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索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0:1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探索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探索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探索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探索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7月13日

作 者:

曹佑华 张发见

【字号:大 中 小】

庐阳区地处合肥核心城区,现有25个直管党(工)委、14个党组,808个基层党支部,直管党员17875人。从2007年开始,庐阳区主动适应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需要,针对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快速向城市聚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党建工作责任主体不明晰、街道社区党组织资源不足、力量薄弱等状况,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强基固本、延伸领域、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从区域化的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统筹谋划、成片推进,初步形成组织全覆盖、工作区域化、活动开放式、管理服务型新局面。

一、主要做法

1、强基固本,构筑坚实有力的保障体系,为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注入动力。庐阳区坚持把夯实基础作为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首要条件,不断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好区域党组织所需的场地、人员、经费等。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入手,鼓励干部到基层工作,不断充实基层党建工作力量。结合村居换届,推行村居书记、主任‚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在2008年社区‚两委‛换届中,有2名公务员和12名街道机关工作人员被选任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两委‛成员。公开选聘、选派、招考了242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居‚两委‛任职。注重把社区干部学历、业务知识等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先后组织社区‚两委‛干部赴无锡、苏州等地培训。积极拓宽村居干部发展进位空间,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聘4名社区负责人担任街道中层,2010年4月又在全区村居‚两委‛正职中公开招考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社区干部待遇正常增长、养老保险、离职补助等保障机制,明确社区‚两委‛正职工作补助标准每月1100元、副职工作补助标准为每月1000元、其他社区工作者工作补助标准每月900元。完善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供给渠道,建立退管党员党费全额返还、区管党费重点支持、不足部分街道财政列支的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筹措渠道。三是完善阵地建设。建立完善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和党员服务站,实现‚一街道一中心‛、‚一村(居)一站点‛。结合示范社区建设,采取以奖代投、开发单位支持、驻区单位调剂置换等多元化筹资方式,使社区公益办公面积平均提高120平方米。目前全区建立150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中心3个、60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中心12个, 完善500多个党员服务点和122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

2、延伸领域,构筑覆盖全面的组织体系,为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奠定基础。庐阳区在实施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积极延伸党建工作触角,优化党组织设置,创新管理模式,全面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局面。一是扩大区域化党组织覆盖面。打破传统的行政隶属关系的局限,推进党组织设置的‚网格化‛,将党组织的设置链条向城市社区楼栋、商务楼宇、商业街区、行业市场、协会(团体)、民工聚集地延伸,将不同来源的党员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全区共成立义仓、亳州城等社区党委31个、财富广场、香港广场等楼宇(联合)党委3个、城隍庙市场联合党委1个,寿春路婚庆联盟、桐城路花卉一条街等8个特色商业街党组织,天籁女子合唱团、岗西苗圃花卉协会等3个团体协会党支部、村居党总支50个,基本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财富广场、香港广场党建受到中组部的肯定,城隍庙市场党建、特色商业街党建受到省、市委领导的批示。二是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共建机制。改变传统的以纵向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单位建党‛模式,注重横向联合,以区域为主体,把区域内所有企事业、‚两新‛组织等纳入党建工作范畴,建立起统筹资源一起用、统筹党建一起抓、统筹工作一起推的联建共建新机制。杏林、逍遥津等街道将辖区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驻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委任为街道党工委委员,实行‚专职+兼职‛的‚大工委‛制,城隍庙社区、柏景湾社区党委针对区域内市场、楼宇等经济迅猛发展的实际,邀请区域内党组织加入社区‚大党委‛,成立党建工作联席会,形成了区域性大工委—驻地单位党组织—党员,区域性大党委—楼宇(市场)党组织—党员等多种组织构架,使基层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真正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者,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组织保障。三是构建区域化结对共建模式。2007年12月,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与逍遥津街道党工委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开启了上级机关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的先河。目前,共有24家省直单位、26家市直单位与庐阳区58个基层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33个区直部门、乡镇、街道与村(居)结成共建单位,全区实现100%的村、80%的社区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实现了结对共建。通过采取组织联建、街村联创、实事联办、困难联帮等多种措施,共慰问困难党员群众800余人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问题590件,累计到位帮扶资金260余万元。

3、形成合力,构筑全员参与的共建体系,为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聚力造势。区域化党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类组织和人员的作用。一是创建区域化特色党建品牌。根据各社区的地理位置、党员类别、党组织设置、社区资源、其它组织等状况和特点,对全区101个村居进行分类,按照‚一居一品‛、‚一村一特‛、‚一街(乡镇)一标杆‛的党建工作思路,探索‚特色支部+特长党员‛、‚四位一体‛、‚1+4‛、‚融合型‛等四种类型村居党建工作新模式,逐渐形成回龙桥社区功能型党组织、义仓社区‚红丝带‛、光明街道‚110‛先锋岗等区域化党建特色品牌。二是搭建区域化党建参与平台。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根本任务是凝聚各方力量,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满足社区群众多样性需求。各级党组织充分挖掘区域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单位离退休党员等人才优势,积极联系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收集民情、献计献策、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等活动。全面开展‚在职党员亮身份‛认领公益岗活动,根据党员爱好、专长,设立了科普宣传、医疗服务、扶贫济困、文体活动等8大类20种公益岗位,2600多名在职党员填写了联系卡,90%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年服务12000多次。大力推行以党员为主体志愿者服务队建设,目前全区共成立各类志愿者服务队126支,队员约7200人,推出服务项目120多个。三是深化区域化党建活动载体。创造得当的活动载体是区域化党建的具体工作方法,更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需要。庐阳区在深化 ‚党员奉献日‛、‚党员责任区‛、‚党员爱心卡‛‚党员爱心银行(超市)‛等活动载体基础上,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创新区域化党建活动主题。先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强堡垒,争先锋,我为庐阳发展添光彩‛、‚党员身份‘亮’出来、公开承诺‘说’出来、先锋作用‘现’出来‛、党群共建‚动‛起来等为载体的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四是实施共驻共建党建“项目化”。为促使区域共驻共建由虚变实、由临时向经常转变,建立了街道社区党组织设立项目、党建联席会分解党建项目、驻区单位党组织认领党建项目、党员代表大会监督党建项目落实的共驻共建‚党建项目化‛。把对口帮扶、扶贫济困、文明创建列为共同承担项目,围绕居民社区服务、创业就业、城市管理、社会维护等内容设立若干个供选项目,提供给驻区单位党组织认领,促使各单位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参加党建活动、承担党建项目等充分发挥出来。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认领培养逍遥津街道5个社区党务工作者项目,省委办公厅机关党委主动承担三牌楼街道的‚社区大讲堂‛授课项目等。

二、初步成效

从庐阳区的实践看,努力构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较好地解决当前基层党建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有效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1、有效地加强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区域化党建采取把党组织建立在楼宇、市场、行业、商业街等方式,统筹区域内所有单位、组织,有效实现了对整个区域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财富广场楼宇党委、特色阜南路餐饮联盟党委等党组织的成立,使475名流动党员有了新‚家‛,区域性党组织凝聚力得到彰显。

2、有效地整合了区域资源与集约利用。区域化党建强调对区域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和统筹调配,有效缓解了单位党建在党建工作实效性和党建资源稀缺性方面的矛盾。安徽省司法厅机关党委与城隍庙社区党委开展结对共建,司法厅无偿向社区居民开放厅里的图书馆、‚老年星光‛活动室等场所,社区党委也邀请司法厅机关党员参与社区各类活动,实现了阵地、项目和人力资源的共享。

3、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构建区域化党建,使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宽、空间更大。财富广场楼宇党委把服务企业发展与推动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上交利税年增长率33%。大学生创业广场党支部依托组建的区域党组织,搭建了‚五个基地‛,推出了3大项10小项服务,深受大学生们欢迎。杏林街道实行网格化管理的,把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延伸到楼院、楼栋、商铺,促进了区域和谐稳定。

三、存在问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于基层党建工作始终,这也是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我区的探索实践只是一个开端,还存在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作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是当前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还没有形成抓牢‚大党建‛的定位意识,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发挥不够,调动沟通、统筹协调能力还不够强,履行区域性党建工作的职责也不到位,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还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是当前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约机制,党建工作难以全覆盖。随着楼宇党建、行业党建、商业街党建、园区党建、楼院党建、群众性社团协会党建等工作的逐步展开,党建工作覆盖面有所扩展,但离党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工作目标还有一还定的差距。

三是当前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还没有形成完整党组织活动体系,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党组织活动方式封闭、工作方法单调、工作手段陈旧,导致部分党员责任意识不强,进取精神不足,发挥模范作用不明显,没有展现出党员所应具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先进性。

四是当前我区在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氛围营造上还存在活动载体不够明晰,社会影响力不够全面,各类组织、群体的认识还不统一、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四、对策措施

一是试点“大工委”或“兼职委员制”。要站在地域发展的角度上围绕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区目标,结合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在杏林、逍遥津街道试点‚大工委制‛或‚兼职委员制‛,并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运转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完善相关制度,带动区域内各类组织、群体积极参与区域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推进区域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二是推行“3+1”网格化党建管理模式。依据街道社区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产业特点等情况构建以‚社区党委(总支)—片区党支部—党小组‛为基本框架的组织线,围绕党员教育管理在网格内推行以‚党员中心户—居民党员—流动党员‛为主要结构的管理线,建立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社区服务队—党员服务岗‛为主要模式的服务线,成立一批以‚七彩阳光‛为活动载体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搭建一个集家庭成员状况、住房、就业、计生党建、医疗、教育等信息资料为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三是实施“开放式”党组织活动。开放式党组织活动要在广泛征求党员意见的的基础上,注重在党组织生活、党员教育、搭建活动平台、主题实践、共驻共建等方面体现开放。促使基层党组织从‚体内循环‛走向开放包容,党组织生活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有序,党建资源从分割占有走向开放共享,党员教育从枯燥单调走向开放生动,切实激活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细胞‛,催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内生动力,有效推动区域化党建的扎实开展,为建设‚和谐庐阳‛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营造区域性“大党建”氛围。要在全区营造党员干部人人参与,人民群众人人关心的‚区域大党建‛工作氛围。及时宣传推广开展区域化党建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力营造党组织、党员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区域化党建的氛围,使各类组织都能在区域化党建的工作平台上找到切入点,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实现优势互补,整体联动。

所谓区域化党建,是指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统筹一体化的背景下,以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增强党建工作有效性为主线,遵循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统盘使用党建阵地,以实现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优化、组织工作成本最低化,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资源有机整合和优化重组。与传统体制下“单位党建”模式相比,区域化党建具有地域性、网络性、多元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特点,更有利于基层党建融入社会化,实现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

1.在组织体系构架上,突破传统的“单位建党”限制,向“区域统筹、动态灵活”方向转变。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突破所有制类型与单位界限,在“两新组织”和流动党员较集中的农村、社区、商务楼宇、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地域,构筑起城乡覆盖的机制开放、形态稳定的区域性组织网络。在城市,应选择增强街道对“两新组织”领域党组织的整合程度作为突破口,优先加强对居民区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的整合,确立社区党组织网络化的基本框架,然后去包容、渗透转制后的原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逐步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其他基层党组织为结点的网络化体系。在农村,应逐步从过去以单一村为空间单位向以中心村为节点单位、行政村为基础单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转变,也就是以中心村为节点的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组织结网”,所在区域内的其他党组织,通过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形式,形成以中心村党组织为龙头的网络化组织体系。这种以区域性党组织为纽带的党建模式突破了传统纵向控制为特征的“单位建党”模式,有利于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比较松散的党组织联系成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形成全覆盖、广吸纳、动态开放的城乡基层党组织体系,有利于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目标、机制和行动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利于党在新时期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政治资源与执政基础。

2.在党建平台建设上,突破传统的“小而散”组织阵地配置方式,向“区域统筹、集约共享”方向转变。为解决基层党建阵地分散建设、功能不全的问题,以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为依托,打造区域共享的党建综合平台。一是调整设置优化布局。在建好市、县、乡三级服务中心的同时,集中财力,整合资源,在区域化党建推进较快的城市商贸区、中心村、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等重点区块建成一批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将服务半径扩大到整个区域。二是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党员服务中心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党员咨询服务热线同步建设,通过“有形”设施与“无形”网络互补联动,无偿为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党员教育培训、组织关系接转以及党代表接访、议事协商、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困难帮扶等“一站式”贴心服务。三是广泛服务群众。以党员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统一开展服务活动,实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

3.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上,突破单位分割、封闭单一的传统模式,向“区域一体、动态开放”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区域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中心的组织优势,探索建立党员动态教育管理机制。一是实施党员IC卡管理。依托党内信息管理系统,将党员基本情况、参加活动、日常表现等项目录入 IC卡,党员持卡签到,参加党的活动,党组织即时记录、实时统计、定期分析,对党员参加活动等情况监督预警。二是深化党员分类量化管理。出台党员考核积分管理细则,推行“党员教育学分制”和“党员奉献积分制”,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教育培训和志愿服务等情况,以积分的形式进行量化考核,并根据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党员以及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的不同特点,分类设置考核项目和分值,提出考核管理的最低积分要求,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三是开展开放式组织生活。以区域为单位组织开展开放式的组织生活,区域内的党员根据活动主题和时间安排自主选择,获得相应学分,实现党员教育管理从单位封闭向区域开放转变,党员发挥作用的空间也从单位拓展到了区域。

4.在党建工作运作方式上,突破单纯依靠行政指令的传统做法,向“区域共建、互动推进”方向转变。适应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型的需要,加强区域协商议事组织建设,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建立区域共建联系协调会、片区和谐促进会等组织,定期听取辖区单位和各层面代表的意见建议,协商解决区域重大事项,以群策群力的方式,共抓党建、共谋发展、共促和谐,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篇:关于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调研报告2011.07.17

中共昌黎县委组织部

关于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的汇报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党建。如何推动各级党组织打破地域界线、城乡界线,进一步拓展党建领域,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统筹发展,切实构建起“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管理互动、发展互惠”的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昌黎县不断加强城乡党建工作统筹,努力打破城乡区域界线,对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进行了有益探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昌黎县共有人口55万,党员总数33337名,其中农村党员26385名,非公企业党员691名,城镇社区党员1490名;下辖43个基层党(工)委,1025个党总支、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446个,非公企业党支部57个,社区党支部23个。近年来,我县顺应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趋势,结合新时期社会结构、人口结构变化的特点,坚持改革创新,在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建立与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相适应的组织设置体系近几年我县按照行政区划或地域关系,陆续在两新组织中新建了一批党组织,并对涉及机构改革的部分党组织进行了调整。同时,也针对经济社会结构急剧转型,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党员流动频繁等实际,坚持以“区域”为纽带,采取 “区域共建”、“村企联建”、“行业(协会)统建”等形式,不断创新区域性党组织设置。

一是以地域特色产业为依托,区域共建联村党组织。在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行政村中,横向联合建立联村党总支49个。如大蒲河镇焦庄、周庄、金庄、栅子里4个村地域相邻,党员大多从事海上捕捞、农业种植等相关产业, 成立联村党总支,更好的协调海上捕捞、浅海养殖和发展旅游业的关系,促进了海上捕捞渔民的产业转移。十里铺乡党委依托葡萄沟旅游开发公司建立葡萄沟景区党总支,下辖条子峪、西山场、湾里、秦印庄、马庄等五个村支部,统一规划,集中力量发展葡萄沟生态旅游业,每年吸引游客近30万人,村民自己种植的鲜食葡萄供不应求,售价不断攀升,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二是以行业协会为纽带,统建行业协会党组织。在行业协会、产业链条的龙头上直接建立党总支8个。如安山镇党委在粉丝产业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党总支,下辖东牛栏、西牛栏、小牛栏3个村党支部,不断做大做强粉丝加工业。十里铺乡成立碣石葡萄产业协会党支部,集合资源和技术优势,带动群众建成高效错季

葡萄大棚1500余个,注册了“碣石山”、“葡萄沟”等鲜食葡萄商标,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三是以企业为龙头,以企带村联建党组织。如荒佃庄镇将10个村及附近企业加以整合,组建了新和社区党委,整合资源启动了新民居建设和小城镇改造,有效改善了镇区环境;马坨店乡后马坨村按照党员从事农业和工业相对集中的特点,分别成立了农业党支部和燕山制衣有限公司党支部,村党支部直接升格为党总支。朱各庄镇宏兴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引导企业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累计为周边各村提供各类捐助600余万元,形成强企带弱村的发展模式,现正准备建立联合党组织。

四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组建农村社区党组织。为均衡农村发展、实现农村产业集约发展,荒佃庄镇打破村庄界限,在新和社区的基础上,依托以皇后寨为中心的皮毛动物养殖产业集聚区组建皇后社区;依托以信庄为中心的滦河滩涂绿化开发产业聚居区组建信庄社区;依托以大营为中心的韩愈文化产业集聚区组建韩君营社区,准备进一步整合农村基层资源,强化农村服务功能。

通过横向联合和纵向延伸,按照“村+村”、“村+协会”、“村+企业”的模式,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打破条块分割的限制,逐步实现基层党组织设置向“产业型”、“专业型”“联合型”转变,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合理、形式更加多样、职能更加明确、作用更加明显。

(二)建立与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我县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目标,切实强化“管党”意识,大力实施“三级联创”,有效整合全县各级力量,形成了“县委统揽全局抓、乡镇党委直接抓、相关部门配合抓、村级组织具体抓”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一是加强党建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了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党员教育联系会议,明确两个联系会议相关部门党建责任,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部署工作,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谋划基层组织党的建设。同时坚持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镇、村、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通过指导先进联系点抓巩固提高、后进联系点抓转化升级,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基层党建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将基层党建工作列入局乡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制定了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考核办法,逐项量化打分,客观评定基层党工委的党建工作。建立基层组织建设巡查制度,分别在年中和年末进行两次党建工作巡查,深入实地检查,巡查评分占基层党建考核总成绩的60%。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专项工作述职制度,各乡镇党委书记述职后由县委常委当场评分,并将党建述职的情况列为本的基层组织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占考核总成绩的40%,有效调动了各党工委的工作主动性。

三是规范党员管理机制。围绕城乡党员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拓展和延伸,制定切合实际的党员发展规划和计划,加大党员发展力度,特别注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每个农村党支部每年要培养积极分子3名以上,并全面实行发展党员推荐制、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以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体制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党员统计数据库和流动党员信息库,完善了党建信息网络,流动党员全部发放活动证,通过“昌黎党建网”、流动党员服务电话等渠道,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联系和教育。

(三)建立与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相适应的资源配置体系 按照集约利用、成果共享的工作理念,实现村级组织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组织、资源、人才等要素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应,是着力打造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的重要保障。

一是整合教育资源。集合城镇、农村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公共资源,共同为城市、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搭建更高平台。坚持举办农村干部培训班和各类专题培训班,县、乡两级每年培训村书记、村主任和农村“双带之星”1800多人次,有效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领富能力。注重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务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每年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提高了党务干部开展党务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认真实施农村干部“素质工程”,全县共有270名农村干部参加了县委党校和县农广校大中专班的正规化学历教育,109名农村

干部参加了市委组织部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院校联合举办的“素质工程”大专班的学习。认真落实党员“双育工程”,实行党员培训登记制度,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组建了专家教授组成“双育”工程讲师团,建立以及10个党性教育和实用农业技术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党员教育基地、业余党校、党员活动中心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征地资源,培训党员3.3万人次。

二是整合经费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县直部门包村、后备干部驻村、财政资金扶持、党费适当补贴等方式,强化基层组织党建经费保障。2006年以来,结合后进村整顿转化、文明生态村创建等工作,县、乡、村三级自筹资金600多万元,积极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新建两室233个,同时有134个村的活动场所被列入省市计划进行新建、改建,全县高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367个,占总数的82%。在此基础上,投入资金300万元,扎实开展农村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加强对基层干部待遇投入,每年由县财政发放补贴近1200万元,为每人建立工资存折,及时、足额发放补贴;对连续任村正职30年以上的村干部,离任的享受现任同等职务村干部工资的50%,在任的每月工资上浮20%,增强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整合人才资源。坚持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待遇保障机制建设为重点,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确保“有人员

干事”。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领头雁工程”,结合“两委”换届,选准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着力打造“一好双强”型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坚持选派优秀干部、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2008年以来全县选聘了66名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书记助理、主任助理等职务,有458名乡镇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加强对农村干部选拔使用,努力形成双向互动的人才流动机制,有4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和11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定向考试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其中一名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形成了农村人才的双向交流,达到了夯实党建基础的目的。

(四)创新与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相适应的活动载体 坚持以打破城乡界线、系统界线为重点,积极开展党建活动,探索建立区域化党建互动新平台,进一步推动党建资源统筹,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

一是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了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致富能力、发挥先锋作用”为核心内容的农村党员致富“明星行动”和“双带之星”评选活动,强化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引导全县211名“党员明星”和752名培养对象发挥帮带作用,推进党群共富。活动开展以来新上农业致富项目20多个,提供技术指导3000多次,与800多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900多个。

二是在全县党员中开展了“为民服务葆先锋本色,帮民解忧建和谐昌黎”主题实践活动,对党员领导干部、机关党员、农村

党员、社区党员、企业党员、学校医院党员提出了明确要求。活动开展以来,共开展宣传活动200多次,有22650名党员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8000多件,切实增强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

三是开展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实施农村基层党建“精品工程”,全县确定了十里铺乡西山场村等4个县级“精品工程”重点培育对象,并根据每个村的产业特点和创建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了12个县直部门包村,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各方面进行帮扶,共投入帮扶资金40多万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整治农村环境,“精品工程”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在全县农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示范带动作用。认真开展农村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每年按照倒排的方式确定一批后进村,采取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县直单位选派工作组驻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的办法,集中进行治理整顿。3年来,有53个县直包村部门的160名机关干部组成的工作队,积极入村开展整顿转化工作,提供帮扶资金近200万元,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50多个,转化后进村党组织53个。

二、存在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县在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受体制、机制及思想认识的制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现象。构建

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是一个新课题,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缺乏正确的认识。从目前来看,党委政府部门在抓党建工作时还是习惯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贯彻执行有余,统筹协调不足,还没有真正整合,在思想认识上与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2、现行党组织设置仍不够合理。虽然近年来我县着眼于实现组织功能提升、党员作用发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在区域化党建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不断完善,但整体上与区域化党建基层组织体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有的村党员数量较多,党员集中开展组织生活有一定难度,不利于党员的教育管理。而个别非公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但存在党员人数过少、流动性大的问题,致使部分企业党组织组建后得不到巩固,作用发挥不明显。

3、基层党员队伍现状与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总体上看,我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素质能力欠缺,特别是缺乏科学发展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双带”作用不明显,少数党员处于生活相对困难状态,难以发挥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二是结构不合理。在年龄结构上,我县60岁以上的党员有9617人,占党员总数的29.1%,其中农村60岁以上党员数

占农村党员总数的31.7%;在文化结构上,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党员有18446人,占55.8%,其中农村初中及以下学历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6%;在性别结构上,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15.5%,农村女党员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3.7%。三是党员流动性日益增强,管理难度加大。受地域限制,外出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难开展,基层党组织对其教育管理相对困难。而流入党员数量较多,来源地广,流出地对他们的管理不够规范,导致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4、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的要素保障还不够充分。虽然我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在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活动阵地、人才支撑方面仍显不足。从党建阵地来看,目前全县农村党组织活动阵地虽已基本解决,但在质量方面还有待提高;而受到经济条件影响,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仍十分紧张。从工作经费来看,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上级下拨党建工作经费数量有限,但农村需要落实的工作很多,使得大部分农村基层党建经费仍有不足。从党建队伍来看,农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村级后备干部乏人;非公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数量少,稳定性较差,作用发挥有一定的困难。这些都将给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带来影响。

三、对策建议

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要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在总结现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全面协调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

1、围绕组织共建,着力打造区域化的组织覆盖体系。紧密结合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这一城乡统筹发展的趋势,突破传统党建模式,按照“有利于促进党员管理、有利于促进党内和谐、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的要求,着力构建区域化党组织体系,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联合覆盖,实现城乡统筹下的组织新格局。一是横向整合建立党组织。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整合城乡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的设置模式,将具有互补带动作用的村居党组织与企业、社区合并建立联合党组织。二是纵向拓展建立党组织。当前,各类产业链条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村地区,是联系城乡的重要桥梁,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坚持把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与城乡产业链条相互融合,积极推行产业型党组织的设置,充分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在各类产业链条上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使党组织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切实发挥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三是抓好流动党组织。按照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加强流入地党组织设置,健全城乡党组织管理和服务功能。建好县、乡两级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和流动人口集中地的党组织建设,确保党员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

2、围绕活动共联,着力打造区域化的工作平台。着眼于把党建工作城乡互动和区域联动有机整合,积极探索区域化的组织

活动方式和内容,把单向帮扶与双向促进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中的核心作用,为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提供保障。一要统筹调配城乡党建资源。按照以城带乡、互促共进的工作理念,统筹城乡党建资源,促进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组织引导功能,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特别是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加强教育培训、党务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互学共享。通过乡镇党员服务站等党员服务组织网络,建立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基地,实行城乡间组织阵地资源无偿使用,切实改善基层党组织活动设施条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要扩大互帮互助面。扎实开展“万村帮扶”工程和城乡结对帮扶工作,采用领导干部帮、县直单位帮、企业帮、社会帮等方式,对农村进行全方位的帮扶支持,使农村党组织在帮扶中实现发展,城区党组织在帮扶中发挥作用。在组织建设方面,要帮助农村、社区、企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党员活动阵地;在发展经济方面,要帮助农村理清经济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在文教卫生方面,要积极开展送文化、送医疗、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在个体帮扶方面,要与困难党员群众“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3、围绕机制共筑,着力打造区域化的党建工作体系。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实现城乡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是新形势下的全新的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

要在思想观念、组织格局、活动载体实现突破的基础上,健全长效机制,打造城乡统筹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一是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工作责任制,把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健全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基层组织党建经费保障,建立统筹城乡党建的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高标准推进。积极拓展经费渠道,在采用党费划拔、单位筹集、社会赞助等途径基础上,探索通过盘活农村经济资源的方式增进基层组织自身“造血”功能。同时,完善基层党务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联系会议机制。通过举行定期的联系会议,对互助共建活动进行研究、协商和调度。要及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思路,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四是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横向交流机制。支持鼓励各基层党组织跨越城乡地域界限,开展形式多样的联系交流,并将对口联系乡镇、村的县直单位党组织开展城乡共建活动情况,作为其争创先进党组织的重要内容来抓,着力破解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第三篇: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武汉市武昌区适应城市社区建设加速发展的新形势,整合党建资源,优化组织设置,规范运行机制,扩大区域互动,着力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资源联享,组织设置网格化

优化组织设置,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区域化的组织体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一是横向渗透,强化领导核心。吸收有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兼职委员,组建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增强街道社区在区域党务、事务中的核心领导力。二是纵向延伸,完善管理模式。将区直部门驻街科、所、队、站党组织属地化管理,形成业务工作同步、党员教育同管、队伍建设同育的工作模式。按照党员数量相当、地域相邻、志趣相投、行业相近的原则,将136个社区党委(党总支)划小为629个“六型”(单位型、楼栋型、志趣型、流动型、商务型、物业型)小支部,实现社区党组织管理网格化。全面设立街道综合党委,街道分管副书记任综合党委书记,街道相关科室党员责任人以及辖区内有代表性的非公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党委成员,选聘15名专职党群工作者,合力开展体制外各类组织的党建工作。三是整体辐射,搭建共建平台。建立健全区、街、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区党建联席会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和管理;街道党建联席会负责组织辖区单位开展社会性、地区性、公益性活动,共同研究辖区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指导社区党建联系会开展好活动;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定期召开,研究解决实际工作运行中的问题。

机制联建,党建工作规范化

探索建设区域化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促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效能化。一是建立区域决策机制。根据职能定位,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制定《街道大工委议事规则(试行)》、《街道综合党委议事规则(试行)》等4个制度文本,明确界定职责权限、议事内容、决策形式和工作程序等,初步建立了决策运行机制。二是健全区域责任机制。实行目标管理,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派发任务清单,促进工作落实。试行项目运作,按照共建双方协商立项、共建单位履责实施、街道工委定期调度、区域成员共同评估的运作模式,促进工作效能提升。强化考评结果,将共驻共建情况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实行单位、社区双轨评价制度,区属党组织和党员的评先表彰必须征求所在社区的意见。三是完善区域联席机制。坚持定期例会制,区委常委会每年召开一次街道书记专项述职会,街道大工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综合党委每两月召开一次通报会,党建联席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协调会,通报工作,共谋发展。坚持包点联系制,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到对口社区、企业和重大项目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党建联络员制,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316名党员干部,联系指导832家非公企业,不断推进非公党建全社会覆盖。

工作联办,党建活动经常化

牢牢把握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利益诉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区域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一是党员教育共管。分类建立直管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整合地区教育资源,创办党员素质讲坛,提升党员教育质量。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在商务楼宇、商贸市场等非公企业聚集地,发放宣传单,设置工作点,开展跟踪服务。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行动,按照适时、适宜、适度的原则,发动在职党员立足单位优势支持社区建设,立足职业特点协助社区管理,立足居民需求参与社区服务。二是为民服务共办。将社区吴天祥小组与驻区单位吴天祥小组对接,围绕社区居民需求,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大力开展科普讲座、社会救助、家政服务、法律援助、职业介绍等便民服务。三是文明风尚共创。定期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联谊活动,加强对驻区单位职工、社区居民的公德教育,倡导文明新风尚。四是平安家园共建。统筹协调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政法机构,与辖区单位共同组建义务巡逻队、帮教小组和民事调解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楼院看护、社区联防、纠纷信息反馈等制度,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

资金联筹,阵地保障多元化

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建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活动阵地全覆盖。一是区街自建。采取改、扩、租、购、换等方式,力争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在2011年全面达到300平方米。规范党员群众中心建设,实现服务标识、功能布局、设施配置、制度规范、档案资料“五个统一”。添置电子显示屏、投影仪等设备,更新党员电化教育设施,普遍建设防雨抗晒的户外公示栏、文化长廊等,扩展党建宣传阵地。二是区域联建。整合区域功能设施,开放驻区单位的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体育场馆等,挂牌联建社区活动场所,实现单位资源的社会化。采取社区与企业场地共用的方式,解决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场地问题。采取分片整合的方式,建立区域性党员职工服务中心,为区域集群性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开辟活动空间。三是园区统建。依托白沙洲都市工业园,投资20余万元,建设200平方米的园区党员职工服务中心,开办“白沙洲街非公经济组织党校”,为党员职工搭建活动平台。四是网上延伸。举行网上组织生活,搭建党员群众网上交流的平台。(作者系武汉市武昌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来源湖北日报)

第四篇: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索耀乐

《 人民日报 》(2012年10月09日18 版)

区域化党建,就是把一定的区域范围作为整体,对各领域党建工作实行统筹规划、通盘部署、协调联动、整体推进。开展区域化党建,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传统的党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新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适应形势,在探索中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理念。近年来,包头市立足于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积极探索各领域党建协调互动的有效方法。2009年10月,市委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依据。在实践探索中,包头市逐步形成了开展区域化党建的工作理念。一是明确目的。区域化党建要推动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融合,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目的。二是理清思路。区域化党建应包括“城市区域化党建”和“城乡区域化党建”(即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两个方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要经过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阶段,最终实现城乡党建一体化的目标。三是抓住关键。以“统筹”、“联动”作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主要手段和实现形式。四是强化保障。必须有人力财力支持,搞好硬件建设,搭建各类党组织沟通交流的平台,承载区域化党建理念。五是落实责任。市委和旗(县、区)委是抓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市级层面主要是抓宏观、抓规范、抓督导。旗(县、区)级层面主要是抓落实、抓创新、抓提升。

统筹联动,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区域化党建的核心是“统筹”和“联动”,包头市在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以“三级统筹、三力支撑”为重点的工作机制。所谓 “三级

统筹”,就是在城市搭建旗(县、区)、街道(镇)、社区三个层面的统筹平台,推进区域内的沟通协调和资源共享。在旗(县、区)层面,以地区性党建工作联席会为载体,建立区域统筹的宏观协调机制。在街道(镇)层面,以非建制性“区域党工委”这个包头市独创的“大党工委”制度为载体,建立共驻共建的具体操作机制。在社区层面,全面改建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并实行社区“大党委”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和服务群众机制。所谓“三力支撑”,就是发挥建制性党组织的核心力,非建制性党组织的联动力和街道社区“三有”(有人有钱有场所)为重点的保障力作用。在形成以“三级统筹、三力支撑”为重点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基础上,包头市推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重点抓住了两个切入点:一个是大力开展城乡党组织联建活动。推行以产业关联为纽带、资源互享为基础、双方受益为目标的非建制性联合党组织设置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另一个是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将其作为承载统筹城乡工作理念、落实统筹城乡工作措施的载体。注重实效,提升区域化党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包头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区域化党建全面提升了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区域化党建工作通过统筹的办法,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联动起来共同推进,破解了党建工作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难题。比如,区域党工委的建立,既保证了街道党工委在街道区域各项事务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也切实增强了驻区单位参与区域事务管理、推动区域共建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二是区域化党建为基层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找到了着力点。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契合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总要求。旗(县、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等建制性党组织的核心力加强了党的领导;非建制性党组织的联动力推动了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街道社区“三有”为重点的保障力强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区域化党建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目前,包头市已建成18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搭建起了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在推

动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很好的承载作用。城乡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广泛联建,使城市资源不断向农村流动,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作者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五篇:雁北街道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雁北街道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区关于探索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的具体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组织设置全覆盖、组织领导区域化、组织管理双重性”要求,全面推行区域内党组织之间的“联建、联动、联系”机制,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整合区域内各种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手段,以充分发挥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各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推动街道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以“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工作目标,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区域党建工作,共同促进区域和谐稳定、科学发展。

三、组织构架

按照“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原则,构建“1+3”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即1个街道“大工委”,党工委领导下设置行政组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企业综合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居民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3个工作机构。各组织成员名单如下:

街道大党工委:

在保持街道党工委职能和委员职数不变的基础上,组建雁北街道“大党工委”,工委班子由15人组成,书记、副书记和街道党工委委员8人为专职,其余5名兼职委员从驻区单位、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中产生。

行政组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 组 长:曹建平(街道办事处主任)成 员:张宏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费芳洲(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凤华(街道劳动保障所所长)

宗 静(街道司法所所长)

刘 琼(街道党政办主任)马 炜(街道综治办主任)安希明(街道城管办主任)

(辖区行政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企业综合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 组 长:陈瑜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成 员:(街道工会主席)

吕雁军(街道党政办副主任)李文芳(街道经济办主任)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负责人)

居民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

组 长:冯兰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副书记:刘 琼(街道党政办主任)

张 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邓铁军(中河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赵 婷(雁滩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王 博(雁滩大桥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四、工作职能

街道大党工委:讨论和决定街道建设与管理、发展与改革、社区居民自治、“城中村”改造、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全面领导和统筹协调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

行政组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协调解决街道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实现共驻共建共创共赢。

企业综合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街道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及驻街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换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及驻街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居民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指导各社区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做好居民的文化、体育等服务的工作。

五、实施步骤

雁北街道充分学习借鉴其他街道的成功经验,结合街道的党建工作实际,拟分三个阶段进行区域化党建工作。

1、筹备阶段(2011年5月底前)

抽调专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摸底,登记单位、负责人、资源共享等相关信息;组织机关、社区、辖区单位、“两新”组织召开筹备、动员宣传会议;利用黑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区域党建工作,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2、实施阶段(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

(1)按照“1+3”模式完成区域党建组织网络和工作网络建设,覆盖辖区内各类组织、各个领域,基本形成区域化党建体系。

(2)打造“三项”区域党建工程。一是共建工程。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困”、“党员进社区”等活动,构筑区域共建体系。二是服务工程。开展“党员承诺制”、“志愿者服务”活动,打造街道区域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三是民生工程。按照“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富我为”的服务方针,提升党员志愿者服务水平。

(3)创评区域党员“五星”主题活动。通过创评“诚信之星”打造倡导诚信经营之风;通过创评“服务之星”提升服务群众意识;通过创评“双带之星”,鼓励下岗党员带头创业,带动下岗职工就业;通过创评“慈善之星”树立爱心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典型;通过创评“共建之星”推动区域文明共建工作深入开展。

(4)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扩大影响,使党建工作做到整体推进、共同提高。

3、深化阶段(2011年6月以后)

不断完善和创新区域化党建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例会、汇报、建议案、统筹协调、考核监督等五大制度,建立健全双向服务、结对共建、党群联动和资源共享等四大机制。街道“大工委”和各协调委员会在若干党建制度或机制中,形成具有雁北创新特色的党建制度或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和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区域化党建工作有序推进。街党工委成立区域化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督查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区域化党建试点工作由街道党政办负责组织协调。

2、理顺内部关系,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四项制度。建立健全4项制度,逐步理顺关山街区域党组织内部关系,完善区域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各项例会制度,包括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各级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并定期召开。二是建议案制度,规范行政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企业综合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居民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定期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深入了解、及时解决区域内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街道“大工委”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是统筹协调制度,充分发挥区域大工委在居民区党的工作中的统筹作用和综合协调作用。四是考核监督制度。街道“大工委”定期对三个协调委员会进行检查督促,确保工作落实。

3、创新活动载体,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动机制。建立健全4项机制,不断创新以组织联建、活动联动、资源共享为特色的区域党建活动载体。一是双向服务机制。动员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之间广泛开展双向服务,提升社会和谐度。二是结对共建机制,促进社区、行政机关和“两新”组织之间共驻共建、统筹共建的互动机制。三是党群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工青妇等群众组织资源,实现信息联动、工作联动、服务联动。四是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党的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资源共享体系,提供资源上的保障。

4、广泛宣传动员,优化区域化党建工作社会氛围。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宣传教育作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促进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顺利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注重树立典型,加大舆论引导和宣传力度,及时推广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普遍关注、共同参与区域化党建的氛围。

下载关于探索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探索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域化党建工作调研发言稿Q

    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 XX社区综合党委于XXXX年XXX月成立,下设XXX个党支部,其中XXX个居民党支部,XXX个退休党员党支部,XX个“两新”组织党支部,共有党员XX名。社区综合党......

    关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区域化党建是近年来宁波市为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行的一项探索。其主要做法是在“单位党建”基础上,把“两新”组织和流动人......

    关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专题】宁波党建风采 关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区域化党建是近年来宁波市为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行的一项探索。其主要做法是在“单位党建”基础上,把“......

    社区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工作情况报告

    社区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工作情况报告**社区党支部以整合资源、强化服务为重点,与驻区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抓共建,将社区区域化党建作为推动社区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1 街道 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创新社区党建联动模式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 ——XXX街道党工委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一、以“党建共融”为龙头,创新组织设置,健全党建网 络,推进组织体系区域化 一是完善......

    2011 街道 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创新社区党建联动模式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 ——XXX街道党工委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一、以“党建共融”为龙头,创新组织设置,健全党建网络,推进组织体系区域化 一是完善领......

    区域化党建工作交流材料

    区域化党建工作交流材料 按照“党委领导、区域统筹、尊重主体、共促和谐”的总体思路,三甲街道不断探索创新管理体制、配套制度、活动载体和服务方式,着力构建街道区域化党建......

    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社区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