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政策
国务院研究确定降低流通费用10项政策措施
2012-12-27 | 作者: | 来源: 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 【大 中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降低流通费用10项政策措施,审议通过《征信业管理条例(草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用水用电价格。规模化生猪、蔬菜等生产的用水用电与农业同价。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用电、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用水执行工商业用水价格的较低标准或非居民用水价格。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冷库用电与工业同价。尽快实现工商业电费同价。
(二)规范和降低农产品市场收费。政府投资建设或控股的市场按保本微利原则从低核定收费标准。全面实施收费公示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要开设专门区域,供郊区农户免费进场销售自产鲜活农产品。
(三)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和恶意占压供应商货款。制定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的法规。
(四)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深入推进收费公路专项清理,降低偏高的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抓紧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完善通行费形成机制。制定收费公路信息公开办法。逐步取消西部地区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五)加强对公用事业延伸服务的收费监管,规范清理初装费、维修费、材料费、检验费、代理费等费用,公示收费标准。尽快优化和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
(六)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监管。
(七)开展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2013年起三年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八)保障必要的流通行业用地,优先保障农产品市场和便民生活服务网点用地。鼓励各地开辟免费使用的早市、晚市、周末市场。
(九)规范交通运输领域执法行为。为物流配送车辆提供通行便利。
(十)建立健全流通费用调查统计制度。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农业政策新信息 2012-12-24 16:05:00 来源:金融时报
[提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农忙季节缺人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等现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农忙季节缺人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等现象。
陈兰君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农忙季节缺人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等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在节约劳动力、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陈兰君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22日闭幕,会议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按照惯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内容将成为次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因此此次会议备受社会关注。那么,明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会传递出什么信号?下阶段农业推进和改革的方向又在哪里?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马九杰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尤其是建设新型农业合作社,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社会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何广文教授对本报记者说:“„三农‟作为国民经济最基础领域影响巨大,不仅涉及到中国最广大的农民利益,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连续九年聚焦“三农”
记者统计发现,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三农”发展这一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重要工作,对于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意义至关重大。
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关于“三农”发展的战略部署,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地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其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提高农民收入被认为是此次“三农”聚焦的新内容。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成亮点
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创新在解决劳动力短缺、资源优势下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创新将成为明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聚焦重点。
其实,国家对于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决心和信心从决策层近期表态中窥见一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1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因地制宜,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保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放在第一位。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以新型农村合作社为例,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2.6万家农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产品质量可追溯,4.6万家合作社注册了商标,3.1万家专业合作社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产品质量认证,1523家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农忙季节缺人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等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在节约劳动力、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马九杰如是说。
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成要点
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中,由于集体土地被征收为国有土地后,往往能为征地一方带来较大的增值收益,而被征地一方所获得的补偿相对较少。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也成为农民关注的热点。
1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会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情况下,占地过多过快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农村稳定,而且威胁粮食安全,必须推进改革,健全法制,严格约束占用耕地。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被认为是围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
对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
“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土地的征收日益频繁,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和完善是要点。”何广文表示。
农业部确定,明年将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制度。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成重点
此次会议的另一个亮点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会议提出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需实际增长7%左右。
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农业生产成本快速增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农业土地租金和融资成本不断上涨的大背景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据农业部统计,2011年,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粮食每亩净利润分别仅为118元、371元和263元。
马九杰表示,提高农民收入可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改善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升农业增收能力;二是发展符合产业政策和当地比较优势的第二、三产业,扩大当地劳动力吸纳能力,增加农民就地转移就业机会;三是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改进培训等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获取能力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快速发展,但总体上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生产力和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城市与农村实现结合,最终实现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生活的统筹发展。涉及到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管理等方面。
胡锦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
来源: 中国兴农网 发布时间2007-07-17 03:07:04
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4号
《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已经2007年6月29日农业部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1月23日《农业部关于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的通知》(农经发[2006]1号)同时废止。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
本示范章程中的楷体文字部分为解释性规定,其他字体部分为示范性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照本示范章程制订和修正本社章程。
专业合作社章程
[年月日召开设立大会,由全体设立人一致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加成员收入,促进本社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社由[注:全部发起人姓名或名称]等人发起,于年月日召开设立大会。
本社名称: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元。本社法定代表人:[注:理事长姓名]。本社住所:,邮政编码:。
第三条 本社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第四条 本社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法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主要业务范围如下:[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
(一)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
(二)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产品;
(三)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等服务;
(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
上述内容应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中规定的主要业务内容相符。] 第五条 本社对由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第六条 本社每年提取的公积金,按照成员与本社业务交易量(额)[注:或者出资额,也可以二者相结合]依比例量化为每个成员所有的份额。由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作为可分配盈余分配的依据之一。
本社为每个成员设立个人账户,主要记载该成员的出资额、量化为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以及该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本社成员以其个人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本社承担责任。
第七条 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本社投资兴办与本社业务内容相关的经济实体;接受与本社业务有关的单位委托,办理代购代销等中介服务;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或者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组织实施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按决定的数额和方式参加社会公益捐赠。[注:上述业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可选择进行。] 第八条 本社及全体成员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第二章 成员
第九条 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从事[注:业务范围内的主业农副产品名称]生产经营,能够利用并接受本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本章程,履行本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申请成为本社成员。本社吸收从事与本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为团体成员[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吸收团体成员]。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加入本社。本社成员中,农民成员至少占成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注: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还可以规定入社成员的其他条件,如: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或经营服务能力等。具体可表述为:养殖规模达到以上或者种植规模达到以上,……等。] 第十条 凡符合前条规定,向本社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提交书面入社申请,经成员大会[注:或者理事会]审核并讨论通过者,即成为本社成员。
第十一条 本社成员的权利:
(一)参加成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
(三)按照本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分享本社盈余;
(四)查阅本社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记录、理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
(五)对本社的工作提出质询、批评和建议;
(六)提议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七)自由提出退社声明,依照本章程规定退出本社;
(八)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权利。[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第十二条 本社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各享有一票基本表决权。
出资额占本社成员出资总额百分之以上或者与本社业务交易量(额)占本社总交易量(额)百分之以上的成员,在本社等事项[注:如,重大财产处置、投资兴办经济实体、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事项]决策方面,最多享有票的附加表决权[注:附加表决权总票数,依法不得超过本社成员基本表决权总票数的百分之二十]。享有附加表决权的成员及其享有的附加表决权数,在每次成员大会召开时告知出席会议的成员。
第十三条 本社成员的义务:
(一)遵守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成员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
(二)按照章程规定向本社出资;
(三)积极参加本社各项业务活动,接受本社提供的技术指导,按照本社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从事生产,履行与本社签订的业务合同,发扬互助协作精神,谋求共同发展;
(四)维护本社利益,爱护生产经营设施,保护本社成员共有财产;
(五)不从事损害本社成员共同利益的活动;
(六)不得以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所拥有的债权,抵销已认购或已认购但尚未缴清的出资额;不得以已缴纳的出资额,抵销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的债务;
(七)承担本社的亏损;
(八)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义务。[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第十四条 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其成员资格:
(一)主动要求退社的;
(二)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
(三)死亡的;
(四)团体成员所属企业或组织破产、解散的;
(五)被本社除名的。
第十五条 成员要求退社的,须在会计年度终了的三个月前向理事会提出书面声明,方可办理退社手续;其中,团体成员退社的,须在会计年度终了的六个月前提出。退社成员的成员资格于该会计年度结束时终止。资格终止的成员须分摊资格终止前本社的亏损及债务。成员资格终止的,在该会计年度决算后个月内[注:不应超过三个月],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如本社经营盈余,按照本章程规定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如经营亏损,扣除其应分摊的亏损金额。
成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本社已订立的业务合同应当继续履行[注:也可以依照退社时与本社的约定确定]。
第十六条 成员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符合法律及本章程规定的条件的,在个月内提出入社申请,经成员大会[注:或者理事会]讨论通过后办理入社手续,并承继被继承人与本社的债权债务。否则,按照第十五条的规定办理退社手续。
第十七条 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成员大会[注:或者理事会]讨论通过予以除名:
(一)不履行成员义务,经教育无效的;
(二)给本社名誉或者利益带来严重损害的;
(三)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情形[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本社对被除名成员,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结清其应承担的债务,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因前款第二项被除名的,须对本社作出相应赔偿。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八条 成员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成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议、修改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
(三)决定成员入社、退社、继承、除名、奖励、处分等事项[注:如设立理事会此项可删除];
(四)决定成员出资标准及增加或者减少出资;
(五)审议本社的发展规划和年度业务经营计划;
(六)审议批准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七)审议批准年度盈余分配方案和亏损处理方案;
(八)审议批准理事会、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交的年度业务报告;
(九)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十)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作出决议;
(十一)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报酬和任期;
(十二)听取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十三)决定其他重大事项[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第十九条 本社成员超过一百五十人时,每名成员选举产生一名成员代表,组成成员代表大会。成员代表大会履行成员大会的、等[注:部分或者全部]职权。成员代表任期年,可以连选连任。
[注:成员总数达到一百五十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立成员代表大会。如不设立,此条可删除] 第二十条 本社每年召开次成员大会[注:至少于会计年度末召开一次成员大会。]成员大会由[注:理事长或者理事会]负责召集,并提前十五日向全体成员通报会议内容。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社在二十日内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一)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成员提议;
(二)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议;[注:如不设立执行监事或监事会,此项可删除]
(三)理事会提议;
(四)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情形[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不能履行或者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职责召集临时成员大会的,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在日内召集并主持临时成员大会。[注:如不设立执行监事或监事会,此款可删除] 第二十二条 成员大会须有本社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召开。成员因故不能参加成员大会,可以书面委托其他成员代理。一名成员最多只能代理名成员表决。
成员大会选举或者做出决议,须经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对修改本社章程,改变成员出资标准,增加或者减少成员出资,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重大事项做出决议的,须经成员表决权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通过。成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其受成员书面委托的意见及表决权数,在成员代表大会上行使表决权。第二十三条 本社设理事长一名,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理事长任期年,可连选连任。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成员大会,召集并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签署本社成员出资证明;
(三)签署聘任或者解聘本社经理、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聘书;
(四)组织实施成员大会和理事会决议,检查决议实施情况;
(五)代表本社签订合同等。
(六)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第二十四条 本社设理事会,对成员大会负责,由名成员组成,设副理事长人。理事会成员任期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组织召开成员大会并报告工作,执行成员大会决议;
(二)制订本社发展规划、年度业务经营计划、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等,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三)制定年度财务预决算、盈余分配和亏损弥补等方案,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四)组织开展成员培训和各种协作活动;
(五)管理本社的资产和财务,保障本社的财产安全;
(六)接受、答复、处理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出的有关质询和建议;
(七)决定成员入社、退社、继承、除名、奖励、处分等事项[注:如不设立理事会此项可删除];
(八)决定聘任或者解聘本社经理、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九)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第二十五条 理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并经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同意方可形成决定。理事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其意见记入会议记录并签名。理事会会议邀请执行监事或者监事长、经理和名成员代表列席,列席者无表决权。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立理事会。如不设立理事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中的相关内容可删除。] 第二十六条 本社设执行监事一名,代表全体成员监督检查理事会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执行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
第二十七条 本社设监事会,由名监事组成,设监事长一人,监事长和监事会成员任期年,可连选连任。监事长列席理事会会议。监事会[注:或者执行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监督理事会对成员大会决议和本社章程的执行情况;
(二)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业务情况,负责本社财务审核监察工作;
(三)监督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成员和经理履行职责情况;
(四)向成员大会提出年度监察报告;
(五)向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提出工作质询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六)提议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七)代表本社负责记录理事与本社发生业务交易时的业务交易量(额)情况;
(八)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卸任理事须待卸任年后[注:填写本章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理事长任期]方能当选监事。
第二十八条 监事会会议由监事长召集,会议决议以书面形式通知理事会。理事会在接到通知后日内就有关质询作出答复。第二十九条 监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监事会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监事出席方能召开。重大事项的决议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监事同意方能生效。监事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其意见记入会议记录并签名。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执行监事和监事会。如不设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相关内容可删除。] 第三十条 本社经理由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聘任或者解聘,对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本社的生产经营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拟订经营管理制度;
(四)提请聘任或者解聘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
(五)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理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之外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六)理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本社理事长或者理事可以兼任经理。
第三十一条 本社现任理事长、理事、经理和财务会计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第三十二条 本社理事长、理事和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侵占、挪用或者私分本社资产;
(二)违反章程规定或者未经成员大会同意,将本社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本社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三)接受他人与本社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
(四)从事损害本社经济利益的其他活动;
(五)兼任业务性质相同的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
理事长、理事和管理人员违反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所得的收入,归本社所有;给本社造成损失的,须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三十三条 本社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严格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核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成本与费用。
第三十四条 本社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和会计制度,实行每月日[注:或者每季度第月日]财务定期公开制度。
本社财会人员应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和出纳互不兼任。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社的财会人员。
第三十五条 成员与本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名记载于各该成员的个人账户中,作为按交易量(额)进行可分配盈余返还分配的依据。利用本社提供服务的非成员与本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行单独记账,分别核算。
第三十六条 会计年度终了时,由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按照本章程规定,组织编制本社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经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审核后,于成员大会召开十五日前,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并接受成员的质询。第三十七条 本社资金来源包括以下几项:
(一)成员出资;
(二)每个会计年度从盈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
(三)未分配收益;
(四)国家扶持补助资金;
(五)他人捐赠款;
(六)其他资金。
第三十八条 本社成员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库房、加工设备、运输设备、农机具、农产品等实物、技术、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作价出资,但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成员以非货币方式出资的,由全体成员评估作价。
第三十九条 本社成员认缴的出资额,须在个月内缴清。
第四十条 以非货币方式作价出资的成员与以货币方式出资的成员享受同等权利,承担相同义务。
经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审核,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成员出资可以转让给本社其他成员。
第四十一条 为实现本社及全体成员的发展目标需要调整成员出资时,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决议,每个成员须按照成员大会决议的方式和金额调整成员出资。第四十二条 本社向成员颁发成员证书,并载明成员的出资额。成员证书同时加盖本社财务印章和理事长印鉴。
第四十三条 本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百分之的公积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或者转为成员出资。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取公积金。] 第四十四条 本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百分之的公益金,用于成员的技术培训、合作社知识教育以及文化、福利事业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济。其中,用于成员技术培训与合作社知识教育的比例不少于公益金数额的百分之。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取公益金。] 第四十五条 本社接受的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均按本章程规定的方法确定的金额入账,作为本社的资金(产),按照规定用途和捐赠者意愿用于本社的发展。在解散、破产清算时,由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不得作为可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给成员,处置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接受他人的捐赠,与捐赠者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法处置。
第四十六条 当年扣除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成本,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的可分配盈余,经成员大会决议,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注:依法不低于百分之六十,具体比例由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二)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并记载在成员个人账户中。
第四十七条 本社如有亏损,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用公积金弥补,不足部分也可以用以后年度盈余弥补。
本社的债务用本社公积金或者盈余清偿,不足部分依照成员个人账户中记载的财产份额,按比例分担,但不超过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
第四十八条 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负责本社的日常财务审核监督。根据成员大会[注:或者理事会]的决定[注:或者监事会的要求],本社委托审计机构对本社财务进行年度审计、专项审计和换届、离任审计。
第五章 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
第四十九条 本社与他社合并,须经成员大会决议,自合并决议作出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合并后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的组织承继。
第五十条 经成员大会决议分立时,本社的财产作相应分割,并自分立决议作出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组织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五十一条 本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成员大会决议,报登记机关核准后解散:
(一)本社成员人数少于五人;
(二)成员大会决议解散;
(三)本社分立或者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并后需要解散;
(四)因不可抗力因素致使本社无法继续经营;
(五)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
(六)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情形。[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第五十二条 本社因前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情形解散的,在解散情形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由成员大会推举名成员组成清算组接管本社,开始解散清算。逾期未能组成清算组时,成员、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成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第五十三条 清算组负责处理与清算有关未了结业务,清理本社的财产和债权、债务,制定清偿方案,分配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本社参与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并在清算结束后,于日内向成员公布清算情况,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五十四条 清算组自成立起十日内通知成员和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第五十五条 本社财产优先支付清算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按下列顺序清偿:
(一)与农民成员已发生交易所欠款项;
(二)所欠员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
(三)所欠税款;
(四)所欠其它债务;
(五)归还成员出资、公积金;
(六)按清算方案分配剩余财产。
清算方案须经成员大会通过或者申请人民法院确认后实施。本社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本社需要向成员公告的事项,采取方式发布,需要向社会公告的事项,采取方式发布。
第五十七条 本章程由设立大会表决通过,全体设立人签字后生效。第五十八条 修改本章程,须经半数以上成员或者理事会提出,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负责修订,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第五十九条 本章程由本社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负责解释。
第二篇:农业政策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政策论述及解
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政策论述及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农业的论述总共是八句话,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含义。
1、【报告原文】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描绘了‚三农‛发展的新前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622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阿克苏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508元增加到2011年的68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快速持续增长,坚持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确保农民持续大幅增收,体现了党和国家、自治区、地区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和重视,证明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报告原文】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解读】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今后几年,国家将制定更多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为农村的发展增强后劲。近年来,随着阿克苏地区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城乡各项改革逐步深入,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城乡交流合作日益加强。今后的重点工作就是统筹资金投入、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文明。
3、【报告原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解读】今后,国家将把更多城市资源向农村调配,通过城市来带动农村发展。
4、【报告原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解读】现代农业定义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简明的意思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大规模的进行生产用于出售农产品的农业。
农牧业现代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相对阿克苏地区而言就是要着力打造优质果、棉、粮、畜‚四大基地‛,培育新型农民,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500万亩高效节水农业,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构建‚以农兴牧、以牧养林、以林护农‛新格局。
着力抓好以红枣、核桃为主导的450万亩林果管理,加快特色果品‚东进西出‛营销步伐,把阿克苏‚红枣、核桃、苹果‛打造成为全国驰名品牌,真正使林果业成为生态建设的‚防护林‛、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信息化、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程度,力争2015年超亿元龙头企业达到30家,80%以上农户参与并受益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十二五‛末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的目标。
5、【报告原文】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解读】对阿克苏地区而言,就是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支农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随着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增加,2015年达到20%左右,2020年稳定在25%以上的水平,压缩和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固
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每年的平均递增不低于3%;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保证 50 %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优先保证失地农民的培训、就业、居住、社会保障,投入比例不低于新增建设用地收入的90%。
6、【报告原文】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解读】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全面落实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发放。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自愿选择、自主兴办、自我受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专业协会。全面落实中央集体林权制度和改革政策,从实际出发,先行做好试点工作,维护林果承包者享有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7、【报告原文】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解读】报告提出要改革征地制度,其核心是将合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使农民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以土地市场价值为依据,实行公平补偿,做到先保后征,规范土地征用管理,不断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管理,建立健全失地农民保险预警预测
制度,实行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在贷款、税收、场地等方面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提供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土地被征占农民的就业、住房、生活保障和养老问题。
8、【报告原文】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解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我们要突出抓好对农村饮水、电力、道路、交通、通信、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增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用,逐步实现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接轨,确保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012年12月23日关于2013年农村工作会精神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以及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体思路等‚三农‛重大问题作出新的部署。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3日就会议精神进行了解读。
要让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韩长赋说,这次会议再次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是因为,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已经由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转变为目前的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今后确保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质量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粮食产量达11791亿斤,已连续9年实现增产、连续五年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但是,供求缺口仍然在逐年扩大,进口数量逐年增加,进口品种逐年增多。
同时,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快速增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农业土地租金和融资成本不断上涨,而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
韩长赋对此表示,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对重要农产品品种进行战略平衡,着力强化农产品市场调控,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迫切要求健全农产品价格支持保护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他说。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做到‚两个加快‛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并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韩长赋说,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推进‚四化同步‛,必须做到‚两个加快‛: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使农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设施装备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驱动,更多依靠一、二、三产业发展联动、‚四化‛良性互动,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确保农民‚收入倍增‛要再拓宽渠道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韩长赋说,十八大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着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需实际增长7%左右。
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重点是稳定家庭经营收入、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为此,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品种结构,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增加农业经营收益。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农业产业损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动减免流通费用,让农民从价格上升、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
同时,扩大农民就业创业空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推进农民创业基地建设,扶持农民创办小微企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明年力争粮食再丰收农民收入增速不减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再获丰收,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
韩长赋说,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千方百计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
他强调,明年中央支农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要继续加大政策落实和创设力度,争取实现防灾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常态化,大幅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粮油大县补贴额度,积极探索突破农业信息化、新型农民培训、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额补助、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助、农村金融保险等政策。
第三篇:农业政策考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原因分析
答:“长期以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指理想状态与现实巨大差距引发的政策执行问题,是政策执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通”的直接原因。基本可以归为五类:1.政策得不到执行;2.不能完全执行;3.歪曲后得到执行;4.表面上执行而实际未执行;5.与原政策背道而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表现形式越发多样化。
根据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产生的原因,可以从执行机构和目标群体之间进行追溯。
(一)执行机构 1.主客观条件下的差异。
政策的执行可分为初始的政策执行者(中心)和执行者层面(外围),由于中心和外围的地位以及主客观条件的差异导致了政策执行的差异。
2.政策本身缺乏科学合理性,致使政策不明确、模糊不清,会使得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沟通受阻,进而曲解了政策内涵。
3.执行机构之间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执行政策的动力是利益,其阻力和困难也是利益。政策执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执行人员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执行人员一方面扮演着政府机关代理人的角色,充当公共角色;同时又作为普通社会的一员,充当私人角色。利益的影响使理想的行为规范和行政实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由于“经济人”理性的存在,政策执行者也在时刻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执行方式,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这种角色错位极有可能导致权力寻租,即权力所有者利用公权力直接寻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是通过权力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以获取物质利益,这就使政策执行走样,甚至落空。
4.政策执行机构设置不科学。
政策的每一步宣传和执行,都要能确保其效果,政策宣传执行不当,会导致政策的片面化、简单化,人们对于政策模糊,引起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混乱。例如我国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人大是决策的中枢系统,但在实践中,它们决策权力、职责和范围的划分不清晰,不同部门地区缺乏协调性和稳定性,使得政策执行机构权力分散、责任模糊,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协调困难,政策执行的成效不彰甚至失败。5.执行机构对政策的认同度
执行机关由于利益影响,都或多或少有着“本位主义”,一般说来,执行人员对政策目标的认同感越高,执行意愿和配合度越高,反之如果缺乏共识,对政策执行的很难顺利有效,就会出现阳奉阴违、敷衍了事的情况。另外,执行机构对于政策重视程度不够,或自身学习能力缺失,会使决策实施大打折扣。
6.执行个体原因。执行者理论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导致的对某些政策曲解或是断章取义。
(二)目标群体 1.政策本身作为一种资源,能够在分配上支配优先权。资源分配的比例必然导致着利益的获取的大小,所以为了追求某种利益,必然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
2.对产值的追求大于对政策的重视。政策体现了政府的意志,不少地方的政策执行者,只讲产值、速度,不讲质量和效率,以产值为第一标准,也是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情况的发生。
3.众口难调,由于不同的价值偏好,使得人们对政策的理解产生差异,任何政策都会在相当多的人的心理上产生作用,所以政策执行过程中障碍难以避免。
如何解决:
1.在政策本身上下功夫 2.对政策执行环境进行全盘考虑 3.注意政策执行中的细节问题 4.从法治入手解决根本问题。
第四篇:台湾农业政策
台湾农业政策农业在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中曾经占有重要地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劳动力与市场,奠定了台湾经济起飞的基础。60年代末期后,农业“功成身退”,逐步进入停滞期,成为三大产业中最小的部门,在整体经济中已处于相当次要的地位。8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调整农业发展方向,台湾农业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整体经济的转型与农业发展的困局,台湾当局大幅调整农业政策,改变过去重视“量”的增加,而转向“质”的提升,将农业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的改善相结合,试图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一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1984年,台湾就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的口号,即发展以“经营方式的细腻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以及产品品质的高级化”为特征的农业生产。1990年,台湾提出“农业零成长”口号,农业发展重点转向发展新的优良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如开发与推广优质米,开发多产期与高价值水果等。二是推动农业生产企业化、自动化与科技化,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升级。三是发展森林、海洋游乐与休闲农业。四是培养核心农民,增加农民福利。五是将部分不具竞争力或污染性的农牧业生产移向海外与祖国大陆。
台湾积极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 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内在动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农业的高度市场化。为此, 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第一, 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是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制度基础。它对农业市场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其一, 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土地产权私有化, 从而以明晰的产权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内在激励, 在追求最大化利润动机的推动下, 农户不断扩大投资规模, 增加农产品供给, 从而使生产要素市场不断扩大;其二, 农户市场主体地位的确定, 使农户以市场为导向, 提供产品与服务, 促使农业生产结构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从而使市场容量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二, 积极培养农产品营销人才。早在20世纪50年代, 为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特别是拓展国际农产品市场, 为工业发展积累必需的外汇,台湾当局就十分重视培训农产品营销人才与生产经营人才。为了加快人才培训, 台湾当局采取了诸如魔鬼训练营式的强制性培训方法, 对营销人才进行封闭式训练, 教官有权对不完成训练任务的学员任意惩罚。高强度的训练为农业发展培训了大量营销人才与技术人才, 为农业市场化奠定了人才基础。第三, 积极开拓海外农产品市场。为了筹集工商业发展急需的外汇, 台湾当局一直非常重视发展外向型农业。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扩大农产品出口, 台湾当局长期对农产品外销采取优惠的外贸政策。如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信贷、税收优惠和价格补贴等。同时,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 由台湾当局、外贸公司或农业合作组织出面, 在海外直接设立农产品推销机构或在海外寻找农产品营销代理机构。第四, 重视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台湾当局及其支持下的农复会就在各地投资兴建稻谷示范仓库, 建立城乡果菜上市联运, 资助农户购买
农产品加工设备和保管设施。台湾当局规定, 对农户购买农产品加工设备、兴建仓库等由政府给予补贴。对农民团体购置农机具、仓储设备和农产品加工设施, 政府补贴一半的资金, 对农民个人购置、兴建相应设施给予1/ 3的补贴。为促进农产品销售, 台湾当局投资兴建了大量的农产品市场设施, 如农产品物流行销中心、农产品促销展示园区等。同时,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产品运销问题, 台湾当局还制订了一套完整、科学的市场管理制度及其相应的法规与条例。90年代, 台湾当局投资10亿元新台币在台北地区建立农产品配销中心, 逐步着手组建一个集产地、批发、零售于一体的三级运销系统。第五, 为了保护岛内农产品市场, 台湾当局采取了诸如限制农产品进口与征收高关税等手段, 从70年代开始,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 台湾当局倡议设立农业保险。同时, 为了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提高农民收入, 台湾当局于1974年开始设立粮食平准基金, 以保证价和无息贷款方式向农民收购粮食及其他农产品。
台湾努力促进农业科技发展, 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台湾农业产业化进程中, 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借鉴欧美等农业现代化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 台湾当局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作用,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第一, 根据不同时期农业发展需要, 制定不同的科技发展目标。20 世纪50年代初, 为提高农业产量, 科技发展的重心是农作物良种培育;70年代以后, 为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科技的重点转为良种开发、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1998
年以来, 台湾当局推行科技、资讯、品牌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战略, 科技发展的主要内容为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环境技术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 目的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二, 重视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建设。早在60年代, 台湾当局便逐步建立起农业研究机构, 大量培训农业科技人才。50~ 60年代, 台湾当局便直接投资建设和资助了几十个农业试验机构。当时台湾的农业研究人员的比例远高于日本。1960年, 每10万农业人口中, 台湾的农业研究人员达79人, 而日本仅为60人。农业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了大批稻米、小麦及其他食物新品种, 以及引进与改良农机具与农业机械设备, 并推广使用杀虫剂及其他农药, 对于促进台湾农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台湾当局于1984年开始实施农业科技升级计划, 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与推广队伍的建设, 计划培养8 万名农建大军。第三, 重视农业科技投入。1985年台湾科技研究开发投入占GNP的比例首次超过1%, 1996年上升到3%。其中农业科技占整个科技投资的比例为12.2% , 在各产业中居第二位,仅次于工业投资。正是由于台湾当局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发展, 良种培育、病虫害防治、设施园艺、生物防治技术, 以及光电技术、遥感、遥测等新兴农业科技在台湾已被广泛使用。而产期调节、无土栽培、植物组织培养等方面的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发达的农业科技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 科技进步对台湾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为了提高农业收入、开拓国际市场, 台湾当局历来十分重视运用
农业结构调整政策, 推动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 台湾基本实现粮食自给以后, 农业管理部门就着手引导农民减少粮食作物生产, 转种价格较高的经济作物, 以促进农产品出口, 换取工业发展必需的外汇。1984年, 台湾实施稻田转作计划和农业科技升级计划, 通过采取稻田休耕和稻田转作杂粮等措施, 减少水稻种植面积。促使种植业转向经济价值较高的花卉、水果、蔬菜、种苗以及养殖业、远洋渔业、乳品业等农产品的生产。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为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合理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 促进台湾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种植业内部, 水稻在种植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50~ 60年代的50%左右,下降到1998年的21.4% , 而蔬菜在同期的比例则从4.8% 上升到23.3%。在农、林、牧、渔业之间也呈同样的变动趋势。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 种植业由50年代初的68%到降至1998年的43.5% , 林业由50 年代初的6.5%下降到1998年的0.2%;牧业的比重则从1952年的15.8%上升至1998的31%;同期渔业的比例也从91.1% 上升到25.3%。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将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作为农业施政的要点。此次调整的目标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 同时还兼顾改善农业发展的环境, 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台湾在土地资源十分匮乏的情况下, 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 便在落后的传统农业基础上, 实现了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 并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升级。其非常重要的原因, 就是台湾当局根据不同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 制定出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 并采
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使政府的宏观政策得以成功实施。主要措施是: 土地改革政策;市场促进政策;农业科技投入政策;产业组织优化政策;结构升级政策。这些都对大陆的农业发展有启示作用。
第五篇:农业政策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
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2、人力资源政策:政府在一定时期用来干预和调节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措施、方法和制度的统称。
3、农村人口政策: 国家制定关于农村人口再生产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地区迁
移、人口素质提高以及扶幼养老等方面的准则。
4.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确立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5、农业金融政策:为实现一定的农业发展目标而调整货币流通和信用的指导原
则及相应的措施。
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市场透明度:指市场活动参加者对市场行情,既对供求数量、质量和价格的了解程度,也可理解为市场行情对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明了程度。
8.WTO: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
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
9、农业结构: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产品等的构成及其比例,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分配比例。
10、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政府在一定时期用来干预和调节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措施、方法和制度的统称。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相应的也可以划分为人力资源数量政策和人力资源质量政策。
11、农业金融政策:是为实现一定的农业发展目标而调整货币流通和信用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
12.农业科学技术: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在生产中应用成果的总称,它产生于农业生产,又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每一阶段的进步都以科学技术发展作为前提。
二、单项选择题
1.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A)5
A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农业政策执行评估、农业政策效果评估
B农业政策科学性评估、农业政策客观性评估、农业政策准确性评估 C农业政策学影响评估、农业政策成本评估、农业政策效率评估
D农业政策定性评估、农业政策定量评估、农业政策效能评估
2.可持续发展要以(A)为目的12
A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B保护环境
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
3.(B)政策手段可以进一步细分限制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供给政策和刺激农产品
需求增加政策。
A补贴政策B市场干预
C政府干预D收入补贴支持
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A)12
A.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B.增加农业设施投入
C.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D.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5.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多种多样,下列不是其流转形式的是(D
A.转包B.转让C.出租D.出售
6.下列选项中不是国内价格政策手段(D)10
A 价格管理措施B 补贴措施
C 数量管理措施D 质量管理措施.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农业法》中所称农业的是(D)
A 林业B 畜牧业C 渔业D 副业
8.以下是以自耕经营为主的是(A)
A 日本B 法国C 英国D 中国
9.下列属于生产者间接补贴的是(B)
A 差价补贴B 区域支持C休耕补贴D 低利贷款
10.农产品流通体制的中心环节是(A)
A.购销 B.仓储 C.运输 D.货币流转
11、政策的关键是(D)
A.确定农业政策目标
B.农业政策背景分析
C.选择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
D.由政策背景、目标和手段所组成的一个严密逻辑体系
12、农业的最根本特点是(A)
A.农业的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B.土地具有不可替代性
C.自然环境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力
D.农业生产周期长
13、农业政策当中所说的价值是指(B)
A.商品的价值
B.经济事物的社会价值
C.社会必要劳动
D.可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14、农业保护政策的大目标主要是要来解决(C)
A.效率问题)
B.外部性问题
C.公平问题
D.公平和效率问题
15、农产品限价政策(A)
A.会减少农民收入
B.不会减少农民收入
C.会有利于市场平衡
D.是一项可以独立行使的农业政策手段
16、农业政策评估(A)
A.可分为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
B.是农业政策运行中一个较为次要的环节
C.重点是事后评估
D.重点是事前评估
17、农业政策目标确定以后,关键的是(B)
A.要确定农业政策的执行者
B.寻找实现这些农业政策目标的手段和措施
C.要寻找农业政策的制定者
D.界定农业政策的边界范围
18、稳定价格政策是指(C)
A.防止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要熨平农产品的价格波动
C.解决农产品的随机波动
D.解决农产品的季节波动
19、“黄箱”政策(D)
A.是不受限制和削减的政策
B.是指“绿箱”政策以外的所有农业政策
C.是指不产生贸易扭曲的政策
D.是指对生产和贸易产生严重扭曲的政策
20、农业政策客体指的是(A)
A.农业政策对象
B.所制定的农业政策
C.农业政策的载体
D.政府以外的农业政策制定者
21、政策的三大要素(C)
A.政策理论,政策科学,政策分析
B.政策目标,政策科学,政策手段
C.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
D.政策理论,政策目标,政策分析
22、农业的最根本特点是(A)
A.农业的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B.土地具有不可替代性
C.自然环境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力
D.农业生产周期长
23、我国目前农业土地流转专职农户承包地(B)流转
A.所有权B.使用权C产权D.收益权
24、市场透明度是指(C)
A.市场的属性
B.市场的整洁程度
C.市场参与者对供求数量、质量和价格的了解程度
D.不是市场参加者的属性
25、公共产品是指(D)
A.公家的物品B.大家共同生产出来的产品
C.不可分配的产品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26、“绿箱”政策(B)
A.是指绿色环境保护政策
B.是指对生产和贸易没有或仅有微小扭曲的政策
C.指的是综合支持量
D.指的是对农产品价格支持和保护政策
27、下列农业政策模型中麦克拉夫林提出的是(C)
A.政策执行过程模型B.浴盆模型
C.互动模型D.循环模型
28.下列不属于农产品流通手段的是(D)
A.国内价格政策手段B.对外贸易政策手段
C.市场结构政策手段D.国内货币政策手段
二. 简答题
1、请简单阐述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的关系。2页
政策主要是在一定信念、价值观和目标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工作。它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即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背景是起点,是政策作用的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的现状;政策目标是终点,是政策作用于对象后希望其改变成的理想状况;政策手段是起点到终点的桥梁,是政府所采取的如何把其认为不合理的现状改变成理想状况的一系列措施。
2、目前中国农业政策面临的问题和缺陷。8页
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种政治和行政行为,其目标不可能与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完全一致,其措施也不可能与市场机制完全相容。目前中国制定的农业政策,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和政治机构、经济利益以及职权方面的矛盾与初始目标相去甚远。
其一、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偏低、生产和经营方式较落后、信息严重不对称。而在目前的农业政策中,并没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虽然有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但相对来说,具体落实的还不到位,以及没有提及风险保障服务,也没有风险赔偿。对农业的执法力度和查处力度不强。
其二、我国农业政策推广的根本问题是体制问题。而在这个体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实行的政策和现实的不相符。目前的中国农业政策太过于理论化,也就是和中国的现实农业状况相差太远,就如其一所说的,目前中国的农业还很落后,而农业政策就走在了农业现实的前面。因此,农业政策实行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3、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则以及步骤。在书上的第83页、原则:① 稳定与调整的原则②慎重与协调的原则
③自然适应与适度规范的原则
步骤:个别调整——局部调整——整体调整
4、什么是帕累托最优?达到最优需要满足的条件。17页
帕累托最优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帕累托最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①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都是相同的——交换效率条件②任何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任何两种产品都是相同的——生产效率条件③任何两种产品之间边际转换率与它们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相等——产量效率条件。
5、我国现行农产品购销制度有哪些。179页
①粮食定购制度②棉花统一收购经营制度③桑蚕茧统一收购经营制度④烟草专卖制度⑤自由购销制度⑥商品储备制度⑦粮食收购保护价格制度⑧农副产品风险基金制度
6、农业结构调整应突出几个重点?P91
答:①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②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渔业,扩大农民增收的领域,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步伐,使之成为大支柱产业。
③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水平。
④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7、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P133
①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政策
②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政策
③农业劳动力的城乡转移政策
8、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P231
①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②建立支撑农业持续发展的投入体系
③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持续农业的发展
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提高产出率的后劲
⑤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
9、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政策的措施?P154
①尽快建立实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的支撑体系
②进一步优化科学技术运用的社会经济环境
③重视培养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
10、扩大农村就业的政策及措施?P130P135页
①引导农民从事开发性生产和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②选择合适的农业技术类型
③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④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11、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P(155)
(1)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2)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3)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技能
(4)开发农村能源
12、简述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P247
(1)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高中等农业教育办学效益偏低
(3)农业教育投入不足
(4)艰苦的工作条件使得农业院校毕业生不安心农业工作,农业院校毕业生流失现象严重。
1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目标是什么?P229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目标应是围绕保障供给、富裕农民、环境改善的三大目标,深化体制改革。
特定目标是:
一、主要农产品持续增长,达到保障供给,满足全国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需要
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地提高,消灭贫困
三、建立起农村经济系统有效运转、良性发展的生产经营机制
四、资源得到保护,永续利用,生态环境良好,实现生产、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