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的回顾与展望[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23:2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字城管的回顾与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字城管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篇:数字城管的回顾与展望

数字城管的回顾与展望

——写在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全国推广一周年之际

建设部推广东城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至今已经整整一年了。

一年来,建设部始终把推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新模式全国推广领导小组按照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始终坚持认真抓紧、抓好,积极组织对试点城市的验收工作。同时,创办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召开了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座谈会,并成立了“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联谊会”;召开了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修订项目开题会。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工作。

一年来,各试点城市在新模式应用与运行中,取得了一些新的经验,进行了一些新的拓展与创新。本刊收到了上海市卢湾区、长宁区、南京市鼓楼区、北京市朝阳区、成都市、天津大港区、无锡市、武汉市江汉区、烟台市、扬州市、重庆市高新区、杭州市、山东省即墨市等试点城市(区)的材料,将予以连续刊登。

展望未来,我们更加满怀信心。建设部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各技术标准;组织开展对试点城市的巡回演示和标准宣传培训;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理论研讨内容;适时组织召开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加强各试点城市间的联系交流;进一步明确新模式管理体制,从法律法规上确定其法律地位。

希望各地要根据本地各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创新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具体方案,对城市管理资源进行整合,推动城市管理创新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各试点城市动态

上海市长宁区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与常效常态城区管理方法有机结合,以存量和顽症的整治为突破口,实现城市管理的网格化、高效化和精品化。2006年1月至6月,长宁区有效立案33379件,处置结案33161件,结案率为99.35 %;平均日有效立案184件,平均日结案183件。

武汉市江汉区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以网格化为依托,以新体制为保障,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四到社区”为基本内容,“以人为本”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2005年10月18日至2006年7月24日,共立案22084件,其中区属部门管理的19185件案件中,已处理15967件,结案率为83.23%。

杭州市以项目带动促资源共享,实现政府监管与信息采集市场化有机结合,按照 “体制属地为主、机制市区联动、管理无缝链接、信息资源整合、功能人性优化”的基本思路开展数字城管建设工作。2006年6月份,累计受理问题58000件,立案44000件,处置21000件。

扬州市按照“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原则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自6月5日正式开通运行至今,累计处理案卷11268件,结案10679件,其中部件问题占30%,事件问题占70%,结案率96.1%。

成都市青羊区作为成都市数字化城管建设的试点区,现已基本完成软件技术开发、设备招标、平台基建技术建设、系统功能编码、系统联调和性能测试等工作。烟台市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理顺市、区城市管理体系,降低运行成本,目前已初步完成芝罘区和莱山区的试点工作方案。

重庆市高新区注重加大硬件系统建设,设立快速处理程序,创建部门协作和BT管理模式,实现综合执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云南安宁市以“科学编制、整合资源、严格筛选、用管一致”为指导原则进行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建设,同时把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与“数字安宁”规划相结合,建立城市基础数据资源库和综合指挥中心。

江苏无锡市按照“一级监督(市)、两级指挥(市、区)、三级负责(市、区、街道)、四级网络”的方式,拟成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正县级单位。天津大港区整合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建设适合大港区实际情况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山东即墨市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8月份将全面开展包括普查、测绘、编码等基础性工作和信息平台建设。

试点城市经验连载(一)——运行成果

上海市卢湾区

自2005年10月1日至6月30日,上海市卢湾区系统的运转中呈现出“两高一低”态势:立案率高。监督员上报案件的立案率,从试运转初的77%上升到目前的95%左右。上报涉及面达到事件5大类27种、部件4大类57种。结案率高。自2005年11月至今结案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投诉率低。据上海市12319城建服务中心通报,卢湾区市民投诉量去年10月份较9月份下降32%,11、12月居民重复投诉为零。2005年10月-2006年6月,12319城建服务热线转接案件仅有5件,其中1月15日至6月9日之间转接案件数保持为零。

一、运行成效

(一)和运行前3个月相比,即2005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3个月,后6个月结案率从98%上升到99.6%,提高了1.6个百分点;及时结案率前3个月为99.1%。后6个月为98.57%。后6个月和前3个月相比,时间多一倍,案件翻两番,及时率始终维持 2 在98%以上。

(二)各职能部门对应网格化管理调整管理机制,努力改变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重点地区、重点路段的高发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城市管理中的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纠正。

(三)媒体负面曝光和市民投诉率不断减少。

二、运行管理

(一)牵头协调,不断解决实际问题

1、为落实“快速反应、妥善处置、举一反

三、长效管理”的要求,指挥中心召开各类协调例会31次,走访相关单位29次。通过协商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使案件的派遣和处置更加顺畅和及时。

2、两个中心经过努力实践、不断探讨,逐渐摸索出比较成功的运作方式和方法,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相互监督更加有力,相互支持和配合更加协调,两个轮子转得比较一致,积累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稳步前进。

(二)现场踏勘,坚持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

1、为保证案件派遣的准确,对有些要素不全、影响分派处置的案件,坚持派出人员到现场进行踏勘,减少了案件派遣后的回退率,避免了人、财、时间资源的浪费,2006年1至6月上海市卢湾区指挥中心共外出查勘208次,实际踏勘案件473件。

2、一些工作量不大的案件,踏勘人员则当场予以处理,6个月中踏勘人员现场处置结案的有149件。

(三)积极发挥 “协调、督办”作用

1.对城市道路进行综合整治。由于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过去道路修理、整治、管理的各单位和部门协商通气不够、各行其事。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推行,为整合资源,协调各单位的行动提供了平台。卢湾区指挥中心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对台苍路等五条路段进行了综合整治。

2.对管理盲点公共弄堂进行标准化整治。由于历史原因,卢湾区公共弄堂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为还居民一个和谐、规范、安静的居住环境,指挥中心牵头,各街道及相关单位参与,对区内公共弄堂进行标准化整治。

北京市朝阳区

作为建设部确定的首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单位之一,从2005年7月起,启动了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12月1日完成了一期建设并开通试运行,12月31日,与市级平台成功对接。今年3月21日正式通过了建设部验收,5月12日,全区470.8平方公里(包括369.8平方公里的农村地区)范围内全部实行网格化管理。

朝阳区共划分8423个城市单元网格,23个街道和奥运村地区共普查98类城市部件741684个,成立27支监督员分队,招聘488名监督员,开展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100余次,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朝阳区网格化管理部件、事 件结案标准及完成时限汇总表》、《农村信息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结案标准及完成时限汇总表》等多项管理规范和标准,为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监督考核机制积累了经验。

2006年1月1日至7月24日,平台共受理有效立案154791件,其中已办结121588件,正在办理21281件。案件办理数量居于全市首位。朝阳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正式开通以来运行正常,纳入网格化管理范围的城市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主要取得了五个方面的突出成效。一是小广告乱贴乱画的情况得到有效治理,已基本实现日产日清;二是监督范围内道路保洁、绿地保洁得到明显加强,且趋势越来越好;三是对“门前三包”单位的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四是区管理的城市部件得到及时修复。以上四个方面的长效管理机制已经建立。五是农村暴露垃圾问题得到了彻底的治理并正在建立长效机制。更重要的是在实行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朝阳实际探索建立起一套新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

南京市鼓楼区

鼓楼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于2005年9月16日通过了国家建设部的验收,并于9月19日开始正式运行。自2005年9月19日至2006年7月19日,鼓楼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共受理监督员上报案卷92403件,其中立案 81146件,已结案77673件,立案率为87.82%,结案率为95.72%,日均处理案卷数为269件。

一、新模式的运行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

通过监督员的有效巡查,近一年来发现并处理积存垃圾渣土问题1553件、乱堆物堆料问题8162件,平均处理时间为12个小时,一大批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及时处理。过去每年市民举报和信访的城市管理类问题有2700件左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以来,每周只有2-3件,城市管理类信访和举报问题不断减少。

二、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及时到位,养护水平不断提高。

监督员每天将受到破坏、需要维护的城市基础设施及时上报,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所接到问题后及时进行勘查、处理。区市政设施养护相关部门近一年内共协调处理1006件部件类问题和1579件施工管理类事件问题,基础设施维护水平大大提高,初步实现了市政基础设施的精细化管理。

三、管理力度不断增强,街面秩序有所好转。

一年来,各街道共处理无照经营游商问题26617件,沿街晾晒问题8399件,店外经营问题9233件,有效地遏制了扰乱和破坏街面秩序的城市管理问题。各街道在处理问题的同时,不断加强日常巡查和管理力度,全天候地保障鼓楼区大街小巷的整洁有序。

四、问题处理更加快捷,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和专业部门的处理率大大提高。日常城市管理事件问题如沿街晾晒、乱堆物料、无照经营游商、店外经营等问题,平均处理时间为2-4个小时,部件类的问题1-2天便可完成,井盖缺失、宣传栏损坏等在1天之内即可处理完毕。而 过去往往需要10天半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处理。

五、城市管理队伍得到整合,管理资源更加优化。

调整和整顿市容管理队,努力提高城市管理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其更加切合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街道、部门都围绕7个街道、95个社区、40个管理片区和1273个万米单元网格分配管理力量,灵活机动地调用管理人员,强化责任制,使城市监督员、市容执法管理员、门前三包协管员、保洁员等城市管理队伍相互配合,优化管理资源,降低行政成本。问题与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为数字化城管提供依据和保障。

在运行过程中各地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执法手段偏弱、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如无证游商、依门开店等问题,由于处罚力度较轻,违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成本,很难对违章者形成足够的心理威慑,从而使得一些违章现象屡禁不止、难以根治。这些问题通过“数字化城管”的运行得以发现,同样也必须在制定政策、法律上加以明确,为执法提供依据和保障。在法规上的完善方面,应把环境维护、建设责任主体公开化以立法的形式予以明确。监督工作的法律支撑问题,建议尽快落实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的法律地位,形成合法主体。

二、构建市区两级数字化城管平台,实现市区联动管理。

建议在推广数字化城管模式时,对城市较发达的地区以市为单位推广。这有利于全市统一筹划,以避免不同的城区各自研发系统软件,搭建不同的平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给从全市角度统一管理、整合资源带来困难。建议国家建设部下发指导性文件,针对不同规模的城市、城区机构设立情况提出意见。同时要求市级平台要强化其领导和协调职能,将职能定位在帮助区级平台解决一些市属部门的城管问题,并积极推动属地化管理,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及拓展平台应用空间奠定坚实基础。

三、试点城市(区)间沟通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与交流。对这种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加大普及力度。

第二篇:2010年中国数字电影回顾与展望

中国数字中间片的回顾与展望(暂定名)

回望2010年,这一年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无疑是市场扩容最为迅速的一年。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2010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101亿7167万元,相比于2009年的62.06亿元增长超过了60%。城市主流电影市场放映场次830万场,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突破6200块,观影人数更是比去年增加了44%。这些成绩,对于学习电影的我们以及广大的电影人来说,都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要指出哪一种技术对于2010年的中国电影创作产生特别明显影响的话,“数字中间片技术”是不得不提的重要技术。这项技术已经越来越被广大的电影制作者运用和认可。中国电影票房排行前十位的电影《让子弹飞》、《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叶问2宗师传奇》、《赵氏孤儿》、《大兵小将》、《大笑江湖》《山楂树之恋》、《锦衣卫》以及其他票房成绩优异的影片几乎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这项日益成熟的技术。可以说,“数字中间片技术”为2010年的中国电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数字中间片技术把电影制作工艺水平推进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是电影艺术新技术、新工艺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当前国际国内正在兴起的一项电影制作数字化高新技术。

数字中间片(简称DI,Digital Intermediate)指的是将一整部电影进行高分辨率数字化,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完成对影片的剪接、色彩调整、数字配光、视觉特效、字幕等一系列工作,并最终将完成的影片输出到电影胶片或者其他类型的介质上处理方法或处理过程。对于学习电影和从事电影的我们来说,“数字中间片”顾名思义是来源于传统电影处理工艺当中的“中间片”一词,其本质就是将传统胶片当中的洗印和光学技术完成的翻正、翻底、配光、调色、修饰、字幕等工艺步骤全部利用数字化图像技术来完成。按照柯达公司的测试显示,最能完整地反映电影胶片精度和色彩信息的是采用12一14比特的数字化采样和记录方式,而传统胶片洗印和光学处理技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充分地呈现电影胶片的原本面貌。因此,在大银幕上投影出的影像实际上已经损失了很多的色彩细节。通过数字技术控制下的胶片扫描、影像调色以及胶片记录等技术不仅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性能,增强了电影影像的艺术表现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上述影像细节上损失降到了最低,赋予画面更鲜活、更具有感染力的色彩情绪,让观众感受到了影像里无法直观表达的意境。

数字中间片,简单地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先进行数字化输入,通过胶片扫描仪将胶片画面数字化,同时可以采用胶转磁的过程进行初步剪辑工作。然后就进入数字制作阶段了,完成胶转磁以后,对磁带进行非线性编辑,形成EDL表文件,再根据EDL表自动套底扫描、配光、特效,从而形成数字母版(DSM)。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输出了,进行完渲染、视频输出以及最后的检查之后,就可以进行数字化输出了。这里就体现了数字中间片的一大优点,就是数字母版作为最方便与质量最高的一种输出,它可以作为存档之用,以备转换到其他数字输出格式,比如光盘DVD/BD、互联网视频流、网络媒体,或者为数字影院发

行之用。如果要转换为胶片放映,则需要通过胶片纪录仪输出,然后送洗印厂制作发行拷贝。具体的工艺流程是:1.先将电影胶片的样片以HD或SD分辨率扫描转换成数字磁带。这一过程通常需使用实时电视电影机和一台da Vinci 2K Plus进行校色。随后可对素材进行离线编辑。在等待离线编辑完成的同时,后期制作人员可先期进行初次校色和效果处理,方法是以更高的分辨率将胶片的素材扫描至数字存储系统中。一般情况下,高分辨率扫描及其他过程都要等到离线编辑完成后再进行。2.在用胶片扫描仪或da Vinci 2K Plus获得高分辨率画面并将之存入服务器或存储阵列中后,再借助一份离线的EDL表,后期工作人员就可以对素材进行预合成处理以确保最终的成片能与离线编辑结果精确吻合。这时也就是Resolve在DI流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时候。通过预合成,制作人员可对所有文件进行浏览和定位,将位置信息存入Resolve的Media Pool数据库中供以后参考。随后可对图像套片,合成好后可以回放以检查是否与离线编辑结果一致。在非线性的DI工作流程中,校色过程可在素材上载入高速服务器中后即刻进行。这种工作流程与传统的线性流程相比要灵活得多。但校色师根据预合成结果开始工作时,他可在最终编辑顺序中观察用全分辨率回放的素材。这使调色师可以按照成片的顺序或任何自己希望的顺序选择场景镜头。这对于,比如说在特定的场景镜头间来回切换,很有帮助。这些场景镜头必须拥有匹配的色彩效果,如在同一位置拍摄的一组不同场景镜头等。3.在DI工作流程中经常还会使用合成效果工作站像Inferno,flame,smoke等等,甚至还需要3D动画工作站,用来提高图像处理性能。这些工作站可能需要依赖共享存储,后者能方便地从各种处于存储网络中的开放系统存取素材。这样做就大大节省了从其他本地基于硬驱的存储系统中导入导出素材的时间。各系统间能共享素材的能力能大大减少DI创作的时间和工作量,加快工作进度。4.等到调色和合成工作以及其他各种处理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就是输出的阶段了。许多情况下,调色师会对来自外部的特效和图文效果加以合成,并会按照已知的EDL表进行剪辑和渐变处理。随后系统进行最终的合成,并输出成片作为母版供胶片发行。在要求素材在别处进行合成或剪辑的情况下,可将素材按原始顺序而不是最终合成的顺序输出。制作人员可简单地在所有镜头中加入序号,并按顺序将带完整校色效果的镜头输出。

数字中间片的出现可以说是当今电影行业制作数字化革命的阶段性成果,它对于电影发展的潜在影响力是极其巨大和深远的。数字中间片的出现,使导演在后期制作阶段所看到的不再是低画质的画面,他们可以随时在数字投影机或者高清监视器上,随时在审片过程中切换不同的场次,与音乐和混录声音同步观看贴近最终胶片放映效果的画面,检验影片整体影调的一致性,随意的更改故事结构直到最终满意为止。他们也随意的创作各种影调,色调,从而增加不同的发行版本。当然通过数字中间片的运用导演们也可以在整个后期制作过程中始终在感官上的保持控制,对于每个镜头都能进行复杂色彩增强或者复杂的色彩光线控制,不同发行格式的完全色彩控制,以期获得令人满意的高质量影片。

数字中间片工艺的出现,对于制片人来说帮助也是巨大的。以前每组织一

次看片会,制片人总会为时间,地点尤其是影片的放映效果担心。现在他们能够很容易的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即可组织各种不同形式,不同放映环境的看片会,并且能够在得到反馈意见之后后第一时间完成影片的修改。这样即减少了后期制作的耗费时间,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延迟更改的成本,快速制作多种测评版本,在影片最后完成的时候,发行部门会很容易得获得包括传统胶片影院,数字放映影院,DVD等不同介质的发行版本。

而对于电影院来说,数字中间片制作的拷贝也为他们不断投资完善的放映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光学方式制作的拷贝由于其工艺上的限制,翻正、翻底、光学声学、字幕等必不可少的处理环节使得电影院在最终放映出来的效果和原片相比天差地别,采用了数字中间片制作之后,影片的画面清晰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是由于影片的后期全部是数字化制作,画面质量上的损耗几乎可以忽略,加上不断进行影调和色彩的调整,最终在大银幕上放映出来的就是赏心悦目的画面了。

以往,中国电影在后期制作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数字中间片、特效、动漫等都要拿到国外去制作,当然我们可以想象只有极少数大制作的影片像《天下无贼》、《无极》等才有足够的经费到国外去进行数字中间片的处理,这也使得许多中小成本的电影望洋兴叹了。为了解决中国电影制片和后期制作这两个行业的燃眉之急,同时通过对于国外数字中间片工艺的考察,充分的认识到数字中间片对于中国电影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广电总局科技委电影专业委员会和电影局于2005年5月组织了一次盛大的电影人聚会。这次聚会汇聚了中外多名有过数字中间片经历的电影艺术家,为国内的电影导演和摄影师详细深入的介绍了数字中间片的先进性及其工艺流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由于这次数字中间片研讨会的召开,促成了华龙电影数字制作公司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关于影片《太行山上》的合作,中国电影数字中间片的序幕由此拉开。2005年6月24日,在深入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八一电影制片厂决定由华龙电影数字制作公司采用数字中间片工艺进行影片《太行山上》的后期制作。8月8日,影片《太行山上》的数字中间片制作完成,在八一厂洗印车间的放映室进行验收。在与传统光工艺制作拷贝的对比之后,数字中间片工艺制作的拷贝无论从清晰度,色彩以及画面的稳定性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2005年8月15日,中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采用数字中间片制作并进行全片调色的电影《太行山上》正式在影院上映了。经过了一年多的探索,华龙电影数字制作公司于2006年利用数字中间片制作完成的影片《云水谣》被业界看作是国内首部采用完全符合电影底片密度的DI国产片。在这部影片里,数字中间片的运用已经比较成熟,不同场景的色彩控制,以及部分场景的抽色处理,都为本片在艺术表现力方面加分不少。有许多如梦如幻的优美场景,是很难通过传统的胶片电影工艺做到的,大大艺术感染力。随后的几年里,随着中国电影业的整体发展,国家政策上的积极支持,数字中间片在国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产片运用到了这项技术。像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大腕》、《手机》、《赤壁》、《非诚勿扰》、《满城尽带黄金甲》、《南京!南京!》、《集结号》等影片都是采用的数字中间片技术进

行制作的。例如像影片《南京!南京!》就是利用数字中间片技术,将原本彩色胶片拍摄的画面处理成黑白画面,这样更加凸显出影片的纪录片风格,显得更加庄重,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影片《集结号》令整个电影呈现出一种灰蓝色、灰土黄色,增强了该影片的历史感和战争的质感。对此《集结号》摄影师吕乐深有感触,“数字中间片技术的使用也使影片的摄影创作上有了更大的空间。拿战场上的情节来说,整个战场的色调要求蒙上一种灰绿色的调子,这在以前只能通过采用不同的滤色镜以及在置景和道具上做文章,而人脸的调子和光线的调子很难准确和统一。在《集结号》中,使用数字中间片系统调整画面的色调为拍摄带来很大的方便”。

当然,作为一个高科技产业,数字中间片先天依赖技术与设备。目前国内拥有一整套数字电影生产线的单位屈指可数。然而相较于设备升级的速度,国内的DI制作在“软件”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尤其是调光师等各类专业人才。事实上,经验丰富的专家是后期制作的核心资源之一,而这恰恰是目前国内最为欠缺的,所以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我们北京电影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又称为影视技术系)。电影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目前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数字电影生产线,是目前国内能够实现数字中间片整个工艺流程的单位之一。而且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培养的研究生多数都加入了国内最具实力的电影制作公司,并且参与到了包括《唐山大地震》、《三枪拍案惊奇》、《非诚勿扰》等多部影片的后期制作当中。2011年,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为了让中国电影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正式开始招收本科学生。通过这种非常专业的的方式和非常目标明确的培养计划,使这些学生能够尽快进入到数字技术领域,更主要的是把我们国内现在最缺的与数字技术有关的一些人才的培养尽快的完成。

中国的数字中间片技术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条路是光明的,非常有前途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开始采用数字中间片工艺流程来制作电影,也相信中国的电影产业会越来越繁荣。

第三篇:回顾与展望

回顾与展望

----2004-2005第二期学年总结

随着2004-2005第二学期的结束,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年头也顺利的划上句号。在这一学年里,我们系经过不断的摸索,从一棵树苗长为参天大树。回顾本学年,我就自身的问题和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一一汇报。

【2004-2005第二学期工作中的成绩】

1、毕业生教学档案的管理和修正:

在2004-2005第一学期的教学管理中,我们系一切从零开始,不断的揣摩和探索,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经验。因此,在本学年中我系虽然毕业生达到808人之多,位居全校第三,且对于我系而言,毕业生的教学档案修正和处理又是第一次。但是,在本学年的毕业生教学档案的管理和修正中,我们秉承“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沿用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将毕业生教学档案一一落实到实处。

2、期末考试的安排和监考:

期末考试是大学生整个学期学习的大检阅。期末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下一学年的学习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期末考试安排,是促进我系稳定发展的关键。我系教务办公室根据教师教学计划和学生课程安排,合理利用教师、教室的不同时间段,将我系教师所任班级的考试细致认真的安排下去。

监考是期末考试的另一大事,为了确保学生能在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场合下顺利的完成本学年学习的检阅。我们采取严格、严厉和严禁的态度,对每个学生都严厉要求遵守考场制度。因为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安排中,我系教务工作繁忙,加之学校事务较多,因此在监考中,监考人员严重不足,我系老师皆以大局为重,不顾身体疲乏,一周之内监考了十多堂考试,确保了期末考试的顺利完成。

3、毕业生资格审查和毕业证学位证的办理:

在XX老师的带领下,我系根据学校的规定,对每个毕业生的资格都进行了严谨和慎重的审查,确保没有学生因为资格审查的问题而导致其证件的发放。

7月1日,我跟随教务处到校本部办理毕业生毕业证和学位证。在其中,为了准确的办理其证件,我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对待工作,使我系毕业生的证件办理正确率达到100%,顺利的完成了学生毕业证件的办理。

【2004-2005第二学期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本学年工作中,我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也透过工作表现出来。

1、同事间沟通不够,工作进展不顺利:

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但是在工作中常常和XX老师发生争执,不懂得利用委婉的语气和委婉的方式进行沟通,从而导致在工作中进展不够顺利。

2、缺乏稳重、性格毛躁:

本学年,因为毕业生的事情较为繁多,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因而在工作中,当事情紧迫时,不能抑止自己的脾气,表现出性格毛躁的一面,不能保持应该有的持重。

3、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本学期,我出任XX级计维班主任,因而在工作中,有些时候不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关系,从而导致某些工作延滞,效率不高。因此在下一学年中,应该积极主动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方法,达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目的。

当然,我还有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敬请XX老师和各位同事指出批评。

【对2005-2006第一学期工作的几点建议】

1、泾渭分明、各司其职:

在本学年中我们教务这一块,虽然分工比较上学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做得不好。从而导致在教学工作中出现重复、吃回锅肉的问题,也容易导致因分工不明而出现失误时推卸责任。新的学年中,我们应该分工更加明确,避免吃回锅肉现象和相互推卸情况的发生。

2、次重分清、缓急分明:

2005-2006第一学期的工作中,我觉得应该把持住缓急分明、次重分清这条思路。这样,在开展工作中就能够避免避重就轻、主谓不明的问题,我们也能够及时、准确的干好我们的工作。

3、奖惩明确、责任连带:

在本学年中,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就没有规定有明确的责任关系。我以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将各项工作所带来的责任与工作挂钩,严格要求。这样我们应该严厉指出和批评工作中的错误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能在开展某项工作同时就不用担心另一项工作的进展或者失误。

4、合理搭配、协调发展:

合理的搭配能够使工作中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而协调发展则是正确处理各项工作的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充分发挥协调的精神,大家互补,做到协调发展、合理搭配,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以上建议谨为自己一时之想法,还不够成熟,还望XX主任指正。

这就是我2004-2005第二学期的工作总结,虽然不如人意,但我想终是我肺腑之言。我真诚的希望,在2005-2006第一学年中,我们的各项工作能蓬勃的开展下去,我们系在XX主任的领导下茁长成长。

第四篇:回顾与展望

回顾2012年,我市老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总目标,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河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丰富敬老月活动载体,开创了老龄工作新局面。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工作深入推进,为老服务志愿工作扎实开展,老年优待工作得到很好地落实,营造了良好的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老龄工作与老龄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展望2013年,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老龄工作方针,创新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传统美德,立足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老年人,尽心履职履责,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深入开展养老服务示范县(市)区和示范单位活动,以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为重点,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步伐,完善高龄老人补贴制度,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积极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提高全市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推动我市老龄事业全面发展。

第五篇:回顾判断与展望

回顾、判断与展望

作者:张宁

呈现于读者面前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令人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倍感振奋的工作报告;与其说是工作报告,倒不如说是一份关于安康发展的研究报告、一份关于新形势下安康如何“跟进”发展的新答卷。过去,面对2009,我们曾发起“转‘危’为‘机’、弯道超越”的冲锋;今天,面对2010,我们又吹响了“奋力拼搏、‘跟进’发展”的新号角。

1、回眸2009:安康发展由“滞后”走向“跟进”。

如何评价和看待过去一年的发展,研读《报告》,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标志着安康发展由“滞后”走向“跟进”。这个判断的基本含义:

一是说2009年我们取得了好于预期的发展成绩。这是有充分事实根据的,比如国内生产总值,我们的预期目标是270亿,增长13%;实际完成274.95亿元,增速15%,分别高于预期4.95亿元和2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的101.8%。再比如固定资产投资,我们的预期目标是260亿元,增长30%,实际完成情况是272.8亿元(去年201亿元,今年净增71.8亿元),增长35.9%,分别高于预期12.8亿元和5.9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的105%;还有旅游业我们的预期是全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综合收入20亿元,实际完成情况是突破了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高于预期100万人次、2亿元,比2008年接近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我们的预期目标是3270元,净增500元,实际完成3313元(全国5153元),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11650元,净增1500元,实际完成12525元(全国17175元),净增2375元,增长23.4%。可以说,我们在诸多方面都实实在在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

二是说,2009年具有“拐点”意义,实现了由发展长期滞后走向跟进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步伐的转变。应该说,“十一五”以来,我市经济开始以两位数增长步入发展快车道,从2006年到2008年,我们年年刷新纪录,GDP 增速分别达到10.3%、12.6%、15.1%,但横向比较老在倒数第一或第二、第三的位次,依然处于发展滞后地位;2009年我们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名列全省中上游水平,比如GDP增速名列全省第二,第二产业增速达17.8%,名列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全省第三,财政总收入完成30亿元,增长15.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72亿元,增长29.8%,收入增幅全省排位第五,支出增幅全省排第二等,安康发展第一次实现了由“滞后”到“跟进”的新跨越。三是说安康在2009年的“跟进”发展中,发生了若干深层次变化。(1)经济结构深刻变化。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也由2008年的27.3:32.5:40.2调整为23.9:34.6:41.5,二次产业比重由高于一次产业5个百分点提升到10.7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开始步入结构优化的良性发展轨道。长期以来,安康经济结构的演进是非常缓慢的:“八五”末为42:24:34,“九五”末为32:25:43,2004年达26.7:28.8:44.5,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高于第一产业2个百分点;“十五”末为25.8:28.7:45.5,2007年为27.4:3

1.1:41.5,2008年为27.3:32.5:40.2。2004年以来,二产高出一产近1个百分点后,逐年的提升就是1~2百分点左右,2009年提升了5.7个百分点。这证明了我们加速工业化进程、坚持工业主导的理念是正确的。强力发展新型工业是推进我市经济结构演进、调整的根本举措。(2)人均水平显著提高。人均DDP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341元,按现行美元汇率折合1500余美元,大约相当于全国2004年的水平。

(3)突破交通“瓶颈”出现“拐点”,发展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境内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襄渝铁路复线建成运营,特别是西康高速公路提前通车,通村水泥路突破10000公里,标志着安康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时期的到来,使安康的发展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4)固定资产投资地位有所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占到全省投资的4.2%,反映我们在全省投资格局中的比重在明显改善。(5)发展方式有明显变化。一是投资拉动虽仍唱主角,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以上,但消费的拉动作用也明显显现。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6亿元,增长19.7%,高出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7.8亿元,增长19.8%,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7亿元,增长19.6%,住宿餐饮业增长24.1%,时尚用品消费、汽车消费、装修消费等都成高速增长态势;而且,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686.7万美元(计划目标任务为1200万美元),增势强劲,增幅全省第一。二是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显现。工业总产值162亿

元,增长28%,新增规模企业59户(2008年为28户),增加值63亿元,增长20%,十县区工业总产值增速达56.7%,高于全市28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活力凸显;三是新型工业拉动作用明显。清洁能源增长18.1%,新型材料产值增长24.4%,富硒食品产值增长39.5%,安康丝绸产值增长28%,生物医药产值增长27%。四是全面系统规划了安康未来发展,编制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十二大规划,新型材料产业规划和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省政府已批复实施,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经市人大常委会审定,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已报省上审批,月河川道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验区、“一体两翼”产业布局、山水休闲度假胜地和旅游目的地、规模特色效益农业、循环经济、富硒食品、水产养殖等规划相继编制完成和印发实施,使安康长远发展步入了科学引领轨道。

2、“拐点”显现:得益机遇、成事在人,最大收获是信心。

2009年我们之所以能实现由“滞后”到“跟进”的跨越,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基本成因:

一是得益机遇。2009年我们虽然同样遭遇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挑战,但机遇远远大于挑战,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对安康发展十分有利,比如国家宏观政策的大转变,中省政府直接投资加大,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省委省政府对陕南突破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西康高速的提前通车等等,都是加速安康突破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和支撑因素。

二是成事在人。首先是市委市政府对形势判断非常准确,机遇意识强,机遇抓得准,敢于弯道超车、乘势而上;其次是发展理念和思路正确,比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发展、和谐为基本主题,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按照“一体两翼”的空间布局实施“368“重点突破,重视消费拉动,实施规划引领,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人文化进程,等等;三是措施得力、作风扎实,诸多领域的骄人业绩形成了对2009年发展的有力支撑,比如工业的强力扩张(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30亿元,增长31.4%,实现增加值52.08亿元,增长19.6%;支柱产业全面增长;轻工业高速增长,产值增速达42.9%,重工业继续回升产值增速达26.5%;净增规模企业59户,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70%),建筑业的迅速发展(2009年,本地资质建筑企业生产增长40.9%,外省在安资质建筑企业生产增长95%,有的拉动了安康建筑业的发展,对GDP增长贡献不断加大),投资的高位运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8亿元,增长35.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全国500强的昊华、华润、大唐、华电、延长、雨润、陕煤、陕有色、重钢等大企业集团先后落户安康,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61个,引进资金142亿元,已开工项目155个,到位资金68.1亿元,省外招商引资增幅名列全省第一;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对安康突破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家纸盒意义),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跨越,消费需求的旺盛,改革创新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等),等等。

我想,2009年我们收获最大的是信心,发展的实绩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发展理念、思路和信心。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概括:“基础先行、产业支撑、城乡统筹、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更加清晰;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循环模式的发展路径更加明确;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招商引资、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依法行政、科学决策、依靠群众、真抓实干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3、展望2010:机遇依然强劲,“跟进”仍需奋力拼搏。

从机遇和有利方面看:发展基础好于去年,宏观经济环境好于去年,省委省政府对安康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在安基础设施投资的硬支撑绝不亚于去年(在建320公里和列入规划的380公里高速公路,以及铁路复线、机场迁建、汉江水电、石泉火电、750变电、气化陕西等重大工程,投资将超过600亿元),我市正在形成的以绿色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为主干的工业格局将成为新一年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国家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大‘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补偿力度(2007年2亿元,2008年3.9亿元,2009年7亿元,2010年发改委上报的数额是17亿元)等,将成为我们新一年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干部群众不甘落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追赶”将形成巨大的精神推动力,等等。可以说,面对实实在在的机遇,我们没有理由不对2010年充满信心。从挑战和不利方面看:宏观形势向好,别的地区可能摆脱金融风暴影响,跑得更快,商洛、汉中等兄弟地市加快发展的势头很猛,这会给我们构成极大的竞争压力;信贷规模压缩,新上项目门槛提高,基础建设

有保有压,增加了我们上项目、扩投资的难度;虽然我们连续两年保持15%的增速,但我们长期发展滞后,“蛋糕”小,发展基础还是比较差(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3.4%,人均GDP只是全省的一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省88.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全省的96.4%,三次产业结构比中,二产的比重低于全省18.1个百分点),这会对发展形成基础性制约。所以,展望2010,虽然机遇依然强劲,但要实现新的“跟进”仍需奋力拼搏。

4、保持“跟进”:新思路、新举措鼓舞人心。

《报告》在总结经验和科学分析、判断形势的基础上,围绕“跟进”发展与稳定和谐两大基本主题,明确了2010年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和战略举措,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凸显出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

——目标定位“跟进”。《报告》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其基本理念是:着眼突破发展,着力保持“跟进”态势。这既是安康人民不甘落后、奋力追赶的共同愿望,也是安康突破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又有扩大投资拉动、新型工业主导、县域经济支撑、城镇建设推动、生态旅游带动、改革创新驱动和省级高新区承载等一系列项目和战略举措支撑,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

——发展凸显“两大主题”。“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是《报告》谋划新发展的两大基本主题。突出这两大主题,就是首先要通过“扩投资、兴产业、调结构、促销费”努力保持安康经济“跟进”发展的基本态势,同时通过“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速社会事业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举措奋力实现在“跟进”发展中“重民生、保稳定”的目标,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进安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奠定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新安康的扎实基础。

——在奋力“跟进”中转变发展方式。比如发展主调由2009年紧急应对危机的“三保”(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调整为“扩投资、兴产业、调结构、促销费、重民生、保稳定”六句话,单纯的“保增长”变成了“扩投资、兴产业、调结构、促销费”,强调在“跟进”发展中要“把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作为增长的基本动力,把加快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先导工程,把发展新型工业和县域经济作为调整结构的重中之重,把加快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重点,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集中体现了在奋力“跟进”中转变发展方式的新理念。再比如《报告》特别强调,“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优化投资结构”。这是非常重要的投资理念,对安康持续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优化投资结构,是要在投资的不断扩大中,降低政府投资的比重,提升产业项目、尤其是新型工业项目投资的比重。因为,我们在热火朝天的投资增长中,有一个深层忧虑,或者说战略忧虑,那就中省政府大幅度投资期结束后,我们靠什么支撑发展。因此,在扩大投资规模中优化投资结构,就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题中之意。

——项目负载安康希望,新型工业主导“跟进”发展。投资、消费、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安康发展所处的战略机遇期是以投资拉动为基本特征的,2009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因此,继续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就成为进一步推动安康“跟进”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第一选择。扩大投资、“跟进”发展,基本载体、主要载体、第一载体是项目,项目建设是支撑,招商引资是抓手,项目带动战略是统领全局的战略。2010年预期完成的120个重点项目建设,带动360亿元投资全面完成,负载着安康人走向富裕的希望。

2009年工业强力扩张,新型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是“保增长”的关键因素。2010年要继续“跟进”发展,必须确保工业、特别是新型工业快速增长。这既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长远要求,又是确保“跟进”发展的紧迫需要。《报告》强调:“把发展新型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和《安康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真正走出一条资源统筹、园区承载、龙头引领、集群推进、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段表述,既包含着过去的经验和探索,也包含着新的理念和思路,体现了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比如“资源统筹”、“集群推进”、“循环利用”都是今年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报告》中还有一段话对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了特别强调:“举全市之力,行非常之策,狠抓8万吨金属镍一期、石泉火电厂一期、雨润200万头肉类加工、陕煤化60万吨富硒矿泉水、白河3万辆汽车组装、旬阳小金河磁铁矿深加工、紫阳10万吨电解锰等产值20亿元

以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工业翻身项目,实现新型工业的跨越发展。”这里所点的项目,对安康突破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价值。

5、卒章显志:引安康民歌吹响新的进军号角。

如果说2009年是安康化“危”为“机”、奋起直追的关键年,那么2010年则是安康奋力拼搏、保持“跟进”的关键年。发展的战略态势是“机遇依然强劲,‘跟进’仍需奋力拼搏”,成事的关键还是在人,在人的精神和态度。《政府工作报告》结语中讲了一段催人奋发、感人至深的话:“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经受考验中收获了喜悦;新的一年,我们满怀信心踏上新的征程。喜悦已成为过去,道路依然曲折。面对美好的前景和全市人民的期盼,我们必须焕发精神、激昂斗志,一往无前;面对依然落后的现实,我们必须咬紧牙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安康人民就是要以这种胆略、气魄和智慧,奋起改变落后。让我们高举科学发展观伟大旗帜,在中共安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砥砺奋进,把突破发展大业不断推向前进,为300万父老乡亲创造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方市长在这段朴实、坦诚、充满内在张力的结语中,引用了一首安康民歌,借以表达安康人民要奋战2010年的胆略、气魄、信心和决心。我个人以为,这是非常恰切的,也是极富于新意的。对此,我有三点理解:

一是就民歌本身而言,这首安康民歌虽然产生于大跃进年代,但它以质朴、自然、新颖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实践主体不信天、不信地,不畏艰险、勇于拼搏、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显示了历史主人公的自豪感,是一种实践主体不畏艰难险阻、奋斗拼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诗歌史上是作为优秀民歌而被反复引用的;

二是卒章显其志,方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我市2009年所取得的发展成绩,科学准确地分析了2010 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2010年我市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工作部署,报告结语中引用这首民歌,恰如其分地表带了安康人民面对“机遇依然强劲,‘跟进’仍需奋力拼搏”的战略态势,勇于克服困难、奋力追赶的坚定信心、坚强决心和豪迈气概;

三是这首民歌产生于安康,作者是安康人,安康人家喻户晓,打着深深的安康印记,带有浓郁的安康文化色彩,彰显着安康人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既使我们倍感亲切、备受鼓舞,又以富于安康特色的文化形式表达了安康人的共同追求、愿景和信念。

我们深信,这个结语将给安康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也将成为安康人奋战2010的强大精神动力,更将激励安康人为生态、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安康而努力奋斗、不懈奋斗!

下载数字城管的回顾与展望[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字城管的回顾与展望[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2009-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在强大的刺激政策与存货调整周期的作用下,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成功走出了自2008年3季度以来深度下滑的低谷,实体经济出现超预期反弹,通胀......

    回顾与展望(5篇模版)

    回顾与展望 苏州竞力制氢设备有限公司 2008年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一年,中国成功举办“无与伦比”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神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

    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四川省三台中学校 刘丹 日本是中国的东邻,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中日之间 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成为友好邻邦应是中日两国......

    回顾与展望作文

    回首过去,我思绪纷飞,但是我我问心无愧,尽管有太多的精力挥洒在昨日的流程上。立足今日,我自信满满,胸有成竹。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回顾与展望作文,欢迎大家阅读!篇一:回顾与展望作文20......

    回顾2013展望2014

    回顾2013: 2013年收获的是年初顺利考得驾驶证,这个目标本来是定在2012年的。 2013年上半年没有做多少充实的事情。毕业,找工作不顺利,也没有去玩。 也没有认识多少人。 2013年下......

    回顾2013展望2014

    回顾2013展望2014 转眼之间,2013已经过去,等待我们的是2014.在2013的一年之中,我们八一班在一起度过了几百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起哭过、笑过、闹过,在一起开玩笑,在一起互损,算然平平......

    回顾2013,展望2014

    2013,2014 2013 我们一起走过 走过的岁月,留下太多的痕迹 有的甚至深深地镌刻在你我的心底1月15 雅园接管入驻刚刚鸣锣 接着程总捧回了优秀物业的奖牌 行业资深周总又加入我......

    回顾2013、展望2014

    回顾2013、展望2014 王楠 2013年就快结束,回首本年的工作,感受颇多、收获颇多,时光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来到办公室工作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了,新岗位,对我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