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征求《关于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
关于征求《关于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 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
活动的通知》意见的函
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根据《2016年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安排,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决定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办公室起草了《关于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初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责任分工,为确保内容设置的可行性,请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提出修改意见。
各单位将修改意见请于5月9日18时前反馈至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联系人:赵家明
联系电话及传真:4110942 附:《关于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宁夏回族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2016年5月9日 附件:
关于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
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区矛盾问题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方案>、<全区吸毒人员管控大收戒专项行动方案>、<全区政法机关服务型窗口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2016年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安排,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决定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在全区广泛深入开展“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扎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针对当前公民维权实践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公民维权思维不理智、维权知识不掌握、维权方式不恰当、维权程序不规范、维权渠道不畅通等问题的现实需要,是依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积极构建规范有序的社会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具体行动,也是帮助公民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理性维护权益,正确处理纠纷的有效手段。要通过活动的开 展,进一步增强广大公民依法维权、合法理性表达诉求的意识和能力,在全社会大力培养人人学法、遇到事情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一步畅通公民维权渠道,建立完善依法维权工作机制。
二、活动主题
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
三、活动内容
(一)查找侵权问题,分析原因,完善措施。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梳理查找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及所管领域在侵害公民合法权益方面的突出问题,分类列出问题清单,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各市、县(区)要全面排查本地存在的侵害公民合法权益及涉法涉诉的突出问题,区分类别,分工负责,切实整改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积极主动化解矛盾纠纷。
(二)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内容,明确责任。各成员单位和各市、县(区)要针对问题理清涉及公民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专门的法治宣传教育计划,集中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层、分众宣传,确保宣传实效。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把宣传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
1、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
3(1)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负责组织协调各级党委认真抓好“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督促落实;
(2)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所属单位梳理宣传公民关心关注的信访等法律法规及维权程序,协调政府各部门抓好各自相关法律法规及维权程序的梳理和宣传;
(3)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负责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内容作为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条件之一,确保“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得到有效落实;
(4)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负责安排、督促和指导新闻媒体做好“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和专栏开辟工作,大力宣传主题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安排宁夏广播电台及各级广播电台做好“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系列访谈节目,切实将各部门所执行的法律法规及公民维权方法得到有效宣传;
(5)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负责在矛盾问题排查化解,吸毒人员管控大收戒和服务型窗口建设三大专项活动中将“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融入其中,抓好督促落实;
(6)自治区区直机关工委:负责组织区直相关部门梳理宣传涉及工程承包管理、城市管理、房屋拆迁处理等(自治区建设厅),涉及农民权益维护、土地承包、农业三资管 4 理等(自治区农牧厅),医疗卫生、医患纠纷、医疗事故等(自治区卫计委),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申报等(自治区扶贫办),妇女、儿童、老人权益维护等(自治区妇联),金融诈骗、非法集资(自治区金融局)等方面法律法规和维权程序;
(7)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结合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负责梳理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方面相对滞后、保障存在缺陷的法律法规,提出修订意见建议,主动协调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纳入修订计划并实施修订颁布。对各涉及到公民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视察;
(8)自治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对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视察监督,督促落实;
(9)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负责梳理宣传涉及公民申诉、判决、执行等法律法规和程序,畅通公民依法维权渠道;
(10)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负责梳理宣传涉及公民申诉、抗诉相关程序和法律法规,积极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11)教育厅:负责梳理宣传公民教育、子女入学等方面法律法规及维权程序,畅通维权渠道;
(12)自治区民委(宗教局):负责梳理宣传民族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信教公民依法信仰宗教,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
(13)自治区公安厅:负责梳理宣传刑事侦查、治安处罚、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程序,积极宣传行政执法、案件受理程序,积极引导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5(14)自治区民政厅:负责梳理宣传复转退军人安置、低保、社会救助等方面法律法规政策和程序,积极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权益保障;
(15)自治区司法厅:负责梳理宣传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监狱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维权程序;
(16)自治区财政厅:负责梳理宣传财政惠民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维权程序;
(17)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梳理宣传公民关心关注的劳动仲裁、行政复议、工伤认定、劳资管理、医疗保险、养老审批等方面法律法规和维权程序,让公民掌握维权方法;
(18)自治区文化厅:负责梳理宣传文化领域涉及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程序,确保公民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19)自治区工商局:负责梳理工商行政管理中涉及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程序;
(20)自治区总工会:负责梳理宣传广大职工(企业职工、农民工等)劳动合同纠纷、劳动权益和职工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程序,为职工提供维权服务;
(21)自治区团委:负责梳理宣传青少年权益维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维权程序,切实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22)自治区政府法制办:负责梳理宣传自治区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规范执法等方面法律法规及行政 6 执法程序,指导各级行政执法单位和人员严格执法程序,为公民提供热情周到的执法服务。
2、市、县(区)责任:
负责制定本辖区“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全面安排部署,要加强领导,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督导落实;组织本辖区各相关部门单位与上级对口部门做好业务对接,确保主题实践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本辖区各机关单位做好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突出问题的排查,制定整改措施,并做好各自相应法律法规宣传,切实解决公民关心关注的合法权益侵害问题,引导和教育公民依法依规、合法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要与“法律八进”紧密结合,推进活动进机关、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确保让更多公民接受教育,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疏通维权渠道,畅通诉求,解决问题。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将各自执行的法律法规管辖范围、执法程序、公民维权方法渠道等进行梳理和公开,由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汇总审核,通过媒体公布等有效方式向社会进行宣传,尽快打通公民维权“最后一公里”,疏通依法维权“肠梗阻”。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听取公民维权诉求,为公民依法维权行为提供便利,不得阻挠压制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行为,认真解决公民在依法维权中的各类问题。
四、主要措施
(一)开展主题宣传周。全区将5月第三周作为“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宣传周,7 以宣传周的形式启动主题活动。各地针对公民维权方面的倾向性问题,开展多种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法治文艺团体、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等以法治文艺节目、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形式深入工地、乡村、社区、公园、广场等场所进行宣传,力争用简洁形象的群众语言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宣传给公民,引导公民合法理性的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二)做好广播电台访谈节目。由依治区协调小组牵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负责,自治区广电总台承办,在宁夏广播电台开设“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系列访谈节目,由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向广大公民介绍各领域依法维权的法律知识和基本程序。各市县(区)由各普法依法治理机构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组织落实。
(三)开展农民工集中培训。各级政府要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依法维权专题培训,给他们讲授维护权益的法律途径和基本法律知识,引导他们遇到纠纷要冷静理性表达诉求;各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深入工地、矿山、企业等用工单位开展相关法律知识培训,给企业员工及农民工讲明维权途径、程序和方法,引导他们合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四)编印依法维权电子手册。自治区和各市、县(区)由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结合各自实际组织编写一本依法维权电子手册,内容要包含司法、行政执法、举报申诉等维权程序的法律法规(区直各部门也要编写各自的依法维权电子手册,并将内容报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办 8 公室),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各门户网站、广播电视等方式及时向公民公布,打通依法执法、依法维权通道。
(五)制作依法维权联系卡。各市、县(区)普法依法理机构要收集整理各级各地各部门(乡镇街道、县区、市、区对应的相关部门)受理投诉维权的各类电话,制作纸质或电子联系卡,确保公民举报投诉有渠道、问题有解答。
五、活动步骤
活动从2016年5月上旬开始至年底结束,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部署阶段(2016年5月中下旬)
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关于在全区开展“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活动方案、进行动员部署。
(二)实施阶段(2016年6月1日-11月31日)
1、梳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作发布《公民依法维权电子手册》、《公民依法维权联系卡》。
2、组织开展企业职工、农民工、农民依法维权知识培训,可采取专题讲座、庭审旁听、以案释法等方法进行,努力增强教育实效。
3、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以法治文艺节目演出、专题讲座、法律咨询、案例选编、广播电视栏目、法治微电影等方式向公民进行宣传解读,努力扩大宣传的覆盖面。
(三)总结阶段(2016年12月1日-12月31日)
围绕目标任务,进行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普法依法治理机构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既统一领导又各司其职、既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要结合“六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七五”普法启动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周密部署。
(二)统一思想认识。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要进行层层思想发动,讲清活动的目的意义,切实将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上来。
(三)注重工作实效。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要与政法工作正在深入开展的矛盾问题排查化解,吸毒人员管控大收戒和服务型窗口建设三大专项行动相结合,要与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互相融合,将执法、司法的过程作为依法维权途径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的过程,通过活动进一步让公民真正掌握依法维权的法律知识和程序,树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以暴维权问题的发生。各级各部门依法维权电子手册、联系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经验做法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各门户网站、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进行发布和宣传。
(四)加强督导检查。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地各部门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各地各部门要根据《通知》要求,结合实际细化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方式,提升活动效果,要加强阶段检查和专项督查,推动工作的落实。各市和区直各部门的工作信息及时报送,总结材料于12月20日前报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联系人:赵家明
联系电话:0951-4110942
自治区依法治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2016年5月9日
第二篇:依法开展社区矫正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依法开展社区矫正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同志们:
根据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全区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今年,我县要正式全面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今天,我利用全县政法工作会议这个机会就社区矫正工作讲三点意见。
第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社区矫正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符合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的维稳工作主线。社区矫正工作是一个新事物,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大家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这项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符合“减少对抗、化解矛盾、以教育挽救失足者为本”的执法理念,有利于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减少罪犯关押数量,降低刑罚执行成本,符合以人为本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建设和
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刑罚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社区矫正就是把那些不需要、不适宜监禁的服刑人员放在社区实施社会化矫正,避免“交叉感染”,努力减少因关押而引发的家庭破裂、孩子失教、老人无人赡养等社会不和谐因素,缓解社会矛盾。同时,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不同特点,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帮助其解决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激发服刑人员自觉改造的积极性。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需要。严厉打击犯罪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手段,而宽缓刑罚、争取人心,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长期战略。实践证明,推行社区矫正制度,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载体。没有社区矫正作为衔接和承载,宽严相济中宽的一面很容易失控,势必影响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深入贯彻和实际效果。每一个罪犯身边都有亲属、邻里、朋友等一定数量的密切人群,刑罚的宽严不仅影响罪犯本人,而且对这些关系密切的人群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对那些罪行轻微或者不适宜监禁的服刑人员实施社区矫正,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有利于化解他们的对抗情绪,促使其更好地悔过自新,最大限度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减少社会对立面,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有助于夯实党 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刑罚执行制度的历史必然。目前,社区矫正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刑罚适用的主要导向,这是文明执法、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开展社区矫正可以加大教育改造力度,强化矫正对象回归社会后的自律能力,有利于构建家庭与社会和谐。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既体现了我国罪犯改造工作基本原则和司法工作传统优势的法律化、制度化,又顺应了世界刑罚制度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增强刑罚效能的同时,合理配置执行刑罚资源,降低执行刑罚成本,有利于服刑人员的改造与回归社会。
第二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扎实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发展
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推动政法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牢牢把握政法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及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政法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坚持执法为民,体现人民愿望、适应人民需要,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首先要明确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衔接配合机制。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
程,涉及政法委、综治、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以及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既需要每个环节独立承担工作职责,又要有各环节之间的密切配合,紧密衔接,连贯管理。特别是法、检、公、司等政法机关,要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的沟通、协调、衔接、配合,做到工作流程规范统一,衔接配合准确到位,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矫正对象“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各乡镇政法委、综治办要根据新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及时研究制定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措施;要积极做好各成员单位的组织协调工作,把社区矫正工作放在政法综治工作的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过问,职能部门积极参与;要把社区矫正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切实把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精神落到实处。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承担起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职能,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研究,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正确行使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权、考核奖惩权和社区矫正宣告权,有计划地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和帮助。审判机关要严格准确地适用刑事法律和刑事司
法解释,依法充分使用非监禁刑罚措施和减刑、假释等鼓励罪犯改过自新的刑罚执行措施。对那些具备法定条件,人身危险性较低、适用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特别是对我县监管场所内比较突出的老病残犯、未成年犯、部分女犯、过失犯、偶犯,尽可能地适用缓刑、假释,让他们在社区服刑,以体现国家刑罚的宽缓和人道,更好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对可以适用社区矫正措施的案件,要在判决前加强与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沟通联系,尝试将审前评估调查和社区矫正庭审教育纳入审判程序中,并在宣判、宣告后,将判决书、裁定书及时抄送有关社区矫正机构。检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职责,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依法顺利推进。我县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少,社区服刑人员数量较多,矫正机构压力较大。为防止社区矫正工作出现疏漏,检察机关要积极介入社区矫正工作的各个环节。对涉及社区矫正的案件,要加强法律监督,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相关法律问题提出检察建议。要严格把好法律文书关、执行监督关、跟踪检察关、释放解除关,及时查处社区矫正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案件,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进行。公安机关要积极支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预防和打击社区服刑人员的重新犯罪。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依法采取必要的治安处罚措施;
对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要及时依法处理。社区矫正工作启动后,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按照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工作职责,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社区矫正对象,根据司法行政部门的建议及时依法处理。财政、编制、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是社区矫正工作的直接保障服务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通力协作,加强配合,积极主动地关心、支持社区矫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部门要重点做好财力保障,切实解决好社区矫正经费问题。编制人事部门要将社区矫正工作管理机构、编制纳入工作范围,积极支持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的建设。民政部门要及时为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协助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依托职业培训中心,面向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就业指导。
另外,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时,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实施,只有广泛运用社会工作的各种方法,不断提高社会化程度,才能真正发挥社区矫正的特有作用。各乡镇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志愿者为依托,鼓励社会团体和有识之士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社区矫正监督、教育工作网络,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要解放
思想,树立正确的矫正理念,大力提高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的参与度,使矫正对象的管理、教育、帮困、就业安置等工作逐步走上社会化之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协助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矫正对象实施帮教。特别是共青团,要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团员,组成志愿者队伍,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做好帮教工作。
第三是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政法部门,要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地、县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把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建设平安石阡、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这项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取得实效。
首先要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要进一步完善党政统一领导,法、检、公、司各部门分工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格局。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尽快成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结合本乡镇实际,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研究制定适合本乡镇特点的社区矫正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好本乡镇的社区矫正工作。要充分借助新闻媒体,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能、作用和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和理解社区矫正工作,努力为社区矫正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宽松的社会环境。
其次要大力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爱、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保障。要采取“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动作、社会多方参与”的运作模式,着力组建社区矫正工作执法队伍和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基层司法所要与公安派出所建立定期沟通联系制度,共同做好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要扎实推进司法所建设,配齐配强司法所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努力建立专业人员的引进和使用机制,提高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吸收一些法律、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加入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不断优化队伍的知识结构。要加快培育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广泛招募热心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政法机关离退休干警、社会团体人员、社区服务人员、专家学者、矫正对象的亲属和原工作单位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三要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保障机制。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各乡镇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请示汇
报、主动协调,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基层社区矫正工作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各乡镇政法、综治办要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内容,细化分解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督促各单位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本部门总体工作规划,并认真抓好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明确任务要求,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重视不够、措施不落实,导致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不力,因矫正对象漏管脱管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同志们,社区矫正工作是新形势下预防和减少犯罪、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一项牵涉面广、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让我们在县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扎实进取,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为建设和谐平安石阡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第八课-依法维护权益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公民享有的主要诉讼权利。
2)认识证据在维护合法权益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
增强证据意识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
3.运用
联系实际说说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及注意事项。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崇尚程序正义是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基本前提。崇尚程序正义既有赖于健全的法律制度,更有赖于公民重视程序正义、追求程序正义、维护程序正义的强烈意识。公民对于程序正义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法律程序的了解程度。因此,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使公民更多地了解有关的法律程序,对于形成一个知法、守法、护法,自觉依法维权的社会氛围至关重要。而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是维护程序正义的重要前提,所以,这个知识点在全课的教学内容中处于重要地位。
2)增强证据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诉讼权利的基础上认识基本的维权途径,形成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而证据在诉讼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很大程度
上来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因此,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证据意识,在未来的民事活动中做到有意识地收集、保留证据应该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3)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树立证据意识,都是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应该是本节课全部教学内容的落脚点。
2.教学难点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到了诉讼途径与非诉讼途径、合法手段与非法手段的区别,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做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区别有一定难度;另外,关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学生在生活中会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通过教学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接受依法维权的重要性并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比起本节课其他几个知识点来看,难度更大一些。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并了解与依法维权相关的途径和程序。教材从公民享有的基本诉讼权利入手,进而过渡到增强证据意识,帮助学生理解证据的重要作用及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举证责任原则,最后归结到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课中的一些概念,如证据、维权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具备一些基本的感性认识基础,但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普遍比较肤浅,还存在着一些认识方面的错误,这也可能对本节课知识的接受造成障碍。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经验,促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及时加以纠正,使学生的认识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四、教学方法
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案例:林新松和林新木系同胞兄弟,2004年两人的父亲因病住院,两人约定住院费2.8万元由两个人平均承担。但是因为林新松一时手紧,就请林新木先垫付自己应付的那一半。林新木垫付了住院费并要求林新松出具了借条一张。后林新木要求林新松给付此1.4万元的欠款,但是林新松拒绝给付,于是林新木将林新松诉至人民法院。在庭审当中,林新松认可其出具的欠条,但另提交了一张林新木书写的收据,该收据上写明“第一次6000元,第二次8000元,共计14000元”。林新松称,此证据证明其已将欠款全部还清。但林新木对收据上的签名不予认可,并提出进行笔迹鉴定,但人民法院向鉴定部门咨询后,鉴定部门答复称该笔迹由于当地技术所限无法鉴定。最后,一审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收据可以认定林新松已经偿还了1.4万元,于是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林新木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查后,认为一审认定的事实没有错误,但认为依据原告出具的欠条,被告理应偿还欠款。因被告提供的载有原告姓名的收据指向不明,该证据反映不出其与欠条之间的关联性,且原告否认该收据的真实性,故该收据不能与欠条的证据效力相对抗,被告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而被告除了该收据外并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其已经偿还了其所欠原告的1.4万元借款,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应予支持。最后二审人民法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被告应于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偿还原告欠款1.4万元。
老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上述案例中林新木行使的是公民的哪项权利吗?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引思明理】
老师:上述案例中林新木行使的是公民的诉讼权利,那么,公民的这项权利主要有哪些种类?林新木行使的是公民基本诉讼权利中的哪一项呢?
板书:(略)
1.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师生一起总结公民诉讼权利的主要种类: 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2)公民有上诉的权利 3)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老师:如果林新木手中没有那张欠条,诉讼结果将会怎样?这给我们什么警示?你还有类似的由于缺乏证据而有理说不清的事例吗?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进入本节课第二个问题。板书:(略)2.增强证据意识
案例1:2005年2月,范某起诉至某区人民法院,要求与其妻子张某离婚,同时向人民法院提交了一份借据,要求张某对于该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借据的内容为“2004年4月9日,因家中盖房特向某某借钱20000元”,落款人为范某的妻子张某。对此,张某在庭审的过程中对于欠条的数额提出异议,称只借过2000元。主审法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借据有涂改的痕迹,但是范某并不承认涂改。后经张某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委托某司法鉴定中心对该欠条的真实性进行鉴定。经过鉴定,鉴定结论为:欠条上最后的 “0”是后加的,跟张某的笔迹不符。在鉴定结论面前,范某承认了伪造证据的事实。于是人民法院依法决定对其处以1000元的罚款。
案例2:2007年6月,原告张某家人与被告陈某家人因客车载客事故为追索医疗费发生纠纷。后张某到医院治疗,用去医疗费几千元。随后,张某将陈某告上法庭,要求陈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经济损失。陈某在法庭辩论中称,在纠纷中自己没有殴打过原告张某,张某即使有伤,也不是自己造成的,故请求法庭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张某在庭审中,未能提交陈某殴打自己的相关证据,也没有提供其他相关证据予以佐证。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张某虽有损伤事实,但无证据证明其损伤事实是陈某造成的,依法驳回了原告张某的诉讼请求。
老师:上面两个案例中的证据都没有被法院所采信,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96页中有关证据应具备的特征这部分内容进行分析讨论,派代表发言。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等特 4
点。
学生阅读教材96页的有关内容,自主学习、了解法定证据的主要种类,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几个案例中的证据分别属于哪类证据。
案例:锦州市某患者王某体内钢板断裂,找到原治疗医院索要赔偿。医院认为钢板断裂是患者自身造成的,一分钱都不能赔。患者遂将医院告上法庭。锦州市某区法院要求该医院给出证据,证明钢板断裂是王某自身过错造成的,医院无法证明。法院最后判处医院赔偿王某误工费、交通费等损失2万余元,其中包括5000元精神损失费。
老师:前几个案例中的证据都是由哪一方出具的?患者王某这个案例中的证据为什么要由医院来出呢?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总结: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举证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自证“清白”,也就是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医患纠纷就属于这种特殊情况。王某与医院形成了医疗服务合同法律关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医院对钢板质量、折断原因负有举证责任,既然不能证实钢板断裂是因为王某的过错造成的,就应该赔偿王某重新取出钢板的费用和材料费。钢板断裂还给王某带来了一定的精神痛苦,医院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失费也是合适的。案例:讨工资讨出来的犯罪行为
文先生是四川人,3年前来到佛山,在佛山市禅城区镇安村经营一家制衣厂。今年6月他雇请了妻子的表弟肖援。肖援进厂干了两个多月,提出要辞工,要求表姐夫支付工资。
8月31日,肖援在多次向表姐夫索要工资未果后,于当晚9时多偷偷将三岁大的外甥抱到南海大道华阳桥附近。肖援随后打电话给文先生,要他赶紧支付拖欠的工资。文先生与妻子得知儿子与肖援在华阳桥附近后,边赶往现场边打110报警。肖援见到文先生夫妇,声称要将小孩扔进华阳桥下的水沟里。文先生与妻子趁肖不注意将儿子夺了回来。几名路人将把肖摁倒在地。此时,民警也赶到现场,肖援被擒。
广东豪盛律师事务所蔺存宝律师认为,肖某的行为是“索债型”非法拘禁罪,这类行为是指行为人以索取债务为目的而采用拘留、禁闭、扣押等各种手段非法剥夺债务人或与债务人相关的人的人身自由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这类为索取债务拘禁他人的行为应认定为非法拘禁罪。
老师提出问题:你对肖援讨要工资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肖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通过分析和总结完成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板书:
3.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敢于维权
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公民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善于维权 ①找准维权机关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依靠公安、司法机关寻求法律保护。②选好维权的途径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诉讼的途径,也可以采取非诉讼的途径。非诉讼解决纠纷的途径主要有: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③避免不恰当、不理智或不合法的维权手段 【体验导行】
朱良平今年22岁,是重庆城口县人。2003年春节过后,他离开家乡,来到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梅溪乡某砖厂打工。
打工的头两个月,朱良平在砖厂半成品车间做事。后来,他又换到了成品车间。因为在半成品车间做事时的押金及工资约1400余元一直没有拿回来,朱良平对同为重庆老乡的半成品车间包工头童术强十分不满。
2003年10月20日,朱良平到岳阳市站前路一家录像厅看录像,听到旁边的两个人说的是重庆话,三人很快就混熟了。当说到钱的时候,朱良平抱怨自己 6
在砖厂打工又累工资又少。那俩人听后就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要他绑架砖厂一个有钱人的孩子,搞点钱用。
朱良平当时心里动了一下:自己的工钱不是一直没拿回来吗?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作案目标:童术强6岁的儿子童小金(化名)。2003年10月22日傍晚,朱良平来到梅溪乡某小学大门口附近,在将童小金骗到公路边后,带着他直奔云溪镇,然后又换乘一辆出租摩托车到了临湘市。然后,以童小金在自己手里为要挟,要求童术强将5000元钱汇到他指定的一个账号上。第二天下午,朱良平被接到报案的公安人员当场抓获。
岳阳楼区法院审理后认为,朱良平为索回其打工期间被扣发的1400余元工资及押金,挟持砖厂半成品车间包工头童术强的儿子,以此索要人民币5000元,其手段确属非法。本案现有的证据证明砖厂只欠朱良平1400余元工资及押金,其提出克扣金额为5000余元的辩解意见与客观事实不符,不予采纳。但朱良平索要钱款的数额中确有拖欠未付的工资,因此,不能认定朱良平在主观方面完全是出于勒索财物的目的。据此,于3月17日一审以非法拘禁罪判处朱良平有期徒刑三年。
1.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评价朱良平索要工资的行为。
2.假设你是朱良平的朋友,请运用你现在所具备的法律知识,给被拖欠工资的他提供一些维权方面的建议,告诉他应该到哪些部门,准备好哪些证据、通过哪些合法的手段解决问题。请把你的建议写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2)公民有上诉的权利 3)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2.增强证据意识 1)证据的种类 2)民事举证的原则
3.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敢于维权 2)善于维权
3)避免不恰当、不理智或不合法的维权手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较多地使用了案例教学法。用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思考、制造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愤悱状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来。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师生密切配合,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与学的任务。
第四篇:关于征求《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
关于征求《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 大团建”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并顺德区团委城市青年工作部:
为贯彻落实团的十七大精神,团中央拟在全国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大团建”工作。现征求各地市对《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大团建”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请于10月12日中午下班前反馈意见。如有修改意见,请以花脸稿或附页形式传真反馈(请分管副书记在稿件上签名确认)。
联 系 人:王茜,龙昕
联系电话:020-87185624(传真)公共邮箱:gdyea@sina.com
附件:《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大团建”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团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 2013年10月10日
附:
关于在城市街道开展“区域化大团建”的
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团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构建以街道为核心的城市共青团组织格局,整体提高城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和动员能力,团中央决定在全国城市街道中开展“区域化大团建”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
在城镇化进程和社会转型不断加快,青年流动性增强、群体不断分化、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城市共青团原有的组织网络难以全面覆盖青年,组织方式和动员方式相对缺乏。街道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层级,承载了大量的社会功能,是共青团贴近基层、贴近青年的组织枢纽。与时俱进地创新组织设置和工作方式,利用街道团工委的基础平台作用,通过“区域化大团建”把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青年凝聚起来,是新时期加强城市共青团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二、总体思路
推进“区域化大团建”工作,要突出街道的基础地位和载体功能,强化区域化思维和属地化原则,打破行业、层级、所有制界限,以组织共建为基础,以青年阵地和青年工作项目为依托,以青年社会组织为纽带,推动区域组织联动和区域资源共享,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整体协同的合力机制,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联动、分级负责”的区域化整体推进工作格局。
三、工作目标
按照每个街道建立1个区域团组织共建委员会、至少联系和培育2个青年社会组织、建设1个青年工作阵地、配备至少10名专兼职团干部和1名青年社工(或专职志愿者)的标准,通过4-5年的努力,实现区域团组织全覆盖、青年社会组织覆盖面有效扩大、团的工作阵地不断拓展、工作力量稳步增长的目标。
四、主要任务
1.推动区域组织共建。坚持党建带团建,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组建区域团组织共建委员会。区域共建委员会是按单位属地就近原则组成的工作机构,凡
属区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包括两新组织)、学校团组织等不分隶属关系,均为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区域共建委员会承担加强区域内成员单位的交流联系,落实区域化团建任务,立足本区域开展各类活动,促进成员单位共同活跃等职责。区域共建委员会要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各成员单位要积极争取党政的工作指导和资源支持,将区域化团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格局。区域共建委员会采取轮值主席制,由区域内实力较强的团组织负责人担任轮值主席,任期不超过三个月;每位轮值主席在任期内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委员会每年年初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并在一定范围公示,同时接受成员单位和社会监督。区域共建委员会秘书处设在街道团工委,具体负责联络、协调、督查工作。区域内各类团组织要积极探索园区建团、楼宇建团、市场建团等多种联建共建方式,扩大对区域内各类青年群体特别是流动青年群体的有效覆盖。街道团工委要在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指导下,制定推进区域化团建的相关意见和制度,为“区域化大团建”提供有力的组织和政策支持。
2.加强青年社会组织联系、服务、引导工作。积极建设枢纽型的街道团组织,充分发挥“联系骨干、引导社团、协调资源”的枢纽作用,把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和引导作为重要任务。要摸清底数,了解把握辖区内兴趣类、互助类、公益类、就业创业类等各种青年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和动态,积极关注网络上青年自发形成的“自组织”,加强与青年社会组织特别是其骨干人员的联系沟通。用好团内资源,依托青年中心、青年汇、青年家园等工作平台,为青年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信息、阵地等方面的服务。探索与青年社会组织合作的模式,以承担政府青年事务等方式开展工作项目合作。注重在进城务工青年、蚁族等青年群体中培育青年社会组织。区域内青年社会组织较多的,可由街道团工委牵头成立区域青年社会组织联谊会,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在有条件的青年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进一步延伸团的工作手臂,充分发挥青年社会组织在配合和参与共青团工作中的作用。
3.加强工作力量配备。市、区级团组织要主动作为,落实街道团工委专职
团干部的职数和待遇,建立稳定的核心骨干队伍。按照团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青发[2011]3号)》的要求,继续大力推动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每个街道团工委至少配备9名以上编制外委员,进一步健全人员选配、分工负责、分片联系、绩效考核、业务培训等机制,通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为区域化团建打牢组织基础。开展“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专项行动”,争取每个街道、社区至少配备1名相对固定的志愿者。加大对青年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青年社团骨干等人员的培养,使其成为开展区域化团建的有生力量。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加大对兼职团干部、参与区域化团建的青年工作骨干的激励培养。
4.积极拓展青年阵地。街道团工委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平台,完善各类青年阵地的功能,使之成为区域化团建中联系、服务团员青年的重要载体。通过争取政府投入和募集社会资金,积极稳妥地推进青年中心、青年汇、青年家园、青少年服务中心、新市民学校等工作平台和阵地建设。整合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站、青年联谊会、青年自组织等资源,组织开展融入城市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志愿服务、交友联谊等有针对性的活动,拓展工作阵地的服务功能和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吸纳能力。加强流动团员的联系和管理工作,探索街道社区“流动团员联络站”建设。鼓励采取共建、挂牌等方式建设各类小型青年阵地,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发挥青年阵地在联系、服务青年中的作用。区域内的共建单位要共享活动阵地。各类青年阵地和活动场所要面向所有青年群体开放,特别是注重吸纳进城务工青年、流动大学毕业生、闲散青年等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
5.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上级团的领导机关要积极为街道团组织争取资源,并向工作突出、青年密集和经费短缺的地区倾斜。省、市、区级团组织要贯彻落实团中央联合财政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保障每个街道团工委每年不少于2万元的基本工作经费。区域内各类团组织要进一步争取党政支持,为“区域化大团建”提供政策和制度
支持,努力推进区域内党团组织的资源共享,在思想引导、组织建设、干部培养、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党团联动。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共建单位要将本单位的工作项目、阵地、智力资源等进一步向街道延伸,青年文明号、青企协会员企业等单位要与街道结对帮扶。进一步优化区域各级团组织资源配置,形成上下流动、横向联动、分布合理的团内资源分配机制。要通过项目化运作、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不断创新团的资源整合和配置方式,挖掘、盘活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和参与共青团工作。
6.搭建服务项目平台。积极构建“区域化大团建”工作平台,立足整合区域资源、照顾青年关切,探索并推广各方参与、青年欢迎、具有区域特点的工作项目,努力形成共青团特色鲜明的工作项目体系。要使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大中学生社会实践、青少年维权岗等品牌项目在区域内实现落地和对接,扩大共青团在区域内的整体影响力。要围绕青年学习成才、就业创业、婚恋交友、城市融入等重点打造区域品牌工作项目。区域内进城务工青年和流动青年较多的,要积极争取党政支持,联合人社部门、辖区各类单位等共同开展促进外来青年融入城市的“新市民培训计划”。区域内学校单位或志愿者较多的,可探索“社区志愿者微公益行动”。注重承接政府青年事务项目,注重运用社会组织的力量为青年提供服务。积极运用各类新媒体凸显项目特色,增强工作项目在青年中的影响力。
7.完善工作协同机制。推进区域内各类组织的合作和互补,建立健全运转有效、协调一致、职责明确的区域化协同工作机制。在街道团组织的统筹下,明确区域各类团组织、青年组织在“区域化大团建”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区域化的议事协商、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活动共联、信息共享机制。根据“区域化大团建”的任务要求,定期召开区域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及青年社会组织等共同参加,相应联系的上级团组织负责人要出席,必要时可邀请相关党政领导出席。建立列席中心组学习制度,区域共建委员会 的轮值主席可参加团区委机关的中心组学习。市、区级团组织开办的讲座培训,要面向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及青年社会组织开放。改进评选表彰机制,把参与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纳入各行业系统团组织的工作考核标准,条块团组织在申报各类评选时,应听取街道团组织意见。
五、责任分工
1.省、市两级团委要发挥领导作用。省、市两级团委要切实担负起“区域化大团建”工作的领导责任,协调出台配套政策,制定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每个地市级团委领导班子成员要联系1—2个区,联系3—5个街道。
2.区县级团委要发挥主导作用。各区县级团委作为基层团组织的重要桥头堡,要充分发挥纵向指导和横向协调的作用,有效整合、协调各单位团建工作的开展,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为“区域化大团建”工作提供资源支持和具体指导。每个区级团委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分片联系各个街道,参加区域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对区域化团建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综合协调和动态跟踪。
3.街道团组织要发挥主体作用。街道团组织要强化属地责任,摸清辖区内团员青年、青年社团等基本底数。要主动与区域内各类团组织和青年组织联络,依托区域团组织共建委员会、区域青年组织联谊会、区域青年工作联席会等机制平台,推动组织有效融合、工作横向互动、资源充分共享,实现跨所有制形式、跨行业部门、跨组织层级的区域化大联合。
4.各级条属团组织要发挥协作和配合作用。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团组织等要打破条块分割,主动与街道团(工)委进行协商沟通,将参与“区域化大团建”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活动、项目、阵地和资源向街道延伸和开放,实现工作联动。
六、实施步骤
拟分批分阶段逐步推进“区域化大团建”工作,每个阶段均实施量化考核。具体步骤结合意见征求结果确定。
第五篇:《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心得体会
《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董仚生副省长《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题讲座,收获颇丰。董省长先从五个阶段阐述了我党历来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接着深刻剖析了我省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最后就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从六个方面做出了深刻思考。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一员,对如何加强基层维稳工作,谈谈我的看法:
一、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筑牢基层维稳第一防线。当前农村“两委”换届已经接近尾声,一些还没有完成选举的村,大多是矛盾纠纷较多的村,这就要求我们突出抓好这些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努力实现“三个提高”,即发现、控制、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提高,干部群众选择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解决途径的意识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度提高。切实做到“四个坚决防止”,即坚决防止发生暴力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影响重大的恶性刑事案件和大面积炒作的网络事件。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要把实现公平正义做为工作目标,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处的结果要经得起历史、法律和人民的考验。同时,要处理好法律和道德、法律与情理之间的关系。群众的合理诉求在依法解决的前提下,法律、法规
及现行政策都没有规定的,要遵循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稳妥处理。
二、管控好特殊人群,夯实基层维稳基础。一是要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着力落实社会管理责任。对辖区内的安置帮教对象,要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漏管,防止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要建立帮教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防止其重新违法犯罪;要加强与公安、监狱等部门联系,建立起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努力做到不漏不丢,最大限度减少脱管和失控。二是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着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尤其加大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严管对象的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社会危害性大、管理难度大的服刑人员和新入矫人员到沧州进行集中教育培训,进一步规范其思想和行为;要严格规范审前调查案件程序,确保每名调查对象都有完整的调查笔录,进一步规范评审程序;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档案管理,社区矫正的相关法律文书要做到真实、规范、完整,对不完整的档案要做到查漏补缺,但是严禁随意编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