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江西赣州广东南海考察行记
赴某省赣州某省南海考察行记
====年=月=日至==日,我有幸随县委###书记赴某省某省考察,同行还有县委常委###、副县长###、###镇党委书记###。一路上春光明媚,大家心情也非常好,同时也感觉到此行会有一个比较美好的结果。我们先到某省赣州龙南县考察某省恒泰集团的稀土加工项目,然后南下某省佛山南海考察高岭土
陶瓷加工项目,落实已签约的高炉生铁项目实施情况。行程十分紧凑,边走边看,边走边谈,边走边想,效果很好,感触很多,启发很深。特别是在某省赣州期间,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令我十分惊讶,与我印象中的某省是完全不一样,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动、他们的成绩、他们的进步完全让我大吃一惊,惊奇之余,静下来仔细琢磨觉得有许多思考的地方,同样是欠发达地区,同样是资源特色地区,甚至是革命老区,这几年,某省的发展令我们刮目相看。如果说某省某省江浙地区的发展有我们无法比拟的优势的话,那么某省呢?某省赣州呢?某省赣州龙南县呢?条件跟我们差不多,位置也不是特别好,基础也没什么优势,而经济发展的差距,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大的不同。很值得思考!在回程的路上,我们都陷入了沉思。在某省赣州龙南考察期间,我们重点考察了解了赣州的稀土开采和加工情况,同时考察了他们的工业园建设和招商引资情况,真正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赣州市位于某省南部,简称赣南,东接某省省,南临某省省,西靠某省省,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全市土地面积的==%以丘陵、山地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赣州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全市GDP超过===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亿元,而它的人口只有===多万人。我们考察的某省恒泰集团在某省赣州龙南县,龙南位于某省最南端,全县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其中县城城区人口==万人,城市化率特别高。龙南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被评为某省省经济发展先进县、开放型经济强县。
在某省考察期间,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某省已经腾飞了。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他们做得都非常好。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恒泰集团在龙南县的一个食品加工厂,主要加工花生,它每年生产一万吨花生,按每公斤==元计算,一吨就是====公斤,就是一万元,一万吨的生产总值就是一亿元。我们看了,工厂也不大,但十分繁忙,轻轻松松,产值过亿,利税过千万,解决了几百号工人就业的同时,还带动不知多少农户增加收入。对比我县,要培育一个规模企业多不容易,别说过亿,就是过====万都很难。当然除了我们没有找对路子外,本县企业不思进取有很大关系。
某省赣州龙南之行,我感觉到他们有许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概括起来为:解放思想、依托资源、借助外力、创造环境。
解放思想,就是解放干部的思想。干部的思想无非两者,领导干部和普通干部,在解放思想方面,某省的力度是非常大的。比如说,我们在那里发现一个现象,他们的党政一把手好多是某省过来的干部。一方面体现了某省干部任用的解放力度,二是干部群众十分认可,三这些过来的干部又大力在他所任职的区域推行解放其他干部的思想。还比如说,对于一般干部职工明确鼓励“下海”分流,鼓励干部在企业任职,照发基本工资,保留级别、编制、工龄,不影响调资、晋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还可回原单位上班。领导干部提拔前必须到企业任职或外出招商引资,否则不予提拔。目的是通过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切身体会经济活动,让他们懂经济懂企业懂商人,转而在行政过程中理解经济理解企业理解商人,达到亲商重商护商的目的,最后彻底解放思想。
依托本地丰富的资源发展工业,大家都非常清楚。但是怎样来依托,如何确保资源不外流,我觉得赣州的做法也是很值得思考的。比如说,就矿产资源来说,钨、稀土、萤石矿是他们的特点,在====年以前,可以说乱采滥挖、资源外流现象也是十分严重的,我们在龙南也现场看了几个矿区,还能依稀看到当年混乱的景象。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他们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的办法措施,还充分动用了人大的立法作用,以人大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使用矿产品原矿不得外运,一律交由政府国有独资的矿业公司经营。比如说稀土,他们就是通过对=个稀土生产县的稀土公司进行重组,共同发起组建国有独资的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并依照有关程序将==本稀土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人名称全部变更为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合并为离子型稀土经营单位。由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要与==个采矿许可证的现有稀土矿山开采者签订相关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要求,合理控制矿山开采规模,压缩矿山开采总
量,实现配额计划生产、供需平衡。对稀土管理实行“五统一”制度,即统一管理、统一开采、统一加工、统一经营和统一招商。一是凡对稀土开采、加工企业进行新建、改建、扩建以及对外招商的,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分别报市矿管局和市经贸委审查,并报市稀土矿山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否则,不予办理有关手续。二是全市混合稀土年度生产计划
由市矿管局根据上级下达的总量控制计划向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下达,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根据本市稀土冶炼企业的用量要求和各县申报的计划情况综合平衡后下达到各县分公司,由各县分公司会商当地有关部门并报市矿管局备案同意后,将计划分配到各稀土矿山企业,各县以分公司必须与矿山开采者签订矿山开采生产承包合同。三是全市混合稀土矿产品的销售必须经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统一调拨,价格由供需双方按市场行情商定。四是任何矿山企业和分离冶炼企业不得绕开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的统一调拨而私自进行矿产品的购销活动。向市外购买稀土矿产品要向市矿管局申办外购准运证。市内混合稀土矿产品的运销须凭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产品调拨单到当地矿管部门办理稀土矿产品准运证并在当地缴纳税费。指定经营单位销往市外的稀土矿产品要到市矿管局办理稀土矿产品准运证,无稀土矿产品调拨单和准运的稀土矿产品一律按非法开采和非法经营处理。五是同时加强稀土稽查力量,增加经费收入,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装备,严厉打击无证、越界开采行为。并且在稀土矿区出口处设立稀土矿产品监督管理站,查验有关票据,对没有调拨单和准运证以及偷漏税费的一律视为违法违规行为,由矿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从重处罚。这些措施不仅仅是通过政府来实行,更重要的是通过人大决议的。这样一来明显有地方保护色彩的行为披上了最合法的外衣。这一点,是最有效的。我最近在省国土厅矿产处也发现了类似的信息,湘西的部分人大代表写了有关控制矿产原矿外流某省某省人大立法的有关议案,可以说跟赣州的做法不谋而合,值的考虑。
借助外力就是借助外商外资的力量。外来资本给赣州的经济不紧紧是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还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改变、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工业化进程来带动城市化提质扩容和农业产业化升级,反过来又推动工业化,这个道理某省人弄得非常清楚。在控制了本地资源不外流的同时,如何做强做大本地产业链条,进而把外地资源向本地转移,从而做得更大更强,这是个课题。他们的答案是借助外力,而外力就是外来资本,就是外商,就是外来企业。他们吸引外力的法宝就是用家里的“靓女”资源为本,倒贴各种诱人的“彩礼”,通过各种“媒婆”招商,把外力请进来,让他们舍不得离开。借助外力的办法就是招商引资,“媒婆”可以不拘形式,外商可以,干部也可以,中介机构可以,县直单位也行。比如,对引进外地企业在工业园落户的县直单位,在企业投产后头=年,财政按其已缴纳税收县本级受益部分的==%给予奖励。创新招商方式,实行专业招商、专职安商和产业招商,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构建赣州南部核心经济区目标,以珠三角为主区域,以产业招商为主攻点,以工业园区为主平台,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的分工协作,着力建设对接珠三角生产要素转移承载和集聚的强力“磁场”。
为了引进企业和项目,创造适宜企业发展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我感觉到创造环境比优化环境更重要。为了企业进出口报关需要,他们可以设立海关、外汇管理和加工贸易审批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大楼;为了企业可持续利益,他们可以出台政策控制原材料价格和外运;为了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担,他们可以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和客商,吸引沿海企业整体迁入等等。为了突出抓好园区建设,可以实行“一园多区”、“一园多制”,鼓励各单位在工业园设立“园中园”,对各单位引进“园中园”的企业所产生的产值、税费,可以按一定比例划转给引进的单位和乡镇。有些政策甚至是十分惊讶的,比如说实行限时办理和限时服务制度:凡涉及须部门、单位领导签字批准的事项,若签字批准人外出,必须授权在家领导予以签字办理,不得影响办事效率;规划报建项目从选址到建筑工程审批全过程由原来的==天减到==天以内办完;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符合规划要求的,可先放线开工,边建边补办手续;外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由法定==个工作日,缩短为=个工作日;企业申请名称预先核准登记的,由法定的==个工作日缩短为=个工作日;企业申请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由法定的==个工作日缩短为=个工作日;等等,他们是真正把环境视为经济发展的“命根子”,把创造良好的环境列为“一把手”工程。
这次行程比较仓促,了解的不是十分透彻,我只是在听和看中感觉到一些细节,从细节中隐约看到他们成功的一点线索,虽然够完整和全面,但还是有一些借鉴作用。
我县的工业怎么办,如何发展,我觉得某省赣州的一些做法也是可以借鉴的。我个人对工业不是很了解,没有什么发言权,只是一些肤浅的看法。我觉得要发展工业,做大做强工业园,首先要了解我们发展的难题和瓶颈在哪里,其次才是找寻破解难题的办法。
我们的难题是什么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招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也可以说是殊途同归的。工业园是关键。项目放园区,建设在园区,服务进园区,发展靠园区。园区是工业的载体和平台。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又是项目,也存在招商的问题。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无非是水电路讯和厂房、宿舍、学校、医院、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对于我们来说,当务之急是水电路讯,而路是关键,路通了其他会跟着来,形成三通一平、五通一平、七通一平等完善配套。路的建设又有工程立项、土地征用报批拆迁、资金筹集和工程建设等事项。工程立项和工程建设两项不难,通过正常渠道就可以解决。土地征用报批拆迁也不难,一是老百姓对修路是欢迎的,二是上级部门对路网建设的土地需要是支持的。难在资金筹集,也就是融资。工业园建设不比城市其它建设,它的回报不直接来自区内建设用地,而是来自区内土地的工业投资强度和投资效益,在目前工业没有起步和效益的时候,投资工业园基础设施显然不被人看好,也有风险。我觉得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解决,一是财政投入,财政投入实际上是财政兜底,表明政府对工业园和发展工业的信心,向公众表明政府有能力能收回投资,引导更多的其它资本进入。当然财政投入部分在操作时一样要按市场机制运作,要有投入回报,并不是无偿资金。我县开行贷款部分可以作为这一部分投入。二是组建国有的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公司化、市场化、股份制运作资本和建设,按市场机制运作项目和收获投资效益,效益主要在工业园税收提成、厂房宿舍学校医院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投资回报、工业园土地租赁费购买差价等方面。三是引进专业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回报方式可以跟前面讲的一样。
关于招商的问题,涉及到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项目本身,二是项目用地,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四是招商实施。关于项目本身的问题实际上是招商中最重要和关键的。我有一种体会,经常有朋友问江华有什么项目可以做,我说好多,但当具体介绍时,项目好好在什么地方,投资回报期是多少,风险在哪里有多大,实际上讲不出几个字。所以我们要坐下来,认真研究我们的项目问题,只有有了真正的项目,我们才会有真正的招商。怎样的项目才是能吸引投资的项目呢?这涉及到产业定位的问题。首先突出资源依托类项目,包括矿产品精深加工、林纸加工、水电开发、旅游开发等,资源类项目还可以针对新型建材、医药工业、新型材料等行业,能形成产业的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初期没有条件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产业配套和部件加工上来。例如针对陶瓷建材行业,我们的高岭土、长石矿、大理石、石英等矿产资源经过加工都可以成为陶瓷行业的工业原料,还可以加工成PUV塑料、高档纸张、平板玻璃等工业制造原料。当我们配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有企业整合这些原料配套,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条,这是“店大欺客”的道理。其次是人力资源型产业,包括现代轻纺、食品加工、现代轻工、塑料化工、机械电子等,这些产业的特点是基本属于出口企业,无技术,上大量劳动力就可以了。他们看中的是我们的丰富劳动力资源和便利的洛湛铁路出海交通。最后是产业政策强制转移型企业,包括化工、冶金等,这些产业特点是能耗大、环保要求高,在沿海无法生存,立项审批难。我们可以利用“三大金牌”政策优势,适当的有选择的引进一些效益特别好的企业。针对这三个方面的产业项目,我们通过组织专门队伍走出去、作下来,认真考察,认真研究,认真筛选,科学分析,逐个编制可研和立项,针对不同类别的项目制定不同的量的优惠政策,形成真正有内容的项目集,组织招商。关于项目用地问题可以通过两方面解决,一是项目建设方,我们可以以采用工业土地使用权购置的形式和土地租用的形式,按征地成本和报批成本供地,也可按投资强度供地。二是土地所有权方,即被征地村组,除了正常的土地征用办法外,还可以采取合股参与的形式,与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合资经营,以分红的形式获取回报。项目用地的基础设施配套一样可以由政府或投资商或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来组织实施和受益。最后就是如何实施招商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对于资源依托类项目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项目招商、网上招商、会议招商、中介招商等多种形式,资源依托类项目关键是考察对方的实力和诚意。二是对于人力资源型产业项目,可以重点采取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的形式。无论是任何单位和个人,凡招商成功者予以重奖。三是对于产业政策强制转移型企业,采取在确保立项有保证的前提下适度选择产值大效益好污染少的综合比较性价比高的企业。
第二篇:赴江西考察经验交流发言稿
赴江西考察经验交流发言稿
孔德文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3月10号我们一行14人赴江西参加了《全国高考备考技术交流大会》并于14日实地考察了江西省名校—临川一中,下面主要将我的一些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江西抚州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曾获得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多年任教于临川一中高三数学教学并担任班主任,他做的报告题目是《数学高考实用增分手段》。其中主要讲到了第二轮复习中的考试和试卷讲评问题,临川一中高三年级训练方式包括三种:(周考,月考,联考)
周考;选用订阅的试卷,及时批改,及时评.月考;备课组教师自主选、编题,侧重缺漏的弥补.联考.合作学校分别交叉命制试题,相互借鉴,互通有无
对于命题方面他们的观点是:
1、严格控制难度;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3、责任到人,以考促学.对于评卷方面他们的做法是:
1、及时性原则
– 试卷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学生对刚做完的试卷普遍记忆犹新,及时讲评,便于学生回顾答题过程的得失,–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复习效果
– 批改试卷“不过夜”,头天考试卷,次日便出现在学生手中
2、针对性原则
– 针对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问题以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精讲,做到讲评的针对性。
– 重点讲解当前正在复习知识点
– 在试卷讲评中,一般重点确定一两个目标,重点讲评一两知识点。– 达到“讲一题,会一串,做一题,懂一片”的效果。
3、巩固性原则
– 试卷讲评与知识巩固相结合– 试卷和试题的讲评要归回考点,回归课本
– 把试卷的试题与考试大纲的考点和课本参考书上的例题联系起来 – 这种回归和联系是为了巩固考点知识的掌握(回到基础、强化掌握)每次月考完要求学生做相应的试卷分析并且制定有效地增分计划:
指导学生做科学有效的试卷分析,让学生把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 • 第一种类型:技能(Skill)缺失型错误
• 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
• 很有把握的题,却没做对
• 明明会而且非常简单的题,却是落笔就错
• 第二种类型:知识(Knowledge)欠缺型错误
• 第一遍做对了,后来改错了
• 第一遍做错了,后来改对了
• 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的等等
• 不会做题(回忆不起来,缺乏思路)
• 第一种错误类型(S型错误)解决办法
• 对错误进行分析并定性
•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 仔细自己犯错误的过程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练习并掌握解决错误方法
• •
• • 第二种错误(K型错误)解决办法
• 确定主要漏洞在哪里?
• 分析每道知识性错误试题的考点是什么
• 依据考试大纲或课本判断它属于哪部分,哪个知识点
• 以大纲或课本为基础,统计自己主要丢分领域
• 要在搞懂弄通上下功夫
• 思考思考,细细回味回味
• SK试卷分析在数学中的具体做法
• 确定错误类型
• S型:审题错误、抄写错误、计算错误、笔误……
• K型:落实到具体章节(如函数、不等式、直线和圆、圆锥曲线、排列组合、概率统计、极限导数)
• 统计错误失分率
• S型错误:按类别统计
• K型错误:按章节统计
• 确定改进目标
• S型错误:确定一个主要错误类型
• K 型错误:确定1-3个主要失分最多章节
最后找到增分点,制定可行的增分计划:
• 所有失分的地方,都可是增分点
•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考虑,只选择部分失分点作为近期增分点
• 为每个学科选择1-3个考点(或题型)作为增分点。
• 估计本月复习中能够增加的分数
• 规划每个增分点的复习策略,这里面包括复习方法、复习内容和复习的时间分配等
内容
第三篇:赴广东东莞考察情况报告
东莞
东莞,世界制造业之都。一句“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足见其经济外向依存度之高。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导致海外市场严重萎缩,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巨大冲击:企业批量倒下,打工者纷纷返乡,GDP出现负增长。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莞的情况又是如何?从考察的情况看,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磨砺后,东莞的步伐反而更加稳健了:一个面积中等规模的地级市,却拥有16家五星级、25家四星级酒店,形成了中国最集中的酒店产业集群,五星级酒店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东莞长安镇,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前三强,出口创汇第一镇,不仅经济繁荣,而且环境优美、街道整洁、秩序井然,处处绿叶眩目、浓荫盖天,文体休闲设施应有尽有,大家参观后,脱口发出“长安美如画”的赞叹;咸西莲花村,一个标准的现代化别墅新村,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这样的新农村,令人向往;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科技共山水一色,人才与产业齐飞,生态与开发共荣。给我们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是这样几个方面:
1、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东莞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次东莞之行,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东莞人解放思想力度大,观念更新快,善于抢抓机遇,更善于危中寻机、转危为机,在不同时期都能找准发展的切入点和突
破口。东莞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从“三来一补”起步,以加工贸易入手,在全国率先引进外商投资,参与国际分工,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用短短的20多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曾用100多年、亚洲“四小龙”曾用4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迅速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以国际加工制造业闻名的新兴城市。过去的两年,东莞一直处在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上,外向型经济受到了直接影响。但东莞人坚信,只要世界经济不再出现大幅下调,东莞经济最坏的日子已过去;通过金融危机的大浪淘沙后,东莞一定会展现新面貌。习惯领跑、习惯被学习的东莞,把压力当作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拿出“四个忍得住”的勇气:忍得住暂时阵痛,忍得住速度暂时放缓,忍得住收入暂时减少,忍得住社会非议,开展向新加坡学习产业升级、向浙皖五市学习发展民营经济、向深圳学习自主创新“三个学习”活动,先行一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勇当广东转型升级急先锋,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的势头,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在逆境中实现了新的发展。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深感到:只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才能加快发展;只有解放思想、把握机遇,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2、民营经济发展独具特色,是东莞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东莞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由外商独资、控股的加工贸易不是支撑东莞经济的长久之策。他们把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镇村经
济作为新时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正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东莞经济发展一个新的亮点。一是底子厚、主体多、潜力大。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东莞民间资金雄厚,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500多亿元,个体私营企业资产2000多亿元;每年都有十几万劳动力进入东莞,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高达几百万,民营经济从跑龙套起步,到今天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末,该市个体工商户40.3万户,私营企业7.4万户,个私经济实体比2000年增长3倍多,占全市各类经济实体的90%以上,注册资金增长5倍多。二是园区建设起点高、环境好、吸引力强。我们参观的松山湖科技园区,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区域,环境独一无二,上班就像逛公园;坚持高科技产业集聚、高门槛招商选资、高水平自主创新,坚持“不做子弹、炮弹,而是要做核弹”,产值呈几何爆炸式增长,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创业企业就达100多家,成为一个孕育奇迹、挥洒激情、催生梦想的地方,被评为“中国最美、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区”。三是产业发展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东莞已形成电子、服装、家具、毛织、五金、模具等众多以内资为主体的特色鲜明的专业镇、专业村和产业集群,拥有强大的产业配套优势。实施“四大文化名城”战略,连续5年每年投入10亿元,建设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娱乐业、传媒业、印刷复制业、文化旅游业等诸多行业,力争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坚持品牌带动,全市拥有
步步高、金正、以纯等20个中国驰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产品,306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走出了一条“无牌—贴牌—创牌—名牌”的发展道路,跻身中国十大品牌城市。东莞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从外源式为主向外源内源并重转变,才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内源式发展的核心就是激发内生动力,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
3、城乡差距小,农村经济强,是东莞快速持续发展的新生动力。在东莞,一般人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城市、哪里是农村。所到之处,城乡面貌浑然一体,城乡身份日益模糊,城乡经济交融相汇。其主要做法是:本地人外地人、城里人农村人一视同仁。破除身份壁垒和体制制约,没有“外来工”,只有“新莞人”;没有农民,只有居民。成立全国首家新莞人服务管理局,推行新莞人服务卡,以“服务无限”的理念,不断增加社保、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的优惠服务,逐步成为新莞人的“东莞身份证”。保障新莞人的政治权利,从新莞人中选拔政协委员、党代表和领导干部。社保告别城乡差别,医疗保险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惠及513万新莞人,养老保险覆盖全市71万农(居)民,是目前全国唯一真正在全市范围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地级市。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强、农民收入高。村村都有直属集体企业,户户都有经营性、财产性收入,从单一的物业租赁起步,转向投资型、服务式、多元化发展。在农村,集中了全市2/3的户籍人
口、经济总量和工业企业。2009年底,全市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1150亿元,净资产889亿元,可支配收入超亿元的村有19个,超5000万的村有59个,超1000万的村有405个,来自集体的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深感到:做强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也能为全民创业拓宽新的发展空间。
三、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创业,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东莞的实践再次证明,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现在的盐城正面临国家两大战略叠加的新机遇,步入实力提升的新阶段,站在转型升级的新起点,“非公经济新36条”,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再掀全民创业新高潮,推动民营经济新发展。
2、坚持走园区经济与民营经济交相呼应、互为支撑的发展路子。松山湖科技园的经验告诉我们,创业需要一个平台,平台层次有多高,发展的水平就有多高,创业的成效就有多好。我们要坚持把创业园区作为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作为加快重点镇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贡献率,真正把创业园区打造成创业者的集聚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3、坚持产业配套和培大育强并重,增强民营经济整体实力。众多中小企业形成强大的产业配套,是东莞的主要竞争优势;但缺少大项目、大企业,也是制约东莞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借鉴外地经验,提升民营经济水平,应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既要有铺天盖地的“凤尾”配套,又要有顶天立地的“龙头”带动。引导众多中小企业接收外包、参与配套,向“专、精、特、新”发展。同时,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链长、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收购、兼并、联合、重组,实现低成本规模扩张,不断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
4、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产业创新,推进民营经济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延伸,从工业制造向“文化智造”转变。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引导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强品牌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把盐城打造成“长三角北翼品牌高地”。加强体制创新,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企业人才股份化和中小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强管理创新,实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民营企业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
(执笔:市委办公室 孙恺)
发:市四套班子领导、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各县(市、区)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市各有关部门、单位,重点镇主要负责同志
第四篇:赴广东考察学习工作报告
外出考察学习报告
立岗镇党委书记保学儒
8月30日至9月4日,我有幸到广东东莞市石碣镇学习考察当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经验。考察期间,全面听取了当地有关领导的经验介绍,并实地考察了当地的供港蔬菜基地建设、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一路考察,一路对比,一路思考,感到触动很大,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更加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并且切实地感受到了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性,看到了农村先进设施农业技术管理带来的效益和我们之间存在的差距。
一、参观地农业发展情况
石碣是内地供港蔬菜最大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占每日香港市场出售蔬菜量的半数以上,备受“餐不可缺时蔬”的香港人关注。目前,石碣已建立专门供港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拥有十七家出口供港蔬菜的专业公司,并与港商合作实行农户种菜,基地收购,公司出口运港上市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在全国各地的建设蔬菜种植基地,保证供港蔬菜货源充足,质量安全。
近几年来,石碣镇围绕建设富强和谐的江滨花园式现代化城镇的目标,全力推进经济、农业、城市、环境、文化等各项建设,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绩,城市环境焕然一新,城市文明形象大大提升。同时石碣镇顺利完成了旧村拆迁工程,进一步整合 1
土地资源,打造沿江住宅带,修建沿江景观带,为进一步优化石碣镇的发展环境,推进“江滨花园式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镇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存在差距
今年以来,我镇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
为核心,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蔬菜、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水产、劳务输出两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到重点工作抓落实、难点工作抓突破、亮点工作抓创新,全力创建现代农业示范镇。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善提升幸福、永兴、民乐3个中心村;高标准规划建设通伏中心村;整合资源,推进兰光村统筹城乡一体化及社区建设工作,打造全区“第一村”。坚持大手笔规划、大气魄运作、强化小城镇建设力度,继续完善小城镇水、电、路配套设施,实施西环、北环路打通工程,规划集中住宅区,充分发挥集镇贸易活跃的优势,加大主干道路和集贸市场改造力度,将立岗镇着力打造成为黄河金岸边产业结构合理、地域特色鲜明、适宜创业就业、环境优美宜人的商贸特色小城镇。
虽然我镇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有了显著的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有了明显提升,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我镇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二是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现在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三是农业产业链条太短,农业产业品牌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和宣传。四是基础设施有的已经老化、不能正常运行或达不到原设计能力,部分农民的居住环境仍然较差。
三、学习先进经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树立用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二是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逐步改变农业局面。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
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三是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通过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非农化步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留守”农民“专业化”进程,要培养“知识化”的农民。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田灌溉系统,推广优质品种,实行喷微灌溉、灌区节水管理与精细灌溉等综合节水技术,以及雨水集蓄技术与高效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转化先进经验,规划落实今后工作
一是大搞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固本强基”为目标,以灌排设施整治、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1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2万亩,建设畦田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二是大力推广冬麦种植。统一安排布置,完成冬麦种植2.3万亩,并将项目区建设成集中连片,沟、渠、路等基地设施配套、完善,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机耕、统一播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种植模式,争取冬麦创高产。三是及早谋划明年各项重点工作。2012年我镇将进一步提高农业设施水平,通过改善设施条件,提高科技含量,全面优化和丰富农产品品种,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1、提高优质粮产能,夯实农业基础。2012年继
续发展兰光、先进、通义等村的稻蟹种养结合模式,面积达到3万亩。
2、引进新种养技术,发展精品瓜菜。扩大银星供港蔬菜基地面积,继续完善渠道砌护、电力及配套工程建设,最终建成新品种展示、新技术示范,农户培训观摩,新成本转化的示范园区;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扩大兰光村瓜菜的种植规模,建设3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移动温棚瓜菜示范园区,不断提升规模化程度和土地的综合效益,同时完善“支部+企业+基地”的经营模式。
3、加大扶持的力度,提升畜牧养殖。利用立岗北大湖荒地,建设占地40亩、存栏10万只的蛋鸡现代产业化发展项目,构建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全面完成金星村高标准奶牛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并成立贺兰县维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饲养量达1000头。
4、完善农庄的建设,推动观光产业。续建兰光村休闲度假村,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将其打造成为休闲的观光景点。五是加快中心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兰光中心村建设将通过整体搬迁规划,完成村内道路、供水、供电、卫生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心村;全面完成通伏中心村420户新居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第五篇:赴广东三水区考察心得[推荐]
文章标题:赴广东三水区考察心得
感悟三水
发展篇
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部,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境内而得名。全区总面积874.22平方公里,人口44万人;有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20多万人,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全区辖4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09个行政村。近年来,三水以建设生态型现
代化滨江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名牌带动、生态规划、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积极优化第一产业,改造和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7.94亿元,比2001年增长17.8;可支配财力7.0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9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1年和2002年中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算结果,三水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最发达100名县(市)第24名,在广东排第3名。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改革开放前三水以种水稻为主,是广东省的产粮大县,曾被评为人均贡献粮食最多的县。近几年,三水区采取有效措施,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构成比由1995年的50:31:19调整为2002年的13.6:49.7:36.7。“工业立区”战略有效实施,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区拥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业47家,世界500强法国阿托菲纳聚苯乙烯公司和日本住友集团,健力宝集团、青岛啤酒、佛山塑料、广东凤铝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落户三水。2002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11.26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0.9。城郊型农业飞跃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和蔬菜种植成为三水农业的三大支柱,涌现出广东温氏集团、侨鑫高科技农业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了塘鱼、禽畜、蔬菜、花卉四大区域化农产品生产基地。200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1.1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835元。以商贸流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有近300个品种的三水荷花世界景点,拥有三星级以上旅游酒店5家;餐饮、商店星罗棋布。2002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35.6亿元,比2001年增长8。
国内外市场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2002年,全区拥有各类市场17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亿元。2000年以来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累计为8.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36亿美元。到三水投资的外商企业共有39家,除港、澳、台地区商人外,还有来自法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客商。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明显改善。1998至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108亿元,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使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建高速公路15.28公里,一级公路66公里;水上交通有可停泊3000吨船只的三水港,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实现了行政村自然村村村通水泥路;电力供应充裕,全区自办发电厂装机容量达20.55万千瓦,是广东省实行城乡同网同价的试点县之一;通信建设发展迅猛,1999年7月建成了广东省第三个“电话市”,并成为全省首批信息市试点。城市规模由1993年的9.36平方公里发展到20.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由1993年的9.36万发展到2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59。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稳定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及平原绿化、体育、民政、广播电视先进县(市),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市(县)。科技事业不断发展,有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有28家。通过了首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的论证。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公办民助的办学经验在广东全省推广,有3所省一级学校,6所佛山市一级学校,大专以上上线率连续4年居佛山地区之首。
工业篇
三水区各级充分认识到,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希望和潜力都在工业,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全党动员,大办工业。
统一思想,确立工业经济的核心地位。要求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任何国家和地区进入现代化,[本篇文章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网址为-www.xiexiebang.com-未经过xiexiebang.com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都必须首先进入工业化这个阶段,都不能逃避工业化这一课,即使一时逃避,最终还是要补回来。同时,只有发展工业,才能有效解决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真正实现富民强区,在发展工业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