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城市建设经验

时间:2019-05-13 23:2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赣州城市建设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赣州城市建设经验》。

第一篇:江西赣州城市建设经验

赣州 建设江西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图)

2010-01-26 05:55:37

作者:蔡超然 陈济才 杨怿华 温子娟

  

来源:大江网

【新闻论坛】

我要评论

赣州在讲述,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夸张的描写,却用着专注的表情,传递着令人信服的力量。坚持城市建设与二产、三产发展相互促进,赣州规划建设了50平方公里的赣州香港工业园、15平方公里的赣州沙河工业园和10平方公里的赣州钴钼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壮大产业集群,吸引美国法拉塞斯等一大批企业入驻。

赣州在讲述,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夸张的描写,却用着专注的表情,传递着令人信服的力量。

“加快城镇化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加快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持久性强大动力。”赣州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因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赣州人知道,其城市化率上升1个百分点,对全省的贡献远大于1个百分点。

2008年,赣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用3至5年时间拉开特大城市框架,用20年至30年左右时间把中心城区打造成200平方公里至3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00万至300万的特大城市。按照“六大片区”组团建设的战略构想,改革传统城市由单一中心向外层层拓展的发展模式,使城市的建设走上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9年,受激于经济危机的挑战,更借势对接融合的大势,这座城市开始释放对时间和空间的丰富创造,“小城故事”唱出“大城胸怀”。大项目建设,组团式推进,赣州的城市化率比上年增长2.7个百分点,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达61万人、建成城区面积达59.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完成投资、道路建设、绿化面积、桥梁面积、民生保障项目投入、房屋竣工面积等实现“六个翻番”,大气魄写就了“赣州速度”和“赣州规模”。今年初,赣州又提出以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理念,打造三大城市板块,以赣州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一小时经济圈在内的新赣州板块,以瑞金为中心的东部板块,以龙南为中心的南部板块,全力构建江西南部城市群。

红土地上拉开江西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框架,赣州生机勃发迎来“一城创造满庭美”。赣州,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活力之城、魅力之城正蓄势待发、喷涌而出。大手笔绘制清晰坐标,赣州正在向特大城市奋勇前行。

赣州市新城区一角

国际化视野规划建设特大城市

“小城”变“大城”,决心和勇气只是破题而已。2003年,赣州市以区域视角和世界眼光抓好城市规划,近几年来投资8000多万元,国际招标完成了城市规划,确立了赣州都市区一体化发展蓝图。把赣州放至四省边际区域的视角,提出了将赣州建设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加上“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准确定位,形成了赣州城市清晰的发展方向。这好比给城市插上“隐形的翅膀”,美丽的前景值得期待……

赣州市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博物馆

粗体红线为贯穿赣县、中心城区、南康的赣南大道示意图

中心城区漂亮的住宅小区鳞次栉比

章江两岸日新月异

五星级赣州锦江国际大酒店坐落在章江之滨

黄金广场

现代之城

打造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

建成通车的飞龙大桥

为了给产业建设和城市发展搭建平台,2009年,赣州着力推进“大交通”建设。京九铁路、赣龙铁路在赣州形成十字交叉,赣韶铁路开工建设,厦门赣州深圳“金三角”城际高速铁路列入中期规划;大广高速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七条高速公路将在赣州构筑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赣州是全国唯一的支线航空发展试点城市,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重庆、长沙等国内主要大城市的航线。启动了赣州中心城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规划和建设工作。随着综合性立体化交通网络逐步形成,赣州日益成为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两年来,中心城区启动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344个,城建项目总投资330.8亿元,已竣工项目92个。2009年,中心城区六大片区在建项目207个,年内已完成投资79.68亿元,是2008年完成投资的2倍多。

今年初,总长35公里、计划投资超过30亿元的赣南大道建设工程全线开工。赣南大道是构建赣州特大城市的重要通道,连接赣县、河套老城区、章江新区、赣州开发区及通往南康市区城市主干道。

工业之城

全力建设三个世界级生产基地

达产后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江西金力永磁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一角

赣州坚持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动工业发展,近年来提出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力争通过5年时间,钨、稀土实现产值超千亿元,为特大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坚持城市建设与二产、三产发展相互促进,赣州规划建设了50平方公里的赣州香港工业园、15平方公里的赣州沙河工业园和10平方公里的赣州钴钼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壮大产业集群,吸引美国法拉塞斯等一大批企业入驻。

这里规划建设了以香港工业园为龙头的赣粤产业承接走廊和以台商创业园为龙头的赣闽产业承接走廊,内有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5个省级工业园区、2个海关、2个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3个外汇管理局。

近年来,赣州以更大的力度吸引和承接国内外高端企业、高端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向赣州转移,打造世界知名的永磁材料和永磁电机基地、硬质合金和刀钻具基地、新型光源材料和节能灯具基地。

生态之城

山水园林城市格局华丽展现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一角

章江南岸防洪工程景观带

近年来,赣州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成效明显。以“一大四小”造林绿化为契机,密植大树、分层种植,形成了沿江8公里长的带状公园,特别是三江六岸绿带基本建成和1008亩的城市中央公园建成开园,赣州山水园林城市格局华丽展现。

2009年,赣州中心城区投入公园绿地建设5.37亿元,新建园林绿化面积979.8公顷,是2008年的44.7倍,是前六年新建园林绿化面积的总和。建成了章江南岸防洪堤一期、城市中央公园、樱花公园以及“三桥四园九岛、12条绿带、72条路树”等,形成了“山环水绕”、“公园棋布”、“绿带纵横”、“花岛点缀”的良好生态格局。

以打造旅游文化新城为目标,赣州策划和建设了一系列彰显新文化内涵,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建设项目。现代化的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博物馆建成。园林式五星级赣州锦江国际酒店正式开业。富有时代气息的和谐钟塔现代都市文化生态公园,正加速建设。

和谐之城

共建共享属于人民的城市

廉租房小区一角

市民在龟角尾公园休闲

赣州坚持构建高品位城市,把“共建共享属于人民的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价值导向,创建宜居、宜业、生态、和谐之城。

赣州加大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了全国同类城市一流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总投资3.1亿元、总占地280.95亩的赣州中学将于今年秋季正式招生;占地420亩的市人民医院将建成全国一流、与国际接轨的大型现代化医院;市民中心、自然博物馆已着手规划建设。建设了8个城市出入快速通道;应急饮用水源已建成,可保证百万人口3天至5天的需要。两年来,中心城区新开工廉租住房26.78万平方米,是前5年建设总规模的1.5倍,竣工廉租店铺257个。廉租房建设、分配、管理的经验,被誉为“赣州模式”。2009年中心城区民生保障项目总投入28.5亿元,是2008年的3.6倍;新建保障性住房170.5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首期1558套新市民公寓年底前交付。今年动工建设万户新市民公寓、千户新进公务员公寓、大学毕业生公寓,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较好地解决了“引人进城”问题。

第二篇:江西赣州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江西赣州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辖18 个县、市、区,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845万,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该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全市城市化率仅有20%,农村人口占80%。2004 年9 月,在中央文件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之前,赣州市委、市政府积极适应形式发展,制定出台了《赣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决定用五年时间开展以村镇规划、“三清三改”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实验活动,走出了一条具有赣州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一、赣州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赣州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

(一)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在村庄规划编制方面。赣州计划用3 年时间(2004 年—2006 年)完成所有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各乡镇和中心村编制较高起点的规划(五图一书),一般村庄编制简易规划。对于完成规划编制的村庄,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地建房;未完成规划编制的村庄,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新村镇规划选址原则上安排在荒山荒坡,并严格实行“一户一宅”制度。在民房建设方面。按照符合规划、量力而行、尊重民意、各具风格、分户推进,不搞强迫命令。要求规划部门设计1000套实用美观、式样各异、具有客家民居风格的房型无偿供农民选用(现已设计150套),避免千村一面。破旧房拆除后不能复耕的由集体统一收回,流转给其他农户按规划要求建房。在基础设施服务方面。赣州计划用五年时间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电话,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80%,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到 80% 以上,卫生所普及率达到80%。同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合理布局教育、商贸网点,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配套功能。

(二)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发展新产业。通过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健全市、县、乡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建立健全良种繁育、科技推广与创新、农业信息服务和市场营销四大体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做大做强果业、生猪、蔬菜、花卉苗木等四大主导产业,支持发展烟叶、工业原料林、草食畜禽、特种水产、竹业、黄鸡等区域特色产业,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乡)一业”发展战略。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思路、一套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措施”的要求,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 农户”、“合作组织 +农户”、“龙头企业 +合作组织 +农户”、“龙头企业 +担保公司 +合作组织 +农信社 +农户”、“股份合作社 +加工企业 +农户”、“农业专业协会 +产销组织 +农户”等不同形式的产业模式,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扩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实施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标准体系,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促进农业向专业化生产发展。积极与改水、改厕、改灶相结合,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以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为依托,每个县建立一个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重点建设2—3个骨干专业,每个乡镇建立一个职业培训基地和一个主导产业培训基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计划5年内培训农民200万人,让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大力发展劳务中介服务组织,每个县(市、区)重点培育 1—2 个劳务品牌,促进农村

劳动力由“离乡不离土”向“离乡又离土”转变,逐步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劳务产业格局。

(四)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按照多形式、多类型、多途径的发展路子,采取松散型与紧密型、初级与高级相结合的方法组建农村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比较完整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力争覆盖全市60%以上的农户。加强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性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组织效率和带动能力。全市重点抓好40 家示范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同时,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基层干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操作能力,强化农民的互助合作意识;安排专项资金,完善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五)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一是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在农村全面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工作,彻底整治农村脏乱差,改善农民的人居环境;积极推进“三改”(改水、改厕、改路)工作,争取五年内村组道路畅通,农民全部喝上洁净的自来水或山泉水,实现人畜分离,用上水冲式厕所;大力实施“改灶”工程,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设备,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二是抓好农村思想道德体系建设。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市农村开展以建好一所“道德夜校”、栽种一片“道德林”、建成一堵“道德墙”、建立一册“道德簿”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进村户、文明育新人”活动;组织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庄”、“农民致富能手竞赛”等系列活动以及“五好文明家庭”、“四进农家”评选活动;组建农村新风理事会、农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查赌禁赌会、“五老”宣传队等群众组织,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以及“文明信用户”创评活动,实施“留守孩关爱工程”,着力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三是加强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广“一片耕地、一座水库、一片山林、一处村落”的生态村发展模式。力求全市60%以上的村镇达到文明村镇标准。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乡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每个村建起一个文化室、活动室或图书阅览室。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功能,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生活习惯,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创新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方式方法,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陶冶农民情操,增长致富技术能。五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工作,不断探索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办法;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结合“空心房”改造,探索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制度;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和农村“二女户”、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扩大村干部养老保险的试点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争取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六)以“三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一是着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努力提高乡镇政府执行政策、发展经济、社会服务和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把先进性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新农村建设这个舞台锤炼和检验党员干部的先进性,通过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先进性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是开展大规模的干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组织、指导、带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全面实施乡(镇)村干部农业知识技能“过关”制度,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2005年起,分五年从全国选拔1000 名大学生,安排到乡镇工作。四是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完善和推广“民情日记”、“民情反馈卡”、便民服务中心、“民情110”等亲民、为民的好做法,建立以联系群众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机制。五是实施以村级党组织建设为主题的“堡垒工程”和农村党员“先锋工程”,巩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赣州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效

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赣州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赣州模式”,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村镇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启动了4025 个村庄整治建设点;完成了 264 个乡镇总体规划、1046 个行政村共计16794个村庄规划的编制;“空心房”改造面积达410 万平方米,其中按规划重新安排农民建房4800 户,面积72 万平方米,节约土地7020亩;清除了大量的垃圾、污泥和路障,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7.9万间,面积130.3 万平方米,完成6718 个村庄的改水,改厕10.3万座,完成通村公路3580公里。目前赣州农村乱搭乱建的房子和土厕所消失了;牛栏、猪栏被统一易地重建,人畜不再混居;新修了环村水泥路、排水沟,昔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现象不见了;有的村庄配备了农民健身器材,有的则修建了农民休闲绿地,农民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二是新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脐橙、生猪、蔬菜、花卉苗木等四大主导产业,以及烟叶、工业原料林、草食畜禽、特种水产、竹业、黄鸡等六个区域特色产业的规划基本完成;各项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逐步落实,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产业的推动效应日渐显现,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加快,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8.1%。

三是新经济组织稳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全市新建立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314个,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3049个,联结农户56.2万户,占市农户总数的35.1%。

四是新农民培育力度加大。通过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全市共培训农民52.56万人次,其中农实用技术培训33.23 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9.33 万人;“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村一名中专生”计划顺利实施,已招收大学生667名,中专生403名。

五是新风貌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已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 5个、省级文明村镇30 个;创评“文明信用农户”10.4 万户;该市首创的“关爱留守孩子工程”在全国推广;农村新社区的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有新进步。

六是“好班子”建设明显加强。顺利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启动了乡镇机构改革,加强了对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考选了190名大学生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广泛开展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化“三民活动”,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为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服务农民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切实改善和密切。

三、赣州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为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反复强调要坚持“三个防止”,即防止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镇建设、防止政府包办代替、防止急躁冒进,做到“三个符合”,即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和农民负担;符合当地群众的利益愿望,不搞强迫命令,不做表面文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让农民得到实惠、受到农民广泛欢迎的政策措施,筹措投入了大量资金,补助了大量的物资,从“三清三改”起步,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解决农民群众一家一户想干而干不了的事情。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通过“三清三改”,60 多万农民饮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卫生厕、走上平坦路,人居环境有了较

大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有了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二)农民主体、政府推动。农民是新农建设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农民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尊重,更要通过新农村建设得以体现。从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赣州市十分注重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一是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如在进行村镇规划时,吸收村民代表参与,既加强对农民的规划意识教育和规划知识培训,又增强了农民对规划的认同感,提高执行规划的自觉性。二是让农民群众在新农村中享有决策权。比如,在确定示范点的过程中,一改以政府确定示范点的方式,组织农民自愿申报和建设改造项目,由农民群众自己决定是否申报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政府根据群众积极性的高低,确定示范点或给予项目支持。三是建立农民民主理事权。通过在村庄中选择一些有公心、愿意为村民服务的人员组建成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使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群众—的事情群众办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四是建立鼓励农民出资投劳机制。创新政府的资金项目支持办法,实行以奖代补、实物补助,并与农户自主完成的工作量挂钩。这种奖勤罚懒机制,有效激励了农户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政府推动,重点是宣传发动、物力、财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市、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并把村镇规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免费为村庄和农户建房提供规划。同时,采取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截止2005 年12 月份,全市己累计投入新村镇建设资金7.9亿元,其中财政安排1.6 亿元,专项资金投入1.2亿元,社会筹措资金(包括农民自筹)5.1亿元。

(三)科学规划、先易后难。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赣州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克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困难,编制村庄规划,而且大多都达到了“五图一书”或“三图一书”标准。在搞好规划的同时,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引导农民到规划区内建房,拆除“空心房”、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另一方面开展对农村违规批地、乱占耕地建房的整治工作,查处一批乱批乱建的行为,遏制了一户多宅、挤占耕地建房的现象。同时,严格规划管理,各乡镇都成立了规划管理所,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做到了“先规划后建房、未规划不批建”。在村镇规划建设中,坚持“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三配套”的村镇规划建设理念。“一个保留”,即保留农村历史文脉,传承客家建筑文化、彰显赣南客家文化底蕴,注意保护山体、河流、水塘,凸现田园风光,避免城乡一体化变为城乡一样化。“两个坚持”,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律。“三个不”,即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三配套”,即基础设施配套、房屋设计配套、社区服务配套。在搞好村镇规划的同时,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和突破点,不失时机地着力推进村庄整治和改造,探索总结出了五种村庄改造建设模式。

(四)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在工作路径上,首先是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村民自主推选有威望、有能力、公道正派的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工人、老教师和青年积极分子组成,通过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村民的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其次,在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中,采取“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办法进行推动。“统一扶助标准”,就是根据本地农村实际和自身财力状况,确定建设项目及补助标准,并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择定点”,就是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与农户签订建设意向协议,自主向政府申报,农民自愿参与率高的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政府对示范点进行项目建设补助。“实行以奖代补”,就是改变过去政府资金拨付办法,以“实物补贴”的形式,引导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家园,这既使政府投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又使农民成为投入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而且政府补助的实物,实行政府统一采购,以降低成本、确保质量。—“农民自主建设”,就是村庄的整治改造、“三清三改”、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的建设,都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来组织实施,做到建设资金由理事会筹集管理、建设合同由理事会签订、工程进度由理事会督促、建设质量由理事会监管。如在改路中,一些地方通过理事

发动群众先清理路障、整好路基,再由政府补助水泥、按施工标准硬化路面,节省了不少投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推行“五步决策法”,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保证规划的正确执行,使广大村民既成为规划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成为规划的监督者和受益者。同时,还立足欠发达地区农村实际,积极探索了一些花钱少受益面大的技术路径。在改水中,采用无塔式多户集中自动供水、单户加装气压泵自动供水和引用山泉水三种改水模式,让农民用上洁净卫生的自来水;在改厕中,推行“三格式无害化”、“沼气池式”和“双瓮式”厕所,以及小型玻璃钢整体化粪池厕所。这些模式和技术,因成本低、效果好,深受农民欢迎。

(五)整合资源、齐抓共管。一是强化领导。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党建、组织、农业和规划建设的领导为副组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指挥、调度和协调,并整合了市、县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新农村建设承担全面责任。二是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市、县、乡万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指导参与新农村建设;建立“一村一名”指导员制度,按照自愿服务的形式,向全市所有的行政村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三是广辟资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新农村建设投入。各县(市、区)不但挤出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而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帮建扶贫、以工代赈、农业以及果业、水利、交通、能源等专项资金相对集中捆绑使用,建立了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筹资机制,广辟资金渠道。2004 年9 月至今,全市累计整合资金5 亿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四是动员和组织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尽其所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支持和服务。比如,动员组织全国各地大学生暑期到赣州参与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开展新农村建设对口帮扶活动,要求城镇教师和医生轮流到农村支教支医;组织赣州在外公职人员和在外创业务工人员支持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他们纷纷捐钱捐物、献计出力,成为赣州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浓厚氛围。

本期发:区大班子领导,各乡镇、街道,各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

第三篇:江西赣州导游词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江西赣州,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江西赣州的概况: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它四周依山,三面临水,洋溢着浓郁的南国风情,古有“富丽江城”之称。赣州市总面积479平方公里,人口 40多万,居住有汉、回、壮、舍等 16个民族。它扼守赣、湘、闽、粤四省要冲,秦汉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为赣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赣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县至今,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古时曾名虔州,又称虎人城。历史上赣州曾是沟通赣、湘、粤、闽的南方重镇,素称“闽粤咽喉”,历来与广东及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当年借着赣江黄金水道和岭南古驿道之便,这里“商贾云集,货物如雨”,留下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美名。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一队队马帮驮着景瓷、香茗、竹木等士特名产,过赣州、越梅岭、源源不断运往广州以至南洋。

赣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东门到西门的宋代古城墙,沿江而筑,婉蜒三千六百多米,历尽宋、元、明、清、民国多代,垛墙、炮城、马面、城门保存依旧,宋城的雄姿依旧,古韵犹存,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馆。赣州市名胜古迹甚多:堪称江西石窟艺术宝库的通天岩建于唐末,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石窟寺,198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耸立在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胜景八境台始建于北宋,现为三层,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挺拔,巍然壮观。位于贺兰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景仰的去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一曲《菩萨蛮》使赣州名闻遐迩。还有巍峨的慈云塔,形若游龙的古浮桥,规模宏大的七里镇古瓷窑,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庙,苏阳长谈的夜话亭,客家风情浓郁的民居建筑群,一处处古迹,一座座名胜,犹如群星,把赣州装点得绚丽璀灿。

赣州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文天祥在这里高举抗元的义旗,谱写了气冲霄汉的“正气歌”;杨廷麟在这里率兵抗清,兵败不屈,以身殉节;陈赞贤以这里运筹帷幄,领导工运,写下了光辉篇章;毛泽东在楼梯岭召开分兵会议,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陈毅在此与国民党谈判,初步形成了赣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赣州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汁的源头。市内绿树成荫,碧湖成群。六大公园分布其中,景色各异,有的波光浮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荟萃,花似锦;有的曲径通幽,园林点缀。

赣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空运、水运、铁路、公路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黄金机场航班可达广州、厦门、内昌等地;赣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沿赣江上下航行,可与区内、省内及长江沿线的省市相通,有明显的水运优势。贯通我国南北九个省市的京九铁路,把北京、香港与赣州连成一体,赣州成为了全国铁路网上的一点,与各大城市相通。以赣州市为中心的公路主干线幅射四方:北行,经昌赣二级公路可至南昌;南行,有多条干道通广东,经大余可至韶关,赣粤西线二级公路可达广东、深圳,沿赣汕公路,经梅州可抵达汕头;东行,沿赣闽柏油公路,经瑞金,可达福建长汀、龙岩、厦门、泉州;西行,经崇义,遂川、井冈山、莲花,可抵湖南郴州、衡阳。

山河佳丽,风光旖旎,历史悠久,古迹甚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江西旅游热线之一。赣州市有古建筑300余处,古墓群10处,古遗址10处,古石龛摩岩石刻5处,革命遗址5处,名胜16处,这些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第四篇:江西赣州导游词

赣州,江西省省辖市,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赣州市旅游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江西赣州导游词1

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是中国七十个大中都市之一,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生齿和下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都市,拥有三个国度级经济技能开拓区和全省独一的综合保税区。赣州是世界罕有金属财富基地和先辈制造业基地、赤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闻名的赤色旅游目标地、地区性综合交通关节、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地区性当代化中心都市。赣州汗青久长,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度汗青文假名城,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天下钨都、稀土王国、堪舆文化劈头地等美誉。2012年6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成长的多少意见》,旨在全方位多规模全力敦促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现全面振兴。

赣州汗青久长,素来为江南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文天祥、周敦颐、海瑞、辛弃疾、蒋经国和中共第一代焦点率领人皆在赣南主政过,赣南照旧理学和心学的重要形成地。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周敦颐的《爱莲说》和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皆创作于赣南。

赣南是世界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客家人有五次大迁徙,个中第一次首要到江西九江,吉安;第二次到江西赣州和福建汀州。赣州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首要聚居地之一,赣州的客家生齿占赣州市95%以上,有“客家摇篮”之称。据统计,赣南籍客家人在港台及外洋有20多万,个中华侨漫衍在东南亚及东瀛鬼子、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20多个国度和地域。赣州境内仍有600余幢客家围屋,至此生涯最齐备、最具代表性的有龙南关西新围、燕翼围和安远的东升围。赣州有客家文化城,也有很多客家古村庄如白鹭村。赣南籍客家人中也有很多绅士如: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墨客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墨客曾几、散文家魏禧、字画家徐思庄和罗牧、孙中山老师的先祖孙誗以及近代经济学家郭大力大举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赣南客家人也发生出了一大批将军,如古柏、肖华等。发生了54名将军的兴国县,有“将军县”之称。

江西赣州导游词2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它附近依山,三面对水,洋溢着浓烈的南国风情,古有“华美江城”之称。赣州市总面积479平方公里,生齿40多万,栖身有汉、回、壮、舍等16个民族。它把守赣、湘、闽、粤四省要冲,秦汉以来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为赣南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赣州是一座迂腐的都市,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县至今,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汗青了。古时曾名虔州,又称虎人城。汗青上赣州曾是雷同赣、湘、粤、闽的南边重镇,素称“闽粤咽喉”,素来与广东及东南亚有着细密的商业往来。昔时借着赣江黄金水道和岭南古驿道之便,这里“商贾云集,货品如雨”,留下了“南边丝绸之路”的隽誉。透过汗青的烟云,我们似乎看到一队队马帮驮着景瓷、香茗、竹木等士特名产,过赣州、越梅岭、绵绵不断运往广州以至南洋。

赣州是一座汗青文假名城,从东门到西门的宋代古城墙,沿江而筑,婉蜒三千六百多米,历尽宋、元、明、清、民国多代,垛墙、炮城、马面、城弟子存仍旧,宋城的雄姿仍旧,古韵犹存,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馆。赣州市胜景事业甚多:堪称江西石窟艺术宝库的通天岩建于唐末,是华东地域最大的石窟寺,被列为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矗立在章贡两江合流处的名胜八境台始建于北宋,现为三层,飞檐斗拱,画梁朱柱,宏伟挺秀,巍然壮观。位于贺兰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仰慕的行止,南宋闻名词人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几多行人泪……”一曲《菩萨蛮》使赣州名闻遐迩。尚有巍峨的慈云塔,形若游龙的古浮桥,局限弘大的七里镇古瓷窑,全省压倒统统的文庙,苏阳长谈的夜话亭,客家风情浓烈的民居构筑群,一随处事业,一座座胜景,如同群星,把赣州装点得烂漫璀灿。

青山围绕,绿水环抱,赣州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汁的源头。市内绿树成荫,碧湖成群。六大公园漫衍个中,景致各异,有的波光浮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群集,花似锦;有的曲径通幽,园林隐瞒。

赣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空运、水运、铁路、公路相团结的交通运输收集已经形成。黄金机场航班可达广州、厦门、内昌等地;赣州港是江西六大口岸之一,沿赣江上下飞行,可与区内、省内及长江沿线的省市相通,有明明的水运上风。意会我国南北九个省市的京九铁路,把北京、香港与赣州连成一体,赣州成为了世界铁路网上的一点,与各多半会相通。以赣州市为中心的公路骨干线幅射四方:北行,经昌赣二级公路可至南昌;南行,有多条干道通广东,经大余可至韶关,赣粤西线二级公路可达广东、深圳,沿赣汕公路,经梅州可抵达汕头;东行,沿赣闽柏油公路,经瑞金,可达福建长汀、龙岩、厦门、泉州;西行,经崇义,遂川、井冈山、莲花,可抵湖南郴州、衡阳。

赣州江山佳人,风物旖旎,汗青久长,事业甚多,有着富厚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江西旅游热线之一。赣州市有古构筑300余处,古墓群10处,古遗址10处,古石龛摩岩石刻5处,革命遗址5处,胜景16处,这些都是旅游参观的好行止。

江西赣州导游词3

欢迎大家来到江西省南大门,千里赣江第一城——赣州参观游览,不知大家以前有没有来过赣州,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又称赣南,也是赣江的上游,章贡两江在城下汇合成赣江,是赣江源头第一城,也是江西省所有城市当中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而且以宋代的文物古迹为主,并且不乏全国宋代文物的精品(通天岩)孤品(宋城墙、福帮沟)是我国当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宋城之一,有关专家学者称赣州是一座“宋代历史博物馆”因此又被称之为宋城赣州;1994年,国务院将赣州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赣州,是一座设置于西汉高祖六年,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城,在东晋永和五年(349年)的时候,赣州城成为南康郡的郡治,成为赣州城作为赣南政治、经济、军事中的开端。隋朝开皇九年南康郡改为虔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改虔州为赣州,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从汉高祖六年设立赣县有了行政建制后,一直到唐代,赣州城都是一个重镇;唐代的开通梅岭驿道后,这里成为“五岭之要冲”,“闽粤之咽喉”。到了宋代,国都南迁,经新疆出境的丝绸之路受阻,中原的货物运往外国改由水路,通过大运河,进入长江,然后过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进章江到达大余,经过梅关古驿道,再到南雄浈江上船,经北江、珠江出海,往南洋,转欧亚各地,因此赣州就有了“水上丝绸之路”之称。一时期出现“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空前繁荣景象,当时赣州城被列为全国三十大名城行列,成为南方经济、文化的一个重镇。

1949年8月14日,赣州城解放,时至今日,赣州城仍为赣州市人民政府的驻地,赣州市现设一区辖二市十五县,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有800多万,占全省人口的1/5,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其所辖的面积和人口是江西省地级市中最大最多的城市,境内有2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主要有畲民族、回族和瑶族等;赣州气候温和湿润,属于亚热带季湿润气候,年均温度仅18.5℃;赣州东邻福建,南接广东,西连湖南,北靠本省吉安,抚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沟通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重要纽带。解放初,赣州的城区面积不过3平方公里,之后,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面积迅速发展到今日的30平方公里,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南移东扩”的发展思路,到2010年,赣州城区面积将扩展到50平方公里,从而进入大城市的行列。

赣州还是客家人主要集散地和聚集地之一。全市有八百多万的人口,其中客家人就有700多万,占总人数的90%以上;赣南是接受自北南迁移民最多的地区,客家人分布于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据估计,现在全球约有客家人八千多万,赣南、粤东、闽西是客家人的大本营。而我们赣南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从地理上和史实上看,赣南是客家人大本营地区接受北方汉民族南迁的第一站;这里的18县市,除章贡区和信丰嘉定以及其他少数居民点的世居居民外,其余都属客家方言区。

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一个说法,比较贴近实际:客家民系,形成于赣南,成长于闽西,成熟于梅州,发展于海外。赣州曾是个掀起过历史风云的地方。中华苏维埃共各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工农红军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进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未,四十年代初,蒋经国先生也曾执政赣南五年多时间。

第五篇:江西赣州导游词

江西赣州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西赣州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江西赣州导游词1

各位旅客:

大家好!

迎大家来到江西省南大门,千里赣江第一城——赣州参观游览,不知大家以前有没有来过赣州,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又称赣南,也是赣江的上游,章贡两江在城下汇合成赣江,是赣江源头第一城,也是江西省所有城市当中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而且以宋代的文物古迹为主,并且不乏全国宋代文物的精品(通天岩)孤品(宋城墙、福帮沟)是我国当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宋城之一,有关专家学者称赣州是一座“宋代历史博物馆”因此又被称之为宋城赣州;1994年,国务院将赣州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赣州,是一座设置于西汉高祖六年,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城,在东晋永和五年(349年)的时候,赣州城成为南康郡的郡治,成为赣州城作为赣南政治、经济、军事中的开端。隋朝开皇九年南康郡改为虔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改虔州为赣州,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从汉高祖六年设立赣县有了行政建制后,一直到唐代,赣州城都是一个重镇;唐代时期开通梅岭驿道后,这里成为“五岭之要冲”,“闽粤之咽喉”。到了宋代,国都南迁,经新疆出境的丝绸之路受阻,中原的货物运往外国改由水路,通过大运河,进入长江,然后过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进章江到达大余,经过梅关古驿道,再到南雄浈江上船,经北江、珠江出海,往南洋,转欧亚各地,因此赣州就有了“水上丝绸之路”之称。一时期出现“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空前繁荣景象,当时赣州城被列为全国三十大名城行列,成为南方经济、文化的一个重镇。

1949年8月14日,赣州城解放,时至今日,赣州城仍为赣州市人民政府的驻地,赣州市现设一区辖二市十五县,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有800多万,占全省人口的.1/5,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其所辖的面积和人口是江西省地级市中最大最多的城市,境内有2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主要有畲族、回族和瑶族等;赣州气候温和湿润,属于亚热带季湿润气候,年均温度仅18.5℃;赣州东邻福建,南接广东,西连湖南,北靠本省吉安,抚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沟通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重要纽带。解放初,赣州的城区面积不过3平方公里,之后,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面积迅速发展到今日的30平方公里,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南移东扩”的发展思路,到2010年,赣州城区面积将扩展到50平方公里,从而进入大城市的行列。

赣州还是客家人主要集散地和聚集地之一。全市有八百多万的人口,其中客家人就有700多万,占总人数的90%以上;赣南是接受自北南迁移民最多的地区,客家人分布于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据估计,现在全球约有客家人八千多万,赣南、粤东、闽西是客家人的大本营。而我们赣南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从地理上和史实上看,赣南是客家人大本营地区接受北方汉民族南迁的第一站;这里的18县市,除章贡区和信丰嘉定以及其他少数居民点的世居居民外,其余都属客家方言区。

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一个说法,比较贴近实际:客家民系,形成于赣南,成长于闽西,成熟于梅州,发展于海外。赣州曾是个掀起过历史风云的地方。中华苏维埃共各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工农红军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进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未,四十年代初,蒋经国先生也曾执政赣南五年多时间。

谢谢大家!

江西赣州导游词2

各位旅客:

大家好!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它四周依山,三面临水,洋溢着浓郁的南国风情,古有“富丽江城”之称。赣州市总面积479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居住有汉、回、壮、舍等16个民族。它扼守赣、湘、闽、粤四省要冲,秦汉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为赣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赣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县至今,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古时曾名虔州,又称虎人城。历史上赣州曾是沟通赣、湘、粤、闽的南方重镇,素称“闽粤咽喉”,历来与广东及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当年借着赣江黄金水道和岭南古驿道之便,这里“商贾云集,货物如雨”,留下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美名。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一队队马帮驮着景瓷、香茗、竹木等士特名产,过赣州、越梅岭、源源不断运往广州以至南洋。

赣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东门到西门的宋代古城墙,沿江而筑,婉蜒三千六百多米,历尽宋、元、明、清、民国多代,垛墙、炮城、马面、城门保存依旧,宋城的雄姿依旧,古韵犹存,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馆。赣州市名胜古迹甚多:堪称江西石窟艺术宝库的通天岩建于唐末,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石窟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耸立在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胜景八境台始建于北宋,现为三层,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挺拔,巍然壮观。位于贺兰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景仰的去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一曲《菩萨蛮》使赣州名闻遐迩。还有巍峨的慈云塔,形若游龙的古浮桥,规模宏大的七里镇古瓷窑,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庙,苏阳长谈的夜话亭,客家风情浓郁的民居建筑群,一处处古迹,一座座名胜,犹如群星,把赣州装点得绚丽璀灿。

赣州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文天祥在这里高举抗元的义旗,谱写了气冲霄汉的“正气歌”;杨廷麟在这里率兵抗清,兵败不屈,以身殉节;陈赞贤以这里运筹帷幄,领导工运,写下了光辉篇章;毛主席在楼梯岭召开分兵会议,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陈毅在此与敌人谈判,初步形成了赣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赣州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汁的源头。市内绿树成荫,碧湖成群。六大公园分布其中,景色各异,有的波光浮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荟萃,花似锦;有的曲径通幽,园林点缀。

赣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空运、水运、铁路、公路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黄金机场航班可达广州、厦门、内昌等地;赣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沿赣江上下航行,可与区内、省内及长江沿线的省市相通,有明显的水运优势。贯通我国南北九个省市的京九铁路,把北京、香港与赣州连成一体,赣州成为了全国铁路网上的一点,与各大城市相通。以赣州市为中心的公路主干线幅射四方:北行,经昌赣二级公路可至南昌;南行,有多条干道通广东,经大余可至韶关,赣粤西线二级公路可达广东、深圳,沿赣汕公路,经梅州可抵达汕头;东行,沿赣闽柏油公路,经瑞金,可达福建长汀、龙岩、厦门、泉州;西行,经崇义,遂川、井冈山、莲花,可抵湖南郴州、衡阳。

赣州山河佳丽,风光旖旎,历史悠久,古迹甚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江西旅游热线之一。赣州市有古建筑300余处,古墓群10处,古遗址10处,古石龛摩岩石刻5处,革命遗址5处,名胜16处,这些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谢谢大家!

江西赣州导游词3

各位旅客:

大家好!

大家看这高大雄伟的城墙,它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这座雄伟漂亮的城墙,全长3600米,在这座城墙上,至今还保留了北门、西津门,涌金门、建春门四座城门,城门上还有城墙,站在城楼上可眺望城外,可见滔滔的江水,以及郊外的青山绿水,另外还有闻名的八境台。宋城墙还保留了八境台,西津门的炮池。

赣州的宋城墙,是全国保留的宋代砖城墙。在城墙砖上还带有文字,xx年xx督造等.这种砖称为“铭文砖”1996年国务院将赣州古城墙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高大雄伟、漂亮,而且沿江而建,还能起到抗洪防险的作用,数百年来这城墙抗击外敌的入侵,防御洪水的冲击,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赣州古城墙,既雄伟又漂亮,它像一条长龙沿江而行,围绕赣州古城,它既漂亮而有古色古香的城楼。站在城楼上眺望城里城外,赣州的美景尽收眼底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一个旅游景点。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了赣州,都要登上古城墙,眺望赣州的美景。给游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和回忆。

谢谢大家!

下载江西赣州城市建设经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赣州城市建设经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西赣州农村村庄整治经验解析[5篇范例]

    江西赣州农村村庄整治经验解析 管普祥 近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参加了建设部举办的全国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培训班,通过培训及实地考察,感受颇深,其村庄规划的灵活性、实用性及村庄整......

    青岛城市建设经验

    青岛市建设国际化大城市的经验及启示 青岛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南端,全市共有常住人口715万多人,登记暂住人口约80万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现辖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城阳、......

    江西赣州:开展“三送”活动

    江西赣州:开展“三送”活动从去年12月开始,赣州市以“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为主题,开展了“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

    江西赣州修建厂房临时用电 申请报告

    申请报告赣州水西基地管委会:我公司位于水西基地范围内的金发路与金华路交界处(赣州水西基地开关站斜对面),现申请临时用电,用于建设修建厂区围墙。 请管委会工程部尽快提供临时......

    2018年江西赣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标准

    2018年江西赣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标准 为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市本级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赣州市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城市建设经验

    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城市建设经验在200余年城市开发和建设历史中,澳大利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城市规划体系。澳大利亚联邦宪法规定,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外交、国际、移民等事务,州......

    赴江西赣州广东南海考察行记

    赴某省赣州某省南海考察行记====年=月=日至==日,我有幸随县委###书记赴某省某省考察,同行还有县委常委###、副县长###、###镇党委书记###。一路上春光明媚,大家心情也非常好,同......

    2018年江西赣州成人高考新手考试报名指南

    www.jxjyedu.net 2018年江西赣州成人高考新手考试报名指南 江西赣州成人高考是什么?成考报名条件是什么?江西赣州成人高考报名时间?江西赣州成 人高考报名流程? 一、江西赣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