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湛江市徐闻县海安镇督导验收意见
湛江市徐闻县海安镇
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意见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湛江市徐闻县海安镇申报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反馈意见
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7人,于2012年9月19日至20日,对湛江市徐闻县海安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督导验收。督导验收组听取了海安镇党委书记黄家团同志所致的欢迎词和镇长蔡开兴同志代表镇所作的自评报告,听取了徐闻县委常委蒋柯煌同志代表县政府所作的推荐意见、湛江市教育局副局长彭南玉同志代表市教育局所作的推荐意见,观看了海安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专题片,分别召开了镇职能部门负责人、村(居)委会干部、校(园)长和教师、家长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专访了镇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考察了镇的初级中学、中心学校、完小及分教点、中心幼儿园、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村(居),查阅了近3年档案资料,认真核查了有关数据,多渠道、多角度了解和掌握海安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督导验收组根据所采集到的大量信息,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的标准要求,对海安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整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全面分析,形成如下反馈意见。
一、总体评价
海安镇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三面环海,东临南海,西濒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经济特区隔海相望,是大陆通往海南省的咽喉之地,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全镇面积37.5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5万人。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6.79亿元,财政收入20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61元。海安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明确提出在2012年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举全镇之力兴办教育,以提升全镇教育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2所,中心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2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共2856人,在园幼儿521人,全镇教职员工273人。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海安镇党委、政府围绕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教育作为“经济强镇、科教兴镇”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心工作紧抓不放。做到优先发展教育,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公平均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更新育人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发展各类教育,推进教育协调发展。海安镇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优先发展教育,落实党政责任
海安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提出“千秋伟业,教育为本”、“海安要发展,教育必先行”等理念,优先发展教育。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民心工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整个创强工作,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带头,责任落实。自从镇发出“创强”动员令后,镇党委、政府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工作机制;成立“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抽调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干部、教师,具体负责“创强”日常工作;制订《海安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及分工,把创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教育工作作为领导班子、相关部门领导的任期目标和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坚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做到措施、责任、分工三落实,有效的组织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创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2、经费投入,保障到位。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思想,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做到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海安镇还千方百计筹集教育发展经费,在财政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举全镇之力,多渠道筹集资金,几年来,全镇共
投入“创强”资金1159万元,其中镇政府干部带头捐款并发动外出的乡贤、校友、本地企业及老板等热心人士捐款近200万元,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保障“创强”工作顺利开展。
3、大力宣传,形成共识。充分利用本镇的宣传媒体,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语、口号张挂、印制宣传资料并发送到各村、居委会、学校,在镇政府网站开设“创强”专栏,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镇党政领导、驻村干部还深入农户家访,宣传教育政策,帮助解决在并校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召开“创强”动员会、村委干部及家长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推动学校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使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决策上来,形成“创强”共识。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以支教为荣,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主动为“创强”作贡献,从而加快创强进程。
(二)优配教育资源,着力公平均衡
为保障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镇提出“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策略,实施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科学制定工作规划、实施方案,按计划、有步骤实施,取得显著效果。
1、精心规划,加大投入。海安镇原有中小学20所,规模小、资源分散,为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镇全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思路清晰:做到先规划定点,再对保留学校加大投入改造建设、添臵设备,最后进行撤并。近三年来,全镇共投入1159万元,改善教师办公条件、美化校容校貌、建设运动场地、新建食堂宿舍、购臵仪器图书、添臵电脑平台等,使海安镇各中小学布局更合理、功能场室更充裕,教学仪器更齐全、信息装备更先进、校园环境更亮丽。现在全镇中小学校形成“一中两小”的格局,全部是规范化学校,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臵。
2、加强装备,提升手段。为创建教育强镇,各中小学校按规范化学校标准配臵常规仪器、电教设备和功能室,各种功能场室比较齐全,较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增添现代技术装备,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学校现有中小学生用计算机室4间、电脑199台,能满足教学需要,并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40个;添臵教师办公电脑72台,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提升了教学手段,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3、加强“三化”,环境育人。海安镇重视学校环境育人工作,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加大校园整修力度,校园整体呈现绿化、美化、净化,能按校园文化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的要求,营造与学校办学特点和课室、场室特点相吻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是学校的校园橱窗、宣传长廊、宣传栏、德育文化标语、校训、办学理念、教风学风标志等,富有个性、特色鲜明,教育文化氛围浓厚。学校绿化率高,校园的 5
美化、净化得到极大改善,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三)实施强师工程,提升队伍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镇领导充分认识到办好海安教育关键靠教师,教师不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努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尊师重教,激发活力。海安镇重视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努力提高全镇教师福利待遇和政治待遇,关心教师生活。落实教师福利待遇,解决教师工资待遇“两相当”和教师医保、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等问题;镇制定了奖教奖学制度,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十九年来,镇党政领导虽然变动了五任,但奖教奖学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从2007年起,镇率先成立全县第一个镇级教育发展基金会,并筹集教育基金40多万元,利用每年教师节慰问教师、隆重表彰先进;镇还把部分优秀教师推选为县、镇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浓浓的人文关爱,调动了全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内驱力,激发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重视德能,内强素质。镇高度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措施扎实有效,突出三个重点加强:一是重点加强师德建设,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加强纪律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是重点加强制度管理,实施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校长目标责任制,推行中小学干部公开选
拔、竞聘上岗制度,促进了学校领导转变观念,营造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各中小学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严格对教师进行考核,奖优罚劣;三是重点加强学习培训,开展“教学大比武”、“校本教研”和“说课、评课比赛”等活动,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目前,全镇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3.7%;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本科率69%;幼儿教师合格率达100%。全镇有县级以上名师及骨干教师共43名。
(四)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育人质量
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主”的办学思想,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德育为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建立中小学德育机构、德育队伍、德育网络。常规德育工作扎实推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利用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公民基本道德水平;其中,海安中学积极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培育“感恩文化”特色鲜明,成效明显。学校德育
工作的实效促进了优良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学生良好品格逐步养成。近三年,全镇中小学德育考核优良率达93.5%以上,后进生转化率均达100%,中小学学生无违法犯罪现象,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2、教学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镇中小学能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从四年级起开设信息课。学校落实有关“减负”规定,没有开设重点班。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课改促发展;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积极抓好常规教学,以常规促规范。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三年,镇中小学共承担2项县级立项科研课题,并取得初步成效,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有5篇,教师参加各类活动获国家级奖励的有2人,省级1人,市级17人,县级51人。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此外,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按教学计划认真上好体育、美术、音乐课,认真抓好“两操”和常见病防治,中小学体育考核合格率、体质健康标准率、学生常见病控制指标达到指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做优各类教育,推进协调发展
镇重视办好各类教育,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推动全镇教育协调发展。
1、巩固“普九”成果,发展学前教育。认真学习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加强学校管理,重视家访,落实责任,抓好“防流控辍”,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严格执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帮助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的生活费,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由于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在实现“两基”的基础上,“普九”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小学毕业率、小学升学率,初中毕业率等均达到指标要求。
镇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改善办园条件、添臵设施设备、健全管理制度、更新保教观念、抓好保教工作,全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1.2%,镇中心幼儿园还被评为湛江市一级幼儿园。
2、发展成人教育,重视社区建设。在大力巩固义务教育成果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近年来,镇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与科普讲座,不断拓宽成人教育培训面。结合镇农业生产实际,认真做好农技指导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邀请市县农艺专家进行科普讲座,提高
了劳动者素质。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评为湛江市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成立“海安镇社区教育中心”,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镇的“三下乡”活动,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进村活动;利用各村文化体育设施,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跃群众的文体生活;开展“五好家庭”、“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安村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
三、后续发展建议
为不断增强海安镇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劲,巩固成果,加快发展,优质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提高现代装备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落实“以县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多方筹集资金,完善设备设施,重点提高现代装备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促进全镇教育迈向更高程度的均衡。
2、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新课程改革,完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加大名师、学科带头人引进或培养的力度,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研教改水平,创建办学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人民群众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
四、督导验收结论
以上是验收组对湛江市徐闻县海安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意见,督导验收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已完成各项验收议程,验收组将按程序报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审批。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组长:陈瑞虹
组员:利剑秋 谭远宁 叶加坚 吴卫华 洪成华 莫皑立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第二篇:湛江市徐闻县下桥镇督导验收意见
徐闻县下桥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督导验收意见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二0一二年九月十八日
徐闻县下桥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督导验收意见
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托,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7人,于2012年9月17日至18日,对徐闻县下桥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了督导验收。两天来,督导验收组听取了下桥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自评报告以及徐闻县人民政府和湛江市教育局的推荐意见,观看了下桥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专题片,召开了镇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校(园)长及教师代表、村(社区)干部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四个座谈会,对镇委书记、镇长及分管教育的领导进行了专访,实地考察了镇的学校、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社区文化场所,查阅了相关档案资料。在收集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督导验收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对各项指标进行了量化评分,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评议,形成如下督导验收意见。
一、总体评价
下桥镇于徐闻县北部,总面积147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2个社区和1个镇农场,总人口4.3万。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5所,教学点8个,幼儿园3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5647人,其中初中学生1996人,小学生3651人,在园幼儿959人。全镇在职中小学教师349人。下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牢固树立“抓教育就
是抓发展”的核心思想,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履行教育职责,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紧紧围绕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使全镇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臵;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力推进学校的基本建设,改善了中小学、幼儿园的条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发展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全镇各类教育调协发展。下桥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二、主要的做法和成效
1、认真落实政府责任,扎实推进“创强”工作
下桥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成立了以镇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和中小学校长为副组长的“创强”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全镇的“创强”工作。镇委、镇政府多次召开创强工作专题会议,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创强”氛围。镇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为学校解决困难和问题。镇委、镇政府把“创强”工作纳入干部实绩考核内容,有效地激励干部抓教育、促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创强”工作宣传
力度,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强”的意义、目标、措施,发动全镇干部群众人人参与“创强”工作,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全镇上下人人关心教育、人人支持“创强”工作的良好氛围。镇委、镇政府为确保教育的优先发展,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实现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为确保“创强”资金的投入,镇委、镇政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镇政府自筹、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款等形式,仅今年以来,共筹集资金1325万元用于学校的基本建设,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创建教育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下桥镇党委、政府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把教育创强与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建设规范化学校紧密结合,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努力建设规范化学校,提升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按照“科学规划、结合实际、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逐步将原有28所公办小学,撤并调整为目前的5所完全小学和8个教学点,使全镇中小学的布局更为合理。在全面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同时,镇加大了规范化学校的建设力度,完善了各完全小学和中心幼儿园的建设。目前,学校有多媒体电教平台75个,电脑室8间,学生用计算机352台,教师办公电脑119台。另外,按标准装备了中小学的理化生实验室、科学实验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团队活动室、体育器材室、课件制作室、特殊教育资源课室等功能场室,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创建教育强镇,下桥镇各中小学和中心幼儿园的面貌都焕然一新,分别通过了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和湛江市一级幼儿园的验收。
3、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下桥镇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规,积极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确保少年儿童依法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建立健全扶贫助学机制,确保辖区内学生不因贫辍学。积极发展幼儿教育,投入180多万元,对镇中心幼儿园进行了改造翻新,添臵设备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办园条件,并顺利通过湛江市一级幼儿园的评估。目前,全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959人,入园率达到87.8﹪。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通过多渠道联合办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高乡镇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就业致富能力,近几年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年均培训超过5200人次,年培训面达到36﹪。镇委、镇政府十分重视社区文化建设,投入73万元建设镇综合文化站大楼,投入62.7万元完善农村的文体设施,为全镇14个村(社区)设立了“农家书屋”,在农村广泛深入开展文明道德、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等宣传教育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广大干部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目前,全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5周岁完成率和毕业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7周岁完成率和毕业率、残疾儿童入学率以
及小学、初中辍学率等指标,均符合省教育强镇的标准要求。
4、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下桥镇以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专业培训、实施名师工程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强化师德建设,开展以“正直、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强化教师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树立安教、乐教、勤教为荣的高尚师德。通过举行“十佳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并在每年教师节期间召开表彰大会,使全镇教师受到鼓励,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近几年来,全镇有51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县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二是加强教师的培训,镇政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进修,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目前,全镇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3.5%;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73.1%;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52.4%;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达标率100%。45岁以下的教师均能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三是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镇委、镇政府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落实教师的福利待遇,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全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5、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下桥镇各中小学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不断
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利用社会实践基地、班会课、思想品德课、“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扎实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日常行为规范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近年来,全镇中小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达95%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97%以上,中小学生违法率和犯罪率均为零。全镇学校均未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各中小学基本能按规定开设课程,不设重点校和重点班,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在认真开好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同时,重视学生在体、艺、科技等方面的特长教育,成立美术、体育、科技制作等兴趣小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竞赛和展示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目前全镇小学毕业考试合格率、初中毕业考试全科合格率、小学和初中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和优秀率以及中小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等指标均符合省的标准要求。
三、后续发展建议
1、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设备设施的配臵和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2、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进一步加大学校内涵建设的力度,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强化学校的教科研工
作,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四、督导验收结论
以上是验收组对徐闻县下桥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意见。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督导验收组已完成各项验收议程,将按程序报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审批。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组长:陈瑞虹
组员:利剑秋 谭远宁 叶加坚
吴卫华 洪成华 莫皑立
二O一二年九月十八日
第三篇:韶关市武江区西河镇督导验收意见
韶关市武江区西河镇申报广东省
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意见
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7人,于2012年9月17日—18日,对韶关市武江区西河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了督导验收。督导验收组听取了西河镇人民政府的自评报告,听取了武江区人民政府和韶关市教育局的推荐意见,观看了西河镇创建省教育强镇的专题片,专访了镇委书记、镇长和分管教育的镇领导,分别召开了有职能部门代表、村(居)委代表、校(园)长和教师代表以及学生家长代表等参加的4个座谈会,实地考察了西河学校、向阳小学、红星小学、白芒小学、朝阳小学、茗苑和田心两个教学点、西河中心幼儿园以及农家书屋、中小学生实践基地等,查阅了近三年的档案资料,认真核查了有关数据,整体了解和考查了西河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督导验收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充分讨论,形成了如下督导验收意见。
一、总体评价
西河镇位于武江区城区西北部,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镇。辖区面积80平方公里,下辖向阳、红星等14个行政村,总人口18132人,其中外来人口3140人。全镇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4所,教学点2个,中小学教职工194人,在校学生2875
人;幼儿园3所,保教人员89人,在园幼儿784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
近年来,西河镇发挥城郊优势,实施“科教兴镇,农业稳镇,工业富镇,服务业强镇”的战略,镇域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通过教育“创强”,西河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教育投入,调整学校布局,建设规范化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日趋均衡,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创强”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主要做法、经验和成效
近几年来,西河镇为扎实、高效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重点做好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领导重视,凝聚共识,营造教育“创强”良好氛围。西河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 形成了“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的共识,把创建省教育强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教育管理责任制,形成了由党委委员负责分管教育,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管理的管理模式,把教育工作作
为镇主要领导和村(居)委书记、主任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了教育工作会议制度和镇领导班子成员与学校、村(居)委挂钩联系制度。特别是2008年底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后,专门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镇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西河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下设“创强”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相关工作。
镇党委、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创建省教育强镇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需要全镇人民的共同参与。多次召开“创强”专题工作会议,凝聚共识,明确责任,分解任务,落实措施,全镇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学校及幼儿园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创建省教育强镇的良好工作局面。通过互联网、报纸、专栏、设点发放“创强”倡议书和募捐等宣传形式,营造了人人关心“创强”、重视“创强”、支持“创强”的良好氛围。
(二)调整布局,加大投入,大力建设规范化学校。西河镇本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方便学生就近读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从实际出发、先建后撤的原则,制订出台了《西河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明确撤并学校及撤并时间、方法、步骤和责任,有重点地开展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镇领导深入学校,反复调研,走村串户地与家长促膝谈心,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家长们的思想工作,向当地干部群众宣传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好处,让广大群众明白,学校布局调整是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福人民群众的重大举措。二是把原武江中学、下坑小学、田心小学和茗苑小学4所学校合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保留田心和茗苑两个教学点。三是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在原武江中学兴建教学大楼和学生宿舍大楼,解决了合并后远途学生上课、食宿等问题。由于措施落实,工作到位,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得以顺利完成,极大地优化了全镇的教育资源配置,全镇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西河镇党委、政府坚持“投入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在镇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资金,按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为学校建设校舍、更新设施、充实设备、绿化美化校园。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创强”;二是引导近郊经济条件优越的村支持“创强”;三是争取社会各界和热心人士支持“创强”。据统计,近三年来西河镇教育投入累计达2500多万元,用于各中小学校的基建工程、教育信息化、整治校园环境和学校布局调整等。目前,全镇学校的面貌已焕然一新,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到了100%。
(三)注重师德,提升师能,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西河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把“强师兴教”摆在重要的位置。有计划地开展自我修炼、专家讲学、骨干研训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以“六个一”(提炼一句廉洁修身 的名言、签订一份廉洁从教的协议书、进行一次查摆整改、举行一次廉洁从教征文比赛、建立一套廉洁从教制度、撰写一篇科学发展观心得)为主要内容的“群体师德创优”主题活动,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师德师风建设学年初有计划,每月有交流,期末有总结和汇报,做到了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西河镇十分重视培养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健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校本培训形式,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和学历进修,进行新课程理念和业务培训,重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运用,积极实施“名师”工程,着力培养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一系列措施,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西河镇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积极落实“两相当”政策,完善教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引导和鼓励各村奖教奖学,共同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教师安教乐教,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夯实了西河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加强管理,科研促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西河镇积极落实《韶关市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五个环节”,做到认真备课,灵活上课,仔细批改,耐心辅导及科学评价学生。结合课程改革,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教学质量分析会、学生座谈会、教学研讨会等已形成制度。
西河镇始终坚持“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成立了教研会,建立和完善了“镇—校—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课题改革实验。各学校灵活运用开放式、促进式、针对式和学科整合式等多种教研形式,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区教研室密切配合,每学期举行评优课、示范课、论文评比等教育科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传、帮、带”作用,引领全镇的教育科研。
不断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和实施“科研促教”策略,使西河镇教育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后续发展建议
(一)准确定位,科学谋划西河教育可持续发展。根据西河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实际,顺应韶关城市化进程,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人口增长的情况,以教育先进地区为参照系,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的定位和思路,积极主动与市有关部门密切协调,制定西河教育发展长远规划,为教育发展预留足够空间。根据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各村建立发展教育和奖教奖学基金,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巩固教育“创强”成果。进一步加强功能场室建设,完善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设备设施。保障设备设施使用和维护经费,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扶持和管理力度,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调整教师队
伍的学科结构,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校本教研,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以上是省督导验收组对韶关市武江区西河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意见。督导验收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已完成各项验收程序,验收组按要求报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审批。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组长:王振华
组员:邓汉辉 范章隆 甘绍武 邹益宏 谭次华 区宏基
二○一二年九月十八日
第四篇:肇庆市封开县长岗镇督导验收意见
肇庆市封开县长岗镇申报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意见
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委派,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5人,于2012年9月24日至26日,对肇庆市封开县长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督导验收。期间,听取了中共封开县长岗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谢汉初同志的自评报告,听取了封开县人民政府、肇庆市教育局的推荐意见;分别召开了镇职能部门负责人、村干部和学生家长代表,校(园)长和教师代表等3个座谈会;专访了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领导;实地考察了中学、小学(分教点)、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及大田乡村文化等10 个机构,查阅了镇提供的档案资料,认真核查了有关数据,多渠道采集督导验收信息,多层面、广泛地了解与掌握了长岗镇近三年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督导验收组依据《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标准,进行认真分析和充分研究,形成如下督导验收意见:
一、总体评价
长岗镇位于封开县南部,该镇民风淳朴,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多次被肇庆市和封开县评为“尊师重教”先进镇。全镇总面积152.6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2746人。现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分教点 4个,公办幼儿园1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中学在校生1045人,小学在校生1746人,幼儿园(含村级幼儿班和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512人;全镇在职教师199人,其中小学教师115人,中学教师68人,镇中心幼儿园教师12人,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专职教师4人。
长岗镇党政领导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近年来在封开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确立了 2012年创建成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为如期实现“创强”目标,镇党委、政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集全民之智,倾全镇之力推动“创强”工作深入开展。同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督前检查组指出存在的问题,认真扎实抓整改,整改工作全面完成,成效比较显著。目前,全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呈均衡发展态势,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努力争创教育强镇
长岗镇党委、政府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创强”工作组织领导,把“创强”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教 2 育强镇建设标准,制订了《长岗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成立了由镇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的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镇有关部门、中小学校抽调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干部、教师,具体负责创建教育强镇日常工作。健全党政班子成员分工挂钩联系学校的制度,书记、镇长、分管教育的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和现场办公,布置和督促指导“创强”的具体工作,及时为学校排忧解难。认真做好“创强”宣传发动工作,使“创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长岗镇党委、政府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做到领导重视,责任到位,措施落实,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基层学校全力抓”的工作机制。
(二)不断加大投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在县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的前提下,镇党委、政府克服各种困难,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行政开支,争取上级支持,发动社会各界捐资等方法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教育投入。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投入教育“创强”资金近1100万元,用于校舍建设和增添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全镇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以全面的改善。此外,近三年来没有发现违规使用教育经费行为,确保了中小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持续发展。
二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镇党委、政府针对镇原有学校办学规模小,教育资源分散,办学效益不高的状况,提出“结合实际、加大力度、科学整合、着眼长远”的思路,制定了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在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进程中,镇党委、政府注意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克服了撤并学校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2007年把原来15个分教点撤并为8个。继而,2010年又将布局调整作进一步推进,将8个分教点撤并为4个。目前,全镇义务教育只有 1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和4个分教点,学校布局比较合理。
三是抓好规范化学校建设。在学校布局调整中,镇党委、政府按照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和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五项工程”要求,对全镇中小学校舍作出全面的扩建改造维修、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配置。其中投入294万元新建了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以及学生厕所各一幢;投入373.7万元用于全镇各学校旧校舍翻新、校道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投入近200万元新建和改造了运动场和篮球场,增添了一批体育运动设施;投入230万元用于教学设备配置和图书的添置,新装备了电脑室、多媒体教学平台等。辖区内的学校面貌为之焕然一新。镇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经肇庆市教育局认定为规范化学校。
(三)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一是加强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实施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校长目标责任制,推行中小学干部公开选拔、竞聘 上岗制度和考核制度,促进学校领导转变观念,在干部队伍中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加强校级干部培训,提高管理能力,推动学校管理上水平。
二是加强师德建设。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中小学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纪律教育月等活动,积极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加强教师学习培训。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奖惩制度,鼓励支持保障教师完成国家规定的进修学时和任务;鼓励支持教师以脱产进修、函授、网络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广泛组织教师开展计算机技术培训活动,着力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采取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全员培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培训平台。
四是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各类学校领导班子职数按规定配齐,各科教师编制基本配齐,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落实;镇党委、政府每年教师节都举办表彰活动,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慰问教师。同时,还积极推举教师参选县、镇人大代表,提高教师社会政治地位。
长岗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举措,营造了一个安教乐教的环境,稳定了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镇中小学、幼儿园以及成人学校教师学历全部达 标,其中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35.4%,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77.5%;45岁以下教师全部掌握计算机网络使用和多媒体教学技能,学科运用多媒体教学及课时覆盖率初步达到教育强镇验收标准。
(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坚持德育为首。建立了德育机构,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成为全县学习的典范。此外,镇还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建设,认真开展“绿色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近三年来,全镇中小学生的德育考核优良率、后进生转化率达到省强镇验收要求;中小学生违法率、犯罪率均为零;学校无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二是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各中小学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广大教师在推进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进步能力。尝试利用新的评价体系进行施教,从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努力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努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新课程的扎实推进,促进了长岗镇的教学相长。近三年来,不少教师获得国家、省、市、县级的各种表彰和奖励;一批 6 教师论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小学学科质量检测合格率、初中毕业考试全科合格率均在90%以上。
三是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特长培养。各中小学能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重视学生在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特长培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近三年,全镇中、小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体育健康标准合格率、优秀率以及近视新发病率和学生常见病指标均符合考核标准,达到卫生部、教育部的要求。
(五)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发展学前教育。镇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 “创强”工作的重点加以推进。2011年投入130多万元彻底改善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按标准配齐设施设备,帮助其通过市一级幼儿园督导验收。同时注重加强对民办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的帮扶和管理,采取措施规范办园行为和提高保教质量。近三年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考核要求。
二是巩固“普九”成果。镇党委、政府在全力推进教育“创强”工作过程中,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免费制度,落实困难家庭子女的生活补助,通过政府补助和社会各界资助等方式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采取多种措施扎实抓好中小学“防流控辍”工作,积极配合上级教育部门做好高中及中职学校的送生工作。近三年来,镇普及义务教育的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三是抓好成人教育。镇党委、政府注重发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农村经济服务主阵地的作用,对广大农村青壮年开展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拓宽成人教育培训面。近三年来培训人次累计达1.2万多次,年培训面35%以上。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四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注重加强社区、乡村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社区文化服务水平,将“和谐平安村”、“生态文明示范村”、“文明家庭户”等各类创建活动纳入到社区教育计划中, 将各类精神文化活动融入社区教育活动中。组织“文化、科技、卫生”进村及定期送戏下乡等,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民众生活质量。
三、后续发展建议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 继续充实完善各类学校的常规教学仪器设备,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做好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工作,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更高标准地提高教育强镇建设水平,为教育后续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深化内涵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继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建设名师工程力度,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重视课题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水平,通 过科研课题引领,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学校深化发展内涵,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四、督导验收结论
以上是督导验收组对封开县长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意见。督导验收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已完成各项验收议程,督导验收组将按程序报请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审批。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组 长:肖狄荣
组 员:詹 奇 莫平福 夏木荣 李 豪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清远市连山县吉田镇督导验收意见
清远市连山县吉田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督导验收反馈意见
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委派,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7人于2012年9月19日至21日,对连山县吉田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督导验收。三天来,我们听取了吉田镇政府的自评报告和连山县政府、清远市教育局的推荐意见,观看了教育创强专题片,召开了职能部门负责人、村(居)委会干部、学生家长代表、中小学校(园)长和教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专访了镇委书记、镇长、分管教育的副镇长和财政所所长,察看了民族中学、民族小学、沙田小学、三水分教点以及机关民族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社区教育和德育基地,查阅了‚创强‛的档案材料。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分析,形成了如下反馈意见。
一、总体评价
吉田镇位于连山县中部,东与连南县相连,西与广西交接。全镇总面积254.91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下辖10个村(居、管)委会。201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82亿元,农村人均年收入5625元。吉田镇是省中心镇和连山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作为县政府所在地,可考的历史有1500多年。境内吉水两岸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陶器、钱币。吉田镇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史载最早的学校于1908年在石古宁溪祠设立。从那时起,风景秀美的吉水两岸,培育了众多的英才,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吉田镇党委、政府本着办强办优教育的坚强决 1
心,多方筹措,加大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化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新课程改革,统筹发展各类教育,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吉田镇有中小学4所,其中市一级中小学各1所,村完小1所,分教点1个;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2所;市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完小以上学校均是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吉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教育强镇督前检查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针对存在问题狠抓整改,整改措施到位,整改效果明显。目前,全镇中小学布局合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我们认为,吉田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真抓实干,效果显著。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党政真正重视,投入真正到位
党政真正重视。近年来,吉田镇党委、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把创建教育强镇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和民生工程,纳入镇、村(居)两级党政领导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镇党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两次以上教育专题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要领导坚持深入学校调研,及时为学校排忧解难,努力为教育发展办实事。镇坚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教奖学,坚持推荐优秀教师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坚持重大节日慰问教师和帮扶生活有困难的师生,用实际行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投入真正到位。为保证‚创强‛工作的顺利实施,镇党
委、政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督查,全面落实,做到认识到位、宣传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在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不断完善学校设施设备,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自‚创强‛以来,镇政府多方筹资,共投入2302万元用于学校的基建、信息化建设、校园环境整治和设施设备的完善。
(二)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力推教育均衡发展 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吉田镇学校布局调整起步早、力度大。镇内原有学校布局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功能场室欠缺,设备落后,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开展。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镇历届领导班子科学决策,以‚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建规范化学校、办好优质教育、打造教育强镇‛为工作目标,制定可操作性的布局调整方案,通过多年的努力,全镇撤并了1所中学和13所小学,优化了教育资源,实现了规模办学的目标,使全镇90%以上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目前,全镇义务教育学校已整合为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1个教学点。
力推教育均衡发展。为建设好规范化学校,吉田镇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要求,倾力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投入1747.04万元新建民族中学教学综合楼、实验楼和民族小学综合楼,解决了资源整合后中小学场室不足的问题。投入33.88万元修缮了沙田小学、三水分教点的校舍、运动场。投入122.2万元为民族中学、民族小学分别建设排球场2个、200米环形运动场1个。投入190万元,3
维修加固了民族中学旧教学楼。投入119.2万元,为全镇各类学校添置计算机教室3个,语音室2个,多媒体教室11个,学生台凳340套,图书1.6万多册,教师办公电脑一批,充实和完善了全镇中小学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场室的设施设备。目前,全镇各类学校有计算机教室11间,多功能语音室4个,电教平台21个,学生用计算机606台,教师办公用计算机201台。全镇中小学的功能室(场)齐全,常规教学仪器和生均图书数量基本达标,教育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校园‚三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明显加强,为提高办学效益和创建教育强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完善办学条件的过程中,党委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彰显了政府高标准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坚定信念。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发展核心竞争力 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师德建设。组织教职工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增强了教师的法制观念。通过开展‚修师德、炼师能‛和‚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等一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教育专家到学校讲学,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观摩,开拓视野,提高执教能力。通过学习与交流,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实绩考核机制。对校长进行任期目标考核,强化校长的表率作用,激励教师的斗志,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建立健全教师的师德考核管理制度,把师德考评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广大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队伍的师 4
德修养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安教、乐教蔚然成风。
注重教师专业发展。近年来,吉田镇在努力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和政治地位的同时,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坚持以思想过硬,业务过硬为目标,做到重视学习研究、重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坚持落实奖教制度。目前全镇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小学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140人,占88.6%;中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70人,占56.5%。全镇有中学高级教师7人;广东省‚百千万‛名师2人;清远市骨干教师9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县名教师培养对象5人,名班主任培养对象7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7人,教坛新秀培养对象6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学前教育教师1人;市优秀班主任4人,先进教育工作者3人;县先进教师25人,优秀班主任31人,先进教育工作者7人。全镇小学四年级以上信息技术课开设率达100%。近三年组织参加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有34人次分别获一、二、三等奖。目前,全镇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充满活力、团结协作、安教乐教的教师队伍,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极大地提升了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强化德育工作,注重德育实效。吉田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不断丰富德育内涵,积极探索德育新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校均聘任了法制副校长,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关工委‛,建立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认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有
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注重家校共育,有效地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近三年,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及后进生转化率均达到省的标准要求,学生违法率和犯罪率均为零,全镇学校无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抓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吉田镇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从加强教学常规入手,以课改为突破口,引导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树立科研兴教观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改革试验。
三年来,镇中小学承担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2个。有175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其中国家级23篇,省级46篇,市级68篇,县级38篇。全镇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民族中学中考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民族小学连续三年获连山县教育教学质量抽查和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第一名。镇中小学生参加各学科竞赛也取得较好成绩,有206人次分别获国家、省、市、县的奖励。
(五)协调发展各类教育,构建全民教育体系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为加快吉田学前教育的发展,镇投入78万元新建镇中心幼儿园饭堂1幢、功能室1层,翻新了幼儿园的校舍,配齐了各功能室的设施设备。2011年8月,镇中心幼儿园被评为清远市一级幼儿园。同时充分利用闲置校舍,举办了公办佛小幼儿园。此外,还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全镇初步形成了公办民办并举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格局,为全镇适龄儿童提供了充足的学位。2011年,全镇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7.18%。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吉田镇以全面实施免费教育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建立贫困生帮扶机制,大力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广大家长送适龄子女入学的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有效控制了义务教育学生辍学,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5周岁完成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7周岁完成率、初中毕业率等均达到了省的规定要求。2011年,全镇考上清远市重点高中的学生占全县的70%。
积极推进民族教育。镇中小学坚持以时代特征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发展民族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民族小学把壮瑶民间文化艺术教育列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壮族民间音乐‚八音‛为基础,编排的韵律操,坚持投入到教学中达10年之久,收到良好成效,澳大利亚等国外教育专家和南方电视台等媒体对民族小学这方面的教育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学校还开设壮瑶语言兴趣班和壮瑶舞蹈兴趣班,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韵律操《壮瑶新韵》获市校园集体舞比赛一等奖,瑶族舞蹈《瑶鼓新节拍》在省、市艺术节分获金、银奖。学校先后获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级奖励,是连山县展示民族教育的窗口学校。
民族中学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参加广东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金银牌各1枚。2011年7月参加市少年锦标赛,获五金九银十铜,9月代表广东省参加在贵阳市举行的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花炮)项目三等奖。与此同时,学校开设了 7
民俗风情课,开辟壮瑶文化专栏,让师生了解民俗,传承民族文化。
努力办好成人教育。近年来,吉田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结合经济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定期开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岗前培训、婚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培训,劳动力年培训面达35%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12年6月被评为清远市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各村(居)委会均建有便于群众学习、健身的农家书屋、篮球场等文体设施,镇区内有便于群众经常性开展大型文体活动的文化广场。社区和各村委会均定期组织开展舞龙灯、山歌对唱、跳小长鼓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全镇有11个省卫生村,镇获 ‚省卫生镇‛、‚省文明镇‛称号。
三、后续发展建议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
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设施设备,进一步优化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内涵发展,抓好民族教育,提升办学品位
在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情况下,作为肩负振兴民族教育重任的吉田教育人,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加大名师名校长的培训力度,提高教科研水平,注重学校内涵的发展和品位的提升,努力抓好民族特色教育,力争把吉田教育办成连山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
四、督导验收结论
以上是验收组对吉田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的督导验收意见。督导验收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已完成各项验收议程,验收组将按程序报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审批。
组长:张健浩组员:杨文金
伦建雄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谢冲 曾建文 吕坚强 蓝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