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办法(试行)
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办法(试行)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
考评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洛阳新区办公室,市直机关各单位,各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各人民团体:
《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办法(试行)》已经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洛阳市委办公室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9月9日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洛阳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福民强市步伐,进一步在全市上下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建立健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办法,其中包括科学发展、公众安全感、环境创优、效能提升、重点企业发展、安全生产六项考评指标。
一、考评指标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指标
1.考评对象:各县(市)区(含高新区、伊洛工业园区,以下同)。
2.考评指标:参考河南省对县域经济综合考评的指标设置,结合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设置以下6个方面29个具体指标。
(1)财政收入(权重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权重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月累计几何平均增速(权重10)、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权重3)、地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权重4)、地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变化量(权重1)。
(2)固定资产投资(权重2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权重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权重10)、人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权重3)、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城镇投资比重(权重3)、建筑业营业税增速(权重2)。
(3)工业发展(权重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额(权重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权重10)、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权重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权重2)、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权重3)。
(4)服务业发展(权重15):服务业增加值总额(权重2)、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权重8)、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权重3)、服务业营业税增速(权重2)。
(5)出口和利用外资(权重15):出口总额(权重2)、出口增速(权重5)、利用外资总量(权重1)、利用外资占目标比重(权重3)、利用省外资金总量(权重1)、利用省外资金占目标比重(权重3)。
(6)节能环保(权重10):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权重4)、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权重2)、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权重2)、环境安全信访事件(权重2)。
3.排名方法:总分为100分。根据各项指标加权计算得分并由高到低排名。
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按照省政府要求另行制定《洛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办法》,按季度进行考核排序。其他各单项工作的考核考评仍按原办法进行。
(二)公众安全感指标
1.考评对象:各县(市)区、各乡(镇)办事处。
2.考评指标:沿用省委政法委对全省各县区公众安全感满意率指数排名办法,确定对各县(市)区、各乡(镇)办事处公众安全感考评指标,内容主要包括公众安全感满意率等。
3.排名方法:按照公众安全感满意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名。由市统计局信息咨询服务中心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以电话调查为主,问卷调查为辅),设置“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说不清”四个选项,对居住在考评对象辖区内半年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公众安全感满意率=(选择“满意”的人数+选择“基本满意”的人数)/(选择“满意”的人数+选择“基本满意”的人数+选择“不满意”的人数)。
4.责任查究:
(1)对每季度排名末位且安全感指数达不到市定标准的县(市)区,仍按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关于印发〈全市平安建设争先年工作重点〉的通知》(洛综治委〔2009〕5号)文件予以查究。
(2)对排名后10位的乡(镇)办事处实施综治和平安建设查究。其中,第一次排名后10位、且安全感指数达不到市定标准的乡(镇)办事处,视情查究;连续2次或一年内2次排名后10位、且安全感指数达不到市定标准的乡(镇)办事处,给予重点管理或一票否决警示;连续3次或一年内3次排名后10位、且安全感指数达不到市定标准的乡(镇)办事处,给予一票否决。
(3)对年度综合排名后10位(按加权排名方法确定年终排序,第四季度占70%,前三季度各占10%)、且安全感指数达不到市定标准的乡(镇)办事处,给予重点管理、一票否决警示或一票否决。
(4)对给予重点管理或一票否决的县(市)区、乡(镇)办事处,取消当年平安建设及获得综合性政治荣誉、综合性奖励的资格,取消其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当年获得综合性政治荣誉、综合性奖励和晋职、晋级资格;县(市)区所属乡(镇)办事处有被重点管理或一票否决的,取消该县(市)区当年平安建设评先资格;被重点管理的乡(镇)办事处书记,在全市大会作表态发言,分管领导诫勉谈话,主管领导(综治办专职副主任)主动辞职;被一票否决的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主动辞职,分管副书记、专职副主任免职。
(5)被重点管理、一票否决的县(市)区、乡(镇)办事处,涉及干部职务变动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
(6)对被查究的县(市)区、乡(镇)办事处,市综治委、县(市)区综治委可比照上述查究规定对负有主要责任的有关单位、部门及人员进行查究。
(三)环境创优指标
1.考评对象:各县(市)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管委会,重点市直委局和窗口单位(51个),城市区所有乡(镇)办事处(51个)。各县(市)区可参照市模式进行考评。
重点市直委局和窗口单位(51个):市法院、市检察院、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震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规划局、市公用事业局、市园林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邮政局、市人防办(市民防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物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行政事业单位效能促进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残联、市工商联、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科协、洛阳日报社、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洛阳广电总台、洛阳火车站、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洛阳供电公司、洛阳移动公司、洛阳联通公司、洛阳电信公司。
2.考评指标: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结合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阶段性重点工作、日常城市管理工作和被考评对象的职能,每次分类编制10~15个群众关心、通俗易懂、合理适用、易于评价的民意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党政机关规范、简化办事程序和工作效率,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依法工作的公正度,诚信政府建设和市场监管满意度,各类社会宣传、促进文明素质提升状况,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举措及成效,群众对交通秩序、公共秩序和休闲公共场所满意度,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等。
3.排名方法:依据编制的民意调查指标设置调查题目,开展民意调查,并根据群众满意率计算具体得分。分县(市)、城市区(含高新区、伊洛工业园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重点市直委局和窗口单位、城市区乡(镇)办事处四个层次,按得分高低排名。
4.责任查究:
(1)考评工作同时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挂钩,作为晋级和撤销(或建议撤销)文明单位称号的重要依据。
(2)鉴于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环境创优工作除按照本《办法》进行考评外,对工作不力、排名靠后、严重影响全市创建工作的,将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四)效能提升指标
1.考评对象:市直部门(含公共服务单位,详见附件)。
2.考评指标:总体评价,政务(党务、厂务)公开,依法行政(守法经营),服务态度,办事效率。
3.排名方法:综合运用企业测评、民意测评、县(市)区党政机关测评、责任追究扣分、社会监督扣分五种方式,采取百分制倒扣分方法计分后排名。其中,对第一、二类考评对象按5项内容计分,企业测评40分,民意测评20分,县(市)区党政机关测评20分,责任追究10分,社会监督10分。对第三类考评对象按4项内容计分,企业测评40分,民意测评40分,责任追究10分,社会监督10分。
(1)企业测评。每季度最后一个月下旬,从企业数据库中,随机抽取200户规模以上、驻城市区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企业,由其法人代表或代理人对105个市直部门和64个公共服务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
(2)民意测评。每季度最后一个月下旬,从市区居民、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人员中,随机等距抽取200名代表对105个市直部门和64个公共服务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
(3)县(市)区党政机关测评。每季度最后一个月中旬,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机关随机抽取200人,对105个市直部门进行满意度测评。
(4)责任追究。每季度末对市直105个部门行政效能过错责任追究情况汇总1次,依扣分标准确认计分。
(5)社会监督。对第一、二类评议对象,每季度召集市纠风办、市企业投诉中心、市属新闻单位等,对其查处的涉及105个市直部门投诉举报情况和市以上主流新闻媒体监督情况,进行一次汇总,依扣分标准予以计分。对第三类评议对象,每季度召集市价格投诉举报中心、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市纠风办、市企业投诉中心、市行业主管部门、市属新闻单位等,对其查处的涉及64个公共服务单位投诉举报情况和市以上主流新闻媒体监督情况进行一次汇总,依扣分标准予以计分。
(五)重点企业发展指标
1.考评对象: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不分所有制性质和隶属关系,不含公共服务企业)。
2.考评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总额(权重30);
(2)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权重20);
(3)缴纳地方工商税收总额(权重30);
(4)缴纳地方工商税收增速(权重20)。
3.排名方法:每季度按照4项指标筛选出全市前100名企业和100名预备队企业,根据指标得分的总和排出全市前100名企业,并统计出退出和新进前100名企业名单。
(六)安全生产指标
1.考评对象:各县(市)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企业。
2.考评指标: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消防火灾、建筑施工等领域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死亡控制指标。
(1)县(市)区全年安全生产死亡总人数超过市政府下达的死亡控制指标或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年终考评一票否决。
(2)与市政府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保证书》的17个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全年安全生产死亡总人数超过市政府下达的死亡控制指标的,年终考评一票否决。
(3)中央、省管驻洛企业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市属及以下企业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年终考评一票否决。
3.责任查究:
(1)县(市)区:凡辖区内(城市区不包括中央、省管驻洛和市属企业)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县(市)区委书记(党工委书记)3年内不能提拔重用,同时追究领导责任;县(市)区长(管委会主任)停职检查,依法、依纪、依规顶格处理;主管县(市)区长(管委会副主任)就地免职,依法、依纪、依规顶格处理;发生瞒报、迟报、漏报事故的,一经查实,主管县(市)区长(管委会副主任)就地撤职。
(2)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城市区中央企业、省管驻洛企业和市属企业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市直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停职检查,主要领导3年内不能提拔重用。
(3)企业:凡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顶格处理。
二、考评结果的运用
(一)季度运用
一季度为一个考评周期。考评结果在次季度初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和市属新闻媒体上公布,并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考评情况进行点评。排名末位的,单位主管领导在大会上作表态发言;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单位主要领导在大会上作表态发言。
(二)年度运用
1.年度奖惩。
(1)对各县(市)区设置“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对各县(市)区所涉及的科学发展、公众安全感、环境创优3项考评,按四个季度得分之和加权计算出年度综合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结合年度安全生产指标,对排名靠前的,设一、二、三等奖,给予物质奖励。
(2)对市直部门(公共服务单位)设置“效能提升先进单位”和“环境创优先进单位”,分别就效能提升和环境创优两项指标,按年度综合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结合年度安全生产指标,对排名靠前的,设一、二、三等奖,给予物质奖励。
(3)对企业设置“企业突出贡献奖”。按年度综合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结合年度安全生产指标,对排名靠前的,设一、二、三等奖,给予物质奖励。
(4)对年终考评综合排名末位的,市委、市政府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考虑采取其他惩戒措施。
2.作为考评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年度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
3.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考评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尚朝阳为总牵头人,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应安为总监督人。
(二)市绩效办负责整个考评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办、奖惩等。
(三)科学发展指标的考评,由市统计局牵头负责;公众安全感指标的考评,由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牵头负责;环境创优指标的考评,由市文明办牵头负责;效能提升指标的考评,由市纪委、市监察局牵头负责;重点企业发展指标的考评,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安全生产指标的考评,由市安全监管局牵头负责,相关单位配合。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考评,由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负责。
第二篇:医德考评试行办法
医德考评试行办法
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全院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对医务人员规范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为目标,以考核记录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状况为内容,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态度、优化医疗环境为重点。
基本原则:医德考评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定性考评与量化考核相结合,与医务人员的考核及目标管理考核等工作相结合,纳入医院管理体系。
二、考评范围
全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行政、后勤及其它工勤人员考评参照执行。考评每年进行一次。
三、考评的主要内容
(一)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加强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学习,树立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
2、增强工作责任心,热爱本职工作,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二)尊重患者的权利,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
1、对患者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贫富都平等对待,不得歧视。
2、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
3、在开展临床药物或医疗器械试验、应用新技术和有创诊疗活动中,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三)遵纪守法,廉洁行医。
1、严格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卫生行政规章制度和医学伦理道德,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工作制度,坚持依法执业,廉洁行医,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2、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不收受、不索要患者及其亲友的财物。
3、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给予的财物、回扣以及其他不正当利益,不以介绍患者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和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为由,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
4、不开具虚假医学证明,不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不隐匿、伪造或违反规定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5、不违反规定外出行医,不违反规定鉴定胎儿性别。
(四)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关心、体贴患者,做到热心、耐心、爱心、细心。
2、着装整齐,举止端庄,服务用语文明规范,服务态度好,无“生、冷、硬、顶、推、拖”现象。
3、认真践行医疗服务承诺,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自觉接受监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五)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1、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用药指南,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2、认真落实有关控制医药费用的制度和措施。
3、严格执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不多收、乱收和私自收取费用。
(六)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和谐共事。
1、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指令性医疗任务和社会公益性的扶贫、义诊、助残、支农、援外等医疗活动。
2、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七)严谨求实,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增强责任意识,防范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考评标准与方法
考评标准:采取定性考评与量化考核相结合。基本标准分100分做为医务人员的基础分,设立加分和扣分项目。如有加分或扣分,则在基础分的基数上进行加、减,加减后的分数为医务人员的实际得分。如既无加分,也无扣分,则维持100分的基础分(具体见考评标准)。
考评方法:医德考评以院内考评为主,具体由我院医德考评小组组织实施。我院为每位医务人员建立医德档案,考评结果记入医务人员医德档案。
考评工作分为三个步骤:
1、自我评价。医务人员各自根据医德考评的内容和标准,结合自己实际表现,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
2、科室评价。在医务人员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以科室为单位,由科室考评小组根据每个人日常的医德行为进行评价。
3、单位评价。由我院的医德考评小组实施,根据自我评价和科室评价的结果,将日常检查、问卷调查、患者反映、投诉举报、表扬奖励等记录反映出来的具体问题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每个医务人员进行评价,作出医德考评结论并填写综合评语。
五、考评结果与应用
医德考评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95分以上且无扣分)、良好(80-94分)、一般(60--79分)、较差(60分以下)。
医德考评要严格坚持标准,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掌握在本单位考评总人数的百分之十,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十五。
医务人员在考评周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德考评结果应当认定为较差:
1、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索要患者及其亲友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2、在临床诊疗活动中,收受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或提成的;
3、违反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多收、乱收或者私自收取费用,情节严重的;
4、隐匿、伪造或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5、在发生的医疗事故中负有完全或主要责任的;
6、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或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的;
7、医疗服务态度恶劣,造成恶劣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8、利用工作之便亵渎患者,情节严重的;
9、其他因违法违纪行为受到处分的。
我院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时,职业道德考评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医德考评结果为优秀或良好的,考核方有资格评选优秀;医德考评结果为一般的,考核为基本合格;医德考评结果为较差的,考核为不合格。连续3年医德考评结果为优秀的给予以奖励。
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定期考核等直接挂钩。
六、组织机构
成立医德医风领导小组 组 长:刘杰
副组长:王春江、王红新
成 员:马勍、韩伟、尹琦、胡永清、宫恩相、郭永红、胡颖、朱全华、王强、王正福、赵晓燕、阿布都外力·努尔、曹茂新、潘玲、帕尔哈提·尤苏甫、艾尼·赛买提、赵莹华、赵民毅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工作 由院医德医风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科室成员具体实施。
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医德考评制度对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意义,将此项工作与医院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医德考评工作作为医院综合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来检查和考核,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医德考评工作取得实效。
(二)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奖惩办法。
1、对评为医德优秀的,作为向上级推荐表彰奖励的首选条件。
2、对于评为医德一般以下者,要进行个别谈话、教育,指出存在的问题,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
3、医德考评结果与经济挂钩,被评为医德较差的,要视情节扣罚绩效工资。
(三)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工作落实。
要加强落实医德考评制度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确保考评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篇:陕西省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评办法(试行)
关于印发《陕西省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评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杨凌示范区)人事局、计划局,省级各部门,中央驻陕单位:
现将《陕西省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评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并就做好全省高级经济师考评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级经济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资格与职务聘任分开的制度,是对我省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今年又是全省实行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评办法的第一年。各市、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战略的高度,按照实施人才战略的要求,高度重视考评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及时部署,广泛宣传,认真实施。
二、各级人事、职改部门要树立为经济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的思想,模范执行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全力支持广大从事经济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考评,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专业设置。根据实际情况,今年暂开设企业管理、营销、财税、金融与投资、公关、人力资源等6个专业。
四、时间安排。2003年9月20日至10月31日考生报名,12月组织统一考试,2004年元月起报送评审材料。2004年3月组织专家评审。有关考试报名、培训和评审等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陕西省人事厅 陕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二ΟΟ三年九月四日
陕西省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评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和我省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经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素质,逐步建立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经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体系,充分发挥经济专业技术人员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陕西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种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高级经济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定办法。凡要求参加高级经济师资格评定的人员,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考试并在同一次考试中取得双科成绩合格后,方可申请参加评审。
第四条 实行高级经济师资格与职务聘任分开的制度。按照本办法取得高级经济师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担任经济专业高级技术职务的水平和能力。凡被聘任高级经济师职务者,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
第五条 高级经济师资格评定工作在省人事厅、省计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设立省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评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考 试
第六条 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制度。即:统一大纲教材、统一试题、统一阅卷评分、统一合格标准。
第七条 委托省人事考试中心承担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工作。
第八条 考试采取闭卷笔答方式。考试科目为《经济理论》和《专业与实务》(暂分为企业管理、营销、决策、财税、金融与投资、公关、人力资源等7个专业)。
第九条 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分两个半天进行。考场原则上设置在西安。
第十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一)获得博士学位,从事经济工作满1年;
(二)获得硕士学位,取得经济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经济工作满4年;
(三)大学本科毕业,取得经济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经济工作满5年;
(四)大学专科毕业,取得经济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经济工作满10年;
(五)对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资历的人员,只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允许报名参加考试:
1、从事经济专业工作25年以上,并取得经济师资格5年以上;
2、近五年内在经济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被设区市党委政府、省级以上部门两次表彰奖励者;
3、获得省部级三等以上奖项的主要贡献者;
4、获得设区市、省级部门二等以上奖项的主要贡献者;
第十一条 凡符合考试报名条件的人员,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审核后,携带有关证件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经省人事考试中心按照报考条件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第十二条 考试合格人员,由省人事厅颁发高级经济师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该证书3年内有效。
第三章 考试大纲与教材
第十三条 由省人事厅组织专家编写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大纲和教材,参加编写大纲和教材的人员不参与考试命题。邀请有关行业专家组成命题委员会负责考试命题工作,组织有
关专家评阅试卷。
第十四条;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资格考试的培训工作。考生参加培训采取自愿的原则。培训工作委托省计划干部培训中心承担。
第四章 评 审
第十五条 评审工作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政策、统一标准。评审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第十六条 高级经济师评审工作由省计委组织实施。建立全省高级经济师评审委员会评委库,高评会从评委库中抽调人员组成。对全省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的申报评审材料在逐级、逐类审核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统一评审。
第十七条 申请参加评审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在有效期内的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
(二)具有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所需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免试证明;
第十八条 评审条件
长期从事经济专业工作,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所从事经济专业业绩突出,具备下列
(一)、(二)项条件中的各一项:
(一)近五年取得下列工作业绩之一:
1、主持单位工作或管理项目中,有1次被评为省部级优秀项目(或单位),或有2次被评为市级优秀项目(或单位)。
2、在承担的经济调查工作中,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或预见性,所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其中有1项被省政府或国家有关部委采用,或有2项以上被设区市政府、省级部门采用,或有4项以上得到所在单位采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3、主持单位的主要经济工作或管理建设项目,有创新举措或先进经验总结,被设区市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并予以推广或有材料表明已被同行业其它单位正式采用,或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主持或参与制定过县级以上地区、行业或单位的技术操作规程、工作制度、项目科研报告或发展思路、发展规划,并经政府、主管部门或单位批准实施。
5、主持或参与撰写的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有独到见解或理论创新,对经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被认为在国内或省内有较高水平。
6、在经济专业岗位上,研究解决了经济工作中的有关重要问题,为一个地区、部门、单位做出了突出贡献,或在近五年来有3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二)近五年取得下列学术技术成果之一:
1、在正式出版社出版过有统一书号(ISBN)的经济或相关专业著作,本人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或编写一部已正式出版的经济或相关专业教材,本人独立撰写8万字以上。对未署名作者所撰写章节的著作或教材,须由主编或出版社出具作者写作分工的证明。
2、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报纸、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每篇不少于2000字,下同)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3、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认定的有内部刊号的报纸、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4、在省部级经济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2篇以上或在设区市、省级部门学术会议上发表3篇以上的学术论文。
第十九条 凡符合评审条件人员的评审材料,由个人提出申请,单位推荐,经市人事局、省级部门审核后,再由省计委职改办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材料提交高评会进行评审。评审材料以各市人事局、省级部门为单位报送。其中非国有制单位人员的评审材料,凡在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代理的,由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审核报送,未在省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代理的,由单位审核后直接报送省计委职改办;中央驻陕单位人员的评审材料直接报送省计委职改办。
第二十条 高级经济师的评审结果,经省人事厅核准后,颁发高级经济师资格证书。
第五章 考评工作纪律
第二十一条 考试管理机构应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组织纪律,切实做好试卷管理、考场组织以及其他各个环节的保密工作,对泄密、舞弊者,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评审委员会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按评审条件进行评审,认真执行保密和回避制度,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公正,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参加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评审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其考试、评审资格或由发证机关收回其高级经济师资格证书,三年内不得再参加高级经济师资格评定: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
(二)提交虚假申报材料。
(三)其它严重违反考试和评审规定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第二条包括民营、三资、外资、个体私营、中央驻陕、外地在陕等企业的各类经济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中的“相关专业中级专业资格”是指会计师、统计师、审计师、工程师、商务师等。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申报条件中所规定的从事经济工作年限,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当年年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均含本级。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人事厅、省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均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
第四篇:量化考评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量化考评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学校教师量化考评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一、思想政治表现:定性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具体标准另行制定。
二、教育教学情况:(一)出勤 10 分 一 出勤
1、出满勤者得 10 分;
2、病假:每十天扣 1 分;
3、事假:每五天扣 1 分;
4、旷工:每半天扣 1 分;
5、学校规定的所有活动(政治学习,教研活动,校、年段会议及其他集体活 动)每缺席一次扣 0.5 分;
6、退到、早退两次扣 0.5 分。说明:(1)无故旷工达半个月以上或学校规定的所有活动中有 2/3 以上不参加者,可视为不合格教师;(2)病假达四个月、事假达二个月以上者,不得评为优秀教师。(二)教学工作情况 60 分 二 教学工作情况
1、教学工作量情况(12 分)(1)完成省文件规定的最低教学时数者,一、二年级每周 20 节,三、四年级 每周 18 节,五、六年级每周 16 节(早读、写字每两节为 1 节),得 12 分。在完 成上述规定教学时数每周超 5 节的基础上,每增加 2 节奖励 1 分,但奖励最多 不超过 3 分。(2)学完成任教总课时数少于规定的最低时数(校长不少于 1/3,教导主 任不少于 1/2),每缺 2 节扣 1 分,缺 1/2 以上者,除工作量项目内不给分外,并 在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和授课等栏目内累计最多得 15 分。(3)专、兼任教师要求每人每学年听课不少于 35 节,每缺一节扣 0.5 分;(4)凡担任毕业班统考科目授课者,按实际授课节数 1.5 倍计算; 说明:教务处安排的代课、第二课堂教学亦可列为教学时数。
2、备课、编写教案情况(7 分)(1)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节课的教案,按规定布置作业。并认真批 改作业,经检查评为优秀的;(得 6-7 分)(2)能备好课、能写好教案,并能按规定布置和批改作业,经检查评为良的;(得 4-5 分)(3)其他一般情况。(得 1-3 分)
3、批改作业情况(5 分)(1)能按规定布置作业,并认真批改作业,经检查评为优的;(得 4-5 分)(2)能按规定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经检查评为良的;(得 2-3 分)(3)其他一般情况的。(得 1-2 分)说明:对跨年段和跨学科任课的教师应适当给予优惠。
4、授课情况(15 分)(1)能准时上、下课,讲授好每节课,讲授内容准确、生动、学生反映好,听课教师评价好,课堂秩序好的;(得 12-15 分)(2)以上评价内容做得一般的;(得 6-11 分)(3)以上评价内容做得比较差或常乱班的。(得 1-5 分)
5、统一命题考试科目成绩情况(8 分)(1)学年总评成绩在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巩固率等全面衡量中取得较 好成绩的;(得 7-8 分,前 5 名得 8 分)(2)以上四率全面衡量中做得一般的;(得 4-6 分,在平均分数线(±1 分)得 6 分)(3)以上四率全面衡量做得比较差的。(平均分低于 60 分得 1-3 分,最后 1 名得 1 分,尾 2、3 名得 2 分,尾 4、5 名得 3 分;最后 1 名但平均分高于 60 分 的得 4 分。)
6、公开教学情况(5 分)(1)参加市级以上组织的公开教学的,获好评者;(得 4-5 分)(2)参加乡组织公开教学的,获好评者;(得 3-4 分)(3)参加小学组织的公开教学者,获好评者。(得 1-2 分)
7、指导培养学生获奖情况(6 分)(1)学生获国家级以上奖励的,指导教师(不得超过 2 人,下同)得 6 分;(2)学生获省级奖励的,指导教师得 5 分;(3)学生获地市级奖励的,指导教师得 4 分;(4)学生获市级奖励的,指导教师得 3 分;(5)学生获学乡级奖励的,指导教师得 2 分;(6)学生获小学奖励的,指导教师得 1 分。
8、辅导差生情况(2 分)(1)辅导差生能用好的办法,并取得好的效果;(得 2 分,及格率应高于学区平均线)(2)辅导差生工作一般化的。(得 1 分)(三)班主任工作和党政及其他工作、2 选项(7 分)三 班主任工作和党政及其他工作[
1、选项](班主任工作和党政及其他工作
1、班主任工作(7 分)(1)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班级工作简况。(得 1 分)(2)主题班会和辅导团队活动的次数、内容。(得 1-1.5 分)(3)家长会、家访情况(日期、人数、内容)。(得 1-1.5 分)(4)班级集体获奖情况。(得 1-1.5 分)(5)班级面貌变化情况。(得 1-1.5 分)说明:“三项评比”、“班容班刊”学年总评优秀的(4)(5)得 3 分,良好的得 2 分,一般的得 1 分。
2、党政及其他工作情况(7 分)(1)能认真做好党政管理等兼职工作,政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工作实绩 显著,评为区以上先进的或学校评为文明学校、素质教育合格校、常规管理先 进校等称号。(得 6-7 分)(2)兼职工作做得较好的,政策水平较高,管理能力较强,取得一定成绩者,学区开展各项活动超过 3 次不参加的。(得 4-5 分)(3)兼职工作做得一般化的,受到通报批评或处分的。(得 1-3 分)说明:其他非班主任教师由学校统一安排,①一部分协助班主任工作;②一部 分兼任党政和其他工作。在评分时,上述①②两个项目不能同时得分;协助班 主任工作的,最多只能得 5 分。(四)承担课外活动和其他活动情况(3 分)四 承担课外活动和其他活动情况
1、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每学年承担 指导 1 个以上活动小组任务、计划、内容、形式明确,并有指导工作的总结;(得 1-2 分)
2、组织指导的学科或项目在竞赛活动中获得学区级以上表彰或奖励的。(得 1 分)(五)教研 教改 工作(4 分)五 教研 教改)工作 教研(教改
1、教研(教改)项目(附有经验总结)在市级以上交流和推广,并获得好评者。(得 3-4 分)
2、教研(教改)项目(附有经验总结)在乡级交流和推广(含学区定的课题研究 专题),并获得好评者。(得 2-3 分)
3、教研(教改)项目在学校交流和推广,并获得好评者。(得 1 分)(六)编写教材、教参和交流、发表或出版经验总结、论文、论著等情况(5 六 编写教材、教参和交流、发表或出版经验总结、论文、编写教材 分)
1、文章在省级以上国内统一刊号专业刊物上发表或正式出版部门出版者。(得 5 分)
2、文章在地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出版者。(得 4 分)
3、文章在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出版者。(得 3 分)
4、文章在乡级交流并收入汇编者。(得 2 分)
5、经验总结在学校交流,收入业务档案。(得 1 分)说明:(1)最高分为 5 分。(2)教研(教改)的经验总结在上栏已得分,本栏目内不再得分。(3)论文一稿多投或一稿多种文本,只要内容有三分之二以上重复的,均以一 篇论文计分。(七)指导培养教师情况(3 分)七 指导培养教师情况
1、指导教师或实习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并获得好评的(1-2 分)。指 导教师以 1 人为主,协助指导培养的教师至多只能 1 至 2 人可适当给分,但不 得与主教师等同。
2、能给教师开讲座,介绍教学教育经验,反映效果好的。(1-2 分)
3、长期性的老带新(高级教师“一带二”,一级教师“一带一”),能认真指 导培养教师,使受培养的教师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上有较大进步的。(2-3 分)说明:以上几项工作同时都做了,以 3 分为满分。长期性的老带新应在学年初 向教务处办理手续登记备案,学年考核时被培养教师要出具受益情况证明。(八)进修培训 或继续教育 情况(4 分)八 进修培训 或继续教育)情况 进修培训(或继续教育
1、参加高等院校本专业进修培训(含继续教育、自学考试),成绩合格者,得 4 分;成绩不及格者,得 1 分。
2、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在职进修提高,并有自学笔记或撰写心得体会 的,经验证合格的(得 2-3 分),未通过验证的(得 1-2 分)。说明:被指定要参加进修培训,而无故不参加者,不得分。(九)奖惩情况(4 分)九 奖惩情况
1、本内获地市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各种先进工作者、劳模、优秀 教师、模范班主任等称号者,得 4 分;
2、本内获市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各种先进工作者、劳模、优秀教 师、模范班主任等称号者,得 3 分;
3、本内获乡级表彰者,得 2 分;
4、本内获学校各种表彰者,得 1 分。说明:同一多级表彰,均不重复计分,只取最高分 北辛庄学区第七小学
第五篇: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暂行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暂行办法》的通知
陕政发 〔2009〕2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暂行办法》已经2009年省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定,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暂行办法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策部署,科学监测和客观评价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加快建设西部强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监测考评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第一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和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劳务经济及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重要任务,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实现富民强县。建立科学、公正、公平的监测考评指标体系,实行定量综合监测考评,客观反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动各县(市、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促进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建设西部强省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步伐。
第二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的工作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经济与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的原则,体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突出经济监测考评;坚持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体现综合考评,突出重要工作监测考评;坚持近期和长远相兼顾的原则,使监测考评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突出各地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实绩;坚持科学真实、公正可比的原则,推动和引导县域经济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加快发展。
二、监测考评范围
第三条县域经济社会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社会。根据我省实际,县域经济社会监测考评范围为全省107个县(市、区),重点监测考评83个县(市)。
为了保证监测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比性,根据县域和城区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取向,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分类监测(县域监测考评范围和城区监测考评范围详见附件1和附件2)。
三、监测考评指标设置
第四条结合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监测考评指标选取经济发展指标、经济结构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四大类,其中83个县(市)监测考评指标为31项;24个区监测考评指标为30项(县域和城区监测考评指标体系详见附件3和附件4)。
监测考评指标体系是动态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结合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监测考评指标适时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第五条经济发展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总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等。
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指标,是一个地区社会生产活动成果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具体反映县域经济规模、综合竞争能力、项目带动和发展后劲,是监测考评县域经济的基础性指标。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总收入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采用人均指标体现监测考评工作的可比性和公正性,是经济指标监测考评工作的重点。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主要反映各县域单位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工作实效。
第六条经济结构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城镇化率、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等。主要反映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重点工作任务的实绩。
第七条社会发展指标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财政支出中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公众安全感满意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初中毕业升学率、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支出等。主要反映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者生产安全保障、民生工程投入、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和推动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情况。
第八条生态环境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减排、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农村安全用水普及率、常用耕地面积指数等。主要反映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生态、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推动社会走向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监测考评方法
第九条监测考评以功效系数法为核心,采用综合加权的办法。根据县域(城区)不同指标和各指标权重,实行加权汇总万分评定制,确定县域(城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排序。具体办法是对县域(城区)综合监测考评的四大类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依据确定的权重对各项指标进行加权汇总,依照得分多少确定全省县域(城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排序。
第十条监测考评综合实力排序结果经省政府审批后,以省政府名义进行通报,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公布时间为次年6月15日前。
第十一条监测考评指标数据除来自统计部门外,还涉及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卫生、广电、安全生产监督等多个部门。为了保证监测数据采集加工的规范性和一致性,监测考评指标数据统一由各级统计部门组织进行采集、审核、汇总并上报。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指标数据的采集、审核,并按要求报同级统计部门。
第十二条对于监测数据质量,各县(市、区)统计部门要严格审核把关,对填报的源头数据要进行认真核实,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监测工作,数据上报前,必须经政府主要领导签字认可。省统计局每年按一定比例对各县(市、区)上报的监测指标数据进行质量抽查,抽查结果将作为评定监测数据质量的依据。
第十三条省统计局组织省级相关部门,对各县(市、区)上报的有关指标数据进行联合审核,数据审核无误后,由省统计局按照监测评价办法,进行汇总和综合测评,测评结果上报省政府审定。
五、表彰奖励
第十四条以省政府名义对83个县(市)综合监测考评前10名和综合监测考评名次进位快的前10名分别授予“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和“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称号;对24个区综合监测考评前5名和综合监测考评名次进位快的前5名分别授予“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和“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称号;并以省政府名义进行通报表彰。
从2009年起,设立工业化发展监测考评单项奖,对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快的前10名县(市、区),进行通报表彰和奖励。
对在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人口和计划生育、节能降耗等某一方面被“一票否决”的县(市、区)取消表彰奖励资格。
第十五条省政府设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对通报表彰的“十强县”、“五强区”和争先进位前10名县、前5名区及工业化发展单项奖前10名县(市、区)进行奖励。奖励办法分别为:对首次进入“十强县”和“五强区”的县(市、区)各奖励100万元,其他“十强县”和“五强区”以奖励50万元为基数,对照上年位次,每进1位增加奖励10万元,每退1位减少奖励10万元,减完为止。对争先进位前10名县(市)奖励分为三个等次:一等奖3名,各奖励80万元;二等奖4名,各奖励50万元;三等奖3名,各奖励30万元。对争先进位前5名区各奖励50万元。对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快的前10名县(市、区)各奖励20万元。以上奖励资金列入省财政预算,省财政厅按照省政府通报表彰决定和审定的奖励金额及时下达、拨付。
六、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监测考评工作由省统计局组织实施,省级各相关部门配合。各设区市统计部门成立相应机构负责行政区域内各县(市、区)监测数据的搜集、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省统计局设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公室,具体负责县域经济监测考评的日常工作。
第十七条省统计局按照监测考评办法,审核、提交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测评排序结果,于次年5月15日前报省政府审定。
县级统计部门次年3月底前将本级监测考评数据上报市级统计部门,市级统计部门审核、汇总后于次年4月15日前上报省统计局。
第十八条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监测考评工作,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整体规划。不断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在监测考评工作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监测考评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以确保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正常进行。
第十九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依法提供客观真实的监测基础数据。对填报数据不实、弄虚作假和未按规定履行审查职责的,要按照《统计法》依法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条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健全统计调查网络,加强统计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提升统计人员业务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暂行办法》(陕政发〔2004〕31号)同时废止。
附件:1.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范围名单
2.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范围名单
3.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指标体系
4.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监测指标体系
附件1:
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范围名单(共83个县、市)
西安市(4个):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
铜川市(1个):宜君县
宝鸡市(9个):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
咸阳市(11个):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武功县、兴平市
渭南市(10个):华县、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韩城市、华阴市
延安市(12个):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
汉中市(10个):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
榆林市(11个):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安康市(9个):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
商洛市(6个):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附件2:
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范围名单(共24个区)
西安市(9个):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
宝鸡市(3个):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
咸阳市(2个):秦都区、渭城区;
铜川市(3个):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
渭南市(1个):临渭区;
延安市(1个):宝塔区;
榆林市(1个):榆阳区;
汉中市(1个):汉台区;
安康市(1个):汉滨区;
商洛市(1个):商州区;
杨凌示范区(1个):杨陵区。
附件3:
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共4大类31项指标)
(一)经济发展指标(9项)
(1)地区生产总值(2)财政总收入(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人均财政总收入(6)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7)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8)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二)经济结构指标(5项)
(10)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1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比重(1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13)城镇化率(14)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三)社会发展指标(13项)
(15)农民人均纯收入(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19)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20)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21)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22)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3)财政支出中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24)公众安全感满意率(25)有线电视入户率(26)初中毕业升学率(27)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支出
(四)生态环境指标(4项)
(2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减排(2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30)农村安全用水普及率(31)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附件4:
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共4大类30项指标)
(一)经济发展指标(9项)
(1)地区生产总值(2)财政总收入(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人均财政总收入(6)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7)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8)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二)经济结构指标(5项)
(10)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11)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1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13)非公有制投资占城镇投资比重(14)城镇化率
(三)社会发展指标(13项)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17)农民人均纯收入(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19)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20)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21)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2)财政支出中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23)公众安全感满意率(24)城镇登记失业率(25)城镇居民生活用天然气入户率(2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支出
(四)生态环境指标(3项)
(2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减排(2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30)城镇居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