
5、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服务业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品牌创建、标准制订、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要逐步完善服务业市场秩序,坚决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自主创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优化信用环境,建立健全服务业企业信用体系,引导城乡居民采取灵活多样的信用消费方式。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重视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