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铁三局四公司“四大法宝”促企业扭亏解困调研报告
中铁三局四公司“四大法宝”促企业扭亏解困调研报告
三级施工企业扭亏解困是今年中国中铁股份公司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中铁三局四公司在各级组织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在领导班子和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扭亏解困的目标,股份公司和中铁三局联合调研组近日调研总结了该公司的基本经验,其做法值得借鉴。根据公司领导批示精神,本报现将调研报告摘要予以刊发,供各单位参考。
中铁三局四公司在历史上曾经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老牌施工劲旅,但却一度因不能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和多种因素的影响,陷入了管理滑坡、企业亏损、人心涣散的困境,沦为重点“帮扶解困”对象。近年来,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生产经营逐步恢复,经营效益逐年提高,职工凝聚力不断增强,基本甩掉了“老大难”单位的“帽子”,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扭亏解困的基本情况
四公司是中铁系统为数不多的地处北京的三级子公司,具有优越的区位市场优势。在历史上曾因创造过诸多施工佳绩、培养过大批人才而富有盛誉。然而,到2007年前后,企业发展却陷入了低谷。经营市场萎缩。原经营的市场和领域逐步萎缩,经营规模大幅缩水,2006年完成营销额仅1.2亿元,2007年上半年完成营销额为零,公司发展面临山穷水尽的地步。财务状况堪忧。截至2007年底,潜亏已达7388.3万元,所有者权益为-6410.4万元,资产负债率107.65%,资金周转已基本靠银行借款和内部借款维持。项目管理混乱。在建项目有14个发生亏损,法律纠纷达19起,起诉标的1154万元。人才流失严重。从改制到2007年底共有241名管理技术人才流失,专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文本来自:中国企业党建网 www.xiexiebang.com 一线技术工人严重短缺,有些工种面临断档危险。员工生活困难。员工收入低于三局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而且普遍拖欠。生活困难职工群体庞大,上访群访事件频发,特别是围绕“五七家属工”要求解决养老待遇和医疗保险问题出现大规模的集体上访,几年来累计共有347批、15259人次参与上访,成为中央企业和中国中铁的“上访大户”。
各种困难和问题交织,直接导致干部职工情绪不稳,人心涣散,精神低迷。公司领导班子对企业发展缺少信心,主要领导流动频繁,中层干部感到迷茫,员工群众看不到希望。全公司上下普遍缺少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企业摆脱困境普遍感到悲观失望,信心严重不足。
面对种种复杂而又棘手的困难和问题,在股份公司高度关注下,2007年下半年,三局认真制定和全面落实“解困、扶持、服务”方针,专门成立帮扶领导小组,多次进驻调研,帮助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种种顽疾和历史遗留问题,并及时调整充实了公司领导班子。新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尽快脱贫解困,决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树立不甘落后、知耻后勇的思想,要有走出困境、打翻身仗的信心和勇气,要有新的战略思维和铁的措施,才能推动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几年来,全体干部职工在打赢“扭亏解困、科学发展”攻坚战的过程中,攻克一道道难关,取得了明显成效:
1、经营规模逐步扩张。逐步扩大了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市场的经营规模。2008-2012五年间,累计完成营销额68.9亿元,年度新签合同额由2006年的1.2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22.04亿元,增长了18.37倍。
2、生产能力逐年递增。生产规模不断提升,施工能力显著增强。五年累计完成施工产值100.9亿元;年度营业额由2007年的10.5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7亿元,增长了1.57倍。
文本来自:中国企业党建网 www.xiexiebang.com
3、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健全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北京地铁项目推进了“三个统一、五个集中、一个标准”的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实施了机关“四定”工作,管理体系运作效率明显提高。
4、企业实力逐步增强。从2010年起彻底消灭了亏损项目,并连续三年实现盈利,2012年实现利润2584万元。总资产由五年前的5.09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4.55亿元,增长了2.86倍。
5、人才结构更为合理。2007年以来,新增各类高级专业人员58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38名,高级技师71名、技师220名。引进本科、大专毕业生595人,中专、技校毕业生279人,目前专科以上学历的职工占在岗职工总数32%,职工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实力大大增强。
6、职工生活明显改善。从2008年到2012年,人均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2012年在岗员工平均工资56873元,高于局平均工资水平。积极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和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加大家属基地设施改造和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在建住宅61098平方米,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近年来还先后投入“三工建设”资金186万元,为一线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卫生和文化娱乐条件。
目前,四公司现有职工2168人,其中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1183人,工人985人。注册资本金1亿元,总资产14.55亿元,具有市政、铁路、隧道、桥梁、土石方等专业资质,拥有各类大型施工设备334台(套),具备每年完成30亿元以上产值的施工能力。
二、扭亏解困的基本做法
在扭亏解困的过程中,四公司领导班子坚持从“转变发展观念、调整产品结构、打造地铁施工品牌”三大重点入手,不断推进“强心、换
文本来自:中国企业党建网 www.xiexiebang.com 血、搬山”三大举措,努力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信心、人员、经营、管理、结构”五大难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走上了科学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树信心、转观念,凝聚正能量。坚持以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作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先导。一是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各级党政工团组织连续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树立知耻后勇、后来居上的思想,彻底破除自我封闭、墨守成规的旧思维模式。二是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立足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薪酬分配制度、人才使用观念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创新,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三是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加快组织、产业、产品、人员结构调整,推动企业发展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管理工作创新、干好在建工程、拓展经营领域、扩大市场规模转变。
(二)抓班子、带队伍,着力强基础。坚持以“抓班子、带队伍、促改革、保发展、增效益”为目标,不断创新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优秀技能队伍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务实进取的良好形象,树立敢想、敢干、敢闯、敢为人先、敢于创造的理念。二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营造“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不干事的人有压力”的用人机制。三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师徒“一带一”等多种形式,建立“吸引人、留住人、发展人”等用人机制,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层次优、水平高、素质强的技术人才队伍。
(三)定战略、促转型,明确“方向标”。从“调结构、促转型、强发展”入手,进一步明确“紧盯路内市场、强攻地铁市场”的发展思路、文本来自:中国企业党建网 www.xiexiebang.com “做强路内、做大路外、拓展海外”的经营战略、“以项目做市场”、“以现场保市场”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地缘优势,重点开发和做熟做透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坚持在城市里“淘金”,变投标为“种标”,全力打好“阵地战”。近年来将经营区域定位在北京、青岛和东北市场,着重打造地铁施工品牌。目前地铁施工能力已经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认可,在北京地铁、沈阳地铁市场扎根,成功打入长春、大连、青岛等地铁市场,并开始向太原、乌鲁木齐等城市地铁市场辐射。特别是在北京先后承担了10多个标段的施工任务,成为北京地铁市场施工的主力军。近五年来,四公司自行承揽任务量68.9亿元,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铁工程52.8亿元,占总承揽额的76.7%,成为“主打产品”和支柱产业,并形成了能“打得进、守得住、滚得动”的主体经营格局。
(四)强管理、练内功,打好攻坚战。
以全面推进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为主线,把强化管理提升、加强地铁施工的标准化制度建设体系作为强管理的突破口,认真梳理企业和项目管理中的“短板”和“瓶颈”,着力构建推动地铁施工管理持续提升的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特别是在北京地铁施工中大力推行“三个统一”(统一管理办法、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承包模式),“五个集中”(集中物资采购、集中设备管理、集中技术管理、集中资金管理、集中劳务队伍管理),“一个标准”(项目管理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收到良好效果,并在三局普遍推广。在地铁施工中还积极尝试和推行了“二套二”管理模式,即在公司层面:推行二级管理模式;在项目层面推行二层次管控方式,尽力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强化统一管理,不断推动地铁项目管理水平。
(五)抓安全、创优质,打造“助推器”。始终坚持“品质成就企业”的理念,通过逐级签订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文本来自:中国企业党建网 www.xiexiebang.com 及组织机构体系、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坚持岗前培训、加强外部劳务队伍的安全管理、开展标准化工地建设,有效促进了全公司安全形势平稳受控。组建了专职安全质量稽查大队,组织开展多层次、覆盖式专项检查和常态化稽查,努力防范、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先后荣获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质量AAA单位、全国质量诚信企业和北京市质量管理先进集体、北京市用户满意企业、诚信企业、名优企业等荣誉称号,有16项工程获国家和省部级优质工程奖,其中获“鲁班奖”3项。国务委员王勇,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和市长王安顺等领导先后到北京地铁在建项目考察并给予好评。
(六)建堡垒、争先锋,提供强动力。四公司党委坚持围绕扭亏解困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主线、三个紧贴、四个必须、五个融入和发挥五个优势”的工作思路。“一条主线”,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建设。“三个紧贴”,即紧贴企业生产经营、紧贴企业科学发展、紧贴员工思想实际。“四个必须”,即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贴职工思想实际,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主旋律。“五个融入和发挥五个优势”,即融入施工生产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融入安全质量管理,充分发挥党群工作联控联保的优势;融入企业营销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协调推动优势;融入项目管理,充分发挥项目文化建设的引领优势;融入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优势。
(七)保民生、重和谐,营造好环境。在生产经营稳步发展的同时,通过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为实现“扭亏解困、科学发展”目标凝聚了人心和力量。一是积极办理“五七家属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经过不懈努力,解决了困扰职工和企业8年的845个“五七家属
文本来自:中国企业党建网 www.xiexiebang.com 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问题。二是努力增加职工收入,确保职工每年工资收入增长10%以上目标的实现。三是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坚持做到每年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四是自筹资金220余万元,先后修缮了三家店、双桥、塔营等地区256户职工家属住房,解决了职工家属出行难、用电难、吃水难的问题。同时,全力推进职工住宅楼建设,将在近期解决600多户职工的住房问题。五是积极关心帮扶弱势群体,慰问困难职工,让每一个职工群众都能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六是丰富和活跃广大职工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了多项文娱活动,今年“五一”期间举办了首届职民工运动会,中央电视台以《安全着装百米赛,技工叫板博尔特》为题,对这次运动会作了专题报道。七是针对地处北京,信访维稳工作十分敏感的实际,始终坚持 “北京无小事、事事讲政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及时消除苗头隐患,为企业创造了和谐的发展环境。
三、扭亏解困的几点启示
从四公司走出困境、实现“扭亏解困、科学发展”目标的实践来看,最基本的是坚持了“三靠三紧两坚持”的原则,“三靠”,即上靠上级的正确领导和扶持,下靠广大职工群众的拼搏实干,中靠领导班子的齐心协力。“三紧”,即紧紧咬住安全、效益、发展不放松,紧紧咬住干部作风转变和责任制的落实不放松,紧紧咬住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方针不动摇。“两坚持”,即坚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促进发展,坚持借好动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具体可以归纳为四点:
(一)打造一个好班子,困难企业才会有希望。建设一支忠诚企业、精诚团结、勇挑重担的领导团队是困难企业扭亏解困的先决条件。四公司之所以能够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扭亏脱困”的目标,除了得益
文本来自:中国企业党建网 www.xiexiebang.com 于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选好了带头人,配好了领导班子。四公司领导班子始终保持对企业发展负责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扭亏解困、科学发展”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团结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从而能够带领广大职工不断攻坚克难,开创了良性发展的局面。
(二)探索一个好思路,困难企业才会有出路。找到一个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思路,是困难企业扭亏解困的关键所在。几年来,四公司坚持转变发展观念、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和提升管理水平。特别是坚持以“地铁市场”为突破口调结构、促转型,立足城市地铁,做熟做透地铁市场,通过精心干好在建地铁工程,逐步扩大轨道交通市场的经营规模,有效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从而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
(三)建立一套好机制,困难企业的发展才会有基础。建立健全能够有效执行的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是困难企业扭亏解困的内在要求。四公司强力推进区域化、标准化管理模式,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地铁施工中,从项目策划开始就树立高起点、全员参与的工作方式,明确责任体系和考评办法,并结合地方、行业特色,有的放矢,制定出适用可行的项目管理制度,通过大力推行“三个统一、五个集中、一个标准”的管理模式,不断加大项目管理中的执行力建设,从而有效推动了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上台阶。
(四)形成一种好风气,困难企业才会有生机和活力。营造热爱企业、关心企业、发展企业的良好风气是困难企业扭亏解困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四公司的领导班子认真树立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爱企如家”的政治热情和主人翁积极性,切实为职工想事、办事、解难事,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信任和
文本来自:中国企业党建网 www.xiexiebang.com 支持,激发出广大职工关心企业、爱岗敬业的热情,较好地形成了上下同欲、干群同心的良好风气,从而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初步实现扭亏解困的目标。
目前,四公司虽然实现了 “扭亏解困”第一阶段目标,但发展基础仍然较薄弱,发展质量和水平与股份公司先进单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该公司决心向标杆企业看齐,围绕发展定位,力争打造成三局铁路施工的主力军、股份公司城市轨道施工建设的排头兵,并在市政、水利水电施工等施工领域率先在三局范围内实现突破,以更快的发展步伐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力争早日进入股份公司“三级施工企业20强”行列,推动公司在新的层面上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
文本来自:中国企业党建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中铁三局四公司扭亏解困调研报告
关于中铁三局四公司扭亏解困调研报告的情况通报第35期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2013年10月11日编者按:三级施工企业扭亏解困是今年股份公司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中铁三局四公司在各级组织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在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扭亏解困的目标,其做法值得借鉴。现将调研报告予以印发,供各单位参考。好班子、好思路、好机制、好风气是推动困难企业扭亏解困的“四大法宝”——中铁三局四公司扭亏解困调研报告中铁三局四公司在历史上曾经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老牌施工劲旅,但却一度因不能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和多种因素的影响,陷入了管理滑坡、企业亏损、人心涣散的困境,被股份公司和中铁三局列为重点“帮扶解困”对象。近年来,该公司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生产经营逐步恢复,经营效益逐年提高,职工凝聚力不断增强,基本甩掉了“老大难”单位的“帽子”,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企业扭亏解困过程中究竟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此,股份公司与中铁三局联合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铁三局四公司扭亏解困的基本情况中铁三局四公司是中铁系统为数不多的地处北京的三级子公司,具有比较优越的区位市场优势。
第三篇:中铁五局电务公司团员青年思想调研报告
中铁五局电务公司团员青年思想调研报告
电务公司团委
为了深入了解公司团员青年队伍的发展状况,真正摸清团员青年的思想状态,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参与企业发展、改革的工作积极性,根据调研的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引导团员青年正确认识共青团活动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使我们今后的工作更能贴近团员青年的想法和要求,更好地融入到公司的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去。按照集团公司团委的统一部署,电务公司团委于近期开展了团员青年思想状况调查。
一、调研活动的组织情况
本次调研活动由公司团委统一组织,参与对象为公司全体在岗团员青年,调查主要以抽样问卷并结合座谈、访问进行,调查时间为9月上旬至10月15日,被调查人数为89人,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开展,下发问卷89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本次这份调查问卷从个人思想状况、共青团组织方面、公司发展以及个人发展四个大的方面进行调研,共计46道题。答卷认真回答了涉及国家政策、国企改革、青年生活以及团的工作等各方面的问题,反映了广大团员青年对国家、对企业、对自身诸方面的期望。公司团委对所有收回问卷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和分析,从基本情况来看,近68%的团员青年参与了此次问卷填写,基本能够代表和反映大多数团员的意志和愿望的。
二、调查结果
1、基本情况
我们对回收的60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其中男性51人,女性9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85%和15%。年龄28-35岁的46人,21-28岁14人,工龄6-10年32人、3-5年19人10年以上9人,己婚40人、未婚20人。其中11名党员、22名团员,群众27人,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31人,技术及技术工人42人,管理12人,政工6人,技师及高级技师6人,高级工32人。
2、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
据调查数据表明,在对待国家大事以及对法律执行的了解上,75%的人选择关注及抽空学习,在对对待企业的政策、法规以及工作目标了解上,65%的人选择知道或知道一部分,在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看法上,58%人的选择发展很快以及持续、健康发展,但也有42%的人对企业发展抱悲观态度,显示公司团员青年思想呈两极分化,在对待个人利益以及激励机制方面,超过80%的人选择了企业发展不好主要是领导的事及加薪。在偶像方面,有80%的人选择商界领袖,在业余休闲方式上,有35%的团员选择上网来度过业余时间,其次为看电视、听音乐,娱乐、参加体育锻炼,仅有20%的选择以自学参加培训作为休闲方式。
3、个人发展及工作方面
在个人发展方面对目前收入以及未来收入预期方面55%人选持基本满意或满意,60%以上的选择提高收入。在对待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看法上,35%的人选择社会关系、仅有30%人选择个人能力,在提高自身技能上,持十分愿意的态度仅占45%,对今后工作打算60%的人选择看企业发展再定,对待学习方面,65%的人选择社会热门技能,但同时仅有45%的人学习时间在一小时以及一小时以上,其中80%以上学习的目的是对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及工作需要。对待工作发展前途上60%人选择可以或很好,85%的人参与了五局开展的“万名青年成才行动”,但也有60%的人认为青年职业导航活动在协调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方面作用不明显。
4、对团组织工作方面
据调查情况表明,对团组织开展活动上,近一半的青年团员是选择文体、社团活动,其次分别是青年突击队、安全创新创效、青年志愿者活动,对共青年团组织的作用35%的人认为丰富青年文化生活,30%认为是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同时对专(兼)职团干部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团干部能认清开展团的工作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对目前团的活动经费总体上都认为够用或充足,90%的团干部认为团的工作应该更贴近青年,更具有时代感。
5、关于共青团品牌活动方面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通过走访基层团员青年的形式就共青年品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进行的探讨,通过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团员对于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示范岗创建活动以及青年志愿者服务是持赞同态度的;大部分团干认为活动的顺利开展主要是依靠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而对共青团组织的文体活动,大部分团员青年还是非常支持的,但是对活动的频率及覆盖面有更高的要求。
三、团员青年的现状分析
1、整体的思想取向较为积极,但一部分人价值观念出现偏移。
部分单位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比较薄弱,团员青年思想取向不够积极。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团员青年思想消极,态度冷漠,信念不够坚定。有的人对待企业发展的态度竟然是无所谓,有的高学历的员工对于跳槽有很大的倾向和准备。部分团员青年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偏移,拜金主义较为明显。同时,认为影响个人发展得要因素是社会关系及人际关系的比重较大,个人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2、团组织的工作与团员青年要求的多元化的矛盾较为突出。
通过对共青团品牌活动的调查来看,团员青年对团组织活动要求的多元化现象非常明显,并且从统计数量来看相差比例都不大。因此,团内活动的组织难点将更加突出地反映在如何满足多元化的需要。针对团内品牌活动,团员青年们对活动的载体和形式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对于活动组织方面也给予了很多建设和想法,大部分都希望通过品牌活动树立团的良好形象,为团员青年搭建一个成长成才的舞台。尤其要注重青年技能水平的提高,从调查数据来看,部分青年虽然学习热情有,但是没有真正与自身岗位、与企业改革的发展脉搏相结合。
3、共青团工作的条件相对不足造成基层团组织工作开展困难。
通过对专(兼)职团干部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团干部认为青年工作的开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一些人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对团青工作足够地重视,特别是一些基层项目部的个别领导认识不够,没有把团的工作放在一个应有的地位,领导的忽视带来了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冷漠。其次,经费问题一直是一个阻挠青年工作开展的不利因素。随着铁路施工行业竞争的加大,费用的缩减,共青团工作经费紧张越来越成为困绕团组织工作者的突出问题。经费的紧张带来团组织工作开展的艰难,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青年工作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再次,团干部的任用制度上的缺陷和人员素质的高低也制约了团组织工作的开展。大多数的团干部都是身兼数职,分身无术。团干部一般都是本部门的骨干力量和中坚力量,他们从事着本部门重要的业务岗位,工作强度大,任务重,从事团工作的精力变得微乎其微。另外,团干部大多数没有很高的行政级别,加上青年的认知感不强,这就使得工作的开展没有说服力,难度加大。
4、青年工作机制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公司目前团青工作的机制和方法没有跟上团员青年思想多元化的步伐,基本上还是采取老一套的方法,往往不能充分调动团员和青年的积极性。这些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观念的陈旧,态度上的不重视、团干部积极性不高、团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共青团工作的观念应该与时具进、开拓创新,转变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以适应新形式下共青团工作发展的要求,同时团干部应该积极的提高个人素质,多听、多学、多借鉴,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把共青团工作推向一个高的发展方向。
五、对于今后团青工作的思考
1、加强思想工作建设,彻底改变观念束缚
团员青年是企业的生力军和未来,他们的好与坏,关系着电务公司未来命运和兴衰,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反应机敏。所以加强团员青年队伍建设,首要就是要从思想建设入手,构筑青年员工健康的精神支柱,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坚定他们的信念。其次要按不同的层次不同需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深入了解青年需求,把握青年思想脉搏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领青年在企业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针对青年的实际需求,开展切实有效的活动
针对一部分青年群体在工作中存在失落感,发展方向不明确,认为个人价值没有充足的发挥,从而混日子的情况,如何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工作观是很重要的。首先,作为基层团组织应及时捕捉青年的思想动态,多开展一些小型化、多样化、易参与化的活动来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争取在团的活动中做好三个结合:与团员青年的需求、个人成长成才及企业中心工作相结合。在团的活动中要有所侧重,要在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尽可能的满足多数团员青年的需要,大力培养团员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其次,在活动方式上,要将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服务企业与服务青年相结合,安排活动一定要注重参与性和成果性。如果搞一次活动就能让一些青年脱颖而出,一展他们的才华和个人潜力,他们就愿意接受并积极参加。在活动中可以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开
展一些青年竞赛,围绕青工成才开展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示范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造就团员青年,鼓舞和培养团员青年,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团青工作不仅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做贡献,更为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做贡献。
3、大力发展青年服务体系,推进团建创新
当前,与团员青年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团组织现有的青年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十分短缺,远远不能适应团员青年的需求。这种“短缺”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团组织满足团员青年多元化需求的“瓶颈”。因此,今后团组织必须从团员青年的实际需要出发,大力发展为团员青年需求服务的活动设施和服务体系,通过大力发展青年服务体系,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团建工作的创新。近年来,传统的组织构建方式和活动方式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日益减弱,这种现实状况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团建创新作为今后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点,努力构建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在团建创新组织架构和具体形式上,基层团组织要大胆的进行探索和尝试,努力创建适合自身特色的组织形式,使团组织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灵活性。
4、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各种类型人才
新时期青年队伍建设赋予给我们的要求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形式下企业发展的需要。打造复合型人才,创建学习性企业成了公司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利武器。近年来开展的“万名青年成才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员工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探索更有利的方法和方式,如:组织大型学习、开展施工技术比赛、鼓励青年员工参加社会认证的考试取得高学历等等;同时认真做好“双推”工作,推优荐才,推优入党;加强对人才的重点培养和选拔,为青年工作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为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贡献团组织应尽的力量。
5、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核心,是团青工作开展的有利保证。要始终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团干部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以推动青年工作的更好开展。首先应该不定时地开展团干部培训,使团干部掌握更多的管理知识和团务知识。其次要改进团干部任用和激励机制,确保团干部有更多的精力和较高的热情从事共青团工作。
第四篇:中铁二局四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关于工会购置物品的报告
中铁二局四公司工程项目部
关于工会购置物品的报告
四公司工会:
按照公司文件要求,公司项目部已正式建立,该工程地处,施工产值约万元,设有六部一室,现有员工人。因该工程主要施工地点位于。员工需分散居住于建设工点及项目驻地。且春节期间需进行抢工加班,为丰富项目部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推进项目职工之家建设,我部计划购置电视机、电视卫星接收器,DVD放映机、音响设备、篮球等一批文体用品,共计元。设备购置清单附后。
特恳请公司工会核实批准。
设备购置清单
第五篇:赴×公司学习交通企业改制调研报告
关于赴****市客运有限公司学习调研的报告
2002年4月4日,市交通局副局长、局改革办公室主任陈登峰带领市经济办主任王彬和市长运公司总经理李亚峰等8人赴***市客运有限公司学习改制成功经验。***市交通局、***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的有关领导介绍了企业改制基本概况,使学习小组一行倍受启发。市长运公司总经理李亚峰参观学习后表示
:要借鉴苏州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力争月内拿出公司改制方案,确保今年改革工作全面完成。现将学习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交通系统企业改制工作概况
***市交通系统企业改革工作于3年前拉开序幕,准备充分.改革彻底.效果明显。按照“实事求是反映交通企业改制特色”的总体要求,到目前为止,该市交通系统下属的客运、货运、轮船、航务、联运、通港等6家企业中,4家已改制完毕,剩余的轮船、航运2家也将于今年完成。在已改制完的4家企业中,除客运企业目前暂留21.11%的国有股外,其余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非公有制经济”。企改后,苏州市交通局对企业各项经营生产“完全放手、不再介入”,只于发展方向上给予适当扶持与指导,主管局工作自身将更加着重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行业管理。未来几年内,苏州市交通局将逐步引导苏州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走“品牌”之路,打“品牌”效应,接受市场公平、公正的挑战。
二、***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改制工作概况:
1.公司改制前后的基本概况
***汽车客运有限公司隶属于苏州市交通局,成立于1949年8月1日,于10年前开始有步骤、有意识进行改革尝试。1993年,公司首次对基层单位“减政放权、搞活扩权”;1994年公司系统内部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1995年,公司国有资产实行委托经营制;1997年,公司制定出未来三年远景发展规划。但由于当时企业改革大气候没有完成形成,改革透明度不高,加之主管局尚未能完全放手,公司在改革初期处于举步维艰的状况。在经历了93.94年“入不敷出、经营困难”的阵痛后,公司逐步尝到改革的甜头,到2000年已形成一定规模,为组建集团打下良好基础。
公司继续加快改革步伐,扩大改革成果。2000年,在对下属各单位实施“放两头、抓中间”(即放手好、差企业,只管一般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后,同年,公司正式向全体职工进行募股。2001年初,公司再次按照“资产人格化、投资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化”的改革性质进行调整,于4月20日,组建了全新体制的苏州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
改制后公司生产经营稳定,各方面指标上升幅度较大,其中客运收入同比增长28.29%,综合效益同比增长26.5%,总资产同比增长9.86%,净资产同比增长17.77%,职工收入同比增长7.99%。与此同时,干部队伍消肿减负,机构运作精干高效,人事制度健全完善,职工情绪空前高涨。改制前公司机关员工102人,改制后减少了44%;机关科室原来挂牌24块,现缩减一半,同时规定下属二级企业较大规模的一律四科一室,规模较小的一律两科一室;改制前公司中层干部102人,现减少到72人,全面实行干部竞争上岗、职工双向选择制,干部任职“年轻化”,原则上男不超过55岁,女的不超过50岁。
2、公司公有资产退出情况
苏州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业务以运输为主。改制前公司总资产经中介机构评估4.33亿元,比帐面总资产增加77%;改革前公司净资产评估1.4亿元,比帐面增加64.1%,其主要原因是属于公司城外的一些土地使用权一起纳入评估。公有资产退出意味着要对1.4亿元的净资产进行剥离,主要包括(1)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共527.66万元,包括公司食堂、托儿所.集体舍宿等;(2)医药费剥离:公司对离退休人员医药费进行8000元/人的标准进行补贴(包括精简下放人员);(3)职工安置费:改制前公司职工有3245名,按照进厂时间的先序顺序分为固定职工(84年以前的固定工)及合同制职工(84年以后进来的学生和转业军人等),固定工的安置费按照苏州市2000年平均工资10165元的3倍标准一次性剥离;合同制工人的安置费按照苏州市2000年平均月工资标准进行补贴,在厂几年,就补贴几个月,职工安置费一共剥离9000万元。(4)土地租赁费:苏州汽车客运总站需要在剩余国有资产产生的收益中支付苏州市外土地租金(土地租赁50年,每年上交租金50万元)。
经过上述4块资产的剔除,苏州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国有资本尚余1266.49万元,按6000万股本计算,国有股占21.11%,职工股占78.89%。
3.职工身份置换及录用情况
苏州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原有职工3245人,改制中公司严格实行“保老扶中推青”置换原则,所有职工身份全面置换到位。为使广大职工真正受益,公司将固定工的范围扩大到合同制、复员军人、老三届(知青)。对一些离退休尚有10年的老
职工而言,公司规定:如本人愿放弃安置费,企业可与其签定无固定期合同,这笔安置费将放在企业专门帐户中,不计利息,不算股份。经过教育和引导,公司符合领取安置费条件的职工中有1008人主动放弃安置费,为公司后续发展筑起了“蓄水池”,88人一次性领取安置费离开企业(据了解,这主要是一些在改革前就已经停薪留职的人,真正在岗离职的人数极少),2028人与企业签定一年期合同,一些参股、控股、独立企业虽不与公司发生关系,但121名职工的身份得以理顺。至今年4月初,公司只与2名可放弃但未放安置费的职工终止了合同。经过一番调整,目前,苏州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有岗在位职工2988人,职工重新录用率高达91.78%。
4、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的产生及控股情况
改制后的苏州客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由国有股和职工股组成,无其它外派董事。职工持股理事会由13人组成,公司董事长、工会正副主任,9个单位的工会书记等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另设监事会,由5人组成,公司纪委书记(由局里委派)担任监事会主席。
经营管理班子由主管局进行推荐,总经理为国有产权代表,总经理提名助手、副总经济师、董事会秘书,并由董事会批准聘用,公司干部的推荐与确认由企业内部完成,主管局不再重新任命。
改制前企业向职工募股时按1:1的比例进行,改制后,企业应发而未发职工工资的50%自动转为企业股,同时国有资产的15%量化给职工,如果每个职工应该享受5000元的配股,其本人需再拿出5000元。同时,对于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公司设置“岗位风险责任股”,并规定只有在岗在位者才能享受。
此外,公司对于退居二线的中层干部和内退的管理人员特别推出“待遇不变、鼓励外出谋业”的优惠政策,并对退居二线的中层干部进行补贴,补贴额度按中层干部的最后任职年限向前推进10年,如果这10年由5年正职、5年副职构成,那每年总体补贴即为5x1000+5x800=9000元,(正职补贴1000元/年,副职补贴800元/年,具体情况视公司效益而定),其中4500元平摊在每个月的工资内发放,剩余的于年终一并发放,对于内退的管理人员则每年给予4000元补贴,这笔费用从公司职工的安置费中支出。
公司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参股情况
参股对象
参股人数
参股标准
参股金额
所占比例(%)
领导阶层
9董事长:40万元
290万元
4.8
3中层干部
机关处长:10万元
副处长:8万元
690万元
11.33
二级单位
正职:15万元
副职:10万元
132万元
2.41三站干部
正职:4万元;
副职:3万元
692万元
11.33
其他职工
平均数:1万元/人
2550.08万元
42.5职工集体持股
502.43万元
8.89
5:一些特殊人员非统筹费用如何处理?
按照两个原则进行:一是按规定剥离,包括非生产性资料、离退休人员医药费等;二是按规定缴纳三金,其中离退休人员一次交纳3万元。
三、苏州市客运有限公司改制成功的经验和体会:
1、认真吃透改革精神,灵活运用改革政策,坚持一企一策、一人一策,是改革的前提;
2、选择公司制、职工参股、经营者持大股,是改革的方向;
3、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劳资重点、财务保障,是改革的关键;
4、宣传引导、政策透明、自愿为主是改革的原则;
5、积极争取,政策扶持,是改革的条件;
6、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职工三者利益关系,使国家有保障、集体有后劲、职工有干劲是改革的主要内容。
局改制办
二OO二年四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