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鸿章的两面人生

时间:2019-05-13 23:4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李鸿章的两面人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李鸿章的两面人生》。

第一篇:论李鸿章的两面人生

内容摘要:李鸿章,一个在传统和现在之间徘徊矛盾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40余年,功过集于一身。系数李鸿章的一生,生于清政府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关乎国家存亡危机之时,清政府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后世提及李鸿章,评价最多的是刽子手、卖国贼。但当我们理性的思考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我们将看到的是他的两面人生。

关 键 词:李鸿章 两面人生 洋务运动 千古骂名

一、李鸿章——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

(一)个人成长背景

李鸿章,亦称李合肥,汉族人,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李家世代耕读为生,至李鸿章高祖时才“勤俭成家,有田二顷,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直到李鸿章父亲李文安于道光十八年考中进士,李氏一族才“始从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李文安在科举入仕前,长期在家乡以课馆为业。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道光二十四年,第一次科考落榜,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道光二十七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李鸿章在赴京途中,曾写下脍炙人口的《入都》诗十首,为世所传诵。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①之宏愿。入京后,他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了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同时,由于科场顺利,使他得以有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当时与他同榜的举人、进士两科中,人才济济,不少人日后膺任枢臣疆寄,李鸿章与这些同僚一直保持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光绪十四年建成北洋海军,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李鸿章所要进行的事业是想让中国工业化,军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

中外力量对比悬殊的格局,使李鸿章产生了严重的惧外思想,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李鸿章受命,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在《马关条约》签字。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鸿章、奕劻代表清廷签署了《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签约后两个月,被李鸿章倚为强援的俄国政府再度发难,提出“道胜银行协定”,试图攫取更大权益,并威逼李鸿章签字。“老来失计亲豺虎”,气恼交加,李鸿章呕血不起,①叶桂生、刘新建:《李鸿章》,黄山书社1988年版,第568页。

于九月二十七日去世,临终时“双目犹炯炯不瞑”,带着无尽的遗憾,走完了他78岁的人生历程。

(二)独特的个人性格特征

例数历代的伟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李鸿章的性格特征则是其文化素质、心理条件和社会烙印的综合反映。一曰“拼命作官”。李鸿章“拼命作官”意在争权竞势和扶危安倾。因而他“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他精通“宦术”,“好结内援”,“献媚宫闱”,“固宠求荣”;他勇于任事,“不避劳苦,不畏谤言”。二曰“不学无术”。李鸿章曾自诩“生平不解空言高论,只知以实心办实事”。不尚空谈固然是其所长,但缺乏以“真实学问”为根底的“以实心办实事”,绝不可能收到“旋乾转坤”的实效。他直到晚年对此才有所省悟:“自悔盛年不学,全恃一股虚骄之气,任意胡为,其实没有根底。现在真实学问,已用功不进。”三曰“恃才傲物”。李鸿章入仕后,随着地位的飙升和权势的膨胀,心态畸变,飘然欲仙。他吹嘘支持大清“天下”者,“舍我其谁”。对同僚倨傲不恭,对部属动辄训斥,对洋人“尤轻侮之”。曾国藩看出李鸿章“近颇傲,非吉兆”,曾密札劝诫:“一居高位,则宜时时检点”,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李鸿章依然故我,“自信自大”。四曰“好以利禄驱众”。被时人誉为识时务之大员的李鸿章,虽然出身儒生,但却在“西学”和“变局”的影响下,产生了疏离儒学的倾向,否定儒家利益观。他注重“治国平天下”,漠视“以修身为本”①;注重事功,漠视为人;张扬功利主义,功利既是李鸿章搏击宦海的动力,又是他驱策部众的工具。李鸿章以功利为纽带结成的庞大群体,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受到“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的责难也就是当然了。

二、近代的开拓先锋----李鸿章个人的独特领导才能

(一)识时通变的社会变革思想

①成晓军:《洋务之梦:李鸿章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9页。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适逢其会的李鸿章也就成了“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心的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李鸿章力主把“修明前圣制度”和学习“外人所长”结合起来。所谓“修明前圣制度”,就是“变法度必先易官制”,改善封建政治制度。所谓学习“外人所长”,就是引进属于西方“物质文明”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他力图排除西方的“政治文明”即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只热衷于引进西方“物质文明”即近代军工技术,显然不能使中国摆脱传统的农业社会,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但毕竟使封建体制发生裂痕,催生了中国的资本主义,从而使中国社会在传统向近代转轨的路途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企图借用西方资本主义甲胄以保护清朝封建主义的躯体。李鸿章能够在一片“同治中兴”的颂歌声中,看出清王朝的统治“殆如敝絮塞漏舟,腐木支广厦”,并从这种忧患意识出发,大胆提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推行有利于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近代化的变法主张。在当时浑浑噩噩的统治阶层中,这种见识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领导才能,李鸿章兴办了洋务运动,推动中国传统向近代转轨。

(二)兴办洋务,推动中国传统向近代转轨

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堪称这次运动的首脑和旗帜。洋务运动是时代的产物,是对外国殖民侵略和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所作出的积极回应,是近代中西文化撞击和交融的初步结果。与同时代的洋务官员相比,李鸿章不仅对中外形势和中国出路的认识要比同僚深刻,而且采用西法、举办洋务新政数量之多、成效之大,也无人能望其项背。早在一八**年,李鸿章就指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用其人。”①他为何要在此刻大言中国“自强”?而且还主张向外国学习呢?这岂不与传统的“用夏变夷”思想背道而驰吗?显然,这是由于他敢于正视现实所引起的。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的、闭关 ①周军、杨雨润:《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8页。

自守的。封建统治者盲目虚骄,在他们眼里,中国无疑是“天朝上国”,而别国都是“夷狄蛮”。但是,从十八世纪下半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国家并不吃这一套,他们要“按照自己的面貌来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为了获得商品、原料的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外国资产阶级猛烈地向外扩张。一八四零年,英国侵略者首先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从此,“天朝”的神话被打破了。时隔十六年,英、法联军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果,仍以清政府的惨败告终。对内,起事于一八五一年的太平军,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横扫江南。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各地的劳动人民又相继而起。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震撼了整个中国,动摇了几千年来封建统治的根基。面对这“外忧内患,至今已极”的可怕情形,李鸿章等人感到已经不能照抄 “老谱”统治下去了。于是,他大声疾呼:“事穷则变,变则通”,而“变”的关键在于“资取洋人长技”

那么,向外国学什么?“资取洋人”的何种“长技”呢?对外战争使李鸿章“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因此,他的 “自强”之道,自然要从军事改革、即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入手。在这里,李鸿章竟把“船坚炮利”视为“身心性命之学”。正因为如此,他不但着手从外国购置新式枪炮,而且还陆续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一批著名的军事工业。从刀矛剑戟到洋枪洋炮,清政府军事力量的加强,并不仅仅意味着对人民来说是一种灾难。从抵御外侮角度而言,无论怎么讲,在客观上也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

随着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李鸿章等人又逐步意识到“自强”与“求富”的连带关系。他逐渐感到只靠“船坚炮利”,还达不到“强”的目的,“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派员兴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民用性工矿企业。这些民用企业的出现,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是值得庆幸的。这类企业都采取了“官督商办”的形式①,大受商人们的欢迎,使“官督商办”企业在早期还是起到了促进民族资本发展的积极作用。其次,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和外国资本的扩张。我国的纺织、开矿等工业,直到甲午战前未被外国侵略者染指,李鸿章是有一份功劳的。在兴办近代民用企业的同时,洋务派还将军事工业的重心从陆上移到筹建新式海防方面。从70年代开始,清政府逐渐开始筹办海军,到80年代末,已有北洋、福建、南洋三支海军。其中李鸿章 ①成晓军:《洋务之梦:李鸿章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8页。

负责筹办的是北洋舰队,它建于1888年,大多数购自德国,包括“定远”“镇远”两艘排水量达7335吨的举行铁甲舰和其它20余艘3000吨级一下的小舰。总排水量具当时亚洲第一,超过当时的日本,但不幸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却惨败于日本舰队。

(三)创办新学,加强外交

从培养人才也是李鸿章提倡最力的。人所共知,在洋务运动初期,国内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寥若晨星。但是,要“求强”、“求富”,没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怎么行呢?!李鸿章首先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他曾再三强调“培养人才,实为自强根本”。结果,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懂得物理、化学、电学、测量、地图绘制、机器与轮船制造及军事科学的新型技术人才。

由当时的历史背景看,国际上封建主义完全衰落,资本主义正在全球范围里逐步确立,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了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洋务企业的吸引下,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也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因此,可以说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刺激、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李鸿章不愧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位杰出的实践者。

三、惨淡人生----千古骂名之由来

(一)用农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

中国近代史有很多神话,关于人物,则以神圣或邪恶为主题。1901年,梁启超想为李鸿章写一部传记时,李氏早已属于后者,“合肥之负谤于中国甚矣”。而其时,李鸿章才刚刚去世。李氏曾言近代中国为“三千余年一大变局”,国人早已认同此语概括之精妙,但变局虽大,究有不变之处,道德文章仍是或明或暗的评价标准。李氏的老师曾国藩以此被奉为儒教圣人,自称“生平不解空言高论,只知以实心办实事”的李鸿章则只能成为不学无德之“浊流”领袖,其投降卖国的骂名也循此逻辑而来。在近代史上,李鸿章的基本形象即是“办事”,《清史稿》本传即称其“凡所营造,皆前此所未有也”,也是称道其办事。而办事──非道德文章──恰应是一个近代色彩的官僚的特征。李鸿章平生志事

在于操办洋务。与此相关,他以军功起家,复以战败失势;以外交“负重望于外国”,复以外交“负重谤于中国”。梁启超以这些“营造”为传记主线,为李鸿章画了写意的像。作为笔锋常带感情的历史家,梁启超有意识地以“公平之心”作“解免之言”,他也知道此举必招致“俗论”的进攻,于是先为自己立下挡箭牌:“著者与彼,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为之作冤词也”。私交确实泛泛,“公敌”却是言重了。马关订约之后,李鸿章在自己的颓势之中奏请“及早变法求才”;戊戌政变之后,他又在维新派的颓势之中直对慈禧言“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从办事的思维出发,李鸿章成为变法维新的知者。康梁最后也成为李鸿章的知者。康有为曾不无感慨地吟出“千古伤心过马关”。梁启超在给李氏的盖棺论中写下“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也是感慨系之,怅望久之。而两个时代间的这一敬一惜一悲,成了这部传记在一百年后仍能打动中国人的悲愤传承。近代的变局把无边的尴尬赋予了每个置身其中的生命,哪来那么多神话?李鸿章以儒生起家军旅,凭借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削平大难”而“早膺疆寄,晋赞纶扉”①。太平天国运动是“四海变秋气”的封建衰世的农民群众企图用火和剑来变革现存的清朝统治秩序,把“通天下皆一式”的地上天国在现世、在中国建立起来。尽管他们所憧憬的“通天下皆一式”的地上天国实际上只能给自己套上一副带有光环的封建枷锁,但他们反对内则残民以逞、外则丧权辱国的清朝统治,无疑是顺乎时代潮流的正义之举。李鸿章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镇压太平天国,用农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自然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罪无可赦。

(二)战争失败,背负千古骂名

外交的成败,自然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外交政策的当否。就综合国力即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力而言,封建的中国远逊于列强,因而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列强的枪炮就扫地以尽。李鸿章有鉴于此,明确指出:中外实力相距悬殊,列强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中国无法取胜于疆场,因而对列强不可轻言战争,而应以谋求“中外相安”之局用儒家的道德规范即孔子“忠信笃敬”四字方针进行“笼络”。在应对列强欺凌时,始则以理折之,进行与虎谋皮式的道德说教,并实施以 ①翁飞:《李鸿章官场艺术与人际权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79页。

中国传统的合纵连横理论和西方的均势思想相结合为特征的“以夷制夷”之策;继而不惜在权益上作出某种限度的让步,以期“驯服其性”,实现“守疆土保和局”的目标。李鸿章所以主张“羁縻”之策,目的之一是想争取并利用和平环境“借法自强”,预修战备,以期“确有可以自立之机,然后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以和则久”。从李鸿章推行“和戎”外交的实际看,有得有失,而失远大于得。他指挥过“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而以失败告终的甲午战争。他亲手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其中除了《中日修好条规》、《中秘友好通商条约》等少数平等条约外,其他诸如《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均为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些丧权辱国条约标志着中国从独立国向半殖民地沉沦。对此,作为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的重要一员和晚清丧权辱国外交决策的参与制定者和主要执行人的李鸿章绝对难辞其咎。

(三)腐朽王朝的忠臣

李鸿章是清王朝的忠臣。他出身于崇尚宋学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受到严格的封建传统教育。在他的心目中,忠君观念根深蒂固,他认为君臣之位不能僭越测朝廷之迹”。他与清廷互相依存,荣辱与共。他需要依靠清朝皇权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清廷也需要依靠他“安内攘外”,维护清王朝的稳定。他凭借清廷爬上权力顶峰,清廷则把他誉为华夏栋梁,声称“无鸿章,无清朝”。他的悲剧在于既看出清朝统治风雨飘摇,又在自己“实力足可除清廷自立有余”时①,仍“勤勤恳恳服侍皇室,决不另有他途”。他镇压太平天国、倡导洋务新政、推行“和戎”外交,无一不是为了拯救面临沉没的“漏舟”和倾覆的“广厦”。

结语

如果说,李鸿章一生的主要行迹仅仅局限于对内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对外签订不平等条约,那么,他理所应当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问题是,他一生有三十多年时间从事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洋务运动,而且他还是这一运动的创始人、组织者和领导者。评价历史的主要标准是看其客观效果,历史的客观性决定了它对历史 ①周军、杨雨润:《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64页。的评价应遵循客观性原则,文艺的情感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同时揭示历史人物复杂的动机。所以,我们应当正式每一位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存在的价值,而不是单纯从一方面认定他的功过是非。

参考文献:

[1] 叶桂生、刘新建:《李鸿章》,黄山书社1988年版。[2] 周军、杨雨润:《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 刘功成:《李鸿章与甲午战争》,大连出版社1994年版。[4] 王承仁、刘铁军:《李鸿章思想体系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 郑洁、刘文鹏:《李鸿章外交之道》,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成晓军:《洋务之梦:李鸿章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 翁飞:《李鸿章官场艺术与人际权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桂芳桂老师,由于我个人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但因为有了赫老师的督促指导使得我的论文得以顺利的接近尾声了。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对我影响深远,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使我终身受益。在此,谨向赫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并祝愿他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第二篇:《王怀忠的两面人生》观后感

以案为鉴警钟常鸣 勤奋做事廉洁做人《王怀忠的两面人生》观后感王怀忠~案件的发生,再次给我们党敲响了警钟,给我们以警示。纪录片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揭示了失去了共产党员本色的腐化堕落、贪图享受的可耻下场。使我深刻地意识到自觉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性。利用王怀忠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作为反面教材,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尤为及时,尤为必要,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严守党纪国法,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王怀忠是一个孤儿,贫苦的乡亲们把他拉扯大,共产党把他培养成人,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王怀忠之所以违纪违法极其恶劣,之所以落得今天的下场,主要是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不能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忘记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认为,王怀忠开除党籍、判处死刑,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反~的决心和中央纪委的工作力度,充分证明了无论是一般领导干部还是高中级领导干部,凡是所犯罪当死,严刑必随之。判处王怀忠死刑这一事实再次证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的根本对立;再次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决定了我们战胜~的必然性;再次表明,我们党有决心也有能力严肃处理各种~分子,有能力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讲,王怀忠不但该杀,而且也必须杀。事实证明,~破坏生产力,瓦解凝聚力,面对又一位倒下的副省级~,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下什么?王怀忠案再一次警示,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决不能成为停留在口头上的空洞口号。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通过警示教育,深刻反思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做到“三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基层支部书记,我深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好党委交给的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因此自己将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和钻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结合十六大精神,深入理解“三个代表”理论精髓,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言行,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自己要按照党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确保不出任何违法违纪问题。二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注意树立警醒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进一步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判断、检验是非功过。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心系组织重托,心系群众冷暖。三是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王怀忠被绳之以党纪国法的事实,再次昭告世人: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作为支部书记,我深刻地认识到反腐倡廉的任务艰巨性,认识到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处和预防~体系的紧迫性,更好地推动反腐倡廉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三篇:《王怀忠的两面人生》观后感

05B04班052835彭雨政治论文

《王怀忠的两面人生》观后感

当伴随着一声枪响,“王怀忠的两面人生”就此结束的时候,我的心底没有丝毫的快意或轻松感,更多的是莫名的痛楚,或许是为这个曾经奋斗辉煌的孤儿惋惜,又或许是对这个党员的惊人巨变不解与无奈。

王怀忠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从一个孤儿、社教员,到副省长,再到死刑犯;从儿时的赤贫,到中年的千万资产,再到临死前的一无所有;回顾王怀忠的一生轨迹,我不禁感慨万千。曾经的一个诚恳塌实的社教员,一个勤奋智慧的党委书记,竟会一下子从“座上宾”变成了“阶下囚”,拥有今天如此丑恶的嘴脸。

王怀忠的堕落之路并非个例,近年来,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反腐工作,查办案件的力度也持续加大,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却仍在滋生蔓延。当大权独揽,威信陡增之时,踏上不归路的领导干部不胜枚举。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如今领导干部腐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危害与影响不可估量。究其原因,很多人都指出,对领导干部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比较薄弱是造成此社会现象的根本因素,这个问题不解决,腐败问题很容易纠而复生,反腐败工作很难向深层次推进。

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社会的现状,要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单单完善对领导干部及其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加强对个人思想方面的巩固与加强。应同时从多角度出发,使领导干部们面对奢华诱惑之时,能够建立起“不愿犯罪,不敢犯罪,不易犯罪”的三重防线。具体包括:

 不愿犯罪: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以及勤政意识,从而使领导干部自身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 不敢犯罪:强化法制观念,加强执法力度,使那些无法无天,胆大妄为,不把党纪国法

放在眼里的不法分子没有胆量再去以身试法。

 不易犯罪:政府以及社会可以通过一些监督制约机制以及特殊的政策和手段,来减少贪

污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对王怀忠案例的分析,我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1.要严格规范领导干部的交际行为。一些掌握实权的领导干部,如果交往过多、过滥,就容易像王怀忠一样,遭“糖衣炮弹”的袭击,发生权钱交易等问题。因此,领导干部交友一定要慎重,同什么人交往,交往到什么程度,要把握好分寸,讲政治、05B04班052835彭雨政治论文

守规矩,要切实增强自控能力。

2.适度分解领导干部的权力。通过合理调整权力结构,实现有效的权力制约,防止权

力过于集中。具体到某个领导干部,尤其是掌管人、财、物的“热点”职位,对其

权力还应明确界定。如果切实做好此点,相信像王怀忠那样的霸王干部就不复存在了。

3.要加大领导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实践证明,一个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

工作的时间久了,社会关系就多了,就会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一些不正常的关

系就会成为腐败现象滋长和蔓延的条件。因此,应当切实加大对领导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此外,还应推行竞争上岗制度,使人才脱颖而出。

4.充分发挥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

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他指出的这条民主

治腐的路子,其实质是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动员人民群众广泛积极参与监督。王怀忠的案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群众们怒而不敢言的态度在某中程度上也推动

了悲剧的发生。因此,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要

有很强的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的意识,善纳群言,主动让下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

来“管”自己。另一方面,也应增强广大群众行使监督权利的观念,主动通过正常

途径和渠道,向上级领导干部提出批评和建议。

根据上述的观后和分析,我坚信,通过对“不愿犯罪,不敢犯罪,不易犯罪”三重防线的建立与落实,王怀忠的戏剧人生将不被重演。

综上所述,王怀忠案件再一次警示我们,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刻不容缓,并且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认真的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才会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经得起考验,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得好、用得正,才能为城建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而我,作为一名预备共产党员,虽然还是一名学生,但总会进入这个形形色色的社会大熔炉。因此,从现在起我就要思考并准备好如何把握自己,不受各种外界媒质的诱惑,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他人,最终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做一名称职的共产党员。

第四篇:两面人生,一种姿态美文

A面人生,是飞蛾

2004年,魏佳艺的一首伤感的歌曲《我经历了你们不曾经历过的爱情》在网络上蔓延,听过歌曲的很多人说,惊醒了自己的爱情。如今,距离第一首歌发行已经有十余年了,我还是可以在机场、在公交车上、在店铺里听到十年前魏佳艺唱的《女人如烟》《孟婆的碗》,甚至一位朋友说自己是听着她的歌长大的。

在进入音乐行业之前,魏佳艺从没系统学过声乐,关于唱歌的一切都是凭爱好。因为1999年上大学时参加了一个校园歌手大赛,稀里糊涂拿了一等奖,她便被学校附近的酒吧聘为了歌手。从此,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便把脚尖放在了音乐的道路上。然而,无论是魏佳艺还是父母都觉得,歌手始终是个“不正经”的工作。大学毕业后的魏佳艺没有选择继续做歌手,而是参加了德国扶持的第三世界国家项目考试,获得了海外物流管理MBA的硕士。

毕业回国一年后,魏佳艺以前的一位音乐朋友找到她演唱一首歌。三年没唱过歌的她,再次拿起话筒竟然找到了曾经唱歌的感觉,欲罢不能,又踏上了音乐路。为此,一向乖巧听话的她,第一次违背父母的意愿,甚至不惜与父母脱离关系,执拗地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人生路。

录制《女人如烟》的前一天,投资方出了问题,魏佳艺一下子失去了资金支持。甚至还未解约,她就回到酒吧继续做驻唱歌手。在那之后的三年里,她开始卖力地唱歌、演出。她四处借钱,想方设法解除合约。

最近,我重温魏佳艺的《孟婆的碗》,“脚步轻飘地失去平衡,你在哪里,我喊着你的名。”依稀能看到十年前的小姑娘在录音棚里录《女人如烟》录到大哭、躲在小阁楼里录《孟婆的碗》的无奈身影。这些情景虽说遥远,但是对于魏佳艺来说,就像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

一副独特的“烟嗓”令人刮目相看,过耳难忘。不落入俗套的创作,给魏佳艺带来了一些实质性成果。我听过她为电视剧《幽默快餐店》演唱主题歌《快乐每一天》、《阻击罪恶》片尾曲《落叶飘零》、《一起走过的日子》的插曲《那些》等,直到现在,那些经典曲目我依然喜欢反复循环听。只是,这些荣誉依然抵不过一场普普通通的感冒,咳嗽三个月,咳疾临走前带走了魏佳艺的嗓音,也带走了她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人生也跌入了最谷底。

B面人生,去扑火

整整一年,魏佳艺去学习化妆造型,试图将自己做歌手时期的化妆经验付于实践,但在最终上岗的时候,却被一位模特“骂得半死”。继续唱歌,奇怪的嗓音根本无法让听众分辨是男是女,甚至在公共场合演唱自己的歌,被歌迷当众指责是“假唱”……回顾那段时光,连她自己都说:“太难了。”

我和大多数歌迷一样,觉得魏佳艺的歌手道路也该画上句号了。只是没想到,在第二届《中国好歌曲》中又看到了她的身影,一首原创歌曲《OKOK》嗨翻全场,举手投足间散发的舞台霸气与浑然天成的“奇怪”音色,让全场听众狂欢不止。

比起当年那个裙纱轻曼、弱不禁风的长发女孩,我觉得眼前这个洒脱坦荡、帅气逼人、唱起歌来张力十足的姑娘,才是真的魏佳艺。无论是朋克、摇滚、蓝调布鲁斯还是爵士,我总能在她的音乐里面寻找到一种激情、一种力量。这种一剑封喉、直抵心脏的快感,实在让我很惊喜。

2017年9月,距离魏佳艺演唱《女人如烟》整整十年,她携最新专辑《A&B》冷艳而来。《不正经姑娘》《艳贼》《尤物的晚宴》,三首魅惑电音让听众如痴如醉;《孟婆的碗》《女人如烟》《我经历了你们不曾经历过的爱情》,三首经典金曲让听众为之着迷。此张专辑,正是为了配合魏佳艺的新声音而对原来的老歌做了重新的编曲制作,当蝶变的她又一次站在录音棚里唱着十年前的自己,这份追梦的赤子之心,令所有歌迷动容。魏佳艺说:“这张专辑以收录新歌老歌的方式清晰地记录了我的曾经、我的现在、我的蝶变、我的执着。”

专辑主打歌《不正经姑娘》一经发布便深受好评,歌曲表达出当代独立女性的心声和态度。“不正经姑娘,我骨子里很狂,疯疯癫癫的世界,闲人免进。”平庸世界,世人皆爱卖丑姿态,那又何苦浪费时间,还不如当一个不正经姑娘!至少骨子里很狂,绝不喊痛!魏佳艺用最正经的态度唱出“不正经姑娘”的嚣张和不屑,而她特有的音质更是让人过耳难忘,创造出独属于她的一种style。

电音和重鼓,让我很容易进入《艳贼》的节奏里。来自魏佳艺独有的冲击力嗓音,再加上真假音柔情而自然地转换,歌曲演绎得更加性感有味,更有很强的画面感。

“微笑百分百,委屈百分百,燃坏了心跳的红酒百分百,聪明百分百。”換一个独一无二的姿态,就会觉得自己从来不会缺爱。我想这首《尤物的晚宴》,在一定程度上唱出了魏佳艺自己的态度。

三首快节奏的新歌听完,便是三首慢节奏的老歌。换一种嗓音,换一种态度,很多歌迷说“没有了当年的味道”。我却越听越陶醉,总觉得这嗓音就像一瓶酒,时间越久,香味越浓。

新专辑《A&B》是魏佳艺出道十年的两个自己,但她始终抱着飞蛾一般的决心,扑在自己的音乐事业上,哪怕失败,哪怕徒劳。她说:“90%的运气和10%的天分中,运气太重要了,这个行业不是你唱功好就一定能成功。但我相信,只要一直坚持,运气总会来的。”

第五篇:工资核算员的两面人生

老实人” 两年狂攫两百万

(2005年06月03日)作者:林里力

2004年12月25日中午,本市某研究所年轻的工资核算员黄寅正偕其第N任女友在天堂杭州欢度圣诞,不料,被母亲一个电话紧急召回。

黄寅自然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可是,他究竟知道多少?知道自己犯罪了吗?知道性质有多严重吗?他知道离开了“天堂”他虽不至于下“地狱”却要进牢狱吗?

本月,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已将该案侦查终结,移送公诉部门审查起诉。

黄寅:我那时好像钱迷心窍

黄寅1999年毕业于上海一所会计中专。据他自己说,之所以选择这一行,一是考虑将来就业,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从小崇拜的、如今在某著名外资企业任高管的舅舅也是这一行出身,也鼓励他选择财会专业。尽管在职业操守方面经常有舅舅的耳提面命,可却不敌金钱对他的深深诱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他要交友恋爱,还要炒股买房,又贪图享受追求时尚,这些,都需要用钱来支撑。

而黄寅每天经手最多的恰恰就是钱。他在单位负责劳动工资发放,也就是每个月在人事部门制成的员工工资表以及扣款依据的电脑盘片上,进行实际扣款,并将要发放的工资实际数额计算完毕后报出纳,然后,持出纳开具的支票和电脑盘片到银行,由银行将工资分别打到职工工资卡上。他发现,人事部门交给他的那张盘片可以随意修改,没有人会对他的修改进行复核。而由他负责的暂存款这一部分工作,也没有人进行监督,欲望与机会就这样结合起来。从2002年11月到2004年11月,黄寅先后以自己或他人名字办理了10余张银行卡,30余次将高达225万余元公款打入这些卡内用于个人消费,这些多支出的钱,则被他以虚列的支付养老金、公积金等名目做账冲抵。

他用贪污得来的赃款中的70万元购买了一套商品房,20万元用于该房装修和购买家具,11万元投入股市,其余的钱款则变成了名牌照相机、摄像机以及女友的名牌服饰、化妆品、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令人乍舌的消费,成为他支撑不断膨胀的虚荣心的资本。

他就不怕这钱烫手吗?黄寅说,我那时就好像钱迷心窍了。

检察官:他像告诉我一个与他无关的故事 2004年12月26日中午,黄寅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徐汇区检察院投案自首,称自己在担任工资核算员期间,采取虚列名目和费用支出的手法,将单位约120余万元公款占为己有。

此前,该研究所在查帐中发现,由黄寅负责的工资账目混乱,好几笔资金被转入一些可疑账户,怀疑他涉嫌贪污。单位在找不到黄寅的情况下,于12月25日通过其父母转告他:必须尽快去检察院自首,否则,单位将举报。

该案承办人,区院反贪局检察官张 回忆当时接待黄寅时的情景说,他那种冷漠的态度给我印象深刻。你想,他只有26岁,每月收入仅2千多元,家庭也不富裕,即使案值如他自首时所说是100多万元,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他母亲都急得直抹眼泪,他怎么可以那么无动于衷呢?说话的口气就像在讲一个与他无关的故事,最多是在承认一个小错误,说完就可以了。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当我们要做笔录,让他父母先回去时,他竟还关照母亲“晚饭烧好,我要回来吃饭的。”

今年3月22日,笔者在看守所见到了黄寅,当问起他自首时是否知道自己犯罪了,他答,知道。知道是什么罪吗?他却答,不知道。

张检察官认为,黄寅走上犯罪道路,主要是爱慕虚荣,追求高档享受,面对大量钱款心理失去平衡。再加上他法律意识缺失,单位管理上又存在漏洞,这样,主观意识兴波,客观条件助澜,犯罪就是迟早的事。

女友:喜欢他是因为他老实又大方啊

26岁的黄寅正处在恋爱季节,他也先后谈过多个女友,往来的女孩就更多了,这从他手机的电话簿里可见一斑,而他贪污的赃款中大约有30多万是花在了这些女孩的身上。

检察官从他众多女友中,找到了其中的四位。这四位女孩全部是黄寅在网上聊天室认识的,最大的24岁,最小的只有18岁。黄寅在与他们恋爱期间,几乎每天接他们下班或放学,然后便是演绎吃饭、逛街、购物这样的“保留节目”。他为这些女孩买名牌服装、化妆品,送她们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还为一位外地来沪找工作的女网友租借住处,预付租金,这样大方的男友,自然赢得了不少女孩的芳心。然而,她们为什么又先后与黄分手了呢?他们是真心在恋爱吗?这些女孩知道黄寅的钱来自何处吗?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采访了其中的两位女孩。女孩甲只有18岁,还是一名在校高中生,两年前在网上与黄寅认识时只有16岁,网名“漂亮美媚”。见到这位“美媚”时,笔者眼睛一亮,果然名如其人,与黄寅的其貌不扬形成极大反差。从进门开始,她就一直笑魇如花,露出两个好看的酒窝。一张口总是那种嗲嗲的口气“看中他什么啊?他老实呀,对我好呀。跟我在一起他花钱很爽气,每次吃饭都要好几百元”,“2003年底我的手机掉了,他花4千元买了一部三星手机送我”,“他说单位福利好,经常有补贴,每个月还给他1万元招待费”。

“我们谈了半年,分手是因为发现他‘脚踏两只船’”。“漂亮美媚”依旧笑着说,银色亮片组成的耳坠不停晃荡。“不过”,她又说,“我与他年龄相差那么多,本来也不会过一辈子的”。

这位“美媚” 离开检察院时,钻进了楼下一辆黑色别克。女孩乙是位21岁的调酒师,一身牛仔,浅茶色太阳镜,与女孩甲一样长发飘飘,一样漂亮时尚。她说,“我看他出手那么大方,猜想他家里有钱,可看他每次买单时总是算了又算的样子,又不像出身大户人家”“你就不怀疑他吗?你们毕竟是网上认识的?”“这有什么,我周围的朋友中同网上认识的人谈朋友的多了!”调酒师的口气很不以为然。她说,不知为何,2004年圣诞节前一周,黄寅与她断了联系。她当然不知道,圣诞节,黄寅又一任新女友“上岗”了。

黄寅有个网名叫“三荤两素”,他身边的女孩则被他的金钱与神秘弄得七荤八素。其实,他们之间很难说谁欺骗了谁,在钱与色面前,他们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父母:只恨自己没有管教好

提到去年12月25日,刚得知黄寅出事的那会儿,黄寅父亲形容说“就好像被劈头打了一棒!”这个家从此没有欢笑。

在父母眼里,黄寅不言不语,大人关照什么,他总点头称是。读小学、中学时,都曾被评上过三好学生,是个老实的孩子。其父亲说,“我们夫妻都是国企工人,家庭虽不富裕,但吃穿不愁,也不想儿子如何出人头地,能够找到这份工作已经老好了”„„

他们没想到,儿子居然用赃款买了那么多名牌手表、照相机、摄像机等贵重物品,就是在二手市场估价都值20多万。而当初,他对父母的说法是“朋友那里借的”;他们没想到,儿子孝敬的70万元购房款居然是贪污所得,而只知道是儿子单位的“住房补贴”;他们没想到,在父母眼里还没恋爱的儿子,居然谈过那么多女友,挥霍了那么多钞票;他们更不会想到的是,当铁窗中的儿子读到母亲含泪写去的亲笔信,居然神情漠然„„

虽然,有舅舅的谆谆教导,有父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关照,然而,这些都没有进入儿子的心,他们每天与儿子在一起,彼此的心却离得很远,想的更不是一回事。有人说,是否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才引发了黄寅的犯罪动机,黄寅父亲也说,都是因为我太穷,他才走上这条路。可是,贪欲能填吗?多少财富才能让他满足呢?

如今,黄寅的父母已是欲哭无泪,他们反复念叨的一句话是“我们这个家完了„„”多么希望所有做子女的都能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让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

相关报道

值得关注的“26现象”

当人们对“59现象”所指代的腐败状况不再陌生时,对愈演愈烈的“26现象”却未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今天本报披露的这一特大贪污案件犯罪嫌疑人,正是“26现象” —— 年轻国家工作人员犯罪情况的典型。据本市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统计,2001年、2002年,本市检察机关查处的经济犯罪案件中,22岁至30岁这一年龄层次的犯罪嫌疑人均在25人左右,2003年下降至11人,而2004年竟大幅上升至32人。

对这32人作一番分析后发现,从职位上看,这一群体中,以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或岗位与钱财有关人员居多,约占78%。经常与钱财打交道,这些人不仅容易产生贪的念头,更有贪的便利,正所谓“常在河边走,湿鞋更容易”。从身份上看,这一群体中非党员及一般国家工作人员占绝大部分,32人中仅6人是党员干部。与参加工作时间长,有一定职位的人相比,他们经济收入相对较低。但是拜金主义观念和强烈的消费欲望并不因为现实的拮据而减弱,为此,他们便把手伸向公款,在这32人中,案由属于贪污或挪用公款的占了80%。

从心理上看,这一年龄层次的人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受娇宠,更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社会阅历浅,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缺乏清楚、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他们其实是“生理上的成年人,心理上的未成年人”,相对于“59现象”而言,他们的犯罪动机较单纯,手段大多较传统。虽然他们单独犯罪多,但却金额巨大,32起案件中大案有30起,案值最高达1800万元。“26现象”是一个年龄阶段明晰、犯罪有明显特点的特殊人群。相对于整个职务犯罪群体而言,在犯罪预防措施上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犯罪预防的预期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首先,应抓好中学、大学特别是财经类专业学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法治意识,培育抵制腐败犯罪和其他违法犯罪的抗体。其次,要把30岁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列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对象。虽然目前绝大部分“26现象”的犯罪危害程度不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临退休人员犯罪那么严重,但是,已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何况低龄犯罪嫌疑人再次犯罪的危险性和可能性相对更大。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30岁以下的一般国家工作人员警示教育、廉政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目前,30岁以下的一般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非党群众的犯罪预防工作尚属空白地带,不应忽视。

专访

日前,笔者就黄寅贪污案,采访了徐汇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董军。

问:您认为黄寅贪污案反映出哪些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

答:我们在办案中注意到,不管是单位还是家长,几乎所有认识黄寅的人都说他是个老实人,对他涉嫌犯罪,特别是案值如此巨大的犯罪,都感到非常吃惊。这说明,在生活中所谓的老实人比较容易取得他人信任,而黄寅正是利用这种信任顺利完成了犯罪过程。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像黄寅这样的人,做家长的,做领导的,应如何与他们沟通,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正因为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黄寅的真实想法,因而也就没有人能够开导他、教育他、制止他、预防他,他的作案过程才能延续两年之久。

另外,黄寅一案也反映出社会上一部分年轻人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对家庭、社会和个人前途缺乏责任心,做事不考虑后果,这个社会现象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说明对年轻人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十分必要。

下载论李鸿章的两面人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李鸿章的两面人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怀忠的两面人生》电教片观后感

    《王怀忠的两面人生》电教片观后感 今天由农场党委组织观看了“王怀忠腐败”案件警示教育,看后深有感触。 王怀忠,安徽亳州人,解放前(1946)出生,1964年参加工作,1966年入党。从大......

    观看王怀忠两面人生专题片体会

    看了王怀忠两面人生专题片,使我灵魂深处受到强烈地的震憾,夕日风光无限,位高权重的这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今日却落得个判处极刑的下场。王怀忠从辉煌走向人民的反面,他的堕落警示......

    论人生

    论人生 人生已到中年,心里有很多感慨,也有所感悟,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也许真的不必太在意,人生本如梦,要学会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珍......

    论人生

    “论人生”--- 作者:来致刚 从古至今论人生,是永无休止话题。人生可比喻为男女形象三阶段;第一阶段看男是人,看女是人;第二阶段看男不是人,看女不是人;第三阶段看男是男,看女是女。......

    两面读后感

    读格林童话有感在这个学期里,我读了格林童话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这不仅仅是一部书籍,还是一个知识的宝库。首先,让我明白了:为了亲情有的人可以做任何事,像少女与“七只乌鸦”这......

    两面成语

    老师;'你能给我一些两用成语么? 答:提供如下: (一) 褒贬两用成语 1. 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2.暗送秋波:本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现也引申为献媚取......

    李鸿章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历史百家讲坛,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共渡这段时光,也感谢科研处领导给我的支持和信任。 今天我们要解析的是一位名气极大的人物,他是晚清的中兴名臣,他曾力挽......

    《原来李鸿章》读后感

    落日孤“鸿” ——读《原来李鸿章》有感 起家源自淮军,没落始于甲午。在这部讲述了近半个世纪历史的书本中,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大家所认为的卖国贼,而是一部关于李鸿章的又悲又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