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劳动保障局李纪福局长在全市劳动保障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文库

时间:2019-05-13 23:1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江劳动保障局李纪福局长在全市劳动保障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文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江劳动保障局李纪福局长在全市劳动保障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文库》。

第一篇:九江劳动保障局李纪福局长在全市劳动保障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文库

九江劳动保障局李纪福局长在全市劳动保障局长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2月28日)

同志们:

按照惯例,这次会议是放在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结束以后召开,省里会议因故推迟,考虑到省厅对今年的目标任务已经下达,市县目标责任书已经签订,局党组研究并报请市政府同意,今天召开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认真总结2007年劳动保障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08年的工作,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任务。会上,还要表彰年度全市劳动保障综合先进和单项工作先进单位,市领导对劳动保障工作十分重视,市人大、市政府领导也出席了今天的大会,市政府卢天锡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理性看待2007年度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主要成绩

2007年,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主旋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在人员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年初,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若干意见》,对做好新时期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统筹规划,分别从扩大就业、稳定就业、安置就业、激励就业和保障就业等不同层面,着力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新机制。一年来,全市城乡就业局势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65776人,净增就业49756人,是我市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城镇新增、净增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城镇就业率达到96.8%,高于目标任务2.8个百分点。

——大力推进小额贷款和就业服务补贴,帮扶就业机制作用突出。全年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31万本,持证人数累计达到9.33万人,为19580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各项收费667.08万元,减免各项税收2147.15万元。发放小额贷款19310万元,还款率达到98.5%,创历史新高,贷款总量超过了前三年总和,其中个贷比例达到63.2%。落实政府购岗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034人,支付政府购岗补贴 545.52万元,支付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1523.42万元。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6524人。落实兜底帮扶机制,安置“零就业家庭”2418户,帮助3009名“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安置就业率达到100%,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目标。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市人力资源市场建成投入使用,12333就业咨询电话和九江就业信息网开通启用,完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联网,信息共享。95%的乡镇(街道办)建立了就业服务平台,51个就业服务基地、81家非正规就业组织和60多场次的专场招聘会在提供就业信息,拓展就业渠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岗位对接工程不断推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工业园区技能岗位对接工程实施意见》,建立劳动用工信息交流制度,全面掌握了工业园区企业技能岗位信息,建立岗位信息库和人力资源信息库,实现人力资源的快速匹配。劳动就业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工业园区用工提供快速、便捷的就业服务,就业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岗位供求信息。各类岗位对接专项活动,及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大力推行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订单式”、“定向式”和“校企合作”、“乡企合作”等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向工业园区企业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劳动力。

——统筹城乡就业初见成效。全市95%的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平台,对全市农业劳动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全市140余万农村劳动力已调查登记造册,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台帐、调查工业园区和企业空缺岗38242个,并建立了用工需求电脑台帐,签订定向培训合同569个。“两个合同、三个台帐”工作顺利通过了省里检查验收。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公共服务,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9142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7365人,跨省劳务输出682201人。

——创业倍增效应方兴未艾。建立创业项目数据库,收集再就业创业项目200余个,选取了20个创业项目进行推介。重点推进创业培训,举办创业培训班145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718人,打造创业“小老板”1255人,带动4811人就业。着力搭建创业平台。永修县的创业孵化基地已有4户小企业入园,庐山区创业孵化基地、市本级创业实训中心也已投入使用。大力宣传创业典型,营造创业氛围,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发放小额贷款,解决他们创业初期的资金困难,开展创业培训,对他们选择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并跟踪服务,确保扶持项目取得成功。

(二)社会保险工作实现新突破。一年来,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经办机构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措施,大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各项待遇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取得历史性突破。针对养老保险扩大面难、基金支付压力大的实际,研究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养老保险扩大面征缴工作的决定》,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9.5万人,参保人数净增6.5万人,缴费人数净增5.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8万人,净增7万人。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15万人、22.8万人和5.4万人,同比增长4%、60%和118%。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增幅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征缴总量突破11亿元,达到11.2亿元,同比增加2.3亿元,增长34%。其中,养老保险基金征缴达到68367万元,同比增收17123万元,增幅达到3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37800万元,同比增收13419万元,增长38%;失业保险基金征缴达到4683万元,同比增收744万元,增18%;工伤基金征缴分别达到1226万元。社保基金收入的大幅增加,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保险的支撑能力。全市共为12.35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96554万元。三年调待全面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三年调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退休人员养老金由调整前的月人均418元增长到2007年的674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面启动。六月份市政府下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后,这项工作迅速在全市全面铺开。市局及时制订并下发了相关《实施细则》,对办法进行了完善和补充。目前,全市参保人数已达到34.54万人。

(三)技能人才工作迈出新步伐。一年来,我市坚持把培训工作与就业再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围绕下岗失业人员、企业在职职工和新增劳动力三大人群,全方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适应性就业培训,搞好岗位技能人才对接,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基础工作,培训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依托有条件的企业行业、高职工院校、技工学校,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市技工学校等五所技校分别与昌河汽车公司、大华机械厂、海洋机械厂等企业签定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协议。启动了市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市技工学校数控技术中心样板培训基地建成。继续开展“名师带徒”和技能人才表彰活动,积极实施小企业孵化工程。重点培养了89个名项目、有创业计划书的项目执行人,营造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良好环境。完成了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建设,将技师以上技能人才收入了信息系统。2007年,全市培养高级技工1919人,培养技师571人,职业技能鉴定20931人,职业培训70661人,为我市经济建设输出了一大批技能人才,有效缓解了“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重点抓好200个左右从业人员多、技术要求高的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积极推动大专院校、职业学校毕(结)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将职业资格证书向普通高校延伸,提高了鉴定的层次,实现鉴定量的规模增长,全年有6710名学生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双证制”考试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新职业的鉴定考评是知识技能型人才成为“白领”的主要渠道,共有574人参加了新职业技能鉴定。对共青江益镇荷塘村开展了培训帮扶工程,计划每年组织两期农民培训,争取用4年时间打造出400名新型农民。此举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国劳动保障报》曾进行了专门报道。与此同时,我市还十分注重把技工学校作为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平台和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基地,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实训设施。市技工学校被列入申报全国重点建设技工学校的行列,从2007年开始,市技工学校招生已统一列入中职招生名录。职业技能培训条件不断得到改进,一些培训特色初显成效,以提升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为主导的培训格局雏形初显。

(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有了新发展。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劳动用工情况检查、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和未成年人特殊保护规定专项执法检查、社会保险费征缴执法检查和对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年度审查,认真受理群众投诉举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全面推行了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工作。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268户,涉及职工38.58万人,督促用人单位与9.35万人签订了劳动合同,清欠社会保险费3548.42万元,受理咨询、投诉、举报1.2万人次。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年立案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31起,涉及劳动者386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受理各类来信来访1078件(起)。

——推行阳光服务型劳动争议仲裁,提高了劳动仲裁的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度。今年以来,按照“民本为先”的理念,我们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最大程度地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最大可能地化解劳资双方矛盾,使劳动争议仲裁真正能够有效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化解双方矛盾。

——大力实施劳动合同三年计划。按照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条款不完善、内容不合法、权利义务不对等等问题。强化劳动合鉴证工作,仅市劳动合同鉴证中心就为新签劳动合同鉴证6315份,续签劳动合同鉴证3125份,督促补签劳动合同514份、纠正无效劳动合同125份,为14家企业规范和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现状与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对市区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九大行业188家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近万名在岗职工薪酬待遇进行抽样调查,在分析、汇总、测算基础上,发布98个主要工种工资指导价位。组织辖区内最低工资标准情况调查测算工作,按政策及时调整企业职工工资,做好企业职工资晋级工作,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工资增长需求。加大了对国有集体企业关闭、破产、改制重组等重大劳动关系调整工作的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宏观管理,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全省《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知识竞赛中,我市代表队从11个地(区)市代表队获得了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司法厅、省总工会、省工商业联合会、省企业联合会和江西电视台六家联合颂发的团体第二名和个人全部获优胜奖的好成绩。

——切实做好劳动保障信访工作,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按照“一组建”、“两纳入”、“三强化”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信访排查机制。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86件次1078人次,比去年分别下降9.3%和64%,其中初该53件次795人次,比去年分别下降21%和12.7%;重复该28件次217人次,比去年分别下降54.5%和249%。市领导交办9件次,已全部按时回复,无进省、进京等越级访,为我市的改革开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努力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信访秩序,妥善解决了大量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创出了我局信访工作新局面。国有、集体以上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2%,劳动争议受理案件结案率、劳动保障监察受理案件结案率均达到98%以上,劳动合同鉴证合格率、劳动举报投诉检查率均达到100%。同志们,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劳动保障部门永恒的主题。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就是扎实工作,勤奋敬业的典型代表。借此机会,我代表局党组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希望广大干部职工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再接再厉,勇创佳绩。

二、准确把握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去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新时期的劳动保障工作相继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其中既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大政方针,也有许多具体细微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上级党政组织的工作意图,正确把握面临的形势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统筹谋划并着力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准确地理解上级党政组织的部署要求,我们对新一年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应着重把握这样几点:

一要主动融入大局,以改善民生的新作为切实履行部门职能。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强调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要求,高度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重要阐述都充分表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已被摆上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保障和改善民生无疑是各级党政组织必须长期落实的重要工作目标。就部门职能而言,以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协调劳动关系为核心的劳动保障各项具体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民生“五有”中,“四有”都直接涉及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十三届三次人代会上政府承诺的今年10件实事中,政府购岗解决“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就业就属于劳动保障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由此可见,劳动保障工作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面上形成共识。我们的工作实践也充分证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更加扎实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秩序,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既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也是一个地区民生状况的具体标志,更是我们这个部门的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所在。我们必须有高度地认识问题,有深度地研究问题,有力度地解决问题,更加自觉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切实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通过重点工作的扎实推进,通过人民群众关心关注重要事项的有效落实,让城乡民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作为、新成效彰显一个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要把握工作取向,以统筹城乡的新理念积极拓展事业空间。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全民”、“普惠”、“一体化”、“覆盖城乡”、“社会和谐”等关键词,无不体现着统筹城乡的基本工作方针。党中央近年来特别强调的这个重要方针,既是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也是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就业培训,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就业促进体系。完善城镇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和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农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助和五保户供养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不同于以往的部署要求,意味着劳动保障工作领域必将由过去以城镇为主转变为城乡统筹,服务对象必将由过去的城镇职工为重转变为全体劳动者统筹兼顾,工作领域因此显著拓展,服务对象因此大量增加,任务要求因此超常提高。为此,我们必须自觉主动地将统筹城乡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工作取向。具体地说,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既要对城乡各类人群都作出制度安排,填补制度空白,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又要针对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充分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允许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在特定阶段存在一定差别;在就业政策完善上,应更加重视政策的普惠性,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地将现行积极就业政策向农村扩展延伸;在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上,要致力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继续提高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切实加强乡镇、村一级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逐步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贯通、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体系和机制。

三要坚持与时俱进,以党政组织的新要求重新定位工作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更高水平小康,决不能满足于群众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殊群体困难的暂时缓解,而应该更加关注城乡民众是否可以持续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民生待遇和保障标准是否可以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稳步提高。为此,我们不仅要自加压力,高质量地完成传统的、常规的工作任务,还应不断开拓创新,调整充实目标责任体系,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发展大局,更加紧密地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按照党政组织要求做,城乡民众期盼做,部门职责应该做,现实条件允许做这几大要素来综合考量、正确定位我们的工作,努力做到思考谋划再超前一些,工作标杆再提高一些,具体举措再扎实一些,实际绩效再显著一些。

三、着力做好2008年劳动保障各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面做好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解决民生问题出发,抓住实施民生工程这个重点,统筹城乡就业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两个发展,力争小额贷款、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基本医疗保险三项工作在全省领先,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创业促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和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大劳动者维权力度,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为:就业再就业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42万人,城镇净增就业3.74万人,城镇就业率94.5%;困难群体“4050”人员再就业0.5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城镇残疾人就业率66%;城镇职业培训人数5.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3万人,其中省内转移2.4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8万人,其中省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2.57万人;城乡残疾人培训1490人;发放小额贷款1.55亿元。社会保险方面。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55.1万人,其中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参保5.7万人;被征地农民参保0.6万人;养老保险参保率为68%;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量8.26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8万人,其中国有困难企业参加医疗保险15.5万人,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2.3万人,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3.9万人,完成省政府提出的全覆盖的要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3.7亿元;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保27万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4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32.61万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4921万元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3.5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达到18000人次;培养新技师600人;完成技工学校招生1260人,在校生达到3000人。劳动关系调整方面。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达到98%以上,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为保证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我们将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即:抓住一个重点、搞好两个统筹、力争三个领先、着力四个突破、突出五项维权。

(一)抓住一个重点。就是要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今年是全省明确提出实施“民生工程”的第二个年头,各项目标任务更加繁重、更加具体。市政府在全市县域经济总结表彰大会上已下发了责任书,今天会上也下发了相关实施意见,市局还将目标任务按季度进行了分解。会后,还将进一步研究制订相关管理考核办法,去年实行的、切实有效的一些制度还要坚持,各地要及时将目标任务再分解、再细化,特别是各经办机构,要在这个目标任务上进一步细化、具体。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民生工程责任制度、定期通报制度、领导挂点联系制度、部门通报制度、督促检查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等六项工作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民生工程劳动保障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今年将组织开展两次绩效评估工作,通过评估检验工作效果,完善工作措施和制度。要围绕落实“民生工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树立一些系统内先进典型,打造一批劳动保障宣传品牌。

(二)搞好两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就业和城乡社会保障发展,积极探索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的路子。

在统筹就业方面,要注意把握统筹不同群体的就业和统筹城乡就业两个方面的问题。在统筹不同群体的就业方面,主要是要在稳定现有人群就业的基础上,注意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和下岗职工并轨遗留问题。国家已经明确,将“特定政策补助”再延续一年,请各地务必用好这一政策,多方筹集资金,为妥善处理并轨问题提供保障。同时,随着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需要关闭的项目和企业逐步增加,大量职工需要重新安置,这是今年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失业的预防和调控,建立并完善失业预警制度。二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是运用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像解决零就业家庭问题进行攻坚那样,通过一对一的服务援助,尽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三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主要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工,他们正在由城乡双向流动向更多融入城市转变,由主要为谋求生存向注重追求平等转变,我们必须在切实解决老一代农民工问题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需求问题。在统筹城乡就业方面,主要是继续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完善统筹城乡就业机制,合理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统筹就业的前提,就是必须继续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要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为龙头,加快建立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体系、政策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市场就业机制体系建设。当前,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搞好《就业促进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和工作职能机制,加强就业政策工作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建设。统筹就业的关键,是要十分注重、提高、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和服务效率,各地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将劳动保障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今年全市所有工业园区和乡镇全部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重点乡镇行政村设立劳动保障协管员。

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方面。各地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求,紧贴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一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从今年1月1日起,我们为企业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分别调整了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两金”的调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将增加的“两金”及时发放到位,确保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把好事办好。二是落实未参保城镇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生活补助政策。对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对策,确保按时足额将养老补助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三是按照省里要求,适时理顺农保管理体制。四是加大基金监管力度。认真做好国家审计署和省厅对我市社会保险审计意见的整改工作,市局也将组织对各地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三)力争三个领先。就是力争小额贷款、扩面征缴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在全省领先。

——力争小额贷款在全省的领先。我市小额贷款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从工作机制的推进措施都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各地要认真组织学习,紧密要在巩固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全局意识,进一步扩大小贷款发放规模和覆盖范围。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有创业项目的创业者,给予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符合条件的给予贴息。积极开展对微小型企业优势项目的扶持,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农村进城创业劳动者的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工作力度,加大小额贷款向街道社区、大中专院校、科技园区、孵化基地的延伸与对接,加强与各类大中专院校创业协作项目的实施,共同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辅导等一站式创业服务。

——力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在全省的领先。这是由我市养老金发放的巨大压力所决定的,没有坚实的基金基础,确保发放将成为一名空话。我们考虑,将把今年作为“扩面征缴攻坚年”,要利用一系列手段,采取一系列措施,把扩面征缴工作抓上去。各地要牢固树立扩面征缴是社会保险工作“生命线”的意识,抓住《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实施的有利时机,强化扩面征缴工作,挖掘扩面征缴的潜力,不断加强基金的支撑能力,确保三年连调决策的顺利实施。养老、医疗保险要以工业园区参保为重点,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企业,以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重点群体来开展扩面征缴工作。工伤保险要以煤炭、建筑等高风险企业为重点企业,以农民工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为重点群体来开展扩面征缴工作,年内基本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全部参保。

——力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全省的领先。医疗保险工作在九江有好的基础,有好的氛围,卢市长在讲话中也对此作了专门强调,这项工作没有窍门,政府重视、部门支持、协调配合是最大的窍门。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清楚,确保全覆盖打不得半点折扣。各地要以城镇未成年人、低保人员和困难群众为重点参保群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动员和发动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确保省政府提出的全覆盖目标的实现。要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探索解决参保居民门诊医疗费用的新路。要创造条件,完善基础建设,实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信息化联网管理,加强社区平台居民医保服务力量,确保必要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

(四)实现四个突破。就是在创业促就业、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完善社会保险政策和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做一些新的突破。

——在创业促就业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优势,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进一步明确创业促就业的思路,完善政策,强化措施,使这项工作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要以提升创业要素的集成能力为重点,加大支持小企业成长的力度,积极构建创业服务体系,把创业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创业服务、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环节连接起来,不但使创业者有创业机会,而且要使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支持,在创业环境的建设、创业培训的开展、创业模式的探索、创业资金的提供、创业意识的提升、创业经验的传播、创业项目的推介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便捷和有效的服务。

——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方面。各地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牢牢地把握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破解工业园区招工难这条主线,突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工业园区就业创业这个战略任务,按照省里“一个中心、签订二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健全五项激励政策”的工作要求,建立适应市场规律、保障措施完善、就业环境优化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市内工业园区转移就业新机制,出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统一使用培训券、统一定点授牌、统一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估的实施办法,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实行直补,在今年底实现“两个合同、三个台帐”的全覆盖和省、市、县、乡四级就业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建立技工学校与企业用工对接工作机制,引导毕业生到市内工业园区就业,着力解决工业园区招工难问题。

——在完善社会保险政策方面。按照省里要求,积极开展做实个人账户准备工作,配合省里全面启动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金预算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医疗、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出台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被征地农民、农民工、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四位一体”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其他社会保险政策,积极推动企业年金发展,做好企业年金方案和基金管理合同备案。

——在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金保工程”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网上银行业务,建立社会保险缴费卡制度,逐步实现基金征缴结算的电子化。加快城镇、农村劳动力资源库建设,实时掌握全社会劳动力就业、流动变化情况,为制定就业政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为公共就业服务提供准确的对象。办好各级劳动保障门户网站,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切实发挥12333咨询电话的作用,提高咨询服务水平。

(五)突出五项维权。

——继续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今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各地要抓住《劳动合同法》全面实施的契机,进一步摸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建立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的动态监管,力争实现年底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目标。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指导企业依法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加快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促使企业和工业园区普遍建立“自我调节、平等协商、劳动保障制度落实、劳动关系双方实现双赢”的协调机制。指导企业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培育劳动关系主体双方自主协调机制。

——加快推进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建设。各地要以落实最低、调节过高、规范协商、监督支付为重点,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适度调节垄断性行业工资分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强化工资指导线的导向作用,及时发布工资指导价位,指导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引导劳资双方合理确定工资,搞好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大力宣传新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探索和建立工资保障机制,对各地、各部门解决企业工资历史拖欠任务完成情况或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总结推广经验。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各地要抓住《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充实监察人员,解决好所需经费,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和执法装备。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劳动保障监察行为。积极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年”活动,在做好年度审查、日常巡查、投诉举报专查和专项执法检查的同时,严厉打击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拒不参加社会保险、拖欠劳动者工资、非法招用未成年工等违法违规行为。要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网络化”管理,以乡镇街道为基本网络,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的监察机制。全面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和主办监察员制度,完善在工、青、妇等组织聘请法律监督员的工作。

——抓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贯彻落实。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试点,力争年度前在市一级建立劳动争议仲裁院。加快行政职能与办案职能的分离,加快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并探索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开展工业园区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试点,研究探索劳动关系双方在企业内协调解决争议的措施。

——做好信访和维稳工作。一是要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的工作格局。二是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定期分析维稳形势制度。通过开通“12333”咨询电话、劳动保障网站等多种渠道,及时了解掌握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民生工程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三是着力解决信访中的实际问题。对政策法规有明确规定的,要认真解决到位;对因条件不具备难以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对信访三级终结的,要做好善后工作;对重大信访案件、领导指示交办案件、多次重复案件和上级督办的案件,要强化责任,实行领导包案,加大督查督办的力度。

四、不断夯实劳动保障事业协调发展的基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保障系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适应新形势,劳动保障系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基础建设, 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确保各项劳动保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当前,各种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比较多,处理起来难度也大,对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是一种考验。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市局列为市直10个重点绩效评比单位,就像行风建设一样,接受全市人民的考核,这项工作十分重要,市局正在组织制订工作方案。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始终把关注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必须到位的理念,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正把老百姓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带着深厚感情去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加强宣传工作,从群众最关心、与他们的利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掌握劳动保障政策。要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现行劳动保障政策进行认真总结评估,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协调平衡好各类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要深入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着力解决影响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不断推进劳动保障政务公开,在全社会树立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地要紧紧围绕增强政治素质、加强业务研究、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决策水平等方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干部把握大局谋划长远的能力、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法行政秉公执法的能力。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从去年开展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来看,我们这支队伍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各地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整改,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三)切实加强规划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各地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劳动保障规划统计工作。切实开展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情况的预警预测,落实好劳动保障月度计划及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进一步搞好劳动保障工作季度形势分析。着力改进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对全市劳动力资源状况、工业园区企业社会保险参保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要求,组织在职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和培训,提升其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各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网站并为单位及单位有关人员申请了电子邮箱。“九江市劳动保障信息网”专门设立了“网上办公”、“邮箱入口”、“信息传递”和“公告栏”等栏目,今年市局对于一些告知性文件都将从网上发布,不再使用纸质材料。各地、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网上信息传递工作。

同志们,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劳动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归根到底是解决好民生问题。做好新时期的劳动保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任务,为把九江建设成中经济中心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朱局长在2009年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讲话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推动我区劳动保障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区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朱晓慧

(2009年2月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区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区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和省、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劳动保障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研究部署2009年劳动保障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下面我根据局党组研究的意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

攻坚克难 开拓进取

2008年劳动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极不平凡和非常难忘的一年,在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形势的冲击下,在许多任务临时追加、工作压力异常繁重的情况下,我们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有全局同志的共同努力,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以创新求突破,以争优求发展,突出亮点,打造特色,劳动保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发挥部门职能,服务中心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全局上下统一思想,把招商引 资作为全局第一要务、第一政绩,咬定目标、强化责任,共引进工业项目7个,引资总额5700万元,到位资金1804万元。

二是开展“企业招工服务月活动”。坚持“招工就是招商、大招工就是服务大项目”的理念,开展了企业招工服务月活动,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送岗位下乡、组织外出工作人员参观开发区、举办大型广场文艺演出等举措,多方缓解企业的用工需求,为开发区企业用工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是深入开展“千百万”活动。开展了以“帮助3000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引导100家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稳定2万名劳动力在开发区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千百万”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劳动用工和劳动关系系列问题。活动期间共上门服务企业135户,召开座谈会15场,招聘会20场,五项保险扩面新增7249人,补签劳动合同5726人。

二、强化服务,关注民生,服务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 08年我局先后获得“全区政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文明行业”称号。我们在全系统开展了“真情相助、情系民生—让劳动者共享阳光”宿豫劳动保障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作为全面推进政行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建品牌、创名牌活动,已初步建成了一套文明优质的服务网络,形成了一套科学长效的管理机制,树立了昂扬向上的劳动保障团队精神,打响了宿豫劳动保障服务品牌,塑造了“优质服务、高效运转、清正廉洁”的劳动保障部门形象。

9月底,我们根据对经济形势变化的判断,下发了《关于开展 “真情相助进企业、情系民生促发展”活动的意见》,组织六个调研小组,对区内企业开展了走访和调研,全面掌握企业发展运行、用工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整等方面的实际状况,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涉及劳动保障工作的各种实际困难。同时建立了区内重点企业联系点制度,局中层以上干部为挂钩帮扶责任人,加强与企业日常联系,认真落实有针对性的扶持服务措施,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推进了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向纵深开展。

三、落实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

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为主线,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创业带动就业、城乡统筹就业、返乡人员就业帮扶等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鼓励各类用人单位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引导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创业缺乏资金的协助办理小额担保贷款,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就业特困人员动员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

二是扎实开展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市场有需求、适合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的职业。积极开展创业促就业工作,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在做好失业人员创业培训工作的基础上,范围向失业登记的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等群体全面延伸。

三是全力做好返乡人员就业帮扶工作。由于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9月份以来,我区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陆续提前返乡,保稳定、促就业压力骤然加大。为全面了解我区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情况,分析金融风暴给我区就业工作带来的影响,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就业帮扶,力促他们快速就业,我们开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情况”专题调查,实施了民工返乡重点监测应急机制,及时动态掌握返乡务工人员。通过为提前返乡人员提供多种技能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实行本地企业 “空岗报告”等多种形式帮助返乡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四、强化技能培训,创新评价机制,技能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

实施“333”金蓝领工程,即为开发区企业在职工人进行综合素质及技能提升培训,全年培养中级工3000名、培养高级工300名、技师和高级技工30名。通过实施“333”金蓝领工程,加快培养以高级工、技师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积极组织参加全市职业技能大赛,全面推行校企结合培训方式,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水平,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标准。“333”金蓝领工程被评为“2008年宿迁市十大党建实事”。

五、坚持依法行政,完善维权机制,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上实现新突破

08年,《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实施,我们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广泛组织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织和推动三部新法的实施。

以贯彻“三法”为抓手,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组织开展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专项执法检查,做好受理投诉举报、开展 日常巡视检查等工作。完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各项权益。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246件,其中拖欠劳动者工资案件203件,为 2100名劳动者追讨工资630万元。着力抓好群体劳动争议处理,全年累计受理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案件720 件,调解结案率98%,按期结案率100%。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工作流程,完善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内部管理制度。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全局上下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共有两起行政复议和一起行政诉讼,均获得上级机关和法院支持,两起维持,一起撤诉。

六、立足扩面征缴,加强基金监管,社会保险工作取得新突破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有关精神,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努力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

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总数已达29935人,比去年末增加3010 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5656万元,共争取省市补助4207万元,确保了全区8076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功能,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全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41500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803万元,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857人,共支付失业保险待遇485万元。医疗保险运行平稳,工伤、生育保险稳步推进,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基金收支基本平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35668人,比上年增加4919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从6万元提高至10万元。

机关事业保险有序开展,共有75家单位,3296人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共征缴保费1861万元,为592名机关事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084万元。

结合我区实际,认真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测算,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打下了扎实基础。

全年共批准正常退休386人,提前退休 164人,组织65人参加劳动能力鉴定,受理工伤认定申请86起,及时做好离退休人员增资工作。组织开展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免费体检,逐步建立健康档案。

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加大稽核力度,共稽核瞒报漏报缴费基数225万元,已追缴到位71.2万元,对7651名享受养老金人员领取资格进行稽核。

七、加强基础建设,拓展服务网络,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展劳动力资源信息工程建设突击月活动,推进了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先后两次组织劳动保障协理员培训班,共有 68人通过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考试。

二是建成退休人员活动中心。为了满足广大退休人员日益增 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使广大退休人员能够老有所乐,去年新建了全区退休人员活动中心,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总投资20万元,各类设施较为齐全。

三是劳动保障综合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去年11月15日,劳动保障综合服务大厅正式启用,新的综合服务大厅总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设有20个服务窗口,实行多窗口衔接和“一站式”服务,通过服务大厅这个平台,架起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民众、政府与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

八、强化督查考核,提升服务水平,劳动保障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班子成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进一步形成了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各单位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组织全系统围绕“推动落实好快干,努力实现新突破”主题开展调研活动,并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和岗位职责进行调查、研究,全系统共收集到调研报告30余篇。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去年3月,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区委组织部批准,在全局以竞争上岗方式公开选拔了部分中层领导干部。实施中,局党组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明确的程序和步骤组织开展工作,按照笔试、面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等环节,通过公开、公平竞争,8名同志由副股级职位竞争到了正股级职位,5名同志竞争上副股级职位。这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是我局近年来竟争职位最多、职工参与度最高、理解度最高、信任度最高的一次人事制度改革。回顾2008年劳动保障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诸多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得益于我们确立了一个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劳动保障部门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力足于助推宿豫改革和发展。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我们的工作才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为我们劳动保障部门自身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得益于我们建立了一套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对上,注重争取省厅、市局及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对外,注重协调好与区直部门和乡镇的关系,取得帮助和支持;对内,注重整合全系统力量,上下联动,全局一盘棋,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到重点工作中去。三是得益于我们始终保持了一种务实苦干、敬业奉献的工作精神。2008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凝聚了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乡镇劳保所、培训学校和社区同志的心血和努力,一个接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向领导、向社会、向群众展示了我们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的新风貌,树立了“服务大局、务实创新”的劳动保障部门新形象。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对全系统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大家一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确保2009年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从去年9月份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对我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显现并逐步加重,我区劳动保障工作同样面临新的 形势和新的挑战。

一是招商形势严峻。今年招商引资认定台阶进一步提高、考核标准更加严格,同时由于受经济形势影响,土地资源不断紧张,招商引资工作难度更大。

二是就业压力增大。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区就业工作的影响已经显现,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务工人员返乡增多。区内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岗位不稳,一些企业已出现减产、停产现象。由于就业空间的挤压,就业供求趋紧,导致“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长期失业者、残疾人等实现就业的难度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三是社会保险面临考验。随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缴费能力可能下降,职工工资可能降低,缴费基数难以提高,基金征收存在困难。同时,待遇支付刚性增长,保发放的压力更大。

四是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加大。部分行业、部分企业可能会降薪、裁员,劳动纠纷可能增多,在防止欠薪、保障企业职工权益、维护企业劳动关系稳定方面,困难更多,任务更重。

我们既要对面临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同时,也要坚定信心,充分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认识到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二是国家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臵,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政策在落实中将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拉动就业。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需求加大、技能培训任务扩大,为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培训工作大有可为。四是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良好的工作机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锤炼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干部职工队伍,这些都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9年,我区劳动保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区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一个抓手,实现两个提升,强化三个保证,建设四个中心,实施五项工程,坚持六个并举。

即: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统筹水平和基层管理服务能力建设两个提升,强化机制创新、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三个保证,建设创业服务中心、公共实训中心、劳动关系调处中心、再就业援助服务中心,实施就业援助工程、技能培训工程、社会保险惠民工程、劳动者一体化维权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坚持服务大局与招商引资并举、坚持扩大就业与稳定岗位并举、坚持应急措施与制度建设并举、坚持扩大规模与注重质量并举、坚持维护职工权益与服务企业发展并举、坚持能力建设与作风建设并举。

主要工作目标是:

1、就业援助工程:在做好扩大就业同时,督促企业规范用工,提高职工稳定率,实现“百村万人就业、百企万人稳岗”,全年实现城乡新增就业15000人,其中实现下岗失业人员、返乡人员再就业8000人,“4050”人员再就业500人。登记高校毕业生就 业率达到80%以上,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乡镇、村达50%以上,城镇充分就业社区达标率60%以上。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技能培训工程:加大城乡劳动力培训力度,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新机制。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30000人,其中实用技术培训20000人、再就业培训3000人、创业培训1500人。全年职业技能鉴定发证10000人。

3、社会保险惠民工程: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三年实现全覆盖,09年参加新农保人数要达到30000人。继续巩固“两个确保”,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项社会保险”新增参保10000人。

4、劳动者一体化维权工程:充实基层劳动维权力量,推进监管预防、争议调解和应急处臵机制,促进社会和谐。设立5个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加快劳动监察网格化建设;设立10个劳动争议调解办公室,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5、信息化建设工程:突出公共服务功能,切实提高各项劳动保障业务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劳动保障业务的有机结合。及时核对、更新农村劳动力资源台帐,实行动态、长效管理,入库率达100%,准确率98%以上。

一、坚持服务大局与招商引资并举,确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按照“全员在线、专业跟进、主帅出征、登门招商”的要求,紧紧抓住当前招商的黄金时期,加快形成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的强劲攻势,确保完成全年招商引 资任务。在做好本部门招商工作同时,积极发挥部门职能,做好企业用工服务、社会保险经办等工作,为优化我区招商引资环境作出积极贡献。要进一步强化不抓招商就是不抓工作,完不成招商任务就是失职的责任意识。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严格按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考核奖惩,对招商实绩突出的干部职工,在经济上重奖、在政治上重用。

二、坚持扩大就业与稳定岗位并举,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开辟就业门路,拓展就业空间。通过落实减免税费和提供社保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吸纳就业,鼓励劳动者灵活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提高岗位补贴标准,稳定困难人员就业;通过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和创业补贴等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

二要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要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困难就业群体和农民工的就业工作,通过校企对接、专场招聘等,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通过“一对一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援助措施,重点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通过开展免费职业介绍,提供及时的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引导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

三要多措并举稳定就业岗位。建立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企业岗位流失情况,健全失业预警机制。鼓励大中型企业带头承担社会责任,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尽量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适时表彰一批承 担社会责任、稳定就业岗位的用人单位。

三、坚持应急措施与制度建设并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经济越波动,对社会保障的需求越旺盛。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保障方式,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既是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也是社保工作改革发展的难得契机。

一要坚持扩面征缴和确保发放。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更应有效发挥社会保障“安全网”的作用。要加强对扩面征缴形势的研究,强化措施,落实政策,巩固已建立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

二要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加强政策宣传,优化经办流程,做好新老农保制度衔接,全面推进新型农保实施工作,确保完成扩面任务。

三要加强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工作。继续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继续加强定点药店、定点医院管理,研究参保人员跨地区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等问题。完善生育保险政策体系,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

四要加强经办管理和基金监管。加强经办机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提升经办能力。推行网上登记申报核定,提供便民高效服务。要加强社保基金监管,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继续配合审计部门开展社保基金和有关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检查,确保基金和资金安全。

四、坚持扩大规模与注重质量并举,提高城乡劳动者技能 要紧紧抓住经济形势变化对职业培训带来的新机遇,加大工 作力度。

一要进一步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全区首批首席技师、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强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发挥区就业培训中心主阵地作用,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和督导评估制度,推进校企合作。

二要规范民办培训学校管理。坚持审批、监管、支持有机结合,促进民办培训学校发展。严格资质审查,依法依规审批,加强指导和管理,建立统一协调的综合管理机制,开展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诚信等级评定工作。

三要扩大职业技能鉴定总量。要加大宣传和监察力度,重点加大建筑业、三产服务业等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推广力度。对全区职业学校、民办培训机构及农村劳动力转移、退役士兵等专项培训的毕(结)业生全部实施“双证”制度。

五、坚持维护职工权益与服务企业发展并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加强企业和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继续加强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共同研究分析金融危机影响下法律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开展协商,发挥三方机制的影响力,逐步形成多层次劳动关系协商机制。

二是建立激励引导机制。要大力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要加大对守法诚信单位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宣传,加强诚信档案建设,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进行重点监 控。

三是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努力做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双赢”。以打击非法用工和工资拖欠为重点,加强日常监督核查和专项执法,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整治非法中介专项行动,堵疏结合,严厉打击和坚决遏制非法中介对劳动力市场的扰乱。

六、坚持能力建设与作风建设并举,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

这些年来,劳动保障系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务实为民,为改革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充分肯定。可以说,我们劳动保障系统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团队,我们的干部职工是一支肯干能干的队伍。今年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牢固树立“干不到一流是失职,争不到先进是失败”的意识,在全局上下倡导全面争第一、单项争优秀、人人争先进的拼搏精神,争先进位、奋起直追,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竞相发展的干事氛围。

一是继续加强学习研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年,我们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自觉把学习研究作为一项工作内容,当作一种内在需要,在当前形势下,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需要我们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深刻领会大政方针和政策;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体制、机 制和制度创新,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着力解决一批事关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系统干部职工都要努力争当思想解放的先锋、创新思维的学者、发展经济的专家、引领致富的能人、化解矛盾的高手、服务人民的公仆。

二是继续加强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落实的能力。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工作成果倒逼法”、“无为问责制”、“限时办结制”,对重点工作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

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深入一线,服务群众,推进工作重心下移,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通过推行“一站式”、“一条龙” 窗口服务,简化程序、提速增效。中层以上干部结合一线实际,每人每季度要提出1-2条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每人每年至少要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有实例、有分析、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文章。

推行工作成果倒逼法。以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终极目标和严格的奖惩措施,倒逼各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加强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作风,提高效率,逆向推动工作成果的完成,实现工作成果最大化。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在全局各个层面逐级建立健全以天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目标控制体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推行无为问责制。对履责意识差,致使工作效果差、工作效 率低的行为,以及履职能力弱,致使工作质量低、工作任务完不成的行为进行追究,追究责任方式包括诫勉谈话、责令检讨、通报批评、调整岗位、降职使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

推行限时办结制。对交办、督办的事项,要按照交办、督办规定的时限要求办理。不能在规定时限办结的,应及时书面汇报原因并明确办结时限。对上级交办的事项必须做到件件有落实,项项有回音,个个有结果,决不允许虎头蛇尾、推诿扯皮,更不允许拖而不办、阳奉阴违。

三是继续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我们的作风实不实,直接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劳动保障部门的形象。随着工作领域日益扩大、服务对象大幅增加、服务方式更加具体,对我们的工作作风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用人单位和广大群众服务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天职,要充分发挥我局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切实转变理念,加快转变职能,在依法行政中“不错位”、“不越位”,在履行服务中“不空位”、“不缺位”。继续坚持我局在抓行风建设方面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开门接受批评,开门接受监督,让基层和群众来评判我们的工作。完善行风建设的巡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并在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继续开展文明处室、文明标兵评选活动,弘扬先进、树好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气氛。

四是继续加强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现在,劳动保障部门社会地位上升了,有了一些权力,管了一些资金,找的人多了。希望大家严格自律,珍惜岗位、珍惜事业、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继续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警钟常鸣,常抓不懈,坚持管理从严、要求从高、服务从优,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约束自己、管住家人、带好队伍。

同志们,2009年是是建国六十周年大庆之年,劳动保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克难奋进,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向国庆六十周年献礼,迎接市委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谢谢大家。

第三篇:财政局长在全县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在全县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县财政局局长xxx

(2006年x月x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必将有力推动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加快改革与发展。根据会议

安排,下面我代表县财政局发个言,供大家参考。

一、财政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县财政与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团结协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健全机制、深化改革,大力支持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财政社会保障投入持续增加。“十五”期间,中央、省、市向我县财政社会保障资金补助年增长xx.x,县财政积极落实了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大力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财政积极支持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实施了“培训工程”、“新技师培训计划”、湘西地区“技能扶贫培训工程”等活动。同时县财政将社保经办机构的业务经费打入了预算,为社保经办机构的运转提供充分的财力保障,从而防止挤占、挪用基金现象发生,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

(二)就业与再就业政策体系初步形成。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切实履行职能,按照中央政策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相关配套文件,扎实落实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确保了再就业工作资金需要。这次国务院下发的36号文件,标志着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将切实提高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的规范性、针对性、普惠性和有效性。

(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全面推进。财政部门积极支持社会保障各项制度建设,推进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两个确保”得到巩固,城市低保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稳步发展,城乡医疗救助逐步建立,救灾救济制度日益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这次国务院下发的38号文件,标志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四)社会保障财务监管日趋完善。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方面,努力扩大制度覆盖范围,加大稽核力度,清理规范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严格财政专户管理和支出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推动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求平衡机制的建立。在再就业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和资金管理制度,明确了再就业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和再就业资金的审核、拨付、清算程序及管理办法,提高了再就业资金使用效益。

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对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继续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财政部门一定尽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

(一)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与发展,是财政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高度重视和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与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助、业有所就,是财政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立足点。

(二)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与发展,是财政部门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目的。公共财政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形态,它以关注民生、促进公平为已任,以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重点。就业乃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是政府应该逐步增加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持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支出体系,发挥财政职能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财政实力的增强,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支持力度,

第四篇:在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最近全国全省分别召开了再就业工作会议,国务院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将下发《贯彻意见》。明天市委、市政府又将召开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为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好几个会议精神,抓住机遇,全面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经局党组研究召开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会议。下面我讲几个问题:

一、深刻领会全国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

(一)会议概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9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朱钅容基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吴邦国副总理作了工作报告。为认真传达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于9月28日至29日上午在福州召开了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讨论我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意见,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切实做好我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这次会议开了一天半。28日上午和29日上午举行全体会议,28日下午分组讨论。28日上午,宋德福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习近平省长作了工作报告,各地市主要领导在29日上午的大会上分别作了表态发言,最后贾锡太副省长作了会议总结。

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各地市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劳动保障、经贸、财政、工会等部门领导,省直有关单位、中央驻闽单位等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共150多人。我市参加会议的有:苍震华书记、叶继革市长、刘鑫副市长、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经贸委、总工会领导,省属三钢(集团)公司领导共8人参加了会议。

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是十六大召开前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关于再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动员组织全省党员干部共同努力做好我省再就业工作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28日下午分地市级讨论。三明组一致认为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开的很好,一致拥护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和所采取的决策措施,一致表示要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学习好,传达好,结合三明具体实际贯彻好。

(二)会议主要精神

这次会议的内容很丰富,主要集中在宋德福书记和习近平省长的重要讲话中。讲话全面分析了我省当前的就业形势,深刻指出了做好再就业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并对各地、各部门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

⒈充分认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扩大就业、农民增收、社会保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三大难题重点加以解决,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总的看,我们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二是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就业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省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和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一是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重大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结构的调整,不可避免地还会有部分富余人员要分流出来,解决好这部分人的生活与就业问题,仍然是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难点,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改革的成果就会得到进一步巩固,解决不好,企业改革就难于进行。二是关系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的重大问题。安居乐业是人类社会的理想,也是每个人的追求。一人失业,全家受影响,众多失业,社会不安宁,下岗失业人员过多,会在人民内部引发大量的不安定因素,容易引起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三是直接关系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大问题。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就业问题,许多国家都把失业率作为观察经济运行和社会动向的“晴雨表”,把创造就业岗位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就是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⒉努力扩大就业,正确自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是硬道理。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是要正确处理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关系,使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结构调整协调推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特征。因此,在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的同时要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各种产业和企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大,应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要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有组织地开展各类专业人员的劳务输出,带动就业增长。

三是要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减员增效和促进再就业相结合、职工下岗分流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企业职工下岗分流,要充分考虑财政、企业、职工和社会保障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国有企业要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多渠道安置富余人员,不能简单地向社会一推了之。

四是要正确处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关系,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解决“三农”问题紧紧联系起来。对农民进城务工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加强信息服务和职业培训,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五是要正确处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实行“两个确保”解决保障基本生活的当务之急,通过促进再就业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根本出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并逐步走上法制的轨道,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和保持稳定提供重要保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再就业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明确再就业的重点方向。二是必须贯彻执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三是必须全面贯彻各项政策措施。这次中央出台的《通知》和省上的《贯彻意见》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四是必须继续加强再就业服务。

⒊突出重点、完善政策、集中力量解决再就业问题。

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是整个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分清轻重缓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就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当务之急。

⑴明确再就业扶持的重点对象。

中央确定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在巩固“两个确保”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下岗失业人员是指以下四种对象: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②国有企业失业人员;③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其他城镇失业人员。

⑵准确把握促进再就业的政策取向。

积极就业政策概括为经济拉动、政策扶持、市场服务、政府调控和社会保障五个方面。第一,制定以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能力为取向的宏观经济政策,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通过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调整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扩大就业总量创造就业岗位;第二,制定以重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取向的扶持政策,出发点主要是运用优惠政策杠杆将创造的岗位,优先用于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第三,制定以实现劳动力与就业需求合理匹配为取向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出发点是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帮助劳动者了解需求信息、提高就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第四,制定以减少失业为取向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发点主要是通过严格规范企业减员,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等措施,减轻社会失业压力。规定凡是一次性裁员超过100人或占职工总数20%以上的要事先向政府;第五,制定以既能有效地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又能积极促进再就业为取向的社会保障政策,出发点主要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下岗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保障。

⑶要明确开发再就业岗位的主要领域。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个战略通道”的要求,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从六个方面扩大就业渠道,解决再就业问题。一是发展非公经济,就是要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积极开发社区服务和旅游业的就业岗位;三是发展中小企业,就是要调整企业结构,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继续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四是劳动密集,就是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五是发展灵活就业,就是要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和就业方式的变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并通过发展劳务派遣、就业基地等组织形式为他们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六是开展劳务输出,就是要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对内鼓励跨地区劳务协作,对外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六个方面可以简要地归纳为:“小、三、多、密、非、外”六个字。

⑷要准确把握促进再就业的主要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共有6部分23条。省委省政府将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对再就业扶持政策做了具体规定。《贯彻意见》共4个部分23条,这些政策措施体现的,就是就业增长点在哪里,政策就支持到哪里,就业服务就跟哪里,工作网络就延伸到哪里。具体包括:

①税费减免政策。主要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鼓励开办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安置富余人员三个方面。税费减免扶持对象从下岗职工扩大到下岗失业人员,范围从从事社区服务业的8个项目扩大到除国家限制行业外所有行业。减免税种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和所得税,并免收管理、登记、证照类的所有各项收费。同时,在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方面,降低了“门槛”,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比例从60%降到了30%,新办服务型企业达到规定条件的,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建税、教育附加和所得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而兴办的经济实体,符合规定条件的,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②小额贷款政策。提供小额贷款,以帮助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下岗失业人员解决创业起步阶段面临的资金困难,是促进再就业的有效途径。贷款额一般掌握在2万元左右。要求各设区市要建立贷款担保基金,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筹集。各商业银行都要办理该项业务。并对贷款的程序、额度、期限特别是担保和贴息等具体内容作了明确规定。与以前的下策相比,这次的小额贷款下策明确了贷款的程序、额度、期限特别是担保和贴息等具体内容,有操作性。

③社会保险补助政策。通过提供社会保险补贴促进再就业,是借鉴为在中心下岗职工代缴社会保险费的思路,并借鉴国外一些成功做法而制定的一项扶持政策。一是对各类服务型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从再就业资金提供3年社会保险补助;二是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原有企业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助。标准为单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所交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之和。这项政策对企业来说,不仅有利于降低用人成本,充分发挥吸纳就业的潜力;对个人来说,解决了他们最关心的社保接续问题;对政府来说,不仅有利于扩大就业,而且补贴资金直接转入社保机构,可以充实社保基金。

④就业援助政策。《通知》规定,各级政府要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男年满50岁以上、女40岁以上的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再就业援助的主要对象,提供即时岗位援助等多种帮助。政府投资开发和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大龄就业对象的,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补贴。

⑤主辅分离政策。在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方面,过去虽然一直倡导,但没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这次《通知》对此做出了具体规定。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转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褓符合4个条件的,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一是利用原国有企业的非主业资产或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二是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三是吸纳本企业富余人员达到30%以上;四是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⑥就业服务政策。上前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免费服务不落实,仍然是再就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通知》规定,各级政府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经费由地方财政承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会保险接续“一站式”就业服务,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并对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行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创业培训、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⑦财政投入政策。一是规定增设“再就业补助”预算科目,并要求各级政府都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将促进再就业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补贴的部分资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补贴、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资金和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二是各级财政原来安排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资金规模不减,安排一部份用于促进再就业。

⑧社会保障政策。保障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接续好社会保险关系,消除下岗失业人员与此同时就业的后顾之忧,是促进再就业的重要保证。《通知》对此做出了四个方面的规定:一是明确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办法。主要指未出中心的人员,我市已不存在这种人员。二是规定了社保关系接续办法。下岗失业人员离开企业时,其过去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继续保留,企业和个人欠缴的社会保险费要一次性补缴。符合规定条件的查以办理“协保”。继续参加养老保险中断缴费的,其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未继续参加养老保险中断缴费的,达到退休年龄后按实际的缴费年限计发待遇。三是规定了再就业后的参保办法。下岗失业人员由企业招用再就业的,由新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规定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的,可以按照个体工商户参保办法参加状老保险;对尚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下岗失业人员,实施社会医疗救助。四是要求对下岗失业人员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要适应其特点,抓紧制定劳动关系形式、工资支付方式和社会保险的配套办法,并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设个人缴费窗口,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

⑨企业裁员政策。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防止国有企业大规模集中裁员,减轻失业压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的企业,其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代会讨论通过,报政府有关机构审核批准。凡职工安置方案和社会保障办法不明确、资金不到位的,不得进入关闭破产程序。二是正常生产经营企业裁减人员,其减员方案要经职代会讨论,凡不能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妥善解决职工债务的,不得裁减人员。三是国有大型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一定数量和比例的,要事先向政府报告。这三条规定,部分是对过去规定的重申和强化,更多的是新规定、新要求,是对减员增效和促进再就业相结合、下岗分流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原则的具体化。

⑩社区平台政策。随着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步伐的加快和就业形式日益多样化,大量的劳动保险工作事务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需要依托街道和社区来完成。上前劳动保障部门的“腿”大都还停留在县、市一级,尚未在社区扎根,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通知》规定,城乡基层组织要担负起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责任。街道和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可设立或确定负责劳动保障事务的机构。同时强调,要充分发挥社区在就业和社会保险方面的服务功能,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在社区聘用专门的服务人员,并提供工作经费,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工作体系。劳动保障工作经费,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工作体系。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向基层延伸,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是一顶重要政策,有利于全面推动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对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服务、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在社区建立一个集各项劳动保障管理服务工作为一体的管理服务网络。

五大支柱、六个领域、十项政策,从宏观到微观政策,从就业方向到扶持手段,从工作目标到保证措施,力求解决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各个主要环节和主要方面的问题,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框架。

三、认真抓紧抓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将于明天召开,会议结束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贯彻落实工作,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这次全国、全省和即将召开的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规格之高,重视程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对进一步推动劳动保障工作上新台阶是极好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回去后,希望大家认真组织劳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用好中央和省上出台的各项政策。我们一定要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清醒地认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决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既要立足当前,明确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打好攻坚战;又要着眼长远,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制定中长期的规划和政策,打好持久战,不断把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推向前进。

(二)突出重点,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从我市情况看,这几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199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我市坚决贯彻执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针,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到“两个确保”,促进了再就业,初步建立起市场就业机制。全市共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172个,组织5.53万名下岗职工进入中心,各级政府按照“三三制”原则筹集再就业资金2.68亿元,有效地保障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到去年底,下岗职工全部出中心,再就业服务中心全部关门,率先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65%。同时建立市场就业条件下的弱势群体援助制度,大力推进社区就业、灵活就业,开拓市场就业新领域,就业服务体系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的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外来劳动力五股力量聚合,对我市就业形势构成新一轮压力。预测“十五”期间,全市城镇共有16万人需要安置,平均每年3.2万人左右,同时,预计农村还有30万富余劳动力,区外每年在明务工的劳动力约6000人。预计到2005年,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将达6%。根据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为促进就业,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摸清底子,做好基础工作。各地要抓紧对下岗失业人员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四种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工作,依托街道社区摸清“四种对象”的具体名单和基本情况,认真做好《下岗失业人员优惠证》的管理发放,并建立下岗失业人员数据库,做到心中有数,跟踪服务。各县要将调查摸底情况汇总上报。

二要着眼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要以发展为主线,发展是硬道理。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努力实施山海协作、对内连接、对外开放“三条战略通道”,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非公有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要加快城乡就业一体化步伐,大力开展山海劳务协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面向全国、辐射海外、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充分就业。

三要全面贯彻《福建省城市社区发展纲要》,努力推进社区就业。社区就业工作要从试点阶段转向全面推进。要从健全机制、建立体系、成立组织、完善制度等方面构筑社区就业的工作平台。各县(市、区)在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在街道一级要普遍建立起就业服务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经费,有效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劳动服务公司要抓住这有利时机,分流安置一部分人员,为下一步解决就业服务机构经费问题做好准备。要根据市场就业的新形势,认真研究灵活就业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制定相关政策,实现灵活就业、灵活保障。

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重视做好弱势群体特别是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援助工作。要按照中央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落实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的具体政策措施,特别是对市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的就业援助政策。去年,我市已经在市区开展“4050”援助试点,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单位接纳就业困难对象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工资性补贴的办法,在全市全面推进,逐步建立市场就业条件下弱势群体就业的帮助制度。健全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

四要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要根据江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协调同级财政加大就业的投入,首先要保证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县以上就业服务机构承担着繁重的就业工作任务,要协调编委、财政解决就业服务机构的编制、经费问题,在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中,争取把县以上就业服务机构列入财政拨款。同时要把就业服务工作向街道和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延伸。

总之,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扩大再就业工作做实,从政府的高度要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和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作为重要工作目标。我们劳动保障部门,就是要为政府实现这些目标实实在在地工作。

四、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劳动保障工作任务

上午,各县(市、区)局长汇报了今年来前三个季度的工作情况,找出了薄弱环节,提出了为完成全年任务的措施。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继续坚持不懈地巩固两个确保

巩固两个确保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也是搞好再就业工作的基础。在这次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在讲话中都反复强调了这一点。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继续把两个确保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绝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更不允许发生新的拖欠。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过去已经做的很不错了,但不能掉以轻心,要认真查找“死角”,抓好与财政、银行、邮政、企业的协调,尤其是16大召开之前更应确保。对企业新裁减人员和出中心的下岗职工,要按规定及时提供失业保险,符合条件的纳入城市“低保”。国务院部署的全国社会保障大检查,是进一步督促和推动各级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两个确保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地要以这次社会保障大检查为契机,把大检查与落实政策、宣传政策和改进工作结合起来,真正把中央确定的两个确保和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落到实处。

(二)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工作责任。要把降低失业率和创造就业机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和政府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建立各级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今年,市局已经下达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把控制失业率、增加就业人数、保证失业金发放、增加就业投入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作为各级政府的目标任务,要抓好落实和考核工作。

(三)周密细致地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

最近,省厅正在抓紧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落实国家有关部委新近下发的关于做好调整今年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做好1949年10月1日至当地解放时从事革命工作的老工人的待遇、做好军队转业干部社会保障工作等文件,提出今年我省参加全省统筹的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待遇水平的方案,按照全国平均水平,我省企业退休人员大约月人均增加32元,其中在企业工作并退休的军转干部大约增加70元左右,并准备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因此,各地应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真细致地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待省厅通知下发后,要立即行动起来,紧锣密鼓,确保在10月底全部完成我省企业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四)加大医保扩面工作力度

第四季度,要把抓企业参保作为医保扩面工作的重点,努力实现各类企业参保,特别是在三资、民营、城镇私营企业等非国企参保上取得突破,为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提供医疗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医改实施后,各地纷纷反映医保基金压力大,为此,只有完成医保扩面任务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面,才能日益增强社会医疗保险的共济互助和分散风险的功能优势,也才能使介医疗保险改革得人心、顺民意。对于国有企业参保特别是困难企业参保,要从“三个代表”高度出发,采取大病统筹等办法加以解决。确保今年医保参保人数22.7万人,职工参保率超过80%这一目标任务的完成。目前,有的县基金征缴率偏低,造成医保统筹基金挤占个人帐户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情况日趋严重个人帐户成了空帐户,此事务请各县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努力把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个人负担率降低。同时要加强协调,努力把参保人员对医疗服务管理满意率达70%以上。

(五)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工作

(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目标,各地要抓住劳动保障机构向社区延伸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列入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重点联系城市要发挥示范作用,其他县(市、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务求取得明显进展。

(六)确保完成“三年三万”的培训任务

要按照全省职业培训工作会议的部署,广泛动员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形成再就业培训网络,落实培训经费,明确使用方向,确保完成全年培训1万人的任务。要充分发挥技工学校的作用继续推进技工学校调整改革工作,形成一批兼备培训、就业、鉴定功能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

第五篇:李维祥局长在全省市地环保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环保总局在我省召开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会,部分市地局长参加会议。省局利用这个机会,把其他市地局长请来,召开全省市地环保局长会议,简要总结2005年工作,重点对新全省环保工作进行宏观部署,以便各位对本地工作进行总体安排。今年三月份,中央将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国务院也可能在六月份召开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全面总结“十五”环保工作,确定“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政策和措施,届时,我省也要召开相应会议贯彻落实。关于我省“十五”环保工作总结和“十一五”环保工作部署到那个时候再讲。今天,我只讲以下三个问题。

一、2005年全省环保重点工作主要进展 2005年是全省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极其重要一年,又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但也是我省环保工作大踏步前进的一年。全省环保系统全面完成了“十五”工作任务,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绩,重点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一是全省环保工作者沉着应对、科学应对、有序应对,取得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环保防控工作的全面胜利。去年年末,中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导致松花江遭受严重污染,危及我省沿江数百万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水污染事件,全省千余名环保工作者戮力同心筑就了一道抵御污染的坚固长城。在从肇源到抚远近千公里的江面上布设了断面40多个,出动水质应急监测车7000多台次,行程十几万公里,采集水样品7850个,发布监测数据7150个,以快速、准确、科学的监测数据和预测分析,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社会稳定和群众饮水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为夺取松花江重大污染防控战役最终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省委首次将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各市(地)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责任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占指标考核15分,中央领导在年初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分别在头版刊发了报道,在全国和省内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各市地分别召开不同形式的党委会、常务会、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环保问题,自觉地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中,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局面正在形成。三是《黑龙江省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该条例建立了对石油勘探开发活动中污染事故处理、应急机制和生态恢复制度,填补了国内相关立法空白。突出了地方特色,地方环境立法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为依法行政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及时、稳妥地处理了哈尔滨市“铱—192”放射源丢失事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维护了社会稳定。通过事故处理,教育了群众,进行了科普宣传,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开展全省放射源大清查活动,收贮废放射源122枚,对2332枚在用放射源统一编制身份编码卡,在14个市地辖区建立了放射源动态管理数据库和省废弃辐射源收贮库,环境辐射水平保持在天然本底值范围内,确保了辐射环境安全。五是一批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或试运行。哈尔滨市日处理32.5万吨的太平生活污水处理厂工程开始试运行,预计市区生活污水二级处理率将达到48%;大庆油田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杏十二污水站技术改造工程投入正式运行。全面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清查专项行动,查处饮用水源安全隐患,省辖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6.67%。六是全省空气环境质量实现较大幅度提高。2005年全省各地拔除大烟囱500根,治理改造锅(窑)炉600台,省辖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平均提高到294天。其中,大庆市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40天;伊春市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42天;哈尔滨市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01天,同比增加6天。七是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顺利开展。采取挂牌督办、专项检查、限期治理等措施,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省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3128人次,检查企业22724家,立案企业2781家,结案2709家。省级重点监管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率达到了91.3%,“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92.6%,基层政府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政策措施基本得到纠正,切实解决了一批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八是一批环保重大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由国家投资1.46亿元, 总设计年处理规模为1.61万吨,引进国际最先进处理技术建设的,我省第一座省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进入实施阶段,已到位国债资金6400万元。总投资1400万元、国家投资861万元的齐齐哈尔医疗垃圾处置厂已得到国家批复。哈尔滨市采用BOT方式建设日处理能力1200吨的西南部生活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佳木斯市日处理1150吨库容量达900万立方米的全省东部地区最大的无公害垃圾处理厂等一批垃圾处理设施也投入运行或正在建设中。九是全省环境监测能力、监察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积极争取省政府、国家环保总局的支持投入3000多万元,购置了3台应急环境监测车,配置了色质联机、气相色谱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从国家和省争取650万元购置的55台环境执法监察专用车全部到位,装备到13个市(地)和23个县的环境监察队伍。引进日本援赠的10套大气自动监测仪,进入安装、调试阶段,省辖城市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十是生态省建设五年启动阶段任务基本完成。伊春市全面禁伐红松,大兴安岭地区实施绿色战略,颁布实施《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标准》。目前,全省完成造林19.9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原14.4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58万公顷。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165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12%。建成国家级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3个。环境优美乡镇试点达25个。各类生态示范区及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总数近320个。

二、2006年全省环保重点工作任务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统领全局,贯彻循环经济理念,突出抓好松花江水污染治理和监控,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推进阶段工作,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提升环境保护各项支撑能力,为顺利实施“十一五”环保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具体目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96%,省辖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6%,省辖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平均达到294天;新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8个;创建生态文明村试点100个;拔除大烟囱400根,治理改造锅(窑)炉500台,环境辐射水平保持在天然本底值范围内。

(一)集中精力突出做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松花江是我省的“母亲河”,在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末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戮力同心,取得了松花江重大水污染防控战役的最终胜利。但松花江污染防治的紧迫性、重要性也凸显出来,在“十一五”期间都将作为头等大事切实抓好。1.做好今冬明春冰封枯水期和冰层融化开江期的松花江后续监测和污染防控工作,加强对抚远水道堰前堰后的水质监测,及时提供江水、底泥中硝基苯信息及对下游可能产生影响评估,将监测及预测情况作为拆堰方案的设计依据。2.充分履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对策项目”副组长单位职责,组织和落实15个科研课题的协调衔接工作。加快 5个事件应急环境评估与对策专题研究进度,及时解决影响明春沿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3.重新修订、充实完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将松花江污染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和相应的生态修复规划,纳入之中,尽快上报国家,争取早日批准实施。4.做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相关项目筛选,指导做好项目可研等前期工作,力争开工一批项目,如佳木斯污水处理厂等,落实一批重点城市项目,重新补充一批项目。5.推动中俄联合监测黑龙江、乌苏里江的界河水质工作,并争取把界河监测纳入国家国际河流监测计划,争取国家资金支持。6.各地都要开展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完善阿什河、呼兰河、汤旺河、倭肯河、安邦河、鹤立河等支流的环境管理体制。7.积极争取有关方面支持,整合资源,建成三江环境监测中心站,为实现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网络奠定基础。8.进一步加大镜泊湖、兴凯湖等湖库综合治理力度,推进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加强对旅游的监督管理,有效控制人为污染和破坏。

(二)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推进阶段工作任务 2006年是生态省推进阶段的起始之年,标志着生态省建设进入了实质性的攻坚阶段。9.全面评估生态省建设启动阶段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工作经验,推广工作典型。10.加强对生态省建设情况的日常督办、汇总、监督协调,发挥行之有效的综合管理与推进机制,科学分解工作任务,落实水源、土地、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保护的目标。11.做好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完成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省级评审和批复工作,组织生态省建设领导干部理论与实践培训班。12.积极争取建立生态省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示范性、引导性工程项目建设,强化生态省建设的试点工作和引导力度,增强生态省建设的措施、手段。13.启动生态省项目库建设工作,筛选和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生态建设项目,加快生态省建设优先项目建设步伐。14.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部署,筹备组织开展全省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调查。15.开展全省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兴凯湖、五大连池等3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完成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建立5—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6.提请省政府发布实施《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优先在江河源头区、重点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重点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等敏感地区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17.组织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审核,协助国家环保总局完成宝清、北安农场等7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验收工作。加大省级生态示范区的创建力度,组织完成5个省级生态示范区的验收与命名。18.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创建2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颁布《黑龙江省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标准》,创建100个文明生态村试点。19.调查全省特有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受威胁的状况,强化全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20.建立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等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控、监管体系,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供环境支持。

(三)加大力度推进工业污染防治 我省不但老污染治理欠账较多,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的增加和投产,新污染将会不断产生,所以加大新老污染的控制和防治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21.对主要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编制“十一五”期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结合不同地区环境容量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确定总量控制和削减指标,并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污染源。22.认真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 按照“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原则,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环境管理,制定我省环评审批细则,规范环评审批及验收程序。23.编制《哈大齐工业走廊环境保护规划》,提前介入项目建设,主动服务,提高环评执行率。24.加强环评机构的管理、评价资质的考核与监督,抓好地方环保部门项目管理及培训工作,提高各地审批人员的素质。25.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监控,摸清重点污染源底数,调整省控重点污染源名单,对省控污染源排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26.省控重点污染源和30万千瓦以上电厂要逐步安装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27.对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开始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将总量控制指标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落实到污染源。28.实施重点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工程,继续抓好电力、煤炭、冶金、石油和化工、建材行业的污染源控制。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排污的,实行限期治理。29.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继续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严厉打击“五小”和“十五小”企业。30.加快全省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建设步伐,组织大庆红岗区石化、双鸭山鲁能煤化、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步伐,积极推动牡丹江恒丰纸业集团等13个企业和区域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新增试点5个。31.按行业依法督促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倡导有条件的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培育和建立造纸、石化、建材、电力等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32.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价试点,选择2—3个市的部分重点企业作为试点。争取创建2—3国家环境友好企业,30个省级环境友好企业。

(四)强化环境监管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始终是我们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工作原则。33.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采取明查暗访、个案督办、舆论监督等形式,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重点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和建设项目违法问题,严肃处理环境违法行为。34.深化省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规范开展县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突出环境质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等考核指标。35.继续推进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大庆市巩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成果,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牡丹江、齐齐哈尔作为国家环保重点城市,环境质量要达标,国家环保模范城建设也要加快推进;佳木斯市作为三江平原生态功能核心和重化工能源产业带核心,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功能;其他资源性城市也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严厉打击人为的生态破坏。36.全面排查松花江沿江饮用水源,及时处理重大环境安全隐患,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依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地有影响的旅游、畜禽和水产养殖等活动。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安会预警制度,定期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37.推广集中供热,大力发展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在省辖城市城区中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大力推广清洁燃料。38.强化低空大气污染治理,着力解决饮食服务业扰民油烟、二次扬尘问题。加强汽车尾气和在用机动车的监督管理,开展冒黑烟车专项检查活动。39.开展“两考”期间的噪声综合整治,重点解决夜间建筑施工噪声、餐饮娱乐等场所夜间噪声和居民居住区噪声超标问题,继续开展安静小区创建活动。40.组织全省危险废物调查和申报。督促各地加强对本辖区内从事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检查,实施严格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规范并严格经营条件,禁止不符合条件和无证经营。41.抓好医疗废物和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处置,建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的全过程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转移联单制度。42.健全放射源国家、省、市三级安全监管体系,加大辐射环境执法力度,强化电磁辐射管理,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合理开发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优化电磁环境布局。

(五)全面提升环境保护支撑能力水平要高度重视环境基础性工作,充分认识提高环境法制、科技、监测、信息、投入、宣教等环境支撑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创新工作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支撑能力建设,为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互协调提供重要支撑。43.编制好“十一五”全省环境保护规划,从本地实际情况和环境保护现有条件出发,实事求是确定规划的目标和任务。44.科学核定《市(地)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责任指标考核暂行办法》之中的环境保护指标,完善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45.加快地方环境法制化建设进程,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争取《黑龙江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列入省政府立法计划。46.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合省人大开展环保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环境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工作。47.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开展排污费重点稽查。做好农垦排污费征收工作。48.建立法律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于一体的立体监督机制,加大环保监督力度,尤其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畅通信访渠道,及时、依法解决信访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树立环境信访亲民形象。49.努力提高科技支撑能力,组织重大环境科技公关。组织实施全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筛选2006年重点环境科技项目。组织开展“黑龙江饮用水安全及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科技攻关,组织申报和实施全省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等环境保护科技项目计划。50.完善省级地方环境标准体系,强化执行环境标准。组织制定地方环境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组织制定《黑龙江省区域性生态园区建设标准》等4项地方环境标准,加强环境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51.引导环保产业发展,规范环保资质管理。继续指导和组织有关企业申报环境工程设计资质的审核审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开展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审查工作。52.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和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发布城市空气、水质、饮用水源、生态状况等环境信息,实行环境质量公布制度。切实加强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环境应急监察网络、环境预警应急中心等建设,提升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53.着力推进“五网络一中心”项目建设,启动“全省污染防治信息网络、指挥系统建设规划”,力争年底前实现省局直属系统、大部分市(地)的信息联网。协调省财政安排省内污染防治、省级自然保护区等项目资金,继续争取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资金。54.组织推进 省危险废物处理场、齐齐哈尔市医疗垃圾处理厂、全省医疗废物处理厂、省放射性废物库改扩建工程等重点环保建设项目建设。5 5.组织初步计划30多个项目总额度为2亿美元的“松花江流域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申请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积极推进日元贷款7000万美元用于哈尔滨市何家沟污水处理厂和松北污水处理厂建设。做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赠款650万美元的“黑龙江流域环境管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日本赠送10套的大气自动检测仪接收、分配、安装、调试和人员培训等相关工作。56.巩固发展与日本协力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等多边基金的良好合作,开拓潜在的资金渠道,引进智力、技术和设备,扩大环保国际合作的规模。57.继续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完善组织机构和网络建设,推广环保进社区三元管理机制,中小学环境教育开课率达80%,从业人员教育面达60%。58.利用“4·22”、“6·5”等环境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在“6·5”开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成果展,并组织专家高层论坛、大型文艺演出、发布环境友好宣言和倡议。继续开展倡导绿色文明创建绿色家园、龙江环保世纪行、环境警示教育活动,加大环境新闻宣传力度,重点开展公共媒体上的公益广告宣传。59.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细化责任内容,严格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60.加大干部业务学习和培训力度,组织地市主管领导环境保护研讨班和县区环保局长培训班,增强各级领导的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培养一支谋事干事、创新创业、高效高能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作风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提升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三、做好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第一、要准确把握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把环境保护摆上了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标志着中国的环境政策开始前移到社会物流的源头,从末端思维转向源头对策,发展模式将发生嬗变,这必将对“十一五”环保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一刚性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确要求;国务院新近出台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已明确表示,要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严格责任追究,这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迎来了重要发展的历史时机,环境保护的事业将谱写出崭新的篇章;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进行了更换,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工作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必须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办法。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些新形势的精神实质和重要内涵,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而找准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坚定不移地把各项落到实际工作中去。各地在组织学习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办培训班、请有关专家讲课,也可以在本单位请一些专业人员介绍学习中的体会,进行交流和探讨。在学习基础上还要加强调查研究,注意深入实际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无论是一个领导班子,还是每位环保干部,不但要能干,更要善于思索,将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体会升华到理论层次上,再用于指导实践。第二、要提高素质,严格执法。要整体提高全省环保系统政治思想,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切实担负起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职责。只有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体现我们这个部门存在的价值,才能求得各方面的支持,争得我们应有的地位。在从中央到地方、从决策层到理论界、从政府到群众对环境保护工作认识不断提高的今天,挺起腰杆大胆执法应是对各级环保部门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各项管理工作的深入,无不要以严格执法为保障,用严格执法来落实。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果,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实行重大环境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要加强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树立环保部门良好的执法形象。第三、要找准关键环节,狠抓落实。当前,我们的任务更加繁重、工作更加艰巨,既要把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又要及时处理解决好现实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必须发扬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工作作风,勇于担责,敢闯难关,求实务实,讲求效率,以良好的工作业绩取得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要切实增强抓紧抓好工作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以实际行动有效克服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在抓落实上创出新的实绩。一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一定要有很强的责任意识,真正始终为人民服务,真正始终对党和人民负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要有 “具体抓、抓具体”的坚韧作风。从基础抓起,从基层抓起,要有扎实措施,要按各自的职能和分工,一件工作一件工作地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步一步地向预定的目标迈进。我们一定要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情,对待每一个问题,做到扎扎实实抓落实,实实在在出成果。三是各项重点工作要高质量、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工作要做到标准高、决策准、情况明、节奏快、讲实效。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岗位职能,量化、细化工作任务,让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履行。要建立起重点工作抓落实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彻底解决不求甚解,工作满足于一般化的问题。四是要注意工作的抓法。要分类指导,抓住重点,分层突破,争取发掘、培育一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先进典型和排头兵,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示范作用。

下载九江劳动保障局李纪福局长在全市劳动保障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文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江劳动保障局李纪福局长在全市劳动保障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文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税局局长在全市地税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地税局局长在全市地税局长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面提升税源管理工作水平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地税局长会议精神和全省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

    市长在2007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市长在2007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长在2007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陈淼副市长做了工......

    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总结回顾,工作卓有成效(一)明确责任,完成统筹城乡就业保障工程目标任务。是我市实施城乡就业保障工程的最后一年,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市政府给17个乡镇(街道)、龙安管委会颁发......

    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全市2011年度劳动保障工作暨新农保试点工作表彰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省、宁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福鼎市委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回顾劳动保障工作情况,安......

    统计局局长在10年全省统计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统计局局长在2010年全省统计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以及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全省统......

    统计局局长在2010年全省统计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以及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全省统计工作,分析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部署20......

    局长在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局长在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一个重要会议,省厅***处长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说明省厅对我市劳动......

    李局长在全局党风廉政教育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局党风廉政教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地区局党组、县纪检委的要求,今天,我们借总结会的机会集中上2012年的第一堂党风廉政教育课。 首先,我通报一下,2011年我局被地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