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团化办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0:2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集团化办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集团化办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集团化办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集团化办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集团化办学可简单理解为由两所或多所学校组成的教育联合体。通过本次考察,结合自身办学风闻思考,集团化办学行业有三种模式:一为教育集团;二为教育联盟;三为教育共同体。由此三种模式也可并存。就本次考察结合自身理解将三种办学模式汇报如下:

一、教育集团

教育集团是以一所老牌优质学校为核心,附属一所或几所学校(其中一般有民办学校)所形成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几所学校校址相对独立,学校法人、人事及财务在形式上也独立存在,但办学理念、运行模式相统一,主要是学校管理层思想高度统一,几所附属学校均要服务于核心学校。例:上海行知中学为上海宝山区公办普通高中之首。办学规模为八轨制。按规定每年招生人数为320人(班容量最大40人)。行知中学面向宝山区招生,办学规模难以满足宝山区优质生源入学需求,招生人数特别是择校生为数严格限制,如果行知中学独立存在,已达地区办学顶峰。其附属的行中中学为行知中学校办工厂变革产生,由行知中学购买土地,实施建设所办的一所民办完全中学。行中中学校校长由行知中学一名副校长担任。管理两校统一,解决了宝山区不达行知中学录取分数线且相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问题。另外,凭借行知中学之名,社会出资创建了行知二中,为一所独立民办初中。该校校长聘请行知中学退休校长担任。办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与行知相同。每年向行知中学及行中中学输送大批优秀学生。在宝山区已形成以行知中学为核心,附属行中中学与行知二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规范招生与经费问题。再如怀仁一中所附属云东中学(民办),云北诛仙二(民办)三校一体,怀仁一中校长兼任两所民办中学董事长,并各由一名副校长出任两所民办校校长。

教育集团另一种模式大多为民办学校,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集团总领又分级部管理。例如河南永威教育集团。

二、教育联盟

教育联盟为一种大校带小校,强校带弱校的一种服务提升模式,例如上海交大附中,该校为上海市四大名校(普通高中)之一,为十轨制办学,在校生1200人。其办学理念,办学效益与国际接轨,走在了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前列,为体现其社会效益,以交大附中服务带动部分薄弱校,实施教育联盟战略,如联盟较偏远中嘉兴中学,交大附中派10名以上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赴嘉兴中学支教服务,改变管理模式,办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成效显著,在嘉兴中学成功联盟之后,又有多所薄弱高中要求联盟服务。

教育联盟的核心学校从管理模式,师资力量非常超前,外派教师不一定为拔尖人才,管理团队最高为本校中层干部,在不影响本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外派教师。教育联盟受到政府影响,并不是交大附中积极主动行为,嘉兴中学成为当地政府每年要支付交大附中托管费300万元,又如交大附中要接受交通大学领导,在交通大学所在地区并无特别优质高中(相对我市山大附中、山大附小皆在山西大学附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交通大学提出交大附中要服务交通大学地区学生享受优惠教育资源问题。所以交大附中将继续服务和代管部分薄弱高中。交大附中并不完全主动承担此社会责任,其担心被“削峰填谷”影响自身为原因之一。

教育联盟模式山西省实验中学与吕梁市房山县中学也曾得到运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教育共同体

教育共同体是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行政区地域关系,将所属中小学划为若干个教育共同体。例: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所在地区以该校为核心,联合周边八所小学形成教育共同体,九所学校均为公办学校,其中一所被第二实验小学兼并成为分校,总校服务当地居民子女入学,分校主要接受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教育共同体各个学校主要以业务交流为主,通过集体教师大校引领,教师交流等方式促进共同提高。

我市在2013年也划分了教育协作组,模式即教育共同体,我区将八所初中校划为两个协作组,一是以姚村中学为组长单位,晋祠一中、晋祠二中、晋源一中为组员单位的教育共同体。二是以实验中学为组长单位,晋源二中,金胜中学、电厂中学为组员单位的教育共同体。此举仅是印发了通知,没有相关制度与监督,所以并未有实质性合作与提高。另外,我区今年实施了教师交流制度,全区分成了五个交流片区,也可以认为是五个教育共同体。近几年,教育局特别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重视高中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无意识中,已经大大减小了各初中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增进了各初中校之间的交流,希望教育局能多为初中校创造合作交流机会,必要时组织校长集体外出学习培训。

以上为本次学习考察所获所思,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关于集团化办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精)

关于集团化办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集团化办学可简单理解为由两所或多所学校组成的教育联合体。通过 本次考察,结合自身办学风闻思考,集团化办学行业有三种模式:一为教 育集团;二为教育联盟;三为教育共同体。由此三种模式也可并存。就本 次考察结合自身理解将三种办学模式汇报如下:

一、教育集团

教育集团是以一所老牌优质学校为核心,附属一所或几所学校(其中 一般有民办学校所形成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几所学校校址相对独立,学 校法人、人事及财务在形式上也独立存在,但办学理念、运行模式相统一, 主要是学校管理层思想高度统一,几所附属学校均要服务于核心学校。例:上海行知中学为上海宝山区公办普通高中之首。办学规模为八轨制。按规 定每年招生人数为 320人(班容量最大 40人。行知中学面向宝山区招生, 办学规模难以满足宝山区优质生源入学需求,招生人数特别是择校生为数 严格限制,如果行知中学独立存在,已达地区办学顶峰。其附属的行中中 学为行知中学校办工厂变革产生,由行知中学购买土地,实施建设所办的 一所民办完全中学。行中中学校校长由行知中学一名副校长担任。管理两 校统一,解决了宝山区不达行知中学录取分数线且相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 的升学问题。另外,凭借行知中学之名,社会出资创建了行知二中,为一 所独立民办初中。该校校长聘请行知中学退休校长担任。办学理念与教学 模式与行知相同。每年向行知中学及行中中学输送大批优秀学生。在宝山 区已形成以行知中学为核心,附属行中中学与行知二中的优质教育资源, 更加规范招生与经费问题。再如怀仁一中所附属云东中学(民办 ,云北诛 仙二(民办三校一体,怀仁一中校长兼任两所民办中学董事长,并各由 一名副校长出任两所民办校校长。

教育集团另一种模式大多为民办学校,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为一体,集团总领又分级部管理。例如河南永威教育集团。

二、教育联盟

教育联盟为一种大校带小校,强校带弱校的一种服务提升模式,例如 上海交大附中,该校为上海市四大名校(普通高中之一,为十轨制办学, 在校生 1200人。其办学理念,办学效益与国际接轨,走在了中国普通高中 教育前列,为体现其社会效益,以交大附中服务带动部分薄弱校,实施教 育联盟战略,如联盟较偏远中嘉兴中学,交大附中派 10名以上管理团队和

骨干教师赴嘉兴中学支教服务,改变管理模式,办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 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成效显著,在嘉兴中学成功联盟之后,又有多所薄 弱高中要求联盟服务。

教育联盟的核心学校从管理模式,师资力量非常超前,外派教师不一 定为拔尖人才,管理团队最高为本校中层干部,在不影响本校正常运转的 前提下外派教师。教育联盟受到政府影响,并不是交大附中积极主动行为, 嘉兴中学成为当地政府每年要支付交大附中托管费 300万元,又如交大附 中要接受交通大学领导,在交通大学所在地区并无特别优质高中(相对我 市山大附中、山大附小皆在山西大学附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中,交通大学提出交大附中要服务交通大学地区学生享受优惠教育资源问 题。所以交大附中将继续服务和代管部分薄弱高中。交大附中并不完全主 动承担此社会责任,其担心被“削峰填谷”影响自身为原因之一。

教育联盟模式山西省实验中学与吕梁市房山县中学也曾得到运用,并 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教育共同体

教育共同体是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行政区地域关 系,将所属中小学划为若干个教育共同体。例: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所 在地区以该校为核心,联合周边八所小学形成教育共同体,九所学校均为 公办学校,其中一所被第二实验小学兼并成为分校,总校服务当地居民子 女入学,分校主要接受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教育共同体各个学校主要以业 务交流为主,通过集体教师大校引领,教师交流等方式促进共同提高。我市在 2013年也划分了教育协作组,模式即教育共同体,我区将八所 初中校划为两个协作组,一是以姚村中学为组长单位,晋祠一中、晋祠二 中、晋源一中为组员单位的教育共同体。二是以实验中学为组长单位,晋 源二中,金胜中学、电厂

中学为组员单位的教育共同体。此举仅是印发了 通知,没有相关制度与监督,所以并未有实质性合作与提高。另外,我区 今年实施了教师交流制度,全区分成了五个交流片区,也可以认为是五个 教育共同体。近几年,教育局特别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重视高中 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无意识中,已经大大减小了各初中学校之间的恶性竞 争,增进了各初中校之间的交流,希望教育局能多为初中校创造合作交流 机会,必要时组织校长集体外出学习培训。

以上为本次学习考察所获所思,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三篇:对学区化管理与集团化办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学区化管理与集团化办学的认识与思考

马鞍山市第十六中学

查辉

“择校热”和“高收费”是近十多年来义务教育的一个顽症,其根源就是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无论是择校还是择班,家长择的其实都是师资,而师资队伍其实就是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

一、我市教育现状分析

纵观雨山区、花山区等区现有学校布局来看,优质资源即强校、名校少且多集中在中心地带,形成不了辐射效应,多少年来,众多家长推动学生拼命地“涌入”,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好一幅一校千人求的景象。

由于城市的发展,人口总量也在变动中,老区学校生源逐年稀少,再加上跨区择校,常造成班额不足,甚至有的班级不足30人。由于体制的限制,过剩超编教师又无法合理地流出,造成办学成本居高不下,而强校或新建学校、甚至有的民办学校,由于政府政策上的倾斜,这些教学硬件达标,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效果突出,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正面效应,以致学生数常常爆满,可由于学校规模的限制,容纳不下更多的生源,致使班额超容;再加上人事编制的约束,教师得不到及时地补充,只好聘请临时教师代课,教师梯队的培养存在断档,不能很好的衔接,长期以往势必造成教育发展的迟滞。

以上教育的现状与我市“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是不相适应的,作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保持全省领先,超越长三角平均水平”的教育目标,积极抓住全市发展新战略的先机,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二、均衡发展实施过程中形成的难题: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今后要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实现教育起点、过程资源的均等。

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三大难题:即学校管理的水平差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优秀教师单向流动。

尤其是一个地区内学校之间存在经费的投入、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差异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资源的不均衡时是影响教育公平最重要的因素。单从教师学历合格率来看,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差异大的主要是优秀教师。

就十六中来看,近十年来,由于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不达标,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加上政府对民办学校支持力度的加大,每年佳山中心小学毕业的学生均有60人以上通过各种途径跨学区,到城区名校就读,生源的流失使学校目前的处境更如雪上加霜。

多年来,由于职称评聘政策、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的不科学、不健全,导致了像我校一类城郊学校教师职称评聘难上加难,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比例一直严重偏低,由于城乡教师进修、培训机率、待遇等各方面存在不均衡,造成骨干教师严重流失。这种情况导致了偏远的教师不安心本地、本职岗位工作,千方百计想调入市区学校或改行干其它工作,20年来,我校有30多位教师调入市区。边远地区教师不合理的流动,加剧了城乡学校教师短缺的矛盾,也降低了郊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得优质教师资源在城乡之间分布更加不均衡。

这些情况不仅伤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与国家强调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相悖。

三、如何做好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满足人民“上好学”的需求,破解区域内学校水平差异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各地政府的决策部门和实施学校,其中做出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也不乏其例。

当前,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实行区域内教师和课程资源共享,探索和建立教师轮换制度和优秀教师共享制度,以教师流动促进推进校际办学水平平均均衡发展,均衡配置师资则是促进均衡发展的关键之一,已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重要途径与基本共识。

今年,我市教育局明确提出“有条件的课推进实行集团化办学,鼓励优质学校在新城区设置分校,扩大优质资源总量”,做好优质资源辐射效应。坚持标本兼治,通过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来满足社会、学生、家长对优质资源的合理需求,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解决择校的治本之策。

1、学区化管理与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学区化管理,指在区域内在行政主导下以一定方式把相关学校结成办学共同体,实行区域间、城乡间统筹规划,统一配置资源,达到区域教育。

集团化办学,指在行政主导下,以名校为龙头,通过名校带弱校、名校带新校的方式,以学区整体管理与综合评价为纽带,通过协同合作等方式将不同级别的学校联系在一起,实现学区内的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整体发展。

2004年杭州市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输出名校文化、管理、师资等资源,可以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普及化,有效地缓解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异,发挥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使新建校、薄弱校快速地提升办学水平。

前不久,本人与市七中几位校长考察了合肥50中学学区化管理和集团化办学成果,合肥50中有东、西、南、北四个校区,服务半径达到20多平方千米,近七千个家庭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服务,为合肥蜀山区破解“上好学校难”的难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促进教师流动,体现人文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给出了切实有效的答案,学区化管理与集团化办学打破了校际壁垒,实现了所有学校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2、学区化管理与集团化办学的运作流程

由于以学区和集团为一体进行资源整合,管理上采取相对统一的管理方式,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充分整合资源,实行资源的有效配置,特别是发挥优质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教育资源、教科研、优质师资等方面的辐射、示范功能,从而实现集团内学校的共同发展。

据中国教育报刊载河南郑州市金水区的学区化管理和浙江湖州市吴兴区新风教育集团化管理,就是成功的案例。

(1)实行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学区教育教学的统一管理。

创新管理机制,确立统一的管理模式,共同探讨学区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订学区发展规划、工作目标;组织学区内学校间互助活动,讨论组织学区内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建立和完善学区教育教学评估制度,要做到几个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计划、教师配置统一、课程计划进度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校本培训统一、教师待遇统一。

(2)教师交流学区化统一运作。

合理分配学区内教育资源,教师交流,实行学区的统一管理,坚持相对稳定、合理流动;师资均衡、资源共享;立足长远、统筹兼顾的原则。

如今绩效工资政策的实施,学区和集团内的教师流动变得相对简单、有序。可以对教师流动进行统一调配,形成相对科学、有序的交流模式,既考虑教师本人的意愿,又根据工作需要,将教师结对子、教师跨校兼课等制度化。鼓励名师到弱校、规模小的学校交流,统筹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的骨干教师的教师交流比例,做到教师进出量、学科之间、职称结构比例趋于平衡,从而使流动变成常态,让教师交流更加可操作和为教师所接受。

3、学区化管理与集团化办学实践后的思考

(1)集团化、学区化使各校区实现标准化建设

集团各校区可以实行统一采购、使用,降低了管理成本。有效地促进各校区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化重组和合理利用,公平地分配公共教育资源(教育经费、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可以做到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校。

有效地调集和使用资金,解决校园校舍、教学设备缺乏等问题,实行各校区阶段性发展目标,促进各校区基本设施的升级和均衡。

(2)干部、教师交流让百花齐放成为可能:

实行统一的人事制度,按一定比例合理流动,合理调配人员,避免师资闲置,促进教师流动和有效促进教师成长方面,促进各校区整体师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提升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

在本学区内实行资源共享,使优秀教师能够服务于学区内每所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团队深入郊区学校,主课教师长期任教(至少一年),开展名师带教,安排结对带教。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区域内优质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对于一般教师,在本学区内实行定期轮换;另外还可以由教育局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其教学工作的制度。

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相对薄弱的学校任教,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教育方法、出色的综合素质,犹如源头活水,使更多的学校弥补原来的不足,展现出更多的亮点。

教师交流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具有深远意义,教师交流真正有效地实施,可以为促进薄弱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3)坚持软硬件一起抓

打造特色品牌

在抓好绿化、美化校园建设和宣传设施等同时。重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教师专业化成长史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关注教师生存状态,通过文化凝聚和有效地师资培训等方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价值引领来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实现自己的目标愿望。

通过教师论坛、学术沙龙、名师工作室等校本研训活动,减小各校区教师的认识差距,实现理念的优质同化,为教师创造自我发展的环境和机制。

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经费支持。教研活动安排上,打破学校间的界限,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常规课堂展示为主线,开创校本培训、教学研讨等联合活动形式,充实活动内容,突出实效性。

品牌化可有效地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品牌学校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素质建设的总和,通过课堂、环境、校风、社团活动等方面体现出来。因此,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德育建设是校园文化中重中之重。

名校带动弱校、名校带动新校等共同发展,既是品牌放大,也是优质资源的扩张,注重学校自身发展的特色:对各自的校园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提炼,走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同时利用文化传统与资源互补的优势,通过不同校区文化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各校区即源于名校的特色,又有创新适合自己个性化的特点,力求做到各校区均有自身的特色发展项目。

结束语:

我们衷心地希望政府加快解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建立起以管理促进共同发展、缩小差距、实现城郊均衡发展为目标,破解“优秀教师城郊分配不均衡”的难题,让教师交流成为一种习惯。拓展教育资源共享方式,努力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格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走内涵式发展,做到内外兼修,软硬件一起抓,在发展中注重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使马鞍山的教育事业尽早进入大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2010年12月

《中国教育报》

2101年23期

《人民教育》

第四篇: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最终版)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应运而生。遵循规律、大胆探索、协同改革,对于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集团化办学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改革成效显著。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凸显,辅导热、办班热、择校风等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公平的现象屡禁不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任务。

集团化办学最初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契约为纽带构建的大规模多层次组织形态,是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模式。它使传统学校由单一封闭走向联合开放,推动着学校组织变革。在很多地方,实施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重要举措,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模式和学校品牌。第二,集团化办学要鼓励多样化探索。

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类:名校加薄弱学校、名校加新建学校、名校加民办学校。其共同特点是通过组织重构和资源重组,输出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文化和优良师资,带动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或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在较短时期内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紧密型关系,实行集团总校校长负责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不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人财物由总校统一调配;二是松散型关系,实行名校校长领衔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依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支配人财物;三是复合型关系,兼具紧密型教育集团和松散型教育集团的特点。要根据办学需求和区域教育资源现状,探索灵活多样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是上述办学模式的一种,也可以尝试新的办学模式和内部治理结构。还应指出,集团化办学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种模式,但不是唯一有效的模式。我国教育人口众多,区域、城乡、学校间差异较大,要坚持因地制宜,倡导首创精神,探索多样化的办学新模式,避免一刀切、走形式、一哄而上。改革成功的标准是,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学生真正受益,家长和社会认可。

第三,集团化办学要尊重规律长期积累。

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时间较短,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建构比较薄弱,实践经验积累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是提倡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共赢。今后,教育集团成员校之间的关系将由创建初期的抱团发展,转变为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共享、联动和创生,即基于个性的资源共享、基于共赢的成员联动和基于自主的协同创生。这种发展方式必须是系统的集成和优化,需要以教育集团成员校之间的互利合作为前提,做好集团文化认同和整合工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合作共赢。

二是坚持和而不同,注重特色发展。集团化办学以一所名校为龙头,带动区域内若干所学校共同发展,“龙头”学校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足够的支撑实力;“拉郎配”会导致“削峰填谷”,甚至会“稀释”优质教育资源。要避免“同质化”现象,尊重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历史,挖掘每个成员校在独特的发展环境中形成的特色,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集团整体的优质化。

三是遵循教育规律,注重长期积累。精良教师队伍的建设,优良办学传统、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以及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需要长期积淀、厚积薄发,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用钱简单堆砌。集团成员校要依托名校的软环境,如文化基因、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管理经验以及办学声誉等,集中精力抓好内涵建设,使学校的文化得到重塑,制度得到完善,质量得到提升,特色得到强化。要探索集团化运作规律,在优化治理结构、建立共享机制、校长教师培训与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要转变急功近利的绩效观和政绩观,宣传先进理念,正确引导舆论,让人民群众对改革有理性的认识和合理的期盼。

第五篇:陶西平: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陶西平: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集团化办学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出现的是职业教育集团:20多年前,为了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一些地区开始出现由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而后,民办教育集团开始出现:一种是同一举办者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举办多所学校,以集团形式进行管理;另一种是同一举办者举办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校,如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或者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也采取集团形式进行管理。再后,一些地区为了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开始进行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探索。现在,集团化办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少地区开始将其作为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热的一种办学体制改革。

试行学区制与进行集团化办学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两者又是有区别的两种模式。试行学区制是地区内教育行政治理结构改革的一种探索,而集团化办学则是地区内或跨地区的学校之间的一种合作形式。

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有的类型看,一种是同一地区内学校服务范围的划定与学校之间的校际联合,另一种是跨地区的学校之间的联合。上述联合大多是各校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但也有的是两所或几所学校共有一个法人代表。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集团化办学的特点是:(1)通过集团形式,使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得以固化,有利于基础薄弱学校的教育水平的提升。(2)使集团内的招生范围相对稳定,在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在集团内的学校适度流动,有利于缓解择校矛盾。(3)拓宽学校的教育视野,促进学校的优势互补,通过加强集团内的校际沟通,使信息交流渠道更加畅通,大家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因此,集团化办学是在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

根据已有的经验,我认为,当前应加强对集团化办学的目标、方式以及文化问题的研究。

集团化办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要处理好集团内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与本集团和其他集团及其他地区之间均衡发展的关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集团化办学的首要目标。集团化不是将集团内的优质教育资源稀释,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使集团内的优质学校在充分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能够向新的高度攀升,并使集团的整体教育水平都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有优质学校的水平,进而实现不低于或高于其他集团和其他地区办学水平的目标,做到内外两个优质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是一个着眼于均衡发展而立足于提升质量的教育模式,高质量是集团化办学的生命。

集团化办学重在校际的联合,但这种联合绝不是将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都冠以优质学校的名称或者都戴上优质学校的光环,造成所有成员校都已优质的假象,成为给群众的一种精神安慰。优质学校是集团化校际联合的核心,需要承担更多的组织协调的责任。因此,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领域和工作程序,以使集团活动制度化,进而取得整体优化的实效,是集团化办学既不流于形式,又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制度保证。一方面,集团不是一所大学校,不能事无巨细,都由集团统管。如果名校校长变成了一位大校校长,那么,既不利于发挥其他成员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其自身领导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集团的合作领域应当突出重点,应把促进各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资源共享和开展教学研究作为主要任务,紧抓不放,不能有丝毫懈怠。

集团化办学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这种引领首先体现在教育理念上。要把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培养目标、服务于集团覆盖地区的群众,作为指导思想,务必取得共识;同时,又不能让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都完全按照优质学校的模式去办,要尊重各校的发展历史、周边环境和已形成的办学特色,从而使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都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目标。我们必须看到,帮助基础薄弱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是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当形成一种集团文化,其核心是尊重──尊重每一所学校,尊重每一位校长,尊重每一位师生,尊重每一种教育创新,使集团成为和谐共生的大家庭。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为教育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我们相信,这项改革一定能取得令人振奋的成果。

下载关于集团化办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集团化办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作者:王振海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5期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简析 “集团化”本来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其......

    集团化办学总结

    工业与设计学院2015年集团化办学工作总结 江西林业职教集团成立的短短一年以来,在林业厅、学校党委、各企业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设计学院各理事成员单位遵循自愿协商、优势互......

    集团化办学心得

    集团化办学心得1.政策要求(略)2.乡村教育现状,适龄儿童城镇化流动逐年大幅增加。随着人口城镇化的加速,城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适龄儿童的学生数逐年大幅增长,城区各学段教师严重......

    集团化办学学习心得

    集团化办学之点滴谈 焦作市中站实验小学王兵 “集团化办学”是实施教育均衡、消除“择校热”的一条重要渠道,是我市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和重大科研课题。3月底,我在校领导的......

    集团化思考

    关于医院集团化的思考 一、医院集团化的国家政策及导向: 2010年7月2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医改专家会上强调:要本着‚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积极有序推动公立医......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性思考1

    安康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性思考 职业教育集团是新形势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合作共赢的新举措.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取得了比......

    对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几点思考

    对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几点思考(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李亚杰) 在举国上下共庆建党90周年,全面谋划“十二五”崭新开局,教育战线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

    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的思考

    集团化原来是工业领域的一个名词,它的基本内涵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实体以集团形式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自身庞大的经济运行机制,并以规模优势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