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力争创教育强镇全面促进教育发展
全力争创教育强镇 全面促进教育发展
捷 胜 镇 创 建 广 东 省 教 育 强 镇 自 评 报 告
汕尾市城区捷胜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八日
全力争创教育强镇 全面促进教育发展
------捷胜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创建教育强镇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加快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是实现教育强镇的基础,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是实现教育强镇的关键。捷胜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决策,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全面改善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事业,不断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全镇教育事业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捷胜镇基本情况
捷胜镇位于汕尾市城区东南部,距汕尾市区16公里,是一个滨海城镇。东毗红海湾开发区,西邻新港街道,南临太平洋,北接东涌镇,总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5.3万人。辖有联安、联星、大流、五爱、埔尾、前进、石岗、石头、南门外、东坑、沙坑、牛肚、沙角尾、军船头14个行政村,有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等4个居民社区,共有33个自然村。我镇三面环山,南面向海,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沙滩海岸线长达12公里。2014年度,全镇社会总产值15.8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2.5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98亿元,农业总产值2.53亿元,农村人均年收入6890元。捷胜是一个农业大镇,经济发展以农、渔为主,特别是养殖
业已形成特色产业。
捷胜是一座600多年建臵史的古城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传承源远流长,素有“文化古城”之称。明洪武二十八年捷胜所城的建立,形成了以捷胜为中心的周边文化,现其境内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远近闻名, 是研究人文历史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捷胜作为文化艺术之乡,有着悠久的文化艺术脉络。在改革开放之后,为继承发扬这种传统,捷胜镇相继成立 “捷胜诗词社”、“捷胜书画社”、“捷胜民乐社”等社团,不定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和出版期刊,文化氛围浓郁。其代表人物周仲富2009年被授予“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1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捷胜泥塑》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年来,我镇党政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工作,坚持“文化强镇”的决策,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以来,我镇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加强教育资源整合,抓好教育基础建设,切实推动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目前,我街道有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0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非完全小学5所、教学点3个。中心幼儿园1所。初中在校学生1833人,在职教职工177人;小学在校生1702人,在职教职工161人;全镇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适龄幼儿入园率91.5%。
捷胜镇通过开展“创强”工作,基本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创强”工作的推动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捷胜镇小学系统2012年至2014年,罗贤色、刘小敏、赖碧莲等16人次取得市、区级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和先进教师等荣誉;捷胜镇中学系统梁良晓、李让举、何纯宾、黄礼荣等多人次获得市、区优秀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中小学部分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以及在参加市、区的“说课比赛”、“优质课评比”中也多次获得一、二等奖。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镇深刻认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臵,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完整的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高。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成立机构,迅速展开。为确保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捷胜镇成立了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由捷胜镇党委书记刘克敏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曾昭好;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分管教育领导何秀国担任副组长,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何秀国兼办公室主任,王立新、罗贤色兼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人员从镇有
关部门和学校抽调,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强”的工作,并制订出《汕尾市城区捷胜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各项创强工作有条不紊开展,镇党政领导全程参与创强工作,为创强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落实责任,完善制度。为扎实推进创强工作,我镇严格落实责任制,把任务和责任分解到镇、村、学校,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逐步建设、完善学校的功能室和设备设施,定期召开创强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镇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目的和意义,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确保了创强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镇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调研,现场办公,特事特办,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凡是教育的问题,首先研究,凡是教育的困难,优先解决,真正做到把教育摆在最突出的位臵。
3、广泛宣传,明确目标。我镇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以来,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召开创建教育强镇动员大会,认真学习教育创强的文件精神,提高干群对“创强”的认识,树立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组织“创强”办公室成员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学习取经和请进来的办法,明确做法,增强信心,创新思路。三是充分利用广播、横幅、标语、宣传册等宣传手段,在辖区内广泛开展“创强”工作的宣传,使群众支持“创强”工作,拉上
横幅标语,自觉为“创强”工作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加大投入,举全镇之力发展教育
由于受客观因素的约束,我镇经济基础较差,镇、村两级集体经济收入十分有限,直接制约了我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的开展。面对困境,镇党委、政府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认真履行职责,提出“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乐,商以助教为善,师以从教为荣”的口号,拓宽经费来源,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同时,充分发挥各单位、部门和村(居)委的职能作用,实施“防流控辍”,创建平安校园,形成了人人支持教育、人人为“创强”出力的工作氛围。
1、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在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的基础上,区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经费逐年实现增长,教师月收入基本实现“两相当”。教师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逐一落实。近三年来,镇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我镇发展教育事业经费投入为53多万元;
二是加大社会筹资。我镇创建教育强镇累计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这笔巨额资金,困难重重。面对困难,镇委镇政府坚定信心,想方设法,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二是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三是充分利用“扶贫双到”的契机,争取扶贫单位
对加大农村教育事业这一块的帮扶力度。目前,我镇中小学都按标准化学校要求配齐了各种功能场室,功能室设备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成为布局合理、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镇。
2、坚持“防流控辍”,巩固“普九”成果
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普九”成果,促进防流控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强化政府职责。我镇制订了《捷胜镇“防流控辍”工作措施》,层层落实责任,把防流控辍工作作为各级一项年度考核指标。二是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氛围。采取宣传栏、横幅标语、镇村干部会议、学生家长会、校会、班会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普九”自觉性。同时,大力营造尊师重教、崇文尚学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教师乐于教、学生喜于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三是帮扶学困生。学校引导教师树立“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的思想,开展一对一的帮教活动,努力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防止他们辍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四是关注“留守学生”。我镇留守学生问题相对突出,做好留守学生工作是防流控辍成败的关键性工作。为此,学校建立留守学生管理机制,实行结对帮扶、定时联系家长
等制度,促使留守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进步。五是落实贫困生生活困难补助,确保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2013年至2015年,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小学年辍学率为0,初中年辍学率在1%以下;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较好地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巩固了“普九”成果。
3、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
为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我镇依据有关文件和上级会议精神,制订了相关的学校安全管理规定,统筹规划校园周边环境的建设和管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和整治力度:一是取缔了学校周边非法经营的黑网吧、电子游戏室;二是大力整治学校周围交通秩序,完善各类交通设施;三是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完善安全工作制度,落实责任制,联合镇安监部门对学校内部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督促学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火灾、食物中毒等恶性事故的发生。近年来中小学校、幼儿园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四是定期开展安全和法律知识教育。学校聘请司法所人员、镇安全监督员定期到学校授课,讲解法律和安全方面的知识,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多年来,全镇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学校被评为镇文明单位。
(三)整合资源,均衡发展教育
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学校
布局,整合、优化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逐步实现学校科学布局调整和完成了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科学布局调整,整合优化资源
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全力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我镇原有中学1所、小学12所,小学布局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功能场所欠缺,设备比较落后,不齐全,专业教师缺乏,素质教育难以开展。随着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外流,小学生源萎缩,班级人少,影响了教育质量。为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我镇按就近入学和相对集中的原则,制订了《捷胜镇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将全镇12所小学进行布局调整即:中心小学、五一小学、东村小学合并,并拟将五一小学进行扩建,作为中心校本部,原中心校作为扩建中心幼儿园用。就布局调整后的规模:中心校拟招生1100人,分设24个教学班。大流小学、石岗小学、埔尾小学、三角尾小学、军船头小学按非完小设臵,东坑小学、沙坑小学、牛肚小学作为教学点设臵,全镇小学六年级集中中心小学就读。中学、中心幼儿园所仍各1所。
2、建设标准化学校,加大资金投入
在完成学校布局调整、实现规模办学的基础上,我们把
工作重心转移到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设上,狠抓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目前,我镇需通过多方筹资,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用于新扩建校舍建筑面积、维修教学楼、教室、功能室、办公用房、师生生活用房及校园美化绿化、购臵教育装备、图书、体育器材、改建、扩建体育运动场地及其配套设施。通过加大对中小学校一系列软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使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形成了环境优美、功能齐备、设施齐全的标准化学校,有力地推动了我镇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我镇创建教育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尊师重教,提升素质,打造优秀育人师资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我镇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实施了校长、副校长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校长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治校能力。对学校领导班子的任用采取民主选举、唯才是用的原则,将年轻有为的青年优秀教师提拔为学校的中层领导干部,打造出一支思想素质好,管理水平高、勇于进取的学校干部队伍。
2、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安教乐学氛围。
捷胜镇各学校为提高教师积极性,形成以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特制订了《学校常规制度》、《教师评优制度》、《班主任评优制度》等,每学年通过参照各项制度评选出“先进
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奖项,实现了制度管人、激励人、调动人的激励作用,提高管理效益。我镇经济虽较为薄弱,依然积极争取上级的经费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通过学历进修、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普通话培训等有效举措,不断提升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师德水平。我镇各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为提高我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教师兴则教育兴。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保障。近几年来,我镇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三项措施:一是抓师德教育。镇党委政府通过对教师坚持进行政治和业务学习教育,增强教师责任心;开展以“正己、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安教、乐教、勤教为荣的高尚师德,强化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意识、竞争意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二是抓科研实践。我镇学校还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教学竞技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举行的各学科教研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及撰写论文、案例、制作课件等,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能力。近三年,我镇中小学教师在教研教改中获国家、省、市级奖项 8人次,获区级奖项17人次,在区级以上报刊发表的教学论文23篇。三是抓进修提升。我镇鼓励
教师积极参加高等院校函授、自学考试或电大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目前全镇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我镇45周岁以下的教师均掌握计算机网络使用和多媒体教学技能。
(五)多元发展全民教育
1、整合资源,完善幼儿教育。
近年来,我镇加大力度发展学前教育,采取多种办园形式,不断规范办园条件,积极推进幼儿教育向多元化发展。一是将捷胜中心小学、五一小学、东村小学合并,五一小学作为中心小学本部,进一步扩建镇中心幼儿园,计划建成后的中心幼儿园达到市一级幼儿园的标准。二是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大力创办民办幼儿园,提高幼儿教育普及率。目前,我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1.5%。三是切实抓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镇政府指导和要求捷胜中心小学组织幼儿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举行教学观摩活动,积极探索幼儿教育新路子,使全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上新台阶。
2、面向社会,发展成人教育。
近几年来,我镇充分发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采取长期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一是我镇依托中学,进行学历进修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二是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主体,聘请省市专家教
授前来开课讲座或与区劳动保障局、农业局、人口与计生局、司法局、安监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科普讲座、劳动就业、农田耕种和海水养殖技术、消防安全知识、计算机技术等培训;三是以区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培训为补充,辐射各村、各单位,形成成人教育的培训网络,深入开展婚育、妇女、党员等各种各类培训班。近年来,全镇参加成校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加,组织各类成人教育累计达21期,受训达3426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致富本领和综合素质,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3、挖掘内涵,丰富社区教育。
社区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我镇充分发挥捷胜文化优势,积极采取措施,广泛发展社区教育,打造社区文化品牌。一是大力建设社区文化设施。2013年我镇大流文化中心落成,2015年捷胜镇全民健身广场落成,已开放群众参与活动;目前,捷胜镇综合文化站正在动工建设;各村(社区)也建设了文化室、体育活动室等活动场所,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二是传承发扬古城文化。我镇充分发挥民间社团的作用,捷胜诗词社不定期出版刊物,现已出版《捷胜诗词报》48期,出版《捷胜诗词选集》,每年春节举办迎春雅集,交流诗词创作;捷胜书画社出版期刊35期,举办“古城风〃捷胜书画作品展”,在汕尾地区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全力打造捷胜文化品牌。三是
积极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我镇是享誉粤东的“文化古城”,群众的文化氛围浓郁,在节假日举办做大戏,猜灯谜,放电影等文艺活动,全年文化活动不少于500场次,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深化精神文明教育活动。通过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科普知识、法律知识、文化艺术、家庭美德、婚育新风进家庭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素质,并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近三年来,我镇在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创强工作中依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我们去做,还有很多任务未能完成,现在我镇创强工作主要存在问题:一是中心小学教学楼(即五一小学教学楼)的建设工作还未落实,主要是资金问题未落实。按照我镇创强方案,将东村小学、五一小学并入中心小学,将五一小学作为中心小学校址。由于现五一小学教学楼属C级危房,必须拆除,按要求新建一栋五层具有40间教室的教学楼,预计需要资金1023万元。二是现有中学和小学各学校普遍存在各种功能室配备不齐,设施设备不足,运动场所还缺乏硬底化,这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一步完善。三是镇经济薄弱,现有社会集资困难。
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强化措施,想方设法解决。
一是加强宣传和发动工作,争取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热心人士对创强工作的支持。二是争取上级的支持。三是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在外乡贤和港澳同胞捐资助学,拓宽集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指标,我镇认真的进行了自查评分。自评得分为:
一、政府责任64.5分,占总分值64.5%;其中:①规划与机制17.5分,②改善办学条件35分,③师资队伍建设12分。
二、教育管理与素质教育20分,占总分值20%;其中①规范办学行为与素质教育21分,②办学成效9分。我镇自评总得分94.5分,占总分值94.5%。我镇各类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已达到了“广东省教育强镇”标准,特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请,请予以督导验收。
汕尾市城区捷胜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推动新城和谐发展
——新兴县新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城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2013年就提出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工作目标,2014年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作为全镇的中心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镇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谋共建,全力推进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开创了新城教育事业新局面。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将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城镇位于新兴县的中北部,是新兴县委、县政府驻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117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1万人,流动人口2万多人。镇政府下辖36个村(居)委会97条自然村。2010年,新城镇荣获“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广东百强、山区十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等称号。2013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GDP)80.23亿元,同比增长21.5%;人均生产总值完成53268元,同比增长19.6%。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3.09亿元,比上年增长32.04%。完成各项税收29500万元,比上年增加5119.84万元,成为云浮市唯一一个连续四年税收超亿元的城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00万
元,比上年增加1919.15万元,村级集体收入2231.65万元,同比增长12.9 %,农村人均纯收入10480元,同比增长9.6%,比上年增加917.96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镇通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学校管理、建设优质学校等措施,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使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我镇有3所初级中学,11所完全小学,12个教学点,5所公立幼儿园,12所民办幼儿园,1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镇在校中小学生18961人。其中:初中生5484人、小学生13477人、在园幼儿7538人;中学教职工435人,小学教职工812人,幼儿园教职工799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近三年来,适龄儿童毛入学率为100%、初中毛入学率为100%,教育普及程度高。2012和2013年我镇先后荣获新兴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的称号。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党政高度重视,落实工作责任。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强工作,始终坚持“振兴经济,教育先行”和“科教兴镇、商贸强镇”的战略,切实加强对创强工作的领导,强化政府的职能,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对照省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指标体系,举全镇之力,不折不扣地完成全镇各中小学的创强任务,决心把新城教育推上新台阶。
1、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优先解决教育问题。历年来,我镇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认真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
革和发展纲要》等各项教育法规,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与学校挂钩制度,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由一名党委委员分管教育工作。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此外,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听取各中小学校长的工作汇报,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和教师工作生活情况,解决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实际问题。每次召开班子会议,都会优先讨论研究教育问题,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都树立了“教育管理无小事”的理念,在工作中优先研究、优先解决教育问题。自2013年我镇正式提出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目标以来,我镇就一直把“创强”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成立了新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下设创强办,由主管教育的镇党委委员任办公室主任,制定了《新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和《新城镇创强工作宣传方案》,同时还建立镇党委、政府,村(居)委和学校三级创强联动工作责任制,镇党委、政府把完成创强的工作任务作为考核镇蹲点村(居)干部、村(居)支书(主任)和各中小学校长政绩的依据。
2、营造创强良好氛围、凝聚全民之力创强。为使我镇形成“全面宣传、全面发动、全民参与、全力以赴”的创强工作格局,镇政府着重从三个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召开“创强”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真学习《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办法及方案》,提高干群对“创强”的认识,树立责任感和紧迫感。每周召开一次创强工作例会,了解创强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及时作出解决方案。二是组织镇“创强”办公室成
员和学校领导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学习取经和请进来的办法,明确做法,增强信心,创新思路。三是充分利用本镇的宣传媒体,在各村(居)委会、学校广泛开展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的宣传,制作户外广告牌,在街道显眼位置悬挂“创强”标语,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了人人关心教育、参与教育、支持教育、共创教育强镇的良好氛围。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创强工作,新城镇党委、政府反复组织召开各级创强推进会,从各中小学新建项目的手续办理,旧校舍维修工程及各中小学的图书、仪器设备的添置,运动场地的规划建设,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等项目都作具体细致的规划。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到各学校实地调研,检查督办项目的落实,帮助各学校排忧解难。由于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创强工作指导到位,使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形成了凝心聚力齐创强的良好局面。
3、确保教育经费支出,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我镇认真落实教育管理体制,教育发展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捐助”的投入机制。近年来,镇政府在财政负担较重的情况下,仍然优先安排教育经费,逐年加大教育支出。
一是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镇财政对教育经常性支出逐年增长:2011至2013年,全镇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8402.22万元、9795.3万元、11840.5万元,总额为30038.02万元,年均增长率为18.8%;而同期镇财政对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分别为3233.09万元、4003.8万元、4850.7万元,总额为12087.59万 4
元(不含征地款),年均增长率为22.5%,其增长率大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率。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2011至2013年,全镇中学生均教育经费依次为4826元、7184元、8193元,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依次为5736元、6429元、7968元。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11至2013年,中学生均公用经费依次为1273元、3089元、3358元,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依次为1459元、2258元、2937元。
二是争取社会捐资助学。我镇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镇领导主动联系有关企业和社会组织,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如2013年广东翔顺集团捐巨资3688万元,建设翔顺实验学校,该校园占地面积81亩,校舍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可提供幼儿园和小学学位共1800个,现学校已移交使用。2013年12月, 镇领导联系了广东狮子会慈航服务队到枫冼小学捐资助学关爱大行动,资助了多名同学外,还给枫冼小学捐赠了设备设施及图书一大批,解决了该校的部分教学资源问题。2014年2月至8月,新城镇裕华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广东省宝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新兴县车岗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县禧嘉丰环保有限公司、溢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对洞口小学、洞口中学捐资达30多万元,捐赠教学设备等,支持学校办学。2014年3月至6月,新兴县洞口凌丰玻璃厂、洞口温氏饲料厂、黄岗宝鼎不锈钢厂等企业对黄岗小学捐资达15万元,改善学校的办公设备。
镇政府通过加大教育的支出和积极实施引资办学,使我镇的
教育得到进一步保障,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得到提高,优化了教育环境,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二)整合教育资源,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1、积极协调,调整学校布局。我镇地域广阔,全镇原有27所中小学校(4所中学、23所小学),17所幼儿园,但学校的布局不够合理,教育资源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发展不均衡,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镇党委、政府从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根据新兴县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布局,将城关中学并入环城中学,把雨洞、枫冼、仓夏、茅园、桥亭、陇塘、联群、下坪、三挺、大稳、黎源、黄岗设置为教学点,在北洞位置新建一所完全小学。目前,我镇共有3所中学,11所完小,12个教学点,5所公办幼儿园,12所民办幼儿园。通过调整,我镇学校的布局基本合理,而且所有中小学均达到标准化学校标准,大部分幼儿园达到规范化幼儿园标准。
2、加大投入,建设规范化学校。近年来,镇政府按照教育强镇的要求,共计投入资金12180多万元,狠抓各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积极完善办学条件,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学校,全面提升办学实力。
一是加强校舍的建设。投入7000多万元,在城北新建了一所完全小学(翔顺实验学校),解决我镇小学入学难问题;投入建设经费740多万元,在洞口小学、州背小学分别增建了教学大楼;投入1940多万元,对各学校原来的楼房进行了标准化的装修或改造,新建或维修校门、围墙、校道等。
二是完善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完善办学设备设施是实现教
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镇政府共投入2300万元,对各学校的校园进行改造,重点建设多媒体电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等,改建了物理、化学、生物、科技等仪器室,修缮了科学、音乐、艺术等功能室场,完善了体育文化等设施,还购置了一批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及办公设备,大力改善了办学条件。现在全镇各学校功能场室齐全,有多媒体电教平台279个、计算机2300多台、校园网络系统42个、校园广播系统45个、图书481950册,教学器材充足,能够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全镇学校均接入互联网,实现校校通,学校通过校迅通等方式随时和学生家长联系,全镇大部分老师都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近三年,我镇投入200多万元,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本校特色,挖掘潜在的校园文化,添置了各具特色的宣传专栏,在各学校的教室里悬挂爱国和成才等内容的名言警句,张贴具有教育意义的励志书画,走廊上悬挂学生的自创作品,学校还开设了“广播室”和“宣传橱窗”,“好人好事报告栏”,“文明讲坛”,“校园新形象”专栏,定期报道学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鼓舞人。同时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书画、歌咏、广播体操比赛和校运动会、文艺晚会等一系列形式活泼、内容健康、主题鲜明、情趣高雅的活动。如环城中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举行了“三字经”、“弟子规”、“禅文化”等朗诵比赛;实验小学利用校园橱窗、小抄报等 7
形式,开展每日一禅感悟活动,举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语言艺术周活动;镇政府在各中小学举办“禅文化”等征文比赛。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强,发掘了学生的潜力,发挥了学生个性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修养。这几年,我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了一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如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培训,利用评先、创优等激励手段,大力宣传、表彰、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全镇教师的品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在工作上,他们爱岗敬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肯定和赞誉。近三年来,有117人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136人次被评为县“师德标兵”、145人次被评为县“政德标兵”、278人次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323人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2、实施“人才强校”工程,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近几年,我镇在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创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一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德、能、勤、绩的考核,在中层干部的任命上,通过民主推荐、严格考核、公平竞争,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提上中层干部岗位,学校的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二是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近三年来,有12779人次参加教师培训,167人次参加校 8
长培训班学习,213人次参加学历进修。一批教育教学富有特色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三是落实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为了更好地培养新教师,各校的新老教师之间以“一帮一”或“多帮一”等形式结对子,以老带新,互相促进。目前,我镇小学有专任教师70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大专以上学历占83.8%;初中专任教师371人,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以上学历占81.2%。
3、狠抓教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一是不断完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管理网络,引导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科研兴教观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改革试验,逐步形成“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新局面。二是保证教研经费和教研奖励的落实,将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贡献与教师绩效、评优等挂钩,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三是保证教研活动的时间。各校合理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保证每个科组有足够的教研活动时间。四是加强教研交流活动。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同时还邀请专家、名师到我镇办讲座、作报告等。各种教研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使我镇教师的教研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来,教研工作成果累累:全镇中小学共有立项科研课题104个,其中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5个,县级课题63个;有390篇教师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15篇,省级46篇,市级50篇;有173篇教师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4、抓待遇落实,营造安教乐教氛围。一是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每月按时足额拨付到教职工银行帐户。二是教师的收入逐年提高并实现了“两相当”。2011至2013年,教师年平9
均收入分别为45468元、54432元、56760元,略高于公务员收入。三是落实教职工的医保、社保及住房公积金。四是关心教师生活,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镇政府于每年教师节都坚持召开庆祝表彰大会,镇相关领导经常上门慰问教师,关心老师的工作、生活。近三年,共表彰尊师重教先进个人283人次,优秀教育工作者356人次,先进集体46个次,慰问退休、患病和困难教师105人。目前,全镇教师队伍稳定,教师安教乐教。
(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1.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积极创新模式和德育内容。各学校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建立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感恩教育活动,加强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成功激励教育和感恩教育。通过社会实践、科普展览、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尊老敬老的好作风。如每年3月份组织学生到公园、社区、街道等进行清洁活动,部分学生自发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与老人拉家常,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外化为行动。另外,各学校经常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上法制课,聘请交警到学校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多年来,我镇学生从未出现过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同时,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针对近年国内发生多起校园伤害事故,各学校都安装了监控设备、设置保安室、配备防暴警械;学校定期请有关专家对师生进行应急培训,举行防暴力、防地震、防火灾等事故的自 10
救演练。
近三年,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均为100%,后进生的转化率均为100%。小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分别达92.3%、93.4%、95.6%,后进生的转化率均为100%。全镇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师生违法率、犯罪率均为零,校园没有发生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2、狠抓常规教学工作,减轻学生的负担。镇政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设立重点校、重点班,不给学校定“尖子生”名额,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全镇学校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切实加强常规教学管理,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积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和推广课改经验,课堂教学重效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精讲精练。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同时,各学校坚决执行“减负”的相关规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作业量,做到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课业负担合理,节假日不补课,不滥发规定以外的教辅材料。还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学生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3.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教学质量,我镇各中小学校采取积极的办法和措施加强对教学的管理与研究,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法等。近三年来,各学校通过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规范课程设置、推广课改成果、开展课堂教学比赛、加强教研指导和加大教育科研力度等措施,较好地促进了我镇中小学教学工作 11 的开展,教学工作跨上了新台阶。如实验小学的问题研究教学模式,环城中学的“121”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都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2011—2013年,全镇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期末水平检测合格率均超过89%;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检测全科合格率均超过72%。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有2126人次,其中获国家奖272人次、省奖387人次、市奖259人次。
4、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我镇各学校认真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校体卫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扎实推进体卫艺术教育改革,在抓好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在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特长教育,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近年,各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主题活动,让全体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分享体育的快乐,从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效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2011-2013学年,我镇小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为96.6%,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33%;中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为97%,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4%,优秀率为24%。我镇在第27、28届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镇小学组代表队连续两届婵联团体总分第一名,在乒乓球团体比赛中,也分别获得女子组冠军和男子团体第二名。在第29届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实验中学获得田径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篮球第一名和道德风尚奖,实验小学获得小学组田径团体第二名。2012年实验小校参加省“大课间”活动评比获二等奖,2013年,实验中学参加县中小学大课间活动评比获中学组一等奖。
重视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是我镇学校素质教育的另一特 12
色。各学校开足上好美术音乐课,并积极开展艺术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每年学校均举办 “六一”文艺汇演等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各校都组建了众多的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并取得可喜成绩。2011年实验小学学生合唱队参加省首届合唱比赛获三等奖。2012年,实验小学的舞蹈《路灯下的舞蹈梦》参加省中小学生舞蹈比赛获二等奖。2013年7月,实验中学报送的女声小组唱《我爱米兰》节目获得第八届“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赴港交流展演活动金奖,2014年6月,实验中学在组织和辅导第14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暨大型画集《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第17卷)参选作品中荣获集体三等奖。此外,近三年,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省举办的陶艺、版画等美术类比赛多次受到省的表彰奖励。新城镇中心小学舞蹈队参加县、市、省艺术表演比赛分别获县一等奖、市一等奖、省二等奖,(五)实行全民教育,全面促进社会和谐
1、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争取“起跑”优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镇积极顺应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幼儿启蒙教育,使农村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目前,全镇共有幼儿园17所,其中1所为省一级幼儿园,2所为市一级幼儿园。幼儿园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通过改善办园条件、优化办园环境、健全管理制度、培训师资队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寓教于乐,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快乐成长。在此基础上,我镇还鼓励、支持社会办学,13
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支持和管理,扩大招生规模,有效地解决了与日俱增的幼儿入园需求。同时引导其规范办园,改善办学条件,使各幼儿园均达到规范化幼儿园标准。目前,全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100%,实现了全镇幼儿教育全覆盖。
2、关注特殊教育,开展随班就读工作。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随班就读工作要求,十分关注特殊学生的教育,在镇中心小学积极开展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努力提高特教班师资和教育资源的建设,提升办学条件,让特殊学生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目前,该校有1个随班就读教室,有6名随班就读学生,学校建立了随班就读教室的保障支持系统和教研网络,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建立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人档案。在学校教育中,校长主管“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具体落实到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管理形式,教师对特殊学生更关心、更爱护,对他们的教育坚持因材施教,提供合适的教育,根据特殊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特殊学生健全部分的潜能,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助。同时,学校能加强与特殊学生的家庭联系,形成合力,不断提高特教成效。
3、发展成人教育,铺设致富之路。多年来,我镇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师资以中学教师、农经办、计生办、林业站等部门的技术员为主,另聘请对口培训专业教师授课,以技能培训、岗位培训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长期教育和短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劳动就业培训工作。近几年,我镇先后组织农业技术、财会知识、14
种植业、建筑技术、电工技术等实用型专业培训,培训达12384人次,2011-2013年分别为3582人次、4163人次、4639人次,培训面分别达到 10.8%、13.5%、15.2%。通过各类型的培训,一批批受培训者综合素质和就业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有的已打拼出一片新天地。目前,全镇有多个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覆盖粮食加工、废品回收、种养植等范畴。
4、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打造文化品牌。我镇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社区教育,打造社区文化品牌。一是大力建设社区文化设施,南外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已相当完善。二是加大社区文化建设的力度,构建学习型社区,促进社区文化全面发展。近年来,全镇投入286多万元完成了36个村(居)农家书屋的建设,合计藏书达42000多册,免费供居民借阅,同时完善了36个村(居)的文体设施。目前,全镇共有文化站、文化室、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等17个活动场所。其中,文化站设有图书阅览室、电教室、信息服务办公室等场室;文化广场设有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舞台等设施。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节等节日,街道或村(居)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舞龙、舞狮、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象棋比赛等活动。此外,还不定期举办科普、法制、农技、安全等各种讲座。三是全面建设南外和谐宜居社区示范点。镇政府对南外社区进行总体规划,积极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将“六祖闻经地”的千年禅宗六祖文化底蕴融入其中,围绕“廉、忠、义、孝、悌、和、禅、勇”八方面内容的文化建设,新建立了15处文化景点,并先后建起了社区图书室、博物馆、体育室、文化广场、篮球场等文体设施,新建 15
成慢行绿道近3公里。同时,南外社区还成立了社区广场舞蹈队、粤剧社、合唱团等群众文化团体,开展了发掘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外炮竹”制作工艺,并积极申报市级保护名录和省级保护名录,成立了云浮市首家社区“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基地”。该社区通过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社区文化宣传活动,组织和鼓励社区居民和在社区内居住的外来工经常性开展体育竞技、书画展览、文艺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促进社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近几年来,我镇在各级群众性体育文艺比赛中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如镇政府组织群众参加市广场舞比赛获得特等奖。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努力,我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校园品位不断提升;师资结构不断优化,教师素质显著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攀升;教育科研体系逐步健全,新课程改革成效突出;外来工子女教育得到全面扶助与保障,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协调发展,广大干部群众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新城教育逐步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我镇的教育发展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是中小学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档次总体较低,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中小学及成人技术学校教师适应新时代教学要求的整体素质仍有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目前我镇教育存在的问题,今后,我镇将继续坚持“教育强镇”的发展战略,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1.继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健全镇和各村(居)委的奖教奖学基金会,加大对全镇师生的奖教奖学力度。
2.进一步充实中小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3.根据新形势要求,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继续加强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全面推进全民教育上新台。
四、自评结果
我镇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评分,各项必达条件全部达标,自评得分为98.3分,占总分值的98.3%。我们认为,我镇已具备了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条件,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恳请督导验收。
新城镇人民政府 二0一四年九月
第三篇:创省级教育强镇 促教育均衡发展
创省级教育强镇 促教育均衡发展
——杜步镇申报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阳山县的东南部,全镇区域面积152.86平方公里,总人口31130人,下辖8个村委会,镇内交通便利,青连高速道横贯本镇。目前,我镇有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7所,幼儿园2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全镇有初中生1240人;小学生1339人;幼儿园362人。全镇共有教职工202人,其中专任教师201人。
一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战略,全镇人民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0年,全镇实现区域生产总值4.4亿元。在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我镇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教育综合实力明显进步。2009年,我镇成功创建成为清远市教育强镇。目前,我镇各类教育已逐步形成了协调、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近几年,镇政府先后获得“清远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县先进单位”、“ 县综治维稳先进单位”、“ 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位,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确立了“科教兴镇”的战略思想。
一是教育工作优先考虑。镇党政一把手和分管教育的领导每年主持召开2次以上研究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并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并进行现场办公、帮助学校描绘教育的美好蓝图。杜步镇党政领导班子经常参加杜步镇各中小学的开学典礼,给我镇中小学的全体师生送去了亲切的问候,向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的教师们致以崇高敬意。
二是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我镇制订了《杜步镇教育五年发展规划》,把教育发展作为镇、村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落实学校的中长远发展规划,镇党政一把手和分管教育的领导每年主持召开2次以上研究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并经常深入学校检查,现场办公、指导、帮助学校描绘教育的美好蓝图。
三是教育用地优先考虑。近年来,我镇在土地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征用土地8671平方米,扩建中心小学运动场及综合楼的建设,切实解决了学校用地问题,确保了教育用地优先保障。同时,扩大办学规模,增加规划建设开办了杜步中心幼儿园,确保在我镇的适龄儿童都能上学。
四是教育经费优先投入。我镇是发展中的乡镇,经济仍欠发达,但是,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宁可放弃其它项目的建设,也要把资金转移到教育方面,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08-2010年来,镇投入教育经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做 到逐年增长。2010年以来,我镇开展创强工作,投入了资金超过1000多万元。
(二)各级部门团结协作,狠抓创强工作落实。
自开展创强工作开始,镇党委、政府为了加强领导,统一部署,便于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学校及镇七所八站为成员的杜步镇创建省教育强镇领导小组;制定了《杜步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和《杜步镇创建省教育强镇日程安排表》,并对“创强”工作责任加以分解细化,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建立镇、部门、村、学校的创强工作网络,全镇各条战线、各村、各校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分线包干,责任到人,形成党政、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同时要求创强办积极加强与各方的协调、沟通,凝聚力,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大力营造创强氛围。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强”工作,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除了召开创强动员大会,利用平时会议强调创强工作以外,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全方位地宣传“创强”活动,制作大型户外“创强宣传牌”1幅,悬挂横幅15多条,标语10多条;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校迅通、板报专栏等进行宣传;村、学校分别召开“创强”动员会、座谈会,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
(四)切实为教师谋福利,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多年来,我镇非常重视为教师创造和谐、宽松、温馨的工作和生 活环境。一是切实做好安居工程。历年来,我镇通过政府主导,各方支持,教师住房已基本解决。二是大力实施奖励机制。按照《杜步镇奖教奖学方案》,我镇自2009年以来,每年均拨出5多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节日慰问教师。三是为了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我镇每年为全体教师免费体检一次。四是坚持每年进行一次教师节表彰大会。我镇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建设杜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镇每一年教师节都大张旗鼓地表彰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尊师重教先进个人与单位,在全镇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五是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凡事关民生、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都邀请各校领导和教师代表参加,为教师创造了参政议政的机会和平台。目前,我镇教师当选县人大代表1名,镇人大代表3名,党代表5名。
(五)积极筹集教育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我镇历届政府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对教育有着深厚的情愫,除了积极投入教育经费以外,还积极引导社会热心人士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倾力支持教育。杜步镇企业家何绍永先生捐资80多万元兴建一栋综合楼及学校地砖的铺设;2011年,我镇通过与澳门街坊协会的积极联系,投入30多万元在中心小学新建一栋新教学楼;通过与珠江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宋嘉奇的联系,积极联系到热心团体投入9万多元改造了独树教学点,使到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六)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我镇党委政府一直以办强办优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 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前几年,我镇有公办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11所,民办幼儿园1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教育的不均衡性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科学规划,整合教育资源。为此,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进行调研,多次召开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听证会,制定《杜步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方案》,把生源少、条件差的“麻雀学校”撤并。按照布局调整方案,2007年撤消丘屋、沙坑、深坑小学,把丘屋、沙坑、深坑小学的学生并入中心小学就读。2008年秋,湟川、石溪、东江、独树4所村级小学撤高留低,五、六年级学生集中中心小学就读;2009年将1所完全小学附设初中班学生撤并到杜步中学就读; 2011年秋,山坪小学撤高留低,五、六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心小学就读,优化整合了教育资源。在原丘屋小学(已撤并)创办一所杜步小学中心幼儿园,全镇形成了合理的学校布局,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和优化。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促教育持续发展。
一是注重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对此,镇党委政府对学校内部管理时刻关注,切实推进校长目标考核制度,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不断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任用管理模式。要求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强化五种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岗位意识、民主意识。二是加强教师培训。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镇历来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把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我镇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要求,在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科学安排培训课程和内容,以杜步中学、中心小学为平台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邀请有关教育专家、教研员作专题讲座;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推动学科教学建设;以各类培训班、提高班为依托,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优秀教师等事迹,强化了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开展“塑师德,树新风”等教育活动,强化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另外通过“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其次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我镇已打造了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较高、勇挑重担、勤于探索的教师队伍。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全镇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市级报刊发表论文2篇,获县级奖励论文13篇。全镇教师在教改教研中获县级奖励16人次,市级奖励4人次,省级3人次。
(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我镇为了加强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达到教师“教好,教会”,学生“学好、学会”这一目标。同时,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打造农村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学生幸福一生奠定基础,我镇要求全镇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加强学生的德育、学习与个性特长的培养作出具体的要求。
1、多渠道增强学生德育实效性。
我镇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根据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探索创新德育的新模式、新思路。一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研讨德育工作问题,加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和完善了少先队、家长学校等组织,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制订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镇中小学开展了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进校园”等活动。各校均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并邀请他们每学期到学校进行两次以上的法律讲座;通过晨会、国旗下讲话,清明节到革命烈士墓扫墓,“五四”青年节的文艺汇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理想前途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充分发掘乡土德育素材。我镇在杜步敬老院等地设立德育基地,拓宽育人渠道,积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我镇各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2010学,我镇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为95.9 %,小学生为93.2%,小学生的后进生转化率为95.1%,中学生的后进生转化率为89.4%,全镇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2、狠抓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镇学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积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一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单向、封闭式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二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建立评价机制,激发学习潜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注入活力和生机。2010学,我镇小学毕业生语文、数学、英语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1.1%,89.2%,89.7 %,初中毕业生考试全科合格率为82.7%。多年来,我镇中考成绩均排在全县乡镇初级中学的前茅。
3、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我镇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特长,努力拓展各种有效的途径,遵循“三结合”的教学原则,积极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一是“课外活动与学生兴趣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和搭建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培养具有专长的学生。中心小学注重开展第二课堂的拓展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二是“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我镇各校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中,注重加强课内知识在课外的延伸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 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三是“开展有益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各校均建立了劳动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电脑操作、劳动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等,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陶冶个人情操,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了个性。四是重视艺术教育,发挥美育功能,注意发展学生特长。中小学各成立有舞蹈队、音乐和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普及面广。每年“六一”、“元旦”均举行文艺汇演,艺术教育成绩显著。2008年,我镇小学邓美玲、陈房妹同学参加清远市小学生首届“清实杯”科技知识系列活动之科普征文比赛,荣获三等奖。在阳山举行“聚龙杯”青少年书画大赛中,我镇学校的何嘉怡、刘剑欣获优秀奖。
(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幸福和谐杜步
1、幼儿教育发展良好。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镇重视抓好学前教育,目前,我镇有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所。一是加强师德教育。通过学习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让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我镇按县教育局的布置与要求,组织安排学前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全体学前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细化管理。我镇切实加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做到管理精细化。四是聘任专业人才。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我镇聘任了一部分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幼儿园,增强了学前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五是与阳山县第二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聘请县二 幼骨干教师到杜步中心幼儿园进行日常工作、生活的指导。目前,我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415人,入园人数328人,入学率79%。
2、基础教育巩固提高。
我镇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大力抓好九年义务教育。一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动员,切实加强“防流控辍”工作,落实各种帮教措施,确保入学率和巩固率。二是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镇常抓不懈,把“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目标,各村、学校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临时监护人密切联系,做到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三是我镇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法规,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读书问题,每年为外来工子女提供优质学位,确保了外来适龄儿童入学,让他们享受同等教育。我镇各校努力树立服务意识,转换角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均享受到平等教育,由于措施得当,取得明显效果。全镇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3%,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
3、成人教育不断扩大。
我镇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坚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方针不动摇,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 合、学校教育形式与其他学科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成人教育。镇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在杜步镇中心小学、石溪村委会设立2个成人教育培训点,开设了计算机、水果种植等课程,扎实有效地开展多类型的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实用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从业知识和技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009年以来,我镇组织各类成人教育,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共1836多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劳动力的技术素养和能力,拓宽就业门路,创造经济价值。如养猪、沙糖桔等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以在家创业为主打的种养精英,现在杜步镇旱坑村、大路村、东江村、东山村等村都有养猪场、养鸡场;每个村小组柑桔年年丰收,民收入年年增加。
4、社区教育逐步完善。
在创设良好的农村人文环境的同时,我镇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一是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利用寒暑假举办图片展览、读书活动及各类竞赛,组织青少年参加德育、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开展村民文化活动。我镇每年利用节假日举行大型篮球赛、象棋赛等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广大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三是开展老人文化教育活动。全镇各村文化活动场所基本开辟了专门的老人活动区域。杜步村、东江村、石溪康西烙等村,建设了文化室、篮球场、老人活动场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高雅文明的娱乐休闲场所,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群众的文体活动。近年来,我镇各村文化体育 事业快速发展,构建了全民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自开展创强工作以来,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镇人民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的教育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如下一些薄弱环节:①、村级教学设施设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③、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数量不多,比例偏低,教育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将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以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为新起点,继续坚持“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教育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依法办学,科学育人,创新发展。我们将按照教育均衡化、现代化、规范化、优质化、特色化的思路,通过以下措施改进、完善。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使杜步镇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二)继续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造就更多更好的学科带头人和名校长、名教师,进一步提升我镇的教育水平。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一个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
(三)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人为本,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着力建设规范化、优质化学校,以改革促发展。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标准,我们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自查自评,必达条件已达标,结果为:政府责任150分,支持教育126分,发展水平212分,奖励得分0分,合计得分488分,占总分值97.6%,已经达到了省教育强镇的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报,敬请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专家组对我镇进行督导验收。
杜步镇人民政府 2011年9月15日
第四篇:促教育和谐 创教育强镇
促教育和谐
创教育强镇
“教育创强”,责无旁贷。我校广大教职工将发扬“两基”攻坚精神,迅速行动起来,全力开展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在此,我代表华东中学全体教职工作如下表态:
一、把教职工思想认识统一到镇委、镇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
“创强”是县委、政府的号召,也是惠及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以“创强”为抓手,实现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对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我校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将教育强镇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抓,及时处理和解决存在的难题,以确保创强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二、宣传再发动,营造合力兴教的良好氛围
发挥舆论宣传作用,进一步动员全镇力量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让教育优先的战略深入人心。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党员教师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形成人人参与教育强镇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把“教育创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在具体的“创强”过程中,力求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位,为教育创强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外部条件。重点是做到“三个进一步”:
一是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对工作任务实行倒计时安排,层层分解,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
二是进一步开展查漏补缺工作。按照各自分工及职责对照各项指标及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查漏补缺工作,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顺利实现创强目标。三是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各学校要营造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绿色校园,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师生提供最佳的工作学习环境。
第五篇:坚持内涵式发展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坚持内涵式发展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校长交流汇报材料
永陵中学校长
米庆伟
永陵中学建校以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历任校长的精心引领下,全校上下始终坚持以全面育人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深化改革、大胆探索,扎实工作,综合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好评。现将我校的基本做法汇报如下。
一、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敬岗爱业的教师群体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永陵中学的发展壮大和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一支爱岗敬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我校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工作的凝聚力。领导就是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庭服务、为社会服务是学校领导的根本职责。学校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是:人品第一、正直诚信、敬岗爱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以身作则;要做工作的思想者,而不是传声筒。为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学校每周五召开校委会,集中研究决定学校发展的重大事情和总结上周工作、打算下周事宜。各处室、级部负责人汇报上周工作和本周打算,分管校长总结一周工作,校长做总结性发言。通过交流,大家能互相学习、借鉴、反思,更好地完成各自分工的任务。通过集思广益,制定每周工作安排及工作目标,真正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同时,我们特别强调树立团队意识,全校“一盘棋”的思想体现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各级部、处室负责人,能够及时贯彻校委会的精神,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可以说,我校的各处室、级部负责人,是各项工作的中流砥柱,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处处感染着老师们,全校教职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重视级部建设,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进取氛围。成功的级部管理是我校管理的一大特点或者说一大优势。我们充分放权给级部,使级部主任真正成为级部的组织者、领导者。各级部主任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创造性地开展部工作。从学生的分班到教师的安排,从学生的学习到教师的工作,全盘负责,一包到底。各级部通过班主任例会、级部教师会、集体备课、班级教导会、推门听课等形式把级部管理抓得井然有序。如今,我校形成了各级部之间互相学习、竞争进取、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形成班级管理的核心。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我们首先进一步完善了《班级工作考评细则》,以制度引领、规范班级管理,通过开展“讲卫生、守纪律、勤学习、爱公物、保安全”的流动红旗赛,充分调动班主任及各班学生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其次是通过“班主任沙龙”,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多年来,学校每年组织四次以上班主任沙龙,一次一个主题,例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如何与学生交流沟通”等。沙龙活动为班主任展示自我、交流研讨、反思进步搭建了良好平台,促进了班主任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实行班主任例会制度。每周,各级部根据学校的总体布署,结合本级部的实际情况,每周五第六节准时召开班主任例会,班主任汇报上周班级管理情况,部分班主任介绍班级管理的经验,级部主任布置级部工作,大家一起研讨班级管理等问题。通过例会,交流经验、统一认识、研讨方法,集思广益地开展工作,促进了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四是开好班级教导会,形成教育合力。每学期各班至少召开2次正规的班级教导会和随时的班级教师碰头会。班级教导会主要是分析学生的思想、学情、发展潜力,特别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目的是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班主任随时了解任课教师情况,准确把握每一名学生的变化,各任课教师紧紧团结在班主任周围,共同管理、共同提高。
4、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学校积极开展了以“爱”为核心的“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和“修师德、树师风、铸师魂”的师德教育,提出了“为学生服务,让家长满意”的口号。当班级第一个学生到校之前,班主任已经到校;班级最后一名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班主任才离校。在我校,老师们比得是工作、比得是工作业绩。守得住清贫,精神富有的实验中学老师,依然自觉地在家里备课、批改作业,依然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批改,依然打电话询问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协助,永争第一”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引领学校稳步发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已成为每位老师的自觉行动,这是实验中学品牌的灵魂。为增强全校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每学年学校都举行了家长评教活动。全校教师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精神,赢得了学生家长的赞誉。
5、坚持“以师为本”的教师观,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是学校的主人。为了进一步增强管理的人文性,学校以情感投入为基础,以民主管理为特色,以激活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为目的,集情感沟通、民主参与、需求满足、目标激励、制度制约为一体,建立了一种现代化的人人平等的管理体系,使广大的教职工真正品尝到了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滋味,逐步树立了“教以生为本,师以校为荣”的主人翁意识,安教、乐学、善教局面初步形成。学校的重大决定、评先选优等均吸收教职工的意见。在职称评定、考核、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等方面,学校千方百计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如每年为教职工查体1次;为教职工加入意外伤害保险;开放音乐教室、体育活动室,教职工每天活动1小时以上;关心大龄青年的婚姻,出台奖励政策,鼓励教职工为大龄青年做红媒。为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学校组织了教职工运动会、趣味比赛、拔河赛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学校风气正、人心齐,形成了一个敬岗爱业、乐于奉献的教师群体。
二、加强校本培训,持续提高教师素质
多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校本培训,传承和发展永陵中学文化。首先是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为了帮助教师形成课程的新理念,我们把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与培训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积极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以及新教材培训;另外,学校每月印发一期业务学习材料。通过开展“书香满校园”活动,引领教师做一名有思想、有品位的名师。积极落实“四个一”要求,即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每月读一篇好文章,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文献著作,每学年订一份学科教学杂志,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全力建设书香校园。以一贯之的学习活动使教师们充电输血,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次,实施名师工程。学校在抓好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倾力打造永陵中学名师,推出新宾名师,以此来带动全校教师的成长。
第三,实施“青蓝工程”。新调入永陵中学的教师,第一项任务就是拜师。学校选派名师或优秀教师担任师傅,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同时,根据教师间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学校组织了更多的“师徒对”、“帮学对”。本学年,有36对老、中、青教师组成了“师徒对”或“帮学对”。学校制定了“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对新、老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徒弟必须先听课、后上课。这项工程已连续开展15年,使我校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开展“说讲研磨”四合一教研活动。在抓好“五课”的基础上,即示范课做引领,优质课做样板,达标课显成效,汇报课提水平,常规课出成绩的基础上。我校创造性的开展了“说讲研磨”四合一教研活动。基本做法为: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中备课,形成教案初稿。根据集体备课要求,一名教师说课,一名教师讲课,一名教师主持研课,一名教师磨课。最后,全组进行总结。旨在通过这种方法来促进教师丰富完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评课模式和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7、重视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师的课题研究,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实质问题。我校的课题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从研究的问题来源看,我们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需要;二是从研究的过程看,我们的研究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的,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可分割地融汇在一起;从研究的目的来看,我们的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是为研究而研究。“问题即课题”是我校教研的出发点。我校的教研主要体现在“四个一”:每月研究一节精品课,每学期写一篇教学案例,每人承担一个研究课题,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反思。
三、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向日常教学要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多年来,我们始终狠抓教学常规,重务实,求实效。
1、健全落实教学管理制度。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常规,把备课、上课、批改、听课、辅导、复习、作业、考试、成绩评定等均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做到严格要求,严格实施,落到实处。日常教学中,由级部主任负责对教学常规的抽查,如检查备课、听课、作业布置等;领导听完课后,主讲教师首先要将教案、听课笔记、学习笔记等交给领导检查,然后再评课;教务处不定时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领导进行处理;学期中和学期末,学校进行教学常规的综合检查评定并计入考核中。抓住不落实的事和人就是抓落实。关于作业布置问题,我校是旗帜宣明的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即书面作业不超过1.5小时。我们控制作业的措施一是实行作业审批制和抽查制。各科作业由级部主任把关;教务处每周抽查一次以上作业布置情况和学生实际所用时间,对用时间超过规定的教师责令整改。在作业批改方面,要求教一个班的教师必须全批全改;教2个班的教师尽力全批全改,但至少要批50%以上,且不准连续2次不批同一个学生的作业。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教师是全批全改的。
2、着力走好备课环节“三步曲”。第一步,教师深入自备。通过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切实掌握教材体系、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教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学生活动的时空;有合适精当的练习。第二步,备课组加强集备。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内容无论从结构、要求、体例上都是全新的,教师们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尺度不一,对新教材的处理参差不齐。因此,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要求备课组教师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不仅要求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确定每课的难点、重点,而且还要转变视角,从学生的角度全面认识、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第三步,个人反复精备。通过集体备课的学习、感悟和提高,教师再认真修改自己的教案,融入集体的智慧,发展自己的教学艺术。备课“三步曲”促进了我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努力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在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上,学校要求教师逐步做到“四个转变”:一是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二是由“关注优生”向“关注全体”转变;三是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四是由“关注教书”向“关注育人”转变。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我们要求做到“五个转变”:一是由被动式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式学习方式;二是由单一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种学习方式;三是由死记硬背方式转变为活学活用的学习方式;四是由死啃书本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五是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4、强化单元检测的基础地位。单元检测能使班级、教师及时掌握班情、学情、教情,肯定成绩,发现不足;找出差距,及早改正。各年级、各学科每学期均组织三次以上的单元过关考试,及时总结了各学科、各班级平日教学的得与失。我校的单元检测按级部学科统一进行,即统一命题、统一监场、统一阅卷。各组长要写好总结报班主任和级部主任,级部主任要与存在问题较大班级的教师研讨;学生情况由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研讨。
5.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管理决定教学的方向,科学管理会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力,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团队意识,教学效益的考核不看重个人教学成绩,而是看重年级的成绩,学科组的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实行等级制,即按班级成绩分成三档,每档至少有4个班级。学校特别规定,中考、会考成绩实行“捆绑式”评价,即中考、会考成绩优秀的学科的所有教师在第二学期的教学评价中,均按第一档计算。在教研组考评中,我校进一步完善了《教研组考评细则》,突出了整体创优的教研组考评办法,如在作业布置、成绩差距等方面,也采取了“捆绑式”评价,即本学科作业出现问题,全组都有责任;成绩差距超过学校规定的范围,教研组考评中的教学成绩不得分。这样,有利于整体教学成绩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师间的团结和良性竞争,人力资源得到优化,教学合力得到加强。
四、坚持以生为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正确把握和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按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三个全面”的要求,努力实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的目标。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遵循教育规律,关爱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关爱至上,相互理解,待人以诚,共同发展,这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精髓,更是现行教育的核心。为此,我们提出了“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口号,并采取了异步教学,异步作业等措施,要求老师正视差异,“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活例题,勤反馈”,达到推进后生,发展中等生,提高尖子生的目的。我们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在成长的,应该犯错误、有毛病、可塑性大的社会人来看待,特别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如学校要求班主任排座位要按照高矮个进行,对教学成绩的评价按教体局规定的正常辍学率进行,找家长要征得级部主任的批准,不得找学生为教师干私活,晚上九点以后完不成书面作业可以拒做等等。
2、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浓厚的校园文化开启学生的心扉。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校创造条件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为解决教师不足问题,去年我们自费聘任了2名音乐教师、1名体育教师和3名英语教师。由于学校空间狭小,体育课教学了2+1模式,即2节室外课,1节室内课,且规定同一级部的体育课不同时上,目的是保证每节课最多有4个班上室外课。
为落实好艺术教育、体育健康教育和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我校以“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来承载学校的素质教育;组建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组建各种活动来拓展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