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何权同志在全省高校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解读
何权同志在全省高校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2006年7月6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高校科技创新大会,是在全省上下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将总结交流近年来高校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十一五”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任务,这对尽快把我省高校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创新优势,全面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后劲,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五”以来,全省高校深入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推进高校科技进步与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全省高校装备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了一批国家和省级大学科技园,高校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框架基本形成。加快孵化高校科技企业,科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二是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实施国家和省的各类人才建设工程,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目前全省高校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近6万人,拥有两院院士68人。“十五”期间全省高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120多万人。三是科研开发成果丰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攻克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十五”期间,全省高校共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131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77项;申请专利5826项,比“九五”期间增长近5倍。四是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要进展。各高校与地方和企业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对接与合作,有17所高校与沿江7市政府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落实合作项目1000多项,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逐步完善,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周期越来越短,国民财富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积累和科技创新,科技竞争已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并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对建设创新型省份作出了战略部署。高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在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省高等院校数、在校大学生数、高校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均为全国领先,蕴藏着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充分发挥我省高校优势,切实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把握战略机遇期、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是支撑和引领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两个率先”的迫切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结合江苏高等教育实际,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协同推进,坚持整体规划、分类指导、科学评价,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提升高校知识贡献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作出积极贡献。有关高校科技创新具体工作,斌泰同志将作出部署。这里我先讲几点意见:
第一,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必须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重点在三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一是充分发挥高校在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高校多学科交叉综合,知识生产和传播相结合以及自由的学术氛围,决定了高校是最具活力的知识生产发源地,应当在知识创新中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以高校为主体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模式,促进高校积极参与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高校学科综合优势,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积极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相互渗透,解决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问题。二是充分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生力军作用。要在开展原始创新的同时,抓住科技重点,整合创新资源,凝聚科技力量,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及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要选择有限目标,组织优势力量,瞄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技术关键,积极占据技术制高点,为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以教学为主的高校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强化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把科研选题引导到满足国家和区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需求上来。高职高专类学校要积极与企业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科技服务,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三是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高校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强化主动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意识。要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科专业建设与国家和区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科研成果、为社会提供一流服务方面实现新的跨越。
第二,切实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这是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要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努力建设好三大平台:一是大力推进创新研发平台建设。重点是加大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实施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要在多年建设和发展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加快整合提升,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加强战略高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集成,努力提升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要力求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上形成特色和优势,为提升高校整体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并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各地在新建公共研发平台时,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共建,推进开放共享。二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整合和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供支撑。要通过建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大学与产业联盟等合作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和培训活动,大力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加快建设和发展大学科技园,重点孵化高素质、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三是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要在计算机网络服务、数字化科研信息资源、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成果转化综合服务等方面,逐步完善服务门类,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中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第三,进一步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高地。目前,我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高层次人才、学术大师、拔尖科技人才不多,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结合不够紧密。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建设体系。一是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吸引人才。加强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以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和重点学科为依托,以重大项目牵引、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建设模式,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深入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计划,加快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二是加快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力度,用政策、事业、待遇和环境吸引优秀人才,使江苏高校成为优秀人才向往的创新创业乐园。畅通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人才相互流动的渠道,鼓励科技人员、高校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业。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形式,大力吸引留学生和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努力做到引进一个人才,推动一项科研,带动一门学科, 形成一种优势。三是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不拘一格重用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为各类人才施展才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坚持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优秀创新团队给予重奖,真正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激励机制。
第四,大力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这是衡量高校社会贡献大小和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要鼓励支持高校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把技术与资本更有效地融合起来,使成果与市场更紧密地对接起来,让专家创造性与企业家积极性更自觉地结合起来,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基础和支撑作用。一是积极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高校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研发为重点的创新活动,把高校的人才、技术、智力要素与企业的资金、设备要素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委托等方式,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开发联盟等研究机构,形成与企业“产研分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高校要积极承担政府及企业的科技项目,特别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对高校承担、企业参与联合投入的科技计划项目,要允许企业优先获得成果转化权和使用权。鼓励高校师生参与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活动,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二是不断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通过创新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支持高校科技人员走进市场、走进开发区、走进企业创新创业,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问题,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深化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结构改革,创新学科组织结构和科研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和汇聚的科研体制,促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规范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将高校投资经营活动引导到主要围绕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上来。三是进一步完善技术转让转移机制。各高校要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制订有关鼓励技术发明、转化的措施,调动师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加快推进技术转让转移及产业化,不断强化高校在产学研结合中的特色和优势。
第五,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强高校科技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各级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高度,切实把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促进高校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扎扎实实推动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组织制订好我省高校“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切实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他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做好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二是要努力增加高校科技创新投入。坚持把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通过支持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项目等方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不断优化投入结构,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高校科技投入体系。对高校成长性强的科技创新项目,省里将给予重点支持。教育、科技部门要多渠道筹措经费,设立创新资金,支持高校进行科研和技术开发。高校要积极调整办学经费支出结构,不断提高科技经费在学校事业经费中的比例。三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切实把科技创新工作纳入高校考核评估的核心指标,列为考核高校领导干部业绩和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内容。对高校面向市场的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等创新活动,要以是否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及对产业竞争力的贡献大小为评价重点;对公益性科研活动,要以满足公众需求和产生的社会效益为评价重点;对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探索,要以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为评价重点。四是要积极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高校与世界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建立科技机构,结成战略联盟。大力支持高校参与全球或区域性双边、多边科技合作计划和人员交流,学习世界领先科技,及时共享最新知识、技术创造和研究开发条件。五是要大力发展高校创新文化。高校历来具有革故鼎新、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是弘扬创新文化的重要力量和阵地。要在高校中大力倡导拼搏进取、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倡导学术自由民主,鼓励敢于探索、勇于冒尖,大胆提出新的理论和学说,尊重个性,宽容失败。加强科研职业道德建设,坚决制止科研中的浮躁情绪和不良学术风气。结合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志们,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两个率先”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李斌同志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9月25日)
李斌同志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9月25日)
一、创新驱动是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扩大内需等重大机遇,遵循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安徽应当在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省战略,不断强化科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发挥了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
一是聚焦重点寻求高端突破。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技工作的首位,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联合攻关,重点突破,着力抢占科技制高点。2006年以来,全省共有5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全球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建成试运行,语音合成软件、瓦斯治理、受控核聚变、高性能计算机等科研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高新技术重大产业项目,今年启动实施了151项科技攻关和89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优势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近三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分别增长60%和30%。
三是不失时机加快建设创新载体。建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优化科技资源组合,健全完善创新体系,近期又与中关村示范区正式确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推动高新技术开发园区升级发展,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打造园区新优势,目前全省4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指标快速增长,成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力量。大力推动研发平台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2个国家实验室、14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7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2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组建了30多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区域协同创新载体建设,我省与中国科学院、合肥市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建立了22家院士工作站。
四是先行先试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在财政投入、投融资、人力资源、土地管理等方面制定实施特殊政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新政策体系。建立完善投融资机制,吸引风险投资。出台合芜蚌综合试验区股权分红激励政策及实施意见,首批确定的50家企业已启动试点。实施“611人才行动”,建设合芜蚌人才特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一以贯之、长期坚持。这一要求充分表明了创新驱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做好应对市场和各种要素长期“紧运行”的打算,都要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张宝顺书记提出的“五个强化”要求,以创新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以创新支撑稳增长、促转型,努力打造“三个强省”,加快建设美好安徽。
二、切实抓好创新驱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第一,进一步明确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基本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园区创新和科技中介服务协调发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紧密结合,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富有活力、开放竞争的具有安徽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围绕这一总体要求,实施“34122”目标行动,将合芜蚌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和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建成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创新载体;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慈湖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值翻一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培育20个百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引进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突破2000人。到2020年,我省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目标体系和战略重点的确定,切合安徽实际,积极可行,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分解细化,抓好落实。
第二,加快建立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体系。紧紧围绕拉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突破瓶颈制约,积极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2%,每万人就业人员的研
发人力投入达到43人年。要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把握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瞄准国际科技创新前沿,推进原创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充分发挥我省高校、科研院所比较集中的优势,加大对高温超导体等一批具有突出优势与重大发展潜力的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努力在团队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打造引领科技发展的国家队。要努力提高集成创新能力。选择一批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大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研发,促进各种相关技术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实现产业集聚、技术密集。支持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集成一切可资利用的科技资源和力量,合作研发一批牵动性强的新产品。要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心是再创新,要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高水平、深层次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承接技术转移,推动二次创新,实现为我所用。
第三,充分发挥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一要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创新驱动。要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等为重点,集中力量,协同攻关,提高工艺装备水平,突破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中关键技术制约。要瞄准国际国内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强化政策扶持,优先选择语音合成及应用、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及蓄能技术、智能制造、量子通信等五大领域,实施“爆发性增长源工程”。语音合成及应用领域,以科大讯飞为龙头,深化语音技术研发,不断创新成果转化模式,加速形成应用开发集群,重点开发以语音技术嵌入为引领的智能手机、汽车智能控制、智能家电、智能教育及家庭服务产业链,力争培育和打造千亿元语音新产业。新型平板显示领域,以京东方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和上下游骨干企业为龙头,在3D电视、平板电脑、医疗器械、高端移动显示、特种显示等领域,加强技术攻坚和配套能力建设,打造全球重要的新型显示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及蓄能技术领域,我省在新能源汽车开发应用上有基础、有潜力、有经验,要依托奇瑞、江淮汽车等龙头企业,联合各方技术力量,重点突破电池、电控等关键技术,把我省打造成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蓄能电池研发生产高地。智能制造领域,要紧紧跟踪国际制造业的新变革、新动向,加强技术研发,在工业机
器人、高精数控、3D制造技术等科技前沿领域,积极引进研发团队,培育一批骨干企业。量子通信领域,以中科大量子通信研发团队为基础,攻克关键技术,缩短加密时间,延长通信距离,增加用户数量,努力建成一流的量子信息研究和产业化基地。总的来说,无论是上述五大领域,还是其他主导产业,都要立足发挥产业核心竞争优势,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之间相互嫁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我省产业综合竞争力。二要加快科技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把握当前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以信息化为引领,创新服务业发展业态。加快合肥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延伸金融服务终端产品制造产业链。大力发展云计算、软件开发、文化创意、信息咨询等高知识含量的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数字媒体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科技咨询、软件服务外包等产业,着力提升我省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三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动力,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积极推广生物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和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加快产业化进程,促进粮食丰收农民增收。四要强化民生科技创新。围绕人口与健康、重大传染病防治、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共性技术研究,推出重大科研成果。要加快基层医疗卫生、饮水保障、污染减排、土壤治理、垃圾处理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应用,促进民生科技产业优先发展。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环保纳入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切实保护好我省的青山绿水。
第四,不断强化产学研用结合。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最大限度促进企业创新,到201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
1.5%,建有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60%,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例达到15%。要广泛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技术成果与企业需求沟通长效机制。从明年开始,由省政府组织,各市轮流承办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组织省内外研发机构和各类生产企业参加,供需双方面对面交流、洽谈,让企业及时了解科研动向和科研成果,让科研单位及时掌握企业需求。大力加强科技信息发布网络建设,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科技成果信息窗口。要深入开展科研人员下基层活动,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安排高校、大院大所科技人员到企业、基层挂职,把成果带下
去,把需求带上来,成为沟通企业、地方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桥梁和纽带。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主动联手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三站”建设,原则上每个市都要结合本地的首位产业或主导产业,至少建立一个院士工作站、若干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批博士服务站。要采取短期聘任、技术合作、科技融资、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吸引聚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科技团队来皖创新创造创业。
第五,强化金融支撑和中介服务。加快建立完备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把政府资金和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凝聚成战略合作伙伴,为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买方信贷、卖方信贷、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扩大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促进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场外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积极稳妥发展股权投资、中小企业债券,充分发挥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型企业。支持合肥等国家高新区开展非上市股份转让系统试点,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科技创新的保险产品。要在打造知识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信息交换、要素交融、成果交易、合作交流提供优质快捷的中介服务。要重点扶持一批生产力促进中心、咨询评估、知识产权代理、投融资、技术经纪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转变运行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第六,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管理力度,确保“十二五”末实现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件的目标。加快建立重大项目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关键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分析和预警机制,加强面向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加快建设规范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大力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努力营造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
第七,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形式载体,努力提高全民科学
素质,到2015年,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5%。要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省和合肥市共建科技馆项目,积极推动各市和有条件的县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技馆。继续办好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第八,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是指导我省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安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各地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好落实。要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通过资金补助、贷款贴息、信用担保、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用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和合芜蚌综合试验区专项资金、应用技术研发经费等财政性资金,继续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着力推进“营改增”试点改革,调动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研发,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奖励的激励作用,对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科技人员予以奖励,大力宣传优秀科技人员的先进事迹,高度重视科研机构和团队的发展,各级领导要多和科技工作者交朋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创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的放大作用,在抓好首批试点企业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加强跟踪问效,细化工作流程,完善推进措施,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要充分发挥科技考核的导向作用,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县域分类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引导各地各部门自觉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篇:*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得2005全市科技进步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再创佳绩。最近,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制定了《关于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和《xxx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这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选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为我们释放创新潜能带来了历史性机遇。xx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科教中心,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科技创新体系,连续四次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三峡电站建设、禽流感防治以及应对松花江水污染等重大事件中,我市科技工作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主创新的产业基础更加牢固。机械、食品、医药、高新技术四大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等六大高新技术领域格局初步形成。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xx亿元,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1.75。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到42万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4万余人、两院院士xx人。“十五”期间,我市共取得科技成果4732项,其中具有国际水平的占20.8,国内领先水平的占57.2;累计申请专利11164件,授权5214件。对俄科技合作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对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先后与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的120余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已引进消化吸收了一批高新技术,搜集、储备独联体国家科技成果信息3000多项,正在实施的对俄合作项目达150多项。自主创新环境不断改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日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产权交易和科技咨询评估中心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企业技术中心不断壮大,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到43个。科技创业投资日趋活跃,技术市场功能不断完善。科技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为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具有研发机构的只占38.6,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研究与发展投融资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创新要素之间缺少互动机制,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完善;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技术人才少、企业研发人才少等问题比较突出;缺乏鼓励支持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当前,我市正处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一方面,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十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保持在13左右,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投资拉动的。“十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幅达20。“十一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要保持12以上的增幅,在国家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的形势下,单纯依靠投资拉动必然难以为继。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只有靠创新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市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模式。哈尔滨作为一个结构偏重的工业城市,资源消耗量较大,100的石油、80的煤炭需要从外地购入,基本上是依赖外部能源生存发展的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仅为xx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在逐年增加。这一基本市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推动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外延增长向内涵发展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依靠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来克服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总之,xx建设创新型城市,既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支撑xx未来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思路,就是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存量、产业基础以及开放区位等独特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思想文化创新,着力构筑和完善城市创新体系,把xx建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产业结构合理、人才名品汇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具体目标是,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具有xx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使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主导力量。到201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以上;[本文属好范文 wenmi114.com=站-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好范文 wenmi114.com,更多原创]高新技术产值达到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3;专利申请量突破500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企业专利申请量均占总申请量的40以上;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到2015年,我市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全民科技文化素养显著增强,在全省率先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围绕上述目标,“十一五”期间要完成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努力构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机制灵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知识创新体系,形成强大的支撑创新的知识源和技术源。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技术中心、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环节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育和发展一批面向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企业孵化、科技信息咨询等各类中介机构,建立社会化、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
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重,围绕重点领域跨越、重点产业做强、重点企业培育、重点技术储备四个层面,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速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等六大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崛起和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加强社会事业领域支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城市卫生、教育、文化、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通过农业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推进农业各产业技术升级。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加大培育农业产业的源头创新能力,着力抓好动植物新品种、安全食品技术开发等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区域重大科技产业化开发,打造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科技型龙头企业。促进城市技术资本向农村转移,强化农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四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服务支持。要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污水与固体废物的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加强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在高耗能行业零排放、再利用和资源化,资源能源梯级利用和废物循环利用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
五是构筑科技人才高地。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打造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结合自主创新和重大科技专项,采取多种方式,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完善企业分配激励机制,允许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办法,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三、健全和完善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支撑保障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坚持自主创新与产业提升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主与政府推进相结合,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创意、创新、创牌与创业相结合,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
(一)以产业升级引导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要以重大战略性产品和优势产业为中心,把汽车、食品、医药、化工、机电成套设备这些重点领域中的航空产品设计与制造、铝镁合金新材料、兽用疫苗及中兽药、粮食与乳品深加工等近期能够突破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作为优先主题,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此基础上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增强全市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在具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重点跨越、拥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高新技术发展前沿的技术储备等四个层面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速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及新医药、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新材料和高效节能与环保等六大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加大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力度,促进传统产业的换代升级,努力提高我市产品的技术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支持区、县(市)实施重大产业化工程。
(二)以扩大开放促进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不仅仅是“自己”创新。要把科技发展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外科技合作上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学习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成就。充分发挥对俄合作区位优势,建立和完善中俄两国双向资源信息库和xx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加强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轻型飞机复合材料、特种焊接材料、复合胶粘剂等60个重大项目建设。要通过配套协作、合作开发、购买专利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外优势产业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高新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引进技术和项目的服务力度,防止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防止引进产业低端、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项目。转变合作观念和方式,拓宽引进范围,支持、鼓励和吸引外商投资企业、研发中心来哈开展研发活动、进行技术扩散和转化科研成果,同时也鼓励我市企业在境外收购、兼并和创办高技术企业及研究机构,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三)(本篇文章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百度直接输入“好范文 wenmi114.com”第一个网站便是[注:中间加的符号请勿复制])以制度创新支持自主创新。推进自主创新,必须用改革的办法,从根本上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打破长期以来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互封闭的局面,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计划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努力培育一批善于创新、核心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推进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改革,实现企业化经营;全面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整合资源,切实解决力量分散、投入不足、研发能力较弱的问题。着力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使之成为我市产业创新的技术源头、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依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要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科技计划管理的制度化,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稳步推进科技奖励评审制度改革,统筹配置政府创新资源,发挥市场配置创新投入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制定鼓励措施,吸引社会与境外资金来我市发展风险投资业。加快推进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投融资、技术交易等五大科技中介服务平台。重点培育一批科技信息咨询、经济技术服务、科技评估、风险投资、产权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以先进文化激励自主创新。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坚决破除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势,弘扬推崇探索、宽容失败,激励成功、善待挫折,鼓励冒尖、包容个性,提倡竞争、倡导合作的创新文化。引导和鼓励广大企业经营者树立办大企业、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创业激情和勇气,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贡献聪明才智。在科技人才队伍中提倡甘于奉献、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同时要树立宽广胸襟,鼓励学术争鸣,保护发表不同意见。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宣传创新型人才的先进事迹,形成全社会都来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
(五)以良好[此篇文章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好范文 wenmi114.com-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环境保障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具有外部经济性的活动,仅靠市场很难使创新活动处于社会需求的最优水平。因此,必须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要加强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调,通过政府引导、推动和激励,最大限度地把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热情调动起来,创新资源开发出来,创新能量释放出来。要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机制,不问出身问学识,不重学历重能力,不论资格论水平,不看年龄看成果,切实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继续开展专利战略研究,扩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重点推进100家企事业单位专利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专利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专利保护和行政执法,强化专利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重点培养专利技能复合型人才和专利知识普及型人才,形成一支适应专利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利人才队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科技管理体制,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手段,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和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各地区、各行业要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和制定本地区、本行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着力搞好科技规划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努力提高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要建立和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科技意识,带头学习科技知识,加强调查研究,把握科技动态,提高领导自主创新、服务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抓紧落实相关政策。各级政府要深入研究,分类梳理,抓好国家和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把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省、市的法规政策,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程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加大对执行和落实政策的考核力度。对中央和省明确方向、作为改革探索的政策措施,要力争先行先试的授权,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资源的导向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确保科技投入总体水平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相适应。“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优化投入结构,重点支持政府重大科技专项和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建设。各区、县(市)要把财政科技投入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进行考核,确保足额到位,逐年增长。
形成全社会推动创新的合力。创新不是口号,而要真抓实干;创新不是跟风,而要长抓不懈;创新不是标签,而要见到成效。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扎扎实实地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协调科技工作重大事项,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配合意识,在抓好本部门、本行业科技进步工作的同时,立足全市大局,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战线作为自主创新的先锋队,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科学严谨的作风,在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上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第四篇:储波同志在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讲话 储波
储波同志在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讲话 储波(2009年11月30日)同志们:
刚才,王尔乘副部长宣读了中央决定,并作了重要讲话。我衷心拥护中央决定,完全赞成王尔乘同志对内蒙古工作提出的要求,热忱欢迎胡春华同志来内蒙古工作。
正如王尔乘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的那样,胡春华同志是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他政治坚定、作风民主、团结同志、善于协调,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长期在艰苦地区、民族地区工作,两次进藏20年,历经团中央、省、地市多个领导岗位锻炼,具有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思想解放、思路开阔,能够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创局面,具有较高的领导水平;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中央决定胡春华同志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是完全正确的。
今天在这里讲话,心情很不平静。2001年8月,中央决定我到内蒙古工作,至今已8年零3个月18天。这8年多,是我人生经历中最难忘怀的时光。在将要告别的时候,我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叫眷恋内蒙古。内蒙古是我们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这里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有优良的光荣传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对内蒙古的发展始终寄予厚望。邓小平同志期望内蒙古“走进前列”,江泽民同志希望内蒙古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胡锦涛同志要求内蒙古建设成为“两个屏障”。这些期望和要求,对我们既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更是重大的使命和责任。在全国竞相发展的大背景下,尽快缩小同全国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服务全国大局中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是全区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我深知责任重大,努力和大家一道发展振兴内蒙古。现在回过头来看,这8年3个多月过得很充实,感到很欣慰。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三化”进程,推进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推进和谐平安内蒙古建设,努力提高协调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取得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可喜成效,正朝着中央期望、人民期盼的目标扎实迈进。今天的内蒙古大地,到处呈现出发展振兴、团结和谐的繁荣景象。目睹这些发展变化,作为在内蒙古工作的一员,深感自豪、由衷眷恋。
第二句话叫感谢内蒙古。首先要感谢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闭幕后,胡锦涛总书记到地方视察都首先来到内蒙古,为内蒙古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给内蒙古各族人民以巨大关怀和鼓舞。党的十六届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十七届六位政治局常委先后深入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内蒙古的关心关怀。
内蒙古的发展,凝结着自治区各大领导班子以及全区各级干部的心血和汗水,熔铸了全区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的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在此,我真诚地向自治区党委两届班子成员,向自治区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和军区、武警部队领导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盟市厅局、各级各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8年多来,与大家相识、相处、相知、相助,其缘份之贵、感情之深,令人难以忘怀。内蒙古各族人民勤劳智慧、朴实豁达、和睦相处;内蒙古各级干部精神振奋、求真务实、思干思进;内蒙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党忠诚、坚强有力、奋发进取,在这样的群体和环境中工作感到很荣幸、很舒心。这些年来,我从内蒙古各族人民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比如生态建设,比如草原畜牧业发展,比如生产力布局调整,比如加强民族团结等等,都是在内蒙古补的课。在内蒙古工作的8年多时间,是我人生道路上非常愉快的一段里程,也将是我一生中永远值得回味的经历,我从心底感谢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对我的信任、关心和支持。我将倍加珍视在内蒙古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倍加珍视内蒙古各族人民给我的教益和帮助,倍加珍视与同志们建立的深情厚谊。
8年多来,我虽然做了一些自己职责所在、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与中央的要求和全区各族人民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期间也难免有不少失误和诸多遗憾,在这里诚恳地敬请大家谅解。
第三句话叫祝愿内蒙古。内蒙古地域辽阔、美丽富饶,发展潜力无限;内蒙古各族人民亲密无间、朝气蓬勃,创业活力无穷。在过去的8年中,自治区各大班子和全区上下都全力支持我的工作,共同为发展振兴内蒙古不懈努力。衷心希望自治区各大班子、各地区、各部门的同志,一定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力支持胡春华同志的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内蒙古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我们的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必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践在前进中发展,事业在开拓中前进,自治区在过去工作中形成的思路、制定的措施也必须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希望大家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不断开拓进取。
我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胡春华同志为“班长”的自治区党委一班人,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把自治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祝愿内蒙古的明天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为内蒙古喝彩!谢谢大家!(
第五篇:江青同志在文艺界大会上的讲话
江青同志在文艺界大会上的讲话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文艺界的同志们,朋友们,红卫兵小将们!
你们好!向你们致以无产阶级的革命敬礼!
首先,我要向同志们,朋友们,红卫兵小将们,说说我自己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的认识过程。
我的认识过程是这样的:几年前,由于生病,医生建议要我过文化生活,恢复听 觉、视觉的功能,这样,我比较系统地接触了一部分文学艺术。首先我感觉到,为什么 在社会主义中国的舞台上,又有鬼戏呢?然后,我感到很奇怪,京剧反映现实从来是不 太敏感的,但是,却出现了《海瑞罢官》、《李慧娘》等这样严重的反动政治倾向的 戏,还有美其名日“挖掘传统”,搞了很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东西。在整个文艺 界,大谈大演“名”、“洋”、“古’,充满了厚古薄今,崇洋非中,厚死薄生的一片
恶浊的空气。我开始感觉到,我们的文学艺术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那它就必 然要破坏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个阶段,我只想争取到批评的权利,但是很难。第一 篇真正有份量的批评“有鬼无害”论的文章,是在上海柯庆施同志的支持下,由他组织 人写的。
第二个阶段,我和一些同志才想到要改。并且还得自己参加改革工作。事实上,多 少年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方面新旧斗争的变化,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文 学艺术,以与旧的文学艺术相对抗。就是号称最难改革的京剧,也出现了新的作品。大 家知道,在三十多年前,鲁迅曾经是领导文化革命的伟大旗手。毛主席则在二十多年 前,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提出了推陈出新的问题。推陈出新,就是要有新 的、人民大众的内容,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内容有许多是很难推陈出新的,如鬼 神,宗教,我们怎么能批判地继承呢?我认为不能。因为我们是无神论者,我们是共产 党员,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鬼神上帝。又例如地主阶级的封建道德,资产阶级道 德,它们天经地义的道德,是要压迫人、剥削人的,难道我们能批判地继承压迫人、剥 削人的东西吗?我认为不能。因为我们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我们是要建设社会 主义,我们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度,坚决反对那些压迫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度。我们无 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扫荡一切剥削制度的残余,扫荡一切剥削阶级 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虽然有的词我们还在用,但内容是完全不同了。例如“忠”这个词,封建地主阶级是忠于君王,忠于封建阶级的社稷,我们是忠于党,忠于无产阶级,忠于广大劳动人民。又例如“节”这个词,封建阶级所谓的气节,是属 于帝王的;属于封建阶级的社稷的;我们讲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气节,这就是说,我们 要对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事业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决不向少数压迫人民、剥削人民 的敌人屈服。所以,同一个“忠”字、“节’字,我们还在用着,阶级内容是完全相反 的。至于艺术形式,就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全盘肯定的态度。一个民 族,总有它的艺术形式,艺术特色。我们如果不把祖国最美好的艺术形式、艺术特色加 以批判地继承,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那是错误的。相反,全盘肯定,不作任何推陈出 新,也是错误的。对于全世界各族人民的优秀艺术形式,我们也要按毛主席的“洋为中 用”的指示,来做推陈出新的工作。帝国主义是垂死的、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他 们什么好作品都搞不出来了。资本主义已经有几百年了,他们的所谓“经典”作品,也 不过那么一点。他们有一些是模仿所谓的“经典”著作,死板了,不能吸引人了,因此 完全衰落了;另一些则是大量泛滥,毒害麻痹人民的阿飞舞,爵士乐,脱衣舞,印象 派,象征派,抽象派,野兽派,现代派,等等,名堂多了。一句话:腐朽下流,毒害和 麻痹人民。
试问:旧的文学艺术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古典的艺术形式不能完全适应 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容,那要不要革命,要不要改革?我相信,大多数同志们和朋友们,会认为需要革命的,需要改革的,只是这是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又是一件非常细致、相当困难的工作。再加上过去旧中宣部、旧文化部长期的反党反社会主义领导,制造了 种种理由,反对革命,破坏改革,就更加深了一般人的畏难情绪。有一小撮人,是别有 用心的,他们破坏革命,反对改革。京剧改革,芭蕾舞剧的改革,交响音乐的改革,就 是这样冲破重重困难和阻挠搞起来的。
在今年五月以后,进入了全国性的几乎涉及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命。对于派工作队这个问题,我个人也有一个认识过程的。六月一日,北京大学第一张 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发表以后,我用了一个来月的时间,观察形势,分析形势,我感觉出 现了不正常的现象。这一个来月,我开始大量注意学校。例如,南京大学匡亚明制造的 反革命事件,西安交通大学的“六·六”事件,北京大学的“六·一八”事件。我很惊 异,为什么一些出身成份很好的青年,从他们自己写的材料看,他们是要革命的,可 是,他们竟被打成所谓的“反革命”,逼得他们自杀,神经失常,等等。毛主席是七月 十八日回到北京的,我是七月二十日回到北京的。原来应该休息几天,但是听了陈伯达 同志,康生同志,以及在京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的同志们的意见,我就报告了毛主席。我感到需要立刻跟伯达同志、康生同志去看大字报,倾听革命师生的意见。事实同那些 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坚持派工作队的人所说的完全相反,广大群众热烈欢迎我们,我们才知道,所谓北大“六·一八”事件,完全是一个革命事件!他们把革命事件说成 反革命事件,并且通报全国,以此镇压全国的革命师生,企图把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 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这时,我才充分地认识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派工作队这 个形式是错误的,他们的工作内容尤其是错误的!他们不是把锋芒对准党内一小撮走资 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以及反动的学术权威,而是对准革命的学生。同志们,朋友们,斗争的锋芒对准什么,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原则问题!而我们的毛主席早在今年六月间,就提出过不要急急忙忙派工作队的问题。可是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抗拒毛主席的指示,迫不及待地把工 作队派出去了。当然,问题不在工作队的形式,而在它的方针、政策。有些单位并没有 派工作队,依靠原来的领导人进行工作,也同样犯了错误。也有一部分工作队采取了正 确的方针、政策。并没有犯错误。这就可以说明,问题究竟在哪里。
八月十八日,毛主席接见了百万革命小将,主席是那样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那 样相信群众,是那样爱护群众,我觉得自己学习很不够。这以后,红卫兵小将们走向社 会,大破四旧,我们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的同志们拍手称快。但是过了些天,又遇到了新 的问题,于是我们赶快找材料,调查研究,这才又追上不断发展的革命形势。我就叫做 紧跟一头,那就是毛泽东思想;紧追另一头,那就是革命小将的勇敢精神,无产阶级的 革命造反精神。跟和追,不是经常能够完全合拍的,是时而追上,时而落后于形势。因 此,我有什么缺点错误,希望同志们,朋友们,红卫兵小将们批评我,写信也可以,写 大字报也可以。凡是我错的,我都改。凡是我对的,那我当然要坚持。
从五月十六日到现在,六个多月了,就是这样,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为注意了全 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形势,对文学艺术界的具体工作,就抓得少了。这点,我希望 得到你们的谅解。今后,能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注意你们的问题,我不敢说,因为斗 争的领域太宽广了。对于整个文学艺术领域的破与立的问题;目前,我不能集中精力专 门搞了。这可能要等到运动的某个段落,我的体力也还能支持的话,再来同文艺界的革 命的同志们,朋友们,红卫兵小将们,一块来建设为工农兵服务的无产阶级的新文艺。
北京京剧一团的同志们,朋友们,你们给我的信,我倒是都看了。只是因为工作忙 一些,身体也不太好,没有能够到你们团里去。但是,你们团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命,我是关心的。北京京剧一团是北京首先接受京剧改革光荣任务的一个单位。这是你 们团里一批想革命的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和我一块努力,在别人首创的基础上加工或改 制的结果。旧北京市委和你们团的旧党总支的某些负责人则是被迫接受的。在毛泽东思 想指引下,短短的几年内,你们在创造革命现代戏的工作中,确实做出了成绩,为全国 的京剧改革树立了一个样板。我相信剧团的大多数同志和朋友,特别是青年同志,是好 的,是要革命的,是能够自己教育自己的,自己解放自己的。你们一定能够进一步活学 活用毛主席的著作,努力改造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思想革命化,坚决执行以毛主席为 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识破一小撮人企图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阴谋诡计,把 剧团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为了国庆节演出革命现代戏,我们做过多次讨论,支持了你们演出,反对了那种企 图抹杀你们京剧革命成绩的错误观点。为了你们的《沙家滨》能够上演,也是为了《红 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等的演出,我们对红卫兵小将们和各方面都做了一 些工作。向他们说明;这些创作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为工农兵 服务的文艺思想的伟大胜利。如果对你们这些革命成果不给予充分的肯定,那是完全错 误的。只有那些反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人,才对这些巨大的革命成果加以歪曲和否 定。事实证明:广大的人民是承认我们的成绩的。世界上的革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 革命人民是给予我们以好的评价的。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恩来同志,伯达 同志,康生同志,以及其他许多同志,都肯定了我们的成绩,给过我们巨大的支持和鼓 舞!
我希望:经过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斗争和锻炼之后,我们要更加经常地和工 农兵相结合。这样,我们一定能够为京剧改革和其他文学艺术的改革做出新的成绩!我 们的任务是艰巨的。但我们一定要勇敢地担负起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革命任务来。胸怀 祖国,放眼世界!
你们剧团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存在着十分尖锐、十分复杂的阶级斗争,存在 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夺权斗争。对于以彭真为首的旧北京市委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 线,你们还没有真正的进行深入、广泛的揭发和批判。在这里要严肃地指出:北京京剧 一团的某些负责人,还没有认真地同旧北京市委划清界限,没有深入揭发旧北京市委的 罪行,也没有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认真的检讨。你们剧团内,并不是所有干部都犯了错 误,也不是所有干部都犯了同样性质的错误,必须区别对待。要摆事实,讲道理,采取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允许改正错误,允许革命。至于你们团内某些负责 人,他们贯彻执行了旧北京市委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同彭真、刘仁、郑天翔、万 里、邓拓、陈克寒、李琪、赵鼎新以及陆定
一、周扬、林默涵等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相 互勾结,阴一套,阳一套,软一套,硬一套,抗拒毛主席的指示,破坏京剧改革,两面 三刀,进行了种种阻挠破坏活动,玩弄了许多恶劣的手段,打击你们,也打击我们。旧 北京市委、旧中宣部、旧文化部互相勾结,对党,对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必须彻底 揭发,彻底清算。对于我们党内的以反对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为目 标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也必须彻底揭发,彻底批判。否则,就不能保障革命的胜利果 实。北京京剧一团的某些负责人必须彻底交代,彻底揭发,只有这一条路,除此以外没 有别的出路!经过群众的充分批判,如果他们真正进行了彻底的揭发和交代,“革面洗 心,重新做人”,他们还是可以参加革命的。如果他们真正努力改过自新,走上党的正 确道路上来,他们还有可能争取做为好的干部。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要用文斗,不用武斗。不要动手打人。武斗只能触及皮肉,文斗才能触及灵魂。
由于没有彻底批判旧北京市委、旧中宣部、旧文化部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没有 肃清这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在剧团内的影响,你们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不可能搞 彻底,你们剧团的运动就有可能走上邪路,被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篡夺领导权,这对将来 剧团的建设将发生很不利的影响。我建议你们:牢牢掌握斗争的大方向,掌握党中央、毛主席制定的正确方针和政策,反对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斗争中逐步壮 大左派队伍,团结大多数,包括那些受蒙蔽的人,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坚决把揭 发、批判旧北京市委、旧中宣部、旧文化部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斗争,搞深搞透,坚决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你们团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应该根据中央的规定,民主选举文化革命委员会 或文化革命小组来领导。不符合巴黎公社原则产生出来的文化革命委员会,文化革命小 组,可以重新改造或部分改选。所有选举活动,都必须经过群众充分酝酿,充分讨论,不能由少数人把持。我们相信,大多数同志是能够自己分清是非的,是能够按照正确的 方向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搞下去的。
在这里,我要说明:不能离开阶级观点去谈什么“少数”“多数”,要看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理掌握在谁的手里,谁真正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上,谁真 正执行了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对不同的单位,要作不同的具体分析。
我希望:全团同志能够进一步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坚决 贯彻执行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在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则基础上团结起来,完成一斗二批三改的任务,把北京京剧 一团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化的战斗化的革命样板团!
中国共产党万岁!
无产阶级专政万岁!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
毛泽东思想万岁!
毛主席万岁!
(根据记录整理)
(原载《江青同志讲话选编(1966.2—1968.9)》,河北人民出版社,19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