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三资管理 加快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三资管理
加快信息平台建设
为会面提升我镇“三资”信息化管理水平,我们以信息化建设作为突破口,建立市、镇、村三级“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有效解决当前“三资”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慢、监督缺乏针对性等难题。目前已在全镇完成各村全面推开。
一、组建班子,成立了镇信息化工作组,镇分管领导任组长,农经站、村会计为业务骨干。
二、多方联络,市农办、电脑公司、软件公司沟通联络,掌握相关信息,加强组织谋划,明确“三资”信息化建设要凸显“六大功能”:专网运行功能、“三资”管理功能、信息查询功能、信息发布功能、业务提醒功能、全程监管功能。
三、广泛调研为确保清产核资开展顺利,首先在全镇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各村“三资”管理工作底数,重点掌握各村“三资”管理电算化工作水平、从事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工作情况等。
四、高标准、大投入。在建设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中,以“科学谋划、打造精品、注重实效、安全运行”为思路,已投入20多万元,超前配置,一次性采购了高配置服务器、精密扫描仪、高性能电脑、触摸一体机等实行专线、专网、专电脑、专人操作,规范操作流程业务培训,数据录入等基础工作,并通过现场演示,对软件产品功能模块,包括资金管理(账务处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用户平台管理、财务公开、综合查询(监管)及触摸屏查询等,通过集中培训,实现了市、镇、村多点网上业务处理、查询统计、适时监控,构建了覆盖全镇的“三资”信息采集、处理、审批、监督机制。
在建设目标上,镇实现业务处理、查询、统计汇总、监管、审批等功能;村实现公开查询功能。在时间要求上,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市、镇、村三级“三资”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硬件配置到位、软件安装到位,“三资”同步由手工记账转换到软件系统操作,全面实现网络化管理。
第二篇:农村三资管理平台资料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农村三资管理解读及相关资料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
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 农村集体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它资产。
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依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农村三资的监管模式为:
依托镇农经站,在原建立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基础上,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同时依托镇司法所建立农村项目竟标服务中心,形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三个中心”为依托,“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农村三资的监管目的为:
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村三资的监管原则为:
(一)坚持“五权”不变的原则。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必须坚持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五权”不变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截留和挪用农村集体“三资”,维护村集体和村民涉及“三资”的合法权益。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二)坚持民主管理的原则。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必须坚持民主管理的原则,保障村民以及民主理财小组对村集体“三资”占有、使用、收益和分配的知情权、反映权和监督权。
(三)坚持公开的原则。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原则,及时将村集体“三资”的使用和收益向全体村民公开,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必须实行招投标或公开竞价。
(四)坚持成员受益的原则。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必须坚持成员受益原则,通过完善收益分配制度,让农民群众随着集体经济壮大,得到更多的实惠。
农村三资平台的核心功能为: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的形式,加强农民群众对财务等工作的监督,扩大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民主化管理;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使之成为培育现代农民的有效途径。最终通过借由平台的力量,改善农村信息滞后、发展缓慢的现状,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村财政管理水平,实现农民增收,使我国的农村建设走向新的里程。
资金管理:资金管理主要是依托“村账委托代理”,严格收入支出审核把关,随时掌握全镇或各村的代管资金数额。
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主要建立了资产台帐,详细登记每一项资产的数量、价值和管理使用情况,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规范资产、资源管理,做到账账相符,对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并将资产、资源使用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开,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主要实现了对可利用资源登记造册,建档立案,逐项登记,对资源管理实施全程监督,便于随时查询。
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主要是,建立“合同管理台帐”,进行电脑录入,动态管理,通过台帐掌握各村合同的基本内容和合同金额,已经合同履行情况等,及时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等,统一招投标管理,对招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投标过程进行记录和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资源使用合理。农村三资平台的推广模式:
平台化推广:农村三资平台适合以县(市)为平台进行推广。村、乡级推广目标过于分散,推广成本过高,并且村乡级不具备农村三资的完整管理职能,一些重大项目的审批工作需要在县级审批完成,县(市)对三资的管理可以形成完整的闭环工作,对于信息化平台,也可以形成完整的工作流程。
精准营销:县(市)主管农村工作的农委是平台推广的关键领导机构,项目的营销重点为县(市)主管农委的书记和农委主任。
痛点营销:首先通过交流和资料收集,找到目标客户在三资管理中的痛点难点,向客户描述清楚信息化平台解决现有痛点难点的方案及效果。
农村三资平台的研发工作:
三资平台的完整研发周期预期为30个人月(简单理解为10个人,三个月的研发工作量),中枢北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现有技术研发人员60余名,完成胜任平台的研发及推广实施工作。
相关附件:
附件一:专家对于农村三资工作的解读 附件二:标准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附件一:专家对于农村三资工作的解读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 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
同志们:提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可能大家都听过,但能耳熟能详的人并不多。其实农村集体“三资”与在座的村组干部有莫大的关系。今天,借此机会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我从农村集体“三资”基本概念、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如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等方面讲述。
一、农村集体“三资”基本概念
(一)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
(二)农村集体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它资产。
(三)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多发领域,抓住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就抓住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健全“三资”规范运作机制,能够科学、合理地规范农村经济事务管理,有助于铲除农村基层干部经济腐败的土壤,起到预防腐败的关键作用。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三、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组织及职责
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是全乡代理服务、监督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的专职机构。各村配备一名报帐员,报帐员在村委中产生,由村两委提名,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采用“双重管理、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推进我乡农村“三资”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的轨道。
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要严格执行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按照“一村一账”方式进行分户核算管理,建立统一的行政村集体“三资”台账,对各村“三资”进行代理服务。“三资”台账的保管、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并逐步纳入电算化管理。各村根据“三资”的使用变动情况,及时到“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进行台账变更调整,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一)基本原则
1.坚持村集体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不变的原则。村资金属于该村集体所有,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挪用。
2.坚持独立核算的原则。村原财务独立核算的主体不变,实行以村建账,单独核算,保持原村帐户、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保持原村财务的独立和完整。
3.坚持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原则。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坚决制止新增不良债务,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4.坚持帐、表、据统一管理的原则。村财务管理所需账簿、记账凭证、凭证封面、报表,一村一柜,由镇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保管。
(二)工作职责
1、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工作职责是:
①代管各村会计帐目,各类凭证,涉及财务内容的合同,代管各村民委员会财务公章。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②对各村的财务收支凭证进行定期审核和接收,及时受理报账事宜,并按照要求填制记帐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账账、账证、账款、账实、账表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的及时、准确、完整。③遵守财经法规,执行财务制度。
④对各村的收据进行管理,负责发放、稽查和核销。
⑤监督各村重大经济活动情况,发现有违犯财务制度行为的,有权冻结该村财务业务,对违犯财经纪律严重的应移交有关部门,追究责任。⑥监督各村财务收支公开情况。
⑦对各村的资产、资源进行协管和监督。⑧代理会计档案。⑨提供会计信息。
2.村民委员会报帐员职责是:
①负责村各类明细帐目登记、管理村内各类资产、资源。
②对本村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填制或者取得符合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始凭证,及时上交各种收入。
③定期整理财务收支凭证,组织开展民主理财活动。
④对村内会计事项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核。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事项应及时向负责人说明并予以更正,对不符合财务规定、审批监督手续不完善的开支,不予报支。
⑤按照规定定期将本村发生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有关单据、凭证报送代理服务中心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⑥对于代理机构退回的要求按照规定进行更正、补充的原始凭证,应当及时予以更正、补充。
⑦按照要求保管使用村委的备用金、有价证券、农经单据、现金支票。⑧定期与乡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进行会计帐目核对,保证会计业务及时准确。
⑨协助镇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做好本村财务公开工作。⑩负责居民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如何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
(一)认真分析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农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账目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乏力等问题仍然粗存在。在座的各位村组干部,你能说得出来,你村你组的有多少资金、资产资源嘛?我想没有。虽然村帐实行了乡代管,但组帐仍旧由组里做。有的组里组长、会计、出纳一个人兼,缺乏监督,一个人说了算,往往出现侵吞、霸占组集体资源,造成组集体资源的流失,村民集体上访不断。
2.“三资”台帐管理不完善。农村集体“三资”涉及面广、项目繁多,复杂而多样。部分村对属于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家底不清、管理混乱,管理台帐没有健全完善。特别是对集体土地、国家强农惠农资金和集体收益等重要项目登记不全、不细甚至没有登记。由于台帐管理不完善,导致了农村集体“三资”存在的产权不清晰、长期闲臵浪费、流失严重、被挪用占用等诸多问题。
3.村务公开走过场。村务公开走过场,只单纯强调财务公开,而不注重资产资源处臵上的公开,对集体发包事项、农村建设项目、强农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公开还不全面。
4.民主决策难实行。当前部分村仍存在“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审批一支笔”现象。在处臵集体资产资源时,不按照民主程序,搞暗箱操作,不公开,不进行招投标,不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支书或村委会说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了算,严重违反有关规定。
(二)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和监督,是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根本途径,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摸清“家底”,健全台帐。
各村要组织专门人员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的排查清理工作。成立由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村会计、包村干部或村民理财小组和群众推荐的村民代表等参加的清理小组,由包村干部组织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清理。在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完成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工作,建立台帐。按照登记、核实、公示、有异议的进行复审、确认、上报的程序,由村清理小组成员及包村干部等分别签字后上报乡镇农经站审核确认,并做好移交的准备工作。清理清查要以村会计帐簿为依据,坚持帐内帐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帐务相结合。对遗留的债务问题,要以村会计帐簿为依据,由乡财政、农经等部门审计确认,各项债务要本着“谁举债,谁负责;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采取先急后缓,分类处理,积极予以化解。对帐外的债务,有条件查清的审核无误后进行登帐,一时无法认定的,在认定后进行补登。对资源的清查登记以目前由村集体所有和使用产权清晰的为重点,对资源产权不清、有争议的可暂不登记,待明晰产权后,再进行补登。
(四)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收入管理、现金管理、支出管理、资产资源管理、票证管理、会计报表、财务档案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承包合同管理、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十四项制度。
(五)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需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六)严格程序,民主决策。针对农村仍然存在的“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审批一支笔”等突出问题,为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必须将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大额固定资产的购臵与处臵等列入村级重大事项,实行流程化、[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精细化管理。坚持用“流程化、精细化”管住“随意性”,从强化程序监督入手,凡办理村级重大事项,必须依次履行“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项目实施、验收决算、公开公示”等九道程序。每道程序都在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纪检委员的监督下递次进行。
(七)加强组级“三资”管理,消除盲点地带。设立组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负责本组日常资金收支情况的监督。
如何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工作
一、基本概念
“强农惠农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资金投入,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等。包括: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包括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治理、农村能源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小水电、堤塘建设、乡村公路建设、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等方面的资金。
(二)涉农奖励补贴类资金。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基础能力建设资金、农机具购臵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畜禽良种补贴、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补助、渔业补助、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与扑杀补助、“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资金、退耕还林补助、天然林保护资金、森林工程建设资金、绿化长江建设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资金、产粮(油)大县奖励、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方面的资金。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类资金。包括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村科技、新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建设、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方面的资金。
(四)农业综合开发类资金。包括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资金。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五)农村综合改革类资金。包括镇乡机构改革、区乡财政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化解乡村债务、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等方面的资金。
(六)农业防灾救灾类资金。包括特大防汛抗旱补助、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救济资金、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等。
(七)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类资金。包括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民工培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改扩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巴渝新居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
(八)财政扶贫开发类资金。主要是中央和市财政用于支持 我区扶贫工作的资金。
(九)库区移民类资金。包括中央和市财政安排用于支持库区饮水、道路、困难移民住房等生活生产设施建设,移民后期扶持、口粮补贴资金和对口支援资金等。
(十)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类资金。包括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镇乡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等方面的资金。
二、如何做好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
1.摸清涉农项目资金。以“对农民的补贴资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其他重点专项资金”四类资金为重点,进一步摸清各项涉农政策项目和各类涉农专项资金的数额。
2.强化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监管。对石油价格补贴、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生态公益林补偿、农村低保等补贴类资金,通过 “一卡通”方式,及时足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额地兑现给农民;对农机购臵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着力完善政策,改善服务,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确保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3.完善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制订、清理和完善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制度,明确强农惠农专项申报条件、扶持重点、使用范围、报批程序、资金拨付与检查验收方法等,规范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
4.公开资金管理分配情况。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公开强农惠农资金安排的原则、投向重点、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分配标准、监督检查、跟踪问效等,提高资金分配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推动涉农资金在村务栏公示制度的落实,切实解决涉农资金和项目公开不及时、不规范的问题。
5.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和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强农惠农项目和资金的监督检查。各涉农部门都选择2个以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涉农项目资金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截留、挤占、挪用、骗取强农惠农资金等问题,严格责任追究,并通报有关情况。
6.加强政策宣传工作,增强政策透明度。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多方位开展政策宣传,增强政策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形成对惠农资金多形式的监督,保障了惠农资金受益农民。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附件二:标准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1、财务收入管理制度
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应当及时入账核算,做到应收尽收。严禁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要加强票据管理,杜绝“白条”抵库。要定期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定期盘点库存现金,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账实相符。
2、财务开支审批制度
日常开支按规定程序审批,重大事项开支应当履行民主程序。财务开支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报经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定期交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审核。审核同意后,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人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财务流程完成后,要按照财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接受全体成员监督。
3、财务预决算制度
年初应当编制全年资金预算方案,按民主程序形成决议并张榜公布;预算调整时,要严格履行相关程序。年终应当及时进行决算,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向全体成员公布
4、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
明确各财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账、款分管,支票、财务印鉴分别保管。要按照会计核算主体分设账户(簿),应当尊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所有权和财产管理自主权,不得改变集体资金的性质。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5、财务公开制度
应当将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定期逐笔逐项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年初公布财务收支计划,每月或每季度公布各项收入、支出情况,年末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情况。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1、资产清查制度
定期进行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账实、账款相符。
2、资产台账制度
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固定资产,要按资产的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还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已出让或报废的,应当及时核销。
3、资产评估制度
集体经济组织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经营集体资产,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合并或者分设等,应当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由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或具有资质的单位实施。评估结果要按权属关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确认。
4、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
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应当制定相关方案,明确资产的名称、数量、用途,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及其价格,是否招标投标等事项;同时履行民主程序。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经营时,应当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并向全体成员公开。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当及时归档并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5、资产经营制度
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经营的,要加强合同履行的监督检查,公开合同履行情况;收取的承包费和租赁金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资产,要明确经营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和经营目标,确定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并向全体成员公开。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股份制或者股份合作制经营的,其股份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要定期对集体资产的使用、维护和收益进行检查,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管理制度
1、资源登记簿制度
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性资产,应当建立集体资源性资产登记簿,逐项记录。资源性资产登记簿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性资产,还应当登记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个人)的名称、地址,承包、租赁资源的用途,承包费或租赁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等要重点记录。
2、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
集体所有且没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林木、山岭、园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资源性资产的承包、租赁,应当采取公开协商或者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以公开协商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由双方议定。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应当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招标方案必须履行民主程序。在招标中,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招标投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合同和相关资料应当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3、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统一编号,统一管理。合同应当使用统一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上交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并定期公开。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及时归档并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4、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集体资产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增加集体积累、集体福利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得用于发放干部报酬、支付招待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要纳入账内核算,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项审计监督。
农村集体资产评估制度
一、农村集体资产评估必须坚持真实、科学、公正、可行的原则。
二、农村集体资产在发生下列情形之一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一)资产拍卖、出售、转让;
(二)以招标方式发包、租赁资产经营权;
(三)实行兼并、分立、联营、股份经营及改组股份合作经营;
(四)以股份的形式将存量资产折股量化或折股出售;
(五)与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开办合资、合作经营企业;
(六)企业清算;
(七)资产毁损;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九)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三、农村集体资产评估范围包括:依法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源性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四、农村集体资产单位价值在 5000元以上的必须进行评估;资源性资产单位价值不论金额大小都要进行评估。
五、农村集体资产评估,必须委托具有合法资格的评估中介机构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管理部门具备评估资质的人员,组建评估小组,成员不得少于3人。
六、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时,应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评估机构、评估人员应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有关情况和资料保密。
七、农村集体资产评估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请立项;
(二)资产清查;
(三)委托评估;
(四)评定估算;
(五)验证;
(六)确认。
八、农村集体资产评估后必须出具《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有效期为1年。
九、农村集体资产评估的费用由被评估单位承担。农村集体资产集中采购制度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添臵大型集体资产委托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所集中采购的办法,并签订委托协议。
二、添臵下列资产必须实行集中采购:
1、新建办公、生活用房;
2、新建公共娱乐场所;
3、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
4、添臵交通工具、仪器及设备;
5、添臵价值在2000元以上(含2000元)的办公用品;
6、投资在20000元以上(含20000元)的修缮或维护项目;
7、其他需要进行集中采购的项目。
三、集中采购采取下列几种形式:
1、公开招标;
2、询价采购;
3、竞争性谈判;
4、邀请招标;
5、单一来源采购。
四、集中采购前必须履行下列相关程序:
1、村委会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2、村委会向乡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3、乡人民政府审批;
4、集体资产产权交易所备案。
五、集中采购必须具备或履行下列相关手续:
1、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的决议复印件;
2、提交集中采购申请书;
3、乡人民政府审批的依据;
4、集体资产产权交易所下达的集中采购通知;
5、集中采购委托协议;
6、集中采购公告、公示;
7、集中采购招标文件;
8、集中采购《投标书》;
9、集中采购评标记录;
10、集中采购中标通知;
11、签订集中采购合同书;
12、集中采购验收报告。
六、集中采购的评标办法由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所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相关条文进行。
[键入公司名称]
农村三资管理相关资料
[键入公司名称]
第三篇:打造阳光平台强化三资管理
打造阳光平台强化三资管理
努力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武坚镇纪委经管站
我镇共有14个行政村、3个社区,辖 30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8333亩,围田养殖14399亩,河荡900亩,其中家庭经营36987亩,规模经营31346亩。至2011年末6月底,镇会计站共代管村组集体资金983万元,资金代管率达96%;全镇村组拥有集体固定资产988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58万元,公益性资产340万元,管理性资产490万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全部建立了台账,同时建立了合同管理台账。为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的要求,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减少基层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我镇狠抓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积极打造平台,成立了武坚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资产资源的增减变动和增值情况得到了有效监管,确保了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现将我镇在“三资”管理方面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奠定工作基础
农村集体资产是历年来农民群众的劳动积累形成的,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切实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领导,我镇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制定了工作计划,建立了三资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农村工作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和纪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农经、监察、国土、财政、审计、水利、民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镇农经站具体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中心的筹建工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同时健全村级“三资”管理组织,明确群众是
1村组“三资”的管理主体,村“两委”是“三资”管理中具体事项的执行主体,村民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村“两委”“三资”管理工作情况,以切实维护集体利益,保障村民权益。在此基础上,各村积
极开好村组干部会和群众代表会。通过会议,大力强调加强“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广泛宣传农村三资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全镇上下形成了共识,为规范和加强“三资”
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清产核资,严肃工作程序
要加强和规范“三资”管理,清产核资是基础工作。为此,我镇在年初就对村组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
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核登记,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监督民
主、管理科学”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清点集体资金。在抓好结报账的基础上,盘点村集体库存
现金,着力解决白条和票据抵库等疑难问题,全镇14个行政村3个社区清产核资前现金余额8.11万元,通过盘点、清查,收缴了保管在少数群众手里的集体资金累计达2.18万元。清产核资之后至2011年6月底,镇会计站共代管村组集体资金983万元,资金代管率达96%;确保了集体资金安全完整。
二是清理固定资产。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村组集
体的半机械化农机具逐渐被淘汰,有的因为保管不善而遗失,有的因为长期闲臵而损毁,有的因为帐务处理不正确而未能及时登记入
帐。为此,我们组织村组干部群众对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
清理核对。经清查,全镇共核减固定资产345件,核减金额54.8
3万元;共核增固定资产14件,核增金额1.89万元。对上述的固定资产的核减、核增,各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一致通过了集体固定资产核增核减方案,经履行相关手续程序后及时进
行了账务处理,到6月份全镇固定资产余额988.32万元(其中经营性固定资产158万元、管理性固定资产490万元、公益性固定资产340.32万元), 登记账外资产1275件,3498.48万元,基本达到了账物相符、家底清楚。
三是清查集体资源。全镇各村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查看发包
合同、走访农户、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全面清查集体耕地、林地、水面等资源性资产,到6月份全镇资源性资产面积7.7878万亩,其中非经营性资源面积1.1403万亩,经营性资源面积6.6475亩,确保了集体资源及经济利益的全面性。
四是清收陈欠。主要是清收合同到期未结清的承包款和各项应
收款。此次共清收各项往来123.69万元,其中清收应收款103.63万元,清收内部往来20.06万元,核销往来98.58万元,其中核销应收款67.27万元,内部往来31.31万元。
五是清理账户。对实际已结清且长期无新业务的资产负债类账
户进行转账核销处理,6月份共清理帐户55户计17.4万元,做到账实相符,严禁账外账。
在抓清产核资工作的同时,我们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抓好整改
工作:一是对于核增核减的固定资产,认真履行核销报批手续,由
村组出具核销报告、村主要负责人签字、民主理财人员确认、村民
代表会议通过、分管领导审批、农经站盖章后进行账务调整,并向
村民公示。二是及时收缴村组自行保管的现金、存折账户计3.75万余元,同时,考虑到村组集体收益(利息收入)不受损失,对于相关未到期的以个人名义保管的存折,统一制表登记,与会计站履行交接手续,一旦到期,例行转存。
三、规范“三资”管理,创新工作举措
一、强化思想认识。我们借鉴外地经验,深入调查研究,理清了加强“三资”管理监督的基本思路,决定在全镇农村财务委托代理的基础上,再组建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下设农村招投标管理服务中心,变原来资金使用后监管为对“三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监管。为确保“三资”管理的顺利实施,前期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农村“三资”管理监督领导小组,明确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的指导思想、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和目标任务,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抓好平台建设。投资 20多万元,在原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和农村招投标管理服务中心,增配了LED显示屏、电脑、会议桌椅等办公设施,同时,抽调 6名懂业务、政治素质高的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开展清产核资。为切实查清各村“三资”底数,为工作开展打好基础,我们根据市委要求,集中半个月的时间,抽调专人,对全镇 14个村进行全面清查,填制统一的清产核资报表,作为填制农村集体 “三资” 台账的原始依据。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对已核实确定权属关系的村集体账内外固定资产、产品物资、货币资产、债权债务和其它资源性资产逐一登记,分类归档,并录入微机,建立起了“三资”台帐,实行动态监管。
二、规范资金管理制度。推行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度,并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账户管理。统一审核把关。统一代理记账。统一财务公开。出台了《农村干部廉政守则》,对农村干部的行为提出了“十个不准”,加强自律约束,避免和减少了农村干部经济上乱作为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大监督制约力度。每张原始单据,必须经过“三笔会签”、村民主理财小组、委派会计、农村财务委托中心总会计、镇经管站“五道关口”审核把关后,按规入帐。并出台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中心考核实施办法》,重点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进行了规范考核。通过“村财民理镇管”,前移了村级财务监管的触角,有效地防止了“有钱随便花,无钱借着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村级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创新资产资源管理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重点突出“四抓”:一抓台账。制定了系列资产资源调查表,组织专业队伍对全镇所有的资产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排查并登记造册,录入微机,建立数据库,同时按季度对承包、交款、发包等情况进行更新完善,为开展资产资源的长效管理和公示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抓发包。针对农村资产资源发包矛盾与上访多发,发包过程不民主,不公开,不按程序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的状况,我镇及时成立了农村招投村管理服务中心,并出台了《关于农村招投标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划定了招投标范围,制订了农村招投标操作流程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实施招投标的项目,先在村里履行民主程序,形成书面会议纪要,并出具招投标委托申请书;镇招投标中心接受委托后,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和村两委一起,研究确定合适的招标方式,制作招投标
文件,在镇、村公开栏及市“三三三”工程网上发布招投标公告,然后在镇纪委的全程监督下根据项目的不同进行公开竟标或开标。投标方式按项目的不同确定,建设工程类的承包实行暗标明投,资产资源的出租、发包、转让等,实行明标明投或明标暗投。并当场公布中标结果;向中标人发中标通知书并在镇公开栏和网站上进行中标公示;在镇纪委的监督下,村集体与中标人订立合同协议;对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峻工,须经村、有关部门、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对工程质量现场验收后进行工程资金结算。通过实践证明,此举从源头上有力制止了农村资产资源发包过程中的不良现象的发生,涉及资产资源发包的矛盾与上访明显减少。三抓公开。在强化资产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公开公示工作,除通过正常渠道公示外,同时还建立专门网络,包括“三资”台账在内的所有信息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四抓监督。镇纪委全过程参与“三资”管理,突出招投标、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等重点环节的监督与检查,并创新形式,完善制度,强化考核,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使得“三资”管理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得到了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四篇: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建设
资源县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建设
日期:2013-07-16
来源:桂林资源县农业局
作者:易忠应
阅读:110次
字体:大 中 小
为规范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行,有效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保值增值,资源县积极打造“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在今年9月后将对各乡镇农村“三资”情况实现网络监管,全面推动农村“三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民主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已成为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2012年至2013年6月,该县先后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有关文件和《资源县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网络监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各乡镇、县直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分工,健全了农村集体“三资”运行和管理机制,在清产核资、界定权属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夯实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工作基础。
据了解,该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平台目前已开始建设,计划在7月底前完成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所需软件、硬件采购及网络和公开平台安装,数据采集、导入(录入)和接收;8月底前全面运行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检验网络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运行质量和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完善;预计9月后正式投入运行,相关部门可随时查询,村民也可以直接上网查阅村级财务政务公开情况。
该县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建设,对提高县、乡镇行政区域内各行政村农村集体财务(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对各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对辖区内各农村集体财务(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基层农经干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规范基层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秩序,提高基层农村集体财务(资金)、资产、资源等集体财产的公开透明度,减少农民上访事件的发生,缓和乡村干群矛盾,“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的和谐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篇:打造阳光平台 强化三资管理
打造阳光平台
强化三资管理
努力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武坚镇纪委 经管站
我镇共有14个行政村、3个社区,辖 30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8333亩,围田养殖14399亩,河荡900亩,其中家庭经营36987亩,规模经营31346亩。至2011年末6月底,镇会计站共代管村组集体资金983万元,资金代管率达96%;全镇村组拥有集体固定资产988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58万元,公益性资产340万元,管理性资产490万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全部建立了台账,同时建立了合同管理台账。为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的要求,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减少基层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我镇狠抓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积极打造平台,成立了武坚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资产资源的增减变动和增值情况得到了有效监管,确保了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现将我镇在“三资”管理方面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奠定工作基础
农村集体资产是历年来农民群众的劳动积累形成的,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切实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领导,我镇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制定了工作计划,建立了三资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农村工作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和纪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农经、监察、国土、财政、审计、水利、民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镇农经站具体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中心的筹建工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同时健全村级“三资”管理组织,明确群众是 村组“三资”的管理主体,村“两委”是“三资”管理中具体事项的执行主体,村民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村“两委”“三资”管理工作情况,以切实维护集体利益,保障村民权益。在此基础上,各村积极开好村组干部会和群众代表会。通过会议,大力强调加强“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广泛宣传农村三资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全镇上下形成了共识,为规范和加强“三资”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清产核资,严肃工作程序
要加强和规范“三资”管理,清产核资是基础工作。为此,我镇在年初就对村组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核登记,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监督民主、管理科学”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清点集体资金。在抓好结报账的基础上,盘点村集体库存现金,着力解决白条和票据抵库等疑难问题,全镇14个行政村3个社区清产核资前现金余额8.11万元,通过盘点、清查,收缴了保管在少数群众手里的集体资金累计达2.18万元。清产核资之后至2011年6月底,镇会计站共代管村组集体资金983万元,资金代管率达96%;确保了集体资金安全完整。
二是清理固定资产。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村组集体的半机械化农机具逐渐被淘汰,有的因为保管不善而遗失,有的因为长期闲臵而损毁,有的因为帐务处理不正确而未能及时登记入帐。为此,我们组织村组干部群众对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经清查,全镇共核减固定资产345件,核减金额54.83 万元;共核增固定资产14件,核增金额1.89万元。对上述的固定资产的核减、核增,各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一致通过了集体固定资产核增核减方案,经履行相关手续程序后及时进行了账务处理,到6月份全镇固定资产余额988.32万元(其中经营性固定资产158万元、管理性固定资产490万元、公益性固定资产340.32万元), 登记账外资产1275件,3498.48万元,基本达到了账物相符、家底清楚。
三是清查集体资源。全镇各村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查看发包合同、走访农户、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全面清查集体耕地、林地、水面等资源性资产,到6月份全镇资源性资产面积7.7878万亩,其中非经营性资源面积1.1403万亩,经营性资源面积6.6475亩,确保了集体资源及经济利益的全面性。
四是清收陈欠。主要是清收合同到期未结清的承包款和各项应收款。此次共清收各项往来123.69万元,其中清收应收款 103.63万元,清收内部往来20.06万元,核销往来98.58万元,其中核销应收款67.27万元,内部往来31.31万元。
五是清理账户。对实际已结清且长期无新业务的资产负债类账户进行转账核销处理,6月份共清理帐户55户计17.4万元,做到账实相符,严禁账外账。
在抓清产核资工作的同时,我们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抓好整改工作:一是对于核增核减的固定资产,认真履行核销报批手续,由村组出具核销报告、村主要负责人签字、民主理财人员确认、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分管领导审批、农经站盖章后进行账务调整,并向 村民公示。二是及时收缴村组自行保管的现金、存折账户计3.75万余元,同时,考虑到村组集体收益(利息收入)不受损失,对于相关未到期的以个人名义保管的存折,统一制表登记,与会计站履行交接手续,一旦到期,例行转存。
三、规范“三资”管理,创新工作举措
一、强化思想认识。我们借鉴外地经验,深入调查研究,理清了加强“三资”管理监督的基本思路,决定在全镇农村财务委托代理的基础上,再组建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下设农村招投标管理服务中心,变原来资金使用后监管为对“三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监管。为确保“三资”管理的顺利实施,前期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农村“三资”管理监督领导小组,明确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的指导思想、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和目标任务,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抓好平台建设。投资 20多万元,在原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和农村招投标管理服务中心,增配了LED显示屏、电脑、会议桌椅等办公设施,同时,抽调 6名懂业务、政治素质高的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开展清产核资。为切实查清各村“三资”底数,为工作开展打好基础,我们根据市委要求,集中半个月的时间,抽调专人,对全镇 14个村进行全面清查,填制统一的清产核资报表,作为填制农村集体 “三资” 台账的原始依据。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对已核实确定权属关系的村集体账内外固定资产、产品物资、货币资产、债权债务和其它资源性资产逐一登记,分类归档,并录入微机,建立起了“三资”台帐,实行动态监管。
二、规范资金管理制度。推行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度,并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账户管理。统一审核把关。统一代理记账。统一财务公开。出台了《农村干部廉政守则》,对农村干部的行为提出了“十个不准”,加强自律约束,避免和减少了农村干部经济上乱作为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大监督制约力度。每张原始单据,必须经过“三笔会签”、村民主理财小组、委派会计、农村财务委托中心总会计、镇经管站“五道关口”审核把关后,按规入帐。并出台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中心考核实施办法》,重点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进行了规范考核。通过“村财民理镇管”,前移了村级财务监管的触角,有效地防止了“有钱随便花,无钱借着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村级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创新资产资源管理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重点突出“四抓”:一抓台账。制定了系列资产资源调查表,组织专业队伍对全镇所有的资产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排查并登记造册,录入微机,建立数据库,同时按季度对承包、交款、发包等情况进行更新完善,为开展资产资源的长效管理和公示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抓发包。针对农村资产资源发包矛盾与上访多发,发包过程不民主,不公开,不按程序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的状况,我镇及时成立了农村招投村管理服务中心,并出台了《关于农村招投标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划定了招投标范围,制订了农村招投标操作流程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实施招投标的项目,先在村里履行民主程序,形成书面会议纪要,并出具招投标委托申请书;镇招投标中心接受委托后,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和村两委一起,研究确定合适的招标方式,制作招投标 文件,在镇、村公开栏及市“三三三”工程网上发布招投标公告,然后在镇纪委的全程监督下根据项目的不同进行公开竟标或开标。投标方式按项目的不同确定,建设工程类的承包实行暗标明投,资产资源的出租、发包、转让等,实行明标明投或明标暗投。并当场公布中标结果;向中标人发中标通知书并在镇公开栏和网站上进行中标公示;在镇纪委的监督下,村集体与中标人订立合同协议;对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峻工,须经村、有关部门、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对工程质量现场验收后进行工程资金结算。通过实践证明,此举从源头上有力制止了农村资产资源发包过程中的不良现象的发生,涉及资产资源发包的矛盾与上访明显减少。三抓公开。在强化资产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公开公示工作,除通过正常渠道公示外,同时还建立专门网络,包括“三资”台账在内的所有信息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四抓监督。镇纪委全过程参与“三资”管理,突出招投标、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等重点环节的监督与检查,并创新形式,完善制度,强化考核,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使得“三资”管理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得到了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