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论文

时间:2019-05-14 00:0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论文》。

第一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论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第二、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第三、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医疗机构之间开始全面竞争,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向追求经济目标转变。旧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瓦解,城镇传统的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也遇到了很大困难。第四、药品生产与流通也走向了全面市场化,竞争以及民间力量的广泛介入使得药品质量下降。第五、突出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不高,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配置不尽合理,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第六、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许多群众医疗负担沉重,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第七、卫生部门监管不力,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一是以商业化、市场化为走向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将市场经济的原则移植到具有公益性质的医疗卫生事业中来。二是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责任缺失:如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卫生资源的配置极不合理,对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有效地监管等。

二 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发展观

卫生事业是公益性、社会福利性事业。发展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根本目是为人民健康服务,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发展卫生事业不仅要依靠广大卫生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团结奋斗,更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利益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做到讲大局,顾整体,绝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影响卫生改革发展全局,既要注意维护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工作者的利益,更要注重人民群众利益,既要调动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要争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卫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要通过提供

良好服务,体现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工作者的自身价值,把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工作者的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卫生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统筹兼顾各类人才培养。既要努力建设掌握高新技术、拥有尖端技能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又要注重建设面向基层服务、掌握适宜医药卫生技术的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造力发挥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突出重点,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健康是民生之本。要将让广大人民群众少生病、方便看病、看得起病、能看好病作为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保障、卫生监督体系,落实各项公共卫生职责,全力推进扩大免疫规划,全面落实降消项目任务,力争将全国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必须把发展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作为我们工作长期的工作

重点。发展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当前城乡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有效手段。在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必须要加快建设布局合理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模式,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不断推进城乡卫生均衡发展,努力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

通过医疗改革,要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医疗卫生工作健康发展的道路。保障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正常发展,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第二篇:论文:睿智果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下,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进入快车道,基层社区建设有序推进,社会组织有所发展,社会安全体制建设得到加强,困难群体的社会权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社会结构深刻变迁,社会需求结构深刻变化,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甚至有增加的趋势,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现阶段,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中存在一定问题,如

(一)社会管理理念不够准确;

(二)社会管理主体不够多元化;

(三)社会管理方式不够灵活;

(四)社会管理法规不健全;

(五)社会管理载体不够明确;

(六)社会管理人才缺乏;

(七)社会管理体制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建设的精神,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管理的科学发展。

社会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带来直接后果是社会管理效果不够好,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增多,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增大。新世纪以来,我国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群众上访数量居高不下,从根本上说,根源于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管理工作没有跟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种种弊端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仍然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管理的特征,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需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城乡分治格局尚未完全破除,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滞后,社区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把握社会舆论和社会心态缺少经验等因素都成为极大制约社会体制改革的因素。

对此,我们要深刻领会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要求,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抓准时机,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应加快社会建设,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促进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更加重视和关心困难群体的社会权利保护;畅通社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注意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准确把握社会心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有效的形式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恰当的公平理念和合理的利益诉求;兼顾各方面的社会利益,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建立合理的改革成本分摊和补偿机制;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为抓手,以政府放权和社会组织自治为重点,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于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整合各方面社会管理资源,理顺社会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围绕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需要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一、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合理用好财政资金,形成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合理职责分工,缩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改革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

二、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合理调整和改革现行监管模式,加快改革和规范现有社会组织,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开放步伐。

三、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要从人事制度、工资制度、财政投入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四个方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四、改革户籍制度。以正确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与户籍制度脱钩的步伐。

五、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另外,还要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社区活动,增强社区建设的活力;建立和完善筹资机制,解决社区建设经费问题。

六、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要进一步拓宽民意表达的渠道,真正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广泛的优势。要重点解决好群众越级信访量居高不下的问题。

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落实,以“一案三制”为抓手推进应急管理,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强化领导和管理问责。

八、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抓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落实,以“一案三制”为抓手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强化领导和管理问责。

九、培养和使用好社会工作人才。有计划地抓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重视社会工作人才的使用,研究和宣传社会工作。

十、严格依法实施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管理领域立法工作、严格依法行政、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政绩评价体系。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确保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要着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第三篇:山东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层

山东基层医卫机构改革:规定中医药岗位比例

2011-07-08 15:29:032011-07-08 15:29:03 责任编辑:小雪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浏览次数:20 本报讯 7月6日,山东省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确定,9月底前,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部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要进行竞聘上岗,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据悉,目前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核编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的重点任务是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将按照“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管理模式,设定基层医疗机构的岗位类别和结构,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公共卫生等岗位为主体,优先满足全科医生、专业公共卫生和中医药专业需要。

省卫生厅厅长包文辉在会上强调,各单位都要预留一定数量的岗位用以引进全科医生等急需紧缺人才。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岗位总数的90%,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岗位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总数的20%,中医药岗位不低于10%。

针对定岗后如何竞聘上岗,会议指出,乡镇卫生院和政府直接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院长、主任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或竞争上岗等方式,择优聘任。任期一般为3年,可按规定程序连续聘任。其他人员的竞岗,按照核准岗位的设置总量、专业类别、技术等级及数额要求,实行竞聘上岗,合同管理,聘期一般为3年。

此外,山东将实施按岗定酬和按绩取酬的绩效工资制,实行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建立激励机制。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不高于60%,其余4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将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核定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要保证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记者张忠田)

山东省乡镇医院全员竞聘上岗

2011-07-07 来源:农村大众

作者:

本报讯 到今年9月底前,我省所有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要进行全员竞聘上岗。7月6日,山东省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确定,9月底前,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必须全部完成,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截至6月底,我省多数地方实施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但没有同步推进综合改革。”7日的改革工作会议上,副省长王随莲说,有的地方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但多数仅限于核定编制和人员到位,并没有按照综合改革的要求,重新进行岗位调整和设置,也未组织开展竞聘上岗。“现在,国家要求9月底必须完成综合改革,还有不到3个月,时间非常紧迫。”

省卫生厅厅长包文辉介绍,目前,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核编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的重点任务是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

据了解,我省将按照“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管理模式,设定基层医疗机构岗位类别和结构。“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公共卫生等岗位为主体,优先满足全科医生、专业公共卫生和中医药专业需要。”省医改办主任秦柯说,“乡镇卫生院和政府直接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院长、主任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或竞争上岗等方式,择优聘任。任期一般为3年,可按规定程序连续聘任。”

包文辉强调,各单位都要预留一定数量的岗位用以引进全科医生等急需紧缺人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符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进入的人员和通过各种公开招聘方式聘用的现职人员,凡具有符合要求的执业(从业)资格和与设置岗位专业对应的学历要求的,均可按照岗位任职条件和规定程序参加竞聘。同等条件下,在编正式工作人员可优先聘用。

“实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秦柯说,优先聘用全科医师、专业公共卫生人员、中医药人员等急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本报记者)

山东省县级医院全面改革 推行医药分开

2011年03月31日09:09齐鲁晚报我要评论(3)

字号:T|T

继3月29日召开的山东省医改大会之后,3月30日全省卫生系统召开2011年医改工作部署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卫生系统将着重实现“六个新突破”,针对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重点作了部署。

6月30日前,25个县市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用基本药物

“6月30日前,涉及6个市的25个县(市、区)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在会上,省卫生厅厅长包文辉说,所有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优先配备使用,逐步提高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品种比例和销售额所占比例。

包文辉介绍说,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其药品由一体化管理的乡镇卫生院在省级平台上统一采购供应。未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其药品仍按原渠道采购配送或由各市根据实际自行确定。

在中医药报销比例提高10%基础上,针灸治疗的住院病人报销90%

“实现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是今年完成医改任务的一个难题。”包文辉说。

为此,他提出,首先明确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最低限额,省市、县、乡级分别不低于45%、55%和70%,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不低于85%。

二是在中医药报销比例提高10%基础上,对采用针灸治疗的住院病人报销90%。三是全面开展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报销比例不低于70%,并争取民政部门按20%的比例再给予补偿。

四是今年要在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行门诊总额预付。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积极开展按床日、按人头或按病种付费等住院费用支付方式改革,不断扩大范围和增加病种,逐步降低次均住院费用,促进住院报销比例的提高。

五是在确保门诊统筹基金总额适当增加的前提下,新增基金主要用于住院补偿,尽可能大幅度扩充住院统筹基金总量。

六是控制医药费用和住院率不合理增长,将医疗费用控制和住院管理列入新农合定点机构考评体系,与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审定、预扣款的拨付比例相挂钩。

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较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在县级医院的综合改革中,包文辉强调,要通过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积极推行“医药分开”,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取消药品加成。

“以此为切入点,推行政事分开,改革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落实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包文辉说。

在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方面,包文辉表示,将采取合作、托管、选派院长、团队支援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的管理能力,确保年底前人口超过30万的县(市)基本建成1所二甲以上水平的公立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

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是今年省卫生厅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包文辉介绍,卫生厅初步确定的目标是,2011年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卫生材料支出占医疗支出的比重分别控制在44.6%和18.8%以下,较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门诊人次平均收费和住院床日平均收费增幅均比上年降低2个百分点;化验收入、检查收入、放射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不得高于去年,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在80%以上,处方合格率不低于95%,所有三级综合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不少于10个,二级综合医院不少于5个。

年底前,全部建立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 目前,全省已有126个县(市、区)建立起了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包文辉说,尚未建立的,要确保年底前全部建立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同时,自今年起,全省所有三级综合医院新进拟从事临床医学专业岗位的医师,都要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包文辉介绍,今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至25元。按照新的补助标准,今年全省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总额将达22.97亿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扩大覆盖人群,主要是将儿童保健管理人员从0-3岁扩大到0-6岁,并增加口腔保健等内容;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检查项目,增加健康教育的服务内容;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人数;增加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等项目。

包文辉介绍,要提高电子档案建档率,城市社区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率力争达到80%以上。农村地区要统一规范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力争达到50%。务工超过6个月的农民工,由务工所在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足6个月的,由务工所在地承担其突发应急性公共卫生项目,其余项目由原籍负责。

名词解释 本报记者 郭静

针对一个病种,制定出医院内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从2010年起,我国50家医院将推行仿照工业流水线设计的“临床路径管理”,112个病种有了“标准流程图”,可望实现“同病同治”。

(齐鲁晚报

第四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我国医疗卫生的现状和问题

2009年3月17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10年来的医改进程有了新的方向,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也是一项极为艰巨和复杂的改革。

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旧有的医疗保障体系使大部分民众直接暴露在疾病风险中。政府不断将医疗重担直接卸给百姓,其后果导致许多百姓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发生。目前老百姓看病自负的比例超过六成,世界罕见。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大量民众因经济能力有限而放弃求医。所谓“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就是真实的写照。

2.导致医疗卫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致使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症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够合理;二是政府卫生投入不足;三是医疗保险覆盖面积小;四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有所淡化;五是社会对医疗机构监管不足等等。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涉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医疗保障、临床服务等内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方面,政府责无旁贷,承担着艰巨的任务。特别是要着力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增加经费的投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财政实力还不强,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状况还将长期存在。所以,要顺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多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除此以外,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保证老百姓合理规范地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物;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公平地享受妇幼保健、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变“以药养医”机制等等方面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出路所在。

第五篇:宿迁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

宿迁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宿迁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于2006年 6-7月,对宿迁市医疗卫生体制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全方位考察。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宿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其经验与教训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改革的背景及相关准备

宿迁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政府在财政压力极大背景下,寻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制的过程。改革前管办不分、医卫不分、医防不分、医药不分,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医疗供需矛盾突出。同时,政府财政负担沉重,公立医院机制僵化,乡镇卫生院生存艰难,三级卫生防保体系名存实亡。

医卫体制改革是宿迁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准备比较充分,主动创新受到了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将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分开,并且明确了二者的不同属性。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政府与市场、不同层级政府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二、改革的思路、内容与过程

(一)改革的思路

改革的整体思路是“理顺体制、盘活存量、借助外力、引进竞争、加快发展”。

理顺体制,即明确政府与市场在医疗与卫生服务提供中的分工。市场办医疗,政府不再直接生产医疗服务,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和对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管;盘活存量,即将原有公立医院的存量资产置换,由单一的公有制向混合所有制转变;借助外力,即由封闭走向开放,吸引外部的人、财、物来增加当地医疗服务的供给;引进竞争,即给予各种类型的经济主体以平等的机会。

(二)改革的内容

改革目标在于重构以“四大分开”与“四大转变”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医疗卫生体制。

四大分开为“管办分开,医卫分开、医防分开、医药分开”。管办分开,指从办医主体上把办医者与管医者分开。政府不再直接开办医院,政府主要职责在于监管医院;医卫分开,指在将医疗与公共卫生属性分开的同时,将二者服务的生产分开。市场提供医疗服务,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医防分开,指将医疗与防保两类不同性质的机构分开;医药分开,指从利益上把医和药两个行业分开。

四大转变指政府由补贴给供方向补贴给需方转变,定点医疗服务向自由选择转变,实物补贴向货币补贴转变,暗补向明补转变。

改革的实质是政府与市场的专业化分工,即医疗服务以市场提供为主,公共卫生以政府提供为主,政府对贫困者购买医疗服务提供资助。

(三)改革的过程

在沭阳县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宿迁市进行了以下的制度创新。

首先,改革防保体制。政府将乡镇防保职能从卫生院中分离出来。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主要承担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卫生监管等公共卫生的职能,不从事一般医疗活动;乡镇医院由市场举办,从事基本的医疗服务。改革后,“一乡两院”的格局开始形成。防保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以市疾病控制中心为龙头,县疾控中心为骨干,乡镇防保所为基础,村级防保员为网底”的四级防保体系。其次,改革卫生监督体制。宿迁市推行综合执法,将卫生系统内原属于医政、防疫、妇幼保健等部门的监督职能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执法主体。综合执法明确了监督分工,增强了监督力度。第三,改革医院体制。改革包括盘活存量和扩大增量两个层面。盘活存量指原有公立医院和卫生院的改制。扩大增量指放开医疗市场,鼓励民营医院发展。至2006年7月,宿迁市对全市乡镇以上135家医院中的134家进行了产权置换,单一公有制开始向混合所有制转变。政府采取了“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举措,为民营医院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改革的配套措施相对健全,改革后的监管有所加强。

第四,改革公共卫生保障体制。政府对公立医院产权置换后的资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置换资金首先用于缴纳职工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其余的作为卫生事业发展基金,用于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发展。政府开始建构以“五大中心”、“两项监督”、“一个体系”(5-2-1)为主要框架的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制。“五大中心”指市、县疾病控制中心、医疗卫生救护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和市传染病防治中心、血液采供中心。“两项监督”指卫生监督和药品监督。“一个体系”指医疗保障体系。政府在城镇完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改革具有“整体性、彻底性,政府强力推动”等特征,做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改革在内部相对平稳,在外部争论极大,其医院改革中的产权置换被认为是“卖光式”改革。

三、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专题组基于对“看病难”、“看病贵”、医院可持续发展、政府公共卫生责任、政府监管能力与医卫秩序等五大问题的全面考察,总结了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一)改革成效明显,阶段性成果比较显著

第一,“看病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有所提高。

第二,“看病贵”的问题有所改进,医疗服务价格有升有降,价格明显低于周边省区。竞争降低了原有医疗服务的价格,新增医疗服务价格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技术的提升与供给的增加。第三,医院治理有所改善,医院、医生收入阳光化,“收红包”现象基本消失。公立医院垄断时期的许多顽疾得到很好解决。

第四,医院由垄断向不完全竞争转变,竞争经历了价格-服务-技术竞争向品牌竞争的转变。人才竞争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

第五,新型公共卫生防保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政府与市场开始各司其职。

第六,政府对医疗与公共卫生的监管理念开始转变,经济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监管方式开始初步形成。

第七,政府财政压力开始下降,公共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职能开始正常发挥。

(二)改革的问题

改革六年来,从改革的结果来审视改革的过程,可以发现有以下不足:

第一,改革的技术保障不足。政府没有充分意识到公立医院职工观念转变的难度,同时未能对原有医卫人员提供充分的保障,因而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第二,公有资产转让过程中受让对象的选择欠妥,医院的经营受到影响。

第三,民营医院股权结构不合理,均股制影响到医院的长远发展。政策预期不稳定与资金约束加剧了医院经营中的短期行为。

第四,医疗服务结构欠合理,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依然存在。第五,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不足,政府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第六,政府监管模式相对单一,监管独立性较差,监管能力制约了监管水平的提高。

四、综合评价

宿迁的改革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它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具有明确的借鉴意义: 第一,欠发达地区应该在财政压力状态下主动求变,地方政府特别是领导者应该具有敢试敢闯的精神。政府要鼓励制度创新,并要建立相应的改革风险承担机制。

第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该在全方位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单纯地进行医卫体制改革难以取得较大的成效,充分的理论准备与成功的试点对于改革成效的保证尤其必要。

第三,医卫体制改革中,产权明晰、整体规划、依法推进和技术保证非常关键,这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并保证改革成功的重要环节。第四,市场竞争增加了卫生资源的供给,技术与服务能力的提高以及医院治理机制的改善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基本保证,人才激励与约束是保证医院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第五,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产品属性不同,政府在这两个领域的定位要准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要明确。构建保障公民健康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提供机制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与协作,也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完善的政府治理机制。

第六,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的出现有助于完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供给机制。医院的所有制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建立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的标准,这是政府进行监管的依据。对全国医疗卫生改革来讲,宿迁改革的意义有二:一是必须区分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中的职能定位。其次要制定医疗服务标准,并强化政府监管。

五、政策建议

(一)对宿迁下一步改革的建议

宿迁的医卫体制改革远远没有结束,下一步的改革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防止体制复归,尽最大可能为医院经营创造稳定的预期。

其次,完善医院治理结构,促进医院良性发展。规范医院竞争秩序的同时要防止垄断的形成。第三,政府要加大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卫生防保体系。同时,要完善低收费与价格监管相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模式。

第四,加快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的进程,提高医疗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五,政府要加强监管的独立性,监管的体制、方式、方法要现代化。第六,要加强医生的自律教育,提高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水平。

最后,课题组认为,全方位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改革是解决医疗卫生问题的根本。

(二)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议

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保障公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政府的责任在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提供机制。从宿迁的经验来看,政策的变革应该集中在以下点:

 区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产品属性,科学界定政府的角色;  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责任;  构建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 建立医疗服务提供标准和评价机制,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能。

卫生事业的实质在于保障公民健康,抵制疾病风险是最基本的制度安排,这需要从源头做起。疾病风险源包括公共源和个体源,前者主要指不卫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后者主要指携带病症的个人。

 抵制公共风险的制度安排

抵制公共风险,需要构建以改善公共生活环境,进行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绝大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需要政府以举办公共事业的形式提供,在极少项目上基于严格的财务监督制度可以实行收费制度。

 抵制个体风险的制度安排

抵制个体风险,需要构建健康检验、疾病治疗与康复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要坚持“方便、可得”的原则,政府需要对供方和需方分别给予支持。

第一,对供方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服务能力来支持供方,从社区到城市中心建立多级医疗服务体系,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机制的多元化有利于动员各类社会资源的投入。政府的责任在于建立医疗服务提供标准和准入、退出的监管机制,而不是举办对基本医疗全包的医院。政府可以开办标杆医院和惠民医院,也可以在各类医院中投资建设惠民病房。

第二,对需方的支持。面对收入状况不同的医疗服务消费个体,政府的责任在于构建需方支持体系。政府可以忽略具有高消费能力的高收入群体,强制具有稳定收入的工薪群体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并对困难群体提供医疗救助。

宿迁市政府明确区分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不同属性,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宿迁的改革强化了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责任,对政府在医疗服务领域的角色进行了积极的尝试,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宿迁市面对“医药分不开”的无奈以及在“混合所有制医院”监管上的困难值得重视和深思。

下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卫生和医疗两部分,但是由于历史上一直没有明确的区分,所以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回顾,而医院改革则作为本部分的主要......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政策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尊敬的党组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财税体制改革提升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并赋予了“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全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的几点思考赵玖梅卫生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要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

    深化征管体制改革(★)

    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其中明确,合理划分国税、地税征管职责,并将在纳税服务等环节实施国税、地税深度合作。 我国现行的征税体制确立......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 柱性产业 ④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