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内部参考)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刘新明
(6月15日)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文件出台的过程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伴随着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30年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对30年来改革取得的历史经验和成就作了深入的总结。可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帷幕。也是卫生事业开始新的探索,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情况。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当时的卫生部党组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医疗卫生事业也要探索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转换机制,通过改革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这段时间的卫生改革分四个阶段。改革的每一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针对的问题,改革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都不尽一致。我们卫生体制改革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思路和措施,也不尽一致。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这段改革的历史。
第一,存在的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卫生改革 刚刚起步,卫生改革面临重要问题:长期计划经济造成卫生资源的严重短缺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当时情况叫“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第二,逐步开展医改的有益探索。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国家还处在拨乱反正过程中,十年**导致整个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各行各业都需要较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卫生事业又迫切需要大的发展,要探索一条发展卫生事业的新的筹资道路。计划经济条件下,卫生事业是供给制,发展全部靠国家。30年中,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如允许个体开业,满足人民需求;国有企业和军队医院向社会开放;逐步放宽和放开药品的价格等。
第三,改革开放30年卫生改革取得的成绩。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前所未有的壮大,主要医疗卫生服务的技术手段、配臵水平有极快的发展,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改革不但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而且医疗技术得到发展,服务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资源配臵失衡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我国大概80%左右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在城市大概有70%—80%左右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占全国70%人口左右的农民只占有20%左右的卫生资源。城乡间、地区间不平衡,不同人群之间所享有医疗资源不平衡。第二,卫生费用增长过快。从上个世纪80年到2005年的25年间,我国经济总量增长29倍,GDP增长20几倍,实现了几个翻番。同样在25年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了52倍,远远快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卫生总费用中居民个人支付费用增长了133倍,远远超过了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卫生总费用的增长速度。在这25年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14倍和17倍。
第三,保障制度不健全。2004年,我国真正享有比较正规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只占总人口的1/10左右,从全国的情况看,存在很大差异,医疗保险制度只覆盖一亿两千万人。新农合刚刚开始建立并试点。保障制度不健全,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四,政府投入不足。多年来,我国卫生事业投入的整体水平是偏低的。一段时间内,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的职能和责任在逐渐弱化。上世纪80年代前后,整个卫生总费用中来自政府的投入大概占总费用的40%左右。到2003和2004年,这个比重发生了倒臵,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下降17%,城乡居民个人支付的费用上升到59%。政府投入不足,责任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卫生事业发展。
第五,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公益性弱化。政府责任弱化,投入减少,投资严重不足,医疗卫生事业要维持、要发展,只能靠市场筹资,这种情况下公益性必然弱化。
第六,药品的问题。从药品的生产、定价、流通和使用的各 个环节都出现了一些问题。药品定价机制不健全,以药养医也导致药品的过度使用。
(三)开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2003年以后,我们卫生改革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卫生改革发生了新的转型,在经历“非典”疫情后,我们深刻反思,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社会事业的发展,必须解决好经济与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的问题,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更加关注卫生事业的发展。
这些年来,改革重点放在强化薄弱环节上。一是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控制。二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问题。三是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把人民群众的一般性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在基层。
(四)改革文件形成的过程。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始终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关注和直接领导下进行的。2006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了第35次集体学习,党中央决定把卫生改革问题作为集体学习的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就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温家宝总理多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医改问题,听取各方改革意见。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召开部际协调会议,研究医改问题。
第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成立。国务 院于2006年6月下旬,决定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小组任务是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卫生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认真研究分析当前医疗卫生体制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卫生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性工作。一是调查研究,确立四个重点专题,即体制问题,投入问题,保障问题和药品问题。二是又梳理出重点问题,进行内部的专题研讨,最终对改革思路形成重要共识。三是委托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机构,如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开展独立的研究,提出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当时社会上炒作有多套方案,其实最终只有一套方案,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最终出台的两个文件,其他都是为国务院部际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建议。
第四,文件起草过程。深入调查研究,形成总体思路,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过认真研究反复修改,最终到今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修改后,原则通过了改革的文件。中央政治局随后听取小组的汇报。在今年的3月底,4月初,《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以中共中央6号文件正式下发。《实施方案》以国务院12号文件正式下发。这两个文件的正式出台,标志着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制定方案阶段进入全面启动实施的阶段。
二、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思路概括为一个目标,四梁八 柱。医改目标的几个重要内涵和核心问题。
(一)二个重要内涵。
第一,如何把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党的重要历史文件中,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是第一次。这个目标既是未来若干年卫生发展的目标,卫生工作的目标,也是卫生改革的目标。
第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由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情决定的。十七大报告中写道:坚持公共卫生的公益性质,这是方向问题;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调整国民健康政策,动员全社会参与,这是卫生工作与卫生政策必须坚持的重要方向、理念、原则和方针。
(二)三个核心问题。
第一,坚持公共卫生公益性质。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是由医疗卫生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必须坚持公益性质,这是核心的问题。
第二,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公共产品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与国家和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利益紧密相关,公共产品很多不能用市场的办法来配臵资源。这是卫生改革从体制到理念的重大变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到这样的高度,是卫生改革从体制到理念的重大变革,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第三,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必须把基础做好,把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得更完善,这是医改的总体思路,也是需要把握的核心问题。
三、未来三年医改五项重点工作
(一)尽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第一,尽快提高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到2011年,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群要达到90%以上。最近,国家准备拿几百个亿解决困难破产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目前覆盖城市居民50%左右,未来两年也要提高到90%以上。特别是城市老年人和儿童,没有正规就业的人,下一步要提高。
第二,提高筹资水平。2010年,各地政府对新农合的筹资投入要达到每个农民120块钱,政府要补贴120块钱,农民适当提高人均缴费标准。要扩大农民保障范围,或者调整报销比例,让农民更多受益。同时,探索新农合的支付范围从大病和住院向门诊、小病延伸,扩大受益面。
第三,加强资金管理。社会保障资金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钱,是救命的钱,绝不能出问题,无论是城镇居民、职工医疗保险还是新农合,要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四,采取一系列的改革和管理措施,让老百姓更加方便地享受这项制度。积极探索解决这个问题。
(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第一,按照基本药物的意义,把基本药物目录筛选出来。卫 生部根据三定方案,专门成立了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正在组织反复论证,筛选和制定2009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目录筛选有20个字的基本原则: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中西并重。
第二,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国家必须保证充足的药物生产供应,包括一些必需药品,如果必要,可以采取定点生产的办法,保证基本药物生产。
第三,基本药物如何定价。国家统一制定基本药物的零售指导价,对基本药物实行必要的价格管理,不允许出现零售价高出出厂价几倍、十几倍,甚至上百倍的情况。
第四,如何采购。以省级人民政府为主招标,用竞争的办法招标采购,规范招标采购。
第五,基本药物供给。基本药物实行统一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
第六,基本药物使用。基本药物是临床的首选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社区,农村乡镇卫生院,必须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城市大医院也要按照合理比例,确定基本用药水平。探索城市大医院基本用药合理比例。大医院病种复杂,用药范围广,允许大医院使用基本药物以外的药品,必须保证一定比例。主要基层卫生组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让人民群众更多受益。
第七,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各个医疗保险制度的报销目录。通过这个办法,一是解决现存药品各个环节的问题,二是最终保障 人民群众的基本药物,降低人民群众用药负担。
(三)完善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第一,加强设施建设。国家重点改造建设2000所县一级医院,今年要完成2600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任务。从今年开始,国家专门投入再建设5000所中心卫生院,每个县选1-3所,发挥中心卫生院的枢纽作用。未来三年,国家还要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的建设,使每个村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未来三年,国家还要重点建设26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0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二,人才的培养。加强基层的人才队伍建设,如开始免费定向培养的办法,为基层和农村培养人才。未来三年,通过在职培训,解决基础人才问题。
第三,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
第四,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严格考核各地制定的方案,把改革的措施落到实处。
(四)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第一,制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个地区都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定8类15项最基本的服务。
第二,逐年实施重大公共卫生专项。从今年起,提出几个系列专项,一是尽快摘掉中国乙肝大国的帽子。二是今后三年免费为农村困难人群做100万白内障复明手术。三是未来三年免费为孕产妇产前产后补服叶酸,降低出生缺陷。四是三年改造上千万所农村的家庭厕所。五是为煤烟性氟中毒高发地区的农户改炉 灶。
(五)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要选择部分公立医院先行试点,围绕维护公益性质,进行管理体制,投入机制,补偿机制,监管体制,内部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鼓励社会资金发展社会卫生事业等领域的改革探索。
医改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推动医改。在改革中,要把握改革的方向,改革的宗旨和改革的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推动改革,改革的目标,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具体要求,都不能偏离这个方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对13亿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一定要千方百计取得成效,这也是民生所系,责任所系,也是我们这一代卫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共同努力,希望今后若干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持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好的民生体制。
第二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五项重点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抓好这五项改革,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长期薄弱的状况,扭转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指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目标,在2009-2011年需要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主要包括: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第三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档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中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会议指出,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发布以来,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一是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逐步形成。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亿,覆盖95%以上的城乡居民。保障范围从大病延伸到门诊小病。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三是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200多所县级医院和3.3万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开始启动。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预防接种、健康档案等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体制机制创新稳步展开。
会议指出,当前医改还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改革持续推向深入。“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核心,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到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5万名以上全科医生。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补偿机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管办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2015年要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会议要求在重点突破以上三项改革的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5年达到40元以上。加快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业。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完善政策,积累改革经验。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行业、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会议要求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扩大和丰富全社会医疗资源。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进一步落实政策,改善执业环境,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
第四篇:经济开发区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经济开发区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重大意义。2010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加速发展的重任。中央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加快结构转型和加大市政建设投入力度,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不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依然很大。我们一定要全面准确判断形势,既要充分看到积极因素,又要足够估计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及市旗两级全委会要求,今年经济工作的核心是: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围绕这一核心,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必须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导,增强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力,推动开发区经济在更高水平上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必须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把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8%以上,达到16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5%以上,达到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左右,达到1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6%和7.3%左右,达到25000元和8800元。
按照这个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注重坚持和把握好“七个结合”:
一是坚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结合起来,努力在发展中转变方式,在调整结构中促进增长。
二是坚持把项目建设与搞好服务结合起来,要在全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的基础上,认真为企业搞好服务,确保企业进的来、稳得住、出效益。
三是坚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是坚持把深化改革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是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与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格局。
六是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七是坚持把长远发展目标与短期增长目标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结构转型,在壮大园区实力上实现新跨越。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没有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就没有园区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项目建设和结构转型的重大意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结构转型,力争引进和建成一批能够提升园区产业层次、促进园区跨越式发展的好项目。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包装。有关部门要对项目谋划工作进行整体把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市场投资走向和开发区资源禀赋,把园区品牌招商优势与区域资源优势结合起来,超前论证、精心谋划,更加注重引进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大、好、优项目,提高项目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要认真做好中央、自治区新增投资的申报准备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自治区重点项目以及重点产业支撑项目的大盘子。二是抓好本土企业配套项目建设。要依托园区优势产业和企业,有计划地引导园区现有中小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一批配套项目和配套产业。三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要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跟踪推进、协调服务、奖评考核等工作,建立重点项目服务协调机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不定期地进行协调会办,特别是加大对亿元以上项目的服务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速度快、质量高、出精品。要力促鄂尔多斯集团3000吨多晶硅、60万吨电石、蒙西建材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鄂尔多斯宇通管业年产2.5万吨高密度聚乙烯大口径管材、鄂旗建元煤焦化120万吨矿井和100万吨焦化等项目年内投产。要确保鄂绒集团“40万吨PVC—30万吨烧碱—100万吨废渣水泥”、鄂尔多斯热电联产等大项目开工建设。四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要整合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大力推进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培育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紧紧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积极发展国家鼓励支持的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氯碱化工、物流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华亿达40万吨机械设备制造、建元煤焦20万吨煤焦油加氢生产燃料油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园区经济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持续发展。
(二)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获得新提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这些年,园区的环境质量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离旗委政府提出的“宜居鄂托克”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加快完善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强化节能减排措施,保护和利用好棋盘井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努力实现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提高项目准入门槛。要认真贯彻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工程手段、技术措施、法制约束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点把好冶金、化工等行业新建项目的强制性准入门槛。二是继续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的原则,积极构建循环经济共生网络,支持和引导企业对有利用价值的废渣、废气和废水进行综合回收再利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要鼓励企业加快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下游产品的开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促进工业向高端化发展。三是进一步巩固环境治理的成果。在园区环境监管上,以电力、冶金行业作为监管重点,运用在线视频监控设施,强化对这些行业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督检查,杜绝企业违法排污现象的发生;在镇区环境监管上,认真实施“蓝天工程”,进一步完善大气质量监测系统,力争使今年镇区集中供热面积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扩大10%,着力提高冬季采暖期的镇区空气质量。四是要确保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正常运转。要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运行机制的探索,形成科学、规范和适宜棋盘井地区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填埋厂的运行机制,为地区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快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在城市形象上彰显新活力。
城市建设水平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展示地区形象的重要窗口。这些年,我们依托工业化大力推进城市化,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还存在着承载能力不强,功能不完善,管理水平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问题,必须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城市建设上有新的突破。一是抓好规划设计编制工作。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和开发的生命线,要以“现在的经典、未来的文物,永恒的精品”为建设理念,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突出地域特点、民族特点、时代特征和现代化水准。规划设计一定要慎重决策、精益求精,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二是加快市政项目建设。今年,我们实施的市政项目非常多,投入的力度也非常大,全年计划完成投入17.72亿元。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调配合,确保3月底前完成各项市政工程的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确保文化艺术会展中心、体育中心、二校西河道景观河及镇区道路、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等工程如期开工并按计划推进;确保生态园二期、星光广场、休闲广场等一批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年内完工。三是继续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区的改建。加快敖包东侧、制药厂片区及工业园的拆迁和土地收储工作,加大旧城区的改造力度,在拆迁工作中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做实,综合考虑拆迁户、开发商的利益,确保不因拆迁工作出现集体上访或其它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四是抓好绿化亮化工作。完成生态园二期、新修道路、污水处理厂周边及城防林等绿化工作;完成阿尔巴斯大街、乌珠尔路、南环路支线等道路的路灯以及信号灯及迎宾路、棋盘井大街树坑地灯的安装。五是抓好城镇管理。建立完善城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形成长效机制,推进专项治理和执法管理,集中整治各类违章违规建筑;做好绿化范围内的林木管护工作,巩固绿化成果。今年年底,市政府要在全市召开园区建设现场会,检阅两年来园区建设的成效,我们要利用这次现场会的机会,在全市范围内展示我们市政建设的新形象,进一步提高美誉度。此外,要突出抓好棋东工业园的选址规划工作,力争启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四)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新进步。
持续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我们一定要按照“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目标,坚持不懈抓好各项民生工程。一是积极抓好就业再就业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突出以当地居民、转移农牧民、零就业家庭、城镇困难群众为重点,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加快发展,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在企业用工上要优先考虑本地农牧民的就业;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居民和新农合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社会救助机制,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二是协调推进教育、医疗和文化事业。在继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和奖励救助基金的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引导园区企业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促进棋盘井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力促鄂托克旗第二人民医院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切实改善工业园区和农牧区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继续巩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棋盘井数字化电视改造工程,以会展中心和体育中心建设为契机,运用社会化、企业化运作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三是要认真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旗委政府10件惠民实事的基础上,棋盘井地区还要实施好大力推进当地转移农牧民就业、利用教师奖励基金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新建两个标准化社区、投入200万元设立了民生救助基金,对生活特别困难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给予特殊补助等惠民实事。四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高度重视社会问题,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落实领导大接访措施,妥善处理好各类社会矛盾,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城乡统筹上开创新局面。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三农三牧”难题的根本出路。要抓好今年的统筹城乡工作,一是要按照“三区”规划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转移农牧民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转移对社会对自身带来的好处,进一步增强农牧民转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人口转移的经验和做法,尝试实施转移农牧民以土地和草场经营权换取社会保障、城市住房,力争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转移农牧民能有一套安居住房、一份稳定工作、一份社会保障、一份生活补贴,进一步打消农牧民对进城以后的生活顾虑,并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带动一批农牧民实现稳定就业。三是推进城市大建设,构筑城乡统筹发展的载体,要用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完善人口转移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农牧区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增强城镇对农牧区人口的吸纳能力。要确保在年内建成精品移民小区,实现转移农牧民的顺利入住,并尽快实施尔格图牧民创业园二期工程,为转移农牧民提供经商创业的平台。四是要广辟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挖掘农牧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支持现代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农牧民政策增收、家庭经营增收、转移就业增收、财产性增收水平,提高增收的多元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五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廉租房试点工作,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提供稳定的居住条件。
(六)加快推进安全体系建设,在打造平安开发区上迈出新步伐。
加快推进安全体系建设是推动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也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做好今年的安全工作:一是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各部门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牢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化安全措施、严格安全管理、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坚决防止恶性事故发生,切实履行保一方平安的职责。二是要切实加强安全监管。要全面加强煤炭、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重点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努力遏制交通伤亡事故,确保煤炭行业安全有序生产。三是要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加大隐患排查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煤矿采空区专项排查整治,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及危险化学品储运、重大危险源控制和民爆物品管理等专项清理整治活动,强化执法,从源头上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证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春节临近,要依法加强对烟花爆竹经营、运输和燃放等环节的管理,防止事故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全、祥和的节日。
(七)加快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在党建工作上构建新格局。
党的建设要始终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旗帜,要把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开发区实际结合起来,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全面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特别是一把手要对本单位的廉政建设负总责,深入开展各项廉政教育活动。一是认真组织好“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实践活动。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双学”这个新载体,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掌握,切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抓好各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班子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各级班子建成一个敢作为、有作为、敢负责、作风好的坚强领导集体;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形成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善于在工作中培养干部、锻炼干部,把有能力、肯吃苦、修养好的优秀人才推荐到领导岗位上去。三是抓好制度建设。要突出靠制度保廉,靠制度管人、靠制度防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反腐倡廉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好“三重一大”制度,深化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强化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四是坚持困难时期更要过紧日子的思想。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和奢糜之风,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珍惜自己干事创业的平台,洁身自好,保持正气。五是加强园区企业的党建工作。纪工委要承担起园区企业党建工作的职责,主动深入企业,组织引导企业开展好党建工作。
此外,搞好“十二五”规划编制,也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部门要按照统一要求,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力争使开发区“十二五”规划成为一个既体现市旗两级党委政府战略意图,又符合开发区实际的科学管用的好规划。
三、做好2010年各项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力加快发展。开发区上下要深刻领会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及市旗两级全委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认真研究,敢于突破,善于突破,找准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从政策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建立健全经济监测体系,加强指标调控,各项任务目标要按季度分解,重点指标要按月分解。尤其是对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各项工作要更加关注,对照目标要求完善各项工作措施,集中力量破解瓶颈难题,争取在全市园区内率先实现三年大变样目标。要加强指标数据完成情况的跟踪分析,搞好横向对比,把好数据上报关,客观真实地反映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二)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把服务理念贯穿到每一项工作中去,以服务求发展、以服务促发展。要继续实施行政审批项目和行政收费清理整合,简化办事流程,全面提高审批效能。要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减负政策,严禁各种名目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行为。纪工委要建立快捷、有效的行政效能投诉处理机制,严肃查处影响机关效能、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
(三)强化目标责任意识,狠抓落实。要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抓落实责任制,完善重要工作目标责任分解机制。对于今年开发区经济重点工作以及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搞好对接和服务。各部门要始终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围绕开发区的重点工作,认真研究、谋划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将进一步强化对重点经济工作的调度和督导检查,跟踪落实进程,全力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同志们,今年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们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各部门务必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旗两级党委政府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实现开发区经济大发展、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要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和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入实施“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坚持以群众反映突出的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
一、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
重点解决公立医院规划布局不合理、公益性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就医秩序不规范以及综合改革不配套等问题。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系统评估试点经验,梳理总结试点模式并加以推广。启动实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新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700个,使试点县(市)的数量覆盖50%以上的县(市),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制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4年每个省份都要有1个改革试点城市。重点任务是:
(一)推进公立医院规划布局调整。编制《全国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各地要按照国家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以及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制订区域卫生规划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向社会公布。将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统一纳入规划,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保基本的职能,优化结构布局,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医药局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分别负责为各部门分别牵头,下同)(二)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破除以药补医,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以及医院加强成本控制管理、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由各省(区、市)制订具体的补偿办法。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符合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要求的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充分发挥医疗保险补偿作用,医保基金通过购买服务对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予以及时补偿。(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分别负责,中医药局参与)(三)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综合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支付能力、群众就医负担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提高护理、手术、床位、诊疗和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已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设备原则上由政府回购,回购有困难的限期降低价格。价格调整政策要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要制订价格调整的具体方案,明确时间表并组织实施。(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负责)(四)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研究拟订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政策,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严禁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奖金、工资等收入与药品、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负责)(五)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机制。县级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不含中药饮片)要依托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以省(区、市)为单位,采取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等办法开展集中招标采购,同时允许地方根据实际进行不同形式的探索。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在药品招标采购中的参与度。鼓励跨省联合招标采购,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切实降低药品价格,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与基层基本药物采购联动的机制。逐步规范集中采购药品的剂型、规格和包装。推进高值医用耗材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网上阳光采购。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数据实行部门和区域共享。(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负责)(六)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管办分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立医院法人主体地位。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人事、资产、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制度,明确院长的任职资格和条件,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强化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建立问责机制。推动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到2014年底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医药局负责)(七)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制订分级诊疗办法,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通过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等多种方式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之间分工协作机制。各省(区、市)要按照分类指导、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统筹安排本省(区、市)内各项对口支援工作。国家选择部分城市开展基层首诊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研究完善方便流动人口参保和就医的政策。(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中医药局负责)(八)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研究完善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加强县中医院和县医院中医科基本条件和能力建设,积极引导医疗机构开展成本相对较低、疗效相对较好的中医药诊疗服务。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研究制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医药局、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二、积极推动社会办医
重点解决社会办医在准入、人才、土地、投融资、服务能力等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支持不足的问题。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努力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重点任务是:
(九)放宽准入条件。修订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减少外资在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按照逐步放开、风险可控的原则,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的地域范围扩大到全国市(地)级以上城市,其他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可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特定区域设立独资医疗机构,逐步扩大试点。清理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取消或合并,减少审批环节,公开审批程序和条件,提高审批效率。(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负责)(十)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各地要集中清理不合理规定,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科研立项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研究制订在人才流动、土地、投融资、财税、产业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支持社会办医政策,并向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投向医疗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倾斜,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完善按照经营性质分类的监管和评价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卫生行业和医务人员执业特点的管理制度。依法加强行业监管。(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负责)(十一)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意见,进一步简化程序,推动医务人员保障社会化管理,消除阻碍医师有序流动的不合理规定,完善鼓励多点执业的政策措施。(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中医药局负责)(十二)推动社会办医联系点和公立医院改制试点工作。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支持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在人才流动、土地、规划和投资补助等政策方面大胆探索创新,率先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健全与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的沟通联系评价机制,及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推进政府办医院改制试点和国有企业医院改制试点,着力在调整存量、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资委、中医药局参与)
三、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
重点解决筹资机制不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不完善、医疗服务监管尚需加强、支付方式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进一步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2014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40元,达到320元;个人缴费同步新增2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进一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适当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待遇水平。重点任务是:
(十三)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和完善筹资机制。指导地方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完善管理服务,确保保障水平不降低。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强化个人缴费责任和意识。研究建立稳定可持续、动态调整的筹资机制,在逐步提高整体筹资标准的同时,按照积极稳妥、逐步到位的原则,逐步提高个人缴费占整体筹资的比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十四)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总结地方开展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经验,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重点配合试点县(市)和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完善支付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十五)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规范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完善城镇职工补充医保政策。做好儿童白血病等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向大病保险过渡工作。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各省(区、市)、市(地)政府都要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各界捐助等多渠道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推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整合。加快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继续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医疗费用救助比例达到60%。全面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好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间的衔接,发挥好各项制度的整体合力。(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分别负责,财政部、保监会、全国总工会参与)(十六)推进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和服务。加快提高基本医保的统筹层次,提高统筹质量,鼓励实行省级统筹。在规范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国家级结算平台建设试点。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积极推进跨省(区、市)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服务。各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也可以探索通过自主协商、委托商业保险经办等方式,解决跨省(区、市)异地就医结算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保监会参与)(十七)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研究制订鼓励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保经办。加快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积极开发儿童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保监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负责)
四、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重点解决基层医改政策落实不平衡、部分药物配送不及时和短缺、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全面抓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的贯彻落实。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继续为中西部地区招录5000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重点任务是:
(十八)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严格规范地方增补药品。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提高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完善政策措施,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稳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把是否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认证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加强基本药物配送和回款管理,严格落实市场清退制度,对配送不及时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保障基层用药需求。(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十九)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对临床必需但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物,通过招标采取定点生产等方式确保供应。完善短缺药品储备制度,重点做好传染病预防、治疗药品和急救药品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负责)(二十)进一步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切实落实用人自主权。全面落实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量化考核和效果考核,鼓励引入第三方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总量、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二十一)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原则上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考核合格后将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给村卫生室,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加快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全面实施一般诊疗费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聘用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研究制订提高偏远、艰苦以及少数民族等特殊地区执业乡村医生待遇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乡村医生养老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妥善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同步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适时组织对乡村医生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充分发挥基层计生工作者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民健康素养中的积极作用。(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五、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重点解决药品流通领域经营不规范、竞争失序、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药品流通新秩序。重点任务是:
(二十二)规范药品流通经营行为。针对药品购销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挂靠经营、租借证照、销售假劣药品、商业贿赂以及伪造、虚开发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医药代表”非法销售药品行为,有效遏制药品流通领域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实施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规定。(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参与)(二十三)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快清理和废止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构建全国统一市场。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鼓励零售药店发展和连锁经营,增强基层和边远地区的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二十四)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制度,推动建立药品零售价格、采购价格、医保支付标准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药品价格信息采集、分析和披露,引导形成药品合理价格。改进药品定价方法。完善进口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负责)
六、统筹推进相关改革工作
针对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效率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医疗卫生行业监管能力不强、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加大相关领域改革力度,着力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重点任务是:
(二十五)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5元,细化、优化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项目绩效考核和日常管理,规范资金管理和使用,注重服务效果。重点做好流动人口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进一步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治设施建设。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人数分别达到8000万和2500万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65%以上。(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医药局负责)(二十六)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推行使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面向基层、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制订推进远程医疗服务的政策措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50%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整合,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在15个省份、45所大型医院开展示范,逐步建立居民健康医疗信息跨机构、跨区域共享机制。(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医药局负责)(二十七)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政府对按规划建设和设置的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教学实践活动以及面向社会招收和单位委派的培训对象给予必要补助,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予以适当支持。各地在医学人才培养中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继续安排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在职执业医师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继续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启动试点监测评估。重点抓好第一批1000名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研究实施县级公立医院专科特设岗位计划,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建立医学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有效衔接的调控机制。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医药局负责)(二十八)加强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均由所在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优化监管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手段,加强医疗卫生综合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提高综合监督能力,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纠正诊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收受“红包”、回扣和过度医疗等行为。加快发展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等第三方调解机制,完善医疗纠纷处理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努力构建平等、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制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的指导性文件。(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局、保监会负责)(二十九)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开展“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期评估和医改监测,抓好医改政策落实。制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试点地区的监测、评估和指导。研究制订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医药局负责)(三十)加强科技和产业支撑。开展主要重大慢病防治研究网络的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加大医药产品研发的组织推进力度,重点做好基本药物品质提升和基本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工作。加强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成果在基层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支持开展医改战略性、方向性、支撑性重大政策研究。制订支持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保健品等自主研发制造和国产化的政策措施,推动一批量大面广、临床价值高的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医疗器械提高产业化水平,扩大市场运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分别负责,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局参与)(三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与省级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共同做好医改各项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医改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做好顶层设计。及时评估和总结推广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对成熟的改革举措要总结提炼、适时制订相应的制度法规。加强医改宣传,做好舆情监测,引导群众合理预期,回应社会关切。各地各部门要继续支持军队卫生系统参与深化医改。(卫生计生委、中央宣传部、国研室、法制办、总后勤部卫生部等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