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县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培训会上的讲话
全县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
工作培训会上的讲话
叶树春
(2017年6月2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国务院残工委及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我县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组织全县残疾人基础信息核查工作培训。
省委、省政府对专项调查工作高度重视,省政府残工委就专项调查工作召开了全体会议,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陈卫华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专项调查工作作了专门强调,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大力支持,规范操作,准确掌握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的基础数据,保质保量完成我省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
下面,我就做好专项调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把搞好专项调查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全国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充分说明这项工作对于推动在新的起点上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各个工作环节的
有效落实。
一是有利于落实各项基本民生政策的保障工作。做好残疾人保障基本民生补短板、兜住底的工作,是帮助残疾人奔小康的最基础性工作。完成这个任务,首先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做好把底兜住的工作,落实保基本服务项目的托底服务,不仅要搞清兜底服务的具体项目,也要搞清最需要托底的人群底数、最需要托底的项目底线,不能乱拍脑袋、盲目估计。要推进政府部门做好兜住底的工作,前提是我们要提供出准确的需求和实在的具体数字。
二是有利于制定加快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的具体措施。要重视残疾人奔小康过程中的康复服务、教育就业、增收致富、精神文化等事关广大残疾人幸福美好生活指数问题,而能否出台有针对性、有力度的政策措施,取决于我们对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准确有效把握。因此,这次专项调查不是一次性的,要以此为基础今后年年都要动态更新。要做到这一点,起步很重要,基础打不牢,后续的工作难以有效跟进。需要说明的是,这次专项调查不能替代已经开展的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今后如何实现两者的融合和有效对接需要在这次专项调查后作出具体安排。今年的监测工作不能停,涉及的样本的监测组织工作要同步安排好。
三是有利于不断提高各级残联组织有效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及时准确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管理上水平,工作上台阶,是做好服务和管理的前提。我们要按照中国残联的要求,力争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五个“进一步”,即进一步完善残联组织的基本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的基础数据管理,进一步规范残联组织工作队伍的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残联组织资金使用、项目执行、资产监管的基础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残联组织信息化服务与管理能力,而抓好专项调查工作正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残疾人专职委员是推动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让残疾人专职委员有效地介入和参与。
四是有利于推进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开展残疾人专项调查,建立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信息更新机制,将为今后进一步强化残疾人事业的基础管理,特别是推进《残疾人证》智能化身份认证和持证享有相关服务奠定扎实的基础。这项工作是“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残疾人服务管理,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优化政府和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各项惠残补贴政策等投入效率,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助残服务的有效载体。通过各种服务信息的积累和形成更完善、更准确的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有利于残疾人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对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通过试点,探索“一人一卡、依卡服务”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新模式,为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从而提高残疾人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最终达到推进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
二、精心组织,突出抓好专项调查的各个关键环节
这次专项调查的对象为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登
记并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及在数据库中登记而暂未持证的0—15岁疑似残疾儿童。要紧紧围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开展专项调查,重点了解各类残疾人在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康复服务、辅具服务、接受教育、就业帮扶、托养照料、扶贫开发、住房保障、无障碍改造、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现有服务状况、托底服务需求等内容。调查表由全国专项调查办公室统一设计,省专项调查办公室统一下发,乡镇(街道)专项调查队据实填报。
专项调查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数据入录:严格按照“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管理系统”设定的数据审核规则开展数据录入。对登记表中不符合系统设定的逻辑审核规则而产生的疑问数据,应由同级和下级动态更新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向填报单位查询核实。
(二)核查:核查行政区划,核查专职委员,核查持证残疾人,核查非持证残疾儿童。要做好专项调查的各项基础准备工作,包括核查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制定调查实施方案、组建专家队伍、开展人员培训、落实相关保障措施等。
(三)调查:由县政府残工委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以村(社区)为入户调查单位,开展入户调查登记;以乡镇(街道)为数据录入单位,集中进行数据复核录入;以县为单位开展初步统计分析工作。
三、多措并举,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搞好培训。每一个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调查员,都要接受培训,培训要求以实训为主,要注重实际操作,要做到紧密联系调查实际,统一调查口径,以掌握询问技巧、指标定义、填写方法为重点。要保证调查人员的稳定性,经培训的调查员不得随意更换。
(二)要责任到人。要做到有人组织、有人落实、有人督促。层层落实责任制。
四、加强领导,确保圆满完成专项调查任务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专项调查办公室要成立所辖乡镇(街道)专项调查队,调查队由乡镇(街道)干部、残联理事长和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及熟悉残疾人工作的村(社区)干部组成。专项调查队负责所辖村(社区)调查任务。每个村(社区)要成立专项调查小组,残疾人较少的社区,根据调查量可以2—3个村(社区)成立1个调查小组,每个小组不得少于2人。
(二)要搞好调查人员的选调。各级专项调查办公室要选调业务精、能力强、能吃苦的工作人员作为业务骨干参与调查工作。基层调查人员由县级专项调查办公室从残疾人专职委员、村(社区)医生及村(社区)干部(如乡、村妇联主任)等人员中选调,陪调员由熟悉村(社区)残疾人户情况的人员担任。入户调查时须有1名调查员和1名陪调员共同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工作。
(三)要做好经费保障和技术支持。按照中国残联要求,各级残联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根据调查工作需要,将调查经费列入
同级预算予以保障。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测算经费需求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同志们,做好专项调查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希望大家克服困难,共同努力,高质量的完成此次调查工作,为帮助广大残疾人共同奔小康、过上幸福美满生活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谢谢大家!
第二篇: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青河县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
专项调查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残工委等十一部门《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通知》(残工委发„2014‟6号)和《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调查方案》,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结合青河县残疾人服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的目的意义
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是一次技术性较强的大规模专业调查,既要遵循统计调查规律,又要结合残疾人工作实际。调查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才能高质高效地完成入户调查,保证专项调查数据质量。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是专项调查工作的重要和关键环节,培训的质量决定调查的质量,为调查登记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人员的选调
调查人员的选调工作由县专项调查办公室负责,以村(社区)干部和残疾人专职委员为主体,主要从村(社区)干部、残疾人专职委员、驻村干部、民政助理员、村(社区)医生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中选调。从调查员中选择一名有组织能力的人员兼任调查小组组长,一般由村(社区)干部担任,残疾人专职委员必须参与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登记工作。
地开展调查工作。
(一)培训的组织形式
县残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培训乡镇、村(社区)调查人员,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00人为一个培训批次。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使用全国专项调查办公室和自治区专项调查办公室印发的教材,结合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天。以掌握询问技巧、指标定义、填写方法为重点。通过培训,调查小组组长能够有效组织现场调查工作,调查员能够较好地掌握各阶段工作的方法和要求,熟练掌握入户调查和调查表的填报方法。
(三)培训时间与方法
县专项调查办公室在12月20日前完成村(社区)调查员的培训工作。
采取集中授课、讲解示范、模拟登记,讨论交流、答疑解惑、试点观摩相结合等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是整个调查的关键环节,各乡镇一定要充分认识调查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在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中,各乡镇一定要工作重心下移,提高工
作指导力度,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保障和支持。
(二)做好经费保障
县专项调查办公室要将培训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专项调查培训工作必要的经费支持。
(三)提高工作质量
各乡镇要制定调查人员的选调和培训工作专门质量监控措施并监督落实,要提高调查人员的选拔质量,制定严格的培训考核质量标准。
第三篇: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
认真学习
做好调查
――城西区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培训发言稿
古建英
一、组织实施
在全国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专项调查,是经李克强总理批准实施的,这项工作对于推动新的起点上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为搞好这项工作,国务院残工委与中国残联、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0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通知》。这表明,抓好这项工作,不仅是残联组织的工作,更是政府部门的任务。
为搞好这次专项调查,中残联在国务院残工委领导下,建立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由张海迪主席领衔。同时,成立了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办公室,并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从现在开始,专项调查工作进入实操程序,包括基础准备、入户调查、后续分析三个阶段。在实操阶段要突出抓好“核查、培训、调查、录入、分析”五个关键环节。
二、调查目的
专项调查工作是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兜住底、补短板措施的必然要求。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兜住底、补短板的工作,是帮助残疾人奔小康的最基础性工作。完成这个任务,首先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制定措施就缺乏针对性,落实服务就缺少有效性,提出要求也就缺乏充分的依据。做好把底兜住的工作,落实保基本服务项目的托底服务,不仅要搞清兜底服务的具体项目,也要搞清最需要托底的人群底数、最需要托底的项目底线,不能乱拍脑袋、盲目估计。要推进政府部门做好托住底的工作,前提是我们要提供出准确的需求和实在的具体数字。专项调查工作是制定加快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具体措施的客观需要。在着力解决兜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广覆盖基本民生保障问题基础上,更要重视残疾人奔小康过程中的康复服务、教育就业、增收致富、精神文化等事关广大残疾人幸福美好生活指数问题,而能否出台有针对性、有力度的政策措施,取决于我们对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准确有效把握。因此,这次专项调查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以此为基础今后每年都要更新。要做到这一点,起步很重要,基础打不牢,后续的工作难以有效跟进。而抓好专项调查工作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基中之基。
三、调查内容
紧紧围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开展专项调查,重点了解各类残疾人在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康复服务、辅具服务、接受教育、就业帮扶、托养照料、扶贫开发、住房保障、无障碍改造、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现有服务状况、托底服务需求等内容。调查表由国务院残工委办公室委托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办公室统一设计。
四、调查安排
以2015年1月1日零时为调查标准时点,确定被调查残疾人的基本数量、类别等情况。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5月1日至12月31日):做好专项调查的各项基础准备工作,包括核查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和调查表等。
调查阶段(2015年1月1日至3月31日):开展调查登记、数据录入、初步统计分析等工作。
分析阶段(2015年4月1日至6月30日):进行统计分析等工作,提交成果报告。
五、调查方法
1、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在全区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近3000实名登记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及暂未持证的疑似残疾儿童。工作的目的是要找到每一个调查对象,为调查登记提供一个居住地、姓名等基本信息的调查底册,使入户登记时能够按图索骥,找到每个调查对象。如果调查员入户登记时再将精力放在找人上,势必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调查质量。“核查”的质量将直接决定调查数据的质量。专项调查工作方案之所以为做好这项工作留出了近半年的时间,就是要大家尽量把库核实准确。某种意义来说,人数核查准了,专项调查就成功了一半。要求按照残疾人户籍所在地原则,对本地区持证残疾人的常住情况进行核实,并与所在行政区划进行对应划分。确保专项调查的“应知应会”每一位参与调查的人员都要掌握。
2、要细致抓好“调查”工作。有了核查的基础,就为我们开展调查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库里的人员都是实名制的,这就减轻了找人的压力。要坚持入户见面登记,不能做纸面文章。同时,由于一些人可能因外出打工、举家搬迁或其他什么原因难以直接入户调查,就需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做好调查工作,比如电话讯问调查、向相关亲属调查,等等。
这次专项调查的重点是已持有残疾人证的人员和疑似残疾未领证的儿童,主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服务状况和需求,没有了身份识别和残疾定级方面的压力。但这次专项调查又有特殊性,覆盖面比较广,涉及的人群比较多。大兵团作战,需要精心组织,科学谋划。为此,筹备工作中要在“严、细、广、深、实、准”六个字上下硬功夫。
这次专项调查要加强实名制登记和管理,要和信息化管理结合起来,和数据的动态更新结合起来,和残疾人证的智能化使用结合起来,和推进同步小康工作进程结合起来,不能以已经开展多年的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替代这次专项调查。因此,筹备工作要统筹考虑,严格、严密、严谨地落实好筹备工作。
要把复杂程序简单化、可操作化,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努力使调查工作横到边、竖到底、没有漏点,最大限度减少盲区和死角。
开展调查要深。能够直接入户调查的,都要和残疾人直接见面。这不仅是调查,也是直接给残疾人带去党和政府、残联组织对残疾人关心关爱的重要契机。残疾人本人不能直接表达的,要让其亲属直接帮助回答问题。工作中决不能由几个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凭印象填报、拍脑袋乱估计,更不能虚假编造、凭想象替人填报。调查中,要加强督导和检查,发现这种问题要严肃处理,必要时要向当地党委组织部门、纪检部门反映,造成严重影响的要采取组织处理措施。指导检查要实。实名制调查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做到筹备工作实实在在,入户调查扎扎实实,所得资料和数据经得起实际抽查检验。
六、培训要求
做好专项调查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确保调查效果。大家要认真参加培训,领会精神,不断加强基础管理,努力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高质量的完成好专项调查工作,为推进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帮助广大残疾人过上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幸福美好的生活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第四篇: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相关调查指标讲解
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 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相关调查指标讲解
同志们:
大家好!现在进行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残疾人文化生活相关调查指标的解释和学习。
今天的讲解按照为什么设立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领域的调查指标、文化体育生活设立了哪些指标,实际调查中如何把握指标的要点两个部分来讲解。
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大家对残疾人文化生活体育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理解文化体育生活对于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的重要性。在概括性理解的前提下,我们的调查员才能够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调查,才能够更深入、更细致地把最真实的情况摸上来。
第二部分主要是让大家熟悉和理解有关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调查指标的内容和目的,各个指标的侧重点,以及指标所包含的核心点。与大家共同探讨入户调查发问的方法、技巧,怎么样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怎么样引导残疾人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理解了指标到底要调查什么调查才能直接准确。
一、为什么要设立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方面的调查指标(目的意义)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以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客观上讲,我们以前的工作主要着眼于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困难问题,大家对残疾人扶贫、康复、就业、危房改造等工作都比较熟悉,残疾人的精神状态、思想状况关注的并不多,也就是说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未得到重视。
残疾人要想生活得更好,单纯靠“帮助、救济、给予”能行吗?不行。归根到底,残疾人有尊严、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必须要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高素质、增长能力,广大残疾人通过参与文化体育生活,才能更多滴与外界接触,进而解放思想,获取信息,表达诉求,提高能力。一个有文化的残疾人才有能力回馈社会,一个有健全体魄的残疾人才能更好地回报社会。文化,是残疾人由社会救助者向社会创造者角色转变的关键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是残疾人由社会的被救助者向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转变的内在因素。
在广大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共同迈向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已经成为衡量残疾人小康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物质、精神生活都达到较高水平,才是真正的小康生活。因此,专项调查设置了有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调查项目。
二、残疾人文化体育调查指标的内容、理解要点和方法
本次调查,对于残疾人文化生活状况与需求共设置了7个调查指标。分别是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残疾人调查表R35、R36两项,分别是“一年来是否经常参加村(社区)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和“不能经常参加村(社区)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的原因”。以及社区调查表S6、S6.3、S6.4、S10、S11五项,分别是“村(社区)内是否有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站、室)”、“村(社区)文化体育场所内是否有适合残疾人的文化器材”以及“村(社区)文化体育场所内是否有适合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器材”、“是否组织残疾人参与村(社区)的文化体育活动”、“村(社区)内是否有体育健身指导员(经过专业培训)”。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各个指标的指标解释和内容: 残疾人调查表:
——R35:一年来是否经常参加村(社区)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指的是残疾人是否参加过社区组织开展的文化、体育方面的集体活动或者有关的辅导、培训活动,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参加的次数能否达到10次(含10次)以上。理解这个指标要把握3个关键词: “活动”、“社区集体组织开展的”和“一年内10次以上”。“活动”泛指书法、绘画、唱歌、跳舞、读书、看报、看电影、演出、庙会、剪纸、手工、各种棋类、太极拳、柔力球、跑步、游泳、健身等活动以及相关的辅导、讲座、培训、交流等等。“社区集体组织开展的”是指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强调的是“公家出面组织的集体活动”但一定至少3人以上,比如4个人在一起打打麻将、玩一玩扑克、纸牌都算是文体活动。如果是一起聊聊天、侃侃山那就不算了。“一内10次以上”代表了参加活动的频率,偶尔参加一下、看看热闹不能算经常参加。
填报选项两个,是和否。填报结果是排他式的,只有满足1年10次以上并且是公家出面组织的才选“是”。不能满足上述条件选“否”。如果选“是”,则R36不用调查,直接跳转到B1补充问题。
——R36:不能经常参加村(社区)组织文化体育活动的原因:指的是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残疾人不能参加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统一组织开展的文化、体育方面的集体活动或者有关的辅导、培训活动的原因,或者一年内参与次数达不到10次(含10次)以上的原因。
填报选项有4个:“没有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指的是村(社区)没有组织活动或者虽然有组织活动但残疾人参与不进去。“没有适合的场所和设施”指的是村(社区)没有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站、室、文化大院等)或者虽然有文体活动中心但存在障碍残疾人进不去。“没人组织指导”指的是即便有心参与,但是由于害羞、没伴、没人张罗没有参与活动的气氛和条件等等。“其他”是指除上述3中情况之外的其他原因,比如活动场所离家远、自己行动不便没人接送、自己没有参与的兴趣不想参加、工作忙没时间参加等等。
填报结果可以多选,因为残疾人不能参加文体活动的原因多种多样,往往是多种原因的叠加。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很简单,但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残疾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会比较模糊,很可能混合其他问题一起谈,调查员要注意分析残疾人回答问题时所包含的信息。
社区调查表:
——S6村(社区)内是否有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站、室):指的是村(社区)现在是否有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理解这个指标要把握1个关键词:“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也就是说是“公家设立的”。现在又一种情况是私人拿出自家的几间房设立一个台球室、麻将馆、棋牌室等招揽生意,这不算。
填报选项有2个,有和无。调查员在填报选项时应采取排除法,如果调查的村(社区)已经设立公共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那就是“有”。如果现在没有就是“无”。
——S6.3村(社区)文化场所内是否有适合残疾人的文化活动器材、用品:指的是村(社区)现有的各类公共文化场所中是否提供了适合各类残疾人活动时可以使用的文化活动器材、用品。文化活动器材、用品是指残疾人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时需要的钢琴、二胡、牌桌、书报等音乐、文化用品。理解这个指标要掌握1个关键词——“残疾人活动时可以使用的”。有些器材是没有区分的,健全人活动和残疾人活动都能用,比如乐器等等,但有些是残疾人特殊需要的,比如盲人用文化用品。判断的标准是残疾人能否用得上,有没有因为一些特殊的用品不具备而不能参加活动。填报选项2个,是和否。如果残疾人能用得上,那么选“是”。如果大部分残疾人用不上,那么选“否”。
——S6.4村(社区)文化场所内是否有适合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器材:指的是村(社区)现有的各类公共文化场所中是否提供了适合各类残疾人活动时可以使用的体育健身活动器材。体育活动器材是指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时需要的跳绳、柔力球、乒乓球等体育健身用品。理解这个指标要掌握1个关键词——“残疾人活动时可以使用的”。判断的标准是残疾人能否用得上,有没有因为一些特殊的用品不具备而不能参加活动。填报选项2个,是和否。如果残疾人能用得上,那么选“是”。如果大部分残疾人用不上,那么选“否”。
——S10村(社区)是否组织残疾人参与村(社区)的文化体育活动:指的是村(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是否主动将辖区内的残疾人纳入进来,或者一年内结合残疾人的特点单独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理解这个指标要把握两个关键词:“能够参与进来”、“一年内”。填报指标2个,有和无。判断的标准是村(社区)的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如果残疾人有意愿参加多数活动能够参与进来,或者在一年内曾经组织开展过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那么选“有”。如果多数公共文化体育活动残疾人想参加也参加不了,那么选“无”。
——S11村(社区)内是否有体育健身指导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是指现在村(社区)是否配备通过残疾人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后,具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为残疾人提供健身指导、开展相关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吸引、组织、指导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体育活动,专门为残疾人提供体育健身咨询、健身指导和活动组织的志愿服务人员。
理解这个指标要掌握一个关键词“经过专业培训的指导人员”,调查时,此类“专业指导人员”不仅包括由各级残联培训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外,还应纳入由体育部门、康复部门等机构培养的具备上述专业能力的残疾人体育锻炼专业指导人员。
填报选项两个“有”和“无”,有“专业指导人员”经常指导残疾人体育健身就选“有”。没有上述人员就是“无”。
在实际调查中,现实情况会千差万别,调查员只有掌握了各个指标的要点因素,灵活运用,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谢谢大家!
第五篇:戒毒人员基本状况与社会福利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戒毒人员基本状况与社会福利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_________
钟莹戒毒人员基本状况与社会福利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
我们进行这次问卷调查,是为了解您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真实想法,特别是对您回到社区后遇到的困难以及您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服务与帮助作深
入了解。本次问卷调查将作为我们开展戒毒人员社区服务和向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您所提供的一切资料与信息都将严格保密且只用于研究。
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戒毒人员社区康复计划”课题组
12月23日
填写说明:
1、请仔细阅读题目,尤其是题目中的说明和提示,统一用派发的圆珠笔在选择项□上直接打√。
2、不懂的问题请举手询问在场的工作人员。
第一部分
1、您的性别:
①□男②□女
2、您的年龄:_______岁
3、您的婚姻状况:
①□未婚②□未婚同居③□已婚
④□已婚分居⑤□离婚⑥□丧偶
4、您的教育程度:
①□小学及以下②□初中③□高中④□大专⑤□大专以上
5、您的宗教信仰:
①□无宗教信仰②□佛教③□道教④□拜神拜仙等民间信仰
⑤□伊斯兰教⑥□基督教⑦□天主教⑧□不回答
6、您是否有子女?
①□无(请跳至第10题继续回答)②□有
7、您有几个孩子______?其中年纪未满18岁的孩子有_____个,他们的年龄分别是
_____岁,_____岁,______岁。
8、在您本次劳教期间,您未满18岁的孩子主要由谁来照顾?(注:没有18岁以下子女的请跳至第10题继续回答)(可以多选)
①□无人照看②□配偶③□父母④□兄弟姐妹
⑤□其他子女⑥□其他亲属⑦□朋友⑧□同学/同事
⑨□街坊邻居⑩□其他人_________(请注明)
9、对您未满18岁的孩子,你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可以多选)
①□孩子的生活无人照顾②□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③□孩子结交坏朋友,学坏
④□孩子染上毒品⑤□孩子受到社会歧视⑥□孩子与自己的关系不好
⑦□孩子和其他家人或照顾他/她的人相处得不好
⑧□孩子因为父/母被劳教,造成心理压力过大
⑨□其他_____________(请注明)
10、您的户籍(户口)属于:
①□城镇居民户口②□农村(农业)户口
11、您是否曾因强制或劳教戒毒被取消过户籍(户口)?
①□否②□取消过,目前仍未恢复③□取消过,目前已恢复
12、本次劳教之前,您是否居住在您户籍(户口)的所在地(街道/村)?
①□是②□否(请注明原因____________)
13、本次劳教解除后,您是否打算回到您的户籍(户口)所在地(街道/村)居住?
①□是②□否(请注明原因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14、您第一次吸毒是在________年,当时您________岁
15、沾上毒品之前,您的工作(职业)是:
①□无业②□农民③□工人
④□个体商贩、私营企业主⑤□商业、娱乐、餐饮业服务人员
⑥□公司/企业职员⑦□国家干部⑧□学生
⑨□下岗职工⑩□其他_____________(请注明)
16、沾上毒品之前,您的个人平均月收入大概是:
①□无经济收入,靠家庭供养②□1000元以下③□1001到元④□元到3000元⑤□3001元到4000元⑥□4001到5000元
⑦□5000元以上⑧□不回答
17、沾上毒品之前,您自己认为您在社会上属于
①□上层②□中上层③□中间层
④□中下层⑤□下层
18、你使用过的毒品包括:(有几种选几种)
①□白粉(海洛因)②□冰毒③□大麻④□可卡因
⑤□k粉⑥□摇头丸⑦□其他
其中,您主要使用的毒品是_________(请填写编号)
19、你曾经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过_____次,劳教戒毒过________次,本次是您第________次接受劳教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