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县就业、再就业的一点建议

时间:2019-05-12 12:4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我县就业、再就业的一点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我县就业、再就业的一点建议》。

第一篇:促进我县就业、再就业的一点建议

促进我县就业、再就业的一点建议

就业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搞好一个城市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长远的战略问题。招商引资则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供了一条最佳的途径。招商引资不仅能够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提供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与工作的机会。如今,我县正积极开展“大招商”活动,这对促进我县扩大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是个很好的机遇,我相信,借助大招商的平台我县的失业人员安置问题会得到一个较好的解决。对此,我有如下建议:

一、人社部门对失业人员资料进行梳理整合,合理分类。

人社部门完善并及时更新失业人员资料,包括应届毕业生资料,按照失业人员的求职意向、文化层次、个人专业等基本资料对失业人员的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方便按照企业的用工需求对现有人员进行筛选。

二、将招商引资与就业、再就业紧密结合。

1、紧盯新建、在建项目和重点项目,实行项目立项时提前介入。项目立项之前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通过对人员资料的筛选。要求技能单

一、无需特殊的技术要求的企业,人社部门组织将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合格人员推荐给企业进行选择;特殊技术或者有特殊技术要求的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培训来满足企业的需求,来实现企业与失业人员的双向选择。

2、项目在建中同步跟进,项目投产后服务到位,促进就业增加。项目在建过程中及时与企业沟通、跟进,保证企业与员工双方达到双促进。

三、出台政策鼓励就业安置突出企业。

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给我县解决就业与再就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扶持和奖励,不单纯地看引进项目与资金额的的多少,以引进资金额的大小来进行奖励,而且把是否安排就业与再就业作为一项指标,对安置就业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专门出台相关的政策,由市政府予以奖励。当然,解决就业和再就业最终还是要靠经济的增长,愿我县经济实现飞跃,率先实现现代化;愿尽己之能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高新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成都高新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成都高新区内的用人单位和户籍在本区内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

第三条成都高新区的就业工作遵循“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

第四条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认真履行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的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第五条坚持改善和优化创业环境和条件,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再就业扶持对象的创业活动,给予扶持。

鼓励劳务型、就业型企业和非正规就业组织的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的再就业扶持优惠政策。

鼓励劳动者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第六条加大投入,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就业训练,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素质与能力。

鼓励属于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行业、规模在100人以上,能提供见

习职业(工种)相应培训条件并有服务社会意愿的企业,申请认定为“成都高新区青年就业见习培训基地”,开展3-6个月的见习培训,高新区管委会根据培训难度和岗位技术含量发放培训补助;凡本辖区从大中专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或拥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6-25周岁未就业的居民,均可提出申请参加见习培训,由高新区管委会向学员提供相当于失业保险金标准的生活补助和见习保险。

高新区内持《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证》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参加成都高新区再就业定点机构组织的免费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者,根据课时安排按每人每天6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参加高新区再就业定点机构承担专业(工种)以外的培训,取得职业等级证书者可按不超过每人800元的标准核报70%的培训费用。

第七条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并鼓励各类人才中介、职业介绍机构为区内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可按中介成功1人补贴100元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第八条发放就业补贴,鼓励高新区内用人单位更多地招用本区域内的劳动者。

将国家再就业扶持政策中的岗位补贴延伸至所有用人单位,凡招用本辖区持《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证》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的,每招用1名人员给予用人单位500元的就业奖励。

第九条承担高新区财政投资项目的企业,有义务做好本区域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工作,招用本区域居民的比例不得低于30%。代表高新区管委会对政府项目进行投资、营运的部门,负责监督执行。

第十条进一步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通过社会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扶持政策。

社会公益性岗位主要指高新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岗位(包括收发、门卫、打字、保洁、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岗位)和由各级财政出资形成的就业岗位(公共物业管理、社区治安协管员、城市管理协管员、环卫清扫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管理等社会化服务岗位)。

社会公益性岗位由劳动保障部门掌握和调控,重点用于安置高新区内持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证》的“4050”(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就业困难人员。

第十一条本办法所列各项扶持政策所需资金,符合国家、省、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条件的,从促进再就业资金中支出;其余补助资金由高新区财政支出。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暂定执行三年,若遇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调整,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高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实施细则,并负责解释。

第三篇:促进就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残疾人税收优惠政策

一、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残疾人”指哪些人?

答: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人员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单位的条件?

答:“单位”是指各类所有制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并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1)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单位实际上岗工作。

(2)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高于25%(含25%),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10人)。月平均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低于25%(不含25%)但高于1.5%(含1.5%),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5人(含5人)的单位,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但不得享受营业税优惠政策。(3)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政府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4)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

支付了不低于单位所在区县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5)具备安置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三、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的营业税优惠政策?

答: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由地税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限额减征营业税的办法:(1)实际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年可减征营业税的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地税机关根据单位所在区县适用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2)营业税优惠政策仅适用于提供“服务业”税目取得的收入占营业税业务收入达到50%的单位,但不适用于提供广告业务以及不属于“服务业”税目的营业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

四、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答:单位支付给残疾人的实际工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对单位按照规定取得的营业税减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五、对残疾人个人就业的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答:对残疾人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对残疾人个人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免征增值税。对残疾人个人取得的劳动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和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和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减征幅度和期限减征个人所得税。

下岗职工在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一)凡为安置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举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

业,开办当年安置上述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经劳动部门审核,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一次性免征所得税3年。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上述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30%以上的,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原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新安置上述人员占原从业人员总数60%的,由企业报主管税务机关按现行税收管理权限批准后,可享受新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服务企业指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2-3年所得税减免优惠)

(二)私营企业当年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以上的,以及私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后安置原国有企业员工占合并企业从业人员60%以上的,可享受上述优惠。

(三)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对其取得的经营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按以下规定办理: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从事独立劳务服务的,自其持下岗证明在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之日起,3年内免征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逐年审核。

大学生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的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应缴纳税款小于上述扣减限额的,以其实际缴纳的税款为限;大于上述扣减限额的,应以上述扣减限额为限。上述所称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人员是指:1.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2.零就业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

内的登记失业人员;3.毕业内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是指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毕业是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人员按以下规定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等凭证。

(一)按照《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

(二)毕业内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凭学校出具的相关证明,经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认定,取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仅在毕业适用),并向创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取得《就业失业登记证》;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直接向创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三)上述人员申领相关凭证后,由就业和创业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人员范围、就业失业状态、已享受政策情况审核认定,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字样,同时符合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条件的,可同时加注;

主管税务机关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加盖戳记,注明减免税所属时间。

上述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以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减免税手续之日起作为优惠政策起始时间。税收优惠政策在2013年12月31日未执行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

第四篇: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妇女就业再就业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妇女就业再就业

社会经济转型期妇女再就业工程,已成为当代中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搞好这项工程,是中国改革能否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妇女再就业工程,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关注,劳动部门在妇女再就业中做了许多工作,得到了省市政府的肯定,这与妇联、工会、司法等部门的支持和协作是分不开的,在此,对一直以来支持我们工作的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围绕妇女就业再就业,我局充分发挥就业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力量,开展多专业、实用性和短平快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使广大妇女实现充分就业。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开发就业岗位52827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3910人。其中,促进2068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重点帮助3204名“4050”特困群体实现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5360人,其中转移到省外6732人。以上人员中妇女占很大比重。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面逐步扩大。新增生育保险参保人员1.4万,参保职工累计31.8万人。审核生育保险待遇2044人,支付待遇1238.21万元。切实维护了生育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市劳动监察机构通过举报专查、劳动保障执法年审、专项检查、巡视检查等监察方式,重点解决使用童工和危害未成年工劳动保护权益的问题。共对28370户用人单位及职业介绍机构实施了劳动监察,共清退童工20人。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引导妇女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妇女同志应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摆脱依附心理,放弃不切实际的择业观,重新定位,先就业,再择业,积极踊跃地从事社区非正规就业,通过一些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方法解决就业问题,努力开拓就业出路。使自己在市场闯荡中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实现自身价值。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妇女自身素质。随着现代高科技、文明化的出现,劳动力已经成为一种专业技术和能力的运用。失业妇女普遍存在文化偏低、技能偏差等问题,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符合培训对象的就业意愿,符合就业条件的灵活多变的培训模式,对妇女进行系统、实用、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她们掌握再就业的本领。昆明市建立了培训超市,根据妇女的特点,开办家政服务、插花、园林绿化、计算机、烹饪、茶艺等专业,让妇女自己选择适合和喜欢的专业参加培训。在石林、宜良、禄劝等县,还充分发挥旅游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办导游服务、景区摄影、歌舞表演、餐饮服务、清洁、绿化、培训班,同时,与职业介绍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把培训合格的学员推荐就业,使“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的培训模式规范化、系统化。

三、鼓励和帮助有创业愿望的女性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从去年开始,我们启动了创业培训机制,为适合创业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小额贷款、事务代理等“一条龙”服务,落实国家积极的就业政策。

四、针对农村女富余劳动力开展就业前引导性培训。重点帮助无一技之长的农村妇女结合就业意向掌握就业技能,为农村女富余劳动力提供再就业帮助。

五、保障妇女在就业中的平等权利。劳动保障部门始终将保障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利作为工作重点,继续实施和完善有利于妇女就业的政策,改善女性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认真解决拖欠工资、女职工特殊保护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关爱活动和维权服务,严厉打击侵害女性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六、加强维权宣传,维护和保障妇女儿童权益。通过上街宣传,发放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有关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形成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劳动部门每年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春风行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并在外来人员较集中的南坝劳动力市场,设立了法律咨询窗口,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还专门印制了《务工人员手册》,在法律法规、城市相关法规、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为外来人员提供指导。

七、强化维护妇女儿童劳动权益的执法力度,通过强化日常巡视监察、开展专项检查等活动,清理整顿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规范用工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用人单位侵害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八、帮助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以往的招聘中,相当多的单位愿意招收男性或年轻未婚女性。通过多种宣传活动,帮助用人单位认识已婚与未婚女性各自不同的优势,推动他们从维护女性平等就业权利的角度出发,大力支持妇女就业,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分别招收各种女性,对开拓就业渠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倡扬男女平等的精神,促进两性平等就业,是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经济、社会和男女两性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搞好妇女就业工作,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保障部门将努力做好妇女再就业工作,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落实国家积极的就业政策,为社会经济发

第五篇: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共、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社区建设、促进就业再就业及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通过实践和探索,社区服务平台建设从试点到普及,从城市到乡镇,快速推进,逐步深化,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全市现有社区居委会139个,其中城区39个,县(市)所在地和乡

镇社区居委会100个,涉及居民户数21.3万户,70万人。仅今年上半年,就开发社区就业岗位8345个,社区从业人员15278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856人,职业培训1534人,劳动保障事务代理6622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狠抓“六个到位”,加快建设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网络

1、领导重视,政策到位。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并在东宝区开展试点,探索社区平台建设的经验和途径。今年5月16日,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社区建设。为了推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市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门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对我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从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2、合理配置,机构到位。为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民主自治作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促进社区建设,我市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赋予了社区低保、精神文明建设、居民综合服务等13项职能。根据上级要求,考虑到当前就业再就业工作十分繁重的特殊情况,我市决定在全市街道和社区新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并将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统一命名为“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定编2-3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统一命名为“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到目前,我市所有街道和93个社区已先后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基本形成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

3、择优录用,人员到位。为了确保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素质,我市严把工作人员入口关,由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结合基层事业单位改革,对地方推荐的候选人员实行严格考核、竞争上岗、择优录用,选拔了一批优秀人员充实到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目前,全市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共有干部职工257人,已全部到位并投入工作。

4、财政支持,经费到位,2002年,市政府第四次提高财政拨款标准,使城市每个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的经费拨款由过去的6000元增加到10000元,县(市、区)、街道财政分别配套10000元或5000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每年也向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在注入货币资金的同时,还辅之以土地、资产、政策等全方位的投入,彻底解决了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5、社会动员,场地到位。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在开办之初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办公场所问题。去年,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决定,由各级政府部门对口帮助有困难的社区建设办公场地,并责成政府督查室及时掌握情况,跟踪督办,确保了全市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场地到位。

6、规范管理,制度到位。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专门印发了《关于规范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流程的通知》,制定了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职责和各项工作职责,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流程,有效促进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二、强化“六项职能”,全面推动社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

1、强化社区劳动力资源管理职能。为加强社区劳动力资源管理,重点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特困人员基本情况和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社区制定了《社区居民调查登记表》、《社区居民失业与再就业状况登记表》、《社区参加社会保障人员登记表》、《社区离退休人员情况登记表》等表格,工作人员挨家逐户登记造册,建成档案台帐,制作光盘输入各社区的微机,为更方便快捷地为社区各类人员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市已建机构的社区均完成了建立劳动保障服务基本台帐的工作,其中有22个社区建立了计算机管理数据库。

2、强化社区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全市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积极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推荐培训、技能鉴定、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派遣等公共就业服务项目。今年上半年,全市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共中介成功3965人,职业指导近15000人次,提供政策咨询28400余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420人,安置再就业949人,为辖区内居民代理劳动保障事务9100余宗。

3、强化社区就业实体和组织职能。创办社区就业实体和社区就业组织,是扩大社区就业容

量,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解决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各社区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社区共创办社区就业实体和就业组织197个,安置就业2553人。

4、强化社区就业扶持和再就业援助职能。我市各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积极协助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待遇手续,受理需办《

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的申报和公示,组织实施了系列的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今年上半年,全市社区共有6918名下岗失业人员得到援助,3856人实现再就业,2700多人在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帮助下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2377人享受了各项有关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5、强化社区社会保险和社会化管理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社会保险关系数据库,掌握离退休人员生存和流动状况,协助为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发放社会保险待遇等服务;办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政策性调整,协助离退休人员家属申领丧葬补助和遗属抚恤金;协助有关部门在离退休人员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截止今年五月底,我市已对19564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实行了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率达到54.03。同时,为了维护广大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确保社会稳定,社区工作人员走门入户,排查核实,为9.2万名对象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服务。

6、强化社区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宣传职能。掌握好、利用好这些法规政策,是执行好、落实好这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法规的关键。我市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采取多种形式,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了每个社区居民手中,有力促进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把握“三个特点”,努力开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虽然我市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还存在着整体合力不强、长效机制不全、基础设施滞后、资源整合不够和社会化管理服务程度不高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研究探索新时期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特点,推动我市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迈向新台阶。

1、把握社区服务社会性特点,在机构建设网络化上下功夫。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向社区延伸,职能与社区结合,不仅是劳动保障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社区服务社会化的必然结果。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的这一时代趋势,进一步加大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网络化建设力度,为劳动保障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地区经济改革与腾飞夯实基础。我市政府计划在保持原有投入的基础上,在两年内再拿出200万元,用于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

2、把握社区功能多样性特点,在机构管理规范化上下功夫。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职能多,覆盖广。随着形势的发展,其承担的职责将越来越重。要把这些事情都做好,必须有规可导,有章可循。因此,必须在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上做好文章。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研究与探索,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政策,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健全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规章制度,严格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强化队伍素质培训,推动社区劳动保障事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3、把握社区事务繁杂性特点,在机构工作手段现代化上下功夫。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工作人员每天不仅接待量大,而且事务繁琐零杂,办快了,办好了是份内事,办慢了、办错了就会引发不良后果。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先进的工作手段,是做好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保证。我市将把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下一步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重要内容来抓,利用近两年时间,分两步走,首先在城市社区实现社区劳动保障前台服务计算机化,随后全市普及;其次,到2005年,在全市实现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劳动保障机构计算机网络联通,形成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各负其责,随需联动局面。

《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经验汇报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下载促进我县就业、再就业的一点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我县就业、再就业的一点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促进再就业工作总结

    平度市总工会 关于促进再就业工作总结近几年来,平度市总工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青岛市总工会关于促进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

    关于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建议

    关于促进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建议目前,经济危机对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加深,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在知识、认知、能力等方面相对很低,未接受过任......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总结

    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总结xxxx年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按照城东街道和街道劳动服务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目标,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结合社区实际......

    就业再就业组织机构

    就业再就业组织机构组长:王立杰 副组长:高淑娟 组员:张秀云郎东徐友李淑萍 战涛 敖树臣田田孟照红 孙立坤卜静君......

    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

    **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提纲**区人民政府(2009年6月17日)各位领导:**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就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区中心工作,充分发......

    2010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福泉市2010年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年初确定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安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为目标,......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一、全面完成各项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一)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扎扎实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561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2011年就业再就业上半年工作总结今年上半年,我局始终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自治区、地区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把扩大与促进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