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升集团化办学品位 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大全)

时间:2019-05-13 23:0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努力提升集团化办学品位 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努力提升集团化办学品位 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大全)》。

第一篇:努力提升集团化办学品位 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大全)

努力提升集团化办学品位 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助力

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全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早在1896年,梁启超先生就指出:“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本于学校。”教育日益成为社会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实践领域。

教育的功能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我们对教育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程度,取决于我们主观努力程度。有爱心、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是有敬畏之心、有危机意识、有职业理想的。命运使我们成为一名教师,让我们有责任去放飞孩子的梦想,那么成就学生就是我们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信任使我们成为管理者,让我们有责任引领一支团队去成就成千上万个孩子的未来,这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10年前,王兆新村小学率先在全省领办原朝阳镇第三小学,回顾10年创业路,三个阶段的跋涉历历在目。

第一阶段:激情创业期(2006.6―2009.8)

朝阳三小1956年建校,1987年兴建了哈尔滨市郊区第一所教学楼。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大量的学生流入城市学校,村小的生源日益萎缩,也使这所学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迫于教育资源整合和学校布局调整,当年的朝阳三小被列入撤并学校。在这种大背景下,在教育局的支持下朝阳三小、前进村和王兆新村小学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6月朝阳三小改制为王兆新村校中校――格林分校。

随着体制的转变,格林分校在各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首先,环境改善明显。3年时间,随着大量资金投入,设备设施不断添置,办学条件在农村学校中遥遥领先。其次,聘请外教教学。外教的引入成为农村的新鲜事,成为十里八村津津乐道的话题,也点燃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还有重新整合的教师队伍充满激情。由于分校教师多数从主校选派过来,新的环境、新的体制、新的目标,使学校处处洋溢着活力与热情。这一切的转变抓住了众多家长的心,学校生源逐年递增。

第二阶段:调整探索期(2009.9―2012.8)

2009年对于这所刚刚起步并逐步成熟的格林分校又是重大变革的一年。哈尔滨市教育局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用3年时间全部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校中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按照学区就近入学。格林分校于2009年撤销,也正是这一年哈尔滨市香坊区教育局提出集团化办学促进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于是这所学校由可以收费的公办校中校转而成为香坊区集团办学的两所学校之一,名字也改为王兆新村小学分校。

接下来的三年是调整、转变、适应的三年。体制的转轨,引起了教师、学生、家长心里的不安。学校重新回到原点出路何在?主校过来的教师及到主校工作的原分校教师何去何从?对口中学的调整也会引起很大波动。一切都变得不确定,一时间学校陷入困难期。

不过,困难只是暂时的。香坊区教育局对集团化办学工作越来越关注,资金的投放,学校性质的归属,学生的出口,教师职称、评优等工作很快都有了初步的界定,工作开始峰回路转。到2011年11月,分校承办了香坊区教育局集团化办学现场会,初现了集团化办学成果。

第三阶段:理性发展期(2012.9―至今)

有了第二个阶段的调整、适应以及对国家均衡发展认识的不断提高,也促使集团化办学工作不断深化。2012年9月,笔者被安排到王兆新村小学工作,和集团化办学再一次近距离接触。在交接并平稳过渡工作之后,笔者带领班子成员对分校进行了全面的调研。通过对分校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的综合研判,我们决定从三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一是精神追求上的认同;二是战略目标的共识;三是重新确立办学工作思路。为此,提出了“一个理念”“两个优先”“三个自主”“四个共享”“五个统一”的运作模式。“一个理念”即以“润泽童心、尊重个性、成就未来”为核心办学理念;“两个优先”即分校教师评优晋职优先、教育教学保障优先;“三个自主”即常规管理自主,特色创建自主,积累提升自主;“四个共享”即设备设施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教研成果共享,成绩荣誉共享;“五个统一”即制度统一规范,师资统一调配,经费统一管理,研培统一要求,质量统一评估。明确的工作思路,切实解决了现行体制下怎么发展的问题,怎么管理的问题,怎么考核评估的问题,资源如何调配等问题,对分校的管理进一步规范。

走过三个阶段的分校,体制、机制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发展壮大成为首要目标。而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截止到2013年,有多位主校教师已经在农村工作了8年,经过了激情期、纠结期,已产生职业倦怠。他们面临着农村与城市人群的角色错位,面临着没有平行教研伙伴的失落,面临着学习、借鉴机会的短缺,甚至产生被主校遗弃了,要一辈子扎根农村等消极心理。于是,分校教师纷纷提出回主校工作的要求。作为校长,如何让更多的教师倾情于给农村孩子以优质教育,如何让更多的教师为曾经在农村工作过而自豪,如何让追求更美满的教育人生不是少数人的梦想而是全体教师的理想?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学习宣传,不断的营造氛围,在确认时机已经成熟的时候,我们果断建立了教师轮换制度、完善了评优晋职评价标准,稳定了“军心”,确保了分校日趋稳定与发展。

随着规划落实,分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楼内外墙体进行了粉刷,房顶重新做了防水,重建了锅炉房,更换了暖气,铺装了学生活动路径;重建了科学室、音乐室,完善了图书室,初建了科普室;更新完善了教学设备,并积极寻求外援安装了室内外监控系统等,使分校办学环境焕然一新。

分校的积极变化吸引了关注的目光,教育局也多次召开集团化办学座谈会,区长、局长多次来学校调研,省教育厅领导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里。2014年5月,分校代表黑龙江省接受了教育部等五部委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观摩。香坊区通过集团化办学扎实有效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探索及我校教师的博爱情怀与工作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感动于这次迎检,教师的工作激情再一次被点燃。国家五部委领导的调研检查,老师们将其称之为政治任务,忘记了病痛,忘记了孩子,忘记了休息,人人都在发现问题,人人都在解决问题。大家再次找回了什么是主人,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团队的真谛。

如今,这样成长起来的团队正在使分校工作开始新的突破:

一是全面营造书香校园。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人走进学校不一定受教育,当他捧起一本好书沉醉的时候,教育才真正开始。”让真正的教育从这里开始,让农村的孩子沐浴书香,让孩子用《鲁滨逊漂流记》去构建自己的一次冒险,用《昆虫记》去体验人与自然,用《淘气的马小跳》来回味自己的童年,让书成为孩子一生的伙伴、成为教师们共同的心声。于是爱心人士捐来的书,主校转轮换过来的书都源源不断地涌入这里,学生有了阅读课,班级有了读书交流活动。老师们力争每天带孩子读书半小时,同时学校向家长和学生推荐读书目录,特制了奖励书签,教师们还按不同年级整理了《经典诵读》和《悦?读》教学辅助读本,让学生走进圣贤、走进经典、走进美文„„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享受,让书去丰盈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

二是全面推动家校合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有能力如其所愿,教育是一件充满艺术和智慧的过程,也是充满艰辛与困惑的过程,而这正是农村家长最欠缺的一课。很多农村家长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生活中缺少教育意识,多数家长不知道家庭才是孩子生命的摇篮,家庭才是孩子人生的课堂,家长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为此,老师们正在做好两方面工作,其一是开展家校衔接主题交流活动,通过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不断调整教育孩子的方法。其二将教育延伸到家庭,设立了德育家庭课程,有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家长监督完成,每月反馈一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明确学习是自己的责任、管理自己是自己的责任,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也是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是全面推进励志教育。对学生负责不仅体现在当下,更要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农村的孩子受环境的制约,受家长素质的影响,以及家庭环境的限制,普遍缺少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家长给孩子灌输的基本就是读书――考大学――将来生活在城市。十几年寒窗苦读,只为一个城市梦。而在求学拼搏过程中孩子往往是自卑、孤僻的,缺少自信、害怕失败的。好工作等不及孩子长大,我们给予孩子的东西有多少能在未来被孩子所用。英国官方统计,目前求学的孩子,未来离开学校时的工作,有60%还没有被发明,与孩子未来息息相关的并非掌握多少知识、将信息塞进他们的脑袋,而是能否帮助他们发展出不一样的特质,包括坚持、自制、好奇、认真、勇气、自信等非认知技能、人格特质和品格。因此,在农村孩子心里播种阳光、自信远比使他们获得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设计自己的未来意义更加深远。教师们正在策划请各行各业的人士,如农业专家、小企业主、饭店老板、部队士兵,甚至普通的工人、农民走进学校,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业历程,感受他们的幸福人生,让孩子们有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对未来有多元的人生思考。

四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办好学校传统节日,以及科技节、环保节、体育节、读书节等趣味节日。组建全员参与的社团活动,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参与,通过琴音悠扬、童声嘹亮、转飞篮球、我是书虫、神奇的世界、小小巧手、五彩世界、舞动童年、绿色卫士等社团活跃学生的校园生活。让每一名学生都学习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校园中,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每一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幸福乐园。

集团化办学虽为新生物,从诞生到成长,已展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恒久的品质。自己在收获欣喜、憧憬未来的同时,对集团化办学也深有感悟:其一,通过集团化办学,有效解决了“择校热”“上好学校难”等热点问题。集团办学盘活了教育资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张,完善了优质教育的辐射功能。名校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拥有者、政府和社会教育投入的受益者也理应承担反哺社会、回报社会,承担为政府分忧的任务。而优质学校的品牌资源、先进管理方式、优良师资的融入缩短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周期,让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受到了优质教育,有效促进了教育现代化进程。其二,通过集团化办学,畅通了城乡师资的成长通道。通过岗位轮换、走教、联动教研、师徒结对子等形式有效促进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增强了城市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教师和管理人才。其三,通过集团化办学,创新了基础教育的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独特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是当前形势下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最易操作、最为全面地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当然政府是集团办学的主导,政府的引导、调控以及出台配套性的保障措施至关重要,如若政府能通过激励机制进而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准入、退出、过程评价及奖励制度,此项工作会更加深入,成效会更加显著。其四,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学习可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寻找差距;学习可以让我们更懂教育的真谛、教育的本真、教育的规律;学习可以让我们带着新的理念去实践教育,去理解教育,掌握教育,研究和建树教育。但是要真正的改变、要持续的发展还是要靠我们坚定的信念、持久的坚持、不断的探索以及直面困难的勇气。成功无法复制,我们可以借鉴集团化办学模式,但方法却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求,困难要靠我们自己去克服,尤其是我们经济基础薄弱、思维观念落后的欠发达地区。

第二篇:深化内涵发展 提升办学品位

深化内涵发展

提升办学品位

隽水寄宿中学

近年来,隽水寄宿中学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秉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质量育人、人文育人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构建和谐快乐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014年秋季我校制定了《隽水寄宿中学“和谐快乐”课堂改革推进方案》,全面开展“和谐快乐课堂”教学改革,42个教学班都加入到课改中。“和谐快乐课堂”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归纳小结”“测评达标”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以“导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独学、群学、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与交流展示相结合,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气氛极度活跃,情绪极为高昂,注意力极其集中。这是以往任何一种课堂教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和谐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传统,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编印校本教材《做一个合格的寄中学生》,开展人人学手册活动,并以此为依据规范日常行为。二是增设《生命教育》、《心理健康》、《阅读课》等科目,并一一落实到位。三是广泛开展兴趣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实际,安排每位学生参加一项自选兴趣小组活动。音乐组设合唱、舞蹈班(通城拍打舞);美术组设绘画、书法、泥塑班;体育组设篮球、足球、跳绳、乒乓球、田径、象棋班;科学探究小组设科学DV班和“两小”班;英语组设英语对话、英语阅读、英语故事班;信息组设电子绘画班;语文组设课外阅读班。四是积极推进校园阳光体育系列活动,践行“健康快乐每一天”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保障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学校规定每天上午第二节课课后30分钟为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下午第三节课为各年级的体育兴趣组活动课时间。组建了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跳远、接力跑步等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其次,定期举办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如一年一届的“沃特杯”篮球赛、体操比赛、跳绳比赛,两年一届的校冬运会。2014年我校体育代表团28名学生参加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参与全部三个大项20个小项角逐,取得良好的成绩:团体奖田径男子组第一、女子组第二,跳绳男子组第一、女子组第一,乒乓球男子组第三、女子组第一的好成绩;学生个人获得金牌9块。11月6日又代表通城县参加咸宁市中学生运动会再次取得好成绩。五是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2015年元旦推出了一台大型文艺汇演,节目丰富多彩,学生登台300余人次,教师人人上台,制作的专辑于元旦期间在通城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全方位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气氛,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和踏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我校环境文化建设暗含两条主线:聚焦名人,聚焦主人。而这两条主线又包含在九个主题组块中,它们是“名人文化廊”、“经典陶冶廊”、“名家格言廊”、“体育运动廊”、“校园之星展”、“著名学子廊”、“自创格言廊”、“校园名师展”、“教学教研展”。这九个主题组块分别表现在长廊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之上。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成长进步 一是全面规划初中三年德育实践活动,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主题。去秋七年级新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还参加“美化锡山,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校外实践活动,八、九年级学生深入到湖南江南大漠和6501国防教育基地。清明节,组织七、八年级学生到黄袍革命烈士陵园、天岳关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二是组织全体学生参观“瀛通电子”、黄袍山茶油基地和污水处理厂,感受家乡的变化;三是组织学生科技活动组的成员开展科技活动。办学十年来,有12件学生作品获省级奖,3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学校被评为咸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集体。2014年5月,我校八年级学生李苏制作的科学DV《豆腐渣发霉的秘密》在湖北省第29届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在前进的征途上,尽管我们不断尝试、探索和跨越,但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打造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力争早日将隽水寄宿中学建成荆楚名校。

第三篇:努力构建儒雅校园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努力构建儒雅校园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嬉子湖中心学校座落在美丽的嬉子湖畔,创办于1967年2月,原名肖店初中,2004年8月合并了双店初中,更名为嬉子湖中心学校。近年来,为了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学校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塑高雅教师,育文雅学生,建儒雅校园”的办学目标,积极开展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努力构建儒雅校园,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一、选准特色,制定方案

学校特色应基于学校,生成于学校,并发展于学校,学校认真选准特色建设的“突破口”,江晓林校长结合校情,受到省级课题《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策略研究》和学校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两者的启发,提出了将“儒雅”作为学校文化特色项目的建议,所谓“儒雅”就是形容学识精湛,气度温文尔雅,学校领导班会集体讨论时,大家都认为将“儒雅”作为学校文化特色,既符合学校实际,又利于学生的成长,更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为此,我们确定了学校文化特色——构建儒雅校园。紧紧“儒雅”这一个主题,2010年元月拟定了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方案初稿,规划学校文化建设总体目标:校园环境文化特色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特色建设,学科课程文化特色建设,学校制度文化特色建设,校园活动文化特色建设,努力构建儒雅校园——教师高雅,学生文雅。2012年争创桐城市文化特色学校,2013年争创

安庆市文化特色学校,2015年争创安徽省文化特色学校。为了集思广益,让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将初稿印发给教职工,要求他们参与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设,一个月后才正式定稿,从而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正式方案确定后,及时召开教职工大会,公布方案和学工作计划,广泛宣传,形成共识。

二、围绕主线,有序推进。

学校为实现构建儒雅校园这一目标,确定了三条主线:教师要高雅,学生要文雅,环境要优雅,围绕主线,从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科课程文化、校园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等不同方面,制定了近远期目标,分阶段有序推进。

首先是教师要高雅。文化立校就是以人为本,重点提升教师的师德、责任心和教育教学水平,没有好的教师,就别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师德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1、开展主题教育,提高师德修养。学校认真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观看教师礼仪讲座,举办教师专业成长报告会、班主任论坛,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争做学生的表率。

2、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促进者角色的转变,不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江晓林校长十分注重学习,要求教师树立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专业都能成功的理念。学校

制定了学习制度,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每学期校长指定两本必读书目,要求教师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写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让教师养成系统的读书习惯,没有系统读书,就不能有博大的教育情怀,就不会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不会有反思能力。

3、创新教研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如骨干教师文范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新教师亮相课,同题异构课,让不同层次教师展示自己的风采,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学大赛,今年10月我校教师李翠萍同志在安徽省历史优抚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为打造高效课堂,推进有效备课。本学期要求各个教研组每周用半天时间,让同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为了使肯钻石、肯创新、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学校实施“青蓝工程”,要求青年教师“师徒结对”,让老教师传、帮、带,师德之间互相听课,共同反思,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校在扎实开展教本教研的同时,经常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工作。每年都请桐城市教研室专家来校指导中考备考策略。校长经常带领各个教师赴全国各地学习,教师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2008年8月江晓林校长牵头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与写作策略研究》,通过三年多课题研究,形成了教师多读书、勤研究、常写作的氛围,课题研究工作正取得丰硕成果,已于2011年12月顺利结题。今年理化生教研组又申报了一个省级课题,政史地教研组申报了一个安庆市课题,正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研究,促

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次是学生要文雅。学校是教书育人和做学问的地方,学生的言行中藏有文化符号,学生的气质中也隐匿家园情感,学样坚持“育德于心,立德于行”,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

1、认真实施《一日常规管理》和礼仪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学校根据《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制定了礼仪教育实施方案,举行“文明礼仪伴我行”知识竞赛,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教育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树立文明礼貌风尚,用正确的人生观照亮学生的心灵。

2、以省有课题《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与写作策略研究》为抓手,以“学会阅读,勤于写作”为主题,开展课外阅读与写作系列活动,学校成立湖畔文学社,创办《湖畔》期刊,目前已出版八期,开设课外阅读与写作指导课,班级购置书柜,建好班级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经典诵读、读书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名著阅读知识竞赛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学校成立体育、艺术、科学等兴趣小组,定期举办体运会、艺术节、书画展等活动,创设学生展示都能的舞台,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4、加强班级文化特色建设,班级文化坚持规范要求和班级自

我设计相结合,用好“班务公开栏”、“特色名片”。班牌、班级口号、班规班级学习园地等则由班主任扭结下自我设计,这样就形成了规范化和个性化特征,彰显班级特色,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第三,环境要优雅。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近两年来新建了两橦公寓楼、对教学楼进行了安全加固,新建了大门、围墙等配套设施,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今年上半年学校又对大门两侧进行了绿化,新建了宣传栏,近期还将对教学楼、公寓楼进行文化装饰。同时争取市教育局领导的支持,建好教学楼前的文化广场。努力达到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育人氛围,散发出儒雅的气息。

如今,嬉子湖中心学校这所青春靓丽的校园已成为乡村学子向往沉浸、富有孩童成长的儒雅园地与幸福沃土。

第四篇: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全面提升办学品位工作总结

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课改工作总结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中心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认真总结多年课改经验,反思不足,力改陈弊,自2010年9月开始,全面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智慧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我中心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做法在启动会上进行了书面交流;2010年6月,在教师论坛上,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经验得到推广。2012年春季,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又一次全面吹进了校园。学校领导以满腔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引领全校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尽情展示,在课改的浪潮中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市“343”教学模式和区“133”课改要求,制定出中心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改革模式,督促教师深入实践,大胆摸索,细心总结。通过研讨课,总结课改经验,对课改工作进行重新认定和定位,形成各校新课堂课改模式,下面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于问题解决,确立课改方向

2010年,面对规范办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我们对学校课堂现状进行调研,发现部分教师仍存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现象,课堂教学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校积极响应市区教育局构建“和谐课堂”的意见,在学习名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推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智慧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就是以目标导学。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互动,包括小组内“一对一”的互助,小组内四人间的多维互助及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智慧,学习是学生的智慧活动与智慧收获的过程,课堂教学由单一的“知识课堂”教学范式,走向“智慧”课堂教学范式。和谐,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呈现出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

2011年,全市掀起了“当堂达标教学”的实验,我校又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1)预习检测: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以便调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目标导航:即出本节课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放矢。(3)合作探究: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快乐学习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中,首先学生根据教师的目标引领进行自主学习,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接着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学习的收获,再让学生谈谈自已学习中的困惑,教师进行汇总后再进行第二次引领,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目标引领再次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一个循环,也就是带着学生到文本中走个来回。(4)质疑解惑: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并对学生提出课后探索的要求。(5)达标检测:通过相关测试题,来检查一下学生当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6)拓展探究:当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后去进一步地探究,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

2012年,我们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响应区“一校一模式,校校有特色”的号召,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对课堂模式进行了重新创设。刚开始,教师们新旧教学思想在“强烈碰撞”中演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以鼓励为主,课堂热闹非凡,学生个性确实得到张扬。但课堂就像空中的白云——中看不中用,我们的课改教学推进曾在“一片迷茫”中爬行过。但在不断的培训总结,联片教研探索中我中心校课堂模式逐渐显现出来,最后确定小店中心校新课堂模式。即揭示课题、出示目标→指导预习、合作自学→小组展示提升、当堂训练测评。具体阐述为:(1)揭示课题、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围绕目标探究性学习。(2)自学指导、分组合作: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加深知识的认知,修正学生的知识结构,指导学习方法,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交流者,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3)展示提升、当堂测评:共享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高质量地完成所分配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展示中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能当堂完成学习目标,做到“堂堂清”;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和谐课堂,确保课改实效

1、深化改革。我中心校把教案由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先由一位教师执笔,同科教师共同参与,充分酝酿讨论后,达成共识,由主备课人最终定稿。各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进行个案补充,最后施教。

2、加强小组建设。课堂上,积极开展学生间互助和“兵教兵”活动。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现在的主动探求和自主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并开始向“我会学”、“我乐学”的方向发展。

3、开展课型研讨。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习惯在新授课上精钻习研,对于习题课和复习课,只是停留在出题、讲题上。为此,我们全面展开研讨狠下功夫。尤其注重探索复习课和讲评课这两种课型,我们要求教师不但要备好题,而且要选择好讲题的方法,把握好学情,因材施教,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提高课堂效率。

4、建构个性课堂。在中心校课堂教学总模式的基础上,各校教研组又制定了总模式下的学科模式,倡导个性课堂的建构。大村小学语文教学,把名著请进课堂,在课堂上开展“口语交际课”、“演讲辩论课”等,在师生的多向交流中吸收文化营养。数学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学生敢于质疑,老师不再是一言九鼎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校还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情况纳入过程管理和评价,引导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

三、完善管理体系,为课改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中心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员为成员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改的规划和总模式的制定。教研员负责对教研组的课改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中心校建立课改标兵评选等制度,对于不参加课改或课改推行不彻底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不能参加学校的各类称号评选,保障了课改工作的健康运行。

2、实行课改工作承包责任制。一是学校层面课改工作由校长负总责。二是整合教导处和各教研组力量,具体负责各年级课改的管理和推行。学校开展每周教研活动,以主题教研、评课、理论学习,先听后上为主要内容展开活动。

3、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为保证课改的规范管理,学校编辑了《关于深入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意见》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使课改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合理的轨道。

4、抓好评比,典型引路。为了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两项评比。第一,针对课堂教学能力,开展课改标兵评选;第二,针对教科研工作,开展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

四、聚焦课堂,搭建研修平台,为课改提供动力支持

1、多层面交流。(1)对于教学模式这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组织教师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深入学习2011版各科课程标准和三步教学模式,做到人手一份资料,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教学理论。教研活动做到一人发言,大家记笔记,结合教学实际大家补充谈体会。科学合理地对以往存在的模式进行了创新重设。(2)教研组的主题活动,每周一次,针对在备课组和听评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会诊,提出解决方案。

2、多层面磨课、议课。(1)教研组内的观摩课。(2)全校范围内的示范课。不论哪种形式的磨课,都要经历集体备课→上课→观课、听课→说课→议课、评课→小结四个步骤。同时在教研组实施“一次课例,两次研究”策略,即上一节研究课,首先同伴听课,实现同伴互助;再上一次,请骨干教师或聘请校外专家指导,实现专家引领;最后再进行个人反思,促进个人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3、多渠道竞赛学习。在“教研活动全员培训,人人参与活动”中,我校建立对标组活动,这是促进教研活动深入的关键力量,对标组教师活动真实、有效。每组组员采用教师间互听互评,把教者的教学设计、教后反思认真总结,每次听课评议后填写《反思交流表》,这样的活动记录了教师队伍的成长过程,同时做到资源共享。

4、校本课题研究。为了及时解决教师们在课堂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我校基于问题解决,开展校本课题研究。针对校本课题,我们以教研组为活动主体,以骨干教师为带动群体,使全

体教师全面参与,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教研氛围。目前,我中心校大村小学承担市课题《小学语文有效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李家庄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班级融合教育研究》。研究组成员多层面展开研讨已初步获得有效策略。

4、教师反思。经验+反思=成长。我们在教师扎实做好常规的基础上,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倡导“课堂三思”。课前思考是否把握好了教材,了解了学生,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进程;课上思考课堂活动的组织是否有效,是否实现了师生间的积极互动;课后思考课前预设与教学实际的差距,总结哪些目标达到了,课堂上出现了哪些新的情况,又是如何应对的。并且要求教师在反思的同时,动笔表达,每两周要写出一篇教学反思或者教育随笔、教育叙事,并且纳入了教学常规管理。

5、师生读书。读书是提升教师学生素质的有效之路。因此,我中心校对教师读书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至二本教育著作,并积极撰写读书心得,读书随笔。各校把这项工作纳入了常规管理,每两周检查一次。另外,各校把每周二定为读书活动指导日,在活动课上,教师从指导内容、方法到具体交流引导学生爱上经典,增长智慧,提升内涵。各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经验交流会,使教师学生读书活动扎实、有效、深入开展。

6、专家引领。我中心校重视请进来,走出去,使校本研修在专家引领中前行。每次学习回来,都要求教师根据个人实际,认真写出学习体会或考察报告,进一步开阔了教师视野,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保障了教科研的健康运行。

五、取得的成绩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概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是符合现代教学观的一种课堂模式,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科学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辨证关系。通过示范课、研讨课、轮教课及常规课,我中心校全体教师在不断探索中已逐步形成各自教学亮点。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已成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策略也更加多样。我们初步归结出“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绘”等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中心校评出课改先进个人数名,近一年来,获市优质课二等奖,被评为“市教学标兵”,被评为区教学标兵,被评为区教学能手,数学教师获“区教学新秀”。我们特别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课改理念深入我中心校每位教师心中。

六、存在的困惑及努力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中心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还处在探索阶段,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部分教师还没有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能彻底摆脱陈旧教学方法的束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耗时低效现象;小组建设中,因过多关注学困生的帮助,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优秀生的发展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改进。

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高效和谐课堂,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为创办“社会肯定、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2013.12

第五篇: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2年12月 上茶庵中心小学 谢光耀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寻求突破、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的办学质量、如何用新的办学模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在襄阳市教育局、樊城区教育局正确指导下,启动了上茶庵中心小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工作,并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按序、按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统一配置教学设备,促进区域办学条件高位均衡;二是以“教育集团”为抓手,促进义务教育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育科研方面出品牌、出亮点,促进区域办学水平均衡提升;三是以“提高质量”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中心小学教育质量优质均衡。

在组建教育集团方面,我们在办学模式转型、优质资源共享、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优化学校布局的基础上,成功组建了上茶庵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教育集团打破了原有办学体制内学校教育资源独享的局限和壁垒,有效整合了集团内各校的现有资源和办学特色,充分发挥了各教学点有利的设施设备、管理理念、教育教学、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等资源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交流协作,惠顾地方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展开全面调研,找准运作方向 为全面掌握集团办学推进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成立了调研小组,一方面展开相关资料搜集和研究,从政策、理论的角度对建立教育集团进行全面分析,形成符合本校现实意义的逻辑起点和基本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多次深入教学点进行专题调研,召开现场座谈会,客观了解组建教育集团的学校基本情况,深入了解基层学校的真实想法,广纳民意、集聚民智,形成了建立教育集团的设想与预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太平店镇中心学校成立推进集团办学工作小组与集团学校之间共同制定集团化办学推进方案,组织开展方案论证、运作规划、组建统筹等工作。

落实跟进措施,提供多方保障 樊城区教育局对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各学校基础建设、设施配备、集团科研、师资培训等,在政策上予以优先安排和适度倾斜,设立教育集团专项经费,用于推进教育集团办学的业务经费和对集团办学绩效显著的团体和个人给予奖励。根据集团职能和集团办学的运作特点,设立教育集团管理机构,研究制定集团干部管理制度和教师人事制度,对集团内教学点领导干部的任命、委派、流动,教师的轮岗流动、人事关系等,进行相关的规定和灵活的管理。同时,结合我校教育集团的运作状况和办学模式,建立教育集团督导评估制度,加强对教育集团的发展状况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优化教育集团的办学水平,增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思路,促进共同发展 在组建教育集团的过程中,我们尽力突破传统的办学思维方式,创新思路、与时俱进、大胆尝试,既有管理体制、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变革,也有课程开发、教研培训、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积极实践。原有办学体制内学校教育资源独享的局面被打破,集团内教学点的现有资源和办学特色得到有效整合,减少了资源损耗,提高了优质资源的实际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

树立引领标杆,放大集团效应 自我校成立教育集团以来,我们充分发挥教育网站、报纸、电视台等各类媒体的宣传功能,及时通报集团工作情况,形成共识、争取支持,共同见证教育集团的进展历程。在逐步推进集团办学的过程中,学校多次召开调研会、座谈会、推进会,平均每周开展3-4次走教、长短课交流等活动,(即:小科教师每周1、2在中心小学上课,每周3、4、5分别在三个教学点走教,学校年轻教师每周集中一天时间在教学点开展活动。)进行管理经验的现身说法和优质课堂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中心学校的引领带动作用。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集团办学经验交流会,增强地方百姓对集团办学的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营造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后阶段全面铺开集团办学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教育集团办学模式放大了优质教育效应,在扩大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能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对热点学校的择校问题;集团化办学能均衡热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办学规模、班级人数,实现小班化教学,达到每班不超过40人;集团化办学能促使成员学校之间的师资交流和分配,进一步均衡配置优秀教师资源,形成教育质量共同提高的良好态势。

办好教育集团既要遵循集团化运作规律,更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既要借鉴其他地方有益的做法,更要具有本校办学的特色;既要讲究集团的统一性,更要保持教学点的相对独立,在这些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中,恰当地处理好一些实践中已经出现的问题,是进一步优化集团化办学的关键。首先,必须正确处理教学点校园文化与集团文化融合统一的关系。集团成员学校都有各自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不同的校园文化之间会在集团统一管理中产生一定的排斥和分歧,需要集团内部做好文化的认同、整合,实现集团文化的重构与再生。其次,必须正确处理各成员学校人、财、物的独立性与集团管理的统一性之间的关系。集团由不同的独立法人单位组成,组成集团后法人地位不变,这给整体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既要严格按照集团章程规范成员学校,又要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协调,由内到外,由上至下,逐步摸索办好教育集团的新路子。再次,在考核评估标准的统一上,必须进一步加快和完善。由于组建教育集团时间不是很长,对集团内学校的考核评估也难以从同一标准进行操作,还要更妥善地解决好成员学校之间在评价机制上的冲突,使教育集团走向更加健康、更有活力的持续发展的道路。

下载努力提升集团化办学品位 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努力提升集团化办学品位 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