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

时间:2019-05-14 00:3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做好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做好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

第一篇:如何做好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

如何做好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各机关单位舆情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涉林舆情。为了有效做好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林业局必须强化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力度,通过正视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管理与处置工作。涉林舆情管理处置存在问题:

一些领导干部不懂网络、不懂新媒体,不具备网络舆情管理应对的意识。有的基层干部甚至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舆情毫不关心。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不知道如何运用网络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导致谣言占领网络阵地。

习惯采用躲、推、顶、压的错误方式,躲是指当涉及涉林环境的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出现在网络上时,某些基层干部不敢正面接触网络媒体,千方百计阻止网络报道,最后反而把事情闹大。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措施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重视舆情监控管理

各科室、各林场要高度重视舆情监控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好相关部门的职责,做到“谁主抓、谁负责”,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及时上报,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判,确保网络舆情工作落到实处。

2、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

对于网络上出现的涉及退耕还林、环保等方面的问题,要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快速反应舆情动态。通过发帖、撰写文章、发表声明等不同形式进行回复,回复内容要做到具体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并做好解释沟通,矛盾化解工作。

3、加大执法和舆情监控管理力度

加强各科室林场回复、办理情况的专项监控管理,对网民重复发帖反映的问题要进行重点调查分析、明确责任,根据实际情况交办落实。加大执法和舆情监控管理力度,借助蚁坊软件方面的专业舆情监控系统,实行全覆盖监控。

4、严格落实问责制

通过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对于网民提问特别是涉及交叉管理的内容时,严格落实“谁主抓、谁负责问责制”。确保在相关单位的配合下办复落实责任,并按照规定的办复时限完成网络舆情办复工作。

第二篇:涉警舆情处置与公安维稳工作

涉警舆情处臵与公安维稳工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地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危机频频发生,对整个公安队伍形象造成了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积极研判、回应网络舆情,提高与社会公众沟通的能力,已经成为加强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公安机关必须把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强涉警舆情处臵的规律性、策略性研究,对于提升公安机关应对和化解舆情危机能力,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意义重大。

一、当前涉警舆情的基本特点

(一)负面舆情性突出。每一起涉警舆情无一例外的是,无论起因如何,由于公安机关职能的特殊性,最终均是形成舆论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指责与批评。特别是一些媒体,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打着“客观”的旗号,选择性报道,不断用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负面新闻刺激公众神经,致使公安负面舆情愈演愈烈、愈发突出。

(二)社会关注性突出。公安工作的广泛性、群众性、特殊性,决定了其易成为媒体挖掘新闻资源的对象。尤其是在当前公权与私权博弈加剧的特定社会环境下,代表国家执行法律、行使公权的公安机关,一举一动特别是涉及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徇私枉法、违法违纪等负面信息,更为公众所瞩目,哪怕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案),也可能因为公安机关涉于其中而成为大众的看点、新闻的卖点,处于舆情的风口浪尖。“哈尔滨警察打人”事件,由于参与其中一方是公安民警,全国各地,网上网下无不议论纷纷,一时间成为公众谈论的焦点。

(三)传播广快性突出。手机短信、互联网络等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格局,大众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更加快速便捷。据相关管部门统计,目前全国仅互联网计算机就有1.3亿台,各种网站130万个,论坛100万个,博客400万个,网民2.6亿人。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信息的传播者,涉警信息一旦发出,经过转载转发,瞬间就能通过一点扩散开来,受众群体迅速膨胀。

(四)热点炒作性突出。由于涉警信息社会和公众关注程度高,极易成为新闻爆料和炒作热点,引发“舆论风暴”。特别是在网上,身份的匿名性、言论的自由性、传播的即时性、跟贴的盲目性,加剧了炒作的轰动性。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种种目的,借机发难、借机发泄,恶炒热炒公安,负面舆情不断。致使一些“个案”被泛化,负面效应无限放大,形成不利于公安机关的社会舆论,进而引发警察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甚至转化为实际警民冲突。这样的网上网下转化事例,近几年不在少数。

二、当前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处臵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高。深入分析近年来一些重大涉警舆情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同志没有牢固树立舆情就是警情的理念,认为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聊不足为奇,重视不够、反应迟缓、应对失当;还有的领导自身信息化水平不高,又不主动学习,对互联网知之甚少,网上斗争意识淡薄,导致一些不起眼的事件被网络和别有用心的人加以炒作,引发事态扩散,造成不良影响,损坏了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

(二)缺乏与媒体合作的意识。公安机关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上过于谨慎,在基层更是敬而远之,面对媒体的采访,既使是正面的,也是“不说或少说”,生怕落入记者的采访圈套,人为将媒体与公安关系对立;有的基层公安机关对媒体负面报道的突发性、危害性认识不足,存有麻痹、侥幸、推诿、无所谓等思想;执行公安新闻宣传纪律不够严格,不能及时掌握负面报道的相关信息,不能主动与媒体开展良好合作,丧失了处臵的最佳时机;对负面报道缺乏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不善于与媒体和记者打交道,导致引导不够及时、控制不够有力,有的甚至因处臵失当导致炒作升级,事态扩大。

(三)涉警舆情引导手段单一。当前,面对网络负面信息公安机关往往采取删除、封堵等措施,信息公开发布不真实或避重就轻,结果适得其反,加剧公众的猜疑心理,甚至将公众推向对立面。也有部分公安机关对社会舆情热点、焦点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及时进行响应,或者官样文章、语焉不详,从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网上谣言满天飞,等到产生一定社会后果再去干预时,由于缺乏公信力,不仅费力大、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

(四)反应速度较慢。公安机关对社会舆情反应时间与舆情传播速度极不相称。在舆情的初期阶段,一些公安机关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不愿、不敢、不会表态、处于犹豫观望状态,没有及时跟进,出让了将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的主动权,丧失了处臵先机。由于网络等传播速度极快,短短一两天时间舆情就会爆炸扩散,引发舆情危机,因时再仓促应战,往往错过了最佳时机,丧失了工作主动权。

三、提高涉警舆情处臵能力对策

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网上舆情,要坚持“及时、主动、准确、统筹”的总原则,统筹谋划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做到案件事件处臵与舆论引导工作同步进行,努力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一)牢固确立舆情就是警情的理念。长期以来,许多基层民警认为与媒体打交道是公安宣传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由此也造成了许多基层民警在应对涉警舆情等突发事件时反应迟缓、危机公关意识缺位。因此,各级公安机关要牢固确立舆情就是警情的理念,在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舆情与警情同样关系到社会稳定,在工作摆布上切实做到把舆情应对与警情处臵同样对待,在组织领导上真正实现把舆论引导与其他警务工作同样重视。

(二)密切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强大舆论力量和聚合放大效应,加强与知名网站的合作,根据事件性质和发展态势,迅速制订应对之策,用事实真相回应网民关注,用权威信息稳定群众情绪。同时要加强与传统媒体的联系沟通,定期走访,积极向社会各新闻单位提供宣传信息和采访线索,热情主动地为媒体和记者提供服务,建立起与新闻媒体互信、互助、互动的和谐关系。当舆情危机事件发生时,主动向媒体介绍公安工作情况,尽可能地为其采访报道提供便利,满足其对公安新闻素材的需要,同时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最大限度地争取媒体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减少流言和谣言的传播及其负面影响的扩大,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

(三)健全涉警舆情快速反应和应急处臵机制。舆情处臵贵在“快”字。公安机关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抓好引导和控制涉及稳定、涉及公安、涉及形象的敏感舆情和负面报道工作,必须坚持发现在早、处臵在小、预防在先、控制有力,力争把工作做在前面,把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对可能出现的重大舆情、已经出现的负面苗头和炒作动向,应及时向当地党政、宣传部门报告,根据客观需要,制订舆论引导对策,迅速采取有效的封堵、删除和正面引导等干预措施,把炒作尽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经存在的负面舆论,应端正态度,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负面报道形成后,要直面问题和失误,积极组织力量开展调查,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报道处理结果和后续整改措施,主动引导舆论朝有利于公安工作的方向发展,防止蓄意炒作。发现负面报道与事实不符,则要迅速查清原因,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把真相公之于众,以正视听,避免激化矛盾。同时,启动维权机制,严惩刻意炒作、歪曲事实制造轰动效应的新闻媒体,保护民警的合法权益。网络评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增强自身对网络舆论的敏锐性,对网上涉警信息进行甄别,及时发现、查封、堵截、屏蔽、过滤和清除有害信息,引导广大网民,确保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处臵机制,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四)深入推进涉警舆情处臵常态化开展。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负责、定期听取舆情汇报、深入基层调研指导等制度,将舆情处臵工作与领导干部绩效考评挂钩。对组织指挥不力,导致涉警舆情处臵出现问题,造成重大影响和后果的“一票否决”,督促各级领导真正把涉警舆情处臵摆上重要位臵。建立健全专门的舆情处臵工作目标考评管理体系,不仅要考核发布信息审查把关是否严格,涉警舆情信息分析是否准确、上下反馈是否及时,制度机制建设是否到位等日常基础性业务情况,还要考核负面涉警舆情特别是舆情危机的实际发生率、控制率、消除率,以严格的考评督促各单位把舆情引导工作纳入日常工作,推进常态化建设,更好地服务现实斗争。基层单位直接面对社会、面对群众,既是公安机关了解和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的最前沿阵地,又是社会和公众发掘涉警舆论信息的主要对象。对基层单位进行涉警舆情引导工作考评,要以“最大限度减少负面涉警舆论信息产生”为目标,突出“负面涉警信息少、收集上报及时、实时监测到位、前期处臵得体”四项工作,将负面涉警舆情控制在基层、消除在基层。

第三篇:涉腐网络舆情应对和处置 - 副本

涉腐网络舆情应对和处置

程 然

2009年,中央党校出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辞典》收录了“网络反腐”的词条。根据《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的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如2012年发生的“表哥”事件、“雷政富”事件等一系列涉腐舆情事件中,网民们通过舆论的力量,短时间内网民意见铺天盖地,使得一些官员违法乱纪行为被曝光,并最终使其受到党纪国法处理。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如何监测、追踪、分析和研判网络舆情信息,如何应对、引导和处置网络舆情,是当前必须深入研究和正确对待的重要课题。

当前应对涉腐网络舆情事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四个不足”,一是责任意识不足,认为网络舆情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事,是“副业”、虚事,甚至可有可无。二是主动意识不足,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研究分析少、工作部署少、检查落实少,往往事件在网上热炒,形成社会热点、焦点话题了,才去应对。三是大局意识不足,涉腐舆情事件一旦发生,产生的影响必然不会局限于具体个人或单位,而是会对整个地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四是对网民参与支持反腐倡廉的诉求估计不足。在信息 化条件下,网民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信息公开要求、参与监督要求越来越强,但一些部门对此认识不够,将舆情信息工作与纪检监察其他业务工作相分离,对可能引发的网络热点缺乏足够认识,对网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预判能力。

掌握不及时。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很多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在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上缺乏人员和技术设备的有力保障。没有配备网络舆情人员,出现具体工作无人管或无法管现象。这些直接导致了很多有关本地区的涉腐舆情事件纪检监察机关不能及时掌握,往往是在形成了较大影响或者通过上级相关舆情部门转达才知情,在时效性上的落后,导致在处置上的被动。

方法不得当。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方面缺乏方法技巧,不善于和新闻媒体沟通。在处置网络舆情时,手段比较弱、水平比较低,出现诸多失误,引发群众不满,导致事态升级。具体而言,包括瞒,即不积极主动处理,企图瞒骗到底、蒙混过关;慢,即权威信息公开不及时,没有在第一时间和网民直接交流而错过事件处置的最佳时机;蛮,即或不根据事实认真分析而草率作出结论,或不虚心接受批评、认真整改,在行动和证言上蛮不讲理,与当事人、网民针锋相对等。

网民不信任。比较典型的就是2012年陕西的“表哥”事件,8月26日网上出现相关网帖后,8月30日陕西纪委即介入调查,期间纪检机关多次对调查情况进行了通报,但纪 检机关的介入并没有使事件得已平息,网民对纪检机关通报的信息表示并不认同,对事件结果的呼声越来越高,舆论热潮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至今仍有人对此事的处理提出质疑。分析其原因,是网民对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办案的制度和程序缺乏一些基本认识所造成的。

应对涉腐网络舆情事件的对策主要是:丰富载体,增强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网络反腐是一柄双刃剑,利弊共生,关键在于如何引导。针对目前廉政网站数量少、更新慢、功能单

一、水平参差不齐、内容“千网一面”难以吸引读者等问题,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软件服务,提高网站的质量和水平,创新工作方式,把廉政网站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廉政文化教育警示平台;要采取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聚集网络反腐正能量,围绕网民关心的反腐倡廉热点问题撰写高质量的网络评论文章,对那些不利于甚至诋毁反腐倡廉工作的错误言论,要坚决给予回应,使主流观点在与其他各种观点的交锋碰撞中主导网络舆论,让主流声音压倒噪音和杂音。

强化纪检监察工作网络舆论宣传力度,提升网民对纪检监察机关工作认同度。通过纪检机关网站和一些大型门户网站对纪检监察机关相关的办案程序和办案制度进行广泛宣 传,提高纪检部门职能、制度和办案程序透明度。在加大正面舆论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舆论的同时,注重在通报相关调查情况的同时做好相关制度和程序上的解释,做到依法依规,依据充分,以理服人。

创新方法,增强网络舆情处置能力。网络舆情信息产生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一些反腐倡廉方面的信息尤其吸引网民关注。因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高度重视并切实增强处置网络舆情信息的能力。要把握处置时机,经调查确认真实的信息,及时公布处置情况,防止不良情绪蔓延;对反映有误的虚假信息,要及时公布真实情况,防止舆情扩大造成连锁反应;对需要时间调查核实的信息,要按照程序公布处置进程,建立沟通反馈机制。要做到处置有力,对于网络舆情信息的可信度、扩散范围和关注程度有正确研判,并及时作出适当的处置。要讲究处置效果,针对已发生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对网站、论坛、个人博客和微博的监管。

建立健全涉腐舆情事件应对机制,实现涉腐舆情事件长效管理。开展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不间断重点监测,对有关涉腐舆情信息及时预警和跟踪。根据事件性质和大小,对事件处置方式进行科学决策。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早研判舆情危机的走向、规模,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对舆情应对不及时、处理不恰当和违反新闻宣传纪律造成严重影响 的,严肃追究责任。促使纪检监察机关应对涉腐舆情事件规范化、制度化。

涉腐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置是一个全新、长期、紧迫的工作,也是纪检监察机关参与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纪检监察机关要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创新网络舆情应对和处置方式,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

第四篇:涉警舆情处置预案

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化解和处置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快速妥善处置涉检网络舆情,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涉警网络舆情,即日起成立涉警网络舆情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新闻宣传的副政委担任,各科所队负责人为成员,舆情导控员和网络评论员为信息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网安大队,负责舆情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科室舆情导控员负责本科所队室负责办理的案件舆情的评估、预警、网络搜索和舆情汇报。

二、开展涉警舆情风险评估

对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各类案件全部纳入风险评估体系,经办人员在办理每起案件和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对经办的案事件是否存在可能带来办案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涉警上访、矛盾激化、网络舆情等不稳定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对达到一定风险等级的事件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重点对可能引发涉警上访、激发社会矛盾等风险进行评估;对重大敏感案事件、涉众型案事件,社会关注的案事件,要重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对不同环节的重点案事件给予关注。

三、建立舆情预警、监测研判机制

对于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重大敏感案事件的办理、可能引起境内外关注的突发涉警舆情案事件,应事先认真研究可能引发炒作的社会影响,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制定应对媒体炒作的宣传预案和对外宣传口径,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预见性。信息员要加强网上巡查,及时、全面地收集涉警信息,围绕各种倾向性、苗头性、聚集性的舆情信息,密切跟踪发展变化,预测走向趋势,提出应对措施。

四、发挥公安宣传的整体效应 健全写稿、审稿、投稿、网评、与媒体记者联系机制,构建公安新闻宣传工作一盘棋格局。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络、影视等多种传播媒体,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协调调动新闻媒体力量,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形成合力,及时、准确、全面地宣传公安队伍新风貌、公安工作新业绩和公安改革新措施,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公安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五、确立责任追究机制

明确舆情应对和引导的每一个阶段的责任人和相关责任,将舆情处置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

第五篇:网络涉军负面舆情处置工作亟待加强

网络涉军负面舆情处置工作亟待加强

网络涉军负面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一些公众对现实生活中军队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负面言论和观点。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有效控制难;诱发原因多,容易成焦点;片面性较强,真假难辨别。网络涉军负面舆情的成因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社会问题,还有部队自身原因,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其主要成因是敌对势力恶意攻击、部分社会人员心理失衡、商业利益炒作需要以及个别官兵思想行为失范。网络涉军负面舆情丑化军队良好形象、诋毁军队性质本色、挑拨军政军民关系,严重损害军队的声誉地位。为此,各级要进一步增强网络涉军舆情处置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切实维

护部队的良好形象。

建立健全预防体系,立足早发现、早应对,牢牢把握处置工作的主动权。一是建立军地协查机制。主动加强与地方公安网监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借助地方科技手段,建立优势互补、信息共享、顺畅高效的监控体系,对网络信息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一旦发现有涉军负面舆情,公安网监部门应立即以传真、电话等方式及时通报部队,确保部队能够迅速找到发布源头,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迅速作出反应。二是健全军队自查机制。信息化、军务、保卫、宣传等部门要联合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室,专设网络信息员、侦察员,依据“专机入网,专室处置,专盘存储,专人管理”的原则,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设立互联网监控专线,安排专人值班,利用网络舆情监控软件和网络监控技术,采取确定涉军敏感信息检索内容和关键词等手段,全天候、全时段对大型网站、微博、帖吧进行搜索侦控,实时掌握涉军负面舆情动态,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三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根据可能出现的网络涉军负面舆情,及时制定完善《涉军负面舆情应急处置方案》,明确任务区分、组织指挥、处置方法等具体细节,定期组织演练,达到一有情况能够反应迅速、指挥顺畅、分工明确、行动有序、处置得当,使负面舆情止于初萌、扼于未散、止于未果。

坚持客观处置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及时有效查处解决。一是调查取证,判别真假。一旦发现网络涉军负面舆情,部队军务(警备)、保卫等部门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第一现场进行调查取证,会同地方公安、宣传、信访、民政等部门和舆情事实涉及单位,尽快查清负面舆情的真、伪、虚、实。对于虚假的涉军负面舆情信息,要迅速联系地方公安网监、宣传广电部门进行覆盖、删除,同时认真追查发布负面舆情的人员、网站,运用法律手段追究相关责任,及时消除不良影响。二是区分情况,迅速处置。对发现的涉军负面舆情情况属实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通报或抄告舆情涉及单位认真调查核实,区分性质,查清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惩处。同时,一方面积极协调地方公安网监、宣传广电等部门对负面舆情进行封堵、删除,缩小传播范围,控制事态发展;另一方面要及时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开诚布公地向民众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及时回应公众疑问,尽快化解舆情危机,严防一些人恶意炒作和诱发群体性事件。三是持续跟踪,正面引导。处理网络涉军负面舆情要注意持续跟踪引导,防止因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演变成热点敏感问题。要积极发挥军队专家学者、先进典型、网评员和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引领作用,对已经扩散的涉军负面舆情利用各种媒体加强正面引导,坚持用典型说话、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通过主动、及时、全面、权威的信息发布,引导负面舆情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持续深入开展“崇尚军人荣誉、维护军队形象”教育活动,打牢处置工作的坚实基础。一是抓好专题教育整顿活动。持续抓好“崇尚军人荣誉、维护军队形象”专题教育整顿活动,进一步强化官兵的形象意识、纪律意识和荣誉意识,切实用条令条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和维护军队的良好形象。二是塑造外出军人、军车的良好形象。依据条令条例及相关规定,对外出军人、军车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外出军人要做到: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举止文明,维护军人形象,不得军服与便服混穿;不得围观、参与地方各种非法集会;不得酗酒滋事、涉足不健康场所;不得着军服、带军车出入地方餐饮娱乐场所等。外出军车要做到: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军队的声誉,不得闯红灯、走禁行、酒后驾车;不得开快车、占道挤道、强行超车;不得乱停乱放、不服从交通管理、滥用警灯警报器等。三是从严查纠外出军人、军车的违规违纪行为。警备司令部要加强对外出军人、军车的检查纠察,重点关注开“违法车”、“霸王车”、“特权车”现象,特别是对军容不整、酗酒滋事、闯红灯、走逆行、与交警发生冲突等容易在地方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违纪行为,要敢于“唱黑脸”、“出重拳”、“下猛药”,从严从重进行处理,切实维护军队的形象和纪律。

下载如何做好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做好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

    大学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一、主要内容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

    人民检察院涉检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工作方案(最终定稿)

    《涉检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工作方案》 为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及时应对涉检网络舆情,进一步改进我院检察工作,更好服务人民,现结合我院工作实......

    如何加强涉税舆情管理参考(精选五篇)

    如何加强涉税舆情管理 涉税舆情指与税收工作、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相关的舆情,主要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口头传播。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税收政策的敏感性、......

    网络舆情管理处置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全院网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妥善处置网上负面舆情,维护学院和谐稳定,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

    涉警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研究写作大纲

    写作大纲一、 导论。对目前互联网发展的情况的描述,谈到网络舆情的现状,进而引 出对涉警网络舆情的关注。通过对目前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现状的描述,引入涉警网络舆情危......

    浅析微时代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浅析微时代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2013年05月02日 13:14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字号 大 中 小] (江西瑞昌市纪委,江西瑞昌 332200)[摘要]随着互联网微时代......

    浅析涉警舆情危机处置与新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浅析涉警舆情危机处置与新型警察 公共关系建设 21世纪随着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不同信息在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开放性变得更加透明和便利。社会民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方便......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为进一步加强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重大涉校事件舆情,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