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麻镇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南麻镇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紧扣农民致富增收目标,全镇1-8月份实现就业再就业544人,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840人。一是完善机制推动。建立实行了农村富裕劳力、外出务工人员、技术特长人员、用工信息“四本台账”动态化管理制度,并推行了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社保关系接续等“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教育培训促动。进一步完善了以成教中心为主体、村(居)远程教育和农民夜校、文化大院为培训辅助的镇、村两级就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订单式、意向式、联合式等劳动技能培训活动13期,促进和提升了劳动力就业竞争力。三是开发岗位拉动。通过抓招商引项目,开创就业岗位,并依托居家城、大观园等经济发展平台开发个体私营业、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卫生清扫等公益性就业岗位,拓宽了劳动力就业渠道,先后有200余人受益并实现再就业。1
第二篇:就业再就业工作
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五个考核指标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指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减去累计自然减员人数。
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指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增就业的城镇各类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形式就业人员的总和。
自然减员人数:指报告期内因退休、伤亡等自然原因造成的城镇累计减少的就业人员。
2、城镇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报告期内,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人数。
3、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指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的相关条件的人员,一般指大龄、身体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以及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
4、城镇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报告期末,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占期末从业人数总数与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之和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
登记失业率×100%期末从业人员总数+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
5、小额担保贷款:按各镇人口数量分配任务
(1)贷款对象: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2)微利项目认定:除国家限制的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其余均视为微利项目(微利项目可以享受财政贴息)。
(3)贷款期限:2—4年(目前我县小额贷款实施办法规定执行两年)。
(4)贷款额度:A、一般2—5万元 B、大中专毕业生10万元 ;C、妇女8万元; D、合伙创业20万元;E、劳动密集型企业200万元。
(5)贴息标准:个人创业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予以贴息;劳动密集型企业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予以贴息。
(6)申报程序: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向各镇人社所申请,经初步审核符合条件后向县担保中心申报;符合条件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县担保中心申请,经县人社局、财政局审查后;上报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担保中心审批。
(7)申报材料:附后。
(8)各镇小额贷款工作职责:一是做好小额贷款宣传工作;二是帮助自主创业贷款人员申报小贷贴息;三是协助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四是了解和掌握本辖区创业大户和创业企业详细情况;五是
及时上报小额贷款统计报表,做好每个自主创业人员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自行贷款贴息的人员的台账建立工作。
二、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1、创业培训
(1)培训对象: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退伍军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
(2)培训时间:不低于150课时;
(3)申请创业培训开班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2、就业、失业登记
(1)登记范围:按照《陕西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就业登记的范围为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从业人员;失业登记的范围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尚处在失业状态的本县城镇户籍的所有人员均符合申领《登记证》条件。但在实际发放过程中,现役军人、在校学生、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人员除外;
(2)重点发放登记人员:
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②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灵活就业人员;
③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就业人员;
④享受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的自主创业人员;
⑤当年在本县就业和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
生;
⑥符合就业条件未就业残疾人;
⑦零就业家庭符合就业条件未就业人员;
⑧城镇所有未就业人员;
⑨当年在本县转移的农村劳动者;
⑩其他享受就业扶持优惠政策的人员。
(3)申请《就业失业登记证》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3、社会保险补贴
(1)补贴对象: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
(2)补贴条件:
①对各类商贸、服务型企业新增岗位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下岗职工,并与之签订了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
②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下岗职工,并与之签订了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
③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下岗职工,且年龄符合“3848”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
(3)补贴标准:按企业(单位)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之和计算;
(4)补贴期限:①应于劳动合同一致,最长不超过3年;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人员可延长到退休;
(5)申报程序:用人企业或单位(灵活就业人员个人
申请)按材料要求向县就业管理局申报,经审核后,提交县就业再就业联席会议研究审批;
(6)申报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4、公益性岗位补贴
(1)申报范围:公益性岗位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或用人单位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以及其他岗位。
①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政府各工作部门和乡镇招录的协理员、社区治安联防协管员等岗位。
②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县、乡镇、社区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院等机构,城市环卫和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岗位。
③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炊事、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后勤岗位。
④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本县实际提出并报经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其他岗位。
(2)安置原则:录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先特困、后困难”的原则,优先安置年龄大、技能弱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
(3)安置对象:
①下岗职工中“38”、“48”等就业困难人员;
②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城市居民家庭成员;
③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
④毕业后超过半年未实现首次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⑤失去土地的被征地农民;
⑥失业的残疾人;
⑦未就业的城镇退役军人和军烈属;
⑧需要抚养未成年人的单亲家庭失业人员;
⑨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4)补贴标准:由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与实际岗位工资的差额具体确定;
(5)补贴期限:①应于劳动合同一致,最长不超过3年。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人员可延长到退休;
(6)申报程序:①确有用工需要的用人单位向人社部门提出公益性岗位设立申请,由人社部门对岗位设立进行审核认定,符合设立要求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组织考试考核、录用等工作。②经人社部门组织招聘、录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由用人单位按材料要求向县就业管理局申报,经审核后,提交县就业再就业联席会议研究审批;
(7)申报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第三篇:高新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成都高新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成都高新区内的用人单位和户籍在本区内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
第三条成都高新区的就业工作遵循“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
第四条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认真履行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的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第五条坚持改善和优化创业环境和条件,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再就业扶持对象的创业活动,给予扶持。
鼓励劳务型、就业型企业和非正规就业组织的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的再就业扶持优惠政策。
鼓励劳动者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第六条加大投入,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就业训练,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素质与能力。
鼓励属于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行业、规模在100人以上,能提供见
习职业(工种)相应培训条件并有服务社会意愿的企业,申请认定为“成都高新区青年就业见习培训基地”,开展3-6个月的见习培训,高新区管委会根据培训难度和岗位技术含量发放培训补助;凡本辖区从大中专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或拥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6-25周岁未就业的居民,均可提出申请参加见习培训,由高新区管委会向学员提供相当于失业保险金标准的生活补助和见习保险。
高新区内持《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证》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参加成都高新区再就业定点机构组织的免费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者,根据课时安排按每人每天6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参加高新区再就业定点机构承担专业(工种)以外的培训,取得职业等级证书者可按不超过每人800元的标准核报70%的培训费用。
第七条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并鼓励各类人才中介、职业介绍机构为区内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可按中介成功1人补贴100元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第八条发放就业补贴,鼓励高新区内用人单位更多地招用本区域内的劳动者。
将国家再就业扶持政策中的岗位补贴延伸至所有用人单位,凡招用本辖区持《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证》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的,每招用1名人员给予用人单位500元的就业奖励。
第九条承担高新区财政投资项目的企业,有义务做好本区域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工作,招用本区域居民的比例不得低于30%。代表高新区管委会对政府项目进行投资、营运的部门,负责监督执行。
第十条进一步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通过社会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扶持政策。
社会公益性岗位主要指高新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岗位(包括收发、门卫、打字、保洁、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岗位)和由各级财政出资形成的就业岗位(公共物业管理、社区治安协管员、城市管理协管员、环卫清扫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管理等社会化服务岗位)。
社会公益性岗位由劳动保障部门掌握和调控,重点用于安置高新区内持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证》的“4050”(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就业困难人员。
第十一条本办法所列各项扶持政策所需资金,符合国家、省、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条件的,从促进再就业资金中支出;其余补助资金由高新区财政支出。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暂定执行三年,若遇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调整,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高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实施细则,并负责解释。
第四篇:促进就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残疾人税收优惠政策
一、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残疾人”指哪些人?
答: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人员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单位的条件?
答:“单位”是指各类所有制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并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1)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单位实际上岗工作。
(2)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高于25%(含25%),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10人)。月平均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低于25%(不含25%)但高于1.5%(含1.5%),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5人(含5人)的单位,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但不得享受营业税优惠政策。(3)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政府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4)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
支付了不低于单位所在区县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5)具备安置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三、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的营业税优惠政策?
答: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由地税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限额减征营业税的办法:(1)实际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年可减征营业税的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地税机关根据单位所在区县适用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2)营业税优惠政策仅适用于提供“服务业”税目取得的收入占营业税业务收入达到50%的单位,但不适用于提供广告业务以及不属于“服务业”税目的营业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
四、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答:单位支付给残疾人的实际工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对单位按照规定取得的营业税减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五、对残疾人个人就业的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答:对残疾人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对残疾人个人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免征增值税。对残疾人个人取得的劳动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和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和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减征幅度和期限减征个人所得税。
下岗职工在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一)凡为安置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举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
业,开办当年安置上述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经劳动部门审核,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一次性免征所得税3年。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上述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30%以上的,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原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新安置上述人员占原从业人员总数60%的,由企业报主管税务机关按现行税收管理权限批准后,可享受新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服务企业指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2-3年所得税减免优惠)
(二)私营企业当年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以上的,以及私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后安置原国有企业员工占合并企业从业人员60%以上的,可享受上述优惠。
(三)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对其取得的经营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按以下规定办理: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从事独立劳务服务的,自其持下岗证明在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之日起,3年内免征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逐年审核。
大学生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的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应缴纳税款小于上述扣减限额的,以其实际缴纳的税款为限;大于上述扣减限额的,应以上述扣减限额为限。上述所称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人员是指:1.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2.零就业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
内的登记失业人员;3.毕业内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是指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毕业是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人员按以下规定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等凭证。
(一)按照《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
(二)毕业内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凭学校出具的相关证明,经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认定,取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仅在毕业适用),并向创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取得《就业失业登记证》;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直接向创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三)上述人员申领相关凭证后,由就业和创业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人员范围、就业失业状态、已享受政策情况审核认定,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字样,同时符合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条件的,可同时加注;
主管税务机关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加盖戳记,注明减免税所属时间。
上述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以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减免税手续之日起作为优惠政策起始时间。税收优惠政策在2013年12月31日未执行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
第五篇:完善四项体系建设,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市是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县级市,劳动力资源密集,就业再就业任务繁重。去年以来,尤其是全国、省、(上级市)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市实际,下大力气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体系建设,着力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保障监察监督体系上下功夫,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2003年,全市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8980个,新增就业再就业8382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1790人,累计参保职工已达6290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2.55%以内,超额完成了(上级市)市下达的就业再就业任务目标。
一、完善政府促进就业责任体系,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
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指导精神,把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开发就业岗位,完善优惠政策和目标责任体系建设等措施,促进了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促进就业责任。
市委市政府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求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切实承担起责任来,并明确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为了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市政府进一步充实加强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再就业工作的中长期规划、有关政策制定、任务分解、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同时建立起联席会议、监督检查、部门职责分工和情况通报等项工作制度。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市23处乡镇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健全了工作制度,形成了市乡两级政府分工负责、市直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市政府还与11个市直部门和23处乡镇(街道)签订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目标责任书。市政府将各项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部门,并建立了月调度、季通报,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制度,随时掌握工作进度,实行动态管理。同时,把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与考核评优奖惩任免结合起来,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抓发展作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根本途径,确立了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一方面扩大招商引资,创造就业岗位。对招商引资项目,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把就业和再就业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就业岗位增加的双重目标。通过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完善载体建设,积极实施“城区北扩”战略,规划建设了25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2003年以来,围绕培强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机械制造业“三大产业群”,全市共引进过千万元的大项目194个,过亿元的47个,其中有投资10亿元的福田汽车工业园,投资5亿元的中纺桑莎工业园,投资3亿元的中纺金旭工业园,投资2亿元的上海新纺工业园等容纳大量从业人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仅市开发区,今年引进过亿元大项目19个,区内全部项目完成总投资35亿元,全部达产后,可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另一方面发展民营经济,挖掘就业潜力。民营经济具有吸纳能力强、就业数量大、安置成本低的优势,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潜力。近几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简化企业设立审批程序,放宽准入限制,建立广泛的融资渠道,改革完善民营企业劳动管理、社会保障等办法,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加快结构调整、挖掘就业潜力结合起来,市里协调劳动保障部门与企业主管部门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灵活形式实现就业。这些措施,既扩大了民营经济总量,又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足了多形式、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层次的就业需求。(三)制定落实配套政策。今年以来根据中央、省、市一系列政策规定,我市制定了符合本市实际的综合政策文件和部门配套文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诸发[2003]3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决定》,劳动保障、经贸、财政等13部门联合发文提出贯彻落实《决定》的具体意见,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又制定了《×××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地税局、劳动保障局下发了《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局、劳动保障局也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的通知》,全市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在各项政策落实方面,劳动保障部门开设专门服务窗口,简化办事程序,2003年共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68本。工商、地税等部门也积极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注册登记费、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等税费90万元。财政部门调整支出结构,落实再就业资金,投入247万元,用于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再就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就业再就业工作搭建载体和平台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是扩大就业的必要条件,对促进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3年狠抓了劳动力市场建设、技能培训和基层就业服务机构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强化劳动力市场服务功能。为协调劳动者自主择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关系,×××市进一步加强了劳动力市场服务功能。近年来,先后投资30万元,建起了一处公共职介机构和五个分支机构,集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劳务输出、失业登记、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于一体,完善了服务功能,拓宽了服务领域。引导各类赢利性职介机构规范发展,依法取缔了35处非法职介组织,对5处个体职介组织予以核准登记,营造了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客观环境,初步构建了以市属职介机构为主体,以民间职介机构为补充,连接城乡覆盖全市的劳动力市场大格局。为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配备了先进的电子技术设备,与市直各大口微机系统联网,对全市各类劳动力资源信息进行动态监控和跟踪管理,及时采集、分析、发布用工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同时,公共职介中心实行全员目标管理责任制,每人分工包(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抓一定数额的用工单位,定向联系,及时沟通,并将搜集到的用工情况纳入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统一分析和匹配后,通过新闻媒体、劳动保障专刊和信息专栏等形式向社会发布,极大地方便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的加强,进一步强化了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服务功能,形成了以求职登记为“晴雨表”,以用工反馈为“回音壁”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主渠道。2003年以来,市职业介绍中心与团市委联合举办了“青春创业、送就业下乡”“首届青年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等活动,把就业政策、就业信息送村入户,服务到人,大大方便了劳动再就业。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新建了家政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学校三所培训实体,建起了以高级技校为龙头,以职业学校为主阵地,多种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形成了大发展的局面。高级技校在×××市开发区规划征地630亩,投资1.3亿元建新校区。一期工程投入6000万元,占地33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已于2003年10月投入使用,现已招收新生2500名。在抓好技能培训载体建设的同时,针对社会需求,开展了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转业转岗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免费培训,着力在增强求职者的就业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创业能力上下功夫。2003年,全市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54期,培训人员5961名,其中失业人员3256名,为3059名职工发放了岗位技能等级证书。为积极推动劳动预备制度,全面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2003年5月,×××市举办了首届车钳技能大赛,6月又承办了(上级市)市首届车钳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培训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劳动者素质,而且改变了劳动者就业观念,树立了自主就业、竞争就业。流动就业的市场就业观。市小康食品包装机械公司总经理孙学军,原先是无线电零件厂的一名下岗工人,参加职业培训后,观念有了转变,技能有了提高,组织57名下岗失业人员挑头创办了小康食品包装机械公司,成为下岗、失业职工自主创业的楷模。
三是建立乡镇(街道)就业工作平台。为把劳动保障工作向乡镇街道和农村延伸,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经市政府批准,在11处乡镇(街道)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每所定编3人,为全额预算事业单位,隶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介绍、管理等劳动保障工作。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建立,极大促进了×××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在促进民营经济组织的社会保险扩面、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开发就业岗位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弱有所助、安居乐业,对于促进就业再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在不断完善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的基础上,又先后实行了女工生育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03年1月1日,又实施了《×××市离休人员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至此,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3年,劳动保险处为10348名企业离退休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工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6821万元;机关养老保险处为5174名离退休人员拨付养老金6992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处为667名投保人员发放养老金49万元;医疗保险处为5558人次患病住院人员支付医疗费用5188万元;工伤保险为327起工伤事故支付工伤费用324万元;生育保险为1937名女职工支付生育保险金325万元;失业保险处为3811名失业职工支付失业救济金906万元。在落实好各项社会保障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参保方式,完善个人参保机制。专门成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为下岗失业职工、非公有制企业和各种灵活、弹性就业人员代缴各项保险、办理退休手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公有制经济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初步形成了“社会保障跟着你,哪里就业都一样”的运行机制,使更多的劳动者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自成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以来,共有8360名个人参保职工,有利地推动了统一劳动力市场形成,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
四、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监督体系,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我市把加强执法监察工作作为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手段来抓。成立了规格为副科级、全额拨款的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大队,配备了交通、通讯等工具。严格按照《××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的要求,结合运用日常监察、检查、专项监察、举报专察等形式,围绕企业用工、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清理企业拖欠工资等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2003年共对417个用人单位进行年检,查处举报案件184起,下达《责令改正指令书》88份,《询问通知书》62份。对6家拖欠社会保险费、拒不履行行政处理、处罚决定的用人单位申请法院依法强制执行。对55家欠薪企业进行执法监察,补发历史拖欠696.22万元,检查使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82家,涉及民工18119人,补发农民工资5798万元,为农民工追回经济损失131万元。处结劳动争议案件190起,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90万元;受理来信来访案件116件次,处结率达98%以上。依法维护了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