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研究

时间:2019-05-11 21:0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研究》。

第一篇: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研究

成效与启示

区域化党建与“单位党建”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关系。“单位党建”是区域化党建的基础和着力强化的目标,区域化党建则是“单位党建”的一种拓展和完善,区域化党建本身就包含着“单位党建”的内容。我们在推进区域化党建中,把在“两新”组织中培育“孵化”单建党组织作为重要职责,把帮助单建和联建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进一步

规范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作为工作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区域性党组织503个,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954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对“两新”组织的全覆盖,“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都较好地发挥了作用。区域化党建作为一种新的党建模式,之所以能使基层党建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在实践中感到,这一新模式相比传统的“单位党建”,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是区域化党建作为“单位党建”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使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更为科学、体系更加完善。“单位党建”源自于支部建在连上。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全控型”社会结构方式,在这种社会结构中,社会成员都有相应的归属单位,因此显得十分有效。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民营经济迅速崛起,非公有制经济日益壮大,“两新”组织不断涌现,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大,大量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单纯按照传统的单位建党模式,越来越难以实现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而引入区域化党建的理念,在“两新”组织和外来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和行业中,按“组织共建、设施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搞”的原则,对党的基层组织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对党建阵地建设、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统筹,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使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更为科学,组织体系构架更加完善,与社会形态相互契合,有利于形成全覆盖、广吸纳、强有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二是区域化党建作为单位党建的一种整合和突破,有利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推进、整体提高。传统的“单位党建”模式,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建党对象为一个个具体的企业,采取的是逐个企业挨个推进的点状推进方式,容易导致很大一部分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由于受党员数的限制,无法组建党组织。有的虽然符合组建党组织的条件,但由于企业党员自身素质原因,仓促组建党组织,很难发挥作用。区域化党建将非公有制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作为建党对象,将区域内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党建工作范畴,进行通盘考虑,科学规划,以块状的方式成片推进。在具体单个企业建党中,则采取“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作用发挥一个”的原则,虽然重视企业单建党组织,但不一味强调单独组建,推进方式更加贴近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实际,工作成效更为明显。另外,在党建工作资源和力量配置上,秉承了“区域统筹、集中配备、集约共享”的理念,避免了党建设施重复建设的浪费,提高了党建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党建设施的配置水平,降低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成本,使党建工作的推进变得更为容易,工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是区域化党建作为单位党建的一种拓展和完善,有利于实现党对“两新”组织的强有力领导。首先是改变了过去党建工作推进跟不上“两新”组织发展速度的尴尬局面,有利于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既保留了“单位党建”那种组织体系严密、调控力强的优点,又满足了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全覆盖的要求,使区域内的“两新”组织无论怎么变化,区域性党组织都能对其实现组织覆盖和工作渗透,从而使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各个方面。其次是克服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对业主的依赖,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占领工作制高点,更好地发挥总揽协调的职能, 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同时也使企业党组织的品格更加独立,工作更加自主。再次是避免了党员的流动变化对党员教育管理带来的影响和制约,有利于形成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在这一模式下,党员不管以何种速度和频率流动,不管党员流入的单位有没有建立党组织,都能在第一时间内融入党的组织,得到及时服务和有效的教育管理;党员发挥作用的空间从具体单位拓展到了整个区域,支持和保障党员正当行使民主权力的力量也从单位外部得到大大强化。

拓展与完善

回顾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感到,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为区域化党建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继续推进这项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一是要研究区域化党建如何向其他领域拓展问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在城市社区和较为发达的村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和非公有制企业,这些地方的社会结构、管理方式以及党员、群众的生活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传统的城市

社区和农村党建工作模式、党员管理方式,带来了冲击,提出了挑战。如何借鉴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将其运用到农村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去,把区域化党建与农村、城市社区、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建有机融合起来,形成相互借助、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整体合力,值得进一步探索。

二是要研究调整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问题。

区域化党建工作全面推开后,势必会影响现有的基层党建领导体系。新出现的区域性党组织的地位如何界定,如何调整现有的基层党建领导体系使区域化党建运作更加有效,这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去年上半年,我们选择海曙区和北仑区进行了城市党建领导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初步形成了“三纵三横、纵横贯通”的城市党建工作领导体系,在纵向上形成了区城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街道(乡镇)城市党建工作办公室--区域党组织三级管理模式;在横向上,形成区城市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街道(乡镇)城市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和谐共建理事会三级架构。但这些工作仍处在试点阶段,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三是要研究强化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力量支撑和经费保障问题。确保区域性党组织正常开展工作,必须解决好区域性党组织所需的人员哪里来、经费哪里出、场地由谁供等实际问题。目前,我们主要采取整合资源建立党员服务中心,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培养职业化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广泛组织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与财税部门商定企业用于区域性党建工作的费用实行税前列支等,但在实际操作中也还有一些具体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解决。□

第二篇:加强城市化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研究

加强城市化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研究

中共某某县委组织部(2012年4月)

面对日益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及时有效地探索城市社区党的建设规律,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提高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某某县紧紧围绕这一新任务新要求,从社区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开创了社区党建区域化工作新局面,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加强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城市社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快速转型的“全息缩影”,在社区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区域化势在必行。当今时代的中国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全球化浪潮带来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变迁,深刻影响着党的执政和党的建设的内外环境,这是基层党的建设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伴随着快速全面的社会转型,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日益扁平化,各类经济与社会组织及各方面人才聚集在城市社区,使社区成为整个社会的“全息缩影”。基层党的建设也面对这种正在变化着的社会环境,以及与这种环境变迁相联系的各种考验,因此,全面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区域化,即把城市社区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整体,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转型期公民社会的发育成长和公民参与的多元化,使活跃在社区的党组织、社区组织和企业组织发生变异与分化,有 1

效实现各类组织整合、形成基层党的建设区域化格局是根本之策。经济转型与社会变迁的过程,也是我国从传统的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公民社会的过渡过程。转型期由于经济与政治、政府与企业、国家与社会的分开,公民社会逐渐地在某些官方机构的民间化中成长,在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中成长,在不断发挥作用的监督中成长。随着社会的加速演进,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基层民众以个体或组织的形式参与公共事务,个人也从原来的单位人走向社会人、社区人、自由人,他们在城市里面生活,同时也变成了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独立自由的个体。在这种情况下,物质层面的利益整合、制度层面的规范整合、精神层面的观念整合以及执政党在统揽社会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的协调与整合,成为某某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三)“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亟需大力推动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社区转移。城市社会利益格局的变革和传统单位体制的分解,决定了党必须在基层建立起新的组织实体以作为自己在新形势下的执政基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政治治理格局成为可能。适应这一局面的要求,执政党的工作重心必须向城市社区转移。当前,我国现实生活中众多而又复杂的社会问题,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公平问题、党内的腐败问题等,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执政党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积极探寻一条符合城市社区实际的党建区域化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某某县积极创新“小社区、大党建”工作思路,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构建“党委领导、区域统筹、尊重主体、共 2

促和谐”的区域化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目标,积极探索和实践区域化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力促组织覆盖由“小”向“大”转变,资源整合由“内”向“外”转变,党员管理由“散”向“集”转变,形成整体合力,促进区域和谐稳定、推动区域科学发展。

(一)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夯实“三有一化”工作基础。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实现 “有人管事”。着力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选准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2009年8月份集中对社区“两委”进行了统一换届选举,加强和充实了社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目前,27个社区“两委”班子健全,2个社区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认真落实《某某县村干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某某县村级工作规范化细则》等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干部行为,提高社区领导班子决策水平。建立分级培训制度,每年对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进行了7天的集中培训。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开展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四项制度”和民主评议干部党员等工作,建立流动党员登记簿和教育管理机制。落实社区干部待遇,书记、主任每月工资不低于800元,其他社区工作者不低于600元。年内实行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二是保障工作经费,实现“有钱办事”。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工作保障体系,采取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留存补助为辅的方式,把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基层干部待遇保障、党员教育管理和活动场所建设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创建了家政服务、电器修理、中老年活动中心、超市、便民店等30多个服务网点,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满足生活需求。颍阳社区组建了由兰鑫建材大市场赞助劳务工资治安管理巡逻大队,8名队员24小时轮班巡逻,保证了社区居民的财产安全,既解决了人员就业,又强化 3

了社区治安、综治维稳等工作。三是强化阵地建设,实现“有场所议事”。投入300多万元对27个社区的软硬件建设进行了规范化布臵,对颍河、张洋、尤岗、颍阳等社区的活动场所进行了选址新建,对管仲、四里湾、颍南、西城等社区活动场所进行了装修;统一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警务室和社保工作站;统一购臵电脑、电视和办公桌椅,配齐了广播和档案柜,开通了远程教育网络;统一规范了支部各项制度,制作了党建图版,为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条件。四里湾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设立党员、办证、法律服务等多个窗口,居民反映较好。截至目前,全县27个社区中,17个有组织活动场所,其中90平米以下的3个,90-200平米的7个,200-300平米的2个,300平米以上的5个,还有10个现租借办公场所办公。颍阳社区3层、600平米办公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激活了社区内在活力,保障社区党建和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积极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奠定了基础。四是整合党建工作资源,努力构建社区区域化党建格局。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县委下发了《关于建立三级会议制度,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制的通知》,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慎城镇党委与辖区内87家机关、事业单位协调配合,分别成立了1个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27个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开展争创“共驻共建先进集体”活动。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和服务队伍建设。各社区围绕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新要求,制定服务方案,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设臵小区、楼栋、居民点等党小组,结合“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主题,分别开展党组织活动以及党建工作。同时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文化娱乐、法律援助、医疗保健、环境整治和综合治理等便民利民服务活动。颍阳社区新建休闲文化广场5400平方米,组建了文化活动骨干 4

队队伍,成立老年花鼓灯艺术团,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各社区还开展了“平安社区”以及以创建文明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双创”等活动,加强了社区治安和环境治理,提升了城市品位。三是扎实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县委下发了《关于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活动的意见》等三个文件,统一印制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单、回执单》等登记表,全县87个单位党组织和3986名在职党员按照要求及时到社区报到,自觉确定服务意愿,主动参加“党员责任区”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了4000多个岗位,举办了36次公益活动,开展了2064次活动。

(二)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进程。以“结对帮扶、联动共建”为内容,着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新模式。在27个社区推行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党员“结对帮扶”和党员服务承诺制度,扎实开展帮困扶贫、就业培训和共驻共建等活动,广泛发动辖区单位、在职党员、社区党员和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努力构建统筹协调、全员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县直87家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县卫生局与慎城镇紧密协调,合理布局,为每一个社区新建一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方便了居民就医;县商务办会同各社区加强商业规划,抓好商业整治,优化社区商业环境,经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共同评定,慎城镇胜利社区被评为安徽省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县行政服务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等单位开展为民服务代理工作,积极为社区居民协助办理信贷、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事项;詹家岗社区投入150万元实施饮水工程,解决了2600口人的用水问题。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结对帮扶群 5

众962人次,救助困难党员435人次,捐款3.76万元,捐物1783件,解决实际问题372件。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大党建”整体功能。以“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为要求,在社区党支部中全面推行坐班制、日常事务程序管理、公开服务承诺、访贫问苦、救助帮扶、信访接待、民事调解等工作制度;在社区党员中按照自愿与要求相结合、帮助与捐助相结合、教育与引导相结合、无偿与低偿相结合的原则,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开展“我为社区献爱心”等活动,让180多人次的困难、老年和伤残居民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温暖。

三、主要成效

(一)构建了“单位党建”和“区域党建”并重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单位党建方式,很难实现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员管理和服务、党员作用发挥的“三个全覆盖”。区域化党建可以解决“单位党建”的不足。因为,区域性党组织以“两新”组织和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为依托,负责指导和协调区域内所有“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按照“组织共建、设施共享、党员共管”原则,对“单位党建”的基层组织设臵进行动态调整,对党建阵地建设、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统筹,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同时承担“两新”组织党组织“孵化器”和党员队伍“蓄水池”作用。可见,引入区域化党建新理念,使党的基层组织设臵更为科学,组织体系构架更加完善,与社会形态相互契合,有利于形成全覆盖、广吸纳、强活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二)建立了“区域统筹、集约共享”的党建平台。某某县 6

在区域化党建探索中,秉承“区域统筹、集中配备、集约共享”理念,坚持条块结合、资源共享,建设一批集约利用的平台,拓宽党员民主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避免了党建设施重复建设,提高了党建资源利用率,提高了党建设施配臵水平。

(三)形成了“区域一体、动态管理”的基层党员管理局面。对于流入区域内的党员,不管是工作在本辖区的党员还是生活在本区域的党员,区域性党组织均主动接纳,及时为其提供各种服务,对其加强教育管理。不管流动党员所在单位是否建立党组织,流动党员均应到区域性党组织登记报到并参加活动,使党员的教育管理从单位封闭式向区域开放式转变,从原来的静态向动态转变,形成了“区域一体、动态管理”的基层党员管理局面。充分整合区域内的各种资源,调动区域内的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联做、社区治安联防、基础设施联建、公益事业联办、经济工作联抓、群众文化建设联兴,社区党建共商、社区事务共管、社区资源共享、社区文明共创、社区难题共解、社区活动共办的和谐局面。

(四)探索了“倚重指导、共建互动”的基层党建方式。坚持各方联动、共建共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共驻、共商、共建”为主要形式,构建区域党建共建互动机制,定期听取各企业意见建议,共同研究部署有关工作,以群策群力方式,赢得支持,协调一致,确保区域内党建工作在共抓中落实,企业在和谐中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社区基础设施落后。少数社区办公场所狭小,部分社区办公场所还没有解决,仍租赁房屋办公。主要原因是这些社区分布在老城区,办公地点难以落实。

二是社区工作不适。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少数社区由“村改居”,组建晚,目前还处在转型期,对社区的各项工作方法、工作机制还不能适应。

三是社区共建氛围不浓。少数驻区单位对关系到每个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建设不够重视,对一些社区共建活动参与不够积极。

五、几点建议

一要在优化配置、统筹资源、提高服务水平上做文章。近年来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逐渐分离、下移,社区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服务职能。同时,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各类流动人口大量涌入社区,对社区服务资源需求加大。然而,目前社区服务资源相对较少,驻区单位服务资源对外开放不足,资源优势互补较难,制约了社区服务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大党委”制下党建工作由垂直“所属”转向横向“所有”,党建内容由“封闭单一”转向“开放丰富”,把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由“后台”领导转向“前台”实施,推动党建工作社会化和区域化,有效解决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与社区自治功能衔接以及保障街道辖区单位对周边环境的诉求和利益的历史难题。

二要营造共建氛围,建立区域党建的互动机制。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中,要从强化驻地单位共建意识入手,努力营造“共建文明、共谋发展”的共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共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多层面的活动,加强社区与辖区单位、辖区单位间的交流和沟通,使驻地单位由“局外人”变成“热心人”。

三要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区域党建的互补机制。充分调动和 8

利用现有的党建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态势,是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有效手段。为此,要充分挖掘社会性、区域性公共资源和党组织、党员的自身资源,以党员服务咨询中心(站)为平台,通过加强功能建设和实施项目化运作,为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实现资源交换和服务共享,从人、财、物等方面为区域内各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有效保障。

四要搭建组织载体,建立区域党建的互联机制。要加强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建联席会,吸收辖区内单位党员进社区党组织班子或担任社区党建联席会和共建理事会领导,对辖区内的公益性、群众性的事宜进行协商。从党建工作与驻地单位关心的事务出发,从驻地单位和社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积极开展共建活动,多做社区单位想做而没有做、不便做或做不到的工作,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要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区域党建的互商机制。要健全和完善社区党建联席会和议事会等各项制度,建立起社区党建联络员制度,进一步加强横向的联系与沟通,确保党建联席会制度的落实;同时要完善党建责任制度,建立起层层负责、条块结合的责任体系,使各成员单位能通过共建紧紧联在一起。要健全联考联评制度,在对社区工作进行考核时,要广泛征求辖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把辖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评价好坏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对辖区单位党建工作考核中要增加社区共建方面的内容,增强社区单位党组织的积极性,并在对党员考核和干部考察中,要把社区的评价意见作为重要参考。

第三篇:2011 街道 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创新社区党建联动模式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

——XXX街道党工委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一、以“党建共融”为龙头,创新组织设置,健全党建网

络,推进组织体系区域化

一是完善领导体制。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轴心”、以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为“扇面”的街道“辖区党工委”。目前,党工委共遴选了15名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辖区党工委委员,使辖区单位的沟通协调转变为联合领导,使辖区单位支援社区建设由配角变为主角,使工作由“无责”变为“有责”,实现了辖区事务一起议、活动内容一起定、发展成果一起享,极大地调动了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创新组织设置。街道党工委按照“三贴近”(即贴近群众组织、贴近群众需求、贴近岗位职责)原则,科学设置了四种功能型党支部——服务民生型党支部、维护稳定型党支部、文明创建型党支部、带动发展型党支部。三是健全党建网络。除了开展“党组织活动进楼院、党员作用发挥在社区”活动外,街道通过单建、联建、挂建和派建等方式的形式,重点加强了非公企业的党组织的组建,彻底消除盲点,真正做到了“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实现了非公党组织建设全覆盖。

二、以“机制创新”为前提,加强制度保障,推进工作机制区域化

一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机制。街道与各社区党组织、非公

企业党组织和功能型党组织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同时与驻街单位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办法。二是建立党建共建沟通机制。街道党工委会同辖区15家单位共同制定了《XXX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章程》,明确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项权利和义务,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具体研究党建重点工作、社区重大建设和居民自治、民主管理等事项。三是建立党建工作帮扶机制。街道党工委建立了驻街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联系社区制度、驻街单位帮扶社区责任制度,有效实现区域党建互动对接。通过领导联系、互动共建,各辖区单位自觉把“社区事”作为“分内事”。市交通工程局向居民免费开放活动娱乐场所,市水务局帮助社区解决自来水管道、排污管道问题60余件,市园林处社区绿化、硬化面积达7万平方米,五洲医院每年为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和育龄妇女进行免费体检。

三、以“资源共享”为抓手,创新载体和平台,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区域化

一是创新党员教育载体,拓展教育阵地。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街道建立了区域化党建专题网站,并依托党员远程教育、党员QQ群、手机短信等平台,实现学习资料在网上发布、交流讨论在网上开展、工作情况在网上通报,使党员组织活动从单位封闭式向区域开放式转变。二是创新党员作用发挥途径,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双向管理。通过建立在职党员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向管理、双向服务、双向反馈”机制,近1000名在职党员到居住社区党组织报到。广泛开展了“服务在社区、奉献进

楼院、爱心献居民”等活动,利用党员“123”帮扶工程、“红色服务联盟”、“民情流水线”和爱心超市等载体搭建党员服务平台。三是创新居民民主自治途径,建立“三级自治”模式。成立楼栋协商会,每月召开楼栋协商会议。建立社区议事园,成立社区议事会,组建“居民事务自治(小区)服务队”。成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组建社区居民事务站。通过“三级自治”,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区,纠纷调解在楼栋、矛盾化解在小区”。

四、以“民生共担”为根本,整合辖区资源,推进服务功能区域化

一是整合人才资源,优化干部队伍。在辖区单位党组织中选树一批有能力、有影响力的党员优化到街道、社区党务干部队伍中,发挥不同领域的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整合社区资源,完善基础设施。街道辖区党工委协调400余万元资金,新建社区服务中心4个、党支部活动室6个,文化休闲广场3个、居民休闲游园3个。三是整合组织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在街道、社区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推行一站式服务和全程代理制。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8支,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26个,积极开展了“党徽耀三区”、“先锋惠民进万家”、“党员帮扶在社区”等活动,组织引导区域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齐争共创。

第四篇:2011 街道 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创新社区党建联动模式

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

——XXX街道党工委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一、以“党建共融”为龙头,创新组织设置,健全党建网络,推进组织体系区域化

一是完善领导体制。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轴心”、以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为“扇面”的街道“辖区党工委”。目前,党工委共遴选了15名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辖区党工委委员,使辖区单位的沟通协调转变为联合领导,使辖区单位支援社区建设由配角变为主角,使工作由“无责”变为“有责”,实现了辖区事务一起议、活动内容一起定、发展成果一起享,极大地调动了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创新组织设置。街道党工委按照“三贴近”(即贴近群众组织、贴近群众需求、贴近岗位职责)原则,科学设置了四种功能型党支部——服务民生型党支部、维护稳定型党支部、文明创建型党支部、带动发展型党支部。三是健全党建网络。除了开展“党组织活动进楼院、党员作用发挥在社区”活动外,街道通过单建、联建、挂建和派建等方式的形式,重点加强了非公企业的党组织的组建,彻底消除盲点,真正做到了“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实现了非公党组织建设全覆盖。

二、以“机制创新”为前提,加强制度保障,推进工作机制区域化

一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机制。街道与各社区党组织、非公

企业党组织和功能型党组织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同时与驻街单位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办法。二是建立党建共建沟通机制。街道党工委会同辖区15家单位共同制定了《XXX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章程》,明确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项权利和义务,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具体研究党建重点工作、社区重大建设和居民自治、民主管理等事项。三是建立党建工作帮扶机制。街道党工委建立了驻街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联系社区制度、驻街单位帮扶社区责任制度,有效实现区域党建互动对接。通过领导联系、互动共建,各辖区单位自觉把“社区事”作为“分内事”。市交通工程局向居民免费开放活动娱乐场所,市水务局帮助社区解决自来水管道、排污管道问题60余件,市园林处社区绿化、硬化面积达7万平方米,五洲医院每年为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和育龄妇女进行免费体检。

三、以“资源共享”为抓手,创新载体和平台,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区域化

一是创新党员教育载体,拓展教育阵地。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街道建立了区域化党建专题网站,并依托党员远程教育、党员QQ群、手机短信等平台,实现学习资料在网上发布、交流讨论在网上开展、工作情况在网上通报,使党员组织活动从单位封闭式向区域开放式转变。二是创新党员作用发挥途径,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双向管理。通过建立在职党员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向管理、双向服务、双向反馈”机制,近1000名在职党员到居住社区党组织报到。广泛开展了“服务在社区、奉献进

楼院、爱心献居民”等活动,利用党员“123”帮扶工程、“红色服务联盟”、“民情流水线”和爱心超市等载体搭建党员服务平台。三是创新居民民主自治途径,建立“三级自治”模式。成立楼栋协商会,每月召开楼栋协商会议。建立社区议事园,成立社区议事会,组建“居民事务自治(小区)服务队”。成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组建社区居民事务站。通过“三级自治”,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区,纠纷调解在楼栋、矛盾化解在小区”。

四、以“民生共担”为根本,整合辖区资源,推进服务功能区域化

一是整合人才资源,优化干部队伍。在辖区单位党组织中选树一批有能力、有影响力的党员优化到街道、社区党务干部队伍中,发挥不同领域的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整合社区资源,完善基础设施。街道辖区党工委协调400余万元资金,新建社区服务中心4个、党支部活动室6个,文化休闲广场3个、居民休闲游园3个。三是整合组织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在街道、社区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推行一站式服务和全程代理制。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8支,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26个,积极开展了“党徽耀三区”、“先锋惠民进万家”、“党员帮扶在社区”等活动,组织引导区域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齐争共创。

第五篇:区域化党建工作交流材料

区域化党建工作交流材料

按照“党委领导、区域统筹、尊重主体、共促和谐”的总体思路,三甲街道不断探索创新管理体制、配套制度、活动载体和服务方式,着力构建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突破界限、整合资源,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新合力 一是构建“1+N”组织设置模式。“1”就是街道党工委,“N”就是区域内的单建和联建基层党组织,隶属于街道党工委管理,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区域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党建工作联席会为纽带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同时,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要求,以片组为单位,全街道分为5个大网格,300多个小网格,实行组织设置网格化,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二是构建村企统筹、行业统筹、产业统筹的党建模式。街道党工委对区域内基层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成片推进。以喷雾器协会为依托,成立喷雾器行业党总支,打造中国“喷雾器之乡”;在石柱工业园区、卫国村工业园区成立企业联合党支部,实现非公党建全覆盖;围绕企业多、流动人口多的村,建立覆盖广泛、功能互补的共建组织,如三丰村党支部与丰田喷洗机有限公司党支部、卫国村党支部与浙江欧森机械有限党支部签订区域党建联创活动公约,成立党建联创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推进区域党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工作局面。三是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党工委与联创单位党组织签订党建共创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成立党建联席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充分发挥通报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工作的作用,负责区域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的研究、决策、执行与落实。

二、突出优势、共享资源,开拓区域化党建工作新内容 一是坚持党建共创。加大党建工作指导力度,针对许多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人才少、党建工作经验少的特点,指派街道机关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到企业指导帮助党建工作;坚持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双向服务”工作方法,在人员相对分散、流动性大的工业园区,开展“隐性党员”、“口袋党员”亮身份活动,一大批分散在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找到了组织。同时,通过开展为民服务主题实践活动,成立爱心基金会等救助组织,组建各种以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搭建党员联系困难群众,发挥党员作用的平台。二是坚持服务共抓。依托区域内单位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大力开展普法宣传、环境、治安、职业介绍等便民服务,尽力满足区域内群众多方面、多层次需求。如组织企业单位有一技之长的党员为村里居民提供电器维修、居家养老、环境保护、信息咨询等全方位志愿服务,不仅加快了流动人口的融合,也让村民享受到了党组织社会化服务运作的甜头;如组织区域内党员成立“清洁家园”环境清扫志愿队伍,共同打造美丽家园;如海丰村由企业、村里共同出资,建设天网工程,并成立治安联防队伍,共同维护区域内长治久安。三是坚持文明共建。鼓励区域内党组织相互协作,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联谊活动,共同加强对区域内单位干部职工、村民的社会公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坚决村利用远教广场,开辟的教学娱乐场地,深受当地及周遍村民的欢迎,很多企业表示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员工的素质,精彩的业余生活满足了员工的需求,和谐的环境留住了员工的心,对于村里实施的饮用水工程、老年活动场地建设、村级道路硬化、造桥等事情,积极出资出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谐了村企关系。如海明村投资200多万,建立起区域内首个农村文化公园,极大的丰富了周边村民及企业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获得了省级文明村、全国基层文化参观点等荣誉称号。

三、突破故态、创新结合,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平台 一是搭建党建工作沟通协调平台。以党建工作联席会为纽带,搭建街道区域内党建工作沟通协调平台,定期邀请区域内单位党组织召开共建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区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的共建共议具体操作机制。二是搭建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党员服务180”活动,建立健全机关党员服务联系点制度、健全企业责任区包干制度、流动人口聚居地流动党员包干制度及新社会组织党员行业服务站制度等,形成了企企、村企及单位共建联建、相互融合的新格局。同时,开展以“联户服务、联事定职、联岗定责”为主要内容的“三联制”活动,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联户服务就是农村无职党员根据自己的年龄、居住地、行业等情况,通过自行选择或由支部直接指定的方式,重点联系生活困难户、个体经营户、种养殖户、帮教户、活动户,每季度主动走访联系户不少于1次;联事定职就是农村无职党员主动联系本村具体工作或日常工作,村党组织对工作和事件作出职责划分,无职党员按照要求和目标开展工作。联岗定责就是结合党员个人特点,发挥党员的优势与特长,对每一位农村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如清洁家园示范岗、社会稳定维护岗、村级财务监督岗、便民服务岗等岗位。三是搭建党员学习教育平台。搭建“学习园地”平台。依托各村建起的农家书屋及企业图书室等,以共学共建、开放阅读的原则,由区域内党组织组织党员阅读或借阅图书,充分发挥学习阵地在拓宽党员知识面,提升个人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搭建“自助培训”平台。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常抓区域内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后备干部及致富能人、妇女骨干等的学习教育,有效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如海丰村针对农业大户、家庭企业多的特点,专门挑选课程,定期开展种植、养殖、焊接、机床等适用技能培训教育,特别是针对企业外来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搭建“流动课堂”平台。依托“党员大轮训”模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街道党工委在全街道党员干部中全面开展党员大轮训活动,切实解决了农村党员集中难、老弱党员到会难、教育培训覆盖难的问题,采取送教上门的“流动党课”教育模式,邀请区委党校老师、相关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各村开展“菜单式、轮训式、积分式”培训,实现了“每个党员每年听一堂党课”的全覆盖目标。

下载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域化党建

    所谓区域化党建,是指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统筹一体化的背景下,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

    加强党建联席会与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研究5篇

    2013年度组织系统重点调研课题 加强党建联席会与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研究 根据区委组织部要求,九家湾在总结已有实践的基础上,立足社区实际,探索区域化党建、加强基层社会管理,逐......

    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

    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 王绍志 2010年第2期 ——党的建设 硚口区是武汉市老工业基地和小商品集散中心,辖区单位多,党建工作任务繁重。近年来,我们从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共......

    2011 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

    XXX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材料 年初以来,XXX街道党工委按照区委要求,结合街道实际,创新组织设置,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载体创新,提高服务能力,党建区域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一、创新......

    区域化党建工作手册

    区域化党建工作手册区域化党建,就是以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为主线,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以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经费投入为......

    区域化党建新闻稿

    肩题:“拉拢”辖区单位“入股”格长包管“责任田” 主题:“新合”三招让党旗生辉小题:辖区7单位负责人一起管家人多力量大有人拎着刀在小区转悠,害怕不?精神二级残废,不对行为负责......

    区域化党建工作调研发言稿Q

    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 XX社区综合党委于XXXX年XXX月成立,下设XXX个党支部,其中XXX个居民党支部,XXX个退休党员党支部,XX个“两新”组织党支部,共有党员XX名。社区综合党......

    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索耀乐《 人民日报 》( 2012年10月09日18 版)区域化党建,就是把一定的区域范围作为整体,对各领域党建工作实行统筹规划、通盘部署、协调联动、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