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共5篇)

时间:2019-05-14 00:3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篇: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

XXX轨道交通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做好XXX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舆情管理与处臵工作,防控舆情危机,维护集团形象和声誉,规避生产经营风险,营造集团建设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根据XXX市国资委《关于加强国资系统网络舆论宣传引导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要求,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舆情包括:

(一)报刊、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网站)等媒体对集团进行的负面报道;

(二)社会上存在的已经或将会给集团造成不良影响的传言或信息;

(三)可能或者已经影响社会公众对集团的舆论取向,以及造成其他不良效果的信息。

舆情信息根据产生效果分为正面舆情和负面舆情,根据影响程度分为一般舆情和重大舆情。本办法所称一般舆情主要是指网民就地铁施工围挡、交通导行、噪音扬尘污染以及运营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的定向单一投诉;重大舆情主要是指造成重大社会舆论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媒体报道、网民(主要指“大V”)评论或转发、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引起的舆论等等,重大负面舆情也称舆情危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舆情处臵是指利用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的一种危机处理方法。

第四条集团应对各类舆情(尤其是媒体质疑信息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快速反应、协同应对。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的要求,多渠道、全方位做好舆情收集,及时、规范、合理地做好舆情处臵。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及所属各单位。集团各部门、所属各单位须严格按照此办法开展舆情管理与处臵工作。

第二章舆情管理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第六条 集团设臵舆情危机管理小组、舆情管理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成立专门的舆情监测队伍。

第七条舆情危机管理小组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集团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所属各单位新闻发言人及党委宣传部门负责人组成。是集团应对各类舆情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就相关工作做出决策和部署,根据需要研究决定集团对外信息发布,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决定启动和终止各类舆情处理工作的相关事宜;

(二)拟定或审议舆情管理办公室拟定的各类舆情信息处理方案;

(三)沟通协调各类舆情处理过程中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

(四)各类舆情处理过程中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舆情管理办公室设在集团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集团日常舆情管理工作,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完善舆情分析研判体系,对舆情进行分类、分级和定性,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控,开展专题性、综合性分析,研判舆情走向、发展趋势和网民关注点、关注热度;

(二)遇舆情发生,根据舆情发生的时期(酝酿期、爆发期、解决期、恢复期),分析舆情严重性、损失相关性,拟定舆情处理方案,报舆情危机管理小组;

(三)与市委市政府、国资委和本市主流媒体建立应对舆情协调联动机制,动态更新媒体管理信息,逐步形成全天候、一体化、立体式的工作态势;

(四)协调和组织各类舆情处理过程中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负责组织新闻发布会相关工作;

(五)负责做好向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舆情信息报送工作。

第九条集团设臵新闻发言人制度。舆情危机发生后,负责统一对外口径的宣传,与媒体接洽,对提供给媒体的信息进行把关,以集团代言人的身份统一对外发布各类信息。第十条集团及所属各单位至少各指定一名网络舆情管理员组建舆情监测队伍,负责涉及集团相关信息的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第三章 舆情信息的监测

第十一条 集团各部门、所属各单位要认真研究体会舆情危机发生的阶段性特征,提高对舆情危机的识别和监测能力。

第十二条舆情的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平面媒体、互联网(新闻报道、在线文章、论坛博客、微博信息),广播电视,以及其他新媒体等。

第十三条舆情监测方法。网络舆情管理员每天上网浏览北方网政民零距离频道、新浪微舆情(舆情平台)、同行业微博、百度等,密切跟踪媒体言论,及早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收集、分析、核实对集团有重大影响的舆情,研判和评估风险,将舆情信息和处理情况及时报送集团党委宣传部。

第四章 舆情信息的报告

第十四条集团党委宣传部每日整理舆情信息编辑《每日舆情》呈集团主要领导阅示。

集团所属各单位每月5日前以《舆情信息统计表》形式报送本单位上月舆情信息。

第十五条舆情危机坚持“第一时间,一事一报”的原则。各责任单位第一时间将收集到的负面舆情,按照电话、电子邮件双项报送要求及时准确地报告舆情管理办公室。第十六条在可能引发重大舆情危机的行为或事件发生后,各责任单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拟定应对措施,防止事态扩展,并于第一时间(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2小时)电话向上报舆情管理办公室。

第五章 舆情信息的处置

第十七条 舆情信息处臵原则

(一)快速反应、迅速行动。集团及所属各单位应保持对舆情信息的敏感度,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快速制定相应的舆情危机应对方案;

(二)协调宣传、真诚沟通。集团在处理舆情危机的过程中,应协调和组织好对外宣传工作,严格保证一致性,同时要自始至终保持与媒体的真诚沟通,在不违反规定和原则的情况下真实真诚解答媒体的疑问、消除疑虑,以避免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引发不必要的猜测和谣传。

(三)勇于面对、主动承担。集团在处理舆情危机的过程中,应表现出勇于面对、主动承担的态度,及时核查相关信息,低调处理、暂避对抗,积极配合做好相关事宜。

(四)系统运作、化险为夷。集团在舆情危机应对过程中,应有系统运作的意识,努力将危机转变为有利契机,化险为夷,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五)提前介入、预防为主。要与新闻主管部门、大众媒体维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在危机的酝酿期查找各种危机的征兆,提前加以修正和补救,减少损失。

第十八条 一般舆情处臵流程

(一)受理留言。集团网络舆情管理员对发现的网站上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审核并向部门负责人和集团领导汇报。

(二)批办留言。对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舆情处臵工作联系单》形式,经集团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批示后转相关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三)办理回复。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舆情处臵工作联系单》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臵。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反馈党委宣传部。需紧急处理的网民留言,所涉单位在接到《舆情处臵工作联系单》后,2天内予以明确答复。

(四)跟踪督办。党委宣传部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对超过规定期限既未作回复又未作说明的单位,将进行通报。

(五)审定回复。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相关领导审定后,由集团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六)立卷归档。党委宣传部对网民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的原始材料、有关单位的办理情况、交办回复记录、领导批示件和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及时立卷归档。

集团各部门及所属各单位自行发现的一般舆情信息可及时主动处臵、妥善回复,并于3日内以《舆情处臵备案表》的形式向集团党委宣传部备案。

第十九条舆情危机处臵流程

(一)及时反应。在可能引发舆情危机的行为或事件发生后,责任部门/单位应及时启动紧急预案妥善处臵,并编辑简炼的紧急信息,在半小时内电话报告舆情管理办公室,在1小时内做出书面报告。

(二)控制事态。做好舆情危机发生源头的工作,确保不再发生新的危机和新的消息源传出。做好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工作,确保新闻媒体不再大规模地进行恶性新闻宣传。

(三)舆情监测。如发布了新闻通稿,要进行跟踪,监控网络、电台电视台、微博微信。对于自有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要联络“XXX发布”平台和熟悉的“大V”进行转发;对于网络热议的问题,要提出引导建议,得到批准后,主动发声,直接回复问题;对于网络谣言,要及时报告舆情危机管理小组协调处理,必要的时候请求网管部门处理。

(四)危机转化。通过快捷有效负责任的解决措施,把舆情危机进行转化,向社会展示集团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挽回公众信任。

(五)总结评估。危机解决后,舆情管理办公室要总结评估,进一步完善集团的舆情危机管理工作。

第六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条 严格舆情考核。年底对集团各部门、所属各单位的舆情处臵情况进行统计,对在舆情处臵中表现优秀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在舆情处臵中不予配合或敷衍了事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查处。

第二十一条集团内部有关部门/单位及相关知情人员对前述舆情负有保密义务,在统一口径发布之前,不得私自对外公开或者泄露,不得肆意加工和渲染。如有违反保密义务的行为发生,给集团造成损失的,集团有权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警告、解除劳动合同等处分,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集团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附件:1.每日舆情 2.舆情信息统计表 3.舆情督办工作联系单 4.舆情处臵备案表

第二篇: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

大学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

一、主要内容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宣传思政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二、组织机构

成立新疆师范大学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任组长,宣传部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相关部门和学院党总支负责人担任。指定宣传部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

三、坚持原则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

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学校形象的影响上,而要站在师生或受害者的立场上

表示同情和安慰,第一时间告知师生或受害者事情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师生的理解和信任。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体的支持,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适时转移目标,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要加强正面宣传,树立学校良好形象。

四、操作流程

(一)网络舆情的监测

由网络评论员对涉及的网络信息进行查询、收集,对新出现的网络信息及时下载,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及时送办公室分转交办。

1.监测对象。较经常出现涉及本系统相关舆情信息的各主要门户网站、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和网络论坛等发布的有关的报道、帖子和相关跟帖。

2.监测内容。网络上涉及司法行政部门的敏感工作和容易被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学校的意见、建议、投诉,相关问题的咨询,涉及教职工、学生的投诉,涉及服务人员违法违纪违章行为和效能作风问题等。

3.监测方法。一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和论坛进行定期浏览,收集有关对司法行政报道和论坛中出现的一些敏感的话题;二是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全网搜索国内各个知名的门户网站有关对学

校报道和论坛中出现的一些敏感的话题。

4.监测形式。一是每天至少1次对相关指定网站、论坛和贴吧进行浏览和搜索,并做好监测记录;二是在服务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和个人行为引发特定舆情事件时,要对舆情产生的相关网站、论坛进行高频度的浏览和搜索。

(二)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

1.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的一般突发事件和申诉建议的负面报道,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1个工作日内向具体业务主管领导汇报,3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处置并回应。

2.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的重大突发事件、网上投诉举报,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的错误舆论导向,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1天内向主要领导汇报,2个工作日内作出初步处置并回应。

3.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被上级以上领导批示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3小时内向主要领导汇报,1天内作出初步处置并回应。

附件

网络舆情办理情况登记表

填表时间:年月日

第三篇:网络舆情管理处置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全院网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妥善处置网上负面舆情,维护学院和谐稳定,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中办发〔2008〕22号﹚和(鄂宣发〔2010〕6号)文件精神,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我院形象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和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是指对涉及我院各项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等综合舆论情况进行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和引导。

第三条院属各单位要安排一名负责人分管网络舆情工作,配备一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志担任网络信息员。(亦可由宣传员担任)网络信息员并入院党办宣传联络群。

第四条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各部门要通过报送、人工搜索,争取第一时间发现舆情。

第五条突发事件发生后,涉事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分管院领导,重大事件报告院主要领导。同时,向党委办公室报送信息,需要上报上级的舆情由党委办公室统一负责。

第六条建立突发事件舆情研判制度,突发事件和网络热点事件发生后,由分管领导和党办召集相关部门开展舆情研判,对事件性质、舆情走势、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准确地评估,研究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报党委讨论审定后实施。

第七条已在市级以上引起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和网络热点事件,应与市委宣传部、市网管办及时沟通,联合研判,需要市网管办协调处理的网上信息,以书面报告,请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第八条 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效管理、正确引导”原则进行,需要组织网上舆论引导的,由党办提供引导口径,信息员网评在党办和网络中心指导下进行。

第九条重大群体突发事件、敏感事件、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报告、新闻通稿、须经党办审批,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需要对外披露信息时由院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

第十条实行网络舆情处置与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网络舆情处置纳入质量考核体系,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瞒报和漏报网络舆情,失职、渎职、擅自发布虚假信息报道,导致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对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第四篇:xx乡网络舆情管理处置实施办法

关于印发《xx乡网络舆情管理处置实施办法》的通知

x政【2015】

关于印发《xx乡网络舆情管理处置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为积极利用网上宣传,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妥善处置网上负面信息,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结合上级规定和本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请各单位按照通知精神,对照《实施办法》遵照执行。特此通知

2015年1月12日

xx乡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积极利用互联网宣传、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妥善处置网上负面信息,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互联网舆论氛围,结合上级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政府工作和形象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乡政府各项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第二章

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组织机构

第四条 xx乡新闻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政府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决策和指挥机构;

新闻应急办公室是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

政府机关单位和乡直各部门对各自业务范围内的舆情管理与处置负责,是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者。

第五条

政府设立舆情监测机构,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汇总、分析工作,网络负责人负责上报工作。

职能部门负责配合并参与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网络舆情监测、控制和化解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

网络舆情的监测

第六条

为及时了解掌握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必须做好网络舆情的监测工作:

(一)政府监测机构要建立7*24小时舆情监测制度,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如遇重大节假日或特殊时期,另外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舆情监测;

(二)各单位要明确管理部门,设置专(兼)职岗位和人员,在正常工作日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

(三)政府监测机构,在对涉及政府的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的同时,要站在公众立场对政府工作和舆情应对提出第三方咨询意见。

第七条

网络舆情的监测结果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报送制度:

(一)聘请的专业监测机构以周报的形式,定期向乡应急办公室报送网络舆情信息;

(二)遇突发事件及重大舆情发生,各监测机构应于第一时间报告乡应急办公室,并以特报的形式,在4小时内,向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报送网络舆情信息;

第八条

乡应急办公室负责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级别和程度,提出处置意见; 第四章

网络舆情的控制

第九条

网络舆情发生初期,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必须做好网络舆情的控制工作。

(一)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在掌握、研判舆情后,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落实对网络舆情的控制举措;

(二)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负责传达和落实领导小组关于网络舆情控制的各项指令;

(三)各单位负责所属营业范围内网络舆情控制的具体工作。

第十条

网络舆情的控制应采取以下手段:

(一)了解掌握突发或重大事件详情,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

(二)启动应急预案,实时联络公司新闻应急办公室,等待处置指令的下发;

(三)积极寻求互联网管理部门的支持和网络媒体的配合,控制舆情的进一步扩散。

第五章

网络舆情的化解

第十一条

网络舆情大规模传播后,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化解不良影响。

(一)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负责协调乡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互联网主管部门、网络媒体共同化解网络舆情的不利影响;

(二)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具体联络市级互联网主管部门并根据领导小组的部署向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下达网络舆情宣传和参与讨论重点。

(三)各单位负责联络地方业务主管部门、地方互联网管理部门、当地网络媒体控制舆情发展,主动引导舆论。

第十二条

各单位以及业务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各类舆论阵地宣传公司工作和形象,并根据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下达的要求,组织网络通讯员积极参与网络互动。各单位均应各自组建网络通讯员队伍。

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负责指导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通联制度,登记网络通讯员组织负责人名录,搭建通讯联络平台,定期举办网络通讯员培训,对绩效进行考核。

第十三条

网络舆情趋于平稳后,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应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化解情况总结经验,并根据情况采取有利于挽回影响的举措,开展有关工作。

第十四条

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将每次网络舆情的处置情况汇总备案,建立危机公共关系案例库,并定期更新、分析和下发各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

第六章

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保障

第十六条 政府、各单位必须明确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部门,设置专(兼)职岗位和人员。

第十七条

必须保证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经费落实到位。

第十八条

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根据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实际工作情况,向领导小组提出考核奖惩意见。

第十九条 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各层次、各系统培训。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政府宣传部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最新乡镇网络舆情监测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方案范例

xx乡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积极利用互联网宣传、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妥善处置网上负面信息,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互联网舆论氛围,结合上级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政府工作和形象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乡政府各项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第二章

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组织机构

第四条

xx乡新闻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政府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决策和指挥机构;

新闻应急办公室是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

政府机关单位和乡直各部门对各自业务范围内的舆情管理与处置负责,是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者。

第五条

政府设立舆情监测机构,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汇总、分析工作,网络负责人负责上报工作。

职能部门负责配合并参与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

各职能部门负责网络舆情监测、控制和化解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

网络舆情的监测

第六条

为及时了解掌握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必须做好网络舆情的监测工作:

(一)政府监测机构要建立7*24小时舆情监测制度,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如遇重大节假日或特殊时期,另外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舆情监测;

(二)各单位要明确管理部门,设置专(兼)职岗位和人员,在正常工作日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

(三)政府监测机构,在对涉及政府的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的同时,要站在公众立场对政府工作和舆情应对提出第三方咨询意见。

第七条

网络舆情的监测结果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报送制度:

(一)聘请的专业监测机构以周报的形式,定期向乡应急办公室报送网络舆情信息;

(二)遇突发事件及重大舆情发生,各监测机构应于第一时间报告乡应急办公室,并以特报的形式,在4小时内,向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报送网络舆情信息;

第八条

乡应急办公室负责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级别和程度,提出处置意见;

第四章

网络舆情的控制

第九条

网络舆情发生初期,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必须做好网络舆情的控制工作。

(一)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在掌握、研判舆情后,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落实对网络舆情的控制举措;

(二)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负责传达和落实领导小组关于网络舆情控制的各项指令;

(三)各单位负责所属营业范围内网络舆情控制的具体工作。

第十条

网络舆情的控制应采取以下手段:

(一)了解掌握突发或重大事件详情,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

(二)启动应急预案,实时联络公司新闻应急办公室,等待处置指令的下发;

(三)积极寻求互联网管理部门的支持和网络媒体的配合,控制舆情的进一步扩散。

第五章

网络舆情的化解

第十一条

网络舆情大规模传播后,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化解不良影响。

(一)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负责协调乡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互联网主管部门、网络媒体共同化解网络舆情的不利影响;

(二)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具体联络市级互联网主管部门并根据领导小组的部署向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下达网络舆情宣传和参与讨论重点。

(三)各单位负责联络地方业务主管部门、地方互联网管理部门、当地网络媒体控制舆情发展,主动引导舆论。

第十二条

各单位以及业务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各类舆论阵地宣传公司工作和形象,并根据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下达的要求,组织网络通讯员积极参与网络互动。

各单位均应各自组建网络通讯员队伍。

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负责指导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通联制度,登记网络通讯员组织负责人名录,搭建通讯联络平台,定期举办网络通讯员培训,对绩效进行考核。

第十三条

网络舆情趋于平稳后,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应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化解情况总结经验,并根据情况采取有利于挽回影响的举措,开展有关工作。

第十四条

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将每次网络舆情的处置情况汇总备案,建立危机公共关系案例库,并定期更新、分析和下发各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

第六章

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保障

第十六条

政府、各单位必须明确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部门,设置专(兼)职岗位和人员。

第十七条

必须保证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经费落实到位。

第十八条

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根据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实际工作情况,向领导小组提出考核奖惩意见。

第十九条

政府新闻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各层次、各系统培训。

第七章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政府宣传部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镇网络舆情应对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网络信息发展需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应对管理,提高**镇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应对水平,确保网络舆论得到有效监测和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得到有效化解,结合**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网络舆情是指通过论坛、博客、播客、微博、QQ

群、新闻跟帖、转帖等互联网形式,反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与老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重大事件的言论和观点信息。

第三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涉及**镇的网络舆情监测、研判评估、应对处置的一切活动。

第四条

工作原则

(一)准确把握、快速反应。

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引导工作时效性很强,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必须确保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办理,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主动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严防因贻误而被恶意炒作的事件发生。

(二)严格制度、明确职责。

**镇各办、站、所、中心、示范区、嘎查村要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根据办法规定和要求,及时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管理的各项制度和预案,明确工作措施和职责分工,严明纪律,严格奖惩,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转。

(三)加强引导、注重实效。

要切实增强舆论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工作水平,确保各类新闻、信息发布有利于镇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领导机构及职责。成立**镇网络舆情监测、研判评估、应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各办主任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于党镇联合办公室。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网络舆情监测、研判评估、应对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指导和监督各职能组协调做好舆情监测、研判评估、应对管理工作,对舆情研判评估、应对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和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决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舆情监测组、研判评估组、应对管理组。

第六条

舆情监测组主要负责组建网络舆论监测机构,制定网络舆情监测的有关制度,监测、整理分析、反馈与本镇有关的网络舆情信息;协调、监督、检查、指导对本地区重要信息网络的安全保护管理工作,监控网络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组织、协调对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的取证、查处工作,掌握公共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的发展动态,研究违法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提出防范和打击公共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的对策;组织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宣传、教育、培训,对有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根据需要参与支持研判评估组、应对管理组工作。

第七条

研判评估组主要负责根据网络舆情实际,按照舆情性质、程度和涉及范围,结合实际报请启动应急响应,提出应对措施和策略建议供领导小组决策;通过对网络舆情的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级别和程度;结合工作需要,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制定完善有关工作制度,规范网络舆情研判工作流程和内容;根据需要参与支持舆情监测组、应对管理组工作。

第八条

应对管理组主要负责执行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决策、决定,指导示范区网络舆情应对管理工作;负责完善网络舆情应管理工作预案和有关工作制度,确保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化解舆论危机。

第九条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舆情监测组、研判评估组、应对管理组牵头单位根据需要,经报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同意,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拟定成员单位召集该组成员单位参会。主要职责如下:

(一)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二)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决定新闻及各类信息发布口径、原则和内容,拟定新闻发布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部门负责人;

(三)对舆情突发事件和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拟定处置责任部门;

(四)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交相关部门处理;

(五)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网络舆情监测

第十条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日常监测制度和舆情监测分析机构,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形成舆情预警信息。对敏感事件要及时将监测情况报告工作领导小组,并密切关注媒体动态,做到网络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第十一条

舆情监测机构,由网络舆情管理员、网络舆情监督员、网评员组成,每天对示范区微信公众平台和干部职工微信、微博进行巡查并汇总、登记和总结,对涉及党政工作的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

(一)网络舆情管理员。

每天浏览查看与示范区有关的网站至少3次以上,及时捕捉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意识动态,并做好有害信息记录,记录应包括:有害信息的网址、主题、发布时间、发现时间、上报时间、处理结果、网页页面或图片等内容,并分类编号存储,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

(二)网评员。

对与党政机关工作相关的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控、收集整理,通过正面信息跟贴覆盖负面信息,减少负面信息对全县的影响。

(三)网络舆情监督员。

对网络舆情管理员工作进行监督巡查和指导,定期收集、汇总网络舆情评估结果,并及时上报。

第十二条

建立网络舆情报告制度。实行舆情即时报告制度,网络舆情管理员要认真整理各类舆情,发现不良信息要及时备份,并在30分钟内形成《重要网络舆情快报》,详细、准确记录舆情上网时间、主要内容、浏览和跟帖人数、点击率等各项内容,及时向领导小组和相关单位报送。发现包含以下内容信息的必须及时报告: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损害国家机关声誉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环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恶意攻击他人的;

(八)损害党委政府声誉,影响示范区安全稳定的;

(九)突发重大事故;

(十)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第十三条

舆情监控筛选机制。对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筛选,全面及时准确掌握舆情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媒体关注焦点、舆情级别和程度等内容,并报工作领导小组参阅。

第十四条

舆情报送要坚持“精、快、准”的原则,对报送工作中出现的拖沓、失真、泄密导致信息报送失误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章

舆情研判评估

第十五条

建立网络舆情研判评估机制。示范区网络舆情研判评估组要结合示范区实际,不断健全完善网络舆情研判具体工作制度和措施,通过机制保障网络舆情研判的科学有效,确保能根据舆情反映问题的性质、内容以及影响力等对舆情进行准确定位,做到把握关键,定位准确。

第十六条

网络舆情研判的主要程序

(一)来源分析。

网络舆情信息来源广泛,研判人员应首先占有海量信息,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监控和搜集各大网站上的所有舆论信息,对各类信息或帖文进行分析判断,确定其在舆情事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价值。

(二)真伪分析。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研判人员应对网上舆情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鉴别,对各类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剔除虚假舆情,排除其对真实舆情的干扰,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

(三)归类分析。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网络舆情研判部门应将事件分门归类,有的放矢地开展网络舆情研判,便于借鉴类似舆情事件的处置经验。

(四)指向分析。

要紧扣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目的,准确把握研判的指向需要,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与统计,通过网络舆情数据分析,得出网络舆情的基本研判结果。

(五)矫正分析。

对发现舆情分析与研判结果与实际不相符的,要对舆情事件本身和舆情的分析研判实施倒查,使舆情研判臻于精确。

第十七条

网络舆情研判评估分类。根据舆情指向标的将舆情分成“恶意攻击”、“造谣生事”、“检举揭发”、“意见建议”四种类型。根据舆情出现的时间、主帖内容、跟帖量、跟帖内容和点击率等将舆情分为三等。其中:出现时间较久,有一定跟帖量和点击率,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定为“三等”;对近段时间出现,主帖内容较敏感,跟帖量和点击率较多,影响较大的定为“二等”;对当日出现,主帖内容尖锐、跟帖和点击量特别多,社会影响极大的定为“一等”。

第十八条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分级分层建立网络舆情信息互通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采取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事件专题研判等形式,整合资源,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层级研判。

第十九条

要建立快速反应核查机制,根据舆情信息反映的内容和情况,及时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会,准确查找网络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对网络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网络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提出应对方案和措施。

第五章

舆情应对

第二十条

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发现负面网络舆情时,必须及时、稳妥地进行处置,第一时间披露事实真相,与社会公众真诚沟通,赢得网民的理解和信任。要及时发布最权威的信息,做好网络舆情引导。

第二十一条

根据舆情等级,对“三等”网络舆情,要求涉及单位24小时内予以正面回应。对“二等”网络舆情,要求涉及单位12小时内予以正面回应。对“一等”网络舆情,要求立即报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迅速展开调查,统一发布口径,6小时内作出正面回应。对经初步核查不属实的,以官方身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澄清事情真相,使不明真相的公众了解事实,引导视听;对一时无法核实的,及时采取发帖、跟贴、评论等办法,扭转负面报道和不良信息带来的影响,转移公众注意力,避免影响扩大;对反映属实的,根据网络舆情等级,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加以正面引导。

第二十二条

对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做到及时纠错、公开答复,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及预见性;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正视听;对于不当炒作、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的,依法妥善处置;对媒体关注甚至热炒的有关敏感案件,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方式,做好有关解答。要充分利用公众媒体,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联动机制。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

第二十三条

应对策略的制定。在危机事件发生时,须及时针对不同事件,研究和策划出不同的应对办法和可行性建议,并作出相应部署。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组织人员力量,撰写正面稿件和评论,根据应对策略的部署进行适时发布。应及时以论坛、博客、微博等互动平台,通过发帖、跟帖、回帖等服务,将公众的目光吸引到有利于稳定的舆论焦点上。

第二十四条

建立网络舆情协作制度。根据办法规定和要求,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对各类舆情信息要按照属地管辖和职能管辖原则,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人员。各部门要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做好有害信息备份,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协助做好取证工作。

第二十五条

在网络舆情事件解决后,要对前一阶段应对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与建议,对下一阶段网络舆情走向进行研判,为应对未来的网络舆情事件提供指导和借鉴。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建立网络舆情工作奖惩制度。对在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表扬。对违反工作纪律、蓄意封锁或随意散布消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或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导致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引导不利,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实施办法由示范区综合办公室发布、解释并组织实施。

xx县网络舆情应对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网络信息发展需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应对管理,提高我县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应对水平,确保网络舆论得到有效监测和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得到有效化解,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网络舆情是指通过论坛、博客、播客、微博、QQ

群、新闻跟帖、转帖等互联网形式,反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与老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重大事件的言论和观点信息。

第三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涉及我县的网络舆情监测、研判评估、应对处置的一切活动。

第四条

工作原则

(一)准确把握、快速反应。

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引导工作时效性很强,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必须确保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办理,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主动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严防因贻误而被恶意炒作的事件发生。

(二)严格制度、明确职责。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根据办法规定和要求,及时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管理的各项制度和预案,明确工作措施和职责分工,严明纪律,严格奖惩,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转。

—1—

(三)加强引导、注重实效。

要切实增强舆论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工作水平,确保各类新闻、信息发布有利于县委、政府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领导机构及职责。成立xxx县网络舆情监测、研判评估、应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外宣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纪委、县委统战部、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县委保密局、县委党史室,县公安局、县司法局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于县委办公室,由县委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网络舆情监测、研判评估、应对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指导和监督各职能组协调做好舆情监测、研判评估、应对管理工作,对舆情研判评估、应对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和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决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舆情监测组、研判评估组、应对管理组。

第六条

舆情监测组组成及职责。舆情监测组由县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县公安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委政法委根据工作需要,拟定成员单位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预案启动后牵头召集相关部门组成。主要负责组建网络舆论监测机构,制定网络舆情监测的有关制度,监测、整理分析、反馈与本县有关的网络舆情信息;协调、监督、检查、指导对本地区重要信息网络

—2—的安全保护管理工作,监控网络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组织、协调对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的取证、查处工作,掌握公共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的发展动态,研究违法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提出防范和打击公共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的对策;组织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宣传、教育、培训,对有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根据需要参与支持研判评估组、应对管理组工作。

第七条

研判评估组组成及职责。研判评估组由县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成员由县委宣传部根据工作需要,拟定成员单位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预案启动后牵头召集相关部门组成。主要负责强化与网络媒体的联系,与省州主要互联网站建立长期紧密的沟通机制;根据网络舆情实际,按照舆情性质、程度和涉及范围,结合实际报请启动应急响应,提出应对措施和策略建议供领导小组决策;通过对网络舆情的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级别和程度;结合工作需要,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制定完善有关工作制度,规范网络舆情研判工作流程和内容;根据需要参与支持舆情监测组、应对管理组工作。

第八条

应对管理组组成及职责。应对管理组由xx办公室主任任组长,成员由xx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拟定成员单位备案,预案启动后牵头召集相关部门组成。主要负责执行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决策、决定,指导全县涉麻网络舆情应对管理工作;负责完善网络舆情应管理工作预案和有关工作制度,确保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化解舆论危机。

—3—

第九条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舆情监测组、研判评估组、应对管理组牵头单位根据需要,经报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同意,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拟定成员单位召集该组成员单位参会。主要职责如下:

(一)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二)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决定新闻及各类信息发布口径、原则和内容,拟定新闻发布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部门负责人;

(三)对舆情突发事件和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拟定处置责任部门;

(四)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交相关部门处理;

(五)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网络舆情监测

第十条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日常监测制度,明确舆情监控内容,通过技术手段(该技术手段已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网监中队负责完成。)和舆情监测分析机构,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形成舆情预警信息。对敏感事件要及时将监测情况报告工作领导小组,并密切关注媒体动态,做到网络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第十一条

舆情监测机构,由网络舆情管理员、网络舆情监督员、网评员组成,每天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进行巡查并汇总、—4—

登记和总结,对涉及党政工作的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

(一)网络舆情管理员。

每天浏览查看与我县有关的网站至少3次以上,及时捕捉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意识动态,并做好有害信息记录,记录应包括:有害信息的网址、主题、发布时间、发现时间、上报时间、处理结果、网页页面或图片等内容,并分类编号存储,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

(二)网评员。

聘请兼职网评员和在政务网上设置网评员,对与党政机关工作相关的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控、收集整理,通过正面信息跟贴覆盖负面信息,减少负面信息对全县的影响。

(三)网络舆情监督员。

对网络舆情管理员工作进行监督巡查和指导,定期收集、汇总网络舆情评估结果,并及时上报。

第十二条

建立网络舆情报告制度。实行舆情即时报告制度,网络舆情管理员要认真整理各类舆情,发现不良信息要及时备份,并在30分钟内形成《重要网络舆情快报》,详细、准确记录舆情上网时间、主要内容、浏览和跟帖人数、点击率等各项内容,及时向领导小组和相关单位报送。发现包含以下内容信息的必须及时报告: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损害国家机关声誉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环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教唆犯罪的;

—5—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恶意攻击他人的;

(八)损害党委政府声誉,影响我县安全稳定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第十三条

舆情监控筛选机制。对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筛选,全面及时准确掌握舆情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媒体关注焦点、舆情级别和程度等内容,并报工作领导小组参阅。

第十四条

舆情报送要坚持“精、快、准”的原则,对报送工作中出现的拖沓、失真、泄密导致信息报送失误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章

舆情研判评估

第十五条

建立网络舆情研判评估机制。县网络舆情研判评估组要结合全县实际,不断健全完善网络舆情研判具体工作制度和措施,通过机制保障网络舆情研判的科学有效,确保能根据舆情反映问题的性质、内容以及影响力等对舆情进行准确定位,做到把握关键,定位准确。

第十六条

网络舆情研判的主要程序

(一)来源分析。

网络舆情信息来源广泛,研判人员应首先占有海量信息,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监控和搜集各大网站上的所有舆论信息,对各类信息或帖文进行分析判断,确定其在舆情事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价值。

(二)真伪分析。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研判人员应对网上舆情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鉴别,对各类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剔除虚假舆情,排除其对真实舆情的干扰,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

—6—的。

(三)归类分析。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网络舆情研判部门应将事件分门归类,有的放矢地开展网络舆情研判,便于借鉴类似舆情事件的处置经验。

(四)指向分析。

要紧扣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目的,准确把握研判的指向需要,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与统计,通过网络舆情数据分析,得出网络舆情的基本研判结果。

(五)矫正分析。

对发现舆情分析与研判结果与实际不相符的,要对舆情事件本身和舆情的分析研判实施倒查,使舆情研判臻于精确。

第十七条

网络舆情研判评估分类。根据舆情指向标的将舆情分成“恶意攻击”、“造谣生事”、“检举揭发”、“意见建议”四种类型。根据舆情出现的时间、主帖内容、跟帖量、跟帖内容和点击率等将舆情分为三等。其中:出现时间较久,有一定跟帖量和点击率,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定为“三等”;对近段时间出现,主帖内容较敏感,跟帖量和点击率较多,影响较大的定为“二等”;对当日出现,主帖内容尖锐、跟帖和点击量特别多,社会影响极大的定为“一等”。

第十八条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分级分层建立网络舆情信息互通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采取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事件专题研判等形式,整合资源,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层级研判。同时,要在党政机关内部建立会议制度,分级定期组织召开网络舆情评析会,总结交流网络舆情研判决策的得失成败。

第十九条

要建立快速反应核查机制,根据舆情信息反映的内容和情况,及时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会,准确查找网络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对网络舆情走向作

—7—

出正确的判断,对网络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提出应对方案和措施。

第五章

舆情应对

第二十条

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发现涉麻负面网络舆情时,必须及时、稳妥地进行处置,第一时间披露事实真相,与社会公众真诚沟通,赢得网民的理解和信任。要借助xxx政务网的公信力,及时发布最权威的信息,做好网络舆情引导。

第二十一条

根据舆情等级,对“三等”网络舆情,要求涉及单位24小时内予以正面回应。对“二等”网络舆情,要求涉及单位12小时内予以正面回应。对“一等”网络舆情,要求立即报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迅速展开调查,统一发布口径,6小时内作出正面回应。对经初步核查不属实的,以官方身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澄清事情真相,使不明真相的公众了解事实,引导视听;对一时无法核实的,及时采取发帖、跟贴、评论等办法,扭转负面报道和不良信息带来的影响,转移公众注意力,避免影响扩大;对反映属实的,根据网络舆情等级,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加以正面引导。

第二十二条

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做到及时纠错、公开答复,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及预见性;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正视听;对于不当炒作、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的,依法妥善处置;对媒体关注甚至热炒的有关敏感案件,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方式,做好有关解答。要充分利用公众媒体,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联动机制。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及时、客观

—8—

地发布信息,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

第二十三条

应对策略的制定。在危机事件发生时,须及时针对不同事件,研究和策划出不同的应对办法和可行性建议,并作出相应部署。

(一)组织正面稿件回击。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组织资深编辑和邀请知名网络写手,为xxx撰写正面稿件和评论,根据应对策略的部署进行适时发布。

(二)新闻报道公关。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以新闻报道的角度发布有关正面稿件和相关评论,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视频在线访谈和新闻联盟公关等,以正视听。

(三)互动公关。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应及时以论坛、博客、微博等互动平台,通过发帖、跟帖、回帖等服务,将公众的目光吸引到有利于全县稳定的舆论焦点上。

第二十四条

建立网络舆情协作制度。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办法规定和要求,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对各类舆情信息要按照属地管辖和职能管辖原则,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人员。各部门要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做好有害信息备份,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协助做好取证工作。

第二十五条

在网络舆情事件解决后,要对前一阶段应对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与建议,对下一阶段网络舆情走向进行研判,为应对未来的网络舆情事件提供指导和借鉴。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建立网络舆情工作奖惩制度。对在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要给

—9—

予表扬。对违反工作纪律、蓄意封锁或随意散布消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或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导致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引导不利,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实施办法由xx办公室发布、解释并组织实施。

网络舆情管理处置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全院网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妥善处置网上负面舆情,维护学院和谐稳定,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中办发〔2008〕22号﹚和(鄂宣发〔2010〕6号)文件精神,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我院形象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和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是指对涉及我院各项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等综合舆论情况进行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和引导。

第三条院属各单位要安排一名负责人分管网络舆情工作,配备一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志担任网络信息员。(亦可由宣传员担任)网络信息员并入院党办宣传联络群。

第四条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各部门要通过报送、人工搜索,争取第一时间发现舆情。

第五条突发事件发生后,涉事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分管院领导,重大事件报告院主要领导。同时,向党委办公室报送信息,需要上报上级的舆情由党委办公室统一负责。

第六条建立突发事件舆情研判制度,突发事件和网络热点事件发生后,由分管领导和党办召集相关部门开展舆情研判,对事件性质、舆情走势、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准确地评估,研究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报党委讨论审定后实施。

第七条已在市级以上引起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和网络热点事件,应与市委宣传部、市网管办及时沟通,联合研判,需要市网管办协调处理的网上信息,以书面报告,请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第八条

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效管理、正确引导”原则进行,需要组织网上舆论引导的,由党办提供引导口径,信息员网评在党办和网络中心指导下进行。

第九条重大群体突发事件、敏感事件、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报告、新闻通稿、须经党办审批,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需要对外披露信息时由院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

第十条实行网络舆情处置与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网络舆情处置纳入质量考核体系,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瞒报和漏报网络舆情,失职、渎职、擅自发布虚假信息报道,导致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对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第二篇: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

大学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

一、主要内容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宣传思政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二、组织机构

成立新疆师范大学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任组长,宣传部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相关部门和学院党总支负责人担任。指定宣传部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

三、坚持原则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

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学校形象的影响上,而要站在师生或受害者的立场上

表示同情和安慰,第一时间告知师生或受害者事情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师生的理解和信任。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体的支持,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适时转移目标,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要加强正面宣传,树立学校良好形象。

四、操作流程

(一)网络舆情的监测

由网络评论员对涉及的网络信息进行查询、收集,对新出现的网络信息及时下载,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及时送办公室分转交办。

1.监测对象。较经常出现涉及本系统相关舆情信息的各主要门户网站、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和网络论坛等发布的有关的报道、帖子和相关跟帖。

2.监测内容。网络上涉及司法行政部门的敏感工作和容易被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学校的意见、建议、投诉,相关问题的咨询,涉及教职工、学生的投诉,涉及服务人员违法违纪违章行为和效能作风问题等。

3.监测方法。一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和论坛进行定期浏览,收集有关对司法行政报道和论坛中出现的一些敏感的话题;二是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全网搜索国内各个知名的门户网站有关对学

校报道和论坛中出现的一些敏感的话题。

4.监测形式。一是每天至少1次对相关指定网站、论坛和贴吧进行浏览和搜索,并做好监测记录;二是在服务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和个人行为引发特定舆情事件时,要对舆情产生的相关网站、论坛进行高频度的浏览和搜索。

(二)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

1.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的一般突发事件和申诉建议的负面报道,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1个工作日内向具体业务主管领导汇报,3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处置并回应。

2.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的重大突发事件、网上投诉举报,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的错误舆论导向,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1天内向主要领导汇报,2个工作日内作出初步处置并回应。

3.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被上级以上领导批示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3小时内向主要领导汇报,1天内作出初步处置并回应。

下载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大全

    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事发(1995)106号文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宁教国资办......

    如何做好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

    如何做好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各机关单位舆情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涉林舆情。为了有效做好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林业局必须强化涉林舆情管......

    培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稿)

    培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稿) 一、 目的 职工培训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工作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使事业部各项培训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培训达到理想效果,不断提高员工......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资事发[1995]106号 颁布时间:1995-9-5发文单位: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国资事发[1995]第106号) 2007-10-17 11:05:32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管理,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联合......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 发布时间:2007-06-08 13:09:57.217 国资事发[1995]06号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管理,根据国家有资产管理局、财......

    最新大学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实施办法范例

    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我园......

    衡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衡水市人民政府令 ([2000]第9号) 《衡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已经过2000年2月13日第四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李俊渠 2000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