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河南省考申论:政治建设领域·基层腐败主题(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0:2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河南省考申论:政治建设领域·基层腐败主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河南省考申论:政治建设领域·基层腐败主题》。

第一篇:2016河南省考申论:政治建设领域·基层腐败主题

http://henan.jingjia.org

2016河南省考申论范文:政治建设领域·基层腐败主题

【背景材料】

2016年6月6日,湖南省纪委三湘风纪网发出消息,省纪委对近期湖南各地查处的24起“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典型案件进行了通报。案件涉及乡镇村基层干部侵占村集体资金、套取财政资金案,救灾款冒领、优亲厚友案,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案,贪污征地补偿款及违规收取劳务费案等多种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南昌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6年6月起,用1年左右时间,在全市范围内集中整治和查处基层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并将“集中整治”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检查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此次“集中整治”突出重点“十类问题”:化整为零、优亲厚友、欺行霸市、私搭乱建、雁过拔毛、独断任性、借机敛财、欺上瞒下、推诿刁难、腐化堕落。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对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要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

【习题】

请以“微腐败”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

要求:

1.要结合社会实际,切忌空谈对策;

2.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字数1000字左右。

【范文】

打击微腐败 管好微权力

基层干部是与群众最贴近的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当前,基层干部队伍整体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冒领、侵占惠农资金,有的在救济、补助上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总书记讲话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因为微权力下的微腐败侵害的是群众最直接的利益,损害党群干群的良好关系,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打击微腐败刻不容缓,管好微权力势在必行。

http://henan.jingjia.org

教育以纠正思想,警示以强化宗旨。少数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有的在与群众交流时摆官架子,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一些基层干部政治素养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经不起金钱利诱,能捞就捞,完全背离了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因此,要开展反腐倡廉、全面从严治党、两学一做相关知识宣导及内容测试,加强基层干部反腐倡廉和为民服务宗旨教育;通过发放政策理论文件,在基层文化墙上绘画廉政漫画等,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监狱的警示作用,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公开以破除形式,清单以约束行为。基层政务和财务的公开较为随意,现有的公开制度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公开的往往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更多的是关于成绩的表彰,而非运作的程序和细节,制度缺乏执行力。另外,无法律之下的土地处置权却掌握着相关权力,这成为一些基层干部寻租、腐败的主要资源。要去掉公开上的形式主义,约束基层干部的微权力,需推行基层“微权力”清单运行监督制度,将相应的微权力条文整理成“权力清单”,并通过公开栏、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公布权力范围、政务财务的运行流程及细节过程,以授受群众监督,减少腐败可能。

监督以预防腐败,严审以强化执纪。纵向的监督存在效率递减的边际效应,基层的上下级之间有时会相互抱团,导致监督很难奏效,加强横向的监督就显得尤为必要。组织专项整治工作组,结合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对重点地区进行“拉网式”逐地审计、逐项排查,以零容忍的态度快查快办;积极推动协调纪检、审计、财政等多部门以及社会力量,做好微腐败预防工作。群众对于基层干部的政务最有发言权,开通举报平台,形成多种方式的信访举报受理渠道,并让群众通过线上参与事务管理。将开展集中整治的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检查和考核内容。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基层微权力虽小,但事关取信于民,事关执政之基。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着力转变基层干部作风,加大对农民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监督审查力度。只有深刻认识治理微腐败的重要性,让基层腐败无处藏身,将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基层权力健康运行,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政治根基,才能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基层执政的新气象。(1098字)

【范文精讲】

文章点评:

开头以基层干部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微腐败问题引出主题,并结合总书记的讲话,提出了总论点“打击微腐败刻不容缓,管好微权力势在必行。”

http://henan.jingjia.org

第二段至第三段提出分论点,并分别进行了论述。分论点依次为:一是教育以纠正思想,警示以强化宗旨;二是公开以破除形式,清单以约束行为;三是监督以预防腐败,严审以强化执纪。

第五段通过引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着力转变基层干部作风,加大对农民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监督审查力度”的政策要求,对论点再次进行了总结。

本文是对策型文章,逻辑清晰,论证全面。在行文中,首先利用问题引出总论点,进而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最后引用理论升华论点。

精彩语句:

微权力下的微腐败侵害的是群众最直接的利益,损害党群干群的良好关系,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打击微腐败刻不容缓,管好微权力势在必行。

基层政务和财务的公开较为随意,现有的公开制度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公开的往往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更多的是关于成绩的表彰,而非运作的程序和细节,制度缺乏执行力。

纵向的监督存在效率递减的边际效应,基层的上下级之间有时会相互抱团,导致监督很难奏效,加强横向的监督就显得尤为必要。

只有深刻认识治理微腐败的重要性,让基层腐败无处藏身,将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基层权力健康运行,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政治根基,才能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基层执政的新气象。

第二篇:2018江西省考申论赏析:“扎根基层”主题

2018江西省考申论范文赏析:“扎根基层”主题

申论范文赏析:“扎根基层”主题

文章的撰写,需要考生从中心思想的确立到结构的设计再到论证的充实度,每一步都曾经是考生心中的一道“坎儿”。而通过大量赏析典型范文能够快速的让考生提高语感以及建立起文章写作的基本框架。今天,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扎根基层”这个主题,为考生点拨一篇范文。

一、范文展示

向下方能向上

看到的是城市生活的美好,看不到的是城市病的逐渐蔓延;看到的是乡村生活的艰苦,看不到的是乡村价值的激增;看到的是不断改善的硬件条件,看不到的是基层仍然存在的“人才荒”......从客观的时代因素到基层的实际因素,可见扎根基层是时代所需,更是现实之要。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故此,只有“人才”向下,扎根基层,才能让自身能力和基层发展更好的“向上”。

“向下”扎根基层,方能成就出彩人生。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作为。当前大城市挤出效应,高房价、高房租让人才外流加速,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一线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回乡发展创业。回乡创业取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80后创业者彭诚,来到家乡成立蒸菜品牌“蒸浏记”,打造连锁品牌;北京某大学的王彤,回到家乡村小任教,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回家乡;雪洪村大学生村官何裴成立华日稻米合作社,合作创建寿乡鲜米项目……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在证明一个不变的道理:基层的广阔舞台是个人实现价值的最佳舞台。可见,基层可以成就个人不一样的未来。

“向下”扎根基层,方能助推基层发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建设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国家前进的方向;基层建设是一把尺子,可以度量社会治理的真实实力。然而当前,基层的致富渠道过于单一,缺乏核心项目的投入,同时基层的卫生条件也较差,缺乏民规民约的约束治理,甚至个别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软件薄弱,导致“人才虹吸”现象时有发生。倘若不能及时的认识到基层出现的种种问题,将制约着基层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甚至撼动国家的根基。故此只有我们

真正的俯下身体去参与、去体验、去助力,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才能为基层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基层是人生剧目的原始舞台,是人才孕育的摇篮,人才要“向下”扎根,根的稳固、扎实需要“政策”来护根,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才能力”更好的“向上”提供养分,为“基层发展”更好的“向上”提供动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勇敢的走“下”去,成为崛起于基层的人才,汇聚成时代的最强音!

第三篇:申论 政治建设

一、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一定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切实体现人民意愿,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党的领导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尊重群众、相信群众的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兵民是胜利之本”,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始终都是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最大法宝。只有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够明白,坚持、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的根本途径,就是时时刻刻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一切工作中努力贯彻这个宗旨,真诚地而不是虚伪地、切实地而不是形式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人民群众既是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社会认识和社会评价的主体,是历史评价的主体。人民群众根据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自己的利益是否得到了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尊严是否得到了尊重,来对我们党的政策、制度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业绩等来做出评价。人民群众是由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群体所构成的,由于在实际利益和具体立场方面、认识水平和评价水平方面都会有所差别,所以他们的意见和评价也不会一致。但正是这种不一致的甚至对立的意见和评价,成为一定政策、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效果的直接反映,是其利弊得失的不同侧面的表现。通畅地表达这些意见,既是人民群众批评监督执政党的言论自由的民主权利的表现,也是执政党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具体形式,更是执政党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和态度,改进自己工作的基本渠道。限制或阻塞言路,压制群众的批评意见,使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意见和评价无法得到通畅的表达,就等于自闭耳目,也梗阻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仅不利于及时发现决策的失误并予以改正,而且会造成和加剧主观专断无视民意拒绝监督的现象。这种情况值得引起我们高度注意并切实予以改正。

真正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优先地位和意义,真诚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实现人民民主权利、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只有真正地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并使之法制化制度化,才能促进和保证党和政府的决策科学化,有效地防止和杜绝各级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贪污腐败行为,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切实实现,也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有效保障。

二、法律监督工作是和谐社会的内在呼唤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特征。民主法治作为首要特征,不仅影响和制约着另外五个特征,而且决定了我国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离不开法律监督,法律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法律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审视目前的法律监督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执法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有差距;法律监督职能不能全面协调地履行;法律监督的范围和作用有限,效果不够理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相关保障不力,相关检察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提升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针对当前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完善立法,为法律监督职能和作用的发挥提供充分的法律支持。当前法律监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使得法律监督难以深入和到位。为此,需要继续强化法制建设,健全各种行政法规和贯彻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构建起能够保障全面实施法律监督的法律体系。同时也要在法制建设中进一步明 1

确法律监督的内容、途径、手段和监督的效力等,便于检察机关充分行使监督权。

立足大局,树立科学的执法理念。要树立为大局服务的思想,宪法至上、以人为本的观念,维护公平正义的执法观念,依法监督以及高效和质量观念。只有树立这些正确的执法思想和执法理念,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狠抓办案,强化法律监督。办案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检察机关要突出主渠道抓好办案监督,既要抓大案要案,又要抓一般性案件,全面监督司法不公、执法不严,从维护人们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融洽党和政府与人们群众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法治,和谐法治需要和谐的法律监督。加强和谐法治中的法律监督工作,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形势下,要积极强化法律监督的职责,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完善而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建设小康社会重在落实“四位一体”布局

我国在新的起点上,怎样发展、如何谋求更高水平的发展?答案就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它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科学解答了新世纪、新时期“如何谋发展”的课题,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遵循的新的发展蓝图。

我国要进一步发展,在新形势下的国内、国际竞争中保持已经取得的先进地位,就要按照十七大蓝图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我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到在世界范围内不可或缺的经济强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抓住机遇,不懈地发展经济,不断地探索创新,壮大经济实力,促进人民富裕。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不懈地发展经济,改革创新,释放活力,就能增强各项事业建设的实力,就能促进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就能使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伴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是各个领域深层次矛盾的显现、人民群众多方面需要的增长。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今后,我们应遵循并完善这一思路,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均衡地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充分保障人民各方面权益的实现。首先,推进政治民主建设,顺畅民意表达。要积极地推进基层民主,引导、培育和推广类似温岭市泽国镇民意代表制的典型经验,扩大群众对重大公共事务的参与,有效地集中民意,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保证各项决策真实体现群众意愿、真正维护群众利益。

其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在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发展条件基础上,创新社会保障和福利体制,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逐步提高群众收人,保障和满足人民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多方面的需求,使人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缩小城乡、地区、群体之间的差距,为全国人民共建共享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再次,推动科学文化发展和创新,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加大科研投人,扶持文化产业,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科技和创新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增强我国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优化人才配置和人力资源,增强我国的现实竞争力和后续发展潜力。

最后,加强综合治理,保证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人民幸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动力,是评价发展和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准。给人民一个安宁、美好的家园,提高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既与前述经济、政治、社会、科教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也不可缺少治安、安全、环境等综合治理,这是构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按照新的蓝图追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我们就能看到中国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人人是面带微笑、充满朝气的,一个更有希望和活力的中国一定能展现在世界面前!

四、规范执法威自显加强建设民意欢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加快,加强各级政法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显得愈加迫切。建立一支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公安队伍,不仅关系到公安队伍自身的科学发展,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执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围绕群众利益诉求发生的群体事件持续增多。在处置群体事件中,公安机关处于首要位置,负有突击队的责任,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依靠力量。一些地方公安机关由于坚持正确的处置原则,采取规范恰当的执法方式,取得了处置群体事件的成功;但也有不少地区,由于公安机关执法不够规范,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激化了矛盾冲突,加剧了群众对立情绪,导致事件的升级和恶化,使处置工作陷人被动,如孟连事件、一些地区强制征地引起的群众非正常聚集等。这些事件中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不仅侵犯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执法部门的形象,影响了干群、警民关系,不利于正常社会秩序的建立。

反思起来,造成公安机关执法不规范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法制体系不够完善,对执法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相应的法规和制度规定;二是个别执法人员为人民服务宗旨淡化,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意识不强,对有关规定没有执行到位,甚至置若罔闻;三是执法监督不力,对违规行为惩处不严,对执法人员约束软化。

对此,作为处于执法一线的各级公安机关,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执法的规范性建设,积极提高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首先,加强干警的执法素质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促进干警强化规范执法的意识,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善待每一个公民。其次,健全执法工作规范。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执法行为做出制度规定,确保执法工作有章可循。处置群体事件要坚持程序合法、方式得当,慎用警力、警具和强制措施,多采取柔性说服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方式化解矛盾,以规范的执法行为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再次,加强执法规范性的监督。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积极推行网上执法监督,保证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规范干警执法行为。最后,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严密的问责体系,加大对执法人员过错的惩罚力度。严明奖惩,严肃问责,形成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长效动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一支严格、公正、文明的公安队伍的基本条件。规范的执法不仅将缓和干群、警民之间的关系,有效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而且必将提高公安队伍执法为民的水平,恢复执法公信力,促进法律的真正实行,更好地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使命。

五、放弃“政府本位”意识树立“公民本位”思想

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政府的改革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承担者是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因此,正确理解服务概念,形成符合服务型政府要求的服务观至关重要。

服务关系具体到政府服务中就是,公民的服务需求应该居于支配性地位,而政府或公务员则应处于被支配地位,也就是说,在政府向公民提供服务的行为过程中,政府要根据公民的服务需求来向公民提供服务,公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政府才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不应该是政府居高临下地按照自己对公民服务需求的理解来向公民提供服务。

这种服务关系的定位实际上和我们一贯倡导的“公仆”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即政府或公务员是为国家和社会的真正主人——公民提供服务的“公仆”。现在,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回归政府及公务员与公民关系的本来面貌,使我们的政府真正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但这种回归在今天的行政环境下,却并非易事。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使政府及公务员掌握了几乎全部的社会资源的分配权的同时,也已经非常习惯地以管制者而不是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因此,在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任重而道远。

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服务中要体现“以公民为本位”的思想,公务员要树立起民大于天的观念,为此,政府要为公民表达其服务需求提供切实的制度保证,在政府行政的各个环节,包括决策、执行和评估中都应该有公民的参与。并且在服务中要贯彻平等原则,建立服务的问责制。

要实现这种新的服务观,政府官员就必须放弃“政府本位”和“官本位”意识,树立“以公民为本位”的思想;放弃对社会和公民的控制欲望,寓管制于服务之中;放弃眼睛向上、一切工作以领导者意志为转移的行为习惯,树立躬身向下,“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的工作原则;放弃对部门利益的追求,将公共利益的实现作为个人价值实现的最好方式等等。如果公务员都树立起了这样的服务观,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也就可以更加顺利地推进了。

六、发展基层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基层是社会的基础,基层组织是社会的细胞。各种社会现象都通过基层反映出来,各种社会问题都在基层最先表现出来,各种冲突也可能最先在这里酝酿、爆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基层,重在基础。

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仅要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只有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只有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才能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一方面,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等方面做法不断成熟,民主程序和制度日趋规范;另一方面,基层政权在政务公开、民主选举等方面有不少探索和创新。但是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要求和具体的基层工作实践来看,仍有不少问题亟须研究和解决。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公众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对权利和利益的保护要求、对自身能力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追求,将呈现出越来越积极的发展趋势。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

因此,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以保障公民“四权”为着眼点推进制度建设,是当前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新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必有之路。

总之,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推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七、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规范权力入手

政府公信力是检验社会和谐程度、廉政水准、社会氛围的重要标准,是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的主要力量之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如何打造政府公信力已成为世界性命题。一个现代政府各种体制和制度改革的目的都是强化政府公信力,而民众推动政府改变作风或者完善制度,实质上也是在推动政府公信力建设。

最近几起突发公共事件表明,信息不透明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原因。如果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

上缺席、失语、妄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是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的;而汶川地震紧急救援时期,政府一天一场、有时是好几场新闻发布会,主流媒体放开新闻报道,互联网、手机、无线电、卫星通讯等新技术传播媒介也各显神通,保障了灾情和救灾工作的高度透明。信息开放的结果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也提高了政府的威望,加深了政府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提高政府公信力,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以此为基础,改革和完善各级政府的决策体制和决策机制,实现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政府部门应该吸取上海、广州等地近年来在地方法规起草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及时公布法规草案,以听证会等方式吸引市民参与,使不同的观点进行充分碰撞,使各方面的利益需求在政策法规制定之前得到充分反映。涉及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或社会普遍关注的,不同利益群体有明显利益冲突的,对规章内容有较大争议的,需要设立临时性行政许可、行政收费的问题,都必须进行立法听证。

其次,认真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坚决克服政府管理中的消极腐败现象。当前,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社会公共权力的使用实况,以及与自身生存、发展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平和社会健康运行的状况。各级政府理应通过一定的程序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使社会公众知晓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社会公众对各种突发灾难的异常恐惧根源于无知和盲从,而政府有关的职能部门对相关信息及时公开,使之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播,就有助于稳定人们的心理预期,有助于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

政府公信力建设需要长期积累,而不是短期突击就可以成就的。政府的公信力只能储蓄不能透支。公众的信任是政府公信力的题中之义。因此,依法行政,使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接受民众的监督,使政策充分反映民众的需求;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打造阳光透明的政府,才能建立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八、要坚持廉洁自律引领和谐发展

廉洁自律,历来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从政美德和为官的品行操守,“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共产党人,更是把廉洁自律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奉为执政必备的职业道德,写进《党章》里,昭示和激励每个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廉洁自律。最近中央颁布《廉政准则》,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好品行,就要认真执行《廉政准则》的规定,牢固树立党性观念和自律观念,面对利益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做到《准则》禁止的事情坚决不做,严格廉洁自律、认真勤政为民。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把廉洁自律当作一副“道具”,用于会上表态、贴在墙上展示,很少进入思想和实际行动,有的同志因为坚守廉洁自律,而受到孤立甚至被视为“另类”。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与有些同志思想上的迷惘和渐变不无关系。有些人思想上产生侥幸的念头,从小吃小喝、小拿小收开始,一发不可收,走上了贪腐的不归路;还有的顾及所谓的官场“潜规则”,没有决心去扭转风气,随大流,默认甚至助长不正之风。正因为一些干部思想上放松警惕、行动上未能落实,讲廉洁自律口不应心,贪婪和放纵乘虚而入,导致先锋模范作用严重钝化,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一落千丈。

形象就是导向,形象就是力量,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保持廉洁自律的好形象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党涌现出大批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好干部,被誉为感动中国的廉政人物。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梁雨润、张建国„„一个个普通而响亮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传诵着,也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感动的热潮。他们的动人事迹,贯穿着民族精神,高扬着党内正气,代表着党的形象,是党员干部的楷模。领导干部岗位特殊,身份特殊,势必要经受种种诱惑的考验。权力越大,考验越多。能不能在各种腐蚀和诱惑面前,节制、克制自己,坚守党性原则、高度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廉洁自律,不仅事关个人的前途命运,也影响到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价,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和公信力。党员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影响,决定了其廉洁自律对于整个社会具有重大的引导示范作用。党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淳。因此,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廉政人物为楷模,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切实加

强廉洁自律,完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性命一分钟,敬业60秒”,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但要在头脑中树立清醒的认识,而且要在实际中品正行端,言行一致,防微杜渐,尤其是在种种诱惑和考验面前不动心、不失节,抵制住形形色色的诱惑,经受住各种考验,使我们的工作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廉洁是保本色的防腐剂,贪婪是战斗力的“蚀骨刀”。我们从走上领导岗位第一天起,就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政治鉴别力,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廉洁自律关,始终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以“美德嘉行,殊积寸累”的健康心态,善始善终,保持廉洁自律的好形象,才能平平安安、踏踏实实、正气凛然地影响和带动部属谋正事、务正业、走正道,才能负起领导和谐发展的职责,形成风清气正的氛围,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提高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九、为官应当“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领导干部应做关心群众的有心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要注重关心群众生活。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要时刻心系群众的冷暖,着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一个关心群众的有心人。

何谓有心人?《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有某种志愿,肯动脑筋的人”。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关心群众的有心人,取决于他的志向和愿望。周总理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立下“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纵观周总理的一生可以发现,他把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所以,周恩来虽然贵为大国总理,却能够处处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能够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从细微处体察到人民群众的疾苦。即使盐价涨了一分,他也能明察秋毫;他宁愿自己让风吹,也不愿让群众受寒风侵袭。这就是一个人民公仆的赤子情怀,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做一个关心群众的有心人,是践行党的宗旨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必然要求。群众的实际问题、实际困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眼前的,又有长远的,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做关心群众的有心人,没有把心思放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就不可能准确地掌握民情,不可能广泛深入地集中民智,不可能迅速有效地化解民忧,也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赢得民心。做关心群众的有心人,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不是苛刻的标准,而是起码的要求。

有心人实为有情人。领导干部只有对群众怀着真挚的感情,才能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孔繁森之所以每次下基层都要随身携带一个药品箱,是因为他知道藏民吃药困难。郑培民每次出差归来赶上饭点,之所以要到路边一个小饭店付钱吃顿饭,是因为他知道这家饭店的主人是一对下岗夫妻。然而,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感,即使到群众中间去,也了解不到群众的实际困难,更不用说想方设法去解决了;有的因为没有深厚的感情作基础,所作所为不是群众所盼的,虽然做得轰轰烈烈,但照样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将心比心才能得人心。那些对个人利益有心、对群众利益无心,把关心群众当样子做、当政绩谋的人,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只有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人,不辞辛苦地深人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弹精竭虑地为群众办实事,排忧解难。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才会成为关心群众的有心人,也自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永远被人民群众记在心中。

关心群众生活是党的光荣传统,是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体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到群众中去,到困难群众中去,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解决群众的疾苦,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应对挑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饶平谢老师整理

第四篇:2018公考申论:“扎根基层”主题(小编推荐)

2018公考申论范文:“扎根基层”主题

文章的撰写,需要考生从中心思想的确立到结构的设计再到论证的充实度,每一步都曾经是考生心中的一道“坎儿”。而通过大量赏析典型范文能够快速的让考生提高语感以及建立起文章写作的基本框架。今天,我们的教育专家针对“扎根基层”这个主题,为考生点拨一篇范文。

一、范文展示 向下方能向上

看到的是城市生活的美好,看不到的是城市病的逐渐蔓延;看到的是乡村生活的艰苦,看不到的是乡村价值的激增;看到的是不断改善的硬件条件,看不到的是基层仍然存在的“人才荒”......从客观的时代因素到基层的实际因素,可见扎根基层是时代所需,更是现实之要。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故此,只有“人才”向下,扎根基层,才能让自身能力和基层发展更好的“向上”。

“向下”扎根基层,方能成就出彩人生。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作为。当前大城市挤出效应,高房价、高房租让人才外流加速,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一线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回乡发展创业。回乡创业取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80后创业者彭诚,来到家乡成立蒸菜品牌“蒸浏记”,打造连锁品牌;北京某大学的王彤,回到家乡村小任教,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回家乡;雪洪村大学生村官何裴成立华日稻米合作社,合作创建寿乡鲜米项目„„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在证明一个不变的道理:基层的广阔舞台是个人实现价值的最佳舞台。可见,基层可以成就个人不一样的未来。

“向下”扎根基层,方能助推基层发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建设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国家前进的方向;基层建设是一把尺子,可以度量社会治理的真实实力。然而当前,基层的致富渠道过于单一,缺乏核心项目的投入,同时基层的卫生条件也较差,缺乏民规民约的约束治理,甚至个别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软件薄弱,导致“人才虹吸”现象时有发生。倘若不能及时的认识到基层出现的种种问题,将制约着基层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甚至撼动国家的根基。故此只有我们真正的俯下身体去参与、去体验、去助力,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才能为基层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基层是人生剧目的原始舞台,是人才孕育的摇篮,人才要“向下”扎根,根的稳固、扎实需要“政策”来护根,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才能力”更好的“向上”提供养分,为“基层发展”更好的“向上”提供动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勇敢的走“下”去,成为崛起于基层的人才,汇聚成时代的最强音!

二、专家点评 【论点点睛】

文章的总论点是“向下方能向上”,其中“向下”指“扎根基层”,“向上”分别是“人才能力向上”以及“基层发展向上”。故,标题即点明文章的总论点,分论点为“向下”扎根基层,方能成就出彩人生以及“向下”扎根基层,方能助推基层发展。

【文章点评】

本文为分析型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论点集中、鲜明。文章开头结合材料背景与现状,针对背景以及现状进行归纳整合,从而引出文章观点。同时为了增加文章色彩,开头采用了排比方式,句式为“看得见„,看不见的„”,通过宏观时代背景的交代到基层微观现状的描述,循序渐进的引出“向下”的重要性。

文章第二段与第三段为文章的主体段落,通过两个分论点的展开论述,支撑文章的总论点。其中第二段的分论点结构为“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回扣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为例证法,结合扎根基层的几个鲜明事迹,论证“向下”是个人出彩的最好舞台;第三段的分论点的结构依然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回扣观点”,而采取的论证方法为理证法,通过对现状的阐述,并采取了“假设分析”的分析方法,对基层的现状进行客观的阐述与分析。

结尾则利用引言以及比喻的写作手法,从点明主题到总结全文最后升华主题,层层相扣,逻辑清晰且行文严谨。

第五篇:申论热点:政治建设

申论热点范文:政治建设

http://www.xiexiebang.com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慵懒比贪腐更可怕

——慵懒的三宗罪

有两种坏医生,一种是庸医,一种是贪医。庸医要命,贪医要钱。如果贪医只是要钱不要命,能够治好病人,贪医比庸医是要好得多的。为官也是如此,庸官往往比贪官更可恶,造成的危害更大。

有史为证,清末的李鸿章、盛宣怀等人都是大贪官,但是他们做的事情多,搞军事、修学校、建铁路„„。当时的很多“清流”却不贪污,只骂人。无论是兴建铁路还是开矿,办银行还是兴学堂,他们都用一张嘴和一支笔极力阻止。前者是勤政的贪官,后者是清廉的庸官、懒官。从历史的角度看,前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功臣,后者是阻碍国家发展的罪人。

——贻误发展机会、阻碍社会进步是庸官、懒官的第一宗罪。

随着国家治理腐败的力度加大,很多官员都把不贪污作为对自己的最高要求。这个逻辑很简单:很多人都在贪污,我不贪污已经比很多人都要好了,所以不贪污的官就是好官。然而我们都知道,官员手中是有很大权力,掌握很多资源的,很多事情没有政府是办不成的。如果所有的官员都尸位素餐,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社会如何才能进步,国家还怎么可能发展?慵懒不仅有罪,而且有大罪,是历史和人民的罪人!朱镕基先生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时就说:“我不是促成上海发展的功臣,就是贻误上海发展机会的历史罪人”。在其位,谋其政,我们的官员一定要有责任意识,权力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同时我们应该把官员是否做事,是否做好事作为考核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简单粗暴、胡作非为是庸官、懒官的第二宗罪。

懒官做事情往往不动脑子,好逸恶劳,头脑简单。这些东西往往和野蛮、暴力联系在一起。好比一个开锁匠,不能用技巧把门打开怎么办?砸!治理不好小摊贩怎么办?打!不能说服群众拆迁怎么办?撵!和群众沟通不顺畅怎么办?骂!为了不发生狗咬人的事件怎么办?把狗全部打死!按照这样的逻辑是不是为了不发生火灾我们就不要用火,为了不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就不能上路呢?动不动就威胁群众,动不动就选择肢体语言,动不动就打官腔,说牛话„„。这些都是懒惰、缺少政治智慧的表现。我们要努力加强党风勤政建设,加强学习,大力提高知识水平,努力增长政治智慧,全面提高执政能力。

——欺上瞒下,投机取巧是庸官、懒官的第三宗罪。

庸官、懒官不做事,也做不好事。但是做官又必须上向上级交代,下向人民交代。怎么办?将小事情说成大事情,将有事情说成没有事情,将麻烦事情说成简单事情„„,总之骗、哄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这需要我们加大对官员的监督力度,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发动群众,利用媒体来对官员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坚决杜绝欺瞒行为。

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慵懒的危害性,要像重视腐败问题一样重视慵懒的问题。慵懒既是能力的问题,也是品德的问题。要努力把对慵懒的治理作为提升官员能力,培养官员品格的契机,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员,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真心。真情。真话

佛教中有句偈语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话有很多解释,其中的一个解释是我们越往前走,越发展遇到的困难就越多。很多做群众工作的一些地方干部对着这句话是深有体会:社会经济越发展,我们的群众工作越难做。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的人说我们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的人说我们应该多学习走在我们前面的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还有的人说我们应该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是的,这些工作我们都应该做,并且应该做好。不过这些所有的工作都应该有一个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真!对待群众要用真心,动真情,讲真话!

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精是指我做事情要深入细致,诚则是说我们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事情。但是当前我们个别领导干部存在各种不认真对待群众的情况:有的是对群众的反应的问题推三阻四,敷衍塞责;有的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有的脱离群众,逃避群众;还有的甚至欺骗群众;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方动不动就对群众采取强硬措施,动用警力去强迫甚至威胁群众。将心比心,试想如果我们是群众,我们会信任这样领导干部吗?!我们会相信这样的政府吗?!

面对这些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一颗真心,一颗知羞耻的真心!首先要在观念上把这些的行为真正的作为一种不耻的行为,不仅在自己身上坚决杜绝这样的行为,而且要坚决制止他人的这种行为。面对困难我们还应该要有一颗负责任的真心!作为领导干部我们不能尸位素餐,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不可推卸的责任,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自己的困难,群众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自己的问题。

面对群众的处境,我们应该用真情去感受。这样的真情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同情。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是支配他一生身的三种的激情之一,战国思想家孟子也有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的真情政治的说法。哲学家思想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的政治家!

群众不是完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想一想,这些问题真是群众的问题吗?面对群众的我们应该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用这样的心去理解群众,去体谅群众。同时我们还应该有一颗善于自我反省的心。遇到问题,我们应该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句话非常精辟的说明了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问题。我们要想想:群众觉得利益不够多是因为群众还不够富裕;群众只顾眼前利益是我们的规划做得不够好;群众自私狭隘是我们的沟通工作做得不够。

在当前个别群众对一些政府存在信任危机的情况下,真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要用我们的真换取群众的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念好真经,用真心去体谅群众,用真情去感化群众,用真话去说服群众,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问题!

制度?人性!

中国历来就强调德的重要性,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强调以德服人,在政治上尤其强调德治。孔子有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然而这样的传统却为现代政治所不容。现代政治强调普遍化、制度化,要的都是法治,德治一度被认为是人治,不具有普遍性。这是这个传统正在被遗忘,被贬低,被批判,被抛弃„„

制度化并没有错,错的是对制度的迷信,认为只要有了制度,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制度是死的,是有限的,人是活的,是无限的。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就无所谓好。百姓中经常流传这样的说法:经是好的,被和尚念歪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有很多好的制度没有得到落实。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将转变行政作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是引领良好的行政风气的重要途径。领导对下属的影响是最近的,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古语有言:言教不如身教,说十遍不如做一遍。领导干部端正了自身的态度,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可以端正整个单位的态度。我们党的历史上不乏以身作则的例子,周恩来同志在担任总理期间,以自身的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实际行动,影响了也培养了一大批有着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党员干部。古今中外类似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

加强学习是提高党员干部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一要向书本学习。读书能明理,能提高修养是不言自明的道理。要广泛推荐一些可以提高人的修养的好书,如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人的修养》,又如儒家经典《论语》等等。只要是对提高我们修养有用的,无论古今中外,我们都可以“像萝卜一样”吃掉。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人品的试金石。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好不好,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我们必须通过实践 去发现自己的道德素养上的问题,通过实践来纠正自己的错误。三要向他人学习。无论是对领导同事还是群众,要发扬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精神,学习他人在做人方面的长处。

监督是行政伦理建设的必要环节。监督首先是自我的监督,自我反省。曾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善于自我批评,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其次还要利用好党内民主生活进行监督。要继续弘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所有的同志都应该本着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态度,多为他人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批评。再次还要加强舆论监督。要舆论监督政府的行政必须公开透明,同时我们的政府,尤其是领导干部对于舆论监督也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敢于、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引导、学习、监督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理顺行政伦理关系的三个非常重要的环境,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些环节,切实提高公务员队伍的道德素质,为提高党和政府在执政能力,为国家队长治久安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在道德伦理建设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制度建设,要将制度建设和伦理建设结合起来,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推动政府公共行政的全面进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人的教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有长远的眼光,坚定的信心,十足的耐心,在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完成对个人的塑造,完成对一个党和政府的塑造!

下载2016河南省考申论:政治建设领域·基层腐败主题(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河南省考申论:政治建设领域·基层腐败主题(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决反对腐败 建设廉洁政治

    坚决反对腐败 建设廉洁政治 党的十八大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要求,作出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

    2014国考申论: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2014国考申论范文: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新浪微博:湖北华图网校 一、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以爱国主......

    工程建设领域腐败表现、原因及对策研究

    工程建设领域腐败表现、原因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各类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和范围日趋扩展,工程建设相关领域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由......

    完善反腐倡廉机制预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腐败

    完善反腐倡廉机制预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腐败 青海省交通厅纪委监察处 二00六年入月一日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青海公路交通事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加强党风廉政......

    2014年国考申论热点:腐败需常抓不懈(精选五篇)

    www.xiexiebang.com2014年国考申论热点:腐败需常抓不懈 华图教育 【关键词】 广东纪委 官员财产公示 反腐倡廉 【热点背景】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广东将以争当全国反腐倡廉......

    2014国考申论热点政治财政预算公开(范文模版)

    2014国考申论热点政治财政预算公开 导语:2013年部门预算公开大幕开启。继广东、北京、上海、陕西等地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国家发改委等多个中央部委近期也向社会公开2013年部......

    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全力建设廉洁政治

    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全力建设廉洁政治 ----- 党风廉政建设论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2014国考申论热点:道德风尚建设

    www.xiexiebang.com2014国考申论热点:道德风尚建设 华图教育 占婧杰 2014年国考备战进行时,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将申论热点加以深入地剖析、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备考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